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联合剖面法在山区找水中的应用

联合剖面法在山区找水中的应用

联合剖面法在山区找水中的应用
联合剖面法在山区找水中的应用

学学期《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

成都理工大学2014—2015学年 第一学期《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考试试卷 注意:所有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 、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2分,总10分) 1、接地电阻 2、电磁波波数 3、正交点 4、视极化率 5、静态位移 二 不定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 1分,总20分) 1、影响视电阻率的因素有( ) A 地形 B 装置 C 测点位置 2、利用自然电位法勘探某金属矿,在其上方中心处通常能观测到( ) A 明显的正异常 B 明显的负异常 C 正负异常伴生 3、激发极化法可解决下列地质问题( ) A 寻找浸染矿体 B 寻找水 C 寻找碳质、石墨化岩层 4 、电磁偶极剖面法中,哪些装置能观测纯异常(二次场)( ) A (X ,X ) B (X ,Z ) C (Z ,Z ) 5、下列方法中受地形影响最小的方法是( ) A 电阻率法 B 激发极化法 C 电磁感应法 得分 得分

6、本学期《地电学》课程实习“电阻率测深仪器及装置认识实习”过程中,采用电源电瓶最高供电压档位为() A 63伏 B 90伏 C 120伏 7、本学期《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课程实习“电偶极子场特征认识”过程中,实习要求中,要求同学们完成的图件有() A 电位图 B 电阻率图 C 电场强度图 8、本学期《地电学》课程实习“电测深正演模拟”实习过程中, 给出地电模型是() A 二层模型 B 三层模型 C 四层模型 9、本学期《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课程实习过程中,学习了绘制二维电阻率异常剖面图的软件是() A SURFER软件 B GRAPHER 软件 C GEOPRO 软件 10、本学期《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课程实习“仪器及装置认识实习”过程中,采用的装置有() A 中间梯度装置 B 对称四极装置 C 偶极装置 11、中间梯度法理论上在勘探哪些电性和产状的矿体能产生明显的异常() A 陡立低阻矿体 B 陡立高阻矿体 C 水平的高阻矿体 12、联合剖面法理论上在勘探哪些电性和产状的矿体能产生明显的异常() A 直立的低阻矿体 B 直立的高阻矿体 C 水平的低阻矿体 13、下列方法能有效勘探产状较陡的良导矿体的有() A中梯法 B联剖法 C 回线法 14、用联合剖面法工作时电阻率异常曲线能看到高阻正交点的有()

成都理工大学电法勘探实验报告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实验成绩 二〇年月二〇年月

填写说明 1、适用于本科生所有的实验报告(印制实验报告册除外); 2、专业填写为专业全称,有专业方向的用小括号标明; 3、格式要求: ①用A4纸双面打印(封面双面打印)或在A4大小纸上用蓝黑色水笔书写。 ②打印排版:正文用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页边距采取默认形式(上下 2.54cm,左右2.54cm,页眉1.5cm,页脚1.75cm)。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 放100%,间距:标准);页码用小五号字底端居中。 ③具体要求: 题目(二号黑体居中); 摘要(“摘要”二字用小二号黑体居中,隔行书写摘要的文字部分,小4号宋体); 关键词(隔行顶格书写“关键词”三字,提炼3-5个关键词,用分号隔开,小4号黑体); 正文部分采用三级标题; 第1章××(小二号黑体居中,段前0.5行) 1.1 ×××××小三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 1.1.1小四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 参考文献(黑体小二号居中,段前0.5行),参考文献用五号宋体,参照《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

目录 一、实习目的 (4) 二、实习安排 (4) 三、实习内容 (5) 3.1高密度电法 (5) 3.2对称四级电测深 (10) 3.3联合剖面法 (12) 四、实验心得体会 (12) 五、手绘附图 (14)

一、实习目的 主要目的:巩固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并要求能掌握以下几点: 1、掌握电极距选择规则 2、掌握对称四极电测深、高密度电阻率法α、β、γ的野外施工方法和数据采集 3、学会对所采集数据初步整理与绘制实测曲线 4、学会高密度电法的数据处理及计算机作图方法 5、进行高密度电法项目设计和报告的编写。 二、实习安排 图 1 电法勘探实习安排

学学期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完整版

学学期电法勘探原理与 方法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成都理工大学2014—2015学年 第一学期《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考试试卷 注意:所有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 、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2分,总10分) 1、接地电阻 2、电磁波波数 3、正交点 4、视极化率 5、静态位移 二 不定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总20分) 1、影响视电阻率的因素有( ) A 地形 B 装置 C 测点位置 2、利用自然电位法勘探某金属矿,在其上方中心处通常能观测到( ) A 明显的正异常 B 明显的负异常 C 正负异常伴生 3、激发极化法可解决下列地质问题( ) A 寻找浸染矿体 B 寻找水 C 寻找碳质、石墨化岩层 4 、电磁偶极剖面法中,哪些装置能观测纯异常(二次场)( ) A (X ,X ) B (X ,Z ) C (Z ,Z ) 5、下列方法中受地形影响最小的方法是( ) A 电阻率法 B 激发极化法 C 电磁感应法 得分 得分

6、本学期《地电学》课程实习“电阻率测深仪器及装置认识实习”过程中,采用电源电瓶最高供电压档位为() A 63伏 B 90伏 C 120伏 7、本学期《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课程实习“电偶极子场特征认识”过程中,实习要求中,要求同学们完成的图件有() A 电位图 B 电阻率图 C 电场强度图 8、本学期《地电学》课程实习“电测深正演模拟”实习过程中, 给出地电模型是() A 二层模型 B 三层模型 C 四层模型 9、本学期《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课程实习过程中,学习了绘制二维电阻率异常剖面图的软件是() A SURFER软件 B GRAPHER 软件 C GEOPRO 软件 10、本学期《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课程实习“仪器及装置认识实习”过程中,采用的装置有() A 中间梯度装置 B 对称四极装置 C 偶极装置 11、中间梯度法理论上在勘探哪些电性和产状的矿体能产生明显的异常() A 陡立低阻矿体 B 陡立高阻矿体 C 水平的高阻矿体 12、联合剖面法理论上在勘探哪些电性和产状的矿体能产生明显的异常() A 直立的低阻矿体 B 直立的高阻矿体 C 水平的低阻矿体 13、下列方法能有效勘探产状较陡的良导矿体的有() A中梯法 B联剖法 C 回线法 14、用联合剖面法工作时电阻率异常曲线能看到高阻正交点的有() A 直立低阻体 B直立高阻体 C山谷

联合剖面法模型实验

实验三 联合剖面法模型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内容 1.掌握联合剖面测量的方法。 2.了解联合剖面曲线低阻正交点、高阻反交点特征。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准备 WDDS-1数字电阻率仪一台(带8节2号电池),万用表一台,电池箱一个(带60节1号电池),大头针若干,水槽跑极装置一套,低、高阻板状模型,低、高阻球状模型。记录纸一张,单对数坐标纸一张,直尺一把,铅笔,橡皮。 三、实验步骤 1.在水槽中放置低阻球体球体,顶面埋深1~4cm ,测线通过球心在水面的投影。联合剖面法极距按AO=8cm,MN=2cm,点距2cm 设置。无穷远极距离测线垂直距离5倍AO 以上。按(3-1)式计算装置系数。 MN AN AM r r r K ?=π 2 (3-1) I U K MN s ?=ρ (3-2) 2.按图3.1布设联合剖面法电极,连接仪器,在WDDS-1上设置极距参数等。准备好记录纸和单对数坐标纸。 图3.1 联合剖面法模型实验装置图 3.逐点移动电极,测量(注意:测量完A s ρ后要给B 极供电,A s ρ和B s ρ都测完才跑极)。记录u ?,I, s ρ每个数据要至少测量两次,要求误差不超过5%,按(3-2)式计算视电阻率。如 图3.2把联剖曲线绘在单对数坐标纸上。

6080100120140 1 0.9 0.8 0.7 0.6 0.5 ρs /ρ1 x (cm) ρs A ρs B 图3.2 联合剖面法视电阻率曲线 图中横坐标为测点位置,采用算术坐标,单位cm ;纵坐标为归一化视电阻率1ρρs , 采用对数坐标,s ρ为实测视电阻率,1ρ为远离低阻体的视电阻率,1ρ基本上等于水的电阻率。 仪器操作步骤: (1)开机,按“↑↓”键,调节液晶屏对比度。按“电池”键,检查仪器电池电压。按“设置”键,设定供电时间仪器默认为0.5秒,输入数值5后按“确认”键 (2)按“排列”键输入线号。 (3)按“确认”显示排列方式。按“↑↓”选择3P-PRFL 联合剖面。 (4)按“极距”键输入极距号,如:NO=01,按“确认”键;输入数据(单位为m ):AB/2=0.08,MN/2=0.01,并按“确认”键,再按“停止”键,屏幕显示K 值。 (5)测量: 测A s ρ:将A 接线柱夹子与A 极电缆相连,按“测量”键测量。 在2号和4号排列下,版面显示“A-极供电?”,按“确认”键为A 极供电并显示测量结果A s ρ(其他键表示B 极供电);将测量参数记录到记录纸上。 按“确认”键存储数据 测B s ρ:将A 接线柱夹子与B 极电缆相连,按“测量”键,再按“确认”键,名义 上是对A 极供电,实际上是对B 极供电。记录B s ρ结果(不管负号),按“确认”键存储数据。 (6)跑极,重复测量过程。 4.换高阻球体,用相同的装置再测一遍。 四、思考题 1. 电法勘探中为什么要引入视电阻率的概念? 2. 低阻正交点、高阻反交点有何特征?

电法实验报告

电法勘探实验报告 ◆姓名:邱乐稳 ◆学号:0145110130 ◆专业:地球科学信息与物理学院◆班级:1101班 ◆指导老师:龚安栋严家斌

◆实验名称:直流电法DDC-5电子自动补偿仪实验(电阻率法) ◆实验仪器: 1.DDC-5电子自动补偿仪 2.12V直流蓄电池 3.带有标尺的水槽 4.水平铜板或者高阻砖块 5.连接线若干,点电极面电极各若干 ◆实验目的: 1、熟悉了解DDC-5电子自动补偿(电阻率)仪的基本操作方法。 2、通过实验验证一些疑问及教材上的理论曲线,尝试调节一起参数,如观察工 作模式的变化,进一步体会生产操作中电法勘探的利弊。 3、掌握电法勘探的基本工作模式,熟悉电阻率法各种装置的具体应用,在实践中加深对其的认识。 ◆实验装置: 1.中间梯度装置 中间梯度法工作示意图 工作方法:供电电极AB固定,测量电极MN在AB中部1/3范围内移动,MN极还可以在离开AB连线一定距离(AB/6范围内)且与之平行的旁测线上进行观测,原点O 为AB的中点,记录点号位置为MN中点。反映一定深度内电阻率水平横向变化情况。实验装置系数K=2π/|1/AM-1/AN-1/BM+1/BN|。 2.偶极偶极剖面装置

偶极偶极装置工作示意图 工作方法:如图所示,这种装置的特点是供电电极AB和测量电极MN均采用偶极子,并分开有一定距离。由于四个电极都在一条线上,故又称轴向偶极。其中,原点取OO’中点(O为AB中点,O’为MN中点),它适用于研究沿着剖面不同深度电阻率的变化。剖面的延伸是通过同时移动AB和MN(通常移动距离为d)来实现的。取AB=MN=d(d为偶极子长度),OO’=nd(n为正整数),n为电极的间隔系数,则K=π*n*(n^2-1)*d(DDC-5仪器中间隔系数n 与书上理论中提到的间隔系数n不同,前者是AB中点与MN中点的间距,后者是BM的间距)。 3.联合剖面装置 联合剖面工作示意图 工作方法:电极B放在无穷远处,AMN沿测线同时移动,各电极间相对距离保持不变。且K始终为K=π*(a^2-b^2)/b。 4.对称四级剖面装置 对称四级装置工作示意图 工作方法:四个电极沿X移动的动源电剖面测量,用来研究电阻率的横向变

物探方法原理

第三章测线布置、物探方法及质量评价 第一节测线布置目的及精度 一、测线布置总体规则 (一)、测网布置应根据任务要求、探测方法、被探测对象规模、埋深等因素综合确定。测网和工作比例尺应能观测被探测的目的体,并可在平面图上清楚反映探测对象的规模、走向。 (二)、测线方向宜垂直于地层、构造和主要探测对象的走向,应沿地形起伏较小和表层介质较为均匀的地段布置测线,测线应与地质勘探线和其它物探方法的测线一致,避开干扰源。 (三)、当测区边界附近发现重要异常时,应将测线适当延长至测区外,以追踪异常。 (四)、在地质构造复杂地区,应适当加密测线和测点。 (五)、测线端点、转折点、物探观测点、观测基点应进行测量。 二、各测线方位、长度及物探方法布置 根据任务设计书,本课题测线、测点采用网格状布置,分别对测网内每个点进行高密度电法、主动源面波法和微动法测量。其中高密度电法测线垂直于构造布置以某一方位布置一条约290m-590m长的测线,主动源面波法以测点为中心以某一个方位(根据实际场地条件而定)布置一条40m-50m长的测线,微动法则对该中心点进行单点测量,并用手持GPS记录该中心点的位置,设计的测点坐标是根据湖南怀化盆地岩溶塌陷1:5万环境地质调查工作部署图选定的并计算的,精度达到经纬度小数点后6位数字,精度达到15m以内,达到了设计精度要求。

第二节 物探方法、参数及技术指标 物探方法、参数及质量评价,严格按照相关物探规范、规程设计、执行,对已有规范、规程不适应岩溶塌陷调查的部分,参照相应的规范、规程修改执行。本章主要叙述与该项目有关的物探方法。主要有地面物探:高密度电法、主动源面波法和微动法。 一、高密度电法 (一)、高密度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法: 高密度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法原理:测线垂直构造走向或地下水流向,在测线上顺序布置供电电极A 、测量电极M 、N 和供电电极B ,在测线的中垂线方向上布置“无穷远”极C ,距离一般大于AB/2距的5倍以上,A 或B 分别与C 组合,分别供电测量获得视电阻率 和 。这样的视电阻率曲线是在固定A 、M 、N 、B 间距下获得,沿水平向测量可获得一定深度范围内的电性分布信息,其中 、 的曲线形态(正交点、反交点、同步起伏等),可用于评价地下地质体的导电性;曲线在交点附近的变化形态(对称、倾斜),可推测地下地质体的产状;对比不同极距的联合剖面曲线,可推测地下异常体的空间形态;通过曲线异常段与背景值的相对大小、变化剧烈程度可估算地下地质体的位置和宽度。该方法是追索直立或陡立脉状低阻体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1)仪器:WDJD-3 (2)测量参数:电位,供电电流 (3)利用参数:视电阻率 (4)布置方式:剖面 (5)技术指标: 高密度联合剖面法和高密度电测深法采用重庆奔腾数控技术研究所生产的WDJD-3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为控制主机,配以WDZJ-3多路电极转换器构成高密度电阻率测量系统。在野外通过重复测量、检查试验来判断仪器是否工作正常。 ①仪器技术指标、装备技术指标满足(DZ/T0073-1993表4及)的规定。 ②曲线具有极值类型的异常值Y 估计表达式为: 00()/a Y ρρρ=- 3-1 0ρ为正常背景值。 ③ 曲线具有阶梯状类型的异常值Y 估计表示为: 2121 2()/()a a a a Y ρρρρ=-+ 3-2 2a ρ、1 a ρ分别为阶梯两侧的视电阻率值。

电法勘探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 地电场与电法勘探实验报告 姓名:白冬鑫 学号:010******* 专业: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1202班 指导老师:严家斌龚安栋

一、实验名称 (1) 二、实验仪器 (1) 三、实验内容 (1) 四、实验目的 (1) 五、实验原理 (1) ①中梯装置: (1) ②偶极偶极: (2) ③对称四极: (2) ④联合剖面: (3) 六、实验步骤 (4) (一) DDC-5电子自动补偿仪 (4) (二)双频激电仪 (5) 1.接收机的连接与操作: (5) 2.测量过程 (5) 3.测量完成后的关机过程 (5) 七、数据处理 (6) (一)电阻率法 (6) ①中梯装置 (6) ②联合剖面法 (6) ③对称四级 (7) ④偶极偶极 (7) (二)极化率法 (8) ①中梯装置 (8) ②对称四级测深 (8) 八、实验结论 (9) (一)视电阻率法 (9) (二)视极化率法 (10) 九、实验感想 (12)

一、实验名称 地电场与电法勘探视电阻率法与视极化率实验 二、实验仪器 DDC-5电子自动补偿仪、双频激电仪 三、实验内容 用两种仪器分别进行中梯、偶极、对称四极、联剖及测深实验四、实验目的 ①熟悉DDC-5电子自动补偿仪和双频激电仪的操作步骤; ②掌握装置系数的算法和所得电阻率数据的基本分析分析; ③判断并能够处理实验当中出现的不良数据及遇到的问题; ④结合实验数据及图像说明每种方法适合何种矿体。 五、实验原理 以DDC-5电子自动补偿仪为例介绍个装置,双频激电仪仅是仪器不一样,测量的是视极化率,测量装置是相同的。 ①中梯装置: 中梯装置 中梯装置如上图所示,这种装置的特点是:供电电极AB的距离取得很大,且固定不动;测量电极在其中间三分之一地段逐点测量,或者扩大到1/2AB、2/3AB,甚至全域测量。记录点取在MN中点。其

电法勘探实验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 报告名称:电法勘探实验报告 学院: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 专业:勘察技术与工程 姓名:黄凯 班级:061144班 学号:20141002131

小组成员:李正来、田旭、尹航、张政、黄凯、俎强、李世鹏、张瑞泰、石子昭、陈静怡。 实验仪器:DDC-8 型电子自动补偿仪、电极、电线、电源、水槽、标尺。 DDC-8 电阻率仪操作步骤 1、连接 A、B、M 、N 接线柱,并分别与电极连接 2、按 ON 键打开仪器后,再按电池键检查仪器工作电压≥10V 3、按“排列”键,设置排列方式参数 4、按“极距”键,设置电极极距参数,AB/2,MN /2(单位:m) 按“前进”键,直至显示“K”值,记录装置系数 K 值 5、检查线路,连接外接电源“HV”, 6、按“测量”,采集数据。 7、处理数据,绘图。 实验一:低阻脉上的联合剖面法水槽模拟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电阻率联合剖面法的工作布置及观测方法;了解电阻率联合剖面法在良导体上视电阻率异常特征;并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电阻率联合剖面法的数据采集和图件绘制。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是在水槽中用联合剖面法观测,装置的大小根据实验条件设计。注意:①AB/2 和 MN/2 的大小要选择合理。②电极入水深度约 2~3mm 较合适。③无穷远极可选在水槽边缘。 三、实验原理 联合剖面法是由两组三极装置联合进行探测的一种视电阻率测量方法,具有分辨能力高。异常明显的优点,但也有装置较笨重、地形影响大等缺点。无穷远极 C 通常设在测区基线方向离测区最边缘的测线大于五倍 AO 的距离处。

四、实验步骤 1、实验前准备,打磨铜电极确保其导电性良好。 2、连接好实验装置,将电极放在标尺上并放在水槽上的横木(与低阻带垂直,作为一条测线)上,使电极尖端入水,入水深度在 2-3mm 之间 3、检查装置,打开仪器,设置参数。 4、先测量A 极记录后断开再测量 B 极并记录。 5、先后在同一点测完 A 极和 B 极后,移动标尺,步长为 5cm,如此重复上述步骤。 6、一直移动标尺测量直到将整个测线测完。测量完所有点之后,切断电源关闭仪器。7.绘制低阻脉上的联合剖面图。 五、实验记录及绘图

《联合剖面法》课改

《联合剖面法》课改初探 郑州工业贸易学校孙金龙 1 教学设计 1.1 教材分析 1.1.1 教材内容 《联合剖面法》是《水文工程地质物探原理》第二章电测剖面法的一个主要方法. 本课是联合剖面法的第一课,学习该课之前,同学们 已基本上学习了对称四极剖面法等其它内容,特别是学习了与本课程有 关的视电阻率定性分析公式及分析方法。本节课主要通过联合剖面法 及其视电阻率曲线的学习分析,探讨在典型地质体上视电阻率曲线的变 化规律,并对联合剖面法进行初步应用。 1.1.2 地位与作用 联合剖面法是电测剖面法的主要内容. 学习掌握联合剖面法,能够更好地在水文工程地质中得到应用。 通过本课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感受体验社会为该技术课赋予的责任。 1.1.3 重点、难点 重点:联合剖面法学习与应用。 难点:典型地质体上联合剖面视电阻率曲线的定性分析及其基本特征。 1.2 教学目标 1.2.1 知识目标掌握联合剖面法及其应用,了解该方法能够解决那些地

质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树立和掌握联合剖面视电阻率曲线的定性分析等思想和方法。 1.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演绎能力,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哲学思想。 1.3 教学方法 1.3.1 教法本课采用“过程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和经历全课的思维过程. 另外,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便利师生交流。 1.3.2 学法采用“导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发现规律。 1.4 教学流程的设计 1.4.1复习引入,承上启下 教师与多媒体结合,有名言“温故而知新”,引入复习内容,提出问题: ⑴.复习视电阻率定性分析公式 ρS=j mn/j0×ρmn 其中j mn、j0、ρmn各代表什么意思? 让学生回答j mn、j0、ρmn分别代表的物理意义。 对媒体显示其物理意义:j mn是测量电极MN之间实际电流密度平均值;j0是假定地下为均匀各向同性半无限空间岩石时AB中点的电流密度;ρmn是MN 电极处岩石的电阻率。 ⑵.复习对称四极剖面法,它揭示电测剖面法的实质是什么? 由学生一起回答:由于供电极距固定不变,探测深度不变,所以它反映某

水文地质物探实验指导书

水文地质物探实验指导书 易兵薛建朱士 吉林大学地探学院 2006 年3月

目录 水文地质物探实验课的任务和要求 (1) 实验一电阻率剖面法模型实验 (2) 实验二电阻率测深法模型实验 (6) 实验三高密度电法数据采集和处理.........................(9). 实验四电磁法实验 (11)

水文地质物探实验课的任务和要求 水文地质物探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该实验课的任务是:使学生加深对水文地质物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理解,掌握物探仪器的原理与操作方法,为进一步做物理模拟实验和野外实践打下基础,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要求学生做到: 1.做好实验前准备工作 预习是为做好实验奠定必要的基础,在实验前学生一定要认真阅读有关实验教材,明确实验目的、任务、有关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 2.严谨求实 实验时要求按照操作步骤进行,认真记录观测数据,善于思考,学会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实验曲线,研究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3.遵从实验教师的指导 要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实验,如出现意外,要及时向老师汇报,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4.注意安全 学生实验过程中,要熟练实验室环境(水、电等)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守则。 5.仪器的使用 使用仪器前要事先检查仪器是否完好,使用时要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如发现仪器有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报告老师及时处理,不得私自进行。 6.实验报告 一个实验报告大体包括下列内容:实验名称、实验日期、实验目的、简要原理、主要实验步骤的简要描述、测量所得数据、计算和分析结果,问题和讨论等。

实验一. 电阻率剖面法模型实验 实验类别:验证、观测性实验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地点:地质宫108实验室, 实验依据:《水文地质物探》教学大纲 实验仪器:DWD-2A微机电测仪 实验耗材:电池,导线,报告纸,鳄鱼夹,供电电极,测量电极,铜模型,计算器,铅笔,橡皮,小刀,直尺,厘米纸。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了解DWD-2A微机电测仪面板结构和操作。 2. 学会电阻率剖面法的工作布置及观测方法。 3.了解各种电阻率剖面法在良导体上视电阻率异常特征。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是在水槽中用不同的装置在良导体上做电阻率剖面法观测,实验工作布置参阅表1-1,装置的大小根据实验条件设计。注意:①为了便于各种电剖面法异常规律之间的对比,最好应选相同模型(如良导板),其顶部埋深2-3cm 为宜。②模型中心正上方定为坐标原点。③电极入水深度约2-3cm较合适。④无穷远极可选在下水管道或暖气管道上。 表1-1 三、实验步骤 1.按实验要求,工作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仪器电源检查、线路连接、模型布设)。如图1—1和图1—2所示

电法勘探实验讲义 (1)

电法勘探实验讲义 实验一 电阻率剖面法模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电阻率剖面法的工作布置及观测方法; 2.掌握WDJD-1/WDJD-2电法仪的操作方法; 3. 了解各种电阻率剖面法在良导体或高阻体上的视电阻率异常特征。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在2米×1.5米×1.1米的水槽内进行,以水为围岩,水中置入铜板为良导体,胶木板为高阻体,装置的大小根据表一进行,在进行工作布置时,应注意下列几点:(1)各模型顶部入水深度约2~3cm ;(2)模型中心正上方应定为座标的原点;(3)应选用不极化电极,电极的入水深度在2~3mm 之间;(4)AMNB 四极装置或其它装置应距离准确,在移动电极时其四极相对位置不能有变化;(5)无穷远极应选在和测线垂直的水槽边上。 三、实验步骤 1.按实验要求,工作之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仪器电源检查,外接线路,模型布设等。 2.根据所采用的工作布置选择极距,结合测点计算装置系数,同时应记下模型参数和装置参数。各装置的测点和装置系数见表。 3.逐点观测△V 和I ,对于联合剖面法,应有两组△V A ,I A 和△V B ,I B ,计算视电阻率并将原始记录记入表中。 4.将观测结果绘制成s ρ剖面图,并及时检查可疑点。值得注意的是,观测、记录、计算和绘制s ρ剖面曲线应同时进行。 5.观测质量检查:测量过程中每隔3~5个点,应改变供电电流25%以上进行重复观测,并计算相对误差: %100221 2 1?+-= S S S S ρ ρρρδ (1-1) 实验时,要求δ≤6% 四、实验报告的内容 1.每个实验组完成一种装置整条剖面的观测、记录和草图的绘制工作; 2.实验结束后,各组交流实验结果并讨论; 3.定性分析异常曲线的分布特征; 4.比较各装置的优缺点。 五、思考题 1.说明装置系数的物理意义; 2.在电阻率法中为什么引入视电阻率的概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