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生素骨水泥治疗骨科感染的利与弊

抗生素骨水泥治疗骨科感染的利与弊

抗生素骨水泥治疗骨科感染的利与弊
抗生素骨水泥治疗骨科感染的利与弊

浅谈抗生素的利与弊(论文)

浅谈抗生素的利与弊 要说人类医学史上最伟大的事件莫过于抗生素的发现和使用,抗生素在人类历史上挽救了无数的生命,人类寿命的增加,约有10岁得益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由此可见,抗生素对人类来说是多么重要。但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对抗生素有了新的认识。 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现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微生物培养液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目前已知天然抗生素不下万种。 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凡事物都有两面性,抗生素也不例外。 从青霉素、红霉素、头孢、阿奇霉素等针对病菌耐药性而分阶段研制的新药特药相继问世,几乎都需相隔十年以上,并要花费上亿美金。而随着一款新的抗生素类药物出现,经过几年的时间,病菌又具有了新的耐药性。为此,我们曾提倡尽量少用抗生素药物,以尽可能的延长病菌耐药性期限。 细菌的耐药性已经逼得抗生素不断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尤其是对于病情较长的复合感染更是成为临床处方的一个棘手难题。 目前针对日常使用的药品、保健品,为了达到更好的疗效,都会不同程度的含有抗生素类药物,以达到更好的杀菌抑菌作用。医院用药已经毋庸置疑,为了达到疗效,都会不同程度的含有抗生素类。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各类药物牙膏、具有口腔护理功能的漱口水、杀菌抑菌清洗液等,以及人们间接食用的使用抗生素药物的肉类食品、果蔬食品等,由于长期使用,在人们期望达到杀菌抑菌保健功效的同时,也都不同程度的遗留轻微毒素和抗生素类,进而促使病菌逐渐产生耐药性,并慢慢危害人体健康。由此,很多类似产品明确标明儿童孕妇不宜使用。 抗生素可以治疗各种病原菌,疗效可靠,使用安全。但由于个体差异以及长期大剂量地使用等问题,也可引起了各种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由于个体差异,任何药物均可引起过敏反应,只是程度上的不同。易引起过敏反应或过敏性休克的药物主要有青霉素类、头抱菌素类、氨基糖类、四环素类、氯霉素、洁霉素。磺胺类等抗生素。 (2)肝损害:通过直接损害或过敏机制导致肝细胞损害或胆汁郁滞的药物主要有四环素、氯霉素、无味红霉素、林可霉素等。 (3)肾损害:大多数抗生素均以原形或代谢物经肾脏排泄,故肾脏最容易受其损害。主要有氨基贰类(庆大毒素等)、磺胺类、头孢菌素类(尤其是第一代)、多粘菌素B、二性霉素B等。 (4)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主要见于氯霉素、抗肿瘤抗生素(阿霉素等)、链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等。(5)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和便秘等消化道反应:较多见于四环素、红霉素、林可霉素、氯霉素、制霉菌素、灰黄霉素、新霉素、头孢氨苯等。 (6)神经系统损害:可表现为头痛、失眠、抑郁、耳鸣、耳聋、头晕以及多发性神经炎,甚至神经肌肉传导阻滞。多见于氨基威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等,以及新霉素,

(整理)抗生素耐药性

细菌的耐药性 1.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分类 耐药性分为两类,固有耐药性和获得性耐药性。前者是染色体介导的代代相传的天然耐药性;后者多由质粒介导,也可由染色体介导,当微生物接触抗菌药物后,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途径,从而避免被药物抑制或杀灭。 1.2耐药基因 细菌特别是条件致病菌,因经常有机会与各种抗菌药物接触,故在细菌细胞内的质粒、染色体、转座子、整合子上可有耐药基因和多种耐药基因的积聚并借结合、转导和转化而在不同种细菌、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间彼此频繁交换,耐药基因一旦获得较长期存留,转座子和整合子(以及更小的DNA片段)由于分子量小和活动自如,所以在耐药基因转移和MDR形成中起主导作用。 1.3染色体和质粒介导产生的耐药菌 需要指出的是,在正常情况下,由染色体介导而产生耐药性的细菌往往有一定缺陷,而质粒介导产生的耐药菌则与敏感菌一样,可迅速生长繁殖。但质粒与染色体介导的耐药性,一般只发生于少数细菌中,难以与占压倒优势的敏感菌竞争,只有当敏感菌因抗菌药物的选择性压力而被大量杀灭后,耐药菌才得以迅速繁殖而成为优势菌,并导致各种感染的发生。 2.细菌耐药的机理 抗生素成功使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细菌耐药性问题,目前已成为全球性的难题。细菌产生耐药性可能是基于以下几种机制。 2.1水解酶和修饰酶水解和修饰抗生素 ⑴水解酶:如β-内酰胺酶可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 ⑵修饰酶(钝化酶或合成酶):可催化某些基团结合到抗生素

的羟基或氨基上,使抗生素灭活。多数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耐药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能产生质粒介导的钝化酶。 2.2细菌体内靶位结构的改变 如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 的改变是革兰氏阳性菌耐药的主要机制;链霉素耐药株的细菌核蛋白体30s 亚基上链霉素受体P10 蛋白质发生改变等。 2.3其它原因 ⑴细菌泵出系统增多、增强,以排出已进入细菌内的药物; ⑵细胞膜主动转运减少; ⑶建立了新的代谢途径; ⑷细菌对磺胺类药的耐药则可能系对药物具有拮抗作用的底物PABA的产生增多所致。 3.近年来细菌耐药性发展的现状 3.1细菌耐药情况的变迁 ?1920~1960年G+菌葡萄球菌 ?1960~1970年G--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70年代末至今G+,G--菌 _MRSA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_VRE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_PRP 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 _ESBLs 超广谱β-内酰胺酶(G--) _AmpC Ⅰ型β-内酰胺酶(G--) 3.2葡萄球菌的耐药现状 近年来,国内耐药严重的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在医院内的流行已引起临床微生物学、临床抗生素学和感染病学专家的广泛重视。MRSA株同时也不同程度的耐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卡巴配能类及配能类。这

抗生素在水产养殖应用中的利和弊

抗生素在水产养殖应用中的利和弊 作者:风度文章来源:互联网点击数:31 更新时间:2007-3-2 10:08:24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抗生素的应用有效地控制了许多水产疾病的发生,极大地促进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但是,由于抗生素的使用容易产生耐药菌株,存在药物残留以及容易破坏水生动物微生态平衡,使得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工作越加困难,水产品安全得不到保证。因此,为了人类的健康和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有必要充分科学、公正地认识抗生素在水产养殖应用中的利和弊。一、抗生素对水产养殖的积极作用抗生素对水产养殖的作用主要有疾病防治、促进生长以及节约营养成分等方面: 1.防治疾病。水生动物疾病有许多是由于致病性细菌、真菌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感染引起的,如鱼类的烂鳃病、肠炎病、水霉病、中华绒螫蟹水肿病,对虾的烂肢病等。利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抑制或杀灭这些致病微生物,如氯霉素可以抑制淡水养殖中的致病性气单胞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可以抑制海水养殖中的致病性弧菌,制霉菌素可以抑制某些真菌的感染。抗生素的应用使得水产养殖上许多暴发性疾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这是抗生素在水产上得以大量使用的主要原因。 2.促进生长。大量研究证明,抗生素的使用可以改善水生动物的肠道状况,如使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肠道的有效吸收面积增加等。这些变化能够更加有利于养殖动物的消化吸收;研究发现,在生产中投喂含某些抗生素的饵料可以减少肠道微生物的产氨量,减少养殖对象用于维持氨引起的代谢增强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使更多的能量和营养用于生长。 3.节约营养成分。抗生素在水产的使用可以减少养殖对象对维生素。氨基酸以及矿物质的需求。研究发现,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可以节约维生素B1、B2、B6、烟酸、生物素等营养成分。二、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中应用带来的副作用 1.耐药菌株的产生。某种曾经有效的抗生素在生产上低剂量、长时期使用后,会出现药效减弱或完全消失的现象,这是因为病原菌对抗生素产生了抗性或耐药性,即产生了耐药菌株。耐药菌株的产生使得生产上用药量越来越大,药效越来越差,既增加了生产成本,又增加了防治难度。耐药菌株的产生同时也对人类的公共卫生构成了威胁。2000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主持召开了“关于控制食用动物抗生素耐药性的全球原则”咨询会,呼吁各国对抗生素谨慎使用。 2.在水产品中产生药物残留。抗生素使用后进人水生动物的血液循环,大多数会被排出体外,极少数则会残留在体内组织中,并且随着多次使用在体内蓄积起来。抗生素的残留在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同时,也会影响水产养殖业本身的发展。 3.破坏了微生态平衡。水是水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其中有许多有益微生物,如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水生动物的肠道里也有大量有益微生物,如乳酸杆菌、部分弧菌等。它们在维持水环境的稳定、水生动物代谢平衡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成为水产动物体内外微生态平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抗生素的使用在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同时可能会抑制这些有益微生物,使水生动物体内外微生态平衡被打破,导致微生态环境恶化或消化吸收障碍而引起新的疾病。 4.对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抗生素对免疫系统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吞噬细胞的抑制。一是抗生素直接影响吞噬细胞的功能;二是通过影响微生物而影响吞噬细胞对微生物的趋化、摄取和杀灭等功能。据报道,采用土霉素注射鲤鱼,可以明显地抑制鲤鱼的细胞免疫机能。抗生素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有显著的应

骨科常见疾病护理学常规

第三节、骨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牵引术 一、保持患者舒适。头部稍抬高,腰部可适当垫软枕,冬季注意保暖。 二、注意倾听患者主诉,观察患肢血液循环、肢端皮肤颜色、温度、动脉搏动及患肢肢体活动情况 三、经常检查牵引带是否松散或脱落,防止牵引锤接触地面、牵引绳断裂或滑脱,保持患肢处于正常的牵引体位;牵引重量适度。 四、行皮肤牵引时,注意牵引部位皮肤有无炎症或水疱;检查胶布是否脱落。 五、骨牵引时应保持钉或针眼处的清洁干燥,保持皮肤及床铺的清洁,不要触摸或移动牵引针,每日在牵引针孔处滴75%酒精两次。 六、防止关节强直及肌肉萎缩。教会患者有规律的功能锻炼,如手指、足趾、踝关节及股四头肌运动。 七、防止足下垂。可用托脚板托起。 八、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经常按摩受压部位;鼓励患者深呼吸及用力咳嗽;多饮水,多吃水果和粗纤维食物并指导按摩腹部,增加肠蠕动,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定时活动肢体,促进静脉血回流,防止血栓性静脉炎。 第二节石膏固定术 一、抬高患肢,以利静脉血液和淋巴回流,减轻肢体肿胀。 二、认真听取患者主诉,检查肢端温度、颜色、肿胀、感觉及运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经常检查石膏边缘及骨突处,防止受压。 三、石膏未干时勿搬动、勿按压,石膏完全干固后应按其凸凹的形状垫 好枕头。 四、手术后及有创口的患者,如发现石膏被血或脓液浸透,应及时处理。 五、保持石膏清洁,防止石膏被水、尿、粪便等分泌物浸渍和污染。 六、注意功能锻炼,提醒或指导患者作石膏内固定肢体的等长肌肉收缩运动,情况许可时,鼓励下床活动。 第三节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一、平卧硬板床,垫软褥或气垫床。搬动时固定颈部、腰部,保持脊柱生理曲度,呈轴线翻身。 二、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肢体感觉及四肢肌力、截瘫平面情况。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 1、指导患者进行呼吸锻炼,增加胸壁运动。 2、及时清除气道内分泌物,鼓励患者每日主动咳嗽、深呼吸,指导有效咳嗽,防止肺部感染。因呼吸肌麻痹所致呼吸困难时,可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抗生素的用法用量

1.头孢丙烯分散片 口服,成人(13岁或以上)上呼吸道感染,每次,每天1次;下呼吸道感染,每次,每天2次;皮肤或皮肤软组织感染,每天,分1次或2次,严重病例每次,每天2次。 2至12岁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按体重一次kg,每天2次;皮肤或皮肤软组织感染,按体重一次20mg/kg,每天1次。 6个月婴儿至12岁儿童中耳炎,按体重一次15mg/kg,每天2次;急性鼻窦炎,一般按体重一次kg,每天2次;严重病例,按体重一次15mg/kg 体重,每天2次。 疗程一般7~14天,但(溶血性链球菌所致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的疗程至少10天。 肾功能不全 肾功能不全患者服用头孢丙烯应按下表调整剂量 肌酐清除率(ml/min)剂量(mg)服药间隔 30-120 常用量常规时间 0-29* 50%常用量常规时间 *血液透析可清除体内部分头孢丙烯,因此应在血透完毕后服用。 肝损伤 肝功能受损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2.头孢丙烯干混悬剂 口服,成人(13岁或以上)上呼吸道感染,每次(20ml),每天1次;下呼吸道感染,每次(20ml),每天2次;皮肤或皮肤软组织感染,每天(20ml),分1次或2 次,严重病例每次(20ml),每天2次。 2至12岁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每次kg体重,每天2次;皮肤或皮肤软组织感染,每次20mg/kg体重,每天 1 次。 6个月婴儿至12岁儿童中耳炎,每次15mg/kg体重,每天2次;急性鼻窦炎,一般每次kg体重,每天2次;严重病例,每次15mg/kg体重,每天2次。 疗程一般7~14天,但(溶血性链球菌所致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的疗程至少10天。 肾功能不全 肾功能不全患者服用头孢丙烯应按下表调整剂量: 肌酐清除率(ml/min)

呼吸道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与合理使用抗生素

呼吸道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与合理使用抗生素 【关键词】呼吸道细菌抗生素耐药性合理使用抗生素 20世纪末,呼吸道病原菌的耐药状况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无论其合理或不合理,无论何时何地对何对象使用,均可能诱导细菌耐药。儿童呼吸道感染发病率高,抗生素使用频率相当高,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甚至滥用将诱导细菌产生耐药,还可能产生选择性耐药菌,从而引起病程迁延、并发症产生、治疗失败等,也可能使耐药菌扩散,一旦发生在高危病区或高危人群,必将导致严重后果。为此,本文就儿童呼吸道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与合理使用抗生素探讨如下。 1 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自1967年发现第一株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世界各地陆续发现并不断增多。欧美开展的Alexander 项目研究结果显示,1998~2000 年肺炎链球菌(Sp)的青霉素耐药率为18.2%,红霉素耐药率为24.6%。1996~1997 年亚洲地区病原监测网(ANSORP)的研究报道显示,韩国PRSP为80%,XX59%。而在1998~1999年ANSORP第二次监测结果显示,一些国家PRSP有所上升,XX 高达91.3%、韩国升至85%。2000~2001年、XX、XX和XX四地分离肺炎链球菌共654株,PRSP 发生率依次为XX55.0%、XX50.0%、XX45.0%、42.3%。目前全球X围内大约95%以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近年美国已经报道5株耐万古霉素Sa(VRSA),国内迄今尚未发现。 1.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1.1.1 作用机制是通过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阻碍细菌细胞壁合成以表现其抗菌活性。PBP按分子量不同可分为5种,每种又分若干亚型:肺炎链球菌的PBP可分为PBP1A、PBP1B、PBP2A、PBP2X、李昌崇,男,50岁,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XX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副院长。中华儿科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呼吸学组副组长,XX省省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XX省儿童呼吸疾病诊疗研究中心主任,XX省儿科呼吸学组组长,XX儿童哮喘协作组组长,XX医学院儿科研究所所长,XX 市儿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儿科杂志》、《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中国循证儿科杂志》、《国际呼吸杂志》、《临床儿科杂志》、《中国小儿急救医学》等杂志编委。研究方向: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基础和临床;变态反应和免疫;危重病医学。主持国家自

(完整版)微生物与制药综述

微生物制药的研究进展 姓名:李青嵘 班级:生工102 学号:1014200044

摘要 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检索,从微生物生产维生素,微生物生产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微生物生产抗生素,微生物生产抗癌物质,微生物生产医用酶制剂等五个方面综述了微生物制药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微生物,制药,发酵工程 1.前言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医药领域的许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其中采用微生物制药,具有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廉,产品产量高,产品纯度高,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等优势,同样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从传统工艺,如利用发酵工程生产抗生素、酶制剂以及B-胡萝卜素等;到现今的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干扰素、胰岛素、生长因子等几十种新药和疫苗。本文着重综述了微生物的发酵工程在医药研究和生产中应用的最近进展,主要包括生产维生素、多价不饱和脂肪酸、抗生素、抗癌物质医用酶制剂等五个方面。 2.研究内容 2.1.微生物生产维生素 维生素是六大生命要素之一, 为整个生命活动所必需。β-胡萝卜素、VC、VE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效果最为显著的三种维生素,它们的作用分别是:β-胡萝卜素是强力抗氧化剂, 有抑制癌细胞增殖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V C 和V E 均是抗氧化剂, 前者可阻止、破坏自由基形成,还具有激活免疫系统细胞的活力,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以抵御外来侵染因子。至于VE可产生抗体,增强机体免疫力。目前,上述的“三素”以实现了微生物工业化生产。 目前,β-胡萝卜素主要是由三孢布拉霉菌生产,在1998年,陈涛等[1]已经针对三孢布拉霉菌的特点,优化发酵工艺,在3M3的发酵罐中发酵120h,生产的β-胡萝卜素产量已达到1146.5mg/L。虽然,传统的工艺生产β-胡萝卜素的产量高,生产周期比较短,但是传统的工艺复杂,成本过高,不利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故,目前许多课题组专注于开发新的生产β-胡萝卜素的菌种或改进传统工艺。据近年所发表的期刊文献,目前,采用红酵母发酵生产β-胡萝卜素是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方法,虽然在产量方面较传统方法的低很多,但是该方法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何海燕等[2]采用粘红酵母R3-35摇瓶发酵84h,生产的β-胡萝

抗生素对身体的利与弊

生命与药物学论文 学院:文学院 班级:中文121班 姓名:王莲 学号:2012010101050436

抗生素对人体的利与弊 作者:王莲 摘要: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药物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很多药物都有不可避免的不良反应,抗生素也不例外。抗生素在各种常见细菌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许多感染性疾病,不再是不治之症,抗生素已成为临床各科医师最常用的一类药物。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是对健康和生命的有效保护,但是过犹不及,一旦滥用,抗生素便走向歧途。抗生素在杀死致命病毒的同时也会抑制或杀死正常菌群,使其失去对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导致菌群失调,引起疾病。还会导致消化道反应,以及神经系统损害。 关键字:药物抗生素细菌 正文: 人的身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日夜循环、不断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会经常产生各种各样的不适,我们称之为疾病。治病,就离不开药物。所谓药物,是一个古老而通俗的名词,泛指用于防病、治病和诊断疾病的物质,可以是自古以来应用的天然植物、动物、矿物即一些原始粗制剂,也可以是经过现代科学技术加工制造的天然物质的有效成分或其单体、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生物制品及各种制剂。药物自从被发现以来,被人类使用了数千年,对人类的健康和医学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药物更新换代正在加快,新药的研制开发方兴未艾,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药物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很多药物都有不可避免的不良反应,这已成为现代医学的一大难题。 与上一段链接不顺药物有三种分类:天然药物(药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人类为了维持生存,要不断地与伤痛和疾病作斗争,意外发现有些天然植物、动物、矿物有减轻伤痛或解除疾病的功效,有意识的运用并以原始提炼方法制成的药物)、人工化学合成药物(以化学方式提炼动植物中有效成分形成的人工合成药物)、生物技术药物(通过生物技术获得的药物)。 一、抗生素基本概念 抗生素是一种人工化学合成药物,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概念重复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

抗生素和消炎药一样吗

抗生素和消炎药一样吗 抗生素是大家常用的药物,但是人们在使用抗生素时,也常常会进入抗生素误区,如果不了解,对于我们的健康存在着很多不利。 抗生素就是在非常低浓度下对所有的生命物质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药物。比如我们针对细菌、病毒、寄生虫甚至抗肿瘤的药物都属于抗生素的范畴。 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瘀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而且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 误区一:抗生素=消炎药 抗生素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的作用。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消炎镇痛药。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瘀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误区二: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 误区三: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生素,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误区四: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 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新的抗生素的诞生往往是因为老的抗生素发生了耐药,如果老的抗生素有疗效,应当使用老的抗生素。 误区五:使用种类越多越有效 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一般来说,为避免耐药和毒副作用的产生,能用一种抗生素解决的问题绝不应使用两种。

抗生素的利与弊

抗生素的利与弊 抗生素主要是由细菌、霉菌或其他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或人工合成的类似物。20世纪90年代以后,科学家们将抗生素的范围扩大,统称为生物药物素。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致病微生物感染类疾病,一般情况下对其宿主不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但是这种药在给人带来益处的同时还会给人带来想不到的坏处。 给人带来的好处: 1、直接作用于菌体细胞 抗生素则能选择性地作用于菌体细胞DNA、 RNA和蛋白质合成系统的特定环节,干扰细胞的代谢作用,妨碍生命活动或使停止生长,甚至死亡。而不同于无选择性的普通消毒剂或杀菌剂。 2、具有选择性抗生谱 抗生素的作用具有选择性,不同抗生素对不同病原菌的作用不一样。对某种抗生素敏感的病原菌种类称为该抗生素的抗生谱(抗菌谱)。 3、有效作用浓度 抗生素是一种生理活性物质。各种抗生素一般都在很低浓度下对病原菌就发生作用,这是抗生素区别于其他化学杀菌剂的又一主要特点。各种抗生素对不同微生物的有效浓度各异,通常以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最低浓度作为抗生素的抗菌强度,简称有效浓度。有效浓度越低,表明抗菌作用越强。 给人带来的坏处: 1、毒副作用 “是药三分毒”,应严格遵照医嘱服药,切不可盼复心切,擅自加大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的抗菌药,如氟哌酸)的药量,否则很可能损伤神经系统、肾脏、血液系统。尤其是对肝肾功能出现异常的患者,更要慎重。需要强调的是,一般来说,轻度上呼吸道感染选用口服抗生素即可,但很多人却选择了静脉输液,这无形中也增加了出现副作用的风险。 2、过敏反应

多发生在具有特异性体质的人身上,其表现以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青霉素、链霉素都可能引发,其中青霉素最常见也更为严重。过敏反应严重时可能致命。 3、二重感染 当用抗菌药物抑制或杀死敏感的细菌后,有些不敏感的细菌或霉菌却继续生长繁殖,造成新的感染,这就是“二重感染”。这在长期滥用抗菌药物的病人中很多见。因此治疗困难,病死率高。 4、耐药 大量使用抗生素无疑是对致病菌抗药能力的“锻炼”,在绝大多数普通细菌被杀灭的同时,原先并不占优势的具有抗药性的致病菌却存留了下来,并大量繁衍。而且由于药物长期刺激,使一部分致病菌产生变异、成为耐药菌株。这种耐药性既会被其他细菌所获得,也会遗传给下一代。“超级细菌”很大程度上就是抗菌药物滥用催生出来的。如果这种情况继续恶化下去,很可能使人类面临感染时无药可用的境地。

抗生素带来的利益及其滥用产生的危害

抗生素带来的利益及其滥用导致的危害 名目繁多的抗生素今天已是医院、药房乃至家庭的常备药物。在今天,抗生素不但被广泛地用于杀菌治病,还可以用作家禽和家畜的饲料添加剂,减少家禽家畜的疾病,刺激家畜长大长肥。抗生素的发现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医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仅以国内来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抗生素事业就在一穷二白中发展起来了。国家领导人朱德元帅、刘少奇主席曾经亲自视察过问抗生素工业的发展情况。中科院1955年抗生素学术会议上,轻工业部副部长狄景襄亲自做学术报告,总结青霉素发酵技术进展。一五之后,中国的青霉素年产量超过30万吨,链霉素年产量超过50万吨。实施计划经济的三十年,中国抗生素产业的基本工业体系建立了起来,到七十年代末,国内抗生素原料企业达到14家,品种达到90个,产量合计1700吨,比58年提高20倍。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抗生素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新时代,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抗生素企业迎来了一个承接国际产业分工合作的新机遇,原料药的中国制造成就了一批优质企业,行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截止到2009年,国内抗生素企业达到120家,抗生素原料品种达到181个,产量合计14.7万吨,出口2.47万吨,市场规模约60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约24%。然而抗生素所带来的最大的效益,却是它给更多的人带来了健康,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参加工作。曾几何时,那些猖獗的不可一世的链球菌、结核菌等引起的细菌性肺炎、脑膜炎、肺结核等疾病还被人们看成必死无疑的不治之症,自从抗生素问世以后,这些病的病人身上就出现了药到病除的奇迹,无数的生命被它从死神的手中救了出来。然而,抗生素的滥用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由于抗生素的迅速崛起,人类一度认为所有的传染病都可以用这一特效药治愈。1979年,美国医事总署发表一项重要声明说:我们对传染病的研究总算可以告一段落了,现在最重要的事就是做好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研究。随着人类对抗生素的依赖越来越严重,抗生素滥用的问题也就越来越明显,由此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引人注目。2000年,医学杂志《Ann Intern Med》报道,美国每年花在康申诉上的费用约为150亿美元,在510万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等病毒性疾病患者的处方中,有50%—66%含有抗生素;而在开给儿童的处方中,则有高达1800万张含有抗生素。2002年诺丁汉大学在一项针对25000名儿童及其母亲的调查中,在孕期使用过抗生素的母亲所生下的孩子患枯草热、风湿热及湿疹等过敏性疾病的几率比未使用组要高。以美国为例,在美国每年使用的抗生素中,有70%—80%是非必要的。亚特兰大流行病学家Benjamin Schwartz统计,每年医生开出5000万张抗生素的处方对治疗无效,占所有处方的1/3。中国同样是抗生素使用大国。在中国用量和销量前15位的药品中,有10种是抗菌药物。住院病人花在抗菌药物上的费用占总费用的50%以上,而在国外这一数字通常为15%—30%。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国内住院患者抗生素的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的占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 抗生素的滥用损害的绝不仅仅是患者的经济利益,具体来说,抗生素滥用的危害高扩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药源性疾病。世界住院病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0%,5%出现致残、致畸、致死、住院时间延长等后果。在所有住院死亡的患者中,有3.6%—25%是药源性致死。而在国内,这一数字为20%。国内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其中又有40%死于抗生素滥用。儿童是抗生素滥用的最大受害者。在一项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性的调查中,广州人所携带的肺炎链球菌的耐药率高达17%,高于国内15%的平均水平,而广州儿童

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

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大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所致,有时也有肠道病毒所致,病程多为自限性,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少数患者可原发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性感染,抗菌药物限于发热或呼吸道症状持续超过7~10天、咳嗽脓痰或流脓涕、白细胞增高等病情出现时使用。 急性细菌性咽炎及扁桃体炎 患者扁桃体肿大有渗出物、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热伴周围血象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有助于细菌性感染的临床诊断。急性细菌性咽炎及扁桃体炎的病原菌主要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少数为C组或G组β-溶血性链球菌。 【治疗原则】 1.针对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选用抗菌药物。 2.必要时给药前先留取咽拭子培养,有条件者可做快速抗原检测试验(RADT)作为辅助病原诊断。 3.由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可发生非化脓性并发症-急性风湿热和肾小球肾炎,因此抗菌治疗以清除病灶中细菌为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目的,疗程需10天。 【病原治疗】 1.青霉素为首选,可选用青霉素G,也可肌内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或口服青霉素V,或口服阿莫西林,疗程均为10天。 2.青霉素过敏患者可口服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疗程10天,半衰期长的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等,疗程可适当缩短。 3.其他可选药有口服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疗程10天,但不能用于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的患者。 急性细菌性中耳炎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可合并轻度中耳炎表现,不需用抗菌药物,但如表现为急性起病的耳部、听力下降、发热、鼓膜进行性充血和膨隆,或已有鼓膜穿孔伴黄色渗液时,则需考虑急性细菌性中耳炎的临床诊断,可予以抗菌治疗。急性细菌性中耳炎的病原菌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最为常见,三者约占病原菌的近80%;少数为A组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抗生素的功与过

抗生素的功与过 专业班级:通信工程1131班姓名:黄正慧学号:201311612112 摘要:青霉素作为治疗药物70多年年以来,抗生素成为一类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不仅用于临床,也用于兽禽、农业和生化研究等方面,同时,它还是遗传学、微生物及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然而滥用抗生素将会导致人体中保护性的、有益的菌群永久性的变化,并引起对人体天然防御系统的损害。这对于健康的影响可能比耐药性"超级病菌"更危险。因为抗生素不具有辨别力,就是可破坏对人体有益的细菌,而不是仅仅破坏有害的细菌,并且科学家们发现,那些有益的细菌可能永远无法恢复。然而这些细菌的消除,可能会导致传染易感性增加。因此,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成为我们当今的一个热议话题。 关键词:抗生素、防御系统、耐药性、辨别力 广义的抗生素含义,它应该包括具有抗微生物、抗癌、抗细胞毒性、抗病毒、康昆虫、杀螨、杀血吸虫、杀线虫、抗寄生虫、驱肠虫、植物毒性、植物的生长调节剂、除草剂、农业杀虫剂等的所有天然产物。至今已有6000多种抗生素被发现,多从土壤微生物中获取,其中60%来源于放线菌。从抗生素的快速发展来看,能够预测的是抗生素的实际应用范围越来越扩大,在国民经济中所起的作用也将越来越重要。 但是,它就像一把双刃剑,由于对抗生素的过分依赖和滥用,使抗生素在治病的同时,又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医院药剂药理科主任刘皈阳说,所谓滥用抗生素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过度过量使用,二是疗程剂量不足。 首先是抗生素的一些作用机制:1、干扰细胞壁的合成,如青霉素、头孢菌素、万古霉素、杆菌肽、环丝氨酸等;2、损害细胞膜功能,如作用于细菌的多粘菌素、粘菌素、短杆菌肽S等环肽类抗生素,作用于真菌的制霉菌素、灰黄霉素、两性霉素、曲古霉素等多烯类抗生素;3、作用于核酸合成,抗肿瘤类抗生素如利福霉素、博莱霉素、放线菌素D和丝裂霉素等4、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如氯霉素、红霉素、四环素、链霉素、春日霉素等5、作用于能量代谢系统,如抗霉素A、寡霉素等。 以下是抗生素在实际中的应用: 一、抗生素在临场医学上的应用 据统计、七十年代初期的时候,世界医学抗生素的年总产量(不包括我国的产量)为10000~12000吨,在今后的十几年里,医学抗生素的产量就翻了一番多。可以看出抗生素对临床医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据国家食药监总局今年5月发布的《2013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共收到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事件报告51.7万例,其中严重报告2万余例,在各类药物中抗感染药报告数量居首位。同时,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也曾发出警示称,中国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70%,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病房中80%、门诊中有80%~90%在使用抗生素,且我国每年有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如果再不遏制抗生素滥用,将不仅是中国

骨科护理感染常见的问题及护理理措施

骨科护理感染常见的问题及护理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6-03-30T11:49:14.97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12期供稿作者:邓天丽 [导读] 解放军昆明总医院在医院骨科日常护理工作中,医疗技术快速发展,要求了骨科护理人员务必具备牢固的护理知识和专业技能。邓天丽解放军昆明总医院云南昆明 650207 2015年12月《中国医学人文》 【摘要】目的:分析存在我院骨科护理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促进我院骨科护理的整体水平、患者护理的满意程度、护理服务的质量等得到有效提高。方法:对我院骨科实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且积极采取规范护人员的工作行为、健全管理制度以及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等措施,全面提升我院骨科护理效果与质量。结果: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后,使我院骨科护理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得以解决,促进护理水平的提升,不但增强了我院竞争力,而且获得了更多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结论:提高骨科护理效率,关键在于不断在护理工作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从实质上提高骨科护理效率及质量。 【关键词】骨科护理;感染;问题;研究;对应措施 在医院骨科日常护理工作中,医疗技术快速发展,要求了骨科护理人员务必具备牢固的护理知识和专业技能,此外,医院也要对骨科护理的相关制度给予重视,争取制定出一个健全、严格的日常护理工作制度,约束骨科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行为,全面促进护理质量的有效提升。本文主要分析了一些存在于我院骨科护理工作当中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提升护理效率。 1.存在于目前骨科护理中的问题 1.1缺乏完善的护理制度 在当前骨科护理的日常工作当中,由于缺乏完善的护理制度而引发的护理问题逐步增多,导致不规范的护理操作频频发生,而且对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也难以进行有效监督与管理,再加上部分护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较低,导致骨科的日常护理工作频频出现差错,严重影响了护理效率。 1.2骨科护理工作人员缺乏过硬的业务水平 由于一些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这部分护理人员的工作难以得到患者及其家人的认可,这就直接对骨科的整体护理造成严重影响,难以提高护理满意程度。比如,护患纠纷的事件中由于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的业务水平所致的比例较大。还有一些护理人员欠缺牢固的专业知识,因此在骨折伤者搬到的过程当中因操作不规范,常常导致伤者形成二次损伤。甚至部分护理工作人员对患者陪护喂食的时候,对患者缺乏正确指导,导致患者发生呛咳或者窒息等问题,综上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了患者及其家人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严重不满,甚至极易引发医疗纠纷,最终无论是对整个医院的经济发展还是社会竞争力,都带来了严重影响。 1.3骨科护理工作人员缺乏法律意识 很多护理人员由于缺乏法律意识,很多时候没有依法执业,在实际工作中全凭自己主观印象或者经验等开展工作,导致打错针、发错药等差错频繁发生,甚至有一些护理人员没有严格按照骨科管理的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在自身权限范围内私自为患者更换药物,致使患者的病情发生变化或者病情变化难以及时发展,就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此外,部分人员在交班的时候不够认真仔细,致医嘱的执行存在漏洞或者错误,甚至还有一些医护人员对院内缺乏严格消毒隔离,使患者在院内发生感染等,最终都会导致医疗纠纷的频频发生,而一旦发生纠纷事故后,护理人员就要承担法律责任[1]。 1.4护理人员与患者缺乏沟通 在骨科护理工作过程中,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已经成为了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样可以使护患之间建立其信任,有助于更好滴对患者进行服务。但是部分护理人员缺乏主动和患者沟通的意识,对患者及其病情缺乏及时了解和掌握,这就难以有效对患者进行护理。还有一些护理人员和患者沟通的过程中,不重视自身说话的方式与语气,常常使患者与家属有被忽略、冷落的感觉,这也会引发一些纠纷。 2.解决骨科护理问题的措施 2.1建立健全的骨科护理体制 若要有效提升骨科护理水平,提升其管理质量是前提。为了能够有效健全骨科护理工作制度,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护理管理体系十分必要。严格的护理管理体制要求了骨科各护理人员务必做好自身本职工作,并且明确规定了重点监督管理的事项,管理人员要及时对个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存在任何问题,应当立刻采取相应的措施给予解决。此外,骨科护士长还要定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表现与护理质量等进行评估,并且针对护理人员工作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补充,尽可能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2.2不断规范护理人员的工作行为,加强安全教育 骨科护理管理人员应当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不断规范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行为,尽可能让每个护理人员都能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并且按照护理章程办事,便于形成良好的工作风气。在这个过程当中,骨科护士长应当充发挥领头作用,及时发现一些对科室造成不利的因素,并消除。并且要对各护理人员的工作范围、工作职责等进行合理的分配,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侠侣及其质量。 2.3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骨科的日常护理工作性质特殊,这就要求了护理人员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话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极强的沟通交流能力以及敏捷的思维能力等。护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便于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所以,骨科管理人员应当适当对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综合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等进行培训,或者开展讲座等,全面提升骨科护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及护理水平。 2.4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处理具备过硬的综合技能之外,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增加于患者及其家人之间的交流,在患者入院后要及时对其及家人详细介绍相关情况;在患者住院的期间护理人员要详细为患者及家人讲解病情与治疗、用药等各方面的情况,并且给予患者健康指导与细微照顾,充分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获取患者及其家人的信任,便于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2]。 结束语 现如今,我国的医疗卫生行业已经逐步取得较大的发展,卫生服务方面也日渐完善起来。随着人们对法律方面的意识逐步增强,使医

骨科抗生素应用

骨科抗生素应用原则 抗生素应用原则抗生素应用原则抗生素应用原则抗生素应用原则 1.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异物植入手术异物植入手术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人工关节置换人工关节置换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2. 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 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4、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给药方法给药方法给药方法给药方法: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有无应用指征首选药品应用疗程开放伤口有头孢唑林钠、头孢西丁钠、头孢曲松钠,过敏者可选用林可霉素类或大环内酯类一般5-7天、可根据血常规及伤口换药情况适当延长I类切口手术有头孢唑林钠、头孢西丁钠、头孢曲松钠,过敏者可选用林可霉素类或大环内酯类术前0.5~2小时内给药一次,术后适当应用,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II类切口手术有头孢唑林钠、头孢西丁钠、头孢曲松钠,过敏者可选用林可霉素类或大环内酯类术前0.5~2小时内给药一次,据血常规及伤口换药情况可适当延长放置内固定物手术有头孢唑林钠、头孢西丁钠、头孢曲松钠,过敏者可选用林可霉素类或大环内酯类术前0.5~2小时内给药一次,据血常规及伤口换药情况可适当延长感染伤口有据经验应用广谱抗生素、依据药敏实验调整据伤口情况及药敏实验决定 感染是外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对于普遍需要进行内固定或假体植入的骨科手术而言,感染往往变为灾难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手术部位的愈合和康复,因而骨科围手术期的合理用药对于减少或防治感染、提高手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当发生感染后,应用抗生素的治疗又是必不可少的。1.骨科围手术期感染的定义骨科围手术期感染是指骨科手术后30d 内发生在切口及其临近部位的感染,如切口感染、关节内感染和骨髓炎。 2 感染类型2.1 浅部感染是指仅累及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感染,常表现为切口愈合不良,切口处有稀薄或黏稠分泌物,细菌培养存在致病菌,切口周围存在局限性红、肿、热、痛。2.2 深部感染是指累及深筋膜以下软组织、尤其是肌肉组织的感染,常表现为广泛软组织肿胀和疼痛,有明显压痛,影像学检查如B 超、CT 、MRI 可发现软组织深部有脓肿;有些患者还可出现窦道和高热;穿刺可抽出脓性分泌物且细菌培养可发现致病菌。2.3 关节感染是指累及关节腔的感染。常表现为关节红肿、活动受限,有明显压痛,影像学检查如B 超、CT 、MRI 可发现关节内积液,滑膜肥厚,大部分病人可表现有软骨破坏,一般2周后,X 线可因有软骨破坏,表现为关节间隙狭窄。 2.4 骨髓炎是指累及骨骼的感染。症状不明显,严重时可有窦道形成,X 线常表现有骨骼虫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