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学辅修双学位专业全程培养方案

金融学辅修双学位专业全程培养方案

金融学辅修双学位专业全程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要求

金融学专业以金融理论、金融实务为研究对象,培养具有现代经济理论素养,习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较强的金融业务操作与理论研究能力,从事金融企业经营管理、金融市场分析、金融政策理论研究与金融教学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要求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与较宽的专业知识面,掌握财经、法律、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备一定的数理基础与较强的外语能力,熟悉金融法规、方针与政策,熟练掌握现代金融理论与业务技能,适合在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与政府、企业金融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工作,亦可在有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从事金融研究与教学工作。

(二)培养对象

主修专业成绩良好、自学能力较强、学有余力的普通本科二、三年级学生。

(三)教学管理体制与学习时间

辅修双学位教育实行学分制管理。学习时间为五个学期,学生在第四至第七学期进行课程学习,第八学期撰写学位论文。

(四)辅修专业与攻读双学位总学分要求

学生取得修读第二专业学士学位、双学士学位证书者,总学分不得低于50学分。按照规定要求完成学业,并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取得辅修专业结业证书者,应选择性修课教学计划中打“*”号的专业主干课,总学分不得低于25学分。

(五)课程设置

本专业辅修双学位的主干课程有: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证券投资、国际金融管理、国际结算、金融市场学、保险学、金融会计、中央银行学、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公司金融等。

(六)实践性教学安排与要求

实践性教学要紧为学位论文5学分,安排为第七学期开题,第八学期完成。

(七)教学计划安排表与有关说明

辅修双学位全程计划表

经济学学士学位(金融学专业)计划计划表

说明:加“☆”号标志的课程属辅修专业必修课程,取得辅修专业结业证书者选读,设定为28选25学分。

1、“经济数学基础”、“统计学”为二选一课程,学生只需修其中一门课程。

2、主修已修辅修教学计划中同名课程的且学分相同的课程能够申请免修,成绩按主修课程成绩记入辅修成绩单。

金融学辅修专业师资介绍

金融学科现有一支非常强大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业教师46人,其中教授12人,博士生导师9人,副教授13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4.35%。师资队伍中,有著名金融学家周骏教授;有8人入选学校“511”人才工程,朱新蓉、宋清华三人被遴选为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其中朱新蓉、宋清华还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刘惠好被评为科研骨干,陶雄华、张金林、刘春志、李卉被评为优秀主讲教师。

在学历结构方面,现有博士24人,硕士18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6%,其中博士学位获得者占50%以上。在年龄结构方面,目前教师队伍的平均年龄为36岁,45岁下列教师39人,其中35岁下列教师21人,占46%,充分显示了本学科进展后劲足的优势。

在博士学位获得者中,有博士后7人,宋清华已于2003年1月从中国人民大学出站,合作导师为著名金融证券专家吴晓求教授。目前在站博士后有6人,张金林师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教授,王年咏的合作导师是西南财经大学的陈野华教授,陈红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何德旭指导下从事博士后研究,曹勇与肖春海分别进入暨南大学与上海财经大学的博士后流淌站从事研究工作。张戡也已经博士后出站。

教师专业领域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理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是一个多学科交叉,文理兼容,学跨中西,结构合理的年轻教师团队。

金融学专业专家学者介绍

朱新蓉,女,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硕导组长。

要紧从事金融理论与金融管理的教学与科研。在《管理世界》、《财贸经济》等国家级、省部级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货币流通管理》、《金融概论》《金融学》等数部著作、教材陆续出版,已独立完成财政部、国家教委“九五”规划项目《区域金融中心进展战略研究》的研究工作;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2001年度金融研究重点课题《加入WTO:中国银行业制度竞争力研究》获优秀成果二等奖。1996年曾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马里兰大学进行高等财经教育交流与考察;还在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理工大学进行了学术交流;1998年12月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作短期访问考察。

兼任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湖北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金融人才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家特殊奉献专家津贴。

主讲课程:金融学、银行经营管理学等。

宋清华男,教授,博士后,硕士、博士生导师。

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华金融保险学院院长,兼任湖北省金融学会理事、武汉市金融学会理事、湖北省青年科协常务理事、武汉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要紧从事银行经营管理及金融风险管理教学及研究。出版专著《银行危机论》,参与撰写或者主编了《贷款的法律调整》、《银行信贷管理》等10余部著作、教材,在《管理世界》、《金融研究》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完成了财政部“九五”规划课题《我国商业银行资产风险管理研究》等各类课题7项,参与了全国社科基金“九五”规划重点课题“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问题研究”等多项课

题的研究,目前正主持200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关系研究》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商业银行创新与资本市场——关于现代金融体系的思考》。曾获中国金融学会第三届全国优秀金融论文三等奖、湖北省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湖北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等。

主讲课程:银行经营管理、金融风险管理等。

刘惠好女,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士、博士生导师。

现为我校金融研究所所长,兼任湖北金融学会理事。

要紧从事银行经营管理、国际金融等方向的研究。主持、参与了《中国银行体系的重组与改造研究》等7项教育部基金课题、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及省级课题的研究,主编、参编了《现代商业银行》、《西方银行业务与经营》、《证券投资通论》等著作、教材、工具书10余部,在《财贸经济》、《管理世界》、《国际金融》等省部级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1994—1995年赴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访问研究,1997、1998年应世界银行之邀赴韩国经济进展学院及世界银行总部作访问交流,2000年赴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交流,1997年被确定为校级跨世纪学术带头人,2000年获校“优秀女教职工”称号。目前正在主持教育部《中国银行体

系的重组与改造研究》及国家社科基金《中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之子课题《国际金融风险管理》课题的研究工作。

主讲课程:国际金融,银行经营管理等。

张金林男,教授,博士后,硕士、博士生导师。

现任国际交流学院院长,资本市场研究所所长.。

要紧研究方向为金融工程、证券保险投资。先后在《管理世界》、《财贸经济》、《投资研究》等权威及重点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参加国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级重大课题研究5项(其中3项为国家级重点课题),专著《保险资金营运论》、合著《保险中介制度研究》等著作4部。并于1997年与2000年分别赴澳大利亚、美国访问学习金融工程学、金融风险管理及风险投资等内容。

主讲:金融工程学,证券投资学、公司金融等。

陶雄华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要紧从事金融理论方向的研究,主编《货币银行学》等教材,参与省级课题研究两项,在《财贸经济》、《中南财经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

主讲课程:货币银行学。

岳正坤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金融系副主任。

要紧研究方向是资本市场理论。已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WTO与证券营销》著作1部,参编教材1部,参与中国证监会《中国证券市场进展简史》等课题研究。

主讲课程:证券投资学、证券投资分析、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等。

王年咏男,1969年1月生,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现任金融理论教研室主任。

要紧研究方向为金融理论、金融史。在《中南财经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独撰及参与论著、教材7部;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课题3项。先后于2000、2001年赴香港、德国研习宏观经济学与财政政策等专题。

主讲课程:货币银行学、西方货币学说等。

吴韦华女,经济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现为国际金融教研室主任。

要紧从事国际金融管理方向的研究,近年来研究重点为银行重组与中小企业融资。要紧研究成果有:专著《国际信贷》教材一部,参与了《国际金融学》、《经济法学》、《货币银行学》、等六部教材的编写,主持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国际银行并购与中国商业银行进展》等3项课题,在省部级公开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20余篇。1999、2000年应邀分别赴马来西亚、新加坡做访问学者。

主讲课程: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外汇经营管理等。

李卉,女,经济学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要紧从事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特别是在外汇理论与外汇储备领域有一定的研究,主编了《国际金融》教材,在《中南财经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主讲课程:国际金融、外汇经营管理等。

刘春志女,经济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现为银行管理教研室主任。

要紧从事银行管理、金融会计核算与管理等方向的研究,主编了《商业银行会计学》、《银行会计学》等书,其中《银行会计学》被指定为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同时参加了《商业银行财务报告阅读与分析》、《现代商业银行概论》等著作的编写,在《中南财经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参加并完成了多项专业课题的研究。

主讲课程:商业银行会计、银行经营管理、公司金融等。

陈红女,经济学博士,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

要紧研究方向为证券投资,专著《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创新研究》2004年12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其系列论文获湖北省武汉市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在《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财政研究》、《投资研究》、《改革》、《法商研究》、《法学》等权威、核心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三十多篇文章被CSSCL收录;十余篇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及《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摘录。

主讲课程:证券投资学、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等。

唐文进男,博士,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

要紧研究方向:货币理论与政策、金融市场与投资。在国内率先制造性地提出了“货币政策结构性调控”建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7项,参研省部级以上课题11项;单独或者与人合作出版学术专著8部;在国内外权威与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主讲课程: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金融理论前沿等

黄孝武男,经济学博士,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

要紧研究方向:货币理论与政策,在《经济学动态》、《投资研究》、《财贸经济》、《国外社会科学》等权威、核心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近期专著有:《美国私人权益与风险资本投资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网络银行》,武汉出版社,2001年;《B股淘金实战技术》,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与张泽宇合著)

主讲课程:金融学、货币银行学、个人理财等。

金融学专业主讲教师介绍

曹永华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讲《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学》等课程。

研究方向:货币需求理论、货币政策理论及行为金融学理论。

唐彬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讲《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学》等课程。

研究方向:货币需求理论、货币政策理论及行为金融学理论。曾参编《金融概论》、《金融信托学》等教材,并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武汉金融》、《理论月刊》、《统计与决策》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康立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讲《货币银行学》

研究方向:金融机构管理;分别于1996年与1999年获得中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与经济学硕士学位。现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世界经济专业的博士学位。2002年赴德国柏林财经学院与柏林应用科技大学进修。目前承担《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金融专业英语》等课程的教学任务,2002年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已在《投资研究》、《中南财经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

章晟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讲《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要紧从事商业银行理论与实务、资本市场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财贸经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省、市、校级课题研究多项,其中人民银行武汉分行的两项课题获奖(二、三等),参与论著、教材5部。

肖春海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讲《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学》、《证券投资学》等课程。

要紧研究方向为金融体制改革,金融宏观管理(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资本市场运行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金融混业经营与监管的法律制度》(2006年立项),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省级课题研究项目,并主持多项横向课题并获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篇;出版专著《金融混业经营条件下的金融监管》(中国财经出版社,2004年版)。获学校教学优秀奖;1次年度考核为优秀。

曹勇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讲《国际金融学》、《西方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国际结算》、《外汇经营管理》等课程。

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先后在《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拉丁美洲研究》、《国际政治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权威重点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英文论文“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in China: preconditions, speed and sequence” , “How to reform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gime”被美国ISTP检索,参加国家、省部级重大课题研究多项,主持课题“人民币区域化问题研究”获2005年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资助。

周先平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要紧讲授《国际金融》、《国际结算》等课程。

在《经济学动态》、《国外社会科学》、《当代亚太》、《国际金融研究》、《光明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目前正主持200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从最优货币理论看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

张戡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讲《证券投资学》、《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等课程。

要紧研究方向是证券投资、金融工程与公司治理。张戡同志是我国最早的一批证券从业人员之一,也是首批获得中国证监会颁发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的从业人员之一。先后成功组织与参与多个证券投资项目,对我国证券市场进展过程中的一些前沿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性研究,在核心期刊与其他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出版专著一部。

李志生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讲《金融工程》、《公司金融》等课程。

要紧研究方向是应用统计学与运筹学及其在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微观经济等领域的应用

金融随机事件模拟与数值方法

多风险暴露下的消费与投资决策

危慧惠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讲《金融工程》、《公司金融》等课程。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项(2006),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1998、2001)。先后在各类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山东交通学院金融学专业双学位、辅修第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山东交通学院金融学专业双学位、辅修第二专业人才培养 方案 一、专业名称、代码、类别 专业名称:金融学 英文名称:Finance 专业代码:020301K 学科门类:经济学 专业类:金融学类 二、培养对象 主修专业成绩良好,自学能力较强,学有余力的在校学生。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较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理论,具备金融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毕业后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金融专门人才。 四、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金融学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经济、金融管理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金融专业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一)素质结构 1.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懂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 2.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严谨求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理论联系实际,勤奋好学,掌握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创新意识、协作精神、适应能力的初步培养和训练; 4. 具有健全的人格、强壮的体魄、良好的道德修养、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诚实守信、热爱劳动、遵纪守法、自律谦让、团结协作的品质。 (二)知识结构 1. 熟悉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 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业务知识; 3. 掌握商业银行、保险、投资理财业务流程和相关业务处理知识; 4. 熟悉金融政策、法律、法规、惯例等; (三)能力结构 1. 具有一定的经济管理、企业管理能力; 2. 具有较强的处理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等方面的业务能力; 3. 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分析、了解实际问题及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学制与学位

金融学辅修双学位专业全程培养方案

金融学辅修双学位专业全程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要求 金融学专业以金融理论、金融实务为研究对象,培养具有现代经济理论素养,习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较强的金融业务操作与理论研究能力,从事金融企业经营管理、金融市场分析、金融政策理论研究与金融教学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要求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与较宽的专业知识面,掌握财经、法律、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备一定的数理基础与较强的外语能力,熟悉金融法规、方针与政策,熟练掌握现代金融理论与业务技能,适合在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与政府、企业金融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工作,亦可在有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从事金融研究与教学工作。 (二)培养对象 主修专业成绩良好、自学能力较强、学有余力的普通本科二、三年级学生。 (三)教学管理体制与学习时间 辅修双学位教育实行学分制管理。学习时间为五个学期,学生在第四至第七学期进行课程学习,第八学期撰写学位论文。 (四)辅修专业与攻读双学位总学分要求 学生取得修读第二专业学士学位、双学士学位证书者,总学分不得低于50学分。按照规定要求完成学业,并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取得辅修专业结业证书者,应选择性修课教学计划中打“*”号的专业主干课,总学分不得低于25学分。 (五)课程设置 本专业辅修双学位的主干课程有: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证券投资、国际金融管理、国际结算、金融市场学、保险学、金融会计、中央银行学、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公司金融等。 (六)实践性教学安排与要求 实践性教学要紧为学位论文5学分,安排为第七学期开题,第八学期完成。 (七)教学计划安排表与有关说明

金融学双学位、辅修专业培养方案

金融学双学位、辅修专业培养方案 (2019级中国本科生适用) 一、专业名称:金融学 二、开课学院:商学院 三、学制:三年 四、教学对象及招生计划: 具有正式学籍、第一学期主修专业课程及格、通过商学院辅修入学资格考试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和会计专业除外);招生人数为90人;考试科目:英语,数学(高中内容)。 五、培养目标及规格: (-)培养目标 金融学双学位培养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掌握现代经济理论和金融学专业基本知识与技能的、知识面宽、跨学科、实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人才。 (二)培养规格 学生应具备扎实的经济学和金融学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综合运用金融理论知识和现代技术解决现实中的金融问题;掌握现代银行的基础知识和业务及证券、保险、基金管理,企业经营与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掌握数理统计、外汇、证券和期货投资的专业知识与方法,能够对汇市、股市和期货交易进行基本的预测与分析;具备从事金融行业或与经济金融相关工作的基本能力,如银行信用分析,风险管理,理财等;了解经济与金融学学科前沿知识与发展动态,具有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和良好的金融职业道德修养。 六、培养方案基本框架: (-)准予毕业课程学分:48学分,专业必修课35学分,专业选修课13学分; (二)课程总学时:672学时; (≡)社会实践:4周,2学分; (四)毕业环节:7周,4学分; (五)毕业环节时间安排:第7学期前7周。 七、专业主要课程, 微积分,会计学原理,西方经济学(微观),西方经济学(宏观),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财政学,公司理财,金融分析,投资学,金融会计,经济法,财务分析,国际贸易理论与结算,保险学概论等。八、毕业要求: 在规定的年限内修满双学位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学分、学位论文合格,且主修专业达到授予学位要求者根据北京语言大学规定授予相关证书。

金融 计算机 双学位 培养方案(一)

金融计算机双学位培养方案(一) 金融计算机双学位培养方案 介绍 本方案旨在培养具备金融和计算机领域综合能力的优秀人才。学生将学习金融、计算机科学和相关技术,为他们未来在金融行业的就业和学术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培养目标 通过金融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学习,学生将具备以下能力: 1.深入理解金融产业的实践和理论知识。 2.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并能将其应用于金融领域。 3.具备分析和解决金融问题的能力,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分析 和建模。 4.具备卓越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5.具备创新思维和终身学习的态度。 课程设置 通过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学生将全面学习金融和计算机科学的相关知识,以下是课程设置的一些例子:

金融课程 •金融概论 •资本市场与投资分析•风险管理与保险学 •金融市场与机构 •金融工程学 计算机科学课程 •编程基础 •数据结构与算法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金融科技与区块链 交叉学科课程 •量化金融 •金融数据分析 •金融风险模型 •金融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

•金融科技创新实践 实践环节 除了理论课程,学生还将参与实践环节,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1.实习:学生将有机会在金融机构、科技公司等实习,将理论知识 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2.实验:学生将参与实验课程,熟悉金融数据处理、计算机建模和 算法实现等实验项目。 3.项目:学生将参与团队项目,解决真实金融问题,提升解决问题 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就业方向 本方案培养的学生将具备丰富的就业前景,适合以下领域的就业: 1.金融科技公司 2.数据分析与科学公司 3.银行和投资机构 4.保险公司 5.学术机构和科研部门 结语 金融计算机双学位培养方案将为学生提供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他 们未来在金融行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我们相信,通过深入学习金

金融学辅修双学位专业全程培养方案

金融学辅修双学位专业全程培养方 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金融行业已经成为各大国家经济的核心,也是各大行业和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学习金融学,以期抓住这个大趋势。而针对这种趋势和需求,许多高等学府也开始提供金融学相关的课程和专业,其中就包括“金融学辅修双学位专业全 程培养方案”。 什么是“金融学辅修双学位专业全程培养方案”? “金融学辅修双学位专业全程培养方案”是指学生在主修本 科专业的基础上,开展金融学辅修课程的学习,并最终取得金融学学位证书和本科主修专业学位证书的培养方案。也就是说,学生在大学中既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进行深度学习,同时也能够获得一个与之关联紧密的双学位。 在这个方案中,学生主修专业通常是经济学,管理学等与金融学相关的专业或者其他相关专业,对于金融学辅修课程则可能包括投资学、金融市场、货币银行学等课程,学校还可能鼓励学生参与金融实践或者金融研究,以增强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金融学辅修双学位专业全程培养方案”的优势

1. 专业性与广度的结合:学生主修专业通常是针对某一 领域深度学习的,而辅修金融学专业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经济和金融发展方向。 2. 地位提升与升职加薪:就职于金融行业当中的人才无 疑比其他行业人才更容易获得薪资和职位的提升。 3. 技能提高与竞争力增强:学生通过学习金融专业的知 识和技能,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和行业需求,培养自己的竞争力。 4. 帮助创业:不管是在金融行业还是其他行业,很多企 业家都具备良好的金融知识,这在创业的过程中尤为重要,辅修金融学专业可以帮助创业者更好地把握经济和金融走势,做出正确的决策。 “金融学辅修双学位专业全程培养方案”的实施 1. 全程辅导制度:每位学生有专门的辅导老师辅导指导,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指导的有效性。 2. 选课制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兴趣,自 由选择金融学辅修课程,并在指定时间完成学期作业、课程论文和相关考试。 3. 实践方案:根据学校的教育规划和教学理念,学生可 以在校内或者校外金融机构实习,可以获得一些金融企业的经验和有关新兴金融工具的知识。

金融专业培养方案

金融专业培养方案 一、课程设置 金融专业旨在培养掌握金融、经济学和法律等基础知识,能够在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从事管理、财务、投资、风险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金融人才。因此,在金融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应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地学习到以下方面的知识: 1. 经济学基础: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等,为学生深入理解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提供理论基础。 2. 金融学基础:包括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学、金融工程学等学科,使学生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3. 数理统计基础:包括高等数学、概率论、统计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金融量化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4. 法律基础:包括商法、金融法、证券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使学生能够在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中做出合法有效的决策。 5. 信息技术基础: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信息处理和管理的基本技能。 6. 行业实践:包括金融实践、职业素养、管见财会等方面的实践课程,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 二、培养方案 金融专业培养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目标:明确金融专业培养的基本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 思想品质、知识素质、能力水平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2. 培养模式: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课外活动和实践等方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凸显实践能力,注重创新意 识和国际视野的金融专业培养模式。 3. 方案设置:根据金融专业的课程设置,建立适合不同层次学 生的培养方案。包括课程体系、课程大纲、选修课程和实践环节等。 4. 实践教学:从大一开始利用暑期和寒假开展社会调查、实训、实习、见习等实践活动,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 5. 师资队伍:建立一支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对参与金融专 业课程教学的教师进行培训和评估,提高金融专业教师的教学质量。 三、实施步骤 1. 金融专业的培养方案必须在国家教育部门的指导下制定,以 确保该专业能够满足国家和市场的需求。 2. 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和 能力,制定相应的课程和实践环节。 3. 着重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金融 工作方法和技能。 4. 建立质量保证机制,不断评估和完善金融专业的培养方案, 以提高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四、总结与展望

金融学专业双学位培养方案

金融学专业双学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既熟悉金融理论知识,又掌握金融业务技术,并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的实务型和研究型相结合的复合型金融人才,满足银行、证券、保险及企业、事业单位的金融专业人才需求。作为从事财务管理、金融分析的高素质复合型现代金融人才,本专业学生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解决金融实务问题的技能,设计、开发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具的能力,以及可以开展金融风险管理、公司理财、投资战略策划以及金融产品定价研究的能力。 二、毕业要求 1.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数学和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熟练掌握投资学、金融市场学、风险管理等金融理论知识,能够运用计量经济学知识进行金融建模解决各类金融实务问题,迅速适应和胜任金融市场实际工作需要。 2.问题分析:具有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相结合的复合型知识能力和技术,能够运用统计学、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的金融问题。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对我国和国际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具备一定独到的见解。 3.设计/研发金融产品:能够通过收集各类信息及市场调研,分析国内外金融市场的供需现状和发展趋势,初步掌握现代金融工程的设计过程,根据金融数据和问题的特征,通过金融建模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设计出可以满足用户基本诉求的金融产品,并可以对金融产品进行定价。 4.研究: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能够采用计量经济、统计等科学分析方法,对金融专业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可以通过金融建模、分析与解释数据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金融相关问题,选择并使用恰当的技术、工具和方法,并掌握金融风险管理、金融产品设计所需的专业金融数据库和金融计量学软件包和工具箱,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6.金融与社会:熟悉国家有关的金融法律、法规、方针与政策及国际金融领域内的交易惯例和规则,了解金融领域的理论前沿以及其发展趋势,能够基于金融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地分析,评价金融相关问题对社会、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职业规范:作为卓越的金融领域后备人才,本专业毕业生除了应具备本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以外,还应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理解并遵守金融业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履行其职责和义务。 8.个人和团队:具有妥善处理人际关系、正确地开展社会交往、解决现实问题和矛盾的能力,并具备团队合作的精神,加强团队成员间的合作与沟通,实现有效的交流与反馈。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沟通: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就金融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并具备一定的国际

2023年金融专业培养方案

2023年金融专业培养方案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专业的培养方案需要不断地更新和改进,以适应新时代金融业的需求。本文将围绕2023年金融专业培养方案进行讨论,包括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实习机会和国际化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培养具备全球化视野、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金融专业人才。 一、课程设置: 1. 基础理论课程:提供金融学、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金融市场和经济运行机制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2. 专业核心课程:建立完善的金融学、证券投资学、金融市场与机构等核心课程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3. 综合应用课程:设置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工程、金融创新等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其能够在复杂的金融环境中灵活应对。 4. 选修课程:提供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和专业发展方向。 二、实践环节:

1. 实习实训:与金融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使其能够了解金融市场的实际操作和职业要求,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案例分析:在课程教学中加强案例分析的训练,通过解决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决策能力,提高实际问题解决的实践能力。 3. 学生实验室:建立金融领域的学生实验室,提供专业软件和数据资源,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模拟交易,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和风险意识。 三、实习机会: 1. 与金融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 2. 开展暑期实习项目,组织学生赴企业和金融机构实习,增加学生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 3. 提供创业实习机会,鼓励学生参与金融创新和科技创业项目,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国际化教育: 1. 开展国际交流项目,与国外知名大学合作,组织学生参加国际交流学习,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人文素质。 2. 注重英语教育,提供英语课程和专业英语培训,培养学生的英语沟通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金融学培养方案

金融学培养方案 金融学是一门应用性强、实践性强的社会科学,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货币、银行、证券、保险、财政、税收等方面。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金融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主要产业,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金融学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接下来,本文将详细介绍金融学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金融学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具有广义金融领域能力、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充满创新意识的金融专业人才。要求学生在毕业时具备以下能力: 1.掌握金融学基本理论知识、政策法规和国际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 2.具备深入分析和解决国内外金融问题的能力,掌握经济统计和信息技术应用。 3.掌握金融产品的设计和销售、金融市场的交易法则和技能。 4.掌握国际金融业务的规则和操作规范,在跨国企业和国际金融机构中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化交流能力。 二、课程设置

金融学培养方案的核心课程包括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财务管理、风险管理、金融市场与制度、金融学数学、金融学统计、金融会计学、金融工程学、金融法等。此外,还可根据学院和学生的需求增加一些选修课程,如投资银行、资产评估等。 三、培养形式 金融学的培养形式通常分为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实践训练等多种方式。其中,实践训练是学习金融学的必备环节。许多高校金融学专业会安排学生在实习和毕业论文研究中,拥有更实践、更深入的学习经历和体验。 四、教学团队 金融学专业的教师队伍主要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名师和行业专家组成。他们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际经验,并且与金融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金融业务。 五、就业方向 以往金融业务主要集中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但近年来,随着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的创新、专业化发展,金融类企业投资、财务管理等金融中人才需求也不断增加。因此,金融专业人才在就业前景上具有较大的优势。 综上所述,金融学培养方案要求学生掌握金融学基本理论知识、政策法规和国际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核心课程包括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等。实践训练是学习金融学的必备环节,学校教师队伍需要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名师和行业专家组成,

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第二学位培养方案

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双学位培养方案(2017级) 一、专业名称和代码 专业名称:金融学Finance and Banking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金融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金融专业的业务技能和方法,具有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运用水平,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能胜任金融或其他经济部门工作的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现代金融理论与实务。主要教学和研究方向有:金融理论、银行经营管理、国际金融、金融工程、投资学等。本专业的培养要求有: 1.掌握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悉国家的经济金融方针、政策、法规; 2.熟练掌握金融基本业务操作流程,具备处理银行、证券、保险、互联网金融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具备从事个人、企业投资理财及相关金融业务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具有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具有一定的经济管理能力; 4.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 5.具有熟练运用微机处理各种业务的能力。 四、学分要求 学分要求:50个学分 五、专业主干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金融学、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国际金融学、保险学、证券投资学、商业银行经营学、公司金融、国际结算、金融工程学、互联网金融。

六、实践教学环节 要求学生利用暑假进行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并撰写调研报告。专业实践教学活动随课程教学进度安排。 七、学位授予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和课程设置范围内修满50学分,实践能力考核合格、完成毕业论文并答辩合格后,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金融学专业双学位培养计划表

2023年金融专业培养方案

2023年金融专业培养方案 一、背景介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不断加深,金融行业的需求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为了培养适应金融市场需求的高素质金融人才,本文提出了2023年金融专业的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 1. 理论素质:学生应掌握金融理论基础知识,能够灵活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和技术,为金融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2. 实践能力:学生应具备从事金融实践工作所需的技能和能力,包括但不限于金融分析、投资管理、风险控制等。 3. 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应对复杂的金融环境和挑战。 4. 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国际金融视野,能够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独立参与和竞争。 三、培养方案 1. 课程设置 (1)金融理论基础课程:包括金融学原理、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等,旨在培养学生的金融理论知识和分析能力。 (2)实践课程:设置实践课程,如金融实务、金融管理、金融市场分析等,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选修课程:提供多样性的选修课程,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例如金融工程、金融市场法规等,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 实践教学 (1)实习实训: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与金融机构合作,让学生在真实的金融工作环境中实践操作,提高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2)模拟交易:引入模拟交易平台,让学生进行虚拟交易操作,模拟市场环境和交易情景,培养学生在实际市场中的决策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 3. 学科竞赛与实践活动 (1)学科竞赛:组织学生参加金融类学科竞赛,如证券投资大赛、金融模拟实验赛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竞争意识。 (2)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金融实践活动,如参观金融机构、举办行业研讨会等,扩展学生的学科视野和交流能力。 4. 国际交流与合作 (1)交流项目: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金融机构开展合作,促进学生的国际交流和学术合作,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2)双学位项目:为有意愿深入学习金融行业的学生提供双学位项目,例如与国际金融学院合作开展金融双学位项目,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金融学专业双学位教学计划

金融学专业双学位教学计划 (Finance) 一、培养标准 1培养目标: 金融学专业主要面向现代金融市场,培养具有扎实的金融、信息、管理与统计等学科基础知识,熟悉金融法律与商业惯例,能运用数量分析和技术分析方法进行投融资及风险管理,具有在银行、证券、基金、信托、保险等金融领域以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财务部门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较高的职业竞争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2基本知识和能力: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金融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保险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金融领域实际工作的能力,并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技能; ●具有处理银行、证券、基金、信托、保险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 ●具备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具有基本公民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二、培养标准实现途径 1. 学科基础模块:学科基础模块是金融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概率论与数学统计等基础课程。通过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全面而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为学生将来在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的继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知识。 2. 专业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是为金融学专业而设置必要的、基础的知识和技能课程,包括金融学、财政学、会计学、国际金融学、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公司金融、商业银行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使学生具有比较扎实的金融学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金融分析和业务技能。 3. 专业模块:具备在银行、证券、基金、信托、保险等金融领域以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财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学习金融市场所涉及的四大领域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和技能,达到能在银行、证券、基金、信托、保险五大金融领域以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财务部门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工作要求。具体分为熟悉金融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具备投融资活动分析的基本能力。熟悉商业银行业务活动,具备风险管理的基本能力。熟悉证券投资业务及市场活动,具备价值分析的基本能力,掌握现代分析技术和分析方法。熟悉公司运行和资本运作的基本原理,具备企业财务分析、投融资

电子科技大学金融学(“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双学位培养计划)

电子科技大学金融学(“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双学位培 养计划) 电子科技大学金融学(“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双学位培养计划) 学院名称:经济与管理学院(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of UESTC) 招生专业名称:金融学(“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双学位培养计划)——国家级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人才培养目标:既掌握“互联网+”核心技术,又通晓金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金融科技精英 专业简介:以“‘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双学位培养计划”为载体,划依托电子信息领域的学科优势,通过跨学院协同、跨学科交叉、跨专业融合、“新工科+新商科”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以战略必争产业为导向,以计算机、物联网、大数据分析、金融管理等相关专业为支撑,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竞争力,掌握扎实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既通晓“互联网+”核心技术和知识,又具备互联网思维和跨界融合能力的复合型精英人才,打造以行业精英为主体,学术精英与创业精英相互融合的“精英人才生态圈”。学生完成规定学业后,获得金融学专业毕业证书,同时获得“经济学和工学”或“经济学和理学”两个学士学位。根据个人意愿,第二学位可选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学)、物联网工程(工学)、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工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工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理学)中的任意一个专业。 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四年,双学士学位(经济学+工学/理学) 专业特色:金融学专业的培养定位是掌握电子信息和互联网核心技术,具备扎实的金融学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将来能够在商业银行从事金融科技产品研发和风险管理,或在证券基金行业从事智能投研和量化交易的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 专业核心知识与能力:以智能信息获取和大数据应用为核心的数

金融学人才培养方案

金融学人才培养方案 金融学人才培养方案 一、业务培养目标 通过四年的学习,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以专业为核心,以当代经济类相关知识为辅助的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达到金融学专业应该具备的理论知识结构和业务技能,同时具备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独立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等金融机构,政府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基础专业知识,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学生主要学习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保险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金融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运用数量分析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身体健康,达到“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 3、熟悉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了解中国的经济政策和法规;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学生在有效学习期间必须修满本计划所规定课程(含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的.165学分,方能毕业。达到《贵州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规定的要求者,授予贵州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 1

三、主干学科 经济学。 四、主要课程 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计量经济学、国际金融学、中央银行学、金融市场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投资学、证券投资分析、金融文献选读。 采用双语教学的课程:金融市场学、金融文献选读。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军事训练、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及答辩 六、学制和学分 学制: 4年;学分: 165学分; 七、授予学位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八、课程体系构成及学分、学时分配 2 九、教学进程安排 符号: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考试◇课程设计 *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及答辩★军训●公益劳动┃假期@测量实习∥金工实习 十一、集中实践环节及要求 十二、说明 1、本教学是在贵州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2004、2015、2015级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制定的,体现了重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人才培养定位。本教学计划只适用于2015级金融专业的学生使用。 2、本教学计划相对于2015级的教学计划,在总课程门数和总学分有所减少。 3、本教学计划加强了上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了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的时间和学分。 4、本教学计划对专业课设置了必修、限选和任选课,便于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爱好选择课程。对专业任选课提供了五个选择模块,学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辅修专业)培养方案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辅修专业)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适用于非经管类专业本科生(面向校内非毕业班)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核心,同时具备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独立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银行、证劵、保险等金融机构从事实际业务工作,在企业从事融资和投资工作,以及在政府部门和研究部门从事金融管理和研究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要系统掌握金融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基础专业知识,包括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保险等,具有金融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金融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和保险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 (3)熟悉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备计算机信息处理和应用能力; (5)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 三、学制(修业年限)、总学分 学制2年,总学分60学分, 学生必须修满60学分。总学时768学时;其中讲授720学时,实践48学时。 四、各类课程结构比例 本专业整个课程体系包括三部分: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实践环节课程。课程平台及学分分配比例如下所示: 表1 工商管理双学位班课程平台及学分分配比例

注:表内括号()为各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数及所占比例,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按以下公式计算:每门课程学分×每门课程实验与实践学时/每门课程总学时,求和。 五、教学计划表 表2金融学专业(双学位)教学计划表

注:1.★核心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立项△校级精品课程☆双语教学课程; 六、修读要求或说明 1.修读要求。金融学专业主要面向金融机构、企业的金融活动,探索金融市场的活动规律,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很强的应用性、操作性。所以,要求学生除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外,还要特别注重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等素质养成。 2.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养成、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的教育教学理念,采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社会实践”的培养模式。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扎实的企业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熟练地使用常用的金融软件处理投资决策、金融数据分析、资本运营等业务能力;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分析研究金融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通过专业实习培养学生对金融市场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了解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掌握金融活动的基本技能技巧,养成较强的金融信息搜寻、处理、报告的能力。 3.学分计算。一般理论课程1学分为16学时,实验课程的学分由学院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自行制定。专业实习等1个星期计1学分,毕业论文(设计)计6学分。 4.考试成绩确定。考试课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按照各自权重加权确定。考试课平时成绩占比一般为30%左右,由出勤、平时作业和期中考试三部分构成。考查课成绩也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按照各自权重加权确定。考查课平时成绩同样由出勤、平时作业和期中考试三部分构成,主讲教师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增加平时成绩所占比重。 七、修读条件 非经管类专业学生申请修读本专业,应具备下列条件: 1.普通全日制本科大二学生; 2.累记学分达到主修专业培养方案规定时段内的学分要求,已修课程平均学分绩点达2.0(含)以上;

经济学金融专业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方案

经济学(金融)专业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旳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系统旳经济科学、金融科学基础知识,掌握现代经济学与管理学分析旳基本措施及基本技能,拥有扎实旳经济学基础和金融专业实践操作技能,毕业后能从事金融实务及金融教学科研工作旳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学分规定 学生在毕业时应到达德育培养目旳和大学生体质健康原则,应获得最低总学分:修读辅修专业30学分、双学士学位51.5学分。 三﹑授予学位 经济学学士。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经济学(金融)辅修专业、双学士学位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制定人:刘玉成学院审定人:韦鸿 英语专业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旳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坚实语言基础、较强旳跨文化交际素质、具有科技英语翻译能力旳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在涉外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科技情报等部门从事英汉语翻译,或者文秘、管理、科研等工作。 二、学分规定 学生在毕业时应到达德育培养目旳和大学生体质健康原则,应获得最低总学分:修读辅修专业30学分、双学士学位50学分。 三、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英语辅修专业、双学士学位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阐明: 1.T为考察课程;E为考试课程 2.本计划合用于第四学期开课旳英语辅修专业、双学士学位班级 制定人:王娟学院审定人:谈宏慧 市场营销专业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旳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悉现代企业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旳知识,系统掌握市场营销理论和措施,具有较强旳市场调研、营销筹划、销售管理等方面旳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实际工作旳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学分规定 学生在毕业时应到达德育培养目旳和大学生体质健康原则,应获得最低总学分:修读辅修专业31.5学分、双学士学位55.5学分。 三﹑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市场营销专业双学士学位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11级福建农林大学对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工商管理双学位的培养计划

金融学(双学位\双专业) (T)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财政、税务以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教育科研单位等从事实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金融以及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金融领域的实际工作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1.掌握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保险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 3.熟悉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了解金融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计算机应用、语言和文字表达、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 经济学。 四、主要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管理、证券投资学、金融市场学、保险学、商业银行业务管理、中央银行学、投资学等。 五、主要专业实验 统计学、证券投资学等。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课程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等。 七、修业年限 三年. 八、毕业最低学分 毕业生修读最低学分65学分,其中,理论课程50学分;实践性教学环节15学分。 九、授予学位 经济学学士。 十、相近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保险学。

表1 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学院)金融学(双学位\双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进程计划表

附表2 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学院)金融学(双学位\双专业)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附表3 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学院)金融学(双学位\双专业)专业学分导读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