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德意志的统一和俾斯麦体系

第四章 德意志的统一和俾斯麦体系

第四章 德意志的统一和俾斯麦体系
第四章 德意志的统一和俾斯麦体系

第四章德意志的统一和俾斯麦体系

1.19世纪德意志和意大利两国在统一方式上有何异同点?

答案一:相同点:①根本原因都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分裂状态;②都有一个核心邦国;③都有一个杰出人物;④统一都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⑤都存在封建残余。不同点:①德意志

是完全通过王朝战争来实现统一的,而意大利除了主要由撒丁王

国领导进行统一运动外,加里波第领导志愿军通过自下而上的方

式,解放了两西西里,统一了意大利南部;②德意志统一过程中

的三次王朝战争,只有普法战争是法国先侵略普鲁士,普鲁士在

普法战争具有反侵略性质,而意大利统一运动的重点则是驱逐奥

地利在意大利北部和中部的势力,还具有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答案二:1. 相同点:①背景方面,工业革命都促进了两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各地间的联系;政治上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阻碍

了各自资本主义的发展;都面临着奥地利、法国等国的阻挠;

②过程方面,都出现了一个领导统一的核心力量和中心人物(德意志

是普鲁士和俾斯麦,意大利是撒丁王国和加富尔);都采取王朝

战争和外交相结合的手段,通过自上而下的道路实现统一,是

统一过程中的最大特征;

③影响方面,统一的实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说明国家

统一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统一后都保留了大

量的封建残余。

2. 不同点:①德意志统一是完全通过王朝战争来实现的,意大利统

一除这种形式外,还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武装起义,加里波第领导

的志愿军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意大利统一运动借助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且很大程度上具有民

族解放运动的特点。

2. 俾斯麦结盟体系是怎样形成和调整的?

答:俾斯麦体系的建立

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后,欧洲大陆上的大国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法国丧失了克里米亚战争以来的霸主地位,四分五裂的德国和意大利都得到了统一。尤其是德国的统一使欧洲列强感到忧虑不安。

而且,德国在《法兰克福和约》中对法国割地赔款的要求使得两国长期交恶。为了防范法国、孤立法国,德国首相俾斯麦的外交策略是防止其他欧洲大国与法国结盟,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处理好德国与俄国和奥国之间的关系是关键。

1873年6月,俄奥两国在德国的推动下拟定了一个政治协定--《兴勃隆协定》。同年10月,德国加入该协定,从而三皇联盟形成。然

而,俄奥两国在东方问题上的冲突使三皇联盟存在瓦解的危险。1875年,东方问题再起,1877年俄土战争爆发。在战争中,俄国同土耳其签订了《圣斯蒂法诺条约》得到了巨大的利益,这引起了英国和奥国的不满。1878年,列强在柏林召开会议讨论东方问题和《圣斯蒂法诺条约》引起的问题。这次会议避免了一次大国间的战争,但由于东方问题,三皇联盟失去了彼此协调的作用。

面对这一形势,俾斯麦通过联合奥国迫使当时在国际上孤立的俄国回到王朝联合的道路上来,而奥国也希望同德国订立抵制俄国侵略的防御条约。这样,1879年10月,双方签订了《德奥同盟条约》。德奥的接近引起了俄国的警觉,由于当时英国对俄国利益的损害大于奥国对俄国的损害,为了防备英国,重新控制巴尔干事务,1881年,德、奥、俄三国在柏林签署《三皇同盟》条约。这样,德国也就重新控制了欧洲局势。与此同时,意大利在收复领土和殖民地争夺中处于劣势,国际地位也十分孤立,意大利希望与德奥结盟换取他们的支持。而德国认为法俄有接近的迹象,三皇同盟尚不足以保证德国的安全,于是同意与意大利结盟。1882年,德、奥、意三国订立了三国同盟条约。三国同盟是一个针对法俄的同盟。德国可以牵制俄国的力量,进一步孤立法国。随后,俾斯麦还把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也拉入自己主导的体系内。至此,一个以德国为中心的俾斯麦体系形成。

体系的调整

1885年,保加利亚危机爆发。这样,俄奥两国在巴尔干问题上再起冲突。奥国联合英国抵制俄国恢复在保加利亚的控制,俄国则视奥国为扩张的主要障碍。俄奥两国在巴尔干扩张的对立使得《三皇同盟条约》瓦解。同时,法国也企图利用保加利亚危机进攻德国夺回阿尔萨斯和洛林。三皇同盟瓦解、法德关系恶化,这给俾斯麦体系带来严重冲击,于是俾斯麦决定强化三国同盟。1887年《三国同盟续约》使三国同盟成为一个侵略性的军事同盟。

俾斯麦还有一个考虑,希望英国也能加入到牵制法俄的路线上来。因为,英国在地中海和巴尔干与法俄都有矛盾。但英国并不信任俄国,只希望与奥、意订立一种不承担明确义务的协定,并将范围界定在维持地中海地区的现状。1887年2-3月,英、奥、意三国签订第一次《地中海协定》。12月,三国又签订了第二次《地中海协定》。这样,德国就增加了对付法俄的力量。但是,《三皇同盟条约》没有续订,法俄存在接近的可能,这是俾斯麦必须全力避免的。而俄国有意从德国那里取得其在巴尔干和海峡问题上的支持。1887年6月,德俄在柏林签订了《再保险条约》,暂时防止了法俄的接近。

体系的瓦解

1890年,俾斯麦首相下台,接替他的卡普里维放弃了俾斯麦时期的路线,主张放弃与俄国的妥协,全力加强与英国的联系以抗衡法俄集团。新内阁的第一项外交措施就是取消了与俄国续订《再保险条约》,这无疑是把俄国推向了法国。但德国对英国的拉拢却收效甚微,这样,德国更加珍视三国同盟。1891年,德、奥、意续订三国同盟,这次续订反映了一致对法的立场,英国也对三国同盟表示支持。这促使俄法两国于1891年达成了一项政治协定,次年,两国订立军事协定。1894年,这项军事协定在两国相继获得批准,法俄同盟遂告成立。

3. 俾斯麦体系为何会瓦解?

一、保加利亚危机和三皇同盟的终结

保加利亚亚历山大大公力图摆脱俄国控制,保俄关系紧张。1885年9月,东鲁米利亚爆发反土起义,自行宣布与保加利亚合并。沙皇亚历山大三世(1881-1894)不能容忍一个不听命于俄国的统一的保加利亚的存在,要求列强施加压力,迫使亚历山大大公解散保的合并。1885年10月,君士坦丁堡会议,俄国建议恢复《柏林条约》规定的现状。俾斯麦支持俄奥合作。

1886年8月,俄利用保国内亲俄势力发动政变,废除亚历山大大公。但保摄政当局在英奥支持下对俄进行抵制。1887年7月,保另立斐迪南为保加利亚大公,俄失去对保的控制。奥同英抵制俄在保恢复控制的努力,使两国关系恶化。俄将奥视为它在巴尔干扩张的主要障碍,奥则认识到三皇同盟根本不足以遏制俄的扩张野心。俄奥在巴尔干扩张利益的对立性注定了俾斯麦强求俄奥合作的努力将归于失败。1887年,《三皇同盟条约》期满未续,俾斯麦体系重要一环脱节。

二、法德关系危机和1887年《三国同盟续约》

保加利亚危机期间,俾斯麦担心法国趁机进攻德国。为吓阻法国,俾斯麦采取加强德国军事力量的威胁手段。俾斯麦决定加强德奥意三国同盟关系,以确保德国的安全。意也有意续订三国同盟条约以获益。1887年2月10日,《三国同盟续约》。通过《三国同盟续约》,意在条件允许时若主动对法开战,将得到德国的援助,这使得三国同盟演变成具有侵略性的军事同盟。

三、两次《地中海协定》和《再保险条约》

俾斯麦构建结盟体系的重要考虑:希望通过英意和英奥之间的协约联系,将英国也拉入到牵制法俄的路线上来。英意在地中海存在着遏制法国的共同利益,英奥在巴尔干问题上也存在遏制俄国的相同立场。如果英国加入反法俄阵营,德国就可以在地中海和近东调动起足够力量对付

法俄,同时又赋予德国与法俄交往时更大的回旋余地。

英虽与法俄有利益矛盾,但不信任德国。首相索尔兹伯里洞察俾斯麦想把对抗法俄的责任推至英国身上而自己坐收渔人之利的意图。他认为英国的政策是既要反对法俄的扩张野心,又要避免卷入与法俄的冲突。他主张与意奥只订立一种不承担明确援助义务的协定,并将范围界定在维持地中海地区的现状。1887年2-3月,英意奥以互相交换照会的形式达成了第一次《地中海协定》。12月,三国又以照会形式达成了第二次《地中海协定》。德国虽没有参与这两个协定,但通过其盟国意奥的参与而间接地实现了与英国的非同盟性联合。但由于协定条款规定了英国承担义务时的模糊性,又揭示了英德合作的有限程度。

俾斯麦希望与俄国订立协定,获得三皇同盟所规定的俄国杂法德战争时采取善意中立的保证。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也有意从德国那里获得其在巴尔干和海峡问题上的支持。

1887年6月18日,《再保险条约》。

自三皇同盟终结后,俾斯麦借助《三国同盟续约》、两次《地中海协定》和《再保险条约》,实现了对其结盟体系的调整,而其目标就是要牵制法俄的力量,阻止法俄结合,确保德国在欧洲大陆占据支配地位。但调整后的结盟体系仍很脆弱。首先,法德、俄奥之间存在着根本对立矛盾,俾斯麦对此始终未能解决。由于德奥间存在同盟关系,一旦俄与德关系再恶化,它就极有可能寻求与法国联合。其次,英国态度暧昧。英国虽与法俄在殖民扩张上有矛盾,但它宁愿信奉自身实力也不愿依靠大陆结盟。俾斯麦如不能很好地处理与英国的关系,其大陆结盟体系的前景仍是未知数。最后,结盟体系深深打上了俾斯麦个人的烙印,反映了他联合奥意、拉拢俄英、孤立法国的策略思路。这一思路有待于德国政府继续通过卓有成效的外交去实践。但自威廉二世(1888-1918)上台后,俾斯麦与之政见冲突不断。1890年3月,俾斯麦被迫辞职。新内阁的政策措施开始与俾斯麦拉开距离。此后,英德矛盾不断上升,法俄不断靠拢,结盟体系遂趋于瓦解。

4. 德国的崛起对欧洲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答:德意志帝国的建立,最终结束了德意志在政治上的长期分裂的局面,扫除了德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障碍,把德国的历史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但英国的统一是经由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实现的,所建立的政权是容克地主和资阶联合专政,在政治、经济上保持了大量残余。它继承了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使德国在以后欧洲军国主义的堡垒、世界战争的欧洲策源地。

德意志统一使欧洲大国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法国由于战败遭到削弱,丧失了自克里米亚战争以来的欧洲霸主地位。一个在人口、资源、军事实力和经济潜力方面在欧洲占据相对优势的德国的崛起,成为列强的焦点。欧洲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普遍对德国的潜力和政策趋向感动忧虑不安。德意志帝国的建立,标志着维也纳体系的崩溃(维也纳体系意在维持德意志分裂的状态),标志着支配欧洲政治大国的移位和新的国际格局的出现。

关于统一公文及文字材料格式的通知 模板

关于统一公文及文字材料格式的通知 各单位: 为加强单位公文管理,切实提高公文质量和工作效率,推进公文处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参照《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和《山东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教育系统公文制发报送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公文格式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适用范围 本通知所指公文及材料包括:向省教育厅等上级部门报送的文字材料,向领导提报的汇报材料,单位各处室拟制的公文文稿,各单位内部往来的文字材料等。 二、格式要求 (一)页面布局 一般使用A4 纸,纵向排版,双面打印。有特殊要求的遵从其要求。板式采取页边距为上3.5 厘米、下3.5 厘米、左2.7 厘米、右2.7 厘米;对齐方式为两端对齐;一般每页22 行,每行28 字,行距为固定值28 磅,可根据页面作适当调整,文中表格内字体行距等可根据需要适当调整,保证清晰、美观。 (二)标题格式 标题使用2 号小标宋体字(字库中为方正小标宋简体),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匀称,字间距恰当,标题与正文间空一行。

(三)正文格式 正文适用3 号仿宋体字。文中层次结构依次用“一、”“(一)”“1.”“(1)”,特殊情况下可作适当调整。第一层次使用3 号黑体字,第二层次使用 3 号楷体字,第三层次和第四层次使用 3 号仿 宋体字。文中表格内字体可使用 3 号仿宋体字,也可视具体情况 作适当调整。 (四)落款格式落款需注明处室(单位)名称或成文日期, 在正文结束后空两行,处室(单位)与日期上下排布,日期一般右 空四字编排,使用阿拉伯数字,格式为“××××年××月××日”。 (五)附件格式 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号 和附件名称。如有多个附件,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附件顺序号(如 “附件:1.×××××”);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名称 较长需回行时,应当与上一行附件名称的首字对齐。附件应当另 面编排,附件”二字及附件顺序号用 3 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 左上角第一行。附件标题居中编排在版心第三行。附件顺序号和 附件标题应当与附件说明的表述一致。附件格式要求同正文。 三、行文要求 (一)行文应当确有必要,讲求实效,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公文需内容简洁,主题突出,结构严谨,表述准确,文字精炼, 文种正确,格式规范。 (二)各单位撰稿人要严把文字关,杜绝行文中有错别字、语句 不通顺、前后矛盾、语义不清晰等现象,确保行文切实解决问题。各单位务必按照以上格式规范公文,对于不规范的行政公文,办 公室将不予接收处理。

论普鲁士精神

论普鲁士精神 在世界历史上,德意志长期在欧洲大陆处于四分五裂的地位。境内诸侯林立,“德国不是一个国家,而是由39个邦国组成的联邦”,在分裂的诸邦中,普鲁士和奥地利是两个最强大的君主国。但随着19世纪50-80年代联邦内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奥地利地位日衰,缺乏振兴国家的应有措施,而普鲁士却开始了统一德意志和建立帝国,走上世界强权之路。在统一成为德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时,1862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任命“铁血宰相”俾斯麦为宰相,开始了统一德意志的进程。1870年,德意志最终完成其统一大业形成一个独立的国家,本文拟就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历史中诸原因作一初步探讨。 第一: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民族统一,因而极力支持普鲁士领导统一德意志。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德意志的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民族统一,结束国家的分裂状态,最终建立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但是,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自由主义和资产阶级的软弱在德意志历史上已经证明是不可能的,因为“德国资产阶级的不幸就在于:他按照习惯的德国风度,出世的太迟了。”⑺德国资产阶级的工业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还是落后。从实力上还无法与欧洲其他各国相对称,而且具有小资产阶级的性质,眼光狭小,没有勇气承担统一国家的历史任务,同时境内无产阶级和人民结成同盟,在这种“既无有组织的国家BL,又抛开人民群众的这一无组织的BL”。⑻因此为了实现国家统一,他们拱手请容克-贵族阶级来实现这一目标,普鲁士和北部、西部一些邦的资产阶级,渴望由普鲁士领导,排斥奥地利,建立统一的君主国。 奥地利之所以不能够吸引资产阶级的支持,是由于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大大落后于普鲁士,缺乏经济力量的后盾,它想完全依靠其传统影响和政治上的分离主义来获取一些中小邦诸侯的支持,但那是不可能的。因此,奥地利没有可能够实现德意志的民族统一的条件。也就完成不了统一的民族大业。 第二:普鲁士有强大的容克阶级支持统一。 在19世纪60年代的普鲁士容克阶级中有许多已经放弃了过时的封建地租和劳役的剥削方式,而在自己的庄园实行资本主义剥削制,摆脱经济危机,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并逐渐成为一个拥有雄厚经济政治实力的阶级,但它又是一个具有领土野心的阶级,素有“军国主义”之称,注重军事,所以有足够的力量支持普鲁士王朝实现德意志统一大业。同时,容克阶级随着普鲁士工农业的迅速发展,愈来愈资产阶级化,它们从中看到资本主义带来的效益,于是强烈的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再也无法再忍受德意志的分裂状态。 普鲁士容克出身的俾斯麦,他的政治思想,军事思想政策正是容克阶级的要求的典型反映。1862年2月俾斯麦即将出任首相时就声言: “我的首要任务就是改组军队……一旦时机到来我就对奥地利宣战,解散德意志联邦,把各小邦置于我的影响下,从而实现普鲁士领导下的德意志统一”⑼9月30日他提出统一德意志的“铁血政策”,统一德意志是“一场只有通过铁和血才完成的斗争”⑽俾斯麦因此得到了“铁血宰相”的称号。他绝对不允许普鲁士与奥地利的“二元政治”来维持德意志现状。因此,俾斯麦以武力作为后盾,通过军事打击和外交的谋略,先后发动了三次王朝战争,统一德意志。 第三:“宪法纠纷”引起普鲁士军事改革,为俾斯麦上台创造了条件。 普鲁士在1849年及1859年曾两次试图在自己的领导下实现德意志的统一,但都由于奥地利的阻扰而归于失败,它越来越清楚地看到:要想统一德意志非使

最新近代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近代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 波兰-萨克森问题是拿破仑战争后维也纳会议上俄、奥、普争夺波兰萨克森这一地区所引发的问题,维也纳会议的核心问题拿破仑所建立的华沙大公国原为普鲁士瓜分波兰时所获得,维也纳会议上普鲁士要求按“正统原则”恢复原占领地,而沙皇企图独占整个波兰,便希望用萨克森和普鲁士进行交换。奥地利不希望普在德意志中的实力加强,同时也担心俄国的实力强大后会在本国内部导致民族问题尖锐化,因此坚决反对普俄两国就此协议。英国则希望维持欧洲力量的均势而支持奥地利反对普俄的行动。经过激烈的争吵,俄普奥达成协议,瓜分了波兰。关于萨克森问题,普鲁士获得了其部分领土并得到瑞典的波美拉尼亚,莱茵河左岸地区和威斯特伐里亚作为补偿。 《比利牛斯条约》;继《威约》签订后,法西战争并未结束,一直到1659年,法国最终击败西班牙,双方签订《比利牛斯条约》。主要内容:⑴法国波旁王室与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联姻;⑵西班牙放弃对阿尔萨斯的要求。该条约的一些条款对法西两国以后的对外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至影响到整个欧洲的国际关系。 三国干涉还辽是指《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德、法三国共同干涉,迫使日本归还中国辽东半岛一事。1895年4月,三国照会日本,要求其无条件放弃对辽东半岛的要求。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元气大伤,无力武力抗拒三国。1895年5月同意放弃辽东半岛,但要求中国增加3000万两白银的赔款。三国干涉还辽后,一场瓜分中国的狂潮正在酝酿之中。 大陆封锁体系大陆封锁体系是指拿破论为了在经济上击垮英国而建立的一个战略体系。它由两次“柏林敕令”和“枫丹白露敕令”组成。这一体系在最初有效地打击了英国,但随着英国拓展海外贸易,并实行反封锁政策,体系的物质基础受到了动摇,后来在欧洲大陆矛盾的斗争中,大陆封锁体系土崩瓦解了。 遗产战争是指法王路易十四以继承西班牙遗产为名发动的战争,实质为法国霸权政策的产物。法国霸权政策的重点是夺取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地,削弱哈布斯堡王朝的势力。1665年,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去世,法王路易十四以王后为腓力四世长女的名义,西班牙索要西属尼德兰作为菲利普四世的遗产。这一要求被西班牙拒绝。法国于1667年向西班牙发动战争,史称“遗产战争”。1668年,在英、荷、瑞的介入下,签订亚琛条约,战争结束。 普法战争指1870—1871年普鲁士与法国之间的一场重大战争,是普完成德意志统一的三场王朝战争中的最后一场。战后法德签订《法兰克福和约》,规定(1)法国赔款50亿法郎(2)法国割阿尔萨斯和洛林的一部分给德国(3)赔款付清前部分德军留驻巴黎。普法战争加深了法德的矛盾,为一战埋下祸根。 《航海条例》是英国政府旨在奖励和保护本国航运业和海外贸易的一系列法令的总称,目的是打击荷兰的海上优势。英荷就此进行了一系列谈判,但荷兰拒不接受《航海条例》,谈判破裂,第一次英荷战争爆发。荷兰战败,于1654年与英国签订《威斯敏斯特和约》,规定荷兰不得与欧洲以外的英国岛屿和殖民地通商,英国也不得与欧洲以外的荷兰岛屿和殖民地通商。该条约几乎是《航海条例》的翻版。由此,荷兰作为海上大国的地位受到削弱,英国开始踏上了争夺海上霸权的殖民帝国之路。 近代国际关系史简答题 简述19世纪后期欧洲主要大国的对外扩张政策:1.英国在亚非扩张的重点是阿富汗、伊朗、中国、缅甸、埃及和南非,在非洲企图实现从开罗到开普敦的“两C计划”,控制自北到南的非洲大陆。2.法国扩张重点也是在亚洲和非洲,它们主要要是埃及、阿尔及利亚、突尼斯、越南和中国。3.德国在非洲强占了多哥等地,还企图把德属东非和西南非洲连成一片,建立一个从大西洋到印度洋的德属殖民帝国,德国在亚洲将中国视为扩张的主要目标。 简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三次战争及结果:1)1898美西战争,西班牙战败,1898年12月签订《巴黎和约》2)1899英布战争结果英国外交作出重大调整,由光辉孤立转向结盟3)1904日俄战争1905年9,日俄两国在美国签订《朴茨茅斯和约》主要内容: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优越权利”;东三省的行政权归还中国;俄国将旅顺大连的租借权移交日本;库页岛南部割让给日本 试评述俾斯麦的外交:1.现实主义外交:俾斯麦对外国政府的态度取决于该政策可能对普鲁士带来的损害或益处。在德意志统一前,俾斯麦从本国实力出发,利用灵活的外交手段以谋取利益最大化,在军事行动中也充分考虑到外交的因素,比如联奥攻丹,利用地理上的关系吞并了石勒苏伊格与赫尔斯

文献综述统一格式

文献综述统一格式 1、使用word文档制作 2、论文题目:用宋体、小二、加粗、居中 正文大标题:小四,宋体,加粗,顶格 3、作者:XXX 指导老师:XXX 用楷体、四号、居中 4、正文:宋体、小四号、1.25倍行距 5、【参考文献】及内容用宋体、五号 6、页脚:插入页码,居中,奇偶页均同 样例:第 1 页(共4页),五号,宋体 7、页边距设置上:2.5cm 下:2.5cm 左:3cm 右:2.5cm 页眉页脚:系统默认格式 8、A4纸型,单面打印 9、电子文稿的基本格式 (1)标题的层次 一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1. 2. …”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2)…”来标识。标题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 (2)插图和表格 1)插图的图续应放在插图的下方,居中排印。图用图1,图2表示 2)表格的表头应放在表格的上部,居中排印;表格用表1,表2表示,表格的左右边框线应去掉;表格中的文字结束时,不使用“。”。 (3)公式 公式应单占一行并居中排印,末了不必加标点符号;一行如有两个以上式子的,可用标点符号隔开,解释公式中的变量应以“式中:”作为标识,左顶格排印。其基本格式为: X+Y=C

式中:X代表。。。。。。; Y代表。。。。。。; C代表。。。。。。。 (4)数字 文稿中的纯数字,应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5)注释 1)明确注释与参考文献的区别,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著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集中排列在文末。 2)注释是对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排印在该页地脚。参考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标注,注释用数字加圆圈标注。 9.参考文献 (1)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于文后。 (2)以“参考文献:”(左顶格)作为标识。 (3)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每一条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 (4)参考文献著录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等责任说明。 b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 c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参考文献类型专著论文集报纸文章期刊文章学位论文报告标准专利 文献类型标识 M C N J D R S P 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数据库计算机程序电子公告

俾斯麦VS大和

本人喜爱德国军事,尤其喜欢帝国海军,一直以来有人认为大和单挑胜过俾斯麦,本人颇不以为然,无论从战绩名气还是综合实力,俾斯麦都要超过大和! 第一步: 俾斯麦火力强大,特别是帝国冶金技术远超其他个各国,尤其不能和倭国相提并论,所以火炮成绩含金量远大于其他国家。俾斯麦火炮参数如下: 德国克虏伯公司对火炮的实测数据 射程穿甲(垂直)穿甲(水平) 10,000m510mm--- 20,000m364mm--- 21,000m350mm--- 25,000m308mm--- 30,000m---120mm 35,000m---170mm 射击参数 发射仰角距离(800kg AP)命中速度命中角度 2.2度5,000m2,385fps(727mps)2.4度 4.9度10,000m2,103fps(641mps) 5.8度 8.1度15,000m1,864fps(568mps)10.4度

12.1度20,000m1,677fps(511mps)16.4度 16.8度25,000m1,552fps(473mps)23.8度 22.4度30,000m1,499fps(457mps)31.9度 29.1度35,000m1,516fps(462mps)40.3度 30度(最大)36,520m------ 发射初速=2,690fps(820mps)时的飞行时间 10,000m13.9秒 20,000m32.0秒 30,000m55.5秒 35,000m69.9秒 在25000米处,克虏伯公司生产的SKC34型380mm主炮可以击穿308mm/24度的KCN/A优质硬化装甲!即垂直击穿337mm的KCN/A,在21000米处,则可以垂直击穿366mm的KCN/A,那么在22400米处完全可以击穿350mm的KCNA。 第二步: 衣阿华的307mm/19度侧面主装甲带在20度下落角(20000米左右)时相当于395mm垂直classA装甲,加上额外倾斜效果顶多420mm 的classA,接着: 340毫米KCN/A=390-405毫米ClassA(美国军方实验结论)

从欧洲国际关系体系的变化中看欧洲大国的兴衰

从国际关系体系的变化中看欧洲大国的兴衰现代国际体系源于欧洲国际体系,而欧洲国际关系体系的变化大致经历着如下变化:经历三十年战争之后形成的威斯特法利亚体系,维也纳体系,俾斯麦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以及欧共体等6个发展阶段。 在这6个发展阶段中,起主流作用的无非就是法国、英国、德国等几个大国,本文通过分析不同国籍关系体系的一个建立与瓦解的过程,了解欧洲大国的兴衰更替。 一、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可以这样说,欧洲国际关系体系滥觞于意大利体系,而意大利体系的存在是以五个势均力敌的城邦及其互动形成的,五个城邦分别是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热那亚以及那不勒斯,随着法国和西班牙入侵意大利以及西班牙的收复失地运动使得西欧国际势力发生改变,意大利城邦体系崩溃,西班牙成为意大利的主宰。 随着西班牙的扩大,在查理五世时期(1519——1556)西班牙与奥地利实际上合而为一,在外交上着力参与对法国的意大利战争控制富庶的意大利,力图清除新教势力将分散的德意志诸邦统一在皇帝之下,同时守护、巩固和扩大哈布斯堡的版图争取包围乃至最终征服最大劲敌法国,建立对其他国家的领导地位。然而,随着帝国对外不断兼并战争,带来的国家财政的超支,最终导致“过渡伸展”政策带来的帝国的衰落。而法国仍坚持“均势政策”(与东方、中欧与南方三方结盟体系相对抗),在此政策下,查理五世摆脱不了在欧陆和地中海受法国和土耳其两大强敌夹攻的困境,称霸图谋终告失败。法土结盟打败查理五世独霸欧洲图谋,为现代史上欧洲均势之外部源泉和外部动因的最初重大表现,即法国援引欧洲外缘的“侧翼大国”的决定性干预。 在查理五世称霸的美梦破灭之后,其子腓力二世继承其大部分领土,对外依旧实行“扩张”政策,但是,这次是在荷兰和英国的干预下彻底失败。腓力二世的失败使得哈布斯堡王朝实力大为削弱,而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使得哈布斯堡王朝彻底失去大国地位。因为三十年战争的主战场在德国,所以除了哈布斯堡王朝丧失大国地位,还直接导致德意志帝国经济严重衰败与民族分裂,直

资料格式标准

龙场中学 资料字体、字号要求 一、Word文档资料 (一)标题 1.主标题二号宋体加粗; 2.一级标题:“一、”三号仿宋G2312; 3.二级标题:“(一)”三号仿宋G2312; 4.三级标题:“1.”三号仿宋G2312; 5.四级标题:“(1)”三号仿宋; 6.五级标题:“①”三号仿宋。 (二)纸张、页边距 1.所有材料一律采用标准A4纸; 2.页边距:上 3.8厘米下3.6厘米;左2.8厘米右2.6厘米。 (三)标题与正文空一行 (四)正文结束后空一行写落款,注明单位或机构,下一行写明时间,单位或机构与时间距离右边页面4个字符(以时间一行为准),单位或机构一行不能选择与时间一行左对齐或右对齐,必须与时间一行居中对齐。 (五)注意事项 1.正文统一用三号仿宋G2312字体; 2.所有标题自成一行时不加标点;

3.特殊格式中“首行缩进”2字符; 4.行距设置,固定值2 5.8磅; 5.网上下载的参考资料,选中复制,新建一空白文档,找到选择性粘贴中的无格式文本粘贴到新建文档后,再进行以上操作; (六)文档资料必须要有封面(封面必须彩打),写明资料名称,并写上时间; (七)文档资料每页必须注明页码(封面除外),格式为“页脚居中”。 二、Excel表格资料 (一)必须要打印顶端标题,表头设置在页面布局中找到打印标题,选中打印顶端标题,输入打印的标题范围值; (二)表格制作时标题和主要内容必须使用边框,表头(表格的名称)不用使用边框; (三)页边距设置,找到水平和垂直方框,在里边打上勾,点击确定。 (四)表册必须要有封面,封面内容必须写上表格名称及时间,注明总人数,男女生数,少数民族数等相关数据的统计情况。 龙场中学 2017年1月2日

福建省福州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高中毕业班3月综合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卷

24.中国古代的赦免制度源远流长,战国时秦国多次颁布赦免令,秦始皇在位期间多年不赦,两汉时期记录 在案的大赦达140 余次。这反映了 A.治国理念发生变化B.君主专制逐步加强 C.法律制度日益完善D.外儒内法成为主流 25. 622-661年,通过科举进士及第的共290人,其中贞观年间年平均录取9人,水徽、显庆年间年均录 取14人。而当时全国九品及以上官员约5000人左右.据此可知当时 A.进士科考最为显要 B.门荫取仕仍是主流 C.官僚制度日趋成熟D.冗官现象极为严重 26.两宋时,凤翔府(今属陕西)、洪州府(今属江西)、温州府(今属浙江)均为产纸重地。当地纸户常 以纸换钱交纳赋税或直接纳纸代赋,温州府纸户还得以用纸代役。这表明两宋时 A.经济重心完成南移B.货币税取代实物税 C.抑商政策略有松弛D.工商业进一步发展 27.曾国藩十分推崇王夫之和魏源的思想,曾全力支持《船山遗书》的大规模刊刻,又多次研读魏源著作,并于1868年专折奏请魏源入祀江南名宦祠。由此推导,曾国藩主张 A.经世致用 B.师夷长技C.中体西用 D.世道必进 28. 1902-1903年,英、美、日先后与中国签订《通商航行条约》,规定华商在各处设厂制造须与洋商在 通商口岸设厂一样,由海关征收“出厂税”。这一条款的施行 A.加强了列强对中国海关控制B.有利于中外企业间公平竞争 C.恶化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 D.结束了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29.中国国民党农民运动讲习所于1924年在广州成立,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共培养学生400多人,其中1/3的学生担任了农民运动特派员,其他人则回原籍从事农民运动。该讲习所的举办

归档资料格式统一要求

武汉分公司贯标资料文件统一格式要求 1、字体:汉字统一为“宋体”,字号为“小四”,数字为宋体。 2、行距:固定值20 3、段落格式:段前0.5倍行距,首行缩进。 4、页边距:上、下、右为20mm,左为25mm。 5、图片格式:嵌入式。 6、装订时,方案级别以上的文件采用左侧两钉装订,钉的位置为三分之一处,距边1cm。方案级别以下的文件采用单钉装订,钉的位置为左上角距边1cm处。钉与纸张平行。下图为装订位置示意图:

7、公司LOGO的使用:在公司的规章、制度和标准中使用,在施组、方案及更低的文件中的封面、页眉页脚中都不应使用。 8、项目部上报文件的封皮格式为:

9、归档资料要求: (1)不允许用废纸打印存档。 (2)装订整齐。 (3)每个档案盒里面有多于两个文件的就要有目录清单。 10、所有手写资料、批改、签字一律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11、档案盒要求 (1)档案盒统一使用淡蓝色塑料档案盒,可根据盒内资料的内容

购买厚度不同的档案盒。 (2)档案盒册封:上、下间距要一致,通用图标要对齐。 (3)档案盒封面标签:尺寸根据所购买的档案盒面标签调整。见下图 (4)盒内目录按下发的35个档案盒总目录分别粘贴。 (5)卷内目录、分目录统一按照分目录:表式:QSE0202B1编制

------------字体为:宋体、二号 ------------字体为:宋体、小二

11、书面格式: ********文件. …………….居中加粗 …………….空一行 1、工期安排………………中间空一格 内容。。。。。。。。。。。。.....段落首行一律缩进两格。。。。。。。。。 .....顶头 2.工期安排…………….中间空一格 内容。。。。。。。。。。。。.....段落首行一律缩进两格 (1)工期安排………….缩进两格 内容。。。。。。。。。。。。.....段落首行一律缩进两格 (2)工期安排………….缩进两格 内容。。。。。。。。。。。。.....段落首行一律缩进两格。。。。。。。。。。 ①工期安排………….缩进两格 内容。。。。。。。。。。。。.....段落首行一律缩进两格 ②工期安排………….缩进两格 内容。。。。。。。。。。。。.....段落首行一律缩进两格 ……………….空一行 2、工期安排……………….中间空一格

学年论文(以译代论)

学年论文 (以译代论) On Chinese Translation of “How the civil war changed the world ” 学生姓名 : 林杨彬 学 号 : 121591217 系 部 : 外语系 专业 : 英语(商务管理) 指导教师 : 黄中习 教授 提交日期 : 2015年05月31日

毕业论文基本要求 1.学年论文的撰写应结合专业学习,选取具有创新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论题。 2.论文篇幅一般为3000字左右。 3.论文应观点明确,中心突出,论据充分,数据可靠,层次分明,逻辑清楚,文字流畅,结构严谨。 4.论文字体规范按《广东金融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和“论文样板”执行。 5.论文应书写工整,标点正确,用微机打印后,装订成册。

本科学年论文(设计)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年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生签名:林杨彬时间:2015年5月31 日 关于论文(设计)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东金融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1.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2.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在校园网上提供服务; 3.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人同意上述规定。 学生签名:林杨彬时间:2015年5 月31 日

近代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

人物 1)黎塞留:路易十三时期的法国宰相,红衣主教。对内,他主张强化绝对君主专制统治, 并努力将法国建设成欧洲最强的国家。对外他将哈布斯堡王朝作为主要竞争对手,致力于打击哈布斯堡王朝。在“三十年战争”期间提出了“民族国家利益至上”,推动了近代国家的形成,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近代国际关系的开端。 2)路易十四:法国国王,1643-1715年在位。致力于独揽大权树立绝对君权,在全国建立 中央集权,掌握全国大权。对外沿袭马扎然、黎塞留的扩张政策,致力于实现法国“天然疆界”的宏大计划,夺取欧洲霸权,法荷战争后问鼎欧洲霸权,但随后实力被反法同盟一次次的削弱并在七年战争后失去霸主地位。 3)拿破仑: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国王。对内捍卫法国大革命成果,发展资本主义,发布了《民 法典》,并随着他四处征战而广为流传,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欧洲其他各国,推动民族意识的觉醒。对外进行拿破仑战争,主要是他同四次反法同盟的战争,战争前期具有反干涉主义与霸权主义,但后期具有侵略性。 4)梅特涅:效忠哈布斯堡家族,信奉现实主义国家利益原则,坚持正统主义,竭力维护大 国均势,鼓吹对他国内政的干预。拿破仑战争后期,既促成拿破仑帝国的崩溃又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俄国西扩的企图,对欧洲均势的恢复起很大作用。维也纳会议中代表奥地利居于主导地位,为奥地利在战后欧洲秩序的建立中谋得最大限度的利益。主导了维也纳体系的最初运转,因此维也纳体系的最初运转时期也被称作“梅特涅时代”,梅特涅本人也被称作“欧洲的马车夫”。 5)俾斯麦:德国铁血宰相,统一德意志,并使德国成为欧洲强国。对外以遏制法国防止法 俄联盟为核心与欧洲国家进行结盟,形成对德国发展有利的联盟体系,即俾斯麦体系以维持欧洲的均势。俾斯麦体系不仅为德国资本主义发展营造了和平的环境,促使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崛起,同时维持了欧洲的均势,使得整个欧洲能够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整个欧洲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战争 1)三十年战争:发生于1618年至1648年的一场大规模的宗教矛盾掩盖下的世俗利益之 争。战争因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镇压捷克新教徒而起,经历了四个波西米亚阶段、丹麦阶段、瑞典阶段和法国—瑞典阶段,以神圣罗马帝国的战败结束。战后交战双方召开了威斯特伐利亚会议,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对双方实力进行了重新划分,形成了均势格局。在战争中法国提出了“民族国家利益至上”的口号,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崛起和民族意识的形成,开启了近代国际关系史的新纪元。 2)西班牙王位继承战:发生于1704至1714年,它实质上是英法争霸的第二场战争,也 是欧洲反对法国称霸的一场战争。战争以法国的战败结束。战争结束后双方签订了《乌德勒支和约》,重新分配了欧洲国家力量,建立起新的大陆均势,法国的霸主地位被削弱,英国的实力大大提高,普鲁士也借机一跃成为王国开始踏上强国之路,为普奥矛盾埋下伏笔。 3)北方大战:发生于1700年至1721年的一场俄国为争夺波罗的海和黑海等出海口,进 行对外扩张而展开的一场战争,战争以瑞典的战败告终。战争结束后,交战双方签署了《尼斯塔得和约》。俄国通过和约合法取得了波罗的海沿岸地区,从内陆国转变为濒海强国。而瑞典被大大削弱,从此衰落下去。 4)七年战争:发生于1756年至1763年,实质上是四次英法争霸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同时也是普奥为了争夺对德意志领导权的一场战争。战争以英国的胜利告终。法国在战

德意志统一和意大利统一的异同点

德意志统一和意大利统一的异同点 (1)相同点:统一前:1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各地间的联系2政治上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阻碍了各自资本主义的发展;3都面临着奥地利、法国等国的阻挠;4都是当时欧洲民族运动潮流的产物;5都被拿破仓征服过,法国成为它们共同的敌人 统一过程:1都有一个主要邦国为核心,德意志是普鲁士,意大利是撒丁王国;2都是通过外交和战争相结合的手段,由自上而下的道路实现的;3两国都有一个主要领袖人物领导; 统一后1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都保存大量封建残余。 (2)不同点:1面临的任务不完全一样:德国的首要任务是消除割据和实现国家统一;意大利除完成统一外,还要驱除外国势力。2领导力量和人民群众的作用不同:德国由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弱小,统一是由普鲁士的容克贵族领导的;而意大利虽在撒丁王国领导下进行,但人民群众起了重要作用,存在自下而上的道路。3外援不同:德国统一完全是由普鲁士完成的,未借助外援;而意大利是通过外交手段,借助法国的援助才打败奥地利的。4结果: 德意志成为欧洲新兴的强国,发展速度快;意大利的发展仍困难重重. 德意志统一和意大利统一的异同点 (1)相同点:统一前:1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各地间的联系2政治上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阻碍了各自资本主义的发展;3都面临着奥地利、法国等国的阻挠;4都是当时欧洲民族运动潮流的产物;5都被拿破仓征服过,法国成为它们共同的敌人 统一过程:1都有一个主要邦国为核心,德意志是普鲁士,意大利是撒丁王国;2都是通过外交和战争相结合的手段,由自上而下的道路实现的;3两国都有一个主要领袖人物领导; 统一后1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都保存大量封建残余。 (2)不同点:1面临的任务不完全一样:德国的首要任务是消除割据和实现国家统一;意大利除完成统一外,还要驱除外国势力。2领导力量和人民群众的作用不同:德国由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弱小,统一是由普鲁士的容克贵族领导的;而意大利虽在撒丁王国领导下进行,但人民群众起了重要作用,存在自下而上的道路。3外援不同:德国统一完全是由普鲁士完成的,未借助外援;而意大利是通过外交手段,借助法国的援助才打败奥地利的。4结果: 德意志成为欧洲新兴的强国,发展速度快;意大利的发展仍困难重重. 德意志统一和意大利统一的异同点 (1)相同点:统一前:1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各地间的联系2政治上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阻碍了各自资本主义的发展;3都面临着奥地利、法国等国的阻挠;4都是当时欧洲民族运动潮流的产物;5都被拿破仓征服过,法国成为它们共同的敌人 统一过程:1都有一个主要邦国为核心,德意志是普鲁士,意大利是撒丁王国;2都是通过外交和战争相结合的手段,由自上而下的道路实现的; 3两国都有一个主要领袖人物领导; 统一后1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都保存大量封建残余。 (2)不同点:1面临的任务不完全一样:德国的首要任务是消除割据和实现国家统一;意大利除完成统一外,还要驱除外国势力。2领导力量和人民群众的作用不同:德国由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弱小,统一是由普鲁士的容克贵族领导的;而意大利虽在撒丁王国领导下进行,但人民群众起了重要作用,存在自下而上的道路。3外援不同:德国统一完全是由普鲁士完成的,未借助外援;而意大利是通过外交手段,借助法国的援助才打败奥地利的。4结果: 德意志成为欧洲新兴的强国,发展速度快;意大利的发展仍困难重重. 德意志统一和意大利统一的异同点 (1)相同点:统一前:1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各地间的联系2政治上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阻碍了各自资本主义的发展;3都面临着奥地利、法国等国的阻挠;4都是当时欧洲民族运动潮流的产物;5都被拿破仓征服过,法国成为它们共同的敌人 统一过程:1都有一个主要邦国为核心,德意志是普鲁士,意大利是撒丁王国;2都是通过外交和战争相结合的手段,由自上而下的道路实现的;3两国都有一个主要领袖人物领导; 统一后1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都保存大量封建残余。 (2)不同点:1面临的任务不完全一样:德国的首要任务是消除割据和实现国家统一;意大利除完成统一外,还要驱除外国势力。2领导力量和人民群众的作用不同:德国由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弱小,统一是由普鲁士的容克贵族领导的;而意大利虽在撒丁王国领导下进行,但人民群众起了重要作用,存在自下而上的道路。3外援不同:德国统一完全是由普鲁士完成的,未借助外援;而意大利是通过外交手段,借助法国的援助才打败奥地利的。4结果: 德意志成为欧洲新兴的强国,发展速度快;意大利的发展仍困难重重. 德意志统一和意大利统一的异同点 (1)相同点:统一前:1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各地间的联系2政治上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阻碍了各自资本主义的发展;3都面临着奥地利、法国等国的阻挠;4都是当时欧洲民族运动潮流的产物;5都被拿破仓征服过,法国成为它们共同的敌人 统一过程:1都有一个主要邦国为核心,德意志是普鲁士,意大利是撒丁王国;2都是通过外交和战争相结合的手段,由自上而下的道路实现的;3两国都有一个主要领袖人物领导; 统一后1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都保存大量封建残余。 (2)不同点:1面临的任务不完全一样:德国的首要任务是消除割据和实现国家统一;意大利除完成统一外,还要驱除外国势力。2领导力量和人民群众的作用不同:德国由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弱小,统一是由普鲁士的容克贵族领导的;而意大利虽在撒丁王国领导下进行,但人民群众起了重要作用,存在自下而上的道路。3外援不同:德国统一完全是由普鲁士完成的,未借助外援;而意大利是通过外交手段,借助法国的援助才打败奥地利的。4结果: 德意志成为欧洲新兴的强国,发展速度快;意大利的发展仍困难重重. 德意志统一和意大利统一的异同点 (1)相同点:统一前:1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各地间的联系2政治上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阻碍了各自资本主义的发展;3都面临着奥地利、法国等国的阻挠;4都是当时欧洲民族运动潮流的产物;5都被拿破仓征服过,法国成为它们共同的敌人 统一过程:1都有一个主要邦国为核心,德意志是普鲁士,意大利是撒丁王国;2都是通过外交和战争相结合的手段,由自上而下的道路实现的;3两国都有一个主要领袖人物领导; 统一后1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都保存大量封建残余。 (2)不同点:1面临的任务不完全一样:德国的首要任务是消除割据和实现国家统一;意大利除完成统一外,还要驱除外国势力。2领导力量和人民群众的作用不同:德国由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弱小,统一是由普鲁士的容克贵族领导的;而意大利虽在撒丁王国领导下进行,但人民群众起了重要作用,存在自下而上的道路。3外援不同:德国统一完全是由普鲁士完成的,未借助外援;而意大利是通过外交手段,借助法国的援助才打败奥地利的。4结果: 德意志成为欧洲新兴的强国,发展速度快;意大利的发展仍困难重重. 德意志统一和意大利统一的异同点 (1)相同点:统一前:1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各地间的联系2政治上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阻碍了各自资本主义的发展;3都面临着奥地利、法国等国的阻挠;4都是当时欧洲民族运动潮流的产物;5都被拿破仓征服过,法国成为它们共同的敌人 统一过程:1都有一个主要邦国为核心,德意志是普鲁士,意大利是撒丁王国;2都是通过外交和战争相结合的手段,由自上而下的道路实现的;3两国都有一个主要领袖人物领导; 统一后1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都保存大量封建残余。 (2)不同点:1面临的任务不完全一样:德国的首要任务是消除割据和实现国家统一;意大利除完成统一外,还要驱除外国势力。2领导力量和人民群众的作用不同:德国由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弱小,统一是由普鲁士的容克贵族领导的;而意大利虽在撒丁王国领导下进行,但人民群众起了重要作用,存在自下而上的道路。3外援不同:德国统一完全是由普鲁士完成的,未借助外援;而意大利是通过外交手段,借助法国的援助才打败奥地利的。4结果: 德意志成为欧洲新兴的强国,发展速度快;意大利的发展仍困难重重. 德意志统一和意大利统一的异同点 (1)相同点:统一前:1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各地间的联系2政治上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阻碍了各自资本主义的发展;3都面临着奥地利、法国等国的阻挠;4都是当时欧洲民族运动潮流的产物;5都被拿破仓征服过,法国成为它们共同的敌人 统一过程:1都有一个主要邦国为核心,德意志是普鲁士,意大利是撒丁王国;2都是通过外交和战争相结合的手段,由自上而下的道路实现的;3两国都有一个主要领袖人物领导; 统一后1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都保存大量封建残余。 (2)不同点:1面临的任务不完全一样:德国的首要任务是消除割据和实现国家统一;意大利除完成统一外,还要驱除外国势力。2领导力量和人民群众的作用不同:德国由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弱小,统一是由普鲁士的容克贵族领导的;而意大利虽在撒丁王国领导下进行,但人民群众起了重要作用,存在自下而上的道路。3外援不同:德国统一完全是由普鲁士完成的,未借助外援;而意大利是通过外交手段,借助法国的援助才打

《简论俾斯麦的战争观》

《简论俾斯麦的战争观》 俾斯麦对于战争的认识是,战争,而且只是可以控制的局部战争,是以相对最低的成本实现相对最高的利润的最后手段。他曾经这样痛斥那些希望不合时宜地发动战争的普鲁士政客:“没有对于战争后果清醒的认识,却执意发动战争,这样的政客,请自己去赴死吧!战争结束后,你们是否有勇气承担农民面对农田化为灰烬的痛苦?是否有勇气承受身体残疾、妻离子散的悲伤?”尽管在必须战争否则无可选择的时候他也会选择这种政策。 但是俾斯麦能够认识到战争可能的危害,甚至可能对于战胜国日后的政治和外交上同样不利。只有在没有其他成本更低的实现相对最高利润的道路可走的时候(例如德意志统一战争),才可以在多个方面特别是外交做好控制之后发动局部的、只针对一个对手的战争。并且在战争实现目的之后,而此后继续战争就会对本国不利乃至使形势逆转时,就应该制止战争,而用高明或狡猾的外交手段来维护欧洲“均势”和和平。 相比于纯粹的军事力量,外交上的优势、外交体系和相对的盟国可能还要更重要。俾斯麦以三场外交等手段控制下的局部战争统一了德国,但是德国统一以后,整个“俾斯麦时代”,德国却一直处于和平和势力均衡的“俾斯麦体系”的主导地位。德国统一以后,“俾斯麦时代”的一些德国人以为,德国应该以一场扩张性的、打倒那些潜在对手的“未雨绸缪”的“预防性战争”。俾斯麦反对这种思潮。他认为战争的后果无法预测,而基于德国统一本身就已经威胁到了欧洲的势力平衡,所以德国(不是普鲁士)的战争很难被局部性的控制,也很难继续保有外交优势。现在的战争不仅不能以相对最小的成本实现相对最高的利润,也不能真正实现其“防御性”,反而会给德国造成更大的损失乃至危及国家本身的安全——反而催化了列强联合起来扼杀德国,等于“没病找病”。至于继续扩张,不管向哪一个方向,那无异于加剧了德国内部的民族矛盾,也使德国在外交上转入劣势。俾斯麦认为,对于统一以后的德国而言,它的最大利益所在即维护欧洲的和平和势力均衡,从列强的夹缝中寻求生存,而非战争或者扩张——这些对德国无异于自杀性政策。 俾斯麦关于战争的认识可以说是非常科学和符合德国实际的,他坚持这些政策直到他去职。但是俾斯麦去职之后,无论威廉二世时期还是以后的希特勒德国,却鲜有人能够有着如此清醒的认识。德国的政策逐渐发生转变,战争渐渐被从俾斯麦打造的牢笼中解放出来乃至成为德国的一种“国策”,并日益失控。在这种自杀性的失控的战争的“国策”诱导之下,德国为它的领导人背离俾斯麦思想而付出了几近亡国的巨大的代价。

国际关系史期末复习..

现代国际关系史期末复习指南 考试题型: 一、填空(10分,每空一分) 二、简答题(50分,5道题,每题10分) 三、论述题(40分,2道题,每题20分) 复习题 简答题(以下题目结合章节安排和事件人物之间之间的联系,成组出现,以利于在整体把握国际关系史演进脉络的基础上,分别加以理解和记忆) 1、关于现代国际关系起止的几种不同观点 2、国际体系的涵义与欧洲国际体系的特征 3、16世纪哈布斯堡帝国称霸企图的失败、失败的缘由及国际政治意义 查理五世 《奥格斯堡和约》 腓力二世 4、英国革命对欧洲国际关系的影响 “光荣革命”的国际关系意义 《航海条例》 伊丽莎白一世 5、《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掷出窗外事件 6、路易十四的扩张及其失败的原因 九年战争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乌特勒支和约》 路易十四 7、什么是“北方同盟”与“北方和解体系” 北方大战 《尼斯塔特和约》 彼得一世 8、17世纪与18世纪俄土战争 叶卡捷琳娜大帝 9、荷兰在欧洲历史上的创新及其在欧洲国际体系中的作用 尼德兰独立战争 威廉三世 10、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七年战争 “外交革命” 11、波兰三次被瓜分的前因后果 12、美国独立的国际因素 武装中立同盟 13、拿破仑战争的进程、结局及其缘由

拿破仑帝国 特拉法尔加战役 14、神圣同盟的内容与作用 正统主义原则 欧洲协调 梅特涅体系 15、门罗主义的内容和作用 16、希腊独立及其国际政治意义 19世纪俄土战争 《伦敦海峡公约》 17、1848年革命对欧洲政治的影响 (1848年革命对维也纳体系的影响) (1848年革命对欧洲大国的影响) 奥撒战争 石勒苏益格与荷尔斯泰因问题 拿破仑三世 尼古拉一世 18、克里米亚战争的起因、后果与国际政治意义 俄国历史上的南下政策 《库楚克-凯纳吉条约》 1878年3月俄土《圣斯特法诺条约》 19、意大利统一的进程及其国际政治影响 加富尔 加里波第 20、德意志统一的进程及其国际政治影响 普丹战争 普奥战争 普法战争 21、俾斯麦同盟体系的构成、特点与缺陷 俾斯麦的大陆政策 《再保险条约》 德奥意三国同盟 俾斯麦的殖民政策 22、近东危机对欧洲列强间关系的主要影响 柏林会议(1878年) 23、19世纪后期帝国主义浪潮的表现、成因与影响 英布战争 布尔人 克鲁格电报 24、德国崛起对欧洲国家体系的冲击 德国“世界政策”的主要内涵 25、两大军事同盟体系的形成 英德敌对的由来

上海市闵行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闵行区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质量调研考试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本次考试为机器阅卷,答案须填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学校、姓名及考生号填写清楚。答题时客观题用2B铅笔按要求涂写,主观题用黑色水笔填写。 2、本试卷共有28题,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3、考试后只交答题纸,试卷由考生自己保留。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材料反映的制度是 A.内外服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春秋战国时期,下列价值观最有可能被社会认可的是 A.追名逐利 B.仁义道德 C.礼乐教化 D.无为而 治 3.契丹人建立的政权在右图的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4.13世纪后半期,“汗八里”成为影响世界的国际大都市,“汗 八里”可能是指中国的 A.开封 B.临安 C.大都 D.长安 5.2018年1月,黄浦区光启南路在市政道路改造中,发现两根粗大石柱,据专家初步推断是徐光启“阁老坊”的遗物。与徐光启相关的史实是 A.榷场贸易 B.丝绸之路 C.朝贡贸易 D.西学东渐 6.2018年春节联欢晚会展出的《丝路山水地图》引发热议。如要进一步搜集丝绸之路起源的有关史料,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 A.汉朝史料 B.唐朝史料 C.宋朝史料 D.明朝史料 7.有史家认为,历史之真象即运动规律如“一螺线”,该史家可能是 A.刘知几 B.司马光 C.章学诚 D.梁启超 8.与烟草、土豆等农作物最初从美洲传向欧亚大陆有直接关联的历史人物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9.右图漫画中的人物正在穿上象征权力的长统靴,但宝座上充满刺刀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