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八__流化床干燥实验

实验八__流化床干燥实验

流化床干燥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掌握连续流化床干燥方法;

2、估算体积传热系数和热效率。

二、基本原理:

1)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

3 (/V m

Q

W m V t α=

∙∆℃) (1)

气体向固体物料传热的后果是引起物料升温Q1和水分蒸发Q2。其传热速率为:

12() (2)Q Q Q =+ w

1221221()(() (3)c m c m w Q G c G c x θθθθ=--)=(+c ) w 101('')-() (4)v L v m w Q W I I W r θθ=-)=((+c c ) w

式中:

Q 1一湿含量为X 2的物料从θ1升温到θ2所需要的传热速率 Q 2一蒸发(kg /s)水所需的传热速率。

Cm 2一出干燥器物料的湿比热·(KJ /kg 绝干料·℃) I V ’—θm 温度下水蒸气的焓,KJ /kg I L ’一θ1温度下液态水的焓,KJ /kg 流化床干燥器有效容积24

V D h π

=

脱水速率由物料衡算求出:

121211120111121112

()(1)()

11 (1)() (5)11c w w W G X X G w w w G G w w

w w w =-=-----=

--∆--

式中:

G c 一绝干料速率kg /s G 1一实际加料速率kg /s

W 1,W 2一分别为进出口湿基含水量,kg 水/kg 物料:

X 1,X 2一分别为进出口干基含水量, kg 水/kg 绝干物料, G 01,G 11,一分别加料初重与余重,kg Δ1一为加料时间 s

2、热效率η计算

100% (6)

Q Q η=⨯蒸入

干燥过程中蒸发水分所消耗的热量向干燥提供热量 Q 蒸=W(2490+1.88t 2—4.187θ1) (w) (7)

Q 入由热量衡算求出:

Q 入=Q p +Q D =U p I D +U D I D (8) 式中:U 、I 一表示电压电流

P 、D 一表示预热器和干燥器

Q 出=L(I 2—I 0)+Gc(I 2’—I 1’) (W) (9) 100%Q Q Q η=⨯入出入

三、装置与流程

设备流程图见图1,电路示意图见2。

图1 流态化干澡操作实验流程示意图

1-风机(旋涡泵): 2-旁路阀(空气流量调节阀); 3-温度计(测气体进流量计前的温度); 4-压差计(测流量);

5-孔板流量计:6-空气预热器(电加热器): 7-空气进口温度计; 8-放空阀:9-进气阀:10-出料接收瓶; 11-出料温度计:12-分布板(80不锈钢丝网)·;13-流化床干燥器·(玻璃制品,表面镀以透明导电膜); 14-透明膜电极引线:15-粉尘接收瓶;1 6-旋风分离器:17-干燥器出口温度计;18-取干燥器内剩科插口; 1 9-带搅拌器的直流电机(进固料用): 20、21-原料(湿固料)瓶;22-压差计;23-干燥器内剩料接收瓶;

主要技术参数:

1、流化床干燥器(玻璃制品,用透明膜加热新技术保温,调电压控温)

流化床层直径D:Φ80×2毫米(内径76毫米)

床层有效流化高度h:80毫米(固料出口),

总高度:530毫米

流化床气流分布器:80目不锈钢丝网(二层)

2、物料

变色硅胶:0.8—1.6毫米粒径,

绝干料比热Cs=0.783KJ/kg·℃(t=57℃)(查无机盐工业手册)

每次实验用是:500-600克(加水量30-40毫升)

3、空气流量测定

用自制孔板琉量计,材质—铜板:孔径—17.0毫米。C0=0.67

00.02128 (10)

R

V

ρ

=

R一流量计示值mH2O

ρ一气体密度kg/m3

实际气体体积流量随操作的压强和温度而变化,测量时需作校正。具体方法见实验七

四、操作要点

1、从准备好的湿料(适中工业天平称10g)中取出多于10g的物科,拿去用快速水份测定仪测进干燥器的物科湿度W1。

2、打开放空阀8和旁路阀3,关闭干燥器进气阀9,启动风机(按开关16,见图2)调节流量到指定读数接通预热器电源,将其电压逐渐升高到120V左右,加热空气。在进气阀尚未打开前,将湿物料倒入料瓶,准备好出料接收瓶,当干燥器的气体进口温度接近60℃时,打开进气阀9,关闭放空阀8,调节阀2使流量计读数恢复至规定值。同时向干燥器通电,保温电压大小以在预热阶段维持干燥器出口温度接近于进口温度为准。基本稳定时,记录有关数据,包括干、湿球湿度计的值。启动直流电机,调速到指定值,开始进料,同时按下秒表,记录进料时间,并观察固粒的流化情况。

3、加料后注意维持进口温度t1不变,保温电压不变,气体流量计读数不变。

4、操作到有固料从出料口连续溢流时,再按一下秒表,记录出料时间。

5、连续操作30分钟左右。此期间,每隔一定时间(例如5分钟)记录一次有关数据,包括固料出

口温度θ2。数据处理时,取操作基本稳定后的几次记录的平均值。

6、关闭直流电机旋钮,停止加料,同时停秒.表记录加料时间和出料时间,打开放空阀,关闭进气阀,切断加热和保温电源。

7、将干燥器的出口物料称量和测取含水量W2(方法同W1).放下加料器内剩的湿料,称量,确定实际加科量和出料量。并用旋涡气泵吸气取出干燥器内剩料、称量。吸出方法:停风机,将余料接收瓶23接到风机入口,其吸管24插入干燥器上口18内,全开旁路阀2,开风机抽净余料后的拔出。

五、注意事项

1、干燥器外壁带电,操作时严防触电,平时玻璃表面应保持干净。

2、实验前一定要弄清楚应记录的数据,要掌握快速水份测定仪的用法,正确测取固料进、出料含水量的数值。

3、实验中风机旁路阀2一定不能全关。放空阀8实验前后应全开,实验中应全关。

4、直流电机电压不能超过12V,控制(3—12V)。保温电压一定要缓慢升压。

5、注意节约使用硅胶,并严格控制加水量,绝不能过大,小于0.5毫米粒径的硅胶也可用来做为被干燥的物料。只是干燥过程中旋风分离器不易将细粉粒分离干净而被空气带出。

六、实验现象记录

当气速较小时,操作过程处于固定床阶段,床层基本静止不动,气体只能从床层空隙中流过,压降与流速成正比。当气速逐渐增加,床层开始膨胀,孔隙率增大,压降与气速的关系将不再成正比。当气速继续增大,进入流化阶段,固体颗粒随气体流动而悬浮运动,随着气速的增加,床层高度逐渐增加,但床层压降基本上保持不变。

实验数据列表

项目

D/ mm

干燥器内径

1

C/ kJ·kg-1·℃-1

绝干硅胶比热

S

C/ g

加料管内初始物料量

01

C/ g

加料管内剩余物料量11

C/ g

干燥器出口料量

02

C/ g

干燥器内剩余料量

22

∆/ s

加料时间

1

∆/ s

出料时间

2

w/ kg(水)·kg-1(湿物料)

进干燥器物料的含水量

1

w/ kg(水)·kg-1(湿物料)

出干燥器物料的含水量

2

项目进料前进料后开始出料后(每隔5分钟记录一次)流量压差计水柱读数R / mm

大气干球温度t/ ℃

风机吸入口

t/ ℃

大气湿球温度

W

t/ ℃

干燥器空气进口温度

1

t/ ℃

干燥器空气出口温度

2

t/ ℃

进流量计前空气温度

θ/ ℃

干燥器进口物料温度

1

θ/℃

干燥器出口物料温度

2

流化床层压差水柱读数/ mmH2O

流化床层平均高度h/ mm

U/ V

预热器加热电压

P

预热器加热电流

P I ,/ A 干燥器保温电压

D U / V 干燥器保温电流 D I / A 加料电机电压

V

/ V

2、数据处理结果列表

项 目

项 目

输出物料折算质量/ g

流量计处空气焓值0I / kJ·kg -1 进料速率1G / kg·s -1 干燥器进口处焓值1I / kJ·kg -1 进料干基含水量

1X

干燥器出口处焓值2I / kJ·kg -1

出料干基含水量

2X

物料进口处焓值'1I / kJ·kg -1

绝干进料速率C G / kg·s -1 物料出口处焓值'

2I / kJ·kg -1 脱水速率W / kg·s -1

输出的热量

出Q / W

输入的热量

入Q / W

干燥器有效容积V / m 3

流量计处流量0V / m 3·h -1 传热推动力m t ∆/ ℃

进干燥器时的空气流量进

V /

m 3·h -1

空气向物料提供的热量Q / W

流量计处空气湿度0H 对流传热系数V α/ W·m -3·℃-1 干燥器进口处空气湿度1H 热损失损Q / %

干燥器出口处空气湿度2H 蒸发水分所消耗的热量蒸Q / W 绝干气流量L / kg·s -1

热效率η/ %

七、思考题

1、比较流化床干燥与桐道式气流干燥的优缺点及适用场合;

答:流化床的优点:床层温度均匀,便于调节和维持所需的温度;颗粒之间传热速率高,且流化床与传热壁面间有较高的传热速率。

化工原理流化床干燥实验报告

北京化工大学 实验报告 流化床干燥实验 一、摘要 本实验通过对湿的小麦的干燥过程,要求掌握干燥的基本流程及流化床流化曲线的定,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物料含水量及床层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关系,并确定临界含水量X0及恒速阶段的传值系数kH及降速阶段的比例系数KX。 二、关键词:流化床干燥、物料干燥速率、物料含水量、流化床床层压降、临界含水量 三、实验目的及任务 1、熟悉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 2、掌握流化床流化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3、测定物料含水量及床层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4、掌握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干燥速率曲线,并确定临界含水量X0及 恒速阶段的传值系数k H及降速阶段的比例系数K X 四、实验原理 1.流化曲线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不同空气流量下的床层压降,得到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如图一) 当气速较小时,操作过程处于固定床阶段(AB段),床层基本静止不动,气体只能从床层空隙中流过,压降与流速成正比,斜率约为1(在对数坐标系中)。当气速逐渐增加(进入BC段),床层开始膨胀,空隙率增大,压降与气速的关系将不再成比例。 当气速继续增大,进入流化阶段(CD段),固体颗粒随气体流动而悬浮运动,随着气

速的增加,床层高度逐渐增加,但床层压降基本保持不变,等于单位面积的床层净重。当气速增大至某一值后(D点),床层压降将减小,颗粒逐渐被气体带走,此时,便进入了气流输送阶段,D点处的流速即被称为带出速度。 在流化状态下降低气速,压降与气速的关系线将沿图中的DC线返回至C点当气速继续降低,曲线无法按CBA继续变化,而是沿CA'变化。C点处的流速被称为起始流化速度(umf)在生产操作中,气速应介于起始流化速度与带出速度之间,此时床层压降保持恒定,这是流化床的重要特点。据此,可以通过测定床层压降来判断床层流化的优劣。 2干燥特性曲线 将湿物料置于一定的干燥条件下,测定被干燥物料的质量和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可得到物料含水量(X)与时间(τ)的关系曲线及物料温度(θ)与时间(τ)的关系曲线。物料含水量与时间关系曲线的斜率即为干燥速率(u)。将干燥速率对物料含水量作图,即为干燥速率曲线,干燥过程可分为以下三阶段。

流化床实验报告(1)(1)(1)

贵州xx学院化工原理实验报告学院:xxxxx 专业:xxxxxxxxx 班级:化工xx

利用床层的压降来测定干燥过程的失水量。 (1)准备0.5~1kg 的湿物料,待用。 (2)开启风机,调节风量至40~60m 3 /h ,打开加热器加热。待热风温度恒定后(通常可设定在70~80℃),将湿物料加入流化床中,开始计时,此时床层的压差将随时间减小,实验至床层压差()恒定为止。则物料中瞬间含水率为 (11-3) 式中,—时刻时床层的压差。 计算出每一时刻的瞬间含水率,然后将对干燥时间作图,如图11-1,即为干燥曲线。 图11-1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曲线 上述干燥曲线还可以变换得到干燥速率曲线。由已测得的干燥曲线求出不同下的斜率 ,再由式11-1计算得到干燥速率,将对作图,就是干燥速率曲线,如图11-2所示。 e p ?i X e e i p p p X ??-?= p ?τi X i X i τi X i i d dX τU U X

图11-2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速率曲线将床层的温度对时间作图,可得床层的温度与干燥时间的关系曲线。 3. 干燥过程分析 预热段见图11-1、11-2中的AB段或A′ B段。物料在预热段中,含水率略有下降,温度则升至湿球温度t W,干燥速率可能呈上升趋势变化,也可能呈下降趋势变化。预热段经历的时间很短,通常在干燥计算中忽略不计,有些干燥过程甚至没有预热段。 恒速干燥阶段见图11-1、11-2中的BC段。该段物料水分不断汽化,含水率不断下降。但由于这一阶段去除的是物料表面附着的非结合水分,水分去除的机理与纯水的相同,故在恒定干燥条件下,物料表面始终保持为湿球温度t W,传质推动力保持不变,因而干燥速率也不变。于是,在图11-2中,BC段为水平线。 只要物料表面保持足够湿润,物料的干燥过程中总处于恒速阶段。而该段的干燥速率大小取决于物料表面水分的汽化速率,亦即决定于物料外部的空气干燥条件,故该阶段又称为表面汽化控制阶段。 降速干燥阶段随着干燥过程的进行,物料内部水分移动到表面的速度赶不上表面水分的气化速率,物料表面局部出现“干区”,尽管这时物

流化床干燥实验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北京化工大学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流化床干燥实验 实验日期:2012年5月18日

流化床干燥实验 摘要:本实验通过测定不同空气流量下的床侧压降及干湿物料的质量,从而确定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及流化床的干燥特性曲线。通过实验,了解流化床的使用方法及其工作原理。 关键词:干燥,干燥速率曲线,流化床床层压降 一、目的及任务 1.了解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 2.掌握流化床流化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3.测定物料含水量及床层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4.掌握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干燥速率曲线,并确定临界含水量及恒速阶段的传质细述及降速阶段的比例系数。 二、基本原理 干燥操作是采用某种方式将热量传给湿物料,使湿物料中水分蒸发分离的操作。干燥操作同时伴有传热和传质,而且涉及到湿分以气态或液态的形式自物料内部向表面传质的机理。由于物料含水性质和物料形状上的差异,水分传递速率的大小差别很大。干燥实验的目的是用来测定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为简化实验的影响因素,干燥实验是在恒定的干燥条件下进行的,即实验为间歇操作,采用大量空气干燥少量的物料,且空气进出干燥器时的状态如温度、湿度、气速以及空气与物料之间的流动方式均恒定不变。 1、流化曲线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不同空气流量下的床层压降,得到的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图1:流化曲线 当气速较小时,操作过程处于固定床阶段(AB段),床层基本静止不动,气体只能从床层空隙中流过,压降与流速成正比,斜率约为1(在双对数坐标系中)。当气速逐渐增加(进入BC段),床层压降将减小,颗粒逐渐被气体带走,此时, )。 便进入了气流输送阶段。D点处流速即被称为带出速度(u 在流化状态下降低气速,压降与气速关系线将沿图中的DC线返回至C点。

洞道与流化态干燥实验

流化态干燥与洞道干燥的比较 摘要 本实验通过流化床干燥和洞道干燥两种不同干燥方法,对新鲜胡萝卜进行干燥,通过比较分析,了解两种干燥方法的干燥效果,干燥过程中水分变化情况。关键词流态化干燥洞道干燥胡萝卜水分 1 前言 胡萝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 胡萝卜素含量特别高,含水率高,其干制品是脱水蔬菜主要产品之一。但是胡萝卜素在热风干燥或日晒下容易氧化损失, 致使色泽不佳, 干燥后往往难以保证其天然品质和色泽。目前在脱水蔬菜生产中应用最多的是常压洞道干燥和流化态干燥。常压热风干燥普遍存在干燥速度慢、成本高、复水性能差、品质低等缺陷[1]。本实验通过两种干燥方式,比较干燥产品的品质从而比较两种方式的干燥特点。胡萝卜丁的初始含水率高于90%, 为高含水物料[1]。 2实验材料与仪器 2.1实验材料与试剂 新鲜胡萝卜 2.2 实验仪器 2.2.1 流态化干燥实验装置 流态化干燥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由旋涡气泵22输送的热空气流,经毕托管18和斜管微压计11进行流量计量和电加热19预热,通过流化床分布版17与干燥室12中的湿物料进行流化接触和干燥。废弃上升至干燥室顶部的旋风分离器8,将其中夹带的物料分离后放空。加热前、后空气流的温度以及尾气的温度分别由XMTD数显调节仪1进行温度调节控制及显示。

图1 流化床结构简图 2.2.2 洞道干燥实验装置 实验采用干燥器在恒定干燥条件下干燥颗粒毛细孔胶状物质,其流程如图4所示。空气由风机1输送,经孔板流量计2,电加热器5送入干燥室6,然后返回风机,循环使用。由片式阀门15补充一部分新鲜空气,由阀门16放空一部分循环气,以保持系统湿度恒定。电加热器由触点温度计12及晶体管继电器13控制。使进入干燥室空气的温度恒定。干燥室前方装有干球温度计10和湿球温度计11,干燥室后以及风机出口也装有干球温度计10,用以确定干燥室的空气状态。空气流速由蝶形阀4调节,注意:任何时候阀4都不允许全关,否则电加热器就会因空气不流动而过热,引起损坏[2]。

化工原理流化床干燥实验

化工原理流化床干燥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了解流化床干燥的基本原理; 2.掌握流化床干燥实验的操作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不同参数对流化床干燥过程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流化床干燥是利用固体床内留有气体流动的作用,实现固体颗粒的干燥过程。干燥时,固体颗粒处于流化状态,通过气体调节保持床内温度的稳定。在流化床干燥过程中,气固两相之间的传热传质效果较好,具有高效、均匀、连续干燥的特点。 三、实验步骤: 1.预热:打开电源,设置所需温度,将热风进气开关调至适宜位置,预热流化床干燥箱。 2.实验准备:根据实验要求,称取所需干燥物料,将其平铺在流化床干燥箱中。 3.干燥:关闭干燥箱门,打开排风口,调节出风温度、流量和湿度等参数,开始干燥。 4.实时观察:通过观察干燥箱内的物料状态,记录温度和湿度变化,观察流动床层情况,及时调节参数。 5.完成干燥:根据实验要求及对应的干燥时间,确定干燥完成条件,记录参数。

四、实验注意事项: 1.操作时,严格遵守实验安全规范,注意电源使用安全; 2.操作过程中保持干燥箱门关闭,避免外界空气干扰; 3.实验完成后,及时关闭电源,并清理干燥箱内的杂质; 4.注意记录实验数据,准确并详细地描述实验过程; 5.实验过程中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汇报。 五、实验结果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要根据所选干燥材料的特点、流动床的设计参数等,合理地选择干燥参数,如温度、流量、湿度等。在记录实验数据时,可对比不同参数下的干燥结果,分析不同参数对干燥效果的影响。 六、实验总结: 经过实验,我们对流化床干燥实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充分掌握了流化床干燥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了不同参数对流化床干燥过程的影响。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能更准确地选择合适的参数,使流化床干燥过程更加高效、均匀,并进一步提升实验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七、实验拓展及应用: 流化床干燥在化工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适用于湿度要求严格的领域,如药物、食品和化妆品等。通过对流化床干燥实验的拓展,可以进一步研究不同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干燥特性,优化干燥参数,提高干燥效

流化床干燥实验分析报告

北方民族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 院(部):化学与化学工程 1、流化曲线 当气速较小时,操作过程处于固定床阶段(AB段),床层基本静止不动,气体只能从床层空隙中流过,压降与流速成正比,斜率约为1(在双对数坐标系中)。当气速逐渐增加(进入BC段),床层压降将减小,颗粒逐渐被气体带走,此时,便进入了气流输送阶段。D点处流速即被称为带出 )。 速度(u 在流化状态下降低气速,压降与气速关系线将沿图中的DC线返回至C点。若气速继续降低, )。 曲线将无法按CBA继续变化,而是沿CA’变化。C点处流速被称为起始流化速度(u mf 在生产操作中,气速应介于起始流化速度与带出速度之间,此时床层压降保持恒定,这是流化床的重要特点。据此,可以通过测定床层压降来判断床层流化的优劣。 2、干燥特性曲线

将湿物料置于一定的干燥条件下,测定被干燥物料的质量和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可得到物料含水量(X)与时间(τ)的关系曲线及物料温度(θ)与时间(τ)的关系曲线。物料含水量与时间关系曲线的斜率即为干燥速率(u)。将干燥速率对物料含水量作图。 ——第i时刻取出的物料的绝干质量,kg。 G ci 干燥速率曲线只能通过实验测定,因为干燥速率不仅取决于空气的性质和操作条件,而且还受物料性质结构及含水量的影响。本实验装置为间歇操作的沸腾床干燥器,可测定达到一定干燥要求所需的时间,为工业上连续操作的流化床干燥器提供相应的设计参数。 三、装置及流程 1 风机;2、湿球温度水筒;3、湿球温度计;4、干球温度计;5、空气加湿器; 6、空气流速调节阀; 7、放净口; 8、取样口; 9、不锈钢筒体;10、玻璃筒体 11、气固分离器;12、加料口;13、旋风分离器;14、孔板流量计(d0=20mm) 四、操作要点 1、流化床实验

流化床干燥实验【范本模板】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学院:专业: 班级:

(4)开启风机,调节风量至40~60m3/h ,打开加热器加热。待热风温度恒定后(通常可设定在70~80℃),将湿物料加入流化床中,开始计时,每过4min 取出10克左右的物料,同时读取床层温度。将取出的湿物料在快速水分测定仪中测定,得初始质量i G 和终了质量iC G 。则物料中瞬间含水率i X 为 iC iC i i G G G X -= (11-2) 方法二(数字化实验设备可用此法): 利用床层的压降来测定干燥过程的失水量。 (1)准备0.5~1kg 的湿物料,待用。 (2)开启风机,调节风量至40~60m3/h ,打开加热器加热。待热风温度恒定后(通常可设定在70~80℃),将湿物料加入流化床中,开始计时,此时床层的压差将随时间减小,实验至床层压差(e p ∆)恒定为止。则物料中瞬间含水率i X 为 e e i p p p X ∆∆-∆= (11-3) 式中,p ∆-时刻τ时床层的压差。 计算出每一时刻的瞬间含水率i X ,然后将i X 对干燥时间i τ作图,如图11-1,即为干燥曲线。 图11-1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曲线 上述干燥曲线还可以变换得到干燥速率曲线.由已测得的干燥曲线求出不同i X 下的斜率 i i d dX τ,再由式11-1计算得到干燥速率U ,将U 对X 作图,就是干燥速率曲线,如图11-2所 示.

图11-2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速率曲线 将床层的温度对时间作图,可得床层的温度与干燥时间的关系曲线. 3. 干燥过程分析 预热段见图11-1、11-2中的AB段或A′ B段.物料在预热段中,含水率略有下降,温度则升至湿球温度tW ,干燥速率可能呈上升趋势变化,也可能呈下降趋势变化。预热段经历的时间很短,通常在干燥计算中忽略不计,有些干燥过程甚至没有预热段。 恒速干燥阶段见图11-1、11-2中的BC段。该段物料水分不断汽化,含水率不断下降。但由于这一阶段去除的是物料表面附着的非结合水分,水分去除的机理与纯水的相同,故在恒定干燥条件下,物料表面始终保持为湿球温度tW,传质推动力保持不变,因而干燥速率也不变。于是,在图11-2中,BC段为水平线. 只要物料表面保持足够湿润,物料的干燥过程中总处于恒速阶段。而该段的干燥速率大小取决于物料表面水分的汽化速率,亦即决定于物料外部的空气干燥条件,故该阶段又称为表面汽化控制阶段。 降速干燥阶段随着干燥过程的进行,物料内部水分移动到表面的速度赶不上表面水分的气化速率,物料表面局部出现“干区”,尽管这时物料其余表面的平衡蒸汽压仍与纯水的饱和蒸汽压相同,但以物料全部外表面计算的干燥速率因“干区”的出现而降低,此时物料中的的含 水率称为临界含水率,用Xc表示,对应图11-2中的C点,称为临界点.过C点以后,干燥速率 逐渐降低至D点,C至D阶段称为降速第一阶段。 干燥到点D时,物料全部表面都成为干区,汽化面逐渐向物料内部移动,汽化所需的热量必须通过已被干燥的固体层才能传递到汽化面;从物料中汽化的水分也必须通过这一干燥层才能传递到空气主流中。干燥速率因热、质传递的途径加长而下降。此外,在点D以后,物料中的非结合水分已被除尽。接下去所汽化的是各种形式的结合水,因而,平衡蒸汽压将逐渐下降,传质推动力减小,干燥速率也随之较快降低,直至到达点E时,速率降为零。这一阶段称为降速第二阶段. 降速阶段干燥速率曲线的形状随物料内部的结构而异,不一定都呈现前面所述的曲线CDE 形状。对于某些多孔性物料,可能降速两个阶段的界限不是很明显,曲线好像只有CD段;对于某些无孔性吸水物料,汽化只在表面进行,干燥速率取决于固体内部水分的扩散速率,故降速阶段只有类似DE段的曲线。 与恒速阶段相比,降速阶段从物料中除去的水分量相对少许多,但所需的干燥时间却长得多。总之,降速阶段的干燥速率取决与物料本身结构、形状和尺寸,而与干燥介质状况关系不大,故降速阶段又称物料内部迁移控制阶段。

干燥实验实验报告

江 苏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系别 食品科学与工程 班级 食品1002 姓名 周婧 学号3100901032 干燥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学习流化床的操作,掌握流化床的一些基本概念。 2.测定流化干燥速率曲线。 3.研究热空气流速对干燥速率的影响(选做)。 4.研究热空气温度对干燥速率的影响(选做)。 5.测定流体通过颗粒层的压降(选做)。 二、实验原理 在干燥设备的设计计算中,往往要了解物料由初始含水量降到最终含水量时,物料应在干燥器内的停留时间,然后就可计算各种干燥器的工艺尺寸。由于干燥过程速率的资料。 通过测定干燥过程中物料的含水量或物料的表面温度与干燥时间的关系可以得到干燥曲线,即X ~τ曲线或τθ~曲线。 干燥速度u 等于单位时间从单位被干燥物料的面积上除去的水分重量,即 τ d A dW u ⋅= 只要测出各个时间段内物料的失水量就可以计算物料的干燥速度。干燥速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它与物料及干燥介质都有关系。在干燥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于同类的物料,当干燥面积一定是,干燥速度是物料湿含量的函数,表示此函数关系的曲线成为干燥速度曲线。干燥速度曲线也可由干燥曲线求出。、 流化操作状态因为具有较好的传热传质效果,在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流化床干燥器是工业中常见的干燥器。流体自下而上通过固体颗粒床层时,当流体的流速增大至一定程度时,全部颗粒刚好悬浮于向上流动的流体中而能作随机运动,床层处于起始流化状态或临界流化状态。随后,流体流速增大,颗粒床层空隙率增大,但流体的实际速度超过颗粒的沉降速度时,达到气流输送状态。流化可分为散式流化和聚式流化。 聚式流化的特点为:床层分为乳化相和气泡相。乳化相为固体浓度大的气固均匀混合物,是连续相。气泡相为气泡和可能夹带的少量固体颗粒,是分散相。出于气泡在上界面处破裂,所以上界面是以某种频率上下波动的不稳定截面,床层压降也随之波动。聚式流化见于大多数气—固系统。 散式流化的特点为:流体为连续相,固体颗粒均匀分散在流体中,床层没有气泡产生,有一稳定的上界面。通常两相密度差小的系统趋向散式流化,如大多数液—固系统。 流化床的不正常操作状态有腾涌和沟流。腾涌是由于小气泡合并成大气泡并将床层分成

流化床干燥说明书

流化床干燥操作实验装置 说 明 书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化工基础实验中心 2004年2月

目录 一.实验设备的特点 二.设备的主要技术数据 三.实验设备的基本情况 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五.实验装置注意事项 六.附录

一.实验设备的特点 ⒈本实验属操作型实验。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湿物料连续流化干燥的方法及干燥操作中物料、热量衡算和体积对流传热系数(αv )的估算方法。同时也可证明流化干燥的明显优点之一是气-固间对流传热效果好(αv 大)。 ⒉主体设备全透明。用透明膜加热新技术保温设备,实验过程中可清晰地观察颗粒的流化状况。选用变色硅胶作物料,使干燥情况更直观、形象。 ⒊装置小型化,选用新型旋涡气泵,能耗低、噪声小,且便于学生动手操作。 二.设备的主要技术数据 ㈠ 流化床干燥器(玻璃制品,用透明膜加热新技术保温) 流化床层直径D: Φ80×2毫米(内径76毫米) 床层有效流化高度h:80毫米(固料出口) 总高度: 530毫米 流化床气流分布器: 80目不锈钢丝网(二层) ㈡ 物料 变色硅胶: 1.0 ─ 1.6毫米粒径 绝干料比热Cs =0.783kJ /kg ·℃ (t =57℃)(查无机盐工业手册) 每次实验用量:400-500克(加水量30-40毫升) ㈢ 空气流量测定 ⒈用自制孔板流量计,材质─铜板;孔径─17.0毫米。 ⒉实际的气体体积流量随操作的压强和温度而变化,测量时需作校正。具体方法: ① 流量计处的体积流量0V : )(2 210 00P P A C V -=ρ (m 3 /s) 0C —孔板流量计的流量系数,0C =0.67; ρ—空气在0t 时的密度,kg/m 3; 21P P - —流量计处压差,Pa ; 0t — 流量计处的温度,℃。 ② 若设备的气体进口温度与流量计处的气体温度差别较大,两处的体积流量是不同的 (例如流化床干燥器),此时体积流量需用状态方程作校正(对空气在常压下操作时通常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例如:流化床干燥器,气体的进口温度为t 1,则体积流量V 1为: t t V V ++=2732731 1 (m 3/h)

流化床干燥器的操作及其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实验报告

流化床干燥器的操作及其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了解流化床干燥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流化床干燥器的操作技术; 3、通过测定干燥速率曲线,掌握流化床干燥器的性能参数。实验原理: 流化床干燥器是一种通过将干燥气体(通常是热空气)通过床层中的颗粒物,使颗粒物保持流化状态,从而将水分从颗粒物表面释放出来,实现物料的干燥。流化床干燥器不仅具有较高的热传导和质量传输速度,而且可以控制干燥气体的湿度、温度、流量等参数,可以满足不同物料对干燥条件的要求。 流化床干燥器的工作流程如下: 1、通过热风把热量传递到干燥器中; 2、物料在流化床中不断翻动和流动,以保证干燥空气可以与物料均匀接触; 3、干燥空气带走物料中的水分,从干燥器中排出,以保证物料的干燥效果。 实验步骤:

1、将物料放入干燥器中,调整干燥气体的温度、湿度、流量等参数; 2、开启干燥气体流动,通过观察物料的变化情况,掌握干燥效果; 3、根据不同的干燥时间,取出物料样品,并测量表观密度、水分含量等参数; 4、利用所得数据绘制干燥速度曲线,分析干燥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实验数据: 物料名称:玉米淀粉 物料初始含水量:45.2% 物料初始表观密度:500kg/m3 干燥气体:热空气 干燥气体温度:80℃ 干燥气体湿度:10% 干燥气体流量:2m3/h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干燥速率曲线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干燥速率曲线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趋势。在干燥初期,干燥速率较快,随着时间的推移,干燥速率逐渐降低。在干燥后期,干燥速率趋于平稳,反映了物料中水分含量的极限状态。 通过实验测定和分析,我们得到了流化床干燥器的性能参数,如干燥速率、干燥时间等,为后续工业生产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化工原理干燥实验报告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流化床干燥实验 班级:环工1603 姓名:** 学号:********** 同组人员:赵明新张金兰黄艺实验日期:2019.5.20

干燥实验 一、摘要 本实验在了解沸腾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沸腾流化床干燥器的实验装置测定干燥速率曲线,物料含水量、床层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流化床压降与气速曲线。 干燥实验中通过计算含水率、平均含水率、干燥速率来测定干燥速率曲线和含水量、床层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流化床实验中通过计算标准状况下空气体积、使用状态下空气体积、空气流速来测定流化床压降与气速曲线。 二、实验目的 1、了解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 2、掌握流化床流化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3、测定物料含水量及床层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4、掌握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干燥速率曲线,并确定临界含水量X0及恒速阶 段的传质系数k H及降速阶段的比例系数K X。 三、实验原理 1、流化曲线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不同空气流量下的床层压降,得到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如图)。 当气速较小时,操作过程处于固定床阶段(AB段),床层基本静止不动,气体只能从床层空隙中流过,压降与流速成正比,斜率约为1(在双对数坐标系中)。当气速逐渐增加(进入BC段),床层开始膨胀,空隙率增大,压降与气速的关系将不再成比例。 当气速继续增大,进入流化阶段(CD段),固体颗粒随气体流动而悬浮运动,随着气速的增加,床层高度逐渐增加,但床层压降基本保持不变,等于单位面积的床层净重。当气速增大至某一值后(D点),床层压降将减小,颗粒逐渐被气体带走,此时,便进入了气流输送阶段。D点处的流速即被称为带出速度(u0)。 在流化状态下降低气速,压降与气速的关系线将沿图中的DC线返回至C点。若气速继续降低,曲线将无法按CBA继续变化,而是沿CA’变化。C点处的流速被称为起始流

流化床干燥实验装置产品说明书

目录 一、概述 (1) 二、实验目的 (1) 三、设备外形图 (2) 四、实验主要技术参数 (2) 五、实验原理……………………………………………………3-5 六、实验步骤………………………………………………………5-6 七、实验流程图 (6) 八、实验数据处置……………………………………………………6-7

湘潭祺润教学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流化床干燥实验装置 一、概述 热空气由多孔散布板底部送入,经多孔板而均匀散布并与板上的湿物料颗粒直接接触。当气速较低时,颗粒层不动,热气流从颗粒层的裂缝中通过,如此的颗粒层称为固定床。当气速增加至必然程度时,颗粒层开始松动,当气速再增加运载某个数值时,颗粒将悬浮于上升的热气流中。现在的床层称为流化床。 流化状态下颗粒在热气流中上下翻动,彼此碰撞、混合,气-固两相间充分接触实现热、质传递,固体物料被干燥。夹带有部份物料小颗粒的废气由顶部排出,经旋风分离器进行回收。达到预期干燥要求后,减少气速固体物料颗粒从头落下,并从出料管卸出。 流化状态下,气-两相间接触面积大,传热、传质速度高。与气流干燥相较,流化干燥器内物料停留时刻长,而且可任意调节,产品的最综含水量可降的很低;操作时热空气的流速较小,物料磨损小,废气中粉尘含量少,容易搜集,操作费用小,在工业上普遍应用。流化床干燥器结构简单,造价低,活动部件少,操作维修方便。 二、实验目的 1、掌握物料干燥速度曲线的测定方式。 2、了解和掌握干燥操作的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及体积对流传热系 数的估算方式。

3、了解气固旋风分离的工作原理。 三、实验装置外型图 四、实验主要技术参数 一、该实验装置主要由空气旋涡泵、加热箱、流化床体、集尘器、加料斗、旋风分离、U型压差计(2根)、孔板流量计、电控箱等部件组成。 二、空气旋涡泵为HG-1100型,功率为;风压为22KPa;风量为180m3/min。 3、U型压差计:是测量流化床的总塔压差,另一压差计是测量孔板流量计。 4、电控箱:在电控箱上装由智能温度仪表,测量固体物料进出口温

流化床干燥实验报告

流化床干燥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流化床干燥的实验研究,探究流化床干燥过程中的干燥特性 及其影响因素,为流化床干燥技术的应用提供实验数据支持。 二、实验原理。 流化床干燥是一种将颗粒物料置于气体流化状态下进行干燥的技术。在流化床 干燥过程中,通过热空气或其他气体对颗粒物料进行干燥,同时颗粒物料在气流中呈现流化状态,从而实现高效的干燥作用。 三、实验装置及方法。 1. 实验装置,本实验采用了具有恒温控制功能的流化床干燥设备,以及相应的 气流控制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 2. 实验方法,首先将待干燥的颗粒物料放置于流化床干燥设备中,然后通过控 制气流的温度、流速等参数,进行干燥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通过实验得到了不同干燥条件下的干燥速率、干燥效果等数据,并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气流温度的升高,干燥速率呈现上升趋势,但当温度过高时,会导致颗粒物料的过度干燥,影响干燥效果。同时,气流流速对干燥效果也有一定影响,适当增大流速可以提高干燥速率,但过大的流速也会导致颗粒物料的剧烈运动,影响干燥效果。 五、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 流化床干燥技术能够实现对颗粒物料的高效干燥,具有较好的干燥效果。

2. 在进行流化床干燥时,需要合理控制气流温度和流速,以确保干燥效果和干燥质量。 3. 实验结果为流化床干燥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为进一步优化流化床干燥工艺提供了参考依据。 六、参考文献。 1. 李明,张三. 流化床干燥技术及应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2. 王五,赵六. 干燥工程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 七、致谢。 在此,特别感谢实验室的老师和同学们对本次实验的支持与帮助,同时也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对流化床干燥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所做出的贡献。 以上为本次流化床干燥实验的报告内容,希望能对相关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干燥实验.

实验七 干燥实验 (一)沸腾干燥实验 沸腾干燥又称流化干燥,是固体流态化技术在干燥上的应用。沸腾床干燥器具有传热系数大,热效率高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本实验装置通过计算机在线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进行操作,是一种单层圆筒流化床干燥器,它适用于间歇操作,是小型化了的生产装置。 目前对干燥机理的研究尚不够充分,干燥速度的数据还主要依靠实验。在生产操作中,测量床层压力降可了解床层是否达到流态化,操作是否稳定等。因此,通过实验,可进一步掌握沸腾干燥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流化曲线、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等测定方法,同时还可了解操作故障的识别和排除,为今后的工业干燥器设计和生产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实验任务(任选一个) 1. 通过对流化曲线的测定,确定干燥介质适宜的操作流速范围; 2.某工厂需要设计一个沸腾床干燥器,用于干燥绿豆。请根据实验室提供的设备(见第三部分,实验装置与流程),设计一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为他们提供有关参数,如绿豆的含水量随干燥时间的变化曲线、绿豆表面温度随干燥时间的变化曲线、干燥速率曲线、含水量、临界含水量0X 等。 二.实验原理 1.流化曲线: 流化曲线也称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在流化床的底部气体分布板处装有一压力传感器,测定床层底部的压力,在玻璃管上口处也装有一压力传感器,通过测定床层流化 前后压力降Δ P f 1)。 图中曲线的a 段(虚线)表明固定床阶段压力降ΔP f 与空床流速u 成正比;此后如再增加气速,压力降的增加变缓,此时床内颗粒变松,成为膨胀床,气速增到b 处附近,床

层开始流态化;此后气速再增,床层压力降基本上维持不变,如曲线的c 段所示,此即流化床阶段;过了c 段以后,气速再增,压力降反而变少,如曲线的b 段所示,此时颗粒开始为上升气流所带走,达到了气力输送阶段;若气流增大到将颗粒全部带走,此时压力降减到与气体流过空管的压力降相当。 如果到达流化阶段c 以后,把气速逐渐减少,可以测出压力降并不沿c -b -a 的路线返回,而是循着c -a’ 的路线返回。曲线的a’段亦相当于固定床阶段,但a’ 段与c 段之间有更为明显的转折,且a’ 段所显示的压力降比a 段所显示的低,此说明从流化床回复到固定床时,颗粒由上升气流中落下,所形成的床层较人工装填时疏松一些,阻力也就小一些。曲线的明显转折亦表明此过程中不存在与膨胀床要逆转的阶段。因b 的位置不够明确,故实测起始流化速度时,都以曲线c 段与a’段相交的交点为准。从流化曲线上可以获得起始流化速度mf u 与颗粒带出速率0u 这两流化床操作的重要参数。 流量的测量采用孔板流量计,其换算公式为: 21C R C V = (1) 式中: V ——流量 [ m 3/h ] R ——孔板压差,[ kPa ] 1C 、2C ——孔板流量计参数,本实验装置 1C = 26.2 2C = 0.52 故式(1)可写为: 52.02.26R V = (2) 2.干燥特性曲线 若将湿物料置于一定的干燥条件下,例如一定的温度、湿度和气速的空气流中,测定被干燥物料的重量和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则得图2所示的曲线,即物料含水量—时间曲线和物料温度—时间曲线。干燥过程分为三个阶段:Ⅰ物料预热阶段;Ⅱ恒速干燥阶段;Ⅲ降速阶段。图中AB 段处于预热阶段,空气中部分热量用来加热物料,故物料含水量和温 图2 干燥曲线 图3 干燥速率曲线 度均随时间变化不大(即dx/d τ较小)。在随后的第Ⅱ阶段BC ,由于物料表面存在自由水分,物料表面温度等于空气的湿球温度tw ,传入的热量只用来蒸发物料表面的水分,物料含水量随时间成比例减少,干燥速率恒定且较大(即dx/d τ较大)。到了第Ⅲ阶段,物料中含水

流化床干燥实验报告

试验名称 流化床枯燥试验 一、 试验目的 1、了解把握连续流化床枯燥方法; 2、估算体积传热系数和热效率。 二、 试验原理 1、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 α = Q V V • ∆t m (W / m 3℃〕 (1) 气体向固体物料传热的后果是引起物料升温Q1 和水分蒸发Q2。其传热速率为: Q = Q + Q 1 2 (w ) (2) Q = G c (θ -θ〕=G 〔c +c x )(θ -θ〕 (w ) (3) 1 c m 2 2 1 c m w 2 2 1 Q = W (I ”- I ”〕=W (〔r +c θ )-c θ〕 (w ) (4) 1 v L 0 v m w 1 式中: Q1 一湿含量为X2 的物料从θ1 升温到θ2 所需要的传热速率 Q2 一蒸发(kg /s)水所需的传热速率。 Cm2 一出枯燥器物料的湿比热·(KJ/kg 绝干料·℃) I V’— θm 温度下水蒸气的焓,KJ /kg IL’一θ1 温度下液态水的焓,KJ /kg V = π 流化床枯燥器有效容积 4 D 2h 脱水速率由物料衡算求出: w w W = G ( X - X ) = G (1- w )( 1 - 2 ) c 1 2 1 1 1- w 1 1- w 2 G - G w w = 01 11 (1- w )( 1 - 2 ) (5) 1 式中: 1 1- w 1 1- w 2 ∆

Gc 一绝干料速率kg/s G1 一实际加料速率kg/s W1,W2 一分别为进出口湿基含水量,kg 水/kg 物料: X1,X2 一分别为进出口干基含水量, kg 水/kg 绝干物料, G01,G11,一分别加料初重与余重,kg Δ1一为加料时间 s 2、热效率η计算 η=枯燥过程中蒸发水分所消耗的热量Q 蒸向枯燥供给热量Q 入 Q 蒸=W(2490+1.88t2—4.187θ1)⨯100% (6) (w) 〔7〕 Q 入由热量衡算求出: Q 入=Qp+QD=UpID+UDID 〔8〕 式中:U、I 一表示电压电流 P、D 一表示预热器和枯燥器 Q 出=L(I2—I0)+Gc(I2’—I1’)(W) (9) η=Q—Q 入出 Q 入 ⨯100%

流化床干燥实验装置使用说明书

流化床干燥实验装置使用说明书 一、概述 流化床干燥实验装置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实验室的干燥装置,可以实现对不同材料的干燥需求。本使用说明书将详细介绍流化床干燥实验装置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和维护保养等内容,以便用户正确操作和使用。 二、装置结构 1. 主体结构:流化床干燥实验装置由底座、填料层、进料排气装置、热气供应装置等组成。 2. 控制系统:装置配备了先进的控制系统,包括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的调节和监控功能,可根据不同的干燥要求进行设置。 三、操作方法 1. 准备工作:确认配电线路是否连接正常,检查气源和电源是否稳定,检查装置是否完好无损。 2. 设置参数:通过控制系统设置所需的干燥温度、湿度和风速等参数。

3. 填充物料:将待干燥的物料均匀地分布在填料层上,注意避 免堆积和堵塞。 4. 启动装置:按照装置说明书的要求启动装置,确认热气供应 装置是否正常工作。 5. 调节参数: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温度、湿度等参数,确保干 燥过程能够顺利进行。 6. 监控过程:通过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参数变化,注意观察物料 的干燥效果和状态。 7. 完成干燥:干燥完成后,及时关闭热气供应装置,切断电源,待装置冷却后进行清洁和维护。 四、注意事项 1. 操作安全: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电源和气源的安全,并根据 实际情况调整风速、温度等参数,以确保操作安全。 2. 物料选择: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物料进行干燥,注意避 免易燃、易爆等物料的使用。

3. 清洁维护:定期清洁流化床干燥实验装置,确保设备的正常 运行和干燥效果。 4. 注意环境:在使用过程中,注意周围环境的通风和防尘,避 免影响装置的正常运行和干燥效果。 五、维护保养 1.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流化床干燥实验装置的各部件是否完好,如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 2. 清洁保养:清洗流化床装置的填料层、进料排气装置等部件,保持设备的清洁和卫生。 3. 维护保养:定期对流化床干燥实验装置进行维护,包括检查 电源线路、气源管道等,并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六、故障排除 1. 无法启动:检查电源和气源是否正常连接,确认控制系统是 否设置正确,若问题仍未解决,请联系售后服务。 2. 干燥效果不佳:检查温度、湿度和风速等参数是否设置正确,并检查物料的选择是否合适,如问题仍然存在,请联系售后服务。

化工原理实验答案

实验四 1.实验中冷流体和蒸汽的流向,对传热效果有何影响? 无影响。因为 Q=α A△tm ,不论冷流体和蒸汽是迸流还是逆流流动,由 于蒸汽的温度不变,故△ tm不变,而α和 A 不受冷流体和蒸汽的流向的影 响,所以传热效果不变。 2.蒸汽冷凝过程中,若存在不冷凝气体,对传热有何影响、应采取什 么措施? 不冷凝气体的存在相当于增加了一项热阻,降低了传热速率。冷凝器 必须设置排气口,以排除不冷凝气体。 3.实验过程中,冷凝水不及时排走,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及时排走 冷凝水? 冷凝水不及时排走,附着在管外壁上,增加了一项热阻,降低了传热速 率。在外管最低处设置排水口,及时排走冷凝水。 4.实验中,所测定的壁温是靠近蒸汽侧还是冷流体侧温度?为什么?传热系数 k 接近于哪种流体的 壁温是靠近蒸汽侧温度。因为蒸汽的给热系数远大于冷流体的给热系 数,而壁温接近于给热系数大的一侧流体的温度,所以壁温是靠近蒸汽侧温 度。而总传热系数 K接近于空气侧的对流传热系数 5.如果采用不同压强的蒸汽进行实验,对α关联式有何影响? 基本无影响。因为α∝(ρ2gλ 3r/μd0△ t)1/4,当蒸汽压强增加时,r 和△ t 均增加,其它参数不变,故 (ρ2gλ 3r/μd0△ t)1/4变化不大,所以认为蒸 汽压强对α关联式无影响。 实验五固体流态化实验 1.从观察到的现象,判断属于何种流化? 2.实际流化时, p 为什么会波动? 3.由小到大改变流量与由大到小改变流量测定的流化曲线是否重合,为什么? 4流体分布板的作用是什么? 实验六精馏 1.精馏塔操作中,塔釜压力为什么是一个重要操作参数,塔釜压力与哪些因素 有关 ? 答( 1)因为塔釜压力与塔板压力降有关。塔板压力降由气体通过板上孔口或通 道时为克服局部阻力和通过板上液层时为克服该液层的静压力而引起,因而塔板压 力降与气体流量(即塔内蒸汽量)有很大关系。气体流量过大时,会造成过量液 沫夹带以致产生液泛,这时塔板压力降会急剧加大,塔釜压力随之升高,因此 本实验中塔釜压力可作为调节塔釜加热状况的重要参考依据。( 2)塔釜温度、流 体的粘度、进料组成、回流量。 2.板式塔气液两相的流动特点是什么? 答:液相为连续相,气相为分散相。 3.操作中增加回流比的方法是什么,能否采用减少塔顶出料量 D 的方法 ? 答:( 1)减少成品酒精的采出量或增大进料量,以增大回流比;( 2 )加大蒸 气量,增加塔顶冷凝水量,以提高凝液量,增大回流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