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7.汤姆索亚历险记

17.汤姆索亚历险记

17.汤姆索亚历险记
17.汤姆索亚历险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由《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名著的梗概和“找到汤姆和贝琪”这个精彩片段组成。梗概围绕“历险”,写了汤姆的五次历险。几次历险并不单纯是孩子的游戏,还穿插着“乔埃”这个真正强盗的故事。精彩片段讲述的是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轻松、幽默而略有讽刺夸张,是作者语言的特点。浪漫有趣,有惊无险,是这部名著吸引孩子的地方。

学情分析: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年龄相对较高,心理也更加成熟,他们喜欢有自己的主见,求知欲与好奇心强烈,富有理想,热爱生活。通过多年的语文学习,他们已经能够运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读懂课文,并往往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学习中,他们喜欢自主,喜欢无拘无束地与文本对话,自由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教学目标:

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获得阅读初期的真实体验。

2.了解汤姆·索亚历险的有趣经历,感受汤姆·索亚的勇敢、淘气、正义,体会其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第四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外国名家的作品。

2.引出课题,了解作者。

二、了解“梗概”

1.浏览梗概部分,说一说汤姆都经历了哪些冒险,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地点冒险经历人物小标题

2.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这部小说的历险结果是什么呢?

3.再浏览梗概,说一说我们的主人公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三、品析精彩片段

1.快速浏览精彩片段,你觉得这属于梗概中哪一部分的内容?(汤姆和贝琪山洞迷路后回到小镇的情景)

2.默读精彩片段内容,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谈谈自己的感受。

3.现在你对汤姆是否有了新的认识?

四、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通过阅读小说的精彩片段,你还想了解汤姆历险的哪些具体内容?课后我们可以找到整本书阅读,并做一张读书推荐卡,让更多的人走近它。

读书推荐卡

书名:《汤姆·索亚历险记》

作者:

精彩情节:

推荐理由:

五、板书设计

17《汤姆·索亚历险记》

梗概

(浏览)汤姆:顽皮、胆大、勇敢、有正义感、

敢于探险、追求自由……

精彩片段

17《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篇略读课文,与以往的课文有所不同的是它由“梗概”和“精彩片段”两部分内容组成。文章篇幅很长,课前我的教学设计反复修改,最纠结的就是“精彩片段”的教学思路和所要突出的重点。经过再三斟酌,还是选择重点学习故事的梗概部分,让学生初步地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主人公汤姆·索亚的人物形象,最后借助精彩片段的内容,渗透作者的写法,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以及进一步感受人物想象。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真切地感受到备课不仅仅要备好教材,被学生的环节千万不可忽略。这堂课我有些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制作了一张表格让学生理清汤姆经历的几次历险,在表格的完成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只有少数同学完成。因为这里的时间耽误了,导致结课的环节显得有些仓促。课堂上我觉得比较成功的地方也有几处,比如让学生说说最惊险的冒险经历是哪一次,给了学生充分表达的空间,通过谈“为什么觉得这次历险经历惊险?”我领悟到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他们能预设很多的画面。另外就是说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这个环节,孩子们各抒己见,将这个顽皮、勇敢、有正义感、好奇心强、敢于冒险、追求自由、镇定等等特点集一身的汤姆剖析得淋漓尽致。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在谈论“精彩片段”印象深的地方时,学生说到了汤姆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孩子,体会到了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失去亲人后那种悲痛欲绝的

心境,出乎意料的是孩子还谈到了两个孩子回到镇上以后人们欣喜若狂的心情,于是我顺势利导,谈到了作者语言幽默风趣的特点。

原来,上好一堂优质课是这样的艰难,我想,只要自己努力了,就会收获成功。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第二课时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张家口市张北县民乐街小学周文艳 [教学目标] 1、通过动作、语言、外貌描写,理解父亲的了不起。 2、通过语言描写理解儿子的了不起。 3、获得自己对父爱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教学层次] 1、感受父亲的“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的承诺。 2、探究儿子对“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的信任。 3、思考我们对“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的理解。 [教学步骤] 1、读出感悟 2、读出思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继续去感受父爱创造出的伟大奇迹。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老师来检测一下大家的读书情况,正确,流利,有感情,你到达了哪个台阶。 生:我达到了有感情。师:那你从文中随便挑一句话读读。 生读文,其他同学进行评价,然后谈朗读的体会。

师小结:我们也应该像这些同学一样不仅要读出字面的意思,还要走进父亲的心理,读出体会,读出感悟(出示幻灯片)。今天就要把这种方法用到整篇文章的学习中去。 二、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夸奖这对父与子的句子。 生: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三、细读品味,感受“了不起” 1.读文,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对父子,起感受他们创造出的生命的奇迹。请默读2—12 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感受到了父亲的了不起,并画下来,也可以做上批注。开始吧。(在巡视中发现同学做批注的方法不正确,就及时出示幻灯片中的批注示例,及时的进行纠正。)2.交流父亲的了不起。 下面我们就开始交流吧,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 预设: (1)生: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 “冲”比“跑、走”更急切,更写出了父亲在急切地盼望着儿子能平安的回来。师:就在父亲冲到学校时,那个昔日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这时父亲又是什么样的反应呢?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请你讲一讲生活中父母对你的爱。 2、是啊,父母的爱是平凡、朴实、无私的。母爱如太阳,热烈而温暖,父爱如海洋,深沉而含蓄。或许,我们并不在意他的存在。可是这种平凡的爱在我们生命遇到危险时会创造出惊人的奇迹。今天我们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和作者一起去体验伟大而无私的父爱。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并互相检测生字。 3、教师检测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名读课文,检测学生是否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再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2、汇报交流读书情况,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2、汇报交流读书体会,随机指导学生朗读。 四、布置作业,预留问题 1、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描写了这对父子了不起,这些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为什么文中反复三次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板书设计: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完整版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阅读中,品位作者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几个方面的描写刻画了一对了不起的父子。 3、情感与态度: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激发学生热爱父亲,能够在生活小事中感受父爱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准备:PPT 课时计划:3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出课题10 1、出示一组父子温馨照,请生谈一谈,从这组照片中感受了到什么?你能够想象他们平日里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吗?父子关系如何呢?(围绕幸福、温暖、父子关系和谐融洽即可) 2、再出示一组地震后断壁残垣的照片,并出示6个词语,学生自主选择1——2个,结合图片说一说,你看了什么? (1)6个词语:混乱血迹瓦砾废墟爆炸颤抖 (2)先读一读这6个词语,再结合这组地震的图片,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如果你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你会想起谁?为什么? 3、小结,引出课题 同学们,在灾难人的感情是脆弱的,人的感情却又是坚强的。今天,我们就走进美国洛杉矶的一场大地震,去认识那里的一对感人至深的——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概括全文

1、听读课文录音,划出本课生字词。5 B 2、小组讨论,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下面两个问题15 在听读的过程中,你从课文中收获了哪些关于地震的信息?收获了哪些关于这对父、子的信息?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 预设一: (1)关于这次地震——有一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这是一场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大地震,给很多人造成了伤害。 (2)关于父亲——在学校的一片废墟里,他不顾爆炸和余震的危险,坚持要把儿子挖出来。因为他和儿子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最终,成功救出了儿子。 (3)关于儿子——在地震中,和同学一起被埋,但是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因为父亲和他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并在等待中鼓励同学坚持下去,最终他与同学都得救了。 (4)父与子的相通之处在于那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5)引导学生,概括全文P 1)《地震中的父与子》在同学们的口中慢慢地被讲述出来了,谁能试着来填一填。课文讲述了在()的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的危险,心里想着自己对儿子的承诺——(),他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个小时的挖掘,终于在()里救出()的故事。 2)课文讲述了在…… 一位父亲…… 儿子…… 最终…… 三、小结方法 1、生试着总结概括全文的方法 概括全文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的六要素法,再找出中心句,遵循着这样的顺序,一点点地把文章的脉络理出来。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_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_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出自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 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楼的左后角,便疾步走到那里。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 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orG,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 塌下来架成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小孩,都活着!快来人!” 过路的人赶紧跑过来帮忙。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了。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五一中心小学刘亚兰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废墟、血迹、绝望、瓦砾、开辟、爆炸、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地震的相关资料,了解地震的危害。 2.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请你讲一讲生活中父母对你的爱。 2.是啊,父母的爱是平凡、朴实、无私的。母爱如太阳,热烈而温暖,父爱如海洋,深沉而含蓄。或许,我们并不在意他的存在。可是这种平凡的爱在我们生命遇到危险时会创造出惊人的奇迹。今天我们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和作者一起去体验伟大而无私的父爱。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并互相检测生字。 3.教师检测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名读课文,检测学生是否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再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2.讨论划分课文层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1)

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与儿子的了不起。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三、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读书兴趣。 1、上课时先挂汶川地震的资料图片。教师深情诉说:2008年5月12日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大地震,造成8万余人遇难。地震无情,人有情。危难时刻见真情啊!地震中发生了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同学们请起立!让我们向在地震中遇难的同胞默哀,向忙碌在灾后救援工作的人们致敬!好请坐! 大自然的力量是如此的巨大,使人类不得不望而生畏,然而,有另一种力量却能感天动地。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1994年美国洛杉矶的大地震现场,去感受一对父子在地震中演绎的动人故事。继续学习17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 二、品读体验 1、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对父子了不起,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旁边。 3、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并带着自己的感受练习朗读。 父亲的了不起: (1)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失去儿子的撕心裂肺的悲痛心情。) (2)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指导学生读出坚定的语气。) (3)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

17《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17、《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 备课人:寿光市文家街道中心小学桑丽丽 【课型】群文阅读课 【教学目标】 1、读梗概,知故事大意,梳理汤姆?索亚的五次历险。 2、读片段,尝原著滋味:小组合作,通过梗概和精彩片段的比较阅读,发展学生阅读的策略,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3、理解主人公的历险经历,关心人物命运。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梗概和精彩片段,把握名著的内容,激发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给孩子们展示书目)-《汤姆?索亚历险记》。 2.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我们曾在五下年级学过他写的文章——《金钱的魔力》。(出示作者)他是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大师,语言风趣幽默,亲切自然。《汤姆索亚历险记》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有人说:如果马克?吐温的小说是皇冠的话,那这部小说就是皇冠上的一颗闪亮的明珠。 【活动】一、读课题,说文本发现 1.发现课题的不同:请同学们将目光聚焦到今天的课题上,仔细观察,看看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跟之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 2.发现文本的不同:一节课的时间,学习这么厚厚的一本书?来得及吗?

快速地浏览课文,你有什么发现? 关注点:课文文本的呈现方式很奇特。它是由“梗概”和“精彩片段”组成的。(板书:梗概精彩片段) 3.“精彩片段”是来自原著的精彩章节,那什么是“梗概”呢? 梗概就是大概,浓缩,缩写的意思。 对于《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来说这梗概就是这本书内容的缩写。 4.明确本课学习任务:“梗概”+“精彩片段”,是我们快速阅读本书的一种方法。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走进这本书。 【活动】二、读“梗概”,知故事大意。 1.读课题,哪一个词最吸引你?为什么? 历险,总是惊险刺激,总会让人觉得心跳加速。(板画:历险) 2.汤姆,到底经历了哪些冒险呢?快速地到“梗概”中去寻找。 自学任务: (1)快速默读课文梗概:带着任务跳读、扫读。 (2)圈冒险地、划关键词,并独立完成阅读单(一)。 阅读单(一) ①快速默读课文梗概,简要说说小说的主要内容。 ②梗概中写到了汤姆的()次历险,并给每次历险拟定小标题(用短语概括)。 3.小组交流,分享成果。 重点关注:梗概中写到了汤姆的(五)次历险,分别是:墓地试胆、当“海盗”、鬼屋寻宝、山洞迷路、再次洞中寻宝(板书)。 各抒己见: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汤姆的哪次历险呢?请大声的朗读你喜欢的部分,并分享理由。 4.读梗概,真有用,可以让我们快速地知道整本书的大致意思,也对主要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 【活动】三、读“片段”,尝原著滋味。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详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 细巷中心小学孙石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课文中的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书写课文中的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文本对话,与主人公对话,读中感悟地震中父与子的伟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殷殷父爱的同时,增强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演讲(学生评价、体会) 一、导入明标 同学们,从刚才的演讲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去感受灾难中深深的父爱。 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出示学习目标: 1、能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1至12自然段,能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3、能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二、自学质疑: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地震中的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上两个问题,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句子1 :“……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30万人”“ 不到四分钟”两个数字词告诉我们这是一场大地震;找好关键词感情朗读突出大地震) 是啊,灾难的来临就是这样的突如其来,势不可挡。还可以从哪些

17.汤姆索亚历险记

17* 汤姆·索亚历险记 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和()。 A.若无奇事荒芜人烟荫风吹拂灯火彤明(各有一个错别字) B.游手好闲臭味相投落荒而逃岔路横生(加粗字不全是多音字) C.聊以自慰不可思议虚惊一场泪水如雨(都是描写心理活动的) D.无拘无東无依无靠东窜西走一清二楚(都含有近义词) 二、用“”画出加粗字的意思相同的两组词语。 酒鬼/醉鬼约定/节约嫁祸/出嫁无赖/依赖 荒无人烟/荒山野岭虚惊一场/虚心历险/日历乘渡轮/乘法 三、选词填空。 鱼贯而入蜂拥而至臭味相投志同道合 1.山洞的角门一打开,游客们便(),惊叫声此起彼伏。 2.广场上的戏台已经搭好,演员也正在化装,市民们早已()。 3.老王和老李都喜欢钻研机械,这一对()的朋友常常在一起切磋技艺。 4.二毛好赌,贾三嗜,俩人(),经常聚在一起胡闹。 四、如何才能快速阅读长篇著作,了解故事的大致情节?在你认为正确的做法后面打“√”。 1.通读目录,猜测情节,抓感兴趣的篇目跳读。() 2.一目十行地浏览,细节描写等忽略不读。() 3.读读开头和结尾就行了。() 4.仔仔细细理头苦读,一句话也不落。() 五、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阴风吹拂下,他们目晴了一场斗杀:乔埃杀死了一个医生,又嫁祸给醉鬼彼得,两个孩子都害怕凶焊的乔埃,相互发誓决不开ロ。 (1)句中描写环境的词语是“”,它对事件起到的作用。 (2)“凶悍”与“强”意思相近,为什么文中用“凶悍”而不用“强悍”? . (3)用“”画出两个孩子“发誓决不开口”的原因。联系下文可知,他们后来又出庭作证了,说明他们是的孩子。 六、《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梗概围绕()写了汤姆的五件事,请按顺序排列这五件 事,并按照样子用“”画出小标题。 ()汤姆和贝琪在魔克托尔山洞迷路。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继续进行课前2分钟交流,谁来说说你所搜集到的有关父母之爱的好句子。 师:是啊,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看大家又从中感悟出什么。 (学生齐读课题)9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词。 2、检查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 三、学习课文。

1、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了不起) 师板书:了不起 师: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屏幕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你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出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可以在书上画一画重点的句子、词语,也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还可以读一读。然后四人一组交流一下。 交流: 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父亲呢?请同学们先读读划记的语句,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师板书:父亲 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怎样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的。 (2)父亲一开始的心情是怎样的? (3)父亲一开始是伤心绝望,后来却是那么坚定,下定决心要找到自己的儿子,是什么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4)谁能来读读这段话,读出父亲这种心情的变化?(指导朗读) 生: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地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有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怎样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的。 (2)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对比)把谁和谁进行了对比? (3)师:别的家长是大哭,然后绝望的离开,而父亲却是埋头接着挖。面对同样的情况,这位父亲的表现为什么能与众不同呢?(引读:儿子在等着我!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4)自由地读读这段话,读出其他家长的绝望和父亲的坚定。 指生读。 生:“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怎样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的。 (2)把“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划上线,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句话,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而要从8小时写起呢? (3)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时间的漫长。(指生读) (4)师:同学们,36小时到底是个怎样的概念呢?12小时是一个——生接:白天。再过12小时是一个——生接:黑夜。在过12小时又是1个——生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7.《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

17*《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教案 第一标设置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2.初步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点。 3.了解名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第二标达成目标 (一)、导入 播放短片导入,美丽的风景背后暗藏危机,这就是冒险。有人说:如果马克,吐温的小说是皇冠的话,那这部小说就是皇冠上的一颗闪亮的明珠。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见一见这颗明珠,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历险。(板书课题) (二)、学习梗概 1、请看题目,说说这部小说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什么叫历险? 2、学习梗概部分,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文章写了汤姆的几次历险,你能用小标题的形式写下来吗? 墓地历险荒岛历险鬼屋历险山洞历险 3、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历险结果是什么? ——挖出了强盗“乔埃”埋藏的金币。所以这篇小说还穿插着一个谁的故事?使得整个故事格外的惊险和引人入胜!——真正强盗“乔埃”的故事。 4、通过学习梗概你对汤姆有了什么样的了解? 淘气的机灵鬼、孩子头儿、在小伙伴中无所不能 胆大妄为、顽皮好奇、无拘无束、向往自由独立 5、小组复述课文。 (三)、赏析精彩片断 1、播放洞中迷路视频并默读课文精彩片断,你觉得这是属于哪一次历险后的故事?——山洞历险返回家后的故事。它是属于梗概中的哪一部分内容?

2、梗概十一自然段中哪个词最能表达人们和两个孩子的心境?——虚惊一场。虚惊一场是什么意思?受了一场不必要的惊吓,有惊无险。从精彩片断中找中虚惊一场的证据来。——“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不一会儿,街道上簇拥着欣喜若狂、衣衫不整的人群,他们高声喊着:“快来看!他俩被找回来了!” 3、在他们被找回来前后,人们的情感分别有什么不同?——正所谓“大悲大喜,先悲后喜。”大师就是大师,写文章就是与别人不一样。他的语言主要以夸张幽默著称。现在我们以大喜的部分为例,你觉得哪些描写最吸引你?为什么?有感情的读一读。 (四)分析人物形象 1.汤姆索亚 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等诸多才能。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足智多谋,富于同情心,对现实环境持反感态度,一心要冲出桎梏,去当绿林好汉,过行侠仗义的生活。汤姆是一个成长中的孩子。 2.波莉姨妈:汤姆的姨妈,心地善良,担负着抚养汤姆的责任 3.希德,汤姆的弟弟,他是个一声不响的孩子,从不惹什么麻烦 4.哈克贝利·费恩:本镇一个酒鬼的儿子,汤姆的好友 5.印第安·乔:心狠手辣的杀人凶手 第三标反馈目标 课堂检测:通过阅读这篇课文你还想了解汤姆历险的哪些具体内容? 反思升华:本课目标是否达到?有什么收获及还存在的问题? 五作业:一目十行地阅读''精彩片段'',在“精彩片段”中,有很多表现人们悲痛和欢快的句子,把你认为描写得好的语句分别摘录一句。 表现悲痛的: 表现欢乐的: 【板书设计】 《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 墓地历险乐观勇敢荒岛历险无所不能 鬼屋历险向往自由山洞历险顽皮可爱

最新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优秀范文

最新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优秀范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虚构的短篇小说,作者是马克汉林.文章讲述的是在美国的一次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劝阻,冒着生命危险,怀着坚定信念,经过38小时的挖掘与种种艰辛,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13位同学的故事.赞扬了父爱的伟大与崇高.,下而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优秀范文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3、感受父母之爱的伟大无私.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感受父爱的伟大.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等. 课时计划: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看完了刚才的短片,大家一定学到了很多防震自救知识,假如有一天, 灾难

真的发生,但愿你们能把这些知识活学活用,保护自己.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和地震有关.请同 学们打开语文课本,翻到第十七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地震中的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 们认真听课文朗读录音,并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1、交流: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师:这确实是一场大地震.他发生在1994年美国洛杉矶.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地震中,曾经宏伟壮丽的高楼大厦被夷为了平地,昔日繁华的商业大街倾刻间化为乌有,豪华的小轿车被拦腰截断,人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doc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父子亲情,理解伟大的父爱能给人巨大的勇气,能使人在危急时 刻变得更加坚强,能够无所畏惧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2.依托语言文字,通过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与联想、感情朗读、小 练笔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体现“父亲艰难地在废墟上挖了38 小时”这个情景的第十二自然段。 2.体现“阿曼达在废墟下坚持信念,鼓励同学”这个情景的相关段落。 3.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 的巨大精神力量。 4.理解这对父子为何了不起。 教学难点 1.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 的巨大精神力量。 2.感受地震灾难,体验地震带给人心灵的巨大冲击。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第二课时(详案) 一、导课 1976 年 7 月 28 日凌晨,我国唐山发生 7.8 级强烈地震, 24 万人死亡, 16 万人受伤。 我们一定不会忘记, 2008 年 5 月 12 日,汶川发生了 8 级特大地震,大地颤抖,山河移位,生离死别。 地震是可怕的,它是灾难。今天我们这则故事,就发生在1994 年1 月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这就是美国洛杉矶发生地震时的情况。(出示资料)板书课题。 二、整体入手,回顾课文 1.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2.父亲和儿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揭示:了不起。 三、品味课文,体验父亲与儿子“了不起” 1.出示阅读提示,学生研习课文 ① 采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② 边读边画出令你感动的地方,并批注出理由。 ③ 试着体会父亲救儿子时的心理变化。

2.交流自悟收获。 学生可能从以几下方面来谈: 先体会父亲: 他挖了 8 小时, 12 小时,24 小时, 36 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课件出示 引导:先让学生自己来谈谈感受,再引导到走进父亲心里。 老师引父亲 8 小时心理的变化。 体会绝望,看不到孩子的绝望。指导读: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体会他的普通,和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比较引导学生分析他的与众不同。揭示废墟的危险,和父亲的动力。信念使他重拾信心,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 12 小时了, 24 小时了,父亲会是什么样子,他心里又会怎么想?联系好心人、警察、消防队长的表现,体现父亲的执着,深刻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指导朗读。 36小时了,他仍然在坚持人们以为父亲失常了,你觉得呢?引出这是来 源于他对于儿子深沉的爱。(板书)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 使用多种方式有感情地读课文。 导:38 小时了,已经两个白天,一个晚上了,人疲惫到了极点,黄金救援的时间也在逐渐缩短,希望变得越来越渺茫。就在这时奇迹出现了,引读到最后一段。 儿子: 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儿子。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 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课件出示。 学生谈体会。引导联系孩子的年龄、孩子所处的环境,想象他如何度过 38小时,体会他是多么的勇敢、坚强、无私。指名读。 2.感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激情:只因为那一句真挚的承诺,父亲冒着生命危险在废墟中寻找儿子;只因为那一句朴素的承诺,儿子勇敢地与灾难作斗争。多么了不起的父与子啊。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作业 学习完课文,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的话想说,想对这对也不起的父与 子说点什么,那就请你写在练笔上。 板书 地震中的父与子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 1.感受父子亲情,理解伟大的父爱能给人巨大的勇气,能使人在危急时刻变得更加坚强,能够无所畏惧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2.依托语言文字,通过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与联想、感情朗读、小练笔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展现“父亲艰难地在废墟上挖了38小时”这一情景的第十二自然段。 2.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3.理解父亲为何了不起。 【教学难点】 1.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2.感受地震灾难,体验地震带给人心灵的巨大冲击。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 (1) 这是一次怎样的地震?(2)在地震中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同学们打开课文93页,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大家听明白了

吗? 交流问题。讲解第一个问题。 1、这是一次怎样的地震?(这是一次大地震。) 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 出示句子: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师:地震就是这样突如其然,你从哪儿看出这是一次大地震? 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地震前是一片繁荣的景象,地震后全都变成废墟,这就是地震带给我们的惨烈的对比。这里有一组美国洛杉矶地震后的照片,请看。。。。。。 (高高飞架的立交桥眨眼间变成了残垣断壁;豪华轿车被倒塌的房屋硬生生被拦腰砸断;消防队长网站繁华的商店变成一地瓦砾,无计可施;地震过后引发的大爆炸吞噬着人们最后的希望;昔日美丽的家园如今已变成这副模样。)地震过后的洛杉矶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已变得一片荒凉,这样的地方就叫做废墟,在刚才的画面中我们还看到了火光冲天的爆炸,还看到一片又一片的瓦砾,学习词语:废墟爆炸瓦砾砸 2、在这次大地震中发生了什么事呢?谁来说。 师:这其实是本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果同学们能加上时间地点,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那就更完整了。谁再来试试?

教案: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目标

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瓦砾、破烂 不堪、血迹、混乱、颤抖”等词语。 2.从课文的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 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3.初步感受作者借人物外貌、语言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感悟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三分钟说话:以“父爱”为主题。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的三分钟说话让我们感受到了亲情的甜蜜和幸福,请看大屏幕。(播放:洛杉矶大地震画面)2.看了地震画面,你想说点什么?请结合屏幕中的词语来说,(出示词语:可先让生读读),谁能用这几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地震中的情形?可用1个、2个或3个词来说一说。(指名)。3、这就是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的一个真实画面,在这次地震中,有一对非常了不起的父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资料是对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力的训练。在上课时让学生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既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又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更为口语训练提供了一个平台。 二、初读感知,自主探究 1.这节课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是吗?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关于洛杉矶大地震的资料。谁收集到了?(请学生汇报收集到的相关资料) (1)请把书翻到92页,谁来读一下单元导读?(指名)这一单元主要是想要教会我们怎样的学习方法?(指名说一说) 师: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更能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2)通过预习课文,同学们的字和词掌握的怎样呢?我们来检查一下(指名读、齐读)。去掉生字你还认识它吗?(开火车读一读)仔细观察,这些字中什么结构的字最多?那个字最难记?我们怎样记住它?那个字最难写?(指名说一说),下面我们就来学写字(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难写字进行讲解、范写) (3)生书写,教师巡视,提示写字的正确姿势。 (4)同学们在预习中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疑问吗?(请举手的学生来提问,师相机写出问题。)请学生们自己从中选出一个认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潜心默读课文,并做好批注。【设计意图】在初读中认识生字、读好词语促进学生的再读感受,在小组交流中让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问题更是深入再读课文的动力。 三、检察反馈,初入情境 1.指名汇报自己解决的问题,当学生汇报父亲了不起时,教师随机提问父亲为什么了不起?你从第几段中看出来的?你能读读吗?此时此刻,面对废墟下的儿子,父亲的心里是什么样的感受?指名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痛?(撕心裂肺)正是这种心痛,所以才有了那撕心裂肺的呐喊,(齐读父亲的话)谁能把这种那撕心裂肺的痛读出来?(指名读)。 2.是什么让这位跪在地上的父亲转而坚定地又向废墟中走去?找出父亲的话,把他勾画出来。(教师板书、生齐读) 3、你还从那个段落中体会到了父亲的了不起?(12段)谁来读读?(课件出示:他挖了12小时、24小时. . .. ..)从这一系列的数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艰难、时间的漫长)你能读出艰难的挖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一、课题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授课者 李国玥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认识“杉、矶、混、昔、墟、曼、爆、砾”8个生字;会写“杉、矶、混、昔、墟、曼、疾、爆、砾、砸、颤”11个生字。 (二)技能目标 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三)情感目标 感受父子亲情,理解伟大的父爱能给人巨大的勇气,能使人在危急时刻变得更加坚强,能够无所畏惧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五、教学准备 生:查阅有关地震的资料,了解地震的危害性以及震后可能会出现的危险。 师:查阅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的资料,搜集相关的照片; 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 3课时 七、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师: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生:自读导语,交流体会。 师:课前布置大家搜集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请大家在班级上进行展示。 生:展示搜集的相关资料,自由表述他们对地震及其危害的认识。 师:(教师展示地震的相关影响资料) 是啊!地震是多么的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94年,当大地震侵袭美国洛杉矶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七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师: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语句认识生字和新词;并用波浪线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再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自读自悟,寻找问题的答案。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交流你们的看法。(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引导学生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 生:根据自学进行全班交流,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师:现在请你们默读课文,思考:(课件出示思考题)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画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在小组交流讨论。 生:默读课文,小组交流问题。 师:进行巡视,适时解决简单问题。 现在我们来交流交流。请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说出主要人物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谈一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并说出你是从哪些句子中领悟到的。 (四)再读课文,读出感受 师:请你们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生:自读课文。 (五)写生字。 指名学生板书难写的生字,师生互评。 (六)预留作业,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排一出话剧; 由学生小结收获。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 1.准确读写“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破烂不堪”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自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实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自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实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地震,这个自然灾害对同学们来说,并不陌生。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那场地震给受灾的百姓所带来的阴影挥之不去。现在,我们再来看看那段触目惊心的地震场面。(播放地震视频)

2.学生谈观后感。(生自由发言) 3.师:地震是多么的残酷啊!它使很多人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给我们带来了多少灾难!但是面对这样的灾难,有一对父子却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了,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看你们掌握的如何?(出示课件) 地震洛杉矶混乱安顿挖掘昔日 废墟阿曼达坚定绝望爆炸叹息 悲痛颤抖拥抱疾步瓦砾砸碎 欢声笑语破烂不堪 (生读)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思考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出示课件) (生思考,讨论并总结回答) 出示课件: 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 )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及其同伴)的故事。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师板书:了不起)

部编版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瓦砾”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的佳句。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3.初步感受借外貌、语言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2.感悟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认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地震中感人肺腑的故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引读课题 1.教师边播放地震录像边描述1994年1月17日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一场大地震的情景。 2.教师引读:谁来把这个故事的名字响亮地告诉大家。 二、诵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大声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读完之后,问问自己:哪个地方最让我感动? 2.检查词语:洛杉矶阿曼达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

砾 学习词意:回想刚才的录像,你觉得从录像中可以读懂哪几个词语? 3.整体感悟:说说课文中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 三、研读文眼,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过渡:从刚才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同学们最有感触的是父亲用双手挖废墟的场面。(以诗句的形式出示第12自然段的前两句) 在老师看来,这两句话简直就是一首诗,每一句都可以读出很多的联想。同学们,深情地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自己能读出什么来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主要抓住以下三点随机点拨。) 1.研读“时间长”。 (1)体会“时间长”:多长的时间呢?(36小时,2160分钟,两个白天一个黑夜。) (2)感受“父亲累”:在这漫长的36小时中,父亲在做什么? (3)感情朗读:机械单调、繁重危险、势单力薄、无休无止,这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累!当我们体会到了这些,你又会怎样读这句话?2.研读“没人再来阻挡他”。 (1)了解内容:哪些人曾经阻挡过他?人们为什么要阻挡他? (2)深究原因:后来为什么又没人再来阻挡他了呢? (3)体会情感:没人来帮助他,没人来阻挡他,更没人能理解他,这是怎样的一种孤独与苦闷呢?谁能读出来。 3.研读“可怕的样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