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取得了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取得了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取得了的巨大成就

——科技创新举世瞩目 3月30日张笑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科技实力持续增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得到加强,创新型国家建设进展良好,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有力地推进了高技术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一、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科技队伍不断壮大

改革开放以来,为确保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各项科技发展计划的顺利实施,我国对科技事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强,科技经费投入大幅增长,科技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各项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和大批科技成果的涌现创造了良好条件。

(一)科技队伍不断壮大,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科技人力资源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截至2007年底,国有企事业单位拥有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和教学人员等五类专业技术人员2255万人,是1978年的5.2倍。同时,我国科技人力投入不断增加,科技研发人员的水平与素质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一支具有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到2007年,全国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454.4万人,是1991年的2倍;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折合全时人员达173.6万人年,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142.3万人年,分别是1991年的2.6倍和3倍;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占比重由1991年的70.3%提高到82%,增加了11.7个百分点。目前,我国的研发人员总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二、创新体系建设取得进展,企业在科技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日益显现

推进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不仅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近年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进展顺利,尤其是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稳固,对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愈发明显。

统计结果显示,在2007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中,各类企业支出2681.9亿元,是2000年的5倍,占全社会R&D支出的72.3%,比2000年高12.3个百分点;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支出2112.5亿元,是1995年的14.9倍,年均增长达25.3%,大中型工业企业R&D支出占全社会R&D 支出的比重已达56.9%,比1995年高出16.3个百分点。

三、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

(一)高技术产业成就瞩目

为跟踪世界高科技发展前沿,我国自1986年开始实施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简称863计划,下同)。二十多年来,863计划顺利实施,使我国在高性能计算机研制、微电子装备、能源技术、生物和现代农业、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掌握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和产业核心技术,培育了一批新兴产业的生长点,培养和凝聚了一批高技术创新型人才和团队,为我国高技术研发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高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不断扩大

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不断扩大。据统计,2007年我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6348亿美元,是1986年的111.3倍(1986年以前无该项统计);其中出口3478亿美元,进口2870亿美元,分别是

1986年的484.4倍和57.6倍;进出口贸易实现了由1986年的逆差42.7亿美元到2007年顺差608亿美元的转变。高技术产品出口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2007年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商品出口总额的份额为28.6%,比1986年的2.3%增加了26.3个百分点。

(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得到推进

1988年,政府开始批准建立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国家相关政策引导和扶持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不断推进,区内企业不断增加,区域集聚进一步加快,产业集群加速形成。至2007年底,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从1990年的27个发展到54个,区内企业数由1600多家发展到超过4.8万家,从业人员由12.3万人增加到650.2万人;2007年实现总收入和总产值分别达到5.5万亿元和4.4万亿元,分别为1990年的726倍和769倍。高新技术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我国高技术产业的重要集聚地。

四、科技产出成绩斐然,重大成果振奋人心

(一)科技奖励凸现成就,重要成果层出不穷

据统计,从1981年到2007年,我国共累计取得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74.6万项;累计颁发国家自然科学奖84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96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0099项;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金怡濂、刘东生、王永志、吴孟超、叶笃正、李振声、闵恩泽、吴征镒等十二位科学家获得2000年开始评选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和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获得了国家奖励。这些重要成果的取得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各个领域硕果累累,重大成果影响深远

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尖端领域涌现出了

一系列有着深远影响的重大成果。

在航天科学领域,我国不仅掌握了卫星回收和一箭多星等技术,还迎来了两座新的里程碑: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特别是“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实现了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突破;而“嫦娥”一号成功探月之旅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中国航天成功跨入深空探测的新领域。

在信息技术领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量子信息领域避错码被国际公认为量子信息领域最令人激动的成果,纳米电子学超高密度信息存储研究获突破性进展,6000米自制水下机器人完成洋底调查任务,每秒峰值运算速度10万亿次的高性能计算机曙光4000A系统正式启用,首款64位高性能通用CPU芯片问世。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科技发展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国家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其整体水平已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有些科研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同时也应看到,在我国的科技发展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很多领域的科技水平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已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谁掌握了先进科技,谁就掌握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这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改革开放后三十年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后三十年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伟大革命,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下面是相关参考内容: 一、经济发展成就: 1. 经济增长:改革开放后,中国以平均每年约百分之九的经济增长率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2. 贸易扩大:进出口总额大幅度增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成为全球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3. 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建设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率。 4. 科技创新:在科技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科技制造大国,具备了独立研发和创新能力。 5. 农村改革:农村经济由集体经济向家庭经济转型,农村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明显提高。 6.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工作,推动了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二、人口和社会领域成就: 1. 政策改革: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长速度,改善了人口结构。 2. 教育改革: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普及率提高,改善了教育水平。 3. 医疗卫生改革:建立了全民医疗保障体系,提高了医疗卫生水平。 4. 扶贫工作:大规模推进扶贫攻坚工作,将上亿人从贫困中解救出来。

5. 社保改革:建立了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制度,提高了人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6. 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得到重视,并通过各种方式加以保护和传承。 三、国际交往与影响力增大: 1. 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吸引外商投资,大幅度扩大对外贸易和经济领域合作。 2. 外交突破:与各国建立了广泛的外交关系,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3. 互联网的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通过互联网与世界各地建立了更广泛的联系,有力推动了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 4. 和平崛起:中国通过和平发展的道路,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组织,为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了贡献。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中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与此同时,中国国际影响力也日益增强。然而,我们也看到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些问题和挑战。今后,我们应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和推进改革开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改革开放十大成就

改革开放十大成就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4)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5)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 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 (6)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1978年中国人均GDP 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兑换1.53元人民币汇率计算,约合149美元。2007年中国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 (7)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8)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1%。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377.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1448万的0.2871%,30年间增长了16.7倍。 (9)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预期寿命提高不但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也意味着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67.77岁,200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上升到71.40岁,增加了3.63岁。 (10)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8f19171634.html, 2008年11月12日来源:统计局网站 【字体:大中 小】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3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改革,毫不动摇地促进对外开放,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辉煌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赢得了我国在国际经济社会影响力和地位的空前提高,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从此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一、国民经济上大台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转变 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45亿元,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位居第10位。人均国民总收入仅190美元,位居全世界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行列。改革开放的推进,不断为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我国经济迅速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30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由弱变强的30年,是我国逐步摆脱低收入国家不断向世界中等

偏下收入国家行列迈进的30年。 30年间经济实现世界少有的年均9.8%的增长速度。改革开放初期,党和政府按照改革开放的总体要求,确立了“三步走”的伟大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全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精神,奋发图强,开拓进取,1987年提前3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的第一步战略目标,1995年实现再翻一番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提前5年进入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的发展阶段。在实现“三步走”伟大战略目标的进程中,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增长。1979-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9.8%,不仅明显高于1953-1978年平均增长6.1%的速度,而且也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平均增长3.0%的速度。与日本经济起飞阶段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9.2%和韩国经济起飞阶段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不相上下。 经济总量连上几个大的标志性台阶。经济的快速增长使经济总量呈现加速扩张态势。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07年的249530亿元。其中,从1978年上升到1986年的1万亿元用了8年时间,上升到1991年的2万亿元用了5年时间,此后10年到2001年平均每年上升近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成就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成就 自1978年以来,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政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不仅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也深刻地影响了全球。以下将从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总结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成就。 经济方面。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从封闭、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被实施,例如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这些改革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0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99.1万亿元,年均增长约9.5%。同时,改革开放还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教育方面。改革开放使中国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体制改革使教育资源更加公平地分配,普及了教育。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使中国基本消除了青少年文盲,大大提高了全民素质。高等教育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大量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得到创立,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中国的科技实力也因此得到提升,很多科研成果在国际上享有声誉。 科技方面。改革开放推动了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中国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中国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在互联网和

通信技术方面,中国已成为全球的领导者之一。例如,中国的5G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领先,为全球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持。 文化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文化事业也取得了显著成就。文化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保护和传承,同时也吸收了世界各国的文化精髓。文化交流与合作也得到了大力推进,中国的电影、音乐、艺术等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影响力。中国的文化软实力逐渐提升,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提供了支持。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科技创新不断推进,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解决。因此,我们应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推动中国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改革开放30年之十大成就

改革开放30年之十大成就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4)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5)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 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 (6)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兑换1.53元人民币汇率计算,约合149美元。2007年中国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 (7)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8)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1%。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377.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1448万的0.2871%,30年间增长了16.7倍。 (9)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预期寿命提高不但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也意味着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67.77岁,200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上升到71.40岁,增加了3.63岁。 (10)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执政理念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功,基本经验在于中国遵循了经济增长“四色定理”。中国和世界发展历史充分证明,经济增长“四色定理”——和平稳定、开

改革开放后三十年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后三十年取得的成就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这30年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人瞩目。改革开放带来的变革和进步发生在各个方面,以下是我国改革开放后三十年取得的一些突出成就。 一是经济发展的飞跃。我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经济增长平均高达8%,跃居全球第二位。这使得中国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制造业和出口大国。改革开放后,我国开辟了沿海地区、特别经济区和自由贸易区等开放的区域,也成为了吸引外资和技术的高地,这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改革开放还带来了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等方面的新政策,使得中国经济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处于更加开放和竞争的地位。 二是民生改善的显著进步。我国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特别是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住房等方面。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都是由政府单一机构或部门掌握,与市场化经济相差较大。但改革开放后,我国加强了民众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不仅逐步废除了大规模的公有制,而且还允许私有企业进入教育、医疗等领域,增加了公民在人生路径上的自由意志。同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日益增加,城市化进程日益扩大,大量农村居民得以进入城市工作和居住,住房条件有所改善,居住环境更加宜居。 三是科技创新的飞跃。改革开放后,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有许多领先的科研技术和机构,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我国也在空间发展、核能、航空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

就,有效地促进了国家综合实力的进一步提高。 四是国际地位的提高。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影响力逐渐增强,成为了世界重要国家之一。此外,在国际贸易、反恐、环保等多个领域,我国也大力参与和倡导,不断提升国际地位,实现了强劲而平稳的发展。 总之,我国改革开放后三十年来取得的成就让世界刮目相看,不仅使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引领者,也为人民带来了良好的生活条件和更多的自由选择权。必须看到,我国的改革开放还需综合推进,特别是在落实与改善民生、推动创新发展以及加强国际交流等方面,仍需不断努力。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伟大成就

二、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 (一)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改革开放30年来,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中。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起了推动的作用。通过解放思想,逐步打破这些条条框框的束缚,改革开放就能够深入发展,取得成功。 正是在解放思想,锐意创新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根到底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立足于我国国情,通过改革开放,不断探索和完善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大政方针、政策举措,不断探索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七大对此有明确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相伴随,党不断取得新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30年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经济持续发展成就最大、国力增长最为显著、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经济和社会生活欣欣向荣,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 在经济增长方面,破天荒地实现了长期、持续、快速、平稳增长。1979年-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在基数大大提高的情况下,比1953年-1978年年均增速6.1%要高出3.7个百分点,年均增速提高了60%。2008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为10.4%。据国外有的学者计算,上世纪50年代以来,有11个国家和地区在长达25年的时间内,年均经济增速达到7%以上。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已有29年实现了年均增速9.8%。看来,中国经济增速达到9%左右,还要延续一段时间。所以,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在中外经济发展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成为同期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中国奇迹”。 2003年至2007年保持年均增长10.6%的增长速度,比同期世界年均增长4.9%高出5.7个百分点。国家外汇储备,2002年是2864.07亿美元;2006年增加到10663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 改革以来,我国经济不仅实现了长期、持续、快速增长,而且实现了平稳增长。这里所说的经济平稳增长,主要就是指经济周期实现了由建国以来多次发生的超强波周期(波谷年与波峰年经济增速落差在20个百分点以上)、强波周期(落差在10个百分点以上)、中波周期(落差在5个百分点以上)到轻波周期(落差在5个百分点以下)的转变。 现在,中国GDP是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的十几倍,2005年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4大经济体,2005年底中国人均GDP达到1700美元。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 万亿元。相应的人均收入2006年超过2000美元,达到201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标志着我国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正是整个经济的发展,国家财力的增强,让我们办成了许多大事,如:三峡大坝、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三北防护林等,结束了600年历史的农业税,党的“多予、少取、放活”的惠农政策,让广大亿万农民兄弟感到党的温暖和改革开放的成果。 (三)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提升 第一,居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这是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来源。第二,居民消费水平迅速提高。第三,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的提高,是居民物质生活提高的重要指标。第四,住宅水平有所提高。第五,现代交通通讯的广泛运用以及交通通讯支出在消费支出中比重的提高,是居民生活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方面。第六,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的增长,是人民文化生活提高的最重要标志之一第七,国内旅游的蓬勃发展。第八,闲暇时间大幅增加。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实行由改革前的每周单休日改为双休日。第九,人口预期寿命的增长,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高的一个综合指标。 (四)经济大国地位总体确立 第一,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6452亿美元;居世界位次由1978年的第十位上升到2005年、2006年和2007年的世界第四位,居美国、日本、德国之后。与此相联系,中国经济总量的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增长。 第二,作为主要农产品的谷物、肉类和籽棉1978年分别居世界的第二、第三和第二位,1990年以后三者均居世界第一位。作为主要原材料的钢和水泥1978年分别居世界第五位和第四位,2000年以后一直居世界第一位。作为主要能源的煤、原油和发电量1978年分别居世界第三位、第八位和第七位。其中,煤在1990年以后一直居世界第一位,原油在1990年以后上升到第五位或第六位,发电量在2000年以后一直居世界的第二位。当前制造业规模已居世界的第四位。其中,高技术制造业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 第三,2007年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达到1855万,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超过7000万人。我国已成为高等教育大国和人力资源大国。其三,目前专利申请受理总量突破400万件,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3年超过国外申请量,2006年达到53.4%,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居世界第四位。 第四,我国进出口贸易额由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21738.0亿元,按当年美元价格计算,增长了105.3倍。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世界位次1978年为二十七位,2004年以后一直居世界第三位。另据2007年8月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研究院最新发布的报告称,中国有958种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率排名第一,是拥有占有率位居第一的商品种类最多的国家。第五,据国外有的单位测算,2006年我国消费额占世界消费额的5.4%,居世界第五位。但在这里也需说明:第一,上述中国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是从总体上说的。这就意味着:一方面中国在有些领域(比如第三产业的某些领域)还没有成为经济大国;另一方面中国在某些领域已经不只是经济大国,还是经济强国。其突出表现,就是继人造卫星上天、航天飞船发射成功之后,2007年又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经济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形成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区域梯次开放的格局,实现了从贸易到投资、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领域不断拓展的开放格局,呈现了从数量小到数量大、从质量低到质量高的开放新趋势。中国正在以开放的新英姿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 (一)对外开放从局部地区向全国推进 (二)对外开放从商品贸易向投资和服务贸易领域推进 二、对外贸易连上新台阶 (一)货物贸易规模增长超过100倍 (二)货物贸易结构不 (三)服务贸易取得长足发展断优化 三、利用外资发展迅速,连续多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一)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外商直接投资渐成主流 (二)利用外资方式不断拓展 (三)利用外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四、“走出去”战略实施取得初步成效 (一)对外经济合作范围不断扩大,竞争力逐步增强 (二)对外投资规模增势强劲 五、多双边经贸合作成就瞩目

一、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开始了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开放格局经过先试验后推广,采取了分步骤、多层次、逐步推进的战略,经历了一个不断扩大和深化的过程。 (一)对外开放从局部地区向全国推进 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航船正式扬帆起程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对外开放的范围由特区逐步扩大到了沿海、沿江、沿边地区,初步形成从沿海向内地推进的格局。1992年相继开放沿江城市和三峡库区、边境和沿海地区省会城市、沿边城市,开放太原等11个内陆省会城市。随后几年,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县市。 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原区域性推进的对外开放转变为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至此,一个从沿海到内地、由南向北、自东向西、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区域格局基本形成。 (二)对外开放从商品贸易向投资和服务贸易领域推进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对外开放以“出口创汇”为切入点,千方百计扩大出口成为政策的基本指向。针对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邓小平同志指出,对外开放不仅要继续扩大商品贸易,而且可以让外商来华直接投资办企业、搞加工贸易。这样就使原来的对外经贸交流从贸易领域扩展到投资和生产领域。外商直接投资、借用外债、到国际市场融资等多种方式被广泛采用。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服务领域开放步伐不断加快,服务贸易迅速发展。 二、对外贸易连上新台阶 对外贸易是一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方式和渠道,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核心内容与出发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一)货物贸易规模增长超过100倍 2007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猛增到21737亿美元,增长了104倍。其中,出口总额从98亿美元增加到12178亿美元,增长了124倍;进口总额从109亿美元增加到9560亿美元,增长了87倍。1979-2007年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17.4%,其中出口年均增长18.1%,进口年均增长16.7%。 特别是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抓住国际产业加快转移的历史性机遇,对外贸易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赢得了历史上最快最好的发展时期。2002-2007年,我国进出口贸易以年均28.5%的速度增长,其中出口年均增长28.9%,进口年均增长27.3%。2001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097亿美元,2004年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2007年又一举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 自1950年起的58年历程中,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200亿美元用了29年,从200亿美元到5000亿美元用了23年,从5000亿美元到1万亿美元用了3年,从1万亿美元到2万亿美元也仅用了短短的3年时间。2002-2007年入世6年间,进出口贸易总额合计已超过1979-2001年即从改革开放到入世之前23年的总和。 30年来,进出口贸易从逆差转变为顺差,使我国从一个外汇捉襟见肘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从改革开放到1993年,除少数年份进出口贸易有小规模顺差外,多数年份均为逆差。进入1994年以来,进出口贸易均保持顺差,且规模不断扩大。1995年贸易顺差突破100亿美元,达到167亿美元。2005年又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020亿美元。2007年再突破2000亿美元,达到2618亿美元。2007年我国外汇储备从1978年仅有的1.67亿美元迅速扩大到1.5万亿美元。 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不断提升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位次,改革开放初期位居第32位,

改革开放30年重要成就

改革开放30年重要成就 成就一:中国社会和谐稳定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启动,象征着国家试图寻求更有活力的社会发展理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社会逐步走向注重效率的活力发展的社会形态,通过经济发展和繁荣带动社会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和发展;2006年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以人本民生为主导,使各阶层各群体的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中国社会进入和谐稳定的新时期。 成就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经过努力,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资源配置由原来的行政分配逐步过渡到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取得突破,所有制结构不断调整,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日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健全,市场价格机制开始发挥基础性作用。 成就三:综合国力跃居世界前列 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3645.2亿元,2007年上升到246619亿元,连续5年增速达到或超过10%。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重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航天事业不断创新,体育事业蒸蒸日上。 成就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提高到2007年的13786元,增长了40.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5.8元提高到2007年的4140元,增长了30.5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由1978年末的210亿元增加到2007年末的172 534亿元。 1978年全国的绝对贫困人口约有2.5亿,2006年农村贫困人口降低到2148万人。联合国和国际有关组织认为,在消灭贫困方面,中国政府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是发展中国家的典范。 成就五:交通发展日新月异

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成就-

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成就: 中国30年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大国正在崛起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迎来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三峡工程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工程;青藏铁路世界上建设难度最大的铁路。我们完成一个又一个壮举。火车第六次提速奥运场馆建设国家大剧院落成……我们的建设如火如荼。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年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我们探索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道路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更加巩固。我们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农村和城市的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已形成全方位、

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出口贸易、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上升。利用外资为我国建设开辟了广阔的资金来源。我国经济大踏步地走上世界经济舞台。 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民福利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而且也使中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和主流文明之中。具体而言: 一是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统计表明1978年至20__年的28年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9.6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3%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与此同时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一九七八年以前中国外汇储备从未超过十亿美元二00六年末已突破一万亿美元。对外贸易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通过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二00一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截止到去年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四外贸总额位居全球第三。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二是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以收入和住房这两大最能反映生活水平的项目为例从1978年到20__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住房面积都有大幅提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30年间中国农村绝对贫困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取得了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取得了的巨大成就 ——科技创新举世瞩目 3月30日张笑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科技实力持续增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得到加强,创新型国家建设进展良好,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有力地推进了高技术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一、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科技队伍不断壮大 改革开放以来,为确保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各项科技发展计划的顺利实施,我国对科技事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强,科技经费投入大幅增长,科技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各项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和大批科技成果的涌现创造了良好条件。 (一)科技队伍不断壮大,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科技人力资源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截至2007年底,国有企事业单位拥有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和教学人员等五类专业技术人员2255万人,是1978年的5.2倍。同时,我国科技人力投入不断增加,科技研发人员的水平与素质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一支具有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到2007年,全国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454.4万人,是1991年的2倍;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折合全时人员达173.6万人年,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142.3万人年,分别是1991年的2.6倍和3倍;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占比重由1991年的70.3%提高到82%,增加了11.7个百分点。目前,我国的研发人员总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二、创新体系建设取得进展,企业在科技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日益显现 推进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不仅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近年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进展顺利,尤其是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稳固,对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愈发明显。 统计结果显示,在2007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中,各类企业支出2681.9亿元,是2000年的5倍,占全社会R&D支出的72.3%,比2000年高12.3个百分点;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支出2112.5亿元,是1995年的14.9倍,年均增长达25.3%,大中型工业企业R&D支出占全社会R&D 支出的比重已达56.9%,比1995年高出16.3个百分点。 三、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 (一)高技术产业成就瞩目 为跟踪世界高科技发展前沿,我国自1986年开始实施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简称863计划,下同)。二十多年来,863计划顺利实施,使我国在高性能计算机研制、微电子装备、能源技术、生物和现代农业、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掌握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和产业核心技术,培育了一批新兴产业的生长点,培养和凝聚了一批高技术创新型人才和团队,为我国高技术研发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高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不断扩大 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不断扩大。据统计,2007年我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6348亿美元,是1986年的111.3倍(1986年以前无该项统计);其中出口3478亿美元,进口2870亿美元,分别是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成就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成就 07经济管理四班10号徐兴聪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中国选择了改革开放的正确道路,实现近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对外开放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在现代化经济建设中,国家坚持把农业放在首位,农村经济得到全面振兴,粮棉产量稳步增加,跃居世界首位,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1987年,产值已经超过农业总产值。工业方面,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建成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工程项目,如宝山钢铁公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大亚湾核电站和京九铁路,近年的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也打开了新局面,进出口贸易总额不断增加,还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科技、教育、文化事业也都蓬勃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一九七八年以前,中国外汇储备从未超过十亿美元,二00六年末已突破一万亿美元。对外贸易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通过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中国教育、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对外交流也日益增多。中国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通过相互学习,使人们的思想更加解放,视野更加开阔,开放意识和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二00一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三十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最突出的成就,是完成了三件事。“第一个是农村的家庭承包制,第二个是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证券市场,第三个是民营经济的兴起。”农村家庭承包制这一制度变革的主要贡献,是在当时条件下,通过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来促进农民的生产,从而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中国的证券市场在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后,已经步入正轨,在中国经济仍保持相当高增长率的情况下,证券市场也将向好的方向发展。对于民营经济,虽然当初出现时也是面临各种责难,不过在民营企业不断成长以后,大家真正感到民营企业的确至关重要。 自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1978年提出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中国经济以超过10%的年增长率高速发展。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已从一个落后的农业社会成为现代商业社会。2007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已排在全球第三位,仅落后于美国和日本。与此同时,中国的国际政治地位也不断提升。2003年和2005年,中国先后两次成功发射载人宇宙飞船,并于2007年发射首颗绕月探测卫星,还计划在今年实现太空行走。 回顾中国近三十年的发展,伟大的转折、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经济特区的设立、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邓小平南巡讲话、中共十四大的召开、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三峡工程的兴建、上海浦东的开放、宏观调控和“软着陆”、扶贫开发、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神州”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青藏铁路顺利通车、中共十七大的胜利召开、“嫦娥”奔月,圆千年梦想、2008北京举办奥运会得出一个结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 中国的开放政策不会变。本世纪前五十年不变,五十年以后,中国同国际上的经济交往将更加频繁,更加相互依赖,更不可分,开放政策更不可能改变。

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

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3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改革,毫不动摇地促进对外开放,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辉煌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赢得了我国在国际经济社会影响力和地位的空前提高,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从此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一、国民经济上大台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转变 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45亿元,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位居第10位。人均国民总收入仅190美元,位居全世界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行列。改革开放的推进,不断为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我国经济迅速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30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由弱变强的30年,是我国逐步摆脱低收入国家不断向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迈进的30年。 30年间经济实现世界少有的年均9.8%的增长速度。改革开放初期,党和政府按照改革开放的总体要求,确立了“三步走”的伟大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全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精神,奋发图强,开拓进取,1987年提前3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的第一步战略目标,1995年实现再翻一番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提前5年进入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的发展阶段。在实现“三步走”伟大战略目标的进程中,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增长。1979-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9.8%,不仅明显高于1953-1978年平均增长6.1%的速度,而且也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平均增长3.0%的速度。与日本经济起飞阶

谈谈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成就及其启示

浅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启示1978 年12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开启了我国改革开的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明显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场新的伟大的革命不仅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完善,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开辟了道路,而且对当今世界格局和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巨大的成就 1.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平均以9.75%的速度快速增长,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3%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 年的600 亿元人民币上升到2007 年的24.66 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2008 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了德国跃居世界第三位;2009 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中国的GDP 仍保持了8%以上的增长速度;中国的人均GDP 也由1978 年不足100 美元上升到2007 年的2 200 美元以上,与此同时,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2]。三峡工程,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工程;青藏铁路,世界上建设难度最大的铁路;火车第六次提速,奥运场馆建设,国家大剧院落成,2008 年奥运的成功举办,都显示了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发展模式也越来越有吸引力。 2.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显著提高,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以收入和住房这两大最能反映生活水平的项目为例,从1978—2006 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住房面积都有大幅提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脱贫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从 2.5 亿下降到2 148 万,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1978 年占农村总人口的30.7%下降到2007 年的1.6%。来自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过去25 年全球脱贫事业成就的67%来自中国,联合国2008 年发展目标报告中称,中国通过深入有效的扶贫措施,已经提前实现绝对贫困人口和饥饿人口减半的目的,是目前全球唯一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目标的国家[3]。 3.民主法治意识增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保障人民享

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成就

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成就 1、经济建设成就斐然 2007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24.66万亿元,居世界第四位;GDP约占世界的 5.5%,而1978年时中国GDP仅为世界的 1.8%,为中国有史以来最低(据着名经济学家A ngu s Mad iso n《中国长期经济运行》(1998年)一书,按照购买力平价(PP P)法计算:1820年中国GDP占世界的32.4%,居世界第一位,1890年降为13.2%,1919年降为9.1%,1952年降为5.2%,1978年降为5.0%,改革开放后1995年上升为11%)。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制造业占世界制造业的份额不足1%,而今在全球制造业中的份额已经提高到8%以上,中国成为世界第三的制造业大国(据《2007-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科学出版社2007年12月)。 2007年,全国财政收入达到5.13万亿元(如果加上税外收费,高达9 ̄10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 2.17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超过1.52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而1978年中国外汇储备仅有1.67亿美元,1989年时也只有55.5亿美元。 中国的钢铁产量居世界第一;2005年2月,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突破年产2亿吨钢铁的生产大国;中国的水泥产量和煤产量世界第一,超过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中国电视机、电冰箱、DV D、空调、摩托车、手机、钢琴、化肥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磷国、第一铜消费国、第一机床消费市场、第一家具出口国、第一电话用户与互联网用户国家、第一鞋类与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中国是世界第二大造船国,集装箱制造业占世界的70%;中国城市的高楼数量居世界第一;中国粮食、果蔬、肉类、棉花产量世界第一;中国是世界第一渔业大国、养羊大国。中国在航天、高铁、水电站、核电站、运载火箭、核武器、高性能计算机、第三代移动通信、超级杂交水稻等方面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2、社会生活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中国的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7.9%上升到2005年41.8%(“2005年中国城市论坛北京峰会”数据,北京晚报2005年09月14日)、2006年的43.9%(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09月27日)、2007年的44.9%(2008年07月21日13:40:04中财网),近30年向城市转移了4至5亿人;目前,平均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1000多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增加到2007年的1378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增加到2007年的4140元。 改革开放后,中国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化事业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或一定的成就。目前,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世界第一、博士生数量世界第一、大中小学生数量世界第一;政府先后在农村和城市推广了免费义务教育,2007年又开始实施师范大学生免费教育试点。中国在实现教育公平上迈出了第一步。 中国医生数量世界第一;国家规划免疫预防的疾病由7种扩大到15种,对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患者实施免费救治;国家安排资金改造和新建 1.88万所乡镇卫生院、786所县医院、285所县中医院和534所县妇幼保健院,为 1.17万个乡镇卫生院配置了医疗设备;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2007年世界卫生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人男女寿命分别达到71岁和74岁,比1978年提高了4岁多。 中国在社会保障方面也取得了进展。2006年参加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 1.293亿、1.405亿和 1.035亿(据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09月27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2007年在全国农村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451.9万农村居民纳入保障范围。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和每人每天支出1美元的国际贫困(赤贫)线标准,1978年,中国贫困人口 6.24亿,到2003年降至 2.2亿。另据世界银行根据购买力平价(PPP)计算,2007年中国贫困人口 1.35亿人,占人口比例10%。 3、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缺乏基本自由,只能奉旨“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单位制度、人民公社制度、户籍制度、票证制度、计划经济制度把人民牢牢地束缚起来了;那时没有法治,宪法不能保护国家主席,更不能保护平民百姓,如“四清”运动迫害死亡77560人;文革迫害死亡773万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民逐渐获得了经济自由、以及部分的政治自由、社会自由,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言论自由、迁徙自由,绝大多数国民的公民权利获得保障;中国社会、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民主政治有所进展,最高领袖的个人独裁已经让位于政治局常委的集体领导;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事业在曲折中前行,物权法、监督法、行政许可法、反垄断法等得以实施;新闻媒体摆脱了全盘歌功颂德的局面,舆论监督、网络监督的力度不断加大;人大、司法、监察、审计等的独立作用越来越明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