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病毒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病毒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病毒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病毒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病毒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viral diseases in recipients of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刘启发综述

Lin and Liu,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2013, 6:94

流行病学

由于多数病毒感染没有临床症状或只有亚临床表现以及流行病学的改变、诊断方法的不同,HSCT患者的病毒感染发生率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尚未有大宗病例的流行病学报道病毒感染在HSCT患者中的发生率。有限的资料显示,社区获得性病毒感染以呼吸道和肠道病毒感染为主,其中最主要的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PIV),其次为流感病毒和人类变性肺病毒(HMPV)。在疱疹病毒家族中,单纯疱疹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以及巨细胞病毒随着有效预防已明显减少。人类疱疹病毒-6(HHV-6)在异基因HSCT患者中有所增加。

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

异基因HSCT患者的病毒感染多数是机会性的,与免疫状态紧密相关。因此影响植入和免疫重建的因素都会引起病毒感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较骨髓或脐带血移植的病毒感染发生少,就是因为有更好的造血和免疫重建。HLA不合的抑制由于更强的预防GVHD措施的应用如ATG,导致免疫重建延迟,从而增加了病毒感染的风险。GVHD也可以延迟免疫重建,因而也是独立的危险因素。其他因素包括移植前供受者血清学状态、受者年龄也会影响病毒感染的发生。如CMV抗体阴性的受者接受CMV抗体阳性供者的干细胞会增加感染风险,儿童也是社区获得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诊断策略

免疫低下患者的病毒性疾病诊断需基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确定诊断需要获得感染部位标本或分泌物、或血液中检测出特定的病毒或有组织病理学证据。然而确诊常因侵袭性操作(如易于感染或出血)而不必需或不可行,因而推荐基于诊断依据的病毒感染分层诊断和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免疫低下发生病毒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同于免疫正常的患者,如常不出现发热或易于发生播散性疾病,继而发生病毒感染性疾病或发生其他并发症,如细菌或真菌感染。例如,CMV肠病由于常与肠道GVHD并发而难于诊断,且腹泻是这两种并发症的相同症状。因而异基因移植患者病毒性疾病的诊断常依赖于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有病毒培养、血清学检测、抗原和核酸的检测。病毒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是组织病理学的特点和感染组织中检获病毒。然而由于病毒感染常发生在移植早期,患者因伴有血小板减少和生命体征不稳定导致活检常不能进行。病毒培养也不适合早期诊断,由于常规需要数天或数周,以及特定的细胞系。血清学检测需要发现抗体进行性升高以鉴别近期感染,而移植患者常因免疫抑制而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因而血清学检测对于异基因移

植患者的诊断帮助不大。抗原检测,包括荧光抗体或酶联免疫检测,是快速可靠的检测方法,但其灵敏度要显著低于分子学方法。PCR方法在病毒核酸检测中的应用使病毒诊断方法有了快速进展。理论上任何病毒都可以用PCR方法进行检测。现在实时定量PCR取代了传统的凝胶PCR,由于其可以反映出病毒载量的变化,从而促进了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目前异基因移植患者主要都是依赖PCR的方法进行病毒感染的诊断。为探索新的或不常见的病毒,电子显微镜或病毒培养则可以应用。尽管活检仍有许多问题和风险,但对于一些特定的病毒性疾病的诊断,如EBV相关的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仍是需要的。

治疗策略

尽管有很多治疗策略在应用,但由于可应用的有效的药物较少,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仍是难题。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免疫治疗策略以恢复病毒特异性免疫力,如减少免疫抑制剂、DLI和体外培养病毒特异性CTL,已成为病毒性疾病治疗的方法。然而,由于减少免疫抑制剂会带来发生GVHD的风险,而在许多病人中较难实行;而DLI由于难于获得供者细胞或可能是GVHD加重而应用受限。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过继细胞免疫治疗只对某些病毒有效,如CMV、EBV和腺病毒。早期干预可使生存率有明显提高并减少生存者持久损伤的程度。例如,对于社区获得性呼吸道病毒(CARVs)感染的患者,如果在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或呼吸衰竭前开始治疗会更有效。我们的数据也显示对于EBV感染引起发热而无组织受累的患者,可较合并终末器官疾病或PTLD患者有更好的疗效。

预防策略

由于特异性治疗只限于数种抗病毒药物,预防成为了减少病毒性疾病发生和死亡的关键。在移植的不同阶段,预防策略可分为移植前、移植中和移植后。

移植前,选择病毒血清学阴性供者用于血清学阴性的患者,对于血清学阳性供者应减低病毒载量并考虑受者状态。移植中,预处理和GVHD的预防策略需慎重选择以减少免疫重建的延迟。移植后要对存在病毒感染风险(如植活前或发生GVHD时)的患者全程应用预防药物。在对移植后患者进行危险期预防后,单纯疱疹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发生率从80%降至不足5%。对于像CMV、EBV等潜在病毒再激活的抢先治疗已证实可以减少其进展到病毒性疾病。风疹三联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水痘-带状疱疹疫苗对相关病毒感染的预防有效。流感病毒疫苗也建议在每个流感季前应用。

HSCT后的病毒性疾病

呼吸道疾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呼吸道疾病主要因社区获得性呼吸道病毒所致。其他病毒,如疱疹病毒或腺病毒同样可引起呼吸道感染。大部分患者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18-44%的患者可进展为下呼吸道感染,死亡率为23-50%。移植后患者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为3.5-29%,病毒性肺炎的发生率为2.1-14%。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发热、咳嗽和肌痛。呼吸困难是病毒性肺炎的重要症状。一些社区获得性呼吸道宾度感染也有一定的季节性。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病毒感染在冬春季节达到高峰。CAVRs还何在病房发生爆发流行。疱疹病毒肺炎也常在重度免疫抑制状态下(如移植早期或GVHD时)由潜在病毒再激活所致。

脑炎和脑膜炎

免疫正常患者中,散发的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最常见于疱疹病毒所致。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移植患者病毒性脑炎最常见的病因是人类疱疹病毒6(HHV-6),其次是EBV、单纯疱疹病毒(HSV)、JC病毒、CMV和VZV。我们的数据表明疱疹病毒相关的脑炎主要由EBV

引起,其次是单纯疱疹病毒、CMV和VZV。近期腺病毒引起的脑炎也有增多。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异基因移植后病毒性脑炎的发生率为1.2%。我们的数据显示疱疹病毒相关的脑炎或脑膜炎发生率为6.3%。移植患者发生病毒性脑炎或脑膜炎常在移植后100天以内,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发热、意识改变、癫痫、脑神经麻痹和精神障碍。但脑膜刺激症状较正常人弱。病毒性脑炎/脑膜炎因病毒种类、诊断和治疗时间不同,死亡率为0至80%。

病毒性胃肠炎

轮状病毒(rotavirus)和诺如病毒(诺瓦克病毒,norovirus)是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近期,腺病毒和CMV也逐渐被认为是在移植后患者中的重要病原。也有少数报告提示星状病毒(astrovirus)相关的胃肠炎在儿童异基因移植患者中常见。移植患者中病毒性胃肠炎的发生率尚缺乏数据,Van Kraaij等报道为19%(包括异基因和自体移植)。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相关的胃肠炎致死的病例较少。病毒性胃肠炎最常见的表现是腹泻,其次是呕吐和恶心。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的发病高峰在冬季,多数是社区获得性。腺病毒和CMV相关肠炎发病中位时间是移植后60-90天,且常伴随aGVHD。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移植后患者中导致肝损伤的第三种常见原因,常发生在移植后3-6个月。最常见的病原是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其他病毒如CMV和HSV也可导致肝炎。HBV 或HCV可由病毒再激活或输血所致。由于不同地区HBV和HCV的携带率不同,因而发病率也有所不同。血中病毒载量增加可用于诊断。诊断病毒性肝炎需要除外其他移植合并症,如VOD和GVHD。由于有了有效的预防和抗病毒治疗,HBV和HCV的死亡率已非常低。

膀胱炎

移植后膀胱炎常表现为出血性膀胱炎。根据发病时间,膀胱炎被分为早发(预处理48小时内)和迟发(48小时后)出血性膀胱炎。早发膀胱炎多由于预处理毒性所致,如环磷酰胺。而有11.6-42%的患者发生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被认为与潜在的BK病毒再激活相关,但也有反对意见。有些研究也提示aGVHD会增加出血性膀胱炎的风险。近期,腺病毒和CMV也被证实与迟发型HC相关。

PTLD

PTLD是一种异基因移植后严重的并发症,90%的PTLD都是由于EBV感染导致B细胞增殖而不能被低下的免疫反应所控制。近期的数据表明CMV和HHV-6也会导致PTLD的发生。由于危险因素不同,PTLD的发病率为0.5至22%。异基因移植患者中,大部分PTLD发生在移植后1年内,尤其在3个月内为高发期。孤立的淋巴结受累是最常见的表现,20%的患者还有结外受累,临床表现也因受累部位和程度而异。伴有结外受累的患者预后更差,PTLD的死亡率为50-64%。诊断和治疗的延迟会增加其死亡率(>90%)。

其他病毒性疾病

骨髓抑制和植入失败常是移植后严重的并发症。许多病毒,如CMV、EBV、HHV-6和腺病毒都认为可导致骨髓抑制或植入失败。诊断病毒相关的移植失败需要有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低下、检获病毒并除外GVHD、排斥或复发。

异基因移植患者的常见病毒

疱疹病毒

人类疱疹病毒分为三个亚科,α疱疹病毒(HSV和VZV)、β疱疹病毒(CMV和HHV-6、HHV-7)、γ疱疹病毒(EBV和HHV-8)。免疫正常人群感染后常无症状或亚临床表现,病毒潜伏于感染细胞内。当免疫系统受损或缺陷是,潜在病毒会再激活导致感染症状出现,甚至是致命的并发症。

单纯疱疹病毒

正常人群有过HSV-1和HSV-2感染病史的高达80%,HSV-1感染更常见。初次感染后,病毒潜伏在神经细胞。异基因移植期间如果没有抗病毒预防,80%的HSV血清学阳性的患者会出现病毒的再激活。由于目前阿昔洛韦的应用,HSV的再激活率已降至0-3%。HSV可以导致异基因移植患者出现一系列的疾病,如疱疹、食管炎、骨髓抑制、呼吸道疾病、肝炎和脑炎。由于HSV的再激活率较高,口服ACV已成为移植患者的常规治疗,对吸收不好的患者应采用静脉给药。伐昔洛韦(阿昔洛韦左旋缬氨酸酯)也是可选择的预防药物,并有很好的生物利用度。ACV也是移植患者发生皮肤黏膜或内脏HSV病的推荐治疗。伐昔洛韦和泛昔洛韦也可用于少数较重的HSV病患者。阿昔洛韦耐药的HSV推荐膦甲酸钠,均耐药的可选用西多福韦。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水痘是儿童常见的VZV初次感染,之后VZV潜伏于免疫正常患者的背根神经节。VZV 的再激活导致带状疱疹。异基因移植患者中,VZV也是重要的病毒性脑炎的病原。VZV接种免疫常被推荐于未得过水痘的骨髓移植受者。水痘疫苗在白血病儿童中应用安全,但在移植患者中数据有限。且对于VZV血清阴性并接触移植患者的个体需应用VZV疫苗。在接触水痘患者后,水痘免疫球蛋白(ZIG)或水痘-带状疱疹球蛋白(VZIG)可用于移植患者以提供被动免疫预防。阿昔洛韦和伐昔洛韦的预防已被证明是有效的。阿昔洛韦也被推荐为抗VZV感染的治疗。同时阿昔洛韦能够减缓VZV感染的进程和播散。溴夫定和泛昔洛韦在免疫低下患者中也是有效的。膦甲酸钠和西多福韦可用于阿昔洛韦耐药的VZV感染的治疗。

巨细胞病毒

70-80%的健康人都感染过CMV,且会潜伏于外周血的单核细胞中和组织巨噬细胞中。目前CMV仍是导致移植患者死亡的重要病毒之一。CMV引起的器官损伤包括肺炎、肠炎、肝炎、视网膜炎和脑炎等;CMV综合征是至CMV相关的发热而无终末器官疾病。大部分CMV 感染是在移植后3个月内的病毒再激活。CMV血清学阳性的受者75%会发生CMV再激活,无干预情况下,会有20-30%发展为CMV病。基于CMV血症的抢先治疗明显降低了CMV病的发生。然而尽管治疗,CMV病的死亡率仍有50%以上。CMV诊断包括了CMV血症、CMV综合征和CMV终末器官病。以往CMV抗原(pp65)被广泛用于CMV感染的诊断,但目前已被灵敏度更高的PCR方法所取代。

基于CMV血症的抢先治疗已成为CMV病的标准预防方法。一线治疗药物是更昔洛韦至少应用2周并根据结束时CMV是否转阴决定。主要副作用是骨髓抑制,进而容易导致细菌和真菌感染。缬更昔洛韦也可应用,并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膦甲酸钠和西多福韦因其副作用而作为二线预防药物。

更昔洛韦也是CMV病的一线治疗药物。CMV肺炎的推荐治疗是静脉更昔洛韦和高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治疗。鉴于药物毒性和有效率,西多福韦和膦甲酸钠被用作CMV病的二线治疗。更昔洛韦耐药少见,常由UL97基因突变引起。西多福韦可用于对更昔洛韦和膦甲酸钠耐药的CMV病的治疗,有效率为50%。由于针对CMV的特异的免疫应答对于控制其再激活非常重要,CMV特异性CTL已用于预防和治疗CMV血症。Leen等报道CMV特异性CTL对

干细胞注射对II型糖尿病的治疗与改善作用

干细胞具有很强自我复制能力的分化细胞。它们在特定的微环境条件下,能够分化成多功能细胞而不产生排斥反应。 伴随着人类对干细胞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干细胞治疗技术的日益成熟,干细胞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供体不足和免疫排斥阻碍了糖尿病治疗效果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疾病。终生药物甚至每日注射胰岛素的残酷事实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在为治疗2型糖尿病做出不懈的努力。 从胰腺器官移植到胰岛组织移植再到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移植,反复的努力导致了两个主要问题——供体不足和免疫排斥阻碍了该移植技术有效干预2型糖尿病并有利于患者的普及。 干细胞四大优点加快了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干细胞技术飞速发展,使用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令人鼓舞。干细胞具有许多优点: 1、干细胞来源丰富,细胞活性强; 2、干细胞免疫成分的来源相对较低; 3、干细胞不会发生疾病传播; 4、脐带血含有各种各样的干细胞;

相比之下,脐带血富含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更是原始的干细胞。此外,脐带血中也富含抑制性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活性较弱,回输后受体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性低于骨髓。 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三大机制 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抵抗或β细胞分泌缺陷导致胰岛素相对缺乏所致。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的目的是: 1、诱导胰腺干细胞,,使其分化为胰岛的β细胞,防止β细胞功能下降,增加β细胞的数量,并最大化营救和恢复胰岛功能; 2、改善胰岛微环境,促进胰岛细胞再生; 3、改善糖尿病引起的副反应。 采用干细胞静脉滴注,治疗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胰岛功能明显改善。有4例在回输后3个月内停止口服药物干预,有5例患者的血糖控制从高水平提高到理想水平而不增加药物剂量,有3例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在不增加药物剂量的水平。 通过治疗可以看到干细胞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β细胞功能恢复和血糖控制有一定作用。由于干细胞的具有自我复制、增殖能力、刺激后进入细胞周期的速度,以及自分泌生长因子的诸多优势,相信随着干细胞治疗的深入,干细胞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前景将会愈加广阔。

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目的应用超大剂量的放、化疗,以最大限度清除病人体内的肿瘤细胞或骨髓中的异常细 胞群以及抑制或摧毁宿主免疫系统(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而言),然后移植正常的造血干细胞,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而使病人康复。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适应症有哪些 1、恶性血液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毛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2、造血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纤维化等。 非恶性血液病 1、先天性及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尤其存在危及生命的不可逆的骨髓衰竭或对免疫抑 制治疗无效的再障。 2、遗传性红细胞疾病, 3、遗传性免疫缺陷, 4、遗传性代谢性疾病。 NMDP推荐的恶性血液病URD-HSCT适应症和移植时机具体如下: 1、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 ①高危AML:继发性AML(如既往有MDS病史),治疗相关性白血病,诱导治疗失败; ②细胞遗传学高危患者CR1;③CR2或CR3。 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①高危ALL; ②细胞遗传学高危患者(如Ph染色体阳性, 11q23), ③初诊时高白(>30 C 50×109/L), ④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或睾丸白血病, ⑤初始诱导治疗4周未获CR, ⑥诱导治疗失败,⑦CR2或CR3。 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IPSS中危-1 (INT-1),中危-2(INT-2)或IPSS 高积分并包括以下任一条: ①骨髓原始细胞>5% ②除了细胞遗传学预后良好患者[包括5q- 获核型正常] ③>1系细胞减少。 4、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 ①伊马替尼治疗后3月无血液学或次要细胞遗传学反应, ②伊马替尼治疗后6到12月无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 ③疾病进展(加速期或急变期)。 5、淋巴瘤 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 (一)基本的技术方法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以正常造血干细胞替代病人的 病理干细胞。具体方法分以下几种情况: 1、对于恶性血液疾病的病人应先进行化(放)疗诱导治疗,使病情缓解,再给予超剂量化(放)疗,尽可能杀灭病人体内所有的肿瘤细胞并抑制其免疫功能,为植入干细胞留置空间,然后通过静脉输注将正常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给病人。 2、对于造血功能衰竭或异常以及先天遗传性疾病者可直接应用免疫抑制剂摧毁其体内原

干细胞与糖尿病

许多糖友对于日复一日的血糖监测、吃药打针感到厌烦和痛苦。尤其是家里有糖宝宝的家长们,那一针一针,简直都像扎在自己的心头一般痛。人们忍不住就想大喊:什么时候科技能进步?什么时候糖尿病能治愈? 糖尿病引起哪些并发症? 1.心血管疾病 研究显示,近半数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糖尿病人患心肌梗塞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5~7倍。 2.脑血栓 糖尿病人脑血栓的发病率为非糖尿病人的12倍。 3.糖尿病性肠病 糖尿病性肠病是其中晚期主要并发症之一。 4.白内障 在白内障患者中,糖尿病患者约占30%。 5.难以控制的肺结核

据有关资料统计,糖尿病病人并发肺结核者占肺结核患者的10%~15%,比正常人高出3-5倍。 6.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引起肾脏内的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合并症,一般发生于患糖尿病5~15年之后。近年研究表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常无任何肾病症状,一旦出现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说明患者已有持续性蛋白尿,其肾脏内的肾小球硬化,基底膜增厚,此时的糖尿病性肾病已进入中、晚期,如不及时有效地治疗,三五年后将发展成肾衰。 7.性功能障碍 糖尿病患者通常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阴茎动脉管腔变窄,供血量减少而造成勃起不坚或勃起难以持久,形成阳痿。据统计,男性糖尿病患者中伴发阳痿者高达50%以上,女性患者约50%有性欲减退现象。 8.糖尿病骨病 糖尿病患者成骨细胞的合成及分泌功能严重受损,临床出现严重的骨质疏松。 9.膀胱病 糖尿病人持续的高血糖可损害盆神经的感觉传入纤维以及支配膀胱逼尿肌和内括约肌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使膀胱感觉缺损和逼尿肌张力下降,表现为尿意降低、膀胱容量增大、排尿次数减少,间隔时间延长。 10.感染 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抵抗力削弱,白细胞的防御和吞噬功能降低,高血糖又有利于致病菌繁殖,故处于体表的皮肤粘膜及与外界相通的组织器官,易发生感染。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原理 研究发现,当身体某处出现问题,80%的干细胞都会向该处聚集,完成修复功能。基本

干细胞移植疗法

干细胞移植疗法 解放军第458医院全军肝病防治中心是华南地区肝病防治重点基地,同时也是整个华南地区,国家卫生部唯一授权的“干细胞移植疗法”临床实践中心。中心应用的“干细胞移植疗法”,打破了传统疗法的种种局限,达到了肝病治疗,效果好、恢复快、应用范围广的多重效果,给久治不愈、心力交瘁的肝病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干细胞移植---开辟治疗肝病新纪元 干细胞治疗属于一种细胞生物疗法。主要方法是:采集患者动员的外周干细胞,通过介入的方法将干细胞输入到患者肝脏组织内,干细胞再分化成新的肝细胞,促使自身肝脏细胞再生,修复受损的肝脏细胞,达到肝脏功能重建的目的。 最新研究显示:自体干细胞移植,可促进肝细胞再生,抑制肝纤维化的形成,有治疗肝硬化的效果,可部分替代肝移植,挽救肝功能。 目前世界范围内已有数万例终末期肝病患者接受了肝干细胞治疗,绝大多数病例效果令人满意,配合抗病毒治疗,疗效更佳,已被公认为是除肝脏移植之外从根本上解决肝硬化、肝腹水的“第二条终极途径”。 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病三大优势 第一,效果明显。一周后,食欲不振、乏力、腹水、黄疸、出血倾向等症状显着减轻甚至消失;2-3周,肝脏组织开始分化,八项关键性生化指标可望恢复;1-2个月,随着新生的肝脏组织不断增加,受损肝组织得到修复,肝功能逐渐恢复,患者体征可获全面改善,步入康复阶段。 第二,费用低廉。活体肝移植的手术费用达到了几十万元,而干细胞移植治疗的费用和活体肝移植相比则显得相对低廉,并且其实质性改善状况尤其是远期效果甚至大于前者。 第三,技术无风险。干细胞移植治疗本身过程并不复杂,采用的是先进的介入手段,所以患者无创伤、无痛苦,且移植的干细胞都是来自于患者本人,所以不会产生活体肝移植那样的排异反应,无副作用,疗程短,做完后观察数日即可出院。 干细胞移植根据病情个性化应用 目前医院已应用干细胞移植成功治愈数千例肝病患者。“干细胞移植疗法”通过科学检查,针对患者的病情个性化应用干细胞移植,大大提高了成功率,患者康复速度和恢复水平也明显提高。 适应症:肝病大部分都能治疗,重症肝病,肝癌,肝肿瘤,肝纤维化费用较高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试验结果

据最新调查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预计2030年,世界糖尿病发病人数将达到40亿。 胰岛B细胞自身免疫破坏所致的胰岛素绝对缺乏是1型糖尿病(TIDM)的主要发病机制。而2型糖尿病(T2DM)则与胰岛素抵抗或进行性的胰岛B细胞功能减退有关。目前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无法针对糖尿病发病的关键环节,不能从根本上治愈糖尿病。 基于这一现状,各国学者们开始致力于一种新的治疗策略——向机体补充新的具有正常分泌功能的胰岛细胞,重建患者体内的胰岛功能。1980年Largiader等人首次报道同种异体胰岛移植成功,但是供体来源的缺乏以及免疫抑制剂的终身服用,均限制了胰岛移植在临床上的应用,促使研究者们将研究重点转向了干细胞移植技术近年来,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开展为彻底治愈糖尿病带来了希望。 干细胞是一群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以及能够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的细胞,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是重建胰岛功能的最佳种子。目前,已确定的可分化为胰岛细胞的干细胞类型主要有:胚胎干细胞(ESCs)、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等。

干细胞治疗T1DM的临床试验: 2007年Voharelli等1报道了首个使用AHSCT方案治疗T1DM的临床试验获得初步成功,该研究组2009年进一步报道了该临床试验扩大随访后的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新诊断的T1DM患者通过AHSCT方案可以重建内源性胰岛素泌,诱导大部分患者脱离胰岛素治疗。 2008年8月,Voharelli等在美国芝加哥起草了一项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AHSCT临床研究方案,以进一步证实AHSCT的“免疫重建”效应,这项研究已于2009年正式启动。2012年Li等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2014年DAddio等研究中65例新发T1DM患者经AHSCT方案治疗后6个月,59%的患者停用胰岛素,随访48个月后仍有32%的患者维持不用胰岛素,对治疗有反应的患者血糖代谢状态和胰岛B细胞功能显著改善。

干细胞治疗的种类

干细胞治疗的种类 作者:陈金山生物医疗\生物评论 按干细胞种类划分,可以分为胚胎干细胞、脐带血干细胞、骨髓干细胞、脂肪干细胞、皮肤干细胞、外周血干细胞等,一般不同的干细胞治疗的疾病方向也是不一样的,胚胎干细胞具有万能的分化潜能,所以具有治疗一切疾病的潜力,脐带血干细胞具有多功能的分化潜能,具有治疗多数疾病的潜力,骨髓干细胞也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脂肪干细胞、皮肤干细胞等只具有定向分化的潜能,所以只能治疗与自身相应疾病的能力。 按照排异性种类划分,干细胞治疗分为自体干细胞治疗与异体干细胞治疗,以往的干细胞治疗多数是采用自体干细胞治疗为主,但是最终科技的进步与对干细胞进一步的认识,发现自体干细胞治疗存在着很多的缺陷,所以干细胞治疗不断的走向了异体干细胞治疗,异体干细胞治疗又分为配型性干细胞治疗与非配型性干细胞治疗。配型性干细胞治疗是走到与自己抗体配型相同的干细胞来源,才能进行干细胞“移植”,否则会有排异反应。非配型性干细胞治疗是指用本身不具有抗体反应的干细胞,进行异体移植,这种干细胞任何人都可以使用,避免了异体干细胞治疗来源短缺的弊端。 各国都在不断的开展脐带血库的建立,就是为了进行异体非配型性干细胞治疗做好基础,脐带血干细胞不仅具有很多的先天优势,同时唯一的优点是,自身的免疫功能还没有分化或分化的程度不较低,不会与异体细胞产生排斥反应,为异体非配型性干细胞治疗提供了机会。

按照治疗种类划分,干细胞移植治疗与干细胞注射治疗,骨髓移植本质上就是干细胞的移植治疗,比如干细胞治疗软骨修复,就是干细胞的注射治疗,以后干细胞的注射治疗是一种趋势。 按照不同种类的疾病划分,可以分为软骨治疗、骨头治疗、心脏病治疗、肝病治疗、神经性疾病治疗、糖尿病治疗等等。截止2012年1月,已经被世界审批的干细胞药物只有7种,比利时审批TiGnix公司生产的自体软骨细胞修复软骨的ChondroCelect药物。美国审批Osiris公司生产的异体骨髓干细胞治疗克罗恩病的Prochymal药物(同时也通过了加拿大的审批),纽约输血中心生产的脐带血干细胞治疗造血系统疾病的Hemacord药物。澳洲审批Mesoblast公司生产的自体前体干细胞治疗骨修复的MPC药物。韩国审批的FCB-Pharmicell公司生产的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急性心梗的Hearticellgram-AMI药物,Medi-post公司生产的异体脐带血干细胞治疗退行性骨性关节炎的Cartistem药物,Anterogen公司生产的自体脂肪干细胞治疗并发性肛瘘的Cuepistem药物。随着生物医疗技术的不断突破,将会有更多的新批准的干细胞药物面世,将会为更多的疾病带来治愈的新机会。

干细胞移植的饮食护理

干细胞移植的饮食护理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血干细胞移植后的饮食准备 七月19,2013// 造血重建期:0天~16天 免疫重建期:20天~8个月 病毒活化期:20天~75天 子饺子、馄炖、豆包等带馅食品、豆制品、鲜奶、含乳糖奶粉、奶酪、生菜、生水果、生冷饮料。 四阶段饮食设计适用于HSCT后临床表现中-重度肠道GVHD病人。症状的严重程度决定病人进入下述哪一阶段的饮食设计。 血便消失后开始进食。 腹泻病人早期进食有利于营养补充和促进肠道修复。进食准备是基于最低消化能力以及通过进食行为逐渐增加病人消化吸收能力的考虑。 乳糖、脂肪、以及纤维素属于限制摄入之列,直到腹泻改善以后方可考虑给予。 生的新鲜水果和蔬菜禁止食用。在第一,第二阶段,熟制蔬菜也是禁食的,直到第三、第四阶段方可开始食用。

注意:由于第一、二阶段的饮食所含营养素是不充分的,所以第一、二阶段饮食设计仅适用于暂时的、胃肠耐受性差的病人。然后尽快过渡至第三第四阶段(含高蛋白的饮食)饮食。有的病人需要液体的或者必需营养素支持。有的病人可能需要完全的肠外营养。直到能够耐受适宜的肠内营养。 原则:GVHD膳食应当明确按照以下阶段进行安排。严重腹泻病人初始选择易消化吸收的食物。随着病情改善食物逐渐由简到繁,过渡到多样化。 第一阶段(GVHD-1):适用于因肠道排异(GI-GVHD)所致的严重腹泻。所对应的饮食是“完全液体饮食”。营养液或营养素使结肠内物质最少化。液体食物在室温下,进食后基本吸收消化殆尽,无残留。所需消化能力最小。无奶制品或咖啡因饮料。 GVHD-1膳食主要含水和碳水化合物,所以只适用于短时间使用。一旦情况改善,应尽早加用必需营养素。 汤:米汤、无脂肉汤、清炖肉汤、牛肉清汤。 经滤过的果汁(李子汁和桃汁除外)。 饮料:不含咖啡因和奶 如果能够耐受,加用口服营养素 第二阶段(GVHD-2): 除了用于GVHD腹泻以外,GVHD-2饮食也可用于了解病人对于固体食物的耐受性。此时,脂肪的消化吸收仍然是紊乱的。 第二阶段添加少量的固体食物—混合的碳水化合物。:低脂、低纤维、低乳糖,在上述食物列表的基础上,添加面包、麦片(谷类)、面食、牛奶、奶制品等。 营养适宜:

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肾病

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肾病 目前,干细胞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有了新的研究进展。用胰岛干细胞治疗糖尿病,比以往很多传统治疗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 ①能够获得大量胰岛B细胞的最佳种子细胞,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干细胞,能极大的解决胰岛细胞来源不足的问题; ②干细胞分化的胰岛细胞能够对血糖的生理性起到调节作用; ③用自身干细胞分化的胰岛干细胞,可降低免疫排斥,而且不受应用胚胎干细胞的社会伦理方面的制约; ④随着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医学的飞速发展和应用,多种类型的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诱导分化为B细胞成为现实。 2.在治疗肾病中,目前认为,骨髓来源细胞参与各种肾细胞的修复,包括肾系膜细胞、内皮细胞、足细胞和小管细胞。 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间充质干细胞有哪些优势? (1)作为成体干细胞,MSCs与胚胎干细胞相比,它规避了人类的伦理问题。 (2)MSCs只少量表达MHC-I型分子,极少表达或不表达MHC-II型或T细胞共刺激分子。间充质干细胞的低免疫原性,能够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系统在宿主体内长期存活,能够抑制树突状细胞成熟,抑制T 细胞增殖,是一类免疫特许细胞。

(3)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并且来源广泛,取材方便,展现了在细胞替代治疗中的良好应用前景,也期待成为构建肾脏修复的种子细胞。 (4)应用原位杂交法测MSCs端粒酶活性,细胞呈阳性反应,但强度弱于作为对照的大肠癌细胞株的端粒酶活性,说明MSCs较幼稚,生命周期长,不具有恶性肿瘤的无限增殖能力,作为移植细胞有安全保障。 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为人类治疗糖尿病提供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法,糖尿病人又多了一线希望,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干细胞能够治疗更多的疾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常规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常规 1、移植前的护理 1.1、供者准备选用HLA相合的同细胞作为最适合供者,移植前两周对供者进行循环采血。 1.2、无菌层流室的准备:室内一切物品需经清洁、消毒、灭菌处理,室内不同空间采样,行空气细菌检测合格后病人方可进入。 1.3、病人准备: 1.3.1、心理护理:对病人及家属详细讲解骨髓移植的方法,过程和相关知识,使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经济准备,鼓励病人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2、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 1.3.3、无菌护理:进行口、眼、耳、肠道的无菌准备,行药浴,更换无菌衣裤后进入无菌室。 1.3.4移植前一天行中心静脉插管。 1.3.5预处理:是指全身射线照射和使用免疫抑制剂。其目的是杀灭受者的免疫活性细胞,使之失去排斥外来细胞的能力,从而允许供者的骨髓植入而使造血功能重建,同时还可消灭体内的异常细胞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执行预处理方案时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鼓励病人多饮水,每天入水量4000ml以上,防止尿酸性肾病的发生。 2、术中护理 2.1、正确采集骨髓或外周造血干细胞,并保证足够的细胞数。 2.2、骨髓液回输:在无菌层流室6小时输完,每袋骨髓液至最后5ml时应留在袋中弃去,以防脂肪颗粒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肺栓塞,外周血干细胞不需要过滤。 2.3、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并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胸闷,气促等情况,配合医生做好相应处理。 3、移植后护理 3.1、心理护理:护士应多与病人交谈,调节病人情绪,传递家属信息,以解除病人的恐惧心理和孤独感,充分调节病人的积极性。 3.2、并发症护理: 3.2.1、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对骨髓移植病人必须实行全环境保护:a严格执行无菌环境的清洁及消毒隔离制度b严格落实病人的各项无菌护理c 加强扩胸运动,防止肺部感染d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干细胞移植后能吃什么

干细胞移植后能吃什么 文章目录*一、干细胞移植后能吃什么*二、干细胞移植的分类*三、干细胞移植的风险 干细胞移植后能吃什么1、干细胞移植后能吃什么高蛋白饮食。蛋白质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应注意膳食补充,每日数量以80克左右为宜,可选用动物肝脏、瘦肉类、蛋、奶及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食物。 进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含铁量丰富的食物有动物肝脏、肾、舌,鸭肫、乌贼、海蜇、虾米、蛋黄等动物性食品,以及芝麻、海带、黑木耳、紫菜、发菜、香菇、黄豆、黑豆、腐竹、红腐乳、芹菜、荠菜、大枣、葵花子、核桃仁等植物性食品。提倡使用铁锅。 膳食中应包括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特别是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对促进造血有很好效果。其中维生素B还是多重酶的辅酶。 2、干细胞移植后的饮食原则 原则一:新鲜干净 食源性感染种类繁多,包括细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肉毒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杆菌等;病毒:甲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轮状病毒、诺瓦克病毒等;寄生虫:隐孢子虫病、贾第虫病、线虫、吸虫等;霉菌等。 所以防止“病从口入”,一方面要选择新鲜的食材,另一方面

要彻底加热。 原则二:营养易消化 不仅如此,进食后还可促进粘膜细胞的生长,促进胃肠道激 素的分泌。 长期禁食的直接后果就是肠粘膜萎缩、肠细菌异位和感染率增加。 根据肠道功能恢复的情况,可以给予肠内营养剂或正常饮食 以促进机体的恢复。 原则三:避免可与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增加药物毒性的食物 大约有60%的处方药与CYP3A4代谢有关。 西柚,柚子、石榴、黑莓等抑制CYP3A4酶活性,影响药物代谢。 抑制CYP3A4酶活性可增加免疫抑制剂环孢素、他克莫司的 血药浓度,增加药物的毒性,因此要避免同时食用柚子等水果。 3、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优势 经过数千例的临床证实,在尚未完全了解疾病的确切机理前 也可以应用。 相比传统治疗的治标不治本,干细胞通过对受损细胞的修复、替代和重建,从而使疾病得到根本上的治疗。 治疗范围广阔,包括神经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等疾病, 是众多“不治之症”“疑难杂症”的新希望。

17.1.9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系性硬皮病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系性硬皮病 对一名安省的硬皮病(scleroderma)的患者来说,一个实验性的干细胞治疗方式为其健康状况带来180度的转变。安省圣托马斯(St. Thomas)的49岁居民慕斯卡特(Dan Muscat,图)于2014年患上系统性硬皮病,由于他皮肤胶原增生,导致他全身皮肤变硬变紧。作为一名珠宝商,他的工作也变得困难而痛苦。 他说:我的手卷成一团并且僵硬,我的脸上和脖子上的皮肤都变硬,我无法转动我的脖子,甚至不能转动身躯。步行超过20步几乎变得不可能。」他还失去了开车的能力,因为他的膝盖不能弯曲,无法踩到刹车或者油门。 之前没有任何治疗方法可以阻止这一疾病的发展。他的医生认为他只有几个月的活命时间。导致这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因不清楚,而疾病最终会袭击肺部和其他内脏。 慕斯卡特开始研究在加拿大、美国和欧洲进行的干细胞治疗测试。他通过加拿大干细胞基金会(Canadian Stem Cell Foundation)找到了艾金斯医生(Dr. Harry Atkins),艾金斯是渥太华医院(Ottawa Hospital)的干细胞治疗专家,他愿意为慕斯卡特治疗。 艾金斯表示,对于合适的病人来说,这一治疗方法确实对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有重要影

响。一旦免疫系统能够正常运作并且停止损伤皮肤,皮肤就会自愈。为硬皮病做干细胞移植在加拿大还是很新的事物。其他国家特别是在欧洲对此作出很多研究,而效果令人鼓舞。艾金斯医生曾经为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做过干细胞移植,例如多发性硬化病、僵硬人综合症、重症肌无力等。 慕斯卡特是加拿大首个运用在美国和欧洲得到测试的治疗方法的病例。该治疗方法从去年6月开始,医生们从慕斯卡特身上获取干细胞。然后使用强效的化疗药物,杀死导致他出现硬皮病的失效免疫系统。经过淨化的干细胞重新植入他身体内,目标是重新启动他的免疫系统,以便能够停止他的疾病。 慕斯卡特说,自从接受治疗以来,身体一天天好起来。他发现从6月以来,他的动作有所改善,紧绷情况已经消失。他逐渐可以恢复使用自己双手,现在又可以开始驾驶他心爱的赛车。 加拿大干细胞基金会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普莱斯(James Price)表示,对那些目前没有其他治疗方法的多种疾病患者来说,干细胞治疗能够给他们带来希望。普莱斯说,基金会的目标是能够在10年内令新的干细胞治疗方法得到运用。 该基金会指出,有证据显示,干细胞移植可以令其他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多发性硬化病、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的情况得到持续缓解。干细胞疗法现在也正在被研究用于治疗肌萎缩性侧索硬化、感染性休克、骨关节炎、糖尿病、黄斑变性等疾病。 在慕斯卡特的病情明显缓和之后,加拿大的其他干细胞治疗中心将会考虑为那些符合相关治疗条件的硬皮病患者提供这种治疗方法,为其他遭受这一疾病折磨的病人们带来希望。

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17版

附件2 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临床应用 质量控制指标 (2017年版) 一、造血干细胞移植适应证符合率 定义:造血干细胞移植术适应证选择正确的例数占同期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造血干细胞移植适应证符合率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适应证选择正确的例数同期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总例数×100% 意义:体现医疗机构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时,严格掌握适应证的程度,是反映医疗机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医疗质量的重要过程性指标之一。 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植入率 定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100天内,实现造血重建(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0.5×109/L 与血小板>20×109/L )的患者例次数占同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总例次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植入率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100天内实现造血重建的患者例次数同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总例次数×100%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重度(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 定义: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 ),是指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100天内,由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而引起的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疹、腹泻和黄疸,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重度(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是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发生重度(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例次数占同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总例次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重度(Ⅲ?Ⅳ度)急性移植物 抗宿主病发生率=重度 Ⅲ?Ⅳ度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 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例次数同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总例次数×100% 意义:体现医疗机构对不同移植方式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aGVHD 预防水平,是反映医疗机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医疗质量的重要过程性指标之一。 四、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 定义: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 ),是指造血干细胞移植术100天后,由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而引起的慢性免疫性疾病。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是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例次数占同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总例次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慢性移植物 抗宿主病发生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例次数同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总例次数×100% 意义:体现医疗机构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cGVHD 预防水平,是反映医疗机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医疗质量的重要过程性指标之一。 五、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死亡率 定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100天内非复发死亡患者数占同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死亡率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100天内非复发死亡患者数同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总数×100% 意义:体现医疗机构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的综合管理水平,是反映医疗机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总体生存率 定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1年和3年随访(失访者按未存活患者统计)尚存活的患者数占同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干细胞策略与糖尿病彻底性治疗

干细胞策略与糖尿病彻底性治疗 段连宁副教授 干细胞 ?未分化成熟 ?自我更新 ?不断增殖 ?分化为一种或多种不同类型细胞潜能 干细胞概念 –全能干细胞(totipotent cell) ?完整个体潜能 –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cell) ?一种器官的多种组织潜能 –专能干细胞(multipotent cell) ?某一类型细胞潜能(造血干细胞-红系、粒系等)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 ?早期胚胎来源,可分化为胎儿和各种类型组织 –体细胞(somatic cell) ?除卵子和精子外的细胞 –体细胞核转移(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成人组织干细胞(adult stem cell) ?存在于各种组织中,自我更新、分化专能和多能 干细胞大事记 ?1967年华盛顿大学托马斯《新英格兰杂志》说骨髓移植可以治疗造血功能障碍;?1967年Lacy从胰腺分离胰岛细胞并体外培养成功; ?1992年纽约世界第一家生命银行-脐血库; ?1997年Wilnut采用核移植技术克隆绵羊“多莉”; ?1998年威斯康星大学《科学》人胚胎干细胞可以体外生长和培养(美国当年10大科技新闻之一); ?1999年美国小鼠肌肉组织成体干细胞横向分化为血液细胞; ?2000年日本“千年世纪工程”一年就投资干细胞108亿日元; ?2001年英国议会允许克隆人类早期胚胎研究用; ?2001年曹谊林用干细胞在兔耳上培育出人耳; ?2001年布什总统转变态度宣布有限投资干细胞研究; ?2001年中国首家自体脐血库在天津成立 ?2001年中山大学陈系古利用体细胞合转移技术,获得100多个人类克隆早期胚胎;?2001年开始确立干细胞研究为国家重点课题;

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

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 发表时间:2014-07-24T16:35:54.8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20期供稿作者:罗慧娟1 韩静2 于敬茹[导读]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选择锁骨下静脉输注。应用无滤网输液器,避免尼龙滤网吸附造血干细胞而影响移植效果。罗慧娟1 韩静2 于敬茹3 (1内蒙古一机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内蒙古包头 014030) (2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蒙古包头 014010) (3内蒙古医科大学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110) 【摘要】经大剂量放化疗、免疫抑制剂预处理,清除患者体内肿瘤细胞、异常克隆细胞,继而回输自体或异体造血干细胞,重建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的治疗手段为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1]。过程中,娴熟的护理技术可提高安全有效输血疗效,提高患者移植成功率。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输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0-0213-01 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在重建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之前,需要合理制定输注造血干细胞治疗方案,避免或减少并发症出现,辅以娴熟的护理技术可提高安全输血疗效,亦为移植成功的关键所在。 1.心理护理 大剂量的放化疗及免疫抑制剂预处理后患者造血系统、免疫系统完全被催垮,患者在渴望通过输注造血干细胞达到治愈病症目的的同时,难免会顾虑输注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为此要对患者进行详细讲解,包括供者干细胞采集过程,处理方式,输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预防、处理不良反应的方法等,继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其消除顾虑,保持平稳、安定的情绪积极配合输注治疗。 2.常规护理 对隔离室墙壁、地板及所用物品进行彻底消毒,并做细菌培养,确定生物及微粒洁净度是否达到标准等级。患者入住前需无菌膳食,对肠道、皮肤、粘膜处清洁消毒,并对躯体皮肤用1:2000洗必泰进行粘膜保护。 3.输注前护理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选择锁骨下静脉输注。应用无滤网输液器,避免尼龙滤网吸附造血干细胞而影响移植效果。检查输血器与静脉导管连接是否完好,确保通畅、安全。为预防输注过敏反应发生,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此外,应准备好相关急救药品,应对输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4.输注护理 冷冻保存的造血干细胞,应放置40~42℃温水中摇摆融化,时间控制在1min以内,并在融化后10min内输入患者体内。输入前还应轻轻摇匀造血干细胞悬液,使其缓慢滴入,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排除输血故障,保障输注通畅。20min后如无不适感及不良反应等,可根据患者年龄、状况、机体耐受情况调整滴速,以每分钟60~70滴速为宜。每隔30min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注意观察尿液情况,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利尿剂,确保尿液pH值在7~8范围内。骨髓液输入时,可在另外一管同时静脉输注适量鱼精蛋白以中和骨髓液中的大量肝素,骨髓液输至余下约10mL 时应停止输注,避免脂肪颗粒进入血管内。如为外周血和脐带血干细胞的输注,亦可采用60mL注射器抽吸后缓慢静脉注射[2]。 短时、大量输注造血干细胞,以及预处理使用的大剂量放化疗药物,极易引发受者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肿,因此在输注护理时应合理控制滴注速度,患者如出现心悸、气促、胸闷、双肺呼吸音改变时,应即刻减慢输注速度,及时与临床医生联系,报告说明患者时时情况,给予强心、利尿、吸氧等治疗措施。 全程陪护,密切观察,监护造血干细胞输注全程,密切关注患者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避免移植排斥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3]。 5.输注后护理 输注后6h内仍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问询有无不适感,观察有无过敏反应、溶血反应,便于对症治疗护理,同时记录输入的造血干细胞数量;输注后7d左右,患者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逐渐降至0,机体抵抗力下降,极易发生感染,此时应采取全方位抗感染措施,加强全环境保护,密切观察感染先兆,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输注后两周内仍有发生迟发性溶血反应的可能,应及时配合医师进行强化免疫治疗,监测血液中抗体效价、尿液常规情况及机体胆红素水平等。 参考文献 [1] 李娟,罗绍凯.血液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 677. [2] 达万明,裴雪涛.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M].中国使用内科杂志,2004,24(9):521. [3] 马秀峰,王贵菊,张红.脐血造血细胞移植护理体会.实用护理杂志,1997,13(12):625.

糖尿病的干细胞治疗论文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引言 (2) 内容……………………………………………………………2——11 1、糖尿病的简介 (2) 2、糖尿病发病现状 (3) 3、目前常见的糖尿病治疗方法 (3) 4、糖尿病的干细胞治疗现状 (4) 4.1成体干细胞 (5) 4.1.1胰岛干细胞 (5) 4.1.2骨髓造血干细胞 (6) 4.1.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6) 4.1.4胎儿胰腺来源的干细胞 (7) 4.1.5其他组织来源的干细胞 (7) 4.2胚胎干细胞(ES细胞) (7) 5、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优势 (8) 6、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前景 (8) 参考文献 (9)

摘要: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或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目前糖尿病的治疗以药物和注射胰岛素为主,曾有学者应用胰岛移植的方法治疗糖尿病,但因组织来源匮乏制约了胰岛移植研究的开展。随着分子细胞学技术的发展,干细胞定向分化成胰岛素分泌细胞已成为现实,并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糖尿病干细胞 引言:目前,糖尿病人的数量越来越多,并且II型糖尿病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传统的药物治疗及胰岛素注射治疗不方便、效果差,并且长期的治疗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随着分子细胞学技术的发展,干细胞定向分化成胰岛素分泌细胞已成为现实,并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1、糖尿病的简介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严重者可引起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分为以下两种: I型糖尿病是由于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特征性的被破坏造成的自身免疫疾病,需要注射胰岛素治疗。 II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1]。2型糖尿病病人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

干细胞移植治疗疾病的优势

干细胞移植治疗疾病的优势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六大优势 ★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干细胞,无疑是获得大量胰岛B细胞的最佳种子细胞,能极大的解决胰岛细胞来源不足的问题; ★可以发挥对血糖的生理性调节作用;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该治疗效果显著、有效率达98%以上; ★治疗过程简单、安全,患者无痛苦; ★叮以同时提高免疫力,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显著改善由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肾病、糖尿病足、下肢麻木等。 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优势: ★具有更高的移植安全性。 ★具有低免疫原性,移植后不会造成免疫系统排斥。 ★神经干细胞疗法的治疗方法操作简单,移植方法可靠,治疗时问短,无依赖性。 ★治疗效果突出,且无任何副作用,治疗有效率可达90% 以上。 ★多向分化潜能,分裂增殖。长期自我更新维持自身数撼稳定,保持未分化的特性。

★可与宿主神经组织良好的融合,并且在宿主睡长期存活并发挥功效。 干细胞的适宜人群 1、预防衰老,要求维持机体年轻化、面部美容年轻化的人群; 2、高压力、工作紧张、亚健康人群: 3、内分泌及性功能衰退人群; 4、机体未老先衰人群: 5、心血管系统功能退变人群; 6、内脏器官功能退化人群; 7、骨骼运动系统退变人群; 8、免疫系统衰退人群; 9、血液系统功能衰退人群; 10、神经系统功能退化人群。 干细胞抗衰老的十大功效 1、激发身体每一个器官的更新能力; 2、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降低染病几率; 3、能够增强改善性功能及促进性欲,推迟更年期,延缓衰老;

4、增强及恢复记忆力,让人精力充沛; 5、改善睡眠质量,消除疲惫感: 6、消除皱纹,保持皮肤细致光滑,收缩毛孔,减少色斑,恢复皮肤弹性,提升面部轮廓; 7、减肥塑性,提升肌肉强度及运动耐力; 8、有效改善便秘; 9、使毛发再生,白发变黑,改善发质,减少脱发。 10、预防和改善心脏病,糖尿病,中风和动脉硬化,骨质疏松,促进伤口愈合等 细胞生物疗法治疗肿瘤的突出优势: ★能达到完全清除肿瘤细胞、抗复发、抗转移的作用。 ★安全性强、无痛苦。 ★调节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是当前治疗肿瘤模式中唯一无副作用的治疗方法。 ★适用于各种恶性肿瘤的治疗。 应用范围:可用于术后防止癌细胞的扩散与移植,也可用于已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患者全身抗肿瘤。还有肿瘤高危人群的预防。 干细胞治疗骨疾病的八大优势: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进展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进展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用于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其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总体生存率提高获益于移植供者的选择、预处理方案的改进、支持技术的提高,尤其现今造血干细胞来源多样性、预处理方案的改进等。 标签: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为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近年来随端粒酶逆转录修复基因异常、细胞克隆性演变、T调节亚群细胞的变化及细胞染色体的异常不断完善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进展使总体生存率由60年代20%~30%提高到现今的80%~90%。免疫抑制治疗对于多组年龄患者治疗的适用性及优越性在多个临床研究中得到肯定,但疗效等待时间长、疾病复发、淋巴增殖性疾病的发生等并发症限制其在临床中运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快速重建造血功能,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随着HLA高分辨率配型的运用于供者的选择、抗感染、支持技术的提高及预处理方案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SAA患者获益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本文就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进展综述如下。 1 亲缘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1.1 移植效果Dawid Szpecht等回顾分析了1991-2009年间接受移植的48例SAA患者,45例患者移植成功,死亡率为8%,5年无病生存率为87%,5年总体生存率为91%[1]。欧洲血液骨髓移植组关于1951例患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儿童10年生存率达91%[2]。国际骨髓移植登记中心的数据表明,1388例儿童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为(86±2)%。Ghavamzadeh等对于167例SAA患者随访中位时间40个月发现,其无病生存率为74%,总体生存率为82%。因其移植等待时间短,避免大量输血,移植排斥发生率低,70-90年代大量的MSD-HSCT确立该移植方式治疗AA患者的地位。 1.2 移植年龄骨髓移植作为AA患者一线治疗方案,其年龄因素上有争议。最近国际移植研究中心(CIBMTR),回顾分析1991-2004年接受移植的1300例SAA患者,年龄40岁组,其五年生存率分别为82%、72%、50%[3]。研究发现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GVHD现象,解释了老年患者生存率低,而儿童及青年移植患者预后良好,长期生存率达80%。在西版图研究中,接受MSD-HSCT的23例年龄超过40岁的患者其长期预后率为65%。这点与CIBMTR数据相似[4]。对于年龄小于40岁时患者的选择更倾向MyD-HSCT,因超过该年龄GVHD及移植相关死亡率明显增加[5-7]。欧洲分析1999-2009年期间接受亲缘HLA全相合供者间移植的2316例AA患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年龄50岁组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85±2)%、(77±4)%、(71±7)%、(68±8)%、(48±10)%。年龄<50岁时,患者的预后似乎没有区别[11]。根据一些临床研究结果有人建议移植的年龄最高可限制在50岁[8-10]。因此这组年龄患者选择移植需个体化考虑患者体能状态、

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

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经大剂量放疗、化疗或其他免疫抑制预处理,清除受体体内的肿瘤细胞、异常克隆细胞,阻断发病机制,然后把自体或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给受体,使受体重建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手段。 【护理常规】 1.休息运动卧床休息,根据病情取适当的卧位。活动适度,以不觉疲劳为宜。对重度贫血或血小板计数≤20×10°/L的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必要时吸氧。 2.饮食护理进食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无菌饮食。食物给予微波炉高火3~5min消毒。化疗期间及移植早期饮食清淡、少渣、易消化和少刺激性,少食多餐。口服化疗药时,进餐时间应与服药时间最少间隔lh。预处理期及白细胞零期的患者暂不进食水果,鼓励患者多饮水,准确记录出入量。 3.用药护理严密观察预处理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尤其是有无移植并发症的发生。备好抢救物品和药品,配合医师进行抢救。发热患者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4.病情观察及护理对患者实施保护性隔离措施,密切观察白细胞计数值变化情况,严格遵守各项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每日密切观察易感染部位,按操作流程认真实施口、眼、鼻、肛周、会阴、皮肤护理。

5.干细胞回输护理按照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回输流程为患者准备输注通路,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遵医嘱用药,输注过程有专人守候,严密观察输液反应、生命体征变化、患者有无心悸、憋气等,如有应及时报告医师。 6.基础护理做好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预防压疮、坠床等护理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7.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安慰工作,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在自体移植后3~6个月避免工作和上学,同种异基因移植则需要更长时间充分休息和恢复。移植后几个月内避免接触植物,不去人多拥挤的场合及菌尘多的环境。 2.饮食指导加强营养,饮食制作过程清洁,原料新鲜,没有久置。 3.用药指导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得私自停药或减药。不要滥用药物,用药前后仔细阅读说明书,最好遵医嘱使用。 4.心理指导讲解相关知识,尽量消除患者思想顾虑。 5.康复指导避免饮酒、不要吸烟。家中保持清洁,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洗手。 6.复诊须知定期复诊。一般移植后1个月,每周至少看1次门诊,以后可以2周至1个月1次。移植后的前3年内需要与医师保持密切联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