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杭州气候分析 杭州市地处中北亚热带过渡区

杭州气候分析 杭州市地处中北亚热带过渡区

杭州气候分析      杭州市地处中北亚热带过渡区
杭州气候分析      杭州市地处中北亚热带过渡区

杭州气候分析杭州市地处中北亚热带过渡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一年中,随着冬、夏季风逆向转换,天气系统、控制气团和天气状况均会发生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形成春多雨、夏湿热、秋气爽、冬干冷的气候特征。杭州市由于地貌类型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杭州市光、热、水的地域分配不均,局部地区小气候资源丰富。但因季风在进退时间上和持续强度上的不稳定性,常出现冷热干湿异常,导致灾害性天气。一、日射和日照

杭州市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在100~110千卡/平方厘米之间,日照时数1800~2100小时,日照百分率(某时段内实际日照时数与该地理论上可照时数的百分比)41~48%。在地域分布上,平原多于山区。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在108千卡/平方厘米以上,日照时数超过2000小时,日照百分率大于45%,为全市高值区。市域中部的河谷平原、新安江库区及临安县东部,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106~108千卡/平方厘米,日照时数1950~2000小时,日照百分率45%左右。丘陵山地,因地形遮蔽和云雾、热雷雨较多,光照较差,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一般在100千卡/平方厘米以下,日照时数不足1900小时,日照百分率小于41%,在山垄窄坞,日射和日照只有平原的70%左右。据天目山气象站观测,山区的日射和日照,在海拔500米以下,随地势的升高而变弱,变短;海拔500~1000米,因云雨较多,出现最低值;海拔1000米以上,随地势升高转而变强、变长。杭州市日射和日照的季节变化明显,夏半年(5~10月)的太阳总辐射量、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均大于冬半年(11月~次年4月)。其中,盛夏7、8两月,日射强、日照长。除山区外,全市大部分地区月平均太阳总辐射量12.5~14.5千卡/平方厘米,日照时数230~260小时,日照百分率达55~60%或以上。冬季日射弱,日照短,12月~次年2月各月平均总辐射量都在6千卡/平方厘米以下,日照时数不足150小时,日照百分率小于50%。春(3~4月)、秋(9~10月)两季为过渡季节,日射和日照量居中,相比之下,春季阴雨天气较多,各值比秋季要小。只有天目山顶部例外,除7、8两月,冬季各月平均日照时数也多,11月~次年1月各月日照百分率均超过50%。二、气温(一)年平均气温和月平均气温。杭州市年平均气温15.3℃~17℃。地域分布上南部高于北部,平原高于山区。全市年平均气温最高的是南部新安江水库区、寿昌盆地和梅城盆地,在17℃以上;中部建德乌龙山以北和分水江两岸河谷平原以及东北部平原,为16.0~16.9℃;西北部临安昌化、於潜河谷平原和低丘谷地为15.0~15.9℃;天目山、昱岭、白际山和千里岗等海拔250米以上的山区年平均气温在15℃以下。全市年平均气温最低的是天目山顶部,为8.9℃。一年中,月平均气温以1月最低,一般3.0~5.0℃(南北温差2℃左右),山区低于3℃;以7月最高,月平均气温28.0~29.0℃(南北温差1℃左右)。天目山顶部的月平均气温,1月份偏低6℃,7月份偏低9℃。春秋季为气温转换季节,其中4月回温最快,月平均气温比3月高6℃;秋季至初冬降温最快,10月、11月平均气温下降在5.5 ℃以上,以气温论,1、4、7、10月分别代表杭州市的冬、春、夏、秋四季。(二)山地气温直减率。山区气温随地势的升高而降低,但受地形、坡向和季节变化的影响很大。在中山地带气温直减率(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的下降值)一般是低层大于高层,南坡大于北坡,夏秋季大于冬春季。但在新安江水库区附近,受水体调节,气温直减率变化较为复杂。另外,山间盆地冬半年冷空气容易下沉积聚,晴夜辐射冷却作用又十分强烈,常形成“冷湖”和逆温(气温随海拔高度而增加)现象。天目山南侧全年逆温的出现频率达67%左右。按高度不同,大致可分为两个逆温层:第一层,海拔150~500米,平均强度大于0.7℃/100米;第二层,海拔800~1100米,平均强度约0.3℃/100米。(三)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建德和临安昌化为全市两个高温中心,最热月7月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在34℃以上,极端最高气温分别为42.9℃(1971年7月31日)和41.9℃(1966年8月6日),同期,钱塘江两岸海滨平原气温较低,月平均最高气温低于33℃,极端最高气温为38℃左右。杭州市区极端最高气温曾达42.1℃(1930年8月10 日)。西北部临安昌化是全市冬季气温最低的地区,1月的月平均最低气温-1.3℃。但极端最低气温却常出现在南下冷空气能够长驱直入的东北部平原,1977年1月5日,萧山有-15.0℃的低温记录,比西北部低丘谷地还低近2℃。南部新安江水库区最冷月的月平均最低气温及极端最低气温分别为1.9℃和—8.0℃,是全市冬季最暖和区域。天目山顶最热月的月平均最高气温23.8℃,极端最高气温也仅30.6℃;最冷月的月平均最低气温-6.1℃,极端最低气温-20.2℃(1967年1月16日),均为全市最低。杭州市区1951—198 5年出现的最低气温为-9.6℃(1969年2月6日)。

(四)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杭州市平均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气温之差)为23.8~24.9℃。北、中部平原区年较差较大,在24.5℃以上;南部新安江水库区及梅城盆地年较差较小,一般不超过24.0℃。年平均日较差(一日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为7. 9~11.0℃。此值山垄谷地较大,临安昌化达11.0℃;低丘谷地一般,为9.0~10.0℃;东北部平原地区较小,8.0℃左右。全年,各月平均日较差值秋季最大,冬季最小。山区的平均年、日较差通常较小,天目山顶部分别为22.5℃和7.3℃,属全市最小。(五)初霜日、终霜日和无霜期。杭州市平均初霜日出现在11月中下旬,终霜日出现在3月中旬前后,无霜期一般为230~260天。富阳以北的谷地冷空气容易侵入,初、终霜日比其南部地区分别提早5~10天和推迟10~15天,无霜期也相应缩短20天左右。特别是北部临安昌化的河谷山垄地带,冷空气的平流冷却作用和地表夜间辐射冷却作用较强,又易于叠加,初霜日早而终霜日迟,无霜期较短,仅为232天左右。南部新安江水库附近的建德、淳安初霜日最迟,终霜日最早,无霜期可达254~263天。全市有霜日数各地一般为23~26天,北部河谷平原多于滨海平原,滨海平原又多于南部新安江水库区。山区全年气温较低,初霜日提早和终霜日推迟。天目山顶部初霜日平均为11月1日,终霜日平均为4月4日,无霜日平均仅209天左右。(六)稳定通过10℃的初日、终日和积温。杭州市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终日分别出现在3月下旬~4月初和11月中下旬,持续日数230~250天;≥10℃积温4700~5700℃。南部新安江水库区、河谷平原≥10℃初日的平均日期出现在3月20~25日,持续日数240天以上,≥10℃积温5300~5700℃,为全市热量条件最好地区;中部河谷平原和东北部平原≥10℃初日的平均日期出现在3月25~31日,持续日数235~240天,≥10℃积温5000~5300℃。西部低丘及东南部低山丘陵地区≥10℃初日的平均日期出现在3月底至4月初,持续日数230~235天,≥10℃积温4700~5000℃;西北、西南部中低山区≥10℃初、终日的平均日期分别出现在4月3日以后和11月11日以前,持续日数少于230天,≥10℃积温不足4700℃,为全市热量条件最差地区。三、降水(一)平均降水量和雨日。杭州市年平均降水量在1100~1600毫米之间,年雨日130~160天。但在环流和地形影响下,各地降水量和雨日多寡悬殊,其分布总趋势是自西南部向东北部递减,自河谷平原和新安江水库区向丘陵山地递增。市域西北部、中部、西南部山区,雨水丰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雨日大于160天,为多雨区。特别是天目山东西两边的市岭和双石,昱岭东北部马山,白际山东侧的陈家村、樟村、千里岗的白马、西岭和建德大坑源等地,年平均降水量多达1800毫米以上,雨日超过165天。临安、富阳以南沿江至寿昌盆地、梅城盆地及新安江水库区年平均降水量1350~1500毫米,雨日145~155天。东北部平原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毫米以下,雨日少于150天,为全市少雨区。萧山、余杭的滨海、水网平原,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200毫米,雨日不到140天。(二)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杭州市全年有两个雨季和一个多雨时段。第一个雨季自5月初前后开始,6月底至7月上旬结束,俗称梅汛期,多由极锋(梅雨锋)北移,雨带在江南和长江中下游停滞而产生。该时段内,雨量集中,有大到暴雨出现,平均降水量350~550毫米,约占年总量的25~31%。多雨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至西北部山区,平均都在500毫米以上。第二个雨季出现在8月底到9月底,因受台风或极锋南移影响所致,俗称台风秋雨期,平均降水量120~220毫米,约占年总量的8—13%。多雨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山区和东北部平原。天目山东侧为台风暴雨的频发中心,平均在200毫米以上。此外,3~4月为一多雨时段,称春雨期,平均降水量200~300毫米,约占年总量的13~23%。7、8月和10月至次年2月为两个相对干季。前一干季为盛夏伏旱期,即夏干期,全市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夏季风极盛,高温少雨,除西北部天目山区和中部昱岭山区平均降水量超过350毫米外,大部分地区平均降水量为250~300毫米,东北部平原沿钱塘江河谷到新安江水库区降水量最少,平均在250毫米以下,后一干季为冬干期,因受蒙古南下的极地大陆干冷气团影响,连续五个月

的平均降水量仅300~400毫米,占年总量的20~27%。(三)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年降水相对变率。杭州市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年降水量的相对变率(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各年降水量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数对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为12~17%。其中临安、淳安、建德西部和西南部、萧山东部多在15%以上,其它地区为12~15%。全年各月的相对变率以3~6月最小,为25~35%,说明春雨量和梅雨量相对稳定,而常年3~6月降水量为年降水总量的一半,故易造成不同程度的洪涝和湿害。7、8两月降水较少,相对变率较前期有所增加(35~50%),故易出现伏旱,只在台风降水和9月秋雨影响下,旱情才得以缓和或解除。10月至次年2月冬干期,降水多寡悬殊,相对变率最大(50~80%),常出现“燥冬”或“烂冬”年份。(四)暴雨日的分布。除冬季外,杭州市各地都可能出现日降水量≥50毫米的暴雨日,年平均2~5天。6月为最多,9月次之。暴雨日的地域分布,以东北部河网平原、滨海平原为最少,年平均2天左右;中部和南部的低丘谷地及新安江水库区年平均3~4天;山区最多,年平均都在4天以上,几个暴雨中心均达到或超过5天。日降水量≥100毫米的大暴雨日各地年平均少于2天。其中,东北部平原区和新安江水库区在0.5天以下。日最大降水量,梅汛期西部山区可达200毫米上;台风秋雨期有超过300~400毫米的特大暴雨,每每出现在天目山东侧和东部平原。四、蒸发和湿度(一)蒸发量。杭州市年平均蒸发量为1150~1400毫米。地域分布上南部大于北部,新安江水库区附近的建德、淳安达1350毫米以上,天目山南侧的临安镇在1150毫米以下。全年蒸发量季变特点明显。全年以夏季(6~8月)为最大,盛夏7、8两月晴热少雨,月平均蒸发量高达170~230毫米。春(3~5月)、秋(9~11月)两季次之,平均月蒸发量75~150毫米。冬季(12月~次年2月)为最小,1月的月平均蒸发量一般不超过50毫米。(二)相对湿度。杭州市年相对平均湿度和月平均相对湿度在75~85%,大致上北部大于南部。萧山、余杭、临安和富阳夏秋季各月平均相对湿度均为80%左右,淳安、建德和桐庐等地大多低于80%。全年相对湿度以梅汛期(6月)为最大,月平均湿度在80%以上,以冬干期(1月)为最小,一般月平均不超过78%。天目山顶部相对湿度的年变化最为明显,7、8两月高达90%左右,为全市最大;12、1两月低于65%,为全市最小。五、风和气压(一)风风向。杭州市北、中部平原地区和海拔1000米以上山区的盛行风向具有显著的季风性特点,随着冬夏季节转换,最多风向也呈反向(交角120°以上)变化。每年2、3月(冬春之交)风向开始由偏北转为偏东,继而又转向偏南;6月(初夏)起盛行南——西南风;8月(盛夏)偏东风增多;9月(入秋)至次年2月,乃至整个冬半年偏北风占较大优势,其中,1月前后,北——西北风尤为盛行。以上规律在天目山顶部表现最为著。在低山、丘陵和河谷平原,因受局部地区地形干扰,盛行风向具有地方性特点。建德、淳安及临安昌化全年盛行偏东风,临安东部春季以东北风为最多,夏、秋、冬三季基本以西南风为主。全市各地月最多风向的出现频率一般为10~25%,冬夏季较春秋季要大。风速。杭州市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风速在1.3~2.4米/秒。东北部平原和新安江水库区地势平坦,年平均风速较大,都在2米/秒以上,尤其是钱塘江两岸的滨海平原,年平均风速超过3米/秒。低丘谷地,特别是与风向正交的山垄狭谷里,风速较小,如临安、昌化,年平均风速仅1.3米/秒,静风频率高达52%,比其它地区偏多20~30%。山顶、山冈和迎风山坡的风速远比平原地区要大。天目山顶年平均风速达6.3米/秒,静风频率低于4%。各地月平均风速在1.1~2.7米/秒之间。通常冬季风速较大,夏季较小。中、北部地区春季风速略大于秋季,南部新安江水库区附近则相差不大。各地年最大风速和月最大风速,一般在10~20米/秒之间,天目山顶可25~30米/秒。冬春两季的大风主要是北方冷空气(寒潮)南下时出现,多呈北——西向;而夏秋季的大风常受局部地区强对流(热雷雨、飑线等)和台风影(二)气压年平均气压。据杭州市气象台观测站1961~1980年记

录,杭州市区的多年平均气压为1011.6百帕,低于标准大气压1013.25百帕。1953年和1970

年出现最高年平均气压1016.5百帕,1974年出现最低平均气压1010.9百帕。年际平均气压最大差值为5.6百帕。月平均气压。一年中,杭州市区月平均气压随月平均气温变化,最低的月平均气压出现在7月,为999.2百帕,最高月平均气压出现在12月和1月,为1021.6百帕。气压的极端变化。冬季受西伯利亚的冷高压(强寒潮)侵袭,气压出现极大值,1981年12月2日杭州市区受冷高压影响,气压陡升到1038.2百帕;秋夏之交受强台风影响,气压出现极小值,1956年8月2日晨,杭州市区受强台风影响,气压剧降到958.7百帕,以上极值均为40年所未遇。六、四季按气候学指标(5天为1候,候平均气温小于10℃为冬季,大于22℃为夏季,10~22℃为春、秋季)划分,杭州市四季分明,时间分配上,冬夏两季较长,春秋两季较短。(一)春季始于3月第四候至第六候,终于5月第五候至6月第一候。历时68天左右,始日和终日均南早北迟,前后分别相差10天和7天左右。每年开春后,冷暖气流交替加剧,受气旋及锋面活动影响,风向多变,但以偏东风为主;天气乍寒乍暖,气温变幅较大;雨水增多,晴雨不定;故杭谚有“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之说。四月“清明”时节,当较强冷空气南下时,常出现连续低温阴雨的“倒春寒”天气。春末,时有雷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发生。春季平均气温17℃左右,降水量330~450毫米。(二)夏季始于5月第六候至6月第二候,终于9月第三候至第五候。历时115~120天。始日南早北迟,终日南迟北早,前后相差5~7天。初夏,随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逐渐加强,北上西伸,偏南风日益增多,暖湿气流十分活跃,受“梅雨锋”影响,阴雨连绵,温、湿并升,但风力较小,天气闷热。此时,正值黄梅成熟而物品易霉时期,俗称梅雨期或霉期。因雨量集中,且暴雨频繁,时有洪涝发生。7月上旬起,梅雨先后停止,各地进入盛夏期,直至8月下旬,夏季风极盛,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除有局部雷阵雨外,多晴热天气,为全年相对干热期。因持续高温少雨,日照强而蒸发大,而形成干旱。其间也常受台风等热带天气系统影响,出现暴雨和大风天气。夏季平均气温26~27℃,降水量530~630毫米。(三)秋季始于9月第四候至第五候,终于11月第四候至第五候,历时约63天左右。始日和终日均北早南迟,前后相差5~7天,“秋分”前后,北方冷空气迅速南下,风向偏北,气温下降较快,易出现秋季低温;有时,冷暖空气流再度交替,会产生一段降雨过程。10月中旬至11月,在蒙古大陆冷高压脊前部控制下,气层稳定,雨水明显减少,常出现云少日照多,昼夜温差大,相对湿度小的秋高气爽天气。晚秋,冷空气较强时,会出现初霜。秋季平均气温16~17℃,降水量140~200(四)冬季始于11

月第五候至第六候,终于次年3月第三候至第五候,历时110~120天。始日北早南迟,终日北迟南早,前后相差5~10天。初冬,北方冷空气频繁南下,偏北风日益增强,气温急剧下降。1月,冬季风最盛,受蒙古冷高压控制,以晴冷天气为主。“立春”过后,冬季风有所减弱,气温缓慢回升,而雨雪逐渐增多。在强冷空气或寒潮侵袭时常产生大风和强降温天气,有时也会出现严重的冻害和雪害。冬季平均气温6~7℃,降水量260~290毫米。杭州市海拔250米以上的山区气候与平原地区有很大的差异。通常,气温随着地势升高而降低,千米高程以上地方大多没有明显的夏季,冬季可以长达半年之久,开春要推迟一个月左右,入秋约提前40天。降水量一般随海拔高度上升而增大,在海拔1000~1200米处,达到最大值,年平均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再往上降水量却随海拔高度上升而减小。七、地区差异杭州市南部和北部气候差别甚大。南北年平均气温约相差2.5℃,≥10℃的活动积温相差约1000℃,降水量相差约700毫米,年日照时数相差300小时以上。杭州市山区面积大,有些山地地势较高,气候的垂直差异非常明显,还形成复杂多样的立体小气候。根据杭州市气温、光照、降水等气候要素和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地形、地貌特征,全市可分为5个气候区。八、城市气候效应随着经济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杭州市区的城市气候效应日趋突出,光、热、水、风等各气象要素与市郊相比有较大的差异,气候环境有所恶化。(一)大气消光作用杭州市区1971~1980年日平均太阳总辐射量

268.4卡/平方厘米,日平均日照时数4.9小时/日,比同纬度乡村慈溪庵东分别偏少8.6%和12.5%。其中,春季(3~5月)偏少值分别为10.7%和13.7%。(二)热岛和逆温层热岛效应。杭州城区年平均气温16.4℃,年平均最低气温12.8℃,比城郊笕桥机场分别高出0.3℃和0.8℃。这种热岛效应在城区中心地段小营巷反映更为明显,1980年5月至1981年4月,每日各定时气温都高于城郊,其差值即热岛强度,冬季12月最大,达1.4℃;夏季8月最小,约0.8℃;年平均0.9℃。全年日平均热岛强度以0.5~1.5℃的出现频率为最大,约占全年总日数的75%左右,小于0.5℃和大于1.5℃的出现频率分别占15%和10%。低层逆温层。大气中的逆温层常能阻止层内或层下空气上升,遏制对流云的发展。据1975~1978年每日两时次(7时和19时)探空资料统计,杭州城区上空500米以下低层逆温层的年平均出现频率7时为35%,19时为17%。全年以春季出现最多,秋季出现最少。7时和19时逆温层年平均厚度分别为264.0米和198.5米,冬季底高相差100~150米,厚薄相差50~100米;年平均强度分别为0.75℃/100米和0.57℃/100米,均以冬季为最强。(三)雨岛和干岛杭州城区的凤山门1971~1980年平均降水量1390.9毫米,日平均总云量和低云量各为6.8和4.3,比城郊分别增多7.7%,33.3%和30.3%。而城区年平均相对湿度79%,比城郊减少4.3%。(四)减风作用据1980年9月至1981年8月测定,城区小营巷距地面1.5米处的年平均风速0.6米/秒,比城郊减小76%。但当街巷走向与风向一致时,因狭管效应,风速反而有所增大。(五)酸雨杭州市区降水日趋酸化,据1981起连年监测,降水的年、日平均PH值从5.33下降至4.27,7年间(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为酸雨),降水酸度提高近10倍。全年PH最低值以冬季为最小,为3.37;春、秋季次之,分别为3.50和3.44;夏季最大,为4.83。通常,在静风或弱风时,PH平均值最小,其值在3.85~4.21之间,在偏北(西北——东北)风条件下,酸雨率最高,达57%。杭州市区酸雨分布面广,市区北部受酸雨侵袭相对较少。

杭州气候报告

杭州气候报告 杭州的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形成春阴雨、夏潮热、秋干爽、冬湿冷的气候特点杭州市主要气候特点如下: 一、光温同步、雨热同季杭州市由于受冬夏季风的影响,形成了光、热、水同季配合良好的气候特色。开春后,太阳总辐射量逐月增强,气温同步回升,雨热同季增加;5-6月由春入夏,杭州市的降水开始进入高峰期,气温适中。盛夏季节(7-8月)太阳总辐射量达最高值,也是一年中的高温期。由于受副热带暖性气团控制,梅雨结束后降水量较前期明显减少,易出现高温伏旱天气。历史上杭州市区日最高气温曾达39.9℃。9月由夏入秋,光温同步下降。受台风和冷空气影响,秋雨来临。10-11月则盛行秋高气爽天气。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光温条件优于春季。冬季光、热、水均处在一年中的低值期。 二、春季回暖早、增温快、气温日较差大杭州市低山丘陵面积广大,沿江平原、盆谷地依山傍水,因此具有明显的地形气候特点。东部的宁绍平原地区,冬季(以1月为代表)月平均气温较西部低丘谷地高0.9-1.3℃,但≥10℃的回暖初日临安与东部平原地区相同。而≥15℃回暖初日,临安较宁波早3天;从≥10℃回暖初日到 ≥15℃的初日,临安为22天,而东部宁波要25-26天,春季回温比宁绍平原早。比较宁波、萧山等地上半年前后两个月平均气温回温情况,从中可以看出,盆谷地2-4月平均气温回升值要大于平原地区。山间盆谷地的气温日较差明显大于平原,年平均气温日较差昌化为11.0℃,建德为10.1℃,而杭州东北部平原地区只有7.9-8.1℃,较山间盆谷地小2-3℃,这是杭州市又一个气候特色。 三、气候多宜、资源丰富杭州市地跨两个热量带,南北仅跨1.3个纬距,而年平均气温却相差2.5℃,≥10℃的活动积温差1000℃,山区与平原降水量多寡相差700毫米以上,年日照时数相差300小时以上。这说明杭州市的气候资源,除地带性差异外,地形小气候差异更是十分显著。杭州市西南部的新安江水库区、梅城两江小平原、寿昌盆地,四面环山,中间有水体调节,是杭州市降水量较多,热量条件最优,无霜期最长,越冬条件优越的气候区。杭州市东北部的河网平原和滨海平原,地形向北敞口,降水量偏少,光照充足,冬季寒冷,热量条件稍差。中部的河谷平原、盆地介于南北之间,气候多宜,降水量适中,热量条件较优。另外,三江流域优越的小气候资源,造就了十分秀丽的自然景色。山水相依,林木葱郁,名胜古迹分布其间,形成了杭州市主要的南线风景旅游区。杭州市广大山区,气候垂直差异显著,雨量丰沛,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下降,千米以下的山区雨量随高度上升而增加,组成了复杂多样的立体小气候。

最新杭州市—2018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地理试卷(附解析)

杭州市2017—2018高三第一调研考试地理试卷(附答案解析) 第I卷选择题 选择:每题4分,共35题。在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渔光互补”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的发展模式,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得到推广且以小型分散式为主。下图为杭州市郊区某“渔光互补”产业园景观图,该园采用能智能调节的太阳能电池板,以最大限度的接收太阳能。读图完成1~3题。 1. 这种生产模式的最大优势是() A. 提高渔业产量 B. 提高太阳能利用率 C. 提升农业技术水平 D.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与西部大型集中式光伏发电站相比,该模式采用小型分散式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不需要跨区域输送 B. 靠近消费市场 C. 光伏发电技术的进步 D. 建设成本低 3. 将电池板朝正南时的太阳方位角定为0°,向东偏设定为负角度,向西偏设定为正角度。春分日,该产业园太阳能电池板的方位角为-45°,则当地时间大约为() A. 6点 B. 9点 C. 12点 D. 15点 下图是内蒙古某地地形剖面及出露地表的部分地层分布图,在地层1-4中依次发现哺乳类动物、恐龙、两栖动物、三叶虫化石。读图,完成第4、5题。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区域的地表岩石中可能存在花岗岩 B.a-b-c之间为背斜构造,适宜开凿隧道 C.b-c-d处的地形主要由地壳运动造成 D.d-e处存在断层构造,可能有泉水出露 5.调查发现bc坡主要生长白桦林,而cd坡则主要生长草本植物() A.导致两坡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B.两坡的植被分异属于干湿度地带分异 C.原因是bc坡为阴坡,土壤水分较好D.原因是cd坡为背风坡,热量较好

杭州市垃圾焚烧发电供热产业现状及建议

杭州市垃圾焚烧发电供热产业现状及建议 邬丽娜邬丽娜 陈天生陈天生陈天生 张捷张捷张捷 王柯王柯王柯 徐柏民徐柏民徐柏民((执笔执笔) ) 21世纪是一个环境与能源的时代。在能源日益匮乏,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纷纷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注重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各国的共识,其中,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又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点。合理的处理和利用城市生活垃圾是建设一个和谐、卫生、文明的城市所不可或缺的条件。为了寻找适合杭州自身特点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办法,更好地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打造生活品质之城而服务,我们对杭州市城区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进行调研,并提出以下观点。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热量回收既是节能减排重要课题,更是我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有效途径。我们研究它的目的是:1、通过了解国内外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提出改进杭州市现在的垃圾处理方式,优化技术,调整布局结构,不断提高节能减排的综合效益,改善和推进城市的环境建设的参考意见。 2、掌握杭州市城市生活垃圾的变化趋势。了解和掌握当地具体的情况,能更好地帮助有关部门合理优化产业结构,进行产能分配,做好规划工作。3、探讨杭州市生活垃圾处理和发电产业中的现有问题,并对其进行剖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生活垃圾焚烧原理生活垃圾焚烧原理

焚烧法就是以一定的空气量与被处理的可燃垃圾在焚烧炉内进 行氧化燃烧反应,目的一是尽可能烧掉垃圾,最大限度地减容;二是彻底烧毁垃圾中的毒性物质,使其变成无害物质和减少二次污染物的产生;三是回收利用焚烧产生的余热。焚烧法作为城市垃圾处理的先进技术之一,是当今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主流。 (一)、焚烧法的优点: 1、垃圾经高温焚烧,杀菌灭毒,避免直接堆放而引起的水源、大气污染,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烟尘经处理后能达到排放要求,无害化程度高; 2、经过焚烧,垃圾被高温分解,减少重量80%以上,体积90%以上,可节约大量土地资源; 3、垃圾焚烧所产生的高温烟气,吸收转变为蒸汽,用来供热和发电,实现垃圾处理的资源化和能源化; 4、垃圾处理范围广,可以处理固体垃圾、液体垃圾、生活城市垃圾、工业垃圾和危险垃圾; 5、垃圾焚烧厂占地面积小,尾气经净化处理后可以在城市近郊建厂,缩短了垃圾的运输距离,减少成本; 6、可全天候操作,不易受天气影响。 (二)、焚烧法的主要技术种类: 1、旋转燃烧技术:其优点是均匀充分的燃烧。适用于有毒、有害的工业垃圾及医疗垃圾的处理。 2、炉排炉层状燃烧技术:层状燃烧技术发展较为成熟,具有垃圾无需严格的预处理,对垃圾热值适应范围广,运行及维护简便等优点,许多国家都在用这种燃烧技术。 3、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采用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使垃圾在炉内悬浮分段燃烧,与空气接触充分,燃烧稳定、高效。对于高热值的城市垃

浙江省行政区划调整详情

浙江省行政区划调整详情: 1.杭州市(副省级)。即原杭州市区。杭州市调整设立12个市辖区。杭州市辖12个市辖区(上城区、下城区、西湖区、江干区、拱墅区、滨江区、萧山区、临平区、余杭区、良渚区、下沙区、江东区),面积3068平方公里,人口422万。实现GDP4065亿元。 2.宁波市(副省级)。即原宁波市区。宁波市调整设立8个市辖区。宁波市辖8个市辖区(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镇海区、北仑区、鄞洲区、鄞江区、东钱区),面积2560平方公里,人口228万。实现GDP2466亿元。 3.绍兴市(地级)。即原绍兴地区。撤销绍兴县,并入绍兴市,绍兴市调整设立5个市辖区,面积1489平方公里,人口142万;撤销新昌县,设立新昌市。绍兴市(绍兴地区)辖5个市辖区(越城区、柯桥区、迪荡区、会稽区、滨海区)代管4个县级市(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市),面积8256平方公里,人口437万。实现GDP2375亿元。 4.嘉兴市(地级)。即原嘉兴地区。嘉兴市调整设立3个市辖区,面积968平方公里,人口9 0万;撤销嘉善县,设立嘉善市;撤销海盐县,设立海盐市。嘉兴市(嘉兴地区)辖3个市辖区(南湖区、秀洲区、新禾区)代管5个县级市(海宁市、桐乡市、平湖市、嘉善市、海盐市),面积3915平方公里,人口338万。实现GDP1918亿元。 5.湖州市(地级)。即原湖州地区。湖州市调整设立3个市辖区,面积1588平方公里,人口109万;撤销长兴县,设立太湖市;撤销德清县,设立德清市;撤销安吉县,设立安吉市。湖州市(湖州地区)辖3个市辖区(菰城区、南浔区、菱湖区)代管3个县级市(太湖市、德清市、安吉市),面积5818平方公里,人口258万。实现GDP1112亿元。 6.富春市(地级)。即原富阳市、临安市、建德市、桐庐县、淳安县组成。撤销富阳市。设立富春市,富春市设立2个市辖区,面积1831平方公里,人口65万;撤销桐庐县,设立桐庐市;撤销淳安县,设立千岛湖市;建德市改名为新安江市。富阳市(富阳地区)辖2个市辖区(春江区、新洲区)代管4个县级市(临安市、桐庐市、新安江市、千岛湖市),面积135

杭州城热岛效应的调查与分析

杭州学军中学 组长 杜怡兰(高二9班) 组员 张翎(高二5班)、陈瀚文(高二12班)、叶显爵(高二5班) 第一执笔 杜怡兰 指导老师 :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科技总辅导员 施泽民

杭州城热岛效应的调查与分析 [内容摘要] 2010年8月我们四人参加了杭州少年科学院组织的,以城市“热岛效应”为主题的城市小气候科考活动,一个多星期以来,考察测量了杭州的气温、气压、湿度等气候指标。我们组主要针对几个气温的日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做出分析,画出了反映杭州高温季节的最热点分布的热地图。在活动中我们学会了气象观测和气温分析并提出降低热岛效应的建议。 [关键词]气温测点分析 一.序论 1.1考察背景、意义、目的 近年,全球气候变暖日趋加剧,杭州等“火炉城市”夏季炎热也日益加重。为了研究城市热岛效应的具体表现和原因,本研究小组于2010年暑期参加了由杭州少年科学院组织的杭州青少年城市小气候科考活动,活动以城市“热岛效应”为主题,多人协作同步在杭州城市的多个监测地点进行连续24个小时不同时间节点的气温、湿度、风向及风速等气象因子测量,通过对热岛区域及周围环境状况的相关分析,得出杭城热岛效应形成的可能原因与机理,继而从这些原因和机理出发,提出减缓杭城热岛效应问题的方法与思路,以期对城市规划设计和创建宜居环境提供一定的参考。 1.2概念阐述 城市热岛效应:指城市温度高于郊野温度的现象。由于城市地区水泥、沥青等所构成的下垫面导热率高,加之空气污染物多, 能吸收较多的太阳能,有大量的人为热进入空气;另一方面又因建筑物密集,不利于热量扩散,形成高温中心,并由此向外围递减。 热地图:就是指高温分布图。因为考察期间正处在夏季高温阶段,为形象地描述所测地区的高温分布状况,使用“热地图”名称描述。 二、实地测量 2.1实验设计 2.1.1实验器材 ZOGLAB牌DSR-TH电子气象数据收集器8个 DeltaTRAK电子气象数据收集器3支

天子岭静脉小镇_首创绿色环保核心小镇_

天子岭静脉小镇:首创绿色环保核心小镇 天子岭静脉小镇是首批入选杭州市市级特色小镇的32个小镇之一,也是第二批浙江省级特色小镇之一,是全国首创以绿色为主题,以环保产业为核心,集生态文化、工业旅游、科教示范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小镇。 小镇总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总体布局呈“一核、三廊、五区”,计划三年实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环保新技术与装备制造集成基地、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及旅游文化建设、城市固废综合处置、基础设施建设等五大类共24个项目,计划总投资50.54亿元。 2006-2014年,杭州市区(包括萧山、余杭)生活垃圾年均增长率为9.17%。2014年杭州市区(含萧山、余杭)生活垃圾产生总量330.53万吨,一年的垃圾量就能填满1/5个西湖。 面对如此大的压力,天子岭静脉小镇从被动的垃圾处理应对,开辟出了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 小镇的创建是用特别的办法来破解杭州“垃圾围城”、化解“邻避效应”的创新之举,是确保杭州主城区及余杭区生活垃圾产生量50年内得到解决、畅通杭州“城市出口”、打造世界最美的“城市出口的必然选择。小镇的发展,可以有效促进该区域的城市有机更新,并形成在全国可推广、可复制、可示范的特色小镇模式,对全国大中城市解决日益严重的“垃圾围城”危机,具有十分宝贵的借鉴意义。 通过“引智、引资、引技、引才、引文化”战略,已有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维尔利研究中心、浙江省长三角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杭州研究中心、蓝德环保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杭州图书馆环境分馆、西泠书画院、浙江省西湖诗社、绍兴会稽金石博物馆、杭州陶瓷印艺术馆等九家单位率先签约入驻静脉小镇。目前杭州市餐厨垃圾处理一期工程、天子岭循环静脉产业园区沼气发电等项目陆续建成运行,杭图环境馆图书众筹、西泠书画院小镇故事采风等系列活动相继开展。 未来,为更好地服务环保产业建设,进一步优化小镇创新环境,加快环保企业集聚,在省、市特色小镇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天子岭静脉小镇将提供六方面政策配套:省市政策入镇即享、公共设施提供保障、后勤服务提供配套、创新课题合作优先、科技项目共同申报、宣传营销机会优先。这座以解决“垃圾围城”为目标的绿色小镇正汇集众力,展开腾飞的翅膀。■ 潮流小镇 Fashion Town HANGZHOU SCI&TECH53

杭州气候环境监测公报-杭州气象

杭州市气候环境监测公报 (2016年度) 杭州市环境气象中心 二○一七年三月二十三日

目录 【内容摘要】 (1) 1、气温 (2) 2、降水 (2) 3、日照与辐射 (3) 4、霾与能见度 (4) 4.1、霾 (4) 4.2、大气能见度 (6) 5、大气成分 (7) 5.1、PM2.5 (7) 5.2、大气臭氧 (8) 6、酸雨 (9) 7、大气负氧离子 (10) 8、主要气候事件 (11)

内容摘要: 2016年杭州市区气候环境特点:年平均气温偏高,为1951年以来年平均气温排序第三高位;降水量偏多,为1951年以来年降水量排序第五高位,雨日偏多,日照时数略偏少;6月11日入梅,7月1日出梅,梅期20天,较常年偏短5天,梅雨量偏少15%。夏季高温特征较为明显,高温日数38天,较常年明显偏多。 年霾日数为92天,较2015年减少35天,为近10年来最低值;平均能见度8.4千米,较2015年升高1.6千米。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53.2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年下降7.6微克/立方米;臭氧年均浓度为53.2微克/立方米,近3年来变化幅度不大;酸雨污染呈继续减轻趋势,酸雨发生概率为近10年最低值。 - 1 -

1、气温 2016年杭州全市年平均气温17.1℃(临安)~18.3℃(淳安),其中杭州年平均气温18.2℃,比常年(17.0℃)偏高1.2℃。杭州1月平均气温4.9℃,较常年(4.6℃)偏高0.3℃;2月平均气温8.2℃,较常年(6.4℃)偏高1.8℃;春季(3-5月,下同)平均气温17.1℃,比常年(16.0℃)偏高1.1℃;夏季(6-8月,下同)平均气温28.6℃,比常年(27.3℃)偏高1.3℃;秋季(9-11月,下同)平均气温19.4℃,比常年(18.6℃)偏高0.8℃;12月平均气温9.5℃,较常年(7.0℃)偏高2.5℃。全市极端最高气温为40.3℃,出现在主城区和桐庐,出现日期分别为7月24日和7月27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1.3℃,出现在临安,出现日期为1月25日;主城区极端最低气温为-8.2℃,出现日期为1月25日。 图1 2016年杭州市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 - 2 -

杭州市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单元练习试卷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 1.中国地城辽阔,气候差异显著。阅读我国甲、乙、丙三地的相关资料(如表,图),完成下面小题, 甲乙丙 经纬度位置36.07°N,,103.82°E36.67°N,116.98°E45.80°N,126.53°E 海拔(米)152354126 (1)甲、乙、丙三地气候的共同特征是() A. 夏季平均气温大于25℃ B. 气温年较差大于25℃ C. 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 D. 气温高的季节降水量少 (2)关于甲、乙、丙三地气候差异及其主导因素表述正确的是() A. 甲比乙年降水量少--纬度位置 B. 乙比丙年平均气温高--海陆位置 C. 甲比乙年夏季气温低--地形 D. 丙比甲降水季节变化小--人类活动 【答案】(1)B (2)C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 A.甲图夏季的平均气温小于25℃,A不符合题意; B.甲地气温年较差为23℃-(-5℃)=28℃,大于25℃,乙地气温年较差为28℃-(-1℃)=29℃,丙地气温年较差为24℃-(-20℃)=44℃,B不符合题意; C.甲地年降水量大约为320mm;,乙地年降水量大约为650mm,丙地年降水量大约为560mm,C不符合题意; D.甲、乙、丙三地气温高的季节为夏季,降水量多,D不符合题意; (2)读图可知: A.甲地和乙地纬度位置相当,但甲地海拔高,比乙年降水量少,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A不符合题意; B.乙比丙年平均气温高,是因为乙地纬度低、海拔低,即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和纬度因素,B不符合题意; C.甲比乙年夏季气温低是因为甲地海拔高,即地形因素,C符合题意;

D.丙比甲降水季节变化大,不是人类活动影响,是地形和海陆因素影响,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B;(2)C。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理解解答即可。(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地形因素、地球的运动、人类活动等。受纬度位置影响,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受海陆位置影响,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受地形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低;受洋流影响,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2.下列关于气温与降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气温的测定是将温度计放在离地面1.5米的阴影处米测量 B. 日平均气温是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平均值 C.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苞等,统称为降水 D. 从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上可以了解世界降水的地理分布。 【答案】 B 【解析】【分析】A. 气温的测定是将温度计放在离地面 1.5米的阴影处米测量,故A正确; B. 日平均气温是一天测量四次,然后求四次测量气温值的平均值,故B错误; C.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苞等,统称为降水,故C正确; D. 从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上可以了解世界降水的地理分布,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日均温全称日平均气温,气象学术语,指一天24小时的平均气温。常用的计算方法有日最高、最低气温平均,4个定时平均(即02时、08时、14时和20时平均)和24小时平均法。采用不同观测方法会对气温序列产生不同影响。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影响降水的因素有:①海陆位置;②大气环流;③洋流;④地形;⑤人类活动。 3.下列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中表示地中海气候的是() A. A B. B C. C D. D

杭州会展状况

杭州会展业发展现状 摘要:会展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无烟产业”,其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自身市场巨大,而且对国家、地区的服务、旅游、餐饮、通信、住宿、广告、交通等经济部门的发展有非常强的关联带动作用。据专家推算,国际上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及举办会展本身的利润可达10%,而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利润可达90%。因此,会展也被誉为现代都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关键词:杭州会展业西博会基础不足 杭州作为浙江省会城市,近年来,提出观光旅游、休闲旅游、会展旅游并成为发展旅游经济的“三驾马车”。会展业正在成为杭州都市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6年开始,杭州市每年入选中国十佳会展城市. 杭州市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也是“良渚文化”的发源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非凡的人文气息加上如诗画般优美的风景,为杭州发展会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纵观杭州西湖博览会历史,自第一届起就对杭州会展业产生深远的影响。西博会以“同聚西博,共享文明”为口号,吸引了最广泛的观众,创造了巨大的商机,成为杭州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自2000年恢复西湖博览会到2009年杭州一成功举办了10届西博会,它不仅仅促进了杭州会展业的快速发展,更带动了杭州旅游、交通、餐饮、娱乐等方面经济的全面发展。以2009年10月举办的第一届西博会为例,来自国内外约1290万人次直接参加了本届西博会,展会期间,杭州实现旅游收入105亿元人命币,大大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西博会还为杭州成功举办世界休闲博览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样以2009年第十一届西博会为例,它实现贸易成交约138亿人民币,引进外资约10.62亿美元,内资约132亿人民币,签署合作投资项目总额84.7亿人民币,拉动杭州GDP增长0.51个百分点。西博会也是杭州会展业发展的孵化器,孕育了西湖金融峰会,杭州名茶博览会等名会。可以说,杭州会展业的迅速崛起离不开西博会这个大舞台。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毗邻国际大都市上海和港口开放城市宁波,交通四通八达。水路有钱塘江和京杭大运河沟通,陆路有沪杭甬高速公路,杭金衢高速公路等与城内绕城公路相通,航空有萧山国际机场,还有杭州湾大桥与上海衔接,助杭州融入“大上海经济圈”。根据国际法会展法则,确定会展目的地,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因此,杭州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发展会展业的优势条件之一。 杭州是浙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经济基础良好。2009年杭州全年财政收入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杭州的经济总量和经济实力在中国大陆城市中位列第二。雄厚的经济基础为杭州会展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其次,杭州拥有和平国际会展中心、浙江世界贸易中心、浙江展览馆三大会展场所,加上2009年刚投入使用的国内最大的国际会议中心和将在2010年建成的最大容量2000人以上的现代化会议中心,为杭承办各种规格的会议、展览提供了充裕的场地。在会展设施方面,截至2009年杭州拥有杭州国际会议中心、杭州西湖国际会议中心、杭帅I和平国际会展中心、浙江世界贸易中心等4个专业展览场馆,此外,还有省人民大会堂、浙江图书馆、杭州工人文化宫、浙江科技馆以及浙江大学永谦活动中心、邵逸夫科技馆、邵逸夫科学馆等中小型会展场所,可用展览面积54万平方米左右,可提供标准展位2.45万个左右。总的来说,场馆建设规模虽不及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但已基本上具备了接纳国内外大型会展的综合能力。在会展相关配套设施方面,到2009年末,全市各类旅行社超过500家;星级酒店约247家,其中五星级酒店13家,四星级37家;拥有年接待1万人次以上的各类旅游景区、景点120余处,其中4A景点就达19个。 可以说,杭州发展会展业虽然没有上海、北京的绝对优势和广州的先发优势,但是有更多其他城市无法复制的独特资源优势。比如,杭州作为一个旅游业发展相对成熟的城市,隶属各地都有丰富的特色旅游资源,如余杭的竹笋节,富阳的富春江,建德的荷花等;作为一

杭州地理位置气候条件

杭州地理位置气候条件 1、杭州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 ? 2、济南的气候.地理位置和杭州的区别 济南:中纬度,我国不华北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气候特征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集中杭州:处于北纬30度,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气温一般为25℃左右,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冬夏干湿差别不大。 3、杭州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物产。。。 杭州市的地理位置: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部,浙江省北部,东临杭州湾,与绍兴市相接,西南与衢州市相接,北与湖州市、嘉兴市毗邻,西南与安徽省黄山市交界,西北与安徽省宣城市交接。 地理坐标为坐标为东经118°21′-120°30′,北纬29°11′-30°33′。 杭州市地形: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沿和钱塘江流域,地形复杂多样。杭州市西部属浙西丘陵区,主干山脉有天目山等。东部属浙北平原,地势低平,河网、湖泊密布。 杭州市的气候: 杭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杭州市物产: 杭州市物产丰富,著名的有杭州的茶叶,丝绸。 4、说说杭州的地形和气候类型各是怎样的

杭州市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8°21′-120°30′,北纬 29°11′-30°33′。杭州处于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夏季气候 炎热,有小火炉之称。春秋两季气候宜人,是观光旅游的黄金季节。 5、杭州的气候【分析气候成因 季风气候,又靠近海洋,雨水较多 6、杭州气候特点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按行星风系的气候分带,这里属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的干旱区,但由于海陆差异及青藏高原隆起所导致的温压场的改变,季风环流改 变了近地面层行星风系的环流系统,变干旱的大陆性气候为湿润的亚 热带季风气候,变干旱的荒漠景观为湿润的常绿阔叶林景观。再经过 几千年的人为作用,使本区成为我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区域。 本区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 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本区热量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介于13℃~20℃之间,≥10℃积温为4000℃~6500℃。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长江以北0℃~2℃,江南2℃~10℃,南岭一带10℃~12℃。由于淮阳山地山势低矮而破碎,屏障作用弱,冬半年常受南下冷空气的影响,特别是江汉平原和洞庭 湖平原,北接南阳盆地,南通湘桂走廊,冬季成为冷空气南下的通道,1月等温线在这里呈舌状向南凸出。长江以北,绝对最低气温可达-10℃以下,汉口曾出现-18.1℃的最低值(1977年1月30日),长江以南,多在-7℃~-10℃之间。每当强冷空气南下时,气温下降的幅度常可 超过10℃,上海曾出现过两天之内气温下降25.2℃的记录。所以,本 区虽属亚热带,但冬季气温比世界同纬度其他地区为低。由于冬季的 低温,中国亚热带所处的纬度偏南,其北界比理论上的界线南移4~5 个纬度。和地中海地区比较,要偏南10~11个纬度。但中国的亚热带,特别在华中区,夏季普遍高温,7月平均气温均达28℃左右,有些地 区超过29℃。5~9月常出现高于35℃的酷热天气。7~8月因受副热带 高压控制,晴天多,日照时间长,高温出现的频率最大,绝对高温常

杭州市实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外派董事监事管理办法

杭州市实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外派董事监事管理办法 1.总则 1.1目的和依据 为了进一步规范杭州市实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对外投资行为,加强投后管理,提高公司内部控制与经营管理水平,切实保障公司合法权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运行安全,促进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以下简称“企业国有资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1.2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本级。公司全资、控股企业参照执行。 1.3适用对象 公司外派董事、监事管理工作涉及的职能部门和相关人员,派驻公司全资、控股及参股企业的董事、监事。 1.4管理原则 外派董事、监事代表公司行使《公司法》、投资企业章程以及本办法赋予董事、监事的各项职责和权利,必须勤勉尽责,维护公司利益。

公司外派董事、监事实行分级管理。公司负责管理直接投资企业的外派董事、监事工作(特殊情况除外);公司所属全资、控股企业负责管理其直接投资企业的外派董事、监事工作。 公司相关职能部门在处理涉及企业具体业务时,应与外派董事、监事进行沟通,听取意见建议。 1.5术语定义 本办法所指的“外派董事、监事”是指根据全资、控股企业、参股企业及代管企业(以下简称“投资企业”)的公司章程和有关协议,按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向投资企业委派或推荐的董事、监事。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公司设董事监事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董监办”),全面负责外派董事、监事的日常管理工作。履行指导、规范、督察等职能,建立健全董事、监事管理制度,规范工作台账和报告流程,组织外派董事、监事的考核工作,做好文书档案的归档保存。 2.2党建工作部负责外派董事、监事的资格审查,与董监办共同提名外派董事、监事人选。 2.3公司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审核承办部门或董监办提交与本部门职能相关的审批事项,签署相关意见。 3.管理内容 3.1外派董事、监事的任职条件

环保认证及意义

环保认证及意义 “认证”一词的英文原意是一种出具证明文件的行动。ISO/IEC指南2:1986中对“认证”的定义是:“由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证实某一经鉴定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特定标准或规范性文件的活动”。举例来说,对第一方(供方或卖方)生产的产品甲,第二方(需方或买方)无法判定其品质是否合格,而由第三方来判定。第三方既要对第一方负责,又要对第二方负责,不偏不倚,出具的证明要能获得双方的信任,这样的活动就叫做“认证”。 环境保护产品认证是由中环协(北京)认证中心进行的认定,总结了国际和国内先进的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适用于各类型、不同规模的环境保护企业,对于加强环境保护企业的“法治”化、制度化,实现节约型管理,并保持改进提升、竞争实力具有重大意义。 一、环保认证 1.认证机构 中环协(北京)认证中心是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组建的经国家认监委批准成立(批准号:CNCA-R-2002-108)的承担环境保护产品认证的惟一专业认证机构。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隶属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从1996年起承担国家环境保护产品认定工作。为适应国家新的认证制度的需要,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中环协(北京)认证中心于2005年将环境保护产品认定转为环境保护产品认证。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及中环协(北京)认证中心开展环境保护产品认证(认定)十余年来,以其专业性和权威性树立了行业环境保护产品的认证品牌,赢得了包括政府部门、企业、用户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协会及认证中心共对约1000家企业的1684项环境保护产品进行了认定。2006年,共有144个企业的172项产品通过认证。[1] 2.认证范围 产品认证的范围包括水污染治理产品、空气污染治理产品、噪声与振动控制产品、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产品(包括焚烧炉产品)、环境监测仪器、环保药剂、材料和配件等六大类产品,目前列入认证目录的产品近120种,并且这120种产品都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_招标190920

招标投标企业报告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本报告于 2019年9月18日 生成 您所看到的报告内容为截至该时间点该公司的数据快照 目录 1. 基本信息:工商信息 2. 招投标情况:招标数量、招标情况、招标行业分布、投标企业排名、中标企业 排名 3. 股东及出资信息 4. 风险信息:经营异常、股权出资、动产抵押、税务信息、行政处罚 5. 企业信息:工程人员、企业资质 * 敬启者:本报告内容是中国比地招标网接收您的委托,查询公开信息所得结果。中国比地招标网不对该查询结果的全面、准确、真实性负责。本报告应仅为您的决策提供参考。

一、基本信息 1. 工商信息 企业名称: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301005579372393工商注册号:330100*********组织机构代码:557937239 法定代表人:张剑锋成立日期:2010-07-23 企业类型:/经营状态:存续 注册资本:40000万人民币 注册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临半路138-1号1幢101室 营业期限:2010-07-23 至 2030-07-22 营业范围: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处置;建筑工程监理;环卫工程及产品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环保工程施工;生产、销售工业油脂(限分支机构经营)(除危险化学品及易制毒化学品)(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联系电话:*********** 二、招投标分析 2.1 招标数量 企业招标数: 个 (数据统计时间:2017年至报告生成时间)574

2.2 企业招标情况(近一年) 2019年08月32 企业近十二个月中,招标最多的月份为,该月份共有个招标项目。 仅展示最近10条招标项目 序号地区日期标题 1杭州2019-09-17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2019年车辆采购项目 2杭州2019-09-122019年车辆悬架钢板采购项目 3杭州2019-09-12LCD液晶拼接屏采购项目 4杭州2019-09-10之江分类减量综合体设计 5杭州2019-09-06城西分类减量综合体方案、初步设计 6杭州2019-09-05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关于2019年车辆悬架钢板采购项目7杭州2019-09-052019年配送菜采购项目 8杭州2019-09-05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因南区1号楼二楼会议室功能9杭州2019-08-29余杭区镜子山资源循环利用中心环境影响评价采购项目10杭州2019-08-292019年保洁日用品采购项目 2.3 企业招标行业分布(近一年)

浙江省气候影响评价

浙江省气候影响评价 二○○五年 (2005.1~2005.12) 浙江省气候中心 2006年1月

目 录 【摘要】 (1) 1、气候概况 (1) 2、主要气候特点 (2) 2.1、气温 (2) 2.2、降水 (3) 2.3、日照 (5) 3、农业气候 (7) 3.1 大小麦 (7) 3.2 早稻 (8) 3.3 晚稻 (9) 4 重要气候事件及其影响 (10) 4.1 台风 (10) 4.2 连阴雨(雪) (13) 4.3 寒潮大雪 (13) 4.4 强对流天气 (14) 4.5 梅汛期暴雨 (14) 4.6 夏季高温 (14) 4.7 局地特大暴雨 (15) 4.8 秋季高温 (15) 4.9 大雾 (15) 4.10 沿海大风 (16)

上,其中东南沿海以及温州南部地区降水量大于2000mm,嘉兴大部降水不足1000mm,其他地区的降水量在1500~2000mm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东南沿海偏多2~5成,浙北大部偏少1~3成。 1月降水量全省平均为81mm,比常年偏多23%。全省各地在57~108mm,除湖州、嘉兴比常年偏少10%以外,其他偏多20%~40%;与上年比,湖州、嘉兴偏少50~60mm,宁波、舟山与上年相近,其他偏多20~50mm。 2月降水量全省平均为156mm,比常年多92%。同期降水量相比,为1961年以来仅次于1972年的第2位。全省各地在108~259mm,比常年偏多35%~122%,天台降水量(133mm)突破2月历史最多记录。 3月降水量全省平均为100.5mm,比常年偏少29%,比上年偏多27mm。各市平均为51.5~150.1mm,比常年偏少16~58%;与上年相比,除温州偏少6mm外,其他各市偏多7~65mm。 4月降水量全省平均为92mm,比常年少40%,比上年偏多9mm。全省各地为42~172mm,除临海、大陈比常年偏多,宁波、宁海、椒江与常年持平外,其他台站比常年偏少14~74%。 5月降水量全省平均为200mm,比常年偏多20%,比上年偏少9mm。各地平均为58~460mm,除湖州、嘉兴、杭州、绍兴、舟山比常年偏少10%~30%外,其他偏多10%~90%。 6月降水量全省平均130mm,比常年少40%,比上年多27mm。各地平均为12~543 mm,温州、丽水南部比常年偏多16%~73%,其他偏少10%~90%,其中浙北少70%以上。湖州、嘉兴、杭州、绍兴、宁波、舟山等市共24 站(占统计站点41%)打破历史同期最少记录。 7月降水量全省平均153mm,与常年(145mm)相当,比上年偏多69mm。各地分布在26~609mm,除舟山、金华、衢州在100mm以下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在100~300mm之间,温州最多达400mm以上;与常年比,温州偏多一倍以上,金华、衢州、舟山、丽水大部分偏少10%~50%,其他偏多10%~100%。天台、玉环、乐清、洞头、青田5站突破历史同期最多记录。 8月降水量全省平均为200mm,比常年偏多25%,比上年多35mm。全省各地分布在25~544mm,其中宁波、舟山、台州、温州市及绍兴部分县市在200mm 以上,衢州各县市及淳安、建德在100mm以下,其他大部分市在100~200mm之

杭州市灰霾天气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_金均

第一作者:金 均,男,1957年生,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大气污染防控研究。# 通讯作者。 杭州市灰霾天气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金 均1 吴 建1 蔡菊珍2 周洋毅1 张胜军1# 郦 颖1 (1.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浙江 杭州310007;2.浙江省气候中心,浙江 杭州310017) 摘要 根据浙江省近50年的灰霾天气统计数据,总结了浙江省灰霾天气特征。以杭州市为例,从杭州市地形地貌、气候因素 和污染物排放因素3方面分析了杭州市灰霾天气成因,介绍了杭州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源解析。结果表明,杭州市灰霾天气频率显著升高,污染物排放是导致灰霾天气发生频率升高的直接原因,杭州市大气颗粒物中以细微颗粒物为主,大气污染类型已从煤烟型污染转变成复合型污染。结合杭州市大气污染现状,初步提出了灰霾天气防控对策。 关键词 灰霾 大气颗粒物 源解析 防治对策 Analyse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of haze pollution in Hangzhou J in J un 1,W u J ian 1,Cai J uz hen 2,Zhou Yangy i 1,Zhang S heng j un 1,L i Ying 1.(1.Env ir onmental S cience Resear ch D esign I nstitute o f Zhej iang Pr ov ince,H angz hou Zhej iang 310007;2.T he Climate Centre of Zhej iang Pr ovince ,H angz hou Zhej iang 310017) Abstract: Based on the meteor olog ical statistical data of haze in r ecent 50years,the cha racteristics of haze po-l lution in Zhejiang wer e summarized.T ake H ang zho u as ex ample,the paper analyzed the cause of haze po llution in Hang zhou fr om 3aspects of climate,landfo rm and pollutant emissio n.T he characterist ics o f atmo spheric particulates po llut ion and the genesis of haze pollutio n in H angzhou wer e intro duced.T he r esults indicat ed that the frequency of haze occurr ence was sig nificantly increased in recent year s,and it was clo sely related w ith the socio eco no mic develop -ment;the pro po rtion of the fine par ticulate was quite high in atmospher ic par ticulates.Depend on the results,the pr-i mar y measurement s fo r haze po llution co nt ro ls wer e pr oposed. Keywords: haze;atmo spheric par ticulates;source appo rtionment;measur ements 灰霾天气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 的现象。灰霾天气期间,空气普遍混浊,远处光亮物微带黄、红色,黑暗物微带蓝色。近年来,我国灰霾天气发生频率剧增,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灰霾粒子通过对太阳光的吸收、散射和折射,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地面能见度急剧降低,影响公路、水路和机场运输安全。此外,灰霾天气发生时,空气中集聚的大量细颗粒物可深达人体肺泡并形成沉积,进而进入血液循环,导致心肺功能疾病,诱发鼻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 笔者根据浙江省近50年的霾天气统计数据,总结了浙江省灰霾天气特征。并以杭州市为例,从杭州市地形地貌、气候因素和污染物排放因素3方面分析了杭州市灰霾天气成因,结合分析结果,提出杭州市灰霾天气的防控对策。1 浙江省灰霾天气基本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迅猛发展, 机动车拥有量、工业耗煤量和工业废气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浙江省各地灰霾天气发生频率明显上升。1960)2008年浙江省历年灰霾天数统计见图1 。 图1 浙江省历年灰霾天数统计 F ig.1 T he meteoro lo gical statistical data o f haze in Zhejiang 由图1可见,1960)2000年浙江省灰霾天数年均值为7d,2000)2008年,灰霾天气发生频率迅速增长,灰霾天数年均值增加到40d 。为具体分析浙江省灰霾天气的地域特征和季节特征,对浙江省11个地级市灰霾天数与灰霾天数月变化分别进行统计,结果见图2、图3。 # 61#金 均等 杭州市灰霾天气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杭州气候分析

杭州气候分析 杭州市地处中北亚热带过渡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一年中,随着冬、夏季风逆向转换,天气系统、控制气团和天气状况均会发生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形成春多雨、夏湿热、秋气爽、冬干冷的气候特征。杭州市由于地貌类型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杭州市光、热、水的地域分配不均,局部地区小气候资源丰富。但因季风在进退时间上和持续强度上的不稳定性,常出现冷热干湿异常,导致灾害性天气。 一、日射和日照 杭州市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在100~110千卡/平方厘米之间,日照时数1800~2100 小时,日照百分率(某时段内实际日照时数与该地理论上可照时数的百分比)41~48%。在地域分布上,平原多于山区。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在108千卡/平方厘米以上,日照时数超过2000小时,日照百分率大于45%,为全市高值区。市域中部的河谷平原、新安江库区及临安县东部,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106~108千卡/平方厘米,日照时数1950~2000小时,日照百分率45%左右。丘陵山地,因地形遮蔽和云雾、热雷雨较多,光照较差,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一般在100千卡/平方厘米以下,日照时数不足1900小时,日照百分率小于41%,在山垄窄坞,日射和日照只有平原的70%左右。 据天目山气象站观测,山区的日射和日照,在海拔500米以下,随地势的升高而变弱,变短;海拔500~1000米,因云雨较多,出现最低值;海拔1000米以上,随地势升高转而变强、变长。杭州市日射和日照的季节变化明显,夏半年(5~10月)的太阳总辐射量、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均大于冬半年(11月~次年4月)。其中,盛夏7、8两月,日射强、日照长。除山区外,全市大部分地区月平均太阳总辐射量12.5~14.5千卡/平方厘米,日照时数230~260小时,日照百分率达55~60%或以上。冬季日射弱,日照短,12月~次年2月各月平均总辐射量都在6千卡/平方厘米以下,日照时数不足150小时,日照百分率小于50%。春(3~4月)、秋(9~10月)两季为过渡季节,日射和日照量居中,相比之下,春季阴雨天气较多,各值比秋季要小。只有天目山顶部例外,除7、8两月,冬季各月平均日照时数也多,11月~次年1月各月日照百分率均超过50%。 二、气温 (一)年平均气温和月平均气温。杭州市年平均气温15.3℃~17℃。地域分布上南部高于北部,平原高于山区。全市年平均气温最高的是南部新安江水库区、寿昌盆地和梅城盆地,在17℃以上;中部建德乌龙山以北和分水江两岸河谷平原以及东北部平原,为16.0~16.9℃;西北部临安昌化、於潜河谷平原和低丘谷地为15.0~15.9℃;天目山、昱岭、白际山和千里岗等海拔250米以上的山区年平均气温在15℃以下。全市年平均气温最低的是天目山顶部,为8.9℃。一年中,月平均气温以1月最低,一般3.0~5.0℃(南北温差2℃左右),山区低于3℃;以7月最高,月平均气温28.0~29.0℃(南北温差1℃左右)。天目山顶部的月平均气温,1月份偏低6℃,7月份偏低9℃。春秋季为气温转换季节,其中4月回温最快,月平均气温比3月高6℃;秋季至初冬降温最快,10月、11月平均气温下降在5.5 ℃以上,以气温论,1、4、7、10月分别代表杭州市的冬、春、夏、秋四季。(二)山地气温直减率。山区气温随地势的升高而降低,但受地形、坡向和季节变化的影响很大。在中山地带气温直减率(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的下降值)一般是低层大于高层,南坡大于北坡,夏秋季大于冬春季。但在新安江水库区附近,受水体调节,气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