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对储蓄—投资恒等式的改进

浅析对储蓄—投资恒等式的改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f1567075.html,

浅析对储蓄—投资恒等式的改进

作者:刘念赵珊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6年第06期

在传统的宏观经济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恒等式,即储蓄—投资恒等式。这个恒等式揭示了投资和储蓄之间的关系,即:经济投资规模由相关部门的储蓄额度大小决定,进行投资需要考量储蓄的规模,否则就不能实现供求均衡,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储蓄—投资恒等式在分解经济部门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投资规模由四个部门的储蓄额度决定的观点,即居民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国外等四个部门的储蓄决定着经济投资规模。一般来说,如果储蓄是现实和可操作的,则它是显性的;如果储蓄是隐含和不易觉察的,则它就是隐性的。储蓄—投资恒等式所表达的储蓄都是显性的,而没有体现出隐性的储蓄,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一、传统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如上所述,传统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在分解经济部门的基础上,从两部门经济开始,推导出经济投资规模由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国外等四个部门的储蓄规模所决定。

(一)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两部门经济是假设只有消费者和企业两个部门的经济体系,而暂时不考虑政府、进出口部门等,也不考虑企业间接税、折旧等问题。

一般来说,一个经济体系的经济发展成果通过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同时,我们知道,衡量国内生产总值有两种主要方法,即:支出法和收入法。在支出法中,两部门经济体系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总支出,有:GDP=Y=C+I,C表示消费,I表示投资。在收入法中,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国民总收入,有:GDP=Y=C+S,C表示消费,S表示储蓄。

无论支出法还是收入法,二者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应该相等,故有:GDP=C+I=C+S,进而有:C+I=C+S,从而可以得到:

I=S (1)

恒等式(1)是最简单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其表明:在两部门经济体系中,投资规模等于消费者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部分。

(二)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