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

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

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

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是指在西方社会中,工作所具有的价值观念和理念。这些价值观念和理念是由西方社会的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所决定的。在西方社会中,工作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它不仅是人们获取经济收入的手段,更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途径。

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核心是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是指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关注人的需求和利益,追求人的幸福和发展。在西方社会中,工作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服务人类,为了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因此,西方社会的工作价值观强调人的尊严和权利,强调工作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

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还强调专业化和职业化。专业化是指工作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职业化是指工作需要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需要保持职业操守和职业形象。在西方社会中,工作被视为一种职业,需要具备专业化和职业化的素质和能力。

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还强调多元化和包容性。多元化是指工作需要适应不同的文化、种族、性别、年龄、宗教等多种因素,需要尊重和包容不同的观点和价值观念。包容性是指工作需要接纳和容纳不同的人群和社会群体,需要关注弱势群体和社会边缘人群的利益和需求。

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是一种以人为本、专业化、职业化、多元化和包容性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和理念。这种价值观念和理念不仅是西方社会工作的基础,更是全球社会工作的重要参考和借鉴。在未来的社会工作实践中,我们应该秉持这种价值观念和理念,为人类的幸福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中西方差异及本土化发展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中西方差异及本土化发展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中西方差异及其本土化发展。首先,我们概述了社会工作价值观在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不同表现形式;其次,我们根据历史,文化,法律,宗教等背景因素,讨论了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发展;最后,本文总结了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中西方差异及本土化发展的影响,并建议将价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升本土化的工作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中西方差异,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发展 正文: 社会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具有挑战性的行业,它旨在服务社会弱势人群,促进公共利益,实现社会正义,提升社会福祉水平。在不同地域,社会工作存在不同的价值观,表现不同的发展趋势。本文将拟讨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中西方差异及其本土化发展。 首先,我们来比较一下中国和西方国家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在中国,社会工作者推崇服务性价值观,重视传统价值观,比如“仁者安人”、“忠孝”、“顾全大局”等。而在西方国家,社会工 作者则强调自由主义价值观,比如“尊重他人自由”、“尊重个人”、“尊重多元文化”等。 其次,根据历史,文化,法律,宗教等背景因素,我们讨论了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发展。在中国,随着和谐社会的不断建设和发展,以及社会工作实践的不断完善,社会工作价值观正在朝着更加人文关怀和利他主义方向发展,以适应当代中国

的需求。西方国家也正在朝着更加开放,多元,包容的方向发展,以改善海外社会工作的实践效果。 最后,本文总结了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中西方差异及本土化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发展有利于实现更具有针对性的实践,并有助于提升本土化的工作质量和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挑战,比如如何实现价值观的有效整合,以达到理想的实践效果。因此,本文建议将价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满足不同地区社会工作实践的需求。为了进一步推进本土化社会工作发展,我们应该注重国家和地区文化的差异,并将其纳入到社会工作实践中。例如,在中国,应该尊重传统价值观,努力提升个人素质,促进家庭教育,提升民众公德素质,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做出贡献。而在西方国家,则应该凸显多元文化的尊重,抑制社会矛盾,尊重他人自由,为多元文化实践创造条件。 另外,为了能够有效改善社会工作实践,还应当重视任务分工,结合不同团体的特点,实施更加精准的干预措施。举例来说,针对婚姻家庭问题,应当强调夫妻平等,探讨亲子关系,提倡家庭教育;针对老年人,应该强调社会参与,抗衰老,社会关怀;针对精神障碍者和残障者,应该强调正确尊重,努力改善社会环境,推进融合社会关系。 因此,要有效推进社会工作发展,应该注重文化的传承和改革,充分尊重历史,努力促进地区间文化及实践的交流,以更好地根据实际情况改善服务内容。所以,完善社会工作价值观,才能够推动社会工作发展朝着更加理性,有序,合理的方向发展,

社会工作18种常用理论

社会工作18种常用理论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将需求分为五种,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 二、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三、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的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四、镜中我理论 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他的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2、关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五、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贝塔朗菲(1901~1972),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一般系统论和理论生物学创始人,50年代提出抗体系统论以及生物学和物理学中的系统论,并倡导系统、整体和计算机数学建模方法和把生物看作开放系统研究的概念,奠基了生态系统、器官系统等层次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第三章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第一节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价值和社会工作的历史演化 社会工作中的价值概念属于哲学范畴。它是以人为本位的哲学理念,包含着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规定。它是对社会中的是非、善恶、真伪和美丑的一种判断或评价。 (一)早期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价值观 早期的社会工作实践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埃及的《死亡之书》包含有7个怜悯法令,包括对饥者、渴者、裸者、囚犯、陌生人、病人和垂死的人的救济和帮助。 在犹太教中,犹太哲学家梅蒙尼兹(Maimonides)总结了8个层次的博爱行为,它们分别是: (1)勉强并后悔的施舍。这是手的而不是心的礼物。(2)高兴的施舍,但这种施舍的数量与痛苦者的痛苦不相称。(3)高兴的并相称的施舍,它伴有贫困者的乞求。(4)高兴的、相称的甚至是没有乞求的施舍,这种施舍将礼物放在穷人的手里,引起他们的痛苦和羞耻感。(5)痛苦者接受捐赠品,并让他们知道谁是捐赠者,但是不让他们认识。(6)痛苦者接受捐赠品,但是不知道谁是捐赠者。(7)捐赠者和被救济的人彼此互不知晓。(8)预先提供捐赠,使一个身处逆境的人能过上一种充实的生活而不至于沦落到被人救济的地步(Philip R. Popple&Leslie Leighninger,1990)。 基督教扩大了早期的社会工作实践,在12个领域里从事慈善工作:照顾寡妇、孤儿、病人、穷人、残疾人、囚犯、俘虏、奴隶、难民,埋葬死亡的穷人,提供就业服务和为需要者提供饭食。显而易见,早期社会工作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把救助看作一种施舍,是对受助者的怜悯,它承认和容许受助者的羞耻感及不平等意识。 (二)正式社会工作中的价值观 正式社会工作,又称有组织的社会工作。它开始于工业化和都市化的社会进程。正式社会工作包括慈善组织会社(Charity Organization Society)、睦邻运动(Settlement Movement)和设施发展(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早期正式社会工作在价值观念上抛弃了救助过程中的尊卑意识,而是出于同情和怜悯。它承认人们之间是平等的,并应互相帮助。但是,院舍照顾的弊端不久就暴露了出来。 (三)专业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作为一门专业,社会工作专业化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其带头者是美国。1919年,美国社会工作学院协会成立,吹响了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号角。这个专业组织的成立把社会工作的专业化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因为它让社会工作者看到了在社会工作教育中存在的非标准化、非规范化和非专业化的问题。因此,进入20年代,社会工作教育标准化和规范化运动在美国迅速发展,大大促进了社会工作教育的专业化进程。同时,在实践领域,社会工作也开始了类似的标准化和专业化进程。 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是社会工作世俗化的组成部分,它是与社会工作的世俗化同步发展的。在这两个过程中,社会工作中的宗教价值逐渐让位于以科学和知识为基础的专业价值,人本身无条件地被放到社会工作专业的中心位置来考虑。帮

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

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 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 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助人自助,即通过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使其在克服眼前困难的同时,增强面对和解决困难的能力。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持守平等、尊重、接纳、使能等基本信条,一切为了服务对象。这种助人自助的专业特征可概括为:与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下面是店铺分享的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的文章,欢迎阅读! 一、地位与作用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有着自己一套专业的助人方法和技巧,理论基础与技巧、实践、价值观共同构成了社会工作发展的三大支柱。理论方面可以分为基础理论和干预理论,具体技巧包括倾听、同理、接纳、角色扮演、家庭作业等等。这些都是具体明确且可以较快学会的,与之相比较,价值观显得很是难以捉摸把握。橫观各类院系,似乎很难找到一个与社工相比可谓十分强调价值观的专业。有些社工界的同行甚至同样认为,想要达到助人的目的,只要掌握运用各种技能就够了,把价值观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然而深刻剖析各种理论技巧会发现其背后有着深刻的价值观基础。例如,社会工作讲求要接纳案主,如果社会工作者个人的价值观和案主价值观有着冲突的,为何还要接纳案主呢?这背后的原因机制在于,社会工作者相信个人具有与生俱来的尊严与价值,即便在困境之中也有改变的潜能和动力,个人有权力决定有关自己的事情,因此社工不能用不平等的心态看待案主,应该尊重案主作为个人所具有的不可剥夺的东西。这完全不同于病理学把案主看成无能的、残缺的个体。价值观渗透在社会工作者选择何种助人方法之中,但这也为社会工作者制造了伦理困境。可以说,价值观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灵魂。社会工作的使命决定了它离不开价值观的指引。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区分其它专业的显著标志,首先有价值观,然后衍生出各种具体的理论技巧。社会工作价值观在实务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第一,是社会工作使命的本质。社会工作

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同的专业价值观

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同的专业价值观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但同 时也出现了更多的社会问题,如贫困、疾病、家庭暴力、性别歧视等,这些问题需要社会工作者出面介入,提供帮助和解决方案。因此,社 会工作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专业,不断受到社会的重视,被广大专家 和学者认为是自上世纪以来最有前景和最有社会责任感的职业之一。 在此背景下,国际社会工作界也形成了一套认同的专业价值观。 首先,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同的专业价值观是关注和尊重人的尊严和人权。社会工作的本质是支持和维护个人和团体的尊严和自主权。在这里,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士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在帮助个人或 团体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须尊重他们的人权,尤其要关注弱势社群 的利益。 其次,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同的专业价值观是关注社会正义和实现社会 变革。社会工作的目标之一是消除社会上不平等和歧视,并促进社会 正义和平等。社会工作者必须积极参与社会变革和社会政策制定过程,并致力于解决结构性问题,以促进社会公正和持久的正义。 第三,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同的专业价值观是关注人际关系、联结和人 际互动。社会工作者必须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能够建立带有信

任和合作的关系,并管理这些关系以推动人们克服困难,增强社会联结。 第四,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同的专业价值观是关注全局和系统性,而不 是孤立的个体。社会工作视野必须跨越个人及其环境,涉及到宏观的 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而这种思考方式则需要跨学科的理解和协同 工作。 第五,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同的专业价值观是关注终身学习和不断反思,这是建立和保持社会工作者信任和尊重的必要条件。社会工作者不断 地进行自我反思和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社会工作者还 需要持续地学习、发展符合当代社会的实践技能,以适应变化的社会 需求。 以上便是国际社会工作界所认同的专业价值观。在这些价值观的指导下,社会工作者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专业的价值,帮助更多需要帮助 的人。在未来,随着全球化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快速发展,社会工作 将不断发展,国际社会工作界也将不断完善和创新其专业价值观,以 应对日益严峻的社会挑战。

试述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试述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是一套基于人道主义和社会公正原则的基本 价值观,旨在帮助那些面临困境和不公正待遇的人群。下面是西方社 会工作的价值体系的列表: 1. 社会公正:社会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推动社会公正,通过为贫困、 弱势和受边缘化的人群提供支持和服务来消除不平等。在实践中,这 意味着促进个人和群体的自我决定权、保障权利和提高生活质量。 2. 尊重个人: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注重尊重他人的尊严,包括他 们的文化、信仰和生活方式。社会工作师努力为人们提供针对个体需 要的支持和服务,尊重他们的自主性和自我决定权。 3. 自我决定:社会工作者的职责不是替代客户作决定,而是在他们需 要时向他们提供建议和帮助,支持他们做出决策。这种理念的核心是 个人自我决定权。 4. 发掘潜能:西方社会工作的宗旨是要发掘个人、群体和社区的潜能,通过帮助人们认识自己的能力和资源,加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和社 区凝聚力,从而实现社会变革和持续性的生活改善。 5. 综合性:西方社会工作的职责包括帮助人们解决因经济、文化、社

会和行为等多方面原因导致的困境和问题。综合性的处理方式以及跨 学科的方法能够促进社会工作实践的创新性和协作性。 6. 可持续性:在支持个人和群体改变和实现其目标和基本服务的同时,西方社会工作还关注和促进可持续性,特别是生态和经济方面的可持 续性。这意味着采取措施促进环境保护、公共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7. 社区参与:社会工作的实践是基于社区的,社区参与的价值体系是 西方社会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社区参与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开发 社区资源和关系,组织社区活动,召集社区成员来解决问题,提高社 区凝聚力和参与度。

3、社会工作价值观

社会工作价值观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实践的灵魂,是社会工作者的精神动力。作为一种专业价值观,它的基础是社会主流价值和社会工作专业的独特追求。一般而言,社会工作价值观,是指一整套用以支撑社会工作者进行专业实践的哲学信念,以人道主义为基础,充分体现了热爱人类、服务人类、促进公平、维护正义和改善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理想追求,激励和指导着社会工作者的具体工作。 具体内容 包括: 协调社会和谐发展的因素,承认个人能力; 尊重与案主关系的隐私; 投身于为满足社会认可的需求的社会改变中; 愿意保持个人感觉和需求与专业关系的区别; 愿意向他人传递知识和技巧; 尊重和欣赏个人和群体的差异; 尽力发展案主的能力以帮助他们; 即使遇到挫折也愿意以案主的名义不懈努力; 投身于社会正义和社会中所有人的经济和精神福利过程中; 承诺个人和专业工作的高水。 起源史 西方 社会工作起源于西方,戈登、比斯台克等社会学家有各自受认可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在国际社会工作界把社会工作价值归纳为服务、社会公正、个人的尊严和价值、人类关系的重要性、诚信和能力。在操作层面社会工作价值观可以概括为接纳、尊重、个别化、自决权和知情同意、保密、不批判。 中国 我国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是依据国情,并在吸收国际社会工作发展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和当前社会工作的发展特点形成,在建设方面还要注重强调社会和谐、保持家庭和谐和稳定是我们社会的主流家庭观念、注重服务的“人情味”、重视道德建设、体现社会发展的要求。

作用 “社会工作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并主要表现在理论作用与实践作用上。在理论作用上,社会工作价值观是构成专业社会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是确定社会工作专业使命或目标的根据,同时,也是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实践作用上,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的实践动力;通过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标准这种形式,社会工作价值观可以指导社会工作者的实践;社会工作价值观是促进社会工作者个人成长的有效力量;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维系社会期望和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关系的关键。 社会工作价值观影响着社会主体——人的个体价值观和世界观,一个良好的社会工作价值观能让社会个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提升本身的素质,进而影响到他的世界观,他会认为他是社会不可分的部分,有着相应的职责和义务,对全球各族人民团结维护地球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来源: https://www.doczj.com/doc/9019183555.html,/link?url=gQnEHpXi_77fb5Mz8SvrBWmiW-7KdGsfs16tnOdOpEUT iLTgGaqXmYBLkPDnvbxK_tRnvcQSGQqyIhYJew-MiK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 在专业实践活动中,社会工作者可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实践专业价值观。 (1)对服务对象的接纳 在专业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从内心接纳服务对象,将他们看作是工作过程中的重要伙伴,接纳是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价值观与个人背景特征等的一种包容,也是专业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大众的统一的服务态度,是建立专业助人关系的重要前提。 (2)对服务对象的尊重与包容 尊重是说要认识服务对象自身的生命价值和其他基本权利,充分保障他们获得基本的资源和可靠的专业服务的权利,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满足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社会工作专业来说,尊重是不仅是一种思想上的认知,还是一种道德上的实践。 (3)注重个别化原则 每个人都应当有权利和机会发展个性,社会工作者应当尊重服务对象的个体差异,不应当使用一般或统一的服务方法回应他们的独特需要,要充分考虑到服务对象在性别、年龄、职业、社会地位、政治信仰、宗教以及精神或生理残疾状况等方面存在的价值差异,及其与社会主流价值之间可能存在的冲突。尊重个性化需求,充分挖掘个人潜能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 (4)自我决定与知情同意

社会工作的价值伦理

社会工作的价值伦理 社会工作的发展是理论、实务、价值观、专业伦理、职业等共同完善的过程。社会工作之所以被称为助人自助的专业,与其价值观和专业伦理紧密相关。 一、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在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已形成其专业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一方面对社会工作发挥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也使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遭遇价值冲突。 (一)价值及价值观 价值是哲学的重要部分,是人们对善恶美丑的判断。价值观是价值的系统化,是概括性、对期望事物带有情感色彩、有历史起源与经验基础、被群体共同认定同时也模塑群体的行为规范(Reamer)。 学者们对何谓价值众说纷纭。穆丽尔(Muriel )认为,价值是个人或社会群体认为优先的行为之公式,意味着对生活的手段、目的和条件等方面的经常性偏爱,通常伴随着强烈感情。赫伯特(Herbert)认为,价值是社会重要部分所持的一个或一些标准,反映在制度化的行为模式之中,并且使参与者倾向于在共同理解的架构内根据相互关系来行动,尽管这个架构可能没有自觉控制或统一逻辑参照体系。米尔顿(Milton)则把价值定义为持久的信仰,即,某种存在样式或终极状态相对于另一种更为个人或社会所偏爱,价值并非独立存在,个别价值有相对于其它价值的重要性。总之,价值大致被视为行为指引、在个人经验中成长起来、随着经验积累而不断修正进化的。价值是有关何者对人类是可意或好的信念、偏好或假设;它们不是对世界如何和怎样的判断,而是有关世界应当如何的断言,以可信为基础(Zastrow)。 价值会受到历史、社会、文化和区位等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在个人主义占主导的西方国家里,价值核心是个人。如,美国社会的价值中心是个人,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至少有四个源泉。(1)基督教教义及其人类的整合价值和对其邻里责任的概念;(2)人人平等和人的“生活、自由与追求幸福”权利的民主观念;(3)新教伦理,强调个性就是一切,环境一钱不值,道德君子是勤奋工作并具有独立人格的人,追求享乐是一种罪恶;(4)社会达尔文主义,强调在自然进化过程中的优胜劣汰机制会造就坚强的个人和社会。在东方文化尤其中国文化中,价值核心是群体。在当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价值观来自儒家学说的政治伦理和家庭伦理、佛家学说的行善积德劝化、墨家学说的勤俭兼爱、道家学说的清静无为、西方文化的科学民主、马克思主义的平等、毛泽东的民族自立和艰苦奋斗思想以及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夏学銮)。 (二)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社会工作不但建立在一套价值之上,而且本身就是一个利他主义的专业;社会工作实务本身就是一个道德实践过程。 对于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学者们见仁见智。贝姆(Boehm)从社会工作关于人、社会和专业的角度把社会工作价值观概括为:每人都有与生俱来的自我实现的权利,且都有达此目标的能力;作为社会成员,每人都有义务寻求自我实现的方法以贡献于社会;社会有义务协助个人自我实现,也有权利利用成员的贡献使社会更充实和更富足;每人都需要和谐发展的社会予其力量和机会,满足生理、心理、经济、文化、审美及各种精神方面的基本需求;由于社会日趋复杂和相互依赖增强,为了协助个人实现自我价值,也就更迫切需要专业社会组织;为了让每人不仅能实现自我价值,而且能贡献社会,社会组织必须在社会认可和社会提供的条件下,尽量在范围、种类、品质上求其广泛,以满足个体与社会的需求。 莫拉莱斯和谢弗(Morales & Sheafor)把社会工作价值分为三方面。第一,对人的价值偏好:相信人的价值与尊严是与生俱来的;人具有能力与动机去追求更满意的生活;人要对自身与他人负责,除了自己之外要想到其他人;人

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一)中国和西方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二)社会工作价值观 1.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 保护服务对象的权益、促进专业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维护社会正义 2.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容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相关论述:1.巴特利 2.美国《社会工作教育会议课程方针声明》3.戈登4.比斯台克5.泰彻6.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ASW)P37 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同的专业价值观: 1.服务大众 2.践行社会公正 3.强调服务对象个人的尊严和价值 4.注重服务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5.待人真诚和守信 6.注重能力培养和再学习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 基本信念(尊重、独特性、相信人能改变) 实践原则(接纳、非评判、个别化、保密、服务对象的自我决定)

我国社会工作价值观:1.以人为本,回应需要 2.接纳和尊重 3.个别化和非评议 4.注重和谐,促进发展 5.平等待人,注重民主参与 6.权利与责任并重 7.个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三)社会工作专业伦理 1.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作用: 1.评判专业服务是否适当 2.保障服务对象的权利 3.减轻社会工作者伦理抉择上的压力及两难 4.帮助社会工作者自我反思及价值澄清 5.奠定社会对社会工作信任的基础 2.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特点:1.优先考虑服务对象的利益 2.专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3.约束和鼓励并重 4.系统性和权威性 3.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内容:社会工作者 1.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尊重并保护服务对象最佳利益 尊重服务对象的自决 保密原则

公平合理的收费 2.对同事的伦理责任:秉持忠实与忠诚的态度 团队内相互协助 3.对服务机构的伦理责任:遵守机构规定 落实机构服务宗旨 负责管理个案 4.作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适当的工作认知 专业能力的表现 提供专业服务 维持服务品质 公正与服务 专业知识的拓展 5.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保障专业的完整性 遵循专业的评估和研究 6.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促进整体社会福祉 鼓励公民参与 倡导社会与政治行动 4.社会工作中的伦理难题及处理 实践中面临的伦理难题:1.保密问题 2.人情与法制及规定的冲突问题 3.价值介入与客观性的矛盾 4.社会工作者的个人利益满足与职业

社会工作价值观中西方差异及本土化发展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中西方差异及本土化发展-人力资源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中西方差异及本土化发展 李莉张璐瑶 项目来源: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工作协同社区治理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13BSH088。湖北省重点文科基地湖北非营利组织研究中心研究成果。 摘要:本文从宏观比较的视角出发,对中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及其伦理规范在历史发展、宗教精神、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异同开展分析,在坚持普世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要遵循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文明要素,将西方的社会工作伦理与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 关键词:中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 一、中国社会体制的变革轨迹与社会工作特点 在我国,社会工作很早就被应用于一些正式组织,但并非是专业性的社会工作,它作为一种非本职性、公益性形式存在,在本国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转变适应,在中国社会大环境中生根发芽,不断构建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本土化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助人的专业和学科从西方引进到中国。然而,当时在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社会福利在我国的发展依靠政府,政府包揽一切;企事业单位将职工的一切管理活动规划在自己的范围内;对于家庭来说,当时社会鼓励多子多孙“人多力量大”,家庭内部事务、养老等都由子女承担;邻里关系融洽,最典型的中国式建筑“四合院”、“筒子楼”促使大家居住在一起互帮互助,这些都体现了那段时期中国社会单一化管理方式和集体性生活的面貌。也就是说,国家和政府主动承担了属于社会管理的所有职能,也没有给社会自主管理的活动空间,

没有激发社会公益组织解决社会问题的动力。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社会建设的逐步推进,政府职能开始转变为宏观调控等方面;企事业单位的职能也发生变化,很多在企业内所具有的社会福利与服务功能都抛向社会;而同时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的增加和小户型的家庭住宅占据主导,以及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邻里间的关系逐渐弱化;计划生育造成的“核心家庭”在家庭模式中占据主导地位,使得社会生活越来越多元化,社会问题和社会需求也越来越多,传统的政府部门和基层街道等已经无法满足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不同兴趣各类人群的需要,人们不得不将视野转向社会化的服务。因此,为了迎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在吸取国外社会福利思想的基础上开始了本国的社会工作服务,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始探索本土化社会工作。 二、中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特性之比较 1.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主要特点 (1)社会中的人最重要。西方社会工作是在基督教影响下开展而来的,强调“人权、自由、平等”,强调“恩赐的福利行为”,社会工作是为了拯救身陷贫困苦难中的人群,这是每一个子民在上帝的指引下必须做的事情,而且基督教所称的“博爱”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不分亲疏厚薄全都施与爱,具有普世主义色彩。 (2)个人的利益高于其他利益。在西方社会受文艺复兴的影响,崇尚“个人主义”,宣扬个人主义至上,以“自我”为中心,竭力地表现张扬个性,他们崇拜英雄,认为强者才能得到尊重,注重个人成就带动整个社会,因此他们的文化特征是个人主义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在家庭生活中,家庭观念淡薄,他们强调人人“平等”观念,长辈晚辈地位平等,强调独立精神,依靠自己的能力独立生

社会工作的价值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一价值观二

第三章社会工作的价值 第一节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 一价值观 二价值观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社会工作不谋私利、助人为本,服务对象首先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如果没有崇高的精神、坚定的信仰,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三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 (一)西方社会工作传统的价值基础 在美国,戈登和比斯提克关于社会工作价值的表述影响较大。 戈登在社会工作价值基础的论述:1.个人应当受到社会的关怀 2.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赖的 3.每个人对他人都负有社会责任 4.每个人除了具有人类共同的需要外,每个人也是独特而异于他人的。 5.民主社会的基本特质,在于每个人的潜能都能充分地实现,同事也意味着个人应当通过社会参与而尽到其社会责任 6.社会有责任提供途径以消除自我实现的障碍,以便个人的自我实现得以完成。 比斯提克对社会工作价值基础的论述:比斯提克在1961年出版的《个案社会工作关系》一书中,提出了他的价值体系,它们是1人的潜能2人的责任3人的权利4人的需要5人的社会功能6社会的责任7社会的权利8个人对社会的职责9人的自我抉择权。 以上两位学者论述的共同之处: 第一,价值体系内容的界定基本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即对人的认识,对社会的认识,对关系的认识。 第二,价值取向基本相同。 (二)社会工作的一般价值基础 1价值与尊严 第一,社会工作者应尊重案主。 在现实生活中,要克服三方面的阻碍才能做到对案主的尊重:(1)因社会分层而引起的歧视态度,(2)因身体或智力的疾病或缺陷而受到歧视,(3)因以往的错误而受到歧视。

第二,社会工作者应接纳案主。 美国哲学家泰勒认为,接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愿意承认每个个体在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同的;其二就是认识到每个人的人生过程都有一个复杂的奋斗、思想和感受模式。 第三,社会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对案主的信息进行保密。 保密的主要方式包括:不向他人提供案主的姓名及资料; 不向他人提及会谈过程及内容; 保证会谈室为案主专用,不让外人旁观; 安排会谈时间时要避免不同案主在等待约会时发生碰面 的情况。 2 动力与能力 在社会工作者的眼里,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只要条件事宜,人在其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是可以改变的,可以发展的,这是社会工作助人目标的实现前提。 3 自决的权利与义务 在整个社会工作过程中,工作者对案主采取的是引导态度,由案主自行决定。 4 共性与个性 人们有共同的人类需求,但每个人也有自己的独特性,每个人都是独特而异于他人的个体。 5 个人与社会 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赖的,个人应该受到社会的关怀,同时个人对社会也是负有责任和义务。 第二节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挑战 一外部的挑战 (一)社会 (二)社会工作机构 (三)社会工作者 二价值体系内部的矛盾 (一)案主的隐私权 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的伦理守则中有关隐私与保密的一些伦理标准可以作为参考。 第一,除非迫于专业理由,否则社会工作者必须对专业服务过程中所获得所有资讯加以保密。

[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过程中的文化分析

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过程中的文化分析 作者:唐晓英精华郑克岭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 论文摘要: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灵魂,不仅界定了社会工作本身的目标和意义,同时界定了社会工作的技巧和方法。起源于西方的社会工作价值观主要源于基督教教义,宣扬平等、博爱思想。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从西方引进,若要在中国开花结果,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真正使其本土化,其中充分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对于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进程的推进是极为重要的。 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交往方式多依据于自身的差序格局,在这张由差序格局交织的网中,人们更关注的是大大小小的人际关系圈,而非个人。每一个现实的人首先不是单独的个体,而往往是处于关系之中的存在。这种“关系中的存在”与社会工作所言的“人在环境中”的概念不同,后者虽然强调环境的互动与所处人群的影响,但它所关注的仍是个体自身的发展,并把个体自身的发展置于首位。而在中国社会中,个体的存在发展乃至于生存都是与周围一些个体密切相关的。 杨中芳认为,西方社会“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是着重于通过个人成就来带动整个社会,使其成为一个更能培养个人成就的场所;而中国传统社会中“集体主义”下的个人观是着重 由成员通过集体的努力来带动社会,从而使个人获益。 西方社会理论的解释对象,无论是宏观的社会制度还是微观的个人行为,其背后都在一定程度上预设了个人主义的价值观。由于中西方在文化价值观上存在着不同取向的差异,当蕴含了西方文化价值的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和原则在中国运用时,我们若以西方的价值观念为指导,极有可能会遭遇中国传统观念的抵触,这多半会让一些社会工作者感到较难下手。 一、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分析 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的源头可追溯到基督教义,其强调对弱者的爱护就是对上帝的尊敬,对弱者置之不理就是对上帝最大的损害。教义中告诫人们人本性中存在原罪,只要他能尊敬上帝,爱护芸芸众生原罪就可获得救赎。这能使信徒爱人如己。韦伯在《宗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向人们阐述宗教如何促使人们把勤劳奋斗、禁欲寡欢作为信仰,创造财富为上帝争得荣誉跻身其子民行列作为天职(Calling),从而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样基督教义以上帝名义在人们中营造平等、博爱、主动关怀帮助苦难之人,也确定了最初的社会工作服务理念的雏形。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主张将个体从教会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赋予个体应有的价值、自由与尊严,反对宗教倡导的禁欲主义、出世主义。那时许多启蒙思想家宣扬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反对特权、集权和神权,为大众争取参政议政的权利,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与伦理道德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与伦理道德 一、引言 社会工作是一种基于人际关系的专业服务,旨在通过建立人际 关系和结构方案,帮助人们解决个人和社会问题。社会工作的发 展始于19世纪末的欧洲,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市场化需求的增加,社会工作的角色和职责也得到了扩展和改变。 二、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1.历史视角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历史悠久,其深刻的人类关怀与社会义务, 使其得到尊重与推崇。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由人道主义、慈善、合作、资源共享和公正等价值构成。这些价值观凝聚了社会工作者 取得成功的“自然法则”。 2.普世价值观 普世价值观是跨越国界、种族、信仰、文化背景的一系列共同 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平等、自由、正义、和平、团结等。社会工作者应该把这些普世价值观贯穿于 自己的工作中。 3.社区价值观

社会工作者需要理解并尊重本地社区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社区是每个人生活的重心,社会工作者需要理解并尊重社区的价值观。这不仅仅是因为社区的情感互动和相互依赖性,也是因为社区的力量可以促进社会发展和文化多样性。 三、社会工作的伦理道德 伦理道德决定了社会工作者的行为和互动方式,同时也可以保护客户和工作者的权益。社会工作者应该维护其职业标准,受教育和训练,以避免有害的实践和行为。 1.保密和尊重隐私 社会工作者应该尊重客户的隐私权和机密性,不能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披露客户的私人信息。社会工作者需要告知客户关于其隐私权和保密的权利和义务。 2.避免歧视 社会工作者不得因为个人的宗教、性别、年龄、肤色、民族、残障状况、性取向、政治见解等个人特征歧视客户。 3.确保安全 社会工作者需要采取适当措施,确保客户的安全,对可能对客户造成伤害的情况,应当及时采取行动。 4.维持专业关系

社会工作价值及伦理复习资料

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 第一章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总论 二、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的演进 想要充分了解当代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的本质,就需要认识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的历史演进。 〔一〕西方传统价值观——历史积淀 1、古希腊人文精神:以人文本的思想 “认识你自己〞 这一原那么的提出说明了苏格拉底以人为中心和目的的人学转向的完成,表达了苏格拉底要将人们的思想观念从权威、教条、迷信及神话的王国中解放出来的强烈愿望。 “自知自己无知〞 它的实质是理性批判性,它要求破除一切陈见,将已有的观念放在理性面前重新审视,找出其漏洞并勇于成认自己的无知。 “美德即知识〞 把美德看作是知识,也就是把理性看作是推动人的行为力量,成认个体可以通过自己的理性力量实现道德独立而不是盲目地遵从权威。这一命题还说明了苏格拉底“美德本身就是目的〞的思想,他认为行善本身就是幸福的,它不需要额外的报偿。 2、古罗马“法制精神〞:公正公平理念 古罗马“法制精神〞对社会工作价值观产生影响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法律是实现正义的手段 罗马法学家在规定和解释法律的本质时,普遍把法律和正义联系起来,认为法律与正义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法律代表着正义,也是正义的实现手段。 人类自然平等 罗马法继承了古希腊哲学家“天赋人权〞、人人具有“自然权利〞的思想,认为法律的根源既不是人类的思想,也不是统治者的意志,而是自然法那么,因而在这个世界上共同服从自然法的每一个人都应具有自然的平等权。 保障公民的权利 从古罗马时期开场,西方社会要求以法律的形式给与个人权益以充分的保障。 这些权利包括:选举、荣誉、担任官职、婚姻等等。 3、希伯来——基督教“博爱精神〞:平等互助理念 〔1〕希伯来的宗教观:西方宗教思想的源头 这里主要分析?旧约?中对西方传统价值观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1〕上帝观和神选观念 2〕原罪观念和救赎观念 3〕契约观念和法律观念 〔2〕基督教:“爱的宗教〞 基督教的爱的观念可分为三个层次: 1〕上帝对人类的爱——慈祥 “上帝即是爱〞,这是基督教的核心信念

社会工作伦理与价值(全部)

《社会工作伦理与价值》 引言: 1、社会工作的功能有哪些? (3个):恢复功能、预防功能、发展功能 2、崇尚专业伦理精神是社会工作专业的首要特征 3、社会工作的行动: ——社会工作的行动无时无刻不受到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的影响——社会工作的行动是以社会工作的价值与伦理为导向的 第一章(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思想渊源) 第一节西方传统价值观:历史积淀 一、古希腊“人文精神”:以人为本理念 1、希腊人文精神的源头:希腊神话及荷马史诗 体现的价值:追求个性化、强调责任感、颂扬美德 2、希腊人文精神的基地:城邦制度 理性、公正和平等是承办的精神世界的三个重要的特征 3、希腊人文精神的完成:古希腊哲人的智慧 A、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自知自己无知(产婆术) 美德即知识(人们只有借助于自己的知识,才能变得明智;只有明智,才能有美德。对个人来说,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公正,并按照善的要求和公正的精神去行动,这就是美德。) B、德谟克利特 自然主义的幸福观(对人,最好的是能够在一种尽可能愉快的状态中过生活,并且尽可能少受痛苦。)

原子主义的同情论 关于行善、义务和良心的理论 C、亚里士多德 幸福是合乎美德的现实活动(最优良的善德就是幸福,幸福就是善德的实现,也是善的极致) 美德在于“中道”(中道在过度和不及之间,在两种恶事之间。在情感和行动中都存在着对应有限度的不及和超过,德性则寻求和选取中间。)公正是最重要的美德 二、古罗马“法制精神”:公正公平理念 1、罗马法一般是指公元前6世纪罗马国家形成之后至6世纪中叶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编纂法典为止的整个历史时期的法律。 2、为什么会存在古罗马法? 前人积累、(自由、平等、的传统)、罗马统治的需要 3、罗马法制精神中对社会工作价值观产生影响的容: 法律是实现正义的手段、人类自然平等、保障公民的权利 三、希伯来—基督教“博爱精神”:平等互动理念 1、希伯来观念:西方思想的源头 ——上帝观念和神选观念 ——原罪观念和救赎观念 ——契约观念和律法观念 2、基督教:“爱的” ——上帝对人类的爱——慈爱 ——人类对上帝的爱——敬爱(三主德:爱、信、从) ——人对人的爱——博爱 古希腊的“人文精神”、古罗马的“法律精神”和希伯来-基督教观念中的“博爱精神”并称为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三 大思想源头。 第二节西方近现代价值观:背景铺垫 一、西方近现代的价值观转换 1、文艺复兴、资本主义革命 2、——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西方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西方近现代价值观应运而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