ρK碱金属元素中Rh有Rb、Cs密度大小水Na、K、Cs可保存在煤油中,而Li常保存在凡土杯中二、焰色反应1、内容:钾紫色(需透过蓝色钴玻璃滤去黄光)钠:黄色2、用途:测定金属或金属阳离子的存在操作:①将铂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热至与原火焰颜色一致②蘸溶液或粉未在外焰观察,每次实验完毕,应用稀盐酸洗净" />
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碱金属元素 教学设计

碱金属元素 教学设计

碱金属元素  教学设计
碱金属元素  教学设计

【有关"碱金属元素" 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1. 碱金属元素

第三节碱金属元素

一、金属元素的结构及物理性质

注意:K、Na密度变化趋势反常ρNa>ρK

碱金属元素中Rh有Rb、Cs密度大小水

Na、K、Cs可保存在煤油中,而Li常保存在凡土杯中

二、焰色反应

1、内容:

钾紫色(需透过蓝色钴玻璃滤去黄光)

钠:黄色

2、用途:测定金属或金属阳离子的存在

操作:①将铂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热至与原火焰颜色一致

②蘸溶液或粉未在外焰观察,每次实验完毕,应用稀盐酸洗净铂丝。灼烧至与火焰颜色一致*,观察钾的焰色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三、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1、结构(Li次外层为2个电子)

2、相似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的反应

注意:1、Li燃烧生成L2Io,而Na以后的金属燃烧都生成过氧化物,K至K以后的金属燃烧生成RO3起氧化物

结论:碱金属与大多数非金属起反应,表现出很强的还原性,即失电子的能力。

*应用稀盐酸洗净铂丝,因金属氯化物高温下易挥发。

2、与H2O反应

2K+2H2O=2KOH+H2↑ 2K+2H2O=2K++2OH-+H2↑(遇水燃烧)

K、Na与H2O反应巨烈,放出的热使生成H2燃烧火焰呈紫色,并有较轻微得爆炸声,酚酞变红显碱性。

结论:与H2O反应由Li——Cs逐渐巨烈,Li遇水不溶成小球,Na熔成小球,K燃烧。

4、碱金属的递变规律

四、钾肥

1、钾肥:主要指KCl K2SO4 K2CO3

钾盐为速效肥而CO(NH2) 2等为迟效肥

推出:应避免与氨态氮肥混合使用,放出NH3。应CO32—反应NH4+→NH3↑

2、氮促进叶片生长,磷促进果实根发育,钾促进茎的生长。

3、岩石的风化

4、CO2自得:1)水的吸收;2)岩石风化;3)光合作用

教案内容:

内容1:知识讲解

教学设计2. 碱金属元素

教案内容:

内容1:知识讲解

一、碱金属元素

1、碱金属元素的相似性

(1)原子结构:

最外层都只有1个电子,且都易失去这一电子,形成+1价阳离子。

(2)单质的物理性质

都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除铯略带金色),质软,密度小,熔点低,有较强的导电、导热性能。

(3)单质的化学性质

与钠相似,都能与氧气、水、稀酸溶液等反应。

(4)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强碱。

2、碱金属元素的差异性和递变性

(1)原子结构

随着Li、Na、K、Rb、Cs核电荷数递增,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单质的物理性质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碱金属熔、沸点逐渐降低,密度逐渐增大。其中Li的密度小于煤油,所以不能像其它碱金属那样保存在煤油中,只能把它浸没在密度更小的石蜡油里来隔绝空气和水。

(3)单质的化学性质

随着原子半径的逐渐增大,核对电子的引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因此金属性增强。如碱金属单质与氧气的反应,Li:常温或燃烧均生成Li2O,Na:常温时生成Na2O,燃烧生成Na2O2;K:常温生成K2O2,燃烧时则生成KO2(超氧化钾)。

(4)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增强。

CsOH>RbOH>KOH>NaOH>LiOH

3、焰色反应以及金属离子的检验

由于碱金属的化合物一般均易溶于水,且其水溶液均为无色,因此不能通过沉淀反应来检验碱金属离子的存在,通常利用碱金属离子在火焰中所显示的不同颜色来检验,这种检验方法叫做焰色法。需要注意的是:(1)焰色反应所用火焰本身的颜色要浅,否则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一般采用煤气灯较理想,若用酒精灯焰,则要使用外焰的侧面(因为焰心的颜色偏黄)。

(2)蘸取待测物的金属丝,最好用铂丝,也可用铁丝、镍丝、钨丝来代替,每次使用金属丝时,必须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以免对实验现象产生干扰。

(3)金属丝在使用前要用稀盐酸将其表面特质洗净,然后在火焰上灼烧至无焰色,这是因为金属氯化物灼烧时易气化而挥发,若用H2SO4洗涤金属丝,则由于硫酸盐的熔、沸点较高而难以挥发,造成对后一个实验产生干扰。

(4)观察钾的焰色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因为钾中常混有钠的杂质,蓝色钴玻璃可以滤去黄光。

内容2:典型例题

例 1 下列关于铯及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氢氧化铯是一种强碱,易溶于水

(B)铯与水或与酸剧烈反应,都能生成氢气

(C)碳酸铯用酒精灯加热可以生成氧化铯和CO2

(D)硫酸铯、碳酸铯、硝酸铯都易溶于水

解析铯是碱金属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其金属性最强,所以CsOH肯定为强碱且易溶于水,铯单质与水或酸都能剧烈反应放出H2;碱金属的碳酸盐(正盐)的热稳定性都较好,用酒精灯加热不会发生分解;同钠盐一样,铯盐中的绝大多数也都易溶于水,故本题选(C)。

例 2 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海藻灰中含有碘盐。从草木灰中提取碳酸钾,从海藻灰中提取碘,并做有关检验:

(1)用石蕊试纸检查溶液的酸碱性,正确的操作方法是____。

(2)为测定草木灰中碳酸钾的含量,需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前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的方法是_________。

(3)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盐。过滤后的溶液在蒸发皿里加热以得到钾盐晶体。加热过程中要____,当蒸发到____时停止加热。

(4)用焰色反应检验K+。某同学用无锈铁丝去沾碳酸钾粉末,却沾不上,这是因为____;某学生沾上了钾盐粉末,但在酒精灯上灼烧时看到火焰是黄色而看不到紫色,这是因为____。

(5)将氯气通入海藻灰溶液,溶液变为浅棕色。将CCl4加入溶液中,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后,下层液体的颜色是____色。

解析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其中包括,试纸的使用,容量瓶的使用,以及蒸发、焰色反应、萃取等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1)将试纸放在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上,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2)往瓶内加水,塞好瓶塞,把瓶倒过立过来,如果瓶塞周围不漏水,将瓶塞旋转180°再塞上,重复以上操作。

(3)加热蒸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操作是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溶液,目的是使溶液受热均匀,以免受热不均匀时溅出;当蒸发到只剩少量溶液时停止加热。

(4)无锈铁丝未经加热;未隔蓝色钴玻璃观察。

(5)将Cl2通入后将置换出I2单质,所以加入CCl4后,振荡下层CCl4层中颜色为紫色。

例 3 今有Na2O2与NaHCO3的混合物粉末,将其分为两等份。在一份混合粉末中加入100mL盐酸,充分反应后,溶液恰为中性,此时放出2.24L(标准状况)气体。将此气体(已干燥)全部通入另一份混合粉末中,充分反应后,气体的体积变为2.016L(标准状况),求:

(1)原混合物粉末中Na2O2与NaHCO3各自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摩?

(2)加入的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由于混合物与盐酸反应呈中性所以反应后的溶液中只有NaCl,产生的气体分别为O2和CO2;

设每一份中Na2O2、NaH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则mol,CO2为ymol,将此气体通入第二份混合物中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为Na2O2过量,剩余气体通入第二份混合物中Na2O2不足,剩余气体为CO2和O2的混合气体。

由第一步产生的气体可列式如下:

例 4 为了测定某种碱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设计的装置如图,该装置(包括水)的总质量为ag,将质量为bg的某碱金属(不足量)放入水中,立即塞紧瓶塞。完全反应后再称量此装置的总质量为cg。

(1)列出计算该碱金属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学表达式____。

(2)无水氯化钙的作用是____。

(3)如果不用CaCl2,求出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实际相对原子质量偏大还是偏小?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解析在此装置中加入某碱金属中,产生H2,其装置前后的质量差即为H2的质量,利用此差量即可求出碱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例 5 2.1g平均式量为7.2的CO与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立即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固体质量增加()。

(A)2.1g (B)3.6g (C)7.2g (D)不可求

解析本题按常规解法求解时,步骤较多,但从反应式分析:

2CO+O2=2CO2;2H2+O2=2H2O

2CO2+2Na2O2=2Na2CO3+O2;2H2O+2Na2O2=4NaOH+O2↑

可发现CO和H2所结合的氧全部在被Na2O2吸收时放出,故增加的质量就是CO和H2的质量,故选(A)。

例 6 下列物质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Na2CO3>NaHCO3>H2CO3

(B)熔点:K>Na>Li

(C)溶解度:NaHCO3>Na2CO3

(D)氧化性:Li+>Na+>K+

解析(A)碳酸盐的热稳定性一般的顺序为正盐>酸式盐>碳酸,故(A)正确;(B)碱金属的熔点从上到下逐渐下降;(C)碱金属的碳酸盐的溶解性比其酸式盐要大,这与碱土金属恰好相反;(D)随着金属性的增强,碱金属从上到下也逐渐减弱,所以本题选(A)、(D)。

教学设计3. 碱金属元素

前言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法。

教学用品

1.学生用品(两人一组):金属钾、滤纸、小刀、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火柴、镊子。2.教师用品:除学生实验用品外,还需要蒸馏水、酚酞溶液、锥形瓶、玻璃片、投影仪、投影片。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碱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原子结构,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来了解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及其递变规律。

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案内容:

内容1:教学过程

碱金属元素(第一课时)

[提问]碱金属元素包括哪几种元素?

[板书]锂(Li)、钠(Na)、钾(K)、铷(Rb)、铯(Cs)、钫(Fr)。

[引入]这些元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将从它们的结构特征和性质等方面来进行探讨。由于钫是放射性元素,暂不讨论。

[板书]第三节碱金属元素

一、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碱金属的性质

(一)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

[投影](表4-1 碱金属的原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讨论]分析表4-1中碱金属的原子结构,可发现什么规律?(前后四人为一组,展开讨论)

[板书](学生小结)

1.相同点:最外电子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

2.递变规律:从锂到铯核电荷数增大,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讲述]碱金属元素在原子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及递变规律。我们知道,结构决定性质,因此,我们可以推测碱金属在性质上也存在相似性和递变规律。下面,我们先研究它们的物理性质,请同学们先阅读教材表2-1及相关内容,然后进行下列讨论。

[讨论]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哪些相似性及送变规律?

[板书](二)碱金属的物理性质

[投影](学生小结)

碱金属的物理性质

1.相似性:(1)银白色(铯略带金色)(2)硬度小(3)密度小

(4)熔点低(5)导热、导电

2.递变规律:从锂到铯

(1)密度呈减小趋势(但钾反常)

(2)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讲述]一般地说,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单质的密度增大。但从Na到K出现了“反常”现象,根据密度

公式,Na到K的相对原子质量增大所起的作用小于原子体积增大所起的作用,因此,K的密度比Na的密度小。

通过上面的探讨可知,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跟结构一样存在着相似性及递变规律。那么在化学性质上是不是也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及递变规律呢?

[讨论]根据碱金属的原子结构,推测碱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学生小结]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因此,可以推测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它们都与钠相似,都能与氧气等非金属以及水等起反应。但由于从锂到铯核电荷数增大,电子层数增多,所以它们在化学性质上也有一定的差异,也存在递变规律。

[板书](三)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1.碱金属与非金属反应

[讲述]同学们的推测是否正确,还需要通过实验和事实进行论证。

[学生实验]用镊子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煤油后,放在石棉网上稍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

[提问]观察到哪些现象?比较与钠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差异?

(学生回答)钾熔化成小球,剧烈燃烧,钾比钠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提问]从上述现象比较钠与钾失电子能力强弱和金属性。

(学生回答)钾比钠更易失去电子,金属性更强。

[讲述]钾燃烧后生成的是比过氧化钾更复杂的氧化物,由于大纲和教材不要求,我们就不讨论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学习。下面我们观察钾与水是如何进行反应的。

[板书]2.碱金属与水的反应

[演示实验]将钾块放入盛有事先滴有酚酞试剂的水的烧杯中。

[提问]在上述实验中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钾块浮在水面上,熔化成光亮的小球,在水面上迅速游动,发出嘶嘶声,溶液变红。

[提问]钾、钠分别与水反应,何者更剧烈?

(学生回答)钾更剧烈。

[提问]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钾密度比水的小,熔点较低,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生成物一种是氢气,另一种是氢氧化钾。[课堂练习]写出钾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提问]根据上述实验事实比较钾与钠的失电子能力和金属性强弱顺序。

(学生回答)钾比钠易失去电子,金属性更强。

[讨论]阅读教材中碱金属反应的有关内容,结合上述两个实验,总结碱金属性质的有关规律。

(学生小结):

①碱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从锂到铯反应越来越剧烈,生成物为氧化物(锂)、过氧化物(钠)、比过氧化物更复杂的氧化物(钾、铷、铯)。

②碱金属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物和氢气。从锂到铯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

③从锂到铯,碱金属随着核电荷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

[投影]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相似性:1.都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反应

4Li+O22Li2O

2Na+S Na2S

2.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物和氢气

3.均为强还原剂:M-e-== M+(M代表碱金属)

从锂到铯递变规律:

1.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剧烈。

2.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

3.金属性逐渐增强。

[叙述]从上面的实验及大量事实证明,同学们前面根据原子结构所作的推论是合理的,也是正确的,今后我们在学习中要学会这种方法。由于碱金属的化学性质都非常活泼,因此,它们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态存在,碱金属的单质都由人工制得。实验室保存碱金属时,都要密封保存,如把K、Na保存在煤油中。

[小结]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结构性质

内容2:典型例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锂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B)钾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钾

(C)从锂到铯其密度逐渐增大

(D)从锂到铯其熔、沸点逐渐降低

2.碱金属在与氧气、氯气以及水的反应中有什么共同点?

关闭

内容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碱金属元素的性质,以及跟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科学方法模式的训练,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4. 碱金属元素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碱金属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知识来解释它们的性质上的异同及其递变规律,?为学习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础

2.?使学生初步掌握以焰色反应检验钠和钾以及其它金属离子的操作技能.

3.通过学习碱金属性质的递变规律,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教案内容:

内容1:教学重点

碱金属元素的性质与其原子结构的关系

内容2:教学过程

[板]一.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单质的物理性质

[阅读]p.106 第一段

[板] 原子结构简图色态密度熔沸点单质的

锂│总││还│金

钠│趋│降│原│属

钾│势│低│性│性

铷│增││增│增

铯↓大↓↓强↓强

共同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铯略带金黄色) 软密度小熔点低?导电导热. [看图4-3]碱金属原子半径随核电荷的增大而减小,碱金属的原子半径比其离子半径大的多.

[板]二.焰色反应.

多种金属和它们化合物灼烧时使火焰呈现出特殊的颜色,化学上称之为焰色反应(实质不是化学反应,是物理变化)

[实验4-7]焰色反应

完成要点:先要灼烧铂丝成无色,做完一种离子的鉴别后,要用盐酸洗(不能用稀硫酸或稀硝酸洗,为什么?),再灼烧至无色,再检验第二种离子.

[问]观察钾的焰色反应,为什么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焰色反很灵敏,微量的金属都能被检验出来,一般的溶液中都有少量的钠离子,?由于钾焰色反应的颜色浅,容易被钠干扰)

[强调]1.钠原子与钠离子的焰色反应的颜色是一样的,书中说:"?金属或金属离子"

2.熟记钠,钾的焰色反应的颜色:钠黄色钾: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问]一种溶液,若其焰色反应呈黄色,能证明它是钠盐溶液吗?(不能,?能得出其中含有钠离子,也可能是氢氧化钠)

[板]三.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讲]钠的性质很活泼,它的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很容易失去,是强还原剂.其它的碱金属也一样.

[板]1.跟非金属的反应

Li与氧气反应只生成Li2O

4Li+O2=2Li2O(一个氧分子得4个电子)

[问]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是什么?(条件不同,产物不同,既可生成普通氧化物,也能生成过氧化物,生成过氧化物时,1个氧分子得2个电子)

[讲]钾,铷与氧气反应生成比过氧化物更为复杂的氧化物(超氧化物)

K+O2=KO2(一个氧分子得1个电子)

(在这些氧化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同)

[板]2.跟水的反应

[实验4-8]钾与水的反应,请学生观察,与钠与水反应的现象作比较.

结论:钾比钠活泼,与水更剧烈.

[生板]写出K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阅读p.111第二段,要求学生理解这句话:

在上述反应里,钾原子失去1个电子,水里的氢离子得到1?个电子成为氢原子,氢原子构成氢气[生板]1写出锂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钾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过氧化钾与CO2

4.超氧化钾与水,CO2

5.氧化锂与水,CO2

[启发]碱金属的单质的性质既相似,又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如何解释碱金属单质的性质的变化规律呢? [讲]学习碱金属的性质变化规律时,?要与卤素性质的变化相联系.?原子半径的增加导致了核对最外层的电子的引力减弱,对卤素来说,得电子的能力减弱,非金属性减弱,对于碱金属来说,最外层电子容易失去,即金属性增强,还原性增强,铯是最活泼的金属,CsOH的碱性最强碱(钫有放射性,不在比较之列)

[板]四.钾肥

[阅读]p.111最后一段

[问]1.土壤中有没有钾?为什么要使钾肥?

2.常见的钾肥有哪些?施用钾肥时要注意什么?

3.草木灰的有效成分是什么?如何用实验提取草木灰的有效成分?

[作业]课堂处理1

课堂作业2,3,4,5

教学设计5. 碱金属元素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碱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运用原子结构

的初步知识来理解它们性质上的异同及其递变规律,为学习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础;

2.使学生初步掌握利用焰色反应检验金属钠和钾以及它们的离子的操作技能;

3.通过学习碱金属性质的递变规律,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教案内容:

内容1:重点难点

碱金属元素的性质以及跟原子结构的关系。

内容2: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投影:[思考讨论]

碱金属包括哪些元素?名称、符号和原子结构如何?

比较归纳碱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规律?

与钠比较,其它碱金属的化学性质有何相似性和递变性?

碱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与其原子结构有何关系?演示实验:钾投入水中

师生活动:讨论归纳上述问题

演示实验:焰色反应

讲解:焰色反应的含义、用途及操作

学生活动:自学阅读钾肥的有关知识

内容3:板书设计

一.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碱金属的物理性质

钫 Fr(不研究)

二.碱金属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递变性原因:核电荷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吸引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增强

三.焰色反应

含义:

用途:检验金属和金属离子的存在

实验操作要点

四.钾肥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律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周期性排布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能力;在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由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周期律的导出,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以及探求知识、不断进取的优良品质。结合周期律的推出,使学生初步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科学抽象方法。 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律》是本章的第二节,本节包括三个部分内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第一课时涉及的主要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以及原子结构、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规律,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内容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基础。考虑到新课改的要求,本部分内容有所降低,只是介绍了电子层的概念,对于排布规律示作介绍,但为了便于教学以及学生对以后知识的理解,可作适当的扩展,让学生了解简单的排布规律。元素周期性的教学要注重“周期性”的理解,同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尽量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自主总结出规律。学情分析: 本节课针对的是高一学生,从认知思维特点上看,该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敏捷、活跃,但抽象思维能力薄弱。“元素周期律”理论性强,要求他们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必须营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碱金属元素教案

一、课题:碱金属元素课型:预习+展示课 使用时间:2014-7-9 主备人:韩艳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在掌握钠的性质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锂、钾、铷、铯的性质。 ②使学生了解碱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原子结构,并能运用碱金属性质上的差异及递变性,分析其原子结构的差异及相同之处。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实验对比,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②通过对碱金属元素结构、性质的对比,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实验及问题的讨论,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 ②培养学生认识“量变引起质变”,“本质决定现象”等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 ①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性质的递变规律 ②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碱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教学方法:探究法、启发法等 四、教学过程: 1、自主学习内容 (一)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及特点(见ppt) 思考问题1:通过观察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你能发现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共同之处吗?有什么递变规律吗? 温馨提示:(1)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都是1。 (2)递变性:从Li→Cs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二)思考问题2: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对碱金属的性质有什么影响? 温馨提示: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最外层电子越来越易失去,性质越来越活泼。 (三)碱金属物理性质的递变性(见ppt) 思考问题3:从表中你可以总结出碱金属的物理性质有什么相似及递变规律吗? 温馨提示:(1)相似性:色(铯略带金色)、软、轻、低、导 (2)递变性:从锂到铯硬度减小;ρ增大(K与Na反常);熔、沸点降低 2、小组探究与讨论 (一)钠、钾与O2反应的比较

碱金属的化学教案

碱金属的化学教案 碱金属的化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碱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原子结构,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来了解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及其递变规律。 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碱金属元素的性质,以及跟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科学方法模式的训练,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法。 教学用品 1.学生用品(两人一组):金属钾、滤纸、小刀、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火柴、镊子。 2.教师用品:除学生实验用品外,还需要蒸馏水、酚酞溶液、锥形瓶、玻璃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碱金属元素包括哪几种元素? 锂(Li)、钠(Na)、钾(K)、铷(Rb)、铯(Cs)、钫(Fr)。 这些元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是什么呢?下

面我们将从它们的结构特征和性质等方面来进行探讨。由于钫是放射性元素,暂不讨论。 第三节碱金属元素 一、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碱金属的性质 (一)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 (表2-2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 分析表2-2中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可发现什么规律( 前后四人为一组,展开讨论) (学生小结) 1.相同点:最外电子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 2.递变规律:从锂到铯核电荷数增大,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碱金属元素在原子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及递变规律。我们知道,结构决定性质,因此,我们可以推测碱金属在性质上也存在相似性和递变规律。下面,我们先研究它们的物理性质,请同学们先阅读教材表2-1及相关内容,然后进行下列讨论。 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哪些相似性及送变规律? (二)碱金属的物理性质 (学生小结) 碱金属的物理性质 1.相似性:(1)银白色(铯略带金色)(2)硬度小(3)密度小(4)熔点低(5)导热、导电

知识点主族元素碱金属和卤素

第一章第二节主族元素碱金属和卤素 (一)碱金属元素: 1.原子结构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均为,均易电子,具有强性递变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电子层数逐渐,原子半径逐渐,失电子能力逐渐,还原性(元素金属性)逐渐。从Li到Cs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2.碱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4Li + O2 Li2O 2Na + O2 Na2O2 点燃点燃 2 Na + 2H2O =2NaOH + H2↑ 2K + 2H2O =2KOH + H2↑ 2R + 2 H2O = 2 ROH + H2 ↑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___个电子,都显___ 价. 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与水和氧气反应 ★★结论:1)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2)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 碱性:LiOH <NaOH <KOH < RbOH < CsOH 3.碱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2)递变性(从锂到铯):①密度逐渐增大(K反常)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小结: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了碱金属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二)卤族元素: 1.原子结构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均为,均易电子,具有强性递变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电子层数逐渐,原子半径逐渐,得电子能力逐渐,氧化性(元素非金属性)逐渐。还原性(元素金属性)逐渐从F到I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2.卤素单质物理性质的递变性:(从F2到I2) (1)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2)密度逐渐增大;(3)单质的熔、沸点升高 3.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X2 + H2= 2 HX 卤素单质与H2的剧烈程度:依次减弱;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HF HCl HBr HI

化学:2.3《碱金属元素的性质》教案(大纲版第一册)

化学:2.3《碱金属元素的性质》教案(大纲版第一册)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了解碱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来了解它们性质上的差异及其递变规律,为今后学习元素周期律等打好基础。 2.使学生了解焰色反应,并能利用焰色反应检验钾、钠及其化合物。 3.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以及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分为两部分: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碱金属的性质、焰色反应。第一部分内容为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重点。 在第一部分内容中,教材先给出了碱金属的物理性质表和原子结构表,引导学生通过对表中事实和数据等资料的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知识。然后,根据这些规律性的知识,作出了碱金属元素可能具有与钠相似的化学性质,以及它们的金属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逐渐增强的推测。接着,教材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通过介绍碱金属与氧气等非金属的反应,以及碱金属与水的反应,证明上述推论和预测的合理性。最后,要求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碱金属具有哪些共同的化学性质,以及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碱金属的性质呈现怎样的变化。 在第二部分内容中,教材主要介绍了钠和钾的焰色反应,以及根据焰色反应检验钠、钾及其化合物的方法等。本节最后的“讨论”是对焰色反应知识的灵活应用。 阅读材料“金属钾的发现”,意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以及训练科学方法。 本节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重视引导学生认识原子的结构与元素性质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以对学生进行量变引起质变、内因与外因的关系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教材结合碱金属元素性质的比较等具体内容的介绍,采用中学化学学习中较常用的科学方法模式,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同时,通过阅读材料“金属钾的发现”,使学生认识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掌握正确的科学方法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建议如下: 1.单纯从知识来讲,本节教材与以往的教材并没有太大区别,主要是在体现科学方法上与以往的教材存在着较大区别。教材以钠的性质以及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作为参照物,将其余碱金属的原子结构与之相比较,分析它们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并进而推论出它们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应注意引导学生采用科学方法模式,在推论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实验和分析实验事实,正确得出结论。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进行科学方法训练,认识科学方法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2.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使它们的性质也表现出相应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结合此知识对

碱金属元素 教学设计

【有关"碱金属元素" 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1. 碱金属元素 第三节碱金属元素 一、金属元素的结构及物理性质 注意:K、Na密度变化趋势反常ρNa>ρK 碱金属元素中Rh有Rb、Cs密度大小水 Na、K、Cs可保存在煤油中,而Li常保存在凡土杯中 二、焰色反应 1、内容: 钾紫色(需透过蓝色钴玻璃滤去黄光) 钠:黄色 2、用途:测定金属或金属阳离子的存在 操作:①将铂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热至与原火焰颜色一致 ②蘸溶液或粉未在外焰观察,每次实验完毕,应用稀盐酸洗净铂丝。灼烧至与火焰颜色一致*,观察钾的焰色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三、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1、结构(Li次外层为2个电子) 2、相似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的反应

注意:1、Li燃烧生成L2Io,而Na以后的金属燃烧都生成过氧化物,K至K以后的金属燃烧生成RO3起氧化物 结论:碱金属与大多数非金属起反应,表现出很强的还原性,即失电子的能力。 *应用稀盐酸洗净铂丝,因金属氯化物高温下易挥发。 2、与H2O反应 2K+2H2O=2KOH+H2↑ 2K+2H2O=2K++2OH-+H2↑(遇水燃烧) K、Na与H2O反应巨烈,放出的热使生成H2燃烧火焰呈紫色,并有较轻微得爆炸声,酚酞变红显碱性。 结论:与H2O反应由Li——Cs逐渐巨烈,Li遇水不溶成小球,Na熔成小球,K燃烧。 4、碱金属的递变规律 四、钾肥 1、钾肥:主要指KCl K2SO4 K2CO3 钾盐为速效肥而CO(NH2) 2等为迟效肥 推出:应避免与氨态氮肥混合使用,放出NH3。应CO32—反应NH4+→NH3↑ 2、氮促进叶片生长,磷促进果实根发育,钾促进茎的生长。 3、岩石的风化 4、CO2自得:1)水的吸收;2)岩石风化;3)光合作用 教案内容: 内容1:知识讲解 教学设计2. 碱金属元素 教案内容:

碱金属卤族元素练习题

碱金属卤族元素练习题 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随着电子层数增多,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B碱金属单质具有还原性,形成的离子具有强氧化性 C碱金属单质熔、沸点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而降低 D碱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 2.关于铯及其化合物的以下各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氢氧化铯是一种强碱,比KOH勺碱性强 B.铯与水或酸溶液反应剧烈,都生成氢气 C.Cs的还原性比Na强,故的氧化性大于Cs+ D.AI的金属性大于铯的金属性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碱性:LiOH > NaOH > KOH > RbOH B.金属性:Rb > K > Na > Li C.和酸反应时1个Fe能失去2电子,1个Na失去1个电子,所以

Fe的金属性强于Na D.Rb不易与水反应放出H 4.已知金属钾有如下性质: 钾的密度比水小钾的熔点低钾与水反应时放出热 量④钾与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 某学生将一小块金属钾投入滴有酚酞溶液的水中,以上实验能证明上述四点性质中的() A.①④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5.下列各组物质性质比较的表示中,正确的是() A.还原性:HF > HCI> HBr > HI B.稳定性:HF < HCI < HBr Br 2 > I 2> F 2 D.密度:F2< Cl 2< Br 2< I 2 6.卤素是最活泼的一族非金属元素,下列关于卤族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卤素单质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 B.从上到下,卤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半径依次减小 C.从F到I,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依次减弱,原子 的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 D.卤素单质与f化合由易到难顺序为F2< Cl 2< Br 2< I 2 7.X、Y是元素周期表第叫A族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能说明X

《碱金属元素与卤素》教案

《碱金属元素与卤素》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原子结构的理论解释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掌握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具体体现并能通过现象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 过程与方法: 1、由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分析推导出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让学生通过总结实验来得出物质化学性质的变化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由实践得出理论,并由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2、加深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规律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碱金属、卤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教学难点:碱金属、卤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三、教学过程: 【板书】 一、碱金属元素 【科学探究一】请同学们看书本P5完成该表。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 (一)原子结构 最外层电子数均为1,电子层数从上到下依次增加,半径增大。(二)物化性质 1、物理性质 【科学探究二】根据碱金属的物理性质表格,请总结碱金属的物理性质有什么共性、递变性?

【总结】 【板书】 相似性:均为银白色(cs略带金黄色),密度较小,硬度小,熔沸点较低。 递变性:从上到下,密度增大(Na到K密度减小),从上到下熔沸点降低。 【讲解】(讲解物理性质时联系之前做过的Na的实验。讲解密度时联系公式ρ=M/V)。 【板书】 2、化学性质 相似性:元素金属性强,均易失去一个电子显+1价;金属单质还原性强,均易与氧气等氧化剂反应。

【讲解】碱金属最外层上都只有一个电子,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的阳离子,易与氧气等非金属元素及水发生化学反应。 【板书】 递变性:从上到下,元素金属性增强,单质的还原性增强。 【讲解】碱金属最外层都有1个电子,化学性质相似;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的电子层数递增,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最外层电子易失去,金属性逐渐增强,表现在参加化学反应时越来越剧烈。 【辨析】金属性:元素失去电子的能力。 还原性:具体物质失电子能力。 【板书】 金属性越强具体体现在: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剧烈,置换出氢气越容易;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另外一般来说金属在活动顺序表中越靠前,与同一种非金属反应越容易金属性也越强。(1)、碱金属与水反应 【探究实验二】钾与水反应实验 【投影】视频演示Li、Rb、Cs与水反应的实验,请学生观察,与钠与水反应的现象作比较. 钾与水反应钠与水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1.1.2 碱金属元素的结构与性质 教案(5)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2课时碱金属元素的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以元素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掌握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 2.掌握碱金属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3.了解金属性强弱比较。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抽象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培养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 碱金属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 碱金属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过程 预习探究(学生用) 1.碱金属包括的元素的名称和符号:锂(Li)、钠(Na)、钾(K)、铷(Rb)、铯(Cs)。 2.根据课本P5完成: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都为1个;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3.阅读课本P7第二自然段和表1-1,完成碱金属的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相似性:质软,银白色(铯略带金色光泽); 递变性: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密度逐渐增大,熔沸点逐渐降低,密度增大的趋势(K小于Na)。

4.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比较依据: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的难易程度;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金属活动顺序表; 互动课堂(教师用) 【回忆】必修一我们学习了金属钠的性质,同学们回忆一下钠的性质。 【教师强调】本节课的课标是: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板书】二、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 【过渡】通过元素周期表的结构,Li、Na、K、Rb、Cs属于同主族,它们的性质有何异同?【问题1】观看钠、钾在空气中燃烧,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钠和钾的性质具有相似性,如都显银白色,质地软,都能和氧气反应;不同之处:钾的燃烧比钠更加剧烈,得到产物更加复杂。 【补充】Li和氧气反应只生成氧化锂,钠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和过氧化钠,K、Rb、Cs 和氧气反应产物更加复杂。 【问题2】观看钠和钾与水反应,观察实验现象,完成下列表格: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碱金属从上到下与水反应程度更加剧烈。 【问题3】阅读课本以及根据自己所掌握知识,如何比较金属性强弱?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1. 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 2. 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强弱;

化学教案-碱金属元素

化学教案-碱金属元素 化学教案-碱金属元素 第三节碱金属元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碱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来了解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及递变规律,为今后学习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础。 2.使学生了解焰色反应,并能利用焰色反应检验钾、钠及其化合物。 3.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教学重点 碱金属元素的性质以及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模式的训练。 ●教学用具 第一课时:投影仪、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烧杯、玻片、水、金属钠、钾、酚酞溶液。 第二课时:投影仪、酒精灯、装在玻棒上的铂丝,Na2CO3、CuSO4、KCl、BaCl 2、CaCl2溶液蓝色钴玻璃。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第一课时: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碱金属的性质。 第二课时:焰色反应及相关练习。 ●教学过程(https://www.doczj.com/doc/111864860.html,)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碱金属元素的家庭成员有哪些?为什么把它们称做碱金属? [引言]本节课我们就来系统地学习碱金属元素。 [板书]第三节碱金属元素 [讲解]人们把锂、钠、钾、铷、铯等叫做碱金属,并把它们放在一起研究,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这种内在的联系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将从它们的结构特征和性质等来进行探讨。 [板书]一、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 [教师]首先,我们来分析碱金属元素在原子结构上的差异。 [投影]

[学生分析总结] [板书]相同点: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 不同点:随核电荷数的增多,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讲解]根据碱金属元素在原子结构上的特点,我们可进行如下分析:由于元素化学性质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一个电子,因此它们应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此可推知它们也应该像碱金属的代表物钠一样,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的阳离子,并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元素及水发生化学反应。 现在,我们用实验来证明这个推测。 [板书]二、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2—9]取Na、K同时放在石棉网上灼烧。 [演示实验2—10]Na、K分别与水反应。 [讲解]实验证明,Na、K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K比Na更容易燃烧,K与水反应比Na与水反应更剧烈,说明K的金属性要比Na强。 元素的结构决定了元素的性质。如果说K与Na的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碱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而引起的,那么K比Na性质活泼又应该怎样解释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

碱金属元素教案设计

碱金属元素教案设计 碱金属元素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碱金属元素性质的异同,能够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来理解它们性质上的差异和递变规律,为今后学习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础。了解焰色反应的操作及应用。能力目标通过演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总结、推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培养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建议碱金属知识结构网络图在学习完全章后应该指导学生总结出本章内容的知识网络图。这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族,关键是熟悉自然族的学习方法。每一族重点掌握代表物质的性质,其他元素的性质可以利用相似性和递变性的规律加以掌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形成知识结构的网络可以把分散的内容统一起来。为以后学习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族卤族铺平道路,使得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水到渠成。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包含两个主要内容: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其单质的性质、焰色反应。其中前一部分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第一部分内容中,先由两张表格切入,让学生通过表中提供的数据等信息的分析,总结归纳出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的特点。为后面学习它们的化学性质打好基础,因为结构决定性质,通过总结结构的相同点和递变性,完全可以大胆的预测其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然后利用实验事实验证推测的正确性,这样的学习顺序是对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培养。教材在重点介绍了钠的有关知识之后,由个别到一般,进一步归纳出碱金属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以及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从知识基础、科学方法等方面为介绍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等打基础,使将来元素周期律的引出能够做到水到渠成。第二部分内容中,主要介绍了钠和钾的焰色反应,以及它的正确操作和应用。阅读材料金属钾的发现,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化学史的教育。教学建议高一第二章第三节的编写,采用了化学学习中使用较多的科学方法模式,即通过实验和观察,将实验现象和数据等资料加以分析,找出规律性的知识,并根据这些规律性的知识,进一步对一些物质的性质作出推论和预测,当这些推论和预测经过多次论证后,便可将其中的正确部分上升为理论。这种科学方法模式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因此在这一节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1.碱金属单质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原子结构的特点,可以让学生以教材中的两个表格为主要依据,结合前面学过的钠的有关性质,运用对比的方法通过自学、讨论的方法掌握这部分知识。建议从相同点和递变性两方面指导学生总结出规律。 2.碱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可以让学生结合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去思考,利用规律大胆推测,然后用实验加以验证。此处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机。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此处的实验尤为重要。要做好钾在空气中燃烧以及钾和水反应的实验。可以事先复习钠的有关的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氧化剂和还原剂,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再通过讲解或者阅读,从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的剧烈程度以及生成物等方面比较Li、Na、K、Rb、Cs与氧气反应,与水反应的不同,从而得出结论:碱金属的金属性都很强,是强还原剂,而且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而逐渐增强的结论。从知识基础、科学方法等方面为介绍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等打基础。 3.碱金属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可以结合它们的化学性质让学生自然地得出结论。此外还应涉及药品的保存,例如:钠和钾应保存在煤油里,锂保存在石蜡中。 4.焰色反应的教学,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美丽的烟火、食盐溅在火焰上呈现黄色。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离子的焰色反应,引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强调焰色反应的正确操作方法和步骤及其原因,特别指出钾的焰色反应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并解释原

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习题精编.doc

碱金属和卤素综合复习题精编 一、填空题 1、碱金属元素(放射性元素除外)包括,其中金属性最强的是,原子半径最小的是,密度最大的是,它们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形式存在,他们原子结构的特点是,它们通常显价,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由大到小的,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由大到小的是。 2、钠是一种固体,它的焰色反应呈色,钾的焰色反应呈色,需要透过去观察,是为了避免混有的干扰。 3、钠很容易和空气中的、等物质反应,通常将钠保存在中。 4、钠与水反应的现象用五个字来概括、、、、。 5、卤素包括的五种元素,它们都是分子,在自然界中,它们是以形式存在,密度最小的是元素,熔沸点最低的是元素,它们共同的原子结构特点是,这导致它们很容易得到电子,具有性,其中这种性质最强的是元素,它们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由大到小是,形成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大到小是,在卤素中,只有一种单质能和水反应产生氧气,这种物质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卤素都能溶于苯和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溴溶于有机溶剂后,显色,碘溶于有机溶剂后,显色(补充知识点: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苯的密度比水小)。 6、氯气呈色,密度比空气,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7、氯水是物,新氯水制呈,是因为里面含有的缘故,紫色石蕊试纸遇到氯水后,颜色变化是,这是因为氯水里面含有的缘故。氯水久置后,发生的颜色变化是,产生的无色气体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8、碘单质加热易,遇到淀粉会变。 9、碱金属单质具有性,卤素单质具有性。 二、选择题 1、钠着火时,采用哪种灭火方式最好() A. 水 B. 煤油 C. 泡沫灭火器 D. 砂子 2、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锂是碱金属中最不活泼并可以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存在的元素 B. 锂原子的半径比其他碱金属原子的半径都要大 C. 碱金属只有钠需要保存在煤油或石蜡中 D. 碱金属的单质都可以通过人工的方法从其他化合物中获得 3、鉴别苏打(碳酸钠)和小苏打(碳酸氢钠)溶液最好的试剂是() A.盐酸 B. 石蕊试液 C. 酚酞试液 D. 氯化钙 4、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反应的是() A.钠和水 B. 钠和氧气 C. 钠和二氧化碳 D.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 5、将一小块钠放到潮湿的空气中,最终形成的产物是() A.过氧化钠 B. 氯化钠 C. 碳酸钠 D. 氢氧化钠 6、做焰色反应时,使用的铂丝每次都要用试剂洗净,这种试剂指的是()A.NaOH溶液B.碳酸钠溶液C.稀盐酸D.硫酸溶液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该元素一定被还原了 B、失电子能力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C、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作为还原剂 D、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办作为氧化剂 8、卤素(从氟到碘),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单质的密度逐渐减小,颜色逐渐加深,熔、沸点逐渐降低 B、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C、卤素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9、下列能发生反应的是() A. 氯气和溴单质 B. 氯气和溴化钾 C. 溴化钠和碘化钠 D. 溴化钠和碘单质 10、将氯水滴入KI溶液中,用力振荡,再注入CCl4,振荡后静置,看到的现象为( ) A.液体呈紫红色B.液体分两层,上层为紫色,下层接近无色 C.液体分两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紫色 D.液体无色 11.证明某白色固体中含有Cl-的正确操作方法是( ) A.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B.溶于水后加入AgNO3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C.加入Ba(NO3)2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高三化学教案:碱金属元素复习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碱金属元素复习教案 碱金属元素 Ⅰ.课标要求 1. 以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来探究钠的性质。 2. 以研究碳的化合物来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Ⅱ.考纲要求 1. 掌握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2. 探究碱金属的递变规律. Ⅲ.教材精讲 一.本章知识结构体系及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 Na2O的稳定性要小于Na2O2,所以Na2O在加热情况下与O2反应变成Na2O2 2. NaHCO3溶解度Na2CO3溶解度,所以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CO2会析出NaHCO3晶体 3. NaHCO3受热易分解,Na2CO3则不易 4. 有时向Na2O2固体上滴加酚酞试液,开始变红,后来褪色,那是因为Na2O2的强氧化性和漂白作用 5. 将Na2CO3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中,马上就会释放出气体。 Na2CO3+2HCL=2NaCL+H2O+CO2,而将稀盐酸逐滴加入Na2CO3溶液中则开始无气泡,后来产生气泡。 Na2CO3+HCL=NaHCO3+NaCL

NaHCO3+HCL=NaCL+H2O+CO2可利用这种正反滴加来鉴别盐酸与Na2CO3 6. NaOH与NaHCO3不能共存,无论混溶于水或加热,首先考虑二者之间的反应NaHCO3+NaOH=Na2CO3+H2O 7. 向Na2CO3与NaOH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首先考虑HCL+NaOH=NaCL+H2O再考虑5 8. 碱金属从LiRb熔沸点逐渐降低 9. 焰色反应为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它体现了元素的性质 10. 将Na2CO3转变为NaHCO3,可采取持续不断的通入CO2气体的方法Na2CO3+CO2+H2O=2NaHCO3,NaHCO3转变为Na2CO3可采取加热的方法,也可以采取滴加适量NaOH的方法NaHCO3+NaOH=Na2CO3+H2O 11. Na2O2的电子式Na+[:O:O:]2-Na+其中O的化合价为-1价 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均为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而Na2O2+SO2=Na2SO4则为Na2O2与SO2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12. 将NaHCO3加热时,固体质量的减少并不单为CO2,而为CO2与H2O的质量之和,所以可利用 2NaHCO3=N2CO3+H2O+CO2 168 106 62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碱金属元素的结构与性质 教学设计[必修]

课标实验教科书(必修)化学(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碱金属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分析,使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 ●教学重点:碱金属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以及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周期表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阅读、讨论、练习、探究等 ●教学用具:投影仪、多媒体、元素周期表挂图等 ●教学过程 【引入】周期表中为什么把锂、钠、钾等元素编在一个族呢?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有什么联系呢? 【板书】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 (一)碱金属元素: 【探究】查阅碱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填写下表: 观察上表,找出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板书】1.原子结构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个

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增大,电子层数增多【过渡】碱金属原子结构相似,最外层电子数都为1个,那么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吗?我们通过实验继续探究碱金属的化学性质有无相似的地方。 【探究】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对钠、钾分别与氧气、水反应的实验进行对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得到什么结论? 【板书】2.碱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点燃点燃 4Li + O2 Li2O 2Na + O2 Na2O2 2 Na + 2H2O =2NaOH + H2↑ 2K + 2H2O =2KOH + H2↑ 通式:2R + 2 H2O=2 ROH + H2 ↑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过渡】碱金属原子结构除了相似性外,核电核数、电子层数均不同,结构体现了递变性,那么它们的化学性质除了相似外,还有递变性吗? 【思考】钠和钾哪一个与水反应更剧烈? 【明确】钾与水反应更剧烈,而单质与水或与酸反应越剧烈(容易),说明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体现了碱金属元素的性质还有递变性。 【板书】3.碱金属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到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从Li到Cs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结论:1)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2)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过渡】碱金属元素除了化学性质有相似性和递变性外,物理性质有吗? 【探究】观察课本第7页表1-1碱金属的主要性质,分析碱金属单质的颜色和状态、密度、熔点、沸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板书】4.碱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延展性。 2)递变性(从锂到铯):

碱金属卤族元素练习题定稿版

碱金属卤族元素练习题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随着电子层数增多,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B碱金属单质具有还原性,形成的离子具有强氧化性 C碱金属单质熔、沸点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而降低 D碱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 2.关于铯及其化合物的以下各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氢氧化铯是一种强碱,比KOH的碱性强 B.铯与水或酸溶液反应剧烈,都生成氢气 C.Cs的还原性比Na强,故Na+的氧化性大于Cs+ D.Al的金属性大于铯的金属性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碱性:LiOH > NaOH > KOH > RbOH B.金属性:Rb > K > Na > Li C.和酸反应时1个Fe能失去2电子,1个Na失去1个电子, 所以Fe的金属性强于Na D.Rb不易与水反应放出H 2

4.已知金属钾有如下性质: 钾的密度比水小钾的熔点低钾与水反应时放出热量④钾与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某学生将一小块金属钾投入滴有酚酞溶液的水中,以上实验能证明上述四点性质中的()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下列各组物质性质比较的表示中,正确的是() A.还原性:HF > HCl> HBr > HI B.稳定性:HF < HCl < HBr Br 2 > I 2 > F 2 D.密度:F 2< Cl 2 < Br 2 < I 2 6.卤素是最活泼的一族非金属元素,下列关于卤族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卤素单质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 B.从上到下,卤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半径依次减小 C.从F到I, 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依次减弱,原子 的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 D.卤素单质与H 2化合由易到难顺序为F 2 < Cl 2 < Br 2 < I 2 7.X、Y是元素周期表第ⅦA族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能说明X

碱金属卤族元素练习题

碱金属卤族元素练习题

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随着电子层数增多,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B碱金属单质具有还原性,形成的离子具有强氧化性 C碱金属单质熔、沸点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而降低 D碱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 2.关于铯及其化合物的以下各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氢氧化铯是一种强碱,比KOH的碱性强 B.铯与水或酸溶液反应剧烈,都生成氢气 C.Cs的还原性比Na强,故Na+的氧化性大于Cs+ D.Al的金属性大于铯的金属性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碱性:LiOH > NaOH > KOH > RbOH B.金属性:Rb > K > Na > Li C.和酸反应时1个Fe能失去2电子,1个Na失去1个电子, 所以Fe的金属性强于Na D.Rb不易与水反应放出H2 4.已知金属钾有如下性质: ①钾的密度比水小②钾的熔点低③钾与水反应时放出热量④钾与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 某学生将一小块金属钾投入滴有酚酞溶液的水中,以上实验能证明上述四点性质中的()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下列关于碱金属某些性质的排列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Li<Na<K<Rb<Cs B密度:Li<Na<K<Rb<Cs C.熔沸点:Li<Na<K<Rb<Cs D.还原性:Li>Na>K>Rb>Cs 10.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的单质()。 A. 熔点依次降低 B. 密度依次减小 C. 颜色逐渐加深 D. 金属活动性增强 11.下列物质中加入到水中无气体放出的是()。 A. 金属钾 B. 氧化钠 C. 氟气 D. 过氧化钾 12.碱金属单质的活动性Li

化学:2.3碱金属元素教案(大纲版高一上)Word版

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教案 碱金属元素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碱金属元素 二. 教学目标: 1. 了解碱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运用原子的知识,了解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及其递变规律。 2. 了解焰色反应,并能利用焰色反应检验钠、钾的化合物。 3. 初步学会用科学方法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理解化学问题。 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碱金属元素的性质以及跟原子结构的关系。 难点:科学方法模式的训练。 四. 知识分析: (一)原子结构: 1. 共同点:最外层电子数都是1,易失电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2. 不同点: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还原性增强。 (二)单质的物理性质: 1. 共同点:*都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质软,密度小,熔点低,有较好的导电、导热性能。 2. 不同点:碱金属的熔、沸点逐渐降低,*密度逐渐增大。 (三)单质的化学性质: 1. 共同点:与钠相似,都能与非金属、水、酸、溶液等反应,生成+ R 离子,最高价氢氧化物均为强碱。2222O K O K 点燃+ O Li O Li 2224点燃+ ↑+=+22222H KOH O H K 2. 不同点:单质的还原性增强。 与2O 反应: (1)Li :在常温和燃烧时生成O Li 2; (2)Na :常温生成O Na 2,燃烧时生成22O Na ; (3)K :常温生成O K 2,燃烧时生成22O K 。 与O H 2反应: (1)Li :与O H 2反应较为缓和; (2)Na :迅速反应,伴有浮、熔、动、响等剧烈的现象;

(3)K :除Na 的现象外,还可以燃烧,轻微爆炸等现象; (4)Cs :发生爆炸性的反应。 它们的氢氧化物溶液的碱性逐渐增强。 (四)焰色反应: 1. 概念: 利用离子或单质原子在火焰中所显示的不同颜色来检验,这种检验方法叫做焰色法。是物质检验的一种方法,但不属于化学检验的方法。 2. 操作:(1)火焰本身颜色浅,否则干扰检验物质的观察,可用酒精喷灯。 (2)蘸取待测物的金属丝在灼烧时应无色,且熔点高,不易氧化,可用Fe Pt 、、Ni 丝,并用稀盐酸反复清洗。(3)钾的焰色要透过蓝色钴玻璃,滤去钠的黄光。 (五)碱金属中的特性: 1. 从Cs Li →,密度呈增大的趋势,但)()(Na K ρρ<。 2. 单质均为银白色,除Cs 外(略带金色)。 3. Li 的保存:同样不能接触空气,但不能像Na 那样保存在煤油中,因为)()(煤油ρρ

  • 碱金属化学教案

    碱金属化学教案 钠的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在自界没有游离态的金属钠存在,通过上面的练习,我们知道,它在空气中经过了复杂的反应,但最终产物是碳酸钠,我们在初中也学过碳酸钠的一些的性质,现在大家一起回忆一下碳酸有哪些化学性质呢?(可以与酸及某些盐发生反应),碳酸钠是钠的一种重要化合物,除此之外钠的化合物还有哪些?(氢氧化钠.氧化钠.过氧化钠.硫酸钠等),碳酸氢钠是碳酸钠的酸式盐,那么它与碳酸钠是否有类似的性质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两种物质的有关性质. [板书]: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过渡]:我们这节课主要讨论它们的化学性质 由于它们都是碳酸这种弱酸的盐,那么大家想象它们共同的性质是什么呢?是不是都能与某种物质反应生成CO2呢? [板书]:(1)与酸的反应 [练习]写出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果属于离子反应,请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过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能与酸反应,现在让我们再来研究一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热稳性上是不是一样,能否根据已有知识来判断,如果它们受热分解,产物可能是什么呢?如何证明有二氧化碳产生呢?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 [演示实验]分别加热碳酸钠碳酸氢钠 [板书](2)热稳定性: 2NaHCO3======Na2CO3+CO2↑+H2O Na2CO3与NaHCO3热稳定的差别可以用来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 [板书](3)用途: Na2CO3:制皂玻璃造纸纺织 NaHCO3:发酵粉灭火器治胃酸过多 巩固练习: 1.如何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的NaHCO3?[指导练习]除杂:(1)除去碳酸钠固体中少量的碳酸氢钠;(2)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 2.往碳酸钠溶液加入下列物质,能反应但观察不到明显现象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