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货膨胀是什么意思

通货膨胀是什么意思

通货膨胀是什么意思
通货膨胀是什么意思

通货膨胀是什么意思?

2007年7月26日中华纺织网

通货膨胀现象,既是金融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中央银行宏观金融管理的一大现实问题。长期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在努力探究通货膨胀现象,但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公认的科学而统一的关于通货膨胀的定义。这一状况,不仅阻碍了关于通货膨胀理论的比较研究和交流,而且不利于及时准确地揭示通货膨胀现象的本质成因,从而给治理通货膨胀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效用性造成了负面影响。

关于通货膨胀概念,在经济学文献中大多定义为: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其理由是,通货膨胀概念的定义必须体现因与果关系的有机统一,通货膨胀的起因在货币供给过多,结果则表现在物价上涨,没有物价上涨的货币供给过多不属于通货膨胀,没有货币供给过多的物价上涨也不属于通货膨胀。

我们认为,这一定义欠科学。这是因为:

第一,货币贬值是一个具有多种意义解释的概念,用于概念定义之中明显失当。在经济学文献中,货币贬值含有三种意义解释。其一,货币贬值是指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下降。众所周知,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下降与物价上涨属于同义语。若上述关于通货膨胀定义的“货币贬值”系指这一种意义解释,则与其后边的“物价上涨”相重复,在定义中语词重复使用显失规范性。其二,货币贬值是指本国货币对外汇价的下降。例如,原来100美元合375元人民币,今天100美元合823元人民币,这说明,人民币贬值了。如果上述关于通货膨胀定义中的“货币贬值”系指本国货币对外汇价的下降,那么,货币供给过多会否引起本国货币对外汇价的下降呢?从历史上看,在金本位货币制度时期一个国家货币供给过多(即单位货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量降低),由该国货币对外汇价必将下降。但是,自1973年实行浮动汇率以来,货币汇价如同商品价格一样,受供求关系的制约,汇价的升降,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影响货币供求关系的因素很多。显然,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本国货币供给过多对本国货币对外汇价下降的作用很微小。因此,通货膨胀定义中的“货币贬值”系指本国货币对外汇价的下降的意义解释,也是不适宜的。其三,货币贬值是指单位货币所代表的金币价值量下降。若属此解,则适宜。但是,从概念的定义法则来讲,“货币贬值”这样一个在经济学上具有

多种意义解释的语词用于其他概念(如通货膨胀)的定义之中,则失去了科学合理性,犯了定义用语歧义的逻辑错误。

第二,定义所反映的概念本体意义不正确。即使将上述关于通货膨胀概念定义中的货币贬值一语删去,即定义变为“流通中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量所引起的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据此定义去推论,则有通货膨胀是属于物价上涨的一种类型,其概念本体所反映的意义是商品价格,而非流通中的货币。然而,通货膨胀作为一种货币经济现象,其概念本体所反映的意义是流通中的货币增大(这里并非数量增多),至于流通货币增大有否引起物价上涨,那是流通货币增大的后果,而不是流通货币增大本身。可见,误将“物价上涨”作为通货膨胀的概念,导致了定义难以反映通货膨胀概念的本体意义。

第三,忽视了货币供给过多在导致物价上涨表现上的时滞性和模糊性。首先,引起物价上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如果物价没有引起上涨,无论货币供给量超过实际需要量的程度如何严重,也不是通货膨胀,那么,就有以下推论,货币供给严重过多但在价格管制下物价没有引起上涨,也就不是通货膨胀。这与国内外公认的隐蔽性通货膨胀岂不矛盾?所谓隐蔽性通货膨胀,并不是说不存在通货膨胀,而是承认存在通货膨胀,将其作为通货膨胀的一种存在形式,它只不过是货币供给过多在即期没有引起物价上涨而已。其次,如果将通货膨胀定义为“货币供给量超过实际需要量所引起的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那么,度量通货膨胀严重程度,就应该度量因货币供给过多所引起的物价上涨的程度。但是,在多种因素对物价上涨共同发生作用的条件下,每一因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份额是较难划分的。再次,货币供给过多对物价上涨的作用具有显著的“时滞性”。如前所述,货币供给过多对物价上涨的作用部分在当期表现出来,部分在以后时期表现出来。根据有关资料表明,货币供给过多对物价上涨的“时滞”作用一般为1-2年。[1]然而,人们所考察的是否出现通货膨胀现象却都是以年为单位的。这样,如果将通货膨胀定义为货币供给量超过实际需要量所引起的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就会陷入两难选择之困境。从而,在具体实践运作中,使人们感到无所适从。

那么,应该如何对通货膨胀概念加以定义呢?笔者认为,通货膨胀概念应该定义为:在信用货币(包括纸币和电子货币)流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超过它象征地代表商品和劳务流通所需要的金币量而使单位货币所代表的金币价值量下降的货币经济现象。这一定义,包含以下5层意思:

其一,通货膨胀以流通中单位货币所代表的金币价值量为反映载体。这就是说,通货膨胀要通过流通中单位货币所代表的金币价值量程度来反映,只有流通中单位货币所代表的金币价值量下降,才有可能(但不必定)产生通货膨胀;如果流通中单位货币所代表的金币价值量没有下降,则必定没有产生通货膨胀。

其二,通货膨胀是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超过它象征地代表商品和劳务流通所需要的金币量时所出现的一种货币经济现象。这就是说,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经济现象,并且是一种在信用货币流通中所特有的货币经济现象,在金币流通(即不存在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同时,这一种货币经济现象,是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超过它象征地代表商品和劳务流通所需要的金币量时才产生的。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市场上流通所需要的金币量是由商品价格总额(这里的商品价格=商品价值/货币价值)和同名货币的流通速度决定的,而同名货币的流通速度又是商品形态的变换速度的表现形式。信用货币是国家利用权力强制流通的货币名称或符号,其本身没有价值。单位信用货币所代表的金币价值量在其进入流通前就由国家强制规定。在信用货币进入流通领域后,单位信用货币实际所代表的金币价值量则随流通中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和同名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而发生变化。只有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超过它象征地代表商品和劳务流通所需要的金币量,才有可能发生通货膨胀;若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没有超过它象征地代表商品和劳务流通所需要的金币量,则没有发生通货膨胀。

其三,通货膨胀是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过多而使单位货币所代表的金币价值量下降的一种货币经济现象。在现实货币经济生活中,一方面,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和同名货币流通速度都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与它象征地代表商品和劳务流通所需要的金币量之间的量比关系也在不断运动变化之中,流通中货币量既可能过多也可能偏少。另一方面,单位货币名义上所代表的金币价值量是由国家强制确定的,而单位货币实际上所代表的金币价值量既受国家强制调整比例(币制改革)影响,更受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与它所代表的商品和劳务流通所需要的金币量之间的量比关系影响。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没有过多的情形下,因国家调整比例(币制改革)而使单位货币所代表的金币价值量下降,不是通货膨胀;只有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过多而使单位所代表的金币价值量下降,才是通货膨胀。

浅析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解读

浅析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

浅析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 内容摘要: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并不是单一的一般类型,而是具有中国式的特点。我们主要从投资、出口和消费三大方面来分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投资方面: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银行贷款过多,出现大量流动性过剩;出口方面:出口过多,外汇储备增加,央行被动购入大量外汇,导致货币投放量过多;消费方面:居民遵从谨慎性消费观念,整体收入偏低,国内消费需求不足,且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居民预防性储蓄较高,造成流动性过剩。鉴于学者对通货膨胀特殊成因的相关分析和应对通货膨胀的综合性措施的建议,以及政府已经采取的一些相应的货币政策。我们对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做了一些简单的预测。 关键词:通货膨胀出口投资消费货币政策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原因 近年来,人们发现蔬菜贵了,肉价涨了,食堂的米饭少了、馒头小了、面条细了,我们的生活费很快就用光了······人们开始议论,通货膨胀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中国的通货膨胀现象十分严重,通货膨胀已是当前的热点问题,不仅向来被经济学家所关注,也备受广大居民的关注。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在通货膨胀时期, 单位货币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呈持续下降局面。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教授认为通货膨胀无论在何时何地发生, 都是一种货币现象。通货膨胀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需求拉动通胀——通货膨胀发生于因GDP所产生的高需求与低失业,又称菲利普斯曲线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胀——今称“供给震荡型通货膨胀”,发生于油价突然提高时。固有型通货膨胀——因合理预期所引起,通常与物价/薪资螺旋有关。工人希望持续提高薪资,其费用传递至产品成本与价格,形成恶性循环。固有型通货膨胀反应已发生的事件,被视为残留型通货膨胀,又称“惯性通货膨胀”,甚至是“结构性通货膨胀”。 而当前中国的通货膨胀同样是一种货币现象,但它套不上哪一种通货膨胀的类型,其本质是由货币过多引起的。当过多的货币追逐有限的商品时,必定会导致物价的上涨。中国的通货膨胀先由两大资产价格上涨(楼市与股市),然后传导到食品价格上涨并引致全面通货膨胀。但并非过多的货币会平均式地同时流向各个行业导致各种商品的物价同

2008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深层次原因简析

2008年至今中国通货膨胀深层次原因简析 宋亦明 (政府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12班)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2008年以后中国经济开始了新的一轮通货膨胀。此次通货膨胀历时较长、影响巨大,对处在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有深远影响。研究此次通货膨胀对于吸取宏观调控经验,把握当前宏观经济局势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笔者查阅大量资料,搜集诸多文献数据,从较为主流的视角,对2008年以后的通货膨胀情况做简要梳理、对造成此次通货膨胀的深层次原因做简要分析。 一、2008年以来中国通货变化情况的简单梳理 2007年以来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就保持在较高水平,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8年中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这表明中央已经认识到自2007年以来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日益严重。但2008年初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更是联创新高,紧缩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投放的力度迅速加强。但直到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的通货膨胀仍然保持在高位。 [附图1:2008年1月到2012年9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走势图][1] 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扩展成为拐点并带来了短暂的通货紧缩,紧缩之后伴随而来的是政府4万亿的扩张性投资和中国人民银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这些政策短期

之内很好地应对了金融危机,拉动了内需。但是政策还在保持影响力,在物价结构性增长等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直接导致了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并且持续了相当的时间。2011年初到2012年末,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后用CPI表示)长期保持在高位,在政府长期宏观政策组合拳的作用下,在2012年之后CPI才保持在5%一下,通货膨胀才得到初步遏制。 二、2008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所体现的特点 [1]此轮通货膨胀持续时间长,影响巨大。此轮通货膨胀始于2007年,但是在2008年初达到第一个高峰,虽然中间穿插全球金融危机,但是受政策等因素影响在2010年年末重归高位。长期的高通货膨胀导致民众购买力持续相对下降、企业生产成本提升,国民经济总体上呈过热的态势。 [2]此轮通货膨胀受全球化经济的影响明显。此次通货膨胀中间穿插了经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但是在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的高速发展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世界宏观经济大背景下,在经济全球化的助推之下,“使国家间的通货膨胀有了水平互动,既有输入型通货膨胀,也有输出型通货膨胀”[2]。当前世界各国的通货水平普遍保持在较高水平,中国并非可以独善其身。受全球经济整体高通货膨胀的影响,相应的中国经济的通货膨胀也会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3]此轮通货膨胀带有明显的结构性。[3]一方面通过比较国家统计局发布的CPI统计数据,可以明显地看出食品类价格的增幅要高于非食品类价格的增幅。另一方面通过对比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后用PPI表示)的变化情况和趋势,可以明显看出CPI和PPI基本上保持相同变化趋势,但是PPI的变化幅度要大于CPI(对比附图1和附图2)。PPI的变化对对于CPI的预测有预见性作用。 [附图2:2006年1月到2012年9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走势图] 三、2008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的深层次原因 导致此次通货膨胀的的作用因子有很多方面,综合分析来看,其主要诱因为以下3个方面: [1]政府财政支出过大导致经济过热。2008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政府为了有效缓解金融危机造成的出口下滑和贸易顺差的大幅缩减,出台用4万亿人民币投资的财政扩张计划以刺激经济复苏和拉动内需。2009年又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发行了7500亿和2000亿的债权[4],政府进一步集资进行经济建设。初步估计,将近5万亿资金的直接注入会在接下来的5年内实现数次的“完全流动”,这就意味着5万亿的资金的直接注入会在接下来衍生出数十万亿的现金流。虽然

宏观经济学知识拓展---中国通货膨胀水平分析

案例分析 中国通货膨胀水平分析 通货膨胀被区分为温和的通胀、严重乃至恶性的通胀。温和指物价上涨没有超过一定幅度,这个幅度是我们能够接受的通胀水平的上限。在中国,这个上限究竟是多少?我们能忍受怎样的非温和通胀水平呢? 有关研究认为,1979-1997年间,中国零售物价增长率的平均值是6%,所以中国通货膨胀率的合理范围可能在0~6%之间。以CPI为指标,按类似的方法测算了1983-2003年中国通货膨胀平均水平,发现这21年中中国年度CPI最高涨幅为24.1%,最低为-1.4%,变动幅度为25.5%。21年CPI的中位数为3.39%,平均数为6.85%,二者的平均数为5.12%。CPI变动幅度超过10%的有5年,在5%~10%之间的有5年,在0~5%之间的有8年,小于0的有3年。从区间分布来看,有38.1%年份的CPI变动水平都在0~5%之间。 由于年度CPI是根据月度CPI计算出来的,有必要分析月度CPI的变动情况。从1983-2003年,共252个月中,CPI最高涨幅为28.4%,最低为-2.2%,变动幅度达30.6%。252个月CPI中位数为4.4%,平均数为6.85%,两者的平均数为5.63%。CPI变动幅度超过20%的有28个月,在10%~20%之间的有35个月,在5%~10%之间的有51个月,在0~5%之间的有99个月,小于0的有39个月。从区间分布来看,有39.3%月份的CPI变动幅度在0~5%之间。 可以看出,在大部分时间里,物价是在0~5%的区间里波动的。从实际来看,CPI涨幅小于1的2000~2001年感觉通货偏紧。这样可以认为,1%~5%是目前中国物价波动的正常区间,5%是我们能够接受的温和的通胀的上限。 超过上限后,我们又能忍受多长时间、怎样加速的物价涨幅? 由于物价曲线呈指数变化,在通货膨胀早期,涨幅较慢,而到后期,物价指数明显地加速上升。 1986~1988年的通胀周期里,月度CPI从1987年1月稳定地超过5%,1989年2月达到最高值28.4%,历时26个月。拐点出现在1988年1月,当月CPI 同比增长9.4%。月度CPI从稳定超过5%到拐点历时13个月,平均每月上升的加速度为0.4%;从拐点到最高值历时13个月,平均每月上升的加速度为1.5%,远大于拐点前的0.4%。 1992~1994年的通胀周期里,月度CPI从1992年7月稳定地超过5%,1994年10月达到最高值27.7%,历时28个月。拐点出现在1992年12月,当月CPI 同比增长8.8%。月度CPI从稳定超过5%到拐点历时6个月,平均每月上升的加速度为0.6%;从拐点到最高值历时22个月,平均每月上升的加速度为0.9%,也大于拐点前的0.6%。 平均来看,超过5%的上限后,我们大体上可忍受不超过9个月(取13个月和6个月的平均值),且平均每月上涨加速度不超过0.5%(取0.4%和0.6%的平均数)的物价涨幅。如果物价同比涨幅连续9个月超过5%,或者每月同比上涨加速度超过0.5%,我们可能就不得不等待忍受严重的通货膨胀了。 (资料来源:转引自王根良编.西方经济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第206-207页。) 思考题:通货膨胀会产生哪些经济效应?为避免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我国政府应采取哪些必要措施?

告诉你30年来中国的实际年通货膨胀率

告诉你30年来中国的实际年通货膨胀率 孙宝 原载:天涯社区 国的通货膨胀率到底有多高?官方公布的3%~4%的CPI相当温和,却与老百姓的切身感受截然相反。最近有一场关于CPI的论战,上周社科院研究员徐奇渊先生在他的博客上发表了他的研究报告:《统计数据和主观感受:CPI是风动还是帆动?》,他认为最近5年的CPI值被人为调低了大约7%,这篇论文立刻遭到了统计局官方的辩驳,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庞晓林副司长在统计局官网上发表署名文章:《庞晓林:CPI不是用模型推算出来的》。现在的结果似乎庞晓林取得了完胜,徐奇渊的Sohu博客已经删除了他的研究报告。 我们把时间放长到78年,从78年到09年,把历年官方公布的CPI累积,31年间CPI总共增长了5.7倍。78年全国平均月工资51元,按5.7倍换算是今天的290元,但是78年的51元可以养活一家人,而今天的290元只能喝西北风,可见官方的CPI根本不足信。对于一个连房价年增1.5%这样的数据都能做出来的统计局,给不出真实的CPI大概也不稀奇。

我们从货币购买力的角度来估计一下实际的CPI。 1、按基本物价计算,78年至今货币贬值了58倍,年CPI高达14% 网上有一篇徐以升先生的博文《系统性质疑CPI》,介绍了南方基金高级研究员万晓西先生做过的统计,他从《北京至&#·物价志》、《上海价格志》、《广州市志&#·物价志》等资料上查询了1978年的单品价格,包括食品、医疗、衣服、交通、烟酒和居住等6大类,然后和今天的价格相比,估算出78年的51元的购买力,大概与今天北京3000元相当。31年贬值了58倍,换算成通货膨胀率的话高达每年14%! CPI指数14%,比GDP增长率还高,这个结论太耸人听闻了。这种算法当然是有缺陷的,原因就在于电子、汽车等工业制造品在78年的时候无从买起,物价的比较只考虑了78年能买到的商品。工业制造品跌价很快,如果将工业制造品的价格也列入比较的话,算出的CPI不会有14%那么离谱。但是,如果我们仅仅是购买食品、医疗、衣服、交通、烟酒和居住等基本物资,将花费过去58倍的代价。

中国现阶段通货膨胀分析

中国现阶段通货膨胀分析 作者简介:白倩(1987―),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金融硕士,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金融理财。 摘要: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它的发生会引起物价上涨。自2009年以来,我国CPI和PPI指数一路走高,国内一些商品物价上涨速度之快之高,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增强,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本文就中国本轮通货膨胀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策展开论述。 关键词:通货膨胀;现状;成因;对策 一、通货膨胀理论综述 通货膨胀是一个古老的经济话题,我国北宋期间就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后来到元朝时实行典型的纸币流通,米价在69年间上涨了60多倍,纸币迅速贬值。通货膨胀是货币失衡中一种常见的问题。关于通货膨胀的定义,各国经济学家所持观点各有不同。例如,萨姆尔森认为“通货膨胀的意思是物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升的现象”,莱德勒和帕金认为“通货膨胀是一个价格持续上升的过程,也等于说是一个货币价值持续贬值的过程。”弗利德里奇?哈耶克认为“通货膨胀一词的原因和真意是指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这种增长合乎规律地导致物价上涨。”罗宾逊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对同样经济活动的工资报酬率的日

益增长而引起的物价直升变动”等等。 关于通货膨胀的理论,各学派有着不同的看法。最具代表性并普遍被人们接受的货币主义学派以弗里德曼为代表,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他们总结出通货膨胀有几种成本―“皮鞋成本”和“菜单成本”。“皮鞋成本”是人们为了减少货币持有量所付出的成本。“菜单成本”是企业调整价格所付出的成本。货币学派还认为:通货膨胀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失灵;会造成税收的扭曲,增加人们的纳税负担;会增加企业预测前景的不确定性,企业会因此放慢投资,从而降低经济发展的速度。 新凯恩斯主义则把通货膨胀归结为三种主要形式: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及固有型通货膨胀。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由于GDP所产生的高需求与低失业,也即菲利普斯曲线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发生于油价突然上涨时;固有型通货膨胀一般与物价薪金有关,工人希望提高薪金,这必然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推动物价上涨,形成恶性循环。 二、中国现阶段通货膨胀的现状 自 2010 年以来,我国煤炭、铁矿石、钢材、铜和锌等价格上涨非常明显,电、水、天然气价格也都上涨,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发生;我国农用生产资料化肥、农药、种子等价格上涨明显,部分国家2010 年遭遇干旱和洪灾造成粮食

近十年来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近十年来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运行所需数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价格水平全面、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我国在经历了1998-2002年的通货紧缩以后,迎来了物价缓和性和波动起伏性上涨的新一轮通货膨胀周期。2003-2006年,我国的CPI指数上升幅度较小,分别为1.2%,3.9%,1.8%和1.5%。而进入2007年后,物价上涨幅度明显加大。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经济出现了一段时间的低迷期,接着在2010年又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 年份GDP增长率通胀率存款利率外汇(10亿 美元)2002 9.1 -0.8 1.98 286.407 2003 10 1.2 1.98 403.251 2004 10.1 3.9 2.25 609.932 2005 11.3 1.8 2.25 818.872 2006 12.7 1.5 2.25 9545 2007 14.2 4.8 3.6 15282.49 2008 9.6 5.9 3.6 19460.3 2009 9.2 4.3 23991.52 2010 10.3 4.4 28473.38 中国2002-2010年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存款利率及外汇 1

理论上,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有三种原因: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和结构性通货膨胀。 1.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需求拉上的通胀是指总需求过度增长所引起的通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如果总需求上升到大于总供给的地步,此时,由于劳动和设备已经充分利用,因而要使产量再增加已经不可能,引起物价的普遍上升。2003年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历史上最宽松货币的时期。期间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表述历经了“适度宽松、宽松、适度从紧、从紧”等多次变化,但每年央行都向市场注入大量货币,2006年为14500亿元,2007年为14700亿元,2008年高达18600亿元,2009年更高达27500亿元。2002-2009年,央行资产从5万亿元涨到24万亿元,广义货币从18万亿元涨到68万亿元(超过美国的8.8万亿美元,而中国的GDP 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银行资产从23亿元涨到88万亿元,而同期名义GDP只涨了1.83倍。 2.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胀又称为供给型通胀,是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造成成本增加的原因大致有,工资过度上涨;利润过度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一旦人们意识到经济正处于通胀时,就会要求工资上涨,以求得和以前同等的购买力。这样,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便会进一步提高商品价格,进而导致物价进一步上涨,形成恶性循环。通胀会使商品原材料价格上涨,如棉花、糖、石油等等,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发生以后,大多数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商品和资

分析中国的通货膨胀

提纲 一、当前全球性通胀情况 二、导致亚洲发展中国家通胀的原因 三、当前中国的通胀情况 四、如何应对当前情况 一、当前全球性通胀情况 受美国次贷影响,自去年8月,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出现大规模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失业率增加等迹象,以下是欧美国家的一组资料: 2007年8月9日 法国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卷入美国次级债,全球大部分股指下跌 金属原油期货和现货黄金价格大幅跳水 2007年8月11日 世界各地央行48小时内注资超3262亿美元救市 美联储一天三次向银行注资380亿美元以稳定股市 2007年8月22到8月30 美联储五度向金融系统注资达355亿美元

2008年3月13日 美国财长保尔森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等监管官员将提议对银行资本实行更严格的监管 美国官方首次预测经济衰退 2008年4月15日 英国3月RICS房价指数跌至30年最低-78.5,低于-67.5的预期值 新加坡投资局有意参与瑞银150亿瑞郎的融资计划 2008年4月18日 花旗集团宣布,在冲减逾130亿美元损失后,一季度净亏损51.1亿美元,合每股损失1.02美元 东京三菱日联金融集团预计,截至3月31日,该集团在次级贷上的相关损失为950亿日元(折合9.21亿美元) 次贷危机带给美国经济的影响还在进一步深化。”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22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正在恶化,表现在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恶化、金融市场动荡不稳、失业增加、居民预期收入减少、消费者信心在下降、消费支出增长处于停滞、信贷紧缩,投资者的信心受挫等方面。由此可见,次贷危机不仅让美国楼市乃至整个金融市场出现动荡,还波及全球大中国家的金融机构甚至是市场。 再者,次贷风暴的影响远不及于此。亚太发展中国家也被卷入这场危机。据报道,韩国和泰国通胀率已分别创下七年和近十年新高,印尼通胀率也升破10%,这令亚洲决策者面临1997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严峻的考验。就越南方面,为促使越南盾对美元升值并降低通胀,越南央行自2007年底至今先后三次提高每日越南盾兑外币交易浮动幅度至2%。同时,越南央行设定了每日参考汇率。然而,越南盾情况却不见好转。上周末,在Panasonic Communications Vietnam Co.

当前中国通货膨胀趋势与展望

当前中国通货膨胀趋势与展望 [摘要]基于中国经济的现实特征,我们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增速和菲利普斯曲线不能很好地预测本轮通货膨胀未来趋势。当前中国经济正走过“刘易斯拐点”,劳动力成本尤其是低端劳动力成本将呈现中长期上升趋势,这种根本性变化将对中国未来通货膨胀的形成以及走势产生影响,温和的通货膨胀伴随相对较低的增长率将成为未来三到五年中国经济常态。 【关键词】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劳动力成本 一、研究货币供应量增速可以预测本轮通货膨胀趋势吗? 8月通货膨胀达6.2%,仍处于本轮通货膨胀上涨的高位。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中国的通货膨胀终究是货币现象,没有前期的货币供应量加速,就不会出现后期通货膨胀水平上升。这种解释固然有一定道理,但对中国货币与通货膨胀之间联系的解释未免有些轻率和简单。 货币主义通常认为长期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稳定的联系,主要是基于McCandless and Weber(1995)研究总结;在一些研究中,有些学者进一步认为货币供应甚至在短期内都可以提供关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较为可靠的预测和解释。 依据不同的货币定义,我们实证检验了取自110个国家、1950年-2010年跨时达60年的数据。考察了相当长时期里的平均通货膨胀率以及不同口径下的货币供应环比增长率,发现,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之间在长期内确实存在相当紧密的联系。如果进一步把样本分为低通货膨胀和高通货膨胀两组,我们发现低通货膨胀水平的样本组,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之间的紧密程度明显减弱;只有在高通货膨胀水平的样本组,这一联系才比较明显。 二、研究菲利普斯曲线可以分析预测本轮通货膨胀吗? 新凯恩斯主义研究通货膨胀使用的工具是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主要有三种基本模型来解释通货膨胀水平:一是基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的交替关系来解释;二是基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水平之间的交替关系进行解释;最后是利用潜在经济增长率与实际经济增长率缺口,和通货膨胀水平之间的关系来说明。当前的实证研究集中在最后一种菲利普斯曲线上。基于菲利普斯曲线理论的解释,经济增长缺口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有正向关系,经济增长缺口率为正,意味着实际经济增长率超过潜在经济增长率,表示经济过热,会伴随着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反之经济缺口率为负,意味着实际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经济趋冷,通货有紧缩的压力。

我国通货膨胀现状及预测分析

我国通货膨胀现状及预测分析【摘要】近年来央行发放的人民币贷款逐年攀升,大规模政府投资与巨量信贷投放使得市场上的货币供给量增加,加上人民币升值、巨额外汇储备等因素,通货膨胀潜在风险增加。在此背景下,对我国通货膨胀进行现状及预测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采用统计描述方法,从我国通货膨胀现状着手,然后以货币供给量、成本推动、外汇储备、结构性因素等角度对我国通货膨胀进行预测分析进而提出未来1-3年内我国将呈现通货膨胀上升的趋势。 【关键词】通货膨胀现状预测 一、引言 近年来央行发放的人民币贷款逐年攀升,2016年1月15日,央行公布的2015年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1.72万亿元,同比增加1.81万亿元,相比2014年增长15.54%。另外,随着人民币加入SDR,人民币呈现升值态势,加之美联储多次降息,不少外资资本流入国内,外汇储备节节高升,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增加。在此背景下,笔者通过采用统计描述方法,对我国通货膨胀进行现状和预测分析,提出未来1~3年内我国将呈现通货膨胀上升的趋势。 二、我国通货膨胀现状及预测 (一)消费者价格指数

1.消费价格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参照图1数据,从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CPI于2015年8月至10月有小幅下降,但总体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且自2016年1月以来,CPI 与去年相比处于较高水平。同时,我国正处于新常态,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主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国内需求,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而在有限资源供给下需求增加将会使得物价上升。因此,在政府政策影响下以及从近一年的CPI走势看,我国存在通货膨胀压力增加的情况。 图1 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CPI和食品类CPI(%)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食品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总体呈上升走势。参照图1数据,从2015年4月至2015年12月,食品类CPI水平基本稳定,但自2016年1月以来,食品类CPI涨幅较大且处于较高水平。但从总体上看,食品类CPI呈上升走势。食品价格上涨除了由短期供求关系造成外,也有可能是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低下以及政府对农业价格的长期管制所导致的 农产品价格长期低于其价值,那么必然存在调高农产品价格的客观要求。在此情况下,结合食品类CPI走势可预测食品价格将会上升,进而推动一般物价上涨。 3.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幅呈上升走势。随着人民币加入SDR,加之美联储多次降息,外资资本纷纷流入国内,输入

理性分析通货膨胀与经济形势,理性预测中国楼市下跌时间表

理性分析通货膨胀与经济形势,理性预测中国楼市下跌时间表 海宁原创,天涯经济论坛首发。https://www.doczj.com/doc/8d14209990.html,/hainingdemajia 前言: 本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任何言论,都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持币也有风险。 主要观点:中国地产泡沫最可能破于2011年6月, 如果逃过了2011年6月,也躲不过2012年2月。2010年11月很可能就是楼市的6124高点。 继2010年4月我在天涯经济论坛发表“通货膨胀今年2月开始789月恶化2011下半年再恶化-》泡沫破裂”后,今天是2010年9月19日,我现在认为2011年3月,是中国通货膨胀更猛烈的又一次波峰。我有我庞大的定量分析基础。我写这个帖子,花费了3个月,几百个小时的研究时间。 “通货膨胀今年2月开始789月恶化2011下半年再恶化-》泡沫破裂” https://www.doczj.com/doc/8d14209990.html,/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416362.shtml 2011年2月3月,中国的通货膨胀必定是波涛汹涌,风大浪急的。这是由4个因素的叠加效应决定的. 1.国内货币供应情况; 2.猪肉价格周期变化,猪肉,鸡鸭鱼肉到时候处于价格高位(以后价格会回落的); 3.美联储弱势美元政策(导致国际大宗商品比如石油粮食等涨价); 4.国内投资收益率高的项目和行业少(对于社会资金总量而言),导致资金投资到原材料商品上。 5. 如果天气再来凑热闹,那2011年的中国楼市,像极了2008年的中国股市。 从目前2010年9月看,美国没有通货膨胀,美国经济2011年不确定性因素很大,而美国财政刺激因为两党之争而无法继续。所以美联储2010年9月10月加息的可能性很小。更可怕的是美联储会向市场承诺“相当长时期内”会保持0 - 0.25%的联邦基金利率的政策不变。2011年1月,美联储极有可能再印美钞购买资产,甚至有可能把10年期国债收益率打压到2%以下。这些都是“国际大宗商品投资者”的冲锋号。 2011年春节过后,如果中国的物价不但没有回落,反而变本加厉,那么,那些说“中国产能过剩”“农业连续6年丰收”所以中国通货膨胀安全可控的专家,到时候就应该反省反省了。 2011年3月到6月,可能是中国主动刺破房地产泡沫的最后时间。 2011年第一季度的CPI公布后,反还是不反通货膨胀,是摆在中国央行面前的艰难抉择。 之所以给出2011年6月或者2012年2月两个时间点,不是我给自己留点时间,而是因为我无法确定中国央行是否在2011年3月4月大幅度加息,去反击恶化了的通货膨胀。如果在2011年3月汹涌的通货膨胀压力下,中国央行大幅度加息并且紧缩基础货币,则中国地产泡沫2011年6月左右破灭。(注意是大幅度,而不是0.27%)。 如果不大幅度加息,而改用行政措施和财政补贴试图给通货膨胀减压,则中国泡沫会被

对中国未来通货膨胀的一个判断

对中国未来通货膨胀的一个判断 ■何海峰 本文首先回顾了1999年以来的3次物价上涨,然后分别分析了长期、中期和近期内中国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以及原因,最后指出观察中国物价变化需要注意的几个前提。 [关键词]通货膨胀;判断;因素[中图分类号]F8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69X (2010)01-0006-07 何海峰,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结构金融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博士。(北京 100732)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加大投资、扩大内需等促进和保持经济增长的具体措施。随着这些措施效果的逐步显现,尤其是伴随着信贷和货币供应的剧烈增加,自2008年 2月开始迅速下降的CPI 降幅显著趋缓。于是,关于中 国是否将发生新一轮通货膨胀的话题开始引起广泛关注。本文认为,从中长期看,中国发生通货膨胀的基础并不具备;短期之内,中国有可能出现物价水平的回升。本文还强调,理解和应对中国物价上涨存在几个需要注意的前提。 一、1999年以来的3次物价上涨(一)一些基本概念 作为经济学最常见的一个基本概念,通货膨胀一直没有严格统一的定义——— 目前广泛认可的是一个描述性解释:通货膨胀是一般价格水平持续、明显的上涨。 这里需要强调两点。首先,所谓“持续”,不是指一次性的或短期的价格水平上升,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但是,关于这个过程到底有多长,理论与政策上都没有统一的明确界定。一般认为,这个过程应不低于12个月。同时,也不能把周期性经济萧条时,价格下跌后复苏阶段的价格上升称为通货膨胀。②其次,所谓“明显”,不是指轻微的价格水平上升———比如0.5%,就不能说 是通货膨胀。但是,这个价格水平明显的增长率标准到底是多少,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中都没有统一的说法,它更多是一个取决于人们对通货膨胀敏感程度的主观性概念。 进行经济分析时,对通货膨胀的分类会借助不同的标准,例如按程度分、按市场机制分、按预期分、按成因分、按政策因素分、按有无国际或战争因素分等。其中,按照通货膨胀程度划分,有爬行式、温和式、奔腾式和恶性通货膨胀四种。爬行式通货膨胀指一般价格水平年上涨不超过2~3%,并且经济中没有形成通货膨胀预期。温和式通货膨胀价格上涨比爬行式高,但又不是很快,具体百分比没有统一说法。奔腾式通货膨胀一般价格水平上涨率在2位数以上,而且发展速度很快。恶性通货膨胀也称超级通货膨胀,物价上升特别猛烈,且呈加速趋势——— 此时货币完全失去价值贮藏功能,几乎丧失交易媒介功能,成为“烫手的土豆”,国家货币制度即将崩溃。 从以上说明中可以看出,基于严格和严肃的角度,我们更愿意把1999年以来的几次CPI 上升过程称为物价上涨,而不是通货膨胀。 (二)1999年以来的3次物价上涨表现 1999年以来,以CPI (以及PPI )衡量的物价水平出 ①本文不代表作者任职单位的观点,文责自负。 ②这种情况称为“通货复胀”(reflation ),它指的是通过增加货币供给等方式刺激经济以走出通货紧缩。从时间上看,它 是在经济衰退、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后经济从谷底开始恢复、价格总水平开始回升的那段时间。 ① J 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金融与经济2010.01

最新中国通货膨胀比较

中国通货膨胀比较

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谈: 第一:房地产在内的投资性行业发展过热,主要体现在需求和价格上; 第二:由于资本市场和地产在吸纳大量货币资金的情况下,加之调控政策,使得容纳资金量降低,导致农副产品成为新的资金逐力的平台,导致该产业价格急剧上升。 第三:由于诸多因素造成通胀压力后,加之人民币升值,制造业业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和打击,从而会继续或扩大通胀预期。 所以,评论2010年中国经济可以用不平凡和艰难的一年,而对于2011年可谓是预期在坚持和不屑的努力。 目前我国潜在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 2007年07月05日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 近年来,中国一般物价水平出现缓慢持续上涨的迹象,造成通胀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外汇储备增加与投资膨胀。 外汇储备增加与通货膨胀 过量的货币供应既不是造成通胀的唯一原因,也不是直接原因。货币供应量的扩大并不立刻引起总需求的扩张,货币超量供应只形成潜在的通胀压力。只有当利率降低致使微观行为主体的支出增加,总需求才进入扩张期,经济活动转向复苏,这时先前潜在的通胀压力才释放出来,表现为通胀率的升高。 外资的流入造成货币供应的增加,是否会引发通货膨胀,要看其它政策的配合使用。例如:1995年和1996年我国央行分别购入220亿美元和314亿美元,对此放出基础货币2247亿人民币和2818亿人民币。这两年央行采取了“对冲”政策,对以人民币外汇占款形式投放的基础货币增加进行抵消操作,对通货膨胀率的降低起到了重要作用。 虽然外资流入不一定最终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但是由外资流入所造成的通胀压力是不容忽视的。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经历了两次较为严重的与引进外资相关的通货膨胀。第一次是在1985-1989年期间的通货膨胀,这一时期通货膨胀持续时间较长。1985年出现第一次外资涌入高潮,当年实际利用外资额为46.4亿美元,是前两年利用外资总和,同期的通货膨胀率从1983年的1.5%猛升到1985年的8.8%,而1988年和1989年通货膨胀率更是超过15%。第二次通货膨胀发生在1993年和1994年。1993年是我国吸引外资又一高峰年,实际利

中国通货膨胀问题分析

很多国人对于美元发行和美国国债没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在宣传的作用下想当然的以为中国眼下的通货膨胀源自美国的超发货币。实际上美联储定量宽松是希望向美国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给美国这架经济机器增添点润滑油。但是中国政府一直用两个分别称为“外贸”和“投资”的管子,头端伸进美国,末尾放在中国,利用汇率的虹吸作用,将美元源源不断地吸到中国储存起来,并同时印刷人民币投放中国市场去追逐本因大量出口而减少的商品和服务。 美国国债是有额度的,是必须经过美国国会审批的。美联储发行再多的美元和美国政府没有直接的关系,不会改变美国政府的财政预算。美国政府将国债卖给美联储也好,卖给中国或日本政府也好,都不会改变美国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也就是说美联储购买国债和中国政府购买美国国债,对于美国政府来说一样是发债筹集资金,是借债,而不是增加财政收入。要说好处,那就是大买家进场,会抬高国债价格,降低国债收益率,这样美国政府可以少支出点债息而已。美国财政部每年所获得的铸币税大约200-400亿美元,还不到所付债息的十分之一。 至于,美国的医疗改革,在法案通过的时候,其资金来源已经确定。那就是医药公司,医院让利一点,税收提高一点,医疗系统重组改革节省出来一点。怎么可能让美联储刷钱买单呢?就是奥巴马做梦都想,美联储也不会理他。 再说,各州的失业救济金怎么可能让美联储印钱注资呢?。失业救济资金来源为雇主缴纳的失业基金,现在领的人多了,一些州有空缺,那也只能靠联邦和地方发债筹集,等经济好了以后再慢慢偿还,比如等就业形势好了以后提高失业基金缴纳比例。 另外,美国政府的针对穷人的医疗,食品补助等方面的福利,本来就在财政预算中划定的。政府的预算,赤字和国债发行,和美联储是否购买3000亿,或6000亿国债没有直接的关系。 2009 年3月,美联储第一次量化宽松,是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已经实行货币宽松之后,特别是中国的货币年增量17%和4万亿刺激计划之后。美联储才宣布将在未来6个月内购买至多多3000亿美国国债。而事实上,美联储相当谨慎负责,其所持有的国债只增加860亿美元,因此而增发的美元钞票为248亿美元,和3000 亿美元的预测相差10倍。 到2010年9月30日,也就是说一年半以后,美联储所持有的美国国债也只增加了1290亿美元,增发美元现钞658亿美元。而同期的中国外汇储备从1.95

中国通货膨胀分析

中国通货膨胀分析 一.背景 随着我们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市场的不断加深,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经济结构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通货膨胀就是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国的各种生活必须品都不断上涨,不论是衣、食、住、行,还是医疗、水、电、气,都逃不了通货膨胀的厄运。让我最身有体会的就是前几年的猪肉上涨,近乎翻了3倍;房价年年不断攀升,很多人工作大半辈子的工资都买不了房;今年10月CPI上涨了4.4%······这种种现状都表明着中国通货膨胀十分严重,下面我将用我所学的知识,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进行分析。 二.我国通货膨胀的表现 通货膨胀程度的度量,主要是通过消费物价指数,即CPI, 它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上图是我通过在网络上找到的2010年各月份的CPI指数绘制出来的折线图,从该图可以看出,今年以来我国的CPI指数总趋势上涨,在4、5、6月份CPI在3%左右波动,7、8、9月份CPI指数已经突破了3%,在10月份竟达到了最高的4.4%,CPI指数的升幅不断扩大,表明着通货膨胀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不稳定的因素,可见,控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现在已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三.我国通货膨胀的分析 一个国家通货膨胀了,绝对不是单方面的原因,造成通货膨胀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需求大于供给,国外进口品上涨,货币的流动性过剩等。我觉得正是这些众多的因素联合在一起,才造成了我国的通货膨胀,所以我认为我国是复合型通胀。

(1)农产品供不应求 在论文的开始,我就有提到近几年猪肉价格的上涨,其实不仅仅是猪肉,还有大蒜、绿豆等都出现了价格的上涨,这都是这些农产品供应不足所造成的,导致农产品不足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1.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农产品的价格一直很低,这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以前,农民的生活基本上能自给自足,很多时候年底都还有许多剩余,而现在,农民的许多生活用品和消费品都要到市场上去买,农民开始觉得自己的钱不够了,于是开始对自己生产的农产品提价,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 2.我国的经济发展很快,再结合我国的国情是加大城市化建设,大量的农村人口开始 涌入城市,农业用地也大量地减少,导致农产品供应不足,目前全国人均占有粮食不到800斤,东西少了,需求的人又多,自然价格涨。 3.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相对滞后。同时,我国大量的资本流向股市和基金,农业投资 与国民经济增长的比例出现了巨大的偏差,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在不同程度地拉大。没有钱,农产品的生产技术就得不到快速发展,生产效率得不到提高,导致供应不足。 (2)进口原材料价格上涨 一说到进出口原材料上涨,不由地就会让人想到石油价格的上涨,石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所穿的衣服有很多的材料就是从石油里提炼的,所以石油的上涨和通货膨胀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我认为石油上涨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1.首先让人想到的还是供求关系所决定的。中国高速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需求, 中国加入WTO后,处在世界市场浪潮中,然后价格又是由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的,许多西方国家为了遏止中国的发展,对中国石油的进口施加了很大的压力,再加上中国国内石油经营体系的缺陷和不足,导致国内石油供应不足,价格上涨。 2.还有就是美元的不断贬值所引起油价上涨。国际市场上对美元的需求很大,许多产 品都是用美元定价的,石油也是。近年来,美元不断贬值,用美元标明的产品价格跟着上涨,而且我国人民币和美元之间又有着较为固定的联系,美元标明的价格上涨了,中国进口该产品花的钱也自然就多了。1973年发生在日本的通货膨胀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当时国际市场的石油价格猛涨,而日本又是一个对石油进口依赖性极高的国家,原材料价格上涨了,其他许多产品价格也上涨,于是引发了国内的通货膨胀。 (3)流动性过剩 通货膨胀说到底,就是货币的问题。之所以会通货膨胀,就是因为发行的货币太多了,也就是流通在人们手中的钱太多,但是供给是有限的,自然而然就导致了价格上涨,发生通货膨胀,这种情况就是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的原因我觉得有以下三点:

案例《中国的通货膨胀》

一、案例名称:“八九风暴” 二、案例适用: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方式目标 三、案例来源:广东经济出版社,张曙光著<<繁荣的必由之路>> 四、案例内容 “八九风暴”(指89年8、9月份全国各地发生的挤兑、提款、抢购风潮)标志着通货膨胀预期在我国的形成。1988年、1989年,我国通货膨胀从1987年的7%上涨到18%。1991年我国通货膨胀再次攀升,从2%跃到20%以上。物价上涨了,钱不值钱了。标准粉原来每斤0.18元,现在涨到发1.00元;好大米水从0.23元涨到1.70;瘦猪肉94年年初还是4.50元,到年终变成了7.50元;一双皮鞋从10多元、数十元涨到了数百元,所有的物价都成倍地上涨了。 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虽然不是一回事,但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通货膨胀是物价总水平或平均物价水平的上涨.如果有的商品价格提高了,有的商品价格水平降低了,但价格总水平或平均水平没有变化,不是通货膨胀。如果价格总水平或平均物价的一次性上涨,也不是通货膨胀。只有平均物价或一般物价水平持续地、剧烈地上升才称作为通货膨胀。 衡量通货膨胀的主要标准是物价指数。物价指数是把商品的报告期价格与基期价格相比所得的相对数。在计算物价指数时,一方面,要考虑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影响。要把两个时期的需求额(价格与需求量的乘积)加以比较。另一方面,由于产品种类成千上万,要在每类产品中选择一种或数种产品作为代表。大体上可分为消费品物价指数及国内生产总值的折减系数两大类。 五、案例评析 根据通货膨胀的特征和衡量通货膨胀有标准,我国1988-1989的情况,以及1991年到1992年的情况都完全构成了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必然现象。从发生后的程度差异或状态特征和可能造成的后果来看,通货膨胀通常分为四种。一是爬行的通货膨胀,是指物价上涨率年平均在1%-5%以内,不会导致预期价格将进一步上涨的心理。二是温和的通货膨胀,是指物价上涨率在3%-10%的通货膨胀。物价变动的这种情况,有可能刺激投资,扩大就业,也可能造成物价水平进一步上涨的环境和压力。三是飞奔的通货膨胀,指物价水平的年平均上涨率达到了两位数,虽然还不足以导致货币体系和经济生活的崩溃,但却会给人民生活和经济活动带来巨大危害,削弱和扼杀人们的投资活动和生产性努力,刺激人们投机活动的发展。四是恶性又通货膨胀。指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的程度彻底动摇和瓦解了人们对本国货币的信心,必然招致货币体系的崩溃和经济生活的破坏,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2、我国通货膨胀形成的基础和条件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基础。通货膨胀预期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市场基础。在传统的体制下,我国实行固定价格和管制价格制度以及物资配给制度,通货膨胀处于隐蔽状态,缺乏通货膨胀预期的市场基础。但是,经过十年改革,我国经济的货币化和市场化有了一定的发展,大部分价格已经全部放开。计划管理的物资已大减少。公开的价格上涨的通货膨胀不断发生。总之,我国市场已初步形成,形成了通货膨胀预期产生的市场基础。二是过热的经济环境。我国经济发展的“热症”由来已久,根深蒂固,盖源于传统体制模式和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经济增长与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是扭曲的和颠倒的,现行体制并没有改变这种发展模式和发展关系,只是采取了不同的形式,经济增长的计划扩张由单一主体推动变成在各个行政层次上的多主体扩张,各个经济主体不断制造矛盾和膨胀,迫使贷款规模不断扩大,造成货币无限供给,形成经济过热的内在机制。这种过热的经济环境成为通货膨胀形成的必要条件。三是膨胀的政策。我们的财政政策以减税让利的改革和加强重点建设为由,在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都是扩张的,财政赤字连年不断。我们的货币政策也在保证速度、支持改革和建设的情况下实行了扩张的政策,货币增长速度大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政府对保持价格总水平稳定的思想既不明确也不坚定,名为结构性价格调整,实为价格总水平的全面上涨。 3、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生活必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和作用。首先,通货膨胀起到了一种分配和再分配的作用。一方面它有收入分配效应。改变了人们之间收入的相对分配,对以工资薪金为主的固定收入者、退休人员和社会保险金领取者的影响最大。他们是通货膨胀的受害者。对于从利润中取得收入的人却可以从通货膨胀中获取利益。因为产品价格上涨总是快于生产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它有财富分配效应。由于通货膨胀改变了财富的市场价值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