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渴病-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二、(一)肝胃郁热证:

三、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四、(二)胃肠实热证:

五、脘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口干口苦,或有口臭,或咽痛,或牙龈出血,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多食易饥,舌红,边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

六、(三)脾虚胃热证:

七、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纳呆,便溏,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络脉瘀阻,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八、(四)上热下寒证:

九、心烦口苦,胃脘灼热,痞满不痛,或干呕呕吐,肠鸣下利,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苔黄根部腐腻,舌下络脉瘀阻,脉弦滑。

十、(五)阴虚火旺证:

十一、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渴喜冷饮,易饥多食,时时汗出,少寐多梦,溲赤便秘,舌红赤,少苔,脉虚细数。

十二、(六)气阴两虚证:

1/ 15

十三、消瘦,倦怠乏力,气短懒言,易汗出,胸闷憋气,脘腹胀满,腰膝酸软,便溏,口干口苦,舌淡体胖,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

十四、(七)阴阳两虚证:

十五、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脘腹胀满,食纳不香,五更泄泻,舌淡体胖,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十六、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尿量增多 1.观察排尿次数、尿量及尿色。

十七、 2.嘱患者睡前少饮水。

十八、 3.指导患者饮食调理,适当进食芡实、枸杞等补肾之品,食疗方:

十九、芡实瘦肉汤。

二十、(二)口干多饮 1.保持病室空气温湿度适宜。

二十一、 2.观察口干、口渴、每日饮水量。

二十二、 3.多食生津润燥类食物,如百合、西葫芦等,可选用鲜芦根煎水代茶饮;口含乌梅、饮用菊花玉竹茶、苦丁茶以缓解口干口渴。

二十三、食疗方:

二十四、凉拌黄瓜、蓝莓山药、葛根鱼汤。

二十五、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胰、三焦等穴位。

二十六、(三)多食易饥 1.询问饮食习惯及饮食量。

二十七、宜选择混合餐,每餐进食种类包含主食、蔬菜、肉蛋类等;粗细粮合理搭配,少食多餐,细嚼慢咽。

二十八、 2.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燕麦、芹菜、韭菜等,以增加饱腹感,延缓食物吸收稳定血糖。

二十九、 3.观察记录身高、体重、腰围、臀围。

三十、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胰、饥点等穴位。

三十一、(四)倦怠乏力第 1 页 1.起居有时,避免劳累。

三十二、 2.进食补中益气类食物,如山药、鱼肉、香菇等。

三十三、食疗方:

三十四、乌鸡汤、香菇木耳汤、山药炖排骨。

三十五、 3.病情稳定者适量运动,循序渐进。

三十六、 4.遵医嘱艾灸,取穴足三里、关元、气海,或穴位贴敷肾俞、脾俞、足三里以调节脏腑气血功能。

三十七、(五)肢体麻木、疼痛、肢冷 1.进食活血化瘀食物,如黄鳝、木耳等。

三十八、食疗方:

三十九、洋葱烧黄鳝。

四十、 2.给予足部中药泡洗以祛风通络,活血通脉。

四十一、 3.双下肢穴位按摩,取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

3/ 15

涌泉穴等。

四十二、 4.遵医嘱穴位贴敷涌泉穴。

四十三、 5.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足等穴位。

四十四、(六)视物模糊 1.注意视力变化,定期检查眼底,减少阅读、看电视及使用电脑,宜闭目养神,饮用菊花茶或银杞明目汤等。

四十五、 2.按摩睛明、四白、丝竹空等穴位以辅助通络明目。

四十六、 3.遵医嘱予珍珠明目液滴眼或中药眼部雾化以改善症状。

四十七、 4.评估跌倒高危因素,落实防跌倒措施。

四十八、(七)皮肤瘙痒 1.指导患者洗澡忌用刺激性强的皂液,洗后皮肤涂抹润肤露,穿棉质内衣,避免搔抓、热水烫洗;修剪指(趾)甲;瘙痒甚者,遵医嘱予以清热燥湿洗剂,如苦参、苍术、黄柏、白花蛇草、连翘等煎汤外洗,亦可涂尿素乳膏防止皮肤干燥。

四十九、 2.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油腻及海鲜之品。

五十、(八)腰膝酸软 1.适当食用枸杞、黑豆等固肾之品。

五十一、食疗方:

五十二、韭菜炒虾仁,山药芡实瘦肉饮。

五十三、 2.操练八段锦两手攀足固肾腰动作。

五十四、 3.指导患者按摩腰背部及气海、关元穴、涌泉穴。

五十五、艾灸肾俞、关元、气海、三阴交等穴。

五十六、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肾、胰等穴位。

五十七、 5.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五十八、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内服中药遵医嘱用药,观察用药后反应;中药汤剂根据证型予温服或温凉服;中西药之间间隔 30 分钟以上。

五十九、 1.汤剂类:

六十、肝胃郁热证、胃肠实热证、气阴两虚证、阴虚火旺证者宜温凉服;阴阳两虚证者宜温服。

六十一、 2.口服降糖药注意服用时间、方法及不良反应。

六十二、(二)注射用药:

六十三、 1.中成药制剂建议单独使用,如需联合给药,应考虑时间间隔或中性液体过渡。

六十四、第 2 页 2.滴速不宜过快,孕妇及哺乳期慎用,有出血倾向者禁用丹红注射液、苦碟子注射液。

六十五、 3.用药过程中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六十六、 4.胰岛素治疗者注射方法、部位正确,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

六十七、(三)中药枕:

六十八、遵医嘱将菊花、决明子、荞麦皮、绿豆皮、葛根碎片、白术等装成药枕,通过药物的发散作用以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

5/ 15

六十九、(四)特色技术 1.中药泡洗:

七十、适用于下肢麻、凉、痛者,遵医嘱选用活血通络止痛之剂。

七十一、水温以 37~40℃为宜,时间 20~30 分钟,严防烫伤(详见附录 2)。

七十二、 2.耳穴贴压(耳穴埋豆):

七十三、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耳穴(详见附录 2)。

七十四、 3.穴位贴敷:

七十五、遵医嘱选择手三里、足三里、涌泉等穴位,首次贴敷 2 小时左右即可,以后每日一次,每次保留 4 小时,4 周为一疗程(详见附录 2)。

七十六、 4.艾灸:

七十七、适用于阳虚者,遵医嘱取肺俞、脾俞、大椎、神阙、足三里、关元等穴位(详见附录 2)。

七十八、 5.穴位按摩(详见附录 2)。

七十九、 6.中药保留灌肠:

八十、适用于消渴病合并肾脏损害者,遵医嘱选用解毒泄浊之剂(详见附录 2)。

八十一、四、健康指导(一)饮食指导根据身高、体重、年龄、体力活动强度,计算每日的总热量,合理分配餐次。

八十二、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 50%~60%,蛋白质占总能量的 15%~20%,脂肪占总能量20%~30%,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不超过

饮食总能量的 10%;不宜摄入反式脂肪酸;胆固醇摄入量<300mg/天;食盐摄入量限制在 6g/天以内,伴有高血压、水肿者每日摄入盐量不超过 2 克;少食坚果类、油炸类食物及甜食;平衡膳食,定时定量进餐。

八十三、 1.肝胃郁热证:

八十四、宜食开郁清热之品,如苦瓜、黄瓜、丝瓜、芹菜、莲子、银耳等。

八十五、食疗方:

八十六、苦瓜山药烧豆腐、凉拌黄瓜、丝瓜炒蘑菇等。

八十七、 2.胃肠实热证:

八十八、宜食清利胃肠实热之品,如芦荟、马齿苋、苦瓜、冬瓜、荞麦、燕麦片等。

八十九、食疗方:

九十、凉拌马齿苋、冬瓜炒竹笋、苦丁茶等。

九十一、 3.脾虚胃热证:

九十二、宜食补脾清胃热之品,如山药、粟米、高粱、菠菜、赤小豆、鱼肉等。

九十三、食疗方:

九十四、山药芡实瘦肉饮等。

九十五、 4.上热下寒证:

九十六、宜食清上温下之品。

7/ 15

九十七、如白萝卜、狗肉、党参、鲜芦根等。

九十八、食疗方:

九十九、白萝卜汁等。

一○○、 5.阴虚火旺证:

一○一、宜食滋阴降火之品,如甲鱼、老鸭、莲子、百合、银耳、茼蒿、枸杞子、桑椹等。

一○二、食疗方:

一○三、菊花茶、枸杞茶、银耳莲子百合饮等。

一○四、 6.气阴两虚证:

一○五、宜食益气养阴之品,如瘦肉、蛋类、鱼肉、山药等。

一○六、食疗方:

一○七、皮蛋瘦肉粥等。

一○八、 7.阴阳两虚证:

一○九、宜食温益肾阳、补肾滋阴之品,如牛肉、羊肉、虾仁、韭菜、猪胰、干姜、黑豆、黑芝麻等等。

一一○、食疗方:

一一一、韭菜炒虾仁、香菇木耳汤等。

一一二、(二)运动指导 1.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有氧运动方式,如太极拳、气功、八段锦、五禽戏、散步、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项目的选择要与患者的年龄、病情、经济、文化背景及体质相适应。

一一三、每周进行 2 次轻度或中度阻力性肌肉运动。

一一四、第 3 页 2.运动选择在饭后 1 小时(第一口饭记时)左右,运动频率和时间为每周至少 150 分钟,如一周运动 5 天、每次 30 分钟,运动后脉搏宜控制在 170-年龄(次/分钟)左右,以周身发热、微微出汗、精神愉悦为宜。

一一五、 3.血糖>16.7mmol/L、合并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及各种心、肾等器官严重慢性并发症者暂不宜运动。

一一六、 4.血糖<5.5mmol/L 运动前需适量补充含糖食物如饼干、面包等。

一一七、(三)生活起居 1.环境温、湿度适宜,顺应四时及时增减衣物。

一一八、 2.起居有常,戒烟限酒。

一一九、 3.保持眼、口腔、会阴、皮肤等清洁卫生。

一二○、 4.建立较完善的糖尿病教育管理体系,通过糖尿病健康大讲堂、小组式教育或个体化的饮食和运动指导,为患者提供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的个体化指导。

一二一、(四)情志调理 1.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增强其与慢性疾病作斗争的信心,保持乐观心态。

一二二、 2.鼓励家属理解支持患者,避免不良情绪的影响。

一二三、 3.组织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病友活动,开展同伴支持教育,介绍成功的病例,鼓励参与社会活动。

一二四、 4.应用中医七情归属,了解患者情志状态,指导采

9/ 15

用移情易性的方法,分散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改变其不良习性。

一二五、(五)低血糖及酮症酸中毒的预防与处理 1.向患者讲解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的诱因、临床表现及应急救护措施。

一二六、 2.生活有规律,定时定量进餐,不擅自停用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

一二七、 3.外出时随身携带急救卡和糖果、饼干。

一二八、如运动量增加应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定时监测血糖。

一二九、 4.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心慌、头晕、大汗、手抖、面色苍白、饥饿等低血糖症状,意识清楚者立即口服含糖 15~20 克糖类食物,15 分钟后监测血糖;意识障碍者立即静脉注射 50%葡萄糖20ml。

一三○、 5.出现神昏、烦躁不安、呼吸深快、血压下降、肢冷、脉微欲绝时,及时报告医师,给予氧气吸入,针刺人中、十宣等穴,配合医师进行抢救。

一三一、(六)糖尿病足的预防 1.所有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足部检查,包括足有否畸形、胼胝、溃疡、皮肤颜色变化;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搏动、皮肤温度以及有否感觉异常等。

一三二、 2.预防关键点:

一三三、定期检查、识别是否存在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教育患者及其家属重视足的保护;穿合适鞋袜,鞋底较厚而鞋内较柔软,透气良好;去除和纠正易引起溃疡的因素。

一三四、 3.有危险因素的患者给予下列教育:

一三五、注意足部卫生,洗足水温在 37~40℃,洗后擦干,尤其注意擦干趾间;不宜用热水袋、电热器等直接暖足;避免赤足;勿自行修剪或用化学制剂处理胼胝;穿鞋前先检查鞋内有无异物或异常;干燥皮肤可以使用油膏类护肤品。

一三六、 4.定期足部穴位按摩,如涌泉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等。

一三七、(七)自我监测第 4 页 1.学会自我规范监测血糖、血压、体重、腰臀围等,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

一三八、 2.每 3 个月检查 1 次糖化血红蛋白、心电图,每6 个月检查肝肾功能、血脂、尿微量蛋白等。

一三九、 3.每年至少筛查 1 次眼底及外周血管、周围神经病变等。

一四○、五、护理难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对健康生活方式依从性差,中年患者工作繁忙,家庭、事业压力较大,应酬多,来自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压力,使他们无法进入患者角色。

一四一、老年患者记忆力下降,听力、视力减退,接受新知识能力弱,易丧失信心;加之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不能很好的控制饮食,且易漏服药物,致血糖控制不理想。

一四二、解决思路:

一四三、 1.针对患者的特点、生活方式、文化程度等给予个

11/ 15

性化指导,强调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一四四、 2.老年患者以少文字、多图片、大图片、近距离、反复强化等健康教育方式,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一四五、 3.中年患者可利用平面、电视、网络媒体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四六、 4.用日历、图标、时间表、定时器、单剂量储药盒等方式提醒患者按时服药。

一四七、如在药品包装上做大而清晰的明显标识;对于外包装、片型相似的药物分开放置,以免误服;指导患者采用不同颜色的药杯分装不同时间段的药物。

一四八、 5.建立通讯录,对患者进行随访并提供咨询服务。

一四九、六、护理效果评价附:

一五○、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第 5 页七、消渴护理效果评价标准尿量增多:

一五一、好:

一五二、尿量正常,24 小时尿量在 1000-2019ml 之间。

一五三、较好:

一五四、尿量趋于正常,24 小时尿量在 2019-2200ml 之间。

一五五、。

一五六、一般:

一五七、症状较前缓解,24 小时尿量在 2300-2400ml 之间。

一五八、。

一五九、差:

一六○、每日尿量2500ml,症状无缓解。

一六一、口干多饮:

一六二、好:

一六三、无口干多饮。

一六四、较好:

一六五、口干、多饮症状较前缓解。

一六六、一般:

一六七、口干、多饮症状略缓解。

一六八、差:

一六九、口干、多饮症状无缓解。

一七○、多食易饥:

一七一、好:

一七二、糖尿病饮食,无饥饿感。

一七三、较好:

一七四、症状基本控制。

一七五、一般:

一七六、症状略缓解。

一七七、差:

一七八、饮食习惯及饮食量无改变。

一七九、倦怠乏力:

13/ 15

一八○、好:

一八一、精力充沛。

一八二、较好:

一八三、无乏力感。

一八四、一般:

一八五、略感倦怠乏力。

一八六、差:

一八七、症状无改善。

一八八、肢体麻木,疼痛、发凉:

一八九、好:

一九○、无肢体麻木,疼痛、发凉。

一九一、较好:

一九二、略感肢体麻木,疼痛、发凉。

一九三、一般:

一九四、肢体麻木,疼痛、发凉较前略缓解。一九五、差:

一九六、症状无明显改善。

一九七、视物模糊:

一九八、好:

一九九、视物清晰。

二○○、较好:

二○一、辨清何物。

二○二、一般:

二○三、物体可看到轮廓。

二○四、差:

二○五、视物模糊不清。

二○六、第 6 页

15/ 15

消渴病-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二、(一)肝胃郁热证: 三、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四、(二)胃肠实热证: 五、脘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口干口苦,或有口臭,或咽痛,或牙龈出血,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多食易饥,舌红,边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 六、(三)脾虚胃热证: 七、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纳呆,便溏,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络脉瘀阻,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八、(四)上热下寒证: 九、心烦口苦,胃脘灼热,痞满不痛,或干呕呕吐,肠鸣下利,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苔黄根部腐腻,舌下络脉瘀阻,脉弦滑。 十、(五)阴虚火旺证: 十一、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渴喜冷饮,易饥多食,时时汗出,少寐多梦,溲赤便秘,舌红赤,少苔,脉虚细数。 十二、(六)气阴两虚证: 1/ 15

十三、消瘦,倦怠乏力,气短懒言,易汗出,胸闷憋气,脘腹胀满,腰膝酸软,便溏,口干口苦,舌淡体胖,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 十四、(七)阴阳两虚证: 十五、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脘腹胀满,食纳不香,五更泄泻,舌淡体胖,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十六、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尿量增多 1.观察排尿次数、尿量及尿色。 十七、 2.嘱患者睡前少饮水。 十八、 3.指导患者饮食调理,适当进食芡实、枸杞等补肾之品,食疗方: 十九、芡实瘦肉汤。 二十、(二)口干多饮 1.保持病室空气温湿度适宜。 二十一、 2.观察口干、口渴、每日饮水量。 二十二、 3.多食生津润燥类食物,如百合、西葫芦等,可选用鲜芦根煎水代茶饮;口含乌梅、饮用菊花玉竹茶、苦丁茶以缓解口干口渴。 二十三、食疗方: 二十四、凉拌黄瓜、蓝莓山药、葛根鱼汤。 二十五、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胰、三焦等穴位。

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 篇一:消渴病痹症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气虚血瘀证:肢体麻木,如有蚁行感,肢末时痛,多呈刺痛,下肢为主,入夜痛甚;气短乏力,神疲倦怠,自汗畏风,易于感冒,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苔薄白。 (二)阴虚血瘀证:肢体麻木,腿足挛急,酸胀疼痛,或小腿抽搐,夜间为甚,或灼热疼痛,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皮肤干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不欲饮,便秘,舌质嫩红或淡红,苔花剥少津。 (三)寒凝血瘀证:肢体麻木不仁,四末冷痛,得温痛减,遇寒痛增,下肢为著,入夜更甚;神疲乏力,畏寒怕冷,尿清便溏,或尿少浮肿,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苔白滑。 (四)痰瘀阻络证:肢体麻木不止,常有定处,足如踩棉,肢体困倦,头重如裹,昏蒙不清,体多肥胖,口粘乏味,胸闷纳呆,腹胀不适,大便粘滞。舌质紫暗,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厚腻。 (五)肝肾亏虚证:肢体痿软无力,肌肉萎缩,甚者萎废不用,腰膝酸软,阳痿不举,骨松齿摇,头晕耳鸣,舌质淡,少苔或无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肢体麻木、挛急、疼痛 1.观察四肢末端皮肤颜色、温度的变化、有无破溃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2.观察疼痛发作的时间、性质、程度。

3.注意肢体及足部保暖,做好足部护理,预防足部溃疡及压疮的发生。 4.遵医嘱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治疗。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内分泌、脾、腰、足等穴。 6.遵医嘱足部中药泡洗,药液温度38~40℃,防止烫伤。 7.遵医嘱双下肢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地机、太溪、涌泉等穴。 8.遵医嘱穴位贴敷,取涌泉等穴。 9.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取足三里、地机、太溪、涌泉等穴。 10.遵医嘱艾灸,取地机、委中等穴。 (二)肢体痿软无力 1.起居有时,避免劳累,卧床休息为主。 2.根据病情指导并协助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病情稳定后适量运动,循序渐进。 3.注意安全,做好预防措施防止跌倒。 4.遵医嘱艾灸,取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肾俞、脾俞、足三里等穴。 (三)腰膝酸软 1.遵医嘱监测血糖,观察有无低血糖发生。 2.遵医嘱艾灸,取肾俞、神阙、气海、关元、三阴交等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气海、关元、委中、涌泉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皮质下、内分泌、脾、胰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郁热证: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二)胃肠实热证:脘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口干口苦,或有口臭,或咽痛,或牙龈出血,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多食易饥,舌红,边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 (三)脾虚胃热证: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纳呆,便溏,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络脉瘀阻,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四)上热下寒证:心烦口苦,胃脘灼热,痞满不痛,或干呕呕吐,肠鸣下利,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苔黄根部腐腻,舌下络脉瘀阻,脉弦滑。 (五)阴虚火旺证: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渴喜冷饮,易饥多食,时时汗出,少寐多梦,溲赤便秘,舌红赤,少苔,脉虚细数。 (六)气阴两虚证:消瘦,倦怠乏力,气短懒言,易汗出,胸闷憋气,脘腹胀满,腰膝酸软,便溏,口干口苦,舌淡体胖,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 (七)阴阳两虚证: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脘腹胀满,食纳不香,五更泄泻,舌淡体胖,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尿量增多 1.观察排尿次数、尿量及尿色。

2.嘱患者睡前少饮水。 3.指导患者饮食调理,适当进食芡实、枸杞等补肾之品,食疗方:芡实瘦肉汤。 (二)口干多饮 1.保持病室空气温湿度适宜。 2.观察口干、口渴、每日饮水量。 3.多食生津润燥类食物,如百合、西葫芦等,可选用鲜芦根煎水代茶饮;口含乌梅、饮用菊花玉竹茶、苦丁茶以缓解口干口渴。食疗方:凉拌黄瓜、蓝莓山药、葛根鱼汤。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胰、三焦等穴位。 (三)多食易饥 1.询问饮食习惯及饮食量。宜选择混合餐,每餐进食种类包含主食、蔬菜、肉蛋类等;粗细粮合理搭配,少食多餐,细嚼慢咽。 2.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燕麦、芹菜、韭菜等,以增加饱腹感,延缓食物吸收稳定血糖。 3.观察记录身高、体重、腰围、臀围。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胰、饥点等穴位。 (四)倦怠乏力 1.起居有时,避免劳累。 2.进食补中益气类食物,如山药、鱼肉、香菇等。食疗方:乌鸡汤、香菇木耳汤、山药炖排骨。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1.气阴两虚证:倦怠乏力,咽干口燥,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苔薄或花剥,脉细数或沉细。 2.肝肾阴虚证:头晕耳鸣,口干咽燥,腰膝酸痛。两目干涩,舌脉: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或沉细。 3.脾肾亏虚证: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腰膝酸软,口干不饮,大便不实,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兼证 1.痰瘀证(贯穿于疾病始终) 症状:舌色暗,舌下静脉迂曲,瘀点瘀斑,脉沉弦涩。 2.湿热证 症状:兼见尿频、急迫、灼热、涩痛,舌苔黄腻,脉滑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水肿 1.评估水肿程度,监测体重、腹围。 2.观察排尿的次数和量,使用利尿剂者观察电解质和生命体征变化。 3.阴囊水肿者可局部垫起,避免受压;严重胸、腹水时取半坐卧位。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肾、内分泌等穴,耳部水肿患者禁用。 (二)皮肤瘙痒 1.着柔软棉织品,避免化纤、羽绒、羊绒等织品,沐浴或泡脚时水温40℃以下。 2.修剪指甲,指导患者勿搔抓皮肤。 3.遵医嘱给予中药涂药。 4.遵医嘱中药药浴,药液温度在40℃以下,药浴时间要短,以20分钟为宜。 5.遵医嘱中药熏洗,皮肤破溃者禁用。 (三)泡沫尿(蛋白尿) 1.观察尿泡沫多少及消散时间。 2.注意观察发热、劳累等因素对患者蛋白尿的影响。 3.遵医嘱艾灸,取足三里、肾俞、脾俞、气海、三阴交等穴。 (四)恶心呕吐 1.保持口腔清洁。 2.舌面上放鲜姜片,以缓解呕吐。

3.口中氨味者,予以冷开水或饮柠檬水漱口。 4.遵医嘱艾灸,取膈腧、胃腧、神阙等穴。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内关、合谷等穴。 (五)头胀肢乏 1.定时血压监测,高血压危象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立即报告医师。 2.保持大便通畅,勿屏气或用力排便。顺时针按摩腹部。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三阴交、足三里、风池、百会、太阳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脑干、神门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2.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3.艾灸(详见附录2)。 4.中药涂药(详见附录2)。 5.中药药浴(详见附录2)。 6.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保证病室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 2.做好个人卫生。 3.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程度进行评估,定期监测血糖。采用中低强度的有氧耐力运动项目,如步行、慢跑、骑车等。 4.指导患者进行中医养生功的锻炼,如八段锦、太极拳等。 5.透析前健康教育。让患者充分了解透析的最佳时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方式的适应症、禁忌症、优缺点等。 (二)饮食指导 加强个体化饮食管理,记录出入量。 1.气虚证:宜食补气的食品,如瘦肉、白扁豆、鹌鹑等。 2.血虚证:宜食补血的食品,如动物血制品、红皮花生、黑豆等。 3.阴虚证:宜食清凉类的食品,如银耳、莲子、玉竹等。 4.阳虚证:宜食性质温热、具有补益肾阳、温暖脾胃作用的食品,如鸡肉、韭菜、生姜、干姜、花椒等。 5.血瘀证:宜食活血化瘀的食品,如玫瑰花、油菜等。 6.痰湿证:宜食化痰利湿的食品,如木瓜、荸荠、紫菜、扁豆、红小豆、包

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总结

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总结 1. 病情概述 消渴病是指糖尿病的一种病理类型,其主要特征是口渴、多饮、多尿、消瘦等 症状。中医护理方案针对消渴病的病理机制和症状进行全面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控制病情的发展。本文将总结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的关键内容。 2. 中医治疗原则 中医治疗消渴病的原则是“祛邪、疗病、调养、保健”。主要目标是调和气血、 调理脏腑、平衡阴阳,实现整体的身心健康。 3. 中医护理方案 3.1 饮食调理 中医护理方案强调合理饮食调理,消渴病患者应遵循以下饮食原则:•控制糖分摄入:限制摄入高糖食物,尤其是含有蔗糖、果糖的食物。 •均衡饮食结构:合理搭配膳食,保证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 •少食多餐:分多次进食,避免单次摄入过多食物。 •避免过度饥饿或过饱:保持适量的饥饿感和饱腹感,避免大餐和暴饮暴食。 •限制烹调方法:减少煎炸、油炒等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采用清蒸、煮、烩等低脂烹调方法。 3.2 中药治疗 中医护理方案推荐使用一些具有清热、滋阴、健脾、补气等作用的中药来辅助 治疗消渴病。常用的中药包括: •黄连:清热燥湿,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牡丹皮:滋阴清热,可减少多饮多尿的症状。 •五味子:健脾益胃,有助于调理消渴病的消化功能。 •人参:补气养血,能提升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3.3 调理情志 消渴病患者的情志状况对病情的影响非常重要,中医护理方案强调保持良好的 情绪和心态。患者应避免过度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和挑战。同时,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运动等方式来放松身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4 足部护理 消渴病患者常伴有下肢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发生足部溃疡、感染等并发症。中 医护理方案强调细致护理足部,包括: •定期洗脚:每天用温水和中性洗涤剂清洗双脚,保持足部清洁卫生。 •按摩足部:按摩脚背和足底,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 •坚持运动:适量的步行、舞蹈等有氧运动,有助于提高足部血液循环。 3.5 定期复查 消渴病患者需定期复查血糖和相关生化指标,以了解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根据复查结果,及时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 4. 注意事项 •饮食结构和药物剂量的调整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饮食方面,应避免高糖、高脂肪、高蛋白质的摄入。 •注意自我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方案。 •若出现低血糖症状如头晕、出冷汗等,应及时摄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 •合理安排休息和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发现足部异常如溃疡、红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 5. 总结 消渴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在日常生活中对消渴病的防治有 非常重要的作用。饮食调理、中药治疗、情志调理、足部护理和定期复查都是中医护理方案的重要内容。合理运用这些方法,患者可以有效地调控血糖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病情的进展。然而,需要强调的是,每个人的病情不同,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

---------------------------------------------------------------最新资料推荐------------------------------------------------------ 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肝胃郁热证: 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二)胃肠实热证: 脘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口干口苦,或有口臭,或咽痛,或牙龈出血,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多食易饥,舌红,边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 (三)脾虚胃热证: 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纳呆,便溏,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络脉瘀阻,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四)上热下寒证: 心烦口苦,胃脘灼热,痞满不痛,或干呕呕吐,肠鸣下利,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苔黄根部腐腻,舌下络脉瘀阻,脉弦滑。 (五)阴虚火旺证: 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渴喜冷饮,易饥多食,时时汗出,少寐多梦,溲赤便秘,舌红赤,少苔,脉虚细数。 (六)气阴两虚证: 消瘦,倦怠乏力,气短懒言,易汗出,胸闷憋气,脘腹胀满,腰 1 / 14

膝酸软,便溏,口干口苦,舌淡体胖,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 (七)阴阳两虚证: 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脘腹胀满,食纳不香,五更泄泻,舌淡体胖,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尿量增多 1.观察排尿次数、尿量及尿色。 2.嘱患者睡前少饮水。 3.指导患者饮食调理,适当进食芡实、枸杞等补肾之品,食疗方: 芡实瘦肉汤。 (二)口干多饮 1.保持病室空气温湿度适宜。 2.观察口干、口渴、每日饮水量。 3.多食生津润燥类食物,如百合、西葫芦等,可选用鲜芦根煎水代茶饮;口含乌梅、饮用菊花玉竹茶、苦丁茶以缓解口干口渴。 食疗方: 凉拌黄瓜、蓝莓山药、葛根鱼汤。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胰、三焦等穴位。 (三)多食易饥 1.询问饮食习惯及饮食量。 宜选择混合餐,每餐进食种类包含主食、蔬菜、肉蛋类等;粗细粮合理搭配,少食多餐,细嚼慢咽。 2.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燕麦、芹菜、韭菜等,以增加饱

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是指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造成的一种并发症。这种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需要采取专业的中医护理方案。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 1. 饮食护理 消渴病患者的饮食护理非常重要,适当的饮食控制可以有效的控制血糖的水平。一般来说,消渴病患者应该限制糖分和淀粉类的食物的摄入量。饮食应以蔬菜和粗粮为主,少量的水果和蛋白质。饮食还应该分几次进食,每次进食量适中,以降低血糖峰值。 此外,食疗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低糖饮食、黄芪糖浆等。黄芪糖浆是利用黄芪、山药、橘皮等多种草药材料热煮而成,具有清热解渴、益气养阴、降低血糖和血脂等作用,可以补充患者体内缺乏的元素和营养,从而达到改善患者体质、增强代谢功能的目的。 2. 合理锻炼 合理的锻炼有助于消渴病的改善和治疗。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患者的体质、提高身体对血糖的控制能力,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境,降低患者的身心负担。 对于消渴病患者而言,轻度的体力活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锻炼的时间和强度要因人而异,应该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来确定。 3.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消渴病的有效手段。根据中医的理论,消渴病多因肝肾阴虚、气阴两虚所致。中药的治疗目的就是调整患者的体质,恢复正常的生理和代谢功能。 常用的中药方包括金银花煎剂、黄芪糖浆、苦瓜薏米汤等。金银花煎剂是用金银花、野菊花、甘草等草药制成,具有清热解毒、降低血糖等作用。苦瓜薏米汤也是非常常用的中药方,其中苦瓜有减低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薏米是一种优秀的抑制血糖的草药。 4. 精神护理 消渴病患者常因为疾病的不适、治疗的煎熬以及生活的压力而产生心理负担,出现情绪低落、失眠、焦虑等心理症状。精神护理就是针对这类问题,帮助患者缓解压力、改善情绪。 可以尝试通过气功、瑜伽等方法进行放松心情,让患者在放松中缓解紧张的情绪。另外,也可以使用自身认知治疗、行为治疗等心理疗法,帮助患者更好的应对疾病和生活压力。 总之,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非常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可以帮助患者从多个方面有效的改善自身状况。当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案和方法需要患者和专业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

消渴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中医称之为消渴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为特征。其病因主要是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导致燥热内生,耗伤津液,引发消渴。中医护理方案对于消渴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消渴病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为主,避免进食辛辣、油腻、煎炸等食物。应控制饮食总量,少食多餐,不宜过饱。同时应控制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如糖果、蛋糕、油炸食品等。建议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情志失调是消渴病的重要诱因之一。中医强调“心静神宁”,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紧张。家人及护理人员应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良好的作息习惯对消渴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患者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应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中医特色护理是消渴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针灸、拔罐、推拿、中药泡脚等中医护理方法。针灸治疗可

以调节患者的内分泌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拔罐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新陈代谢;推拿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中药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下肢水肿等问题。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让他们了解消渴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自我护理方法,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同时应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及时发现并控制血糖波动。 中医护理方案对于消渴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情志护理、起居安排以及中医特色护理等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控制病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加强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是消渴病治疗和康复的关键。 消渴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症状为口渴、多饮、多尿、乏力等。中医认为,消渴病与饮食不节、情志不畅、房事过度等因素有关,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调理饮食、改善生活习惯、药物治疗等。下面将重点介绍消渴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消渴病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低糖、低脂、低盐为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以及烟酒、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应适当控制饮食量,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加重脾胃负担。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常规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常规 消渴病,是由素体阴虚、饮食不节、情志内郁、劳郁过度所致,以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护理评估 (1)了解患者既往饮食习惯、饮食结构、进食情况。 (2)了解患者生活方式、休息和排泄状况。 (3)了解患者有无糖尿病家族史。 (4)了解患者有无低血糖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无血管、神经系统异常。 (5)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6)中医证型: ①肝胃郁热证。 证候:脱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②胃肠实热证。 证侯:脱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口干口苦,或有口臭,或咽痛,或牙会艮出血,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多食易饥。舌红,边有瘀班,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 ③脾虚胃热证。 证候: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纳杲,便澹,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络脉瘀阻,苔白腻,脉弦滑

无力。 ④上热下寒证。 证候:心烦口苦,胃脱灼热,痞满不痛,或干呕,肠鸣下利,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苔黄,根部腐腻,舌下络脉瘀阻,脉弦滑。 ⑤阴虚火旺证。 证候: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渴喜冷饮,易饥多食,时时汗出,少寐多梦,漫赤便秘。舌红赤,少苔,脉虚细数。 ⑥气阴两虚证。 证候:消瘦,倦怠乏力,气短懒言,易汗出,胸闷憋气,脱腹胀满,腰膝酸软,便澹,口干口苦Q舌淡体胖,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 ⑦阴阳两虚证。 证候: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腕腹胀满,食纳不香,五更泄泻。舌淡体胖,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二、护理要点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保持病房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3)指导患者合理安排日常生活起居,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4)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①定期检查血糖和尿糖的变化,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周定时测体重。

消渴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 2 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有证候重点 (一)肝胃郁热证: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二)胃肠实热证:脘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口干口苦,或有口臭,或咽痛, 或牙龈出血,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多食易饥,舌红,边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苔黄, 脉滑数。 (三)脾虚胃热证: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纳呆,便溏,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 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络脉瘀阻,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四)上热下寒证:心烦口苦,胃脘灼热,痞满不痛,或干呕呕吐,肠鸣下利,手足及 下肢冷甚,舌红,苔黄根部腐腻,舌下络脉瘀阻,脉弦滑。 (五)阴虚火旺证:五心烦热,焦躁易怒,口干口渴,渴喜冷饮,易饥多食,不时汗出,少寐多梦,溲赤便秘,舌红赤,少苔,脉虚细数。 (六)气阴两虚证:消瘦,疲倦乏力,气短懒言,易汗出,胸闷憋气,脘腹胀满,腰膝 酸软,便溏,口干口苦,舌淡体胖,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 (七)阴阳两虚证:小便频数,夜尿增加,污浊如脂如膏,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畏寒 肢冷,面无人色,神疲备力,腰膝酸软,脘腹胀满,食纳不香,五更泄泻,舌淡体胖,苔白 而干,脉沉细无力。 二、常有症状/ 证候施护 (一)尿量增加 1.察看排尿次数、尿量及尿色。 2.嘱患者睡前少饮水。 3.指导患者饮食调治,适合进食芡实、枸杞等补肾之品,食疗方:芡实瘦肉汤。 (二)口干多饮 1.保持病室空气温湿度适合。 2.察看口干、口渴、每天饮水量。 3.多食生津润燥类食品,如百合、西葫芦等,可采纳鲜芦根煎水代茶饮;口含乌梅、饮 用菊花玉竹茶、苦丁茶以缓解口干口渴。食疗方:凉拌黄瓜、蓝莓山药、葛根鱼汤。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依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 胰、三焦等穴位。 (三)多食易饥 1.咨询饮食习惯及饮食量。宜选择混淆餐,每餐进食种类包含主食、蔬菜、肉蛋类等; 粗精粮合理搭配,少食多餐,细嚼慢咽。 2.适合增添饮食纤维的摄取,如燕麦、芹菜、韭菜等,以增添饱腹感,延缓食品汲取稳 固血糖。 3.察看记录身高、体重、腰围、臀围。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依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 胰、饥点等穴位。 (四)疲倦乏力 1.起居有时,防止劳苦。 2.进食补中益气类食品,如山药、鱼肉、香菇等。食疗方:乌鸡汤、香菇木耳汤、山药 炖排骨。 3.病情稳固者适当运动,顺序渐进。 4.遵医嘱艾灸,取穴足三里、关元、气海,或穴位贴敷肾俞、脾俞、足三里以调理脏腑 气血功能。 (五)肢体麻痹、痛苦、肢冷 1.进食活血化瘀食品,如黄鳝、木耳等。食疗方:洋葱烧黄鳝。

消渴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也被称为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糖偏高。中医以“糖淋”、“消痈疮”等名称形容这种病症,相信这种疾病是由于消渴引起的。中医护理方案可以在改善症状和缓解病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介绍一种中医护理方案,它结合了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实践,旨在促进患者的康复和舒适。 中医护理方案的核心原则是整体观念和平衡。中医认为,糖尿病是由于气滞、湿热和阴虚等病因引起的。因此,治疗消渴的关键在于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并改善气血循环。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中医护理方案中的方法: 1. 饮食调理:中医推崇养生的基本原则是“以草本为主”。患者应该选择富含纤维和蛋白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麦食品和瘦肉。此外,食用少量低糖和低热量的食物,例如低糖水果和蔬菜,也是很重要的。 2. 草药治疗:中草药在中医护理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一些常用的草药,如石菖蒲、生地、山药和黄芪,据称具有调节血糖和增强免疫系统的益处。但是,在选择草药治疗之前,患者应该咨询中医专家以获得正确的用药建议。 3. 针灸疗法: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整气血循环和体内能量平衡的传统中医疗法。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针灸可以帮助改善胃肠功能、降低血糖水平和减轻疼痛等症状。然而,针灸治疗必须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中医师来进行。 4. 中医按摩:中医按摩是一种非常适合患有糖尿病的人的治疗方法。将指压和推拿技术应用到关键穴位上,可以促进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此外,中医按摩还可以缓解焦虑和紧张等情绪问题,从而提高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 5. 养生生活方式:在中医护理方案中,养生生活方式也是至关重要的。适量的运动、规律的作息时间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控制血糖、减轻症状和改善整体健康状况至关重要。患者应该避免熬夜、暴饮暴食和长时间久坐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消渴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中医护理方案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郁热证: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二)胃肠实热证:脘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口干口苦,或有口臭,或咽痛,或牙龈出血,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多食易饥,舌红,边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 (三)脾虚胃热证: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纳呆,便溏,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络脉瘀阻,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四)上热下寒证:心烦口苦,胃脘灼热,痞满不痛,或干呕呕吐,肠鸣下利,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苔黄根部腐腻,舌下络脉瘀阻,脉弦滑。 (五)阴虚火旺证: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渴喜冷饮,易饥多食,时时汗出,少寐多梦,溲赤便秘,舌红赤,少苔,脉虚细数。 (六)气阴两虚证:消瘦,倦怠乏力,气短懒言,易汗出,胸闷憋气,脘腹胀满,腰膝酸软,便溏,口干口苦,舌淡体胖,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 (七)阴阳两虚证: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脘腹胀满,食纳不香,五更泄泻,舌淡体胖,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尿量增多 1.观察排尿次数、尿量及尿色。 2.嘱患者睡前少饮水。 3.指导患者饮食调理,适当进食芡实、枸杞等补肾之品,食疗方:芡实瘦肉汤。 (二)口干多饮 1.保持病室空气温湿度适宜。 2.观察口干、口渴、每日饮水量。 3.多食生津润燥类食物,如百合、西葫芦等,可选用鲜芦根煎水代茶饮;口含乌梅、饮用菊花玉竹茶、苦丁茶以缓解口干口渴。食疗方:凉拌黄瓜、蓝莓山药、葛根鱼汤。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胰、三焦等穴位。 (三)多食易饥 1.询问饮食习惯及饮食量。宜选择混合餐,每餐进食种类包含主食、蔬菜、肉蛋类等;粗细粮合理搭配,少食多餐,细嚼慢咽。 2.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燕麦、芹菜、韭菜等,以增加饱腹感,延缓食物吸收稳定血糖。 3.观察记录身高、体重、腰围、臀围。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胰、饥点等穴位。 (四)倦怠乏力 1.起居有时,避免劳累。 2.进食补中益气类食物,如山药、鱼肉、香菇等。食疗方:乌鸡汤、香菇木耳汤、山药炖排骨。 3.病情稳定者适量运动,循序渐进。 4.遵医嘱艾灸,取穴足三里、关元、气海,或穴位贴敷肾俞、脾俞、足三里以调节脏腑气血功能。 (五)肢体麻木、疼痛、肢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