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浓缩磷脂

浓缩磷脂

浓缩磷脂
浓缩磷脂

大豆磷脂饲料添加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饲料添加剂大豆磷脂产品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签、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从大豆中提取的,用作饲料添加剂的大豆磷脂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602 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jT 603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jT 5009. 37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jT 5528 动植物油脂水分及挥发物含量测定

GBjT 5538 动植物油脂过氧化值测定

GBj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 10648 饲料标签

GBjT 13079 饲料中总砷的测定

GBjT 14699. 1 饲料采样

GBjT 21493 大豆磷脂中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的测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 年版二部

3 要求

3.1感官指标

感官指标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3.2 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表2 技术指标

4 试验方法

除非另有规定,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符号GB/T6082中规定的三级用水、杂质溶液的制备应符合GB/T602和GB/T603.

4.1 试剂和溶液 4.1.1 正己烷

4.1.2 石油醚(沸程60℃~90℃) 4.1.3 丙酮

4.1.4 1%酚酞指示剂

4.1.5 0.1mol/L 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

4.1.6 中性乙醇,临用前用0.1mol/L 碱液滴定至中性 4.2 仪器和设备 4.2.1 真空泵

4.2.2 抽滤瓶:500mL

4.2.3 玻璃砂芯坩埚:规格G

4.2.4 分析天平:精确为0.0001g 。 4.2.5 恒温干燥箱:温度精确±2℃. 4.2.6 恒温水浴锅:温度精确±2℃. 4.2.7 实验室常用玻璃器具。 4. 3 外观、 气味

打开产品外包装,观察产品表面是否发霉,色泽是否正常;嗅产品的气味是否有异味 4. 4 水分及挥发物的测定

按 G B/T 5528 规定的方法测定,采用空气烘箱法。 4. 5 己烷不溶物的测定 4 . 5 . 1 测定方法

将砂芯坩埚在 100℃~105℃烘箱中烘至恒重。称取混匀的试样约5.0g (精确至0.0002g )置于250 mL 锥形瓶中. 加入10mL 正己烷(4. 1. 1) ,搅拌溶解后,用已恒重的砂芯坩埚抽滤。用约25mL 正己烷(4 . 1. 1) 分两次洗涤烧杯并将不溶物全部转移至砂芯坩埚内,用正己烷 (4 . 1.1)洗净砂芯砂芯坩埚内壁和不溶物,最后尽量抽除残留正己烷。取下坩埚.用脱脂棉花沾少许正己皖(4. 1. 1)擦净砂芯坩埚外壁,将砂芯坩至100℃~105℃烘箱中烘 1 h. 取出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称重,再烘30 min ,冷却,称重 4. 5.2 结果计算

式样中己烷不溶物含量以质量分数 X 1计,按式(1)计算 X 1 =

%1001

2

3?-m m m 式中

m 1—试样质量,单位为克( g) , m 2一砂芯坩埚质量,单位为克(g) ,

m 3一坩埚加己烷不溶物质量 . 单位为克(g) 。 4.5.3 允许差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 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相对偏差小大于 5% 4..6 丙酮不溶物的测定 4.6.1样品制备

粉状磷脂制备:用50mL 烧杯称取约2克流质磷脂,加10mL 石油醚(4.1.2)溶解,加25mL 丙酮(4.1.3),析出磷脂,抽滤器上装好G 坩埚,用80mL 丙酮(4.1.3)分数次抽滤。

磷脂饱和丙酮溶液(以下简称饱和丙酮)制备:取1g 粉状磷脂于1000mL 磨口瓶中,加1000mL 丙酮(4.1.3),在0℃~5℃冷水浴中浸泡2H ,约隔15min 摇动一次,约2h 后,用快速滤纸过滤,滤液于0℃~5℃冷藏,备用。

4.6.2测定方法

4.6.2.1 将烧杯、玻璃棒和坩埚,在100℃~105℃烘箱中烘至恒重。

4.6.2.2 称取混匀试样约2.0g (精确至0.0002g )于已恒重的烧杯中(连同玻璃棒)。加0℃~5℃饱和丙酮约30mL ,在冰水浴内用玻璃棒采取搅拌与碾压相结合的方法用力碾压试样,在2min 内使试样中大部分油溶出。将溶液用已恒重的坩埚轻度抽滤,不要将颗粒不溶物带入坩埚。用0℃~5℃饱和丙酮20mL 冲洗坩埚内壁。

4.6.2.3在上述烧杯中再加0℃~5℃饱和丙酮20mL ,在冰水浴中用玻璃棒同上法继续碾压试样2min~3min ,待不溶物沉下,溶液用原坩埚抽滤。

4.6.2.4 按4.6.2.3方法重复两次,要将不溶物全部碾成细粉,最后一次碾洗后,取约0.1ml 清夜滴在玻璃上快速蒸发丙酮。如留有油迹,则再按4.6.2.3法碾洗试样直至检查无油残迹。

4.6.2.5将不溶物搅起移入坩埚中抽滤,0℃~5℃饱和丙酮约30mL 分两次洗涤砂芯坩埚、玻璃棒、烧杯和不溶物(尽量将不溶物移入坩埚),最后加强抽滤,抽除残留丙酮。

4.6.2.6 将坩埚取下,用干净和附有残留不溶物的玻璃棒及烧杯立即置于100℃~105℃烘箱中烘干30min ,取出,置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再烘20min ,冷却,称重,直至恒重。

4.6.3 结果计算

试样中丙酮不可溶物含量以质量分数X 2计,按式(2)计算:

X 2=

1%1004

5

6X m m m -?- 式中:m 4——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

m 5—空的坩埚、烧杯、玻璃棒总质量,单位为克(g );

m 6干燥后坩埚、烧杯、玻璃棒和沉淀物的总质量, 单位为克( g ) , X1 一一按式(1)计算的己烷不溶物含量。 4.6. 4 允许差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 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相对偏差小大于 5% 4.7 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的测定 按 GB/T21493 的规定执行. 4. 8 酸价的测定 4.8.1 测定方法

称取混匀试样0.3g~0.5g (精确至0. 000 2 g) 于干燥的三角烧瓶中,加人 7 0 mL 石油醚(4.1.2)摇动使之溶解。然后加入30mL 中性乙醇(4.1.6),摇匀。加入约0.5mL 酚酞指示剂溶液(4.1.4),用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滴定(4.1.5),滴至出现微红色,在30S 内红色不退为终点。记录终点时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 4.8.2 结果计算

试样中酸价含量X3,以每克试样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表示,单位为毫克每克(mg/g ),按式3计算:

X 3=

7

1

.56m W V ?? (3)

式中:

V 一滴定消耗的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M 一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单住为摩尔之每升(mol/L ) m 7一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

56.1 —1mL 1 mol/ L 氧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中含氧氧化钾的毫克数。 4.8.3 允许差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允许差不得超过0.5mg/g(以KOH计)。测试结果取小数点后一位。

4.9 过氧化值的测定。

按GB/T5538的规定执行。

4.10 残留溶剂量的测定

按GB/T 5009. 37 的规定执行。

4.11总砷的测定

按GB/T 13079 的规定执行。

4. 12 重金属的测定

称取试样约1.0g(精确至0.0002g),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第二部附录Ⅷ重金属检查法第一法测定。

5 检验规则

5. 1 出厂检验

生产企业应保证所有的大豆磷脂产品均符合本标准规定的要求。每批产品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本标准规定的出厂检验项目为:感官指标、水分及挥发物、己烷不溶物、丙酮不溶物、酸价、过氧化值。

5.2 采样方法

采样方法按照GB/T 14699. 1 规定进行。

抽样需备有清洁、干燥、具有密闭性和避光性的样品瓶,瓶上贴有标签并注明:生产厂家名称、产品名称、批号及取样日期。

抽样时,用适用的取样器分别在贮器的上、中、下各部位取样,将所取样品充分混匀。每批样品分两份,取样总量应不少于500g。装入样品瓶中,月份供检验用,另一份密封保存备查。

5.3产品型式检验

5.3.1产品型式检验应在下列情况下进行:

a)新产品的试制定型鉴定;

b)正式生产后,如材料及生产工艺有较大改变,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c)正式生产过程中,每半年进行一次检验,考核产品质量稳定性;

d)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f)国家或地方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5.3.2产品型式检验应在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取样品。

5.3.3 产品型式检验要对产品标准中规定的技术要求实行全检。

5.4 判定规则

若检验结果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标准要求时,应加倍抽样进行复检,复检结果仍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则整批产品判为不合格品。

6. 标签、包装、运输、贮存

6.1标签

本品标签按GB 10648 的规定执行-

6.2 包装

包装应使用适当的密封、防潮包装材料。产品每件包装的净含量可根据客户要求-

6.3 远输

本品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光、防潮、防高温、防止包装破损,不应与有毒有害的物质或

其他有污染物品混装、混运.

6.4 贮存

本品应贮存于干燥、通凤良好、无直接阳光曝晒处.注意包装密封性良好。避免贮存于高温环境。

本品在规定的贮存条件下,保质期为12 个月.

大豆磷脂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验证(DOC)

验证文件 大豆磷脂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验证 起草人 起草日期 审核人 审核日期 批准人 批准日期 文件编号

目录 1适用范围 ....................................................................................................................... - 1 - 2目的 ............................................................................................................................... - 1 - 3概述 ............................................................................................................................... - 1 - 4验证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及文件 ................................................................................... - 1 - 5可接受的限度范围标准 ............................................................................................... - 2 - 6测试方法 ....................................................................................................................... - 5 - 7异常情况处理 ............................................................................................................. - 15 - 8测试结果 ..................................................................................................................... - 15 - 9结论 ............................................................................................................................. - 15 - 10再验证周期 ............................................................................................................... - 16 - 11附表 ........................................................................................................................... - 16 -

大豆磷脂质量标准

大豆磷脂质量标准 一、浓缩大豆磷脂(??????? ????年) 由油脂精炼的副产品 ?水化油脚,经真空干燥脱水后,添加适量植物油制成,其产品有脱色或不脱色两类。 、 产品质量指标 、产品用途:乳化剂,消泡剂等 二、羟基化磷脂(??? ????年) 由浓缩大豆磷脂或其它植物磷脂,经过氧化氢和乳酸处理后,制得的碘值低于原料 ??的羟基化磷脂产品。 产品质量指标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国内贸易部 发布 )磷脂标准 ???? ???????? ?、磷 脂:磷脂系指黄色或棕色的难溶于丙酮的含磷类脂物。根据产品制造工艺的产品性状分为:浓缩磷脂、粉状磷脂和卵磷脂三类。 ?? 浓缩磷脂:水化磷脂经真空脱水、浓缩等工序而制成的塑状或粘稠状产品。 ?? 粉状磷脂:浓缩磷脂经脱脂、分离、干燥等工序而制成的粉粒状产品。 ?? 卵 磷 脂:浓缩磷脂或粉状磷脂经乙醇萃取、分离、干燥等工序而制得以磷脂酰胆碱为主的胶质产品。 、 技术要求 ?? 原料要求所用原料必须是新鲜的水化磷脂或合格的浓缩磷脂,原料中不得混有非食用植物油。 ?? 感官指标感官指标 ?? 质量指标 ???? 浓缩磷脂质量指标

???? 粉状磷脂质量指标 ?????卵磷脂质量指标 ?? 食用浓缩磷脂卫生指标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改 性 大 豆 磷 脂 ?? ????????

?、改性大豆磷脂产品类型以天然大豆磷脂为原料 经过适度乙酰化、羟基化及脱脂后生产的粉粒状产品,用作食品乳化剂、脱模剂、品质改良剂等。 、 技术要求 ?? 物理性状产品为黄色或黄棕色粉状 极易溶于动植物油 能分散于水 部分溶于乙醇。 ??? 产品理化指标应符合要求: 五、美国中央大豆公司( ?????● ?????) 、羟基化大豆磷脂( ?????●????) 应用范围:糕点(蛋糕)用量以面粉总量的 ?????计 改善纹理和组织 颜色 提高油溶性色素对水的溶解度 香精调味料 使香精对水的分

美国水产品危害与控制指南第三版简介

美国水产品危害与控制指南(第三版)简介 一、概况 目前在我国普遍使用的《水产品危害及控制指南》一书由美国食品与药物监督管理局(FDA)编写,为第三版。《指南》承接FDA的最终法规(21 CFR 123),该法规要求水产品的加工者应建立和实施与其生产操作相适应的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最终法规(21 CFR 123)于1995年12月18日发表在《联邦文摘》上,并在1997年12月18日正式生效。 现行的第三版《指南》是《HACCP: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培训教程》文件的姊妹篇;《培训教程》是水产品HACCP 协会联盟共同制定并用来进行培训教育的文件资料。海产品HACCP协会联盟是由联邦机构和各州管理部门共同构成的一个组织,其中包括FDA、学术界以及水产品行业。FDA 鼓励水产品加工商在建立自己的HACCP制度时同时使用以上两份文件。 鉴于水产品危害与控制方面的知识不断在更新和发展,FDA一般每隔数年便再版发行新修订的《指南》。业界和公众可将修改意见建议评语和意见寄至:.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和Dockets Management Branch (HFA –305) (公文摘要管理部

[HFA-305]),评语和意见前应标明公文摘要号码93N-0195。修订机构将认真听取和考虑公众对现行第三版《指南》的评语和意见,并在起草第四版时作出相应的参考。 二、目的与宗旨 《指南》的首要目的是帮助水产品加工商建立自己的HACCP计划。水产品加工企业可以在《指南》中获取信息来识别与自己产品相关的危害,从而使自己可以系统地表达和实施控制计划。 《指南》的另一宗旨是帮助消费者和公众从危害控制的角度了解商业水产品的安全性。尽管本《指南》中的许多内容和概念同时也适用于消费者和零售商,但本《指南》并不涉及具体讨论消费者或零售机构的安全管理措施。 《指南》还为联邦机构和州管理部门提供一种实用工具,便于其评估水产品HACCP计划。 三、范围与限度 《指南》提出的控制手段和策略是推荐给水产品加工的行业指南。利用本《指南》中的信息资料可制定出被FDA 认可和接受的HACCP计划。但《指南》中的系列规定和要求并不具有法律约束效应。只要能保证产品达到同等安全无害标准,加工企业可自行选择使用其他控制措施。不过选择使用其他控制措施(如关键限定)时,加工商应负责其措施方法的科学有效性。

磷脂在食品中的应用

精心整理 卵磷脂作为食用乳化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行业,其主要的应用领域有以下几个方面。 ??? 1.在乳浊液中的应用 ???? 卵磷脂分子中的亲水(极性的)和亲油(非极性的)基团能在两种非互溶的液体交接面共同作用,从而使它们相互混合,生产出油水均匀化的乳浊液。众所周知,亲水亲油平衡值(HLB )反映乳化剂对某一特定乳浊液的稳定能力。HLB 常为1~20(1表示亲油性最大,HLB 值低的乳化剂最适于油包水(W/O )型乳浊液,HLB 高的则是气种很高的水包油(O/W )型乳化剂。天然卵磷脂的HLB 在好。而 ??? 卵磷脂降??????晶。国外常将0.2%~0.3%卵磷脂用于巧克力生产,可以提高巧克力的柔脆性,降低黏性并阻止表面起霜;它还能够降低可可酱以及植物油表面的张力从而降低产品的粘度。在可可酱中,每加入0.1%的卵磷脂,其粘度可降低2%;在糖色、乳脂糖以及勿奇糖中,卵磷脂起乳化用、使产品质地均匀,无粘连现象;在类似雪花软糖及夹心糖果等高糖含量的糖果中,卵磷脂能够阻止糖果在储存期间吸收水分,发生相互粘连现象,还起到风味保护剂以及抗氧化剂的作用,在某些糖果中添加0.5%,能使奶油类糖果防止渗油,改善口感,使硬糖类糖果口感既硬又脆,在加工切块过程中不黏 刀,改善加工条件。在月饼中中,可防止产品干硬。???

??? 3.在速溶产品中的应用 ??? ?卵磷脂经常用于速溶化粉状产品中,如在可可粉、早餐饮品、咖啡、代乳品、布丁等制作过程中加入适量的卵磷脂以使产品在水相中迅速、彻底地湿润、溶解。这是由于卵磷脂分子的表面活性能够降低粉状产品与液体固液界面的表面张力,从而促进了粉状产品在液相中的分散。在生产中,应根据速溶产品的不同特性选用不同的卵磷脂,如水溶性产品(如蛋自粉)需要一种低极性的亲油卵磷脂,因在吸水湿润时,它能减缓并控制产品产品的水解速率;表面为油质的产品(如巧克力、高脂肪奶粉),需要高极性的亲水卵磷脂,以促进脂肪表面吸水湿润。因此卵磷脂是良好的乳化剂、 ??????%~0. 5 离剂。 ????? 增加产品的营养性能,使产品质地柔顺细腻。此外,磷脂的三维空间结构容易被包进直链淀粉的螺旋结构中,阻止直链淀粉重结晶,有助于延缓淀粉老化,保持淀粉松软。卵磷脂亦能与面筋形成脂蛋白复合物,增加面筋的弹性和柔韧性,改善面团持气性,使焙烤产品体积增大,质地松软。 ??? 6.在面点食品中的应用 ????由于卵磷脂是一种可提高水和油脂亲合性的物质,因此广泛用于加工油脂食品。如加工快餐面,为改善原料对油脂的亲合度可使用卵磷脂。研究表明,在不需使用油脂的切面和熟面中添加卵磷脂

磷脂的提取与分析检测技术_王道营

磷脂的提取与分析检测技术 王道营 徐幸莲 徐为民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摘 要】磷脂的提取方法主要是萃取法;总含量的测定方法有称重法、比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磷脂不同组分的分离和测定方法有T LC、HPLC和31P-NM R等;利用RP-HPLC和GC可以对磷脂的脂肪酸的组成分析测定;使用HPLC、GC等和M S的联合使用可以对磷脂分子量及分子结构进行分析。本文分别对上述5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对不同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磷脂;组分;脂肪酸组成;分子结构;分析检测 中图分类号:TS2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807(2005)07-0051-04 磷脂是一类存在于生物界的含磷脂肪物质。在植物的种子、动物血液和脏器、蛋黄及细菌中与油脂并存,是构成细胞基本结构的必需物质,对维持细胞的通透性和细胞内氧的传递起重要作用。磷脂可分为3大类:糖基甘油二酯、神经鞘磷脂(SM)和磷酸甘油酯(PL)。磷酸甘油酯又可分为酯磷脂和醚磷脂,醚磷脂包括胆碱缩醛磷脂和乙醇胺缩醛磷脂,通常所说的磷脂就是指酯磷脂。酯磷脂主要包括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甘油(PG)、磷脂酸(PA)、二磷脂酰甘油(DPG)以及N-乙酰基-磷脂酰乙醇胺(NAPE)等。一种磷脂就是多种磷脂分子组成的混合物,这造成了磷脂分离和定量上的困难。本文就磷脂的提取和分析检测技术作一综述。 1 磷脂提取 常用的提取方法可归纳为两大类:一是物理萃取法,即用超临界流体技术(SFE-CO 2 ),这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其操作简单,萃取纯度较高;二是化学萃取法,即用氯仿、甲醇、丙酮、乙醚、乙醇等有机溶剂反复萃取,其操作步骤较复杂。原料不同,所采用的提取方法也不同。对于一些粗磷脂产品可以直接取样进行分析;对于大豆油、菜籽油等植物油类样品可采用丙酮沉淀法获取磷脂;对于大豆、动物组织等固体类样品,要先提取样品中的粗脂肪,然后对其进行分离获取磷脂。如章建浩等人对金华火腿的肌间脂质成分的分析,取股二头肌根据Folc h.J等人方法提取脂质,然后用氨丙基硅柱分离,用2%乙酸-乙醚(W/ W)溶液洗出游离脂肪酸,用甲醇洗出磷脂。由于磷脂的结构组成比较复杂,采用一种方法可能对某种磷脂的提取效果好但对另一种的提取效果却很差,因此在分析检测之前必须根据分析目的、分析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 2 磷脂总含量的测定方法 2.1 称量法 称量法有两种:一种是将磷脂混合物用浓硫酸和浓硝酸混合物分解,使磷变成正磷酸根离子,再将后者转化成为磷钼酸铵沉淀称量;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油脂溶于丙酮,而磷脂不溶于丙酮的性质,用丙酮萃取样品,除去油脂,烘干残留物,称量即得磷脂含量,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植物油脂中磷脂总量的测定,其优点是操作简单,但其测定值并非磷脂真实值。 2.2 比色法 比色法有钼蓝比色法、硫氰亚铁胺比色法和酶法比色法之分,三者在磷脂检测上均有应用。钼蓝比色法是将样品与金属氧化物灰化,试样中的磷变为磷酸盐,加酸溶解而得磷酸根,在加入钼酸盐后生成磷钼酸盐,磷钼酸盐被还原而产生钼蓝,其颜色深浅与磷脂含量成正比关系,由此可进行比色定量。该法容易受样品中无机磷的影响,而使测定值偏高。高氯酸-浓硫酸-钼锑抗比色法也有报道,它是在钼蓝比色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由于用强酸消化使分析时间大大缩短,同时用2,6-二硝基酚作酸碱指示

国内外大豆磷脂质量标准

国内外大豆磷脂质量标准 一、浓缩大豆磷脂(FAO/WHO 1980年)由油脂精炼的副产品——水化油脚,经真空干燥脱水后,添加适量植物油制成,其产品有脱色或不脱色两类。 1、产品质量指标外观形态:浅黄至棕色透明或半透明的粘稠状液态丙酮不 溶物% 60苯不溶物% 0.3水分及挥发物% 2.0酸值KOHmg/孚36过氧化值未漂白w 10 砷(以As计)<3mg/kg重金属(以Pb计)<40mg/kg 2、产品用途:乳化剂,消泡剂等二、羟基化磷脂(FCC 1981年)由浓缩大豆磷脂或其它植物磷脂,经过氧化氢和乳酸处理后,制得的碘值低于原料10% 的羟基化磷脂产品。 产品质量指标外观形态:浅黄至棕色透明或半透明的粘稠状液态丙酮不溶 物%>50己烷不溶物%W 0.3水分及挥发物%W 1.5酸值KOHmg/^70过氧化值<100 碘值l2g/100g85-95砷(以As计)w3mg/kg铅w 10mg/kg重金属(以Pb 计)w 40mg/kg 产品用途: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国内贸易部发布)磷脂标准SB/T10206-941磷 脂产品类型磷脂:磷脂系指黄色或棕色的难溶于丙酮的含磷类脂物。根据产品制造工艺的产品性状分为:浓缩磷脂、粉状磷脂和卵磷脂三类。 1.1 浓缩磷脂:水化磷脂经真空脱水、浓缩等工序而制成的塑状或粘稠状产品。 1.2粉状磷脂:浓缩磷脂经脱脂、分离、干燥等工序而制成的粉粒状产品。 1.3卵磷脂:浓缩磷脂或粉状磷脂经乙醇萃取、分离、干燥等工序而制得以磷脂酰胆碱为主的胶质产品。 2 、技术要求 2.1 原料要求所用原料必须是新鲜的水化磷脂或合格的浓缩磷脂,原料中不得混有非食用植物油。 2.2感官指标感官指标见表 1 表 1 产品名称感官指标外观气味浓缩磷脂色泽为棕黄色或棕色、呈塑状或粘稠状;质地均匀,无霉变具有

国外水产、渔业类核心期刊一览表

国外水产、渔业类核心期刊一览表 序号 刊名 中文译名(国别) 其它 1 Aquaculture 水产养殖(荷) ISSN:0044-8486 https://www.doczj.com/doc/8e7926492.html,/locate/aquaculture EMAIL: nlinfo-f@elsevier.nl 2 Canadian journal of fisheries and aquatic sciences 加拿大渔业与水生科学杂志(加) ISSN: 0706-652X http://www.uoguelph.ca/~cjfas EMAIL: cjfas@uoguelph.ca 3 Fisheries oceanography 水产海洋学(英) ISSN: 1054-6006 https://www.doczj.com/doc/8e7926492.html,/ EMAIL: customerservices@https://www.doczj.com/doc/8e7926492.html, 4 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 鱼类与贝类免疫学(英) ISSN: 1050-4648 https://www.doczj.com/doc/8e7926492.html,/fsi EMAIL :apsubs@https://www.doczj.com/doc/8e7926492.html, 5 Diseases of aquatic organisms 水生生物病害(德) ISSN:0177-5103 https://www.doczj.com/doc/8e7926492.html, EMAIL: marita@https://www.doczj.com/doc/8e7926492.html, 6 Journal of fish biology 鱼类生物学杂志(英) ISSN: 0022-1112 https://www.doczj.com/doc/8e7926492.html,/journal.asp?ref =0022-1112&site=1 EMAIL: customerservices@https://www.doczj.com/doc/8e7926492.html, 7 ICES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美国水产品HACCP指南下

危害分析工作单 步骤#10:判断潜在危害 水产品因时间、温度不当而引起的病原体生长或毒素形成会引发食用者疾病。此种危害仅指细菌病原体而不包括病毒病原体。因为病毒无法在食品中生长。温度不当是指食品被放置在适应病原体生长的温度环境中时间过长,致使食品中的病原体及其毒素含量超过安全限量。表#A-1(附录4)提供有关适应若干种病原体生长条件的资料。所列各种病原体都是和水产品关系最密切的。 病原体可随原料进入加工工序,也可在加工过程中通过空气、不洁净的手、不清洁的工具与设备、不安全的水、污水以及生食与熟食之间交叉污染进入产品。 ·控制病原体生长策略 控制水产品中的病原体的策略有许多,包括以下几种: ·控制好食品放置在适应病原体生长和产生毒素的温度环境中的时间。(见本章、关于肉毒梭菌见第13章、关于面糊

混合物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见第15章)。 ·通过蒸煮(见第16章)、巴氏杀菌(见第17章)或经杀菌釜处理(见21 CFR 113低酸罐头食品法规)等方法以杀死病原体。 ·通过干燥控制产品中的水分即水分活度值使其不利于病原体生长(见第14章)。 ·通过配料控制产品中的水分即水分活度值使其不利于病原体生长(见第13章)。 ·控制产品中的盐分与防腐剂,如亚硝酸钠(见第13章)。 ·控制产品中的酸度、pH 值(对于耐贮存产品见21CFR114酸化食品法规;对于冷藏酸化食品见第13章)。 注:对水产品辐照杀菌未被美国FDA认可,经辐照杀菌的产品在美国市场上不许销售。 ·控制暴露的时间和温度 确保产品安全的时间/温度由以下几个因素确定: ·产品中可能存在和能够

生长的病原体的类型。见步骤#11提供的信息。 ·这些病原体或其毒素的感染或毒性剂量。感染或毒性剂量为可导致人类疾病的病原体数量或毒素量。根据消费者的健康和病原体特定菌株的毒性(感染能力),某一病原体的剂量有相当大的变动。 对于表#A-1(附录4)中的大部分病原体,已知或怀疑其感染剂量非常低(从1到几百病原体)。 这些病原体包括空肠弯曲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结肠耶尔森氏菌。其他病原体如创伤弧菌、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氏杆菌的感染剂量未知。如果出现这两类病原体,应控制其显著的增长。另一方面,应保持低于病原体生长的最低温度或不允许超过温度的时间长于病原体在此温度下的生长停滞阶段(即,病原体为适应环境出现的慢速生长阶段)。 有的病原体致病(如霍乱弧菌)或产毒(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蜡状芽孢杆菌)需要大量的病原体。霍乱弧菌的感染剂量可能为1,

表面活性剂在食品中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在食品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对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在食品中的应用作以介绍,并着重介绍单硬脂酸甘油酯用作表面活性剂的食品及其工艺。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单甘脂、食品工业、蔗糖酯、化学。 前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食品除了要满足最基本的营养价值之外,还应具有良好的色香味。因此在食品工业中越来越多的使用食品添加剂,表面活性剂就是最常见的一类食品添加剂。表面活性剂是分子里含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能集中在溶液表面、两种不相混溶液体的界面或者集中在液体和固体的界面,降低其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的一大类化合物。表面活性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一些食品制作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以大大地改善加工条件,提高产品质量,延长食品保鲜期等。高质量的食品加工,是离不开表面活性剂的应用的。 正文 表面活性剂简介 凡能显著改变体系表面(或界面)状态的物质都称为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能大幅度降低体系的表面(或界面)张力,使体系产生润湿和反润湿?乳化和破乳?分散和凝聚?起泡和消泡?增溶等一系列作用。因此,在食品工业中,表面活性剂可作为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消泡剂?粘度调节剂?杀菌剂等。 食品用表面活性剂的种类 表面活性剂在食品工业中的使用是有严格限制的,不能对人体产生危害。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批准使用的表面活性剂有:甘油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大豆磷脂?乙酸及酒石酸一及二甘油脂?二乙酰酒石酸一及二甘油酯?柠檬酸酯?聚甘油脂肪酸及蓖麻酸脂?硬脂酰柠檬酸及酒石酸酯?硬脂

酰乳酸钙(钠)?硬脂酰富马酸钠?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聚氧乙烯(20)及(40)硬脂酸酯等。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如海藻酸钠?果胶酸钠?卡拉胶?壳聚糖水溶性蛋白等。它们大多数是半合成的多醇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中大豆磷脂及一些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为天然物。 表面活性剂在食品中的主要作用 1表面活性剂做乳化剂方面的应用 1乳化剂最主要的特性是使已形成的乳状液稳定,在一些食品应用中,此过程比初始的分散作用更重要更有意义。这类食品中聚结和失稳现象是我们所不希望发生的,亲水性单甘对乳状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2. 化学合成单甘酯不仅具有分子蒸馏单甘的特性,而且其乳化性能更加优越,消泡、起泡、稳泡性能更加优良。 3. 亲水单甘酯是一种优质高效食品乳化剂和表面活性剂,用于面包、糕点、饼干、人造奶油、巧克力、冰淇淋、方便面、豆制品及蛋白类饮料,且有良好的乳化稳定、分散、消泡、保鲜、抗淀粉老化硬结等作用,是国际上公认的无毒、无限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4. 在塑料橡胶类制品、纺织、日化、医药等行业中也有较广泛的应用。它除了具有乳化作用外还兼有发沉、消沉、防老及控制脂肪酸凝聚的作用,是一种典型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乳化剂的分子内通常具有亲水基(羟基等)和亲油基(烷基),易在水与油的界面上形成吸附层,属表面活性剂,可分为油包水型和水包油型两类。可用的乳化剂总数约65种,常用的有脂肪酸甘油酯(主要为单甘油脂)/脂肪酸蔗糖酯/脂肪酸山梨糖醇酐酯/脂肪酸丙二醇酯/大豆磷脂/阿拉伯树胶/海藻酸/酪蛋白酸钠/明胶和蛋黄等。乳化剂能改善乳化体中各种构成相互之间的表面张力,使之形成均匀的分散体或乳化体,从

磷脂在食品中的应用

卵磷脂作为食用乳化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行业,其主要的应用领域有以下几个 方面。 1.在乳浊液中的应用 卵磷脂分子中的亲水(极性的)和亲油(非极性的)基团能在两种非互溶的液体交接面共同作用,从而使它们相互混合,生产出油水均匀化的乳浊液。众所周知,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反映乳化剂对某一特定乳浊液的稳定能力。HLB 常为1~20(1表示亲油性最大,HLB值低的乳化剂最适于油包水(W/O)型乳浊液,HLB高的则是气种很高的水包油(O/W)型乳化剂。天然卵磷脂的HLB值一般在4左右,改性卵磷脂的HLB为4~12,脱脂粒状卵磷脂的HLB值还要高。因此,天然卵磷脂在制作类似人造黄油、巧克力等产品时,被用作W/O型乳化剂。例如,它用于人造黄油中,可使其中的脂肪具有某种特点,如生产医用人造黄油、高级人造黄油以及商业用人造黄油;改性卵磷脂包括乙酰化、水解化以及羟基化卵磷脂。与天然卵磷脂相比,改性卵磷脂具有较好的亲水能力,在水包油(O/W)型乳浊液(如奶、色拉调味汁、蛋黄酱、冰淇淋以及婴儿配方食品)中所起的效果最好。在色拉调味汁中,改性卵磷脂不仅能够阻止胶体脱水收缩和分离,改善产品储藏的稳定性,而且能够使产品具有特定的比重和松散度。 卵磷脂单独使用时,它的乳化效果受乳浊液本身粒度所限制。因此,在许多乳浊液中,卵磷脂要同其他稳定剂(最常用的是甘油二酸酯)一起使用但是采用机械方法(如高度剪切或超声波)降低粒度后的微粒乳浊液,卵磷脂单独使用就可起到较好的乳化效果,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机械能输入得越多,则乳化剂使用 的量就越少。 2.在糖果中的应用 卵磷脂大量地应用于糖果制品中,尤其是巧克力产品中使用的最多。卵磷脂具有再乳化性、防黏结、释放性和黏度调节能力,对糖果产品性能产生重要影响,可控制黏度、降低发黏及控制结晶。国外常将0.2%~0.3%卵磷脂用于巧克力生产,可以提高巧克力的柔脆性,降低黏性并阻止表面起霜;它还能够降低可可酱以及植物油表面的张力从而降低产品的粘度。在可可酱中,每加入0.1%的卵磷脂,其粘度可降低2%;在糖色、乳脂糖以及勿奇糖中,卵磷脂起乳化用、

磷脂原料药工艺研究

原料药生产工艺的研究资料 及文献资料 1、制备路线及详细依据 大豆磷脂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天然乳化剂,含有丰富的卵磷脂、脑磷脂、肌醇磷脂、丝氨酸磷脂等成份,其脂肪酸中含有60%的不饱和脂肪酸,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大豆磷脂除了补充人体必需的营养素,还具备其独特的生理活性,对生物膜的生物活性和机体的正常代谢有重要的调节能力。卵磷脂具有较好的保健作用及营养作用[1],是一种重要的医药原料。主要有口服级及注射级。 磷脂提取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2]:有机溶剂萃取法,有机溶剂无机盐复合沉淀法,色层分离,超临界萃取技术,膜分离法。目前用工业上用于磷脂分离纯化的方法主要是溶剂法和色层分离。其它方法都适用于实验室研究,而难达到工业生的规模。溶剂法文献[3]报道磷脂的制备主要有2条工艺路线。a 路线:先用乙醇提取,后用丙酮脱脂;b路线:先用丙酮脱脂,再用乙醇萃取。乙醇萃取主要是利用蛋白和卵磷脂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而将蛋白除掉,提高磷的含量。丙酮脱脂主要是利用油脂类成分易溶于丙酮而磷脂不溶于丙酮,这样达到油脂与磷脂的分离,进而提高磷的含量。本次申报采用的方法为溶剂法及硅胶柱层析法,通过溶剂法可以得到口服级磷脂。进一步通过硅胶柱层析可以得到注射级磷脂。

2、工艺流程图

3.制备工艺研究 3.1大豆卵磷脂的制备工艺 3.1.1 a 路线工艺研究 参考文献a 路线的流程图如下: 根据流程图及文献数据,采用正交试验对a 路线进行最佳工艺筛选。 3.1.1.1 a 路线乙醇萃取正交试验研究 3.1.1.1.1 a 路线乙醇萃取正交试验的因素及水平见表8-1 表8-1 乙醇萃取工艺考察因数水平表 采用以上因素及水平,按L 9(34 )进行乙醇萃取试验。

大豆磷脂质量规范标准

大豆磷脂质量标准 、浓缩大豆磷脂(FAO/WHO 1980 年) 由油脂精炼的副产品一一水化油脚,经真空干燥脱水后,添加适量植物油制成,其产品有脱色或不脱色两类。 1、产品质量指标 2、产品用途:乳化剂,消泡剂等 、羟基化磷脂(FCC 1981年) 由浓缩大豆磷脂或其它植物磷脂,经过氧化氢和乳酸处理后,制得的碘值低于原料10%的羟基化磷脂产品。 产品质量指标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国内贸易部发布)磷脂标准SB/T 10206-94 1、磷脂:磷脂系指黄色或棕色的难溶于丙酮的含磷类脂物。根据产品制造工艺的产品性状分为:浓缩磷脂、粉状磷脂和卵磷脂三类。 1.1浓缩磷脂:水化磷脂经真空脱水、浓缩等工序而制成的塑状或粘稠状产品。 1.2粉状磷脂:浓缩磷脂经脱脂、分离、干燥等工序而制成的粉粒状产品。 1.3卵磷脂:浓缩磷脂或粉状磷脂经乙醇萃取、分离、干燥等工序而制得以磷脂酰胆碱为主的胶质产品。 2、技术要求 2.1原料要求所用原料必须是新鲜的水化磷脂或合格的浓缩磷脂,原料 中不得混有非食用植物油。 2.2感官指标感官指标 2.3质量指标 2.3.1浓缩磷脂质量指标

2.3.2粉状磷脂质量指标 233卵磷脂质量指标 2.4食用浓缩磷脂卫生指标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改性大豆磷脂GB 12486-90 1、改性大豆磷脂产品类型以天然大豆磷脂为原料,经过适度乙酰化、羟基化及脱脂后生产的粉粒状产品,用作食品乳化剂、脱模剂、品质改良剂等。 2、技术要求 2.1物理性状产品为黄色或黄棕色粉状,极易溶于动植物油,能分散于水,部分溶于乙醇。 2.2产品理化指标应符合要求: Centrol Soyea 1CentroleneA

水产SCI期刊

2017年SCI收录水产学科期刊51种目录 1. ACTA ICHTHYOLOGICA ET PISCATORIA《鱼类学学报》波兰 Quarterly ISSN: 0137-1592 WYDAWNICTWO AKADROLNICZEJ W SZCZECINIE, KAZIMIERZA KROLE WICZA 4, SZCZECIN, POLAND,71550 2. AQUACULTURAL ENGINEERING《水产养殖工程》英国 Bimonthly ISSN:0144-8609 ELSEVIER SCI LTD,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KIDLINGTON, O XFORD, ENGLAND, OXON, OX5 1GB 3. AQUACULTURE《水产养殖》荷兰Semimonthly ISSN: 0044-8486 ELSEVIER SCIENCE BV, PO BOX 211, AMSTERDAM, NETHERLANDS, 1000 AE 4. AQUACULTURE ECONOMICS & MANAGEMENT《水产养殖经济学与管理》英国 Quarterly ISSN: 1365-7305 TAYLOR & FRANCISINC, 530 WALNUT STREET, STE 850, PHILADELPHIA, USA,PA, 19106 5. AQUACULTURE ENVIRONMENT INTERACTIONS《水生生物环境交互性》德国Tri-annual ISSN: 1869-215X INTER-RESEARCH,NORDBUNTE 23, OLDENDORF LUHE, GERMANY,D-213 85 6. AQUACULTURE INTERNATIONAL《国际水产养殖》荷兰 Bimonthly ISSN: 0967-6120 SPRINGER,VAN GODEWIJCKSTRAAT 30, DORDRECHT, NETHERLANDS, 33 11 GZ 7. AQUACULTURE NUTRITION《养殖水生物营养》美国Bimonthly ISSN: 1353-5773 WILEY-BLACKWELL,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NJ,07030-5774 8. AQUACULTURE RESEARCH《水产养殖研究》美国Monthly ISSN: 1355-557X WILEY-BLACKWELL,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NJ,07030-5774 9. AQUATIC LIVING RESOURCES《水生生物资源》法国Quarterly ISSN: 0990-7440

浓缩磷脂

大豆磷脂饲料添加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饲料添加剂大豆磷脂产品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签、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从大豆中提取的,用作饲料添加剂的大豆磷脂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602 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jT 603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jT 5009. 37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jT 5528 动植物油脂水分及挥发物含量测定 GBjT 5538 动植物油脂过氧化值测定 GBj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 10648 饲料标签 GBjT 13079 饲料中总砷的测定 GBjT 14699. 1 饲料采样 GBjT 21493 大豆磷脂中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的测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 年版二部 3 要求 3.1感官指标 感官指标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3.2 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表2 技术指标 4 试验方法 除非另有规定,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符号GB/T6082中规定的三级用水、杂质溶液的制备应符合GB/T602和GB/T603.

4.1 试剂和溶液 4.1.1 正己烷 4.1.2 石油醚(沸程60℃~90℃) 4.1.3 丙酮 4.1.4 1%酚酞指示剂 4.1.5 0.1mol/L 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 4.1.6 中性乙醇,临用前用0.1mol/L 碱液滴定至中性 4.2 仪器和设备 4.2.1 真空泵 4.2.2 抽滤瓶:500mL 4.2.3 玻璃砂芯坩埚:规格G 4.2.4 分析天平:精确为0.0001g 。 4.2.5 恒温干燥箱:温度精确±2℃. 4.2.6 恒温水浴锅:温度精确±2℃. 4.2.7 实验室常用玻璃器具。 4. 3 外观、 气味 打开产品外包装,观察产品表面是否发霉,色泽是否正常;嗅产品的气味是否有异味 4. 4 水分及挥发物的测定 按 G B/T 5528 规定的方法测定,采用空气烘箱法。 4. 5 己烷不溶物的测定 4 . 5 . 1 测定方法 将砂芯坩埚在 100℃~105℃烘箱中烘至恒重。称取混匀的试样约5.0g (精确至0.0002g )置于250 mL 锥形瓶中. 加入10mL 正己烷(4. 1. 1) ,搅拌溶解后,用已恒重的砂芯坩埚抽滤。用约25mL 正己烷(4 . 1. 1) 分两次洗涤烧杯并将不溶物全部转移至砂芯坩埚内,用正己烷 (4 . 1.1)洗净砂芯砂芯坩埚内壁和不溶物,最后尽量抽除残留正己烷。取下坩埚.用脱脂棉花沾少许正己皖(4. 1. 1)擦净砂芯坩埚外壁,将砂芯坩至100℃~105℃烘箱中烘 1 h. 取出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称重,再烘30 min ,冷却,称重 4. 5.2 结果计算 式样中己烷不溶物含量以质量分数 X 1计,按式(1)计算 X 1 = %1001 2 3?-m m m 式中 m 1—试样质量,单位为克( g) , m 2一砂芯坩埚质量,单位为克(g) , m 3一坩埚加己烷不溶物质量 . 单位为克(g) 。 4.5.3 允许差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 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相对偏差小大于 5% 4..6 丙酮不溶物的测定 4.6.1样品制备 粉状磷脂制备:用50mL 烧杯称取约2克流质磷脂,加10mL 石油醚(4.1.2)溶解,加25mL 丙酮(4.1.3),析出磷脂,抽滤器上装好G 坩埚,用80mL 丙酮(4.1.3)分数次抽滤。 磷脂饱和丙酮溶液(以下简称饱和丙酮)制备:取1g 粉状磷脂于1000mL 磨口瓶中,加1000mL 丙酮(4.1.3),在0℃~5℃冷水浴中浸泡2H ,约隔15min 摇动一次,约2h 后,用快速滤纸过滤,滤液于0℃~5℃冷藏,备用。

大豆磷脂的制备_功能特性及行业应用研究进展_袁利鹏

中国酿造 2013年第32卷第5期 总第254期大豆磷脂的制备、功能特性及行业应用研究进展 袁利鹏1,刘 波1*,熊 波2,彭述辉3,李孟繁2 (1.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07;2.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3.广州城市职业学院食品系,广东广州510405) 摘要:大豆磷脂是从大豆中提取的磷脂类混合物,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特性和巨大的应用价值。该文主要介绍了大豆磷脂的制备工艺、功能特性,及近年来关于大豆磷脂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对大豆磷脂未来的发展前景做了简要分析,以期为我国大豆磷脂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关键词:大豆磷脂;功能;应用中图分类号: TS20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4-5071(2013)05-0013-03 Progressinpreparation,functionandapplicationofsoylecithin YUANLipeng1,LIUBo1*,XIONGBo2,PENGShuhui3,LIMengfan2 (1.GuangdongAIBPolytechnicCollege,Guangzhou510507,China; 2.CollegeofFoodScience,FujianAgricultureandForestryUniversity,Fuzhou350002,China; 3.DepartmentofFood,GuangzhouCitypolytechnic,Guangzhou510405,China) Abstract:Soylecithinisakindofphospholipidsmixtureextractedfromsoybean.Ithasmanyimportantfunctionsandgreatapplicationvalues.Thispapermainlyintroducedpreparation,functionalproperties,andtheapplicationofsoylecithin.Then,briefanalysistheprospectofsoylecithintoprovidereferenceforthedevelopmentofsoylecithinindustry. Keywords:soylecithin;function;application 收稿日期:2013-04-19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D31B03);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0B080702016);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0A032000001-4)作者简介:袁利鹏(1979-),男,山西大同人,讲师,研究方向为食品营养与安全;刘波*,讲师,通讯作者。 大豆磷脂是从大豆中提取的磷脂类混合物,主要由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丝氨酸(PS)等成分组成。 其化学结构式[1]: 其中R1和R2为C14 ̄C20的饱和或不饱和脂肪羧酸,根据X的不同,磷脂被分为多种。当X为-CH2CH2N(CH3)3时,为PC;当X为-CH2CH2NH3时,为PE;当X为C6H(OH)5时,为PI。由于特殊的化学结构,使得大豆磷脂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和营养保健功能,从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饲料、化妆品等领域中。然而由于对大豆磷脂的研究起步较晚,导致目前我国关于大豆磷脂的应用还处于较低水平,虽有文献报道其物化特性和在部分轻工业中的添加使用, 但因其应用领域广泛且迅速,故其特性研究及行业应用新情况需要被不断总结关注。因此, 本文对大豆磷脂的功能特性和应用进展进一步综述,也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前景做简要分析,以期为我国大豆磷脂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1大豆磷脂的制备工艺 目前,常见的大豆磷脂制备工艺主要有:有机溶剂萃取法[2]和超临界CO2萃取法[3]。其中有机溶解萃取法是利用磷脂在丙酮等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较好,而将大豆磷脂从大豆油角中萃取出来的方法,该方法生产成本低廉、制作工艺简单,是目前最常见的磷脂制备工艺,但是该方法制备的大豆磷脂纯度较低,而且通常会用到丙酮等有毒有害溶剂,存在溶剂残留的问题,因此随着随着市场对高纯度、 高质量磷脂的需求,该方法的发展空间并不是很大;超临界CO2萃取法是利用磷脂在乙醇作夹带剂的条件下,在超临界CO2中具有溶解性,而将磷脂分离出来的方法,该方法制备的大豆磷脂纯度较高,无溶剂残留,是制备高纯度、高质量磷脂的有效方法,但是该方法生产成本较高,工业化难度较大,但是随着大豆磷脂行业的发展,超临界CO2萃取法将在大豆磷脂的工业化生产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专论与综述 13··

美国水产品进口计划2017

Compliance Guide for the: U.S. Seafood Import Monitoring Program What is the Seafood Import Monitoring Program? The Seafood Import Monitoring Program establishes, for imports of certain seafood products, the reporting and recordkeeping requirements needed to prevent illegal, unreported and unregulated (IUU) fishing and/or misrepresented seafood from entering U.S. commerce, thereby providing additional protections for our national economy, global food security and the sustainability of our shared ocean resources. Why has NOAA Fisheries implemented this Program? As a global leader in sustainable fisheries and a major market for seafood commerce, the U.S. has a responsibility to combat illegal practices that undermine the sustainability of our shared ocean resources. To that end, NOAA and its U.S. Government partner agencies are engaged in numerous efforts to engage internationally, enhance enforcement, strengthen partnerships, and establish seafood traceability. In line with these efforts, on December 9, 2016, NOAA Fisheries published a final rule establishing the Seafood Import Monitoring Program (SIMP). To whom does the Program apply? The Seafood Import Monitoring Program requires additional data to be reported at the point of entry into U.S. commerce or retained by the importer of record for imported fish and fish products identified as priority species due to the risk for IUU fishing and seafood fraud activities. Importers of record are identified to U.S.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 (CBP) on each entry filing. The U.S. importer of record will be required to obtain an International Fisheries Trade Permit (IFTP) from NOAA Fisheries to report certain harvest information at the time of entry filing, and to keep records regarding the chain of custody of the fish or fish product from harvest to point of entry into U.S. Which species will be affected by this Program? Thirteen species were identified as particularly vulnerable to IUU fishing and/or seafood fraud and therefore covered by the first phase of the Program, which is intended to expand in the future to cover all seafood: ?*Abalone ?Atlantic Cod ?Blue Crab (Atlantic) ?Dolphinfish (Mahi Mahi) ?Grouper ?King Crab (red) ?Pacific Cod ?Red Snapper ?Sea Cucumber ?Sharks ?*Shrimp ?Swordfish ?Tunas: Albacore, Bigeye, Skipjack, Yellowfin, and Bluefin *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gram requirements for abalone and shrimp is delayed until further notice. See Question and Answer below.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