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取高品质浓缩大豆磷脂的影响因素

制取高品质浓缩大豆磷脂的影响因素

制取高品质浓缩大豆磷脂的影响因素
制取高品质浓缩大豆磷脂的影响因素

食品工业科技 Sc i e nce and Techno logy o f Food I ndustry

工艺技术

2008年第11期

制取高品质浓缩大豆磷脂的影响因素

周川农1

,屈岩峰2

,金 敏1

,郭喜峰1

,于殿宇2,*

[1 大庆日月植物蛋白(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大庆166300;

2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摘 要:对制取大豆浓缩磷脂过程中存在的杂质含量超标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分析,对加工工艺进行了调整。主要对加工工艺的杂质、温度进行调控。实践表明:高品质浓缩大豆磷脂中乙醚不溶物的含量为0 08%,丙酮不溶物含量

为62%,Gardner 值小于7,透明度较普通大豆浓缩磷脂有显著增强,外观透明,颜色呈棕黄色,优于SB /T10206-94标准。浓缩大豆磷脂品质的提高,为磷脂的精深加工打下基础。关键词:高品质浓缩大豆磷脂,杂质,透明度,色泽,丙酮不溶物

The i n fl u enc i n g f ac t or of h i g h -quality

soybean l e cithi n producing

ZHOU Chuan -nong 1

,QU Yan -feng 2

,JI N M in 1

,GUO Qi -feng 1

,YU D ian -yu

2,*

(1 Daq i ng Riyuexi ng Lm i ited Company ,Daq i ng 166300,Ch i na ;

2 School of Food Sci ence and Technology ,Northeast Agri culturalUn i versity ,H arb i n 150030,China)

Abstrac:t The s t udy and ana l ys i s on m i p uri ti e s l m i i t-exceed i n g p rob l e m s i n t he cou rse o f s oybean l e c it h i n p rod uc i ng,t he p roces s i ng techno l og y w ere ad j us t ed The m i pu riti es and tem p e rature w e re m a i n l y con tro ll ed The

resu lts i n d i c a t ed :e t he r i ns o l u b l e m a tte r 0 08%,i n so l ub l e m a tters i n ace t one 62%,G ard ne r va l u e und e r 7,a s i g n ifi can t i n c reas i ng than o rd i n a ry soybean l e c it h i n i n transp arency ,t he app ea rance w as transpa rent and the co l o r w as bu ffy ,be tter than the s t anda rd o f SB /T10206-94 The f ound ati on for deep p rocess i n g o f s oybean l e c i th i n w as es tab li shed by t he i nc rease o f s oyb ean l e c i th i n q ua lit y Key w ords :h i g h -q ua l ity soyb ean l ec i th i n ;m i pu riti es ;transpa rency;co l or ;i nso l ub l e m att e rs i n acetone 中图分类号:TS214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306(2008)011-0156-03

收稿日期:2008-08-02 *通讯联系人

作者简介:周川农(1964-)男,高工,主要从事大豆加工技术研究。基金项目: 十一五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2006BAD05A08)。

随着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崇尚天然食品。大豆磷脂是天然的、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生理活性的物质,因而是当今保健品市场的宠儿。大豆磷脂产品的种类较多,最基本的产品是大豆浓缩磷脂,它是生产其它磷脂产品的原料。因此加快对浓缩大豆磷脂产品的开发,提高浓缩大豆磷脂的质量,对扩大磷脂产品的用途,使磷脂产品进入寻常百姓家庭,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以及提高油脂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浓缩大豆磷脂产品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表现在产品乙醚不溶物含量偏高、丙酮不溶物含量较低、颜色深、透明度差。主要是由于加工工艺存在诸多问题,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没有足够的认识和妥善的处理。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原料预处理、混合油过滤、毛油过滤等重要方面进行了改进,使得产品品质得到很大提高。

1 改进后的工艺流程

针对浓缩磷脂加工过程中影响产品品质的诸多

问题,我们将加工工艺进行了如下改进

:

2 主要影响因素

2 1 原料2 1 1 大豆成熟度 大豆的成熟程度对浓缩磷脂品质影响较大。不完全成熟的大豆,其磷脂含量及非水化磷脂含量都高于完全成熟的大豆。为了获得更好的浓缩磷脂产品,新收购的大豆应存放一段时间,使非水化磷脂转化为水化磷脂,完成后熟期,形成优质大豆,再进行加工。2 1 2 大豆储存条件 大豆入仓前,先做过筛处理,初步清除大杂、小杂等杂质。大豆储存期间,磷脂很容易发生氧化和成分转化。破损大豆暴露于光热下,将引起磷脂的氧化分解。因热或脂肪氧化酶氧化的磷脂会与蛋白质形成复合物,难以被溶剂抽出而残留在豆粕中,导致磷脂产率偏低。在磷脂酶的作用下,水化磷脂很容易转化为非水化磷脂。而且

156

工艺技术

Vo.l 29,No .11,2008 食品工业科技

2008年第11期 大豆储存时间过长,磷脂含量较低,PA 和FFA 含量较高;受冻害大豆,叶绿素含量较高,磷脂含量较低;高水分贮存的大豆,P A 含量较高。将刚收购的大豆进行分级入仓储藏,选用优质原料生产浓缩大豆磷脂。

2 2 加工前处理2 2 1 除杂 从分级仓出来的优质大豆中,还含有部分杂质,先用平面回转筛并配合风选系统使大杂、小杂及灰尘清理出去,再用重力分级去石机去除并肩石。然而有些大豆外表面会粘土,这些杂质用平面回转筛很难去除,在工艺上新增小麦加工用的打麦机,大豆经打麦机处理后洗刷掉了表面上的杂质。最后,采用振动清理筛对大杂、小杂等做再次清除。在物料输送过程中,设置了独立除尘系统,有效地清除灰尘。2 2 2 软化与轧坯 软化可以使油料达到适宜的温度、水分,增加油料的可塑性,使其具备轧坯的最佳条件。采用卧式软化滚筒进行软化,与软化锅相比,其能够使物料受热更为均匀。软化温度在65~72!之间。轧坯应尽可能破坏油料细胞组织,形成一定外部结构,为后续工序提供有利条件。轧胚时,豆胚厚度控制在0 30~0 32mm,豆胚薄而均匀,不露油,低粉末,粉末度要小于3%。2

3 浸出2 3 1 混合油净化 为了解决混合油中粕末等杂质含量过高的问题,在浸出器的混合油槽上部装一个帐篷式过滤器。过滤器采用120目的不锈钢丝网,在帐篷式过滤器的两侧安装反冲洗装置,定期冲洗掉过滤器上的粕末,对粕末进行初次截留。混合油离开浸出器后,进入连续式水平叶片过滤器,用220目不锈钢丝网将较为细小的粕末过滤出去,杂质用注水泵打入浸出器料槽过滤。进入蒸发系统前,在原混合油罐内添加250目不锈钢丝网再做反冲式过滤,作为保险过滤。混合油经三次过滤后进入蒸发系统。2 3 2 蒸发与汽提 在蒸发过程中,采用负压蒸发。一蒸真空度为0 05M Pa ,将蒸发温度降低到55!,同时严格控制混合油浓度在70%以内;二蒸的真空度为0 07MPa ,蒸发温度控制在95!以下,浓度90%左右。浓度不要超过95%,当混合油浓度达到90%以后,随着浓度的提高,沸点急剧上升,此时用蒸发的办法来分离少量残留溶剂将耗费更多能源;而且,浓度过高容易发生泛罐。

汽提塔中的真空度为0 08MPa ,毛油出口温度严格控制在100!以下,毛油的含溶量控制在80m g /kg 以下。由于粕末以及高温(大于40!)有可能导致溶剂与水乳化,故含水的溶剂进入浸出器,必将导致浸出困难,粕残油升高。在浸出过程中,湿粕的蒸脱、混合油的汽提、尾气回收富油的汽提都采用了直接蒸汽,这部分混合气体的回收冷凝液都要经过分水箱使溶剂与水分离。汽提塔出来的毛油,为防止与空气接触,吸收水分,使得磷脂析出,要先进入真空的暂存罐储存,然后通过管道过滤器除杂,进入毛油

精炼车间。

2 4 毛油过滤

毛油虽经前道工序多次除杂,但还会有少量的残留杂质。所以,应在水化前再次进行过滤,才能保证获得高质量的浓缩磷脂。浓缩磷脂透明度主要取决于毛油中细杂含量,只有精滤毛油才能得到透明的磷脂。浸出毛油常会夹带部分水分而使毛油出现轻微水化,对毛油通透性有所影响,使过滤后杂质仍很多,为此我们采用了过滤前先进行真空脱水,再加助滤剂进行过滤的方法,该方法虽然加工成本有所提高,但连续性好,现国内使用较少。采用此方法可使毛油含杂小于0 015%,生产出的磷脂色泽较浅。同时,为了去除油中细杂截留,提高过滤效果,采用了涂层过滤。为防止过滤通道堵塞,使过滤压力上升过快,使用硅藻土做助滤剂,在过滤过程中,硅藻土首先在滤板上形成一层多孔的预涂层,当毛油通过硅藻土时,毛油中的固体颗粒的聚集状态尺寸分布发生变化,大颗粒杂质在预涂层表面被捕获而截留形成尺寸分布较窄的一层,并且通过它们继续阻挡捕获与其尺寸相接近的颗粒杂质,逐渐构成有一定孔隙的滤饼,起到了良好的过滤作用。硅藻土的添加量为毛油重量的0 1%。整个过滤过程要在真空状态下完成,以避免毛油吸附空气中的水分,使磷脂析出,对品质产生不良影响。

毛油在每一循环之初,滤液稍有浑浊或不太澄清,必须另行集聚重滤,直至滤油完全澄清后转入清油罐。待滤油流量低,过滤压力达到0 35~0 4M Pa 时,停止过滤,转另一台过滤机过滤。

2 5 水化2 5 1 水质对磷脂品质的影响 在水化脱胶中用水必须是软水,水硬度的德美度小于5,防止金属离子的催化作用,形成钙镁磷脂盐。硬水水化时,钙镁离子与部分磷脂形成钙镁磷脂,减少磷脂与水接触的几率。使得磷脂中的磷脂酰乙醇胺和磷脂酸钝化,部分磷脂转化为非水化磷脂。若水中CaCO 3-M gCO 3超过150m g /L,此水不适合作为水化用水。水化用水为经过二次反渗透去离子水。2 5 2 用水量对磷脂品质的影响 最适合的加水量为毛油量的8%~10%。加水量过多,会导致物相分成游离水层,黄褐色流体油脚层和浑浊的油层;加水量过少,温度较高时,由于磷脂吸水少,形成的颗粒较细,易返溶到油中,从而不易分离,得到的磷脂色泽较深。2 5

3 温度与时间对磷脂品质的影响 水化温度仅对磷脂的色泽影响较大。温度达到90!,油色深,而且吸水后的磷脂也易返溶到油中,不利于磷脂的分离。水化时间对磷脂影响并不大,时间过长对脱胶效果无明显的改善,却耗费更多能源;时间太短,会影响磷脂吸水程度。水化温度最高不宜超过90!,一般控制在80!左右,时间为20m in 。2 5

4 对水化离心机排渣的改进 原有工艺,离心机定期排渣,将物料排入油脚箱内;改造后的离心机,定期排渣,将物料排入皂脚箱,单独进行处理。

157

食品工业科技 Sc i e nce and Techno logy o f Food I ndustry 工艺技术

2008年第11期表1 国内外浓缩磷脂质量标准与本公司的产品指标

项目A D M公司浓缩磷脂质量指标SB/T10206-94浓缩磷脂标准本公司的产品指标乙醚不溶物(%)?0 05?0 3?0 08

丙酮不溶物(%)?62 0?62 0?62 0色泽G ardne r#?7?7

外观半透明流体色泽为棕黄色或棕色,呈塑状

或粘稠状,质均匀,无霉变

接近半透明流体

2 6 真空浓缩

采用固定刮板式降膜蒸发器,严格控制真空度在0 098MPa左右,温度在110!以下,时间15s左右。此状态下可以很好的除去磷脂中的水分,又能保证磷脂不变色。加热温度高,可改善磷脂流出时的速度,有助于提高产量,减少脂肪酸过氧化物的量;加热温度低,可以避免由于高温引起的磷脂色泽加深,减少磷脂水解和氧化,防止磷脂与脂肪酸过氧化物的分解产物反应,降低磷脂和还原糖反应。

3 产品质量指标

表1为国内外及本公司的产品指标。

从我国的SB/T10206-94标准和ADM公司质量指标的对比中可看出,由于铁锈、泥土、灰尘、豆粕等固体杂质含量过高,其乙醚不溶物含量比ADM公司高6倍,使产品在外观上显得混浊,明显不透明。用它作为起始原料制作其它产品,因其杂质含量过高,造成质量不合格,从而影响下游产品推广使用。

但本公司的产品指标在达到SB/T10206-94标准的基础上,乙醚不溶物含量降低到0 08%,外观接近半透明流体,均优于SB/T10206-94标准,缩小了与AD M公司产品的品质差距。

4 结论

通过对高品质大豆浓缩磷脂加工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的调节,改善了磷脂产品的质量。乙醚不溶物含量降低到0 08%,丙酮不溶物含量提高到62%,Gardner值小于7,颜色接近半透明流体,为今后磷脂的精深加工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振山,王钟生 国产浓缩大豆磷脂质量制约因素分析[J] 粮食与油脂,2001(6):39~41

[2]肇立春 粉末磷脂生产工艺对产品质量与产率的影响[J] 粮油食品科技,2002,10(2):24~25

[3]卢行芳,卢荣 天然磷脂产品的加工及应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6

[4]陆文达,李剑英,陈光华 加快国产食用级大豆磷脂开发与应用[J] 粮食与油脂,2006(4):17~18

[5]谷克仁 大豆磷脂产品质量(?)#大豆毛油加工条件对大豆磷脂产品质量及得率的影响[J] 中国油脂,2000,25

(5):31~33

[6]张月华 硅藻土助滤剂在粮油食品过滤操作中的作用原理及应用[J] 中国酿造,1993(2):9~13

[7]谷克仁,李桂华 大豆磷脂产品质量控制(%)#水化油脚浓缩脱水对磷脂质量的影响[J] 中国油脂,2000,25(6): 149~152

[8]D av id Lambou rne,G eoff H Covey,Eugene Cha,i e t

a l L ecith i n gum rheo logy and processi ng i m plica ti on[J] J A O C S,1999,76(1):76

[9]Andreas S tephan,H ans Ste i nhart Identifi cation o f Character

I m pact O dorants o f D ifferent Soybean Lec ithi ns[J] J A gr i c Food Che m,1999,47:2854~2859

(上接第152页)

理后,植物乳杆菌分泌的水解酶类降解了玉米粉中的大分子物质,破坏了直链淀粉与蛋白质、直链淀粉与脂质形成的螺旋包合复合物,释放了直链淀粉,直链淀粉含量增大,导致玉米粉的凝胶特性发生变化。谷氨酰胺转氨酶对玉米粉的作用则是在蛋白质之间形成多肽键,形成蛋白质网状结构,有利于玉米粉凝胶的形成。

3 结论

3 1 设计三条工艺路线,进行了复合改性玉米粉的最佳工艺路线的筛选,通过保水力和谷蛋白溶胀指数值的测定结果,得出复合改性玉米粉的最佳工艺路线为植物乳杆菌和谷氨酰胺转氨酶的同时作用。

3 2 在最佳工艺路线筛选结果的基础上,设计了植物乳杆菌和谷氨酰胺转氨酶的复合比例,研究了复合比例对改性玉米粉的保水力和谷蛋白溶胀指数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植物乳杆菌和谷氨酰胺转氨酶同时作用的条件下,80U&mL-1的谷氨酰胺转氨酶溶液与植物乳杆菌菌液的最佳复合体积比为3/3。

3 3 玉米粉经复合改性凝胶特性得到改善。玉米粉的膨胀率、保水力、透光性提高,凝沉性下降。

参考文献:

[1]张燕萍 变性淀粉制造与应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70~73

[2]马微,张兰威,钱程,等 谷氨酰胺转氨酶的功能特性及其在面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J] 粮油食品科技,2004,12 (3):12~14

[3]鲁战会,李里特,李再贵,等 自然发酵对淀粉凝胶的改性机理及发酵菌株的筛选[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2,28 (4):1~7

[4]胡新中,魏益民,王春,等 谷蛋白溶涨指数与面团特性和面条品质的关系[J]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119~124

158

大豆磷脂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验证(DOC)

验证文件 大豆磷脂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验证 起草人 起草日期 审核人 审核日期 批准人 批准日期 文件编号

目录 1适用范围 ....................................................................................................................... - 1 - 2目的 ............................................................................................................................... - 1 - 3概述 ............................................................................................................................... - 1 - 4验证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及文件 ................................................................................... - 1 - 5可接受的限度范围标准 ............................................................................................... - 2 - 6测试方法 ....................................................................................................................... - 5 - 7异常情况处理 ............................................................................................................. - 15 - 8测试结果 ..................................................................................................................... - 15 - 9结论 ............................................................................................................................. - 15 - 10再验证周期 ............................................................................................................... - 16 - 11附表 ........................................................................................................................... - 16 -

蛋黄卵磷脂

蛋黄卵磷脂 Danhuangluanlinzhi Egg Yolk Lecithin [93685-90-6] 本品系从鸡蛋黄提取精制而得的磷脂混合物。含氮(N)应为1.75%~1.95%,含磷(P)应为3.5%~4.1%,含磷脂酰胆碱(PC)应大于72.0%,含磷脂酰乙醇胺(PE)应不得过10.0%。 【来源与制法】本品系以蛋黄粉为原料,经丙酮处理、脱油、脱水,再用无水乙醇提取精制而得。 【性状】本品为乳白色或淡黄色的粉末或蜡状固体,具有轻微的特臭,触摸时有轻微滑腻感。 本品在乙醇、乙醚、氯仿或石油醚(沸程40~60 C)中溶解,在丙酮和水中几乎不溶。 皂化值应为195~212(附录Ⅶ H)。 碘值应为65~73(附录Ⅶ H)。 过氧化值取本品2.0g,精密称定,置250ml碘瓶中,依法进行检测(附录Ⅶ H),应不得过3.0。 【鉴别】(1)取本品0.1g,置坩埚中,加碳酸钠-碳酸钾(2:1)3g,混匀,微火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取鉴别(1)项下遗留的残渣约100mg,缓缓灼烧至炭化物全部消失,冷却,加水30ml,微热使残渣溶解,滤过,滤液至试管中,滴加硫酸至无气泡产生,再加硫酸4滴,加钼酸钾少许,加热,应呈黄绿色。 【检查】游离脂肪酸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称取棕榈酸0.512g,至50ml量瓶中,用正庚烷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ml,至50ml量瓶中,用正庚烷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约1g,精密称定,至25ml量瓶中,用异丙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1ml,分别置20ml具塞试管中,

中国药典2010--大豆磷脂

大豆磷脂 Soya Lecithin (中国药典2010二部全书p1183~84)) 本品系从大豆中提取精制而得的磷脂混合物。以无水物计算,含磷(P)应不得少于2.7%,含氮(N)应为1.5%~2.0%;含磷脂酰胆碱应不得少于45.0%,含磷脂酰乙醇胺应不得过30.0%,含磷脂酰肌醇应不得过5.0%。 【性状】本品为黄色至棕色的半固体或块状物。 本品在乙醚和乙醇中易溶,在丙酮中不溶。 酸值应不大于30 (附录VII H) 碘值应不小于75 (附录VII H) 过氧化值应不大于5 (附录VII H) 【鉴别】(1)取本品约10mg,加乙醇2ml溶解,加5%氯化镉乙醇溶液1~2滴,即产生白色沉淀。 (2)取本品0.4g,加乙醇2ml使溶解,加硝酸铋钾溶液(取硝酸铋8g,加硝酸20ml溶解,加硝酸20ml使溶解;另取碘化钾27.2g,加水 50ml使其溶解;合并上述两种溶液,加水稀释成100ml,摇匀)1~2滴,即产生砖红色沉淀。 【检查】溶液的颜色取本品适量,加乙醇制成每1ml中含6m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光分光度法(附录IV A),在205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不得过0.8。 丙酮中不溶物取本品约1g,精密称定,加丙酮15ml,充分搅拌后,用经105℃干燥1h并称重的4号垂熔玻璃坩埚滤过,残渣用丙酮洗涤,至洗出的丙酮几乎无色,残留物在105℃干燥至恒重,不溶物不得少于 90.0%。

己烷中不溶物取本品约10g,精密称定,加正己烷100ml,振摇使溶解,用经105℃干燥1h并称重的4号垂熔玻璃坩埚滤过,容器再用25ml正己烷洗涤两次,洗液滤过后,4号垂熔玻璃坩埚在105℃干燥1h后,称重,不溶物不得过0.3%。 水分取本品,照水分测定法(附录VIII M第一法A)测定,含水分不得过1.5%。 重金属取本品1.0g,依法检查(附录VIII H第二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砷盐取本品1.0g,置100ml锥形瓶中,加硫酸5ml,加热至样品炭化,滴加浓过氧化氢溶液,至反应停止后继续加热,滴加浓过氧化氢溶液至溶液无色,冷却后加水10ml,蒸发至浓烟消失,依法检查(附录VIII J 第二法),应符合规定(0.0002%)。 有关物质含溶血磷脂酰乙醇胺不得过0.5%,含溶血磷脂酰胆碱不得过3.5%。

大豆磷脂质量标准

大豆磷脂质量标准 一、浓缩大豆磷脂(??????? ????年) 由油脂精炼的副产品 ?水化油脚,经真空干燥脱水后,添加适量植物油制成,其产品有脱色或不脱色两类。 、 产品质量指标 、产品用途:乳化剂,消泡剂等 二、羟基化磷脂(??? ????年) 由浓缩大豆磷脂或其它植物磷脂,经过氧化氢和乳酸处理后,制得的碘值低于原料 ??的羟基化磷脂产品。 产品质量指标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国内贸易部 发布 )磷脂标准 ???? ???????? ?、磷 脂:磷脂系指黄色或棕色的难溶于丙酮的含磷类脂物。根据产品制造工艺的产品性状分为:浓缩磷脂、粉状磷脂和卵磷脂三类。 ?? 浓缩磷脂:水化磷脂经真空脱水、浓缩等工序而制成的塑状或粘稠状产品。 ?? 粉状磷脂:浓缩磷脂经脱脂、分离、干燥等工序而制成的粉粒状产品。 ?? 卵 磷 脂:浓缩磷脂或粉状磷脂经乙醇萃取、分离、干燥等工序而制得以磷脂酰胆碱为主的胶质产品。 、 技术要求 ?? 原料要求所用原料必须是新鲜的水化磷脂或合格的浓缩磷脂,原料中不得混有非食用植物油。 ?? 感官指标感官指标 ?? 质量指标 ???? 浓缩磷脂质量指标

???? 粉状磷脂质量指标 ?????卵磷脂质量指标 ?? 食用浓缩磷脂卫生指标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改 性 大 豆 磷 脂 ?? ????????

?、改性大豆磷脂产品类型以天然大豆磷脂为原料 经过适度乙酰化、羟基化及脱脂后生产的粉粒状产品,用作食品乳化剂、脱模剂、品质改良剂等。 、 技术要求 ?? 物理性状产品为黄色或黄棕色粉状 极易溶于动植物油 能分散于水 部分溶于乙醇。 ??? 产品理化指标应符合要求: 五、美国中央大豆公司( ?????● ?????) 、羟基化大豆磷脂( ?????●????) 应用范围:糕点(蛋糕)用量以面粉总量的 ?????计 改善纹理和组织 颜色 提高油溶性色素对水的溶解度 香精调味料 使香精对水的分

卵磷脂的提取

生命科学与技术系 生化技术综合实验报告 设计(论文)题目鸡蛋中卵磷脂的提取与鉴定 姓名 学号 所属系 专业年级 电子邮箱 指导教师 电子邮箱 年月 摘要 卵磷脂是甘油、胆碱、磷酸、饱和及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的一种磷脂类物质,

它是构成细胞膜、核膜、质体膜等生物膜的本成份、研究发现卵磷脂具延缓衰老、促进神经传导、提高大脑活动、增强记忆力,促进脂肪代谢、防止出现脂肪肝、降低血清胆固醇等方面的作用。被英国科学家喻为“健脑的黄金、养心的极品”。在西方国家卵磷脂被誉为与蛋白质、维生素并列的“第三营养素”。卵磷脂在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其中以蛋黄中含量最为丰富。 卵磷脂按照其纯度的高低,一般分为PC50、PC 60 、PC 70、PC80、PC 90、PC95等产品形式。最高可以提纯到98%,因为其纯度越高,氧化性能越强,故提纯到98%的卵磷脂需要做氢化处理。然后保存。未经过氢化处理的卵磷脂,一般要求在充氮的密封容器中。 纯净的卵磷脂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无味的白色固体,由于制取或精制方法、储存条件不同而呈现淡黄色至棕色。 利用95%乙醇在蛋黄溶液里进行浸提取,再加入乙醚过滤,加入一定量的丙酮在旋转干燥仪器中把乙醇蒸发出来,取溶胶性的物质,加入丙酮冲洗除杂,冲洗多次取得粗品,让后再加入无水乙醇溶解,加入金属沉淀剂进行精提取,取出少量精品,在碱性条件下溶解,分别用钼酸铵,斐林试剂,滤纸,氢氧化钠,对卵磷脂进行定性检测 关键词:蛋黄卵磷脂;提取;纯化;鉴定。

卵磷脂的提取与鉴定 卵磷脂(lecithin) 是一种含磷的类脂类生理活性物质, 同时又是一种天然表面活性剂 [1~2], 化学名称为磷脂酰胆碱,它是构成细胞膜、核膜、质体膜等生物膜的基本成份,空间结构的卵磷脂分子是由一个极性的“头部”(甘油和胆碱磷酸脂部分) 和两条非极性的“尾巴”(两个依附于甘油主框架上的脂肪酸) 组成, 它是典型的两性电解质 [3]主要集中在大脑、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及心、肝、肾、生殖腺等重要器官内) ,是人体必需的胆碱和必需脂肪酸的重要来源 [4] 纯净的卵磷脂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无味的白色固体,由于制取或精制方法、储存条件不同而呈现淡黄色至棕色。 目前, 我国已经有10余家企业生产大豆卵磷脂, 而且均是小规模的生 产装置, 还未形成工业化生产规模, 技术水平也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5], 生产蛋黄卵磷脂的厂家则更少。国内的卵磷脂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因此大部分卵磷脂特别是高纯度卵磷脂仍然依靠进口。动物性原料中蛋黄 含卵磷脂最多, 达干物质总重的8%~10%。 一.实验目的意义: 1.1掌握卵磷脂的提取方法及其鉴定方法,对卵磷脂进行定性 检测,了解卵磷脂的性质, 1.2掌握离心干燥技术,熟练应用提纯技术 1.3 掌握抽滤等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1.1卵磷脂在脑、神经组织、肝、肾上腺和红细胞中含量较多。卵磷脂易溶于乙醇、乙醚等脂溶剂,可利用此溶剂提取。由于卵磷脂不溶于丙酮,可以用丙酮多次冲洗除去一部分杂质,金属离子复合沉淀法进行精提纯,新提取的卵磷脂为白色蜡状物,新提取的卵磷脂为白色,当与空气接触后,其所含不饱和脂肪酸会被氧化而使卵磷脂呈黄褐色。卵磷脂被碱水解后可分解为脂肪酸盐、甘油、胆碱和磷酸盐。

磷脂的提取与分析检测技术_王道营

磷脂的提取与分析检测技术 王道营 徐幸莲 徐为民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摘 要】磷脂的提取方法主要是萃取法;总含量的测定方法有称重法、比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磷脂不同组分的分离和测定方法有T LC、HPLC和31P-NM R等;利用RP-HPLC和GC可以对磷脂的脂肪酸的组成分析测定;使用HPLC、GC等和M S的联合使用可以对磷脂分子量及分子结构进行分析。本文分别对上述5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对不同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磷脂;组分;脂肪酸组成;分子结构;分析检测 中图分类号:TS2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807(2005)07-0051-04 磷脂是一类存在于生物界的含磷脂肪物质。在植物的种子、动物血液和脏器、蛋黄及细菌中与油脂并存,是构成细胞基本结构的必需物质,对维持细胞的通透性和细胞内氧的传递起重要作用。磷脂可分为3大类:糖基甘油二酯、神经鞘磷脂(SM)和磷酸甘油酯(PL)。磷酸甘油酯又可分为酯磷脂和醚磷脂,醚磷脂包括胆碱缩醛磷脂和乙醇胺缩醛磷脂,通常所说的磷脂就是指酯磷脂。酯磷脂主要包括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甘油(PG)、磷脂酸(PA)、二磷脂酰甘油(DPG)以及N-乙酰基-磷脂酰乙醇胺(NAPE)等。一种磷脂就是多种磷脂分子组成的混合物,这造成了磷脂分离和定量上的困难。本文就磷脂的提取和分析检测技术作一综述。 1 磷脂提取 常用的提取方法可归纳为两大类:一是物理萃取法,即用超临界流体技术(SFE-CO 2 ),这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其操作简单,萃取纯度较高;二是化学萃取法,即用氯仿、甲醇、丙酮、乙醚、乙醇等有机溶剂反复萃取,其操作步骤较复杂。原料不同,所采用的提取方法也不同。对于一些粗磷脂产品可以直接取样进行分析;对于大豆油、菜籽油等植物油类样品可采用丙酮沉淀法获取磷脂;对于大豆、动物组织等固体类样品,要先提取样品中的粗脂肪,然后对其进行分离获取磷脂。如章建浩等人对金华火腿的肌间脂质成分的分析,取股二头肌根据Folc h.J等人方法提取脂质,然后用氨丙基硅柱分离,用2%乙酸-乙醚(W/ W)溶液洗出游离脂肪酸,用甲醇洗出磷脂。由于磷脂的结构组成比较复杂,采用一种方法可能对某种磷脂的提取效果好但对另一种的提取效果却很差,因此在分析检测之前必须根据分析目的、分析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 2 磷脂总含量的测定方法 2.1 称量法 称量法有两种:一种是将磷脂混合物用浓硫酸和浓硝酸混合物分解,使磷变成正磷酸根离子,再将后者转化成为磷钼酸铵沉淀称量;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油脂溶于丙酮,而磷脂不溶于丙酮的性质,用丙酮萃取样品,除去油脂,烘干残留物,称量即得磷脂含量,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植物油脂中磷脂总量的测定,其优点是操作简单,但其测定值并非磷脂真实值。 2.2 比色法 比色法有钼蓝比色法、硫氰亚铁胺比色法和酶法比色法之分,三者在磷脂检测上均有应用。钼蓝比色法是将样品与金属氧化物灰化,试样中的磷变为磷酸盐,加酸溶解而得磷酸根,在加入钼酸盐后生成磷钼酸盐,磷钼酸盐被还原而产生钼蓝,其颜色深浅与磷脂含量成正比关系,由此可进行比色定量。该法容易受样品中无机磷的影响,而使测定值偏高。高氯酸-浓硫酸-钼锑抗比色法也有报道,它是在钼蓝比色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由于用强酸消化使分析时间大大缩短,同时用2,6-二硝基酚作酸碱指示

大豆磷脂中溶血磷脂酰胆碱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大豆磷脂中溶血磷脂酰胆碱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摘要: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大豆磷脂中有关物质溶血性磷脂酰胆碱的含量。方法:采用C18色谱柱,以甲醇-乙腈-水(50∶40∶10)为流动相,紫外检测器,进样量20μL。结果:大豆磷脂中主成分磷脂酰胆碱和溶血性磷脂酰胆碱能很好地分离检出,LPC线性浓度范围为2.3625μg/mL~189.0μg/mL;平均回收率98.05%,RDS为0.86%(n=6),溶血性磷脂酰胆碱的最低检测限为1.0ng,所含其它物质对检测无干扰。结论:该法准确、灵敏、快捷,可作为大豆磷脂中有关物质溶血性磷脂酰胆碱的测定方法。 关键词:大豆磷脂;溶血性磷脂酰胆碱;HPLC 大豆磷脂主要含有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酸(PA)、溶血磷脂酰胆碱(LPC)、溶血磷脂酰丝氨酸(LPS)、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胞苷二磷酸(CDP)等。在大豆磷脂原料的制备、纯化及其注射液的制备、贮藏过程中,均会有部分PC分解产生LPC,LPC具有溶血或溶解细胞膜作用,故对大豆磷酯中LPC含量需进行严格控制。目前,对大豆磷脂中杂质LPC含量测定的研究不太多,大多采用TLC和HPLC法。TLC法具有仪器设备简单价廉等优点,但操作烦琐。HPLC法虽具有快速、易于自动化等特点,但所用检测器多采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和质谱检测器,仪器价格昂贵。针对目前企业单位一般的液相配置的情况,为了快速、简便地测定大豆磷脂中的溶血磷脂酰胆碱,我们选择紫外检测器。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和试药 HP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PHS-2C型精密酸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Sartorius211型电子天平;UV-255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 溶血磷脂酰胆碱(LPC)、磷脂酰胆碱(PC)对照品,Sigma公司;大豆磷脂(含磷脂酰胆碱量>90%),实验室自制;甲醇(色谱试剂);乙腈(色谱试剂)。 1.2 色谱条件 HypersilC18色谱柱:150mn×4.6mn,流动相:甲醇-乙腈-水(50∶40∶10),柱温:室温,流速:1.0mL/min,进样量:20μL;紫外检测器;进样量20μL。 1.3 对照品溶液和样品溶液的配制 取样品约25m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样品试液。取溶血磷脂酰胆碱对照品约10mg,精密称定,置100mL

国内外大豆磷脂质量标准

国内外大豆磷脂质量标准 一、浓缩大豆磷脂(FAO/WHO 1980年)由油脂精炼的副产品——水化油脚,经真空干燥脱水后,添加适量植物油制成,其产品有脱色或不脱色两类。 1、产品质量指标外观形态:浅黄至棕色透明或半透明的粘稠状液态丙酮不 溶物% 60苯不溶物% 0.3水分及挥发物% 2.0酸值KOHmg/孚36过氧化值未漂白w 10 砷(以As计)<3mg/kg重金属(以Pb计)<40mg/kg 2、产品用途:乳化剂,消泡剂等二、羟基化磷脂(FCC 1981年)由浓缩大豆磷脂或其它植物磷脂,经过氧化氢和乳酸处理后,制得的碘值低于原料10% 的羟基化磷脂产品。 产品质量指标外观形态:浅黄至棕色透明或半透明的粘稠状液态丙酮不溶 物%>50己烷不溶物%W 0.3水分及挥发物%W 1.5酸值KOHmg/^70过氧化值<100 碘值l2g/100g85-95砷(以As计)w3mg/kg铅w 10mg/kg重金属(以Pb 计)w 40mg/kg 产品用途: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国内贸易部发布)磷脂标准SB/T10206-941磷 脂产品类型磷脂:磷脂系指黄色或棕色的难溶于丙酮的含磷类脂物。根据产品制造工艺的产品性状分为:浓缩磷脂、粉状磷脂和卵磷脂三类。 1.1 浓缩磷脂:水化磷脂经真空脱水、浓缩等工序而制成的塑状或粘稠状产品。 1.2粉状磷脂:浓缩磷脂经脱脂、分离、干燥等工序而制成的粉粒状产品。 1.3卵磷脂:浓缩磷脂或粉状磷脂经乙醇萃取、分离、干燥等工序而制得以磷脂酰胆碱为主的胶质产品。 2 、技术要求 2.1 原料要求所用原料必须是新鲜的水化磷脂或合格的浓缩磷脂,原料中不得混有非食用植物油。 2.2感官指标感官指标见表 1 表 1 产品名称感官指标外观气味浓缩磷脂色泽为棕黄色或棕色、呈塑状或粘稠状;质地均匀,无霉变具有

大豆磷脂

大豆磷脂 Dadou Linzhi Soya Lecithin [8030-76-0] 大豆磷脂系从大豆中提取精制而得的磷脂混和物。以无水物计算,含磷量应不得少于2.7%;含氮量应为1.5%~2.0%;含磷脂酰胆碱应不得少于45.0%,含磷脂酰乙醇胺应不得过30.0%,含磷脂酰肌醇应不得过5.0%。 【性状】本品为黄色至棕色的半固体、块状体。 本品在乙醚和乙醇中易溶,在丙酮中不溶。 酸值应不大于30 (附录Ⅶ H)。 碘值应不小于75 (附录Ⅶ H)。 过氧化值应不大于5(附录Ⅶ H)。 【鉴别】 (1)取本品0.5%的乙醇溶液2ml,加5%氯化镉乙醇溶液1~2滴,即产生白色沉淀。 (2)取本品10%的乙醇溶液2ml,加硝酸铋钾溶液(取硝酸铋8g,加硝酸20ml 使溶解;另取碘化钾27.2g,加水50ml使溶解,合并上述两种溶液,加水稀释成100ml)1~2滴,即产生砖红色沉淀。 【检查】溶液的颜色取本品适量,加乙醇制成每1ml中含6m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ⅣA),在35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不得过0.8。 丙酮不溶物取本品1.0g,精密称定,加丙酮约15ml,搅拌使其溶解后,用G4垂熔玻璃坩埚滤过,残渣用丙酮洗涤,洗至丙酮几乎无色。残渣在105℃干燥至恒重,不溶物不得少于90.0%。 己烷不溶物取本品10.0g,精密称定,加正己烷100ml,振摇使样品溶解,用事先在105℃干燥一小时并称重的G4垂熔玻璃坩埚滤过,锥形瓶用25ml正己烷洗涤两次,洗液过滤后,G4垂熔玻璃坩埚于105℃干燥一小时并称重,不溶物不得过0.3%。 水分取本品适量,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Ⅷ M 第一法)测定,含水分不

大豆磷脂检验操作规程

大豆磷脂检验操作规程 1 目的:建立大豆磷脂检验操作规程。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大豆磷脂检验操作。 3 职责:检验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 规程: 4.1编制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P1183。 4.2 质量指标:见《大豆磷脂质量标准》。 4.3 仪器与用具:电子天平、水浴锅、PH计、紫外分光光度计、干燥箱。 4.4 试药与试液:乙醚、乙醇、丙酮、氯化镉、硝酸铋钾溶液、碘化钾、过氧化氢、钼酸铵硫酸试液、亚硫酸钠试液、对苯二酚、硫酸。 4.5 操作方法

4.5.1.1 性状:本品为黄色至棕色的半固体或块状物。本品在乙醚和乙醇中易溶,在丙酮中不溶。 4.5.1.2 酸值:本品的酸值应不大于30。 4.5.1.3 碘值:本品的碘值应不小于75。 4.5.1.4过氧化值:本品的过氧化值应不大于5。 4.5.2 鉴别 4.5.2.1 化学反应:取本品约10mg,加乙醇溶液2ml 使溶解,加5%氯化镉乙醇溶液1-2滴,即产生白色沉淀。 4.5.2.2化学反应:取本品0.4g,加乙醇溶液2ml使溶解,加硝酸铋钾溶液(取硝酸铋8g,加硝酸20ml使溶解;另取碘化钾27.2g,加水50ml使溶解,合并上述两种溶液,加水稀释成100ml)1-2滴,即产生砖红色沉淀。

4.5.3.1 溶液的颜色:取本品,加乙醇制成每1ml中含6mg的溶液,照《紫外分光光度法检验操作规程》测定,在350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不得过0.8。 4.5.3.2 丙酮不溶物:取本品约1g,精密称定,加丙酮约15ml,充分搅拌后,用经105℃干燥1小时并称重的4号垂熔玻璃坩埚滤过,残渣用丙酮洗涤,至洗出的丙酮几乎无色。残渣在105℃干燥至恒重,不溶物不得少于90.0%。 4.5.3.3 己烷中不溶物:取本品约10g,精密称定,加正己烷100ml,振摇使溶解,用经105℃干燥1小时并称重的4号垂熔玻璃坩埚滤过,容器用25ml正己烷洗涤两次,洗液滤过后,4号垂熔玻璃坩埚在105℃干燥1小是后,称重,不溶物不得过0.3%。

蛋黄卵磷脂的提取

蛋黄卵磷脂的提取 [实验目的] 1.了解从动物中提取有效物质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2.更好的理解和利用相似相容原理。 3.熟悉从蛋黄中提取卵磷脂的操作。 4.掌握薄层液相色谱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仪器与试剂] 烧杯、量筒、三口瓶(100mL)、圆底烧瓶(100mL)、烧杯、分液漏斗、旋转蒸发仪、水浴锅、分液漏斗。 氯仿、无水乙醇、乙醚、三乙胺、氯化钠溶液(10%)、无水MgSO4、丙酮、GF254硅胶板。 [实验原理] 实验采用混合溶液萃取法。薄层色谱法又称薄板色谱法。薄板色谱法按其固定相性质和分离机理可分为:吸附薄层法,分配薄层法,离子交换薄层法及尺寸排阻薄层法等。薄层色谱法基本原理实质是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的连续过程。 [实验步骤] 1.蛋黄卵磷脂的提取 取新鲜的熟鸡蛋一个,完整的取出蛋黄,置于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管和温度计的100mL三口瓶中,加入20mL混合溶剂(氯仿:乙醇=1:3),控制反应温度为35—40℃,搅拌30min。抽滤,滤饼在同样条件下再提取一次。滤液转入分液漏斗中,以5mL氯仿清洗抽滤瓶后一并加入分液漏斗中,加入40mL 10%氯化钠溶液。分出氯仿层,用无水MgSO4干燥。干燥后的氯仿层减压蒸馏近干,加入10mL丙酮,搅拌,冰水冷却后分离沉淀物。用可能少的乙醚溶解沉淀物,转入烧杯,用1mL乙醚清洗烧瓶后也转入烧杯。在搅拌下缓慢加入10mL丙酮,冰水冷却后除去溶剂,将产品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得到白色或浅黄色蜡状卵磷脂产品,计算产率。 2.薄层色谱法(TLC)定性检测 点样:取管口平整的毛细管吸取配置好的2%的卵磷脂氯仿溶液,点在薄层板上,点的直径一般为2-3cm,样品点在离薄层一端为1cm左右的起始线上,离板边约有1cm的距离。 展开:点样完毕,待溶剂挥干后,用氯仿、乙醇、三乙胺与水(体积比=1:1:1:0.3)的混合溶剂中进行展开,其方法是将薄层板斜放在盛有展开剂的层析槽内,薄板与展开剂液面成15°左右的夹角,点有样品的一端浸入溶剂中,深达0.5cm左右、切勿使溶剂浸没原点,盖好层析槽盖,当溶剂前沿达板的另一端1cm左右时,即可去除薄层板,标出溶剂前沿位置。 显色:取出薄层板,立即喷洒重铬酸钾显色剂(0.6%的重铬酸钾的55%的硫酸),120℃烘干10min使其显色,观察到红色斑点,计算R f值。 [要点与注意事项] 1.卵磷脂提取是应注意提取温度,卵磷脂中常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易氧化,使颜色变深,故需严格控制提取温度在45℃以下。 2.使用丙酮、乙醚,室内应严禁避免明火,并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3.薄层色谱法定性检测时要注意展开剂的极性,要小心仔细配置。 [思考题] 1.单一溶剂在蛋黄卵磷脂提取中的缺陷是什么? 答:如果只用极性溶剂如甲醇、乙醇对脂质溶解能力差;单一的非极性溶液乙烷乙醚、氯仿

大豆磷脂的制备_功能特性及行业应用研究进展_袁利鹏

中国酿造 2013年第32卷第5期 总第254期大豆磷脂的制备、功能特性及行业应用研究进展 袁利鹏1,刘 波1*,熊 波2,彭述辉3,李孟繁2 (1.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07;2.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3.广州城市职业学院食品系,广东广州510405) 摘要:大豆磷脂是从大豆中提取的磷脂类混合物,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特性和巨大的应用价值。该文主要介绍了大豆磷脂的制备工艺、功能特性,及近年来关于大豆磷脂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对大豆磷脂未来的发展前景做了简要分析,以期为我国大豆磷脂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关键词:大豆磷脂;功能;应用中图分类号: TS20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4-5071(2013)05-0013-03 Progressinpreparation,functionandapplicationofsoylecithin YUANLipeng1,LIUBo1*,XIONGBo2,PENGShuhui3,LIMengfan2 (1.GuangdongAIBPolytechnicCollege,Guangzhou510507,China; 2.CollegeofFoodScience,FujianAgricultureandForestryUniversity,Fuzhou350002,China; 3.DepartmentofFood,GuangzhouCitypolytechnic,Guangzhou510405,China) Abstract:Soylecithinisakindofphospholipidsmixtureextractedfromsoybean.Ithasmanyimportantfunctionsandgreatapplicationvalues.Thispapermainlyintroducedpreparation,functionalproperties,andtheapplicationofsoylecithin.Then,briefanalysistheprospectofsoylecithintoprovidereferenceforthedevelopmentofsoylecithinindustry. Keywords:soylecithin;function;application 收稿日期:2013-04-19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D31B03);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0B080702016);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0A032000001-4)作者简介:袁利鹏(1979-),男,山西大同人,讲师,研究方向为食品营养与安全;刘波*,讲师,通讯作者。 大豆磷脂是从大豆中提取的磷脂类混合物,主要由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丝氨酸(PS)等成分组成。 其化学结构式[1]: 其中R1和R2为C14 ̄C20的饱和或不饱和脂肪羧酸,根据X的不同,磷脂被分为多种。当X为-CH2CH2N(CH3)3时,为PC;当X为-CH2CH2NH3时,为PE;当X为C6H(OH)5时,为PI。由于特殊的化学结构,使得大豆磷脂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和营养保健功能,从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饲料、化妆品等领域中。然而由于对大豆磷脂的研究起步较晚,导致目前我国关于大豆磷脂的应用还处于较低水平,虽有文献报道其物化特性和在部分轻工业中的添加使用, 但因其应用领域广泛且迅速,故其特性研究及行业应用新情况需要被不断总结关注。因此, 本文对大豆磷脂的功能特性和应用进展进一步综述,也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前景做简要分析,以期为我国大豆磷脂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1大豆磷脂的制备工艺 目前,常见的大豆磷脂制备工艺主要有:有机溶剂萃取法[2]和超临界CO2萃取法[3]。其中有机溶解萃取法是利用磷脂在丙酮等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较好,而将大豆磷脂从大豆油角中萃取出来的方法,该方法生产成本低廉、制作工艺简单,是目前最常见的磷脂制备工艺,但是该方法制备的大豆磷脂纯度较低,而且通常会用到丙酮等有毒有害溶剂,存在溶剂残留的问题,因此随着随着市场对高纯度、 高质量磷脂的需求,该方法的发展空间并不是很大;超临界CO2萃取法是利用磷脂在乙醇作夹带剂的条件下,在超临界CO2中具有溶解性,而将磷脂分离出来的方法,该方法制备的大豆磷脂纯度较高,无溶剂残留,是制备高纯度、高质量磷脂的有效方法,但是该方法生产成本较高,工业化难度较大,但是随着大豆磷脂行业的发展,超临界CO2萃取法将在大豆磷脂的工业化生产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专论与综述 13··

卵磷脂的提取

卵磷脂的提取 一、实验原理 卵磷脂为两性分子,既具有脂溶性,又具有亲水性,其等电点为6.7。纯净的卵磷脂为淡黄色,液态,有清淡柔和的风味和香味。卵磷脂溶于乙醇、甲醇、氯仿等有机溶剂中,也能溶于水中成为胶体状态,但不溶于丙酮,且不同的磷脂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故可用这些有机溶剂来提取分离卵磷脂。 卵磷脂的提取方法有有机溶剂法;无机盐复合沉淀法;乙酸乙酯纯化法;超临界Co2萃取法;色谱法和酶法等。 有机溶剂法:根据蛋黄中各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而进行分离的,该方法提取卵磷脂具有分离效率高,生产周期短,易实现自动化等优点,但所得卵磷脂纯度不高。 本实验采取有机溶剂法对卵磷脂进行粗提取,再进一步纯化。 二、试验材料的依据 三、操作步骤 1、原蛋液处理 原料蛋去壳,蛋内容物搅拌、过滤,取培养皿称量原蛋液2g于50~55℃的真空干燥器中烘干,磨成粉末。 2、原料粉浸泡 用乙醇和甲醇1:1的混合液浸泡,混合液的用量为原料粉的2倍,浸泡时醇液以高出粉面30~35cm为原则: 先将混合醇液倒入烧杯中,然后边搅拌边加入原料粉,持续搅拌到醇浸液为金黄色,用倾泻法(即将沉淀上澄清液沿玻棒小心倾入漏斗,尽可能使沉淀留在杯中。少量是为防止洗涤后溶液太多,多次是为是清洗的更干净)吸取金黄色醇浸液,沉淀物倒入细纱布中,压出余下的浸泡液,移至前浸液中。 3、蒸馏浓缩 甲醇的沸点为66.78℃,乙醇的沸点为78.4℃,故将醇浸液加热至78~80℃时醇变成气体,由分馏柱进入冷凝管;再变成液体而积存于接受瓶中。当蒸馏出2/3的醇液时,便可升高蒸馏温度达80~85℃,继续蒸馏至烧瓶中残液已呈浊厚油状物,而冷凝管中已不再滴下回收醇液时,即可停止蒸馏,准备进行沉淀净化。 沉淀净化是用丙酮进行。方法是将平底(或圆底)大烧杯中残余的油状物倒出,加入油状物2倍量的丙酮,以便净化沉淀。加丙酮时应用玻璃棒搅拌,静置,待其沉淀分层。 将上层浑浊的丙酮洗液倾出,加入同量的丙酮搅拌洗净,放入已干燥、称重且标记了的离心管中,4000r/min离心10min,这样重复两三次。 4、干燥 取离心管中的沉淀物进行真空干燥,箱内温度应保持在25~30℃。干燥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卵磷脂的干湿程度,既得粗卵磷脂。 5、纯化

实验五、蛋黄中卵磷脂的提取、纯化与鉴定

实验五:蛋黄中卵磷脂的提取、纯化与鉴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从鲜鸡蛋中提取卵磷脂的方法与原理。 ?卵磷脂鉴定的方法与原理。 ?加深了解磷脂类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二、实验内容 磷脂是一类含有磷酸的脂类,机体中主要含有两大类磷脂,由甘油构成的磷脂称为甘油磷脂(phosphoglyceride);由神经鞘氨醇构成的磷脂,称为鞘磷脂(sphingolipid)。其结构具有由磷酸相连的取代基团(含氨碱或醇类)构成的亲水头(hydrophilic head)和由脂肪酸链构成的疏水尾(hydrophobic tail)。在生物膜中磷脂的亲水头位于膜表面,而疏水尾位于膜内侧。磷脂是重要的两亲物质,它们是生物膜的重要组分、乳化剂和表面活性剂。 磷脂依照氨基醇的不同可分:(1)磷脂酰胆碱(卵磷脂)(PC),分布:植物主要有大豆等,动物主要有脑、精液、肾上腺、红细胞,蛋卵黄(8-10%)。其主要作用是控制肝脂代谢,防止脂肪肝的形成;(2)、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PE),参与血液凝结;(3)、磷脂酰丝氨酸(PS);(4)、磷脂酰肌醇(PI);(5)、磷脂酰甘油(PG);(6)、二磷脂酰甘油(心磷脂)。 蛋黄磷脂属动物胚胎磷脂,含有大量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及许多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卵磷脂是生命的基础物质,人类生命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它的滋养和保护。卵磷脂存在于每个细胞之中,更多的是集中在脑及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免疫系统以及肝、心、肾等重要器官。卵磷脂也被誉为与蛋白质、维生素并列的“第三营养素”。蛋黄卵磷脂可将胆固醇乳化为极细的颗粒,这种微细的乳化胆固醇颗粒可透过血管壁被组织利用,而不会使血浆中的胆固醇增加。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原理一:卵磷脂是生物体组织细胞的重要成分,主要存在于大豆等植物组织以及动物的肝、脑、脾、心、卵等组织中,尤其在蛋黄中含量较多(10%左右)。卵磷脂和脑磷脂均溶于乙醚而不溶于丙酮,利用此性质可将其与中性脂肪分离开;卵磷脂能溶于乙醇而脑磷脂不溶,利用此性质又可将卵磷脂和脑磷脂分离。 原理二:卵磷脂为白色,当与空气接触后,其所含不饱和脂肪酸会被氧化而使卵磷脂呈黄褐色。卵磷脂被碱水解后可分解为脂肪酸盐、甘油、胆碱和磷酸盐。甘油与硫酸氢钾共热,可生成具有特殊臭味的丙烯醛;磷酸盐在酸性条件下与钼酸铵作用,生成黄色的磷钼酸沉淀;胆碱在碱的进一步作用下生成无色且具有氨和鱼腥气味的三甲胺。这样通过对分解产物的检验可以对卵磷脂进行鉴定。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

大豆卵磷脂的提取工艺及发展研究

大豆卵磷脂的提取工艺及发展研究 大豆卵磷脂的提取 称取约10g蛋黄于小烧杯中,加入温热的95%乙醇30mL,边加边搅拌均匀,冷却后过滤。如滤液仍然混浊,可重新过滤直至完全透明。将滤液置于蒸发皿内,水浴锅中蒸干,所得干物即为卵磷脂。 大豆卵磷脂的鉴定 新提取的卵磷脂为白 色,当与空气接触后,其所 含不饱和脂肪酸会被氧化 而使卵磷脂呈黄褐色。卵磷 脂被碱水解后可分解为脂 肪酸盐、甘油、胆碱和磷酸 盐。甘油与硫酸氢钾共热, 可生成具有特殊臭味的丙 烯醛;磷酸盐在酸性条件下与钼酸铵作用,生成黄色的磷钼酸沉淀;胆碱在碱的进一步作用下生成无色且具有氨和鱼腥气味的三甲胺。这样通过对分解产物的检验可以对卵磷脂进行鉴定。 1、三甲胺的检验:取干燥试管一支,加入少量提取的卵磷脂以及2~5mL 氢氧化钠溶液,放入水浴中加热15min,在管口放一片红色石蕊试纸,观察颜色有无变化,并嗅其气味。将加热过的溶液过滤,滤液供下面检验。 2、不饱和性检验:取干净试管一支,加入10滴上述滤液,再加入1~2滴3%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振摇试管,观察有何现象产生。 3、磷酸的检验:取干净试管一支,加入10滴上述滤液和5~10滴95%乙醇溶液,然后再加入5~10滴钼酸铵试剂,观察现象;最后将试管放入热水浴中加热5~10min,观察有何变化。 4、甘油的检验:取干净试管一支,加入少许卵磷脂和0.2g 硫酸氢钾,用试管夹夹住并先在小火上略微加热,使卵磷脂和硫酸氢钾

混熔,然后再集中加热,待有水蒸气放出时,嗅有何气味产生。 大豆卵磷脂的开发应用 1 在食品中的应用 卵磷脂被用于糖果、巧克力中以降低粘度,用于人造黄油的乳化。其次,它还用于制作许多粉末状食品以使产品迅速溶解和润湿。含有卵磷脂的速溶蛋白粉能与肉类迅速彻底地混合。某些分解胶体也能较容易地被迅连掺入食品中。卵磷脂还具有抗氧化、催长及包埋等作用。因此,其技术价值愈来愈被人们重视, 2 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卵磷脂是动物脑神经组织、骨髓、心、肝和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生物膜的重要组分,对幼龄动物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添加卵磷脂能促进鱼类和肉猪的脑、神经组织、内脏、骨髓的发育健全。添加卵磷脂可节约蛋氨酸的消耗,提高饲料质量。卵磷脂可提高饲料能量及氨基酸、胆溶性VE的含量,每克脂肪可提高377千焦热量,是蛋白质、糖类热量的2倍,通过每1000克鱼配合饲料的能量为24.3 千焦,如分别添加5%的卵磷脂,相当于提高28%的能量。 3 在涂料工业中的应用 在涂料和油漆中,主要利用卵磷脂的表面活性作用,缩短加热时间,防止颜料沉淀,增加光亮度,避免分层,增大覆差率和流平性、分散性、湿润性。 4 在医药中的作用

大豆磷脂检测方法

大豆磷脂检测方法 A 一、水分及挥发物的测定: 按GB/T5528规定的方法测定,采用空气烘箱法。 方法改变一:统一使用铝盒(或坩埚)加脱脂棉测定水分。要求首先将铝盒(或坩埚)加脱脂棉处理至恒重,然后再进行称量、测定。(注意:称量要迅速) 二、已烷不溶物测定。(方法不变)测定结果计作X1。 三、酸值测定(方法不变)。 四、丙酮不溶物测定: 1.称取混合均匀的试样约2.0 g(精确至0.0002g)于已恒重的100ml烧杯中,记作M;加入约30ml的丙酮(0℃~5℃最佳)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待试样中大部分油溶出后,停止搅拌,不用取出磁力棒,待烧杯中混合物静置分层。 2.将静置分层的混合物上清液于快速定性滤纸(用丙酮处理过的快速定性滤纸,并干燥至恒重,质量记作W0)上进行过滤,同时用抽提瓶收集滤液(以备测定过氧化值用)。 3.用60ml丙酮分三次将沉淀物搅拌、静置、过滤、收集滤液,经少量多次洗涤后,直至试样中的油几乎全部溶出为止,滤液一并收集于抽提瓶中。 4.将过滤完毕后的丙酮不容物和滤纸一同放入烘箱中烘至恒重。(大约30分钟)取出后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记W。 5.如100ml烧杯中沾有未冲洗干净的丙酮不溶物,可以将烧杯一同放置烘箱中烘至恒重。观察烧杯增重的数量。如有增重,冷却称量后,增重的数量记作M1。 6.将称量完毕的丙酮不溶物和滤纸以及擦拭100ml烧杯壁的脱脂棉一并放入抽提器中进行抽提,测定出不溶物中的残留含油数量。记作M2。 7.丙酮不溶物计算公式: X=(W+M1-M2)-W0∕M ×100%-X1 式中:X-------试样中丙酮不溶物含量(%) M-------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 M1-----100ml烧杯增重的数量,单位为克(g ) M2-----过滤后的丙酮不溶物中残留油的数量,单位为克(g ) W------干燥后的滤纸和沉淀物的总质量,(g ) W0----横重后的滤纸的重量,单位为克(g ) X1-----试样己烷不溶物的含量(%) 五.过氧化值的测定; 将收集完全的滤液进行抽提,并回收丙酮。将抽提瓶至于60℃烘箱中完全挥发去丙酮后,冷却,与丙酮不溶物、滤纸以及擦拭100ml烧杯壁的脱脂棉中抽提出的残留油一并用于测定过氧化值。操作过程中可以用三氯甲烷和冰乙酸分次将少量的残留含油洗至多量的回收液含抽提瓶中,完全溶解后,再转移至250ml

大豆磷脂质量规范标准

大豆磷脂质量标准 一、浓缩大豆磷脂(FAO/WHO 1980年) 由油脂精炼的副产品——水化油脚,经真空干燥脱水后,添加适量植物油制成,其产品有脱色或不脱色两类。 1、产品质量指标 2、产品用途:乳化剂,消泡剂等 二、羟基化磷脂(FCC 1981年) 由浓缩大豆磷脂或其它植物磷脂,经过氧化氢和乳酸处理后,制得的碘值低于原料10%的羟基化磷脂产品。 产品质量指标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国内贸易部发布)磷脂标准SB/T 10206-94 1、磷脂:磷脂系指黄色或棕色的难溶于丙酮的含磷类脂物。根据产品制造工艺的产品性状分为:浓缩磷脂、粉状磷脂和卵磷脂三类。 1.1 浓缩磷脂:水化磷脂经真空脱水、浓缩等工序而制成的塑状或粘稠状产品。 1.2 粉状磷脂:浓缩磷脂经脱脂、分离、干燥等工序而制成的粉粒状产品。 1.3 卵磷脂:浓缩磷脂或粉状磷脂经乙醇萃取、分离、干燥等工序而制得以磷脂酰胆碱为主的胶质产品。 2、技术要求 2.1 原料要求所用原料必须是新鲜的水化磷脂或合格的浓缩磷脂,原料中不得混有非食用植物油。 2.2 感官指标感官指标 2.3 质量指标 2.3.1 浓缩磷脂质量指标

2.3.2 粉状磷脂质量指标 2.3.3卵磷脂质量指标 2.4 食用浓缩磷脂卫生指标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改性大豆磷脂GB 12486-90 1、改性大豆磷脂产品类型以天然大豆磷脂为原料,经过适度乙酰化、羟基化及脱脂后生产的粉粒状产品,用作食品乳化剂、脱模剂、品质改良剂等。 2、技术要求 2.1 物理性状产品为黄色或黄棕色粉状,极易溶于动植物油,能分散于水,部分溶于乙醇。 2.2 产品理化指标应符合要求: 五、美国中央大豆公司(Centrol Soyea) 1、羟基化大豆磷脂(Centrolene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