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联合剖面法》课改

《联合剖面法》课改

《联合剖面法》课改
《联合剖面法》课改

《联合剖面法》课改初探

郑州工业贸易学校孙金龙

1 教学设计

1.1 教材分析

1.1.1 教材内容

《联合剖面法》是《水文工程地质物探原理》第二章电测剖面法的一个主要方法. 本课是联合剖面法的第一课,学习该课之前,同学们

已基本上学习了对称四极剖面法等其它内容,特别是学习了与本课程有

关的视电阻率定性分析公式及分析方法。本节课主要通过联合剖面法

及其视电阻率曲线的学习分析,探讨在典型地质体上视电阻率曲线的变

化规律,并对联合剖面法进行初步应用。

1.1.2 地位与作用

联合剖面法是电测剖面法的主要内容. 学习掌握联合剖面法,能够更好地在水文工程地质中得到应用。

通过本课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感受体验社会为该技术课赋予的责任。

1.1.3 重点、难点

重点:联合剖面法学习与应用。

难点:典型地质体上联合剖面视电阻率曲线的定性分析及其基本特征。

1.2 教学目标

1.2.1 知识目标掌握联合剖面法及其应用,了解该方法能够解决那些地

质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树立和掌握联合剖面视电阻率曲线的定性分析等思想和方法。

1.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演绎能力,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哲学思想。

1.3 教学方法

1.3.1 教法本课采用“过程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和经历全课的思维过程. 另外,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便利师生交流。

1.3.2 学法采用“导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发现规律。

1.4 教学流程的设计

1.4.1复习引入,承上启下

教师与多媒体结合,有名言“温故而知新”,引入复习内容,提出问题:

⑴.复习视电阻率定性分析公式

ρS=j mn/j0×ρmn

其中j mn、j0、ρmn各代表什么意思?

让学生回答j mn、j0、ρmn分别代表的物理意义。

对媒体显示其物理意义:j mn是测量电极MN之间实际电流密度平均值;j0是假定地下为均匀各向同性半无限空间岩石时AB中点的电流密度;ρmn是MN 电极处岩石的电阻率。

⑵.复习对称四极剖面法,它揭示电测剖面法的实质是什么?

由学生一起回答:由于供电极距固定不变,探测深度不变,所以它反映某

一深度以上不同电阻率地质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化规律。

教师作随机点评,通过复习,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进而加强与联合剖面法的理论联系,既分解了联合剖面法的学习难度,又为进一步教学打下基础。

1.4.2学无止境,点明课题

教师引入联合剖面法是电测剖面法的一种,也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它在水文工程地质中得到广泛应用。

多媒体显示联合剖面法装置形式

图1-4-1 联合剖面法装置

在一个测点上观测时,应先用A和C极供电,观测△V和I,并代入式

ρS=K×△V/I

算得视电阻率,用ρS A表示。然后由B和C极供电,观测并计算ρS B。

(微电脑显示式测量仪器,直读视电阻率)这样就完成了一个测点上的ρS 观测。

教师引入:同学们想一想,联合剖面法无穷远极位置固定不变,在进行剖面观测时,A、M、N、B极应该怎样移动?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例如:同对称四极剖面法一样,保持四电极间距不

变,A、M、N、B沿测线同时向一个方向移动,……)。

多媒体放映野外工作方法的录象片段,加深理解。

当学生通过观看野外工作方法录像,由整体的感知时,教师趁势提出在每一个点上都有两个ρS值,那么剖面曲线图上可以绘出几条曲线?

可以绘出ρS A和ρS B两条曲线。

培养学生由理论到实践这样的一个认识过程和实际操作能力,这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思想。问题的引入是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参与到教学中来。

1.4.3典型地质体上的联合剖面曲线

教师引入:联合剖面装置在供电时,一个供电电极,一个无穷远极,在均匀介质中它的电流线呈均匀辐射状分布,在与围岩有明显电阻率差异的不均匀地质体影响下,电流场的分布会怎样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如:会发生畸变……)

教师引入:那么联合剖面法与对称四极剖面法相比,优越性体现在那些方面?

学生思考回答(如:灵敏度高、分辨能力强等。)

小结多媒体显示:因为它具有灵敏度高,分辨能力强等特点,对陡倾斜良导电脉状体破碎带有明显的异常反映。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调查中,主要用来探测含水断层破碎带和岩溶发育带的空间分布。

同学门用定性分析公式来分析一下1、2、3点处ρS A和ρS B之间的关系。(多媒体显示图1-4-2)

图1-4-2 直立良导电薄脉状体上的联合剖面视电阻率实验曲线

ρ0<<ρ 1

由同学们自行分析,可以相互交流,

两分钟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它有那些基本特征:

①在直立良导电薄脉的影响范围内,同一测点上,远离脉状体的供电极供电时测得的ρS值,大于靠近脉状体的供电极供电时测得的ρS值。

②两条曲线对脉状体互成镜象,即ρS A曲线自左至右的形状与ρS B曲线自右至左的形状完全一样。

③脉状体正上方两曲线相交,称此种交点为“正交点”。

④远离脉状体的两侧,ρS A和ρS B趋于重合,其值等于ρ1。

教师引入: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倾写良导电薄脉上的联合剖面曲线,按照上述的方法归纳它的曲线特征!(图1-4-3)

①ρS值曲线的极小值在倾斜一侧比反倾斜一侧明显;

②倾斜一侧曲线的歧离带面积大;

③正交点略向倾斜一侧偏移。

图1-4-3 倾斜良导电薄脉状体上的联合剖面视电阻率实验曲线

ρ0<<ρ1

1.4.4联合剖面曲线的应用

教师引入:同学们设想一下,在水文地质工作中,我们通过一条联合剖面,找到了断层破碎带的位置。但是由于其它种种原因(非地质原因),此位置并不能够设计井位。这就需要进一步了解断层的走向和倾角大小。该如何进行工作?

(思考两分钟,发挥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可以交流)

如:离开第一条剖面一段距离,作第二条平行剖面测量。在同一条剖面上,采用两种不同的供电极距进行测量等方法。……,确定断层走向,估算断层倾角大小。

教师因势利导:这种两个不同供电极距的测量方法称为复合联合剖面法。在实际应用时, 还要结合实际水文地质情况,静水位、地层特征、断层产状及穿过断层面深度等,确定最佳井位。

多媒体显示不同极距联合剖面曲线正交点位移与良导脉状体倾斜方向的关系(图 1-4-4)。

引申:在水文地质定井工作中,成功与失败只是一步之遥。引入在基岩地区利用联合剖面法寻找地下水的实例,阐述其方法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重要性。

1.4.5 小结

1.本课学习了联合剖面法工作方法及在良导电薄脉上视电阻率曲线特

征。

2.在断层破碎带和岩溶发育带的上方,出现低阻正交点。

1.4.6 作业

用定性分析公式分析联合剖面法分别在高阻直立薄脉、高阻和低阻岩层接触面上的视电阻率曲线特征。

表土

高阻砂岩

断层破碎带

图 1-4-4

(a )小极距

(b )大极距

2 教学实录

2.1.1 教材内容

《联合剖面法》是《水文工程地质物探原理》第二章电测剖面法的一个主要方法. 本课是联合剖面法的第一课,学习本课之前,同学们已基本上学习了对称四极剖面法等其它内容,特别是学习了与本课有关联的视电阻率定性分析公式及分析方法。本课主要通过联合剖面法及其视电阻率曲线的学习分析,探讨在典型地质体上视电阻率曲线的变化规律,并对联合剖面法进行初步应用。

2.1.2 地位与作用

联合剖面法是电测剖面法的主要内容. 学习掌握联合剖面法,能够更好地在水文工程地质中得到应用。

通过本课地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感受体验社会为该技术课赋予的责任。

2.1.3 重点、难点

重点:联合剖面法方法与应用。

难点:典型地质体上联合剖面视电阻率曲线的定性分析及其基本特征。

2.2 教学目标

2.2.1 知识目标掌握联合剖面法及其应用,了解该方法能够解决那些地质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树立和掌握联合剖面视电阻率曲线的定性分析等思想和方法。

2.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演绎能力,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哲学思想。

2.3 教学方法

2.3.1 教法本课采用“过程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和经历全课的思维过程. 另外,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便利师生交流。

2.3.2 学法采用“导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发现规律。

2.4 教学过程与自我评述(以下T为教师,S为学生,C为教学课件投影)

2.4.1 复习引入

C,T:视电阻率定性分析公式

ρS=j mn/j0×ρmn

其中j mn、j0、ρmn各代表什么意思?

S:j mn是测量电极MN之间实际电流密度平均值;j0是假定地下为均匀各向同性半无限空间岩石时AB中点的电流密度;ρmn是MN电极处岩石的电阻率。

T:前边我们学习了对称四极剖面法,它揭示电测剖面法的实质是什么?

S:由于供电极距固定不变,探测深度不变,所以它反映某一深度以上不同电阻率地质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化规律。

评述:视电阻率定性分析是本课的难点之一,在联合剖面法教学中,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复习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进而加强与联合剖面法的理论联系,既分解了难度,又为进一步教学打下基础。

2.4.2 点明课题

T:联合剖面法是电测剖面法的一种,也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它在水文工程地质中得到广泛应用。

C,T:联合剖面法装置形式(如下图)

图2-4-1 联合剖面法装置

在一个测点上观测时,应先用A和C极供电,观测△V和I,并代入式

ρS=K×△V/I

算得视电阻率,用ρS A表示。然后由B和C极供电,观测并计算ρS B。(微电脑显示式测量仪器,直读视电阻率)这样就完成了一个测点上的ρS 观测。

T:想一想,剖面观测,在转移测点时,应该怎样操作?

S:保持A、M、N、B四电极间距不变,沿测线向同一个方向移动一个点距,逐点进行观测。

T,C:大家看一下野外工作的录象课件(野外工作方法录象课件,形象直观,加深理解)

T:在每一个点上都有两个ρS值,那么剖面曲线图上可以绘出几条曲线?

S:两条曲线。

T:可以绘出ρS A和ρS B两条曲线。

评述:①.培养学生由理论到实践这样的一个认识过程和实际操作能力,这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思想,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

②.野外工作方法的录象制作课件,形象直观,便于理解。

2.4.3 典型地质体上的联合剖面曲线

T:联合剖面装置在供电时,一个供电电极,一个无穷远极,在均匀介质中它的电流线呈均匀辐射状分布,在与围岩有明显电阻率差异的不均匀地质体影响下,电流场的分布会怎样变化?

S:会发生畸变。

T:那么联合剖面法与对称四极剖面法相比,优越性体现在那些方面?

S1:灵敏度高。

S2:分辨能力强。

T:因为它具有灵敏度高,分辨能力强等特点,对陡倾斜良导电脉状体破碎带有明显的异常反映。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调查中,主要用来探测含水断层破碎带和岩溶发育带的空间分布。

图2-4-2 直立良导电薄脉状体上的联合剖面视电阻率实验曲线

ρ0<<ρ 1

C,T:同学门用定性分析公式来分析一下1、2、3点处ρS A和ρS B之间的关系。

S1:装置位于良导体左侧的“1”点,A极供电时,良导电脉状体吸引由A 极流出的电流而使MN间的电流密度增大,j mn> j0 ,所以ρS A>ρ1 ;而B极供电时, 良导电脉状体吸引由B极流出的电流而使MN间的电流密度减小,j mn< j0 ,所以ρS B<ρ1。

S2:装置位于良导体正上方“2”点时,因为A极和B极对称于脉状体,对A点源和B点源电流场分布影响的程度相同,所以ρS A=ρS B。

S3:装置位于良导体右侧的“3”点,A点源距离良导电脉状体较近,对A 点源电流场分布影响的程度大于B点源,所以ρS A<ρS B。

T:同学们分析的很好!现在来总结一下它有那些特征:

T,S:①在直立良导电薄脉的影响范围内,同一测点上,远离脉状体的供电极供电时测得的ρS值,大于靠近脉状体的供电极供电时测得的ρS值。

②两条曲线对脉状体互成镜象,即ρS A曲线自左至右的形状与ρS B曲线

自右至左的形状完全一样。

③脉状体正上方两曲线相交,称此种交点为“正交点”。

④远离脉状体的两侧,ρS A和ρS B趋于重合,其值等于ρ1。

T,C: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倾写良导电薄脉上的联合剖面曲线,按照上述的方法归纳它的曲线特征!(图2-4-3)

T,S:倾斜良导电薄脉,ρS A和ρS B曲线不对称:

①ρS值曲线的极小值在倾斜一侧比反倾斜一侧明显;

②倾斜一侧曲线的歧离带面积大;

图2-4-3 倾斜良导电薄脉状体上的联合剖面视电阻率实验曲线

ρ0<<ρ1

③正交点略向倾斜一侧偏移。

评述:认识事物的规律,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升华过程。在这里通过运用定性公式的分析,总结视电阻率曲线的变化规律.。这种思想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思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分析能力。

2.4.4 联合剖面曲线的应用

T:同学们设想一下,在水文地质工作中,我们通过一条联合剖面,找到了断层破碎带的位置。但是由于其它种种原因(非地质原因),此位置并不能够设计井位。这就需要进一步了解断层的走向和倾角大小。该如何进行工作?

(思考两分钟)

S1:离开第一条剖面一段距离,作第二条平行剖面,得到第二个正交点,通过这两个“正交点”的位置作一条连线,这条连线所指的方向即为断层的走向。

T:说的非常好,实际工作就是这样做的。

S2:根据电阻率法的勘探深度,极距越大,勘探深度越大。那么在同一条剖面上,采用两种不同的供电极距进行测量,得到反映两个不同深度上的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曲线。根据深度增量和交点在剖面上的位移,可以估算出断层的倾角大小。

T :是这样的道理,这种两个不同供电极距的测量方法称为复合联合剖面法。 图 2-4-4为不同极距联合剖面曲线正交点位移与良导脉状体倾斜方向的关系

T :这种方法在应用时,还要结合实际水文地质情况,静水位、地层特征、断层产状及穿过断层面深度等,确定最佳井位。

T :在水文地质定井工作中,成功与失败只是一步之遥。比如在新密市岳村东地一个断层带上,相距不到100米,先后施工了两眼深井(井深300米),第一眼井(ZK1)几乎无水,人财物损失数万元,施工井队弃钻机而走,教训深刻;村民找人进行物探,分析第一眼井失败的原因,认为:地下静水位埋深在160

米,而穿过断层的深度在静水位之上及岩石赋水性弱所致。因此,根据物探结表土

高阻砂岩

断层破碎带

图 2-4-4

(a )小极距

(b )大极距

果在废井西南约70米处,断层倾向一侧设计施工第二眼井(ZK2),设计见断层深度260米(低于静水位埋藏深度)。布井合理,施工措施得当,成井深度300米,出水量1200T/d。

评述:①.进一步了解联合剖面法在寻找断层破碎带方面的应用,通过对断层产状的探讨,提高同学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认识过程。

②.钻井实例的引入,起到了很好的联系作用。这样可以更好的掌握电测剖面法,目标明确,少走弯路。

2.4.5 小结

T,C:1.本课学习了联合剖面法工作方法及在良导电薄脉上视电阻率曲线特征。

2.在断层破碎带和岩溶发育带的上方,出现低阻正交点。

3.实例引入,牢记经验教训,少走弯路。

4.图影结合,生动直观,增加感性认识。

2.4.6 作业

用定性分析公式分析联合剖面法分别在高阻直立薄脉、高阻和低阻岩层接触面上的视电阻率曲线特征。(略)

3 教学叙事

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标理念的实施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现了教师现有素质与高要求的落差,即孤立的专业理念,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的个人综合素质,拓展知识空间,能把先进的教学理念正确贯彻到日常教学的行动之中,因材施教,是每一位教师工作者的使命!

在以往教学中,我和其它专业的教师一样,认为只要写好教案,备好课,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就可以把书教好,结果与预期的目标有一定的差距。经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分析同学们知识掌握不牢的原因:①学生入校时基础知识较差,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低;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学生基础知识差异较大,增加了教学的难度。面对存在的问题,考虑改革常规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自觉地适应在新的招生模式下,让优、中、差不同思维水平学生的探究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从提高自身素质上下功夫,为了丰富课堂教学,自学了一些多媒体教学的知识,又参加了学校信息工程部举办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学习班,学到了不少有助于教学方面的知识,逐渐的应用于教学当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例如讲授地下稳定电流场分布规律一节时,电流场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涉及到地下半无限空间,要运用空间思维来思考和理解。当地下存在不均匀的高阻地质体(不良导体)或低阻地质体(良导体)时,电流线受高阻地质体排斥或低阻地质体吸引,电流线不同程度的发生畸变,引

起地下电流场分布不均匀,即产生电异常。对于目前的学生来说,空间概念和物理知识较薄弱,接受知识存在有一定的难度。

地下稳定电流场的分布规律如下图所示:

利用所常握的多媒体技术,把上述部分内容做成动画课件,使地下电流场的分布形象地展现出来,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明了。这样既节约了课堂绘图时间,又提高了效果图的质量,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增加了学习气氛,学生容易理解,乐于接受。

在讲授联合剖面法一课时,联合剖面法是电测剖面法的主要内容。教学要求是:学生掌握联合剖面法,能够更好地在水文工程地质中得到应用。该方法受教学时数限制,未安排随课实习,讲课时只是在黑板上按照授课设计去画图,(如下图3-2)但A 、B 、M 、N 四个电极如何连接,如何排列和移动?讲起来比较容易,可以结合画图、板书的方式,把工作过程较详细地交代清楚,同

学们听起来也明白。但真正操作起来,对电源、仪器、电极的串联及导线的连高阻地质体 低阻地质体

图3-1 导电性不同的地质体对电流场的分布影响示意图

接,却无从入手。针对这种教学与生产脱节的现象,寻找突破口,经过精心设计和安排,把该方法的野外工作过程用录像形式记录下来,并制成教学课件。减少理论上的灌输方式,把野外工作的实景和实情溶于课堂教学,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加深记忆。

图3- 2 联合剖面法装置示意图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教学氛围有了明显的改观。此时,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改变过去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和经历全课的思维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发现规律。在教学中,安排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如设想一下,在水文地质工作中,我们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通过一条联合剖面,找到了断层破碎带的位置,但是由于其它种种原因(非地质原因),在此位置并不能够设计井位。这就需要进一步了解断层的走向和倾角大小。该如何进行工作?

通过思考、交流,同学们回答:作第二条平行剖面,得到第二个正交点,通过这两个“正交点”的位置作一条连线,这条连线所指的方向即为断层的走向;在同一条剖面上,采用两种不同的供电极距进行测量,得到反映两个不同深度上的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曲线。根据深度增量和交点在剖面上的位移,可以估算

出断层的倾角大小;根据断层带的产状和倾角的大小,可以移动井位等。学生思维方法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这时又引如了在新密市岳村东地一个断层带上,相距不到100米,先后施工了两眼深井(井深300米),第一眼井(ZK1)几乎无水,人财物损失数万元,施工井队弃钻机而走;第二眼井(ZK2),设计见断层深度260米(低于静水位埋藏深度),布井合理,施工措施得当,成井深度300米,出水量1200T/d的成功案例。同学们受到启发,提高对该方法的理解程度。

学校不但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地方,也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场所。教师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再学习,自身素质得到提高,努力转化个人化的教学理论以及教学行为,自觉地去适应学生,引导他们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必将产生好的教学效果。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与教师综合素质有很大的联系,教师的综合素质越高,则学校教学质量的就越高。因此,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

我与课改共成长演讲稿

我与课改共成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与新课改同成长》。 当课改的东风吹进杜马校园的时候,已经教过两届毕业生的我,暗笑无非是换汤不换药。依旧是埋头于教材之中,苦干于课堂之上,每节课后对照教参,庆幸完成了教学任务。期末手捧考试成绩,数数能全部及格,脸上便情不自禁透出些欣慰。直到自己要参加课改实验,依然对课改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简单认为不过是变变教材而已。 曾几何时,年轻气盛的我总是一厢情愿的为学生精心设计巧妙地切入点,寻找着进入文本的最快捷,甚至是最“科学”的方法,而把学生的感受和问题冷落一旁。于是课堂上就你讲你的,我想我的,师生之间缺乏平等对话的共同话题,从而使交流几乎陷于停滞。本应是水乳交融的和谐,却成了油水难融的尴尬。于是课堂也就不能自由呼吸,生命活力也就不再,那种麻木呆滞,无奈忍从的沉寂课堂便一次次重演。直到06年的中考,97班沉重的一跤摔得我不得不反思,反思一年来辛苦的付出为什么会得来如此吝啬的回报?反思我的课堂上举手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少,见面就喜欢溜边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多? 在我徘徊琢磨苦恼时,学校讲座、组内研讨,大量课改书籍……像一场场及时雨泼洒在我的心田;宛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使我走出了迷惘的低谷。于是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重新去学习新课程理念,并进一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在我冷静而充分地审视了自己以往的教学行为后,渐渐地,我的思维变得开阔了。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这样的课堂难道不是新课改所要追求的课堂吗?不也是我这个在多年传统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新一代教师所渴望的课堂吗?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身为一线语文教师的我,新课改的实施,迫使我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方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新课改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独奏,

中小学课改实施方案

水冶镇中小学课改实施方案 (讨论稿) 一、指导思想 课改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促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理念的实现,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促进每个学生的有效学习,促进教师认真研究学生的学,创造有利于发挥教师潜能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灵活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 二、工作目标 (一)转变教学行为 1、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新课程呼吁以人为本,教学要重人的发展。教师应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努力实现教学的发展功效和育人功效。 2、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林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教育的一刀切、齐步走、统一规格、统一要求,已经很不适合当今教育的发展和需要了,要培养教师研究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 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讲,是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是主体,学生是教师的工具,这是以教定学。我们要研究“从学生如何学”来决定“教师怎样教”的新型教学行为思路,不能再以“教”为主,而要以“学”为主,要调整好角色,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 4、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传统的教学只看最终结果,而新课程下的教学,要重视看教学过程,即学生是怎样在学,教师是怎样在引导,让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既掌握知识又发展能力。 (二)转变学习方式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开设相关的学习活动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学、乐学。 2、变“我要学”为“我能学” 让学生学会学习,变“我要学”为“我能学”,从对学生学法指导入手,以学生的学习实践为切入点,针对学生的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学法指导。 3、变“我积累”为“我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支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4、变“我介入”为“我投入” 体验性是现代方式的突出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强调主动参与和重视直接经验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的范畴,而是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的非智力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学生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在学习过程中才会自然而然地、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自身得到发展。 5、变“我相同”为“我不同” 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没有放之四海皆有效的统一方式。要求所有的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相同的学习条件下,以自己的学习情感、学习方式、学习思路去学习和掌握相同的学习内容,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和质量,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差异性。 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自信自强,成人成材。 三、评价方法与评价表 新的课程评价理念要求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一定要本着为师生发展服务的原则,既要关注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和对教学过程的优化情况,更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这样才可

学校新课改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新课改工作实施方案Implementation plan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 schoo l

学校新课改工作实施方案 小泰温馨提示: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 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 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 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 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参照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坚持科研为教育教学发展服务,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服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制定我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如下: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新课程确立之后,如何才能达到“理念转变成实践”, 教师的素质、能力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开展形式多样的师资培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素养就成了课改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全体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举办的各种培训,主要有市教研室组织的知识培训和学科课程标准培训;全校性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包括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中级培训,对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如何整

合进行指导和研讨;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把旧教材、新大纲与新教材、课程标准相对照,明确课程标准与新大纲的异同。明确如何进行新教材的实验?如何达成学校课改方案提出的实验目标和任务? 随着课改实验工作的不断深入,要有意识地抓住教师在实验中遇到的各种困,通过开展案例研究、以课代培、派教师参加各地的课改学习交流,通过这些确实有效的培训和学习,保证课改实验工作的正常开展。 2.建立机构,制定措施 这次的课程改革实验是我国基础教育一次力度最大的全新实验,没有现成的成功经验可供借鉴。作为实验校,我们理应抓住机遇,摸石过河。为了使我校的实验能够得到科学、顺利的实施,实验伊始,成立了由校长、教导处、教研组、实验年级段成员组成的学校课改领导小组。认真钻研,仔细推敲,确定实验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以健全、严密的课改工作制度,保证学校课改实验工作走上正常、有序的运行轨道。 3.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课程改革是事关我国基础教育全局的一项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通力合作。通过家长会、举办有家长参与的

我与课改共成长-范文

我与课改共成长 我与课改共成长 “教师”这一职业在自己的记忆中,简单地说就只是“一块黑板、一只粉笔、一张嘴巴讲到底”的这种传统模式。从参加工作以来,我对这一职业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自己的脑海中融入了一新的名词——“课改”,通过学习我懂得了关于课改的许多知识,了解了中学信息技术新课程应怎么上,如何上得更好,这些都使我对课改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使我在教学中又积累了许多经验。 以下就信息技术课程改革谈谈我个人的认识及一些思考: 一、积极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评价所关注的重心应该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教师要迅速进行角色的转变,即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指导、合作者;学生也要从原来的知识接受者,变成学 习过程的主导者。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大都是按照自己的课程设 计让学生一步步地跟着学习,这样就严重压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 机会,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学习以自主、 合作、探究、讨论为主,教师也就更多地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 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这并不是意味着教师的作用降低了,工作减少了,相反地,教师肩上的任务更重了。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

到充分的发展。 二、不断深入学习新课标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不是简单的等于课标加上教材,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由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组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既是新课 程的基本目标也是总的课程目标。教师是课程的经营者和设计者,但更着重强调的是教师要担负起学生的学习经验重组以及引导 学生进行创新的责任。新课标的学习不仅只是一两次的大规模的 学习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它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领会,并要 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际应用中不断继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深 入理解其先进理念及精神。 三、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学为主、老师的教为辅进行,一切应该围绕学生的学而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重点注意学生的言行举止,留意他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想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感 受了什么,体验了什么,还想学习什么等,而不应该再强调以前 的老师讲得多生动、多精彩。对于现在的课堂教学,我们要特别 强调的是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把课堂教学从传统上老师“教”转变到现在学生的“学”。这就需要教师要深刻挖掘学科教材, 追求知识深度,否则你怎么能够引领好学生呢?由于如今的课堂 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大大增多了,而信息技术课程大都在多媒体电脑室进行,这就要求我们除了指导学生学习的同

学校课改实施方案

学校课改实施方案 【篇一: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汇报稿) ------辽中县冷子堡九年一贯制学校 伴随新世纪的到来,人类正在迈向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深刻 的社会变革对当今基础教育的课程发展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我校 作为沈阳市辽中县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一直十分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六年前就提出了“以课程革新为突破口,构建素质教育体系”的 课题研究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改革实验,通过课程的革新、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已探索出了一条素质教育的新途径。近年来,我校多次派骨干教师参加了省内外的省、市级和我们辽中县教育局 组织的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学术研讨会和现场观 摩会,外出学习的领导和老师先后在校内举办培训讲座,帮助全校 教师了解国家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推动了全 校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探索教育改革实践的热潮。观念的转变,为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我校的实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现就我校课改 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一个简单的汇报。 一、课改的措施 更新教育观念,确立新课程理念;从实践层面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在国家新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理论的指导下,从实践层 面重建新的课程结构,着重研究实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选择性与 均衡性。 实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研究,以现代人的素质需求和学生的认知方 式为依据,开展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课程综合化的方向研究。 开展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体育、科学、艺术、综合实践活动 等新设立的综合课程的教学探讨,进行加强学科间联系,重组课程 内容的研究。 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实践活动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开展中学综 合实践活动的专题研究。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重点搞好运用信息技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实 验研究。根据我校实际,选择七年级各学科为我校课程改革的先锋 团队,应用教育信息中心提供的工具和资源,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

我与课改共成长演讲稿(优选.)

我与课改共成长演讲稿 在课改中深思在实践中奋进 晋中开发区小赵学校崔美琴 小时候,我以为老师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 小时候,我以为老师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 小时候我以为老师很神秘,让所有的难题成了乐趣。 “三尺讲台,一方净土。”怀着对老师的崇拜,对教育事业的向往,我投入了教师这个行业,当自己带着贫乏的知识和经验真正置身于教育一线时,觉得一切都很新鲜。记得那是我第一次参加学区组织的公开课,满以为自己设计的课,可以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肯定,可是事与愿违,课堂死气沉沉,一问一答式的教学,学生厌烦,效果很不好。课后领导和同事们的评价是“课堂气氛不活跃。”“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次的失败犹如一盆冷水扑灭了我的满腔热忱。直到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开展,2002年夏天业务考试,我才真正地接触到了新课程。新的理念、新的标准、新的教材,带来了面貌一新的课堂教学,更唤醒了我对教育事业新的憧憬。 新课程标准要求联系生活,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新课程标准要我们自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带着这些新的理念,我设计了一堂教研课,可是课上学生只顾玩学具,没有达到教学目标。课后领导和同事们诚恳地提出了“你没有备学生”“课堂虽然形式多样,但只图花哨,没有达成目标。”“你还是穿新鞋走旧路。”等评价。看来我对新课程标准理解得不到位。于是我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重新学习新课程标准,与同事们讨论交流,并不断进行反思,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记得又一次公开课上,我出示一道应用题

让学生解答,学生在汇报时出现了错误,而我本着尊重学生的原则,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我适时加以引导,却意外地收获了另一种解题思路。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其实错误也是一种资源,教师只要抓住课堂生成的资源并加以引导,可能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上一堂好课不容易,上一堂符合新课标理念的好课就更加的不容易了,在课改道路中遇到一些困难和矛盾是正常的,关键要正视并认真研究实施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勇于探索和尝试,善于反思并寻找可行性的突破方法。之后的我在课堂上总是鼓励孩子们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里充满着浓浓的学习气氛,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而我呢?则更加喜欢我的学生,更加乐意与他们一起学习,我终于在课改中成长起来了。 有人把教师比作园丁,辛勤地培育祖国的花朵。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毫无怨言地牺牲自我而照亮别人。我认为应把教师比作电脑上“刷新”的操作,不断自我刷新,才能更新观念。 自从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企业的理念从“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中国需要创造型人才,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发现问题是创新的先决条件。说到这儿,我想起电视剧《鲜花朵朵》中一个公司招人出了这样一个选择题:有三个人A:发现兔子。B:一枪打死兔子。C:捡起兔子。三人美餐一顿,谁居首功。答案是发现者居首功。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他说:“提出(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他本人正是因为提

2020中小学最新课改实施方案

2020中小学最新课改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改变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和提高课堂效益为重点,实现在新课改中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性发展及教师自身可持续发展,构建达标课堂。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具体目标: 1、以导学案编写和使用作为本期课改的重点,一方面抓导学案的编写,要求教师动手编写导学案,另一方面,很抓导学案的使用落实情况,通过常规检查,跟踪听课评课等,最大限度的发挥导学案的作用,体现导学案的价值。 2、课堂基本要求: A、教师主导:民主授课,教师前后累计讲授时间不超过20分钟左右,师生互动带动生生互动。 B、学生主体:学生在课堂内表现积极主动,情绪热情饱满,勇于自我表现。 C、课堂活动:学生能积极动脑、动手、动口、,体验知识获得和能力形成的全过程。 三、建立健全组织,明确互相分工 组长:郭 职责:负责全校课改工作的总体规划及协调 副组长:肖 职责:负责全校课改的具体事务的组织筹划 成员:语文学科数学学科 组长:谭组长:周 成员:全体语文教师成员:全体数学教师 英语组 组长:崔 成员:代、谢 职责:负责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课改的相关材料及工作的实施

四、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在学习中进步,在研究中提高,在创新中发展”这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也是时代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挑战。素质教育呼唤着高素质的教师,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需要。为此,在新的阶段下,我校将立足于新课改的实施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培养力度,派教师去参加上级安排的新课改培训,多去听上级组织的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 五、初步尝试 由于我校教师队伍年龄上呈两极分化,年纪大的近五年陆续退休,再就是近几年招聘的年轻老师,中间层次的没有几人,因此,可以想象我校实施课改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学校领导班子经过认真讨论,觉得我校实施课改步子不宜过大在去年五年级实施课改的基础上,新增六年级参与课改,逐步实施。 1)、召开课改专题会议,让教师了解新课改意义和方法。通过网络观看别人的授课方式,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 2)、授课模式供参考: 数学: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观察实践(或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发散思维,拓展应用,发散思维,,课后,畅谈感受 语文:创高情景,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解决问题,读写结合,总结升华,词句,巩固检测。 英语:创高情景,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单词,读写结合,词句,巩固检测。 进一步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反馈交流,拓展升华”的和谐课堂模式,形成师生共同参与学习,相融共济的课堂气氛。 六、实施途径 1、在去年五、六年级实施课改的基础上,今年全校(一年级和六年级不作要求)参与课改。每位教师精心准备一节新课改教案,准备讲公开课。从低年级开始到高年级。通过听课的形式让所有老师了解新课改的要求。 2、领导平时经常推门进教室听课,起督导作用,对课改有进步的老师予以表彰,对没进步的老师给予鼓励和帮助。

学校课改实施方案

侯家岗乡中心学校本部2012年 课 改 实 施 方 案 2012年3月1日

侯家岗乡中心学校本部2012年 课改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江西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精神,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特制定本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加快实践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累经验。 二、条件分析: 1、我校系侯家岗乡中心学校。我校积极实施“科研兴校”、“质量兴校”的战略,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培植与发展优质教育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近几年来,我校投资校园的软、硬件环境的建设,先后建成了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信息技术设备。学校在资源库建设初见成效,为实施新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学校重视了教师的培训工作,多年来学校每年均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各类教师,目前拥有省、市级骨干教师多名,为实施新课程提供

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三、组织领导: 组长:汪恒龙 成员:程自华、吴仁仲、高泽钢、张宝贵 四、实验目标及任务: 1、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公民。 使学生具有爱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健康的身心。 2、培养一支能够胜任新课程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最重要、最积极的因素,我们不但要引领着所有的教师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而且要通过这一场革命与洗礼,彻底更新教育观念,使所有的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3、开发具有地方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亲和力的校本课程,初步建立起合理并不断完善的课程体系。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除了要用好新教材外,还应适应新的要求,开发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校本课程,以课程开发为突破口,真正实现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利用者、执行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的课改目标。 五、实验措施及手段:

关于课改的演讲稿

关于课改的演讲稿 篇一:关于课改的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在今天的演讲前,我想带给大家一个故事。一位学者曾做过一项调查:他到一所学校去,用粉笔在教室的黑板上轻轻一触,黑板上就出现一个小白点。老师问:这是什么?国外的孩子十分活跃,争先恐后地说:这是天上的星星,这是路边的石子,这是小虫、这是树上的甜果......由于他们丰富多彩的想象而有了各种各样的答案。而在我们中国,同样的动作、同样的问题却引起全班同学一片茫然。在老师的追问下他们才齐声答到:这是粉笔点!教室里没有一点杂音。这和国外的学生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位学者继而说到:当今世界有两类国家,一类是躯干国家,只有身体,脑袋靠别人。一类是头脑国家,也就是他们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嘿,而你们中国就属于那类躯干国家,要想发展,必须依靠头脑国家。 我们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教育工作者,听到这样蔑视的口吻,心中不禁感慨万千。我们深深地知道:我们不是未来,但我们的事业是未来。我们不是栋梁,但我们的事业是栋梁。如果我们所经营的教育再不改革,我们将延误下一代,将被时代所抛弃。是在我们翘首期盼中,在我们的声声呼唤下,新一轮课程改革终于走进了我们的校园,迈入了我们的课堂,与我们朝夕相伴了。虽然我和孩子们与课改同行的日子并不长,但是我们正感受着课改带给我们的希望,正体验着课改带给我们的激情,正品味着课改带给我们的喜悦!

回首走过的课改之路,我们有过困惑,有过焦虑,也有过徘徊,在完成新课标提出的大量认读、规范语音、正确书写的重任时,我总是手忙脚乱;在实现新课标倡导的既要体现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又要保证秩序井然的课堂纪律时,我总是顾此失彼。但我仍要感谢课改给了我一个成长的空间。感谢它使我逐渐懂得自己再也不能居高临下地审视孩子,而应蹲下身子和他们交朋友,充分的尊重信任和鼓励我们的每一个孩子。感谢它使我逐渐认识到自己再也不能满堂灌输,而应引导孩子自主探究。感谢它还使我逐渐学会了和同事分享课改的点点滴滴,并使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我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人把吃小鱼为生的梭鱼和小鱼放在同一个水池里,中间用玻璃将他们隔开,当梭鱼看见一群小鱼在它眼前晃动时,便猛扑过去,试图捕食小鱼,谁知“砰”的一声被玻璃弹了回来;再一次扑上去还是被弹了回来,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经过反复的冲撞,梭鱼逐渐失去了尝试的勇气。以至于人们把挡在中间的玻璃板拿掉后,梭鱼不再尝试,直至饿死。这个故事对我的震撼很大,它告诉我们,当个体经历多次失败后,就会失去再次尝试的勇气。其实,在我们周围,有些孩子不正在尝试梭鱼的体验吗?他们就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梭鱼,在知识的海洋里探索、发现、遨游。然而,当他们辛辛苦苦完成活动后,却只换来老师“恩,还不错”等简单、冷漠的评价,那不就变成挡在梭鱼与小鱼之间的那块玻璃板了吗?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得不到良好的情感发展,自信心反而会受到挫伤。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会有成功的发现,也会遭遇困难和失败,他们需要赏识,他们渴

2020小学课改实施方案范文

2020小学课改实施方案范文 Model Of 2020 Primary School Curriculum Re form Implementation Plan

2020小学课改实施方案范文 前言:活动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活动所指定的书面计划,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对具体将要进行的活动进行书面的计划,对每个步骤的详细分析研究,以确定活动的顺利,圆满进行。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20xx小学课改实施方案范文 2、篇章2:20xx小学课改实施方案范文 3、篇章3:20xx小学课改实施方案范文 教材改革是改革教材的编排、选择和逻辑,目的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教法的改革是从方法上的改革,重建课堂结构,转变教学模式。下面是有20xx小学课改实施方案,欢迎参阅。 篇章1:20xx小学课改实施方案范文 全面实行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基础教育领域里的一项重要任务。为真正把课堂教改模式抓到实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师学生素质,提升我校教育和教科研水

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经讨论研究, 决定在我校全面推行“10+30”教学模式,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以各科《课程标准》为标尺,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 师的教学行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深化教育改革,使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创教育改革和发 展新局面。。 二、组织领导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20XX.9.22-9.26)。9月22日上午乡教委召开各校负责人会议,下午我校立即召开校领导班子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随后召开了全校教师教改动员大会, 更新观念,明确了目标。 第二阶段:建章立制,学习研讨阶段(20XX年9月27日— 20XX年10月14日)。一是学校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二是认真学习研读各学科课程标准,掌 握其操作要领,领悟其内涵;三是学习景州联小、子弟小学、黎阳 学校和任重完小的先进经验。四是加强对各学科基本操作模式的

作文我在课改中成长

我眼中的课改生活 如果以前的课堂是冬季那一抹草的枯黄,那么,现在的课堂就是春天里的百花争艳。 习惯了课改前的黑白色——不用思考,老师会对答案;不用互问,老师会帮助解答;不用动手,老师已备好了一切。学习好像只是老师的事情,我们习惯了所有的现成,课堂上被动的听,被动的记,被动的写,我们如一个被操纵的机器人,我们感到学习是多么的枯燥和乏味,所以,课堂上睡觉的人越来越多,自主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少,课堂生活如冬季般的单调和没有生机。 课改如一声春雷惊醒了所有懵懂的人,我们生活的春天来了。看! 课改生活是 Green绿——课改让我们看到了生机!同学们手中多了一份学案,那是老师智慧的结晶,是我们课堂上最初、最耀眼的绿。那抹绿让我们感受到了蓬勃向上,令我们振奋不已。我们拿着手中的学案,心中就有了学习的目标,在独立思考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学会了合作和探究,渐渐地课堂不再是老师一个人的阵地,而是我们自我展示的舞台;老师不再唱着独角戏,而是一起合作分享成果。课堂上打瞌睡的人少了,积极思考、争着发言的人多了。这抹绿打破了冬的沉寂,孕育了春的活跃和希望。 课改生活是Red红——课改让我们充满热情和干劲。在老师和组长的带领和号召下,我们的课堂学习更加活跃主动,讨论的氛围更加热烈,小组长正带领着组员学习,老师在各组之间转悠,不时地指点,大家学习检测之后,会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共同的交流后得到解答,不仅缩短了做题的时间,还提高了答案的正确率,不仅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大幅的提高了学习成绩。我们在进步的喜悦中更加充满学习兴趣和干劲,我们相信我们的课堂学习会愈发的红红火火蒸蒸向上。 课改生活是Colourful色彩斑斓——课改让我们百花争艳。我们在课改中收获了快乐,在快乐中收获了成果。我们的各科成绩比以前提高了近二十分,尤其是英语,我们不再觉得恐惧,每天的十分钟晨读让我们欣赏了句子的音律是多么的优美,每天的课后阅读训练让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更多的精神上的洗礼。我们在各自不同的起跑线上奔跑,我们各自制定并实现着自己的目标。老师在拔尖培优的基础上,更加侧重补差和激励中等;为了激励我们更好地合作学习,老师想出了很多的方法,竞赛、抢答等,可谓“花招百出”,我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利用各种优势,不仅增强了自我学习的能力,也在帮助他人中收获了友谊,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力量来争艳,来点缀春天。 这就是我眼中的课改生活!课改如灯,点燃希望;课改如火,给人激情;课改如春,催生力量;课堂因课改而蓬勃,收获因不同而精彩! 我眼中的课改生活 记得刚入初中时,我就曾经幻想初中课堂教学会是什么样的样子呢?在我眼中她是师生相互切磋学问的地方,是情感表达交流的地方,是思想火花闪耀的地方。新课堂,拥有平等、积极、自主、向上的课堂氛围;拥有激励、互助、和谐的课堂生活;新课堂因为拥有了诸多的人文关怀而显得生动、精彩,又因为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放飞了学生的梦想而显得有趣、可爱。因此,新的课堂教学也有了新的变化,仿佛破茧化蝶,显现出新的生命… 如果要我来描述我们的课改生活,我想将它用冬、春、夏、秋四个季节来概括。 冬,刚分小组时,同学们很兴奋,因为我们将要接触一种全新的、以学生合作讨论为主的学习模式。那时,我们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充满了向往。然而,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却不尽如人意。由于我们早已习惯独来独往的学习方式,再加上开学之初彼此之间又不熟悉,所以

2020中小学最新课改班级学生小组建设实施方案

中小学课改班级学生小组建设实施方案 一、小组建设的指导思想 1.它是尝试教育以及实施高效课堂的支柱。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打破原来单一的“插秧式”的授课方式,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生本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小集体的团队精神;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是学困生能够参与到课堂展示的机会更多了;有利于落实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小对子;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管理的能力,有利于班主任的管理。 二、小组划分的原则: 小组的划分应该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原则。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 (1)男女比例分配要适中。有的老师分配小组只是简单的按成绩分,没有结合班级内学生的性别比例进行合理搭配,这是非常不科学的,要想让小组的效益最大化,还必须注意小组内成员的性别搭配,也就是男女生比例要合理调配好。 (2)学生性格搭配要互补。无论是在分班还是在分组时,老师应该注意学生性格的差异,尤其是开放性的课堂,如果不把外向内向性格的同学搭配好,那么小组的同学在课堂中便不能很好的配合,让各小组都能抢到展示的机会。所以老师必须把外向的同学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织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外向的同学带动内向的同学,从而得到更好的提升。 (3)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要结合好。 (4)座位的安排要合理。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是学生合作学习最好的效果,作为班主任应该为同学们创设这样的机会,因此在座位的安排上应该有所规划,从而让学生会在同一小组内,优生可以相互探讨,后进生也可以非常容易的请教优生。一般来说,我们座位的排布是优秀生居中,中等生和待转化生同学在两边,这样优生与优生可以随时交流,优等生与待转化生同学也可以随时进行交流。每班有6——8个小组为宜,每组4——6人为最佳。 三、小组内的基本机构人员设置: 正组长主抓学习方面工作,副组长侧重于纪律、卫生、生活等方面的工作。组内科代表:根据学生各科成绩的不同,设置组内科代表,每人负责1个学科的作业收交和批改工作。 四、小组长的选拔。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长是小组活动的灵魂,既是小组活动的领导者,又是

2020年教学模式课改实施方案

2020年教学模式课改实施方案Implementation plan of teaching mode curriculum refor m in 2020 编订:JinTai College

2020年教学模式课改实施方案 小泰温馨提示: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 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 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 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课前预习—巩固预习—自学讨论—拓展延伸—当堂检测"是我校于xx年度实行的新的教学模式,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它所倡导的课堂, 是属于学生的课堂。xx年是xx教育重要的一年,辽源市花费巨资请来了xx益课专家团队,引进了先进的教育理念, 益课所提倡的“合作性学习”与我校的课改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更加坚定了我参与课改的决心。 xx年,新年伊始,我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思索以后在 教学上该如何使“五步诱导”教学模式与生物学科相结合,特作出本学期课改的实施方案,在以后的教学中将 日趋完善。 一、将课改融于日常教学

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教学,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教学,不仅学生寡味,教师本身也会索然无味。创新、改变!势在必行,课改不会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融于每天的教学工作中。抓住重点问题,潜心观察、行动起来,总结出可依循的规律。 假期我读《教育的温度》一书时,有一句话打动了我:散落了很多水泥、沙子、小石头,单是其中一种,未必有用,而用水把它们混同组织起来,就成为优质的混凝土,可以盖楼,最后水会“挥发”掉,人们也许看不到水的痕迹,但水曾经起过作用。这是我的人生终极定位,我希望自己能做这样的“水”无,然后有。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就要逐渐把自己变为“水”。在课堂上把自己解放出来,信任学生,只做点拨和拓展。 三、撰写教学反思是重中之重 人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才能够突破自己;教学亦是如此,只有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使教学效果更加的突出。 坚持写反思日记,延续上学期的良好习惯,将反思日记写成课后教案、教学日志、随笔札记等形式,进行周期性整理

新课程改革实施计划方案

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按照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规划要求,我省将从今年秋季起,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为保证我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市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现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新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等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精神和《河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立足我校实际,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高中新课程体系,以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实现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为培养和造就适应21世纪优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新课程实施基本目标和任务 (一)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在实施的过程中,促进全体教职工努力学习新课程理论,认真研究新课标和新教材,并在实践中加强教学研究,树立新的课程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探索高中新课程管理制度

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推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方式转变。加强教学管理的研究,构建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 (三)探索新课程评价体系 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发展性评价制度和教育教学水平检测体系;推进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导向功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构建校本培训机制 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做好新课程实验的师资培训工作。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科“课程标准”,提供各种机会让教师参与国家、省、市组织的新课程培训,掌握高中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及《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基本特点,掌握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及必修、选修模块的基本内容、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等。同时推进校本培训,实施以课例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以研讨为主要形式的培训活动,引导教师从教学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 (五)建立和不断完善校本管理制度 通过课程改革实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逐步建立适应新课程要求和本校实际的管理体系,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逐步建立起以校为本、与时俱进、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品位。 三、新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

“我与课改共成长”征文活动的方案

博明学校举行“我与课改共成长”征文活动的方案 本学期,自从我校全面贯彻了张校长提出的“学习洋思课堂教学经验,加快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以来,,我校教师就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其中,积极学习并认真实践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总结“课改”经验,不断探讨新的问题。在课改过程中,伴随着成绩的取得,我们不得不承认其中也存在诸多需要认真思考、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尤其是课改进行了近一学期之后,很多问题需要反思,需要进一步研究,甚至是澄清。我校决定以“我与课改共成长”为题,开展一次面向全体教师的有奖征文活动。 一、征文的目的: 为了及时总结广大教师在课改实施中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探讨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也为了给广大教师多提供一个表达、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推动课改的健康发展,同时促进广大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写作教学论文的素质的提高。 二、征文的内容: 以“我与课改共成长”为主题,题目自定,体裁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限,内容可以是课改实施过程中的成功或失败经历,可以是课改中总结的经验教训、困难或困惑等等。 三、征文参赛对象: 博明学校全体教师必须参加,不限篇数,每人至少交稿一篇。 四、征文写作中需注意的问题: 1、避免选题过大,论述不集中、不深入;避免缺乏创见,缺少新意;避免说服力不强或有夸张成分。 2、严禁网上抄袭,一经查实,通报批评。 3、上交电子文档,标题为三号字体,加粗;标题下面写上年级、科目、作者姓名,四号宋体;正文为小四号宋体,单倍行距。 五、征文的上交、评选和奖励: 征文截稿时间:2013年7月1日。 征文上交电子文档,发至各科组长处,科组长组织人员进行初评,精选三篇送交教务处进行决赛。 教务处组织相关人员对科组长送交的征文进行评审,评出一等奖三名,奖金100元;二等奖四名,奖金各80元;三等奖五名,奖金各50元(奖金共计:300+320+250=870元)。 优秀作品将向坪山教科研中心举办的相关刊物推荐。 博明学校教务处 2013.5.30

最新新课程标准解读方案

《新课程标准》解读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校教师的数学学科实施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根据数学学科的解读要求,特制定此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变传统的教材分析为具有科研意义的课标解读,探索一种高效的课标解读流程和一套评价考核课标解读工作的办法,形成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教学标准,从而增强教师的新课程实施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建立领导小组 课标解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具体要求 1、各学科小组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按照学校课标解读共组实施方案制定出各学科课标解读工作计划。并针对课标解读任务作出详细分工。 2、各学科要针对课标解读共组开展研讨,大力借鉴外校在课标解读工作方面的成熟经验。 3、各位教师要求人人参与,依托教材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最终目的开展解读。对于工作不积极,承担任务不按时完成的不予评优表先。 4、各小组在开展课标解读工作方面的过程性资料要及时上交学校教导处。 四、解读流程 (1)课标解读的流程包括三个环节: 个体研读——同伴互助——实践反思。 (一)个体研读 在个体研读前,教研组内先进行内容标准的整体梳理,事先让每一位教师有一个宏观的视野。然后进行分工,可以按照教学内容的单元分配,根据教师个体的实际情况和自身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研读。 (二)同伴互助 在自主研读课标的基础上,我们要根据解读的内容在学科小组内相互交流,共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要多提供经验和策略建议,思维敏捷的年轻教师要多提出具有新意的办法和点子,这样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力争做到让组内教师“带着 问题和思考来,带着收获经验和建议离开”。 (三)实践反思

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新课程改革实施方 案

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按照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规划要求,我省将从今年秋季起,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为保证我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市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现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新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等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精神和《河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立足我校实际,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高中新课程体系,以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实现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为培养和造就适应21世纪优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新课程实施基本目标和任务 (一)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在实施的过程中,促进全体教职工努力学习新课程理论,认真研究新课标和新教材,并在实践中加强教学研究,树立新的课程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探索高中新课程管理制度

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推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方式转变。加强教学管理的研究,构建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 (三)探索新课程评价体系 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发展性评价制度和教育教学水平检测体系;推进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导向功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构建校本培训机制 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做好新课程实验的师资培训工作。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科“课程标准”,提供各种机会让教师参与国家、省、市组织的新课程培训,掌握高中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及《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基本特点,掌握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及必修、选修模块的基本内容、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等。同时推进校本培训,实施以课例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以研讨为主要形式的培训活动,引导教师从教学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 (五)建立和不断完善校本管理制度 经过课程改革实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逐步建立适应新课程要求和本校实际的管理体系,开发多样化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