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鼓乐铿锵教案

鼓乐铿锵教案

鼓乐铿锵教案
鼓乐铿锵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鼓乐铿锵》教案

教学目标:

1、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技法。

2、初步掌握“打溜子”、“鼓吹乐”、“吹歌”的基础知识。学生通过律动的实践活动,体验节奏与情境之间的联系,进而理解创作与欣赏之间的关系,奠定欣赏器乐作品的基础.

3、通过对《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的感受和体验,激发学生对本国本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关注与热爱。

教学重点: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三首作品,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了解其创作手法及所表现的音乐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情境与节奏的内在联系。

教法、学法指导:

(一)要注意完整聆听音乐,结合作品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为准确理解作品内容,有必要演唱部分节奏谱及旋律谱。如:《滚核桃》中的的节奏谱片断;《童谣》的旋律谱、口噙子数板等。

(二)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为理解音乐内容的情绪,要引导学生了解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以及这些方法所表现出来的音乐效果。让学生参与打击乐演奏活动,亲身感受、体验更深层次的音乐作品的情绪。

(三)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聆听、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及社会功能,认识艺术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四)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创作活动,鼓励学生简单创编打击乐作品。

教具:多媒体、光盘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导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组景东二十年县庆晚会中的打击乐视频,这组打击乐都是就地取材,用的都是生活中的竹筒、竹片、簸箕等,外加一个吹奏乐器笛子(这些都是学生日常熟悉的)。通过看这组视频,能最直接的让学生感受到打击乐来源于生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一)、视听《锦鸡出山》

1、聆听乐曲,说说有哪些乐器?(溜子鼓、头钹、二钹、马锣)

2、教师点评。

依据湖南土家族打溜子改编的一首器乐曲。乐曲表现了人们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

又叫打路牌子,打小家伙,是流行在湖南西部、湖北恩施一带土家族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形式。常用四种乐器:溜子鼓、头钹、二钹、马锣。乐曲内容多描绘动物形象及表现劳动的生活情景。多用于丰收、节日、喜庆活动

3、提问:听过这首乐曲后,从节奏上或是从速度,力度上你能感受到什么音乐情绪吗?你能想象出怎样的一幅景象?

山间春色:两钹对打,表现山清水秀、春暖花开、美丽怡人的春天景色。乐曲采

用上下句对偶及螺蛳结顶的手法陈述音乐内容。

结队出山:揭示锦鸡由少而多,由静而动的结队出山的情景。

溪间戏游:表现锦鸡嬉戏的欢乐情景。

众御顽敌:表现发现敌情、与敌对峙、向敌进攻、群起而攻、敌人退却逃跑等形象。

4、节奏实践活动

出示打溜子的一叫典型节奏:

呆配呆卜卜︱当卜七卜当‖

两钹对打,生很快掌握打溜子的典型节奏,用口缸来摸仿效果会很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视听《滚核桃》

1、乐曲简介:一千三百多年前,唐太宗李世民设立绛州鼓,并下令创作乐曲“秦王阔点兵”,从此绛州鼓乐被誉为天下第一鼓而扬名天下。成为山西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文化之一,并被载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奏时用十面各种形制的鼓和十名鼓手现场表演,因而不仅好听,而且十分好看。下面我们一起聆听一首山西绛州的民族鼓乐《滚核桃》。

秋天,核桃熟了,在黄土高原晋南一带的农民将其沤烂脱皮,晾晒于房瓦之上,干透之后随风沿屋瓦滚落而下,坠地有声。这首乐曲分为头、身、尾三部分,表现手法有敲击鼓梆、鼓面;闷击鼓面、交替敲击鼓棰和鼓梆、单手滚奏等。并用“花敲”击法,不断变换鼓面鼓梆和鼓棰之音色,生动地模拟了这一特定的生活场景。

2、通过欣赏《滚核桃》感受音乐情绪色彩,观察演奏技法以便于用到今后的小组节奏练习中,思考作品的结构,全曲可分为几个部分。欣赏视频。

欣赏过后,师生交流作品表现的内容——作品表现农民秋收时节在房顶晾晒核桃的情境以及他们丰收时的喜悦心情。

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教师问题设置关注在头尾相似之处,与身的部分对比之处。明确头尾部分具有散板特点,无明显的规律的律动,中间身的部分才具有明显的节奏感。分段欣赏三个部分片断,进一步明确作品段落。

①、头,十名鼓手轮流演奏鼓梆,渲染出晾晒核桃的生活场景。

②、身,十名鼓手采用合奏的形式表现了农民晾晒核桃时的动作和心情,

模拟了晾晒核桃时发出的各种响声,从而唯妙唯肖的表现了丰收后的一派欢乐景象。

③、尾,节奏松弛下来,表现了人们休息后的悠闲舒适的生活景象。

3、实践:小组活动,学生可以用身边的筷子、钢笔、课桌和饮料瓶等创造头、身、尾结构的短小的节奏作品。表演。(创作过程中,注意引导段落的区分可以用音色、节奏等对比体现)

(三)、视听《童谣》:

1、练习口噙子数板的节奏和熟悉音乐主题。

2、带问题聆听乐曲《童谣》:

乐曲的音乐主题有几个?它们在乐曲中出现几次?

3、把乐曲《童谣》和前面两首乐曲对比开来,总结出一种先数板、后唱歌,以吹管乐器为主,打击乐器为辅的一个类别“吹歌”。

4、视听后完成练习拓展与探究3

三、拓展与探究

节奏创作练习(结合47页拓展与探究5)

根据《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打击出各种动物的形象。

(例如运动员:兔子和乌龟;起点裁判员;终点裁判员;发令员等动物。)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内容,我们认识了解了民间器乐的风格特点,十分贴近人们的生活,反映着人们的生活,从而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音乐高中人教新资料第三单元第六节鼓乐铿锵学案

音乐高中人教新资料第三单元第六节鼓乐铿锵学案 单元知识链接: 1、民族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是指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形式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 2、民族音乐历史 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悠久。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等琴家和闻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秦汉时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近代的各种体裁和形式,基本上传统形式的继承和进展。 3、民族器乐曲 民族器乐有各种乐器的独奏、各种不同乐器组合的重奏与合奏。各种乐器的独奏乐是民族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琴曲《广陵散》、《梅花三弄》;琵琶曲《十面埋伏》、《夕阳箫鼓》;筝曲《渔舟唱晚》、《寒鸦戏水》;唢呐曲《百鸟朝凤》、《小开门》;笛曲《五梆子》、《鹧鸪飞》;二胡曲《二泉映月》,江南丝竹名曲《中花六板》、《慢六板》、《三六》、《慢三六》、《欢乐歌》、《云庆》、《行街》等。广东音乐的代表曲目《雨打芭蕉》、《旱天雷》、《步步高》等。 4、民族乐器分类〔按演奏方法和发音特点〕: 法,称之为八音。分为金〔钟、铙〕、石〔磬〕、竹〔箫、箎〕、匏〔笙、竽〕、土〔埙、缶〕、革〔鼗、雷鼓〕、木〔柷、敔〕八类。 5、中国民间器乐演奏形式 纯粹用锣鼓等打击乐器合奏的清锣鼓乐,音色丰富,节奏性强,擅长表现热烈红火、活泼轻巧等生活情趣。如《鹞子翻身》(陕西打瓜社)、《八哥洗澡》〔湘西土家族“打溜子”〕等。 由各种弦乐器合奏的弦索乐,以优美、抒情、质朴、文雅见长,适宜于室内演奏。如《十六板》〔弦索十三套〕、《高山》、《流水》〔河南板头曲〕等。 用吹管乐器与弦乐器合奏的丝竹乐,演奏风格细致,多表现轻快活泼的情绪,如《三六》、《行街》〔江南丝竹〕,《雨打芭蕉》、《走马》〔广东音乐〕,《八骏马》、《梅花操》〔福建南音〕等。 由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合奏的吹打乐,演奏风格粗犷,适宜于室外演奏,擅长表现热烈欢快的情绪。如《将军令》〔苏南吹打〕、《普天乐》〔山东鼓吹〕。有许多吹打乐种,在乐队中兼用弦乐器,因而音乐兼具丝竹乐的特点,如《满庭芳》(苏南吹打)、《五凤吟》〔福州十番〕等。一般说来,北方流行的吹打乐重“吹”,吹奏技巧高;南方流行的吹打乐重“打”,锣鼓在吹打乐中起重要作用。 第六节《鼓乐铿锵》学案

鼓乐铿锵教案

鼓乐铿锵 连云港市海滨中学崔传青 教材分析:《鼓乐铿锵》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中第三单 元“丰富的民间器乐”第六节的内容。本课选取了“打溜子”与“鼓吹乐” 两首清锣鼓为重点欣赏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我国具有代表性 的几种民间器乐,由于小学初中阶段对打击乐有了初步了解,因此本课 倾重于认识了解其音乐体裁演奏形式风格特征及社会功能等,进而在 鉴赏更多的民间器乐方面能举一反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国打击乐的代表形式及风格特征、 初步掌握绛洲大鼓和打溜子的打法。 2、过程与方法:欣赏代表作品,让学生在音乐氛围中体验打击乐的感染力。 学生通过律动的实践活动,体验节奏等音乐要素与情境之间 的联系,进而理解创作与欣赏之间的关系,奠定欣赏器乐作 品的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音乐的多元与大同,培养学生对民族打击乐的 兴趣。 教学重点:绛州鼓和打溜子钹的基本演奏技法 教学难点:关注对音乐兴趣的培养,改变学习方式。 组织教学 一、导入:视频导入(课件播放鼓乐视频) 刚才我们听到的这段音乐由红罂粟女子鼓乐团演奏的《中国龙》,乐曲通过变化丰富的灯光、振奋人心的鼓声为我们展现了蒸蒸日上的、闪闪发光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龙的形象。这是一首中国现代鼓乐。说到中国鼓乐,它的历史非常悠久。鼓是最能表现激动热烈场面的打击乐器之一。在中国鼓乐当中,山西绛州大鼓是最具有表现力的。(出示绛州大鼓图片) 二、新授 1.绛州鼓乐《滚核桃》。 说到绛州鼓乐要追溯到1300多年前,唐太宗李世民设立了绛州鼓,并下令创作乐曲《秦王破点兵》因此这个绛州鼓就成为山西当地的民间文化之一而名扬天下。绛州大鼓,鼓下有架,鼓后有夹板。夹板的作用是用来为鼓打基本拍的演奏者用各种演奏技法去表现乐曲。在绛州大鼓中有这样一首乐曲叫《滚核桃》。是最具代表性的,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听一下这首《滚核桃》,注意观察这段视频中鼓的演奏技法。等会我请同学们上来演示一下你所观察到的。 (1)观看视频

高中音乐鉴赏目录表(人教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音乐鉴赏目录 第一单元学会聆听 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欣赏: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长江之歌 知识: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 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 知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欣赏: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 知识: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歌特征 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 欣赏:沂蒙山的小调、王大娘钉缸、孟姜女哭长城 知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区别、民歌的音乐特点 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 欣赏: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 知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 第六节《鼓乐铿锵》 欣赏:锦鸡出山、滚核桃、童谣 知识:打溜子、鼓吹乐、吹歌 第七节《丝竹相和》 欣赏:中花六板(江南丝竹)、娱乐升平(广东音乐) 知识:江南丝竹、广东音乐 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 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 欣赏: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 知识:京剧、南梆子、四平调 第九节《现代京剧》 欣赏:雄心壮志冲云天、家住安源 知识:京剧音乐、京剧的行当、现代京剧 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 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欣赏:四岁的红鬃马、星星索、欢迎、巴雅提木卡姆

知识:亚洲音乐 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 欣赏:非洲赞歌、鼓舞、门库尔雅、男孩之舞 知识:非洲音乐 第六单元欧洲民间音乐拉丁美洲音乐 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风笛排箫歌声 欣赏:鸟儿在歌唱、优雅、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 知识:欧洲音乐 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欣赏:告别、美丽的小天使、小伙伴 知识:拉丁美洲音乐 第七单元: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 第十四节《巴赫》 欣赏:马太爱难曲(第1、72、78分曲) 知识: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十二平均律 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第十五节《贝多芬》 欣赏: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九(合唱)交响曲 知识:奏鸣曲式与交响曲 第九单元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 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欣赏:魔王、鳟鱼、菩提树 知识:艺术歌曲、声乐套曲、舒伯特与艺术歌曲 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 欣赏:C小调练习曲、爱之梦 知识:练习曲与音乐会练习曲、肖邦与李斯特 第十八节《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 欣赏: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 知识:标题音乐与非标题音乐、柏辽兹 第十单元音乐响塑成的民族意识 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 欣赏:捷克的原野和森林、芬兰颂 知识:民族乐派、交响诗 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 欣赏: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荒山之夜 知识:强力集团 第十一单元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第二十一节《德彪西》 欣赏:海上--从黎民到中午、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鼓乐铿锵》教案

《鼓乐铿锵》教案详案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鼓乐铿锵》 (手指屏幕),首先我们来欣赏一段视频。(播放《鼓韵龙腾》)师:这段音乐带给同学们什么样的感受?(温柔,停顿一下)你来说还有吗你再说 生: 师:这些感受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生:节奏 师:除了节奏的不同?鼓还能表现哪些音乐要素?(等待一下,师敲鼓作提示) 生:1、力度2、速度3、音色 师:所以鼓在音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鼓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追溯于鼓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古代战场上:传递命令,统一步伐,鼓舞士气;狩猎中:吓兽围猎,传递信息.现代:在什么场景时看到击鼓的场面?(欢庆佳节、开业庆典、水乡龙舟竞渡等可图片展示)鼓已成为人们广泛运用的乐器之一。 鼓的种类也很多,你们还知道哪些鼓吗? 生:腰鼓 师:最著名的是?

生:安塞腰鼓 师:还有 生:凤阳花鼓手鼓(问民族)长鼓(新疆)拨浪鼓······ 师:我国这么多地方的鼓,最著名的要数山西绛州大鼓(手指屏幕),绛州大鼓又叫绛州鼓乐(课件),绛州鼓乐被称为中国鼓乐艺术的国之瑰宝,“黄河第一鼓”并被载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新授) 1、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绛州鼓乐的代表作《滚核桃》(课件《滚核桃》——描写的是劳动者在核桃丰收之后,集中装袋、运到房顶,晾晒核桃、核桃滚散开来等一系列场景,并且模拟了晾晒核桃时发出的迥然不同的各种声响,展示了一个生动的劳动场景。 ) ①要让你们用鼓来表现这个场景,你想怎么演奏?(稍停试试)(找两学生上来展示) 让我们欣赏鼓手的表演,听他们在力度、速度上是怎么表现的?(欣赏《滚》第一部分) 师:速度生:越来越快,师:力度生:越来越强 师:速度越来越快,力度越来越强,想象到什么样的场景? 生:核桃越来越多,越快,晾晒核桃······滚落开来 师:我们也来感受一下,老师给个节奏xx xx(慢弱),试试生:··· 师:表现核桃越来越多呢?(加快)再多呢()非常多呢()

高中音乐《第三单元 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第六节 鼓乐铿锵教学设计

第六节《鼓乐铿锵》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二)在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理解乐曲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打溜子。 (三)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演唱部分《锦鸡出山》的节奏谱及《童谣》的旋律谱,注意北京方言的发音特色。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两首轻锣鼓音乐,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音乐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合奏、演唱节奏谱和旋律谱的艺术实践,从中体验其乐趣,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二)教学难点:把握演唱的准确性和了解、实践打乐的演奏方法。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两首轻锣鼓音乐作品为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打乐演奏的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演奏打击乐的乐趣。 (二)欣赏童谣作为次重内容,简单学唱,了解其创作手法所表现的音乐内容及感受音乐情绪和充满童趣,诙谐的旋律色彩。 (三)引导学生根据民间口噙子数板,创编打击乐,并在打击乐伴奏下进行实践活动。四、学习资源 (一)充分利用好教材和配套的课件资源,多以视频资料让学生欣赏,引导学生对作品的熟悉和兴趣,为学习演练打击乐活动增强积极参与的热情。 (二)引导学生集、查阅北京民间打击乐作品和音乐文化活动的资料。 (三)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学生资源,让个别学习打乐器的学生独自或组合表演片段,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其效果,以增强学生学习民间音乐的兴趣。 (四)引导学生到影剧院听专业团体演出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专场音乐会或逢电视上音乐频道民间音乐的专题节目,开学生音乐视野,提升学生对中国民间音乐的情感。 五、学习方法与指导策略建议 (一)要注意完整聆听音乐,结合作品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为准确理解作品内容,有必要演唱部分节奏谱及旋律谱。如:《锦鸡出山》中的几个小标题的节奏谱片断;《童谣》的旋律谱。 (二)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为理解音乐内容的情绪,要适当地引导学生了解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以及这些方法所表现出来的音乐效果。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演奏活动,亲身感受、体验更深层次的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 (三)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聆听、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及社会功能,认识艺术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四)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活动,鼓励引导学生简单创编打击乐作品。 教师活

高中音乐鉴赏试题和答案

音乐鉴赏试题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 民间音乐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 1.民歌是人类文化中最宝贵的组成部分,它源于人民的生活,反映着人民的生活。下列关于民歌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民歌具有不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但是,有些民族的分布地域较广,其民族风格会与所在地区的地方风格相互交融。 ②民歌的创作和演唱以即兴性为基本特征。 ③花儿是流行在陕西、甘肃、宁夏一带的山歌。 ④信天游多采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式唱。 ⑤《上去高山望平川》旋律高亢悠扬,开阔起伏,舒展自由,是一首长调歌曲。 ⑥藏族音乐可分为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大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⑥ D.④⑤⑥ 2.“春风裁剪万千花,花艳香闻百姓家。家有后园恩赏月,月羞何敢对奇葩。”这首《咏春》诗非常有特点:前后顶接,蝉联而下,循环反复,流畅回环。它所运用的修辞方法与下列哪首民歌的音乐创作方法相似( ) A.《对鸟》 B.《森吉德玛》 C.《孟姜女》 D.《孟姜女哭长城》 3.广东音乐是我国丝竹乐中独具特色、影响广泛的一个乐种。下列关于广东音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音乐风格多轻快活泼、缠绵细腻、流畅动听。 B.它的前身是粤剧的过场音乐和烘托表演的小曲。 C.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是高胡和扬琴。 D.代表曲目《中花六板》既保持发扬了广东音乐的传统特色,又借鉴了一些欧洲专业音乐创作的作曲技巧。 4.“大地留下我的梦,信天游带走我的情,天上星星一点点,思念到永远……”20世纪80年代,着名作曲家解承强创作的那首《信天游》在全国刮起一股强劲的“西北风”。歌中所唱到“带走我的情”的信天游有可能是以下哪首奏歌曲()A.《上去高山望平川》 B.《沂蒙山小调》

高中音乐_鼓乐铿锵-《滚核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滚核桃》教学设计 课题:《鼓乐铿锵-滚核桃》 年级:高一年级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了解《滚核桃》的基本知识 2.通过欣赏教师的演奏片段和《滚核桃》的音频、视频,直观感受《滚核桃》的表演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3.动手学打《滚核桃》的三个段落的片段。初步学会演奏《滚核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探究《滚核桃》三个部分、小组学习演奏并展示,师生共同演奏。 教学难点:学习演奏《滚核桃》片段。 教学方法: 欣赏、示范法、启发、提问法、小组活动、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同学们好,同学们看见老师今天带来的是什么乐器(生:鼓),看来大家对这件乐器并不陌生,那么本节课咱们来学习绛州鼓乐《滚核桃》。《ppt1展示课题》 1.欣赏教师演奏并思考

下面我就为同学们表演一段精简版的绛州鼓乐《滚核桃》,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都敲击了鼓的哪些部位。 生:略。 师:(PPT2展示鼓的结构、和敲击部位)老师敲击了鼓面、鼓梆、刮击了鼓钉、还交替地敲击鼓槌。下面咱们聆听完整版的《滚核桃》,同学们注意思考音乐情绪是怎样的?音乐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PPT2展示问题和播放音频) 生:略 师:(PPT3、4、5展示核桃丰收景象)老师想到的画面是这样的,又是一年丰收的季节,农民们采摘、晾晒、储藏这些成熟的核桃时的那种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艺术家们在体验生活过程当中,是通过敲击了鼓的各个部位,来模拟发出核桃的各种声音。那同学们认为敲击鼓面是模拟核桃发出的什么声音。那敲击鼓梆、敲击鼓槌和刮击鼓钉又是模拟了核桃发出怎样的声音? 生:略。 2.分段欣赏《滚核桃》:“头部” 师:绛州鼓乐是山西最具民间特色的文化之一,并被载入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滚核桃》它又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接下来我们进行分段聆听,这首作品分为三部分:头部、身部、尾部。(PPT7展示作品结构)首先我们来聆听“头”部分的音乐,(PPT8展示问题)同学们注意思考这段音乐敲击了鼓的哪些部位?描绘了什么劳动场景?(PPT9展示“头部”谱例)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 第三单元 第六节 《鼓乐铿锵》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 第六节《鼓乐铿锵》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二)在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理解乐曲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打溜子。 (三)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演唱部分《锦鸡出山》的节奏谱及《童谣》的旋律谱,注意北京方言的发音特色。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两首轻锣鼓音乐,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音乐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合奏、演唱节奏谱和旋律谱的艺术实践,从中体验其乐趣,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二)教学难点:把握演唱的准确性和了解、实践打乐的演奏方法。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两首轻锣鼓音乐作品为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打乐演奏的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演奏打击乐的乐趣。 (二)欣赏童谣作为次重内容,简单学唱,了解其创作手法所表现的音乐内容及感受音乐情绪和充满童趣,诙谐的旋律色彩。 (三)引导学生根据民间口噙子数板,创编打击乐,并在打击乐伴奏下进行实践活动。 四、学习资源 (一)充分利用好教材和配套的课件资源,多以视频资料让学生欣赏,引导学生对作品的熟悉和兴趣,为学习演练打击乐活动增强积极参与的热情。 (二)引导学生集、查阅北京民间打击乐作品和音乐文化活动的资料。 (三)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学生资源,让个别学习打乐器的学生独自或组合表演片段,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其效果,以增强学生学习民间音乐的兴趣。 (四)引导学生到影剧院听专业团体演出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专场音乐会或逢电视上音乐频道民间音乐的专题节目,开学生音乐视野,提升学生对中国民间音乐的情感。 五、学习方法与指导策略建议 (一)要注意完整聆听音乐,结合作品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为准确理解作品内容,有必要演唱部分节奏谱及旋律谱。如:《锦鸡出山》中的几个小标题的节奏谱片断;

人音版高中音乐教案

人音版高中音乐教案 【篇一: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已编辑】人音版音乐鉴赏教案 第一单元学会聆听 第一节《音乐与人生》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 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教学设计 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 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 第六节《鼓乐铿锵》教学设计 第七节《丝竹相和》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 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设计 第九节现代京剧 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 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欧洲民间音乐拉丁美洲音乐 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风笛排箫歌声教学设计 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 第十四节《巴赫》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第十五节《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教学设计 第九单元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 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学设计 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教学设计 第十单元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 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教学设计 - 1 - 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的教学设计 第十一单元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第二十一节《德彪西》 第十二单元传统风格体裁的解体

——现代主义音乐的新趋向 第二十二节《勋伯格》 第二十三节爵士乐 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 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教学设计 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 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放 教学设计 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教学设计 第二十八节《聂耳》 第二十九节冼星海 第十七单元:新中国的歌 第三十节《祖国颂歌》教学设计 第三十一节《乐坛新曲》教学设计 第十八单元走向新世纪 第三十四节《新时代》教学设计 - 2 - - 3 - - 4 -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以学生主动探究为主,教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聆听 《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联 想与想像力,分析作品、理解作品,并将音乐的形式要素溶入到作 品分析中。初步学习鉴赏的方法,逐步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用其 他艺术形式来表现音乐,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完成本节课 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 一、学习目标: 1、聆听两个版本的《脚夫调》,比较舞台演出与原生态演唱带给人 不同的心理感受,认同民歌的艺术价值在于对人们普遍存在情感的 真挚表达。 2、认真细致的聆听《脚夫调》、《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感受、体验、理解三首民歌的内容、情感、风格及其创作方法,并 能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审美评价。

鼓乐铿锵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鼓乐铿锵》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二)在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理解乐曲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打溜子。 (三)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演唱部分《锦鸡出山》的节奏谱及《童谣》的旋律谱,注意北京方言的发音特色。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两首轻锣鼓音乐,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 理解音乐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合奏、演唱节奏谱和旋律谱的艺术实践,从中体验其乐趣,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二)教学难点:把握演唱的准确性和了解、实践打乐的演奏方法。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两首轻锣鼓音乐作品为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打乐演奏的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演奏打击乐的乐趣。 (二)欣赏童谣作为次重内容,简单学唱,了解其创作手法所表现的音乐内容及感受音乐情绪和充满童趣,诙谐的旋律色彩。 (三)引导学生根据民间口噙子数板,创编打击乐,并在打击乐伴奏下进行实践活动。 四、学习资源 (一)充分利用好教材和配套的课件资源,多以视频资料让学生欣赏,引导学生对作品的熟 悉和兴趣,为学习演练打击乐活动增强积极参与的热情。 (二)弓I导学生集、查阅北京民间打击乐作品和音乐文化活动的资料。 (三)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学生资源,让个别学习打乐器的学生独自或组合表演片段,让学 生们直观感受其效果,以增强学生学习民间音乐的兴趣。 (四)引导学生到影剧院听专业团体演出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专场音乐会或逢电视上音乐频道民间音乐的专题节目,开学生音乐视野,提升学生对中国民间音乐的情感。 五、学习方法与指导策略建议 (一)要注意完整聆听音乐,结合作品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为准确理解作品内容,有必要演唱部分节奏谱及旋律谱。如:《锦鸡出山》中的几个小标题的节奏谱片断;《童谣》的旋律谱。(二)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为理解音乐内容的情绪,要适当地引导学生了解打 击乐器的演奏方法以及这些方法所表现出来的音乐效果。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演奏活 动,亲身感受、体验更深层次的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 (三)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聆听、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理解音乐作 品的内容及社会功能,认识艺术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四)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活动,鼓励引导学生简单创编打击乐作品。

高中音乐教案--6.鼓乐铿锵

《鼓乐铿锵》——节奏与情境教学设计及点评 作者:佚名资料来源:不详点击数:561 更新时间:2009-4-13 17:37:13 本资源推荐人:洪啸音乐教育网友媚眼如丝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 卢庆泽 教学目标1.观察中国鼓的外观,认识中国鼓的制作材料及相关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中国鼓及鼓文化的兴趣。 2.通过观察、探究、创作、评价等实践活动,完成对鼓乐的鉴赏。 3.在讨论、体验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参与能力。通过互相观摩、表演、评价,提高学生的对鼓乐美的感受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导入1.简单自我介绍(略) 2.欣赏红罂粟女子打击乐团表演《中国龙》 (片段) 导言:通过刚才的短片,同学们一定感受 中国鼓,动人心魄的力量。它或者气势磅 礴,或者激亢振奋,或者雄浑壮阔,或者 清脆亮丽……这铿锵有力的中国鼓仿佛穿 越历史的时空溶进了现代人的生活,可以 说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鼓文化,离不开象 征中华民族精神的中国鼓乐。今天就让我 们共同探讨中国鼓的文化积淀,用心去体 味它感天动地的铿锵神韵! 从创设情境导入,使学生感 受中国鼓动人心魄的震撼。 引发学生对鼓乐的兴趣。

3.出示课题:《鼓乐铿锵》 识鼓1.看 鼓: 师: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中国鼓的一种,请 同学们观察后回 问题。问题1:中国鼓的制作材料有哪些? 问题2:中国鼓都有哪些种类? 生:中国鼓是用木头、钉子、皮革制作而 成。 师:除了以上材料,古代人还能用什么材 料制作中国鼓呢?对于生产力极其低下的 原始先民,什么材料是他们最容易获得的 呢? 生:讨论后作出回答(石头) 师:古代人把制作乐器的材料,共归纳了 八种,称之为“八音”。除了金、石、土、 革、木外,还有丝、竹、匏。(展示图片) 学生回答问题2:腰鼓、大鼓、小鼓等。 师:中国鼓的种类是极其繁多的。从制作 材料上可分为土鼓、木鼓、铜鼓等;从鼓 的形状上有大鼓、小鼓、手鼓、花盆鼓等; 从鼓的功用上还可分为节气鼓、钟楼鼓等 等。 材料上有土鼓 启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主 动探究、了解中国鼓的制作 材料和种类。并从兴趣出发 引导学生课后拓展探究。 鼓的种类问题,同学们可以 作为一个拓展性的作业,课 下自己搜集资料进行探究。

鼓乐铿锵教学设计

《鼓乐铿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 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技法。 2、初步掌握“打溜子”、“鼓吹乐”、“吹歌”的基础知识。学生通过律 动的实践活动,体验节奏与情境之间的联系,进而理解创作与欣赏之间的关系,奠定欣赏器乐作品的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三首作品,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了解其创作手法及所表现的音乐内容。 教学资源: 课件、音乐CD、视频 教学活动: 一、导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组景东二十年县庆晚会中的打击乐视频,这组打击乐都是就地取材,用的都是生活中的竹筒、竹片、簸箕等,外加一个吹奏乐器笛子(这些都是学生日常熟悉的)。通过看这组视频,能最直接的让学生感受到打击乐来源于生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视听《锦鸡出山》,边听边引导学生理解这首乐曲通过对生活情景的描绘。 它是一首根据湖南土家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音乐打溜子改编的乐曲.乐曲以锦鸡出山为描写对象,通过马锣,大锣,头钹,二钹四件打击乐器特有的音色及多变的演奏技法,生动的刻画了锦鸡的各种生活动态,并借此表现了土家族人民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 提问:听过这首乐曲后,从节奏上或是从速度,力度上你能感受到什么音乐情绪吗? 你能想象出怎样的一幅景象? (1)两钹对打,表现春色满圆(2)节奏由疏而密,力度由弱到强,表现出锦鸡结队出山(3)嬉戏玩耍(4)同仇敌忾(5)以严谨稳健的节奏,表现出锦鸡胜利归去的景象. 2、节奏实践活动 出示打溜子的一叫典型节奏: 呆配呆卜卜︱当卜七卜当‖ 学生用自带的吃饭口缸和口缸盖来练习这组节奏,这样的动手实践能让学生很快掌握打溜子的典型节奏,用口缸来摸仿效果会很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中音乐欣赏《从印象走向现代》教案

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新集中学高中音乐欣赏《从印象走向现代》教案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掌握德彪西的《月光》在旋律、节奏、色彩和风格上的所表现出的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 2、通过音乐辨听,让学生能够辨别印象主义音乐并了解印象主义音乐在音乐发展史上的贡献。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 三、复习巩固: 1、古典乐派及其代表人物 2、浪漫乐派及其代表人物 四、教学内容说明: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发展期,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前后,各国政治寻求新的体制,科学领域的发明、发现和和技术进步也对人们的思想、生活的变化产生了很大影响。就音乐而言,法国由于对德国的反感,追求民族自尊,产生了印象主义音乐,打破了某些传统技法,接着欧洲、美洲的一些国家音乐家也探索音乐的不同表现手法,形成了许多音乐流派。这些音乐流派的产生标志着现代音乐时期的到来。 五、作品分析及相关资料 1、《海妖》法国作曲家、钢琴家德彪西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歌曲,但他成熟时期创作的还是器乐曲作品。以1892年的《牧神午后》为起点,随后有三部交响曲 《夜曲》、三部交响素描《海》和三部交响曲《意象集》。 《海妖》选自《夜曲》,完成于1899年,作品由《云》、《节日》、《海妖》三幅生动的音乐画面组成,体现了三种自然现象,是印象派音乐的重要文献之一。 从创作手法上看,《海妖》运用了音色、和声和音型的多样变化,在丰富的管弦乐华丽色彩下,引入了女声合唱。但合唱没有没有歌词,全部用哼唱。 克劳德·德彪西(Claude Debussy,1862年8月22日-1918年3月25日),法国作曲家,印象派创始人,最为重要代表人物。生於商人家庭。十一岁進入巴黎音乐学院。1884年以大合唱《浪子》获“罗马大奖”,后赴意大利学习兩年。艺术上反对旧传统,并受東方音乐及唯美主义思潮的影响,逐渐形成对现代欧美音乐具有深远影响的印象乐派。 主要代表作品有: 管弦樂作品: 《大海》(1905年)、《夜曲》(1899年)、《牧神午後前奏曲》(1894年) 歌剧: 《佩列阿斯与梅丽桑德》等 印象主义音乐,是19世纪主要在法国流行的一种音乐样式,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这些音乐并不描述现实的事件,而是建立在色彩,运动和暗示(Suggestion)之上,这其实是印象主义艺术的共征。而印象主义者多为法国人。他们认为,纯粹的艺术想象力比描写真实事件具有更深刻的作用。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为德彪西和拉威尔。印象主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是音乐进入现代主义的开端。法国的拉威尔和德彪西是公认的两位重要印象主义代表作曲家。 2、《第十一交响曲》第二乐章“1月9日” 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是20世纪重要作曲家。一生创作了15部交响

音乐必修一人音版第六节鼓乐铿锵教学设计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必修 《鼓乐铿锵》 一、教材分析及设计思想 《鼓乐铿锵》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中第三单元“丰 富的民间器乐”第六节的内容。本课选取了“打溜子”与“鼓乐”两首锣鼓乐为 重点欣赏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聆听《锦鸡出山》和《滚核桃》两首南北方鼓 乐的作品,让学生明白不同地方鼓乐的相通之处及感受体验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几 种民间器乐,并能做以总结。由于小学初中阶段对打击乐有了初步了解,因此本 课倾重于认识了解其音乐体裁演奏形式风格特征及社会功能等,进而在鉴赏更多 的民间器乐方面能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对鼓乐、对创作的热爱。 在教学的同时,始终贯穿聆听——思考——实践——总结的方法,旨在教会学生既会欣赏也会鉴赏。 在课堂上,整个教学过程的宗旨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唱主角。 二、教学目标 ⒈聆听《锦鸡出山》及《滚核桃》,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 所表现的生活内容;在理解乐曲音乐内容的基础上,掌握“打溜子”“鼓乐”的 概念,并学会简单的节奏打击。 2、分小组编写《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配乐朗诵故事,让学生参与,讨论, 实践,使学生能够学会运用手中的乐器来表现生活。 3、引导学生关注民间音乐文化活动,促进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 三、教学内容 1、《锦鸡出山》; 2、《滚核桃》; 3、音乐小故事《大象与小蚊子》。 四、教学重点 “打溜子”及“鼓乐”概念的掌握。 五、难点教学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协作能力。 六、教学方法 启发、参与、对比、陶冶。 七、学情分析 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来看,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强,想象力丰富,知识结构比较完善,而且已经有了自己的意识与想法,开始会用挑剔的眼光来看课堂,如果教师所选的教材对他们缺乏吸引力就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认知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他们所想要的不仅仅只限于课本上的知识和教师单一的口头传授,更希望了解他们现实生活中处处可接触到的歌曲且能够参与在其中的音乐作品。但是他们虽然喜欢唱、听歌曲,却不能自主、大胆的进行创作与展示,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学习、去思考、去展示,相信学生通过对学堂乐歌的学习、了解、鉴别与实践,他们的审美判断力,对音乐的热爱程度一定会逐步提高。 八、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体现以审美为核心,注重艺术实践,通过聆听、讨论、演奏、创编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感受鼓乐之美,加深对民间音乐的体验,感悟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以“鼓”为主线,从听鼓——赏鼓——玩鼓三个方面进行授课,培养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拓宽学生艺术视野。通过为音乐故事创编节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2、充分发挥欣赏教学的“通感”,引导学生进行多渠道参与和感受音乐。 3、启发学生通过分析、比较、讨论、归纳、创作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并独立地进行音乐的再体验。 九、教学准备

高中音乐_鼓乐铿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情境导入,引入新课 播放《老虎磨牙》视频片段,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回答:视频中的演奏都用到哪些乐器?(生:鼓、锣、钹、木鱼、响板)都属于哪一类乐器?(民族打击乐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我国的民间锣鼓乐,感受最淳朴最鲜活的民间器乐曲。 为什么说是最淳朴最鲜活的民间器乐曲呢?咱们就通过具体的作品去聆听,去感受,去体会。 二、走进锣鼓乐 (一)《滚核桃》 1、作品初赏,整体感知 大家肯定都吃过核桃吧?那你知不知道长在树上的核桃是什么样子的(绿色,带壳)?需要农民剥开、晾晒。每当核桃收获的时候,核桃农户家房顶上就铺满了核桃,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是怎样的一种热闹的景象。如果用鼓乐来表现这种场景,会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就一起来聆听这首山西绛州鼓乐《滚核桃》,听的时候思考两个问题:(1)乐曲分为几部分?(2)乐曲开头与结尾的节奏有何特点? 欣赏 2、引导探究,鉴赏品味 你听出乐曲的这种结构形式了吗?乐曲开头与结尾的节奏有何特点? (1)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5分钟,完成后选出代表全班展示。 《滚核桃》分头、身、尾三部分。开头和结尾的节奏比较自由。 (2)师小结,课件展示: 散拍子: 节拍重音及单位拍的时值不固定,而是根据内容自由处理,这种拍子叫散拍子,也叫自由拍子。在戏曲音乐中称散板。 结合谱例说明散拍子。 (3)鼓的演奏技法: 除了乐曲结构、节奏等,不同的演奏技法也是乐曲表现的一个重要手

段。 (为学生展示截取不同演奏技法片段) 敲击鼓梆、敲击鼓面、双手交叉敲击鼓梆、交替敲击鼓锤和鼓梆、单手滚奏、闷击向前推奏、闷击向后推奏等。 这些不同的技法,造成了音响音色上的不同,使音乐情绪显得丰富多彩,既模拟了晾晒核桃时发出的不同的各种音响,也表现了农民晾晒核桃时的动作与心情,惟妙惟肖地为我们展现了农民丰收后的一派欢乐景象。(4)深入探究,迁移升华 你能从乐曲中感受到或者想象到农民晾晒核桃的哪些场景? (集中装袋、运到房顶、铺开核桃、核桃滚散开、有的滚落到地下等)这些生活场景通过悦耳的乐曲好看的表演表现出来,说明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二)《锦鸡出山》 1、感受湖南土家族风情(课件展示) 看完了山西绛州农民晒核桃,我们再一起走进湖南,感受湖南土家族风情。 2、“打溜子” 有一种湖南土家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音乐形式,叫“打溜子”。这是一种器乐合奏,通常用马锣、大锣、头钹、二钹四件乐器演奏。 3、引导探究,鉴赏品味 结合五个小标题,完整欣赏视频 (除了锦鸡出山,代表作还有八哥洗澡、猛虎下山、喜鹊闹梅、扭插秧等,可见打溜子这种乐曲内容多以表现动物形象及劳动场景) (三)小结:刚才咱们通过欣赏两首作品,感受到了锣鼓乐的这种热烈、欢腾,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说锣鼓乐是最淳朴最鲜活的民间器乐形式呢?因为节奏性强,因为主要用打击乐器嘛,擅长表现的多是热烈活泼的生活场景,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所以说最贴近劳动人民生活,是最淳朴最鲜活的表现形式。 三、实践体验,乐在其中 既然锣鼓乐这么富有感染力,那么我们就切身感受一下 按曲谱练习一个打击乐合奏(课本47页第4题) 1、分声部练习(按声部将学生分成3组,每组分别用不同方式展示各自声部:

高中音乐鉴赏基础知识

高中音乐鉴赏基础知识 音乐的基本要素:音的高低(频率)、长短(振幅)、强弱(时间)、音色(发音体性质) 音乐的形式要素:节奏、旋律、速度、力度、音色、和声、调式、曲式、织体等 节奏: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 节拍:强拍与弱拍的均匀交替叫节拍 常见的声乐演唱形式:合唱、齐唱、轮唱、重唱、对唱、独唱 合唱:由多人演唱多声部歌曲的形式,按照声部组合的声区和音色的不同分为同声、混声两种 齐唱:多人按照同度或八度的音程关系演唱同一个曲调(即多人演唱同一旋律的形式) 轮唱:多个声部按一定的时距相互追逐,演唱同一旋律,交叠出现时构成良好的和声关系 重唱:两个以上的少数人同时演唱的形式,每人唱一个声部,各自独立而又相辅相成 对唱:两个人对答式的演唱单声部歌曲 独唱:由一个人独立演唱的形式 常见的器乐演奏形式:独奏、重奏、合奏、协奏 独奏:由一个人演奏一件乐器的表演形式 重奏:每个声部均由一个人演奏的多声部器乐曲或演奏形式 合奏:按乐器种类不同进行分组,各组分别担任某一声部,共同演奏同一首乐曲;同类乐器分组共同演奏同一首乐曲也叫做合奏 协奏: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 主调音乐:是以一个曲调为主,其余声部作为伴奏以陪衬或加强这一曲调的作品 复调音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曲调以对位法的法则结合在一起的多声部音乐 奏鸣曲:是一种由三个或四个相互对比的乐章组成的器乐套曲 交响曲:按照奏鸣曲的曲式原则作成的一种管弦乐套曲 奏鸣曲式:是乐曲的结构形式之一,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大部分 艺术歌曲:是由作曲家为某种艺术表现的目的,根据文学家诗作而创作的歌曲。 声乐套曲:由若干首内容上有些关联的声乐曲组成的套曲 练习曲:是为练习某种乐器演奏和嗓音演唱技术而创作的乐曲 音乐会练习曲:技术练习与艺术创作的结合,将技术练习融合于艺术构思中,成为音乐会上常见曲目的乐曲 标题音乐:是浪漫主义作曲家将音乐与文学、戏剧、绘画等其他姊妹艺术相结合而产生的综合性音乐形式。是一种用文字来说明作曲家创作意图和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曲 交响诗:按照文学、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构思创作成的大型管弦乐曲 印象主义音乐:19C末20C初由法国作曲家德彪西首创的一种音乐风格。作品多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突出瞬间的主观感受,音乐语言上突破大小调体系,重视和声、织体和配器的色彩,擅长表现幽静朦胧、飘忽空幻的意境。 民歌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为表情达意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具有集体创作和不断流传的特点。一般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儿歌、风俗歌)

《鼓乐铿锵》教学设计

《鼓乐铿锵》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湖南民间乐曲《锦鸡出山》、山西民间乐曲《滚核桃》、北京民间乐曲《童 谣》以及基础知识“鼓吹乐”、“吹歌”。 2、打击乐演奏的艺术实践活动,艺术创作实践。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1、《锦鸡出山》是一首根据湖南土家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音乐“打溜子” 改编的乐曲。乐曲以锦鸡为描写对象,通过几种打击乐器特有的音色 及多变的演奏技法,生动地刻画了锦鸡的各种生活动态,并借此表现 了土家族人民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 2、《滚核桃》是一首山西绛州鼓乐。演奏时使用八面或十面鼓和一副拍板。 由于演奏时既有音乐本身的情绪色彩,又有演员现场的表演艺术,因 而不仅好听,而且好看。乐曲表现农民采摘核桃之后,集中装袋、运 到房顶上,然后铺开核桃晾晒、核桃滚散开来、滚落地上等景色,并 以此抒发农民劳动时的欢快喜悦心情。 3、《童谣》原为北京市城区内流传的一首儿歌——《打花巴掌》。这是儿童 们在游戏过程中反复吟唱的歌曲。由于歌词反映北京市人民群众的日 常生活,整个歌曲的节奏明快、旋律流畅,很受儿童们的欢迎。《童 谣》是一首“吹歌”。这种乐队由管子(兼口噙子)、唢呐、二胡、 扬琴、中阮及一些打击乐器组成。其中,口噙子(一种含在嘴里的发 声器)担负着模仿儿童数板的任务。乐曲仅有一个乐段,非常简洁,

采用支声复调的手法及不断重复变化的手法表现音乐内容。总体上看,音乐情绪欢快活泼、充满童趣和诙谐的色彩。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锦鸡出山》、《滚核桃》、《童谣》三首乐曲体验乐曲的音乐 情绪,初步掌握“鼓吹乐”、“吹歌”的基础知识。 2、通过乐曲欣赏、实践活动感受打击乐的非凡魅力,了解打击乐器的多种演 奏技法,培养学生创新协作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艺术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 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紧密关系。 教具:多媒体、课件、管子、竹笛及各类打击乐器。 教法、学法指导: 1、教师在视听的基础上,通过启发引导、深入探究以及学生实践、创新等方 式方法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2、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 己的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动脑来提高认识,获得知识。 教学重点:欣赏《锦鸡出山》、《滚核桃》、《吹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了解打击乐器的演奏技法;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器合奏和锣鼓 经的艺术实践,从中体验其乐趣,认识艺术创作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 活的道理。 教学难点:把握节奏的准确性和了解、实践打击乐器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组织课堂: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件乐器,同学们认识吗?按照乐器演奏 形式的分类,它们属于那类乐器? 这类乐器能演奏音乐吗?如果能,那这类音乐有什么特点?

高中音乐_生命之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生命之歌》教学设计 课型:音乐鉴赏 课题:生命之歌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花城出版社《音乐鉴赏》,第一单元第一节“生命之歌”。本课的意旨是音乐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生命历程,谱写着人类的生命之歌;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音乐,而本课介绍的正是人从出生到成年的辉煌,到人生终结的曲目,通过聆听不同阶段的音乐,体验在生活中,音乐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起着什么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和感受不同音乐场景运用的音乐要素差异,初步懂得鉴赏音乐; 2、了解作品的体裁、演奏、演唱形式,了解作曲家及创作背景; 3、通过聆听与鉴赏《槟榔树下摇网床》、《婚礼场面》、《猎人的送葬行列》等曲目,理解“摇篮曲”、“舞剧音乐”、“交响曲”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对比欣赏与探讨,给学生表演展示不同的音乐要素对音

乐表现的影响; 2、能初步感受音乐的内容与风格特点,分辨出每首音乐的表演形式; 3、能唱出并记录《猎人的送葬行列》的音乐主题并分析其特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从生命的诞生开始,直至生命的终结,音乐见证着每一个神圣的仪式,伴随着人生每一段丰富的经历,同时音乐能表达人们对生命的渴望与追求、思考与眷恋,可以描述艰难坎坷的人生旅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认识人类生活与音乐密不可分的关系,引导学生开始对鉴赏音乐产生兴趣; 2、了解其音乐特点,开始对鉴赏音乐产生兴趣, 感受人生中不同阶段的音乐,对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音乐感兴趣,并积极收集、整理与展示。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摇篮曲”、“舞剧音乐”、“交响曲”的概念,了解其音乐特点; 2、了解《猎人的送葬行列》源自哪一首熟悉的儿歌,改编后有怎样的变化;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人生三部曲之“生命的诞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