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培训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教师培训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教师培训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教师培训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教师培训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5-025-01

教师培训模式,是在一定的培训理论指导下,为达到特定的培训目标,培训者、受训者、培

训内容、培训方式诸要素之间形成的结构及其运作机制。微观培训模式是教育行政部门构建

的区域性继续教育发展模式和管理模式,宏观培训模式是具体培训项目所采取的培训模式。

我县探索适合教师成长、教研组发展、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高的校本培训模式,探索出学科

教研组长工作室集中研修培训模式。“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教研组长工作室是学科教研的专家团队,是课堂教学的研究团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团队,它在学科建设、教育科研、

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采用教研组长工作室集中研修培训模式将大大提

高学科团队的整体素质。

一、教研组长工作室集中研修培训为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搭建平台。

教研组长工作室探索教师培训模式,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组织课堂教学竞赛,组织课题研究,组织教师撰写论文,开设教材教学专题讲座,开展备考复习经验交流,开展教研组建设与发

展交流,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库,建立网络信息平台,推广教育教学成果。为工作室成员提供

每年每人不少于 20个学时的专业培训,每位工作室成员深入课堂执教1节示范课,针对教

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等问题确定研究主题组织专题研究,建立包括优质试卷、教学设计、

精品课件、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等教育教学资源库,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网络信息平台,推广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成果。

二、教研组长工作室集中研修培训,层级管理合理,考核体系科学,奖励机制有效,培训效

果显著。

教研组长工作室采取县教育局宏观管理、学校微观管理、工作室自我管理的三级管理模式。

县教育局宏观管理使工作室能够按时按要求组建好,实施好,发展好;学校微观管理对工作

室进行监督管理,为工作室提供便利的工作条件;工作室自我管理,根据学科工作室管理方

案和健全工作室管理制度,做到职责明确,奖惩分明,操作性强,积极性高。

教研组长工作室挂牌学校为工作室开展活动准备了办公室、会议室、电脑、打印机、互联网、办公桌椅、档案柜、饮水机及多媒体等设施设备;配设了校级分管领导引领开展活动。

教研组长工作室本着“把常规落实好、把细节落实好、把过程落实好”三落实原则,注重工作

室成员业务能力的提升,注重工作室的年度考核,每一年评选出70%的工作室为优秀工作室,被评为优秀工作室的主持人为当年县级优秀教师,受到县委政府的表彰和奖励,两年来共表

彰优秀工作室支持人17人次;被评为优秀的教研组长工作室,其成员的70%被县教育局表

彰为优秀成员,两年来共有80多人次被表彰为工作室优秀成员;被评为优秀的教研组长工

作室,其县校级顾问被县教育局表彰为优秀指导教师,共有32位县校级顾问被评为优秀指

导教师;引领教师更好更快成长,指引工作室健康发展。

三、教研组长工作室集中研修培训,提高教师科研水平,规范常规管理,规范学科组建设,

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

(一)教研组长工作室集中研修培训,提高教师教育科研水平。

三年的努力与奋斗,我县十二个教研组长工作室共164位成员积极主动撰写教育科研论文

386篇获奖,其中一等奖44篇,二等奖165篇,其他奖项177篇;参加州级教育科研论文评选获奖8篇,其中一等奖2篇,二等奖4篇,其它奖项2篇;工作室成员向各级各类刊物投稿,共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5篇;每一个工作室主持人主动申报课题研究共十二项顺利结题,工作室成员有24位参与国家级课题研究,2位参与省级课题研究,39位参与州级课题研究,

校本培训_教师培训新模式

电化教育研究 2002年第3期(总第107期)教师培训[文章编号] 1003-1553(2002)03-0069-04 校本培训:教师培训新模 式 李玉斌 (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辽宁大连 )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在职教师传统培训方式的考察,分析指出我国中小学在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现行培训模式的继承性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实施校本培训的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在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校本培训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实践的发展,传统培训模式的弊端愈加突出,改革呼声日益高涨。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一些主要国家师资培训模式首先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即培训的重心开始下移,由以大学或专门培训机构为基地转向以教师所在的学校为基地,出现了校本培训(Schoo l-based In-service Educati on)。 一、校本培训的发展与内涵 以教师任职的中小学作为在职进修机构的作用被人们认识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当时英国正处于教育的大变革时期,变革给教师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迫使教师要对未来具备一种应变能力。这使得以大学为主体的师范教育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右翼议员和教育大臣公开提出,教师是在中小学课堂而非大学讲堂内学会怎样教学的,要求在教师进修制度方面改革原有的“以课程为中心”的教师进修体系,在教师、学校以及校外教师进修机构之间建立一种新的更亲密的伙伴关系,发展一种合作解决问题的在职进修新体系,强化以中小学为基地的师资培训。于是便有了“以学校为中心”的在职进修模式的雏形。这种模式以教师任职的中小学为基地,由校内的同事组成进修小组,通过诊断、讨论来解决学校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与之相结合进行进修学习。它完全围绕共同关心的实际问题展开,可以请校内外的学科专家来学校讲学,也可以由校外进修机构提供课程学习。有的学校还设有“专业辅导教师”专门负责该校教师的进修。这种模式后来发展成为80年代以来英国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教育的主要模式,并得到了美国、德国、法国等许多国家的响应。 1989年在美国全美教师联合会发表的《着眼于未来的师资教育》报告中指出,教师培训从根本上要满足教师的不同需要,如果把师资培训形式和内容仅仅局限在大学或地方教育机构中,就会出现令人欣喜的假象,因此在未来的师资培训探索中,应当淡化把教师集中起来,让他们成为“学生”而加以培训的理念,而是要把培训送上门去,把培训随时随地渗透到教师真实的教学情境和教学过程中去。此后,美国中小学纷纷要求与当地的大学或教师中心合作,许多大学、教师培训机构、教师专业团体也积极尝试在中小学开展师资培训活动,逐步探索出一种新的模式——“学校本位”师资培训模式(Schoo l-based In-service Educati on M odel)。 法国和德国的中小学对新任教师实习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制度。日本的“新任教师研修制度”也是以校内进修为主,并为新任教师配备指导教师。俄罗斯亦重视教师的校内进修活动,有独自的也有几所学校合作举办的各种学术研讨会。葡萄牙也建立了一种新的教师教育制度——在职专业训练 96

对教师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教师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 来源:中国教师报作者:刘明远添加时间:2010-1-13 11:57:00 教育改革,尤其是新课改实施以来,困难很大,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与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不足有关。客观地说,现在,教师队伍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落实,教师教育整体改革相对滞后,在职教师培训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基地不稳,不少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师训专项经费很少甚至是“零投入”,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及时性和实效性亟待加强。 要为上述的困难和问题寻求解决之道,我们必须思考:我们教师队伍建设(这里主要指培训)的责任主体是谁?我们的财力物力的投向应该制定一个怎样的标准? 教师培训的责任主体是谁? 对教师实施专业能力培训的重要性不用多讲,关键是钱从哪里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明确教师培训的责任主体是谁,经费究竟怎么解决。这些年,据我了解,全国有好多地方都有教师培训方面的规划,行政部门还专门出台了文件,规定教师工资总额的 2.5%用于教师培训。应该说,这是一笔可观的数目,可现实情况是这个钱从未真正到位过。现在还有一个数字,学校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培训。我们算一笔账,现在每个学生的公用经费一般五六百,初中生达到六七百,如果5%到位,那又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可现实的情况还是钱到位不了。谁来负责任?比如说学校公用经费的5%问题,校长就会说我要搞校本培训,学校的校长、教师还要到外面去学习,有的

甚至还要出国培训学习。这种打擦边球的现象很多,又缺少具体部门来统筹,所谓的教师专项培训经费根本没有得到专项落实。 这就是责任主体不明确,真正要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每一个省也好,市(县)也好,就得统筹好经费这块蛋糕,这块蛋糕有多大另当别论,但是没有肯定是不行。有了经费后,怎么用也需明确责任主体(实施培训的机构)。哪级部门承担哪些培训,用多少经费,承担哪些责任与义务,这些必须明确,必须有整体方案。 有钱了就能做好教师培训吗? 对于大多数地区的教师培训来说,现在是没钱,而有钱了,如何将教师培训工作做好也是一个问题。有了钱并不一定能做好培训,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有的甚至成为笑话。有媒体看到,某县好不容易筹了一百万元的教师培训经费,结果当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安排了100位教师到我国著名的高等学府去呆了一周,说是要让他们学习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思想。这种花钱的方式,这类“豪华”的培训是否合适值得深思。培训机构(实施培训的责任主体)的职责与义务、内容与形式、投入与产出、效率与效益,理应问责。 随着社会的转制与转型,各级培训机构也在重组、裂变之中。培训机构的建设和发展方式需要改变,以前都是学校(院)的方式,无论省教院还是市教院,都是一个办学的主体。我认为将来的方向应该逐步推进小机构大质量大服务多功能的培训责任主体,并建立健全的教师培训机构网络。在这个基础上再整合资源,明确责任与义务,转

“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作业答案 模块

模块9: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 活动1:了解教学评价的方法 第1步:了解教学评价的概念及其分类 请阅读“模块9资源”→《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基本作用》两篇文章。然后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您对教学评价的认识。将您的想法记录下来: 通过几天的学习使我认识到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它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以价值判断。它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学年或课程开始之前的诊断性评价,主要用来确定学生的入学准备程度并对学生进行安置;教学进程中的诊断性评价,则主要用来确定妨碍学生学习的原因。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过程之中,为引导该项教学前进或使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确定。总结性评价的首要目的是给学生评定成绩,并为学生作证明或提供关于某个教学方案是否有效的证明。它有三个特点首先它是对学生在某门课程或其某个重要部分上所取得的较大成果进行全面的确定。其次是着眼于学生对某门课程整个内容的掌握,注重测量学生达到该课程教学目标的程度。第三是总结性评价的概括性水平一般较高。它的作用是能确定学生的学习成绩。且预言学生在后继教学过程中成功的可能性。帮助确定学生在后继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起点。对学生的学习提供反馈。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诊断性评价的结果用于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学生特性分析”和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学策略的选择;形成性评价用于每一节课后或某知识单元后的及时反馈;总结性评价用于期末或单元教学结束后的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反馈。教学评价的具体运用,还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教学评价的概念 所谓教学评价,主要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通过各种测量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客观衡量和科学判定的系统过程。 形成性评价的定义及其特点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为使教师的专业水平继续提高、不断获取反馈信息,以便改进教学而进行的系统性评价。它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目的是为了找出教师工作中的不足,为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旨在确认学生的潜力,改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形成性评价不单纯从评价者的需要出发,而更注重从被评价者的需要出发,重视学习的过程,重

最有效的教师培训形式

最有效的教师培训形式 第一组(北京的老师) 最有效的培训方式: 1、用做中学的方法来学“做中学”; 首先谈一下什么样的培训是最有效的,以前主要是教研室培训,这种培训中理论比较多,而实践的东西比较少。首先要,参与到做中学的体验是最重要的 2、把教师作为研究者,进行参与式的培训,并充分参与研究中和培训接受者界限明显, 3、分散与集中培训相结合; 4、教师心态要调整,不是被告知者,而是参与者。与培训者一样,是平等的参与和研究; 5、将理论的传授转变为实践的体验,边学习边研究、边反思边总结,是研究型的实践。遇到的最大的困难: 1、教师的观念要转变:由被动到主动; 对已有的观念,站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实践 2、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转化过程是对一线教师比较困难的 3、相应媒体、网络资源的配备和应用; 老师可用的资源比较少,有的教师素质比较低,还不知道如何上网。 4、建议小班上课,课时连续性; 法国可以延长一节课的课时,老师有安排课时的自主性。课时安排应该有弹性。 5、开发有价值的案例; 6、资源中心的建立和使用。 北京还没有专门的资源中心,供以后教师和学生的参考。 刘占兰:开发案例一定要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主题进行修改和完。第二组(南京的教师) 最有效的培训方式: 1、教师的培训是一个“理念——实践——理论”的过程,并不断概括提升; 2、结合案例等进行理念的学习; 3、要有充足数量的案例; 4、培训方式应是典型的活动加研讨,并逐步深化; 5、培训由市级骨干培训到校本培训。 如何设计案例: 1、从模仿入手; 2、教师分析学生的活动,找出主题,专家参与,完善案例; 3、市成立案例分析研究小组,在实践中形成典型案例。最大的困难:

教师培训岗位实践活动总结

(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74735 教师培训岗位实践活动总结Summary of teacher training post practice activities

教师培训岗位实践活动总结 这几个月以来,我在xx区xx中学进行了xx省XX年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研修班第三阶段的岗位实践活动,这几个月我担任了高二(25)(26)(27)班的物理科教学工作。在这段时间,我认真温习了10月份在华南师范大学第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并认真总结了第二阶段的跟岗学习活动的教学经验,制定下的我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并出色地完成各教学任务。我在工作过程中勤勤恳恳、积极向上。转变思想、勇于创新,把培训过程学到新的理念、思想和方法融入课堂教学中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除了温习10月份在华南师范大学第一阶段的学习内容,我还阅读了《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解读》、《课程标准教师读本》、《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习得性无助》、《请让我慢慢长大:亲历华德福教育》《物理参考》等书籍和期刊,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经过自我学习,我在从教过程中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1、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纬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设计教学过程。 2、注重过程,关注科学探究的学习目标。

3、使物理更加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4、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5、改变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 6、根据考试大纲说明进行教学,有的放矢,重点突出。 二、认真备课,师生互动。 我们学校用的是“xx版”新教材,这套教材与旧教材有着很大的不相同。为了熟悉教材,我把选修3-1、选修3-2和选修系列教材仔细阅读了两遍。我们不但要熟悉教材,而且要大胆去处理教材、资料的内容,在上课过程中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资料的内容进行增加和删除。除了熟悉复习资料之外,每上一节课,我还阅读一定数量的参考书和有关习题书。 在备课过程中,备学生也是一个重要环节,3个班的总体情况基本一样,但各个班里面学生物理成绩参差不齐。有的学习能力比较强,有的学习能力比较差。为了照顾大多数学生,我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方法,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多举例子,多从生活中去学习物理。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也是物理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我们物理老师思考的一个问题。以前的观念往往是把实验和操作技能联系在一起,现在的物理实验有着更加宽广的含义,用科学探究的思想指导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采用科学探究方式能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积累科学知识和方法,并获得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它包括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到收集、处理、分析数据,形成结论和进行交流、讨论一系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让学生体验实验过程中的方法、经历、感情、态度和价值观。所以每次实验,我都在器材上作充分准备,在教法上精心设计。

新教师培训实施方案

新教师培训实施方案 20XX年周田小学新老师培训工作方案为了更好地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尽快的熟悉业务,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教育办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结合我实际状况,特制定这个新教师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标 1.让新教师对新课改目标、课程标准、教材教法有较为到位的认识,并及时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2.让新教师能够用新课改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加强听、评课,提高教学水平及质量。 二、培训内容及要求 1.在业务学习上,要求新教师做好笔记。 2 .新课标下的教材、教法。要认真钻研新教材,了解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及体系结构,熟练掌握新教材及所教学段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上内容在教案里要体现出来。教学方法运用得当,要积极学习,努力探索适合自身特点学科教学规律行之有效地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的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对这种学习方式各学段要大胆探索和实施。 3.指导教师的课随时向新教师开放,并经常进行听课、评课的互动。 4.要求新教师每课都要做好反思,并体现在教案本上。此

外,新教师要认真学习研究新课标。对新课标规定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等都要切实掌握,对新课标中指出的教学中重视的问题必须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切实重视。 三、培训措施 1.参加校本教研。 本学年,要求新教师提前认真备好课,精心设计授课程序,上出最佳效果。授课教案要上交存档。要按时积极参加校本教研和上级举行的教研、培训等活动,认真听课,做好笔记,课下及时反思、认真实践,将所学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把所得的心得及时记录下来。 2.结对跟踪培养 充分发挥学校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作用,与新教师结对进行跟踪培养。骨干教师要从业务学习、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考试、反思等各个环 节精心指导新教师,指导要中肯、具体,不要花架子,切切实实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新教师拜师要诚恳,虚心学习骨干教师的教学艺术。指导教师除了上好示范课外,还要随时向新教师开放课堂及不定时的进入新教师的课堂进行听课指导,让新教师尽快成长,承担起教育教学的重任。 3.在学校每人一节的教研课中,教研组要特别重视对

培训组织模式与方法

培训组织模式与方法 摘要:教师培训的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前提,构建立体联动的学习型组织是教师培训的重要平台,增强主动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成为教师的同路人是教师培训机构的发展路向,使教师成为主动的探究者是有效能教师培训的共同信念。在首届中国教师培训论坛中形成了以上的共识。 关键词:教师培训,理念更新,制度保障 自“十五”以来,我国教师教育正经历着大规模的制度重建。培养机构层次的提升、高师院校的转型、省级教育学院的调整、区县教师进修学校的重组、教师培养和培训模式的改革、教师专业化是此次制度重建的主要内容。试图通过以上各方面的历史性变革,建立并逐步完善能够满足时代要求的新型的教师教育体系。 近年来,我国在教师教育机构调整与改革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培养与培训模式也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同时,还存在诸如提高培训质量,完善培训保障制度的重大问题。为了持续、深入地推进教师教育改革,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联合《21世纪校长》杂志、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于2006年10月在北京举办了首届“中国教师培训论坛”。论坛吸引了全国各省市教育行政机构、教师培训和培养机构的近200名代表参加。与会专家和代表在研讨中普遍认为:教师培训的改革与发展首先是培训制度与活动背后的支配理念的变革,当前推进教师培训进一步深入开展的关键在于完善教师培训的制度保障。 一、教师培训的理念更新:在专业化培训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所谓教师培训,就是具有认定资质的机构,根据教师成长的内在规律和教育改革的需求,基于特定的内容,通过有效的组织和活动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由此来看,教师培训是科学,需要以相关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在我们认识到教学是专业,教师是专业人员的时候,更需要认识到教师培训是专业工作。本次论坛的一个中心议题是讨论支持教师培训的知识基础。教育部师范司管培俊司长在阐述当前我国教师培训的新趋势时,从教师培训的目标、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因、教师培训的内容与方式、以及制度与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我国教师培训的

新教师培训与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教师培训与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秦娥 来源:《师资建设·理论与政策版》 2013年第1期 □文/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教研培中心秦娥 在“均衡教育”理念指导下,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都非常重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关注,尤其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加大了扶持力度。近几年来,每年都有资教生、支教生、特岗生、选调生、招聘、置换生等各类新教师输送到农村支教。2012年3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又下发了《关于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的意见》,意见指出:建立“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教师管理制度,实行全省统招统派、经费省级负担、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农村学校使用的补充新机制。这一系列惠农政策,为农村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给农村教育事业增添了活力。然而,也有来自不同类型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在具有自身优势的同时,存在着一些缺憾,如教育教学专业知识欠缺、常规教育教学经验不足、“耐心”与“爱心”不够,这些缺憾是他们工作浮于表面的不稳定因素,导致他们有的刚刚上路就拜拜,有的刚刚成长为骨干就跳槽,这样反复的输入与输出,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了新的困难,如何培训与培养新教师,使之尽快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等工作,已经成为农村教师培训的新课题。 为此,我们提出了新教师“一年入门、两年胜任、三年成才”的培养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我们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思考: 一、抓好岗前培训帮助新任教师迈好坚实的第一步 新任教师走上教育教学岗位是他们成长道路上非常关键的一步,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帮他们迈好这一步。岗前培训在我县坚持了近二十年,但由于新教师来源在不断变化,从起初的师范院校直接分配到现在的特岗、资教、支教、招聘等渠道输入,我们对新任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也在不断更新观念、调整思路,其目的是想通过岗前培训,使新任教师平稳完成角色转换,从心理上、工作上、行为规范上初步适应教师职业要求,引导他们迈好成长的第一步。 岗前培训由县研训中心组织进行集中培训,培训时间安排在每年暑期开学前夕,主要是通过“头脑风暴”式的“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教育教学常规”等方面的教育来进行,其具体的培训课程和形式根据每年新任教师的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比如我们开设的“教育政策法规”一直坚持了二十年,教学方式却由过去的灌输式转变为现在的案例教学式,这样更能激发新时代教师的学习热情,他们在一个个鲜活案例的引导下了解《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基本内容,明确教师、学生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提高新任教师的法规意识。在“教育教学常规”这一块,在以前师范院校直接分配进来的新任教师培训中,我们一般采用竞赛之类的形式来完成,因为他们在学校就已经基本掌握了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我们开设这一课只是起一种强化与选拔作用,但近几年输送进来的新任教师大多是非师范专业类毕业的学生,有的即使是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在学校也基本没有接受过教育教学常规及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于是,我们将这一块内容调整为培训重点,并聘请当地名师,如借助模范班主任、优秀学科教师等优秀教师进行言传身教,通过示范、互动交流、合作探究等方式,帮助新任教师初步掌握班级管理、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与技巧,明确课堂基本结构,尝试实践课程理念等。同时,我县有着丰厚的少数民族文化底蕴,因此,我们还开设了“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等特色课程,帮助来自不同地区或民族的新任教师,了解土家族民族文化相关知识及其与教育的关系,使之尽快适应民族教育工作。 通过短暂培训洗礼之后的新任教师,将分配到各个学校任职,由各学校对其继续进行为期一年的培训与培养,县研训中心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培训培养工作的指导、检查、经验交流和评比等活动。一年后,由新任教师本人写出书面总结,任职学校组成考核小组对其一年的德、能、勤、绩进行考核评价,报经县教育局考核认定合格者,颁发合格证书,并聘任为正式教师;不合格者,延长培训期一年。 二、建立培养机制引领新任教师健康成长 人的健康成长,不是单靠理论的宣传和学习而习得的,而是要靠实践中自身“体悟”出来的。新任教师带着从高校习得的广博知识和岗前“爆炒”的教育教学相关知识走马上任,此时,他们还只是刚刚学步的稚子,要确保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学校的培养与指导是非常关键的。我们还要求每所学校都必须成立专门的领导和指导小组,制定新任教师培养方案和具体的指导计划,为新任教师配备优秀的指导教师,并随时与上级培训部门取得联系,上下齐心,从师德、师能等方面对他们进行跟踪培训与培养,建立长效的培养机制。

教师个性化培训方案

株林小学教师个性化培训方案 20世纪末期,在我国全面启动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实施中,教师培训的研究和实践成为关注的热点之一。走进新世纪,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推进以及教师教育的深入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将引领教师在职教育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可以预言,“以教师发展为本”将成为新世纪教师培训中的主旋律,尊重教师需要、重视独特内涵、发展个性化特征的“个性化教师培训模式”是其必然的发展趋势。 一、个性化教师培训的模式探索。 个性化教师培训模式是一种在校本培训的机制下适合中小学教师个性发展的培训模式。它本质上是一种参与式培训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的复合型模式。在这个模式下,教师作为学习的主体,依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兴趣意愿、专业需求选择学习内容、研究课题和培训方式,强调教师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反馈和探索反思。指导者则对教师的学习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培训和拓展。它淡化了把教师集中到本校之外,脱离自己的工作岗位,重新成为学生进行学习的理念,突出了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独特性,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合理性、成长性和差异性。 1.培训思路。 为了实施“个性化教师培训模式”,实现教师“不拘一格”的培训目标,我们在近年的实践研究中,探索了一条“个体突破——整体推进——观念更新——能力提高——素质拓展——专业发展”的培训思路。这条培训思路的具体做法是:由高校专家、有经验的高水平教师和教师培训机构的专职教师组成导师组,首先对实验学校的骨干教师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然后导师依据“分层分类、求同存异、分析需求、准确定位”的原则,与学校骨干教师结成对子,共同制定灵活多样的个性化培训方案,拟定阶段性目标和长期训练计划。其后导师定期到学校对骨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现场诊断与分析,帮助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尤其注重对其解决问题的过程分析,从而提高骨干教师的反思实践能力,使他们在反思实践中,真实地获得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行动智慧。这种培养过程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反复沉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对骨干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个性化诊断离不开理论的学习和理论的指导。导师通过指导骨干教师自主选择课题开展研究,促进骨干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和教学科研经验提升;通过辅导骨干教师自修读书,促进教师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和理论知识的积累。因此,这是一个以真实问题为载体的理论和实践自然交融的过程。这条培训思路使理论学习和骨干教师的教学实践之间有了强有力的媒介和助推器,从而大大加快了教师的成长速度,为骨干教师的观念更新、能力提高、素质拓展、专业发展提供了保证。 当骨干教师成长、成熟,能独挡一面时,“整体推进”的时机便已成熟。导师通过集中培训的方式对全体教师进行理论指导。然后以各学科骨干教师为学科带头人,通过结对子,成立学习型教师组织的方式,带动全体教师的学习、发展,最终实现全体教师的成长、进步。 2.培训方式。 (1)教育教学能力的个性化提高——实用·实效·实益。 个性化教师培训模式关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个性化提高,注重能力的实用性、实效性和实益性。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以具体的课堂为平台,以普遍的教学

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创新实践与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c9225845.html, 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创新实践与思考 作者:程何 来源:《中国教师》2019年第12期 【摘要】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需要教师培训机构提高培训质量、提升培训品位。品质培训,于实施主体而言,要在课程特色、文化特色、形式特色、管理特色上下功夫,做好特色培训,撑起“品质培训”内涵;与乡镇基地学校或其他远程教育中心开展联合培训,担起“品质培训”使命;以生态学视角进行教师全员培训,筑起“品质培训”生态圈,夯实教师培训机构品质培训,助推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品质培训教师培训机构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要实现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市、区、县教师培训机构就要做好精准对焦、赋能培训工作,做有品质的教师培训。近年来,湖南省宁乡市教师进修学校作为国培项目A类县,在教师培训工作中,已摸索出了一条在课程特色、文化浸润、学习共同体构建等方面赋能培训的品质培训之路。 一、品质培训的内涵界定 品质培训(Quality Training)是指为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性教师队伍,教育行政部门严格按照培训政策和方针,制定培训方案,并由教师培训机构通过一系列方式及手段,精心组织、专业实施、精准评估,将培训的效果从教师的提升发展落地到学校和区域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上,以构筑教师发展的“同心圆”,实现全市、县、区教师专业化 发展。 品质培训的责任主体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实施主体是市、区、县教师培训机构。品质培训的实现主要从培训的目标达成、培训的需求滿足及培训的内容、课程、资源、方式、管理、评估优化等方面发力,促进教师培训品味、内涵、质量的提升。 二、开展品质培训的基本思路 教师培训机构的担当和使命是做有“思想”、有“内涵”、有“效果”的培训,这种使命、担当促使每一位培训者在负责培训项目时,迸发创新性思维,提升培训品位、提高培训品质。湖南省宁乡市以研促培,以赛促培,在教师培训中实现品质化的探索,主要从特色培训、联合培训、生态培训三个角度进行(见图1)。

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作业答案(初中语文)

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作业答案(初中语文) 1、(20分)结合自己所教学科,选择一个教学课题,应用远程教育资源设计一篇教案。 《春》 教学目标:J:课件1 (一):欣赏散文优美、精辟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二):了解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和写景的层次 (三):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情境创设 J:教师出示如下课件2 教师: 同学们,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真是令人陶醉。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展现出不同的风姿,一年春夏秋冬,四季的旋律各有不同,且不说夏的热烈,秋的灿烂,冬的妩媚,单是春天,就带给人以无限的遐思,让人浮想联翩,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一下春天给你的感受吗?先从老师开始:我喜欢春天,因为可以脱下臃肿的棉衣,轻松一下自己的心情。 学生: 各抒已见。 教师:作适当点评。 [设计理由]让学生初步感受春天的美,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给学生

一个展示个性的空间,引入本课内容 展示目标:J:教师出示课件1,学生明确教师的授课意图。 J:教师出示课件2,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 J:教师出示课件3 J:小组必答与抢答相结合 二、学生整体感知: 教师:春是如此美丽,古往今来,许多文人描绘春天,赞颂春天。那么,在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笔下,春天又是什么样子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的《春》。 1、学生自听配乐朗读课文。J:教师出示课件4(朗读网址) 2、教师配乐背诵课文。J:教师出示课件5 (播放轻音乐) 3、学生谈自己感受到的春的气息。 4、教师点评。 师:看样子,我们已经感受到春的气息了。下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然后根据课文说话。 [设计说明] 1、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理解文章内容,感知作者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2、教师背诵可以起到无形中的感染、督促作用。 3、检查学生“听”的效果,同时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需求分析

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需求分析 (一)需求分析 1、关于培训容 培训容的选择,从政策、制度设计,到组织实施,总是根据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和教师的能力结构理论,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该学习的相关容以一定科目的形式呈现。一般而言,包括学科教学论、学科专业知识、教研与科研、教师职业道德、信息技术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等。 问卷总体数据显示,教师最希望参加培训的学习容依次是:专业知识(38.8%),学科教学论(24.1%),教研与科研(13.7%),信息技术能力(10.5%),心理健康教育(8.3%),师德(2.4%)。由此显示,在中小学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教师对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还是有较高的学习需求。对与教学密切相关的教科研、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也有较高的期待。 卡方检验显示,培训容的需求,在不同省份、性别、年龄、教龄、学历、职称、学校层次和类型以及学校所在区域上存在着不同水平的显著差异。 培训容需求的省份差异:学科教学论的比例,中部省份的需求(21.9%)明显低于东部省份(26.5%),教研与科研方面,东部最高(15.6%),其次中部(13.4%),西部最低(10.5%),信息技术能力需求反之,西部最高(14.9%),其次中部(11.2%),东部最低(7.4%)。东部省份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较高,达到10.4%,明显高于中西部。 培训容需求的性别差异:女教师的专业知识需求(40.3%)高于男教师(36.6%),学科教学论上的需求(23.3%)低于男教师(25.2%),信息技术能力上的需求(8.5%)低于男教师(13.4%)。 培训容需求的年龄差异:50岁以上年龄的教师,对专业知识(46.0%)和学科教学论(26.7%)上的需求,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教师,而在教研与科研方面的需求(8.3%),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的教师。 培训容需求的学历差异:专科及以下学历的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知识需求(42.9%),较低的教研与科研需求(10.2%),较高的信息技术能力需求(12.1%),而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的需求较低(30.4%),教研与科研的需求较高(22.1%),信息技术能力需求较低(5.4%),心理健康教育需求较高(14.6%)。 培训容需求的教龄差异:2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在专业知识的需求上比例较高 (43.0%),教研与科研上的需求较低(11.4%),心理健康教育上的需求较低(5.6%);5年教龄以下的教师,在信息技术能力上的需求较低(6.1%,6.3%),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需求较高(10.3%,10.9%)。高级职称的教师对专业知识的需求较高,达到42.1%。

教师培训岗位实践活动总结

教师培训岗位实践活动总结这几个月以来,我在XX区XX中学进行了XX省XX年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研修班第三阶段的岗位实践活动,这几个月我担任了高二(25)(26)(27)班的物理科教学工作。在这段时间,我认真温习了10月份在华南师范大学第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并认真总结了第二阶段的跟岗学习活动的教学经验,制定下的我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并出色地完成各教学任务。我在工作过程中勤勤恳恳、积极向上。转变思想、勇于创新,把培训过程学到新的理念、思想和方法融入课堂教学中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除了温习10月份在华南师范大学第一阶段的学习内容,我还阅读了《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解读》、《课程标准教师读本》、《物理课程标准解读》、《习得性无助》、《请让我慢慢长大:亲历华德福教育》《物理参考》等书籍和期刊,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经过自我学习,我在从教过程中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纬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设计教学过程。 2、注重过程,关注科学探究的学习目标。 3、使物理更加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4、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5、改变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 6、根据考试大纲说明进行教学,有的放矢,重点突出。 二、认真备课,师生互动。 我们学校用的是“XX版”新教材,这套教材与旧教材有着很大的不相同。为了熟悉教材,我把选修3-1、选修3-2和选修系列教材仔细阅读了两遍。我们不但要熟悉教材,而且要大胆去处理教材、资料的内容,在上课过程中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资料的内容进行增加和删除。除了熟悉复习资料之外,每上一节课,我还阅读一定数量的参考书和有关习题书。 在备课过程中,备学生也是一个重要环节,3个班的总体情况基本一样,但各个班里面学生物理成绩参差不齐。有的学习能力比较强,有的学习能力比较差。为了照顾大多数学生,我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方法,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多举例子,多从生活中去学习物理。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也是物理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我们物理老师思考的一个问题。以前的观念往往是把实验和操作技能联系在一起,现在的物理实验有着更加宽广的含义,用科学探究的思想指导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采用科学探究方式能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积累科学知识和方法,并获得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它包括提出问题、设

对教师培训工作的思考与建议-2019年作文

对教师培训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更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最近,我们通过召开县区培训部主任座谈会和举办新教师在岗培训项目检查与评比活动,针对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广大教师对培训的期待等作了调查与研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总结、反思过去的培训工作,深入了解教师今后的培训需求,我们在如下几方面做了一些思考: 一、教师培训面临的困难 作为培训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了培训主客观因素产生了培训的困难,主要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新教师方面。近些年在岗教师缺口较大,很多毕业生根据需要招聘到了教师岗位,分布在市区及各县、市区,尽管我们的岗前培训是以县、市区为单位集中面授,但由于一些学校的教师教学负担重或者说离面授培训地点远,不能按时参加培训,即使安排在双休日或者是假期,也有部分教师因家务琐事,也不能再抽出时间全身心的投入培训。还有部分新教师认为自己刚刚走出大学校门,教育教学理论方面无需再学习,对组织培训认识肤浅,多数是为了一年的考核合格证参加学习的。 二是中老教师方面。部分中年教师认为自己从经验到经历都已成熟,在学校已经到了举足轻重的位置,无需再参加比较初级

的培训,对培训内容、地点、方式挑挑拣拣。而部分老教师由于工作需要仍然坚守在教学的第一线,但他们又因为视力降低、记忆力减退和精力不足,而不愿参加培训学习,尤其是理论性较强或操作上有特殊要求的培训,如计算机中级培训等等,我们感觉困难较大。 三是资金落实方面。财政规定的资金不能到位。个别县、区以及学校的培训经费多数采取自筹。有的学校这部分资金没有用到教师培训工作中来,甚至舍不得在教师身上花钱。 四是培训时间方面。基层学校没有可以随时代课的教师,特别是重点学校,人员非常紧张,教师们的课时安排的满满当当,分身乏术,有人形容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造成了能参加骨干培训的教师无法离开,离岗培训根本没有办法实现。 二、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培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观念认识的问题。部分领导重视不够,没有给教师创造参加培训的机会,有的教师上级部门指派了培训教师参加培训活动,校长也会以各种理由不让其参加,即使有的学校组织了培训,允许参加了上级部门的培训,也是对培训的管理缺乏有力的措施和激励机制,造成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主动性下降。部分教师观念陈旧、认识不到位,他们认为自己已在大学学到了有关知识,不必再进行培训,对培训应付了事,点卯走人的现象经常出现。

远程培训实践作业

在远程培训研修的日子里,观看老师和专家讲座的视频:那一个生动的教学课例,让我们更贴近课堂;专家们精辟的独到的分析又使我们知道了教学中应该注意什么,哪些细节需要杨弃,哪些地方需要改正。本次培训出带给我思想上的洗礼,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培训已结束,在感叹时间过得太快,想学的东西太多的同时,所幸的是每一次的活动都过得很充实:聆听智者的教诲,参与伙伴们的探究……收获颇丰! 一、明白了语文应该教什么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每天都在上课。但是,语文教什么,这却让我们这些语文老师感到十分困惑。聆听老师的讲座,他们的大气、生动、深入、睿智深深地吸引了我们,三个多小时的讲座在不知不觉中悄然结束。老师带领

的名师工作团队所散发出的骄人气息,所体现的团队智慧,所秉承的教学理念使在座的每一名老师深深折服。 老师的讲座中提到,她在全国名师某高端研究会上代表小组就“语文教什么”进行发言,这进一步说明了语文教学的方向亟需指明。同时,阅读教学要和内容分析式的教学说再见,实现语文教学的美丽转身。 语文教什么?简单地概括,那就是从教课文转到教语文。 《课文教学“教语文”的思考与探索》中 为我们详细地解读了:何为“教课文”,何为“教语文”;还为我们深入浅出地解析了语文课程目标、语文课程内容、语文教材内容、语文教学内容等不同的概念。这些解析有利于我们理清从语文课程目标到语文教学内容这层

层相互关联的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让我们更明白编者的意图,能更好地团绕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课文教学“教语文”的建议:确立课文教学的“核心价值(目标)”,这告诉我们确定语文核心目标要建立在学生的需求与教材提供的 信息上,即:语文本体、阶段要求、课文特征、提炼意识等。深邃的课堂,独到的见解,清晰的理念告诉了我们,对新课改研究要孜孜不倦的态度,特别是课标的分解与阐述,使我们不费吹灰之力,便明白了许多奥妙。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站在编者的角度去思考,去研究,去发现教材中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相应知识点,并以此为范例,引导学生去学习、去归纳、去提升语文素养,达到用课文教语文的效果。有关语文教什么的问题,

新理念 新模式

新理念新模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我国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培训、学习、提高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如何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如何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摆在每一位教育管理者面前——伴随着新课程实验的大规模推进,教师培训在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在回顾近两年来教师培训的总体情况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新课程实验的推进过程中,教师培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为使教师培训更加规范有序,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有必要就有关问题进行研究,不断探寻教师培训的新模式。” 理念之一通识培训是教师培训的首要任务近两年来,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相关培训工作的要求,各地开展了广泛的新课程教师培训,不仅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的重点和难点,而且还针对实验过程

中遇到的问题,对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评价等问题,结合案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述。然而,如何将先进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之中,仍然是广大中小学教师面临的困惑。许多教师反映,参加培训的时候,感觉培训者介绍的理念非常好,对于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似乎也已经明了,但在实际教学中真正落实起来却很难。面对传统的培训模式与新课程新要求的冲突,如何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提高培训的质量和实效,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有关专家明确指出:“新课程对教师的挑战首先是观念的冲击,走进新课程,观念必须先‘走进’,没有教育观念上的真正转变,即使用上了新标准、新教材、新方法,也将走样、走味,一旦遇到困难或阻碍,最终必将回到老路上去。所以,在教师培训中,必须首先抓好通识培训,抓好教育观念的转变。目前,在培训中,一些教师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而急于操作,结果‘一听就明白,一做就不会’,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专家提醒:“不要小看通识培训的作用,要引导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在转变观念上下功夫。对于教师来说,方法指导固然重要,但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思想的指导,是教育思想的引领。” 理念之二“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后续培训的关键据来自实验区的教师反映,大部分教师在培训后都很难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课堂上,这种困惑始终困扰着教师。这表明,教师无论参加哪种形式的培训,都要面对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换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的转换上,有一个很难逾越的鸿沟。正如一位校长所言:“培

中小学教师培训交流的模式与方法

中小学教师培训交流的模式与方法【引用】 学生的成功取决于教师的高素质。教师的有效培训是增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队伍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教师培训被置于了“优先发展,适度超前”的重要定位。反思以往的教师培训的理念和方法,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经验,配合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探索新的教师培训模式,对于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促动教师的专业成长,对于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传统教师培训中的不足 传统的以高等教育机构为本的教师培训是知识导向型培训模式。它以知识的传授为基础,或强调学科知识,或强调专业知识,沿袭传统的“教师讲学员听+ 中小学参观考察(走马观花的形式)”的方式。这种模式忽视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联系,忽视了实践性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员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倡导先进科学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同时,却使用了与这些观点相悖的培训方式。在教师培训理念和方法上的偏差在一定水准上影响了教师培训的效果。实际上,大部分教师在参加了这类培训后,都感到困惑,难于把所学知识使用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而校本培训又走向另一个极端,仅观摩教学活动依样画葫芦的学习模仿些他人已经贴了标签的经验,缺乏反思和研究性的经验学习。同事之间的切磋互助利于教学实践技能的养成,却难以提升教育理论,同一层次教师间的相互支援往往会囿于同水平的反复,难以提升理解的理论水平,这是校本培训的“致命伤”。中小学毕竟是实行基础教育的场所,不是高等教育机构,没有相对应的学术氛围,教师培训完全在中小学实行也不可取。 二、国外的相关研究 1. 教师的知识观 瑞福肯(Rivkin,1998)、桑德斯(Sanders,1996) 等的研究表明,教师素质与学生的表现以及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而教师教育知识由条件性知识(来自教育科学的理论的显形知识)和经验性知识(来源于教育实践的隐性知识)构成。条件性知识是一般教育的通用知识,影响人们的教育理念,并为实践提供理性支持,用以指导与调控实践活动。经验性知识是通过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感悟和直觉来获取和形成的知识,它对条件性知识的学习起基础或防碍作用,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更为广泛、深刻和复杂。两类知识的性质决定了条件性知识的学习及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不是只通过外部的灌输学习就能实现的,它还必须在实践中经过教师自己的积极参与、体验、反思、经历、相信认可时,才能真正掌握和内化。如果教师培训不考虑教师学习的特点,仅仅重视报告新观点、新思想,难免使教师所学的条件性知识大多停留在口头上,行为仍被隐性知识牵着鼻子走,出现“两条腿走路”的现象。 2. 成人教育理论 柯尔伯(Davia kold) 的经验圈理论认为:一个成人要取得培训的成功,必须经历四个阶段,它同样也适合于教师的培训。(1) 教师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迎接新的挑战,所以教师需要培训一些新的知识和经验。(2) 在培训过程中,教师必须能够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思考这些新的知识和经验。(3) 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必须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创造概念,形成逻辑完整的理论体系。(4) 教师要使用这些理论与自己的工作实际,在实际的工作中做出自己的决策和解决具体的问题。柯尔伯的经验圈理论对于教师培训的实际意义在于,成人是带着经验和问题来培训的,培训的内容要求与自己职业的发展及个人的内在世界的提升相联系,培训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培训,同时在理论培训的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以及自己的经验教训,来消化吸收这些新的知识和经验,形成自己的对这些知识和经验的新的理解,并在实际工作中使用这些知识和经验做出决策,解决实际问题。 3. 对比课的研究 乔依斯和许瓦斯(Joyce and Showers,1982) 曾对两组参与了三个月在职课程培训的教师做过对比研究,其中一组教师在受训期间同时参与了校内同事之间相互观课和指导,而另一组教师所在的学校则没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