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蒋玲

【期刊名称】《中外健康文摘》

【年(卷),期】2011(008)035

【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AMI后心室形态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STEMI患者,发病6小时内接受急诊PCI术,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且远端血流达TIMI3级,入选患者共86例,年龄59.1±11.3岁.随机分为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组(简称常规剂量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常规剂量组分别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日,连续用药24周.于AMI后24小时内和第24周末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室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值流速/心室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峰值流速(VE/VA)、左室重量指数(LVMI)、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等指标.比较各组24小时内和第24周末心室形态和功能指标,并对心室形态/功能相关分析.结果24周后常规剂量组的LVESV、LVEDV、LVMI 及WMSI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和E/A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抑制AMI后的心室重塑,改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

【总页数】3页(100-102)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急性心肌梗死;心室形态

【作者】蒋玲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2

护理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护理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目的探讨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制定防护对策,以增强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降低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方法自行设计半开放性问卷现场调查并2010年~2013年我院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情况结果50例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为98%。调查显示,医务人员接受职业防护知识培训的调查结果并不如人意,95%的医护人员有期望接受职业防护知识及技能培训的要求。发生职业暴露后不报告或报告不及时现象普遍,尽管医院设立相关部门对医护人员锐器伤害进行管理,建立损伤报告和登记制度,但在一月内只收到职业暴露报告2例,与实际的发生数相差甚远。部分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麻痹大意,对发生感染存侥幸心理,认为既然暴露已经发生,报与不报无所为,导致漏报或超时(48h)报告严重。主要暴露途径是针刺伤和患者分泌物喷溅。结论职业暴露及职业防护是目前护理人员必须关注的问题,必须加大防范力度。 标签:护理人员;职业暴露;职业防护护士由于工作性质,每日暴露于各种职业危险因素(包括生物、化学、物理、社会心理等)之中,在临床中往往仅注重患者的安全而忽略了护士自身的职业安全,护士的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调查方法:护理是职业暴露发生的高危害职业群体[1]为了解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现状及危险因素,自行设计半开放性问卷现场调查并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情况。不同岗位,均为女性,年龄20~50岁。 2 结果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薄弱,对工作中危险因素评估及认识不足,未严格遵守职业操作规程等。职业暴露主要途径是针刺伤和患者分泌物喷溅。50例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为98%且2次及以上的针刺伤发生率为70%。职业暴露后护士行正确紧急处理的有50%,100%的护士担心职业暴露后会感染相关疾病[2]。 3 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3.1 生物因素最常见的是针刺伤。针刺伤是主要危险因素,多发生在操作前、中、后。多见于分离使用后的注射器或输液器的针头。是职业损伤引发血源性感染危险中最严重,其中最常见的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 3.2 化学性损伤在配置化疗药物时没有密闭操作台,排风不良,易吸入化疗药物造成损伤,长期接触化学消毒剂(过氧化氢、戊二醛、含氯消毒液等)导致损伤。

神经外科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的研究进展

神经外科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6-08-10T13:58:20.633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7期作者:王丹丹 [导读] 搬抬和移动患者(在床和椅子之间、在床和推车之间),帮助患者在床上重新安放体位翻身,在散步或者行走锻炼时扶住患者。王丹丹 (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湖北荆州 434020) 【摘要】职业性腰背痛(the occupational low back pain, OLBP)是人类脊柱最常见的疾病,是一种职业相关性疾病,最基本的特点就是腰背疼痛和运动受限,是造成职业人员作业能力下降各职业生命质量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神经外科的护士OLBP发病率更高,因为神经外科患者病情较重、病情长、肢体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护士面临的工作压力大,护理多、翻身、扣背、吸痰等。现在提倡责任整体护理、什么护理都是护士亲自亲为,因此OLBP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关键词】神经外科;职业性腰背痛;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7-0222-02 1.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的影响因素 1.1 工作相关因素 搬抬和移动患者(在床和椅子之间、在床和推车之间),帮助患者在床上重新安放体位翻身,在散步或者行走锻炼时扶住患者。研究认为,最常导致腰背痛的操作依次为搬运患者、更换床单、翻身拍背、每小时记录尿量、胸外心脏按压、穿刺注射等。Hofmann等认为,抬举或用力搬移重物及重体力劳动都会导致腰肌的慢性积累性损伤和椎间盘突出,形成腰背痛,而缺少搬抬患者的辅助设备(如翻身床、滑单等)更增加了发生腰背痛的危险性。 1.2 不良的工作姿势 重复或静态的不良姿势,如弯腰或身体扭贡会增加脊柱压力并且造成脊柱受力不均,是发生OLBP的主要原因。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由于护士的任务比较繁重,护士常常没有时间考虑自己的工作姿势规范与否,而只是希望能够尽快地完成任务。如此一天下来,就会有腰背痛的感觉。导致护士工作姿势不规范的原因主要在于:治疗场所的空间过于狭窄、光线不充足、工作难度较大、室内温度不适、护理人员太少、护士服穿着不适、休息时间不足等。据我们调查,护士每天的工作中,有25%左右的时间都是在腰部活动受限或弯腰活动中度过的,护士长时间地采取不佳姿势进行护理活动,无疑会大大增加患有腰背痛的概率。 1.3 自我防护意识 神经外科护士工作量较大,护士由于工作繁忙和任务繁重,经常无暇顾及自己的感受,只求尽快将工作完成,经常一天工作结束后才会发现自己腰酸背痛。对于临床工作来就,铺床、执行各项治疗、搬运患者、往返于各病室巡视患者等,都过度劳累,腰肌扭伤后,若再劳累过度、用力过量,则易造成腰肌的慢性积累性损伤,甚至发生腰肌组织粘连及纤维性病变。夜班不注意保暖,只求完成工作,自我防护意识不足也是引起腰背痛的原因之一。 1.4 组织管理因素 我们知道一个医院护患比少,意味着护士的工作量将大大增加,而护患比的多少是与管理决策部门的决策密切相关的。此外护士1天的工作任务分配不合理、无足够的工间休息时间、工作进度安排任务分配不合理,如床间距过窄、床的高度不适、设备不够、需长距离行走等也与OLBP的发生密切相关。 2.OLBP的预防 2.1 (1)站立姿势:站立劳动较好的姿势应是膝微屈,臀大肌轻度收缩,腹肌自然收缩。(2)行走的姿势:俗话说:“医生的嘴,护士的腿”。护士每天上班后就要往返于各病室执行护理任务,行走的机会较多,因此要重视采用的行走姿势。走路应该“抬头,挺胸,收腹”,也就是眼睛平视前方,腰背挺直微收腹部,腰后部稍向前凸。这样就不易造成腰背劳损而影响健康。(3)坐姿:腰背坐直,双脚平放地面,使髋关节屈曲成直角,尽量坐有靠背的椅子,也可腰后加一软垫,保持腰部的生理前凸。(4)工作姿势:在工作中搬运及提取重物时也应采用正确的姿势。有学者认为如能做到搬抬病人时使受力点不集中在腰部,而分散到脊柱、髋、膝关节等多个部位,即髋膝屈曲或下蹲位搬法,可使腰部受力减少40%。例如搬运送重病人时,先将病人移近病床边,使自己腰部垂直,收腹,微屈髋,屈膝。视病人的体重而进行两人以上搬抬时,应同时齐用力才抬起病人。需转身时,应当转动双脚而不扭动腰部,因在负重时扭动腰部极易损伤腰肌及腰椎间盘。 2.2 加强腰背肌的锻炼 锻炼肌肉不仅能增加肌力,还能增加韧带的弹性,这样对维持脊柱平衡,减少肌肉韧带损伤,对预防腰痛起重要的作用。腰背肌锻炼的方法:(1)仰卧,双腿屈曲,双肩贴地,慢慢地分别向两侧转动双膝;仰卧,双手抱膝,尽量贴近胸口,上身向上抬起;手膝位,胸部向下拗,然后向上抬起;俯卧,用上臂或者手掌支撑抬胸,使胸部向后拗。(2)挺胸,仰卧抬起胸部和肩部,吸气,放下,呼气;仰卧位两腿屈曲,抬臀的同时挺胸,吸气,放下,呼气;俯卧抬腿,俯卧双腿伸直轮流抬高;俯卧双上肢伸直后抬,双下肢伸直用力后抬,形如飞燕。适当运用上述方法,长期坚持锻炼,对预防腰背痛十分有益。 2.3 改造护士的工作环境,提供可调高低度的病床、保证床与床之间留有1m的床间距,提供足够的护理操作空间,王丽等认为,营造医院安全文化的氛围能增加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减少职业性损伤的发生,因此改善护士的工作环境,既能保护患者的安全,保证护理的质量,也能保障护士安全。劳逸结合,注意保暖;护士在工作后需要有充分的休息及睡眠,才能消防疲劳。平时应注意保暖,尤其要注意腰背及四肢大关节保暖。 2.4 适当的组织管理调整 医院管理层在强调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同时,应重视护理人员的腰背痛问题,建立总体的医护人员职业损伤上报体系,对于上报的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预防和改进的措施。同时有必要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改变人员结构不合理现象,加强临床护理人员的配备,尽可能做到床护比例为1∶0.6,将已有腰背痛疾病、身体健康状态较差且年龄大于45岁的护士适当调整工作岗位。改善设施,根据生物力学原理设计科学合理的工作台及病床的高度,设置翻身床,放置肢体支架等,充分考虑工作空间物品的摆放对医护人员的保护作用。并可尝试实行弹性排班制度,根据工作特色和各时段的工作量来搭配人力和班次,合理安排护士的工作时间,缓解护士的超负荷工作,营造

职业暴露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

职业暴露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 摘要】目的:了解医院职业暴露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常见人群,完善职业暴 露的防预措施。方法:通过对某医院职业暴露人员进行整理分析,将69例职业 暴露人员按职业种类、损伤性质、暴露来源分析,共同探讨职业暴露的干预措施。结论:减少职业暴露,是医院感染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进行有效的宣传和培训,使工作人员自觉执行操作规程,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能力,是减少职业暴露 的重要举措。 【中图分类号】R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672-5085(2014)23-0293-02 随着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不断重视,预防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也是医院 感染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医院工作人员成为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将随时面临严 峻的职业暴露危险。 1 临床调查 某院2012年发生职业暴露69人次,其中医生25人(36.23%),护士24人(34.78%),实习生14人(20.29%),技师3人(4.35%),保洁员1人 (1.45%),其他1人(1.45%),进修生1人(1.45%)。 损伤的性质:针刺或锐器割伤62人(89.86%),皮肤接触3人(4.35%), 粘膜接触2人(2.90%),人咬伤1人(1.45%),鼠咬伤1人(1.45%)。 暴露来源:乙肝32人(46.38%),梅毒12人(17.39%),不清楚12人(17.39%),丙肝5人(7.25%),狂犬病3人(4.35%),艾滋病4人 (5.80%),乙肝、梅毒1人(1.45%)。 2 讨论 对于医院工作人员面临较大的职业风险,暴露的预防价值远大于事后的补救,通过对69例职业暴露的调查,总结:乙肝,梅毒,艾滋等经血液传播性疾病是 医务人员感染的主要因素。而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普遍对职业暴露认 识不到位;缺乏相应的培训知识;没有执行严格的操作要求;发生职业暴露后的 处理不得当。因此,工作人员应重视什么是职业暴露,增强对职业暴露的认识, 时刻保持自我安全保护意识。 3 职业暴露的传播 3.1职业暴露传染源:工作中常见的HIV暴露源包括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含体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含HIV的实验样本、生物制品、器官等。 3.2职业暴露传播途径:调查中针刺或锐器割伤62人,占89.86%,常见途径是被污染的针具、手术刀等利器刺伤、割伤,或者自己破损皮肤直接或间接接触 到病人血液,还有被HIV感染者和艾滋病人血液、或含血体液溅到医务人员的眼 睛里等途径。 3.3职业暴露常见人群: 3.3.1医生25人,占36.23%,特别是外科,口腔科,妇产科,急诊科医生是HIV职业暴露危险人群,医生在给HIV或艾滋及肝炎病人做手术时,被手术刀割 或被缝合针刺伤。 3.3.2护士24人占3 4.78%,护理人员在抽血、注射时,被针头刺伤、或其伤 口接触到病人的血液、含体液等。 3.3.3实习生14人,占20.29%,这与他们在实习前所接受的职业防护教育欠缺、防护意识淡漠、临床操作不规范等有关[1]。

职业暴露报告程序

职业暴露报告程序 1、发生职业暴露后,尽快落实紧急处理措施,并在30分钟内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2小时内上报预防保健科,暴露源为HIV阳性或疑似病人,应当在暴露发生后1小时内上报。 2、向上级部门报告的内容,包括损伤时间、地点、被何物损伤、伤口多大多深、现场处理措施、医疗处理措施、处理记录、用药记录。 3、进行职业暴露后登记,要求当事人立即向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一式三份。(所在科室、院感科、医务科或护理部)。 4、检验科接到相应项目检验单后进行急查,迅速报告检验结果,并注意保存样本和资料。01 乙肝职业暴露 1、挤压与消毒 发现暴露后,不要惊慌,应该立即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量挤出血液,同时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0.5%碘伏消毒伤口,然后用防水敷料包扎。如果是黏膜暴露,就用大量生理盐水对局部进行反复冲洗。 2、抽血检查 初步处理之后要抽血做乙肝的相关检查:HBV DNA、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肝功能,酌情在3 个月和6 个月内复查。 3、特殊处理 ?已知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阳性,则可不予特殊处理,如抗HBs滴度低(<10IU/mI),需加强乙肝疫苗1次(5ug)。 ?已知暴露者HbsAg和抗HBs均阴性,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 和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期间按第0—1—2—12月执行,并分别在暴露后即刻、4周、8周、12周检测乙肝两对半,发现异常情况尽快报告预防保健科。 ?不明确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是否阳性,立即抽血检验核心HbsAg和抗原HBs,并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并根据检验结果参照上述原则进行下一步处理。 02 丙肝职业暴露 1、挤压与消毒 发现暴露后,不要惊慌,应该立即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量挤出血液,同时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0.5%碘伏消毒伤口,然后用防水敷料包扎。如果是黏膜暴露,就用大量生理盐水对局部进行反复冲洗。 2、抽血检查及处理 ?如明确暴露源(患者)为HCV感染者(抗-HCV阳性、HCV-RNA阳性),建议暴露后医务人员立即进行抗-HCV检测,留取抗-HCV本底资料; ?若此时医务人员抗-HCV阳性者应进一步检测HCV-RNA,HCV-RNA阳性者建议进行干扰素+利巴韦林的标准抗病毒治疗; ?若此时医务人员抗-HCV阴性,者于暴露后12周再次检测抗-HCV,抗-HCV阳性者进一步检测HCV-RNA,HCV-RNA阳性者建议进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HCV RNA阴性者于暴露后24 周监测抗-HCV和ALT,并进行跟踪管理。

(完整word版)各种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图

乙肝职业暴露处理方法与报告流程图 锐器伤后处理流程图 医务人员被患血源性传播疾病患者使用过的锐器损伤 冲洗 消毒 填写职业暴露表并报告感染控制科 发生 HIV 暴露后的报告流程 医疗科 HIV 暴露后 报告 所在科室领导 市 CDC 填写锐器伤 登记报告表 医院感染控制科 风险评估 定期随访 预防用药

乙肝职业暴露处理方法与报告流程图

乙肝职业暴露处理方法与报告流程图 HbsAb(-) HbsAg(-) HbsAg(-) 10iu/ml 或 HbsAg(+) ①肌注 HBIG200u (24h 内 ) ②强化肌注乙肝疫苗一次 不需进一步处理 消毒 用安尔碘或 75 %乙 醇等反复消毒、包扎 科室主任、 护士长 未接种乙肝 疫苗 接种后无抗体 产生 HbsAb (-) HbsAg 定量< 10/iu/ml HbsAb(+) 或 定 量 >

医务人员暴露于丙肝污染血后 醇等反复消毒、包扎 时间、地点、污染物、伤口部位与深浅、有 无出血等 目前尚无统一预防用药标准 定期追踪肝功能、丙肝抗体 即刻、1、3、6 个月 冲洗挤压伤口刺激出血, 同时用流动水冲洗 预防用药 梅毒职业暴露处理方法与报告流程图

HIV 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图

冲洗 挤压伤口刺激出血, 同时用流动水冲洗 报告 风险评估 评估预防用药方案 一级暴露暴 露源轻度 二级暴露暴 露源轻度 暴露级别不明 暴露源级别不 明 不使用预 防性用药 一级暴露暴 露源重度 使用基本 用药方案 二级暴露暴 露源重度 强化用 药方案 三级暴露 暴露源轻 度或重度检测HIV 抗体(即刻、4、8、12 周及6个月和12 月) 用安尔碘或75 %乙醇 等反复消毒、包扎 科室主任、护 士长 报告时间、地点、污染物、名 称、伤口部位、病种 报告感染控 制科 一级二级三级 暴露暴露暴露 暴露源暴露源暴露源 轻度重度不明 暴露级别暴露源级别

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发表时间:2017-05-18T17:05:01.063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3月下第6期作者:赵冬英 [导读] 制度相应的措施来渐渐地预防职业暴露事件的出现,提升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出现问题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中医医院;青海海东810600) 摘要目的:研究护理人员出现职业暴露的原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间诊治的200例护理人员意外出现职业暴露,对其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通过分析这二年时间内,这200例护理人员由100例出现过职业暴露,职业暴露最主要的发生时机为抽血注射之后以及注射器处理过程,具体包括护理人员自身重视程度不足,在具体操作中没有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大,为了及时完成工作。各项操作非常急速,这也是引起职业暴露的原因。结论:护理人员出现职业暴露的的主要原因是工作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等,应该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制定相应的措施来积极地预防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职业暴露作为工作中的意外伤害,是护理人员在长期的工作中无法避免的一种伤害,会给受伤者带来感染、出血等影响,尤其是遇到患有血液传染病的患者,易引起血液病的传播【1】。为了降低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本文对护理人员出现职业暴露的原因进行分析,具体包括护理人员自身重视程度不足,在其他操作中没有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大,为了及时的完成工作,各项操作非常急速,这也是引起职业暴露的原因【2】。我院选择1014年7月-2016年7月间诊治的200例护理人员出现职业暴露,对其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我院选择1014年7月-2016年7月间诊治的200例护理人员出现职业暴露,年龄在20-44岁之间,平均年龄3 2.31岁;所有护理人员工作经验均超过1年。 1.2方法对护理人员实施相应的问卷调查,包括是否出现职业暴露,发生的次数、时间及具体过程。 1.3 职业暴露常见的原因 1.3.1 护理人员没有足够认识职业暴露产生的危害,大部分护理人员认为,职业暴露是非常常见和普遍的,同时曾职业暴露过的护理人员也没有出现如何伤害,因此对其产生忽视心理,一些护理人员被患有乙肝的患者的针头刺过后检查HBsAg呈阴性,之后就没有进行下一步处理,其不知,一些患者可能还同时患有其他血液传染病。 1.3.2 护理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对遭受过职业伤害的护理人员来说,其大部分是由于工作不专心导致的,没有严格按照各项操作规范进行,而是违规操作。 1.3.3 护理人员不足,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强度,现今医院体制改革,一些制度还在完善过程,有些是主管部门的原因,导致护理人员不足,医院的护床比例失调,尤其是近10年护理人员人数较少,人员流动性大,一些护理人员改为从事行政工作,增加了护理人员不足的趋势【3】。在这样的情况下,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工作量,导致工作紧张,这也是造成职业暴露及差错事故出现的一个原因。 1.3.4 医院缺乏应对职业暴露的管理措施,发生职业暴露,医院没有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护理管理人员只是应付上级检查,对护理人员的保护形同虚设,没有定期对这方面知识进行培训,导致护理人员缺少自我保护技巧和知识。 1.3.5 其他原因,例如环境因素,有些医院的条件很差,病房采光不佳,晚上病房灯光相对昏暗,再者就是抢救过程中紧张,患者不配合而导致护理人员出现职业暴露等等。 2结果 通过分析二年中,这200例护理人员有100例出现过职业暴露,职业暴露最主要的发生时机为抽血注射后以及注射器处理过程,大部分护理人员出现职业暴露的原因的操作不规范、粗心等自身原因。 3预防措施 3.1 加强教育,提高认识医院要组织护理人员定期进行自我防护知识培训,通过录像、讲座的形式,让护理人员明白职业暴露的危害,不可存在侥幸心理,提升对自我防护的认识。 3.2 加强管理,提供保障医院应当要对护理队伍的建设引起重视,要将护理队伍的建设和医疗质量联合在一起,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配合,保证护理人员的数量。而且要为护理人员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及时掌握最新的医学信息,力求做到最好【4】。 3.3 规范操作要求,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使用注射器前倡导重新盖帽操作,应用重新盖帽装置。在应用注射器的整个过程中要佩戴手套,操作动作要娴熟,假如患者不配合,可寻找帮助,应用真空采血系统【5】。注射器应用后不可移动注射器针头,应将应用后的针头丢到锐器盒内集中处理。 3.4 针刺伤后的紧急处理一旦出现针刺伤,护理人员不可紧张,应保持冷静,快速将手套脱掉,挤压受伤的部位,尽量将血液挤出,之后用流水冲洗,用酒精或碘伏消毒受伤部位,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同时查看患者的检查结果,假如不存在传染性疾病,仍然需要继续观察几个月,同时做一些相关的血液传染病检查,假如患者为传染性疾病患者,应立即注射免疫球蛋白和其它干预措施,密切观察。总而言之,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越长,经验越丰富,出现职业暴露的几率越低,而且随着护理人员业务素质的提升,出现职业暴露的几率有所下降。护理人员出现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是工作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缺少自我保护意识等等,应该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制度相应的措施来渐渐地预防职业暴露事件的出现,提升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出现问题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参考文献: 1林伟,护士针刺伤根本原因分析与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2,20(03):154-155 2张美丽,护士针刺伤的危害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2,35(15):974-975 3黄薇,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使用医学2012,48(04):486-487 4谢世发,郑艳楠,实习护士生工作中针刺伤的危害与预防【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23(01):664-665 5王秀红,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危害因素与防护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28(03):267-268

我国护士职业性腰背痛防护培训的研究进展

我国护士职业性腰背痛防护培训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5-06-12T10:37:08.290Z 来源:医师在线》2014年第12期(上)供稿作者:于中洋 [导读] 阐述职业性腰背痛在我国护士行业中的防护培训及进展情况。 于中洋 (即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66200) 【摘要】目的:阐述职业性腰背痛在我国护士行业中的防护培训及进展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护士进行腰背痛的防护培训,总结护士的培训需求,总结并回顾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的培训现状。结论:对我国护士实施职业性腰背痛的防护培训,有效的减少了疾病的发生,加强且巩固了防护的知识与技能,改善了护士群体的健康生活,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职业性腰背痛;防护培训;护士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2-0057-01职业性腰背痛(OLBP)是临床上常见的脊柱性疾病,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疾病,基本的特点是腰背运动受限及疼痛等,是导致人们作业的能力下降及生命质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护士羁患腰背痛的概率是其他职业的2.5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与生活[1]。因此,加强预防职业性腰背痛、进行有效的培训、提高护士的职业防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故本次研究针对我国的护士进行职业性腰背痛的防护培训,现报告如下。 1 培训的需求 1.1 OLBP的现状与影响的因素 经过临床研究发现,OLBP 已经成为我国护士人群中的流行病,严重威胁到了护理人员的健康与生活。经分析总结发现,OLBP 疾病流行的因素主要分为生理、心理与防护知识等三方面[2]:①生理因素大量的研究发现,OLBP发病的因素与护士的年龄、工龄、工作的强度与时长、体质量等呈正比,疼痛的程度与工作的科室及婚史呈正比,而疼痛的部位多以腰、颈、肩等多见;②心理因素焦虑与倦怠感是OLBP 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而护士的工作性质多为轮换班次,工作压力均可引起护理人员强烈的负性情绪,这些负性的消极情绪降低了护士群体的健康水平,从而加重了疾病的症状;③防护知识的缺乏护理人员错误的负重搬运姿势也是引发疾病的重要因素,护士长时间的保持弯腰的姿势、负重延伸腰背部肌肉、徒手负重上举、错误的扭转腰背及反复弯腰等。因此,职业的防护培训有助于使护士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OLBP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 1.2 OLBP培训的需求 经大量的调查研究,学者们对护士群体的疾病培训需求进行了建议,一致认为在进行培训时,应包含几个方面,如人体力学的基本理论、恰当的搬运技巧及舒缓腰背的训练方法等,其中搬运的技术主要强调纠正常见的错误负重搬运姿势及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有部分学者认为将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也纳入培训的内容中[3]。 2 培训的现状 2.1 培训的内容 防护培训多以OLBP疾病的发病机制、脊柱的生理学及解剖学知识、不良的负重姿势、人体的力学理论、预防的技能等为主。 2.2 培训的方法及形式 目前尚无研究显示OLBP 的培训作为继续教育项目来进行实施,多数的培训以实习的护理人员开展,通过在校的教育及岗前的培训形式使受训者在短期内接受知识与技能,但由于缺乏临床实践的经验,使护理的工作难有相应的效果;在岗的培训利用职业的环境高效的进行知识的培训、技能的传授,但由于心理及社会因素的影响,护理人员不能有效的维持所学的技能[4-5];因此,护理人员在首次接触工作环境,感知到潜在的危险因素,且尚未形成错误的习惯时确定为最佳的培训时机。目前,实施的培训多以传统的理论结合实训教学的方式进行,实训教学包括演示教学及操作练习,挖掘受训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培训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定期举办交流会,使受训者分享经验及了解最新的防护信息。我国护士在防护培训中,注重将科学先进的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最大限度的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将理论知识巧妙的应用于实践中,巩固与提升护士的自我行为及防护知识。 2.3 培训的评价 与传统的培训模式相比,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操作水平的正确与否相测量,是评价培训方式的主要因素。培训期间,及时掌握受训者的动态,根据评价修正培训的方案,以此提高培训的效果。良好的行为形成需要漫长的过程,在注重培训内容的同时还需考虑如何延长及巩固培训的效果;加强动态的考核,改善受训者受训后的行为改善情况;职业的健康维护需要政策与制度的支持,护士的OLBP 防护培训需依靠强制性的政策执行,以保证培训的规律性与周期性。 3 展望 职业性腰背痛(OLBP)流行病的发生,严重的影响了护士的健康与生活,破坏了护理团队整体的健康水平及稳定性。而预防OLBP发生的首要措施是健康培训,健康培训需有组织、有计划的编制培训的内容;在现有的培训基础上,可以借鉴国外的安全卫生法中关于搬运操作的规则及护理人员对自身搬运能力的评估技能,增强护士对工作环境中潜在危险的认知,自觉的进行核实的实施与操作,降低羁患OLBP的风险。同时还需运用科学与高校的培训方法,在各个知识的模块中给予相应的实践内容及评价方式,以形式多样、服务培训为目标,将理论知识、技巧等融合一体,最终达到提升个人技能的目的。此外,还应积极鼓励护士的自我探索能力,发明或改进护理用具的使用,以此降低OLBP的发生率;丰富护理人员的业余生活,对预防培训进行有益的补充;同时,护士也需加强自我保健的意识,提高自我保健的水平,积极配合培训。临床职业防护OLBP的培训需进一步的给予关注,且可以尝试健康的理论知识来提升培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珍,董军,李民,等.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的研究进展[J].现代临床护理,2013,23(2):48-49. [2] 陈银燕.ICU 病房护理人员职业相关性腰背痛原因调查及其危险因素[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20):73-74. [3] 赵伟,马玲,王晶晶,等.英国手工搬运法在护理人员职业性腰背痛防护培训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2),17-18. [4] 苏嫦娥,谢国莲.ICU 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5):74-75. [5] 陈振海,赵文祥,吴威,等.护士腰背痛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3,27(15):26-27.

基层医院职业暴露情况分析及防范措施

基层医院职业暴露情况分析及防范措施(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构成比、危险因素(暴露原因),以探讨相关的防范措施。方法:对2006年6月~2008年12月医院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生37例职业暴露,按工作类别分,前3位分别是护士、医疗废物处理人员、医生;按危险因素分, 前3位分别是利器损伤、皮肤黏膜暴露、手污染。结论:针对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通过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及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落实标准防护措施,可以达到减少职业暴露发生的目的。 【关键词】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防范措施 随着社会人群乙肝的高发和结核病、艾滋病、梅毒等发病率的快速上升,医务人员正面临着极大的危险性,职业暴露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和关注。为了解我院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危险因素,以便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对我院2006年6月~2008年12月工作人员发生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6年6月~2008年12月我院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共发生职业暴露37例,按工作类别分前3位是护士、医疗废物处理人员、医生,按危险因素分前3位分别是利器损伤、皮肤黏膜暴露、手污染。发生的职业暴露个案经追踪均末发生感染,调查对象均为医院的工作人员。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根据职业暴露发生的个案记录,对不同工作类别人员职业暴露的构成比及导致发生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等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工作类别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 在发生的37例职业暴露中,按工作类别分有护士、医疗废物处理人员(清洁工及医疗废物专职人员)、医生、检验人员、麻醉师,见表1。 2.2 导致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在发生的37例职业暴露中,按导致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可分为利器损伤、皮肤黏膜暴露、手污染,空气污染、其它相关因素,见表2。 3 讨论 表1的统计结果表明,基层医院不同工作类别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最多的分别是护士、处理医疗废物人员、医生,医护人员发生率高是由于侵入性操作及接触利器的机会较多,而医疗废物处理人员由于每

2017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报告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报告流程 一、伤口处理流程: 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一)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二)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三)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复合碘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二、常见的职业暴露性质和处理流程: (一) (二) 暴露于HIV 阳性患者的血液、体液 请职业暴露专家判定 报告感控科(6315) ① 指导伤口的消毒处理 ②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① 评估伤口暴露级别 ②判定是否预防用药(见附1) 必要时报告区CDC 暴露于HBV 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 医务人员HBsAb 阴性 ①指导伤口的消毒处理 ②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③请职业暴露判定专家进行以下处理 报告感控科(6315) 医务人员HBsAb 阳性

(三) (四) 三、职业暴露判定专家组成员: 组长:訾达赖 组员:崔 东 张晓梅 王清华 马 波 赫俊峰 团 结 李 斌 魏美琴 刘小平 尚喜兵 贺清枝 王勇芹 赵庶生 王 卉 附件1: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判定和用药原则 附件2:《标准预防原则》 附件3:《职业暴露报告及处理登记表》 附件1: ①立即注射长效西林120万U ②暴露后4h 和3m 内做梅毒抗体检查 不需注射乙肝疫苗等 ①在24h 内注射HBIG ②1周后注射HBV 疫苗 ③检查HBsAg (6m 、1年) 暴露于梅毒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 ①立即注射干扰素300U/d ,共3d ②暴露后第4-6周和第4-6m 做抗-HCV 和GOT 检查 ①指导伤口的消毒处理 ②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③请职业暴露判定专家进行以下处理 报告感控科(6315) 暴露于HCV 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 ①指导伤口的消毒处理 ②填写职业暴露报告及处理登记表 ③请职业暴露判定专家进行以下处理 报告感控科(6315)

实习护士职业暴露原因分析及防控对策

实习护士职业暴露原因分析及防控对策 目的了解实习护士职业暴露特点,分析其发生原因,探讨防控对策,减少实习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统计分析2014年4月~2016年12月46例实习护士职业暴露登记表,对其暴露地点、方式、时机、暴露源、局部处理及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习护士职业暴露高发于内科病房,占36.95%;损伤类别以锐器伤为主,占95.65%;拔针、清理废物是易发环节分别占65.21%、17.39%;乙型肝炎是高危暴露源占54.35%;暴露后及时正确处置率为95.65%; 58.70%的实习护士自身没有乙肝抗体。结论针对实习护士职业暴露高危因素,加强职业暴露防护培训,提高职业安全意识,正确实施标准预防,规范操作规程,合理使用防护用品,是切实有效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的重要环节。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occupational exposure characteristics of practical nurses,analyze their causes,discus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and r educe the occurrence of occupational nurses’ occupational exposure.Methods From April 2014 to December 2016,the occupational exposure registration forms of 46 intern nurse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The location,mode,timing,source,local treatment and follow-up results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occupational exposure of internship nurses was high in the internal medicine ward,accounting for 36.95%,the main injury category was sharp instrument injury,accounting for 95.65%,and 65.21% and 17.39% of the easy links were extracted and cleaned up,54.35% of the high-risk exposure sources were hepatitis B,and the correct treatment rate was 95.65% after exposure,and 58.70% of the practice nurses themselves did not have HBV antibody.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occupat ional nurses’ high risk factors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strengthening occupational exposure protection training,raising awareness of occupational safety,correctly implementing standard prevention,standardizing operating procedures,and using protective equipment reasonably are important links for effectively reducing occupational exposure risk. Key words:Practical nurses;Occupational exposure;Sharp instrument injury;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醫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科学实验等工作中受到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有害因素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1]。职业暴露直接威胁着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根据发生率和危害性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类型以锐器伤最为常见[2]实习护士因临床经验不足,职业防护意识和知识相对缺乏,使得实习生发生职业暴露的概率高,针对实习护士采取针对性的职业暴露防护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针对庐山市人民医院2014年4月~2016年12月的实习护士职业暴露登记表进行汇总分析,发现其中的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护理职业暴露与防护

护理职业暴露与防护 一、什么是护理职业暴露 护理人员工作在医院特定的环境中,周围存在着生物、物理、化学及社会心理因素。在为病人的护理活动中,经常暴露(置于、显露)于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污染的环境中,如:接触污染的注射器、针头、各种导管等,还有各种理化损伤因子,如:光、热、电磁辐射等及工作压力的影响,有感染某种疾病的危险,即职业暴露。 自有医疗护理事业后,就有职业暴露,如古代的神农尝百草,因中毒而死亡,白求恩大夫手术中感染破伤风,2003年SARS流行中医生护士感染SARS 而牺牲,2005年12月14日安徽省三医院神经外科34岁护士长丁艾梅身患重病坚持工作,以身殉职等。 二、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环境的危险因素 (一)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客观存在的各种物质条件的总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外部条件,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由空气、土壤、水、阳光各种植物等组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社会环境是指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物质体系,包括生产关系、阶级关系和社会关系,受到社会政治、经

济、文化、教育、风俗习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医务人员暴露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 (二)护理职业暴露环境危险因素 构成护理职业暴露环境的危险因素有: 1、生物危险因素:主要指细菌、病毒等。细菌主要有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常见的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病原菌。 细菌可广泛存在于患者的呼吸道、血液、尿液、粪便、积液、脓液等各种分泌物和排泄物中,也可存在病人的衣物及用过的器具中。 病毒常见的有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冠状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消化道及血液中。 细菌与病毒可通过病人的呼吸道、排泄物及血液污染环境,医务人员受到感染。 2、化学因素 主要有消毒剂、麻醉剂、化疗药品,如氯制剂、醛类、细胞毒类化疗药等。 3、物理因素 主要有噪声、高温、光、电离辐射。如:X线、非电离辐射、微波、超声波、紫外线等以及锐器切割伤、针刺伤等。 4、运动功能性因素 护理工作中由于负重过度,搬病人、用物。用力不当,不正确的弯腰,造成肌肉骨骼损伤。超时静立、走动,引起静脉曲张等。 5、社会心理因素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原因分析及对策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原因分析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2-05-25T11:38:06.8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期供稿作者:吴桂香[导读] 护理人员自身加强体育锻炼,加强营养,增强体质,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吴桂香(无锡市传染病医院江苏无锡 214007) 【摘要】目的了解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现状,探讨其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0年我院40例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情况。结果职业暴露主要分布在传染科12例,供应室11例,门诊8例,重症监护病房9例;其中锐器伤发生32例,污染血液喷溅8例。结论职业暴露及职业防护是目前护理人员必须关注的问题,应该加大防范力度。 【关键词】职业暴露职业防护原因分析护理人员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1-0266-01 临床护理人员因与病人和污染物品直接接触的机会较多,在日常工作中每天都会接触侵入性治疗和护理操作,发生职业暴露的几率较高。但目前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的危害认识不足,对工作中所接触的各种传染源防护意识不到位。个别护理人员怕麻烦而延续长期不规范的操作习惯,使职业暴露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威胁护理人员身心健康,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0年我院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7年至2010年我院40例发生职业暴露的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分别分布在传染科、供应室、门诊、重症监护病房等科室。 1.2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职业暴露人员分布科室,主要原因、途径,采取防治措施、趋势等。 2 结果 2.1职业暴露人员分布科室传染科12例,供应室11例,门诊8例,重症监护病房9例,因此,传染科、供应室、门诊及重症监护病房护士是我院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 2.2职业暴露原因护理人员对使用后锐器放置不当,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等不戴手套,处理使用后注射器及针头违反操作规程。 2.3职业暴露发生途径其中锐器伤发生32例(占80%),污染血液喷溅8例(占20%),可见锐器损伤居首位,是职业暴露最常见的途径,其次是意外直接接触血液。 2.4职业暴露人员采取防治措施锐器伤发生后,均能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即立即用肥皂水或流动水冲洗伤口,并挤出伤口的血液,24h内均进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血液检测,并根据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注射乙型肝炎高效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疫苗及其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2.5职业暴露发生趋势 2007年至2010年我院护理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分别是2007年发生6例,2008年发生8例,2009年发生12例,2010年发生14例,发生率呈逐年上升,上升幅度较大。 3 原因分析及对策 3.1原因分析护理人员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 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尖锐医用器械,与病人接触密切,职业暴露及危害随时发生,锐器伤是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最常见的职业伤害;从上述职业暴露分布科室可以发现,针刺伤主要发生在我院的传染科、供应室、门诊及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防范意识欠缺。从上述护理人员发生的职业暴露中发现,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差,操作后锐器放置不当,操作后处理使用后的注射器时,双手对接针头及针帽,违反操作程序,抽血时不戴乳胶手套,使用后锐器不及时收集到锐器收集盒内等,造成自己及他人的损伤。管理意识淡薄,目前我院相关科室虽然制订了有关管理及防护制度,但是,在执行力度上相对较差,对护理人员的岗前教育不到位。有的怕增加医疗成本,极少提供防护物品,平时只注重医疗护理质量及优质服务,忽视了护士的职业防护措施的实施。 3.2对策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教育,组织护理人员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寻找存在的问题,采取讲座及竞赛等方式,使护理人员进一步掌握职业防护相关知识,改变错误的操作习惯。提供相关的防护物品,制订防护标准,大力推广真空采血管,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将职业防护纳入护理操作常规。加强职业暴露的控制与管理。加强监督管理,不定期抽查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措施落实情况,使护理人员在实施各种操作中时刻树立防护意识。合理人员编制,减轻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减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次数及与病人接触的频率。护理人员自身加强体育锻炼,加强营养,增强体质,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