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统蒙古文在线文本数据库的构筑法与在文本检索系统中

传统蒙古文在线文本数据库的构筑法与在文本检索系统中

传统蒙古文在线文本数据库的构筑法与在文本检索系统中
传统蒙古文在线文本数据库的构筑法与在文本检索系统中

传统蒙古文在线文本数据库的构筑法与在文本检索系统中的应用 A Method for Producing On-line Text Databases in Traditional

Mongolian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ext Retrieval

Dula MAN Graduate School of Library, Information and Media Studies University of Tsukuba.

1-2 Kasuga,Tsukuba

305-8550, Japan mandula@slis.tsukuba.ac.jp

Atsushi FUJII

Graduate School of Library,

Information and Media Studies

University of Tsukuba.

1-2 Kasuga,Tsukuba

305-8550, Japan

fujii@slis.tsukuba.ac.jp

Tetsuya ISHIKAWA

Graduate School of Library,

Information and Media Studies

University of Tsukuba.

1-2 Kasuga,Tsukuba

305-8550, Japan

ishikawa@slis.tsukuba.ac.jp Abstract

Exchanging on-line information in the traditional Mongolian script is difficult, due to the

lack of the standard electronization method. Although in Mongolian spelling and meaning can be determined by pronunciation, existing character codes are mainly based on spelling

and cannot represent meaning. To resolve this problem, we propose an electronization method and an input/output interface for the traditional Mongolian script. Additionally, to enhance an on-line text database in traditional Mongolian automatically, we propose a method for transliterating texts in modern Mongolian into traditional Mongolian, because both languages use the same pronunciation system but use different letters. We apply our method to realize a full-text retrieval system for newspaper articles in traditional Mongolian.

关键字: 传统蒙古文,文本电子化,字符编码,字译,全文检索系统

Keywords traditional Mongolian script, electronization of text, character codes,

transliteration, full-text retrieval systems

1.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在线信息交换已走向日常化、国际化。在这样的高度信息化时代,竖写传统蒙古文的电子化文本却还没有普及。这是由于蒙古文字的特殊性,文字处理软件等各种应用软件都采用着独自的电子化方式,至今还未确立通用性的电子化方式。

蒙古语,包括使用竖写蒙古文字的传统蒙古语,和使用西里尔文字的现代蒙古语的两种文字体系。使用西里尔文字体系的现代蒙古语,电子化方式基本稳定下来,能够进行在线信息交换。本文,主要针对传统蒙古语的电子化方式,和现代蒙古语电子化文本与传统蒙古语电子化文本之间的互相字译规律的研究。以下把西里尔文字书写的现代蒙古语简称为「现代蒙古文」,传统竖写蒙古语简称为「蒙古文」。

蒙古文不能进行在线信息交换,对于使用蒙古文的蒙古人来说,产生了信息利用的不平等,在文化、经济、技术等各个领域呈现出信息差距(digital divide)。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首先确立蒙古文电子化的通用方式。

对蒙古文的电子化,作者认为只在计算机的显示器上显示蒙古文字或特定的硬件和软件条件下处理蒙古文是不符合电子化文本的需求。必须在无论什么时候,不管是谁,在通用环境下都可以加工和利用的,具有高度通用性的文本格式才能够满足电子化文本的需求。

自然语言的电子化,有使用该语言固有的字符编码体系(日语的SJIS等),和把该语言的读音信息转写到其他语言的字符编码体系上进行电子化的两种方式。通过现有蒙古文字符编码的分析,作者发现这些蒙古文编码都缺乏通用性。因而,本研究以罗马字转写蒙古文的读音,用ASCII code保存信息来实现蒙古文电子化。实装蒙古文读音输入输出界面进行蒙古文的电子化。并提出,将现代蒙古语电子化文本字译成蒙古文电子化文本的方式,构筑传统蒙古语文本数据库,打好传统蒙古语信息处理研究的基础,实现蒙古文全文检索系统。

2.关于蒙古文电子化的先期研究

蒙古文的电子化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中国、蒙古、日本、德国等各国至今仍在进行研究。然而,由于蒙古文文字的特殊性,至今尚未确立通用的电子化方式。

到目前为止已提出的关于蒙古文的电子化方式,可分为“以蒙古文字符编码电子化”和“利用罗马字转写输入电子化”的两种。

2.1 字符编码电子化

以蒙古文字符编码的电子化方式有GB,智能,SUDAR,方正,MLS,U nicode等编码体系。GB,智能,方正编码体系着重于将蒙古文字的字形以字素,字母,音节等混合要素进行编码。在本文中这种编码体系叫作混合编码。用混合编码进行电子化的数据不能区别同形异音字,无法进行按音素分解等缺陷。SUDAR编码是按字母编码,但是将蒙古文字的词头,词中,词尾的字形分开编码。按音素分解的词处理时需要编码变换。MLS是以字素编码,不能区分同形异音字和不能保存读音信息[3]。Unicode是以音素编码,是最理想的编码体系。但是,现在还未公开字符集并需要字形字译的生成机制。因此, Unicode还未达到实用阶段。

2.2 罗马字转写电子化

利用罗马字转写的电子化方式,具有代表性的有Oliver Corff提出的电子化方式(以下简称Corff方式)和内蒙古大学提出的电子化方式(以下简称内大方式)。

蒙古文共有7个元音字母,其中第4和第5元音字形完全相同[@o]、第6和第7元音也字形完全相同[@u]。但是,这些同形字发音却不一样。而在Corff方式中,忽略了发音不同的问题,把字形相同的第4、第5元音及第6、第7元音只电子化了第5的[@o]和第7的[@u],因此不能区分同形异音字母。于此相反,内大方式是,为了区分同形异音字采用了一些数字和符号来转

写进行电子化。结果不能处理相应的数字和符号混合在一起的数据。

3.本研究的电子化方式和输入输出界面

正如在第2章里介绍的,现有蒙古文字符编码在实用性上存在问题。因此,本研究采用了用罗马字转写的电子化方式。

蒙古文书面语和口语有差别。口语在地区之间差距较大。但是,书面语相对比较稳定。因此,本研究以书面语为标准进行电子化。

在口语中,第二音节以后一般不出现第四元音 @o 和第六元音 @o/ [1]。这是一种元音脱落现象。但是,在书面语中则需全部标明。例如,在书面语中@oal o sW olosO ,在口语中则 ols 。在后者中出现第2音节的元音脱落现象。到目前为止的先期研究中采用的都是口语体系,造成一部分元音字母的信息损失。而本研究以书面语为标准,以蒙古文发音进行电子化。这样既可以完整的保存蒙古文字母的全部信息,又可在不损失读音信息的情况下与不久的将来公开使用的Unicode进行相互字译。

在本研究,用罗马字转写时不使用数字和罗马字字母以外的符号,只用罗马字字母进行电子化。并且,蒙古文字母的读音以两个以上罗马字构成的读音,利用另外一个罗马字进行电子

化。例如:ng用大写字母N进行电子化。蒙古文字符与罗马字的对应请参照图1。

为了本研究中提出的电子化方式便于使用,实装了蒙古文输入输出界面。此输入输出界面是,输入对应蒙古文读音的罗马字,屏幕上显示出蒙古文字。其对应请参照图2。

蒙古文字母,在单词中的位置不同而改变字形。主要有词头、词中、词尾的“三位字形”变化。单词与单词之间用空格间隔。因此,在本输入输出界面用空格键来确定字母在词中的位置。即,位于空格后面,并且后面还有字符串连接的字母是词头形。位于空格前面,并且前面有字符串连接的字母是词尾形。而前后都有字符串相联接的字母则可以判断为词中形。

但是,在蒙古文的传统书写正字法中不能所有的词都要“三位字形”明显区分书写。为了区别同音词的词义、区别品词和外来语的读音等,习惯上用词中形描写词头或词尾形、用词头形描写词中和词尾形等特殊表现方式。这种特殊表现方式,用读音相应的大写罗马字母来输入。

例如:辅音t在外来语的单词里,词中和词尾的位置上也要用词头形T 来书写。在本研究的输入输出界面,词中的词头形t就用大写字母T来输入。如,来自于英文的[material]蒙古文外来

语@M a TEriYa|(资料)用[maTEriyal]来输入。

另外,蒙古文的格助词是相对固定的独立分写。但是,与主词不同,词头也要书写于词中形。因此,本输入输出界面为了和其他单词区别,参照格助词词典来判定格助词的词形。另外有些词尾音节中的元音 a 和 e 要与前面的辅音分开写。在本输入输出界面,这种情况的词尾音节的 a 和 e 就用大写字母 A 和 E 来输入。

本研究的输入输出界面,考虑方便性实装了如图2的文本编辑器。

此编辑器在Java虚拟机上动作。用罗马字输入的信息逐个读入,变换成对应的蒙古文字母,显示在屏幕上。蒙古文字体利用了TrueType Font[6]。编辑过的内容可以保存在文档中。

图 蒙古文文本编辑器的例子

4.现代蒙古文与蒙古文的互相字译方式

研究自然言语的信息处理,需要用该语言文字体系电子化的文本数据。这种文本数据库称为语言资源。目前,蒙古文的电子化文本还未公开,蒙古文的语言资源极为贫乏。因此,进行蒙古文的信息处理研究比较困难。

蒙古语,包括蒙古文和现代蒙古文的两种。两者虽然文字体系不同,但都是记录蒙古语发音的表音文字。因此,可以互相字译,并互相补充对方的语言资源贫乏之缺陷。

蒙古文文字体系与现代蒙古文文字体系都是标记蒙古语读音的表音文字。所以基本上,以字母为单位的字译是可能的。但是,因为两者的正字法不同,无法进行一对一的以字母为单位的字译。

在现代蒙古文的正字法中,以口语发音为中心,书写时按照口语的原音即可。现代蒙古文的辅音里有带元音的辅音和非共鸣辅音,并有一连串的规约。长元音是重复同一个元音来表记。但是,在蒙古文中,坚守传统书面语的正字法,辅音和元音结合在一起生成音节,在短元音之后按元音和谐规则附上g系的音节来表示长元音的情形较多。例如:对于“英雄”这个单词在现代蒙古文中用baatar来表记,而蒙古文则表记成bagator(把长元音的a用音节ga来延长)。

还有,在现代蒙古文中,大部分的助词和附属词是和所属的单词紧密相连不分写的。但是,在蒙古文中助词和附属词却与其所属单词分开书写。根据这个规律,现代蒙古文字译成传统蒙古文时,为了正确的字译,需按照以下的机制进行字译。字译机制为:

( )不符合元音和谐规则的特殊单词按例外处理。有些特殊单词在使用正字法和元音和谐规则之前,有必要进行特殊字译。例如:тайвны taiboN on。

(2)不分写的助词,附属词要分开以后进行字译。

(3)从前后的字符串来判断长元音,正确判断后进行字译。

(4)剩下的部分以字母为单位进行字译。并按蒙古文的正字法和元音和谐规则来补充元音。

字译结果的分析 通过上述字译机制把现代蒙古文电子化文本字译成蒙古文电子化文本的判断标准为字译前和字译后的文本内容一致。即,如果在单词标记上符合蒙古文正字法,并且

字译前的现代蒙古文内容和字译后的蒙古文内容一致,则判断为正确。总体上看来,字译结果为70%以上符合正字法并且内容也符合预期效果。但是,还存在以下的几种问题要待于解决。

z固有名词不能准确字译。因为固有名词并不遵从元音和谐规则,所以不能用元音和谐规则和正字法来制约。

z外来语不能很好的字译。在蒙古文中标记外来语的字母和现代蒙古文标记外来语的字母有部分不一致的现象。

z缩略语的字译变得很奇怪。蒙古文中不使用缩略语,所以字译后的略语变得意义不明。

5.蒙古文全文检索系统

用本研究提出的,蒙古文电子化方式实装的输入输出界面,和蒙古文与现代蒙古文的字译方式,在线构筑蒙古文电子化文本数据库,建立语言资源,实现了蒙古文全文检索系统。系统构成如图3表示。

图3 蒙古文全文检索系统构成图

在图3中,输入界面和输出界面是本研究提出的输入输出界面。当使用者要把要检索的问题(检索语单词),从终端以书面语读音为基础的罗马字输入方式输入后,输出界面在屏幕上同时显示罗马字和蒙古文。这样可以罗马字和蒙古文之间对比检查,减少输入误差。

简单的说,检索处理就是使用者输入的检索语(单词)和索引文本对照,符合该检索语的数据项目被检索出来,然后,通过输出界面把检索结果以蒙古文显示出来。

数据项目是事前准备好的从现代蒙古文字译成蒙古文而构筑的蒙古文文本数据库。本研究中利用的蒙古文文本数据是,由http://www.ollo.mn网页上公开的现代蒙古文文本500条为对象,进行字译而成的蒙古文文本数据库。

索引文本的生成 蒙古文文章是词与词之间用空格间隔分写。因此,单词的检出比日语及中文要容易。用空格来分割,抽出单词。但是,被抽出的单词不一定全部都能表示文献的特征。特别是表示词与词之间关系的助词等机能语更是很少能表达出文献的特征。比如,助词的“的”在任何一篇文章中都存在,而不能表达文章的内容。所以不适合用于当作索引词。于是,本研究根据这个情况制定了不能使用的检索语的文单。抽出的单词与本文单对照,文单里包含的单词被删除,用剩下的单词生成转置文档 inverted file 。

蒙古文有语尾变化,因此,应当要进行词尾处理(stemming)。但是,由于词尾处理需要处理规则及字典。所以,现在暂时没有进行词尾处理,作为今后的研究课题而保留。

检索语的处理 检索语也像索引语一样从输入的检索问题中抽出单词进行单词对照。但是,使用者有可能在输入问题时出现输入失误从而造成误解。为了避免这种误解有必要确认输入检索问题的内容。因此,本系统输入界面,当使用者用罗马字输入蒙古文的读音,并按回车键来确定输入内容时,输出界面显示出输入的罗马字与字译后的蒙古文。以此罗马字和蒙古文并列

显示,方便使用者对照修改。

图4 检索实例

检索处理 现存的检索模型中有布尔 boolean retrieval model 模型、矢量空间 vector space model 模型、概率 probabilistic model 模型等。但是,这些模型的哪一种最适合于蒙古文检索系统现在还没有论据。因此,这次作为本研究提出的电子化方式和输入输出界面的应用实例,试验性的采用了布尔模型。

布尔模型有个缺点,就是检索出的复数结果无法进行排序处理。在本研究中以文本里单词出现的频率来进行排序。如果检索语是多个单词构成的,检索结果按各单词出现频率的合计,由高到底的顺序显示文本。

实际检索例 图4是在检索问题之栏中输入@M a rkA J i|意义为“技术”的蒙古文,进行检索的例子。检索结果是,包含有检索语的条目ID和标题。使用者从检索结果中选出有兴趣的条目,点激选择即可阅览该条目的详细内容。

6.实验评价

评价检索系统的机能,有必要事先准备好试验用文本。但现在,蒙古文的已电子化并可以进行实验评价的试验用文本并不存在。于是,作者利用本研究提出的电子化方式,把网上公开的现代蒙古文电子化文本500条自动字译成蒙古文文本,建立蒙古文数据库进行实验评价。

在这次实验中主要对电子化方式的有用性进行评价。也就是,用检索系统的再现率(recall)来进行评价系统的功能。再现率的判断,就看是不是所有包含检索问题(单词)的文本条目都被检索出来,以没有漏检为标准进行评价。

检索结果 这次实验评价所利用的检索问题是蒙古文中经常被使用的十个单词。用这些被选出的10个单词进行检索评价。其结果如表1。

这次实验结果显示,每个被检索到的条目都符合与检索问题。可以说精度是100% 。适合检索问题的再现率平均为87.2%。表明了本研究提出的字译方法的有效性。从这个结果了解到:z本研究提出的在线构筑蒙古文文本数据库的方法是很有效。对蒙古文信息处理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z平均3.7条目被漏检的检索语进行分析后发现,漏检的原因是,由于现代蒙古文与蒙

古文的字译过程中出现误差而造成的。例如,像erdemten 字译成 erdemteni的结果。

如果提高现代蒙古文与蒙古文的字译精度,可以得到更好的再现率。

7.结论

本论文,提出了现代蒙古文及蒙古文的相互字译方法,提出了在线构筑蒙古文文本数据库的方法,建立蒙古文文本数据库。利用此数据库,实现了蒙古文全文检索系统。检索结果表明了本研究提出的字译方法的有效性,同时也验证了布尔模型对蒙古文检索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清格尔泰,現代蒙古文语法,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呼和浩特市,1999.

[2]敖其尔,“WINDOWS环境下的蒙古文输入方法的探讨,”内蒙古大学学報, pp. 102―108, Jun.2000.

[3]確精扎布,蒙古文編碼,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0.

[4]那任巴図,現代蒙古語,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呼和浩特市,1995.

[5]涛高,蒙古文语法概要,内蒙古少年児童出版社,呼和浩特市,1986.

[6]http://fukuchi.human.is.tohoku.ac.jp/~chigen/cgn_idx.htm (2004.9.13日参照)

[7]Галсанпунцаг, Монголулсынкирил?сгийнд?рэм,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呼和浩特市,2001.

蒙古族民俗常识

教学内容:蒙古族的生产民俗 教学时间:2012年11月21日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知道蒙古族的历史、节庆习俗、服饰、建筑、饮食、歌舞、民族文化等要点; ②能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观赏视频、聆听音乐,让学生直接感受,引发思考,实施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②以导游讲解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生讲解介绍,多次给学生创造成功机会,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勤思考、爱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 ②通过视听欣赏,让学生用心去感知美,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蒙古族的节庆习俗。 教学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形象生动地介绍蒙古族的服饰、建筑、饮食。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这个地区有多少个少数民族?能不能说说都有什么民族?人数居多的是哪个民族?

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蒙古族民俗常识。 板书课题 2、学习新课 有没有同学知道是谁统一了蒙古部落? 我们一起把书翻到第二页,共同来了解蒙古族的来源,成吉思汗的简介和蒙古族主要分布的国家,人口数目。(课件) 解决老师课件的问题。 蒙古族被誉为“马背民族”、“草原骄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优秀的文化。我们一起来学习蒙古族的生产民俗。 (1)狩猎民俗(出示课件)带着问题自由读文,解决问题。 ①狩猎方式主要归纳为两种:个人狩猎和集体狩猎。(板书)用自己的话归纳一下个人狩猎和集体围猎的不同。②蒙古族狩猎的方法有几种?学生自行读文,汇报结果。③出示问题:蒙古族的狩猎活动为何在秋、冬两季进行?学生自己归纳,老师总结。 3、欣赏蒙古族生产民俗图片、民族音乐。 4、整理笔记。 5、课堂小结: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节课的重点内容,老师做归纳总结。 6、课后拓展: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书籍等方式搜集一些有关蒙古族的资料,留意一下身边的蒙古族朋友,看看他们生活中还有哪些民俗是我们平时所没有注意到的,请教一下他们,这些民俗有什么意义。 板书设计:蒙古族的生产民俗 狩猎民俗个人狩猎、集体围猎

蒙古语简介

蒙古语简介 蒙古民族在9~10世纪有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并创造了书面语体系。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分布于蒙古国和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以及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等省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蒙古族聚居区。蒙古国境内的蒙古语属喀尔喀方言,是蒙古国的官方语言,使用人口约180万,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三以上;中国境内的蒙古语分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3种方言,使用传统的蒙古文字(畏兀儿字母),使用人口近400万。 本站主要介绍喀尔喀蒙古语(khalkha mongol),它主要由俄罗斯的蒙古族、蒙古国的蒙古族使用。它是在20世纪30~40年代蒙古文字改期时(1945年5月),从俄罗斯引进了斯拉夫文字母(也称西里尔字母)书写,称为新蒙文,但单词发单与传统蒙文基本相同。所以同一个单词,用二种蒙文说出的发音是相同的,只不过书写用的字母不同而已。 蒙古国现使用的新蒙古文,是利用基里尔(Кирилл)字母在喀尔喀蒙古语方言的基础上创制的文字。蒙古从40年代起就放弃使用传统文字,改用基里尔蒙古文。该文字已使用了半个多世纪,对于蒙古科学文化教育的普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却有着不利的影响。90年代以来恢复传统文字的呼声很高,政府也采取了政策措施,但困难和矛盾较多,至今未能恢复使用。而我国境内的蒙古族则一直使用着传统蒙古文字(新疆的蒙古族使用托忒蒙古文字),因而在文字方面双方沟通较为困难。而在语言方面则较为容易,但蒙古国的蒙古语中俄语借词较多,90年代之后英语借词大量增加,而我国的蒙古族使用的蒙古语中汉语借词较多,在语音、词法、语法上的细微差别也不少,如果未经专门训练,深入交流也有一些困难。本教程的编写,是为了向懂汉语的人士介绍蒙古国的基里尔蒙古文。随着商贸、文化交流的深入,掌握Кирилл蒙古文对于我们的工作、生活也很有用处。而且,从拼写难度角度而言,基里尔蒙古文较胡德木蒙古文简便、易学,也容易在电脑中显示。 虽然新老蒙文都是同一个起源的拼音文字,但是用法上区别很大。新蒙文类似于俄文,是从左到右书写,从上到下移行。新蒙文大大减少了学习掌握的难度。这里主要介绍用基里尔字母书写的喀尔喀蒙古语。 一、主要特点 蒙古语所使用的基里尔字母一共是35个,元音丰富而辅音较少。元音除了有开口度、舌位、唇形的对立外,还有发音长短和舌根松紧(即阴性、阳性)的对立。有些辅音有腭化现象。语音结合比较自由,音节种类较多。绝大部分辅音既可以出现在音节首,也可以出现在音节末。在音节末还可以出现复辅音。有比较严格的元音和谐律。阴性元音和阳性元音不能出现在同一个单词里。在同性元音之中又有一定的唇形和谐。语法意义主要由附加成分和助词表示。词序和重叠词干也是重要的语法手段。附加成分可以依次递加在词干上,一般是构词的在先,构形的在后,具有构词和构形双重功能的介于二

少数民族大学生传统节日民俗

少数民族大学生传统节日民俗 第一节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是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等少数民族的宗教节日。一般要持续三天。 节期:伊斯兰教历的十月一日。 主要庆祝活动:节日的早晨人们到清真寺参加聚礼,上麻扎尔(墓地)为先人祈祷。 第二节肉孜节 肉孜节是每个成年穆斯林必须在肉孜节的前月(称斋月,即教史九月份)封斋一个月。 主要庆祝活动:节日的早晨人们到清真寺参加聚礼,上麻扎尔(墓地)为先人祈祷。 第三节巴拉艾提节 巴拉艾提节是所有穆斯林同胞的宗教节日。一般来说节日时间无互相拜节得风俗。 节期:为伊斯兰教史八月十五日。 主要庆祝活动:到了那一夜,虔诚得穆斯林们在“大净”之后跪坐诵经、忏悔、祈祷,彻夜不眠。 第四节巴罗提节 巴罗提节(灯节)是塔吉克族的传统节。 节期:在伊斯兰教史巴罗提月的头两天。 主要庆祝活动:第一天得晚上大家对着灯烛潜心祈祷,祈求真主佑助、消灾降福、全家平安。 第二天晚上,全家人去墓地祭扫祖坟,在坟墓前点燃油烛等等。 第五节诺鲁孜节 诺鲁孜节是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等古老的传统节日。 节期:每年的春分日(3月21日) 主要庆祝活动:人们穿着节日盛装,三五成群地结伴奏家串户拜年。

第六节那达慕大会 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是一种体育竞技,娱乐的群众性大会。 节期:每年的七、八月份举行。 主要庆祝活动:赛马、射箭、摔跤、套马等传统竞技项目。 第七节抹黑节 锡伯族的传统节日。 节期:农历正月十六日 主要庆祝活动:正月十六日这一天,人们都会早早地起床,拿着前一天晚上蘸了清油,抹了锅底灰的抹黑布,走到街上肆意地往行人脸上摸。 第八节帕斯喀节 “帕斯喀节”是俄罗斯族的传统节日。与俄罗斯人所信仰的东正教有关,是俄罗斯人的第二大节(第一大节日是圣诞节)相当于西方的“复活节”,是为了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 节期:每年的4月4日到5月6日之间 主要庆祝活动:在帕斯喀节前一天得傍晚,人们会穿上隆重而鲜艳的节日盛装,带上准备好的这三种食品到当地的教堂里去,把食物供存耶稣的神像前,点燃烛进行祈祷。到了节日这天,人们则会穿上节日的盛装,庆祝耶稣复活。 第九节萨噶达瓦节 萨噶达瓦节是藏族的传统节日。关于它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纪念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一说是纪念文成公主到达拉萨的日子。 节期:四月十五日 主要庆祝活动:这天西藏各地都要举行宗教纪念活动。 编写人:胡尔曼别克 2011年9月25日

+中国传统文化——蒙古族...

中国传统文化————蒙古族文化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摘要: 服饰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精粹和外在呈现,它所代表的,除了衣服的概念之外,更多的还是这个民族千百年来在文明进程中的历史文化积淀、民族特性和人文气息。在某种程度上,一个没有自我服饰文化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历史积淀的民族。 正文: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蒙古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 蒙古族在科学文化事业 上比较发达,特别是明代以 来,在历史、文学、语言、医 学、天文、地理等方面,对祖 国的科学文化事业作出了重 大贡献。在民间文艺方面,“好力宝”是蒙古族中流传很广的一种演唱形式,马头琴是最富特色的民族乐器。 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现在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地区。“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始

见唐代。“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 同体。“蒙古”也就由原来的 部落名称变成为民族名称 了。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 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满语是“家”、“屋”的意思。古时候称蒙古包为“穹庐”、“毡帐”或“毡房”等。 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纳20多人休息;小者,也能容10几个人。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包的大小先画一个画圈,然后沿着画好的圆圈将“哈纳” (用 2.5 米长的柳条 交叉编结而成)架好, 再架上顶部的“乌尼” (长约3 . 2 米的柳条 棍),将“哈纳”和“乌尼”按圆形衔接在一起绑架好,然后搭上毛毡,用毛绳系牢,便大功告成。一户牧民就算在草原上安家落户了。 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架设时将“哈纳”拉开便成圆形的围墙,拆卸时将哈纳折叠合回

零基础教蒙语

教你蒙语!! 今天世界上一千万左右蒙古族人口使用着传统蒙古文(包括内蒙古的旧蒙古文和新疆的托忒蒙古文)和新蒙古文(或叫斯拉夫蒙古文、西里尔蒙古文,蒙古国和俄罗斯境内蒙古人使用)两种拼音文字。所以,学习蒙古语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文字或两种文字。随着手机和网络的普及很多人在写手机短信、发电子邮件、网上留言时选择用拉丁文拼写蒙古语的方式,也很方便。 在这个会话本里采用了传统蒙古文对照汉字和拉丁文注音的形式。但汉字注音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准确掌握发音还是以拉丁文为主的好。我们的原则是先学一些会话,有了一定的基础、兴趣和信心后,再学蒙古文整词,最后学传统蒙古文的构词原理。在此基础上学习新蒙文和适应喀尔喀(蒙古国)方言比较容易。根据以往对初学者教授蒙古语和蒙古文的经验,这种办法更有效、更具有趣味性。也可以叫做轻松、快乐、随心所欲的学习方法。本书安排了较多的歌曲内容,也是出于这种考虑,所以也可叫做唱歌学蒙古语方

法。 本书的另外一个特色是,考虑到学习者随身携带本书随时随地请教别人,记下新学的单词,记录一些诸如电话号码、日常事务等的便利,每页底下留下了空白。 学蒙古语一点都不难,只要你大胆开口《发言》。蒙古语是最不怕发错音的语言,尽管蒙古人散落在欧亚两大洲,方言千差万别,两个人见面只要说的是《蒙古语》,他们从来不需要翻译!即使您不懂一句蒙古语,您脑子里的蒙古语词汇不下几百个。您想一想您所熟悉的蒙古人名和地名,那些就是单词呀。有人开玩笑说只要会说《白那(在,有),乌贵(不,没有)》,蒙古语就会说一半了,这也有一定的道理。总之,成吉思汗的语言非常好学,非常有趣。 如果您是蒙古族人,还不会说蒙古语,那就找借口不如早开口,学吧,讲吧! 现在是网络时代,学习当中的体会和问题,可在网上及时交流。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中使用拉丁字母注音时,针对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特意采用了接近于汉语拼音的注音方式。

蒙古族民间艺术赏析

《蒙古族民间艺术赏析》作业 学院:旅游学院 专业:旅游管理 学号:20101102733 姓名:斯庆高娃

蒙古族民间艺术赏析课后感想上了一学期的蒙古族民间艺术赏析课最大的收获大概就学会了几首歌。以前在外人面前从来都没唱过歌,也不会唱,五音不全真是个大问题。但是在期中考试的时候第一次在众人面前唱了一首歌,《康定情歌》。虽然唱的不怎么样,但也算是突破了自己。我觉得还是值得表扬的。 我们这学期学了挺多中国各地的民歌。不过多数还是内蒙古的。学了很多首歌,最喜欢呼斯楞的《鸿雁》,唱的特别好听。静静的听真的能感受到游子思乡的情。 在内蒙古最有名的当属我们蒙古族民歌,我们蒙古族历来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蒙古族民歌可分“长调”、“短调”两大类,也分为礼仪歌和牧歌。我个人还是喜欢听牧歌。在家放羊的时候听这些歌特别有感觉。蒙古族民歌以声音宏大雄厉,曲调高亢悠扬而闻名。其内容非常丰富,有描写爱情和娶亲嫁女的,有赞颂马、草原、山川、河流的,也有歌颂草原英雄人物的等等,这些民歌生动地反映蒙古社会的风土人情。 在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中,蒙古族民歌以其丰富的内容、独特的草原风格大放异彩,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很多艺术家在草原的歌海里采风,使蒙古族民歌得到进一步的整理、保护、传播。 在上课的时候老师教了我们很多中国各族各地的民歌,中国不仅有不同民族和地域,民歌形式往往也各异,即使在同一民族和地区中,也常有多种样式。民歌的特色,是在於其能反影它的出处和环境、文化特色和特质,而不只是在乎其使用的乐器的多少、轻重。 民歌就是人民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式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博大的文化背景,众多的民族和人口是造就民族音乐的最大原因。 虽然老师也给我们听了很多器乐作品,但是很多现在已经没什么映象了,上课听的时候也感觉挺好听的,就是没记住几个。以乐器为物质基础,借助乐器的性能特征,结合演奏技巧的应用,所表现一定情绪与意境的音乐作品。

中国传统节日蒙古族的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蒙古族的传统节日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夏季水草 丰茂、牛羊肥壮的时节,草原要举行那达幕大会,具体时间自定,这种节日性活动,规模 可大可小,甚至一个家庭就可以举办。届时方圆几十里、上百里内的牧民都会举家骑马赶 车前去参加。其他节日还有由生产活动、宗教祭祀仪式演变成的祭敖包、马奶节、剪羊毛 节等。 蒙古族年节 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关于蒙古年节传 说不一。据史书记载,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汉族历法,因此,蒙古族白月与汉族春节正 月相符。这就是蒙古族过“春节”的由来。蒙古族年节,虽然与汉族节一致,并吸收了一 些汉族习俗,如吃五更饺子,放鞭炮等,但也有很多蒙古族传统习俗。如除夕吃“手把肉”,牧区自然没问题,就是农区蒙古族,在肉食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也要吃一顿“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亲朋间互赠哈达,恭贺新年吉 祥如意。?? 那达慕 蒙古语意为“游戏”或“娱乐”。原指蒙古族传统的“男子三竞技”――摔跤、赛马 和射箭。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包括多种文化娱乐内容的盛大庆典活动。历 史上的那达慕不受时间限制,通常在祭祀山水、军队出征、凯旋、帝王登基、正月以及大 型庆典等场合举行。今天的那达慕,每年在夏秋之交举行,一般是看当年牧业的生产情况,小丰收小开,大丰收大开。活动内容除了传统的“男子三竞技”,还有文艺演出、田径比 赛和各类经济文化展览以及订货洽谈、物资交流等。 马奶节 蒙古族传统节日。以喝马奶酒为主要内容,故名。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伊克昭 盟的部分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天。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手把肉”款待宾客,并举行赛马活动、请民间歌手演 唱祝词、向老蒙医献礼等。据传,那达慕盛会即源于此。?? 感谢您的阅读。 祝语:记住你的笑容就是最好的牵挂,发给你的短信就是最好的礼物,在繁忙的日子里,希望我的问候犹如雪碧加冰块带给你无限清爽,让你愉快地度过每一天。

蒙古族传统图案产生与发展与象征寓意

蒙古族传统图案产生与发展及象征寓意 从象征性文化角度研究蒙古族家具图案蕴含的思想文化因素,是研究蒙古族家具本质及其在的文化价值的重要途径。 不同的地域造就出了不同的文化,正是广袤的北方草原孕育了蒙古族游牧文化的传统。游牧文化的一个明显特征是极其重视装饰,并且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除了鲜明的游牧特色,还因为其特殊的发展历程,具有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多元、开放的特点,同时又自成体系,具有蒙古族文化独有的魅力和品格。换句话说,蒙古族将思想、情感的外化形式集中体现在了装饰艺术中,图案和花纹就是展现这种精神诉求的无声语言。它们的形成和发展直观地体现出了蒙古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特点,蒙古族的图案与花纹有着悠久的历史,吉祥的,对称正是平衡、圆满的形象化再现。正是出于这样的思想和情感,在蒙古族图案花纹中都很注重连续而忌讳中断、注重案也经常是合成的,形成了各式各样的适合纹样。这些都是蒙古人在二元价值观的基础上,渴求平衡、协调、秩序以及长久、完整和圆满的象征性表述。再有就是,蒙古族的图案花纹不仅是在形式上体现着吉祥的寓意,而且许多图案本疾病、痛苦和自身命运的无法把持和由此生都会有许多的吉祥图案,甚至有字符、类物相匹敌。所以,游牧文化将动物作为装饰的恒定题材,除了动物对于游牧人的重要性以外,也包含着对于动物能力的崇拜。

蒙古族对于犄形纹样的大量使用,绝不仅仅是出于美观的需要,还因为这些犄形纹样所蕴涵的吉祥和祈求牲畜增产的意义。因此,在蒙古族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用各式各样的犄形纹样来装饰家居。民族性的象征在蒙古族文化中,对于一切日常用品都词,充分体现了蒙古族文化尊重生命的本质。事实上,蒙古族文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赋予日常生活以非常意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和载体表达着对自然万物的尊敬与感,具有视一切事物为平等的健康心态。这从其文化中都可见到。蒙古族的文明深深根植于养育它的广袤无垠的大草原,在如此起伏骤变环境中生长起来的蒙古人同这里的一切生物一样,有着极强的生命力,超乎常人的抵抗力和忍耐力,草原培育了蒙古人勇敢顽强的性格和对能见到的,可以进行装饰的一切事物上进行装饰。这种在所能见到的,可以进行装饰的一切事物上进行装饰,其实就是一种给一切事物赋予尊严,视一切生命为平等的行为,是对生命在最广泛意义上的一种尊重,体现综观蒙古族的图案花纹,它以其流畅的程式化语言,富有想象力的造型和典雅古朴的配色共同创造了健康、大气、而又充满了感性秩序的装饰艺术。在蒙古族的装饰艺术中,每一类的图案花纹都在用自身生动的表现方式揭示着蒙古人思想、情感的信息,讲述着蒙古族文化对于世界的见解与态度。以蒙古族的装饰艺术而言,在想象的真实与真实的想象之间自由穿梭和转换着,蒙古族艺术中这种自由而感性的特质,一直以来在一代代的蒙古人身上从未消失过,这是蒙古人独特的民族性为其艺术打上的印记。

蒙古族传统文化资料

蒙古族传统文化资料 惟妙惟肖的蒙古族剪纸文化我国许多民族都有着剪纸这项民间艺术,而蒙古族的剪纸艺术却应用广泛,其历史却可以追寻到北魏时期,在这样代代相传的千古遗风中,使得剪纸艺术更加的贴近生活。 剪纸是蒙古族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古学研究,其渊源可追溯到北魏时期,而学术界观点是远古时代。他们认为那时人类就已经发现和运用了以影像作为形象表记的艺术手法,并相继创造了在各种材料上镂刻、透空的艺术语言。这种完善的远古艺术手法在原始社会的岩画、彩陶、红山文化的玉雕、匈奴与东胡铜器等都有所体现。今天的民间剪纸与之在造型方式和外部特征上极其明显的一致。这充分说明它们之间的传承和延续关系。民间艺人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将千古遗风代代相传,使剪纸艺术成为一种贴近生活、植根于大众的民间艺术。 蒙古族传统的游牧生活无论从信仰文化、服饰文化、节日文化到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民间剪纸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文化空间象征和族群生命记忆的功能。 蒙古族剪皮艺术最常被用来装饰马鞍及鞍垫,多用皮剪成鸟、盘肠、回纹、交叉图案等纹样贴绣缝缀于马鞍上,既醒目大方又富有装饰感。剪皮贴花还多用于民间流行的盛乳

革囊等生活用品上,或摔跤服等服饰上。 在丰富多彩的蒙古族民间刺绣中,有靴花、枕花、鞋花、肚兜花、荷包花等不同类型的剪纸图案,还有毡绣和服饰贴花都是先剪后绣、剪绣结合的。蒙古族剪纸风格单纯质朴富有草原的乡土情趣,多以盘肠、卷草、花鸟、卷云,石榴、西瓜、葫芦等作为刺绣图案,有些花边和角隅纹样采用规则对称或重复的二方连续图案。 在草原牧区的剪皮与剪纸中,多采用造型奇异的形象,具有粗壮、热烈、奔放、丰满和简洁的特色,多数作品以半侧身的形象出现,以程式化的方式表现物象的各种结构,充满生命的活力。如在剪纸中点可以表示头饰中的珍珠、动物的腿、树的叶、锯齿纹可以代表鸟兽的毛以及衣服的皱褶等。剪纸布局也采用了透明透视的方法即大小套叠,如大动物身上刻小动物,大动物一般都被视为是小生命的母体,小动物可以是腹中的胎儿,具有强烈的的装饰效果,这种装饰风格在北方原始岩画中也可以看到。

蒙古族的民俗风情教案

蒙古族的民俗风情教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蒙古族的民俗风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蒙古族的节庆习俗、美食 ②了解蒙古族的服饰特色、歌舞、建筑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充分感受祖国少数民族的特色民族风情,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精神和乐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蒙古族的节庆习俗、美食 【教学难点】 蒙古族的服饰 【教学方法】 1.教法:图片直击法、音乐欣赏法、故事讲授法 2. 学法:填表格法、学生模拟导游讲解法 【教学过程】 导入:提问电视剧《射雕英雄传》有哪些人拍过,激发学生兴趣,再提问郭靖小时候生活在哪里?引入课题——蒙古族 新授: 一、找一找:识蒙古概况 聚居地:内蒙古自治区 宗教信仰:藏传佛教 三大史诗之一:《江格尔》 蒙古大国建立者:铁木真——成吉思汗 统一中国,建立元朝者:忽必烈 最早用蒙古文写成的历史文献:《蒙古秘史》 二、看一看,认特色服饰

展示一幅完整的蒙古族服饰图片,再将服饰的每一部分拿出来构成蒙古族服饰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首饰、长袍、腰带、靴子 提问:为什么这样穿着 “三不离身”指的是什么?——展示图片蒙古刀、火镰、烟荷包 三、说一说,释蒙古建筑 大家都知道蒙古族牧区的传统建筑史蒙古包,那为什么不是像我们一样的楼房呢?请同学解释: 传统建筑——蒙古包,呈圆形,有圆柱“墙体”和圆锥“房顶”组成,房顶有天窗,里边使用面积大,空气流通顺畅,采光好,冬暖夏凉,而且易于装拆搬运,很适合草原生活。 四、瞧一瞧,品风味美食 三餐离不开奶与肉 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德”——白食 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德“——红食 提问1:据你所知,白食有哪些? 牛奶、马奶、鹿奶、骆驼奶 提问2:绵羊肉和牛肉 展示图片: 蒙古族烤全羊、手抓羊肉、涮羊肉、烤羊腿、手扒肉、炸羊排 五、填一填:知节庆习俗

蒙古族饮食文化及图案

蒙古族饮食文化 一、蒙古奶茶器具 民以食为天。蒙古族的饮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一部分。《马可波罗游记》记载:“鞑靼人完全以肉食和乳品作食物,一切饮食来源都是他们狩猎的产物o”长期以来,特别是牧区蒙古族的传统食品主要为肉食品、奶食品及饮料。肉食,蒙古语称为“乌兰伊德”,其意为鲜红的肉食品,品种也很丰富,主要有手扒肉、羊背子、烤全羊等。据说在成吉思汗时代,蒙古将士在行军途中,用铁支架,烧烤整羊吃,这或许就是现在烤全羊的雏形。奶食色白,象征纯洁,蒙古人以白为尊,视乳为高贵吉祥之物,称奶食品为白食。蒙古语作“查干伊德”o在清代,察哈尔八旗是清皇室加工奶食品的基地,其奶豆腐是指定向清宫廷进贡的奶食品。以奶制作的传统饮料主要为奶茶、酸奶、和奶酒。蒙古民族喜欢喝茶,特别喜喝奶茶,奶茶是砖茶与牛奶交融的产物,奶茶又叫蒙古茶。 因此在蒙古族的饮食文化中,制作奶茶的器具是重要的文化之一(图1-图3)。 图1 图2

图3 二、饮食器具 饮食器具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牧人的饮食器具具有自己的特征。游牧民族的饮食器具很有特色。它首先要适应奶制品与肉制品为主的食品结构,而蒙古民族制作的奶制品又分为两个基本类型,易腐型与久贮型,奶制品需加工才能贮存,因此所需要的饮食器具的容积较大。蒙古人的饮食器具还要适应游牧生活的需要。游牧民族经常迁徙并在马背上驰骋颠簸,所以其饮食器具需经久耐用,蒙古民族喜欢铜制品和皮制品。他们往往就地取材,如用木碗及动物之胃。当精致的银碗、银杯与粗糙、简单的皮囊并存于同一民族的文化系列时,我们可以窥探其在饮食器具上既追求艺术性又讲究实用性的民族特色。饮食器具可从材料上分类,也可从作用上分,现按后一种分法。餐具蒙古民族餐具多以木制。 (图4-图7) 图4

蒙古语自学教程

建平县实验中学第二课堂蒙古语教学学案 主备整理人:成尧 建平县实验中学蒙语文教学研究室 2013年3月1日

蒙古语自学教程 今天世界上一千万左右蒙古族人口使用着传统蒙古文(包括的旧蒙古文和的托忒蒙古文)和新蒙古文(或叫斯拉夫蒙古文、西里尔蒙古文,蒙古国和俄罗斯境人使用)两种拼音文字。所以,学习蒙古语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文字或两种文字。随着手机和网络的普及很多人在写手机短信、发电子、网上留言时选择用拉丁文拼写蒙古语的方式,也很方便。 在这个会话本里采用了传统蒙古文对照汉字和拉丁文注音的形式。但汉字注音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准确掌握发音还是以拉丁文为主的好。我们的原则是先学一些会话,有了一定的基础、兴趣和信心后,再学蒙古文整词,最后学传统蒙古文的构词原理。在此基础上学习新蒙文和适应喀尔喀(蒙古国)方言比较容易。根据以往对初学者教授蒙古语和蒙古文的经验,这种办法更有效、更具有趣味性。也可以叫做轻松、快乐、随心所欲的学习方法。本书安排了较多的歌曲容,也是出于这种考虑,所以也可叫做唱歌学蒙古语方法。 本书的另外一个特色是,考虑到学习者随身携带本书随时随地请教别人,记下新学的单词,记录一些诸如、日常事务等的便利,每页底下留下了空白。 学蒙古语一点都不难,只要你大胆开口《发言》。蒙古语是最不怕发错音的语言,尽管蒙古人散落在欧亚两,方言千差万别,两个人见面只要说的是《蒙古语》,他们从来不需要翻译!即使您不懂一句蒙古语,您脑子里的蒙古语词汇不下几百个。您想一想您所熟悉的蒙古人名和地名,那些就是单词呀。有人开玩笑说只要会说《白那(在,有),乌贵(不,没有)》,蒙古语就会说一半了,这也有一定的道理。总之,成吉思汗的语言非常好学,非常有趣。 如果您是蒙古族人,还不会说蒙古语,那就找借口不如早开口,学吧,讲吧! 现在是网络时代,学习当中的体会和问题,可在网上及时交流。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中使用拉丁字母注音时,针对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特意采用了接近于汉语拼音的注音方式。 蒙古文字母表

蒙古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色

蒙古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色 摘要:我国拥有56个民族,各个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蒙古族具有优秀的历史文化,是草原的娇子,舞蹈是他们民族的特色。形形色色的蒙古族民间舞蹈都具有特色,其舞姿如矫健的大雁、活泼多样的马步,或者热烈的摔跤舞及欢乐的挤奶等等都体现了蒙古舞的特色,这种风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文明发展的必然,这是表达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特殊表达方式。因而本文从蒙古族民间舞蹈的渊源、历史影响及特色差异化的舞蹈风格及深刻把握这种风格特色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以此将蒙古族舞蹈的风格淋漓尽致的展现给读者。 关键字:蒙古族蒙古族民间舞蹈“盅碗舞” 一.蒙古族民间舞蹈的起源 任何一种舞蹈的产生都不是历史偶然的选择,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需要载体,而舞蹈作为一种灵动、活泼的表现载体,在文化传承上有着深刻的体现。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且非常强大的民族,随着元代的建立蒙古族发展至鼎盛时期。蒙古文化是几千年的草原文化,同时还具有西方文化的元素,还融合了汉文化元素,这是其能够最终统一中国的主要原因。蒙古族民间舞蹈是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的,它反映的是蒙古族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这样的文化基础将蒙古人能够善舞的特长发挥到了极致,这样就使许多和宗教有关的舞蹈在民间流传开来并最终形成今天丰富多彩的蒙古族民间舞蹈。 二.蒙古族民间舞蹈风格的表现 蒙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蒙古族民间舞蹈具有节奏欢快、热情洋溢、风格独特等特点,动作基本以抖肩或翻腕来表现。在蒙古舞中男子主要以挺拔豪迈、洒脱的舞姿为主,主要展现男性的英武及刚劲。蒙古舞如马刀舞、筷子舞、安代舞、盅碗舞等都久负盛名,以欢快的节奏、轻盈的舞步将蒙古人民热情、淳朴的气质展现出来。一般说来,凡属在草原上流传的娱乐性舞蹈,队形以圆圈型、横排等为主,舞蹈动作简单易学,有的舞蹈仅仅由一两个动作构成,即使那些从来没有参与过的客人也能够随学随跳,很快融入到舞蹈中去。这种舞蹈在喜庆的节日中运用较多,并且其简单的舞蹈是蕴含丰富的情感的。这种舞蹈还会在婚礼上进行表演,以此来增加喜庆气氛。各种宴聚乐舞活动,是草原牧人们的欢娱性文化活动,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处处彰显着自然、豪爽的蒙古风格,蒙古族民间舞是传承了“顶瓶而舞”的风格,并融合了传统的舞蹈风情,将民族特色汇入其中,再在智慧的蒙古人们的探索中迅速发展起来,从而广泛的流传于草原之上。 所谓蒙古族民间舞蹈不是特指某一类舞蹈,而是由很多不同种类舞蹈构成的,每一种舞蹈都能够体现出蒙古族民间舞蹈的特色,他们都是草原儿女真情的流露,是他们最真实的想法。但是每一种舞蹈都有其风格特色,这种特色是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展现出来的,但是都生动的体现出草原儿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美丽祖国的深深热爱,主要表现为欢快明朗、典雅含蓄、纯朴豪放、机智果敢、粗犷豪放等五大风格特点。

蒙古族习俗

蒙古族习俗

蒙古族民俗 蒙古族礼仪 蒙古族人见面要互致问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问好。平辈、熟人相见,一般问“赛拜努”(你好);若是遇见长者或初次见面的人,则要问“他赛拜努”(您好)。蒙古族以性情直爽、热情好客著称。家中来客,不管常客还是陌生人,都要献茶敬酒,主人敬酒时,客人应随即接住酒,能饮则饮,不能饮时便品尝少许,然后将酒归还主人;若是过份推让,会被认为是瞧不起主人,不愿以诚相见。遇有尊贵的客人来到,蒙古族人会将美酒斟在精美的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上,并唱起动人的敬酒歌,款待远方的贵客,以表达自己的诚挚之情。 蒙古人不仅淳朴剽悍,而且非常讲究礼仪。茫茫草原,常常几十里、几百里没有人家。远行人饮食、居住都需要得到帮助,于是从远古一直把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礼貌待人,作为每个人都要遵循的礼俗加以沿袭。《蒙古秘史》有许多关于礼俗的记载。 蒙古族自古有 "以西为大,以长为尊"的习俗。7世纪以后,蒙古族部落从额尔古纳山林渡腾汲思海(今呼伦池)西行,到了孛儿罕山(今肯特山)东麓的斡难河、客鲁涟河驻地游牧。从这个时候起,位于西方的孛儿罕山就成了蒙古人祭拜的圣山。成吉思汗每每把带子搭在肩上,把帽子夹在腋下,合十俯首,向孛儿罕山九叩头,乞求助佑。以西为大,就从这时开始的。 以西为大,主要表现在佛龛、祖像、墓地的方位和房间、坐席的

族中,到50年代中叶,鼻烟已基本绝迹。现今,在民间,老年人基本多吸黄烟。黄烟又名叶子烟。农村老人还使用烟袋。客人来了,主人取过客人的烟袋装上自家的烟给客人吸,客人也取过主人的烟袋上自己的烟回敬。 献"德吉",蒙古族把进餐时的第一口称为“德吉”(即首杯、首箸、首口之意)。吃菜、喝酒和饮茶的第一口,也被称为"德吉"。 ¨德吉"有 "献德吉"和"要德吉"两种。 蒙古族家庭里来客人进餐时(或者饮茶),多是年轻人把第一杯酒献给客人,吃饭、吃菜也是请客人先动筷吃第一箸。 这就是献德吉 (蒙古族称之为"德吉乌日根")。 假如来客是年轻人,当他接 "德吉"后,也不首先自已享用,而是请本家长者享用,给长者斟酒、倒茶,在这里看出人的教养和尊长美德。 在没有客人自家吃饭时(或用茶时),也总是请长者先动筷,先吃、先饮。如小孩晚辈无知在进餐时抢先动筷,就要受到父母或长者批评:"怎么,你先要德吉了!"(家庭内不叫献德吉,通称 "德吉阿奔那",其含意要德吉。) 节日时,有的家庭则是将 "德吉"献于已故的长者遗像前,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和尊敬。 献哈达 哈达原为藏族的礼敬用品。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拟指哈

蒙古的春节

蒙古的春节 【篇一:蒙古族传统节日】 民俗文化作业 ——蒙古族传统节日 蒙古族自十三世纪以来,增加了与全国各民族,特别是汉族的交往,促进了文化交流。因而在习俗上,既有自己独特的节日风俗,又有 与汉族相近的习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 查干萨日阿,即白色的月。夏季水草丰茂、牛羊肥壮的时节,草原 要举行那达幕大会,具体时间自定,这种 节日性活动,规模可大可小,甚至一个家庭就可以举办。届时方圆 几十里、上百里内的牧民都会举家骑马赶车(现在基本已改为现代交 通工具)前去参加。其他节日还有由生产活动、宗教祭祀仪式演变成 的祭敖包、马奶节、燃灯节、拜火节、麦德尔节、塔克勒干节等。 此外,还有一个重大的祭事活动,这就是成吉思汗陵祭奠。 蒙古族过年 蒙古族称之为“查干”,即“白节”之意。蒙古族自古崇敬白色,把它 作为美好和吉祥的象征。过春节很隆重,从农历12月开始准备食品、衣着和祭祀祖先的供物。除夕,家族长辈带领全家人向家里挂的佛 像行大礼,焚香点烛,然后祭祖。接着晚辈给长辈敬酒,长辈则向 晚辈祝福。到了晚上,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吃手抓羊肉和饺子。整个 晚上家族人喝酒、唱歌通宵不眠。初一清晨,全家首先祭祖、祭天。接着由家族中德高望重者致祝词,祝福人们在老天爷的保护下万事 如意。然后,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祝福并送手帕、钱等礼物。接着亲朋好友们互相拜年,即使相距几十里地也要去拜年。 [蒙古族过年的来历] 据五世达赖《黑白算答问》一书所说:成吉思汗于公元1227年,取 西夏国都,盛筵庆功,并以此为蒙历岁首,星宿月遂以正月见称。 星宿月是农历12月16日到1月15日,这与农历前后相差一个月。 而鄂尔多斯地区延续下来的蒙古历是以白月、五月、六月等序数记月。以此看,蒙古历岁首当是农历四月。据 史书记载,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汉族历算法,因此,蒙古族白 月与汉族春节正月相符。这就是蒙古族过春节的由来。接近年底, 无论农区还是牧区,家家户户都要立起灯笼竿。到年三十,要清扫 庭院,搞好室内卫生。佛前要设一小小祭坛,把煮好的大块羊肉摆

蒙古族节日文化

蒙古族节日文化 春节是蒙古族传统的年节性大节。主要由祭火、除夕、初一等连续性节日组成,往往从头一年的腊月二十三一直延续到新年的整个正月,因而过年是一个综合性节日。 祭火神 蒙古人有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祭火神的习俗。他们认为火是生命的起源、家族的希望、纯洁的化身,而且传说这天是成吉思汗夫妻拜火日,所以蒙古人这天要拜火祭灶。拜火祭灶以前,家家户户必须进行环境大扫除。二十三那天每家煮数个羊胸叉,熟后取出并简单剔去肉,把几个羊胸叉骨叠在一起,用羊毛捻线缠绕,里面放入芨芨草、柏叶、佛香、红纸、圆饼、红枣等食物再用哈达包裹,黄昏时用其祭灶。再用羊肉汤、大米、糜米和红枣、奶酪等焖制成“祭灶饭”蒙语称为嘎林布达。祭灶时男主人或长辈高举盘中的羊胸叉骨,唱祭灶词,赞美火神并祈祷保佑,其他家庭成员在其身后频频磕头拜火;然后焚烧羊胸叉骨,每人轮流手捧盛有肉汤和酒等制作的“哈利木”并舀三勺敬献火神。最后结束祭灶拜火仪式。然后进行萨察礼,用羊肉、哈利木、美酒、奶食的德吉祭祀天地祖先和神龛。而且这一天要把祭灶拜火的美食相互赠送品尝,并认为谁家的祭灶饭味道最美,说明来年他家将兴旺发达。 除夕 是蒙古民族传统年节性系列节日之一。年三十要煮全羊或羊背子。太阳落山时,先要祭祀祖先供奉神佛,屋外要在选定的方向敬献各种食物德吉,屋内祭神龛,点酥油灯,祈求祖先和神灵的保佑。天黑时,门外要挂酥油灯,全家人团聚吃羊背子。之后大家包蒙古包子。午夜,吃团圆饭。蒙古族的年夜饭由两部分组成,即黄昏时吃羊背子,午夜吃蒙古包子。年夜饭后还要守岁。 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佛晓时分,要全家出动点天灯,烧旺火举行拜天仪式。在旺火旁摆放盛满食物的供桌,桌前铺一块新毡子,全家人以长幼为序面向南方磕头拜天,行萨察礼,放鞭炮,绕火净身。拜天仪式之后,要行拜年礼。长者首先进屋坐在正位,晚辈们依次进屋磕头请安,献哈达,互换鼻烟壶;长辈要高声祝福,并给压岁钱。拜年结束,全家人围坐一起喝新年早茶。新年茶有严格的程序和礼仪,首先把新年茶的德吉献给神佛,然后敬给老人。喝新年茶时还要给长辈敬酒,长辈要给孩子们一份礼物。家庭拜年礼结束后,便骑上快马成帮结伙地走浩特串苏木,开始了邻里亲朋之间的拜年活动。 马奶节 马奶节是以马之乳汁祭祀苍天大地的日子,是蒙古族崇马之俗的一种表现。马是蒙古人生命中的一部分,喜马、好马、爱马、敬马是蒙古族人的天性。马奶节,又是蒙古族崇尚白色的一种象征,马奶是众畜之乳,被认为是最圣洁的白色乳汁。每年夏季开始挤马奶和中秋停止挤马奶时,牧民们都要举行马奶节,祝福风调雨顺,水草肥美,五畜兴旺,奶食丰收。主人首先选定吉日,提前公布于众,并向邻近牧民发出邀请。马奶节前两三天,主人要请驯马能手把马群集中起来,套抓小马驹栓在牵绳上,并禁食马奶。之后,挤马奶制奶酒。 马奶节的仪式是由九位骑白马的骑士和主人共同完成。首先由九位骑士从牵绳处骑马到蒙古包前,主人要用银碗给骑士敬鲜奶,骑士品尝后按顺时针方向绕蒙古包一周,再回到牵绳旁。这里已经备好摆放羊背子,奶食品等供桌和装满马奶的木桶,骑士用套马杆抬起木桶,边行边用木勺进行萨察礼(把马奶抛向空中),

蒙古族呼麦艺术介绍

1,蒙古族呼麦艺术的特色 呼麦又名“浩林·潮尔”,是一种神奇的喉音演唱艺术,纯粹用人体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形成罕见的多声部形态,这在人类歌唱艺术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曾有人称赞呼麦艺术为“高如登苍穹之颠,低如下瀚海之底,宽如于大地之边”的天籁之音。呼麦在蒙古民族形成之时就已经产生,并流传至今。蒙古高原的先民在狩猎和游牧中虔诚模仿大自然的声音,他们认为,这是与自然、宇宙有效沟通、和谐相处的重要途径,由此人体发声器官的某些潜质得到开发,一人模仿瀑布、高山、森林、动物的声音时可以发出“和声”,即呼麦的雏形。目前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内蒙古、新疆地区以及蒙古国、俄罗斯图瓦共和国的蒙古族聚居地区,作为一种歌唱艺术,呼麦既可一人演唱,也可多人演唱。呼麦与蒙古族隆重的礼仪和群体活动紧密联系,并多在上述场合中演唱1。时至今日,居住于中国的蒙古族依然沿袭这一习俗,只有在诸如赛马、射箭、摔跤等大项比赛活动中,或者祭祀祖先、重要聚会等严肃场合中,才演唱呼麦。蒙古族呼麦艺术不仅具有独特的发声技巧,同时还与蒙古族文化风俗紧密相关,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象征,是民族艺术的精品。 2006 年5月20日, 蒙古族呼麦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并组织实施5年保护计划。2009年10月1日, 中国蒙古族呼麦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蒙古族呼麦艺术的生存危机 虽然呼麦艺术已正式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日益重视与保护, 但由于现代化、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与推进, 内蒙古草原文化正日益受到侵蚀和破坏, 内蒙古呼麦艺术正面临困境,濒临失传。这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正如内蒙古艺术研究所所长乔玉光所说,几十年前, 在锡林浩特市和阿巴嘎旗等地的草原, 随便到哪一个苏(乡), 甚至嘎查( 村) , 都可以找到在当地有影响的呼麦歌手, 在全区有影响的呼麦歌手也不在少数。如今能够承担呼麦传承人重任的歌手已是凤毛麟角。由于现代化、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与推进, 内蒙古草原文化正日益受到侵蚀和破坏, 一直扎根于草原文明的呼麦艺术也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与挑战, 虽然呼麦艺术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日益重视与保护, 但由于维持这一艺术生存与发展的软硬件条件的严重流失, 同时呼麦艺术本身缺乏突破与创新, 特别是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 呼麦的表演形式和质量发生了较大偏差, 导致内蒙古呼麦艺术正面临困境, 濒临失传。因此,积极研究对策措施、着力完善呼麦的生存与发展环境, 大力推动内蒙古呼麦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 1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蒙古语会话手册

今天世界上一千万左右蒙古族人口使用着传统蒙古文(包括内蒙古的旧蒙古文和新疆的托忒蒙古文)和新蒙古文(或叫斯拉夫蒙古文、西里尔蒙古文,蒙古国和俄罗斯境内蒙古人使用)两种拼音文字。所以,学习蒙古语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文字或两种文字。随着手机和网络的普及很多人在写手机短信、发电子邮件、网上留言时选择用拉丁文拼写蒙古语的方式,也很方便。 在这个会话本里采用了传统蒙古文对照汉字和拉丁文注音的形式。但汉字注音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准确掌握发音还是以拉丁文为主的好。我们的原则是先学一些会话,有了一定的基础、兴趣和信心后,再学蒙古文整词,最后学传统蒙古文的构词原理。在此基础上学习新蒙文和适应喀尔喀(蒙古国)方言比较容易。根据以往对初学者教授蒙古语和蒙古文的经验,这种办法更有效、更具有趣味性。也可以叫做轻松、快乐、随心所欲的学习方法。本书安排了较多的歌曲内容,也是出于这种考虑,所以也可叫做唱歌学蒙古语方法。 本书的另外一个特色是,考虑到学习者随身携带本书随时随地请教别人,记下新学的单词,记录一些诸如电话号码、日常事务等的便利,每页底下留下了空白。 学蒙古语一点都不难,只要你大胆开口《发言》。蒙古语是最不怕发错音的语言,尽管蒙古人散落在欧亚两大洲,方言千差万别,两个人见面只要说的是《蒙古语》,他们从来不需要翻译!即使您不懂一句蒙古语,您脑

子里的蒙古语词汇不下几百个。您想一想您所熟悉的蒙古人名和地名,那些就是单词呀。有人开玩笑说只要会说《白那(在,有),乌贵(不,没有)》,蒙古语就会说一半了,这也有一定的道理。总之,成吉思汗的语言非常好学,非常有趣。 如果您是蒙古族人,还不会说蒙古语,那就找借口不如早开口,学吧,讲吧! 现在是网络时代,学习当中的体会和问题,可在网上及时交流。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中使用拉丁字母注音时,针对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特意采用了接近于汉语拼音的注音方式。 蒙古文字母表

蒙古族传统首饰

蒙古民族饰品有着丰富的历史和许多世纪以来民族的传统艺术。蒙古民族饰品文化与蒙古人民生活的方式、经济的具体特点、与该国的自然条件及其蒙古民族的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伴随着蒙古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是伴随着蒙古文化的传播而流传。 蒙古民族服饰,特别是蒙古民族内部的各个少数民族的服饰。由于现代文明的冲击,特别是欧美文 明的冲击,使得其中一些少数民族的民族饰品渐渐的消逝了,还有的一些濒临消失。现在很多人不知道蒙古的小数民族和他们的饰品配件。 在1930年的时候蒙古政府禁止佩戴蒙古传统饰品。这个政策给民族饰品的传承和发展以毁灭性的打击。到现在,我们只在舞台和博物馆里可以看到蒙古民族服饰,而且是片面的,不全面的,博物馆里也是少数的、个别的服饰在展出。 蒙古传统饰品是想象力的延伸,而且反映了蒙古民族的习俗,从事畜牧业,环境,自然,气候条件 和社会的变化。蒙古饰品是我们祖先给我们的无尚宝贵的遗产。 在无数个世纪发展过程中这些民族服饰工艺变得更完美。 蒙古族未婚女子和已婚妇女的饰品完全不一样。姑娘的配饰比已婚妇女简单,素雅。如,姑娘的佩 饰一般只有耳环和手镯,除此以外没有其他东西。已婚妇女一定戴头饰,尤其是额箍。蒙古族饰品可以传达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年龄大小,婚否等信息。蒙古族饰品发展了其使用价值及功能。与此同时,它还反映蒙古族的生活环境,自然崇拜,图腾观念。所以通过蒙古族饰品可以了解蒙古族文化的丰富内涵。 19世纪末的饰品的装饰更出色。珠宝的设计和颜色以及装饰品的组合表示蒙古族人民的古老文化。 蒙古族工匠用珠宝和金,银,珊瑚,珍珠,宝石饰品创造了精彩的饰品。 蒙古人民认为创造饰品是一种艺术。蒙古手艺人创造的饰品是艺术品,不仅为了蒙古妇女而且为了 蒙古男士也制作精心的配饰。他们必须有各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蒙古工匠知道怎样使用色彩搭配和它们的组合。 十三世纪的蒙古诸部落已经有自己的传统饰品。蒙古族重要部落是在达延汗时期形成的。但是现代 意义上的部族饰品特点是从清朝初期开始形成的。蒙古诸部落饰品不仅以多种款式,标志着不同的形象特征,也蕴含着各部落不同的文化背景。其中按部落大致可分为:鄂尔多斯,乌珠穆沁,乌拉特,科尔沁,和硕特,布里亚特,土尔扈特,杜尔伯特,哈尔哈,察哈尔,阿巴嘎管是哪个部落的饰品,都是民族文化的沉淀,闪烁着民族智慧和原始思维的光彩。格部族在民间也有一些不同的款式。随后,在元朝,明朝,清朝,直到现在由于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蒙古族配饰发生了很大变化。与此同时,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与其他民族杂居共同的生活和互相的影响,使蒙古族饰品即保特了民族特点又突出了地方特色。 本论文从美学角度,历史角度,民族风俗角度研究了清代时期的29个蒙古族(13个外蒙古的蒙古族,16个内蒙古的蒙古族)的20种配饰品和55种蒙古帽子。最基本研究是各个蒙古部族的配饰互相区别,它们的材料,款式,象征,图案方面的不同的地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