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传奇专题1

唐传奇专题1

唐传奇专题1
唐传奇专题1

简析中国女子形象

自古以来女子皆以貌美来形容。在古时,擅长琴棋书画的女子是男子所追求的。正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品读一下女子身上其他的品性。

作为文学史上一朵奇葩的唐传奇,它的成功之处也取决于对于女子形象地刻画。唐传奇中首先着眼于对女子外貌的描写,若只是停留于女子表面美貌的描写,未免会落入肤浅的趣味。因此它的作品中女子还有以诗的爱好和才情。除了有貌,有才,有智慧,有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唐传奇中的女子更有着一股倔傲性格。他们是痴情女子也是侠义女子。

先来看看她们绝美的容貌

李娃:荥阳公子第一次见到李娃,就已经目瞪口呆了,原文是这样描述的:“有娃方凭一双鬟青衣立,妖姿要妙,绝代未有。”如此容貌使得荥阳公子见了,停止骑马,徘徊不能去。而书中也这样形容李娃“明眸皓齿,举步艳冶,触类妍媚”。可想而知,李娃虽为长安倡女,但美貌却是仙女下凡。

中国历史中因红尘而让国破家亡的例子数不胜数,甚至每一个朝代都会有几个这样的女人,就是因为她们“倾国倾城”的容貌。就如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春寒赐浴华清池”、“鬓发腻理,纤撤中度,举止闲冶”而出浴后“体弱力微,若不胜罗琦,光彩焕发,转动照人”。后人对杨贵妃的美貌的描写数不胜数,比如就有著名的诗仙李白留下“云想衣裳花想容”这样的诗句,算是别有风流韵致。

《莺莺传》中的莺莺在蒲州发生兵变,张生设法保护了崔家。崔夫人设宴答谢,并命女儿出拜张生。可是她一再拖延,“久之乃至”,既“双脸销红”,又“凝睇怨绝”,一幅羞涩而不情愿的模样,表现出一个名门少女所特有的端庄、娴静而又娇羞、矜持的性格特点。张生惊其美艳,转托婢女红娘送去两首《春词》逗其心性。由此可见,正是因为莺莺的美貌,才使张生念念不忘。

霍小玉“若琼林玉树,互相照耀,转盼精彩射人”;而任氏的美则是“娇姿美质,歌笑态度,举措皆艳,殆非人世所有”

其次她们的拥有卓绝的才识

唐传奇中的女子不仅美丽动人,而且还注重与内在美相结合。

在《霍小玉传》中,十一娘说到霍小玉“高情逸态,事事过人,音乐诗书,无不通解”。她一听说“丽词嘉句,时谓无双”的李益的大名,顿时“非常欢惬”;柳氏“喜谈谑,善讴咏”,仰慕秀才韩诩的“诗名”,认为“韩夫子岂长贫贱者乎”。

任氏不仅美妍娇姿,而且心地善良,多情多义。她不慕豪侈而钟爱贫贱的郑生;面对韦崟的凌辱,她不畏惧,不屈从,拒之甚力,晓之以理,表现得机智而聪明,从此赢得了韦崟的敬重。也正是如此,众人都深深地替任氏叹息惊奇。

崔莺莺,生长于名门闺秀之家,颜色艳异,光辉动人,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才情横溢,真正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也正因为其本身是位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人,才会对风流文士极为爱慕。莺莺和飞烟传递爱情信息时仰仗一张张诗笺,莺莺的诗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至今仍广为传诵。唐传奇中诸如此类的描写不胜枚举,使得女子具有了较高的文化品位和美人芳草的韵味。

牛肃女应贞“学穷三教,博涉多能”;红线“善弹阮咸,又通经史”。

再次她们有很强的自我认识

在唐传奇中,虽然说文中女性角色各自的命运不同,结局有悲有喜。但是她们无非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和自由,想摆脱当时社会的封建思想的束缚。

霍小玉出身贱庶婢女的女儿,而又沦为倡女。她们知道自己身份低微,认识到无法嫁入豪门,摆脱不掉低微的身份。在李益赴任前,霍小玉便清醒地认识到“妾本倡家,自知非匹。今以色爱,托其仁贤。但虑一旦色衰,恩移情替”。李益赴任后,再次认识到“以君才地名声,人多景慕,愿结婚媾,固亦众矣。况堂有严亲,室无冢妇,君之此去,必就佳姻。盟约之言,徒虚语耳”。最终的结果被霍小玉言中,李益抛弃了她。后李益为一位豪士强行带回霍小玉住处,霍小玉伤心欲绝,竞“乃引左手握生臂,掷怀于地,长恸号哭数声而绝”。李益的负心寡情薄义,带给霍小玉只有血泪的控诉,只有化为厉鬼才能复仇的悲剧性结局。

谢小娥为了替亲报仇,将自己女扮男装,“已二岁余,竟不知娥之女人也”,只有足够的智慧才能使小娥的身份隐蔽这么长时间。当见到不共戴天的仇人时,小娥并不鲁莽冲动,而是“心愤貌顺,在兰左右,甚见亲爱”。当时机成熟时,小娥又能够用聪明的方法不仅灭了仇人贼人,又捕捉了贼人余党。

《任氏传》中的狐妖任氏,她反抗富家公子而选择郑六,她如此的选择是女性自我意识的体现,任氏在赴京之前,明知道自己有着生命的危险,但难却郑、韦两人的一再邀请,结果竟以生殉情,任氏同样是义无反顾的为了追求自己的自由爱情。

《虬髯客传》中的女侠张氏比前两者都高出一筹。张氏追随李靖是为了政治理想,这是高于以往女性审美理想之处,表现了女性参政的自觉意识和积极态度。

《离魂记》中的倩娘,以深夜离魂追王宙的虚幻形式,形象地表现了倩娘为了追逐自己的爱情的义无反顾。一般来讲,在封建社会时期,一个弱女子是不可能违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可是倩娘对自己爱情的执着,居然以离魂,灵魂出窍的形式和王宙私奔,这样的行为方式让人佩服,这样坚贞不渝的爱情让人感动。这样的一种形式,也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然后她们还有倔傲性格

这些女性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对暴力强权的斗争,大胆、刚烈。

霍小玉:面对着背叛相守誓言的李益,霍小玉痛斥:“君是丈夫负心若此!(我)征痛黄泉,皆君所致。李君李君,今当永诀!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面对无情的现实,小玉没有象莺莺那样“怨而不怒”地凄婉恳求,而是走出一条生前控诉,身后复仇的斗争道路。她义正辞严地谴责李益正是对《事夫章》中“退身相让,忍气吞声”和“曲不能争,直不能讼”之类说教的反抗,于是“掷杯于地,长恸号哭数声而绝”。这虽然是生命的结束,但更是新的斗争的开始,霍小玉果然将复仇的斗争延伸到冥界,使李益日日不安,不得善终。

谢小娥为亲人复仇,忍辱负重,先是到处求教,努力解开追寻凶手的“哑谜”;继而女扮男装,浪迹江湖,为人“佣保”两年,时机成熟时,“小娥潜锁春于内,抽佩刀先断兰首,

呼号邻人并至,春擒于内,兰死于外,获贼收货,数至千万”,报了大仇。

功曹参军武公业妾步飞烟因诗迷恋上了邻家公子赵象,事情暴露后, “象觉跳去,业搏之,得其半襦。乃入室,呼烟诘之。”飞烟“烟色动声战,而不以实告。公业愈怒,缚之大柱,鞭楚血流”。但云:‘生得相亲,死亦何恨!’深夜,公业跌假寐。烟呼其所爱女仆曰:‘与我一杯水。’水至,饮尽而绝。公业起,将复笞之,已死矣。”面对如此强暴,飞烟不屈地宣言:“生得相亲,死亦何恨”。为了追求自己的自由和爱情,步飞烟以猛烈的形式以自己的牺牲来反抗强暴。

唐传奇里,倔傲的女性丰姿里还有义正辞严的狐女任氏,还有反抗夫权、敢违父命的龙女,还有英姿飒爽的侠女红线,还有不让须眉、介入政事的聂隐娘,还有独具慧眼、私奔李靖的红拂,还有生死不渝、高擎爱情之炬的倩娘。

她们痴情

霍小玉:她出身贱庶婢女的女儿,疼爱她的霍王死后,她又沦为娼妓。士大夫阶层没落贵族出身的李益对她始乱终弃。而霍小玉是个痴情而又软弱的女子,在李益抛弃她在外不归时,为寻找李益,希望他回来,竞“赢卧空闺,遂成沉疾”,“寻求既切,资用缕空,往往私令侍婢潜卖箧中服玩之物”。这一切竟为一老玉匠一语道破:“贵人男女,失机落节,一至于此!”最终霍小玉的痴情使“长安中稍有知者”皆为其所作所为感动至深,一至“风流之士,共感玉之多情;豪侠之伦,皆怒生之薄行。”

《李娃传》中的名妓李娃,与赴京应试的荥阳生相恋,并大胆让荥阳生留宿,“诙谐调笑,无所不至”,表现得温柔多情。但她深知自己的地位与贵介公子的荥阳生是难以匹配的,所以当荥阳生在妓院荡尽钱财时,她又主动参预了鸨母骗逐荥阳生的行动,尽管她内心深处仍对荥阳生情意绵绵。之后,荥阳生流浪街头,做了丧葬店唱挽歌的歌手。一次他与父亲荥阳公相遇,痛遭鞭笞,几至于死;后沦为乞丐,风雪之时“枯瘠疥疠,殆非人状”的荥阳生为李娃所救,二人同居。在李娃的护理和勉励下,荥阳生身体恢复,发愤读书,终于登第为官,但她也没对荥阳生抱不切实际的幻想。她不惜忍痛割爱,十分理智地提出分手,宁愿放弃与心爱的人幸福的生活,给对方以重新选择婚姻的充分自

由。只是因为觉得自己的身份已配不上他。

在《莺莺传》中,张生救了崔莺莺一家,成为这一家的救命恩人。在谢恩的宴席上,张生见到了崔莺莺。张生就在见面后一发不可收拾,便让红娘送去情诗,崔莺莺在开始时倒是表现出一个少女所有的娇羞和礼教思想影响下的言不由衷,然而几天之后,便对张生投怀送抱。崔莺莺内心挣扎十多天后,,最终她好像冲破了封建束缚那条心理防线,两人竟然一起厮混了一个多月。在这期间,张生向崔莺莺探问她母亲的意见,崔莺莺不好意思问询,张生便说自己得跟老太太面谈。之后张生始乱终弃,又是一次相会,这一次就是分手的时候,于是崔莺莺就张罗着要为张生弹琴,将那无助哀怨的心情寄托在琴声上,却始终留不住张生,之后莺莺虽给张生寄去长书和信物,但张生终与之决绝。她也认为私相结合“不合法”,“岂期既见君子,而不能定情,致有自献之羞,不复明侍巾帻”。她不是振振有辞的向张生提出责难,而只是一味哀求,希望他能够始终成全。甚至面对张生将“尤物”、“妖孽”一类字眼加在她身上时,她只有怨,没有恨。

《柳毅传》里的洞庭龙女初以父母之命远嫁泾河小龙,但却受到婆家虐待,百般无奈,于是便请求柳毅帮她送书信到洞庭家中。柳毅因同情龙女不幸遭遇而允诺前往龙宫。龙女救出后,深深的爱上了见义勇为的柳毅,但柳毅是个正直的书生,当初送信完全是激于义愤。柳毅来到龙宫,不被数不胜数的奇珍异宝所动。所以在遭到逼婚时,他虽也有爱慕龙女之心,但克制了私情,毅然拒绝。柳毅告别龙宫后,性情温顺善良的龙女面对他的拒绝没有气馁,依然执着坚定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在柳毅的妻子亡故后,龙女化做民妇来到鳏居孤独的柳毅身边,与他结为夫妇,直至他们的孩子出世才道出真情。柳毅被龙女的一片深情所感动。

再说《离婚记》,倩娘跟着自己的表哥王宙情投意合,“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两人的婚姻一度被家里人看好,但是倩娘的父亲张镒后来又把倩娘去配了别人。这样一来,倩娘就一病不起,而王宙却找个借口打算去长安。而王宙离开的第一天晚上,恰值上船之际倩娘就光着脚追他而来,倩娘的言语中有着坚定的信念“君愿意如此,寝梦相感。今将夺我此志,又知君深情不易,思将杀身以抱,是以亡命来奔。”两人就改道四川

私奔去。而后,两人同居五年,生了孩子,倩娘因想念父母,王宙就决定带她回去,一回去才发现跟着他五年的是倩娘的灵魂,两个倩娘合为一体。整个故事,娘为了追求自己的爱,竟然灵魂出窍,虽然觉得不可思议、不太真实,但对倩娘这样追求自己的爱情而感动。

她们侠义

谢小娥八岁丧母,后嫁段居贞为妻,父亲和丈夫都是巨商,在江湖中往来遭遇劫匪而被杀。谢小娥受伤后幸好遇救未死,立志为父亲和丈夫报仇。为了报一家之仇,也使得她的作为超出了男儿的能力范围,她机智勇敢,卓绝耐心,潜伏在杀父杀夫的仇人面前,作者用了“心愤貌顺”这词,显得谢小娥的高超演技。然而在谢小娥报仇后,就人生无目标无追求,就选择了出家做尼姑,遁入空门,云游四方。那两个贼首,为了富贵而杀人越货,的确该死,谢小娥的复仇在道义上无可指摘。

《聂隐娘》也是一篇女侠故事,聂隐娘从小就被一个老尼姑用奇异的手法给带走,老尼姑给她讲道,传道,整整5年的时间,学成之后就下山随着师傅一起惩恶扬善。在惩恶扬善的过程中,聂隐娘就像一个杀手一样。在被人刺杀时,妙手空空这个敌人,聂隐娘很难对付,她就让刘昌裔戴上防护的玉石,自己则变成小虫子在昌裔的肚子里等候时机。

《红线》中并没有去赞美红线的容貌,而是强调其文武双全的素质:“善弹阮咸,又通经史。”因为只有知书达理的女侠,才能具有“夜漏三时,往返七百余里,入危邦,经五六城”。“(薛崇)又问曰:‘无伤杀否?’(红线)曰:‘不至是。但取床头金合为信尔。’某子夜前三刻,即到魏郡,凡历数门,遂及寝所。……见田亲家翁正于帐内,鼓跌酣眠……杨威玉帐,但期心豁于生前;同梦兰堂,不觉命悬于手下。宁劳擒纵,只益伤嗟。时则......侍人四布,兵器森罗。……某拔其簪珥,縻其襦裳,如病如昏,皆不能寤,遂持金合以归。”不杀一人,出现奇迹,“河北河南,人使交至”,化了干戈为玉帛。不畏艰险,为国家弭患的好表现。

唐传奇中的女子坦荡,刚烈和义、廉、孝、勇的性格英雄化,在她们身上体现出的优

秀品质不仅都是属于男性的“专利”,女性也具备了。而表现出来的女性张扬而勇敢的个性,既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女性地位提高的一种愿望,同时也预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些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女子形象,从古至今,穿越千年的历史,这些女子形象仍然魅力不减!

她们之中,有宫妃女子、婢妾女子、闺秀女子、青楼女子、灵异女子、

陈鸿的《长恨歌传》中,作者塑造了这一基于历史原型而丰满动人的妃子形象——光彩夺目的贵妃杨玉环。唐明皇李隆基不像一般的君王,他未将女性当作玩物,却铭心刻骨地爱,专注地爱,重情重义,不顾一切;杨玉环是被追求的对象,同时也是爱情的追求者,她美丽、善良、纯情。

她们和妓女形象一样,有相同的地方,就是她们都拥有低下的地位,都处于最低层被压迫的地位,这对于她们追求理想爱情构成最大程度的困难。因此,当爱情降临的时候,她们会异常的珍惜。代表人物有《柳氏传》中的柳氏,《飞烟传》中的步飞烟。

这类女子,容颜俊俏,知书达礼,是十足的大家闺秀,她们生活上遵守着传统的伦理道德,但是内心却向往自己的爱情,她们敢于向封建礼教的压制挑战,勇敢的奔向自己理想中的爱情。就如《莺莺传》中的崔莺莺,《离魂记》中的倩娘。

她们虽然是青楼女子,地位低下,但是她们痴迷爱情,为了爱情她们可以放弃一切。《霍小玉》传中的霍小玉,《李娃传》中的李娃是这类女性形象的代表。

她们共同拥有着未卜先知的超能力,利用这些来获得自己的爱情。但她们也和平凡人一样相夫教子。好比任氏。

她们同男人一样拥有一腔热血,为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与封建礼教抗争。她们既有青春的骚动,对爱情的渴望,又在道德礼教的压抑下犹豫徘徊,她们追求的爱情排斥了一切非情感的功利因素。坚持婚姻中的自我意识,并以实际行动对坚不可摧的封建礼教制度进行猛烈的控诉和攻击。

从进入父权制社会以来,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就从峰顶跌入了谷底,,被父、夫、子所构造的三级网络紧紧地束缚,没有了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女性由于在社会生活中

不幸沦为配角,也成为了男性的附属品。在历史文学的长河中,女性作为人类繁衍的母亲,在文学作品中只能作为配角和点缀,对于她们的介绍被隐于男子的背后,至于她们头顶的永远是某母、某妇或某女。正因如此,人们对于她们的形象逐渐模糊,甚至遗忘。中国的妇女,就开始了遭受压迫、遭受奴役的漫长历程。孔孟之道更加强这种奴役和压迫的合法性,几千年来,人们都心安理得的在人生的舞台上,扮演者自己各自的角色。当然,在这种社会制度下,女性不干于被压迫、地位低下,她们不耐寂寞,奋起抗争。她们虽然力量微弱,抑或引起后人的嘲诟,但这种勇于反抗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历来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但女性的反抗,也取得了成功:中国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历史上第一位女宰相上官婉儿,替父从军击败入侵者的花木兰,巾帼英雄穆桂英,中国最早的女外交官文成公主,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等等。她们取得了反抗的胜利,为中国女性树立了典范,带领女性走性解放的步伐。

浅谈唐传奇爱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收稿日期:2005209230 作者简介:唐剑,男,讲师,双文学学士,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第21卷第2期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2月V o l .21N o .2Journal of Xuzhou In stitute of T echno l ogy FEB 12006 浅谈唐传奇爱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唐 剑 (徐州广播电视大学, 江苏 徐州 221006) 【摘 要】 中国小说发展到唐代,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我国小说步入了成熟期。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作品代表着唐传奇的最高成就。这些作品大都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的残酷,抨击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对妇女的迫害。同情下层妇女的悲惨境遇,歌颂她们为争取爱情幸福而进行的反抗和斗争。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反抗精神、个性鲜明独特、可歌可敬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 唐传奇;爱情小说;女性形象 【中图分类号】 I 20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704(2006)022******* 唐传奇是我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 碑。中国小说发展到唐代,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说:“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真正走向成熟。首先,作者有了自觉的小说创作意识和由此决定的小说新的审美特征。小说在唐代以前,一直是“记异”、“记事”,是对鬼神或人事的忠实的记录。到了唐代,作家开始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小说创作。小说不再是“记实”,而是“虚构”了;其次,题材由神怪走向现实,反映了广阔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上至帝王后妃的宫廷生活、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之争,下至妓女士子的恋爱婚姻悲剧、乞儿商贾羁旅行役的生活状况,无不摄入笔下。小说所描写的生活面,几乎触及社会的各个角落;第三,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有很大的提高。在构思布局、人物描写、语言艺术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唐传奇突破了史传文学记实的影响和束缚,从而产生了质的飞跃。标志着我国小说步入了成熟期。 唐传奇题材较广,大致可以分为几类:一是爱情婚姻题材。如《莺莺传》、《霍小玉传》、《李娃传》、《任 氏传》等;二是封建官场生活题材。如《枕中记》、《南 柯太守传》等;三是武侠题材。如《虬髯客传》、《红线传》、《聂隐娘》、《昆仑奴》等。 其中,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作品代表着唐传奇的最高成就。这些作品大都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的残酷,抨击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对妇女的迫害。同情下层妇女的悲惨境遇,歌颂她们为争取爱情幸福而进行的反抗和斗争。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反抗精神、个性鲜明独特、可歌可敬的女性形象。代表作有《莺莺传》、《霍小玉传》、《李娃传》等。这三个传奇的题材相近,写作技巧也比较高,深受读者的喜爱,历来传诵不衰,并且被改编为戏剧,在舞台上搬演。 一、《莺莺传》中的崔莺莺 《莺莺传》反映了一个名门之女的爱情生活和悲剧命运,是唐传奇中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一篇作品。鲁迅先生曾说“唐人传奇留遗不少,而后来煊赫如是者,惟此篇及李朝威《柳毅传》而已。”它后来被金人董解元改编为《弦索西厢》,被元人王实甫改编为《西厢记》,小说本身也更为著名了。有人说一部《莺莺传》和由它发展和演化而来的《西厢记》,就是一部中国戏剧史,可见其重要性。 《莺莺传》的情节并不复杂,但其艺术成就极高,它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对莺莺形象的塑造上。莺莺出

唐传奇

唐传奇 传奇本是传述奇闻异事的意思,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它远继神话传说和史传文学,近承魏晋南北朝志怪和志人小说,发展成为一种以史传笔法写奇闻异事的小说体式。唐传奇内容更加丰富,题材更为广泛,艺术上也更成熟。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阶段。

恨歌传》、《东城父老传》等,往往借历史表达思想情感。此外,描写义侠刺客的题材的作品也不少,如《聂隐娘》、《红线》、《昆仑奴》、《虬髯客传》、《谢小娥传》等,反映了反抗强暴和侠义的思想精神。另外还有一些描写神仙鬼怪的作品,如《古镜记》、《补江总白猿记》等。 艺术成就 唐传奇的创作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首先,唐传奇在小说发展史上摆脱了六朝小说粗陈梗概的写法,对生活的描写和人物的刻画走向了细致化的艺术境地,注重生活细节的描写和人物的精神心理的展现,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具有性格化的人物形象,并且开始注意小说的审美价值和娱乐功能。 其次,唐传奇是“有意为小说”,因此在创作手法上较六朝志人的偏重写实增强了虚构性,较六朝志怪的偏重记述传闻增加了再创作性,作家真正开始自觉地进行艺术想像和艺术创造,而且在艺术构思、情节结构上,都取得了新的成就。 唐传奇 此外,唐传奇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以及语言、词采等方面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采用散体古文,适当吸取了民间口语,也常插入诗词,提高了小说的表现力。唐传奇的地位和影响 唐传奇作为文学史上开始进入成熟阶段的短篇小说,难免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譬如史传为传奇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营养,但同时传奇也就往往采用史传的简洁笔法,而省略必要的交代和细致的描述,有时更用归纳的方法写人物,这对小说而言,其实是不合适的。又譬如《云麓漫钞》说士子欲以传奇显"史才、诗笔、议论”,确实唐传奇作品中普遍存在议论成分,有的还夹有众多诗篇,这也造成小说文体的不纯。 但尽管如此,唐传奇毕竟展开了一片崭新的艺术天地。通过虚构的故事和虚构的人物,它比以往的任何文学样式,能够更自由更方便更具体地反映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理想,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趣味,由此而言,它在文学史上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传奇这种文言小说样式在宋代一度衰落,到元、明又出现了不少优秀的、较唐传奇在各方面都有所发展的创作,并被改写为白话小说。事实上,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在艺术上的成熟,与传奇体有很大关系。 作品取材 由于唐传奇的兴起本身与民间文学有一定关系,在其发展过程中又不断吸收民间的素材,这使得文人创作同大众的爱好有所接近,这对于文学的发展也是很重要的。在众多的传奇作品中,我们看到追求自由的爱情成为中心主题,而妓女、婢妾这类低贱的社会成员成为作品歌颂的物件,这里面就反映着大众的心理。所以它为后世面向市井民众的文艺所吸收。 唐传奇

唐代小说书目及论文索引

唐代小说书目及论文索引 唐代传奇研究吴庚舜唐代文学研究年鉴 1985年卷 P.420 略述唐代小说的整理工作程毅中唐代文学研究年鉴 1986年卷 P.294 唐代传奇选译 / 施瑛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第三函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唐代传奇选译 / 周楞伽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4 唐宋传奇集 / 鲁迅校录北京文学古籍刊行 1956 唐宋传奇集 / 鲁迅 1881-1936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2 唐宋传奇集 / 鲁迅, 1881-1936 齐鲁书社 1997 唐宋传奇选 / 张友鹤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4 唐人传奇 / 吴志达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唐人传奇 / 李宗为中华书局 1985 小豆棚 / 元_ 原著 ,周晨译注齐鲁书社 1991 唐人传奇选译 / 元稹 ,周晨巴蜀书社 1990 唐人小说 / 桃源居士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2 唐人小说 / 汪辟疆校录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唐人小说 / 汪辟疆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5 唐人小说选 / 陈周昌选注湖南文艺出版社 1986 唐代小说史话 / 程毅中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0 唐代小说研究 / 刘开荣商务印书馆 1956 唐代小说嬗变研究 / 程国赋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7 隋唐五代小说史 / 侯忠义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7 唐代小说研究刘开荣上海商务印书馆 1947,11 又修订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5 5,6 唐宋传奇作者暨其时代张长弓上海商务印书馆 1951,2 游仙窟方诗铭校注上海中国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5,3 唐宋传奇选译第一辑崔巍选译上海四联出版社 1955,4 唐人小说汪国垣校录上海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5,1 论崔莺莺戴不凡上海文艺出版社 1963,10 唐人小说研究一纂异记与传奇校释王梦鸥台北艺文印书馆 1971,12 唐人小说研究二集--陈翰异闻集校补考释王梦鸥台北艺文印书馆 1973,3 唐人小说研究三集一本事诗校补考释王梦鸥台北·艺文印书馆 1974,11 从莺莺传到西厢记王季思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5 唐人小说选析上海书局编辑部上海书局1963.12 唐代传奇选译施瑛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版 唐人传奇吴志达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年版 唐代小说选徐士年中州书画社 1982年版 唐宋传奇故事(一)吕苹王荣初选译上海文化出版社 1983年1月版 唐传奇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年2月版 唐宋传奇选(注译本)张文潜等编注福建教育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插图本唐代传奇选译(上、下卷)周楞枷编译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4年7月版唐宋传奇选(朝鲜文)张友鹤选注南永前译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4年1月版

唐传奇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唐传奇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可与唐诗一起并誉为唐朝文学的两座高峰。它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起到了前承六朝志怪、后启宋元话本的作用。唐传奇主要分成三类:一是写才子妓女的爱情故事,一是写豪侠壮士的侠义故事,一是写人生如梦的讽世故事。在这些唐传奇故事中,以爱情篇中的人物形象最为生动、情节最为曲折动人。除此之外,这些故事对社会现实的忠实反映和它自身的反展演变也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一下试从几个方面来分析此类传奇中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 一、爱情类唐传奇作品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由于此类唐传奇描写的是年轻人之间的爱情,无论最后结局如何,他们曾有过的热烈的爱情和女主角清光照人的形象都为后人所喜爱。因此这些爱情类的传奇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是宋代以后的话本小说和元代以后的杂剧更是多取材于此,比如元代四大名剧之一王实甫的《西厢记》就改编自元稹的《莺莺传》,而明代汤显祖的《紫钗记》则师承蒋防的《霍小玉传》。同时这些作品的写作技巧发展了六朝以来骈文中细致的描写,并且吸收古文运动中文字精炼行文流畅的特点,对后世的散文和小说都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二、爱情类唐传奇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 唐传奇中的爱情故事是对唐代社会的真实写照。初唐所建立的科举制度和读书人狂热追求的官宦仕途到了中晚唐的时候已变得腐烂不堪,科举已经不是出人头地的唯一出路。读书人在考过科举后,于仕途上平步青云的途径一是靠婚姻,二是靠裙带,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以至于晚唐时牛李之争也是因为靠科举走上仕途的读书人和靠血缘关系互相提携的豪门贵族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冲突。由于这个原因,中晚唐时娶五姓女之风巍为盛行,读书人莫不把五姓女当作官场上的敲门砖,同时很多读书人也为此放弃了自己原有的爱情。《霍小玉传》中的李益就因此抛弃了霍小玉,造成了唐传奇爱情故事中最大的悲剧。 另一方面,唐朝文化开放,国力强盛,吸引了许多外国人前去学习唐朝先进的思想,各国商人、僧侣、外交使团络绎不绝,使得长安成为了首屈一指的国际化大都市。再加上初唐时科举的设立吸引了全国读书人中的精英聚集在长安,催生了许多青楼酒家这样的风月场,以至于后人评价唐人好狎妓。此外,唐朝时胡风盛行,所以有唐一代多豪放女,而且道德标准迥异于前朝,以至于对儒家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女人或不遵循传统礼教、或作风大胆令人咋舌,和风流才子间产生了许多爱情故事。在青楼中靠卖笑为生的艺妓女子首当其冲的成为了唐朝豪放女的首要代表,无数皇室成员、高官显达、读书人都慕名去青楼一睹名妓的风采。但是青楼女子也并非如她们的职业一样只有虚情假意和逢场作戏,她们作为女人也有追求爱情的自由,只不过她们的爱情在五姓女对读书人的诱惑面前显得微不足道,所以她们与才子间的爱情多以悲剧收场。不仅仅是青楼女子频繁的遭到被抛弃的命运,其他身份地位不及五姓女的女子也屡屡因为读书人的负心而成为悲剧人物。 三、爱情类唐传奇作品中的名篇浅析 《霍小玉传》、《莺莺传》和《李娃传》是此类作品中的代表作。这三篇文章都叙述了读书人和年轻女子之间的爱情故事,所不同的是悲剧的色彩一篇比一篇减弱,甚至把《李娃传》称为是喜剧也并无不妥之处。《霍小玉传》里的霍小玉是霍王的女儿,被霍王遗弃后便失去了五姓女的地位。虽然她和李益相恋了两年多并且只要求拥有八年的爱情,但李益为了日后的发达不但尊母命迎娶身为五姓女的表妹卢氏,还对霍小玉避而不见,极尽负心之事。即使被黄衫客用计骗到霍小玉面前时他也无一句解释。最后霍小玉气绝身亡,

第九章唐代传奇与变文

第九章唐代传奇与变文 第一节传奇的产生和发展 一、“传奇”即唐代短篇文言小说。晚唐人裴铏将小说集命名而得名《传奇》。宋以后才称唐人小说为传奇。其特点: (一)、唐传奇是作家“有意为小说”,是作家通过构思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社会理想的自觉创作。 (二)、内容更为丰富,更接近现实生活,题材也更为广泛。 (三)、在艺术上“叙述宛转,文辞华艳”,在情节构想、结构布局、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方面,都超过以前的小说作品,而且比较成熟的运用了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中国小说发展到唐传奇,已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了,它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二、唐传奇产生与兴盛的原因 (一)市民阶层的形成,唐代城市经济十分繁荣,市民阶层在城市中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他们一方面有新的文化娱乐要求,另方面也要求文学反映他们的思想愿望、生活斗争,特别是在爱情婚姻问题上的自由平等要求。这种要求在传奇中得到了具体反应,成为传奇的重要题材,使传奇作品的题材有神怪转向人间,促进了传奇的繁荣。 (二)涌现了一批传奇作家。 (三)文学本身发展的影响。 三、唐传奇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初盛唐是志怪向传奇的过渡期。王度《古镜记》、《补江总白猿传》、张卓《游仙窟》。 (二)中唐传奇空前繁荣,作品大量涌现,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李娃传》、《霍小玉传》、《莺莺传》、《长恨歌传》等,都是艺术上比较成熟的作品。 (三)晚唐,传奇开始衰落。作品仍不少,仅专集就有牛僧儒的《玄怪录》、李复言的《续玄怪录》、裴硎的《传奇》、皇甫枚的《三水小牍》等。 第二节传奇的代表作品 仅存单篇40余篇,专集40余部,主要收录再宋初李昉等人编纂的《太平广记》中。 一、爱情婚姻题材的作品,是唐传奇中成就最高的。如白行简《李娃传》、蒋防《霍小玉传》、元稹《莺莺传》、李朝威《柳毅传》等。 二、讽刺热衷功名,反映宦海风波的传奇。如沈既济《枕中记》、李公佐《南柯太守传》等。 三、取材历史的传奇有《长恨歌传》、《东城老父传》等。4、晚唐出现了较多的豪侠小说,著名的有杜光庭《虬髯客传》、薛调《无双传》、袁郊《红线传》等。 第三节传奇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一、艺术:1、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2、结构完整,情节曲折。 3、细节描写的细腻生动。 4、语言精练华美,生动流畅。

唐传奇

传奇本是传述奇闻异事的意思,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它远继神话传说和史传文学,近承魏晋南北朝志怪和志人小说,发展成为一种以史传笔法写奇闻异事的小说体式。唐传奇内容更加丰富,题材更为广泛,艺术上也更成熟。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阶段。

这类作品表现了对婚姻爱情生活自由的向往和追求,抨击了封建礼教、婚姻制度和门第等级观念。其次有讽刺批评社会的一些现象的作品,如《枕中记》、《南柯太守传》等,体现了一定的现实批判精神。还有政治历史题材的作品,如《高力士外传》、《长恨歌传》、《东城父老传》等,往往借历史表达思想情感。此外,描写义侠刺客的题材的作品也不少,如《聂隐娘》、《红线》、《昆仑奴》、《虬髯客传》、《谢小娥传》等,反映了反抗强暴和侠义的思想精神。另外还有一些描写神仙鬼怪的作品,如《古镜记》、《补江总白猿记》等。 艺术成就 唐传奇的创作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首先,唐传奇在小说发展史上摆脱了六朝小说粗陈梗概的写法,对生活的描写和人物的刻画走向了细致化的艺术境地,注重生活细节的描写和人物的精神心理的展现,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具有性格化的人物形象,并且开始注意小说的审美价值和娱乐功能。 其次,唐传奇是“有意为小说”,因此在创作手法上较六朝志人的偏重写实增强了虚构性,较六朝志怪的偏重记述传闻增加了再创作性,作家真正开始自觉地进行艺术想像和艺术创造,而且在艺术构思、情节结构上,都取得了新的成就。 唐传奇 此外,唐传奇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以及语言、词采等方面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采用散体古文,适当吸取了民间口语,也常插入诗词,提高了小说的表现力。唐传奇的地位和影响 唐传奇作为文学史上开始进入成熟阶段的短篇小说,难免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譬如史传为传奇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营养,但同时传奇也就往往采用史传的简洁笔法,而省略必要的交代和细致的描述,有时更用归纳的方法写人物,这对小说而言,其实是不合适的。又譬如《云麓漫钞》说士子欲以传奇显"史才、诗笔、议论”,确实唐传奇作品中普遍存在议论成分,有的还夹有众多诗篇,这也造成小说文体的不纯。 但尽管如此,唐传奇毕竟展开了一片崭新的艺术天地。通过虚构的故事和虚构的人物,它比以往的任何文学样式,能够更自由更方便更具体地反映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理想,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趣味,由此而言,它在文学史上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传奇这种文言小说样式在宋代一度衰落,到元、明又出现了不少优秀的、较唐传奇在各方面都有所发展的创作,并被改写为白话小说。事实上,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在艺术上的成熟,与传奇体有很大关系。 作品取材

唐传奇爱情类故事初探

唐传奇爱情类故事初探 唐传奇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可以用洪迈的一句话来概括:“唐人小说不可不熟,事言凄婉欲绝,间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它在中国文学史上起到了上承六朝志怪,下启宋元话本的作用,同时也是历史上首次由文人有意识的独立创作的小说。明人胡应麟评价道:“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这是很中肯的,比洪迈“而不自知者”的见解又提高了一个层次。唐传奇主要分成三类,一是写才子佳人或才子妓女间的爱情故事;二是写豪侠壮士的侠义故事;三是写人生如梦的讽世故事。这些传奇作品虽然还未完全脱离六朝习气,但已逐渐“从鬼神灵异、奇闻轶事走向现实生活”(李悔吾,58)。这其 中又以爱情类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最为生动传神,情节最为曲折动人。除此之外,它们对唐代社会的忠实反映和自身的艺术魅力及发展演变也值得读者们仔细品位。以下试来分析此类传奇作品中值得我们注意的一些方面及三篇代表作。 一、爱情类唐传奇的影响 由于此类作品描写的是年轻人之间的爱情故事,无论最后结局如何,主人公们曾有过的热烈的爱情和女主角清光照人的形象都为当时人和后人所喜爱;尤其是宋代之后的话本和元代以后的杂剧更是直接取材于唐传奇,如四代杂剧之一、王实甫的《西厢记》就改编自元缜的《莺莺传》,而明代汤显祖的《紫钗记》则师承蒋防的《霍小玉传》。在艺术形式上唐传奇为后世文言文小说的创作奠定了一个基本框架,以简洁明快的写作手法或言鬼神或言人事,在轻描淡写间讲述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故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即受此影响。所以更深入的分析唐传奇有助于我们理解后世文学作品。 二、爱情类唐传奇产生的社会背景 此类作品是对唐代社会的真实写照。初唐所建立的科举制度和读书人狂热追求的官宦仕途到了中晚唐的时候已变得腐烂不堪,科举已经不是出人头地的唯一出路。读书人考过科举后,在仕途上平步青云的途径一是靠婚姻,二是靠裙带,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以至于晚唐时牛李之争也是因为靠科举走上仕途的读书人和靠血缘关系互相提携的豪门贵族两大派别之间产生的严重冲突。出于这个原因,中晚唐时娶五姓女之风巍为盛行,读书人莫不把五姓女当作官场上的敲门砖。五姓女是指当时五大门阀的女性成员,计有陇西李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和清河崔氏。据《唐书?高士廉传》记载,宰相薛元超位极人臣,晚年时曾感叹“吾不才,富贵过人,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娶五姓女竟可以和进士及第和修史相提并论,可见这对读书人来说有多么大的诱惑力。因此很多读书人可以为此放弃自己原有的爱情,比如《霍小玉传》中的李益就抛弃了霍小玉另娶五姓之一的卢氏,从而造成了唐传 奇爱情故事中最大的悲剧。 另一方面,唐朝文化开放,国力强盛,吸引了许多外国人前去学习唐朝先进的思想,各国商人、僧侣、外交使团络绎不绝,使得长安成为了首屈一指的国际化大都市。再加上初唐时科举的设立吸引了全国读书人中的精英聚集在长安,催生了许多青楼酒家这样的风月场,以至于后人评价“唐人好狎妓”。此外,唐朝时胡风盛行,所以有唐一代多豪放女,而且道德标准迥异于前朝,以至于对儒家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女人或不遵循传统礼教、或作风大胆令人咋舌,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唐五代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绪论 一、解释:1、华夷如一 2、士人 3、漫游 4、入幕 5、读书山林 6、贬谪

7、文以明道 8、传奇 9、词 10、《全唐诗》 二、填空 1、唐代的强大,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 2、唐代的思想领域,是并存,三者思想的交融,是唐代思想的基本特点。 3、唐代文学的繁荣,表现在的全面发展和作者众多上。 4、以为分水岭,唐代文学可以分为前后两期。

6、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小说作为一种文体的成熟。 7、词的出现,主要因为的需要。词随燕乐起,选词配乐,依调填词,都为了。 三、简答 1、唐代士人的人生态度怎样? 2、唐代文化的繁荣对文学有什么影响? 3、佛教对唐文学有什么影响? 4、道家、道教对唐文学有什么影响? 5、唐代文学繁荣的自身原因是什么?

6、唐代散文文体文风革新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7、词的出现与兴起有哪些原因? 四、论述:论述唐诗的发展轨迹。

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一、背诵默写篇目:《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野望》、《从军行》(杨炯)、《度大庾岭》、《渡汉江》、《感遇》其三十五、《登幽州台歌》。 二、名词解释:1、贞观诗风 2、上官体 3、初唐四杰 4、文章四友

5、沈宋 6、王绩 三、填空 1、隋代的建立,结束了年南北分裂的局面。终隋一朝,南北诗风相互影响,呈现出明显的的过渡性质。 2、初唐四杰从宫廷诗人的写诗倾向,转向了。 3、“文章四友”和“沈、宋”,属“台阁体”诗人,为唐代诗的定型作出了贡献。 4、陈子昂对唐诗发展有重大影响,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 5、隋、唐统一后,融合南北文学之长,创造新文学,经历了隋、初唐年的探索过程。 6、.沈、宋之称,成为定型的标志。 四、简答 1、卢思道的《从军行》如何体现了北方诗人重气质的特长?

试论唐传奇中反映的唐代婚恋门阀观念

试论唐传奇中反映的唐代婚恋门阀 观念 【摘要】:唐传奇中关于婚恋题材的作品,集中反映了唐代的婚恋门阀观念。婚恋门阀观念造成了唐代社会众多的婚恋悲剧,而这种复杂的婚恋心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受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的影响。 【关键词】:唐传奇婚恋门阀观念形成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世人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唐代社会文化变得多姿多彩。唐传奇以其数量多、成就高的描写婚姻爱情题材的作品成为研究唐代婚恋观念弥足珍贵的文学佳品。其中《莺莺传》、《霍小玉传》、《李娃传》等是唐传奇中极具代表性意义的婚恋作品,文中人物的命运以及故事的结局,与当时社会时代的文化背景交相呼应,反映出了唐代婚恋中的门阀观念。本文将主要通过这三部作品来加以分析。 一、唐传奇婚恋作品中反映的门阀观念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通常称唐人短篇文言小说为“传奇”。胡应麟说:“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1]P486这其中所说的“作意”和“幻设”,就是说唐传奇是有意识的创造。唐传奇中的文字记叙委婉,辞藻华丽,内容生动曲折。[2]P44虽说是有意识的创造,但也是极具纪实性的,它直接反应了唐代封建制度下门阀观念对男女自由婚恋的极度摧残的社会现实。 《莺莺传》是元稹的代表作品,作品讲述了唐代贞元年间一个爱情悲剧故事。文中主要讲述了莺莺与张生两个年轻人由于青春的骚动充满了对情爱的渴望,同床共枕后莺莺却惨遭张生抛弃的故事,这是一部封建世俗下“始乱终弃”的爱情悲剧。学者陈寅恪在分析唐代婚恋悲剧小说产生的社会根源时这样认为:“莺莺所出并非高门,实无可疑也”。[3]P111“惟其非名家之女,舍之而别娶,乃可见谅于时人”。[3]P112起初,张生只是一个年年科考的寒门士子,莺莺则是“崔

唐传奇

第三讲唐传奇 传奇作为一种小说文体,一般指唐代及宋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得名于晚唐裴铏《传奇》小说集,传奇小说产生并成熟、兴盛于唐代。不过在唐代并无传奇小说之名,只是有的小说作品名为传奇。将传奇明确赋予小说文体含义的是明代的胡应麟,此后传奇作为唐代文言小说的通称便约定俗成的沿用下来。 二、唐传奇兴盛的原因 ⑴、社会原因;首先唐代社会实现了大统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尤其是城市经济十分繁荣,形成了市民阶层这一强大的新的社会力量,一方面在他们的生活中时常发生和流传着许多奇闻异事,为传奇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另一方面新的生活也使市民阶层和文人士大夫有了新的文化娱乐要求,它们在宴饮之余、有朋夜话、幕府之暇等各征异说,成为时尚;再者市民阶层也要求文学来反映它们的生活斗争和思想愿望。此外,唐代许多文人仕途坎坷,混迹青楼,较多的接触了下层社会市民,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传统的文学形式不足以表现他们的生活感受,便转而追求传奇形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传奇创作的繁荣。 ⑵、文学自身发展的原因; 1、史传小说及魏晋小说的影响。记人记事志怪,如《世说》、《搜神记》。唐以前的志怪小说在内容和形式上逐步发展演变进而成为“记”体传奇;唐以前的史传文学和杂史杂传体小说的发展演进,则

促进了“传”体传奇的形成。这两者是唐传奇产生和形成的最主要的文学渊源及直接因素。 2、古文运动的影响。从语言上说,两者都是以散体为主。而韩柳的某些以古文写成的传记文,接近传奇小说。如韩愈《毛颖传》“把‘笔’人格化,成了‘毛颖’这样一个人。又借这个‘毛颖’的遭遇,抒写自己的感激。因此,从表现手法说,它是托物喻意的。但它写得有故事情节,有肖像、动态、对话,且在某种程度上写出了人物性格,因此,又是一篇传奇小说。”(吴孟复《唐宋八家概述》)郑振铎:“传奇文的运动,我们自当视为古文运动的一个别支。” 3、行卷之风的影响。宋人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八曰:唐之举人,先藉当世显人以姓名达之主司,然后以所业投献,遇数日又投,谓之温卷。如《幽怪录》、《传奇》等皆是也。盖此等文备众体,可见史才、诗笔、议论。至进士则多以诗为贽。今有唐诗数百种行于世者是也。 4、佛道盛行。宣讲的神异故事及想象虚构的方式都对传奇有影响。 5、民间说唱文学的影响。如俗讲、变文、说话的出现,市人对小说看法改变。 三、唐传奇的发展 1、发轫期(初盛唐),魏晋小说到成熟的唐传奇间过渡。题材以志怪为主,行文有骈文的特点。有王度《古镜记》、佚名《补江总白猿传》(或曰影射欧阳询)、张鷟《游仙窟》(最长传奇之一,见于日本。)。P118(作品介绍)

论唐传奇爱情题材小说

论唐传奇爱情题材小说 摘要:唐传奇爱情小说表现了对婚姻爱情生活自由的向往和追求,抨击了封建礼教、婚姻制度和门第等级观念,并从多角度,多方位,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可以说,唐传奇中是最具有代表性以及取得较高成就的便是对爱情婚姻题材进行描写的作品。 关键词:唐传奇小说爱情 唐传奇爱情小说表现了对婚姻爱情生活自由的向往和追求,抨击了封建礼教、婚姻制度和门第等级观念,并从多角度,多方位,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可以说,唐传奇中是最具有代表性以及取得较高成就的便是对爱情婚姻题材进行描写的作品。陈玄佑的《离魂记》、沈既济的《任氏传》、李朝威的《柳毅传》、元稹的《莺莺传》、白行简的《李娃传》、蒋防的《霍小玉传》、陈鸿的《长恨歌传》等作品便是反映爱情婚姻题材的小说。 一、唐传奇爱情题材分类 唐传奇中关于爱情的描写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才子佳人的爱情,比如元稹的《莺莺传》、陈玄佑的《离魂记》、陈鸿的《长恨歌传》便是才子佳人爱情的代表作,这一类题材,肯定了主人公对爱情自由追求的精神,虽然结局不一定皆大欢喜,但是反抗封建桎梏的情节却使作品具有很高的思想含义。另一个是士人与妓女间的爱,如白行简的《李娃传》、蒋防的《霍小玉传》,李娃和霍小玉都是妓女,两人都对男主人公寄予了感情,所不同的是最后李娃的感情得到了肯定,而霍小玉则被心上人所负,妓女当时只是社会的下层人民,但两部作品都没有轻视的意思,相反的则是对李娃与霍小玉两人对爱情的执着给与了肯定。还有的便是人与神怪之间的恋情,沈既济的《任氏传》、李朝威的《柳毅传》便是这一类代表作,讲述了人与狐仙,人与龙女的爱情,作者为狐仙、龙女赋予了人的情感,使她们虽为神怪,但是充满人性,故事情节在离奇中饱含深情,感动人心、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很成功。 这三类题材组成了唐传奇爱情题材的主体结构。且在这中间,女性被当成了歌颂的对象,而妓女、婢妾这类低贱的社会成员她们对爱情的追求也被作者给予肯定,使唐传奇具有独特的魅力。 二、爱情故事的开展与行进 唐代爱情故事展开的一般方式就是男主人公见到一位美丽的女子,便惊为天人。然后对其恋恋不忘,在其家附近徘徊不去,或者尾随不舍,寻找机会加以搭讪,或贿赂其下人帮助传情。这种直接的、无所顾忌的态度。显示了唐朝一种开明的社会风气,而洋溢于文字问的愉悦气息,更是使得文章十分有趣。比如《任氏传》中便有这样的描写:“郑子乘驴而南,入升平之北门。偶值三妇人行于道中,中有白衣者,容色妹丽。郑子见之惊悦,策其驴,忽先之,忽后之,将挑而

唐传奇

唐传奇

唐传奇 传奇本是传述奇闻异事的意思,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它远继神话传说和史传文学,近承魏晋南北朝志怪和志人小说,发展成为一种以史传笔法写奇闻异事的小说体式。唐传奇内容更加丰富,题材更为广泛,艺术上也更成熟。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阶段。 兴起和发展 繁荣原因 唐代经济繁荣,特别是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使市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各种民间艺术得以发展,为传奇小说创作奠定了社会的基础。唐代各种文学形式的繁荣,并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互相促进,也为唐传奇在题材内容和写作技巧上提供了营养。唐代科举考试中的“温卷”之风,也推动了传奇的发展。魏晋南北朝以来志怪及志人小说的创作则是唐传奇产生 的文学渊源。 发展阶段

初、盛唐是唐传奇的发轫时期,也是由六朝志怪到成熟的唐传奇的过渡。作品数量不多,现存有王度的《古镜记》、无名氏的《补江总白猿传》、张鷟的《游仙窟》,内容近于志怪,艺术上也不够成熟。 中唐是唐传奇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不仅作家和作品数量最多,而且颇有名家名作涌现。如陈玄佑的《离魂记》、沈既济的《任氏传》、李朝威的《柳毅传》、元稹的《莺莺传》、白行简的《李娃传》、蒋防的《霍小玉传》、陈鸿的《长恨歌传》等。内容题材涉及到爱情、历史、政治、豪侠、志怪、神仙等,但大多作品体现了较强的现实精神,创作方法与艺术技巧更加成熟。 晚唐是唐传奇的衰落时期。虽然作品数量不少,并出现了专集,如牛僧孺的《玄怪录》、皇甫枚的《三水小牍》、裴铏的《传奇》等,但内容较为单薄,艺术上也较为粗俗。唯有豪侠题材的作品成就较高,如传为杜光庭的《虬髯客传》就是最著名的作品。 思想与艺术成就 思想内容

唐传奇爱情小说之我见

爱情婚姻类唐人小说之我见 小说在魏晋南北朝分为志怪小说与志人小说两大类,唐代又出现了传奇小说。与志人小说相比,传奇小说所述不在是人物的某句话,某个举动,某件单独的事情,而是关于人物某个复杂曲折的故事。传奇小说是唐代小说的主要形式。爱情婚姻,仕宦,侠士,历史是唐传奇小说的四个最为突出的内容,从这四大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传奇小说文化倾向,其主要标志即表现出文人对自身的生活命运的反思。本文就唐传奇小说中的爱情婚姻类进行鉴赏分析。唐传奇小说大都涉及到了爱情婚姻,如陈玄祐的《离魂记》,徐尧佐《柳氏传》,李朝威的《柳毅传》,蒋防的《霍小玉传》,白行简的《李娃传》,陈鸿的《长恨传》,元稹的《莺莺传》,沈既济的《任氏传》等等。 (一)谈到爱情婚姻类唐人小说,就不得不提这类小说所塑造的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及她们的爱情,生活与命运。 首先,她们是美丽动人的。这也显示出男女双方有意地将才和貌作为择偶标准的倾向。《离魂记》中的倩娘“端妍绝伦”。《柳氏传》中的柳氏“艳绝一时,喜谈谑,善讴咏”。《柳毅传》中的龙女“乃殊色也”“自然峨眉,明珰满身,绡毂参差”。《霍小玉传》中的霍小玉“资质秾艳,一生未见;高情逸态,事事过人;音乐诗书,无不通解”。“但觉一室之中,若琼林玉树,互相照耀,转盼精彩射人”。《李娃传》中的李娃“妖姿要妙,绝代未有”,“明眸皓腕,举步艳冶”。《长恨传》里的杨贵妃“鬓发腻理,纤秾中度,举止闲冶,如汉武帝李夫人,”“既出水,体力微弱,若不任罗绮。光彩换发,转动照人”。《莺莺传》中的莺莺“常服睟容,不加新饰,垂鬟接戴,双脸销红而已。颜色艳异,光辉动人”。《任氏传》中的“容色殊丽”。这些小说反映了现实中唐代文人士子对漂亮女子与缠绵恋情的深深向往。 其次,她们有着缠绵悱恻的爱情,也敢于追求爱情。《离魂记》中的倩娘为了追求爱情竟然灵魂出窍去追寻王宙“弃大义而奔君”。《柳氏传》中的柳氏仰慕韩翊的才华,柳氏在乱世欲保身而不得,但心之所寄多年直到再次相逢。《柳毅传》中的龙女与柳毅,柳毅帮助龙女跳出火坑,龙女也对柳毅产生爱慕之情,但因钱塘君胁迫柳毅迎娶龙女,柳毅“唯理有不可直”义正词严地断然决绝,柳毅返回人间。在我们都以为他们缘分至此的时候,柳毅“娶张氏,亡。又娶韩氏,

唐传奇中的爱情悲剧及社会原因

唐传奇中的爱情悲剧及社会原因 说到唐传奇大概首先会让人想到的便是《莺莺传》,而这部作品正是以爱情为主线的唐传奇故事。爱情,人类最普遍的感情,是贯穿每部作品的主线。它的产生、展开紧紧的与中国传统审美取向联系着。那种东方特色的感情表现方式就是距离,东方诗礼文化熏陶出来的感情总是委婉、曲折,含蓄而不直露、温和而有节制的。“距离”使才子佳人的爱情得到很好的诠释。距离在作品中分两步。第一步是“邂逅”的距离。第二步是“幻灭”的距离。 当我们在看完元稹的《莺莺传》之后,总会感到一种失落,一份感叹,有一种心绪无法释怀。为什么呢?我想,主要还是因为张生与崔莺莺之间那么纯真那么美好的爱情故事最终没能实现。其实《莺莺传》所表现出的悲剧性不仅表现在它的悲剧性结局,更多的是来自文中的悲剧艺术。 在《莺莺传》中,悲剧表现出深层的矛盾冲突。有人把矛盾的矛头直指“始乱之,终弃之”的张生,却是远远不够的。确实,如文中所述,张生的确表达了“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的思想,是他“是用忍情”,没有坚守爱情,才最终导致爱情的破灭。但张生具有这样的思想并不是天生的,恰恰是一定社会思想的反映。是唐朝的社会制度,社会风气的体现。恩格斯把悲剧说成“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恩格斯这一著名的论断,深刻地指出了悲剧的社会性质及造成悲剧的历史原因。所谓“历史的必然要求”是指主人公为之奋斗的事业或理想,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要求,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因而具有真理性、正义性和历史进步性。所谓“这一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是指当时的历史环境、社会现实尚未具备实现主人公理想的条件,使主人公的事业或理想遭到挫折和失败。而在《莺莺传》中的“历史必然要求”则是指莺莺与张生之间所产生的美好的爱情。“这一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又是指人物内心和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的双重阻力。正因为有这样的阻力的存在,才导致了爱情的破灭,也才产生出来悲剧。《莺莺传》中对崔莺莺与张生爱情生活的描写恰恰反映了唐代自由爱情意识的觉醒。这种自由的爱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唐代自由、开明的风气,但并不能掩盖封建王朝的封建腐朽的本质。 继《莺莺传》之后的另外一个唐传奇爱情悲剧的高峰,便是蒋防的《霍小玉传》。它是描写妓女和进士之间的爱情悲剧的传奇,女主人公霍小玉父死随母流入娼门,适遇李益“思得佳偶,博求名妓”由于双双相爱遂同居。但后来李益登科是他们之间爱情发生重大转折得关口,李益上任后,霍小玉预感到他们得结合遇到了麻烦,愁苦万状,但李益发誓不变心。可后来李益负约不归,与卢氏成亲,“其年腊月,又请假入城就亲”。后来霍小玉因长久抱病怀恨,与李益相见就“长恸号哭数声而绝”。 这里同样有个发人深思的问题:造成霍李爱情悲剧的根源是什么?通观全篇,李益对霍小玉是有感情的,但这基础却在倾倒于霍小玉的天生美色:“小娘子爱才,鄙夫重色,两好相映,才貌相兼。”他们同居后,情笃意密,但霍小玉毕竟是个有头脑的女子,她为未来的前途担忧,所以“中霄之夜”霍小玉忽然流涕对李益说:“妾本娼家,自知非匹,今以色爱,托其仁贤,但虑一旦色衰,恩移情潜,使女无托,秋扇见捐极欢之际,不觉悲至。”这就预示出他们的爱情将来要发生波折,以致酿成悲剧,李益上任后与卢氏成亲,这从全文来看李益也有

唐代传奇

唐代是经济与文化空前发展繁荣的时代,这是使小说走向成熟的唐传奇兴盛的基础。唐代科举取士主考诗赋的规定造成读书人争作诗赋、崇尚文才的风气,社会上产生了大批才子,这是传奇兴盛的前提。就其内容而言,传奇与唐代的妇女状况、宗教传播,以至唐代中后期的动乱,都有密切关系。而在文学继承上,它的形成与史传文学、笔记小说、古文运动和民间曲艺的奠基密不可分。 按照题材分类,唐传奇可划分为神异的警世传奇、才子佳人的婚恋传奇、感喟盛衰的轶事传奇和锄奸仗义的豪侠传奇四大类。神异的警世传奇类主要是受魏晋南北朝的志怪书的启发。中唐王朝外有藩镇割据,内有宦官专权,政治矛盾重重。面对这种状况,传奇作者们不约而同地以志怪为表象,在人物的梦中描绘唐代的人情世态,讽喻官场,写出多篇神异奇幻的警世传奇。沈既济的《枕中记》和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都是其中的佼佼者。才子佳人的婚恋传奇有两个类别:现实类和幻异类。现实类写男女爱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生活实感,代表有《霍小玉传》、《莺莺传》等;幻异类写人与神仙鬼怪之恋,富于幻异感和理想色彩,代表作有《柳毅传》、《裴航》等。感喟盛衰的轶事传奇很受文人创作的青睐。从开元之治到安史之乱,唐王朝的国势大起大落,提供了写不完的轶事。《长恨歌传》、《东城老父传》等都是代表之作。豪侠传奇是婚恋传奇之外又一个唐代传奇大家族,它不仅数量多,佳作也多,《柳氏传》、《虬髯客传》等都是文学经典。 唐传奇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与前代的笔记小说相比,它的题材与篇幅上大大扩展,成为了规模严整可观的文学创作,有生动人物、曲折情节,也有细致笔墨、文采光华;它是有意识的小说创作,是作者主动创造美文的艺术自觉,且多想像、虚构,与客观记述有本质区别;它艺术性显著提高,大大增强了故事的传奇性和表现力,增强了作品的曲折美和变化美。可以说,中国的小说是在唐传奇的阶段成熟的,唐传奇是成熟的文言小说。 唐传奇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为后世的文言小说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和可供效法的艺术范式,又为白话小说提供了题材和内容的借鉴,使小说的发展进入了新的艺术天地。唐传奇中反复出现的爱情主题、侠义主题、警世主题等都成了唐以后小说的母题。而在民间,今河北邯郸市北仍有黄粱梦镇和卢生祠,黄粱梦、南柯梦、张生跳墙、红娘做媒作为日常说话常用的典故,早已进了千家万户。

浅析唐传奇的侠客形象【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浅析唐传奇的侠客形象 专业:汉语言文学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唐传奇是唐代流行的短篇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唐代政治相对稳定开明,思想空前活跃,经济繁荣,特别是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使得市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各种民间艺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为传奇小说创作奠定了社会的基础。唐代各种文学形式的繁荣,并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互相促进,也为唐传奇在题材内容和写作技巧上提供了营养。而当时唐代科举考试中的“温卷”之风,也推动了传奇的发展。而魏晋南北朝以来志怪、志人小说的创作则是唐传奇产生的文学渊源。 唐代初时对这样新兴的以情节新奇见长的文体,唐人并没有给它们统一的称谓。直至晚唐,小说家裴铏为自己的小说集取名为《传奇》。但当时“传奇”只是用做单篇作品或单部书的题目,并非特指当代的这种新兴的文言小说。后来,宋人尹师鲁将“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的《岳阳楼记》称为“传奇体”。传奇逐渐被认为是一种小说体裁,“传奇”作为唐人文言小说的通称便如约定俗成般地沿用下来。而侠客传奇是产生于中、晚唐时期以豪侠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文言短篇小说。主要作品有杜光庭的《虬髯客传》、李公佐的《谢小娥传》、裴铏的《聂隐娘》、袁郊的《红线》、皇甫氏的《车中女子》等。 唐传奇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标志着中国的小说达到成熟且不断走向完善。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从神话传说到诸子百篇中的寓言故事,再到史传文学,经过了千年漫长的发展及至唐代终于走向成熟,并且产生了众多佳作。并且对之后的宋元明清小说、戏曲以及现当代的小说在风格、题材创作上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传奇在内容上更为丰富,题材更为广泛,艺术上也更加成熟,各个方面都表现出新的特色。其豪侠传奇的思想内容、诗化审美、虚构想象、形象

唐代传奇

Tangdai chuanqi 唐代传奇 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内容多传述奇闻异事,后人称为唐传奇。 唐传奇的繁荣及其原因中国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处于萌芽阶段,当时大量的是记述神灵鬼怪的志怪小说,少数记人事的小说如《世说新语》,则多记上层人士的谈吐和轶事。这些小说,大抵篇幅短小,文笔简约,缺少具体的描绘。到唐传奇产生,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唐传奇内容除部分记述神灵鬼怪外,大量记载人间的各种世态,人物有上层的,也有下层的,反映面较过去远为广阔,生活气息也较为浓厚。在艺术形式上,篇幅加长,“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部分作品还塑造了鲜明动人的人物形象。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短篇小说趋于成熟。宋洪迈说:“唐人小说,不可不熟。小小情事,凄惋欲绝,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唐人说荟》例言引)他把唐传奇同唐诗相提并论,给予很高的评价。 唐传奇的繁荣,有一定的历史、社会原因。 唐朝统一中国以后,长期来社会比较安定,农业和工商业都得到发展,象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一些大城市,人口众多,经济繁荣。为了适应广大市民和统治阶层文娱生活的需要,在这类大城市中,民间的“说话”(讲故事)艺术应运而生。当时佛教兴盛,佛教徒也利用这种通俗的文艺形式演唱佛经故事或其他故事,以招徕听众、宣扬佛法,于是又产生了大量变文,促进了“说话”艺术的发展。从民间到上层,说话普遍受到人们的喜爱。郭□《高力士外传》记载,唐玄宗晚年生活寂寞,高力士经常让他听“转变说话”即说变文和小说以解闷取乐。王建《观蛮妓》、吉师老《看蜀女转昭君变》诗,都说到了女妓演唱王昭君的故事。《目连救母变文》的故事则为白居易、张祜所熟悉和引用(孟□《本事诗》、王定保《唐摭言》)。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贬误》篇记他于太和年间观杂戏,中有“市人小说”,讲名医扁鹊的故事。所谓“市人小说”,即指街坊艺人讲说的故事。当时文人聚会时,也有以“说话”消遣的。元稹《酬白学士代书一百韵》诗:“翰墨题名尽,光阴听话移。”自注:“乐天每与余游从,无不书名题壁,又尝于新昌宅说‘一枝花话’,自寅至巳,犹未毕词也。”“一枝花话”讲的就是白行简《李娃传》所记的故事,历四个时辰,即今八个小时尚未讲完,可见叙述非常细致。在某些唐传奇篇末,往往述及本文的写作是由于朋友间的“说话”,如“昼宴夜话”(《任氏传》)、“宵话徵异”(《庐江冯媪传》)、“话及此事”(《长恨传》)、“因话奇事”(《续玄怪录·尼妙寂》)等。文士间流行“说话”风气,其“说话”艺术又很细致,是促使唐传奇大量产生并取得突出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 唐代科举取士,重视文学。在各科中,考试诗赋杂文的进士科最受重视。士人应试之前,常以所作诗文投献名公巨卿,以求称誉,扩大社会名声,为考中进士科创造条件,当时称之为“行卷”。传奇文也常用作“行卷”。宋赵彦卫《云麓漫钞》说,“唐代士人行卷,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如《幽怪录》、《传奇》等皆是也”。传奇以叙事为主,文体近于野史,中间常穿插诗歌韵语,结尾缀以小段议论,即所谓“文备众体”。唐代后期传奇专集产生颇多,大约同这种“行卷”、“温卷”风尚有关。但赵彦卫的说法,在唐宋文献资料中缺乏有力佐证,因而有的研究者对此表示怀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