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筋的等效应力计算

钢筋的等效应力计算

钢筋的等效应力计算
钢筋的等效应力计算

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下,钢筋混凝土构件受拉区纵向钢筋的应力或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受拉区纵向钢筋的等效应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钢筋混凝土构件受拉区纵向钢筋的应力

1)轴心受拉构件

σsk=N k/A s

2)偏心受拉构件

σsk=N k e'/A s(h0-a's)

3)受弯构件

σsk=M k/0.87h0A s

4)偏心受压构件

σsk=N k(e-z)/A s z

z=[0.87-0.12(1-r'f)(h0/e)2]h0

e=ηs e0+y s

γ'f=(b'f-b)h'f/bh0

ηs=1+1/4000e0/h0(l0/h)2

式中

A s--受拉区纵向钢筋截面面积:对轴心受拉构件,取全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对偏心受拉构件,取受拉较大边的纵向钢筋截面面积;对受弯、偏心受压构件,取受拉区纵向钢筋截面面积;

e'--轴向拉力作用点至受压区或受拉较小边纵向钢筋合力点的距离;

e--轴向压力作用点至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的距离;

z--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截面受压区合力点的距离,且不大于0.87h0;

ηs--使用阶段的轴向压力偏心距增大系数,当l0/h≤14时,取ηs=1.0;

y s--截面重心至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的距离;

γ'f--受压翼缘截面面积与腹板有效截面面积的比值;

b'f、h'f--受压区翼缘的宽度、高度;在公式(8.1.3-7)中,当h'f>0.2h0时,取h'f=0.2h0;

N k、M k--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轴向力值、弯矩值。

2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受拉区纵向钢筋的等效应力

1)轴心受拉构件

σsk=N k-N p0/A p+A s

2)受弯构件

σsk=M k±M2-N p0(z-e p)/(A p+A s)z ,e=e p+M k±M2/N p0

式中

A p--受拉区纵向预应力钢筋截面面积:对轴心受拉构件,取全部纵向预应力钢筋截面面积;对受弯构件,取受拉区纵向预应力钢筋截面面积;

z--受拉区纵向非预应力钢筋和预应力钢筋合力点至截面受压区合力点的距

离,按公式(8.1.3-5)计算,其中e按公式(8.1.3-11)计算;

e p--混凝土法向预应力等于零时全部纵向预应力和非预应力钢筋的合力N p0的作用点至受拉区纵向预应力和非预应力钢筋合力点的距离;

M2--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构件中的次弯矩,按本规范第6.1.7条的规定确定。

注:在公式(8.1.3-10)、(8.1.3-11)中,当M2与M k的作用方向相同时,取加号;当M2与M k的作用方向相反时,取减号。

某工程的温度应力计算

某工程的温度应力计算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一、温差效应理论 1,局部温差不对整体结构产生影响,只考虑整体温差。 2,出现温差时梁板等水平构件变形受到竖向构件的约束而产生应力,同时竖向构件会受到相应的水平剪力。 3,使用阶段由于外围有幕墙,屋顶有保温,首层室外楼板也有覆土或其他面层,且室内有空调,常年的温度较为稳定,可不考虑使用阶段的温差效应,只考虑施工阶段的温差效应。 二、温差取值 对于温差T1-T2,即施工阶段基准温度T1-施工后保温围护前的最低或最高温度T2: 1,施工阶段最低或最高温度(T2)选取: A,对地下室构件,即使地下水位较高,回填土也会在地下室施工完成不久后封闭,温度变化对结构影响很小很缓慢,可考虑地区季节性平均温度变化(地下结构一般从设置后浇带、尽早回填等措施来降低温差的影响,一般不需要计算)。 B,对地上结构,可以认为完全暴露在室外。可能达到的最低和最高温度可取当地最近十年的历史最低、最高气温(一般参考荷载规范里的基本气温数据,比如青岛地区为-9/33度)。 2,施工阶段基准温度(T1)选取: 结构在后浇带合拢前各部分面积较小,温度效应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后浇带浇注时的温度作为温差效应里的基准温度T1。

当工程进展顺利,地上各层结构的合拢时间可以精确到季节甚至月份时候,这里的基准温度可取当季或当月的近十年平均气温。当施工进度无法掌握时,基准温度可取近十年月平均气温值T1= (+++++++++++)/12 =。因此一般适当控制后浇带合拢温度时,基准温度T1可按15度进行计算:降温温差T1-T2=15-(-9)=24℃;当计算地上结构升温温差时,升温温差T1-T2=15-33=18℃。 只有当地上结构一层顶合拢日期距屋面合拢的日期超过一年时,最大负温差和最大正温差才会共存在一个工程中,因正温差主要产生压应力,所以温度效应仍是按最大负温差来控制。 探讨:对于有后浇带的工程,在满足至少两个月的条件下是否可将后浇带浇注时间限定在温度较低的月份,至少避开最高的月份夜间浇筑,这样计算最大负温差时的基准温度(T1)会降低,相应最大负温差也会减小。 三、混凝土长期收缩的影响 根据王梦铁的《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中相关计算公式和表格。 混凝土收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影响最终收缩量的因素有水泥成分、温度、骨料材质、级配、含泥量、水灰比、水泥浆量、养护时间、环境温度和气流场、构件的尺寸效应、混凝土振捣质量、配筋率、外加剂等。由于竖向构件的约束,水平构件的混凝土收缩会产生拉应变,这种应变可以和混凝土因温度变化产生的应变等效,可用产生等量应变的温度差(当量温差)计入混凝土收缩效应的影响。

预应力钢绞线参数及计算公式汇总

预应力钢绞线参数及计算公式汇总 参数: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860Mpa,弹性模量:Ep=1.95*105Mpa,松弛率为2.5%,公称直径¢s=15.2mm,钢绞线面积A=140mm2,管道采用预埋金属波纹管成孔且壁厚不小于0.3mm。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按下式计算: p p=(p(1-e-(kx+μ?)))/kx+μ? 式中:p p---预应力筋平均张力(N)。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参见附表G-8。 μ-----预应力筋与孔道比壁的摩擦系数,参见附表G-8。 注:e=2.71828,当预应力筋为直线时p p= p。 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L(mm)可按下式计算; △L =(p p *L)/A p*Ep 式中:p 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两端张拉的曲线筋,计算方法见上式。 L-------预应力筋的长度(mm)。

A 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 mm2)。 附表G-8 系数K及μ值表 注意事项: 预应力筋张拉时,应先调整到初应力σ0该初应力宜为张拉控制应力σcom的10%~15%。伸长值应从初应力时开始量测。力筋的实际伸长值除量测的伸长值外,必须加上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对后张法构件,在张拉过程中产生的弹性压缩值一般可省略。 预应力张拉实际伸长值△L(mm)=△L1+△L2 式中:△L1-从预应力至最大张拉应力间的实测伸长值(mm)△L2-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MM),可采用相邻级的伸长值。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计算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计算 1.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计算 1)最大绝热温升值(二式取其一) ρ**)*(c Q F K m T c h +=(3-1) )1(**)mt c t h e c Q m T --=ρ ((3-2) 式中: T h ——混凝土最大绝热温升(℃); M c ——混凝土中水泥用量(kg/m 3); F ——混凝土中活性掺合料用量(kg/m 3); C ——混凝土比热,取0.97kJ/(kg ·K ); ρ——混凝土密度,取2400(kg/m 3); e ——为常数,取2.718; T ——混凝土龄期(d ); m ——系数,随浇筑温度而改变,查表3-2 表3-1 不同品种、强度等级水泥的水化热

表3-2 系数m 根据公式(3-2),配合比取硅酸盐水泥360kg 计算: T h (3)=33.21 T h (7)=51.02 T h (28)=57.99 2)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 ) ()()(t t h j t 1*ξT T T +=(3-3) 式中: T j ——混凝土浇筑温度(℃); T 1(t )——t 龄期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 ξ(t )——t 龄期降温系数,查表3-3同时要考虑混凝土的养护、模板、外加剂、掺合料的影响; 表3-3 降温系数ξ

根据公式(3-3),T j 取25℃,ξ(t )取浇筑层厚1.5m 龄期3天6天27天计算, T 1(3)=41.32 T 1(7)=48.47 T 1(28)=27.90 3)混凝土表层(表面下50~100mm 处)温度 (1)保温材料厚度 ) () (2max q 2x b --h 5.0T T T T K λλδ=(3-4) 式中: δ——保温材料厚度(m ); λx ——所选保温材料导热系数[W/(m ·K)]; T 2——混凝土表面温度(℃); T q ——施工期大气平均温度(℃);

预应力钢筋损失计算

4.1预应力筋的计算和布置 采用符合ASTM A416-97标准的270级钢绞线,标准强度Ryb=1860Mpa,弹性模量Ey=1.95x105 Mpa,松弛率为3.5%,钢绞线规格公称直径为Φj15.20mm。 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知: 1.钢绞线规格公称直径为Φj15.20mm为一束21根配置。公称截面面积为2919mm。 2.C50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2.4 Mpa,混凝土的弯压应力限值为32.4×0.5 Mpa =16200 Kpa。 配筋计算选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弯矩值配筋,所选弯矩值如表4-1所示。 配筋弯矩值表4-1 运用程序进行受弯构件配筋估算,所得钢筋数量如表4-2所示。 预应力钢筋数量表4-2

由于本桥桥跨结构对称,且本桥为连续刚构,结合计算出来的钢筋情况,因此只计算支点处(即41截面的预应力损失) 4.1.1 控制应力及有关参数计算 控制应力:σcon =0.75×1860=1395(MPa) 其他参数:管道偏差系数:k =0.0015;摩擦系数:μ=0.25; 4.2摩擦损失1l σ 4.2.1预应力钢束的分类 将钢束分为10类,分别为a1,a2,a3,a4,a5,a6,a7,a8,a9,a10。因为桥跨对称,且本桥为连续刚构,结合计算出来的钢筋情况,因此只计算支点处(即41截面的预应力损失)下各种损失亦如此。 8.2.21l σ计算 由于预应力钢筋是采用两端张拉施工,为了简化计算,近似认为钢筋中点截面是固定不变的,控制截面离钢筋哪端近,就从哪端起算摩擦损失。 摩擦损失的计算公式(参见参考文献[2]6.2.2)如下 [])(11kx u con l e +--=θσσ (8-2) 式中 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管道长度,可近似地取该管道在构件地投影长度。角θ的取值如下:通长束筋按直线布置,角θ为0;负弯矩顶板筋只算两端下弯角度为10°,负弯矩腹板筋只考虑下弯角度15°,不考虑侧弯角度;负弯矩腹板筋只考虑两端上弯角度13°,正弯矩腹板筋只考虑两端上弯角度25°。 利用上面的公式编制Excel 表格进行计算,由于计算截面较多,具体计算过程的表格庞大,在此只给出结果表见表8-2。 表8-2摩擦损失汇总表

温度应力计算

第四节 温度应力计算 一、温度对结构的影响 1 温度影响 (1)年温差影响 指气温随季节发生周期性变化时对结构物所引起的作用。 假定温度沿结构截面高度方向以均值变化。则 12t t t -=? 12t t t -=?该温差对结构的影响表现为: 对无水平约束的结构,只引起结构纵向均匀伸缩; 对有水平约束的结构,不仅引起结构纵向均匀伸缩,还将引起结构内温度次内力; (2)局部温差影响 指日照温差或混凝土水化热等影响。 A :混凝土水化热主要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 混凝土水化热处理不好,易导致混凝土早期裂缝。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水化热的问题很突出,必须采取措施控制过高的温度。如埋入水管散热等。 B :日照温差是在结构运营期间发生的。 日照温差是通过各种不同的传热方式在结构内部形成瞬时的温度场。 桥梁结构为空间结构,所以温度场是三维方向和时间的函数,即: ),,,(t z y x f T i = 该类三维温度场问题较为复杂。在桥梁分析计算中常采用简化近似方法解决。 假定桥梁沿长度方向的温度变化为一致,则简化为二维温度场,即: ),,(t z x f T i = 进一步假定截面沿横向或竖向的温度变化也为一致,则可简化为一维温度场。如只考虑竖向温度变化的一维温度场为: ),(t z f T i = 我国桥梁设计规范对结构沿梁高方向的温度场规定了有如下几种型式:

2 温度梯度f(z,t) (1)线性温度变化 梁截面变形服从平截面假定。 对静定结构,只引起结构变形,不产生温度次内力; 对超静定结构,不但引起结构变形,而且产生温度次内力; (2)非线性温度变化 梁在挠曲变形时,截面上的纵向纤维因温差的伸缩受到约束,从而产 。 生约束温度应力,称为温度自应力σ0 s 对静定结构,只产生截面的温度自应力; 对超静定结构,不但产生截面的温度自应力,而且产生温度次应力; 二、基本结构上温度自应力计算 1 计算简图 2 3 ε 和χ的计算 三、连续梁温度次内力及温度次应力计算 采用结构力学中的力法求解。

工程实例教你手算钢筋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一)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预制构件、不同钢种和规格,分别按设计长度乘以单位重量,以吨计算。 2、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塔接长度的,按规定塔接长度计算;设计未规定塔接长度的,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另计算塔接长度。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3、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按构件外形尺寸计算长度,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按设计图规定的预应力钢筋预留孔道长度,并区别不同的锚具类型,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1)低合金钢筋两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的钢筋按预留孔道长度减0.35m,螺杆另行计算。 (2)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预留孔道长度计算,螺杆另行计算。 (3)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增加0. 15m,两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共增加0.3m计算。 (4)低合金钢筋采用后张硅自锚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0. 35m计算。 (5)低合金钢筋或钢绞线采用JM, XM, QM型锚具孔道长度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度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计算。(6)碳素钢丝采用锥形锚具,孔道长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在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 (7)碳素钢丝两端采用镦粗头时,预应力钢丝长度增加0. 35m计算。 (二)各类钢筋计算长度的确定 钢筋长度=构件图示尺寸-保护层总厚度+两端弯钩长度+(图纸注明的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 式中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长度、钢筋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以及各种类型钢筋设计长度的计算公式见以下: 1、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 受力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并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工程的温度应力计算

一、温差效应理论 1,局部温差不对整体结构产生影响,只考虑整体温差。 2,出现温差时梁板等水平构件变形受到竖向构件的约束而产生应力,同时竖向构件会受到相应的水平剪力。 3,使用阶段由于外围有幕墙,屋顶有保温,首层室外楼板也有覆土或其他面层,且室内有空调,常年的温度较为稳定,可不考虑使用阶段的温差效应,只考虑施工阶段的温差效应。 二、温差取值 对于温差T1-T2,即施工阶段基准温度T1-施工后保温围护前的最低或最高温度T2: 1,施工阶段最低或最高温度(T2)选取: A,对地下室构件,即使地下水位较高,回填土也会在地下室施工完成不久后封闭,温度变化对结构影响很小很缓慢,可考虑地区季节性平均温度变化(地下结构一般从设置后浇带、尽早回填等措施来降低温差的影响,一般不需要计算)。 B,对地上结构,可以认为完全暴露在室外。可能达到的最低和最高温度可取当地最近十年的历史最低、最高气温(一般参考荷载规范里的基本气温数据,比如青岛地区为-9/33度)。 2,施工阶段基准温度(T1)选取: 结构在后浇带合拢前各部分面积较小,温度效应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后浇带浇注时的温度作为温差效应里的基准温度T1。 当工程进展顺利,地上各层结构的合拢时间可以精确到季节甚至月

份时候,这里的基准温度可取当季或当月的近十年平均气温。当施工进度无法掌握时,基准温度可取近十年月平均气温值T1=(0.0+2.4+6.4+11.9+17.0+20.9+24.4+25.2+22.1+16.9+9.2+3.5)/12 =13.3。因此一般适当控制后浇带合拢温度时,基准温度T1可按15度进行计算:降温温差T1-T2=15-(-9)=24℃;当计算地上结构升温温差时,升温温差T1-T2=15-33=18℃。 只有当地上结构一层顶合拢日期距屋面合拢的日期超过一年时,最大负温差和最大正温差才会共存在一个工程中,因正温差主要产生压应力,所以温度效应仍是按最大负温差来控制。 探讨:对于有后浇带的工程,在满足至少两个月的条件下是否可将后浇带浇注时间限定在温度较低的月份,至少避开最高的月份夜间浇筑,这样计算最大负温差时的基准温度(T1)会降低,相应最大负温差也会减小。 三、混凝土长期收缩的影响 根据王梦铁的《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中相关计算公式和表格。 混凝土收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影响最终收缩量的因素有水泥成分、温度、骨料材质、级配、含泥量、水灰比、水泥浆量、养护时间、环境温度和气流场、构件的尺寸效应、混凝土振捣质量、配筋率、外加剂等。由于竖向构件的约束,水平构件的混凝土收缩会产生拉应变,这种应变可以和混凝土因温度变化产生的应变等效,可用产生等量应变的温度差(当量温差)计入混凝土收缩效应的影响。 参考王梦铁的《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中的相关计算方法,混凝土收缩应变的形式和发展与混凝土龄期密切相关,任意时间t (天数)时混凝土已完成的收缩应变为:)1(1024.3)1(1024.3)(01.042101.04t n t y e M M M e t -----?≈???-?=ε

温度应力计算

6.1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6.1.1混凝土温度的计算 ①混凝土浇筑温度:T j =T c +(T q -T c )×(A 1 +A 2 +A 3 +……+A n ) 式中:T c —混凝土拌合温度(℃),按多次测量资料,在没有冷却措施的条件下,有日照时混凝土拌合温度比当时温度高5-7 ℃,无日照时混凝土拌 合温度比当时温度高2-3 ℃,我们按3 ℃计;、 T q —混凝土浇筑时的室外温度(考虑最夏季最不利情况以30 ℃计); A 1、A 2 、A 3 ……A n —温度损失系数,A 1 —混凝土装、卸,每次A=0.032(装 车、出料二次);A 2 —混凝土运输时,A=θt查文献[5]P 33表3-4得6 m3滚动式搅拌车运输θ=0.0042,运输时 间t约30分钟,A=0.0042×30=0.126;A 3 —浇捣过程中A=0.003t, 浇捣时间t约240min, A=0.003× 240=0.72; T j =33+(T q -T c )×(A 1 +A 2 +A 3 )=33+(30-33)×(0.032×2+0.126+0.72) =33+(-3)×0.91=30.27 ℃ ②混凝土的绝热温升:T(t)=W×Q×(1-e-mt)/(C×r) 式中:T(t)—在t龄期时混凝土的绝热温升(℃); W—每m3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m3),取350kg/m3; Q—每公斤水泥28天的累计水化热(KJ/kg), 采用425号矿渣水泥Q =335kJ/kg(文献[5] P 14 表2-1); C—混凝土比热0.97 KJ/(kg·K) ; r—混凝土容重2400 kg/m3; e—常数,2.71828; m—与水泥品种、浇筑时温度有关,可查文献[5]P 35 表3-5; t—混凝土龄期(d)。 混凝土最高绝热温升T h =W×Q/(C×r)=350×335/(0.97×2400)=50.37(℃) ③混凝土内部中心温度:T max (t)=T j + T 1 (t) 式中:T max (t)—t龄期混凝土内部中心温度; T j —混凝土浇筑温度(℃);

工程的温度应力计算

工程的温度应力计算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一、温差效应理论 1,局部温差不对整体结构产生影响,只考虑整体温差。 2,出现温差时梁板等水平构件变形受到竖向构件的约束而产生应力,同时竖向构件会受到相应的水平剪力。 3,使用阶段由于外围有幕墙,屋顶有保温,首层室外楼板也有覆土或其他面层,且室内有空调,常年的温度较为稳定,可不考虑使用阶段的温差效应,只考虑施工阶段的温差效应。 二、温差取值 对于温差T1-T2,即施工阶段基准温度T1-施工后保温围护前的最低或最高温度T2: 1,施工阶段最低或最高温度(T2)选取: A,对地下室构件,即使地下水位较高,回填土也会在地下室施工完成不久后封闭,温度变化对结构影响很小很缓慢,可考虑地区季节性平均温度变化(地下结构一般从设置后浇带、尽早回填等措施来降低温差的影 响,一般不需要计算)。 B,对地上结构,可以认为完全暴露在室外。可能达到的最低和最高温度可取当地最近十年的历史最低、最高气温(一般参考荷载规范里的基本气温数据,比如青岛地区为-9/33度)。 2,施工阶段基准温度(T1)选取: 结构在后浇带合拢前各部分面积较小,温度效应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后浇带浇注时的温度作为温差效应里的基准温度T1。

当工程进展顺利,地上各层结构的合拢时间可以精确到季节甚至月份时候,这里的基准温度可取当季或当月的近十年平均气温。当施工进度无法掌握时,基准温度可取近十年月平均气温值T1= (0.0+2.4+6.4+11.9+17.0+20.9+24.4+25.2+22.1+16.9+9.2+3.5)/12 =13.3。因此一般适当控制后浇带合拢温度时,基准温度T1可按15度进行计算:降温温差T1-T2=15-(-9)=24℃;当计算地上结构升温温差时,升温温差T1-T2=15-33=18℃。 表1 2000年~2009年青岛月平均气温 只有当地上结构一层顶合拢日期距屋面合拢的日期超过一年时,最大负温差和最大正温差才会共存在一个工程中,因正温差主要产生压应力,所以温度效应仍是按最大负温差来控制。 探讨:对于有后浇带的工程,在满足至少两个月的条件下是否可将后浇带浇注时间限定在温度较低的月份,至少避开最高的月份夜间浇筑,这样计算最大负温差时的基准温度(T1)会降低,相应最大负温差也会减小。 三、混凝土长期收缩的影响 根据王梦铁的《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中相关计算公式和表格。 混凝土收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影响最终收缩量的因素有水泥成分、温度、骨料材质、级配、含泥量、水灰比、水泥浆量、养护时间、环境温度和气流场、构件的尺寸效应、混凝土振捣质量、配筋率、外加剂等。由于竖向构件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计算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计 算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计算 1.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计算 1)最大绝热温升值(二式取其一) ρ**)*(c Q F K m T c h += (3-1) )1(**)mt c t h e c Q m T --=ρ ( (3-2) 式中: T h ——混凝土最大绝热温升(℃); M c ——混凝土中水泥用量(kg/m 3); F ——混凝土中活性掺合料用量(kg/m 3); C ——混凝土比热,取(kg ·K ); ρ——混凝土密度,取2400(kg/m 3); e ——为常数,取; T ——混凝土龄期(d ); m ——系数,随浇筑温度而改变,查表3-2 T h (3)= T h (7)= T h (28)= 2)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 ) ()()(t t h j t 1*ξT T T += (3-3) 式中: T j ——混凝土浇筑温度(℃); T 1(t )——t 龄期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

ξ(t )——t 龄期降温系数,查表3-3同时要考虑混凝土的养护、模板、外加剂、掺合料的影响; j (t )T 1(3)= T 1(7)= T 1(28)= 3)混凝土表层(表面下50~100mm 处)温度 (1)保温材料厚度 ) () (2max q 2x b --h 5.0T T T T K λλδ= (3-4) 式中: δ——保温材料厚度(m ); λx ——所选保温材料导热系数[W/(m ·K)]; T 2——混凝土表面温度(℃); T q ——施工期大气平均温度(℃); λ——混凝土导热系数,取(m ·K); T max ——计算的混凝土最高温度(℃); 计算时可取T 2-T q =15~20℃,T max -T 2=20~25℃; K b ——传热系数修正值,取~,查表3-5。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计算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 计算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计算 1.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计算 1)最大绝热温升值(二式取其一) ρ**)*(c Q F K m T c h += (3-1) )1(**)mt c t h e c Q m T --=ρ ( (3-2) 式中: T h ——混凝土最大绝热温升(℃); M c ——混凝土中水泥用量(kg/m 3); F ——混凝土中活性掺合料用量(kg/m 3); C ——混凝土比热,取(kg ·K ); ρ——混凝土密度,取2400(kg/m 3); e ——为常数,取; T ——混凝土龄期(d ); m ——系数,随浇筑温度而改变,查表3-2 T h (3)= T h (7)= T h (28)= 2)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 ) ()()(t t h j t 1*ξT T T += (3-3) 式中: T j ——混凝土浇筑温度(℃); T 1(t )——t 龄期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

ξ(t )——t 龄期降温系数,查表3-3同时要考虑混凝土的养护、模板、外加剂、掺合料的影响; j (t )T 1(3)= T 1(7)= T 1(28)= 3)混凝土表层(表面下50~100mm 处)温度 (1)保温材料厚度 ) () (2max q 2x b --h 5.0T T T T K λλδ= (3-4) 式中: δ——保温材料厚度(m ); λx ——所选保温材料导热系数[W/(m ·K)]; T 2——混凝土表面温度(℃); T q ——施工期大气平均温度(℃); λ——混凝土导热系数,取(m ·K); T max ——计算的混凝土最高温度(℃); 计算时可取T 2-T q =15~20℃,T max -T 2=20~25℃; K b ——传热系数修正值,取~,查表3-5。

超长结构温度应力计算探讨

超长结构温度应力计算探讨 一、温度作用的特点: 温度作用是在规定时期内结构或结构构件由于温度场变化所引起的作用,具有以下特点:1)温度作用是由结构材料“热胀冷缩”效应被结构内、外约束阻碍而在结构内产生的内力作用,属于间接作用;2)温度作用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有明显的时间性,属于可变作用;3)建筑结构从开始建造到拆除都会受到所处温度场影响,因而温度作用伴随着结构的生命全周期过程;4)引起结构温度变化因素很多,有气候季节变化、太阳暴晒辐射和其它人为因素(如火灾)等,诱因多样性使温度作用有别于其它(荷载)作用。 二、温度作用的规范规定: 2.1什么时候需要进行温度作用计算 根据温度作用的特点可知,结构中产生的温度作用大小主要与结构材料线膨胀系数和结构长度有关。表1为常用材料线膨胀系数αT,可见结构钢和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非常接近。正因为如此,在计算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温度作用时才可以只按混凝土一种材料近似考虑。材料确定的情况下,长度越长,温度作用越大。 在完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总长为100m、截面为600x600的普通混凝土梁温度每升高或降低20℃,梁长度将增加或减少20mm; 如果端部的变形完全受到约束,将在梁内部产生约2160KN(按强

度等级为C30计算)的轴向压力或拉力,该力约为混凝土轴向抗拉强度标准值的3倍。 T 实际结构不可能没有约束,总会在结构中产生温度应力,当结构长度较小时,可忽略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对结构的影响。现行规范根据不同的结构形式给出该长度(温度区段长度)经验值,详见表2,当结构超出该长度时才有必要进行温度作用计算。 表2: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m) 建筑结构设计时,应首先采取有效构造措施来减少或消除温度作用效应,如设置结构的活动支座或节点、设置温度缝、采用隔热保温措施等。当结构或构件在温度作用和其他可能组合的荷载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效应(应力或变形)可能超过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或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比如结构某一方向平面尺寸超过伸缩缝最大间距或温度区段长度、结构约束较大、房屋高度较高等,结构设计中一般应考虑温度作用。

温度应力计算(学习建筑)

第四节 温度应力计算 一、温度对结构的影响 1 温度影响 (1)年温差影响 指气温随季节发生周期性变化时对结构物所引起的作用。 假定温度沿结构截面高度方向以均值变化。则 12t t t -=? 12t t t -=?该温差对结构的影响表现为: 对无水平约束的结构,只引起结构纵向均匀伸缩; 对有水平约束的结构,不仅引起结构纵向均匀伸缩,还将引起结构内温度次内力; (2)局部温差影响 指日照温差或混凝土水化热等影响。 A :混凝土水化热主要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 混凝土水化热处理不好,易导致混凝土早期裂缝。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水化热的问题很突出,必须采取措施控制过高的温度。如埋入水管散热等。 B :日照温差是在结构运营期间发生的。 日照温差是通过各种不同的传热方式在结构内部形成瞬时的温度场。 桥梁结构为空间结构,所以温度场是三维方向和时间的函数,即: ),,,(t z y x f T i = 该类三维温度场问题较为复杂。在桥梁分析计算中常采用简化近似方法解决。 假定桥梁沿长度方向的温度变化为一致,则简化为二维温度场,即: ),,(t z x f T i = 进一步假定截面沿横向或竖向的温度变化也为一致,则可简化为一维温度场。如只考虑竖向温度变化的一维温度场为: ),(t z f T i =

我国桥梁设计规范对结构沿梁高方向的温度场规定了有如下几种型式: 2 温度梯度f(z,t) (1)线性温度变化 梁截面变形服从平截面假定。 对静定结构,只引起结构变形,不产生温度次内力; 对超静定结构,不但引起结构变形,而且产生温度次内力; (2)非线性温度变化 梁在挠曲变形时,截面上的纵向纤维因温差的伸缩受到约束,从而产 。 生约束温度应力,称为温度自应力σ0 s 对静定结构,只产生截面的温度自应力; 对超静定结构,不但产生截面的温度自应力,而且产生温度次应力; 二、基本结构上温度自应力计算 1 计算简图 2 3 ε 和χ的计算 三、连续梁温度次内力及温度次应力计算 采用结构力学中的力法求解。

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 (mm)的计算(学习建筑)

1、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L ? (mm)的计算: P P P E A L P L = ? 式中:P P ——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 两端张拉的曲线筋,计算方法见附后。 L ——预应力筋的长度(mm); A 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 E P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 /mm2)。 关于P p 的计算: P p = P[1-e -(kx+uθ)]/(kx+uθ): P :张拉端钢绞线张拉力。将钢绞线分段计算后,为每分段的起点张拉力P q 。即为前段的终点张拉力P z =P q * e -(kx+uθ)(N ) 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切角之和(rad ); K :孔道每m 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U :预应力钢材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2、计算中有关数据 A P1=140×3=420mm 2;A P2=140×4=560mm 2 R by =1860Mpa σk = 0.75R by =1395Mpa E g =1.95×105Mpa K=0.0015;U=0.25 3、20m 预制箱梁中跨(0度)N1#钢绞线伸长量计算如下: (1)考虑到实际施工中采用穿心式千斤顶,所以钢绞线长度应计入千斤顶长度,YDC1500型千斤顶回程后的长度为450mm 。 (2)钢绞线 箱梁钢绞线为对称布置,为方便计算,以下计算取半块箱梁考虑。 直线段长L 1:0.72+0.45=1.17m; 曲线段长L 2:0.786m;θ = 0.0314159rad 直线段长L 3:4.315m ; 曲线段长L 4:3.05m;θ =0.087266rad 直线段长L 5:0.929m ; 4、P p 的计算 P =σcon ×420 =бk ×560 = 1395×560=781200N P p1 =P q [1-e -(kx+uθ)]/(kx+uθ) =781200×(1-0.998246539)/0.001755 =780514.9N P p2 =P q [1-e -(kx+uθ)]/(kx+uθ)

温度应力计算

教程2_2:温度应力计算的有限元分析 如果所示AB为一装在两个刚性支承间的杆件。杆长l为2m,横截面积A为0.01m2,材料的弹性模量E为200GPa,线胀系数α=12.5×10-6 1/°C,试求温度升高 ?T=40°C时杆内的温度应力。此习题文件名: temp。(天津大学苏翼林编《材料力学》上册第45页习题3.4) 图温度应力的计算分析模型 此题理论解为σ=α×E×?T==12.5×10-6×200×109×40=100×106Pa。交互式的求解过程 1进入ANSYS 程序→ANSYS 8.0 →Configure ANSYS Products →file Management→input job name: temp→Run ANSYS Utility Menu: PlotCtrls→Style→Hidden-Line Options→select full model ANSYS Utility Menu: Parameters→Angular Units→select Degree 2选择单元类型 ANSYS Main Menu: Preprocessor →Element Type→Add/Edit/Delete… →Add… →select Link 2D spar 1 →OK (back to Element Types window)→Close (the Element Type window) 3定义实常数 ANSYS Main Menu: Preprocessor→Real Constants→Add/Edit/Delete…→Add…→select Type 1→OK→input AREA:0.01→OK →Close 4定义材料参数 4.1 ANSYS Main Menu: Preprocessor →Material Props →Material Models…→Structural→Linear→Elastic→Isotropic→input EX:200e9→OK→选择Thermal Expansion→Coefficient→Isotropic→input ALPX:12.5e-6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和温度应力计算

汽机上部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和温度应力计算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必须进行温度和温度应力的计算,并预先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控制温度差值,控制裂缝的开展,做到心中有数,科学指导施工,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1、温度计算 搅拌站提供的混凝土每立方米各项原材料用量及温度如下: 水泥:325kg,14℃。 砂子:773kg,14℃,含水率为2%。 石子:1025kg,14℃,含水率为1%。 水:168kg,4℃。 粉煤灰:57kg,14℃。 外加剂:10.3kg,14℃。 防冻剂:30.5 kg,10℃。 (1)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 T0=[0.9(mceTce+msaTsa+mgTg)+4.2Tw(mw- msa-ωgmg)+c1(ωsa msaTsa+ωgmgTg)-c2(ωsamsa+ωg mg)]÷[4.2mw+0.9(mce+msa+mg)] 式中 T0—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 mw、mce、msa、mg —水、水泥、砂、石的用量(kg)。 Tw、Tce、Tsa、Tg —水、水泥、砂、石的温度(℃)。 ωsa、ωg —砂、石的含水率(%)。 c1、c2 —水的比热容(kJ/kg.K)及溶解热(kJ/kg)。 当骨料温度>0℃时, c1=4.2,c2=0; ≤0℃时, c1=2.1,c2=335。 为了计算简便,粉煤灰和外加剂的重量均计算在水泥的重量内。 T0=[0.9(422.8×14+773×14+1025×14)+4.2×4(168-2%×773-1%×1025)+4.2( 2%×773×14+1%×1025×14)-0]÷[4.2×168+0.9(442.8+773+1025)]=18.6℃ (2)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 T1=T0-0.16(T0-Ti) 式中 T1—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 Ti—搅拌棚内温度(℃)。

预应力钢筋计算方法

预应力钢筋计算方法 一、工程量计算方法: 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按构件外形尺寸计算长度。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按设计图规定的预应力钢筋预留孔道长度加伸出孔道的工作长度计算,伸出孔道的工作长度,设计有规定时,按设计规定计算,设计无规定时,区别不同的锚具类型,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 (1)低合金钢筋两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的钢筋按预留孔道长度减0.35m,螺杆另行计算。考试吧 (2)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镦头插片,另一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预留孔道长度计算,螺杆另行计算。 (3)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镦头插片,另一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按孔道增加0.15m,两端均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孔道长度增加0.3m计算。 (4)低合金钢筋采用后张混凝土自锚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0.35m计算。 (5)低合金钢筋(钢铰线)采用JM、XM、QM型锚具,孔道长度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孔道长度增加1m;孔道长度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钢铰线)长度按孔道长度增加1.8m计算。 (6)碳素钢丝束采用锥形锚具,孔道在20m以内时,钢丝束长度按孔道长度增加1m;孔道长度在20m以上时,钢丝束长度按孔道长度增加1.8m。 (7)碳素钢丝束采用镦头锚具时,钢丝束长度按孔道长度增加0.35m计算 二、参数计算方法: 预应力的计算公式: F=PS F-张拉力kN,P-压力MPa,S-活塞面积mm2。 根据这个公式转换就行。通俗些,我给你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假设预制板中铺设有10条10.7的钢筋(该规格的钢筋横截面积为90mm2,标准抗拉强度为1420MPa),按照一般标准规定,取张拉系数0.7,即每条钢筋的张拉应力为1420*0.7=994MPa。张垃机的油缸活塞面积为400cm2,则张拉时,压力表值P2计算为。由于在张拉过程中,钢筋受拉力F1与张拉机的张拉力F2大小是相等的,所以有F1=F2。即,P1*S1=P2*S2,所以P2=P1*S1/S2 =1条钢筋张拉应力*1条钢筋横截面积*钢筋条数/张拉机活塞面积=994*90*10/400*100=22.365MPa。

预应力钢筋理论身长量计算汇总

预应力钢筋理论伸长量计算小结 通过指挥部检查为介体,J1标段组织力量对预应力钢筋理论身长量计算过程及容易出现漏洞和偏差的几点加以总结。请有关人员认真加以研究,并恳请加以指正。 一,张拉控制应力现以实际施工中超张拉103%P值计算。 二,预应力钢筋的弹性模量E y值要参考原材料试验报告中的实验数值。 三,在分段计算过程中,OA段平均张拉控制应力P p=P。其他三段P p值与P之间的数量关系见详细计算过程。 四,从工具夹片至工作夹片间预应力钢筋应计算其理论伸长值,并且全梁钢绞线理论张拉端起点应为工具夹片工作时的位置。不应为工作夹片工作位置。 五,θ值的取值问题:在CD直线段应为前段曲线孔道切线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 一、计算依据 1、施工设计图纸 K4+605.5 桥《公路桥涵通用图》装配式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申嘉湖专用)图纸编号JT/GSYQS039(5-1/1)-2000 10米 0o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3、《预应力砼技术与设备》有关章节。 二、有关数据 钢绞线为低松驰高强度预应力钢绞线,应符合ASTM A416-97的规定。 单根钢绞线直径:Φj15.24mm 单根钢绞线面积:A y =140mm2 钢绞线标准强度:R y b=1860MPa 钢绞线弹性模量:E y =1.95×105MPa 预应力锚具采用:YM15-3型锚具。 管道孔采用圆波纹管。 预拱度建议箱梁跨中向下设1.00cm预拱度。预拱度可采用圆曲线或抛物线布设。 每束张拉控制应力P=585.9KN×1.03=603.5KN (1)计算公式: △L=(Pp·x)/(A y ·E y ) 在规范的附录G-8中,明确地指出平均张拉力 Pp=P×(1-e-(kx+μθ))/(kx+μθ) 式中:式中:P—预应力钢筋张拉端的张拉力。单位:N。 l—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单位:m。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 单位rad弧度。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磨擦的影响系数。 μ—预应力钢筋与孔道壁的磨擦系数。e-(kl+μθ) A y —预应力钢筋的横截面积。单位:mm2 E y —预应力钢筋的弹性模量。单位:MPa=N/mm2 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单位:cm。

预应力混凝土预应力损失及计算方法

预应力混凝土预应力损失及计算方法 简介:对比了新旧混凝土结构规范中关于预应力计算方法的不同,总结了各国学者对总预应力损失近似估算值的研究成果,提出了预应力损失的简化计算方法,为快速合理地进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 关键字:预应力损失简化计算 预应力损失的大小影响到已建立的预应力,当然也影响到结构的工作性能,因此,如何计算预应力损失值,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引起预应力损失的原因很多,而且许多因素相互制约、影响,精确计算十分困难。我国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经历四年半修订,已顺利完成。此次修订对原规范GBJ10-89进行补充和完善,增加和改动了不少内容。现就其中预应力损失计算部分谈谈自己的理解,供大家参考指正。 1.预应力损失基本计算 在预应力损失值的计算原则方面,各国规范基本一致,均采用分项计算然后叠加以求得总损失。全部损失由两部分组成,即瞬时损失和长期损失。其中,瞬时损失包括摩擦损失,锚固损失(包括锚具变形和预应力筋滑移)和混凝土弹性压缩损失。长期损失包括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和预应力钢材的松弛等三项,它们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完成。我国新规范采用分项计算然后按时序逐项叠加的方法。下面将分项讨论引起预应力损失的原因,损失值的计算方法。 1.1孔道摩擦损失σl2 孔道摩擦损失是指预应力钢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包括长度效应(kx)和曲率效应(μθ)引起的损失。宜按下列公式计算: σl2=σcon(1-1/ekx+μθ) 当(kx+μθ)≤0.2时(原规范GBJ10-89为0.3),σl2可按下列近似公式计算: σl2=(kx+μθ)σcon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计算精编WORD版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 计算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计算 1.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计算 1)最大绝热温升值(二式取其一) ρ**)*(c Q F K m T c h += (3-1) )1(**)mt c t h e c Q m T --=ρ ( (3-2) 式中: T h ——混凝土最大绝热温升(℃); M c ——混凝土中水泥用量(kg/m 3); F ——混凝土中活性掺合料用量(kg/m 3); C ——混凝土比热,取0.97kJ/(kg ·K ); ρ——混凝土密度,取2400(kg/m 3); e ——为常数,取2.718; T ——混凝土龄期(d ); m ——系数,随浇筑温度而改变,查表3-2 表3-1 不同品种、强度等级水泥的水化热

表3-2 系数m 根据公式(3-2),配合比取硅酸盐水泥360kg 计算: T h (3)=33.21 T h (7)=51.02 T h (28)=57.99 2)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 ) ()()(t t h j t 1*ξT T T += (3-3)

式中: T j——混凝土浇筑温度(℃); T1(t)——t龄期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 ξ(t)——t龄期降温系数,查表3-3同时要考虑混凝土的养护、模板、外加剂、掺合料的影响; 表3-3 降温系数ξ 根据公式(3-3),T j取25℃,ξ(t)取浇筑层厚1.5m龄期3天6天27天计算,

T 1(3)=41.32 T 1(7)=48.47 T 1(28)=27.90 3)混凝土表层(表面下50~100mm 处)温度 (1)保温材料厚度 ) () (2max q 2x b --h 5.0T T T T K λλδ= (3-4) 式中: δ——保温材料厚度(m ); λx ——所选保温材料导热系数[W/(m ·K)]; T 2——混凝土表面温度(℃); T q ——施工期大气平均温度(℃); λ——混凝土导热系数,取2.33W/(m ·K); T max ——计算的混凝土最高温度(℃); 计算时可取T 2-T q =15~20℃,T max -T 2=20~25℃; K b ——传热系数修正值,取1.3~2.0,查表3-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