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一年级碱金属教案

人教版高一年级碱金属教案

人教版高一年级碱金属教案
人教版高一年级碱金属教案

课题:钠

课时安排:1

教学目标

⑴知识、技能目标:了解风俗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钠的化学性质,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

⑵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⑶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重视实验的科学态度和对学科实验的兴趣,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钠的化学性质。

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促进学生探究学习。

实验及教具准备

钠的化学性质实验用品、金属钠样品等。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新课的准备:

引言:

1、初中化学已经学到哪些钠的化合物?——今天我们重新来认识这些重要的钠的一些化合物?

2、我们在初中已经学过了金属的一些性质,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都少于4个,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越少越容易失电子,最容易失电子的原子最外层有多少个电子

由于它们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可溶于水的强碱——碱金属。新课进行:

一、钠的物理性质

[实验2-1]钠的物理性质

引导学生观察,观察点:切的难易、切开的断面及其变化。

强调(比较):

软——质软,可以剪切;

白——银白色金属,断面很快因氧化而变暗;

轻——密度小,比水的密度还小;

低——熔沸点都很低,开水即可使钠熔化;

导——热和电的良导体。

二、钠的化学性质

分析: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容易失电子。

1、与非金属反应

回忆初中化学中钠与氯气的反应:2Na+Cl22NaCl

[实验2-2]观察新切开钠的断面的颜色变化——变暗,并加热使之燃烧。

4Na+O2==2Na2O,生成白色的氧化钠;

2Na+O2Na2O2,生成浅黄色过氧化钠。

现象:先熔化,再燃烧,产生黄色火焰伴随着白烟。

钠与硫反应:S+2Na==Na2S 发生轻微的爆炸

2、与水反应

[实验2-3]切一块钠放入到滴有酚酞的水中——浮、球、游、叫、红

2Na+2H2O==2NaOH+H2↑

强调:钠既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又与空气中的水反应,因此,钠必须保存在煤油中——液封(例举中学化学中的液封)。

设问:用汽油、四氯化碳来密封可行不可行?

新课的延伸:

1、将一小块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会产生什么现象,发生什么反应?

强调:⑴钠与水溶液反应,一般总是先与其中的水反应;⑵用钠来置换其它金属,必须在熔化状态下进行。

2、将一小快钠放置空气中,最终会生成何物,变化的过程如何?

强调:Na——Na2O——NaOH——NaOH(aq)——Na2CO3(aq)——

Na2CO3·H2O——Na2CO3,说明其中的风化与潮解。

三、钠元素的存在

只以化合态存在。自然界稳定存在的钠的化合物,四大钠盐:氯化钠——食盐、硫酸钠——芒硝、硝酸钠——硝石、碳酸钠——纯碱。

四、钠的用途

强调: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1、高压钠灯——黄色焰色;

2、制备钠的化合物——制过氧化钠;

3、冶金还原剂——还原钛、锆、铌、钽等稀有金属,在熔化状态下进行;

4、原子核反应堆的导热剂——钠钾合金(含钾50%-80%)为液态。

五、钠制法

电治法:2NaCl2Na+Cl2↑

新课的巩固:

钠的物理性质——软、白、轻、低、导;化学性质——与水反应:浮、球、游、叫、红/与氧、硫、氯气等反应;存在——以四大化合态钠盐存在;用途——四方面的用途;制法——电治氯化钠制钠。

作业布置:

P31一、二课堂练习;三、四书面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第二节钠的化合物

课时安排:2

教学目标

⑴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Na2O、Na2O2的性质和用途;了解Na2CO3、NaHCO3的性质、鉴别方法和用途。

⑵过程、方法目标:通过Na2O2和水,Na2CO3、NaHCO3和盐酸,NaHCO3受热分解等课堂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由家庭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Na2CO3、NaHCO3对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通过Na2O2的性质和用途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通过课外阅读侯氏制碱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Na2O2的性质和用途;Na2CO3、NaHCO3的性质、鉴别方法和用途。教学难点:Na2O2与CO2的反应;Na2CO3、NaHCO3的多种鉴别方法。

实验及教具准备

过氧化钠、碳酸氢钠、碳酸钠药品及有关实验设备。

教学方法

实验法、比较发现法。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新课的准备:

1、请同学们回答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并说明为什么没有游离态。

2、写出钠在空气中由于条件不同产物不同的化学方程式。

3、钠的用途之一是制备钠的化合物,制备的是哪种化合物?

新课进行:

第二节钠的化合物

一、钠的氧化物

钠的氧化物有两种:氧化钠、过氧化钠。

过渡:我们重点学习钠的过氧化物。

1、物理性质

展示有关样品,让同学们得出结论:淡黄色固体

2、化学性质

⑴与水反应

[实验2-5]、[实验2-7]

结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剧烈,产生氧气。

2Na2O2+2H2O ==2NaOH+O2↑

强调:①过氧化钠具有强的氧化性,具有杀菌消毒能力,是杀菌剂、消毒剂、漂白剂(漂白织物、麦秆、羽毛等);②过氧化钠水溶液具有漂白性,其原理是生成H2O2:Na2O2+2H2O== 2NaOH+H2O2,因为H2O2具有漂白性;③反应的特点: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是氧元素的自身氧化。

⑵与二氧化碳反应

2Na2O2+2CO2==Na2CO3+O2

强调:过氧化钠能产生氧气,用于防毒面具或呼吸器中的供氧剂;

新课的延伸:

1、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量的特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2Na2O2+2H2O ==2NaOH+O2↑,每18g水将使足量的过氧化钠增重2g;每78g Na2O2加入水中,使水增重62g。

强调:78gNa2O2加入水中,其效果与62gNa2O加入水中完全相同。

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量的特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2Na2O2+2CO2==Na2CO3+O2,每44g CO2使足量的过氧化钠增重28g。

3、过氧化氢的性质

H2O2中氧元素为-1价,处于中间价态,表现两重性。

⑴遇还原剂:H2O2+2Fe2++2H+==2Fe3++2 H2O

⑵遇氧化剂:H2O2+ClO-== H2O+O2↑+Cl-

⑶自身氧化还原反应:2H 2O2H2O+O2↑

4、将一定是的碳酸氢铵加热分解,将所得的气体(蒸汽)分别依次通过:⑴浓硫酸、过氧化钠, 分别增重a g、b g;⑵过氧化钠、浓硫酸,分别增重c g、dg,则a、b、c、d由小到大的顺序为。(d、b、c、a)

新课的巩固:

1、过氧化钠的性质——自身氧化还原反应:与水反应、与二氧化碳反应

2Na2O2+2H2O ==2NaOH+O2↑

2Na2O2+2CO2==Na2CO3+O2

2、过氧化钠的用途——漂白剂、消毒剂、杀菌剂、供氧剂。

作业布置:

比较过氧化钠与氧化钠的异同。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新课的准备:

1、碳酸钠俗名、十水合碳酸钠与无水碳酸钠的比较。

2、请同学们写出碳酸氢钠与盐酸、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引出课题:今天更详细学习碳酸钠及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新课进行:

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1、物理性质

碳酸钠:纯碱(Na2CO3),又名小苏打,白色粉末,Na2CO3·10 H2O,碳酸钠晶体极易风化。

碳酸氢钠:俗名小苏打,白色细小晶体,其溶解度略小于Na2CO3。

2、化学性质

⑴与酸反应

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与酸反应的情况

[实验2-7]

发现:碳酸氢钠与酸反应——快而多

Na2CO3+2HCl==2NaCl+CO2↑+H2O 慢而少

NaHCO3+HCl== NaCl+CO2↑+H2O 快而多

⑵与碱反应

NaHCO3+NaOH==Na2CO3+H2O

Ca2++2HCO3-+2OH-==CaCO3↓+CO32-+2 H2O

Ca2++HCO3-+OH-==CaCO3↓+H2O

Na2CO3+Ca(OH)2==CaCO3↓+2NaOH

⑶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的特殊性

①碳酸氢钠不稳定性

[实验2-8] 碳酸氢钠的分解反应

2NaHCO3△Na2CO3+H2O+CO2↑

强调: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每84g

碳酸氢钠加热,其质量必然减少31g。,依据此条性质可以

简化有关计算。

②碳酸钠(aq)与二氧化碳反应

往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会产生碳酸氢钠沉淀。

Na2CO3+CO2+H2O== 2NaHCO3↓

引伸:除去二氧化碳中氯化氢,用碳酸钠溶液可行吗?

强调:除去某气体中的酸性更强的气体,应该用该气体的饱和酸式盐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氯化氢应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碳酸钠及碳酸氢钠的用途

碳酸钠:玻璃、制皂、造纸、纺织等工作中,制钠的化合物

碳酸氢钠:发酵粉、治疗胃酸的药剂,泡沫灭火剂的原料。

新课的延伸:

1、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有关实验,所取溶液中碳酸钠的量与盐酸中HCl量完全相同。⑴甲同学将盐酸逐滴加入到碳酸钠溶液中;⑵乙同学将碳酸钠溶液逐滴加入到盐酸中。两者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样多吗?用化学方程式具体说明。

(不一样多。⑴Na2CO3+HCl=NaHCO3+NaCl;⑵Na2CO3+2HCl=2NaCl+CO2↑+H2O)

2、有同学模拟侯德榜的制碱法。⑴甲同学按下列顺序往饱和食水中通入足量的:

①二氧化碳;②氨气。⑵乙同学按下列顺序往饱和食盐水通入足量的:①氨气;②二氧化碳。哪种方法更合理。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方法⑵更合理,⑴生成的为碳酸铵。⑴2NH3+CO2+H2O=(NH4)2CO3;⑵NH3+CO2+H2O=NH4HCO3, NH4HCO3+NaCl=NaHCO3↓+NH4Cl]

3、完成下列实验

⑴除去二氧化硫中的氯化氢气体;(让混合气体通过盛有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

⑵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硫气体;(让混合气体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

⑶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气体;(让混合气体通过赤热的炭层)

⑷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让混合气体通过碱性溶液)

⑸除去氢气的氧气;(让混合气体通过赤热的铜丝)

⑹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往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

⑺除去碳酸钠中的碳酸氢钠。(对混合物进行加热)

新课的巩固:

1、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

2、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3、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4、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用途。

作业布置:

一、二课堂练习;

三、四书面作业(提示:鼓励同学们用差量法完成第四题)

教学反思:

课题:第三节碱金属元素

课时安排:2

教学目标

⑴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碱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了解焰色反应。

⑵过程、方法目标:运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来分析碱金属元素的性质的差异及变化规律,并从钠的性质根据性质递变规律来认识钾、铷、铯的性质。学会焰色反应来检验钾、钠及其化合物,并学会检验的实验操作方法。

⑶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对学生时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碱金属元素的性质及其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科学方法模式训练。

实验及教具准备

金属钠、钾样品,钾燃烧与水反应的装置,焰色反应装置。

教学方法

科学引导法、实验法、比较发现法。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新课的准备

提问:1、碱金属元素包括哪些元素?

2、为什么把它们称做碱金属?

3、金属钠有哪些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引出新课:第三节碱金属元素

新课的进行

第三节碱金属元素

一、碱金属的原子结构

比较:

相似点: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M-e-=M+;

推论1:碱金属元素的原子都非常容易失去一个电子,表现较强的还原性。

不同点: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推论2:随着原子半径的增大,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还

原性逐渐增强。

二、碱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

结构决定性质,碱金属与钠一样都能与氧气、水等反应。

1、碱金属与非金属反应

[实验2-9] 钾在空气中加热的反应。

强调:钾燃烧比钠剧烈。碱金属都能与氧气的应,从Li到Cs,现象越来越剧烈,产物越来越复杂。与氯气反应也是如此。

4Li+O2△2Li2O

2、碱金属与水反应

[实验2-10] 钾与水反应

强调:钾与水反应比钠更剧烈,氢气开始燃烧,并发生轻微

的爆炸。(为什么要盖上玻璃片?)

2K+2H2O=2KOH+H2↑

碱金属都能与水反应,从锂到铯,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从钾开始着火。

结论:由于碱金属锂、钠、钾、铷、铯的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钾、铷、铯跟

O2、H2O等起反应时将比钠更剧烈。

三、碱金属的物理性质

要求学生根据课本的表格数据分析填表:

Li Na k Rb Cs

相似点

颜色

硬度

密度

熔沸点导电导热性

递变性

密度变化熔沸点变化

相似点:软、白(铯略带金色)、轻、低、导。

递变性:熔沸点逐渐降低,密度逐渐增大。

新课的巩固:

1、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物理性质相似性与递变性;

2、碱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及原子结构的联系。作业布置:

一、二课堂练习;

三、四书面作业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新课的准备

1、复习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

2、钠在燃烧时火焰呈现什么颜色?

3、节日里,五彩缤纷的焰火又是如何产生的?

4、我们家里做菜时,不慎将盐撒在火炉上,火焰会呈现什么颜色?

引入新课。

新课的进行

四、焰色反应

[实验2-11] 钠与钾的焰色反应。

结论:钠的焰色——黄色

钾的焰色——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

强调:

⑴观察钾的焰色时,必须用蓝色的钴玻璃,目的是为了滤去钠的黄光;

⑵绝大多数的金属都有焰色,可以用于检验相应金属的存在;

⑶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与其存在状态无关;

⑷焰色反应是指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会使火焰呈现出特殊的颜色。

设问:为什么可用铁丝及铂丝来进行焰色反应,而不能用铜丝呢?(Fe、Pt不产生焰色)

判断:

⑴某化合物在灼烧时呈现黄色焰色,一定含有钠元素;(T)

⑵某化合物在灼烧时呈现黄色焰色,一定不含钾元素;(F)

⑶某化合物在灼烧时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紫色焰色,一定不含钠元素。(F)

强调:焰色反应的步骤:

灼烧(烧到与酒精灯的火焰一致)→蘸到试液→灼烧,观察焰色→洗涤,用稀盐酸洗涤铂丝→灼烧…………。

讨论题答案:不能说明所燃气体的火焰为黄色,因为普通玻璃中含有钠元素,在气体燃烧时,玻璃被灼烧,钠元素产生黄色焰色。

例题有A、B、C、D四种物质的溶液,在进行焰色反应实验时,火焰都呈黄色,它们之间可发生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则这四种物质分别为:A 、B 、C 、D 。

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分析]火焰呈黄色,说明它们均为钠的化合物,A能与酸性氧化物CO2反应,说明其为碱性氧化物或显碱性的物质,由反应③和⑤可推知:D为硫酸盐。再结合反应④可推知A必为NaOH。以此为线索,可推知其他物质。

A.NaOH B.Na2CO3C.NaHCO3D.Na2SO

(有关离子方程式可与学生共同于黑板上完成)

①2OH-+CO2==CO-23+H2O ②CO-23+CO2+H2O==2HCO-3③HCO-3+

H+==H2O+CO2↑

④Ba2++SO-2

4==BaSO4↓⑤CO-2

3

+2H+==H2O+CO2↑

新课的延伸

阅读:金属钾的发现。

新课的巩固

焰色反应的原理、操作步骤等

巩固练习

1.焰色反应每次实验都要用试剂洗净铂丝,这种试剂是 ( D )

A.Na2CO3溶液

B.NaOH溶液

C.硫酸

D.稀盐酸

2.铂丝洗净后,需要在酒精灯上灼烧到与灯焰颜色一致为止,才能进行实验。

3.焰色反应是( D)

A.单质的性质

B.化合物的性质

C.离子的性质

D.元素的性质

4.有A、B、C、D、E五种金属,通过下述实验推断它们各是Na、K、Fe、C u、Ag中的哪一种?并写出有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1)金属A和D在室温下均可与水剧烈反应,焰色反应A为黄色,D为紫色(透过钴玻璃)。

(2)向D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C的可溶性盐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3)金属B可生成两种价态的化合物,B与稀H2SO4反应生成H2。

(4)金属E与稀硫酸不反应,它的硝酸盐与NaCl液反应可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根据以上实验可知:

A Na、

B Fe、

C Cu、

D K、

E Ag 。

有关离子方程式:

①2Na+2H2O==2Na++OH-+H2↑

②Cu+2OH=Cu(OH)2↓

③Fe+2H+=Fe2++H2↑

④Ag+Cl=AgCl↓

作业布置:

P40 五、六书面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碱金属》复习

课时安排:2

教学目标

⑴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掌握与理解钠的化合物的性质及有关反应中物质量的关系。

⑵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复习进一步培养与训练学生化学学习中科学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总结能力。

⑶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进一步认识到钠、钾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上用途,培养社会责任感及学习化学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钠、钾的化学性质及钠的化合物的性质,焰色反应。

教学难点:钠的化合物性质及科学方法模式训练。

教学方法

讲述法、科学引导法、比较发现法。

教学过程

一、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比较

强调:

1.碱金属元素均为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2.碱金属唯一的性质为还原性:M-e-=M+,从Li到Cs,与氧气或水反应越来越剧烈,产物越来越复杂,与水反应时从钾开始沉入水中,并有轻微的爆炸和着火。

4M+O2=2M2O(还有更复杂的氧化物,如过氧化物等);

2M+2H2O=2MOH+H2↑。

二、钠与钠的化合物的性质

1.钠的性质

⑴物理性质:软、白、轻、低、导

⑵化学性质:请同学们写出下列情况下反应现象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①在常温下与氧气、硫反应;4Na+O2==2Na2O S+2Na==Na2S

②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氯气反应2Na+O2Na2O2 2Na+Cl22NaCl

③钠加入到水中;2Na+2H2O==2NaOH+H2↑

④将钠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2Na+2H2O==2NaOH+H2↑Cu2++OH-=Cu(OH)2↓

⑶钠元素的存在: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硝酸钠

⑷钠的用途:导热剂、还原剂、高压钠灯、制备过氧化钠等。

2.钠的化合物

⑴过氧化钠

①物理性质:淡黄色粉末

②化学性质:请同学们写出下列情况下的化学方程式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 ==2NaOH+O2↑

过氧化钠与CO2反应2Na2O2+2CO2==Na2CO3+O2

强调:

A.1molCO2、H2O(g)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固体分别增重28g、2g;

B.等物质的量的Na2O、Na2O2,加入到水中,使溶液增重质量相同,所产生的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

③过氧化钠用途:漂白剂、氧化剂、供氧剂、杀菌消毒剂。

⑵氢氧化钠

①物理性质:白色易溶固体,易潮解、溶于水放出大量热。

②化学性质:具有碱的一切通性。

③保存与用途: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密封保存。试剂、造纸、印染等。

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①物理性质比较

名称 俗名 化学式 色态 用途

特性 碳酸钠

苏打 Na 2CO 3·10H 2O

白色 晶体

玻璃、制皂、造纸、纺织、钠的化合物

风化 碳酸氢钠

小苏

打 NaHCO 3

细小白色晶体 发酵粉、治疗胃酸、灭火剂

溶解度较小

②与酸反应 写出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与强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 2CO 3+2HCl Na 2CO 3+2HCl==2NaCl +CO 2↑+H 2O NaHCO 3+HCl NaHCO 3+HCl== NaCl +CO 2↑+H 2O 强调:

A .碳酸氢钠与酸反应的速度快;

B .无论是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质量一定,还是所用酸量一定,总是碳酸氢钠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多。

C .碳酸钠与酸反应,分两步进行,先生成碳酸氢钠。

③碳酸氢钠的热不稳定性 写出碳酸氢钠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NaHCO 3

2NaHCO 3

Na 2CO 3+H 2O +CO 2↑

强调:

A .每1mol NaHCO 3受热分解,固体质量必减少31 g ;

B .碳酸氢受热分解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分解产物和足量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必然相同。

3.钠与钠的化合物的关系

2Na +2H 2O==2NaOH +H 2↑ 2Na +O 2Na 2O 2

2Na 2O 2+2H 2O ==2NaOH +O 2↑ 2Na 2O 2+2CO 2==Na 2CO 3+O 2 2NaHCO 3

Na 2CO 3+H 2O +CO 2↑

Na 2CO 3+Ca(OH)2=CaCO 3↓+2NaOH 三、焰色反应

原理: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会使火焰呈现出特殊的颜色。 作用:判断金属或金属离子的存在。 常见的焰色:钠——黄色

钾——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

Na

Na 2O 2

Na 2CO 3

Na HCO 3

Na OH

操作方法:灼烧→蘸取试液→灼烧→洗涤。

教学延伸

1、侯式制碱法的原理;

2、过氧化氢的两重性;

3、金属钾的制备;

4、如何除去氯化钠中的硫酸钠、氯化钙、氯化镁等杂质?

⑴加入足量的烧碱溶液;⑵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⑶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⑷过滤;⑸加入稀盐酸酸化。

进一步引申:

⑴如何除去硝酸钠中的硫酸钠、氯化钙、氯化镁等杂质?

⑵如何除去氯化钾中的硫酸钾、氯化钙、氯化镁等杂质?

⑶如何除去硝酸钾中的硫酸钾、氯化钙、氯化镁等杂质?

⑷如何除去硝酸钾中的溴化钾、磷酸二氢钙等杂质?

(关键是最后三步:加入过量的碳酸盐溶液;过滤;加入相应酸酸化。)

作业布置:

P41 复习题

一、二、三:课堂作业;四:书面作业。

教学反思:

3156高一化学碱金属单元训练题

高一化学碱金属单元训练题 碱金属单元测试(2008.10.10用)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3 N 14 C 12 O 16 S 32 Ca 40 Na 23 Zn 65 K 39 Rb 85 Cs 133 第Ⅰ卷 (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金属钠的用途:①还原某些金属 ②做高压钠灯 ③制造过氧化钠 ④与钾混合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其中利用钠的物理性质的是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④ 2.下面是比较过氧化钠与氧化钠性质异同点的有关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 A .过氧化钠和氧化钠都是白色固体物质 B .过氧化钠和氧化钠都能与2CO 或水发生反应 C .过氧化钠和氧化钠与水反应都有NaOH 生成 D .过氧化钠是强氧化剂,氧化钠只是一种碱性氧化物 3 ( ) ①高锰酸钾热分解:①K 2MnO 4+ MnO 2 + O 2↑ ②硝酸铵热分解 2NH 4NO 22N ↑+2O ↑+ 42H O ③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222Na O +22H O =4NaOH +2O ↑ A .① B .①和② C .①和③ D .②③ 4.向紫色石蕊试液中加入过氧化钠粉末,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 ) A .溶液仍为紫色 B.溶液最后变蓝色 C .溶液最后褪为无色 D .有沉淀产生 5.R 2O 8n-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把Mn 2+离子氧化为MnO 4-离子,若反应后R 2O 8n-离子变成RO 42-,又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计量数之比为5:2,则R 2O 8n-中R 元素的化合价为: (A )+3 (B )+5 (C )+6 (D )+7 6、在溶液中可以共存,加OH -产生沉淀,加H +生成气体的一组离子是 ( ) A.Na +、Cu 2+、CO 32—、Cl — B.HCO 3—、Cl —、Na +、Mg 2+ C.Cl —、NO 3—、K +、Ca 2+ D.SO 42—、H +、K +、NH 4+ 7.为了测定某碱金属M 的相对原子质量,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仪器本身连同水的质量为 1m g 。若向瓶中投入ag 金属M ,实验完毕后,测得装置的质量为2m g 。则 计算碱金属M 的相对原子质量的算式、实验值与正确值的比较分别是 ( ) A.a/(m 1-m 2)、偏小 B. a/(m 1-m 2)、偏大 C. a/(m 1+a-m 2)、偏大 D. a/(m 1+a-m 2)、偏小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律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周期性排布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能力;在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由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周期律的导出,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以及探求知识、不断进取的优良品质。结合周期律的推出,使学生初步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科学抽象方法。 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律》是本章的第二节,本节包括三个部分内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第一课时涉及的主要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以及原子结构、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规律,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内容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基础。考虑到新课改的要求,本部分内容有所降低,只是介绍了电子层的概念,对于排布规律示作介绍,但为了便于教学以及学生对以后知识的理解,可作适当的扩展,让学生了解简单的排布规律。元素周期性的教学要注重“周期性”的理解,同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尽量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自主总结出规律。学情分析: 本节课针对的是高一学生,从认知思维特点上看,该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敏捷、活跃,但抽象思维能力薄弱。“元素周期律”理论性强,要求他们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必须营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碱金属元素教案

一、课题:碱金属元素课型:预习+展示课 使用时间:2014-7-9 主备人:韩艳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在掌握钠的性质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锂、钾、铷、铯的性质。 ②使学生了解碱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原子结构,并能运用碱金属性质上的差异及递变性,分析其原子结构的差异及相同之处。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实验对比,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②通过对碱金属元素结构、性质的对比,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实验及问题的讨论,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 ②培养学生认识“量变引起质变”,“本质决定现象”等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 ①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性质的递变规律 ②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碱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教学方法:探究法、启发法等 四、教学过程: 1、自主学习内容 (一)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及特点(见ppt) 思考问题1:通过观察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你能发现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共同之处吗?有什么递变规律吗? 温馨提示:(1)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都是1。 (2)递变性:从Li→Cs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二)思考问题2: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对碱金属的性质有什么影响? 温馨提示: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最外层电子越来越易失去,性质越来越活泼。 (三)碱金属物理性质的递变性(见ppt) 思考问题3:从表中你可以总结出碱金属的物理性质有什么相似及递变规律吗? 温馨提示:(1)相似性:色(铯略带金色)、软、轻、低、导 (2)递变性:从锂到铯硬度减小;ρ增大(K与Na反常);熔、沸点降低 2、小组探究与讨论 (一)钠、钾与O2反应的比较

碱金属的化学教案

碱金属的化学教案 碱金属的化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碱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原子结构,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来了解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及其递变规律。 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碱金属元素的性质,以及跟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科学方法模式的训练,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法。 教学用品 1.学生用品(两人一组):金属钾、滤纸、小刀、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火柴、镊子。 2.教师用品:除学生实验用品外,还需要蒸馏水、酚酞溶液、锥形瓶、玻璃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碱金属元素包括哪几种元素? 锂(Li)、钠(Na)、钾(K)、铷(Rb)、铯(Cs)、钫(Fr)。 这些元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是什么呢?下

面我们将从它们的结构特征和性质等方面来进行探讨。由于钫是放射性元素,暂不讨论。 第三节碱金属元素 一、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碱金属的性质 (一)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 (表2-2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 分析表2-2中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可发现什么规律( 前后四人为一组,展开讨论) (学生小结) 1.相同点:最外电子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 2.递变规律:从锂到铯核电荷数增大,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碱金属元素在原子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及递变规律。我们知道,结构决定性质,因此,我们可以推测碱金属在性质上也存在相似性和递变规律。下面,我们先研究它们的物理性质,请同学们先阅读教材表2-1及相关内容,然后进行下列讨论。 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哪些相似性及送变规律? (二)碱金属的物理性质 (学生小结) 碱金属的物理性质 1.相似性:(1)银白色(铯略带金色)(2)硬度小(3)密度小(4)熔点低(5)导热、导电

高一 习题化学5单元质量检测

单元质量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1934年居里夫妇用α粒子(4He)轰击27Al得到一种自然界不存在的磷元素的一种同位素(3015P),开创了人造核素的先河:2713Al+42He―→3015P+10n.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变化说明原子核在一般的化学反应中也能发生变化 B.该变化同样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10n是一种电中性粒子 D.对于3015P有: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解析:一般的化学反应中原子核是不变的,只有核反应中原子核中才发生变化,而核反应不是一般的化学反应,但遵守质量守恒定律;10n是电中性的粒子;对原子而言,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选A. 答案:A 2.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用下图所示方法形象表示: 其中·表示质子或电子,○表示中子,则下列有关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互为同位素 B.①②③互为同素异形体 C.①②③是三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粒子 D.①②③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解析:①②③分别为11H、21H、31H,三者互为同位素,同位素原子之间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几乎完全一样,中子数不同,质子数不同,只有A正确. 答案:A 3.下列各组给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原子数之比为1∶1稳定化合物的是 ()

A.3和17B.1和8 C.1和6 D.7和12 解析:选项A,Li和Cl能形成稳定的LiCl,选项B,H和O能形成稳定的H2O2.选项C,H与C能形成稳定的C2H2.选项D,N与Mg不能形成原子数之比为1∶1的稳定化合物,形成的是稳定的Mg3N2. 答案:D 4.X为主族元素,其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元素的最高正价与负价的代数和为0,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则X、Y、Z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不.可能是 () A.X2Z2B.X4YZ4 C.X2Y2Z4D.X5Y2 解析:X为ⅠA族元素,其化合价可能为+1或-1,Y元素为ⅣA族元素,化合价为+4或-4;Z为氧元素,其化合价为-2.A项正确,例如H2O2或Na2O2等;B项正确,例如H4SiO4;C项正确,例如乙二酸(HOOC-COOH). 答案:D 5.镭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第ⅡA族元素,下列关于镭的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化合物中呈+2价 B.氢氧化物呈两性 C.单质使水分解,放出氢气 D.碳酸盐难溶于水 解析:在周期表中同族元素,从上到下其金属性依次增强,因此,可以由熟知的钙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类推镭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可以确定其单质使水分解,放出氢气;其氢氧化物呈现出比氢氧化钙更强的碱性,而不能呈两性.所以C正确,B不正确. 答案:B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比第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 B.第ⅥA族元素的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好的其沸点也最高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测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O -16 Cl -35.5 Na -23 Li -7 K -39 Rb -85 Cs -133 Ag -108 一. 选择题 1.19世纪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 A.提出了原子学说 B.提出了分子学说 C.发现了稀有气体 D.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2.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四、五、六周期元素的数目分别是 ( ) A .8、8、18、32 B .8、18、18、32 C .8、18、18、18 D .8、8、18、18 3.某些建筑材料含有放射性元素氡( 22286 Rn ),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危害。该原子中中子数 和质子数之差是( ) A .136 B .50 C .86 D .222 4.下列表达方式错误.. 的是 ( ) A .H ∶Cl B . C .O 188 D .O =C =O 5.下列物质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是( ) A .Na 2O B .NH 3 C .Ca(OH)2 D .CaBr 2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5分) 6.我国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已发射成功,“嫦娥”探月工程也已正式启动。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He 32,每百吨He 32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目 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在地球上,氮元素主要以He 4 2 的形式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e 4 2 原子核内含有4个质子 B .He 32和He 4 2 互为同位素 C .He 32 原子核内含有3个中子 D .He 42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所以He 42具有较强的金属性 7.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 ) A .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依次递增 B .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C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 .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素的种类由核外电子数决定 B .原子的种类由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共同决定 C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两个原子一定是同种原子 D .某元素的原子核内有m 个质子,n 个中子,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 + n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周期表中的主族都有非金属元素 B .周期表中的主族都有金属元素 C .周期表中的非金属元素都位于短周期 D .周期表中的非金属元素都位于主族和0族 10.下列各组中前者的碱性比后者强的是( ) A. KOH 和Al(OH)3 B. Mg(OH)2 和NaOH C. Al(OH)3和Mg(OH)2 D. Mg(OH)2和Ca(OH)2 11.下列有关碱金属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锂与过量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锂 B .从锂到铯,密度由小到大 C .从锂到铯,熔沸点依次升高 D .钠与水反应不如钾与水反应剧烈 12.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通常元素的化合价与其原子的质量数有密切的关系 B.14 6C 和17 7N 的质量数相同,但质子数不同,所以互称为同位素 C .已知铱的一种核素是191 77Ir ,则其核内的中子数是114 D .钾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13.下列氢化物中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CH 4>NH 3>H 2O >HF B .SiH 4>NH 3>H 2S >HCl C .HF >H 2O >NH 3>PH 3 D .NH 3>PH 3>H 2S >HBr 14.下列叙述中能肯定说明金属A 比金属B 的活泼性强的是( ) A .A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 B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 .A 原子电子层数比B 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C .1molA 从酸中置换生成的H 2比1mol B 从酸中置换生成的H 2多 D .常温时,A 能从酸中置换出氢,而B 不能 15.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B. 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C. 原子核外各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D. 核电荷数为17的元素容易失去1个电子 16.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乙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乙位于第V A 族,甲个与丙同主族,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则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丙>丁>乙 B .单质的还原性:丁>丙>甲

化学:2.3《碱金属元素的性质》教案(大纲版第一册)

化学:2.3《碱金属元素的性质》教案(大纲版第一册)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了解碱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来了解它们性质上的差异及其递变规律,为今后学习元素周期律等打好基础。 2.使学生了解焰色反应,并能利用焰色反应检验钾、钠及其化合物。 3.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以及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分为两部分: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碱金属的性质、焰色反应。第一部分内容为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重点。 在第一部分内容中,教材先给出了碱金属的物理性质表和原子结构表,引导学生通过对表中事实和数据等资料的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知识。然后,根据这些规律性的知识,作出了碱金属元素可能具有与钠相似的化学性质,以及它们的金属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逐渐增强的推测。接着,教材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通过介绍碱金属与氧气等非金属的反应,以及碱金属与水的反应,证明上述推论和预测的合理性。最后,要求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碱金属具有哪些共同的化学性质,以及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碱金属的性质呈现怎样的变化。 在第二部分内容中,教材主要介绍了钠和钾的焰色反应,以及根据焰色反应检验钠、钾及其化合物的方法等。本节最后的“讨论”是对焰色反应知识的灵活应用。 阅读材料“金属钾的发现”,意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以及训练科学方法。 本节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重视引导学生认识原子的结构与元素性质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以对学生进行量变引起质变、内因与外因的关系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教材结合碱金属元素性质的比较等具体内容的介绍,采用中学化学学习中较常用的科学方法模式,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同时,通过阅读材料“金属钾的发现”,使学生认识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掌握正确的科学方法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建议如下: 1.单纯从知识来讲,本节教材与以往的教材并没有太大区别,主要是在体现科学方法上与以往的教材存在着较大区别。教材以钠的性质以及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作为参照物,将其余碱金属的原子结构与之相比较,分析它们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并进而推论出它们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应注意引导学生采用科学方法模式,在推论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实验和分析实验事实,正确得出结论。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进行科学方法训练,认识科学方法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2.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使它们的性质也表现出相应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结合此知识对

碱金属元素 教学设计

【有关"碱金属元素" 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1. 碱金属元素 第三节碱金属元素 一、金属元素的结构及物理性质 注意:K、Na密度变化趋势反常ρNa>ρK 碱金属元素中Rh有Rb、Cs密度大小水 Na、K、Cs可保存在煤油中,而Li常保存在凡土杯中 二、焰色反应 1、内容: 钾紫色(需透过蓝色钴玻璃滤去黄光) 钠:黄色 2、用途:测定金属或金属阳离子的存在 操作:①将铂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热至与原火焰颜色一致 ②蘸溶液或粉未在外焰观察,每次实验完毕,应用稀盐酸洗净铂丝。灼烧至与火焰颜色一致*,观察钾的焰色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三、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1、结构(Li次外层为2个电子) 2、相似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的反应

注意:1、Li燃烧生成L2Io,而Na以后的金属燃烧都生成过氧化物,K至K以后的金属燃烧生成RO3起氧化物 结论:碱金属与大多数非金属起反应,表现出很强的还原性,即失电子的能力。 *应用稀盐酸洗净铂丝,因金属氯化物高温下易挥发。 2、与H2O反应 2K+2H2O=2KOH+H2↑ 2K+2H2O=2K++2OH-+H2↑(遇水燃烧) K、Na与H2O反应巨烈,放出的热使生成H2燃烧火焰呈紫色,并有较轻微得爆炸声,酚酞变红显碱性。 结论:与H2O反应由Li——Cs逐渐巨烈,Li遇水不溶成小球,Na熔成小球,K燃烧。 4、碱金属的递变规律 四、钾肥 1、钾肥:主要指KCl K2SO4 K2CO3 钾盐为速效肥而CO(NH2) 2等为迟效肥 推出:应避免与氨态氮肥混合使用,放出NH3。应CO32—反应NH4+→NH3↑ 2、氮促进叶片生长,磷促进果实根发育,钾促进茎的生长。 3、岩石的风化 4、CO2自得:1)水的吸收;2)岩石风化;3)光合作用 教案内容: 内容1:知识讲解 教学设计2. 碱金属元素 教案内容: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单元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化学第一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包括20小题,1-10每小题2分,11-20每小题3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质量数为37的原子应该有() A.18个质子,19个中子,19个电子 B.17个质子,20个中子,18个电子 C.19个质子,18个中子,20个电子 D.18个质子,19个中子,18个电子 2.下列各组微粒半径(r)之比大于1的是 A. rF/ rCl B. rI-/rI C. rMg2+/Na+ D. rF-/rCl- 3.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 A.BF3B.H2O C.SiCl4D.PCl5 4.下列分子含有的电子数目与HF相同,且只有两个极性共价键的是( ) A.CO2 B.H2O C.N2O D.CH4 5.下列电子式,正确的是() 6.下列物质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 A.Na2O2 B.I2C.NaHSO4D.HNO3 7. 图为周期表的一部分,已知A,B,C,D,E五种元素原子核外共有85个电子,E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B元素是() (A)P (B)Mg (C)Cl (D)Si 8. 随着卤素原子半径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A.单质熔、沸点逐渐降低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C.卤素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D.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9.第4周期某主族元素的原子,它的最外电子层上有两个电子,下列关于此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比钾的原子半径大B.氯化物难溶于水 C.其氢氧化物的碱性比NaOH强D.碳酸盐难溶于水 10.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这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 ) A.XY 2 B.X 2 Y 3 C.X 3 Y 2 D.X 2 Y 11.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A)CaCl 2(B)KOH (C)H 2 O (D)NH 4 F 12.最近,科学家研制是一种新的分子,它具有类似足球状结构,化学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一种新型化合物(B)和12C都是碳的核素 (C)含离子键(D)中含共价键

《碱金属元素与卤素》教案

《碱金属元素与卤素》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原子结构的理论解释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掌握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具体体现并能通过现象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 过程与方法: 1、由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分析推导出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让学生通过总结实验来得出物质化学性质的变化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由实践得出理论,并由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2、加深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规律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碱金属、卤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教学难点:碱金属、卤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三、教学过程: 【板书】 一、碱金属元素 【科学探究一】请同学们看书本P5完成该表。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 (一)原子结构 最外层电子数均为1,电子层数从上到下依次增加,半径增大。(二)物化性质 1、物理性质 【科学探究二】根据碱金属的物理性质表格,请总结碱金属的物理性质有什么共性、递变性?

【总结】 【板书】 相似性:均为银白色(cs略带金黄色),密度较小,硬度小,熔沸点较低。 递变性:从上到下,密度增大(Na到K密度减小),从上到下熔沸点降低。 【讲解】(讲解物理性质时联系之前做过的Na的实验。讲解密度时联系公式ρ=M/V)。 【板书】 2、化学性质 相似性:元素金属性强,均易失去一个电子显+1价;金属单质还原性强,均易与氧气等氧化剂反应。

【讲解】碱金属最外层上都只有一个电子,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的阳离子,易与氧气等非金属元素及水发生化学反应。 【板书】 递变性:从上到下,元素金属性增强,单质的还原性增强。 【讲解】碱金属最外层都有1个电子,化学性质相似;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的电子层数递增,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最外层电子易失去,金属性逐渐增强,表现在参加化学反应时越来越剧烈。 【辨析】金属性:元素失去电子的能力。 还原性:具体物质失电子能力。 【板书】 金属性越强具体体现在: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剧烈,置换出氢气越容易;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另外一般来说金属在活动顺序表中越靠前,与同一种非金属反应越容易金属性也越强。(1)、碱金属与水反应 【探究实验二】钾与水反应实验 【投影】视频演示Li、Rb、Cs与水反应的实验,请学生观察,与钠与水反应的现象作比较. 钾与水反应钠与水反应

3118高一化学碱金属检测题

高一化学碱金属检测题 姓名:____________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Fe-56 Cu-64 Li-7 K-39 Rb-85 Ca-40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碱金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都能与水反应放出氢气 B.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态存在 C.它们的单质和化合物都能呈现焰色反应 D.单质的密度都小于1,熔点都低于100℃ 2.碱金属的化合物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一组是 A.Na2O2 、NaCl B.NaOH、Na2CO3、 C.NaCl、Na2SO4 D.NaHCO3、Na2O 3.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得到的主要产物是 A.Cu和CuSO4 B.Cu(OH)2 、Na2SO4和H2 C.Cu、Na2SO4和H2 D.Cu、Cu(OH)2、Na2SO4和H2 4.下列关于钠的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Na2O2是白色固体,和冷水作用得到O2和NaOH B.在Na2O2与水的反应中,氧化剂是Na2O2,还原剂是水 C.Na2O不稳定,能继续被O2氧化生成Na2O2 D.能与酸反应,生成含氧酸盐,故是碱性氧化物 5.下列关于铯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热碳酸铯可分解为CO2和氧化铯 B.无水硫酸铯的化学式是Cs2SO4 C.电解熔融的CsCl可得到金属铯 D.氢氧化铯是一种强碱 6.下列各组物质发生反应后,能生成盐和O2的是 A.Na和H2O B.Na2O和H2O C.Na2O2和H2O D.Na2O2和CO2 7.关于Na2CO3和NaHCO3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水中的溶解性:NaHCO3〉Na2CO3 B.热稳定性:NaHCO3〈Na2CO3 C.与酸反应的速率:NaHCO3〈Na2CO3 D.Na2CO3不能转化成NaHCO3,而NaHCO3能转化成Na2CO3 8.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的NaHCO3最佳方法是 A.加入适量盐酸 B.加入NaOH溶液 C.加热灼烧 D. 配成溶液后通入CO2 9.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1.1.2 碱金属元素的结构与性质 教案(5)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2课时碱金属元素的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以元素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掌握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 2.掌握碱金属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3.了解金属性强弱比较。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抽象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培养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 碱金属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 碱金属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过程 预习探究(学生用) 1.碱金属包括的元素的名称和符号:锂(Li)、钠(Na)、钾(K)、铷(Rb)、铯(Cs)。 2.根据课本P5完成: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都为1个;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3.阅读课本P7第二自然段和表1-1,完成碱金属的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相似性:质软,银白色(铯略带金色光泽); 递变性: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密度逐渐增大,熔沸点逐渐降低,密度增大的趋势(K小于Na)。

4.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比较依据: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的难易程度;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金属活动顺序表; 互动课堂(教师用) 【回忆】必修一我们学习了金属钠的性质,同学们回忆一下钠的性质。 【教师强调】本节课的课标是: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板书】二、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 【过渡】通过元素周期表的结构,Li、Na、K、Rb、Cs属于同主族,它们的性质有何异同?【问题1】观看钠、钾在空气中燃烧,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钠和钾的性质具有相似性,如都显银白色,质地软,都能和氧气反应;不同之处:钾的燃烧比钠更加剧烈,得到产物更加复杂。 【补充】Li和氧气反应只生成氧化锂,钠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和过氧化钠,K、Rb、Cs 和氧气反应产物更加复杂。 【问题2】观看钠和钾与水反应,观察实验现象,完成下列表格: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碱金属从上到下与水反应程度更加剧烈。 【问题3】阅读课本以及根据自己所掌握知识,如何比较金属性强弱?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1. 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 2. 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强弱;

化学教案-碱金属元素

化学教案-碱金属元素 化学教案-碱金属元素 第三节碱金属元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碱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来了解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及递变规律,为今后学习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础。 2.使学生了解焰色反应,并能利用焰色反应检验钾、钠及其化合物。 3.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教学重点 碱金属元素的性质以及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模式的训练。 ●教学用具 第一课时:投影仪、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烧杯、玻片、水、金属钠、钾、酚酞溶液。 第二课时:投影仪、酒精灯、装在玻棒上的铂丝,Na2CO3、CuSO4、KCl、BaCl 2、CaCl2溶液蓝色钴玻璃。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第一课时: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碱金属的性质。 第二课时:焰色反应及相关练习。 ●教学过程(https://www.doczj.com/doc/8d9568849.html,)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碱金属元素的家庭成员有哪些?为什么把它们称做碱金属? [引言]本节课我们就来系统地学习碱金属元素。 [板书]第三节碱金属元素 [讲解]人们把锂、钠、钾、铷、铯等叫做碱金属,并把它们放在一起研究,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这种内在的联系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将从它们的结构特征和性质等来进行探讨。 [板书]一、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 [教师]首先,我们来分析碱金属元素在原子结构上的差异。 [投影]

[学生分析总结] [板书]相同点: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 不同点:随核电荷数的增多,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讲解]根据碱金属元素在原子结构上的特点,我们可进行如下分析:由于元素化学性质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一个电子,因此它们应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此可推知它们也应该像碱金属的代表物钠一样,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的阳离子,并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元素及水发生化学反应。 现在,我们用实验来证明这个推测。 [板书]二、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2—9]取Na、K同时放在石棉网上灼烧。 [演示实验2—10]Na、K分别与水反应。 [讲解]实验证明,Na、K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K比Na更容易燃烧,K与水反应比Na与水反应更剧烈,说明K的金属性要比Na强。 元素的结构决定了元素的性质。如果说K与Na的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碱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而引起的,那么K比Na性质活泼又应该怎样解释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

碱金属卤族元素练习题

碱金属卤族元素练习题 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随着电子层数增多,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B碱金属单质具有还原性,形成的离子具有强氧化性 C碱金属单质熔、沸点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而降低 D碱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 2.关于铯及其化合物的以下各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氢氧化铯是一种强碱,比KOH勺碱性强 B.铯与水或酸溶液反应剧烈,都生成氢气 C.Cs的还原性比Na强,故的氧化性大于Cs+ D.AI的金属性大于铯的金属性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碱性:LiOH > NaOH > KOH > RbOH B.金属性:Rb > K > Na > Li C.和酸反应时1个Fe能失去2电子,1个Na失去1个电子,所以

Fe的金属性强于Na D.Rb不易与水反应放出H 4.已知金属钾有如下性质: 钾的密度比水小钾的熔点低钾与水反应时放出热 量④钾与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 某学生将一小块金属钾投入滴有酚酞溶液的水中,以上实验能证明上述四点性质中的() A.①④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5.下列各组物质性质比较的表示中,正确的是() A.还原性:HF > HCI> HBr > HI B.稳定性:HF < HCI < HBr Br 2 > I 2> F 2 D.密度:F2< Cl 2< Br 2< I 2 6.卤素是最活泼的一族非金属元素,下列关于卤族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卤素单质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 B.从上到下,卤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半径依次减小 C.从F到I,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依次减弱,原子 的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 D.卤素单质与f化合由易到难顺序为F2< Cl 2< Br 2< I 2 7.X、Y是元素周期表第叫A族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能说明X

碱金属元素教案设计

碱金属元素教案设计 碱金属元素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碱金属元素性质的异同,能够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来理解它们性质上的差异和递变规律,为今后学习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础。了解焰色反应的操作及应用。能力目标通过演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总结、推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培养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建议碱金属知识结构网络图在学习完全章后应该指导学生总结出本章内容的知识网络图。这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族,关键是熟悉自然族的学习方法。每一族重点掌握代表物质的性质,其他元素的性质可以利用相似性和递变性的规律加以掌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形成知识结构的网络可以把分散的内容统一起来。为以后学习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族卤族铺平道路,使得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水到渠成。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包含两个主要内容: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其单质的性质、焰色反应。其中前一部分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第一部分内容中,先由两张表格切入,让学生通过表中提供的数据等信息的分析,总结归纳出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的特点。为后面学习它们的化学性质打好基础,因为结构决定性质,通过总结结构的相同点和递变性,完全可以大胆的预测其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然后利用实验事实验证推测的正确性,这样的学习顺序是对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培养。教材在重点介绍了钠的有关知识之后,由个别到一般,进一步归纳出碱金属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以及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从知识基础、科学方法等方面为介绍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等打基础,使将来元素周期律的引出能够做到水到渠成。第二部分内容中,主要介绍了钠和钾的焰色反应,以及它的正确操作和应用。阅读材料金属钾的发现,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化学史的教育。教学建议高一第二章第三节的编写,采用了化学学习中使用较多的科学方法模式,即通过实验和观察,将实验现象和数据等资料加以分析,找出规律性的知识,并根据这些规律性的知识,进一步对一些物质的性质作出推论和预测,当这些推论和预测经过多次论证后,便可将其中的正确部分上升为理论。这种科学方法模式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因此在这一节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1.碱金属单质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原子结构的特点,可以让学生以教材中的两个表格为主要依据,结合前面学过的钠的有关性质,运用对比的方法通过自学、讨论的方法掌握这部分知识。建议从相同点和递变性两方面指导学生总结出规律。 2.碱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可以让学生结合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去思考,利用规律大胆推测,然后用实验加以验证。此处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机。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此处的实验尤为重要。要做好钾在空气中燃烧以及钾和水反应的实验。可以事先复习钠的有关的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氧化剂和还原剂,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再通过讲解或者阅读,从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的剧烈程度以及生成物等方面比较Li、Na、K、Rb、Cs与氧气反应,与水反应的不同,从而得出结论:碱金属的金属性都很强,是强还原剂,而且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而逐渐增强的结论。从知识基础、科学方法等方面为介绍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等打基础。 3.碱金属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可以结合它们的化学性质让学生自然地得出结论。此外还应涉及药品的保存,例如:钠和钾应保存在煤油里,锂保存在石蜡中。 4.焰色反应的教学,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美丽的烟火、食盐溅在火焰上呈现黄色。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离子的焰色反应,引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强调焰色反应的正确操作方法和步骤及其原因,特别指出钾的焰色反应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并解释原

高一化学下册碱金属元素随堂练习题(最新整理)

高一化学下册碱金属元素随堂练习题 第三节碱金属元素新课指南 1.掌握碱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来理解它们性质上的异同及其递变规律. 2.掌握利用焰色反应检验金属钠和钾以及它们的离子的操作技能. 3.通过学习碱金属性质的递变规律,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本节重点:碱金属元素的性质以及跟原子结构的关系. 本节难点: 碱金属元素的性质以及跟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材解读精华要义相关链接 1.钠的原子结构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有11个电子,分三层排布,最外层有1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钠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形成8电子的稳定结构,表现出很强的还原性. 2.钠的典型化学反应钠是活泼的金属单质,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够与多种物质反应.钠单质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为还原性. 知识详解知识点1 碱金属的原子结构从下表可以看出,锂、钠、钾、铷、铯的原子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是相同的,都是1个电子.这个电子对原子半径的大小是有影响的,一旦失去这个电子变成离子,离子半 径就显著地比原子半径小了.例如,钠原子的半径是1.86×10- 10m,钠离子的半径则为0.97×10-10m. 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碱金属 项目锂钠钾铷铯元素符号 Li Na K Rb Cs 电子层结构原子 半径(10-10m)Ⅰ相同点:最外电子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Ⅱ递变 规律(从锂到铯):核电荷数逐渐增大;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 径逐渐增大. 知识点2 碱金属的物理性质碱金属元素在自然界里 都以化合态存在,它们的金属由人工制得.下表列出了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 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碱金属项目 Li Na K Rb Cs 颜色和状态银白、柔软银白、柔软银白、柔软银白、柔软略带金色光泽、柔软密度(g/cm3) 0.534 0.97 0.86 1.532 1.879 熔点(℃) 180.5 97.81 63.65 38.89 28.40 沸点(℃) 1347 882.9 774 688 678.4 小结①相似性:碱金属除铯略带金色光泽外,其余都呈银白色.碱金属都比较柔软,有延展性,它们的密度都比较小(Li、Na、K的密度小于1 g/cm3,Rb、Cs的密度大于1 g/cm3),熔点较低(Li大于100℃,其余小于100℃),铯在气温稍高的时候, 就呈液态.它们的导热、导电的性能都很强.碱金属,特别是锂、钠、

高三化学教案:碱金属元素复习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碱金属元素复习教案 碱金属元素 Ⅰ.课标要求 1. 以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来探究钠的性质。 2. 以研究碳的化合物来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Ⅱ.考纲要求 1. 掌握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2. 探究碱金属的递变规律. Ⅲ.教材精讲 一.本章知识结构体系及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 Na2O的稳定性要小于Na2O2,所以Na2O在加热情况下与O2反应变成Na2O2 2. NaHCO3溶解度Na2CO3溶解度,所以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CO2会析出NaHCO3晶体 3. NaHCO3受热易分解,Na2CO3则不易 4. 有时向Na2O2固体上滴加酚酞试液,开始变红,后来褪色,那是因为Na2O2的强氧化性和漂白作用 5. 将Na2CO3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中,马上就会释放出气体。 Na2CO3+2HCL=2NaCL+H2O+CO2,而将稀盐酸逐滴加入Na2CO3溶液中则开始无气泡,后来产生气泡。 Na2CO3+HCL=NaHCO3+NaCL

NaHCO3+HCL=NaCL+H2O+CO2可利用这种正反滴加来鉴别盐酸与Na2CO3 6. NaOH与NaHCO3不能共存,无论混溶于水或加热,首先考虑二者之间的反应NaHCO3+NaOH=Na2CO3+H2O 7. 向Na2CO3与NaOH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首先考虑HCL+NaOH=NaCL+H2O再考虑5 8. 碱金属从LiRb熔沸点逐渐降低 9. 焰色反应为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它体现了元素的性质 10. 将Na2CO3转变为NaHCO3,可采取持续不断的通入CO2气体的方法Na2CO3+CO2+H2O=2NaHCO3,NaHCO3转变为Na2CO3可采取加热的方法,也可以采取滴加适量NaOH的方法NaHCO3+NaOH=Na2CO3+H2O 11. Na2O2的电子式Na+[:O:O:]2-Na+其中O的化合价为-1价 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均为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而Na2O2+SO2=Na2SO4则为Na2O2与SO2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12. 将NaHCO3加热时,固体质量的减少并不单为CO2,而为CO2与H2O的质量之和,所以可利用 2NaHCO3=N2CO3+H2O+CO2 168 106 62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碱金属元素的结构与性质 教学设计[必修]

课标实验教科书(必修)化学(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碱金属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分析,使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 ●教学重点:碱金属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以及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周期表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阅读、讨论、练习、探究等 ●教学用具:投影仪、多媒体、元素周期表挂图等 ●教学过程 【引入】周期表中为什么把锂、钠、钾等元素编在一个族呢?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有什么联系呢? 【板书】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 (一)碱金属元素: 【探究】查阅碱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填写下表: 观察上表,找出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板书】1.原子结构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个

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增大,电子层数增多【过渡】碱金属原子结构相似,最外层电子数都为1个,那么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吗?我们通过实验继续探究碱金属的化学性质有无相似的地方。 【探究】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对钠、钾分别与氧气、水反应的实验进行对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得到什么结论? 【板书】2.碱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点燃点燃 4Li + O2 Li2O 2Na + O2 Na2O2 2 Na + 2H2O =2NaOH + H2↑ 2K + 2H2O =2KOH + H2↑ 通式:2R + 2 H2O=2 ROH + H2 ↑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过渡】碱金属原子结构除了相似性外,核电核数、电子层数均不同,结构体现了递变性,那么它们的化学性质除了相似外,还有递变性吗? 【思考】钠和钾哪一个与水反应更剧烈? 【明确】钾与水反应更剧烈,而单质与水或与酸反应越剧烈(容易),说明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体现了碱金属元素的性质还有递变性。 【板书】3.碱金属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到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从Li到Cs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结论:1)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2)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过渡】碱金属元素除了化学性质有相似性和递变性外,物理性质有吗? 【探究】观察课本第7页表1-1碱金属的主要性质,分析碱金属单质的颜色和状态、密度、熔点、沸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板书】4.碱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延展性。 2)递变性(从锂到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