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一有机物的性质与反应类型

专题一有机物的性质与反应类型

专题一有机物的性质与反应类型
专题一有机物的性质与反应类型

专题一有机物的性质与反应类型

【知识网络】

一.重要反应类型:

1.取代反应---等价替换式

有机分子里某一原子或原子团与另一物质里同价态的原子或原子团相互交换位置后生成两种新分子,这种分子结构变化形式称为等价替换式。

2.加成反应—开键加合式

有机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碳氧双键(羰基)或碳碳叁键,当打开其中一个键或两个键后,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加合生成一种新分子,称为开键加合式。

3.消去反应---脱水/卤化氢重键式

有机分子(醇/卤代烃)相邻两碳原子上脱去水/卤代氢分子后,两个C原子均有多余价电子而形成新的共价键,称为脱水/卤化氢重键式。

4.氧化反应---脱氢重键式/氧原子插入式

醛的氧化是在醛基的C-H键两个原子间插入O;醇分子脱出H和连着羟基的C上的H 后,原羟基O和该C有多余价电子而再形成新共价键,称为脱氢重键式/氧原子插入式。

5.缩聚反应---缩水结链式

许多个相邻小分子通过羧基和氨基,或羧基和羟基,或醛基和酚中苯环上的H间的相互作用,彼此间脱去H2O后留下的残基按顺序连接成长链高分子,称为缩水结链式。

6.加聚反应---开键加合式

许多含烯键的分子之间相互加成而生成长链高分子,属于开键加合式。

二.三大有机反应类型比较:

【易错指津】

掌握碳碳不饱和键、-OH、-CHO、-COOH、-COOR、C6H5-的特征反应,弄清官能团之间相互影响如-COOH、-COO-中的C=O不与H2加成。

3.掌握一些反应物间量的关系

①烃基或苯环上的H 被Br 2取代时,不要误认为1个Br 2取代2个H 原子。②要注意1mol 酚酯RCOOC 6H 5发生水解反应最多可消耗2molNaOH :

RCOOC 6H 5+2NaOH →RCOONa+C 6H 5ONa+H 2O 。

4.理清一些反应对结构的特殊要求。

醇消去反应要求邻碳有H 、氧化反应要求本碳有H 。 例 1 有机化学中取代反应范畴很广。下列6个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 .

B.CH 3CH 2CH 2CH(OH)CH 3 CH 3CH 2CH=CHCH 3 + H 2O

C.2CH 3CH 2OH CH 3CH 2OCH 2CH 3 + H 2O

D.(CH 3)2CHCH=CH 2+HI (CH 3)2CHCH(I)CH 3 + (CH 3)2CHCH 2CH 2I

(多) (少)

E.CH 3COOH+CH 3OH CH 3COOCH 3+H 2O

F.(RCOO)3C 3H 5+3H 2O 3 RCOOH+C 3H 5(OH)3

(式中R 是正十七烷基CH 3(CH 2)15CH 2-)

引申发散:取代反应是有机反应中重要的反应类型,它包含量大,知识覆盖面广,成为高考的热点之一。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取代反应包含以下几种情况:

(1) 一个原子被一个原子取代的反应。如:CH 4+Cl 2→CH 3Cl+HCl

(2) 一个原子被一个原子团取代的反应。如:C 2H 5O -H+HO -C 2H 5→C 2H 5-O -C 2H 5+H 2O

(3) 一个原子团被一个原子或原子团取代的反应

如:CH 3CH 2-OH+H -Br→CH 3CH 2-Br+H 2O CH 3CO -OCH 3+H -OH→CH 3COOH+CH 3OH

2.概念的六个要点:(见上面三大有机反应类型的比较)

3.同一反应的类型,从不同的角度看可有不同的名称:

(1) 卤代,硝化,磺化,酯化等均属于取代反应

(2)卤代烃,酯,多肽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二糖,多糖的水解反应一般认为不属于取代反应 (3)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叫皂化反应,也是取代反应 (4)醇与醇,羧酸与羧酸,氨基酸与氨基酸等分子间的脱水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注:有关反应类型的关系如图所示:

例2 黄曲霉素AFTB ( 见右图 ) 是污染粮食的真菌霉素,人类的特殊基因在黄曲霉素作用下会发生突变,并有引发肝癌的可能性。关于黄

曲霉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 16H 12O 6

B. 该化合物水解可生成醇类化合物

C. 跟1mo l 该化合物反应的H 2和NaOH 的最大浓H 2SO 4 140℃ 浓H 2SO 4 Δ 62%H 2SO 4 95℃ 50℃~60℃ 浓H 2SO 4 +HNO 3 +H 2O NO 2

取代反应

磺化 硝化 脱 水 水 解 卤代 酯化 皂化

值分别是6mol和2mol

D. 该化合物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点评】键线式是有机结构中常用的一种表达形式,此类试题要求考生不仅要能将键线式回复到一般的结构简式,而且还要能正确分析官能团间的相互影响及与化学反应的关系。该种试题既是考试的热点,也是高考的重点。

专题实战演练

1.塑料制品废弃物会严重污染环境,故常称它为“白色污染”物。为了防止塑料污染,有一条重要的途径是将其降解为小分子。目前对类似如下结构的塑料的降解已经取得成功:

试分析若用CH3OH来取代它,能得到的有机物可能是()

2.在许多化合物里硫可以取代氧,取代后的物质仍跟原化合物有相似的性质,下面是有机磷农药的结构:

(1)(2)

这两种农药在使用过程中不能与下列哪种物质混合使用()

A.KCl B.NaOH C.NaNO3D.Na2SO4

3.乙烯酮(CH2=C=O)在一定条件下能跟含活泼氢原子的化合物发生加成反应,反应的通式可表示为:

试指出,下列反应不合理的是()

A.CH2=C=O+HCl CH3COCl

B.CH2=C=O+H2O CH3COOH

C.CH2=C=O+ CH3COOH(CH3CO)2O

D.CH2=C=O+ CH3CH2OH→CH3CO CH2 CH2OH

4.阿斯匹林的结构简式为:

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 )

A.1mol B.2mol C.3mol D.4mol

5.下列实验事实, 可以用同一反应原理解释的是()

A.C2H4和SO2都能使溴水褪色

B.福尔马林和葡萄糖都能使溴水褪色

C.苯、乙醇、纤维素都能与浓HNO3反应

D.烧碱和纯碱的溶液都呈碱性

6.相对分子质量为104的烃类,对其化学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能是芳烃,能跟溴水发生加成反应B.能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C.能被新制Cu(OH)2悬浊液氧化D.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7.右图所示的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水解时,断裂的化学键的位置是() A.①④B.②④

C.①③D.②③

8.有机物甲经氧化后得乙C2H3O2Cl,而甲经水解可得丙,1mol丙和2mol乙反应得一种含氯的酯(C6H8O4Cl2);由此推断甲的结构简式为()

A.ClCH2CH2OH B.HCOOCH2Cl

C.CH2ClCHO D.HO-CH2-CH2-OH

9.

实验室常用此方法来检验多羟基化合物。下列有关甘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甘油的水溶液显酸性

(b)甘油分子中的羟基表现了极弱的酸性

(c)甘油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比一元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活泼

(d)甘油不能跟酸发生酯化反应

A、(a)和(c)

B、(b)和(c)

C、(c)和(d)

D、(a)和(d)

10.脑白金,其有效成分的结构简式为。下列对

该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属于芳香烃B.它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分子式为C13N2H16O2D.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11.对于复杂的有机物的结构可用“键线式”简化表示如苯丙烯酸丙烯酯

(a)它的分子式是。

(b)它在稀酸作用下能水解生成两种有机物,此两种有机物可能具有的共同性质是________(填选项的标号)。

A.均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B.遇FeCl3溶液均呈紫色

C.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D.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氢气反应

12.将不饱和烃在催化剂作用下,用臭氧(O3)氧化,则生成含有羰基的化合物:

(R1、R2、R3、R4为烃基或H)。现将一定量的化学式均为C4H8的不饱和烃混合气体A,用上述方法氧化,得到0.5mol酮和1.5mol醛,其中甲醛为0.7mol。

(1)写出此混合气体A氧化后得到的所有生成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

(2)混合气体A加氢后所生成的烃为____________ (写名称)。

(3)混合气体A中各烃的名称和体积分数:________。

13.有甲、乙两种有机物,甲的化学式为C3H7O2N,乙的化学式为C3H6O2;甲可以与NaOH溶液或盐酸反应,乙物质在NaOH或H2SO4中均能起化学反应;甲能发生缩聚反应,乙能发生银镜反应;甲、乙两物分子中都含有—CH3,则甲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乙在稀硫酸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14.石油液化气中常混有少量的硫醇,其目的是提示是否漏气,因为硫醇有令人讨厌的臭味。硫醇是巯基(—SH)与链烃基相连的含硫化合物,其性质和醇类化合物有相似之处,例如硫醇能与金属钠反应,也能和乙酸发生与酯化相类似的反应。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1)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反应条件均略去)

(a)乙酸和乙硫醇(C2H5SH)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乙硫醇和金属钠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120℃1.01×105 Pa时,将1 L乙醇、乙硫醇的混合蒸气和5 LO2混合,进行充分燃烧后(乙硫醇中的硫转变成SO2),恢复到原状况,气体密度减小为燃烧前的10/11,则乙醇和乙硫醇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溴系阻燃剂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

的阻燃剂,广泛应用于聚乙烯、聚丙烯、聚

异戊二烯等聚烯烃类高聚物的阻燃。巳知某

溴系阻燃剂由右图有机物与过量的溴水加

成而得。请完成下列内容:

(1)写出该有机物的化学式。

(2)1mol 该有机物与足量的氢气加成需氢气mol ;与足量的溴水加成需溴水mol 。

(3)写出该有机物与足量的溴水加成生成溴系阻燃剂的化学方程式。

16.请阅读下列短文:

在含羰基的化合物中,羰基碳原子与两个烃基直接相连时,叫做酮。当两个烃基都是脂肪烃基时,叫脂肪酮,如甲基酮;都是芳香烃基时,叫芳香酮,如两个烃基是相互连接的闭合环状结构时,叫环酮,如环己酮。

许多酮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优良溶剂,一些脂环酮还是名贵香料。

试回答:

(1)下列化合物中不能和银氨溶液发生反应的是()

(a)HCHO (b)HCOOH (c)(d)HCOOCH3

(2)有一种名贵香料一一一灵猫香酮是属于()

(a)脂肪酮(b)脂环酮(c)芳香酮

(3)樟脑也是一种重要的酮,它不仅是一种家用杀虫剂,且是香料、塑料、医药工业重要原料,它的分子式为。

有机溶剂分类

有机溶剂分类 一、烃类溶剂 1.烃 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叫烃。根据结构将烃类分为脂肪烃和芳香烃。脂肪烃包括脂肪链烃和脂环烃。开链结构的脂肪烃根据结构的饱和程度分为饱和链烃(烷烃)和不饱和链烃(烯烃和炔烃)。芳香烃是含有苯环特殊结构的烃类。根据具体结构分为单环芳烃、多环芳烃和稠环芳烃。 烃类溶剂根据来源分为两类:由石油分馏得到的烃类混合物溶剂叫石油溶剂油,简称溶剂油;由化工原料合成或精制得到的成分单一烃类溶剂是烃的纯溶剂。纯溶剂价格较高,通常只用于一些特殊用途中。 2.溶剂油 石油是由多种烃类组成的混合物,经过分馏处理得到不同沸点范围的产品。根据沸,抿范围通常把石油产品分为石油醚、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和沥青。其中沸点范围在30~90℃以戊烷和己烷为主要成分的石油醚和沸点范围在40~200℃烃分子含碳数在4~12的汽油,有很好的溶解性能。在工业生产中常做溶剂使用,称为溶剂油或溶剂汽油。近年来还开发出相当于煤油乃至轻柴油馏分做高沸点溶剂油,拓宽了溶剂油的概念。煤油是石油分馏时,沸点在175~325℃范围的馏分,由于馏程长所包含的烃类成分复杂。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做溶剂使用,如美国干洗业使用的干洗溶剂汽油(stoddard solvent)实际上是一种不易燃的煤油溶剂。因此广义上溶剂油包括多种沸程范围的烃类混合物以及己烷、苯、甲苯、二甲苯纯烃类溶剂。为了叙述上的方便,本书介绍的溶剂油是指由石油分馏得到的烃类混合物溶剂。 (1)溶剂油按沸程分类根据分馏过程的沸程,溶剂油大致分为三类:把沸程在100℃凋以下的称为低沸点溶剂油,如工业上的6号抽提溶剂油,沸程为60~90℃;把沸程在100~150℃的称为中沸点溶剂油,如橡胶溶剂油,沸程在80~120℃;把沸程高于150℃的称为高调沸点溶剂油,如油漆溶剂油,沸程为140—200℃,油墨溶剂油干点达360℃都属于高沸点溶剂油。从沸程范围看,溶剂油大多数属于汽油馏分。 (2)溶剂油的化学成分溶剂油是各种烃类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有开链烷烃、烯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由于烯烃化学性质活泼、安定性差,不适合作溶剂使用,所以一般溶剂油中含烯烃很少,成分以其他三类烃为主。 低沸程溶剂油,如6号抽提溶剂油,120号橡胶溶剂油,200号油漆溶剂油中主要成分是烷烃和环烷烃。有时称为脂肪烃类溶剂,脂肪烃溶剂油成分有直链烷烃、支链烷烃、环烷烃。由于不同结构烷烃的溶解性能不同,所以又可以根据其主要成分进一步分类,如以支链烷烃为主要成分的溶剂油,称为异构烷烃溶剂油,它的溶解性能优于一般脂肪烃溶剂油而高沸程溶剂油中甲苯、二甲苯等芳烃含量较大称为芳烃类溶剂油,如近年兴起的高沸点芳烃溶剂油主要成分就是分子中含9个碳原子的芳烃。 溶剂油的性能与其化学成分有密切关系,由于烃类的溶解能力顺序为:芳烃>环烷烃>链烷烃。所以相同沸程的溶剂油中含链烷烃、环烷烃多的比含芳烃较多的溶剂油苯胺点高、贝壳松脂丁醇值低,溶解能力差。 纯芳香烃溶剂油虽然溶解能力强,但毒性也大,因此目前工业上出现用高芳香烃溶剂油和低芳香烃溶剂油来代替苯、甲苯、二甲苯等纯芳香烃溶剂使用的趋势。这样虽然溶解能力稍有降低,但降低了溶剂油的毒性,也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为降低溶剂油的毒性,各国对溶剂油中的芳香烃含量都作出限制,如油漆溶剂油中芳香烃的含量要求在15%以下。

2017九年级化学复习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专题练习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专题练习 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 2.钛台金是2l 世纪的重要材料,工业上制取钛的一个反应是:TiCl 4+2Mg 氩气气氛==== 高温Ti +2MgCl 2,该反应类型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3.氢氟酸可用于在玻璃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雕刻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4HF +SiO 2=SiF 4↑+2H 2O ,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4.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2NaI + Cl 2==2NaCl +I 2”是实验室从海藻中提取碘单质的反应方程式,它属于 A.置换反应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5.右图所示微观变化的化学反应类型,与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一致的是 A .2KClO 3MnO 2= △ 2KCl + 3O 2↑ B .2HI +Cl === 2HCl + I 2 C .CO 2 + C 高温=2CO D .2HCl + CuO === CuCl 2 + H 2O 6.为了解决交通瓶颈制约,我国第六次对铁 路列车实行大提速。提速前须将原有铁路短轨或长轨焊接为超长轨,常用2Al + Fe 2O 3 Al 2O 3 + 2Fe 这一反应原理来焊接钢轨。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复分解反应 C.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7.以下是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其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②生成物可 能是氧化物 ③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④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种类都不变 ⑤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A..①②③⑤ B .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8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使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 A .置换反应 B .分解反应 C .化合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 、Y 、Z 、W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专题7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专题7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一、中考复习要求 1、记住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并能准确区分某些常见化学反应所属的基本类型。 2、记住14种常见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并熟练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跟酸或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会根据物质跟酸或盐溶液的反应现象判断金属活动性关系。 3、知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基础知识回顾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包括:、、和四大基本类型。 2、初中常见化学反应类型归纳 (1)化合反应: A、单质 + 单质→化合物例如: B、单质 + 化合物→化合物例如: C、化合物 + 化合物→化合物例如: D、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例如:NH3 + CO2 + H2O = NH4HCO3 (2)分解反应: A、氧化物的分解例如: B、酸的分解(含氧酸)例如:H2CO3→ C、不溶性碱的分解例如:Cu(OH)2→ D、某些盐的分解例如: CaCO3 → (3)置换反应

A 、 非金属 + 金属氧化物 → 金属 + 金属氧化物 例如:C 、+ CuO → B 、 金属(H 前面)+ 酸(稀盐酸、稀硫酸)→ 盐 + 氢气 例如: C 、 金属(一般不选K 、Na 、Ca )+ 盐溶液 → 另一金属 + 另一种盐 例如: D 、 水与其它单质的反应 例如:2Na + 2H 2O =2NaOH + H 2↑,C + H 2O = CO + H 2 (4)复分解反应 A 、 碱性氧化物 + 酸反应 → 盐 + 水 例如: B 、 碱 + 酸 → 盐 + 水 例如: C 、 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例如: D 、 盐 + 盐 → 两种新盐 例如: E 、 盐 + 酸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 例如: 以上尽量多举出实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 化学反应能否发生与反应物质本身的性质(内因)和外界条件(外因)有关。 (1)外界条件 例如,燃烧需要点燃,氢气还原氧化铜需要加热,水分解需要通电,碳酸钙分解需要高温,氯酸钾分解制氧气需要加热和催化剂,象点燃、加热、高温、通电、催化剂都是外界条件。 (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按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写出14种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 K Ca (H ) Au A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置换酸中的氢生成氢气。在此对酸的要求是: (为什么?) B 、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一般不使用K 、Ca 、Na ) * 排在Fe 前面的金属只能与FeCl 2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与FeCl 3溶液反应生成两种盐。 Zn + FeCl 2 = ZnCl 2 + Fe Zn + 2FeCl 3 = ZnCl 2 + 2FeCl 2 (3)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A 、反应物:在上面的复分解反应类型中,A 、 B 两类的反应物中至少有一种可溶; C 、 D 两类的反应物要求均可溶; E 类的盐可溶或溶,但酸必须可溶。 B 、生成物:一般要有 或 或水生成。 三、重点疑点讨论 1、CO 2 + Ca(OH)2 = CaCO 3 ↓+ H 2O 是复分解反应吗?举例说明是否所有的化学反应都可以用四个基本反应类型归类? (提示:CuO + CO = Cu + CO 2 3CO + Fe 2O 3 = 2Fe + 3CO 2) 2、“Cu+2AgCl=CuCl 2+2Ag ”的反应是否正确?为什么? 3、在金属动顺序表中氢排在铁的后面,为什么Fe 3O 4 + 4H 2=3Fe+4H 2O 反应还能发生?高温 高温 高温

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及应用

第11题常见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题组一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及应用 [解题指导] 1.掌握两类有机反应类型 (1)加成反应:主要以烯烃和苯为代表,碳碳双键、苯环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2)取代反应:烷烃、苯、乙醇和乙酸均容易发生取代反应。 2.区分三个易错问题 (1)不能区分常见有机物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如塑料的老化发生的是氧化反应,不是加成反应,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等。 (2)不能灵活区分有机反应的反应条件。如苯与溴水不反应,只与纯液溴反应。 (3)不能准确地对有机物进行分类。如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3.牢记三种物质的特征反应 (1)葡萄糖:在碱性、加热条件下与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银;在碱性、加热条件下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2)淀粉:在常温下遇碘变蓝。 (3)蛋白质:浓硝酸可使蛋白质变黄,发生颜色反应。 4.同分异构体判断时必记的三个基团 丙基(C3H7—)有2种,丁基(C4H9—)有4种,戊基(C5H11—)有8种。 [挑战满分](限时10分钟) 1.下列涉及有机物的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乙烯和聚氯乙烯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B.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铜丝恢复成原来的红色 C.黄酒中某些微生物使乙醇氧化为乙酸,于是酒就变酸了 D.HNO3能与苯、甲苯、甘油、纤维素等有机物发生反应,常用浓硫酸作催作剂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有机化合物中每个碳原子最多形成4个共价键 B.油脂、淀粉、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用溴水既可以鉴别甲烷和乙烯,也可以除去甲烷中的乙烯 D.乙烯和苯均能发生氧化反应,说明乙烯和苯分子中均有碳碳双键

种常见有机溶剂

种常见有机溶剂

————————————————————————————————作者:————————————————————————————————日期:

77种常见有机溶剂 溶剂名沸点溶解性毒性 *液氨 -33.35℃ 特殊溶解性:能溶解碱金属和碱土金 属剧毒性、腐蚀性 液态二氧化硫-10.08 溶解胺、醚、醇苯酚、有机酸、芳香烃、溴、二硫化碳,多数饱和烃不溶剧毒?*甲胺 -6.3 是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液态甲胺与水、醚、苯、丙酮、低级醇混溶,其盐酸盐易溶于水,不溶于醇、醚、酮、氯仿、乙酸乙酯中等毒性,易燃?二甲胺 7.4 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溶于水、低级醇、醚、低极性溶剂强烈刺激性 石油醚不溶于水,与丙酮、乙醚、乙酸乙酯、苯、氯仿及甲醇以上高级醇混溶与低级烷相似 *乙醚34.6 微溶于水,易溶与盐酸.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戊烷36.1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性 二氯甲烷 39.75与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麻醉性强 *二硫化碳46.23 微溶于水,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强刺激性?*溶剂石油脑与乙醇、丙酮、戊醇混溶较其他石油系溶剂大?*丙酮56.12 与 1,1-二氯水、醇、醚、烃混溶低毒,类乙醇,但较大? 乙烷 57.28与醇、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局部刺激性 *氯仿61.15 与乙醇、乙醚、石油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混溶中等毒性,强麻醉性?*甲醇 64.5 与水、乙醚、醇、酯、卤代烃、苯、酮混溶中等毒性,麻醉性, 四氢呋喃66 优良溶剂,与水混溶,很好的溶解乙醇、乙醚、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吸入微毒,经口低毒己烷 68.7 甲醇部分溶解,比乙醇高的醇、醚丙酮、氯仿混溶低毒。麻醉性,刺激性 三氟代乙酸71.78 与水,乙醇,乙醚,丙酮,苯,四氯化碳,己烷混溶,溶解多种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 ?1,1,1-三氯乙烷 74.0 与丙酮、、甲醇、乙醚、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类溶剂 *四氯化碳76.75 与醇、醚、石油醚、石油脑、冰醋酸、二硫化碳、氯代烃混溶氯代甲烷中,毒性最强 *乙酸乙酯 77.112 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溶解,能溶解某些金属盐低毒,麻醉性?*乙醇 78.3 与水、乙醚、氯仿、酯、烃类衍生物等有机溶剂混溶微毒类,麻醉性?丁酮79.64 与丙酮相似,与醇、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毒性

高中化学 常见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学生版

第10题常见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题组一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及应用 [解题指导] 1.掌握两类有机反应类型 (1)加成反应:主要以烯烃和苯为代表,碳碳双键、苯环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2)取代反应:烷烃、苯、乙醇和乙酸均容易发生取代反应。 2.区分三个易错问题 (1)不能区分常见有机物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如塑料的老化发生的是氧化反应,不是加成反应,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等。 (2)不能灵活区分有机反应的反应条件。如苯与溴水不反应,只与纯液溴反应。 (3)不能准确地对有机物进行分类。如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3.牢记三种物质的特征反应 (1)葡萄糖:在碱性、加热条件下与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银;在碱性、加热条件下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2)淀粉:在常温下遇碘变蓝。 (3)蛋白质:浓硝酸可使蛋白质变黄,发生颜色反应。 4.同分异构体判断时必记的三个基团 丙基(C3H7—)有2种,丁基(C4H9—)有4种,戊基(C5H11—)有8种。 [挑战满分](限时10分钟) 1.下列涉及有机物的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乙烯和聚氯乙烯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B.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铜丝恢复成原来的红色 C.黄酒中某些微生物使乙醇氧化为乙酸,于是酒就变酸了 D.HNO3能与苯、甲苯、甘油、纤维素等有机物发生反应,常用浓硫酸作催作剂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有机化合物中每个碳原子最多形成4个共价键 B.油脂、淀粉、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用溴水既可以鉴别甲烷和乙烯,也可以除去甲烷中的乙烯D.乙烯和苯均能发生氧化反应,说明乙烯和苯分子中均有碳碳双键 3.有机化合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苯的硝化、油脂的皂化均可看作取代反应 B.蛋白质水解生成葡萄糖,放出热量,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C.石油裂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和质量 D.棉花和合成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 C.棉、麻、羊毛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 D.乙烷的二氯取代物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 B.将石蜡油(液态烷烃混合物)加强热分解生成的气体都是烷烃C.甲苯能够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乙醇能够被酸性的高锰酸钾溶液直接氧化成乙酸 6.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苯、油脂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甲烷和Cl2的反应与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C.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D.乙醇、乙酸均能与Na反应放出H2,二者分子中官能团相同 7.下列关于苯的叙述正确的是()

常用有机溶剂的物化性质

推荐答案 2006-3-4 00:20 【中文名称】甲苯;甲基苯;苯基甲烷 【英文名称】toluene;toluol;methylbenzene 【结构或分子式】 【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92.14 【密度】0.866 【熔点(℃)】-95 【沸点(℃)】110.8 【闪点(℃)】4.4(闭式) 【蒸气压(Pa)】907(0℃);2920(20℃);74194(100℃) 【折射率】1.4967 【性状】 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有芳香气味。 【溶解情况】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和丙酮。 【用途】 用于制造糖精、染料、药物和炸药等,并用作溶剂。 【制备或来源】 由分馏煤焦油的轻油部分或由催化重整轻汽油馏分而制得。 【其他】 化学性质与苯相像。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1.2~7.0%(体积)。

二甲苯分子量106.16。无色透明液体,芳香气味。有三种异构体:邻二甲苯(o-Xylene),相对密度(25℃/4℃)0.87599,凝固点-25.3℃,沸点144.4℃,折射率1.50295,闪点(闭口)17.4℃,燃点500℃,粘度(25℃)0.75mPa·s;间二甲苯(m-xy1ene),相对密度(25℃/4℃)0.8599,凝固点-47.87℃,沸点139.1℃,闪点(开口)25℃,燃点527.8℃。折射率1. 4946;对二甲苯(p=xy1ene),相对密度(25℃/4℃)0.8567,凝固点13.26℃,沸点138.35℃,闪点(闭口)25℃.折射率1.49325。 一般的二甲苯是混合二甲苯.为邻二甲苯(10%一15%)、间二甲苯(45%-70%)、对二甲苯(15%-25%)及少量乙苯的混合物,相对密度(20 ℃/4℃)约为0.86,溶解度参数δ=8.8-9.0。溶于乙醇、乙醚,不溶于水。易燃,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 09%-6.6%(vol)。有毒,毒性比苯和甲苯为小,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100mg /m3。 二甲苯可用作溶剂和稀释剂。贮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内,远离火种、热源。 二甲苯根据来源和制法分为石油二甲苯和焦化二甲苯。石油二甲苯是石油轻馏分经予加氢精制,催化重整和分离所得;焦化二甲苯是粗苯经过洗涤、分馏所得。 乙酸乙酯 化学式CH3COOC2H5。又称“醋酸乙酯”,无色、有芬芳气味的液体,沸点77℃,熔点-83.6℃,密度0.901g/cm3,溶于乙醇、氯仿、乙醚和苯等。易起水解和皂化反应。可燃,其蒸气和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在香料和油漆工业中用作溶剂,也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 (CH3COOC2H5) 无色液体,有水果香味。沸点77℃。与醇醚互溶,微溶于水,比水轻。易燃,与水在一定条件下水解成对应的醇和酸,在稀硫酸条件下加热,发生可逆反应生成乙醇和乙酸,反应不够完全。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水解相当完全,生成乙酸钠和乙醇。主要用作油漆、涂料、硝酸纤维素、树脂等的溶剂。实验室里用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的吸水和催化作用下加热制取。反应器常用烧瓶或试管,并有回流装置,并用冷凝管蒸出乙酸乙酯。接受器里放有饱和碳酸钠溶液,以除去酯中杂入的乙酸并降低酯在水里的溶解度。工业上还用乙醛缩合法制取。需催化剂、助催化剂,使2分子乙醛生成1分子乙酸乙酯。 无色、易挥发、中性的可燃性液体,带有果香气味。熔点为-83.6℃,沸点为77.06℃,相对密度为0.9003,微溶于水。 乙酸乙酯具有酯的一般性质。它主要由乙醇与乙酸、乙酸酐等合成。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为可逆平衡反应,速率很慢,加入少量酸作催化剂可加快达成平衡的

专题复习6(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专题复习6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氧化还原反应 一、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分类依据:根据反应物的种类和反应前后物质种数的多少分类。 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A + B === AB 例:S + O2 === SO2 2、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AB === A + B 例:2KClO3 === 2KCl + O2↑ 3、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AB + C=== A + CB 例:CuO + H2 === Cu + H2O 金属冶炼:如:H2+CuO==H2O+Cu 溶液中:(1)氢前面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如:Zn+2HCl==ZnCl2+H2↑ (2)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如:Cu+2AgNO3==Cu(NO3)2+Ag 4、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AB + CD === AD + CB 例:NaCl + AgNO3 === NaNO3 + AgC l↓ (1)酸与金属氧化物(2)酸与盐(3)酸与碱(4)碱与盐(5)盐与盐 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其中碱与盐、盐与盐反应时,必须在溶液中进行,即反应物都必须可溶。 例题1:下列几组物质在水溶液中都能发生反应吗?能的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的说明理由。 (1) BaCl2 + Na2SO4 ==== (2) KNO3 + NaCl ==== (3) Zn + CuSO4 ==== (4) Fe + AgCl ==== (5) FeCl3 + Ba(OH)2 ====(6) Fe(OH)3 + CuCl2 ==== 二、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分类依据:根据反应物中有无电子的得失或偏移分类。 1、概念: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就叫氧化还原反应; 2、实质:电子的得失或偏移; 3、判断依据:元素的化合价有没有变化。 4、常见氧化剂与还原剂(识记:升还降氧) (1)常见氧化剂:(核心元素化合价较高,可以转变为更低价) (2)常见还原剂:(核心元素化合价较低,可以转变为更高价)

各类有机物的通式

各类有机物的通式、及主要化学性质 烷烃CnH2n+2 仅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热分解、不与高锰酸钾、溴水、强酸强碱反应 烯烃CnH2n 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加聚反应 炔烃CnH2n-2 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苯(芳香烃)CnH2n-6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与氢气等发生加成反应 (甲苯、乙苯等苯的同系物可以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 卤代烃:CnH2n+1X 醇:CnH2n+1OH或CnH2n+2O 苯酚:遇到FeCl3溶液显紫色醛:CnH2nO 羧酸:CnH2nO2 酯:CnH2nO2 有机反应类型: 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的反应。 聚合反应:一种单体通过不饱和键相互加成而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加聚反应:一种或多种单体通过不饱和键相互加成而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消去反应:从一个分子脱去一个小分子(如水.卤化氢),因而生成不饱和化合物的反应。 氧化反应:有机物得氧或去氢的反应。 还原反应:有机物加氢或去氧的反应。 酯化反应:醇和酸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水解反应:化合物和水反应生成两种或多种物质的反应(有卤代烃、酯、糖等) 甲烷燃烧 CH4+2O2→CO2+2H2O(条件为点燃) 甲烷隔绝空气高温分解 甲烷分解很复杂,以下是最终分解。CH4→C+2H2(条件为高温高压,催化剂) 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CH4+Cl2→CH3Cl+HCl CH3Cl+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 (条件都为光照。)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及举例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及举例 一、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1、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2、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3、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 反应。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二、其它反应类型: 1、物理反应(又叫物理变化):(略) 2、化学反应(又叫化学变化):(略)。 3、氧化反应:物质和氧发生的反应。 4、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走的反应。 5、氧化-还原反应:一种物质被氧化,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 (附:氧化剂: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的物质。 还原剂:在还原反应中夺取含氧化合物中的氧元素的物质。 氧化性: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还原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6、电解反应:(略) 7、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三、在化学反应中,有盐生成的九种反应: 1、金属+酸→盐+氢气如 Zn+H2SO4=ZnSO4+H2↑ 2、金属+盐(溶液)→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 3、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如: 2Na + Cl2点燃 2NaCl 4、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5、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6、酸+碱→盐+水 7、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 8、碱+盐→另一种碱+另一种盐 9、盐+盐→另外两种盐 四、基本反应类型对初中反应进行分类: 化合反应 1、单质之间的化合: C+O2点燃 CO2 2C+O2(不足) 点燃 2CO S + O2点燃 SO2 4P + 5O2点燃 2P2O5 H2 + Cl2 点燃 2HCl 2H2 +O2点燃 2H2O 2Hg + O2高温 2HgO 2Mg + O2点燃 2MgO 3Fe + 2O2点燃 Fe3O4 2Cu +O2△ 2CuO 2Na +Cl2点燃 2NaCl 4Al + 3O2点燃 2Al2O3 2、单质和化合物之间的化合: 2CO + O2点燃 2CO2 CO2 + C 高温 2CO 3、化合物之间的化合:

常见有机溶剂极性表

有机溶剂是能溶解一些不溶于水的物质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其特点是在常温常压下呈液态,具有较大的挥发性,在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的性质均无改变。 有机溶剂的种类较多,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10大类:①芳香烃类:苯、甲苯、二甲苯等; ②脂肪烃类:戊烷、己烷、辛烷等;③脂环烃类:环己烷、环己酮、甲苯环己酮等;④卤化烃类: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等;⑤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等;⑥醚类:乙醚、环氧丙烷等;⑦酯类: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丙酯等;⑧酮类:丙酮、甲基丁酮、甲基异丁酮等;⑨二醇衍生物: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醚等;⑩其他:乙腈、吡啶、苯酚等。 有机溶剂具有脂溶性,因此除经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机体内外,尚可经完整的皮肤迅速吸收,有机溶剂吸收入人体后,将作用于富含脂类物质的神经、血液系统,以及肝肾等实质脏器,同时对皮肤和粘膜也有一定的刺激性。不同有机溶剂其作用的主要靶器官和作用的强弱也不同,这决定于每一种有机溶剂的化学结构、溶解度、接触浓度和时间,以及机体的敏感性。 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 水(极性最大) > 甲酰胺 > 乙腈 > 甲醇 > 乙醇 > 丙醇 > 丙酮 > 二氧六环 > 四氢呋喃 > 甲乙酮 > 正丁醇 > 醋酸乙酯 > 乙醚 > 异丙醚 > 二氯甲烷 > 氯仿 > 溴乙烷 > 苯 > 氯丙烷 > 甲苯 > 四氯化碳 > 二硫化碳 > 环己烷 > 己烷 > 庚 烷 > 煤油(极性最小) 有机溶剂的极性根据官能团和对称性可初步判断,具体的需参照极性参数,如下

表示有机溶剂的极性,关系到其物理化学性质、如介电常数、偶极矩或折射率。这种表示方法把所有的溶剂看作是连续作用的介质,而不是看作由各个分子组成的非连续统一体,并且未考虑到溶剂和溶质之间的特殊的相互作用。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习题

化学反应类型练习题: 1.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CuSO 4+2NaOH =Cu(OH)2↓+Na 2SO 4 B .2NaHCO 3=====△Na 2CO 3+CO 2↑+H 2O C .Zn +2HCl =ZnCl 2+H 2↑ D .H 2+Cl 2=====点燃2HCl (2013·泰州)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错误的是( ) A .SO 3+H 2O===H 2SO 4 化合反应 B .NH 4HCO 3=====△NH 3↑+H 2O +CO 2↑ 分解反应 C .2Al +WO 3=====高温Al 2O 3+W 置换反应 D .6CO 2+6H 2O ――→光照叶绿体C 6H 12O 6+6O 2 复分解反应 3. (2013·滨州)已知有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B .图示中共有四种分子 C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4.如图所示的微观化学变化的反应类型是( ) 每个小球代表1个原子 A .置换反应 B .化合反应 C .分解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5. (2013·长沙)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混合后,不能.. 发生反应的是( ) A.NaCl 和H 2SO 4 B .NaOH 和HCl C .Na 2CO 3和H 2SO 4 D .AgNO 3和NaCl 6.下列各组物质,能共同存在于水溶液中的是( ) A .BaCl 2 Na 2CO 3 Ca(OH) B .MgCl 2 CuSO 4 NaNO 3 C .AgNO 3 BaCl 2 K 2SO 4 D .CaCl 2 K 2CO 3 NaNO 3 7.(2010·广州)下列物质与HCl 溶液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 .Zn B .Al 2O 3 C .Ba(OH)2 D .Na 2CO 3 8.(2012·兰州)下列溶液分别能跟硫酸铜、盐酸、碳酸钠溶液反应,并产生不同现象的是( ) A .AgNO 3 B .Ca(OH)2 C .H 2SO 4 D .NaOH 9..(6分)(2012·昆明)下面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1)该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粒子间的个数比为 ;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3)根据上图所示,以具体物质为例,写出符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0.“绿色化学工艺”是预防污染的基本手段,其理想状态是反应物里的原子全部转化到欲制取的产物中,即原子的利用率为100%。只利用下列反应类型中的某一种进行化工生产,一定属“绿色化学工艺”的是(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最新高中化学反应类型归纳

1、卤代反应:有烃与卤素单质反应 如423CH Cl CH Cl HCl +?? →+光(烷烃:光照) 2Fe Br +?? →Br -HBr +(芳香烃:催化剂) 醇与氢卤酸反应 例:25252C H OH HBr C H Br H O +→+ 2、硝化反应: 如 3|CH 2433H SO HNO +????→浓2O N -2 NO -2| NO 3 | CH 23H O + 3、碘化反应: 如:()24H SO ?+??→浓3SO H -2H O + 4、有机物的水解(卤代烃水解和酯的水解) 例:25225C H Br H O C H OH HBr ?+?? →+ 3252325H CH COOC H H O CH COOH C H OH + ++垐垎噲垐 5、分子间脱水(酯化反应,醇分子间脱水) 例如:24 3253252H SO CH COOH C H OH CH COOC H H O ?+????→+浓 24025252521402H SO C C H OH C H OC H H O ????→+浓

1、不饱和烃与H 2、X 2、HX 、H 2O 等加成 如2332Ni CH CH H CH CH ? ≡+??→ 22222|| CH CH Br CH CH Br Br =+→- 2、芳香烃与X 2、H 2加成 例: 23Ni H ?+??→ 3、||O C --与H 2加成(包括醛、酮单糖与H 2加成) 如3232Ni CH CHO H CH CH OH ? +??→ 三、消去反应: 1、卤代烃消去:X 所连碳原子上连有H 原子的卤代烃才能消去(NaOH 醇溶液)。 如:322322CH CH CH X NaOH CH CH CH NaX H O ? -+??→=++醇 2、醇消去:羟基所连碳原子上的相邻碳原子上必须连有H 原子的醇才能消去(浓H 2SO 4,加热)。 如:2403232217033 ||| H SO C CH CH CH CH C CH H O CH CH OH --????→-=+浓 四、聚合反应: 1、加聚反应:不饱和有机物彼此加成而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常用有机溶剂

一、乙醇(ethyl alcohol,ethanol) 1.理化性质: (1)分子式C2H6O (2)相对分子质量46.07 (3)结构式CH3CH2OH (4)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酒香。 (5)熔点(℃):-114.1 (6)沸点(℃):78.3 (7)相对密度(水=1):0.79 (8)相对密度(空气=1):1.59 (9)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10)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酸酐、碱金属、胺类。 危险类别: (1)燃烧性:易燃 (2)闪点(℃):12 (3)引燃温度(℃):363 (4)爆炸下限(%):3.3 (5)爆炸上限(%):19.0 二、甲醇(methyl alcohol,Methanol) 1. 理化性质: (1)分子式CH4O (2)相对分子质量32 (3)结构式CH3OH (4)外观与性状: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5)熔点(℃):-97.8 (6)沸点(℃):64.8 (7)相对密度(水=1):0.79 (8)相对密度(空气=1):1.11 (9)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10)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酸酐、碱金属。 危险类别: (1)燃烧性:易燃 (2)闪点(℃):11 (3)引燃温度(℃):385 (4)爆炸下限(%):5.5 (5)爆炸上限(%):44.0

乙酸乙酯,醋酸乙酯(ethyl acetate,acetic ester) 1.理化性质: (1)分子式:C4H8O2 (2)相对分子质量88.10 (3)结构式 CH3-C-OCH2CH3 (4)外观与性状:无色澄清液体,有芳香气味,易挥发。 (5)熔点(℃):-83.6 (6)沸点(℃):77.2 (7)相对密度(水=1):0.90 (8)相对密度(空气=1):3.04 (9)溶解性:微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酮、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10)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碱类。 危险类别: (1)燃烧性:易燃 (2)闪点(℃):-4 (3)引燃温度(℃):426 (4)爆炸下限(%):2.0 (5)爆炸上限(%):11.5 二氯甲烷(dichloromethane) 1.理化性质: (1)分子式:CH2Cl2 (2)相对分子质量84.94 (3)结构式H2CCl2 (4)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 (5)熔点(℃):-96.7 (6)沸点(℃):39.8 (7)相对密度(水=1):1.33 (8)相对密度(空气=1):2.93 (9)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10)禁忌物:碱金属、铝。 危险类别: (1)燃烧性:可燃 (2)闪点(℃): (3)引燃温度(℃):615 (4)爆炸下限(%):12 (5)爆炸上限(%):19

常用有机溶剂性质

溶剂按化学组成分为有机溶剂和无机溶剂。 是一大类在生活和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有机化合物,分子量不大,常温下呈液态。有机溶剂包括多类物质,如链烷烃、烯烃、醇、醛、胺、酯、醚、酮、芳香烃、氢化烃、萜烯烃、卤代烃、杂环化物、含氮化合物及含硫化合物等等,多数对人体有一定毒性。 它存在于涂料、粘合剂、漆和清洁剂中。经常使用有机溶剂,如,苯乙烯、全氯乙烯、三氯乙烯、乙烯乙二醇醚和三乙醇胺。 有机溶剂是能溶解一些不溶于水的物质(如油脂、蜡、树脂、橡胶、染料等)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其特点是在常温常压下呈液态,具有较大的挥发性,在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的性质均无改变。 有机溶剂的种类有机溶剂的种类较多,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10大类:①芳香烃类:苯、甲苯、二甲苯等;②脂肪烃类:戊烷、己烷、辛烷等;③脂环烃类:环己烷、环己酮、甲苯环己酮等;④卤化烃类: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等;⑤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等;⑥醚类:乙醚、环氧丙烷等;⑦酯类: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丙酯等;⑧酮类:丙酮、甲基丁酮、甲基异丁酮等;⑨二醇衍生物: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醚等;⑩其他:乙腈、吡啶、苯酚等。 毒性有机溶剂具有脂溶性,因此除经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机体内外,尚可经完整的皮肤迅速吸收,有机溶剂吸收入人体后,将作用于富含脂类物质的神经、血液系统,以及肝肾等实质脏器,同时对皮肤和粘膜也有一定的刺激性。不同有机溶剂其作用的主要靶器官和作用的强弱也不同,这决定于每一种有机溶剂的化学结构、溶解度、接触浓度和时间,以及机体的敏感性。 ①神经毒性。以脂肪烃(正己烷、戊烷、汽油)、芳香烃(苯、苯乙烯、丁基甲苯、乙烯基甲苯)、氯化烃(三氯乙烯、二氯甲烷),以及二硫化碳、磷酸三邻甲酚等脂溶性较强的溶剂为多见。有机溶剂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大致有三种类型:第一种为中毒性神经衰弱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病人可有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嗜睡、无力、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消瘦,以及多汗、情绪不稳定,心跳加速或减慢、血压波动、皮肤温度下降或双侧肢体温度不对称等表现;第二种为中毒性末梢神经炎。大部分表现为感觉型,其次为混合型。可有肢端麻木、感觉减退、刺痛、四肢无力、肌肉萎缩等表现;第三种为中毒性脑病,比较少见,见于二硫化碳、苯、汽油等有机溶剂的严重急、慢性中毒。 ②血液毒性。以芳香烃,特别是苯最常见。苯达到一定剂量即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往往先有白细胞减少,以后血小板减少,最后红细胞减少,成为全血细胞减少。个别接触苯的敏感者,可发生白血病。 ③肝肾毒性。多见于氯代烃类有机溶剂,如氯仿、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

九年级化学专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反应类型

专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反应类型【课标要求】 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判断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知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能根据信息分析归纳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5.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 【教法学法建议】 本节可先采取以下教学过程:1、做检测题(10分钟),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做到练习本上,标记出不会的题。2、教师出示答案,学生对改并以小组形式讨论做错的题或不会的题,教师注意巡视发现哪些题学生做的不好 ,进行第二次备课(约5分钟)。3、点拨:对多数学生做错的题,,教师再做针对性讲解和拓展,(10分钟)。4、学生记忆不会的知识点或问仍不懂的题(5分钟).5.做检测题(做到卷子上,15分钟),教师课下批改,对做得差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日清。 【当堂检测题】 1.下图所示物质的用途中,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玻璃刀裁玻璃 B.定向爆破拆除楼房 C.用石墨棒作干电池的电极 D.天安门华表 2.2010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焰火表演B.霓虹灯表演C.音乐喷泉D.气球升空 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电解水 B、木炭吸附色素 C、瓦斯爆炸 D、食物腐败 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呼吸作用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C.海水晒烟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5.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 B.铝箔发暗 C.烧碱变质 D.镁带变 黑 6.下列质量增加的变化有一种与其它三种存在本质的区别,这种变化是 () A.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质量增加B.久置的生石灰质量增加C.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D.久置的铁钉生锈质量增加 7.下列俗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火上烧油 B.百炼成钢 C.玉不琢、不成器 D.死灰复 燃 8.下列做法,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利用点燃的方法辨别棉毛织品 B.利用镁粉燃烧产生的强光照明 C.根据气味不同区分酒精与白醋

常用有机溶剂的物理常数

常用有机溶剂的物理常数 溶剂mp bp D420n D20εR D μAcetic acid 乙酸 17 118 1.0491.3716 6.15 12.9 1.68 Acetone 丙酮 -95560.7881.358720.7 16.2 2.85 Acetonitrile 乙腈 -44820.7821.344137.5 11.1 3.45 Anisole 苯甲醚 -3 1540.9941.5170 4.33 33 1.38 Benzene 苯 5 800.8791.5011 2.27 26.2 0.00 Bromobenzene 溴苯 -31156 1.4951.5580 5.17 33.7 1.55 Carbon disulfide 二硫化碳 -11246 1.2741.6295 2.6 21.3 0.00 Carbon tetrachloride 四氯化碳 -2377 1.5941.4601 2.24 25.8 0.00 Chlorobenzene 氯苯 -46132 1.1061.5248 5.62 31.2 1.54 Chloroform 氯仿 -6461 1.4891.4458 4.81 21 1.15 Cyclohexane 环己烷 6 810.7781.4262 2.02 27.7 0.00 Dibutyl ether 丁醚 -981420.7691.3992 3.1 40.8 1.18 o –Dichlorobenzene 邻二氯苯 -17181 1.3061.55149.93 35.9 2.27 1,2-Dichloroethane 1,2-二氯乙烷-3684 1.2531.444810.36 21 1.86 Dichloromethane 二氯乙烷 -9540 1.3261.42418.93 16 1.55 Diethylamine 二乙胺 -50560.7071.3864 3.6 24.3 0.92 Diethyl ether 乙醚 -117350.7131.3524 4.33 22.1 1.30 1,2-Dimethoxyethane 1,2-二甲氧基 -68850.8631.37967.2 24.1 1.71 乙烷 N,N –Dimethylacetamide N,N-二甲 -201660.9371.438437.8 24.2 3.72 基乙酰胺 N,N –Dimethylformamide -601520.9451.430536.7 19.9 3.86 N,N-二甲基甲酰胺 Dimethyl sulfoxide二甲基亚砜 19 189 1.0961.478346.7 20.1 3.90 1,4-Dioxane 1,4-二氧六环 12 101 1.0341.4224 2.25 21.6 0.45 Ethanol 乙醇 -114780.7891.361424.5 12.8 1.69 Ethyl acetate 乙酸乙酯 -84770.9011.3724 6.02 22.3 1.88 Ethyl benzoate 苯甲酸乙酯 -35213 1.0501.5052 6.02 42.5 2.00 Formamide 甲酰胺 3 211 1.1331.4475111.0 10.6 3.37 Hexamethylphosphoramide 7 235 1.0271.458830.0 47.7 5.54 Isopropyl alcohol 异丙醇 -90820.7861.377217.9 17.5 1.66 isopropyl ether 异丙醚 -6068 1.3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