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想政治教育学自己整理笔记

思想政治教育学自己整理笔记

思想政治教育学整理笔记

第一章:绪论

一:思想政治教育概念

(一)思想政治教育概念辨析

(1)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思想政治教育是该学科的中心概念。

(2)政治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阶级斗争、政权建设、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等。

(3)思想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包括政治性的思想工作和非政治性的思想工作。

区别:含义不同,可得不是所有的思想工作都是政治工作,同样,不是所有的政治工作都是思想工作。

联系:在实际工作中,两者密切相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4)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指政治工作中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实践活动,也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和思想性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的叠加、融合。

(5)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活动,剥削阶级社会也有思想政治教育,任何阶级都力图用他们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来影

响全社会成员,从而巩固其统治;第二,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历史上其他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本质的区别。在我国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的工作的一部分,是为实现党的路线、纲领服务的,是党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共产主义信仰教育人民,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动员人们为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实践活动;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有泛指和特指,泛指人类所有阶级共有的从思想政治品德上培养教育人的活动,特指无产阶级从思想政治品德上培养教育人的活动,我们用特指的概念。)

(6)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区别:前者的含义要宽一些,后者的含义要窄一些,它是思政工作的主要的或基本的内容,是受政治制约的思想教育。侧重于思想理论方面的政治教育。

联系:前者包含后者,后者体现前者。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含义: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应用性科学。

1、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联系与区别(09年简答题1)1)区别第一,含义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人们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实践活动,以人为作用对象,目的是帮助人们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帮助人们解决“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科学,以思想政治教育者这一实践活动为研究客体,其目的在于科学地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各种现象,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主要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2)联系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产生的前提条件、基础和源泉。思想政治教育学源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其建设和发展也依赖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对这一实践活动的理性思维而形成的学说,离开了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最普遍的经验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它正确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理论指导意义,离开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就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人,是广大人民群众,从根本上说就是研究如何作人的工作,他研究的人具有两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研究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和发展。

对人的这一方面的研究,其目的就是要摸清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发

展的规律,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人们的思想向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方向变化,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特殊矛盾:一定的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政治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内在依据,贯穿于思政教育的始终,是发展的主要动因,还制约和规定着其他矛盾。由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特殊矛盾,我们得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

规律。与此相应,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应用性科学。(3)研究对象: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规律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1 思想品德的含义: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的思想体系指导下,按照一定社会的言行规范行动时,集中体现在个体身上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2 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规律的含义: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主客体因素相互平衡,相互协调和主体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规律。3 历史的启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普遍存在于阶级社会的一切国家和一切历史发展阶段。一切国家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都十分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总是对其社会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和影响,力图使全体社会成员形成符合统治阶级意志的思想政治品德。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现实的需要:现实的需要是学科创立的前提,也是学科存在和发展的深喉基础。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实际的思想政治品德水准与社会对人们思想政治品德的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

距,要解决这一矛盾,首先必须着手研究人们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发展变化规律,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也只有这样,其他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3 理性的分析:把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确定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人,是广大人民群众,从根本上说就是研究如何作人的工作,他研究的人具有两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把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确定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科学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学内容体系的需要。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

1、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社会是揭示人的本质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重要范畴。个人与社会这一对范畴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2、思想与行为。思想和行为就是揭示人的思想活动和行为表现相互关系的范畴。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支配和改变行为。行为表现思想,又通过其效果检验思想。

3、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教育主体是指教育过程中有目的的施加教育影响的教育者,教育客体是指接受教育影响的受教育者。

4、内化与外化。内化是指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思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外化是将个体品德意识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的过程。内化是外化的基础和前提,外化是内化的外显和表现,内化和外化是揭示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发展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变

化发展的重要范畴。

5、教育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影响的实践活动,它主要靠说服教育,启发人们的自觉性。管理是组织运用经济、行政、纪律、法规等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以维护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的实践活动,它主要靠规范约束,带有强制性。在实际工作中,两者相互渗透、互为基础、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阶级性反映本阶级的利益要求,同时其阶级性和真理性高度统一;思想政治教育学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党性。只有坚持真理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学才能更准确地坚持阶级性原则。

2)实践性它建立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础之上;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为了用它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性必须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3)综合性首先表现在其在探讨研究时,对相关的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进行多变量的综合考察;其次,表现在借鉴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研究。

六: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1、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

2、思想政治教育史

3、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理论

4、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理论

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全面探索阶段(1978年至1984年)

(二)学科系统建设时期(1984年至1999)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设立,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正式形成。取得的成就如下:

第一:逐渐形成了一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教学和研究队伍。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去得了可观成果。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话题不断深化。

(三)全面建设时期(1999年至今)

二、学科建设经验与发展展望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与博采众长相结合。

第二、坚持思想解放和学术民主的原则。

第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

第四、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进行理论研究。

第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队伍的建设。

九: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价值(意义)

1,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

2,有利于“三个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3,有利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有利于加强党的思想政治领导。

4,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

6,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十: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方法:1)文献法一是用历史上的文献资料来研究当时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现今的状况,过去和现在之间的联系;二是收集当前反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状况的材料。优劣:突破时间、空间的界限,研究不可接近的对象,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全面搜集资料,要注意鉴别真伪,对材料做综合分析。

2)观察法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通过观察进行个案研究或典型研究,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现象或问题作出深入而细致的说明。必须遵循的原则:1 观察者必须有一定的研究目的或假设 2 观察必须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且有一定的范围和项目3 除用感官观察外,注意借助工具 4 对观察到的情况进行客观记录5 对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须通过验证才能下结论。

3)实验法分为标准实验(实验组和控制组)和自然实验。

4)社会调查法社会调查的方式:普遍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和抽样调查。社会调查的具体方法:访谈法和问卷法。1 同时要注意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结合起来。2 要根据调查的对象范围及课题,确定不同的社会调查方式,同时也要把各种方式方法结合起来,取长补短。3 对所得到的各种材料,必须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关系。

5)总结经验法在总结经验时,一定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对经验的概括要注意全面准确以及有一定的层次性。

6)阶级分析法首先,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指导,保持研究的正确方向。其次,要坚持用阶级观点去分析各种思想的阶级属性和思想变化的阶级影响,去发现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最后,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及时的对阶级关系的新特点做出分析,及时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内容。7)实践实验法实践是认识产生的根源与归宿在运用此法时,要注意影响实验正确性的因素,主要有重大事件的影响前后环境不一致的影响初试 -复试效应的影响实验对象选择和缺损的影响。十一:重构思想政治教育学内容体系的必要性

1,有利于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2,有利于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3,有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视野。

4,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十二:重构思想政治教育学内容体系的基本设想

1,关于思想政治品德的研究。

2,关于思想政治品德影响因素的研究。

3,关于思想政治品德控制与优化的研究。

十三:(补十)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方法的转型

一转型的内在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性质。

1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A 三个层次:社会总要求宏观层,个别要求微观层,具体要求中观层。B 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首先内化为教育系统的总要求,教育系统的总要求再内化为各级各类学校,工矿,企业和军队等机构的具体要求,然后再转化为思想政

治教育者的要求,并通过教育者被教育者的共同活动,转化为受教育者的个体内部的变化与发展。C 三个层次的研究都呈现出定性研究过多,定量研究不足,静态研究过多,动态分析不够的缺点。因而,必须加快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方法的转型。

2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性质:A 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既是原则理论研究,又是一种应用研究。B 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以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问题为研究对象。C 思想政治教育想研究不仅以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为研究对象,而且更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其它领域的关系。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想研究具有一种综合研究的性质。D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动态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想研究具有明显的动态特征。

二:转型的外在驱力: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想研究方法所面临的挑战

1 全球化浪潮和文化多元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影响。

2 思想政治教育想研究的可变因素增多。

3 思想政治教育想研究方法转型的基本设想:A 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 B 从宏观研究转向微观研究 C 从静态研究转向动态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