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河流域水资源评价教学教材

黄河流域水资源评价教学教材

黄河流域水资源评价教学教材
黄河流域水资源评价教学教材

黄河流域水资源评价

黄河流域水资源评价

环境与规划学院 08级地理科学辛亮亮 080260029

【摘要】本文通过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特点分析及影响黄河水资源质量的因素的解释,从理论和实际实践中阐述黄河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而为更好的利用黄河水资源发展沿河区域经济及农业生产提供充分根据。

关键词黄河流域水资源特点评价标准改善方法综合利用

一、引言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被中国人民赞誉为"母亲河"。她不仅孕育了华夏民族五千年的灿烂的文化,而且在世界上与其他四大河流(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尼罗河、印度河)并成为世界文明之河。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自治区),注入渤海。流程共5464千米,落差4480米。黄河流域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200~600mm之间。黄河流域面积75.2万平方公里(包括鄂尔多斯高原闭流区,)干流全长5464公里, 绝大部分地处我国西北千旱、半干旱地区, 气候干燥, 降水量少而蒸发能力大, 水资源不丰富。全流域总水资源量为735

亿立米, 全流域1956~1979年年平均降水深毫米,其中约有20%男形成河川径流, 约有80%叮乡为蒸散发所直接消耗。。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黄河的战略地位更是不言而喻。尤其是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对黄河的水资源带来一系列问题,如水质恶化,供需矛盾突出等因此,分析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状况,研究水资源变化趋势对制定治理好流域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都显得至关重要。

二、黄河流域水资源特点

(一)资源量贫乏, 供需矛盾突出

黄河虽是我国第二大河, 但。1956~1979年平均河川径流量只有659亿立米, 仅居全国七大江河的第四位, 小于长江、珠江、松花江, 大于淮河、海河和辽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只占2.6%全国的, 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及亩均占有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资源已成为黄河流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间题。

(二)地区分布不均, 水土资源不平衡

1.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征不均匀, 东南部多雨, 西北部干旱少雨, 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贫减。

2.河川径流即地表水资源分布特征年径流深的地区分布呈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特征。东南部秦岭山区年径流深在300毫米以上, 最高达功毫米西北宁蒙河套灌区年径流深小于700毫米, 基本上属无流区, 为流域的最低值区。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山区地下水资源模数大于丘陵区, 岩溶山区大于一般山区,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最小。

(三)年内分配集中, 年际变化大

由于河川径流主要由降水所补给, 因此它的年内分配趋势与降水量相应, 也都集中于风期, 且多由暴雨形成。河川径流的年际变化剧烈, 丰枯水悬殊。丰水年是枯水年的2.3倍。

(四)中游干、支流汛期多泥沙。

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年平均含沙量为38.6公斤, 居世界各大河之首。黄河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约10万平方公里, 主要分布在河口镇至龙门的山、陕区间及径、洛、渭、汾河区。

(五)水质污染日趋严重

黄河流域水质污染河段集中, 其原因主要跟城镇工业和生活废污水大量排放有关。包头、西安、太原、洛阳等城市周围地下水污染日益严重, 有些井水已不能饮用。

(四)中游干、支流汛期多泥沙。、黄河流域水资源概况

三、资源评价的种类及计算公式

1. 水资源数量的评价水资源评价是在水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按流域或地区对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条件做出全面的分析估价。它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盒管理的基础工作。水资源评价主要包括水量评价和水质评价。一般说来,水质评价事故水量评价的前提,水量评价是水资源评价的核心。通常所说的水资源评价往往是就水量评价而言,又称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数量评价主要包括水资源时空分布规律、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量、各种水量计算与资源归属分析、水资源总量评价与可利用量分析。

2.黄河水资源评价

水资源的本质特征包括有效性,可控性和可再生性三个方面,水资源评价相应地有三个评价准则。有效性是指,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具有效用的水分均可以看作是水资源;可控性是指,在对人类具有效用的水分中,通过采取工程措施可以开发利用的那一部分水分;可再生性是指,水资源在流域水循环形成和转化过程中,其可作为可再生性资源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保持流域水循环过程的相对稳定。由此可见,根据有效性准则定义的水资源包括了降水中的有效部分和径流性水资源,是一种广义水资源;在广义水资源范畴内,根据可控性准则定义的水资源是传统水资源评价的径流性水资源,即狭义水资源。在狭义水资源范畴内,进一步从可再生性准则出发,在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被工程系统一次性开发利用的最大潜在量,可定义为水资源的国民经济可利用量。

广义水资源总量等于不重复的有效蒸散(发)量与狭义水资源总量的之和,可用公式表示为:

Ws=(Rs+ Rg)+ Ep +Ess+Ees

式中Ws--广义水资源量;Rs--地表水资源量;Rg --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Ep--冠层截流蒸发量;Ess--地面截流有效蒸发;Ees--与地表水、地下水不重复的土壤水有效蒸发量。

四、黄河水资源流域的数量统计和水资源质量评价

1.黄河流域水资源的数量统计

从水量统计来看,黄河仍是一个水量相当匮乏的河流,而且近年以来还呈现出水量含量减少的态势。黄河流域面积占国土面积8.3%,人口占全国12%,但径流量仅占全国的2.2%,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2.5%,流域内人均水资源总量

647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30%。由于黄河流域的时空分布不均,各河段的水量富集程度不同、可利用潜力的差异等,导致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减少。又由于黄河流域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十分干燥,全流域年平均降雨量为200-600mm之间,并且有逐年减少的趋势。平均地表径流深度仅为

77mm,流域人均水资源含量约为593 m3 。水资源的本来不足,又加上经济发展对水量的需求增多,人类活动的影响,供需矛盾突出。流域内生态环境恶化,下流断流日趋明显。河床时干时湿。水土流失严重导致缺水加剧。

根据1919~1997年水文资料统计,黄河流域天然年径流量为580亿m3,地下水与河川径流的不重复计算量为139亿m3,流域水资源总量为719亿

m3。花园口以上天然年径流量为560亿m3,占全河天然径流总量的96%。近十年来(1990~1999年),由于气候因素的影响,黄河水资源总量有所减少(见图1)。由图1看出,花园口以上最近十年降水量较1950~1999年五十年均值偏少7.7%,天然径流量偏少21.5%。

图1 花园口以上历年降水、天然径流和实测径流过程

从时间上来看流域水资源数量:黄河河川径流主要靠降水补给,由于流域位于典型的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性强,汛期(7~10月)多暴雨,其径流量占全年的60%左右,非汛期主要为地下水补给,每年3~6月径流量仅占全年的10%~20%。同时,径流的年际变化较大,干流站年最大径流量一般为年最小

径流量的3~4倍,支流一般可达5~12倍。另外,黄河连续枯水年持续时间较长。自有实测水文资料记载以来,黄河曾出现1922~1932年连续11年、1969~1974年连续6年的两个枯水段,从1990年开始的第三个枯水段至今已经历12年,有可能还会持续。从空间分布上来看,黄河河川分布径流中有56%来自上游的兰州以上地区,43%来自中游。黄河上游的宁蒙河段及下游河段,入汇支流少,区间加水不多,但引黄灌溉发达,为主要的耗水河段。因此,流域径流空间分布很不均匀。

近年来由于水资源利用和开发,另降雨量的减少和气候干燥,气温升高等使得地表径流量减少,水位下降,河床初露。断流状态的时常出现,这些问题的产生都使得水资源和水环境的问题亟待解决。

2. 黄河流域水资源质量评价

黄河流域是我国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域之一,污染河长在80%以上。水污染形势日益严峻,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带来了黄河流域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严重污染。黄河水质严重恶化,可用水资源量严重不足。特别是近年来水污染发展迅猛,同时断流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断流使沿岸城市河道内无径流,变成了接纳污水的黑河,各种鱼类大量死亡,给黄河下游的农业造成了极大危害。

黄河水资源的质量特点:

1流域水质污染严重,支流水质劣于干流。

2005年黄河流域劣Ⅲ类水所占比例高达60.0%,其中劣Ⅴ类水占31.1%,全流域水质污染严重。干流全年劣Ⅲ类水占54.2%,其中劣Ⅴ类水占3.1%,支

流全年劣Ⅲ类水占62.1%,其中劣Ⅴ类水占41.7%,支流水质污染远远重于干流。

2、汛期水质优于非汛期

2005年黄河流域汛期满足Ⅲ类水的河长占46.1%,劣Ⅴ类水的河长占

26.4%;非汛期满足Ⅲ类水河长占39.6%,劣Ⅴ类水河长占34.0%,汛期水质优于非汛期,表明目前黄河流域水质污染仍然是以点源污染为主。

3、供水水源地和省界水体水质较差

2005年评价的18处供水水源地中,黄河干流共13处,水质满足Ⅲ类标准的仅占46.2%,黄河干流上的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质供水形势仍十分严峻。支流评价的5处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较高,水质较好。在评价的30个省界水体断面中,水质劣于Ⅲ类标准的断面高达66.7%,表明省界水体水质亦较差。

4、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较低

2005年黄河流域138个重点水功能区的147个代表断面在非汛期、汛期、全年三个不同时段的达标率分别为36.2%,37.3%,37.5%,表明水功能区达标率较低。

黄河流域地域广阔,自然条件和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使得地下水化学成分类型多样。随着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大量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道,农业施用化肥、农药造成面污染。黄河流域本身的化学性质加上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黄河流域水质遭到破坏。近十年来,随着黄河流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域废污水排放量急剧增加,加之天然水来水量偏少,流域水质污染日益加重。特别是"十五"以来,水污染形势更为严峻。严重的水土流失带来了农药,化肥,病菌及其他污染物,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随着地表径流,农用

排水,土壤渗漏进入水体,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潜在污染。流域内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造成资源消耗大,污染排放强度高,水环境压力不断增加。五、黄河流域水资源评价的研究趋势和发展展望

面对日益严峻的水资源污染和退化的现状,今后水资源的利用和评价应该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一是对当代人而言,水资源开发使用量不应超过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其污水的排放量不应超过环境对污染物的吸收能力;二是要求当代人对后代的水资源的基础数量和质量明显的加以保护,包括生态环境保护。

水是重要的资源,不仅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面也起着举足若重的作用,只有把经济的发展和水资源的保护结合起来,我们发展才是有意义的,才是按照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全社会的人类都要充分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保护好水环境。有关部门应做好监督调查的任务。

针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要实现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应改革现有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应将开源节流保护并举,以节流为主,以保护为本,强化管理解决黄河水资源问题的总体思路。其具体管理对策:

1)加强黄河水量的统一调度和管理

为保证黄河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必须通过以下对策措施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一是建立完善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统一管理,分级负责,明确流域与区域事权划分。

·二是对全河水量实行统一调度,由流域实施国家统一分配水量,流量断面控制,省(区)负责用水配水,重要取水口和骨干水库统一调度。

·三是依法管理黄河水资源,制定有关水资源管理的法规,加强管理,强化监督。

2)实行计划用水,建立取水许可制度

对黄河干流及重要跨省区支流的取水许可实行全额管理或限额管理,并按照国务院批准的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对沿黄各省区的取水许可实行总量控制。

3)开源节流

适时开源,充分利用干流骨干水库工程,增加黄河河川径流调蓄能力,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增加水资源的有效供给,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前期工作步伐,2010年前实施调水。

采取强制措施和有效的经济政策,厉行节约用水;以水定产,限制发展高耗水产业,对灌区实施节水改造,加强工业和城市生活节水工作;加强经济手段在黄河水资源配置中的调控作用, 提高水市场的商品意识,发挥水价调节作用,强化经济调控手段,逐步建立起法制化的良性运行机制。

4)进一步做好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

做好流域水资源保护,一是要把黄河水污染防治工作列为国家重点,加强部门合作,团结治污,加快治理步伐,制定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实行入河排污许可制度和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二是完善水质监控网络,实行省(区)界断

面水质行政首长负责制,三是环保部门要重点搞好污染源的防治监督,提高污水处理率。

【参考文献】

[1]张建军,赵全胜,《黄河水资源情势分析》

与方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张光辉,申建梅,聂振龙,《区域地下水功能及可持续利用性评价理论

[3]刘松深黄河、我国供水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水利发展研究

[4]2005-2008年的《黄河流域水资源公报》

[5]胡振鹏傅春金腊华《水资源环境工程》江西高校出版社

[6] 吴群河等著《区域合作与水环境综合整治》化学工业出版社

[7]史自力、郑秀峰、赵楠、杨鹏晔黄河水资源与河南经济生态发展研究

歌曲《保卫黄河》教学设计

歌曲《保卫黄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保卫黄河》 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完整的演唱歌曲。 2.尝试二声部轮唱,体验丰富的歌唱形式。 3.感受《黄河大合唱》经典作品的魅力,初步理解作品年代背景,并用激昂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材分析: 这是《黄河大合唱》中流传最广的一首歌曲,曲调坚定明快,充满了生气,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时代气息。 这是一首实行曲体裁的轮唱曲,形象地表现了千百万人民群众风起云涌、前赴后继奔赴抗日斗争最前线的动人景象以及他们那惊天动地、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不论是在抗日前线还是在敌人后方,不论在万山丛中还是在青纱帐里,四面八方都掀起了民族解放的巨浪,犹如黄河怒涛的咆哮! 开始是齐唱,显示出高昂的战斗情绪,接着转入二部轮唱,此起彼伏,使人联想到游击健儿在持续出击、奇袭,紧接又变成三部轮唱,并加进衬词“龙格龙格龙格龙”,使气氛更加紧张热烈,表现了各路抗日英雄驰骋疆场,要把侵略者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的强大气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顾《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及艰辛历程

2、下面,谁来说说上节课我们了解到《黄河大合唱》有几个乐章,我们都欣赏了哪些乐章?你有什么感受? 3、出示《黄河大合唱》的乐章,引出本课课题。 看来同学们上节课学的很用心,说的很准确。今天这节课我们将欣赏并学唱《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保卫黄河》,请同学们听一听,歌曲的情绪、力度、速度是怎么样的?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二、欣赏并学唱歌曲 1、初听:谈情绪、力度、速度及感受? ①想到了保卫祖国;②想到了保卫家乡。 2、再次聆听:这首歌曲从头到尾只有一段歌词,但是却给我们带来很强烈的感受,再仔细听歌曲,想一想,歌曲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 生:齐唱 师:为什么采用齐唱?为什么不是独唱呢?齐唱的演唱特点是很多人一起演唱同一段旋律,作者使用这种演唱形式,想表达一种怎样的心情?(希望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抗日) 3、学唱歌曲 (1)跟着歌曲用鲁和哩模唱歌曲旋律2遍。 (2)随钢琴教师弹一句学生模唱一句,纠正不准的音和节奏。如切分节奏、前八后十六、符点节奏等。 (3)按节奏朗读歌词,引导学生将气势读出来,如学生朗诵的不好,教师根据情况可示范一遍。 (4)加入歌词完整演唱歌曲。 三、提炼加工、持续完善

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黄河船夫曲》 〔教学目标〕 1、大方自信的齐唱、对唱歌曲,唱出陕北民歌的韵味。 2、了解陕北民歌与陕北人民生活之间的联系,感受、体验陕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3、在轻松的氛围中,激发学生从内心热爱我国的民歌艺术。 〔教学重点〕 自信演唱《黄河船夫曲》,唱出陕北民歌韵味。 〔教学难点〕 了解陕北民歌与陕北人民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走进西部 1、音乐引路。课件播放电视剧插曲:赶路、放羊、送别、阿宝《山丹开花红艳艳》片段。学生在音乐声中等待上课。 2、导入新课:生活中处处是陕北民歌。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听到的民歌里唱的内容还有印象吗?他们的演唱有什么共同点?(赶路、方言、送别的场景。音调较高。) 师:这些歌曲是地地道道的陕北民歌,在陕北有这样一句话“女人们忧愁哭鼻子,男人们忧愁唱曲子。”陕北人男男女女、老老小小都喜欢民歌。陕北人的生活离不开民歌,陕北民歌更是反映了人们的生活。 师:其中的演唱者认识吗? 阿宝在农村长大,从小受到民间音乐的熏陶,他对陕北民歌非常钟情,声音能窜高走低,将陕北民歌的魂植入人们的内心。他的声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陕北民歌到底和陕北有什么联系?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陕北,走近陕北民歌。 二、赏析陕北民歌。 1、介绍地域环境。 师:在我国的陕西省,以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成:北部的陕北高原、中部的

关中平原和南部的秦巴山地,我们刚才听到的音乐就是来自北部的陕北高原。我们来看看黄土地上陕北人的生活环境。这里与我们的城市有什么不同?比较城市—陕北高原,黄河—湘江,配歌曲伴奏。 师:在陕北高原上流淌着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它与我们的湘江有区别吗? 师: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人会有着怎样的性格?在这么天宽地阔的高原上,人们说话或是唱歌的声调会有什么特点? 师:赤裸光秃的黄土高原与咆哮怒吼的黄河赋予了陕北人的开朗豪放、淳朴敦厚的性格,在沟壑纵横、天宽地阔的黄土高原上,人们由这山坡可以望见那山坡,可是见个面却要走几个小时的羊肠小道,喊话或对歌成了他们最快捷的交流方式。因此,大自然赋予了他们高亢的声调、嘹亮的歌喉。 2、一听全曲,关注歌词内容。 师:就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黄河上飘来的歌声! 师:黄河上的歌声是谁唱的?他们在干什么?(船夫,边划船边唱歌) 师:生活在黄河上的船夫们,在黄河上艰辛、无畏地划船、拉纤,风浪将他们的脸刻满了皱纹,雨雪将他们的须发染成苍白,但是他们依然不畏艰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黄河上摆桨撑船。 师:陕北民歌的内容是陕北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干活也罢、赶路也罢、放羊也罢、划船也罢,只要心中有感,便放开嗓子唱起来。《黄河船夫曲》唱的正是黄河上船夫们艰辛的生活,体现了他们吃苦耐劳的性格,简单的歌词也许没有太深的含义,但是唱歌为他们枯燥的划船生活消除劳累与疲乏。 3、二听旋律,关注音程跳动。 1)生边听旋律,画旋律线。师: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画出旋律线,请你说说旋律有什么特点?(跳动较大) 2)对比湖南民歌《茉莉花》,分析旋律音程跳动较大原因。 师:对比湖南民歌《茉莉花》,陕北民歌的音程跳动较大,这跟什么有关?(江南人感情细腻、说话柔和。陕北人性格粗犷,声调高亢、嘹亮) 4、三听老师范唱,轻声跟唱曲谱,关注旋律重复。 师:老师来唱第一段歌词,请大家随我轻轻跟唱曲谱,注意观察歌曲的旋律还有什么特点?(重复)出现了几次?(5次)

小学音乐保卫黄河的教案

保卫黄河的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保卫黄河 教学目标: 1.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学生能对母亲河产生热爱之情并能充满激情的演唱。 2.欣赏合唱《长江之歌》,感受歌曲气势磅礴的旋律特点及对长江的赞美之情。 3.在对比聆听过程中,初步了解独唱、齐唱、合唱的含义,并能用轮唱的形式演唱《保卫黄河》。 教学重难点:(责任编辑: ) 1.激昂地演唱歌曲《保卫黄河》。 2.感受欣赏曲的旋律特点。 3.歌曲轮唱。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歌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殷秀梅演唱的《长江之歌》走进教室。 ●二、欣赏教学

(一)初听: 哪位同学知道刚才听到的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是的,这首歌曲的名字是《长江之歌》。你们能感受到歌曲是什么样的情绪吗?(激昂、优美、深情、洋溢着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欣赏独唱《长江之歌》,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情绪,为对比演唱形式的不同作铺垫。) (二)复听 下面再请同学们欣赏《长江之歌》 1.聆听这首《长江之歌》的演唱形式和刚才进教室时听到的《长江之歌》有什么不同? 2.运用这么多形式的演唱给你什么感受?(演唱形式的变化,尤其是四个声部演唱使表现力更加丰富了,充满了立体声音的感觉。 3.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长江之歌》,好吗? (三)再次欣赏 1.师:让我们再一次欣赏《长江之歌》。 2.教师提出欣赏要求:旋律中哪些地方是重复的?哪些地方比较柔美抒情?哪里推向高潮? 3.学生欣赏后回答。(为什么重复?怎样体现柔美抒情?) 根据旋律的特点歌曲自然地形成了三个段落,请同学们一起唱一唱第一段旋律曲谱,并用手划出旋律线,看看这段旋律有什么特点?(起伏很大、有大起大落之感,描绘了长江源头江水滚滚,急流涌进的磅礴气势。)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评价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评价 摘要:黄河流域横贯中国东西,大部分区域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极具重要战略地位,但水资源紧缺,污染严重。本文从黄河水资源总量、水资源质量以及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等角度对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进行了评价,以便于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综合规划,实现供需的协调平衡,进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黄河水资源水质开发利用展望 一、引言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中国人的“母亲河”。她孕育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光辉灿烂文化,与两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尼罗河、印度河并称世界四大文明之河。 黄河是我国极具重要战略地位的一条河流,它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干流横跨我国的西、中、东部,奔腾的黄河水贯穿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市自治区,并最终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黄河在中国北方蜿蜒流动,从高空俯瞰,恰似一个巨大的“几”字。 黄河流域面积达752443km2,占国土面积的8.3%。河源至河口落差4830m,流域内石山区占29%,黄土和丘陵区占46%,风沙区占11%,平原区占14%。上千条支流与溪川相连,沿途汇集了35条主要支流,较大的支流如湟水、洮河等在其上游,由于下游两岸缺乏湖泊且河床较高,流入黄河的河流很少,所以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很小。 黄河流域平均径流量5.8×1010m3,在国内河流中位列第八位,仅占全国河流径流总量的2%,却承担着全国15%的耕地、12%的人口、50多座中等城市的供水任务,为流域内外广大城市和农村生活、生产、生态提供水资源保障,具有战略性、全局性重要意义。 二、黄河流域水资源评价理论进展 1、黄河流域水资源数量评价 黄河总体来说是一条水资源相当贫乏的河流,且面对着水资源总量紧缺的严峻局面。但由于其径流时空分布、河道控制工程和沿河区域特点等因素的复合状况相当复杂,各河段水资源的丰度、可靠程度和利用潜力都是有巨大差别的。黄河流域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气候干旱,

七年级音乐公开课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

七年级音乐公开课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 教学设计 优质课资料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 湖南省株洲市第十三中学李卉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 2.了解“重复”的创作手法。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了解民歌的概念及体裁。积极体验和感受陕西地区民歌的音乐风格及特点,萌生探索西北各类音乐的兴趣。 2.学生能在欣赏、模仿、学唱中,较准确地表现陕西地区民歌的风格与特点。 3.学生能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重复”这种创作手法,并尝试创作简单旋律。 教学重、难点 1.准确演唱歌曲,并表现出歌曲的风格与特点。 2.了解“重复”这种创作手法,并尝试创作简单旋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演唱2至3首民歌。

二、民歌的概念及体裁。 1.概念: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式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要求和愿望的歌曲。 2.体裁: (1)劳动号子:人们在从事体力劳动的过程中创作并演唱的一种带呼号性的歌曲。 (2)山歌:人们在山间、田间、牧场劳动、休息时即兴演唱的歌曲。 (3)小调:主要产生于民间日常生活与风俗活动。它往往经过艺术加工,歌词比较固定,一般不是即兴创作的。 三、本单元教学内容及目标 1.教学内容:秦晋、齐鲁燕赵、关东支脉音乐 2.出示中国地图,指出秦晋、齐鲁燕赵、关东支脉的所属省份与地区。 3.单元目标: 能够初步了解秦晋、齐鲁燕赵、关东支脉等不同地区民歌的基本特征,根据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进行简单评述。 能够认真的学唱民歌,欣赏其改编作品以及京剧片段,感受与体验不同地区民歌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能够知道一些民族音乐的发展手法,并能试着创作简单

黄河船夫曲

《黄河船夫曲》教案 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黄河船夫曲》的创作背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闭眼聆听、主题学唱、动作表演、听辨比较、视频欣赏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在活动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认识。3、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音乐主题形象,巩固音乐要素速度、力度在塑造音乐形象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1、教学重难点:速度、力度的变化对塑造不同音乐形象的重要作用。2、解决措施:设计层层深入的教学环节,使学生感受到不同速度与力度表现出了不同的音乐形象,再通过对比,得出速度与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1、轻松导入:拍一拍,以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对速度和力度进行初步的体验。2、重点感受:在初次聆听作品时,提出要求,请学生着重感受音乐速度和力度。3、参与体验:设计多种形式,以参与体验的方式感受塑造出的两种不同主题形象。 4、对比检验:设计“考考你”环节,从听、写、说、画等方面,比较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对塑造不同音乐形象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环节导入:“跟我做”游戏1、学生模仿教师拍击节奏。2、谈声音特点。使学生通过体验,初步感受速度、力度变化。完整欣赏,感受音乐。揭示课题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力度和速度,想象音乐表现情景。2、揭示课题。3、设计

学生自主学习环节,提出学习问题。4、看视频,感受黄河的壮观景象。5、对照歌词再听,找出表现船夫形象的乐句。使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速度、力度,以及表现的情景,并积累欣赏音乐的方法和能力。分段欣赏:第一主题欣赏1、找一找。——画出表现船夫形象的乐句。2、看一看。——看船夫图片。3、唱一唱。——跟琴,第一主题模唱。4、画一画。——随音乐模唱,在第一主题出现处学生做批注。5、动一动。——用动作体验音乐速度和力度。6、演一演。——创设情景,两条船队以比赛的形式展开体验活动。通过听、画、看、唱、动、演等多种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感受音乐,提高学习兴趣。分段欣赏:第二主题欣赏1、过渡语。2、听第二主题。3、跟琴学唱。4、“考考你”题目,速度与力度的变化对塑造两种不同主题形象的作用。使学生通过对比,了解速度、力度的变化对塑造不同音乐形象的重要作用。分段欣赏:尾声及创作背景1、过渡语。2、听尾声,提出如何理解“决一死战”?3、了解作品创作背景。4、观看珍贵历史视频。5、谈感想,进行革命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及时代意义,进行革命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完整欣赏:乐曲结构1、划分歌曲结构。2、教师表演钢琴协奏版《黄河船夫曲》片段。划分歌曲:课堂学习效果检验1、将学生之前提出问题的答案存入知识宝库。2、小结,下课。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回顾和梳理,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和能力。

年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质量公报收集资料

2009年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质量公报

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2010年8月

目录 前言 概述................................................. 1水资源质量状况综述...................................... 2省界水体水资源质量状况.................................. 3黄河干流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资源质量状况 ................ 4重点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 5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8水资源质量特点........................................ 10重要水事.............................................. 11附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GB3838—2002)...................................................... 16

前言 《2009年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质量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的编发,旨在向社会公告2009年黄河流域水资源质量状况,为各级领导、有关部门提供水资源保护与管理依据,促进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公报》主要包括水资源质量状况综述、省界水体水资源质量状况、黄河干流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资源质量状况、重点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水资源质量特点、重要水事七部分。 本《公报》由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负责编制,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八省(自治区)水利厅和黄委会水文局等为《公报》编制做了大量工作,其所属水质监测单位提供了相应的水质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浅谈黄河水资源管理现状及治理措施.docx

浅谈黄河水资源管理现状及治理措施 黄河水孕育了中华民族5000年灿烂辉煌的文明,奠定了今日黄河流域的昌盛繁荣,成为沿黄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被我们称为“母亲河”。回顾历史这条母亲河给我们带来几多欢喜几多忧,曾几时黄龙肆虐,倾吞粮田,自新中国诞生,这条孽龙才被勤劳的治黄人扼制在九十八湾故道,给我们带来了不可比拟的欢乐,引黄灌溉滋润良田、补充水源托起一座座新兴的城市,然而随着黄河流域经济的不断发展,用水量不断增加,黄河水在满足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输沙需水量、蒸发渗漏损失量之后,已很难满足不合理超负荷的用水。黄河水资源供求关系的矛盾日益突出,两岸引水急剧增加,由此发生了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上下游之间的错纵复杂的各种水事矛盾,如何使用有限的黄河水能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水要求,如何在黄河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综合、合理、有效地利用黄河水资源。 一、黄河水资源的管理现状 1. 黄河可供水量分配 1984年,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提出《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预测》,在水资源需求预测的基础上,提出了各省(自治区)水量分配方案。1987年,国务院批准了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在我国大江大河中首次对全河水资源进行了宏观分配,增强了宏观调控和政策指导,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抑制了需水增长过快的势头。

1997年起黄委开展了不同来水年份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的制 定工作,编制了《黄河可供水量年度分配及干流水量调度方案》,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原国家计委和水利部联合颁布实施,将1987年国务院批准的《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进一步分配到年内各个月和不同来水年份的水量分配。 2.取水许可管理 实施了取水许可总量控制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2002年黄委制定并颁发了《黄河取水许可总量控制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流域机构和省(自治区)审批的取水总量,扣除回归黄河干支流水量后的耗水量不得超过分配给各省(自治区)的水量指标。这在我国流域取水许可管理中尚属首次。根据水利部、原国家计委颁布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黄委还开展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对从黄河取水的新、改、扩建项目进行了水资源论证。论证工作的开展,对促进黄河水资源优化配置、保障建设项目用水、提高取水许可审批的科学性起到了积极作用。 3.黄河干流水量实时调度 按照国家防总和水利部的部署,黄委分别于1992、1996、1997年实施了3次远距离调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98年黄委成立了专门机构并于1999年3月开始对黄河干流部分河段实施调度。 根据《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规定,黄河水量调度总的原则是:总量控制,以供定需,分级管理,分级负责。总的调度思路是:国家统一分配水量,流量断面控制,省(自治区)负责用水配水,重要取水

初中音乐《黄河船夫曲》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体验陕西民歌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 在欣赏、学唱与模仿过程中感受、体验陕西民歌的风格特点,用自然豪放的声音,有韵味地演唱《黄河船夫曲》,表现歌曲情绪。了解并体会音乐中重复的创作手法3知识与技能 准确学唱歌曲,尝试表现陕西民歌的风格特点,体会音乐中重复的创作手法教学 重点 感受陕西民歌的风格特点,准确演唱歌曲,了解并体会旋律中重复的创作手法 教学难点 能有韵味地演唱歌曲,准确表现歌曲情绪教 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 1、聆听大合唱“黄河船夫曲”音频,引导学生说出歌曲名称,分析歌曲含义,导入新歌教学。 2、导语:这首歌是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中第一乐章的歌曲,表现了船夫们紧张激烈地与惊涛骇浪搏斗的画面,下面再来听一首民歌,联想一下这首歌曲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二、新歌教学。 1.请欣赏民歌版的《黄河船夫曲》 2、歌曲让你联想到怎样的画面呢? 3、分组讨论以上问题,教师适时点拨。 4.学唱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 1)聆听歌曲,说说这首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船夫们怎样的性格特点? 2)生讨论回答。。。师总结 3)聆听歌曲,找出旋律中重复的乐句。 4)介绍“重复”手法 师:在歌曲创作中,“重复”是一种发展旋律的重要手法。重复可分为完全重复与变化重复。谈话: 师:《黄河船夫曲》是采用的哪种重复呢? 生答:完全重复 师:这样的手法有什么作用呢? 生答:模仿船夫们重复划船的动作,加深聆听者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和对音乐形象的记忆。5)分析歌曲结构 歌曲为一段体曲式结构。 6)拍打节奏× × × × ×-| × × × × | × × × × × × | × × o |....

黄河船夫曲 2

湘版小学音乐第九册: 黄河船夫曲 教学目标: 1、大方自信的齐唱、对唱歌曲,唱出陕北民歌的韵味。 2、了解陕北民歌与陕北人民生活之间的联系,感受、体验陕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3、在轻松的氛围中,激发学生从内心热爱我国的民歌艺术。 教学重点:自信演唱《黄河船夫曲》,唱出陕北民歌韵味。 教学难点:了解陕北民歌与陕北人民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走进西部 1、音乐引路 CAI:课件播放电视剧插曲:赶路、放羊、送别、阿宝《山丹开花红艳艳》片段 学生在音乐声中走进教室,坐定后继续听完。 2、导入新课:生活中处处是陕北民歌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听到的民歌里唱的内容还有印象吗?他们的演唱有什么共同点?(赶路、方言、送别的场景。音调较高。) 师:这些歌曲是地地道道的陕北民歌,在陕北有这样一句话“女人们忧愁哭鼻子,男人们忧愁唱曲子。”陕北人男男女女、老老小小都喜欢民歌。陕北人的生活离不开民歌,陕北民歌更是反映了人们的生活。 师:其中的演唱者认识吗?阿宝在农村长大,从小受到民间音乐的熏陶,他对陕北民歌非常钟情,声音能窜高走低,将陕北民歌的魂植入人们的内心。他的声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陕北民歌到底和陕北有什么联系?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陕北,走进近陕北民歌。 二、赏析陕北民歌 1、介绍地域环境 师:在我国的陕西省,以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成:北部的陕北高原、中部的关中平原和南部的秦巴山地,我们刚才听到的音乐就是来自北部的陕北高原。我们来看看黄土地上陕北人的生活环境。这里与我们的城市有什么不同? CAI:比较城市—陕北高原黄河—湘江,配歌曲伴奏 师:在陕北高原上流淌着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它与我们的湘江有区别吗? 师: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人会有着怎样的性格?在这么天宽地阔的高原上,人们说话或是唱歌的声调会有什么特点? 师:赤裸光秃的黄土高原与咆哮怒吼的黄河赋予了陕北人的人开朗豪放、淳朴敦厚的性格,在沟壑纵横、天宽地阔的黄土高原上,人们由这山坡可以望见那山坡,可是见个面却要走几个小时的羊肠小道,喊话或对歌成了他们最快捷的交流方式。因此,大自然赋

保卫黄河教案

保卫黄河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保卫黄河》,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所带来的不同音乐形象。 2、学习轮唱的演奏形式,并能够看老师指挥,进行简单的轮唱练习。 3、初步了解作品的来历,感受作品磅礴的气势以及所蕴含的爱国情感,加深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互相问好 二、了解黄河: 1、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欣赏课,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关于黄河的录像,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用你所看到的黄河吗? 2、老师播放“黄河”的录像。课件: 黄河录像 3、(同时问)谁来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黄河? 例如:奔腾的黄河瑰丽多姿的黄河(评价) 4、关于黄河,你还知道哪些知识?(及时评价) 5、老师再为同学补充: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发源于青海的巴颜口客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最后由山东注入渤海。千折百弯的黄河,像一条巨龙,成为古老中国的象征,在这里有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有一望无垠的肥土沃壤,有粗旷雄浑的黄土高原,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都。因此,人们往往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亲切的称它为——母亲河。 6、假如你正站在黄河面前,你会想到什么? 在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了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全国上下立刻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浪潮。1939年,诗人——光未然(板书:光未然词)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带来了他

刚刚创作不久的新诗词《黄河大合唱》,板书:选自《黄河大合唱》,其中有一段这样的诗词(课件:保卫黄河歌词) 7、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诵诗词,想一想,诗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8、学生回答。板书:《保卫黄河》 师:在这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上,有人拿起了刀枪,与敌人展开顽强的斗争。而诗人光未然则用自己手中的笔,创作了这段催人奋进的诗词,鼓舞着全国人民奋起抗日,保家卫国。作曲家冼星海(板贴:冼星海曲)也像我们一样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他激动的对光未然说:“交给我吧,我有把握把它写好”。星海拿到歌词后,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拖着生病的身体,创作了这首经典歌曲《保卫黄河》,这也是他所创作的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七乐章。 三、初听歌曲: 1、让我们来完整的欣赏这首歌曲《保卫黄河》,感受歌曲作者冼星海将这段诗词赋予了怎样音乐,来表达他的爱国热情? 2、播放《保卫黄河》全曲。(课件:播放全曲) 3、学生回答,(追问)为什么?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雄伟、激昂、热烈。从音乐的速度快慢、力度强弱、节奏紧密、演唱形式引导) 4、这首歌曲从头到尾只有一段歌词,但却给我们带来这么强烈的感受!作者到底运用了哪些音乐的表现形式,使大家具有如此的感受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段欣赏。 四、分段欣赏: 第一部分: 1、首先,我们一起来欣赏《保卫黄河》的第一部分,想一想,歌曲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课件:复听歌曲第一段) 2、学生回答(板书:齐唱)

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

中英流域水资源管理综合研讨会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 薛松贵尚宏琦张会言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2002年3月26-27日

黄河水资源管理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位于北纬32o~42o、东经96o~119o,流域面积79.5万km2(含内流区面积4.2万km2)。流域地势自西向东大体分为三个阶梯,西部位于青藏高原东侧,海拔3000m以上;中部的黄土高原海拔1000m~2000m;东部是海拔100m以下的平原。图1 为黄河流域示意图。 图1 黄河流域示意图。 2000年,黄河流域总人口1.1亿,其中城镇人口2900万;耕地面积1300万hm2;国内生产总值(GDP)6365亿元。 1 黄河水资源概况及特点 1.1 黄河水资源量 (1)河川径流量 根据1919年以来水文统计资料,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将历史上逐年的灌溉耗水量及大型水库调蓄量还原后,花园口站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为559亿m3,计入花园口以下支流金

堤河、天然文岩渠、大汶河的天然年径流量21亿m3,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总量为580亿m3,其地区分布见表1。 表1 黄河流域天然年径流地区分布表(1919年-1975年56年系列) (2)地下水资源量 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主要是指参与现代水循环可以再生的潜水和浅层地下水,黄河流域及内流区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约404亿m3,其中与河川径流的不重复计算量为139亿m3,可开采量为110亿m3。 (3)总水资源量 黄河流域天然河川径流量580亿m3,地下水不重复计算量139亿m3,黄河流域及内流区总水资源量为719亿m3。 1.2 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截至目前,流域内已建大、中、小型水库3100余座,总库容600多亿m3;修建引水工程约9860处,提水工程约2.36万处,机电井工程约38万眼;在黄河下游,还兴建了向两岸淮河、海河平原地区供水的引黄涵闸、提水站120多座。黄河供水范围从建国初期主要集中在宁蒙河套灌区、陕西关中地区、山西汾河流域,扩大到目前的沿黄九省(区)和河北、天津,引黄灌溉面积由1950年的80万hm2,发展到目前的753万hm2(含流域外引黄灌溉面积247万hm2),在约站耕地面积36%的灌溉面积上生产了70%的粮食和大部分经济作物。此外,黄河还担负着沿黄50多座大中城市、420个县(旗)城镇人口、晋陕蒙地区能源基地和中原、胜利油田的供水任务。还建成了引黄济青、引黄济津、济冀等跨流域调水工程,多次实施了远距离调水。黄河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改善了上中游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解决了农村近3000万人的饮水困难。黄河以占全国2%的河川径流量,承担了流域内和下游流域外引黄灌区占全国15%的耕地面积和12%人口的供水任务,发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根据1988-1992年用水资料统计,黄河河川径流耗用量307亿m3,利用率已达53%。

欣赏《黄河船夫曲》(1)

第一单元第二课时 《黄河船夫曲》教案 教学目标: 1、大方自信的齐唱、对唱歌曲,唱出陕北民歌的韵味。 2、了解陕北民歌与陕北人民生活之间的联系,感受、体验陕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3、在轻松的氛围中,激发学生从内心热爱我国的民歌艺术。 教学重点:自信演唱《黄河船夫曲》,唱出陕北民歌韵味。 教学难点:了解陕北民歌与陕北人民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走进西部 1、音乐引路 CAI:课件播放电视剧插曲:赶路、放羊、送别、阿宝《山丹开花红艳艳》片段。学生在音乐声中走进教室,坐定后继续听完。 2、导入新课:生活中处处是陕北民歌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听到的民歌里唱的内容还有印象吗?他们的演唱有什么共同点?(赶路、方言、送别的场景。音调较高。) 师:这些歌曲是地地道道的陕北民歌,在陕北有这样一句话“女人们忧愁哭鼻子,男人们忧愁唱曲子。”陕北人男男女女、老老小小都喜欢民歌。陕北人的生活离不开民歌,陕北民歌更是反映了人们的生活。 师:其中的演唱者认识吗?阿宝在农村长大,从小受到民间音乐的熏陶,他对陕北民歌非常钟情,声音能窜高走低,将陕北民歌的魂植入人们的内心。他的声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陕北民歌到底和陕北有什么联系?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陕北,走进近陕北民歌。 二、赏析陕北民歌 1、介绍地域环境 师:在我国的陕西省,以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成:北部的陕北高原、中部的关中平原和南部的秦巴山地,我们刚才听到的音乐就是来自北部的陕北高原。我们来看看黄土地上陕北人的生活环境。这里与我们的城市有什么不同?

CAI:比较城市—陕北高原黄河—湘江,配歌曲伴奏。 师:在陕北高原上流淌着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它与我们的湘江有区别吗? 师: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人会有着怎样的性格?在这么天宽地阔的高原上,人们说话或是唱歌的声调会有什么特点? 师:赤裸光秃的黄土高原与咆哮怒吼的黄河赋予了陕北人的人开朗豪放、淳朴敦厚的性格,在沟壑纵横、天宽地阔的黄土高原上,人们由这山坡可以望见那山坡,可是见个面却要走几个小时的羊肠小道,喊话或对歌成了他们最快捷的交流方式。因此,大自然赋予了他们高亢的声调、嘹亮的歌喉。 2、一听全曲,关注歌词内容 师:就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黄河上飘来的歌声! 师:黄河上的歌声是谁唱的?他们在干什么?(船夫,边划船边唱歌) 师:生活在黄河上的船夫们,在黄河上艰辛、无畏地划船、拉纤,风浪将他们的脸刻满了皱纹,雨雪将他们的须发染成苍白,但是他们依然不畏艰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黄河上摆桨撑船。 师:陕北民歌的内容是陕北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干活也罢、赶路也罢、放羊也罢、划船也罢,只要心中有感,便放开嗓子唱起来。《黄河船夫曲》唱的正是黄河上船夫们艰辛的生活,体现了他们吃苦耐劳的性格,简单的歌词也许没有太深的含义,但是唱歌为他们枯燥的划船生活消除劳累与疲乏。 3、二听旋律,关注音程跳动 1)生边听旋律,画旋律线 师: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画出旋律线,请你说说旋律有什么特点?(跳动较大)CAI:出示歌曲旋律线 2)对比湖南民歌《茉莉花》,分析旋律音程跳动较大原因 师:对比湖南民歌《茉莉花》,陕北民歌的音程跳动较大,这跟什么有关?(江南人感情细腻、说话柔和。陕北人性格粗犷,声调高亢、嘹亮) 4、三听老师范唱,轻声跟唱曲谱,关注旋律重复 师:老师来唱第一段歌词,请大家随我轻轻跟唱曲谱,注意观察歌曲的旋律还有什么特点?(重复)重复出现了几次?(5次) 1)生随琴唱重复旋律

《保卫黄河》优秀教学设计

《保卫黄河》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保卫黄河》优秀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一、教学年级:七年级 二、教学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等。 2、技能目标: 学会用激昂的情绪、铿锵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唱出黄河儿女的坚强性格。 3、情感目标: 通过歌曲《保卫黄河》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并通过音乐作品的感染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激励他们不忘国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四、教学设计思路 引导学生用“身”去体验,用“情”去感悟,用“心”去领会。能比较有深度地去把握音乐作品,认识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在歌唱乐曲的活动中接受一次形象化的爱国主义教育。体验音乐作品的深刻内涵和蕴含着的伟大艺术魅力,激发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1、将“聆听”贯穿课堂始终。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其塑造的形象相对于文字、绘画而言是非常抽象模

糊的。只有通过聆听才能体验到音乐的艺术之美。正如《音乐课程标准》前言所指出的:中学音乐要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音乐是体验艺术,而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该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由此可见,听觉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本课的设计中,我通过让学生仔细聆听歌曲录音、师生亲身演唱感受,让学生学会聆听音乐;学会用音乐来解释音乐;学会用心来感受音乐…… 2、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过程。音乐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音乐学习改革的核心任务,而主动参与是其首要行为。要让学生亲身参与到音乐中去,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感悟,进而还要让学生去展现这首歌曲。 五、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学会用激昂的情绪、锵铿有力的声音演唱《保卫黄河》,唱出黄河儿女的坚强性格。 六、教学难点 1、解决切分节奏、附点节奏、强拍位置上的休止符等演唱难点; 2、通过演唱《保卫黄河》,帮助学生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及其以及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七、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 八、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创设课堂氛围,情景导入: 1、看视频资料

2018关于黄河水资源调查报告

2018关于黄河水资源调查报告 一、综述 1、黄河河源区日益受到社会关注 随着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黄河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黄河源区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黄河源区的生态环境、水资源状况,近几年也渐趋恶化,使得关于黄河源区的报道逐渐增多,如:XX年1月《人民日报》以“黄河源区缘何断流?”为题,报道了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关于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地质实地调查的结果,认为水环境变异、气候变异与荒漠化加剧是黄河源区黄河断流的三大“罪魁祸首”。 XX年08月新华社以“黄河第一弯,打响生态保卫战”为题作了如下报道:近年来,xx县的草场退化、沙化问题日趋严重。全县已有67万亩草场出现干旱和退化问题,万人、34万头牲畜出现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黄河两岸已出现长达117公里的沙化带,保护黄河首曲生态环境已刻不容缓。 XX年09月《兰州晨报》以“母亲河源头的忧患--黄河首曲荒漠化严重”为题报道说:“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的转暖,风蚀作用的加剧,草原鼠害以及过度放牧的影响,不同程度的沙化现象已经在首曲两岸显现,牧民的天然草场正在被风沙一点一点的侵蚀,而更重要的是,黄河首曲的沙化给黄河中下游带来的生态危机是不可估量的。”

2、调查的目的意义 面对如此多的报道,作为黄河的主管部门对此如何认识呢?不能无动于衷,应该深入调查研究,了解黄河源区生态、水资源变化情况。黄河水文部门有责任对黄河源区的生态和水资源变化进行研究,弄清河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及径流减少的真正原因,提出治理对策,为水资源的管理开发服务。现有的水文观测,无论从站网分布到观测要素均无法回答黄河源区的生态及水资源变化原因。河源区由于受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水文测报水平较底,职工生产、生活问题较多,为促进这一地区的水文现代化建设,彻底改善水文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测验方案。为此,水文局及委机关有关部门组织了黄河河源区水文水资源情势、生态环境现状以及河源区水文测报方案研究的实地科学调查。 3、调查组织形式 调查团由水文局局长牛玉国同志任团长,委财务局赵春理副局长、委三门峡枢纽局刘红宾副局长任副团长,调查团成员有委机关财务局、防汛办公室、三门峡枢纽局、黄河上游水文水资源局、三门水文水资源局、河南水文水资源局及水文局信息中心、测验处、科技处、办公室、计财处等部门的领导和专家。自XX年9月12日开始至XX年9月25 日,历时13天。调查了上游水文水资源局、西宁勘测局、兰州、玛曲、大水、唐克、久治、吉迈、黄河沿、黄河、唐乃亥等

七年级音乐上册第4单元唱歌《黄河船夫曲》教案1新人教版

《黄河船夫曲》教案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黄河船夫曲》的创作背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闭眼聆听、主题学唱、动作表演、听辨比较、视频欣赏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在活动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认识。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音乐主题形象,巩固音乐要素速度、力度在塑造音乐形象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 教学重难点:速度、力度的变化对塑造不同音乐形象的重要作用。 解决措施:设计层层深入的教学环节,使学生感受到不同速度与力度表现出了不同的音乐形象,再通过对比,得出速度与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1、轻松导入:拍一拍,以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对速度和力度进行初步的体验。 2、重点感受:在初次聆听作品时,提出要求,请学生着重感受音乐速度和力度。 3、参与体验:设计多种形式,以参与体验的方式感受塑造出的两种不同主题形象。 4、对比检验:设计“考考你”环节,从听、写、说、画等方面,比较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对塑造不同音乐形象的重要作用。 教学环节 导入:“跟我做”游戏 1、学生模仿教师拍击节奏。 2、谈声音特点。使学生通过体验,初步感受速度、力度变化。 完整欣赏,感受音乐。 揭示课题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力度和速度,想象音乐表现情景。 2、揭示课题。 3、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环节,提出学习问题。 4、看视频,感受黄河的壮观景象。 5、对照歌词再听,找出表现船夫形象的乐句。 使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速度、力度,以及表现的情景,并积累欣赏音乐的方法和能力。 分段欣赏:第一主题欣赏

1、找一找。——画出表现船夫形象的乐句。 2、看一看。——看船夫图片。 3、唱一唱。——跟琴,第一主题模唱。 4、画一画。——随音乐模唱,在第一主题出现处学生做批注。 5、动一动。——用动作体验音乐速度和力度。 6、演一演。——创设情景,两条船队以比赛的形式展开体验活动。 通过听、画、看、唱、动、演等多种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感受音乐,提高学习兴趣。分段欣赏:第二主题欣赏 1、过渡语。 2、听第二主题。 3、跟琴学唱。 4、“考考你”题目,速度与力度的变化对塑造两种不同主题形象的作用。 使学生通过对比,了解速度、力度的变化对塑造不同音乐形象的重要作用。 分段欣赏:尾声及创作背景 1、过渡语。 2、听尾声,提出如何理解“决一死战”? 3、了解作品创作背景。 4、观看珍贵历史视频。 5、谈感想,进行革命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 使学生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及时代意义,进行革命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 完整欣赏:乐曲结构 1、划分歌曲结构。 2、教师表演钢琴协奏版《黄河船夫曲》片段。 划分歌曲:课堂学习效果检验 1、将学生之前提出问题的答案存入知识宝库。 2、小结,下课。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回顾和梳理,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和能力。

黄河船夫曲_1

黄河船夫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音乐引路 CAI:课件播放《黄河船夫曲》片段 学生在音乐声中走进教室,坐定后继续听完。 设计意图:听音乐进行课前准备,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感受黄河上的惊涛骇浪 2、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先给大家展示一组图片,看一看这是哪里? 师:对,同学都知道这里就是我们美丽的黄河入海口,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他源于青藏高原,流经9个省市自治区,最后经我们东营流入大海。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境内的原始先民就生活奋斗和繁衍在黄河流域,对于我们东营老说黄河的决徒和淤积造就了黄河三角洲,造就了东营人赖以生存的“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黄河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而且也有这丰富的黄河文化。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听一听黄河上飘来的歌声。 设计意图:在欣赏歌曲以前让学生初步认识黄河。通过我们本地黄河入海口得图片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和求知感 二、新课教学 (一)《黄河船夫曲》 1、一听歌曲,关注歌词内容 师:就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黄河上飘来的歌声! 师:黄河上的歌声是谁唱的?他们在干什么?(船夫,边划船边唱歌) 师:生活在黄河上的船夫们,在黄河上艰辛、无畏地划船、拉纤,风浪将他们的脸刻满了皱纹,雨雪将他们的须发染成苍白,但是他们依然不畏艰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黄河上摆桨撑船。 师:陕北民歌的内容是陕北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干活也罢、赶路也罢、放羊也罢、划船也罢,只要心中有感,便放开嗓子唱起来。《黄河船夫曲》唱的正是黄河上船夫们艰辛的生活,体现了他们吃苦耐劳的性格,简单的歌词也许没有太深的含义,但是唱歌为他们枯燥的划船生活消除劳累与疲乏。 让我们学习演唱下这首《黄河船夫曲》、

《保卫黄河》教案03

《保卫黄河》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保卫黄河》的相关文化及历史背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中华儿女奋起杀敌誓死保卫祖国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保卫黄河》学会用激昂的情绪、铿锵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唱出黄河儿女的坚强性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品情感内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学习的信念。 教学重点: 调动学生情绪,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积极参与、融入到本课的学习中。指导学生学会用激昂的情绪、锵铿有力的声音演唱《保卫黄河》,唱出黄河儿女的坚强性格。 教学难点: 让学生用激昂的情绪、锵铿有力的声音演唱《保卫黄河》,唱出黄河儿女的坚强性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演唱歌曲《黄水谣》 提问:刚才演唱的这首歌曲是哪个历史时期创作的?(抗日战争时期) 在整个歌曲中中前后情绪对比有何不同?(前面展示黄河两岸秀丽旖旎的景色,后面表现了百姓流离失所,妻离子散,一片荒凉。) 2 教师导语:同学们,八年抗日,第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这段惨痛的历史,八年间日本人在中国犯下了无数灭绝人性的滔天罪行。在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中,有人拿起刀枪与敌人展开顽强的斗争,也有人用手中的笔创作了催人奋进的诗词,鼓舞着全国人民奋起抗日,保家卫国。这其中就有诗人光未然的《保卫黄河》。

二、新授: 1、出示歌词,指名学生朗诵。了解歌词含义。 指导学生朗诵,诗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教师介绍:这首诗脱稿后,迅速在全国各地流传开来。音乐家冼星海看到后,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他激动地对光未然说:“交给我吧,我有把握把它写好”。冼星海拿到歌词后,在延安的一座简陋的土窑里,拖着生病的身体,创作了这首经典歌曲《保卫黄河》,这也是他所创作的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七乐章。 2、下面让我们来聆听歌曲《保卫黄河》,感受曲作者冼星海将这段诗词赋予了怎样的音乐,来表达他的爱国热情? (抗日英雄拿起武器,与敌人展开顽强的斗争!场面雄伟、激昂、热烈!) 3、刚才我们初次聆听了《保卫黄河》,感受到抗日英雄与敌人斗争时那种雄伟、激烈的场面。下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作者冼星海。 冼星海:人民音乐家,广州番禺人,1935年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在延安创作大批作品1939年写下《黄河大合唱》,他的代表作有《救国军歌》、《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做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3、再次聆听 感受歌曲的速度及情绪?表现了什么样的壮丽情景? 速度风格:中速稍快,进行曲风格。 情绪:明快、跃动、生机勃勃,坚决而振奋。 情景:生动的表现了抗日军民前赴后继、英勇战斗、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奔赴战场的壮丽情景。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 4、学唱歌曲 (1)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具体处理各乐句演唱情绪。 第一乐句:突出“吼”字和“叫”字,强调重音。用高亢有力的声音演唱。 第二乐句:做渐强处理。 第三乐句:解决附点与八分音符的连接及空拍的处理。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歌唱。 第四、第五乐句:用自豪有力的声音演唱,提醒学生注意“少”字要唱足拍子,并注意换气。第六乐句:休止符处声音要处理的干净利索,不要拖拍。注意咬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