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渴病中医护理常规

消渴病中医护理常规

消渴病中医护理常规

定义:消渴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复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导致机体阴虚燥火。

一、临床表现

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

二、临证护理

1、肝胃郁热:大便秘结时,可食用多纤维蔬菜或遵医嘱口服通便药。

2、阴虚火旺:口渴时给予中药(如:菊花茶、苦丁茶)泡水代茶饮。遵医嘱给耳穴压豆,选穴内分泌、心、神门等。

3、气阴两虚:易感冒,要加强生活起居,随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物,避风寒。遵医嘱给耳穴压豆,选穴内分泌、肾、脾等

4、阴阳两虚:以尿量频多为主症,保持会阴清洁干燥,遵医嘱进行穴位艾灸,选穴气海、关元、肾腧等。

三、情志护理

1、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增强其与慢性疾病作斗争的信心,保持乐观心态。

2、鼓励家属理解支持患者,避免不良情绪的影响。

3、了解患者情志状态,指导采用移情易性的方法,鼓励参与社会活动,分散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

四、饮食护理

严格遵医嘱进行饮食治疗,定时定量进餐,规律三餐。禁食糖、烟酒及高淀粉的食物。

1、肝胃郁热:宜进食开郁清热之品,如:苦瓜、黄瓜、银耳等。

2、阴虚火旺:宜进食滋阴降火之品,如:老鸭、莲子、百合等。

3、气阴两虚:宜进食益气养阴之品,如:蛋类、鱼肉、山药等。

4、阴阳两虚:宜进食温益肾阴、补肾滋阴之品,如:猪肾、黑豆、黑芝麻等补肾壮阳之品。

五、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

2、中医外治护理:严格掌握艾灸、中药足浴及耳穴压籽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严密观察治疗后的反应。

3、严格遵医嘱服用降糖类药物,或者注射胰岛素,并严密观察降糖药物使用后的反应。

4、静脉滴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中药制剂,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查对制度,注意配伍禁忌及用药安全。

六、并发症的护理

1、低血糖:患者突然出现心慌头晕、出虚汗、软弱无力等现象时,立即监测血糖并给予糖水或果汁、巧克力、饼干等口服或遵医嘱给药。

2、酮症酸中毒:卧床休息,给予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路,定时监测血糖、尿酮,做好抢救准备。

3、有皮肤搔痒、疖肿、痈疽者,嘱患者切勿搔抓,以免引起皮肤感染。

七、健康指导

1、遵医嘱进食,控制总热量,规律三餐;多食高纤维食物,饮食清淡,低脂少油少盐,戒烟限酒。

2、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注意无菌操作,严格掌握注射时间、剂量、部位。

3、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运动方式,以不感到疲劳为宜,运动时携带食物。

4、规律生活,重视劳逸结合,避免精神创伤和过度劳累,注重情志调养。掌握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法。

5、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6、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洗澡、理发、修剪指甲;内衣、鞋袜要柔软宽松;趾端要保暖。

7、定期复诊,随身携带糖尿病治疗急救卡,以防发生低血糖时,可采取急救措施。

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 •相关推荐 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气虚血瘀证:肢体麻木,如有蚁行感,肢末时痛,多呈刺痛,下肢为主,入夜痛甚;气短乏力,神疲倦怠,自汗畏风,易于感冒,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苔薄白。 (二)阴虚血瘀证:肢体麻木,腿足挛急,酸胀疼痛,或小腿抽搐,夜间为甚,或灼热疼痛,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皮肤干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不欲饮,便秘,舌质嫩红或淡红,苔花剥少津。 (三)寒凝血瘀证:肢体麻木不仁,四末冷痛,得温痛减,遇寒痛增,下肢为著,入夜更甚;神疲乏力,畏寒怕冷,尿清便溏,或尿少浮肿,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苔白滑。 (四)痰瘀阻络证:肢体麻木不止,常有定处,足如踩棉,肢体困倦,头重如裹,昏蒙不清,体多肥胖,口粘乏味,胸闷纳呆,腹胀不适,大便粘滞。舌质紫暗,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厚腻。 (五)肝肾亏虚证:肢体痿软无力,肌肉萎缩,甚者萎废不用,腰膝酸软,阳痿不举,骨松齿摇,头晕耳鸣,舌质淡,少苔或无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肢体麻木、挛急、疼痛 1.观察四肢末端皮肤颜色、温度的变化、有无破溃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2.观察疼痛发作的时间、性质、程度。 3.注意肢体及足部保暖,做好足部护理,预防足部溃疡及压疮的发生。

4.遵医嘱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治疗。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内分泌、脾、腰、足等穴。 6.遵医嘱足部中药泡洗,药液温度38~40℃,防止烫伤。 7.遵医嘱双下肢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地机、太溪、涌泉等穴。 8.遵医嘱穴位贴敷,取涌泉等穴。 9.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取足三里、地机、太溪、涌泉等穴。 10.遵医嘱艾灸,取地机、委中等穴。 (二)肢体痿软无力 1.起居有时,避免劳累,卧床休息为主。 2.根据病情指导并协助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病情稳定后适量运动,循序渐进。 3.注意安全,做好预防措施防止跌倒。 4.遵医嘱艾灸,取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肾俞、脾俞、足三里等穴。 (三)腰膝酸软 1.遵医嘱监测血糖,观察有无低血糖发生。 2.遵医嘱艾灸,取肾俞、神阙、气海、关元、三阴交等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气海、关元、委中、涌泉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皮质下、内分泌、脾、胰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活血化瘀类药一般饭后服;气虚血瘀、寒凝血瘀者偏热服;痰瘀阻络者宜温凉服;肝肾亏虚者宜温服(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用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中药泡洗:适用于下肢麻木、发凉、疼痛者,遵医嘱选用活血通络止痛制剂。水温以38~40℃为宜,时间15~20分钟,严防烫伤(其他详见附录2)。 2.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3.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 1.2胃肠实热证。 1.3脾虚胃热证。 1.4上热下寒证。 1.5阴虚火旺证。 1.6气阴两虚证。 1.7阴阳两虚证。 2 对症施护 2.1口干多饮 (1)保持病室空气温湿度适宜。 (2)观察口干、口渴、每日饮水量。 (3)进食清热生津类食物。 (4)耳穴埋豆,主穴: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胰、三焦,配穴:渴点。 2.2多食易饥 (1)询问饮食习惯及饮食量,少食多餐,细嚼慢咽,个体化进餐次数。 (2)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以增加饱腹感。 (3)观察记录身高、体重、腰围、臀围。 (4)耳穴埋豆,主穴: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胰、三焦,配穴:胃、饥点。 2.3尿量频多 (1)观察尿量、尿色及排尿次数。 (2)嘱患者睡前尽量少饮水。 (3)指导患者加强饮食调理。 (4)阴阳两虚证病人节制房事。 2.4脘腹胀满 (1)饮食有度,进食清淡易消化、少产气的食物,忌暴饮暴食。 (2)餐后1小时适当运动,操练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动作。 (3)顺时针按揉腹部以促进胃肠蠕动助脾胃之运化。 (4)耳穴埋豆:主穴: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胰、三焦,配穴:胃。 2.5大便秘结

(1)告知患者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指导腹肌锻炼促进肠蠕动。 (2)宜食荞麦、玉米面、燕麦、菠菜、芹菜、韭菜等食物,必要时予大黄、玄参泡饮,禁食辛辣燥热之品如花椒、羊肉、狗肉等。 (3)指导患者顺时针按摩腹部,每日1-2次,每次10-20分钟。 (4)遵医嘱给予麻仁丸等润肠通便药。 (5)穴位贴敷天枢、脾俞、肾俞。 (6)耳穴埋豆:主穴: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胰、三焦,配穴:大肠、直肠、肺、便秘点。 2.6虚烦不眠 (1)做好情志调适。 (2)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睡前饮用热牛奶、温水泡足,可食用酸枣仁等安神之品。 (3)穴位按摩内关、神门穴,艾灸百会穴。 (4)操练八段锦“五劳七伤向后瞧”动作以健脑安神。 (5)耳穴埋豆:主穴: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配穴:心、神门。 2.7倦怠乏力 (1)起居有常,避免劳累。 (2)进食补中益气类食材。 (3)病情平稳适量运动,循序渐进。 (4)艾灸足三里、关元、气海或穴位贴敷肾俞、脾俞、足三里提高免疫力。 2.8肢体麻木、疼痛、发凉 (1)进食活血化瘀食品。 (2)给予中药足部熏洗以祛风通络,活血通脉。 (3)双下肢穴位按摩,取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涌泉穴。中药贴敷涌泉穴。 (4)做好足部护理。 (5)耳穴埋豆:主穴: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配穴:腰、足、耳小神经。 2.9视物模糊 (1)注意视力变化,定期检查眼底,减少阅读及看电视,多闭目养神,饮用菊花茶或银杞明目汤。 (2)按摩睛明、四白、丝竹空等穴位以辅助明目。 (3)遵医嘱予珍珠明目液滴眼或中药眼部雾化以改善症状。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常规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常规 消渴病肾病,是消渴病日久及肾、损伤肾气所致,以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尿少水肿、畏寒肢冷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肾,与膀胱、三焦有关。 一、护理评估 (1)了解患者血糖、血压、水肿、尿量、恶心、呕吐等情况。 (2)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及饮食习惯Q (3)评估患者心理-社会状况。 (4)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5)中医证型: ①气阴两虚证。 证候:脾气虚兼肝肾阴虚为多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口干舌燥,腰膝酸软,头昏耳鸣,视物模糊,小便量多。舌红少津,脉弦细。 ②脾肾气虚证。 证候:下肢水肿,面色无华,脱闷纳呆,肢重困倦或便澹。舌淡苔白,脉满细或缓。 ③浊毒上逆证。 证候:全身水肿,气短语怯,面色晦暗,精神萎靡,神志恍惚,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心悸气急,尿少便滤Q舌胖质黯,苔白腻或灰腻,脉沉细。 ④脾肾阴虚证。 证候;面目、全身水肿,皖腹胀满,畏寒肢冷,食少便清,腰酸腿软,

阳痿早泄。舌胖淡苔白腻,脉沉细。 ⑤心胃湿热证。 证候:面色潮红,脱腹闷胀,烦躁不安,食欲旺盛。舌胖苔黄腻,脉弦数。 二、护理要点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减少探视,以防交叉感染。 (3)肾衰竭患者早期可以适当活动,症状较明显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4)患者应勤洗澡、勤漱口,预防压疮发生和口腔感染。 (5)准确记录患者24小时出人量,定时测量体重、血糖等。 (6)观察病情,做好记录。 ①严密观察患者神志、呼吸、血压、水肿、血糖、二便、舌脉以及皮肤瘙痒等情况。 ②患者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③患者恶心、呕吐、腹泻,甚至吐血、便血时,及时报告医生。 ④患者表情淡漠、头痛嗜睡、烦躁不安、精神恍惚、神昏诡语、呼吸急促或深而慢时,及时报告医生Q ⑤应注意服用降糖药物患者的饮食及用药反应,如出现头昏、心悸、出汗、无力等,应速喂糖水,并立即报告医生。 (7)给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浓煎,少量顿服。

消渴的护理常规

消渴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为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常见证型有肺热伤津、胃热炽盛、肾阴亏虚。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临证护理 【肺热伤津】口干咽燥,渴喜冷饮,易饥多食,心烦易怒。 (1)中药敷贴:敷贴于足三里穴以清热泻火。 (2)艾灸足三里以益气固表养阴生津。 【胃热炽盛】形体肥胖,嗜食肥甘,脘腹满闷,恶心口粘。 (1)微波频谱治疗:具有理气功效,缓解脘腹胀满。 (2)艾灸治疗:足三里穴缓解恶心呕吐症状。 【肾阴亏虚】小便频数,夜尿增多,甚至饮一溲一,腰膝酸软无力,畏寒肢冷,下肢浮肿。 (1)艾灸治疗:艾灸足三里,肾俞等穴,以补益肾阳,达消肿之效。(2)中药沐足:以缓解肢冷,腰膝酸软无力。 3.饮食护理 【肺热伤津】忌食辛辣、肥甘厚味之品,宜选清热生津之品,可用鲜芦根、金银花泡水代茶饮。 【胃热炽盛】饮食宜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禁忌食肥腻之品,可用山药、麦冬泡水代茶饮。 【肾阴亏虚】饮食宜滋阴补肾,可用枸杞子、鲜生地泡水代茶饮。用药护理

中药汤剂饭后服用。 4.并发症护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严密观察血糖情况。 (2)严密监测酮体、电解质、及ph值情况。 (3)神志清楚患者鼓励其多饮水,促进酮体排出。 低血糖反应 (1)严密监测血糖,随即血糖低于3.9MMOL/L时,立即嘱患者进食,并半小时后复测血糖。 5.健康指导 (1)加强饮食指导,规范糖尿病饮食。 (2)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并随身携带糖块。 (3)心理护理:保持愉悦心情,树立治疗信心。 (4)出院定时复查,如有呼吸深快,呼吸有烂苹果味,烦躁不安,及时就医。 (5)随时携带急救卡,注意与家属沟通,努力取得家属配合。

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总结

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总结 1. 病情概述 消渴病是指糖尿病的一种病理类型,其主要特征是口渴、多饮、多尿、消瘦等 症状。中医护理方案针对消渴病的病理机制和症状进行全面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控制病情的发展。本文将总结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的关键内容。 2. 中医治疗原则 中医治疗消渴病的原则是“祛邪、疗病、调养、保健”。主要目标是调和气血、 调理脏腑、平衡阴阳,实现整体的身心健康。 3. 中医护理方案 3.1 饮食调理 中医护理方案强调合理饮食调理,消渴病患者应遵循以下饮食原则:•控制糖分摄入:限制摄入高糖食物,尤其是含有蔗糖、果糖的食物。 •均衡饮食结构:合理搭配膳食,保证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 •少食多餐:分多次进食,避免单次摄入过多食物。 •避免过度饥饿或过饱:保持适量的饥饿感和饱腹感,避免大餐和暴饮暴食。 •限制烹调方法:减少煎炸、油炒等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采用清蒸、煮、烩等低脂烹调方法。 3.2 中药治疗 中医护理方案推荐使用一些具有清热、滋阴、健脾、补气等作用的中药来辅助 治疗消渴病。常用的中药包括: •黄连:清热燥湿,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牡丹皮:滋阴清热,可减少多饮多尿的症状。 •五味子:健脾益胃,有助于调理消渴病的消化功能。 •人参:补气养血,能提升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3.3 调理情志 消渴病患者的情志状况对病情的影响非常重要,中医护理方案强调保持良好的 情绪和心态。患者应避免过度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和挑战。同时,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运动等方式来放松身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4 足部护理 消渴病患者常伴有下肢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发生足部溃疡、感染等并发症。中 医护理方案强调细致护理足部,包括: •定期洗脚:每天用温水和中性洗涤剂清洗双脚,保持足部清洁卫生。 •按摩足部:按摩脚背和足底,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 •坚持运动:适量的步行、舞蹈等有氧运动,有助于提高足部血液循环。 3.5 定期复查 消渴病患者需定期复查血糖和相关生化指标,以了解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根据复查结果,及时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 4. 注意事项 •饮食结构和药物剂量的调整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饮食方面,应避免高糖、高脂肪、高蛋白质的摄入。 •注意自我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方案。 •若出现低血糖症状如头晕、出冷汗等,应及时摄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 •合理安排休息和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发现足部异常如溃疡、红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 5. 总结 消渴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在日常生活中对消渴病的防治有 非常重要的作用。饮食调理、中药治疗、情志调理、足部护理和定期复查都是中医护理方案的重要内容。合理运用这些方法,患者可以有效地调控血糖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病情的进展。然而,需要强调的是,每个人的病情不同,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消渴病中医护理的方案

消渴病中医护理的方案 消渴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特征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导致血糖过高,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等症状。中医认为,消渴病的病因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护理对于消渴病的治疗和恢复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消渴病中医护理的方案。 首先,对于消渴病患者的护理,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不节、嗜食肥甘是导致消渴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护理消渴病患者需要合理搭配饮食,控制摄入的热量和糖分,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低糖、低热量的食物。 2、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有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法。如中药汤剂、中成药、针灸等。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药物反应,及时报告医生。 3、心理护理:消渴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安慰和支持,帮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4、运动指导: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调节血糖水平。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如散步、太极拳等。 其次,针对消渴病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护理方案可以具体实施如下:

1、饮食调理方案: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控制每日摄入的总热量和糖分。建议三餐定时定量,少吃多餐,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低糖、低热量的食物。 2、中药治疗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中药汤剂、中成药等治疗。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药物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3、心理护理方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安慰和支持。同时,可以采取一些中医心理调节方法,如太极拳、气功、音乐疗法等。 4、运动指导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时需要注意适量,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 最后,对于消渴病中医护理的方案,需要强调以下几点: 1、个性化护理:由于患者的体质和病情不同,中医护理方案需要个性化定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2、综合护理:中医护理方案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包括饮食调理、药物治疗、心理护理和运动指导等,以达到全面的护理效果。 3、长期护理:消渴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患者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护理措施,避免病情反复。

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是指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造成的一种并发症。这种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需要采取专业的中医护理方案。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 1. 饮食护理 消渴病患者的饮食护理非常重要,适当的饮食控制可以有效的控制血糖的水平。一般来说,消渴病患者应该限制糖分和淀粉类的食物的摄入量。饮食应以蔬菜和粗粮为主,少量的水果和蛋白质。饮食还应该分几次进食,每次进食量适中,以降低血糖峰值。 此外,食疗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低糖饮食、黄芪糖浆等。黄芪糖浆是利用黄芪、山药、橘皮等多种草药材料热煮而成,具有清热解渴、益气养阴、降低血糖和血脂等作用,可以补充患者体内缺乏的元素和营养,从而达到改善患者体质、增强代谢功能的目的。 2. 合理锻炼 合理的锻炼有助于消渴病的改善和治疗。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患者的体质、提高身体对血糖的控制能力,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境,降低患者的身心负担。 对于消渴病患者而言,轻度的体力活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锻炼的时间和强度要因人而异,应该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来确定。 3.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消渴病的有效手段。根据中医的理论,消渴病多因肝肾阴虚、气阴两虚所致。中药的治疗目的就是调整患者的体质,恢复正常的生理和代谢功能。 常用的中药方包括金银花煎剂、黄芪糖浆、苦瓜薏米汤等。金银花煎剂是用金银花、野菊花、甘草等草药制成,具有清热解毒、降低血糖等作用。苦瓜薏米汤也是非常常用的中药方,其中苦瓜有减低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薏米是一种优秀的抑制血糖的草药。 4. 精神护理 消渴病患者常因为疾病的不适、治疗的煎熬以及生活的压力而产生心理负担,出现情绪低落、失眠、焦虑等心理症状。精神护理就是针对这类问题,帮助患者缓解压力、改善情绪。 可以尝试通过气功、瑜伽等方法进行放松心情,让患者在放松中缓解紧张的情绪。另外,也可以使用自身认知治疗、行为治疗等心理疗法,帮助患者更好的应对疾病和生活压力。 总之,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非常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可以帮助患者从多个方面有效的改善自身状况。当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案和方法需要患者和专业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

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总结

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总结 消渴病是中医的常见病之一,表现为消渴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属于中医中的“消渴症”。针对消渴病的中医护理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情志调理和生活习惯的调整等方面。本文将对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总结。 首先是药物治疗。中医认为,消渴病的主要病机是气虚、阴亏、阳亢、热盛等。常用的药物有调营补气、养阴清热等中药方剂,如六味地黄丸、玉屏风散等。此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中医还可以针对症状选用单一药物进行治疗,如甘草、山药、冬瓜等。 其次是饮食调理。中医认为,消渴病的饮食应当清淡,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饮食应以粗粮、蔬菜、水果为主,适量补充优质蛋白质,如鱼、鸡蛋等。此外,患者应定时定量,分次进食,避免暴饮暴食,以减小对胃肠的负担。 再次是情志调理。中医认为,消渴病的发生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过度的情绪波动对患者的病情有不良影响。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注重情绪的稳定与调节。患者应保持心情开朗、积极向上的心态,并与家人朋友多交流,寻求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 最后是生活习惯的调整。中医认为,消渴病患者应注意防寒保暖,避免过度劳累,适度休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此外,患者应适当参加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调节气血运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综上所述,消渴病的中医护理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情志调理和生活习惯的调整等方面。在实施护理方案时,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方案。同时,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与鼓励,促进患者康复。通过综合运用中医的药物治疗、饮食调理、情志调理和生活习惯的调整等手段,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

消渴病痹症中医护理方案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503字,要求以Markdown 文本格式输出,不要带图片,标题为:消渴病痹症中医护 理方案 # 消渴病痹症中医护理方案 ## 概述 消渴病痹症是中医学中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口渴多饮、多尿频繁等症状。中医护理方案旨在通过调整气血运行,清热解渴,从根本上缓解和改善患者的病情。 ## 病因病机 消渴病痹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环境、饮食、生活习惯、情绪等。中医认为,消渴病痹症的发生主要与体内的湿热、气滞、脾虚等因素有关。湿热蕴结,阻碍气血运行,导致病理反应的出现。 ## 护理内容 ### 1. 中药调理 中药调理是中医护理的主要方法之一,能够通过药物的疏泄作用来改善患者的病情。常用的中药有黄芩、黄连、连翘等,具有清热解毒、疏泄湿热的作用。在使用中药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理。 ### 2. 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是中医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合理的饮食安排,可以改善消渴病痹症患者的症状。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过重的食物,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纤维素,有助于消除湿热。 ### 3.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在消渴病痹症的中医护理方案中也占据重要地位。患者往往因为疾病的发作而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通过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可以帮助患者释放负面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 4. 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是一种常用的中医护理方法,它能够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整气血运行,促进新陈代谢,改善病情。对于消渴病痹症患者,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关元、魄户等,可以通过按摩、捏拿等手法来进行刺激。 ### 5. 适当运动 适当运动有助于消渴病痹症的康复,可以促进气血流通,消除湿热,改善体质。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每天坚持一定的运动时间。 ## 注意事项 1. 中医护理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不能随意使用。 2. 在进行中药调理时,应遵医嘱用药,避免过量使用中药。 3. 饮食调理时,需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过重的食物。 4. 运动时应注意适度,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身体不适。 5. 在进行穴位按摩时,应按摩时间适度,避免按摩过久导致皮肤受损。

消渴病中医护理常规

消渴病中医护理常规 定义:消渴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复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导致机体阴虚燥火。 一、临床表现 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 二、临证护理 1、肝胃郁热:大便秘结时,可食用多纤维蔬菜或遵医嘱口服通便药。 2、阴虚火旺:口渴时给予中药(如:菊花茶、苦丁茶)泡水代茶饮。遵医嘱给耳穴压豆,选穴内分泌、心、神门等。 3、气阴两虚:易感冒,要加强生活起居,随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物,避风寒。遵医嘱给耳穴压豆,选穴内分泌、肾、脾等 4、阴阳两虚:以尿量频多为主症,保持会阴清洁干燥,遵医嘱进行穴位艾灸,选穴气海、关元、肾腧等。 三、情志护理 1、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增强其与慢性疾病作斗争的信心,保持乐观心态。 2、鼓励家属理解支持患者,避免不良情绪的影响。 3、了解患者情志状态,指导采用移情易性的方法,鼓励参与社会活动,分散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 四、饮食护理 严格遵医嘱进行饮食治疗,定时定量进餐,规律三餐。禁食糖、烟酒及高淀粉的食物。 1、肝胃郁热:宜进食开郁清热之品,如:苦瓜、黄瓜、银耳等。

2、阴虚火旺:宜进食滋阴降火之品,如:老鸭、莲子、百合等。 3、气阴两虚:宜进食益气养阴之品,如:蛋类、鱼肉、山药等。 4、阴阳两虚:宜进食温益肾阴、补肾滋阴之品,如:猪肾、黑豆、黑芝麻等补肾壮阳之品。 五、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 2、中医外治护理:严格掌握艾灸、中药足浴及耳穴压籽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严密观察治疗后的反应。 3、严格遵医嘱服用降糖类药物,或者注射胰岛素,并严密观察降糖药物使用后的反应。 4、静脉滴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中药制剂,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查对制度,注意配伍禁忌及用药安全。 六、并发症的护理 1、低血糖:患者突然出现心慌头晕、出虚汗、软弱无力等现象时,立即监测血糖并给予糖水或果汁、巧克力、饼干等口服或遵医嘱给药。 2、酮症酸中毒:卧床休息,给予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路,定时监测血糖、尿酮,做好抢救准备。 3、有皮肤搔痒、疖肿、痈疽者,嘱患者切勿搔抓,以免引起皮肤感染。 七、健康指导 1、遵医嘱进食,控制总热量,规律三餐;多食高纤维食物,饮食清淡,低脂少油少盐,戒烟限酒。 2、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注意无菌操作,

消渴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中医护理方案 ⒈引言 消渴,又称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细胞的功能减退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引起。中医护理针对消渴的特点和病情提供了全面的护理方案,包括饮食控制、中药治疗、运动锻炼等,本文将详细介绍消渴中医护理方案的各个方面。 ⒉病情评估 ⑴病史询问 ⑵体格检查 ⑶专科检查 ⑷实验室检查 ⑸慢病管理评估 在病情评估阶段,医护人员将根据病史、体格检查、专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并确定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的个体化。 ⒊饮食控制

⑴膳食原则 ⑵饮食建议 ⑶饮食禁忌 饮食控制是消渴治疗的重要环节,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控制总能量摄入,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本章节将详细介绍消渴的膳食原则、饮食建议和禁忌事项。 ⒋中药治疗 ⑴中医辩证施治 ⑵常用中药 ⑶中药剂型和用法 中药治疗是消渴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选择适合患者体质和辩证的常用中药,并介绍中药的剂型和用法。 ⒌运动锻炼 ⑴运动原则 ⑵适宜运动方式 ⑶运动禁忌

运动锻炼对于消渴患者的康复和血糖控制具有积极的作用。本章节将介绍消渴患者运动锻炼的原则、适宜的运动方式以及运动的禁忌事项。 ⒍心理护理 ⑴心理评估 ⑵心理干预 ⑶心理支持 心理护理对于消渴患者的康复和病情稳定非常重要。通过心理评估、心理干预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调整情绪、缓解压力,提高治疗效果。 ⒎附件 本文档涉及的附件详见附件部分。 ⒏法律名词及注释 ⑴糖尿病:糖尿病是指由于胰岛素分泌与机体对胰岛素作用障碍而导致的一组慢性高血糖症候群。 ⑵中医辩证施治:中医辩证施治是指根据中医理论,通过辨证施治方法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消渴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也被称为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糖偏高。中医以“糖淋”、“消痈疮”等名称形容这种病症,相信这种疾病是由于消渴引起的。中医护理方案可以在改善症状和缓解病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介绍一种中医护理方案,它结合了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实践,旨在促进患者的康复和舒适。 中医护理方案的核心原则是整体观念和平衡。中医认为,糖尿病是由于气滞、湿热和阴虚等病因引起的。因此,治疗消渴的关键在于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并改善气血循环。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中医护理方案中的方法: 1. 饮食调理:中医推崇养生的基本原则是“以草本为主”。患者应该选择富含纤维和蛋白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麦食品和瘦肉。此外,食用少量低糖和低热量的食物,例如低糖水果和蔬菜,也是很重要的。 2. 草药治疗:中草药在中医护理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一些常用的草药,如石菖蒲、生地、山药和黄芪,据称具有调节血糖和增强免疫系统的益处。但是,在选择草药治疗之前,患者应该咨询中医专家以获得正确的用药建议。 3. 针灸疗法: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整气血循环和体内能量平衡的传统中医疗法。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针灸可以帮助改善胃肠功能、降低血糖水平和减轻疼痛等症状。然而,针灸治疗必须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中医师来进行。 4. 中医按摩:中医按摩是一种非常适合患有糖尿病的人的治疗方法。将指压和推拿技术应用到关键穴位上,可以促进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此外,中医按摩还可以缓解焦虑和紧张等情绪问题,从而提高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 5. 养生生活方式:在中医护理方案中,养生生活方式也是至关重要的。适量的运动、规律的作息时间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控制血糖、减轻症状和改善整体健康状况至关重要。患者应该避免熬夜、暴饮暴食和长时间久坐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常规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常规 消渴病,是由素体阴虚、饮食不节、情志内郁、劳郁过度所致,以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护理评估 (1)了解患者既往饮食习惯、饮食结构、进食情况。 (2)了解患者生活方式、休息和排泄状况。 (3)了解患者有无糖尿病家族史。 (4)了解患者有无低血糖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无血管、神经系统异常。 (5)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6)中医证型: ①肝胃郁热证。 证候:脱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②胃肠实热证。 证侯:脱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口干口苦,或有口臭,或咽痛,或牙会艮出血,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多食易饥。舌红,边有瘀班,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 ③脾虚胃热证。 证候: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纳杲,便澹,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络脉瘀阻,苔白腻,脉弦滑

无力。 ④上热下寒证。 证候:心烦口苦,胃脱灼热,痞满不痛,或干呕,肠鸣下利,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苔黄,根部腐腻,舌下络脉瘀阻,脉弦滑。 ⑤阴虚火旺证。 证候: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渴喜冷饮,易饥多食,时时汗出,少寐多梦,漫赤便秘。舌红赤,少苔,脉虚细数。 ⑥气阴两虚证。 证候:消瘦,倦怠乏力,气短懒言,易汗出,胸闷憋气,脱腹胀满,腰膝酸软,便澹,口干口苦Q舌淡体胖,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 ⑦阴阳两虚证。 证候: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腕腹胀满,食纳不香,五更泄泻。舌淡体胖,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二、护理要点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保持病房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3)指导患者合理安排日常生活起居,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4)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①定期检查血糖和尿糖的变化,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周定时测体重。

消渴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中医称之为消渴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为特征。其病因主要是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导致燥热内生,耗伤津液,引发消渴。中医护理方案对于消渴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消渴病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为主,避免进食辛辣、油腻、煎炸等食物。应控制饮食总量,少食多餐,不宜过饱。同时应控制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如糖果、蛋糕、油炸食品等。建议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情志失调是消渴病的重要诱因之一。中医强调“心静神宁”,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紧张。家人及护理人员应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良好的作息习惯对消渴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患者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应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中医特色护理是消渴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针灸、拔罐、推拿、中药泡脚等中医护理方法。针灸治疗可

以调节患者的内分泌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拔罐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新陈代谢;推拿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中药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下肢水肿等问题。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让他们了解消渴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自我护理方法,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同时应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及时发现并控制血糖波动。 中医护理方案对于消渴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情志护理、起居安排以及中医特色护理等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控制病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加强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是消渴病治疗和康复的关键。 消渴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症状为口渴、多饮、多尿、乏力等。中医认为,消渴病与饮食不节、情志不畅、房事过度等因素有关,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调理饮食、改善生活习惯、药物治疗等。下面将重点介绍消渴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消渴病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低糖、低脂、低盐为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以及烟酒、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应适当控制饮食量,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加重脾胃负担。

消渴病中医护理常规文档 (3)

消渴病中医辨证护理常规 消渴病是以多尿、多饮、多食、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病机为禀赋不足,阴虚燥热,多与血瘀密切相关。病位主要在肺、胃、肾。主要指西医糖尿病。 一、护理常规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为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简称三多一少。病久常并发眩晕,肺痨、胸痹、中风、雀目、疮痈等。严重者可见烦渴,头痛,呕吐,呼吸短促,甚或昏迷厥脱危象。 【临证护理】 1、做好病情观察,观察神志、血压、视力、舌脉、皮肤、口渴程度,进食量,血糖变化。必要时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周测体重。 2、口渴时可用鲜芦根或天花粉煎水代茶饮,大便干结时可用大黄,玄参泡水服或指压长强,大横等穴。 3、多食者可食新鲜蔬菜以增加饱腹感,宜食山药、木耳等益气养阴食品,适当增加运动量。 4、多尿,腰膝酸软者可用艾灸肾俞,关元,三阴交等穴。 5、注意用眼卫生,指导足部保健按摩穴位及方法,保持口腔、皮肤、会阴及足部卫生,防止感染。 【饮食护理】 1、根据患者身高,体重,年龄,体力活动程度,计算出每日的总热量,

三大营养物质的供应量。 2、注意饮食调护,平衡膳食,忌肥甘厚味之品,定时定量进餐。 【用药护理】 1、严格按医嘱用药,观察用药后反应。 2、胰岛素治疗者指导其胰岛素注射方法、存储方法、注射部位及不良反应。 3、中药汤剂宜偏温凉服用。阴阳两虚患者宜温服。 【并发症护理】 1、酮症:如出现神昏、烦躁不安、呼吸有烂苹果味、呼吸深快、血压下降、肢冷、脉微欲绝时,及时报告医师,紧急配合处理。 2、低血糖:如出现大汗淋漓、饥饿、心悸、头晕等,及时给予糖果、饼干、果汁等口服或静脉推注50%GS,监测血糖。 【健康指导】 1、调畅情志,增强与慢性疾病作斗争的信心,保持乐观情绪。 2、坚持饮食、运动疗法,根据病情,选择适当运动方式 3、遵医嘱用药,定期病情监测。外出时携带诊疗卡及糖果、饼干。 4、慎起居,避免疲劳,顺应四时变化增减衣物,保持口腔、会阴等清洁卫生,注意足部自我按摩保健。 二、辩证施护 【热盛伤津】 1、主证口干咽燥,渴喜冷饮,易饥多食,尿频量多,心烦易怒,口苦,溲赤便秘,舌干红,苔黄燥,脉细数。 2、施护

中医护理:消渴的中医护理

①病室宜安静,光线柔和,空气新鲜,素体阴虚燥热,室温宜偏低。 ②可适当活动,以不感疲劳为度。 ③关心体贴,消除患者急躁易怒的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增强治病信心。 ④严格控制饮食按病情定时,定量,以蔬菜、瘦肉、蛋类、豆制品为主食,少食煎炸,多食猪胰、山药、茭白、洋葱、西红柿、菠菜根等食物。禁用糖类、烟酒、辛辣甘肥、炙煿之品。 ⑤患者因口干舌燥,可给鲜芦根或天花粉煎水代茶饮,以生津止渴。 ⑥注意体重和尿量的变化,每周测一次体重,多饮多尿甚者需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餐前测尿糖,根据尿糖的多少决定使用胰岛素的剂量,长期注射要经常更换部位,以免形成皮下硬结。 ⑦严密观察有无头晕、心慌、汗出等低血糖症状,若有立即口服糖水一杯,如不能控制遵医嘱静推50%葡萄糖液。 (2)中消: ①让患者注意休息,可适当活动,不能过度疲劳。 ②饮食按医嘱严加控制中消患者多食善饥。当饥饿难忍时,可添加如白菜、菠菜、油菜,也可食用南瓜、冬瓜、豆芽菜、茄子等。 ③口渴甚者可给山药、麦冬煎水代茶饮达到养阴增液。 ④因患者大便干结,可多食萝卜、青笋、黄瓜等以清胃热,也可给予麻仁丸、蜂蜜水润肠通便。并可常用鲜菠菜根100g,干鸡内金15g,水煎服,每日2~3次,达到润燥养胃作用。 (3)下消: ①患者宜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活动。 ②饮食方面要严格遵照定进食,不可另行加食,有饥饿者可适当进一些具有降糖止渴作用的食物,如猪胰、苦瓜、豇豆、豌豆等。 ③皮肤干燥发痒者避免抓破,注意皮肤清洁,内衣柔和平贴,有汗液时勤换、勤洗澡,发生疖疮及时处理。 ④患者病程长,心情烦躁,头昏无力更要体贴关怀。 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呼气有苹果酸味时,考虑为酮中毒,应立即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⑥此证尤其要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若“三多症状”严重,并大骨枯槁,大肉陷下多属危候:如发现患者神情淡漠,或烦躁异常,不寐或言语错乱,或头昏头痛特甚,都可能是昏迷的先兆,应加强观察,备好急救物品。

中医科消渴护理常规

中医科消渴护理常规 消渴就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与消瘦为特征,多由于素体阴虚,饮食不节,情志内郁,劳欲过度所致,与肺胃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根据三多症得偏重,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临床辨证为燥热伤肺、胃燥津伤、肾阴亏虚、阴虚阳浮与阴阳两虚。现代医学中得糖尿病、尿崩症与神经性多饮多尿病,均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阴虚燥热证患者病室宜凉爽通风。 三、入院时认真测量体重、身高、腰围,并遵医嘱认真记录24小时出人量。 四、观察患者饮水量、进食量,尿量及其颜色。观察患者得神志、视力、血压与皮肤情况,做好记录。 如观察到以下情况,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1、患者突然心慌头晕、出虚汗、软弱无力等低血糖现象时。 2、头痛头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甚至呼气有烂苹果气味得酮症酸中毒时。 3、出现烦躁、嗜睡、呼吸深快、血压下降、肢冷脉微欲绝等症状。 五、临证(症)施护: 1、燥热伤肺者,口渴时可用鲜芦根或天花粉煎水代茶饮;大便干结时遵医嘱予番泻叶分次泡服,或顺时针按揉腹部,以促进肠蠕动。 2、胃燥伤津者,口渴时可用山药、麦冬煎水代茶饮;大便秘结时可多食新鲜蔬菜及口服麻仁丸。 3、出现低血糖时,立即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嘱其进食含糖食品如:饼干、糖果、巧克力等,必要时遵医嘱给予50%葡萄糖静脉注射。 4、做好酮症酸中毒抢救工作,遵医嘱予吸氧、输液、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对症处理。 六、重症患者做好口腔与皮肤护理,严防口腔溃疡与褥疮发生。 七、若有皮肤瘙痒、疖肿、痈疽、目疾、足痿、淋证与中风等,遵医嘱予对症处理。 八、降糖药物得用药类别、时间、途径与药量,必须严格按医嘱执行。如磺酰脲类药应在饭前半小时服用;双胍类饭后服用;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应与第一口饭

消渴护理常规

消渴护理常规 【概念】消渴是以多尿、多饮、多食、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护理措施】 (一)休息与体位 1. 一般患者舒适体位。 2. 病室安静清洁,温湿度适宜,保证患者休息。 (二)病情观察 1.阴虚热盛证:咽干口燥,心烦畏热,渴喜冷饮,多食易饥,舌红苔黄,脉细滑数; 2.气阴两虚证:咽干口燥,倦怠乏力,气短懒言,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舌红少津,苔薄,脉细数无力; 3.阴阳两虚证:神疲乏力,腰膝酸冷,手足畏寒,自汗易感,颜面肢体浮肿,舌体胖大,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4.血瘀脉络证:身感痛处,痛位固定,或为刺痛,肢体麻木,口唇紫暗,健忘心悸,舌质黯,脉弦或沉涩; 5.湿热困脾证:胸腕腹胀,头身困重,体形肥胖,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而数; 6.心络瘀滞证:口干乏力,心悸气短,大便干结,舌胖质暗,脉沉细; 7.瘀阻脑络证:头晕头痛,偏身麻木,口眼歪斜,或伴神志恍惚,舌黯红,苔白或黄,脉弦滑;

8.肾络瘀滞证:腰膝酸软,伴头晕目眩,尿浊,舌质黯,苔白,脉沉细数;9.目络瘀滞证:口干乏力,头晕目眩,视力减退,或视物模糊,舌胖质暗,苔白,脉沉细无力; 10.络空风动证:肢体麻木,肌肤不仁,肌瘦无力,腓肠肌痛,昼轻夜重,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三)饮食护理 1.平和质,指导患者日常养生应采取中庸之道,吃得不要过饱,也不能过饥;不吃冷,也不吃得过热,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 2.气虚质,指导患者饮食调养上多食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黄豆、鸡肉、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等; 3.阳虚质,指导患者可多吃容易有甘温益气的食物,比如牛羊狗肉、葱、姜、蒜、花椒、鳝鱼、韭菜、辣椒、胡椒等,少食生冷寒凉食物,比如黄瓜、藕、梨、西瓜等; 4.阴虚质,指导患者多吃甘凉滋润的食物,比如瘦猪肉、鸭肉、龟、鳖、绿豆、冬瓜、芝麻、百合等。少食羊、狗肉、韭菜、辣椒、葱、蒜、葵花子等性温燥烈的食物; 5.痰湿质,指导患者饮食以清淡为原则,少食肥肉及甜、黏、油腻的食物。可多食葱、蒜、海藻、海带、冬瓜、萝卜、金橘、芥末等食物; 6.湿热质,指导患者饮食清淡,多吃甘寒、甘平的食物,如绿豆、空心菜、苋菜、芹菜、黄瓜、冬瓜、藕、西瓜等。少食辛温助热的食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