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硫化氢在水产养殖中的危害

硫化氢在水产养殖中的危害

硫化氢在水产养殖中的危害
硫化氢在水产养殖中的危害

一、养殖水体硫化物的来源

养殖水体中的硫化物有两个主要来源:

1.土壤岩层硫酸盐含量高、大量使用高硫燃煤地区的雨水及地下泉水中含有大量

的硫酸盐,这些硫酸盐溶解进入水体后,在厌氧条件下,被存在于养殖池底的硫酸盐还原细菌分解而形成硫化物。

2.残饵或粪便中的有机物在厌氧菌的作用下分解产生硫化物。

这二方面的综合因素使池塘水体硫化物含量增加。可溶性硫化物与泥土中的金属盐结合形成金属硫化物,致使池底变黑,这是硫化物存在的重要标志。

二、硫化物的毒性机理

硫化物的毒性主要是指硫化氢毒性。硫化氢是一种带有臭鸡蛋气味的可溶性气体,是水产动物的剧毒物质。当养殖水体硫化氢浓度过高时,硫化氢可通过渗透与吸收进入鱼虾的组织与血液,与血红素的中铁结合,破坏了血红素的结构,使血红蛋白丧失结合氧分子的能力,使血液呈巧克力样黑色;同时硫化氢对鱼类的皮肤和粘膜有很强的刺激和腐蚀作用,使组织产生凝血性坏死,导致鱼虾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三、硫化氢中毒的判断、

1、鱼鳃呈黑褐色,腮盖紧闭、血液呈巧克力色

2、常在水表层游动

3、水中溶氧特别是底层溶氧非常低

4、用醋或盐酸酸化褐色血液,有硫化氢的臭鸡蛋味放出

5、下风处可闻到臭鸡蛋味

四、硫化氢浓度的大小与其毒性的关系

我国《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硫化物的浓度不超过0.2mg/L。这对常规养殖的鲤科鱼类是安全的,但对于某些特种养殖及苗种培育,养殖水体中有毒硫化氢的浓度应严格控制在0.1mg g/L以下。

与其他水质毒性物质一样,当硫化氢浓度高于0.2 mg/L而超过《渔业水质标准》允许值时,其毒性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加。

五、影响硫化氢浓度的水质因素

常温下,PH>9时,硫化物98%以上都是以HS—形式存在,毒性较小;PH<6时,90%以上硫化物以硫化氢形式存在,毒性很大;PH值为7时,硫化氢和HS—各占一半

六、养殖水体硫化氢管理

1、充分增氧。水体高水平的溶解氧可氧化消耗硫化氢为无毒物质硫酸盐。高溶氧

可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于繁衍,从而抑制硫化氢的产生。开动增氧机和泼洒增氧剂是有效的增氧方法。

2、调节水体PH值。PH值越低,发生硫化氢中毒机会越大。一般控制水体PH值

在7.5—8.5之间。如过低,可施用生石灰提高PH值,少量多次,缓慢调高PH值。同时应确认水中分子氨不过量,否则提高PH值,容易引起氨中毒。

3、经常换水,降低池水中有机物浓度,同时新水中的铁、锰等金属离子可沉淀水

中的硫化氢。

4、养殖池收获后彻底清污,或将池底翻耕晾晒,以促使硫化氢及其他硫化物氧化。

5、加氧化剂如“富氧”、“桑普海因”、过氧化钙、高锰酸钾等,可将硫化氢氧化

成硫酸盐而去除。

6、合理投饵,尽量减少池内残饵量。

7、定期投喂微生态制剂“肠卫士”,可加强鱼虾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从而降

低池塘水体中硫化氢水平,减少硫化氢过高造成的的危害。

8、定期泼洒“底净”产品,其中所含的成分可与水体中硫化氢反应,生成不溶性的硫化物,防止硫化氢过高造成的危害。

9、均匀泼洒微生物净水剂“健水宝“,可有效吸收池塘水体中的硫化氢,减少硫化氢过高造成的危害。

10、避免含大量硫酸盐的水进入养殖水体。

硫化氢和硫化氢的危害参考文本

硫化氢和硫化氢的危害参 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硫化氢和硫化氢的危害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硫化氢的理化特性 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CAS:7783-06-4,分 子式H2-S,为无色、有“臭皮蛋”气味的有毒气体,分子 量34.08,熔点:-82.9℃,沸点:-61.8℃,相对密度 (空气=1):1.19,饱和蒸气压:2026.5kPa (25.5℃),临界温度:100.4℃,临界压力:9.01MPa, 爆炸下限:4.3%,爆炸上限45.5%,引燃温度:260℃, 最小点火能:0.077mJ,最大爆炸压力:0.490Mpa,与空 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能引起燃烧爆 炸。与浓硝酸、发烟硝酸或其它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 爆炸。硫化氢比空气重,能在较底处扩散致相当远的地 方,遇明火迅速引着回燃。另外,它易溶于水,易溶于甲

油田企业生产过程硫化氢危害及预防示范文本

油田企业生产过程硫化氢危害及预防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油田企业生产过程硫化氢危害及预防示 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油气产品中含有一定的硫组分,油田企业在进行油气 开采、储运、处理等过程中经常遇到自然产生的H?S或生 产过程中产生的H?S,介绍了H?S的特性及对人员和生产 设备的危害性,分析了H?S存在于油田企业生产过程中的 各个环节,提出了预防措施。 油气产品中含有一定的硫组分,油田企业在进行油气 开采、储运、处理等过程中经常遇到自然产生的H?S或生 产过程中产生的H?S的特性及对人员和生产设备的危害 性,分析了H?S存在于油田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提出了预防措施。

1 H?S来源及性质 1.1来源 油藏中含硫气体有不同的来源,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是油气井产出物所含H?S来源于生成油气时的原生腐烂有机物,油气中硫化氢的来源除了来自地层以外,滋长的硫酸盐还原菌转化地层中和化学添加剂中的硫酸盐时,也会释放出H?S。 1.2性质 H?S气体是一种剧毒、无色(透明),比空气重的气体,它的分子量为34.08。低浓度H?S具有一种类似臭鸡蛋的讨厌气味,浓度稍高的H?S有令人恶心的气味,高浓度时,由于嗅觉麻痹而难被发觉。因此,绝对不能凭闻气味来检测H?S的存在与否。当H?S气体以适当的比例(体积分数403%~46%)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就会产生爆

水产养殖―池塘养殖中氨氮的危害及其控制方法

水产养殖—池塘养殖中氨氮的危害及其控制方法相关专题: 水产养殖 时间:2012-03-13 15:25 阿里巴巴农业频道 【阿里巴巴农业】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我们经常碰到池塘中氨氮过高的问题,在高密度精养池塘中这个问题更加严重,给养殖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下面,我们就池塘中氨氮的形成、氨氮的危害、氨氮的消除途径以及氨氮的控制方法一一加以阐述。 一、xxxx氨氮的形成 池塘中的氨氮主要来源于三种途径,即水生动物的排泄物、施加的肥料和被微生物菌分解的饲料、粪便及动植物尸体。鱼类可通过鳃和尿液、甲壳类能通过鳃和触角腺向水中排出体内的氨氮,以免发生体内氨中毒。水生动物的粪便及动植物尸体中含有大量蛋白质,被池塘中的微生物菌分解后形成氨基酸,再进?步分解成氨氮。 二、氨氮对水生动物的危害 1.氨氮的中毒机理氨氮以两种形式存在于水中,一种是氨(NH3),又叫非离子氨,对水生生物有毒,极易溶于水。另一种是铵(NH4+),又叫离子氨,对水生生物无毒。当氨(NH3)通过鳃进入水生生物体内时,会直接增加水生生物氨氮排泄的负担,氨氮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血液pH随之相应上升,水生生物体内的多种酶活性受到抑制,并可降低血液的输氧能力,破坏鳃表皮组织,降低血液的携氧能力,导致氧气和废物交换不畅而窒息。此外,水中氨浓度高也影响水对水生生物的渗透性,降低内部离子浓度。 2.氨氮对水生动物的危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氨氮中毒危害为:

摄食降低,生长减慢;组织损伤,降低氧在组织问的输送;鱼和虾均需要与水体进行离子交换(钠,钙等),氨氮过高会增加鳃的通透性,损害鳃的离子交换功能;使水生生物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增加动物对疾病的易感性,降低生长速度;降低生殖能力,减少怀卵量,降低卵的存活力,延迟产卵繁殖。急性氨氮中毒危害为: 水生生物表现为亢奋、在水中丧失平衡、抽搐,严重者甚至死亡。 三、氨氮的消除途径 1.硝化和脱氮铵(NH3)被亚硝化细菌氧化成亚硝酸,亚硝酸再被硝化细菌氧化成硝酸,称为硝化作用,硝化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当水中溶氧浓度低于1~2毫克/升时硝化作用速度明显降低。在水中溶氧缺乏的情况下,反硝化细菌能将硝酸还原为亚硝酸、次硝酸、羟胺或氮时,这种过程称为硝酸还原,当形成的气态氮作为代谢物释放并从系统中流失时,就称之为脱氮作用。 2.藻类和植物的吸收因为藻类和水生植物能利用铵(NH4+)合成氨基酸,所以藻类对氨氮的吸收是池塘中氨氮去除的主要方法,冬天藻类的减少和死亡会使水中的氨氮含量明显上升。 3.挥发及底泥吸收在池塘中氨氮浓度高、高pH值、采取增氧措施、有风浪、搅动水流等情况下,都会有利于氨氮的挥发。底泥土壤中的阴离子可以结合铵离予(NH4+),在拉网或发生类似的引起底部搅动的操作时,池底沉积物会暂时悬浮在水中,铵离子(NH4+)就会被释放出来。 4.矿化及回到生物体内所谓矿化,即部分氨氮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于池底土壤中,这些有机物质分解后又回到水中,分解速度依赖于温度、pH、溶氧以及有机物质的数量和质量。进入水生动物体内即当水中氨氮浓度高时,氨(NH3而不是NH4+)能通过鳃进入水生生物体内。 四、氨氮的控制方法 1.清淤、干塘每年养殖结束后,进行清淤、干塘,曝晒池底,使用生石灰、强氯精、漂白粉等对池底彻底消毒,可去除氨氮,增强水体对pH的缓冲能力,保持水体微碱性。

硫化氢安全防护七大注意事项(新编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硫化氢安全防护七大注意事项 (新编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硫化氢安全防护七大注意事项(新编版) 一、危险区域 1、极度危险区域 硫化氢在空气中的最高容许浓度是10mg/m3。 当浓度≥760mg/m3(502ppm)时,人会很快出现急性中毒,呼吸麻痹而死亡,此区域属于极度危险区域,可能出现在以下装置附近: 硫磺回收装置,污水汽提装置,火炬装置,酸性气管线沿途区域,气体、气分脱硫火炬罐,一、二气分脱硫部分。 进入上述区域要得到车间许可,并须有监护人员陪同,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使用便携式硫化氢检测报警仪。 2、高度危险区域 当硫化氢浓度介于300~760mg/m3(198~502ppm)时,可引发

肺水肿、支气管炎及肺炎、头痛、头昏、恶心、呕吐、排尿困难。此区域属于高度危险区域,可能出现在以下装置附近: 蒸馏装置蒸、常顶、减顶切水及轻烃回收回流罐切水,脱硫罐切液,轻烃回收脱丁烷塔顶酸性水,轻烃回收单元干气管线,火炬线沿途区域,瓦斯罐,瓦斯管网沿途2米之内,催化、加氢酸性水罐,催化分馏部分、稳定部分、脱硫部分、压缩机,641、642废汽油罐等。 进入上述区域要得到车间许可,并须有监护人员陪同,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使用便携式硫化氢检测报警仪。 3、中度危险区域 当硫化氢浓度10mg/m3~300mg/m3(6.6~198ppm)时,可出现眼急性刺激症状,稍长时间接触引起肺水肿。此区域属于高度危险区域,可能出现在以下装置附近: 硫磺联合装置的液硫储存及成型单元,污水场,蒸馏装置电脱盐切水、污水池。 进入上述区域要得到车间许可,并须有监护人员陪同,佩戴正

硫化氢气体危害

硫化氢(H2S)气体 硫化氢的来源: H2S很少用于工业生产中,一般作为某些化学反应和蛋白质自然分解过程的产物;某些天然物质的成份或杂质,而经常存在于多种生产过程中以及自然界中。 如采矿、提炼铜、镍、钴等(尤其是硫化矿),煤的低温焦化,含硫石油的开采和提炼;橡胶、人造丝、鞣革、硫化染料、颜料、甜菜制糖、动物胶等工业中都有硫化氢的产生;开挖整治沼泽地、沟渠、水井、下水道、遂道,以及清除垃圾、污物、粪便等作业;分析化学实验室有接触H2S可能,天然矿泉、火山喷气也常存在。 硫俗称硫磺“消毒、杀虫、治真菌、灭疥剂”,硫在胃内无变化,在大肠内约10%转化为H2S而吸收。胶体硫为分散度高的硫磺粉剂(1-2微米)。 硫化氢可溶于水及油类中,有时可随水或油类流至远离发生源处而引起意外中毒事故。 两种检测方法: 1、现场取样化验室测定法:测量精度高、但测定程序繁琐、得到数据不及时 2、现场直接测定法:测定迅速、利于现场使用、但测定误差较大。 物理性质: 无色气体,具典型的臭蛋味,分子量34.08,比重1.19,熔点-28.9℃,沸点-61.8℃。易溶于水,0℃时,100ml水中可溶解437mlH2S,40℃时可溶186ml,亦溶于乙醇、石油溶济和原油中。可燃上限45.5%,其下限为4.3%。燃点292℃。 硫化氢的性状: 硫化氢有臭鸡蛋味,比重是空气的1.19倍。因此常聚集于低洼处及下水道中,在水中的溶解度为6克/升。 人的嗅觉阈亦有报告为0.012-0.03 mg/m3或0.14mg/m3,远低于引起危害的最低

浓度。起初臭味的增强与浓度的升高成正比,当浓度超过10 mg/m3时之后,浓度继续增高而嗅味反而减弱,在高浓度时因很快引起嗅觉疲劳而不能觉察硫化氢的存在,故不能依靠臭味强烈与否来叛断有无危险浓度的存在。 硫化氢的毒性 硫化氢能够直接妨碍肌体对氧的摄取和运输。从而造成细胞内呼吸酶失去活力,造成细胞缺氧窒息死亡,硫化氢的毒性很强,人的绝对致死浓度为1000毫克/米3。当空气中的硫化氢浓度为10~15ppm时使人们出现中毒症状,我国的工作场地环境最大允许浓度为10ppm。(1ppm=1.4毫克/米3) 硫化氢的中毒机理 硫化氢中毒主要是由呼吸道吸入而引起的,但出于长期低浓度的环境中,皮肤也能慢慢的吸收硫化氢而造成中毒,因硫化氢在呼吸道和消化道很快吸收,固皮肤吸收意义不大。 硫化氢中毒后的症状 1.强烈的刺激作用引起鼻炎、结膜炎等症状。 2.引起窒息。 3.硫化氢中毒程度的分级:根据吸入浓度和时间,硫化氢中毒可以分为三级。 (1)轻度中毒: 长时间接触低浓度硫化氢而引起,吸入浓度70~140毫克/米3时间1~2小时。表现为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球刺痛、流泪、怕光、流涕、咳嗽、胸闷痛、恶心、呕吐、头痛、呼吸困难,甚至昏厥。移到新鲜空气处方可苏醒,数日后症状渐消失。 (2)中度中毒: 在轻度中毒的基础上,继续吸入硫化氧或吸入浓度较高的硫化氢210~350毫克/米3,患者除有明显的上述症状外,还伴有化学性肺炎、肺水肿。并很快地意识模糊、陷入昏迷、面色灰白、皮肤湿冷、瞳孔放大、脉搏快而弱,如抢救及时,昏迷

水产养殖中的主要安全危害及其来源

水产养殖中的主要安全危害及其来源 一、化学危害 1. 渔用药品和农药 杀虫剂、杀菌剂、杀藻剂、除草剂、消毒剂、防腐剂和抗氧化剂等污染水体后,可在养殖水产品中富集。可以富集的化学物质至少具备3个特性:不溶于水;在食物链的生物体内稳定存在;对生物体的毒性较低。这些特性使化学物质在食物链中不会断裂并形成逐级积累。一些很难代谢分解并直接排出生物体的化学物质,其富集作用的危害是不能低估的[1]。 2. 抗菌药 水产养殖业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兽用或渔用抗菌药,它们的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治疗剂抗菌药(包括抗菌素)在水产养殖业中使用会对水环境产生潜在的影响,同时也会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3. 激素 我国是大规模使用催产剂对鱼类进行人工繁殖的国家。近些年来,大量的团头鲂、异育银鲫、彭泽鲫、鲤鱼、鳜鱼、黄颡鱼在催产以后直接作食用鱼在市场上出售。也有用避孕药喂养黄鳝的报道。为了获得全雄或全雌鱼,用激素进行性转变,常用的有己烯雌酚、甲基睾酮、去甲睾酮等。食品中激素类药物残留会使正常人的生理功能发生紊乱,使儿童患肥胖症或性早熟。水产品中激素残留的潜在危害需要进一步研究。 4. 重金属与有害元素 水是一种高效溶剂,源于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的大量化学物质都会溶入水中,其中重金属对水产养殖动物的毒性一般以汞最大,银、铜、镉、铅、锌次之。从食品安全考虑,重金属对人类健康危害是很大的。重金属污染以镉(Cd)最为严重,其次是汞(Hg)、铅(Pb)和非金属砷(As)。在水产养殖产品中主要有:镉、汞、铅、砷和酚类物质的残留。 5. 环境激素污染物 环境激素污染物是特指具有干扰人类和其他动物内分泌、免疫和神经系统的有毒污染物。2001年5月22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中国及其他90个国家的环境部长签署了与难降解有机物相关的控制公约,规定禁止或限制使用12种有机物:艾氏剂、氯丹、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毒杀酚、灭蚊灵、滴滴涕、六氯苯、多氯联苯、多氯二苯并对二噁英和多氯二苯并呋喃。前8种属农药类;后4种为工业副产物和燃烧产物。这12种物质在环境中不易降解,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干扰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内分泌系统,影响生育能力,均属于环境激素类污染物。 二、生物危害 1. 寄生虫类 寄生虫类的生物危害主要包括吸虫、绦虫、线虫等,它一般以螺类、鱼类或甲壳类作为中间寄主,并以人和一些哺乳动物是它的最终寄主,并引起人类疾病。 2. 细菌 病原菌对养殖产品的污染程度取决于环境以及养殖水体中细菌的种类,引起水产品污染的细菌主要有2大类:本地区微生物区系;由环境污染所带来的细菌。主要种类有嗜水气单胞菌、肉毒杆菌、副溶血弧菌、霍乱弧菌、沙门氏菌、贺氏菌、大肠杆菌等。 3. 病毒 病毒是一类体积微小、能通过滤菌器,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增殖的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病毒对水产动物造成的危害很大,目前已确定的病毒性疾病至少在23种以上,如草鱼出血病、对虾杆状病毒病、三角帆蚌瘟病等。病毒只对特定动物的特定细胞产生感染作用。 因此,食品安全只需考虑对人类有致病作用的病毒。很少量的病毒就可致人生病。病毒

硫化氢的危害及防范措施教学内容

硫化氢的危害及防范措施 基本性质 1)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硫化氢是无色有臭鸡蛋味的毒性气体。分子量34.08,比重1.19,沸点-60.2℃,熔点-83.8℃,自燃点260℃,溶于水,0℃时100ml水中可溶437ml硫化氢,40℃时,可溶180ml硫化氢。也溶于乙醇、汽油、煤油、原油中,溶于水后生成氢硫酸。 化学性质:硫化氢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空气中容易爆炸。爆炸极限为4.3~45.5%(体积)。它能使银,铜及其它金属制品表面腐蚀发黑,与许多金属离子作用,生成不溶于水或酸的硫化物沉淀。 2)安全、环保性质 火灾和爆炸性:硫化氢有毒且易燃,燃烧时呈蓝色火焰并产生二氧化硫,后者有特殊气味和强烈刺激性。硫化氢与空气混合范围到4.5~45.5%(体积),可引起强烈爆炸。由于其蒸汽比空气重,故会积聚在低洼或地面扩散,若遇火源会发生燃烧。硫化氢遇热分解为硫和氢,当它与氧化剂,如硝酸,三氧化氯等接触时,可引起强烈反应和燃烧。 对环境的污染:全世界每年进入大气中的硫化氢估计有1亿吨,人为产生每年约300万吨。硫化氢在大气中很快被氧化成二氧化硫,这使工厂及城市局部地区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的浓度升高,这对人与植物有伤害作用,并且这也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水中含有硫化氢除了发臭外,对混凝土与金属有腐蚀作用。水中的硫化氢含量超过0.5~1.0mg/L时,对鱼类有害。 硫化氢危害及防护措施 1)硫化氢的危害 a不同浓度的硫化氢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体危害越大。 人的嗅觉阈为0.012~0.03mg/m3,远低于引起危害的最低浓度。起初臭味的增强与浓度的增长成正比,但当浓度继续升高而臭味反而减弱。在高浓度时因很快引起嗅觉疲劳而不能察觉硫化氢的存在,故不能依靠其臭味强烈与否来判断有无危险浓度出现。 硫化氢经呼吸道吸收很快,在血中一部分被氧化为无毒的硫酸盐和硫代硫酸盐等经尿液排出一部分游离的硫化氢经肺部排出,体内无积蓄作用。 b硫化氢对人体的毒害作用: 硫化氢对人体的毒作用主要为急性毒作用。硫化氢不仅是一种窒息性毒物,对粘膜还有明显的刺激作用,这两种毒作用与硫化氢的浓度有关。当硫化氢浓度越低时,对呼吸道及眼的局部刺激越明显。硫化氢的局部刺激作用,系由于接触湿润粘膜与钠离子形成的硫化钠引起。当浓度超高时,人体内游离的硫化氢在血液中来不及氧化,则引起全身中毒反应。目前认为硫化氢的全身毒作用是被吸入人体的硫化氢通过与呼吸链中的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三价铁离子结合,抑制细胞呼吸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氧化过程,造成细胞组织缺氧。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为敏感,因此首先受影响。当硫化氢浓度高时,则引起颈动脉窦的反射作用,呼吸停止。当硫化氢更高浓度时,直接麻痹中枢而立即引起窒息,造成“电击型”中毒死亡。 c急性硫化氢中毒的症状表现如下: ――轻度中毒是以刺激症状为主,如眼刺痛,畏光。流泪,流涕,鼻及咽喉部烧灼感,可有干咳和胸部不适,结膜充血,呼出气有臭鸡蛋味等,一般数日内可逐渐恢复。 ――中度中毒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明显,头痛,头晕,乏力,呕吐,共济失调等,刺激症状也会加重。 ――重度中毒时可在数分钟内发生头晕,心悸,继而出现躁动不安,抽搐,昏迷,有的出现肺水肿并发肺炎,最严重者发生“电击型”死亡。 2)硫化氢中毒的抢救和急救方法 急性硫化氢中毒,因接触不同的浓度而异,接触高浓度时,很快引起急性中毒,出现昏迷及呼吸麻痹。因此,正确地做好现场抢救能使“死者复生”,为进一步抢救治疗创造件。 硫化氢中毒的发生,一般来得突然,危害大,所以,现场的抢救一定要得当,不能盲目蛮干,以避免更大的伤亡。首先,抢救人及进入现场救人必须戴好个人防护用品;抢救出的中毒人员要立即进行现场急救。现场急救是极为重要的救护措施,急救得法,抢救及时,可以避免死亡事故的发生。

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

编号:SM-ZD-74162 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及防 护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 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 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H?S对人体的危害方式 (一)硫化氢的性质 H2S是无色气体,具有臭蛋气味,式量34.08,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密度1.539 g/L,熔点-85.5℃,沸点-60.7℃。易溶于水,亦易溶于醇类、石油溶剂和原油中。可燃上限为45.5%,下限为4.3%。燃点292℃。H2S可用来分离和鉴定金属离子、精制盐酸和硫酸(除去重金属离子),以及制备元素硫等。它是一种好的还原剂。 溶于水形成弱酸性,对金属会产生氢脆破坏。氢脆破坏往往会造成井下管束的突然断落、地面管汇和仪表的爆破、使得井口装置破坏,甚至发生严重的井喷失控或者着火事故。H2S能加速非金属材料的老化,使地面设备、井口装置、井下工具中有橡胶、浸油石墨、石棉等非金属材料制作的封件失效。 (二)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

硫化氢废气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山东派力迪

硫化氢废气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硫化氢 化学品名称:硫化氢(H2S) 化学品描述: 硫化氢是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毒性气体。当空气中硫化氢的体积分数过0.1%时,就能引起头疼晕眩等中毒症状,故制备或使用硫化氢是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 化学式H2S。式量34.08。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密度1.539克/升3。熔点-85.5℃,沸点-60.7℃。有毒、恶臭的无色气体。当空气中含有0.1%H2S时,就会引起人们头疼、晕眩。当吸入大量H2S时,会造成昏迷,甚至死亡。与H2S接触多,能引起慢性中毒,使感觉变坏,头疼、消瘦等。工业生产上,要求空气中H2S的含量不得超过0.01毫克/升。H2S微溶于水,其水溶液叫氢硫酸。化学性质不稳定,点火时能在空气中燃烧,具有还原性。能使银、铜制品表面发黑。与许多金属离子作用,可生成不溶于水或酸的硫化物沉淀。它和许多非金属作用生成游离硫。 用途:H2S可用来分离和鉴定金属离子、精制盐酸和硫酸(除去重金属离子),以及制备元素硫等。它是一种好的还原剂。 制法:可由硫蒸气和氢直接化合而成;也可由金属硫化物同酸作用来制取。 硫化氢是具有刺激性和窒息性的无色气体.低浓度接触仅有呼吸道及眼的局部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全身作用较明显,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窒息症状.硫化氢具有"臭鸡蛋"气味,但极高浓度的硫化氢会很快引起嗅觉疲劳而不觉其味.采矿,冶炼,甜菜制糖,制造二硫化碳,有机磷农药,以及皮革,硫化染料,颜料,动物胶等工业中都有硫化氢产生;有机物腐败场所如沼泽地,阴沟,化粪池,污物沉淀池等处作业时均可有大量硫化氢逸出,作业工人中毒并不罕见.另外,硫化氢对眼和呼吸道粘膜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硫化氢吸收后主要影响细胞氧化过程,造成组织缺氧轻者主要是刺激症状,表现为流泪,眼刺痛,流涕,咽喉部灼热感,或伴有头痛,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检查可见眼结膜充血,肺部可有干啰音,脱离接触后短期内可恢复;中度中毒者粘膜刺激症状加重,出现咳嗽,胸闷,视物模糊,眼结膜

水产养殖中硫化氢的危害及处理

在日常养殖中,我们经常需要检测硫化氢,那么什么才是硫化氢?对养殖有哪些危害?如何处理呢? 下面我们简单的聊聊 首先,硫化氢的来源,在缺氧条件下,含硫的有机物经厌氧细菌分解而产生;在富硫酸盐的池水中,经硫酸盐还原细菌的作用,使硫酸盐转化成硫化物,在缺氧条件下进一步生成硫化氢。 硫化物和硫化氢均具毒性。硫化氢有臭蛋味,具刺激、麻醉作用。硫化氢在有氧条件下很不稳定,可通过化学或微生物作用转化为硫酸盐。在底层水中有一定量的活性铁,可被转化为无毒的硫或硫化铁。 硫化氢对鱼类的毒害作用 水体中的硫化氢通过鱼鳃表面和粘膜可很快被吸收,与组织中的钠离子结合形成具有强烈刺激作用的硫化钠,并还可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铁相结合,使血红素量减少,因而影响鱼类呼吸,为此H2S对鱼类具有较强毒性,检测水中的硫化氢可以使用奥克丹水产养殖水质检测仪。在养殖水体中硫化氢含量达0.1毫克/升就可影响幼鱼的生存和生长,当达到6.3毫克/升时可使鲤鱼全部死亡。中毒鱼类的主要症状为鳃呈紫红色,鳃盖、胸鳍张开、鱼体失去光泽,漂浮在水面上。 (三)控制硫化氢具体措施: 提高水中含氧量。严重的鱼池可每亩泼洒300毫升~500毫升双氧水;使用氧化铁剂每亩放入一定量的铁屑。 硫化氢一般是在缺氧条件下,含硫的有机物经厌氧细菌分解而产生的,因为水体中的硫化氢通过呼吸系统表面和粘膜可很快被吸收,与组织中的钠离子结合形成具有强烈刺激作用的硫化钠,并还可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铁相结合,使血红素量减少,因而影响呼吸,为此H2S对小龙虾具有较强毒性,在养殖水体中硫化氢含量达0.1mg/L就可影响幼小龙虾的生存和生长。奥克丹水产养殖水质检测仪可以快速准确检测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等常规理化指标。 解决方法:提高水中含氧量。严重的鱼池可每亩泼洒300毫升~500毫升双氧水;使用氧化铁剂每亩放入一定量的铁屑。

硫化氢的危害与防治

硫化氢的危害与防治 0 引言 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气体,比重为1. 1895(空气比重为1 000),熔点为一85. 5C,沸点为一 60. 7~C,溶于水,乙醇,甘油,二硫化碳和石油等。其标准电极电位(s /s )一0. 48V, (S /H2S)=0. 14V,水溶液为氢硫酸。在空气中H S能被氧气所氧化。硫根离子能与多种金属离子作用,生成不溶于水或酸的硫化物沉淀。硫化氢分子是极性分子。 1 H2S的危害 硫化氢是剧毒的危险性气体,当空气中浓度超过28mg/m时,人就无法正常工作;超过1000mg/m时,就可引起急性中毒,造成人员死亡。大多数油气田都存在着硫化氢的污染和危害。钻井过程中遇到酸性油层,或含有硫酸盐还原菌的各种流体,以及钻井液热分解时,都可能产生硫化氢气体,一旦释放,其含量就非常大 (1000 mg/m 以上),将造成重大危害。一般来说,石油地层伴生气中硫化氢的含量可达 1000~2000mg/dm 或更高。主要是由含硫地层的高价硫 (如硫酸盐 )溶于地下水,此地下水中已不含氧,且其中的还原性有机物 (腐植质、沥青、石油等 )与高价硫化物相互作用还原成H S;同时地层中也存在硫酸盐的还原菌还可将高价硫酸盐还原成H S;此外,地层中存在的难溶硫化物在酸性条件下可产生H S。由实验可知硫化氢在 油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所以上述各种原因产生的硫化氢既溶于地下水,也溶于油层中,更混合于天然气或石油的伴生气中。由于硫化氢沸点很低,常以气体形式存在,在钻井过程中遇到酸性地层或酸性钻井液,一有缝隙就流出地面。在钻井完成后产油时,石油一出井口,压力降低,溶在石油中的硫化氢流入空气中,造成极大危害。例如在我国华北某油田曾发生硫化氢大量逸出,造成严重的人身伤亡事件。在 60年代,四川塘河某井就因发生硫化氢应力破裂引起大火,造成财产巨大损失。在新疆塔里木盆地的采油过程中硫化氢从设备缝隙处微量泄漏出来,沉积在地势低洼处,在工作人员进入这些地带时造成人员伤亡。 硫化氢的另一个主要危害是造成油气田设备的腐蚀。硫化氢对油气田设备的危害不在于增加对钢铁的腐蚀速度,而在于加剧钢的渗氢作用,从而导致氢脆,使设备产生硫化氢应力腐蚀破裂,特别是硫化氢存在时会加速H 对钢铁设备的腐蚀,使氢脆现象更为严重。硫化氢与钢铁的作用较符合实际的解释是阳极反应: Fe+H2S+H20=Fe(HS吸 +H30 Fe(H「)吸附一(FeHS) +2e (FeHS) +H30 一 Fe +H2S+H20 由于Fe与S原子的电负性相差较大,在金属表面形成化学吸附的催化剂Fe(HS) 的作用下,Fe与s原子结合较牢固,使金属原子间的结合力减弱,从而使Fe的电子容易失去而形成Fe,电离出的Fe与H隸反应Fe +HS---~FeS+H进行。而阴极反应为:Fe+H2S+H20=Fe(H一)吸 +H30 Fe(SI■一)吸附+H30 =Fe(H— S— H)吸+H20 Fe(H— S- H)吸附 +e— Fe(HS)吸附 +H 吸 由此可见氢脆系由金属Fe在阴极区吸收阴极产物氢原子。由于氢原子在金属表面的吸附,使金属表面氢原子浓度大增,使其逐步向金属内部渗入占据金属原子空穴而引起氢脆。当氢原子从金属表面向其内部扩散至某些微裂纹的界面处,并在其

预防硫化氢中毒措施

编号:AQ-JS-04583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预防硫化氢中毒措施 Measures to prevent hydrogen sulfide poisoning

预防硫化氢中毒措施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硫化氢为无色、有腐蛋臭味的窒息性气体,常存在于废气、含硫石油、以及下水道、隧道中。含硫有机物腐败也可产生硫化氢气体。在阴沟疏通、硫化氢为无色、有腐蛋臭味的窒息性气体,常存在于废气、含硫石油、以及下水道、隧道中。含硫有机物腐败也可产生硫化氢气体。在阴沟疏通、河道挖掘、污物清理等作业时时常常会遭遇高浓度的硫化氢气体,在密闭空间中作业情况更为突出。如防范不当,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根据硫化氢产生机理和事故原因、特点分析,防范硫化氢中毒关键要抓好以下“六大环节”: 一、普及防范知识 污水处理、市政建设和化工等可能产生硫化氢等毒害气体中毒的企业每年要定期开展专题教育,针对硫化氢中毒等危害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企业管理者、安全人员、从业人员对硫化氢中毒等危害

的认识。 二、落实责任主体 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生产经营主要负责人应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1、生产经营单位要认真宣传贯彻《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和《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加强作业场所劳动保护工作,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保证安全生产的投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2、生产经营单位应对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上岗前和在岗期间要实行安全叮嘱,提示安全措施并指导从业人员正确使用职业防护设备和用品。 3、生产经营活动有可能产生硫化氢气体的场所,必须为从业人员配备气体检测仪器、呼吸器、救护带等安全设备;配备有毒有害气体报警仪、医疗救护设备和药品。防毒器具要定期检查、维护,确保整洁完好。

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

行业资料:________ 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8 页

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 (一)硫化氢的性质 H2S是无色气体,具有臭蛋气味,式量34.08,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密度1.539g/L,熔点-85.5℃,沸点-60.7℃。易溶于水,亦易溶于醇类、石油溶剂和原油中。可燃上限为45.5%,下限为4.3%。燃点292℃。H2S 可用来分离和鉴定金属离子、精制盐酸和硫酸(除去重金属离子),以及制备元素硫等。它是一种好的还原剂。 溶于水形成弱酸性,对金属会产生氢脆破坏。氢脆破坏往往会造成井下管束的突然断落、地面管汇和仪表的爆破、使得井口装置破坏,甚至发生严重的井喷失控或者着火事故。H2S能加速非金属材料的老化,使地面设备、井口装置、井下工具中有橡胶、浸油石墨、石棉等非金属材料制作的封件失效。 (二)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 对人的危害主要是经呼吸道吸收。可出现流泪、眼痛、眼内异物感、畏光、视物模糊、流涕、咽喉部灼热感、咽干、咳嗽、胸闷、头痛、头晕、乏力、恶心、意识模糊,部分患者可有心脏损害。重症者可出现脑水肿或肺水肿。极高浓度(1000mg/m3以上)时可在数秒钟内突然昏迷、呼吸骤停,很快出现急性中毒,呼吸加快后呼吸麻痹而死亡。硫化氢对粘膜的局部刺激作用系由接触湿润粘膜后分解形成的硫化钠以及本身 的酸性所引起。对机体的全身作用为硫化氢与机体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及这类酶中的二硫键(-S-S-)作用后,影响细胞色素氧化过程,阻断细胞内呼吸,导致全身性缺氧,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敏感,因而首先受到损害。但硫化氢作用于血红蛋白,产生硫化血红蛋白而引起化学窒 第 2 页共 8 页

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标准范本

安全管理编号:LX-FS-A88460 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标准范 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标准范 本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H?S对人体的危害方式 (一)硫化氢的性质 H2S是无色气体,具有臭蛋气味,式量34.08,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密度1.539 g/L,熔点- 85.5℃,沸点-60.7℃。易溶于水,亦易溶于醇类、石油溶剂和原油中。可燃上限为45.5%,下限为4.3%。燃点292℃。H2S可用来分离和鉴定金属离子、精制盐酸和硫酸(除去重金属离子),以及制备元素硫等。它是一种好的还原剂。 溶于水形成弱酸性,对金属会产生氢脆破坏。氢

水产养殖水体中各种藻类的危害

水产养殖水体中各种藻类的危害 出处:作者:中国水产养殖网 2014年07月12日 淡水常见藻类大致分为:蓝藻门、裸藻门、金藻门、甲藻门、隐藻门、硅藻门、绿藻门、黄藻门等。蓝藻、微囊藻(死亡后产生的毒素更大,抑制其它藻类生长);螺旋藻(不易消化)、颤藻(不易消化)、平裂藻、项圈藻、鱼腥藻、微囊藻(易产生水华)。 一、蓝藻的习性: 蓝藻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温度。蓝藻繁殖时对温度敏感,水温在17℃以下时,不会大量发生,或者不会对鱼类构成危害。当水温上升到28℃时,由于其它藻类的生长受到抑制,同时又大量被鱼类吞食(温度高鱼类摄食代谢增强),蓝藻很容易形成优势种群而大量爆发。 ①PH值:藻类喜欢偏碱性的水体,高PH(PH8.0—PH9.5)会促进蓝藻的发生,故应避免单一使用泼洒石灰水的方法改善水质。 ②氮磷比:蓝藻既可利用水体中的氮,又具有更高的利用磷的能力,低氮磷比或含磷较高富营养化的水体都可能导致蓝藻的大量发生。适当提高氮磷比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的蓝藻的生长。 ③生态关系:蓝藻与其它藻类一起构成池塘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提供了89%以上的溶氧。因此这些生产者除了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外,还影响到鱼类的生存。 ④蓝藻水华的成因:不同阶段的关键因素不同,一般可以将蓝藻水华的形成分为四个阶段:休眠、复苏、生物量增加、上浮。上浮后形成蓝藻水华,然后开始出现转水。 ⑤蓝藻的危害:蓝藻可以改变膨压,在高温强光照的天气情况下,聚集在水体表层,吸收了大部分的阳光,在自己大量繁殖的同时抑制其它藻类的生长。蓝藻的大量繁殖,不断向水体分泌有毒代谢物质,从而影响浮游生物的种群演替、繁殖周期,还可引起一些浮游动物的大量死亡。

亚硝酸盐对水产养殖的危害

亚硝酸盐对水产养殖的危害 亚硝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主要指亚硝酸钠。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鱼,虾,蟹,贝生活环境中,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含氮化合物。 今天和大家分享引起亚硝酸盐偏高的四个原因。 1.施肥不当造成亚硝酸盐超标 养殖前期单细胞藻类是水体中必不可少的浮游生物,一方面能给苗期提供天然饵料,另一方面还可维持水环境的生态平衡,促进氮的良性循环,从而减少亚硝酸盐的蓄积。而藻类繁殖的第一限制性元素就是氮,这就要求水体中必须拥有氮元素,大部分养殖户习惯用高浓肥、化肥(尿素、碳铵、氯化铵等),这些肥料含氮量较高,用后水色来得较快,但往往由于养殖户过分信赖这些化肥,在用法用量和施肥时间上控制不当(比如施肥后正好赶上阴雨天),导致藻类繁殖速度减慢,从而使氮肥蓄积在水体中,氮的循环系统受到阻碍,这样氮元素必然会逐渐转变为亚硝酸盐,导致亚硝酸盐偏高。 2.饲料投喂引起亚硝酸盐超标 有些养殖户说,他什么肥料都没用,怎么亚硝酸盐也偏高呢?一方面可能和外河水源有关,另一方面,虾苗在刚放入大棚时,投喂的都是鸡蛋、虾片等高蛋白物质,而食物在虾类肠道中的停留时间本身就比较短,再加上虾苗个体又比较小,食物在肠道中的停留时间更短。这样就会造成大量的高蛋白物质通过粪便排入水体(通常在虾苗期食物中会有50%左右的蛋白

被浪费),再加上部分养殖户投喂不当,这势必会造成水体中氮元素的积累,从而引起亚硝酸盐超标。 3.水温的影响 一般外河水源水温较低,即使亚硝酸盐高也只不过在0.2~0.3 毫克/升,而由于大棚在放苗前必定要将水温升起来,这样就会使池底中处于休眠状态的各种细菌苏醒繁殖,比如亚硝化细菌(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化细菌(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而亚硝化细菌比硝化细菌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繁殖速度也远远快于硝化细菌,这样就会使亚硝酸盐不断蓄积升高。所以,很多养殖户在放苗前测得亚硝酸盐比较正常,而在水温升高放苗后测得亚硝酸盐突然升高。

浅谈钻井作业中硫化氢的危害及预防中毒措施

浅谈钻井作业中硫化氢的危害及预防中毒措施 摘要:2003年12月23日四川重庆高桥镇罗家16号井发生井喷特大工业事故,大量H2S有毒气体从井底喷出,造成243人死亡,396人中毒住院,造成3万多附近村民紧急疏散,周围约五公里范围内被封闭。2005年长庆井下处某井,一名职工下到罐底清罐时,被H2S熏倒,同班2人发现后,立即配戴防毒面具去施救。在救人过程中,因配戴的是不防硫化氢的活性炭滤毒罐,也被硫化氢熏倒,造成3人死亡的重大工业事故。 H2S气体不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环境恶性污染,同时,它对金属设备、工具及用具也将造成严重的腐蚀破坏。由于H2S腐蚀造成钻具断裂,以致使井下造成复杂事故,其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因此,为确保人员的绝对安全,杜绝H2S井的井喷事故发生,我们必须要了解H2S的危害,掌握H2S气体的防护知识,预防H2S中毒,将H2S造成的危害控制到最低程度。这篇文章主要通过认识H2S的危害性,分析H2S在钻井作业中的主要来源,以及当有H2S存在时如何在钻井作业中检测预防,并进一步阐述一旦H2S中毒如何紧急抢救。 关键词:H2S 危害中毒措施 一、分析H2S的危害 谈到H2S的危害,我们必须先了解H2S的特性,因为

H2S自身特殊的性质,使得它对钻井工作人员及设备造成很大的危害。下面着重阐述H2S的特性、H2S对人体的危害及中毒症状以及H2S对设备的腐蚀危害。 (一)H2S的特性 H2S是一种可燃性气体,H2S燃点为260℃,燃烧时为蓝色火焰,并生成危及人眼睛和肺部的二氧化硫;H2S也是一种极易爆炸的气体,当H2S在空气中浓度达到4.3~46%时,形成的混合气体,遇火将产生强烈的爆炸;H2S还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人体吸入H2S后,可致人眼、喉、呼吸道发炎;H2S易溶于水和油,H2S及其水溶液对金属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如果溶液中同时含有CO2或O2,其腐蚀作用更快;H2S及其水溶液还能加速橡胶、油浸石墨等非金属材料的老化;最重要的是H2S剧毒性,H2S的毒性比CO大5—6倍,可与氰化物相比,是一种致命的气体。它对人体的致死浓度为500ppm,在正常条件下,对人的安全临界浓度是不能超过30PPm。 (二)H2S对人体的危害及中毒症状 ?1、H2S对人体的危害。

氨气 硫化氢危害

危化品危害 氨水、氢气、硫化氢、氨气等均具有一定的毒性、刺激性、麻醉性或窒息性。 氨: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引起化学性肺炎及灼伤。急性中毒:轻度者表现为皮肤、粘膜的刺激反应,出现鼻炎、咽炎、气管及支气管炎;可有角膜及皮肤灼伤。重度者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呼吸道粘膜细胞脱落、气道阻塞而窒息,可有中毒性肺水肿和肝损伤。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如氨溅入眼内,可致晶体浑浊、角膜穿孔,甚至失明。 氨水: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可因喉头水肿而窒息死亡;可发生肺水肿,引起死亡。氨水溅入眼内,可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导致失明,皮肤接触可致灼伤。慢性影响:反复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皮肤反复接触,可致皮炎,表现为皮肤干燥、痒、发红。 氢气:在很高的浓度时,由于正常氧分压的降低造成窒息;在很高的分压下,可出现麻醉作用。 硫化氢:无色具有恶臭的气体,具有高毒,主要因吸入而中毒,

当短期接触浓度为50~150ppm时可以麻痹嗅觉,浓度约为250ppm时可刺激粘膜,引起结膜炎、畏光、流泪、角膜浑浊、鼻炎、支气管炎、紫绀及急性肺损害,浓度为250~500ppm时可引起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眩晕、头昏、窒息、心悸、心动过速、低血压、昏迷,当浓度为750~1000ppm时,受害者可被击倒,引起呼吸麻痹、窒息及死亡,此阶段的死亡率约为6%,超过1000ppm时可因呼吸麻痹引起快速死亡,慢性毒性可见鼻炎及神经功能紊乱。 2)在生产过程中,若存在以下原因,可导致人员中毒窒息事故发生: 生产过程中若设备及管道密闭不严、设备及管道选材不当、人员违规操作,导致有毒物料泄漏,企业未为作业人员配备相应的防护用品或作业人员不按要求穿戴、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可能造成人员中毒和窒息。 停车检修时,设备和管道未置换或置换不合格即进行检修作业,进入容器作业时未采取安全措施,取样分析时作业人员站在下风向,均容易发生中毒窒息事故。

硫化氢职业危害安全防护注意事项

硫化氢职业危害安全防护注意事项 一、危险区域 1、极度危险区域 硫化氢在空气中的最高容许浓度是10mg/m3。 当浓度≥760mg/m3(502ppm)时,人会很快出现急性中毒,呼吸麻痹而死亡,此区域属于极度危险区域,可能出现在以下装置附近: 硫磺回收装置,污水汽提装置,火炬装置,酸性气管线沿途区域,气体、气分脱硫火炬罐,一、二气分脱硫部分。 进入上述区域要得到车间许可,并须有监护人员陪同,必须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使用便携式硫化氢检测报警仪。 2、高度危险区域 当硫化氢浓度介于300~760mg/m3(198~502ppm)时,可引发肺水肿、支气管炎及肺炎、头痛、头昏、恶心、呕吐、排尿困难。此区域属于高度危险区域,

可能出现在以下装置附近: 蒸馏装置蒸、常顶、减顶切水及轻烃回收回流罐切水,脱硫罐切液,轻烃回收脱丁烷塔顶酸性水,轻烃回收单元干气管线,火炬线沿途区域,瓦斯罐,瓦斯管网沿途2米之内,催化、加氢酸性水罐,催化分馏部分、稳定部分、脱硫部分、压缩机,641、642废汽油罐等 进入上述区域要得到车间许可,并须有监护人员陪同,佩戴ABEK型防毒面具或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使用便携式硫化氢检测报警仪。 3、中度危险区域 当硫化氢浓度10mg/m3~300mg/m3(6.6~198ppm)时,可出现眼急 性刺激症状,稍长时间接触引起肺水肿。此区域属于高度危险区域, 可能出现在以下装置附近: 硫磺联合装置的液硫储存及成型单元,污水场,蒸馏装置电脱盐 切水、污水池。 进入上述区域要得到车间许可,并须有监护人员陪同,佩戴ABEK 型防毒面具。 二、中毒症状 1.轻度中毒:表现为畏光、流泪、眼刺痛、异物感、流涕、鼻及 咽喉灼热感等症状,并伴有头昏、头痛、乏力。 2.中度中毒:立即出现头昏、头痛、乏力、恶心、呕吐、走路不 稳、咳嗽、呼吸困难、喉部发痒、胸部压迫惑、意识障碍等症状,眼 刺激症状强烈,有流泪、畏光、眼刺痛。 3.重度中毒:表现为头晕、心悸、呼吸困难、行动迟钝,继而出 现烦躁、意识模糊、呕吐、腹泻、腹痛和抽搐,迅速进入昏迷状态, 并发肺水肿、脑水肿,最后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4.极重度中毒:吸入1~2口即突然倒地,瞬时呼吸停止,即“电 击样”死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