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溶液导学案(新)

溶液导学案(新)

溶液导学案(新)
溶液导学案(新)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清潭中学丁昌义

【学习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学习科学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并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树立学知识、用知识,化学终将走向社会的正确观念。【学习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学习难点】:1、乳化和溶解的区别

2、如何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学习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海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2、为什么将少量蔗糖固体放入一杯水中,搅拌后固体消失?

3、观察几种溶液:硫酸铜、氯化铁、高锰酸钾、食盐四种溶液,仔细观察他们的颜色:

请同学们自主预习教材第26-27页的内容,并完成以下内容。

1、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质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液体互溶,一般把________叫做溶剂,

_______________叫做溶质;如果其中一种是水,一般把_ _____叫做溶剂。溶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常用的溶剂是________;碘酒中_________是溶剂,______是溶质。

3、溶液的命名:的溶液。

[板书]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一) 三、合作探究,点拨升华 1、实验探究

[活动与探究一]蔗糖和食盐的溶解P 26实验【9-1】

(1)蔗糖表面的分子在___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运动扩散,并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

去了。氯化钠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在___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运动扩散,也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去了。

(2)我们刚才得到的液体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_____ (3)每种液体各部分一样吗?_____

(4)放置了这么长时间,你有没有看到哪种液体析出沉淀?_____

3、小组互相交流讨论结果,教师适时点拨。

4、根据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溶液的概念、特征、组成。 [板书]一、溶液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活动与探究二]:p28实验【9-2】

在盛有2mL 的水的试管中滴加2~3滴红墨水,振荡,然后再用滴管缓缓加入约2mL 的乙醇,不振荡观察现象,看溶液是否分层,然后震荡在观察是否分层,静置后观察溶液是否分层。

3、小组互相交流讨论结果,教师适时点拨。

4、根据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区分

[板书]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1)水溶液中,水无论量多、量少,水为溶剂;

(2)非水溶液中,

液—液型量多—溶剂量少—溶质

固—液型液体—溶剂固体—溶质

气—液型液体—溶剂气体—溶质

(3)通常没有指明溶剂的溶液中,水是溶剂,其他的是溶质。

5、讨论交流:请你再举出一些溶液?并指出溶质、溶剂。并谈谈溶液的用途?讨论得出:溶液的用途见课本p27页,图9-3

(1)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速率_____;

(2)对动植物生理活动的重要意义:如养料溶于水形成___才能被动植物吸收。

(3)医疗上用的葡萄糖溶液和生理盐水

6、跟踪训练: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加以改正

1)、凡是均一、透明、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2)、溶液是均一、透明、无色的混合物。

3)、溶质必须是固体。

4)、只有水才能做溶剂

5)、98%的硫酸溶液中水做溶质,硫酸做溶剂。

6)、食盐水和蔗糖水混合后仍为溶液

7)、所有的溶液都是由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组成的。

8)、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

四、知识梳理,归纳整合

学完本课题后,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教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板书整理

五、达标检测,巩固提升

1、下列溶液中溶质、溶剂是什么?

蔗糖溶液、;H2O2溶液、;CuSO4溶液、

NaOH溶液、;食盐水、;石灰水、。

2、一瓶长期存放的茅台酒,若倒出第一杯酒其酒精度为54度,那么倒出第二杯酒的酒精度为()

A. 大于54度

B. 小于54度

C. 等于54度

D. 无法判断

3、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时,KNO3溶液放置一年时间后, KNO3将( )

A. 会沉降下来

B. 不会分离出来

C. 会浮上水面

D. 不能确定

4、水是溶液吗?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吗?

5、下列关于溶液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澄清、透明、无色的

B.当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里分离出来

C.一种溶液中各部分的浓稀和性质都是一样的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纯净物

6、下列液体属于溶液的是_____

A. 牛奶

B. 泥浆水

C. 冰水混合物

D. 澄清石灰水

7、下列液体属于溶液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啤酒②水③泥水④澄清石灰水⑤盐酸

8、关于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种溶剂中只能溶解一种溶质

B.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 食盐溶液与蔗糖溶液混合后仍为溶液

D. 同一种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和浓度不一定相同

9、下列可作为溶质的是()

A、气体

B、液体

C、固体

D、都可以

10、下列四个家庭实验不能配制成溶液的是()

11、在实验室中,请设计一实验证明一瓶无色液体是食盐水而不是水。

12、病人在医院接受静脉注射或滴注时,常用到生理盐水即氯化钠注射液,回答:

(1)该注射液里的溶质是;

(2)常温下一瓶合格的氯化钠注射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出现混浊现象?为什么?

13、50 g稀硫酸中投入5 g铁(全部溶解),反应停止后,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溶液质量是()

A、55 g

B、大于55 g

C、小于55 g

D、无法确定

溶液的形成(二)

【学习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学习科学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树立学知识、用知识,化学终将走向社会的正确观念。

【学习重点】:乳化和溶解的区别

【学习难点】:1、乳化和溶解的区别

2、如何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学习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复习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加以改正

1、凡是均一、透明、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2、溶液是均一、透明、无色的混合物。

3、溶质必须是固体。

4、只有水才能做溶剂

5、98%的硫酸溶液中水做溶质,硫酸做溶剂。

6、食盐水和蔗糖水混合后仍为溶液

7、所有的溶液都是由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组成的。

8、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

情景引入:把油放入水中会不会形成溶液?

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

1、乳化作用与溶解最大的不同是混合物中分散的物质形式不同,前者以 形式分散,后者以 形式分散。

2、加快某些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的方法有 、 和 。

3、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通常伴随着 的变化,有些物质如 溶解于水使溶液的温度 ;也有的物质如 溶解于水使溶液的温度 。

三、合作探究,点拨升华 1、实验探究

[活动与探究四]水和油的小实验p29实验【9-4】

(1)这样的液体稳定吗?

(2)如何洗干净附有油污的锅碗瓢盆?

3、小组互相交流讨论结果,教师适时点拨。

4、根据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乳化和乳浊液的概念、特征、组成。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实验探究

[活动与探究五] p30活动与探究

同样是溶解过程,为什么有的吸收热量,有的放出热量?3、小组互相交流讨论结果,教师适时点拨。 4、根据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物质溶解过程。

溶解过程

结论:不同的溶质,物理过程吸收的热量和化学过程放出的热量不同,这就使溶

物理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的过程,此过

程___热量

化学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水和

分子(或水和离子)的过程,此过程___热量

液的温度发生了变化。

Q 吸<Q 放 表现为溶液的温度__,向环境放出热量 例如:固体氢氧化钠、 Q 吸>Q 放 表现为溶液的温度__,从环境吸收热量 例如:硝酸铵溶于水 Q 吸=Q 放 表现为溶液温度____ 例如:氯化钠、蔗糖溶于水 5、讨论交流:如果没有温度计,你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放

热现象,你能设计出几种方案。

可供选择的用品有:烧杯、玻璃棒、广口瓶、单孔塞、玻璃导管、橡皮管、U 型管、玻璃片,NaCl 、 NH 4NO 3、NaOH 6、跟踪训练

1)、“乳化”现象:在家里,____是一种最常见的乳化剂。应该注意的是,“乳化”并不是溶解,只是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存在于水中,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与物质溶解在水中是完全不同的。

2)、在分别盛有少量下列四种物质的试管里,各加入适量的水,振荡后静置,其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蔗糖; B.极细的木炭粉; C.二氧化锰; D.泥沙。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溶液一定是有色液体

C.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D.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4).下列不属于溶液的用途的是( )

A .医疗上用的生理盐水

B .用熟石灰粉配制成喷涂墙壁的涂料

C .摔伤后涂擦在伤口处的紫药水

D .家庭里用做调味的白醋

8.现有以下五种物质:①胆矾;②汽水;③浑浊的石灰水;④牛奶;⑤碘酒,请将符合下面要求的物质的编号填入空格内:

属于化合物的有__; 属于溶液的有____; 属于乳浊液的有____;

四、知识梳理,归纳整合

学完本课题后,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教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板书整理 五、达标检测,巩固提升

1、下列哪种情况形成溶液、哪种情况形成悬浊液、哪种情况形成乳浊液? (1)油放入水里振荡;____ (2)小麦面粉放入水里振荡;____ (3)石灰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___ (4)锌与适量稀硫酸反应后的液体____

2、溶液一定具有的特征是( ) ①均一,②稳定,③透明,④无色,⑤分层,⑥沉淀 A .①②③④ B .⑤⑥ C .①②③ D .①②

3、98%的浓硫酸里溶质是( )

A 、硫黄

B 、硫酸

C 、浓硫酸

D 、水 4、某一杯食盐水,若上半部分的密度为n g/cm 3,则下部的密度是( ) A 、大于n g/cm 3 B 、等于n g/cm 3 C 、小于n g/cm 3 D 、无法判断

5、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

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A.生石灰

B.烧碱

C.食盐

D.硝酸铵

6、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是()

A.用洗洁精洗去碗盆上沾染的油污B.用洗衣粉清洗就餐时不小心沾染的油渍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沾染的油污D.各种日用洗涤剂、化妆品的配制

7、通常情况下,下列哪些方法能够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度()

①溶解时不断搅拌;②把大颗粒的固体碾成粉末;③增加水的用量;④溶解时给物质加热⑤减少水的用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8、分析下列表格中蔗糖溶液的各种量的变化,请将各物质的质量的变化情况填入下表。

(1)从你能想到的可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中,写出其中两项,并预测此因素对食盐溶解速率的影响:

因素①____,

你的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素②____,

你的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你所列因素中选出一个,通过实验验证你的预测。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2 溶解度 (1)

清潭中学 丁昌义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 【学习重点】:

饱和溶液的涵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和判断 【学习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和判断 【学习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漂亮;饭后喝汤,肥胖晃晃。”妈妈在家为小槐同学准备了一碗汤,小槐一尝淡了,要妈妈加____;小槐一尝还说淡了,又要妈妈加____;小槐一尝还是说淡了,再要妈妈加____…… 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自主预习教材第33-35页的内容,并完成以下内容。

1、饱和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饱和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加( )、一般( )温度

( )溶剂、加入( )、一般( )温度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3、结晶的方法有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课题2 溶解度(一) 三、合作探究,点拨升华

(1)【探究活动】物质能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1.食盐能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20mL )的水中呢?阅读P33,(活动与探究)确定实验方案(实验过程可以用下图表示)

2.硝酸钾能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20mL )的水中呢?阅读P34,(活动与探

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在一定____下,向一定量的____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________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____的饱和溶液;在一定____下,向一定量的____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________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____的不饱和溶液。

2、上述实验过程中形成的溶液哪些是饱和溶液,哪些是不饱和溶液?依据是什么? (1)室温下,在20mL 水中加入5gNaCl ,搅拌形成的是____溶液,依据是______;继续加入5gNaCl ,搅拌成的是____溶液,依据是_______。再加入5gmLH 2O ,搅拌,原来的___溶液变为____溶液,依据是_______。 (2)室温下,在20mL 水中加入5gKNO 3,搅拌形成的是____溶液,依据是_______;再加5gKNO 3,搅拌形成的是____溶液,依据是_______;加热时,原来的___溶液变为____溶液,依据是_______。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

改变温度或改变溶质的质量或溶剂的质量,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此,只有指明在“一定的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里,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通常有以下转化关系:

?????????????→←?????????????加( )、一般( )温度

( )溶剂、加入( )、一般( )温度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3)小组互相交流讨论结果,教师适时点拨。

(4)教师根据上述探究,引导学生归纳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转化关系,教师根据情况板书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大部分固体物质)

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5)讨论交流: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该如何判断呢? 讨论得出:

判断方法:(1)在一定温度下,观察溶液中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固..............体溶质存....在.

,如有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则该溶液就是饱和溶液。

(2)若溶液中没有固体溶质存在,则该溶液(“一定”、“可能”、“不一定”)是___饱和溶液。你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判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拓展】浓溶液和稀溶液

【实验探究】在常温下,向试管①、试管②两支试管中各加入5 mL蒸

馏水,再分别加入NaCl、Ca(OH)2固体各2 g,振荡,观察____试管中

固体全部溶解,____试管中固体部分溶解。

静置后,试管___中得到的是室温下的饱和溶液。试管①、试管②相

比,试管___溶液浓些。

三、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液的“浓”“稀”之间的关系:

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之间没有必然的联

系,不能根据溶液的“浓”“稀”来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1.浓溶液____(“一定”或“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

溶液____是不饱和溶液。

2.一定温度下,同一种溶质的溶液,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

___。即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是___的。

例如20 ℃时的NaCl饱和溶液肯定比20 ℃时的NaCl不

饱和溶液浓。具体关系可用右图表示。

(6)跟踪训练

1.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______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______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一般有两种方法:

⑴观察溶液底部有无________的溶质;

⑵溶液底部若无固体溶质,可向该溶液中另加入__________,若______则溶液饱和。

3.某硝酸钾溶液在20℃时,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该溶液为溶液,把该溶液升高温度到100℃,则100℃时该硝酸钾溶液是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4.在一定温度下,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①升高温度②降低温度③增加硝酸钾④减少硝酸钾⑤增加溶剂⑥减少溶剂,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⑥

5.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4g氯化钠晶体,充分搅拌后,仍有部分晶体未溶,再加10mL水,固体全部消失。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加水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6.下列关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 B.降低温度一定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C.溶液中有固体,溶质未溶解,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当溶质晶体与其溶液稳定共存时,此溶液在该温度饱和

7.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

A.溶质的质量B.溶剂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D.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一定温度下,100g的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g食盐,用力搅拌后可得到103g食盐溶液C.一定温度下,向饱和食盐水中加入白糖,白糖不会溶解

D.饱和溶液是包含其底部未溶解的溶质的混合物

四、知识梳理,归纳整合

学完本课题后,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教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板书整理

五、达标检测,巩固提升

1.有关饱和溶液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不变下,某饱和溶液中再加入这种溶质,溶液的质量不变

B.在饱和溶液里再加入任何物质都不能溶解

C.20o C时,向50g Na2CO3的溶液中加入5g Na2CO3粉末,溶液的质量是55g

D.20o C时,从50g Na2CO3的饱和溶液中取出5g,剩下的45g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2.有关溶液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要浓

B.在溶液里进行的反应通常是比较快的

C.同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

D.在说到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时,只有指明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这两个

前提条件下才有意义。

3.要确定t℃时,溶有某固体溶质的溶液是否饱和,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A.加热溶液 B.把溶液冷却 C.加入一些该固体 D.倒出一些溶剂

4.能证明20℃时某一硝酸钾溶液已达到饱和的方法是()

A.向20℃时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变稀 B.取少量溶液降温,有固体析出

C.向20℃时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硝酸钾不再溶解

D.取少量溶液升高温度,无固体析出

5.通常情况下,欲将一杯不饱和的硝酸钾水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厨房里有一体积相同,且无污染的饱和食盐水、蒸馏水各一杯,请你设计合理方法,予以区分。

7.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画“×”。

①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②溶液底部存在固体溶质,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③溶质相同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比较,前者浓度大,后者浓度小。()

8.在温度不变时,某物质的溶液m1经过如下变化,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m2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B.m3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m2和m3溶液浓度可能相等

D.将m3溶液再蒸发5g水,析出晶体一定是2g

9.某氯化钾溶液在20℃时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钾,则该溶液为氯化钾溶液,向其中加入氯化钠能继续溶解,则该溶液为氯化钠的溶液.

10.将一充满干燥、纯净二氧化碳的小试管倒置于盛有饱和氢氧化钙溶液的大烧杯中(如图所示)。观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

氢氧化钙溶液是否仍饱和?

课题2《溶解度》(二)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2.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3.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

【学习重点】:1、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2、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学习难点】:1、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2、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种溶质在不同种溶剂里的溶解能力___,不同种溶质在同种溶剂中溶解能力_。

2.在前面的活动与探究中,室温下,所用的水均为20 mL,其中溶解NaCl

的质量是否相同?____。

与KNO

3

与NaCl在水中的溶解性强弱呢?

我们如何来定量地描述KNO

3

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自主预习教材第35-38页的内容,并完成以下内容。

1、固体溶解度是指在________下,某固态物质在_________溶剂里达到___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3、溶解度曲线

(1)、概念

(2)、意义:溶解度曲线表示物质的_________随________的变化情况。

(3)、应用:

A: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

B:确定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a: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如:__________。

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_________,如:_________。

C: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如:__________。4、气体溶解度是指在压强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时,气体溶解在__________水里达到___________的气体体积。影响因素:温度和__________。

【板书】溶解度(二)

三、合作探究,点拨升华

(一)、小组讨论

1、仔细阅读溶解度的概念,找找固体溶解度的四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这句话所表达的含义是什么?

3、下列有关A物质的溶解度,是否正确?为什么?

(1)20℃时,20gA物质溶解在5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2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g。(2)40gA物质溶解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A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3)20℃时,40gA物质溶解在100g水中,2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4)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0gA物质,2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4、固体的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1)溶解性:一种物质在另一种中的溶解能力。

(2)溶解性的强弱用_____表示。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易溶”“微溶”“难溶”等一些概念,它表示什么意

质是没有的。习惯上把难溶物质叫做“不溶”物质。

5、固体溶解度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1)决定因素:____和____本身的性质

(2)外界因素:____。一般固体物质的____越高,溶解度越大。

6、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溶解度表:由实验测出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制成表格得到溶解度表。

练习:阅读p36溶解度表9-1,完成下列内容。

①NaCl在20℃的溶解度是____,在100℃时的溶解度是____;

KNO3 在20℃的溶解度是____,在100℃时的溶解度是____。

②溶解度为41.4g时,NH4Cl饱和溶液所处的温度是____;

③表中四种物质都是____溶于水的物质。

④表中_____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_____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

⑤6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铵的溶解度_____。

⑥氯化钠和硝酸钾溶解度相等的情况可能出现在______温度范围内。

⑦将60℃的分别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____,析出晶体较少的是____。

(2)溶解度曲线:

从溶解度曲线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①可以判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情况,

②也可以查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③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的溶解度: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通常溶剂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固体的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1)溶解性:一种物质在另一种中的溶解能力。

(2)溶解性的强弱用_____表示。

3.固体溶解度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1)决定因素:____和____本身的性质

(2)外界因素:____。一般固体物质的____越高,溶解度越大。

4.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2)溶解度曲线:

从溶解度曲线中可以得到的信息:

①可以判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情况,

②也可以查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③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

二、气体的溶解度:

,一定温度时

1、定义:通常讲的气体的溶解度是指该气体在压强为101KP

a

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的体积。

2、气体的溶解度与哪些元素有关?

(1)决定因素:____和____本身的性质。

(2)外界因素:________和________。

(四)讨论交流

(五)跟踪训练

1.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有下列方法:

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 C.加水 D.加硝酸钾

(1)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2)能使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

(3)能增大硝酸钾溶解度的方法是________;

(4)能减小硝酸钾溶解度的方法是________。

2.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其含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解性有如下关系,请按要求填表:

4.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例如_____;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_____,例如_____;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例如_____。

5.下列做法能改变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是________

A.升高温度

B.增加溶质

C.增加溶剂

D.增大压强E.把固体研细F.搅拌G.振荡6.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1℃时,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为_____;

(2)t2℃时,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

序为_____;

(3)在t2℃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成A、B、C三种饱和溶

液,其中以_____为溶质的饱和溶液质量大。

(4)M点表示的意义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t1=20℃,则属于易容的物质是__________。

7.食盐的溶解度是36g,这句话最主要的错误是未指明()

A.100g水中B.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C.温度 D.36g为最大量

8.在一定温度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水后,溶质的溶解度()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不一定变

9.与固体溶解度无关的因素是()

A.溶质和溶剂的量 B.溶液的温度 C.溶质的性质 D.溶剂的性质

10.当温度升高时,其溶解度降低的物质是()

A.硝酸钾B.氯化钠 C.氢氧化钙 D.氧气

11.溶解度曲线图可表示的意义是()

①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②不同种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数值;③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小;④比较某一温度下各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A.全部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④

12.打开汽水瓶盖,会有大量气泡从液体中冒出,此时溶解度变小是因为()

A.温度升高B.温度降低C.压强增大 D.压强减小

四、知识梳理,归纳整合

学完本课题后,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教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板书整理

五、达标检测,巩固提升

1.20℃时,50g水中溶解18g食盐达到饱和,则20℃时,NaCl的溶解度是( )

A.18

B.18g

C.36

D.36g

2.“实验室不用热水来配制较浓的石灰水,因为其溶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请在下面四个选项中选出最适合的一项代替划线部分()

A.配制硝酸钾溶液B.配制硫酸溶液C.配制食盐水D.稀释浓盐酸

3.60℃时,100g水溶解20.94g氢氧化钡恰好饱和,则氢氧化钡属于()

A.易溶物质B.可溶物质C.微溶物质 D.无法确定

4.下列关于石灰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饱和石灰水是浓溶液B.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澄清石灰水一定是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D.加热饱和石灰水有沉淀产生,溶液变浑浊5.右图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它们的溶液接近饱和时,分别采用增加

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三种方法,均可以变成饱和溶液的

是()

A.X溶液B.Y溶液C.Z溶液 D.X、Y溶液

6.下图分别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按下列各

小题要求,把适当的答案填入各空格内。

(1)A、B、C三种物质中,属于可溶性物质的是________,属于微溶性物质的是________,属于难溶性物质的是________;

(2)在上述三种物质中,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的物质有________;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的物质有________;

(3)A物质在35℃时的溶解度为________,B物质在0℃时的溶解度为________。

7.下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t℃时,A

(1)在________℃时,A和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在

2

物质的溶解度比B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填“大”或“小”);

8.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________。

(2)t2℃时,溶解度相等的是________。

(3)t2℃时,100g水中加入20g a物质,溶液不饱和,为使其饱和,

可再加入a物质________g,或使其温度降到________℃

(4)t1℃时,当c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方法均可使其变为饱和溶液。

9.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 B.阳光充足时,盛满水的鱼缸壁上有小气泡

C.启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泡沫溢出 D.夏季黄昏时,池塘里的鱼浮出水面

10.在20℃时,氧气的溶解度为0.031,其含义是()

A.20℃时,100g水中溶解0.031g氧气形成饱和溶液

B.20℃时,1体积的水中最多溶解0.031体积的氧气

C.20℃时,压强为101kPa时,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0.031g氧气

D.20℃时,氧气压强为101kPa时,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0.031体积的氧气

11.增大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方法有:①增大压强;②减小压强;③升高温度;④降低温度,其中可行的是()

A.①③B.②③C.①④ D.②④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导学案

清潭中学柯富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2)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通过练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使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练习计算的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

教学重点:溶质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和简单的计算以及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教学难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的引入。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讲练结合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激疑:如何判断溶液的浓与稀?是否精确?

讨论:生活中你是如何判断你的糖水甜了还是淡了?还有你母亲是如何判断做得菜咸了还是淡了?

(二)学案导引,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质量分数是指溶液中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之比。

2、计算公式: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X100%或____________X100%。

3、16%的食盐溶液中,16%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溶液稀释前后,溶液中__________质量不变。

(三)合作探究,点拨升华:

【活动与探究一】: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 mL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 g、1 g、1.5 g

红糖。

讲解:在实际应用中,常要准确知道一定量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如在施用农药时,过浓会毒害农作物,过稀不能有效地杀虫灭菌。因此我们需要准确知道溶液的组成。

介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我们主要介绍溶质的质量分数:即溶质的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讨论:在前面所做实验中,三种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

【活动与探究二】:按下表所定的量配制氯化钠溶液

思考:

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这样的溶液,我们会配制了。那如果告诉你一定量的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你会配制吗?

欲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该如何操作?请你试一试。

(四)归纳整合,梳理知识:

配制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所需仪器

溶解:烧杯;玻璃棒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升:

1、向某浓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则所得溶液中保持不变的是

A 溶质质量

B 溶剂质量

C 溶液质量

D 溶质的质量分数

2、对“5%的食盐溶液”的含义解释错误的是

A 100 g食盐溶液中含有5 g食盐

B 将5 g食盐溶解在95 g水中所得溶液

C 100 g水中溶解了5 g食盐

D 将食盐与水按1:19的质量比配成溶液

3、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A 称量(量取)、计算、溶解

B 溶解、计算、称量(量取)

C 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D 称量(量取)、溶解、计算

4、现有①烧杯②托盘天平③漏斗④蒸发皿⑤玻璃棒⑥试管⑦药匙⑧量筒等仪器,用固体

NaCl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必须用到的一组仪器是

A ①②⑤⑦⑧

B ②④⑥⑦

C ①⑤⑥⑧

D ④⑥⑦⑧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溶液的配制过程中,同学们已学会了使用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那么你能用公式来解这题吗?

思考: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或要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计算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

例1:题目略

解: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150 Kg×16%=24 Kg

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150 Kg-24 Kg

=126 Kg

答:配150 K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24 Kg氯化钠和126 Kg

(三)合作探究、点拨升华:

将学生讨论的解决问题方法进行更正、完善,进行板演

练习题:配制500 mL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1.1 g/cm3),需要氢氧化钠和水各多少克?

讨论:与例题1相比,两题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该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分析小结:共同之处都是要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需溶质和溶剂各多少。不同之处在于本题中涉及到了密度问题。需用到密度公式:m=ρv

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

例题2:把50 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要多少克水?讨论:解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

分析:抓住关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延伸:如果把50 g换成50 mL那么还需什么条件才能解题?

例题3:配制2000 g20%的稀硫酸用以除锈,需98%的浓硫酸和水各多少毫升?

解:设需浓硫酸的质量为x

2000 g×20%=x×98%

x=408.2 g

浓硫酸体积=408.2 g÷1.84 g/cm3=221.8 mL

水的体积=(2000 g-408.2 g)÷1 g/cm3=1591.8 mL

答:略.

例题4:100 g某硫酸溶液恰好与13 g锌完全反应。试计算这种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这种与化学方程式结合起来的题目怎样来寻找溶质溶剂溶液的量呢?

解:

例题5:200 g稀硫酸与足量锌反应,生成0.4 g氢气.求:(1)原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答:

(四)归纳整合、梳理知识:

本课题所学知识主要有哪几个方面?其中计算的类型有哪几种?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升:

1、配制90 g10%的NaNO3溶液后,向其中加入10 gNaNO3搅拌至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

NaNO3质量分数是( )

A.19%

B.10%

C.9%

D.无法计算

初三上册化学 水的组成导学案

课题3 水的组成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氢气的性质了解氢气的性质,由氢气燃烧实验初步推测水的组成 2.水的组成了解水的电解实验,通过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3.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知道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能够区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教学重难点 1.能根据水的电解实验知道水的组成。(重点) 2.从组成的不同记住化合物和单质的区别。(难点)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俗话说“不吃一月,无水一周”,自然界中的水,孕育和维系生命,水是生命之源,农业之本,水力发电;水运航道和宜人的环境。 水究竟是由哪些元素组成? 【课前预习】 1.你知道水与人的生理、生活和人类生产活动的关系吗? 2.水的物理性质 色、态、味 熔点、沸点 密度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水凝固成冰时,密度变小,故冰浮于水面(有什么好处?) 重要性能水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等 3.水既普通又宝贵。那么你知道,水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1:水的组成 【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 1.装置:如右图所示 2.现象:认真观察水的电解实验并做好记录,同时加以分析思考。 3.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反应. 【巧学妙记】电解水实验的简洁记忆法:(电极)正氧负氢,(体积)一氧二氢,(质量)八氧一氢。 【反思与评价】 1.水中加入少量新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 2.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交流电”或“直流电”) 3.实验时要注意哪些细节?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 1.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水的组成是怎样的? 2.实验操作中试管A、B两试管的气体体积比常大于2:1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电解水的实验中可见氢气是一种_________的气体,试管A内既有氢气又有水而氢气的体积没有减少,可见氢气是_________水的气体;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_____的火焰,说

9.1溶液的形成学案设计(无答案)

辅导课题:红地笔记: 一、溶液 1.溶液的形成:生活中有许多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如食盐、蔗糖、纯碱等,溶于水后得 到的液体,化学上称为溶液,溶液是混合物。 观察蔗糖或食盐溶于水的实验,蔗糖或食盐“消失”了,说明蔗糖或食盐以分子(或离 子)形式分散到了水分子中间,得到了澄清的蔗糖溶液(或食盐水溶液)。 2.溶液的特征 当外界的条件不变(指温度和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食盐、蔗糖等不会与水分离 开来,说明溶液有稳定性;取出蔗糖溶液中任一部分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组成完全相 同(甜度相同,说明溶液具有均一性)。 3.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 合物。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①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②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③溶液是混合物。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1)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而溶剂只有一种。 (2)溶质、溶剂都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因此,空气、合金等都可以看做是溶液。 (3)若是固体或气体与液体相互溶解成为溶液,一般习惯上把固体或气体看做是溶质,液体看做是溶剂。 (4)当状态相同的两种物质混合形成溶液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溶剂,量少的一种叫溶质。 (5)其他物质与水混合形成溶液时,无论水量多少,一般都把水看做溶剂,水是常见的溶剂。 (6)若加入的溶质没有完全溶解,那溶质是实际溶解的那部分,未溶解的不是该溶液的溶质。 (7)如果是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那么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生成物。如把氧化钙投入水中:22()CaO H O Ca OH +=,故溶质是2()Ca OH ,而不是CaO ; 将足量的Zn 粒溶于稀H 2SO 4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是ZnSO 4,而不是Zn 。 (8)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后,无水部分作溶质,结晶水作溶剂,如将CuSO 4·5H 2O 溶于水形成的 溶液中溶质是CuSO 4,而不是CuSO 4·5H 2O 。 5.溶液、溶质、溶剂的关系: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6.溶液的命名:某物质(溶质)的某(溶剂)溶液,如:蔗糖的水溶液、碘的酒精溶液。 7.溶液的用途:(1)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得很快,生产某些产品的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 以缩短生产时间。 (2)溶液对于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也有很重要的意义,植物吸收的养料 必须是溶液,在医疗上用的多种注射液也是溶液。 二、探究影响溶解的因素 1.物质的溶解性 (1)探究碘和高锰酸钾都易溶于水和汽油吗? 碘几乎不溶于水,却可以溶解在汽油中;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却可以溶解在水中。 (2)探究水和乙醇能互溶吗? 水和乙醇可以互溶。 2.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温度三个因素 有关。例如: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硝酸钾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蔗糖 在热水中溶解的量比在等质量的冷水中溶解的多。 3.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

课题1溶液的形成导学案

初三化学导学案编号() 课题1:溶液的形成主备人:备课组长审核: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溶液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一般应用。 2、能根据溶液的基本特征区别溶液和非溶液。 【课前导学】 1、阅读课本P26-30,从课文中找到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并仔细研读溶液的概念,回答下列问题: ⑴溶液是由_____和_____组成的,属于_______。(选填“混合物”、“纯净物”) ⑵溶液的特征是_______和_______,其中_____是指溶液形成以后,各处的密度、性质均相同;______是指只要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不管放置多久,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 ⑶某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而溶剂一般是一种且只能是水,对吗? 2、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______是溶质,_____是溶剂。两液体互溶时, 量多的是_____,量少的一种是_____,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多少,一般将水作______。 3、为什么有的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升高?而有的物质溶解时,溶液的 温度降低?有的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 【课堂反馈】 1、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蒸馏水 B、少量CO2通人澄清石灰水后的液体 C、稀盐酸 D、少量植物油滴入水后的液体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均一、稳定、澄清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C、某溶液任意分成两份,两份溶液的浓度、密度、化学性质均相同 D、一杯食盐水溶液,在温度不变、水分不蒸发时,过一会食盐会析出 来 3、把少量白磷溶于二硫化碳中制成溶液,其中____是溶质,____是溶剂,这种溶液叫____的_____溶液;把少量氢氧化钠溶于水中时,其中____是溶质,____是溶剂,叫做_______溶液,简称为_______溶液。 4、用化学式表示:硫酸溶液中溶质是_____,碘酒中溶剂是_____,澄清石灰水中溶质是____,硝酸钾溶液中溶质是_____,消毒酒精中溶剂是_______。【巩固练习】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课题3 水的组成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 水的组成导学案新人教版 1、能够根据水的电解实验知道水的组成。 2、了解化合物、氧化物和单质的概念并能根据其组成区别这三类物质。 重点:能根据水的电解实验知道水的组成;从组成的不同记住化合物和单质的区别。 难点:电解水的实验中气体的检验及问题分析 【预习案】 使用说法、学法指导: 1、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课本课题1的基本知识、进行知识梳理;勾画出基本知识点概念。 2、完成知识准备和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依据发现的问题,然后再读教材或查阅资料,解决问题。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惑”处。 Ⅰ、知识准备 1、如何通过实验验证一种气体是氧气? 2、根据组成物质的种类可以把物质分为和。 Ⅱ、教材助读 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1、氢气的性质 ⑴物理性质:氢气是、、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思考:收集氢气的方法有哪些?。 ⑵化学性质(可燃性):根据课本实验4-5回答问题 ①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②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可能发生,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2、水的电解实验 如图所示为电解水实验装置,左边试管与右边试管里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3、现有高锰酸钾(KMnO4)、二氧化碳(CO2)、氯化氢(HCl)、氧气(O2)四种物质,小明认为它们都属于氧化物,他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如果不正确,该四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氧化物、单质的各有哪些?为什么? Ⅲ、预习自测

学习建议:认真学习,然后独立思考自主完成下面的关于水的组成的检测题,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定会有丰硕的收获! 1、关于水的组成的正确说法是 ( ) A.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由氢气和氧气两种分子组成 C.由水分子组成 D.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2、电解水的反应属于() A.物理变化 B.氧化反应 C.分解反应 D.化合反应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单质的是() A.高锰酸钾、氮气 B.洁净的空气、氧气 C.铝、二氧化碳 D.硫粉、四氧化三铁 4、某化学活动小组测定氢气和空气混合气体的爆炸范围,进行实验如下: 取10支大试管,依次盛水90%(体积分数)、80%……再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氢气,而后分别把试管口 H2的体 积分 数(%)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5 空气 体积 分数 (%)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5 点燃现象安静 燃烧 安静 燃烧 弱爆炸强爆炸强爆炸强爆炸强爆炸强爆炸弱爆炸不燃烧 (1)混合气体爆炸范围,氢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 (2)由上述实验结果评价:“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保持试管倒置,如果只发生轻轻的‘噗’声,表示收集的氢气已纯”的说法其真正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⑴氢气具有可燃性。 ⑵冰块与水混合得到的是混合物。 ⑶自然界中的物质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 ⑷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探究案】 探究点一氢气的性质 ⑴点燃氢气前要注意什么问题? ⑵验纯方法: 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管口向(填“上” 或“下”)倾斜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听到发出尖 锐爆鸣声表明氢气;如很小的声音,则表示 氢气。 ⑶氢气的化学性质:氢气具有。 ⑷分析如果用氢气作燃料有哪些优点?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课题1溶液的形成(1) 一、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本课题是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1的内容,是介绍一些关于溶液的初步知识。溶液是一种常见的混合体系,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并且有着广泛的应用。初三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溶液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前面学习的关于纯净物、混合物的分类,也为认识溶液打好了理论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自己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综合运用对比、分析等科学的思维方法,把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建立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能够为今后溶质质量分数、复分解反应的学习做好铺垫。 虽然学生对溶解现象并不陌生,但是将溶解这一宏观现象提升到微观角度去理解分析,就显得比较困难。通过学生的活动与探究并结合多媒体动画模拟,使学生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稳定的、均一的混合体系,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可以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系统且科学的概念,进而认识溶质、溶剂及其辩证关系。最后通过实验简单介绍了乳化现象及其原理,以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课题内容因为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使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和乳化现象有一定的难度,故在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并注意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使学生体会化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让学生意识到只有从微观去分析才能从根本上真正把握化学问题的实质,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基本概念; (2)了解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般用途; (3) 认识乳浊液,了解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总结实验现象; (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溶液的形成(两课时)导学案

《课题1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共1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定义、特征和组成; 2.记住溶质、溶剂的概念,并能正确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3.知道溶液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1:溶液形成过程的实质 【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实验9-1:蔗糖溶解。并从微观角度分析:溶液形成过程的实质。 蔗糖溶于水后,蔗糖会,水会变味,是因蔗糖以的形式均一地到水分子中,形成一种的混合物。食盐(或氯化钠)溶于水后,食盐(或氯化钠) 会,水会变味,是因氯化钠以和形式向水中,形成稳定的氯化钠溶液。溶解属于变化。 知识点2:溶液的定义和组成、特征 【思考1】结合蔗糖溶解、食盐溶解的实验现象,思考下列问题。 (1)如果外界条件不变,烧杯中的蔗糖与水会不会分离?。这体现溶液的性。 (2)如果把烧杯中的溶液倒出一部分,那么它的浓度、密度与原溶液相比是否一样?。这体现溶液的性。 (3)如果向盛有食盐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小勺高锰酸钾。搅拌后,还能看到高锰酸钾吗?。这说明同一液体中可以溶解(填“一种”或“多种”)可溶性物质。 小结: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 的。其中,被溶解的物质叫做,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 做。因此,从组成上看,溶液是由和组成的。 溶解在中形成溶液。 【思考2】从质量上看,溶液的质量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和。溶液的体积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若将50g碳酸钠粉末溶于40g水中,充分溶解后还剩余了6g碳酸钠没有溶解,则此时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g,溶剂质量为 g,溶液质量为 g。 知识点3: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溶剂的关系 【讨论】结合实验现象记录,阅读P28,完成下列习题。 问题1.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吗?溶液都是无色的吗?试举例加以说明。 问题2.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水是唯一的溶剂吗?试举例加以说明。 问题3.分析实验9-2,讨论溶质与溶剂的辩证关系。 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 也。 问题4.溶液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那么区分一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或。一般是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是溶质,是溶剂;如果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量少的一种叫做。如果其中有一种是水,一般把叫做溶剂。 【知识拓展】当物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反应,则新生成的物质是溶质,而析出的沉淀或气体不是溶质,溶剂仍为水。 例如: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形成溶液,溶质是,溶是。若把足量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惠水四中刘泉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首先探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有水生成,然后从反面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推导出水的组成。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又能让学生学习到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思维模式。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⑴学生对生活中的水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小学科学和中学物理课的学习以及生活中经验的积累,不仅知道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物质之一,而且能说出水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但对于化学角度,水属于哪一类物质以及水的组成并不完全了解,只从表面上知道水是由元素组成的。 ⑵学生在《氧气》一课中所学习的氧气的检验方法以及《元素》一课所学的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是本课学习的基础。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用感觉器官来观察现象的体验,但还不知道如何从现象来分析得出结论。通过电解水分组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更清晰的观察现象,学生通过分组实验验证,更容易得出结论。 ⑶通过第二单元分子和原子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原子重组的过程,但没有具体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水电解的微观过程,让学生感受化学变化实质的具体应用,加深了对化学变化实质的理解。 ⑷通过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组成这两种物质的元素都转化到水中,从而得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利用反应物推测水的组成,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如何利用生成物来确定水的组成,学生不太清楚。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这些问题:如何让水分解?水分解的产物是什么?怎样检验水电解产生的气体?水真的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吗等疑问?这些都是需要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 三、教学设计理念 遵循初中化学教学具有启蒙性、基础性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倡导学生参与、体验、亲身实践、合作探究,从而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导学案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2、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4、知道溶液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5、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使用方法】自主学习、交流讨论、科学探究 【课前预习】 1、溶液是。 2、溶剂是。 3、溶质是。 4、溶液的质量= + 5、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 6、乳浊液是。 7、物质溶解过程中会发生或现象。 【课堂探究】 引言:地球的大部分表面都被蓝色的海洋覆盖着,海水是纯净的水吗?如果你在海水中游过泳的话,就会发现,海水又苦又咸。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海水中溶解了许多物质,它是一种混合物。 一.溶液(蔗糖溶解实验) 老师做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然后完成下列内容(实验9-1) 现象 形成什么 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归纳出溶液的组成和特征 (1)组成: 溶液是 溶质是

溶剂是 (2)溶液的特征是 想一想: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水能溶解所有物质物质吗?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可以作溶剂? 阅读P27页,总结完成1-2小题,先自己做,不会的小组讨论完成 二.溶质与溶剂的关系 老师做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然后完成下列内容(实验9-2) 溶剂溶质现象 水碘 水高锰酸钾 汽油碘 汽油高锰酸钾 (实验9-3) 溶剂溶质振荡前现象振荡后现象静置后现象结论水乙醇 由此实验可以得到溶质与溶剂的关系 (1)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有相同的溶解性吗? (2)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有相同的溶解性吗? (3)溶质可以是、或 (4)怎样确定溶液中谁是溶质?谁是溶剂? (5)是最常见的溶剂。 三.乳化 衣服上沾有油污用水洗不掉,根据生活经验,用什么物质可以除掉它? 老师做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然后完成下列内容(实验9-4)

课题3 水的组成(学案)

课题3 水的组成(第1课时) 编写:刘新华审阅:韩金梅、赵金花、王舒 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 1、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能够根据实验现象推断水的组成; 2、知道氢气的检验方法; 3、能够正确书写氢气燃烧、水的电解的文字表达式; 4、初步学会从微观角度解释水的电解的过程。 【课前预习】认识氢气 1、物理性质:色,味的气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2、化学性质:具有性(燃烧时火焰呈色)。 3、氢气的验纯: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因此点燃前必须。方法:试管口,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靠近火焰,移开拇指,发出表明氢气不纯,声音表明氢气较纯。 【实验活动1】利用氢气燃烧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1、实验现象: 。 2、上述实验中有何新物质生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4、实验结论:。 【实验活动2】利用水的电解实验能够验证水的组成 1、实验现象: ⑴通电后,电极上有产生;气泡产生的速度正极,负极; ⑵一段时间后,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体积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约是。 ⑶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能。(证明是) ⑷负极上产生的气体能。(证明是) 2、上述实验中有何新物质生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4、实验结论:。 【水的电解的微观解释】 水的电解的微观过程:。 例:如图是水通电分解的微观模拟图,请从以下三方面谈谈你从图中获得的信息.(1)宏观:; (2)微观:; (3)反应的基本类型:。 小组活动:用水的分子模型展示水的电解的微观过程。

【课堂练习】 1.检验氢气纯度时,判断氢气较纯的现象是( ) A.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B.未听到声音 C.听到声音很小 D.试管爆炸 2.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水分子(H2O)中含有氢分子(H2)D.水的电解是化合反应 3.如图是某同学自己设计的电解水装置:用大塑料瓶子截去瓶底,留瓶口一段(约8~10cm),瓶口配一胶塞由里向外塞紧,A、B两电极用镀铬回形针做成.试回答: (1)该同学所用电源为______电(填“直流”或“交流”),由图可知B 端为______极;(2)若与B端相连的试管中气体的体积为8mL,则与A端 相连的试管中气体的体积为,检验A试管内气体的方法是; (3)请写出上述实验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 式:,该实验说 明。 【当堂检测】 1.下列叙述中有关氢气的化学性质的是() A.产生的氢气无色、无味 B.试管中能收集到氢气,说明氢气难溶于水 C.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收集氢气后试管口应向下放置 D.将收集氢气的试管移近火焰,可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2.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A.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隙 B.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3.右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中a、b处标上电源的正、负电极; (2)据图已知:A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B试管内收集到的 气体是; (3)检验B试管内气体的方法是。

初三化学第二节物质组成的表示(一) 导学案

第二节物质组成的表示(一)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物质的组成与化学式的关系,能够正确书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2、理解化学式所能表示的意义,掌握化学式周围数字所代表的意义。 学习重点: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及周围数字的意义。 学习难点:化学式与化学信息的综合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并分类:(4分钟) (1)水 (2)氧气 (3)氢气 (4)二氧化碳 (6)铁 (7)硫 (8)氦气 (5)氯化钠 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属于化合物的是。 二、预习课本87页《化学式的意义》,完成下列空白:(6分钟) (1) 叫做化学式。 (2)化学式不仅表示,还能表示这种物质的,以及构成这种物质的 。 (3)试着说出化学式“H2O”表示的意义有、、 。 三、交流展示:(8分钟) 四、合作探究:(20分钟) 1、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1)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用来表示,如单质、单质和常温下为固体的大多数非金属单质(木炭、硫磺、红磷等)。 (2)由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构成的单质,用来表示,如:氮气的化学式、臭氧的化学式。 2、在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前应明确什么问题?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注意从元素组成、元素的排列顺序、原子个数比等方面加以引导) 同步练习: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二氧化硫、硫化锌、四氧化三铁 一氧化碳、五氧化二磷 3、化学式H2O能表示哪些意义?2H2O能表示什么意义? H2O表示的意义有(1) (2) (3) …… 其中属于宏观意义的有,属于微观意义的有。 2H2O表示的意义有 4、周围数字的意义:

(1)化学式或元素符号前加的数字的意义。如2H 、2H2O 。 (2)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小数字的意义。如CO2中的“2”表示 。 同步练习:碳酸的化学式为H2CO3、指出“4H2CO3”中“1”“2”“3”“4”的含义。并统计在“4H2CO3”中有个氢原子、个碳原子、个氧原子。 五、自我小结:(5分钟) 化学式能表示的宏观意义、微观意义;元素符号呢? 六、课堂检测:(10分钟) 1、下列符号中只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的是() A、H2O B、H2 C、H D、2H 2、“84”消毒液中含有双氧水(化学式H2O2)下列关于双氧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 C、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D、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3、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 C60 B、 O2 C、 Cu D、 H 4、含义多变的数字:符号中“2”的意义 2Fe 2CO CO2 2H+ 5、科学家研究发现,某些食品中使用的苏丹红I号可能致癌。苏丹红I号的化学式为C16H12N2O,根据苏丹红I号的化学式,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七、教(学)后记(2分钟)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单元 课题《溶液的形成》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导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

达标测评10分钟1.下列物质混合,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A.植物油和水 B.碘与酒精 C.食盐与水 D.面粉与水 2.在家庭厨房中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效果最好的方法是()A.用汽油 B.用热水 C.用冷水加洗涤剂 D.用热水加洗涤剂 3.乳浊液、溶液之间的相同点是()A.都是纯净物 B.都是混合物 C.都澄清透明 D.都均一、稳定 4.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水洗去盘子上的水果渣 D.用醋洗去水壶的水垢 5.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的是() A.洗发精洗去头上的油脂 B.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C.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 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厨房洗涤剂清洗油污后形成溶液 B.用硬水洗衣服不如用软水洗的干净 C.冬季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可使冰雪快速融化 D.硝酸铵溶于水制得的冰袋可用于给高烧病人降温 7.如右图所示装置, 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后:A.氢氧化钠固体 B.蔗糖固体 C.硝酸铵固体 D.氯化钠晶体 (1)使U形管内右侧液面升高的物质是; (2)使U形管内左侧液面升高的物质是; (3)U形管内液面未发生明显变化的物质是。 8.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 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 )A.生石灰 B.烧碱 C.食盐 D.硝酸铵 9.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 ①.石灰石和稀盐酸;②.镁和稀硫酸;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④.生石灰和水

水的组成-导学案[1]

课题3 水的组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通过电解水的实验现象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事实,推断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以及氧化物 3.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进一步了解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等基本反应类型,初步树立化学反应前 后元素守恒的观点 【重点难点】实验探究认识水的组成及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分 【知识回顾】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改变吗? 【自学导航】 」、电解水测定水的组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电极上有产生,一段时间后, 试管1和试管2中的气体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2?检验气体 正极: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正极的气体,发现木条,说明是 ; 负极:用燃着的的木条检验负极的气体,发现气体能够 _________________ 发出淡蓝色火焰,说明 是__________________ 。可简记为:“正氧负氢(父亲),氢二氧一 3.实验结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 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_____________ 反应。 水电解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推论:水是由组成;因为在化学反应前 后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改变 二、物质的分类 物质名称氢气氧气氮气高锰酸钾氯化钾 化学符号 物质名称碳硫磷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化学符号 组成特点 【归纳小结】 __________ (多种物质)如: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物质y____ r _______ (一种物质)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初三化学《物质组成的表示1》 导学案

初三化学《物质组成的表示1》 导学案 课型:新授 执笔: 审核: 时间: 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式的含义。 2.能正确写出常见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式。3.了解物质组成与化学式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化学式的含义、会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复习课本50页。元素符号的意义有:⑴ ⑵ 2.什么是化学式 写出下列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⑴铜 铁 氦 ⑵氧气 氮气 氢气 ⑶二氧化碳 水 氯化钠 总结化学式的写法: ⑴单质的写法: ①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 ②双原子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 ③特殊情况:碘_______ 臭氧 _____足球烯_____等。 3. 物质 宏观 化学式的意义: 物质的组成 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微观 基本粒子的构成 如:CO 2:宏观:⑴二氧化碳 ⑵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微观:⑶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⑷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二个氧原子构成 当在某一个符号前加一个数字,则只表示微观意义。如:5C 表示:5个碳原子 二、自我小结: 三、达标测试: 1.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⑴O________、________ ⑵Cu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H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H 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2H___ 2. O 2表示氧气,还可以表示:⑴氧元素⑵一个氧分子⑶2个氧元素⑷2个氧原子 ⑸ 氧气是由氧元素构成的 ⑹每一个氧分子有两个氧原子构成 A ⑴⑵⑶ B ⑵⑸⑹ C ⑵⑷⑹ D ⑴⑷⑹ 3.下列符号中,即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个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C 60 B. O 2 C. H D. Cu 4.用名称或符号填空:2个钠离子 铁元素 3个水分子 二氧化碳 2 CO 2 前面的2表示: 后面的2表示: 初三化学《物质组成的表示2》 导学案 课型:新授 执笔: 审核: 时间: 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化合价并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2.会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学习重、难点: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自学课本80页,回答什么是元素的化合价。 2.记住课本80页,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注意: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但只种元素的化合价为 3.自学81页“活动天地”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并完成82页“在线测试” 书 写步骤是: 二、自我小结: 三、达标测试: 1.四会生产的翡翠是人们喜爱的一种装饰品,翡翠的主要成份是硬玉 [化学式为NaAl(Si 2O 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翡翠是一种纯净物 B .硅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C .硬玉含有10个原子 D .翡翠由钠、铝、硅、氧四种元素构成 2.(06广西柳州)在Ca(ClO) 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1 B 、0 C 、+1 D 、+2 3.某元素的化学式为M 2O 3 (M 没有变价),则下列化学式错误的是: A.MCl 3 B.MSO 4 C.M 2 (SO 4 ) 3 D.M(OH)3 4.下列关于化合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Na 2O,钠原子显+1价,氧原子显-2价 B.在O 2氧元素-2价 C .非金属元素在化合价中总显负价 D.一种元素在同一种化合物中,可能有几种化合价 5.下列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最低的是:( ) A.HNO 3 B.N 2 C .NO 2 D.NH 3 6.根据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下列物质的化学是书写错误的是: A.氧化镁(MgO ) B.氯化铝( AlCl) C.碳酸钙(CaCO 3) D.硫酸钠( Na 2SO 4)

2021年九年级化学 .《溶液的形成》学案

2021年九年级化学 9.1《溶液的形成》学案 课型:新授课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并能理解这三者间的关系; 2.知道乳浊液、悬浊液、溶液之间的区别,理解乳化和溶解的区别; 3.会运用溶液及乳浊液的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生活常见现象。 二、自助内容: 请阅读书本第26-30页(一、溶液)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把少量蔗糖放入水中,过一会儿蔗糖不见了,是由于扩散到中间去了,使水有了甜味。在蔗糖溶液中溶质是,溶剂是。 2.溶液是一种或物质分散到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溶质,叫做溶剂。

溶液是由和组成。是最常用的溶剂之一。 3.溶质可以是、或是气体。 如果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_____ 的一种叫做溶剂,__ ___的叫做溶质。 如果其中有一种是水,一般把_______叫做溶剂。 4.在洗涤有无较多的碗时,常常会滴加,它具有作用 三|、课堂补充练习: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在括号内打“×” (1)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3)将蔗糖溶液和NaCl溶液混合后的液体不是溶液。() (4)溶液里的溶质只能是一种物质。() 2.说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名称或溶液名称。

课后作业: 一、自我检测题(“体检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溶液一定是()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 2. 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豆浆 B.牛奶 C.稀饭 D.糖水 3.一瓶NaCl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A.上面跟下面不相同 B.完全不相同 C.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 D.完全相同

水的组成两种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1.水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物质,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不过,怎样以化学的眼光认识水,学生是陌生和不习惯的。因此,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一些现象出发,缩小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距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成了本课题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 2.在本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存在的困惑也是很突出的,那就是:水通电产生的气体是不是水蒸汽;收集在小试管中的气体接近酒精灯火焰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二、教材分析 1.水的组成内容的呈现是模拟史实的研究过程,分水的生成和水的分解两步展开。在此之前首先简要介绍了氢气及其相关的性质,这既是后续学习的必要基础知识,也是模拟水组成研究的开端。水生成的部分由氢气燃烧实验和相关讨论组成,是探究水组成的开始,水分解部分是一个水电解的实验探究。 2.经过水生成和水分解两部分的实验与分析,认识水的组成已经是水到渠成,整个过程将知识的获取、科学过程的体验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学习融为一体,教育内容丰富,学习情景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氢气的性质及验纯的方法。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3)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别单质和化合物。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水的电解实验的观察,了解并体验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和方法,初步了解利用分解反应的产物来研究纯净物组成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通过学习,保持和增强学生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 难点:通过电解水实验归纳、分析确定水的组成;对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概念的理解。 五、学习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会知道氢气的一些重要的性质。 2.认识到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讨论,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准备 PPT课件、多媒体设备、集气瓶(两个)、玻璃片(两片)、试管、水电解器、直流电源、小木条等等。 七、教学流程

第节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导学案教案

学习课题:第4节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化学式的含义; 2?能根据化合价写出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3 ?能根据化学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初步形成对事物进行抽象的能力和定量处理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记忆部分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并能根据化合价写出部分物质的化学式; 2、能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及元素的质量或已知元素的质量求物质的质量。学法指导:分析、比较、记忆方法的选取,适当练习以达巩固之目的。 学习内容:第1课时 一、问题引入: 1、你知道哪些物质的化学式?请你尽可能多地写在草稿纸上,并互相交流、比较、共享。 2、你们能分析出这些化学式是由哪些部分组成?它是用来表示哪一类物质的?是纯净物还 是混合物? 二、师生互动: [学生讨论]:。。。。。。 [师生整理]化学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为何这些物质有着他们所特有的化学式呢?这还需要从微观角度来认识物质。 [观察图片]图3-24 :物质的组成与化学式的关系示意图。 [思考](以水的化学式为例) 1、从水分子的微观图可知,水分子中有哪几种原子?(确定水的元素组成) 2、两种原子的个数比又是多少?(确定水中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学生分析]金属铁和氧化铜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 [教师讲解1]可见化学式不是编造出来的,而是以物质的组成和构成为依据的。在自然界中,不同地方的水的组成总是相同的,因此都可用“H20 ”表示。事实上,任何纯净物都有 固定的组成,也就有了它们固定的化学式,不同物质的组成不同,因此它们的化学式也就不同。化学式是全世界一致认同的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符号。化学式是物质组成的真实反映,那么由化学式就能了解该物质的组成情况。 一、化学式的意义: [教师讲解 2] 1微观上:(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练习]说出下列符号的意义:(1) H (2) 2H ( 3) H20 (4) 2H2O [学生阅读]课本P79的联想与启示。 完成下列表格

溶液的组成导学案

溶液的组成导学案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学校: 辛安二中年级:初四 科目: 化学教师姓名: 由智莉使用时间: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溶质、溶剂的概念,理解溶液的概念。 2、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并能分辨典型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二、过程与方法 3、了解物质溶解过程和溶解实质。 4、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溶解过程通常都伴随能量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 1、溶质、溶剂和溶液的概念及溶液的特征; 2、溶解过程都伴随的能量变化;

【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指导阅读、合作学习 【教具】 课本P3实验探究1-1 【教学活动过程】 【教师导航,激发学趣】 我们喝的茶水、汽水、啤酒,盐水、糖水、食醋,医药上使用的消毒酒精等都是溶液。溶液对动植物的生理活动和人类的生产、科研活动有重要的意义。那么溶液是如何形成的呢?溶液有什么特征?怎样表示溶液的组成? 【自学互助,合作探究】 阅读课本,填写下列空白。 一、溶液的组成及特征 1、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溶液: 物质分散到另物质里,形成的的叫溶液。 溶质:被的物质叫溶质。 溶剂:起的物质叫溶剂。 【思考交流】 2、⑴常见的溶剂是、和。 ⑵不作特殊说明,一般的溶液是指以做溶剂的溶液。

⑶固体、气体溶解于液体形成溶液时,固体、气体做,液体做;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多的做,量少的做。只要有水,无论量多少,都做溶剂。 3、溶液的特征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和都相同;稳定性:指只要溶剂不蒸发,外界条件不改变,和永远不会分离。 注:⑴溶液不一定无色;例如: ⑵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 4、溶液质量= + ;溶液体积= 二、物质溶解过程中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吸热(Q吸);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放热(Q放) 【能力提升】 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时的温度变化与上述两种变化过程中热量变化有关,若Q吸〉Q放,溶解吸热,则溶液温度;例如:溶于水。 若Q吸〈Q放,溶解放热,则溶液温度;例如: 溶于水。若Q吸=Q放,溶解没有热现象,则溶液温度;例如: 溶于水。 【交流展示,诠释疑难】 一、溶解的过程知识点 (一)溶液及其特征

物质构成的奥秘学案(2018)

课题:物质构成的奥秘 主备:课型:复习课审核:九年级化学组 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掌握分子、原子、离子的相关知识。 2.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宏观物质的简单分类;能够从微观角度认识分类的依据。 3.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会从组成上对物质进行分类。 4.建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守恒的观点。 【重点】 1.会从组成上对物质进行简单分类。 2.建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守恒的观点 【难点】 1.能够从微观角度认识分类的依据 2.建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守恒的观点。 【自主导学】 1.根据要求出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并写出对应物质的化学式: 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2.现有①二氧化碳②硫粉③空气④氧气⑤氧化汞⑥高锰酸钾⑦海水⑧铁⑨石灰水等9种物质,其中:(1)属于混合物的是;(2)纯净物(3)属于单质的是______ (4)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 (5)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6)含有氧分子的物质是_______ (7)由原子构成的单质是__________(用序号填空) 3.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1)2个钠离子;(2)氧气分子; (3)2个氮原子___________ ;(4)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____;(5)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____________;(6)人体中最多的物质_______________; 【课堂助学】 【思考】臭氧(O3)和氧气(O2)都是氧元素的单质,但化学性质却不同,原因是什么?【例1】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属于纯净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