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标准广播电视采访

课程标准广播电视采访

课程标准广播电视采访
课程标准广播电视采访

《广播电视采访》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我系从2009年起开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这个专业把《广播电视采访》设置为专业选修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一般性的简单的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电视摄像》等基础课,本课程配合鲁东大学电视台实践工作共同完成。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新闻的基本含义及意义。

(2)了解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传播媒介的产生和发展。

(3)了解如何发现新闻。

(4)了解新闻媒体采访的基本知识。

(5)了解新闻写作的原则与要求。

(6)了解各种新闻文体写作的基本要求。

2.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有效手段进行采访前的资料准备、查询等工作。

(2)能够对人物进行采访活动。

(3)能够写出新闻稿件。

3.素质目标:

(1)具备灵活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素质。

(2)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和合作意识。

(3)具备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四、主要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广播电视采访的个性特点

【目的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广播电视采访的技术手段以及多样化的表现符号和表现手段。

2.全面深刻理解广播电视采访的个性特点。

第一节广播电视记者的工作及其分工职责

【教学设计建议】本章为概论课内容,强调学生对于广播电视采访的认知和了解,通过对讲解,了解广播电视采访的特点。

【讲授内容】

第一节广播电视采访的技术手段

一、ENG和EFP素材采集和制作方式 ENG(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即电子新闻采集,目前采用的多为日本索尼和松下以及JVC公司生产的摄录一体设备,便于携带,画质较好、磁带可以重复使用。

二、EFP(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即电子现场制作,这是以一套设备连结为一个拍摄和编辑系统进行现场拍摄和现场编辑的工作方式,由多台摄像机,一台视频切换器以及一台录像机构成。

三、SNG卫星新闻采访方式

四、数字化新闻采集方式(DNG) DNG (Digital News Gathering),即数字化新闻采集,是指在前期拍摄中以数字技术录制声音和图像,在后期进行数字化、非线性编辑的方式。

第二节多样化的表现符号和表现手段

口语传播→书信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互动传播。

电视语言表达符号包括:画面语言、声音语言(解说、同期声、音乐和音响效果)以及文字语言等。

一、画面语言:包括人物、动物、景物;各种新闻现场;各种地图、表格、数据、漫画、动

画等。

二、声音语言

(1)同期声

(2)音乐和音响

(3)解说语言

三、文字语言

第三节电视采访的独特性

1.记录生活的原生态迄今为止,电视是能够最直观、最真实、最生动地记录和还原人物

和客观世界的一种艺术式样,同时也是一种最能逼近和反映人的内心世界的艺术形式。

2.电视采访的互动性特点。电视采访是记者与采访对象面对面的采访,与其他媒介的采

访不同,电视采访对象在接受采访时不仅要面对记者,还要面对镜头,记者与采访对象始终处于高度互动之中,采访对象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摄像机同步记录,这种特点又会进一步强化二者之间的互动性。电视采访更具有人际化和人本化的特点,采访者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为“活的采访工具”。

3.采访记录的同步性(时空同步性)。电视采访具有时空同步性,是“现在进行时”,记

者、摄像机以及采访对象共处于同一时空,能够将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真实时空完整地呈现给受众;另外采访过程与报道过程高度融合,电视直播将这一特征发挥到了极限。

4.电视采访既是报道形式,也构成了报道的内容,在电视采访中采访形式和采访内容高

度融合。电视是一门形式感非常强的艺术,电视采访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形式,如现场采访、现场出镜、演播室采访、卷入式采访、隐性采访等,这些采访方式不仅仅体现为报道形式,同时也构成了报道的内容,电视采访的形式和内容是高度统一的,作为电视记者应该牢记,自己的采访绝不仅仅是在收集新闻素材,同时也是在创造报道方式和建构报道内容。

5.电视采访素材的可更改性几乎为零。通过电视采访取得的素材已经固化在磁带上,这

些素材进入后期制作时已没有太多修改的可能性,因此电视记者的采访计划必须十分周密,在新闻现场的反应必须十分灵活机动,力争捕捉到每一个有价值的场面、细节,力争采访到每一个有价值的人物,追问到最有价值的话题。同时素材也大致决定了后期写作的构思,在采集素材时就要考虑到后期的写作和制作。

6.采访中记者和编导的感情投入。由于电视采访高度互动特征,电视采访需要采访者投

入更多、更强烈的感情,强烈的感情来自记者对任务和新闻事件正确而深刻的理解。

【自学内容】

1、观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列举出有典型的电视采访

2、设计一段有特定情境的电视采访

第二章广播电视采访的主体——广播电视记者

【目的要求】

1、了解广播电视记者的工作及其职责

2、全面掌握、深刻理解广播电视记者的素质与修养

【教学设计建议】本章为强调的是作为广播电视采访主体的记者的内在要求,可以在讲授知识的同时,突出几个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广播电视记者及他们个体的相关事迹。

【讲授内容】

目前全世界各大电视机构都确定了新闻立台思想,新闻已成为重中之重,新闻节目的播出量名列前位。CNN、BBC、VOA、CCTV等都将新闻列为重头节目,成立了专门的新闻频道,因而电视新闻记者的地位尤其重要。

广播电视记者定义

是指在广播电视机构中从事广播电视新闻素材收集以及新闻报道工作的专业从业人员。对于电视而言,电视记者的分工主要包括:摄像师、出镜记者、现场编辑、录音师和灯光师。

由于广播电视采访具有很强的协作性质,所谓广播电视记者通常是一个集体概念,用于泛指摄像师、出镜记者、现场编辑、录音师和灯光师等。狭义的记者是指出镜记者和现场编辑(编导)。电视记者具体分工职责简介:

1.现场编辑(编导)

2.出镜记者

3.摄像师

4.录音师

5.灯光师

第二节广播电视记者的素质与修养

一、广播电视记者的素质要求同其他记者一样,广播电视记者是专事采集和传播新闻的职业工作者,是社会活动家,是社会正义的守护神。广播电视记者和其他记者一样,都必须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素质: 1.独特新闻敏感;2.较为丰富的知识和阅历;3.强烈的正义感和使命感; 4.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

但是广播电视记者因其行业的技术性特点和工作方式特点也具有许多自身不同的特点,对其素质也有不同的要求,尤其是电视记者。 1.电视记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技术素养; 2.必须具备良好的外在素质; 3.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4.必须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 5.必须具备

较强的竞争意识、市场意识、节目意识和编辑意识。

二、广播电视记者的工作要求 1.协作分工,团结作战;2.雷厉风行,严谨快捷; 3.意志顽强,勇于冒险;4.爱惜设备;5.廉洁自律。三、电视记者的采访和写作的思维特点由于电视媒介的独特性,电视记者的采访和写作思维也呈现出自身的特点,电视记者要求具备较强的形象思维、理性思维等能力。

1.形象思维

2.理性思维

【自学内容】

中央电视台《法制在线》是一档观念比较前沿、制作比较精良、社会影响比较大的优秀栏目,认真观摩、分析该栏目的选题特点和电视表现特点,根据该栏目的选题要求独立策划一期节目选题。要求:

1.撰写选题报告。内容包括:选题来源,选题理由,选题的新闻价值分析,收视效果和社会效益分析等。

2.设计采访方案。内容包括:采访对象,重点话题,关键情节等。教学目的:通过上述实践教学启发和锻炼学生的新闻敏感,掌握广播电视选题策划的原则和技巧,培养学生选题策划的实战能力。

第三章新闻线索与新闻选题

【目的要求】

1、了解新闻线索的特征及学会获得新闻线索

2、了解不同新闻选题的选取

3、对新闻选择具有一定的职业敏感性

【教学设计建议】刘海贵在《现代新闻采访》中认为获取新闻线索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位置是处在明确报道思想和进行采访准备之间,这个观点不能盲从。

其一,所谓报道思想,应该是在整个采访报道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绝不可能在获取新闻线索之前就有了什么明确的报道思想。

其二,坚持认为报道思想在于新闻线索和新闻采访,实际上是搞主题先行,事实证明,这样一种思维弊大于利,很难由此产生好的新闻作品。

【讲授内容】

第一节新闻线索

新闻线索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新闻线索通常只是有关事实的片断、概况,它是模糊的、不完整的,有时甚至是不确切的,有待进一步调查核实。

新闻线索是记者实施采访决策的基础,记者占有的新闻线索越多,采访决策的主动性就越大,选择性就越多,采制好的电视新闻的概率就越高,反之,一个记者的工作就可能处于被动之中。

第二节获取新闻线索的主要渠道和方法

获取新闻线索的渠道是多方面的,具体到每一个电视记者,获取的渠道也会有所不同,大致的渠道包括:

1.记者从个人的社会关系中获取新闻线索。如从朋友关系、亲属关系、族群关系、各种社会组织、党政组织关系中获取。

2.通过记者个人的个人体验,个人观察,个人亲身目睹中获取新闻线索。如本人采访《神龙溪漂流为何有去无回》、《超越生命》等节目。

3.从政府各主管部门获取新闻线索。过去的电视栏目常常归口各个不同的党政部门,这些党政部门经常会向对口的栏目通报各种信息,这些信息都可以成为新闻线索,最近一些年来虽然栏目归口的趋势在减弱,但是各个电视栏目依然对党政部门新闻线索的依赖性仍然很大,如从公安、工商、环保、教育、质检、气象、交通、民航等部门获取新闻线索。

4.从其他媒介报道中获取新闻线索。在媒介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新闻信息资源的共享以及再开发已成为普遍现象,电视报道利用其他媒体透露的信息做进一步采访,尤其是做进一步的深度采访也是一个普遍现象。当然这种信息资源的再开发和再利用必须是有所创新的,必须是经过充分电视化的。

5.从观众来信,栏目热线,e-mail、群众上访中获取新闻线索。

6.线人(报料人)机制。

第三节新闻线索的评估和利用

新闻线索评估的主要依据是:

1.对每一条新闻线索进行认真核实。如核实人物身份、主要事实经过、关键性的情节内容等,核实的方式可以通过电话、互联网、面谈,也可以直接与事件当事人联系,或者与当事人所在的单位、组织或其他社会关系联系。在实践中经常会发现新闻线索不准确,或者完全不实,这样的线索应立即废弃。

新闻线索的核实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作,因为新闻线索往往是模糊的,要初步查明新闻人物或事件的真相,查明新闻当事人的联系方式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要查明事件的虚伪更非易事,这就要求记者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2.对初步入选的新闻线索进行价值判断。包括新闻要素是否齐全,收视率(卖点)分析,市场回报等。

3.对初步入选的新闻线索进行可行性判断。包括成本、采制周期、采访难度、政策法规等。

第四节广播电视记者采访工作中的选题原则

一、选题原则

所谓选题是指采访报道的对象、材料和内容。选题是实施采访报道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也是整个采访报道的关键环节,没有选题就没有采访报道,没有好的选题,也就不可能有好的采访报道。

选题必须遵循某些基本原则,广播电视记者策划选题时还必须从自身媒介特点出发,合理策划选题,制定采访报道计划,基本要求如下:

1.选题必须符合新闻价值。

2.选题必须符合栏目定位。

3.选题必须考虑采制成本。

4.选题必须在新闻政策和新闻法规控制的范围之内。

二.广播电视记者采访的基本要求 1.坚持新闻真实性。

2.坚守正义和良知记者是社会的良知,是社会正义的守护神。

3.严守时效性。

4.坚持用事实说话。

5.善于运用各种采访手段和采访方式

第四章采访的方式和方法

【目的要求】了解和掌握电视采访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设计建议】电视采访的方式和方法要求有很强的实践性,希望通过实践带动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讲授内容】

第一节采访的方式和方法的分类

一.一般采访方式和方法的分类定义:所谓采访的方式和方法是指记者为完成采集新闻任务所采取的具体手段以及表现出来的具体形式

二.常见电视采访方式和方法电视采访方式和方法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

1.提问采访这是一种面对面的采访方式,主要通过提问来实施和完成,特别适用于访谈节目、谈话节目以及其他演播室节目中。

2.现场采访是记者亲临新闻现场,通过现场观察、现场提问、现场拍摄而获取新闻素材的采访方式。

3.电话采访是指记者通过电话对当事人、见证人和现场记者进行采访以收集新闻信息的采访方式。

4.隐性采访也叫秘密采访和新闻暗访。如《焦点访谈》《罚要依法》,偷拍公安县自来水公司行贿记者等报道。隐性采访上升的原因:黑恶势力猖獗,社会矛盾突出;媒介竞争等。不得滥用隐性采访。

5.体验采访是指采访者主动融入到被采访者的生活中,在共同生活中去观察、体验并揭示事实真相的采访报道方式。

第二节受访动机与采访方式的选择和运用

一、社会动机与采访对象心理需要

1.私利满足动机。

2.情感满足动机。

3.认知满足动机。

4.公益满足动机。旨在揭露真相,追求真理,维护社会正义。如CBS关于越战的报导。

二、受访动机与采访报道类型

1.正面报道、成就报道、典型报道。这些都是目前我国电视新闻报道的主流范式,一般来说这些报道中的人物对电视采访的利用动机明显,持支持和配合态度,采制这种类型的报道较多运用座谈会的方式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在充分掌握情况了解细节的情况下,再分别安排不同的人物就不同的问题,或就同一问题从不同侧面进拍摄采访,这种类型的采访一般难度不大。

2.利益无关型报道。主要指那些新闻事件与采访对象的利益并无直接关系,或者采访对象无法预知节目的采制和播出是否有益或有害自己切身利益的那些报道。如就某一公共政策、公共事件采访某些专家学者,采访某一新闻事件的目睹或当事人,采访某些人物传奇的命运故事或人生经历(有可能涉及到个人隐私)。对于这种类型的报道多采用启发式、个别交流的方式进行采访,关键是要激发和调动采访对象的公益意识、崇高感、正义感和良知感,使其愿意主动配合采访。

三、创造良好的采访对象心理状态

在实际采访中,要创造良好的采访对象心理状态首先必须弄清楚决定采访对象心理状态的几个个因素:

1、需要意识

2、稳定的心境

3、记忆和表达

4、信任感

【自学内容】

根据有关知识和理论分析下列新闻报道选题,确定采访对象和采访话题,并选择恰当的采访方式。

1.中央电视台记者王志出任云南丽江副市长;

2.上海商学院学生寝室发生火灾事故,四名女大学生为避大火跳搂身亡;

3.杭州地铁施工中发生塌陷事故,数十人被困,已证实七人遇难。

五、教学条件

该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具有正规的多媒体教室,设备先进的实训教室,具有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完全能满足本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保障了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该课程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学生可以通过上网,预习、复习相关知识,并为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做好准备。

六、学时分配建议表

七、实施建议

1、教学组织

本课程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课堂教学、课堂演示、课后训练及作业、课外指导、课外实践、考核等方式进行。

课堂教学主要以讲授方式进行,授课过程中注重基本技巧和知识的讲解以及突出重点、难点;通过讲练结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强化分层次教学的理念,利用PPT营造影视效果,在讲授的同时,通过随堂训练,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以练带学,把课堂讲授与练习有效结合起来。考试分数构成百分比例为:总成绩100%=平时实践考核50%+期末考核50%。

2、教材选编

《新闻采访与写作教程》蒋怡杰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出版

3、教学团队

课程负责人或主讲教师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具备丰富的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业务知识。教师队伍要有一定的文字写作能力、新闻采访方面的知识,年龄上30-45岁之间。两至三人组建成课程教学团队。

4、教学评价

根据高职高专对实践教学的要求,本课程在完成必要的理论知识讲授外,学生必须在业余时间完成实训项目才能真正掌握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本知识。在课堂讲授过程中,理论与实训训练交替进行。本课程建议在教学中采用任务教学法、自主学习法、项目教学法为主的教学方法,辅以开放讨论式、分析讲评式、启发引导式等多种策略灵活运用。学、练同步,做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现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5、教学资源

参考书目

1.《新闻采访与写作》许颖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1年出版

2.《新闻写作》张骏德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年出版

八、有关说明无

撰写:审核: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书本整理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书本整理 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 (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特点 新闻采访1 新闻记者为获得新闻事实材料,对客体进行的访问、观察、思索和记录等的调查研究活动。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起点,也是新闻工作的基础活动。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2 广播电视新闻记者为获取新闻信息而展开的调查研究活动,具有不同于其他媒介采访活动的特性。 新闻采访的共性特点3 (1)求新性:记者所要采访的事实是新近发生、发展、变化的新鲜事实,为获取新闻而采访;(2)突击性:记者的采访讲求时效,要求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采访和报道任务;(3)灵活性:记者采访比较灵活,通常只集中于一点,致力于发掘精彩的新闻素材,同时可随时根据情况的变化调整采访对象和内容;(4)广泛性:记者的采访活动涉及面大,接触范围广;(5)持续性:记者的采访往往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连续采访,不断提供新的新闻信息。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个性特点4 (1)采访形式为带机采访,采访所获得的信息可以通过声音和影像的方式直接进入新闻节目中。带机采访的特殊性在于不仅要考虑新闻信息的采集,而且要考虑新闻信息的传达,即需要注意所采集的信息在形式上的表现性。广播电视记者对摄录器材具有依赖性。 (2)采访具有时间同步性。广播电视采访的信息存在于时间流程当中,与真实生活流程一一对应,采访可以实现场同步传播。 (3)采访方式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形式。广播电视的新闻素材可以原生态形式进入新闻报道,以音响报道等形式进行传播,采访本身可以构成信息的显现形式。 (4)记者的角色定位更丰富。除了调查者和传播者之外,从事现场报道的广播电视记者同时也是受众观察新闻事件的现场引导者。 (5)电视采访具有合作采访的特点。 (二)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选题与准备 新闻线索5 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和征兆,反映新闻事实的简略轮廓或片断。新闻线索是记者追寻新闻的方向和依据。 新闻线索的主要来源6 (1)记者本人的观察和积累;(2)编辑部的报道提示或报道任务;(3)有关会议、文件、简报或有关政策和领导人讲话等;(4)来自受众的信息;(5)从其他媒介获得的信息等。 选题7 确立新闻报道对象的过程,包括对新闻线索可能引出的新闻事实的价值判断,也包括对新闻

电视采访期末复习资料

电视采访期末考试范围题目 一、电视采访: 电视采访作为新闻采访得一种形式,其定义可以概括为:电视记者综合运用电视技术手段,为报道新闻而进行得素材采集活动。电视采访工作可分为三个部分:1拍摄:电视记者使用摄像机摄录声画一体得现场形象;2出镜采访报道:记者出镜提问、访谈、交流等动态过程;3画外采访:记者围绕事件所进行得文字、背景、资料等非形象素材得采集等。 二、电视采访得内涵:1电视记者基于摄像机与采访话筒,把现场信息转换成可视可听得信息符号,传达给观众,这就是电视采访最基本、最有效得信息表达与传递方式,也就是电视采访得核心工作方式。 2记者得出镜采访报道实际上就是围绕着拍摄而展开得工作环节,就是通过人性化得交流过程引导、激发、传递事件信息。 3电视采访收集资料得方式体现出于其她媒介采访得相似性,但这种相似性又就是相对得。电视采访得文字、背景、资料得收集与选取仍然具有其自身得特点,那就就是建立在为形象叙事服务得基础上,即记者得素材收集要围绕如何以视听媒介形象来传达信息这一核心问题展开。围绕这一核心点,记者在挖掘背景与人物关系、选取影响素材等方面才能更好地发挥电视媒介得特性。 三、电视采访得媒介特征与个性大点记住 1技术手段2报道信息形态:现场信息得形象性;理性、抽象信息得形象性; 内心感受、氛围得形象性; 再造想象,引发联想3信息采集方式:亲历现场;尽快给观众现场;“视点”得亲历性(独特得新闻价值点,独特得拍摄视角,立体而丰富得视角)。4人际采访方式:如何体现互动如何还原自然得交流状态5信息综合程度6采摄工作方式:①采摄分家②协同工作电视采访策划就是指电视记者为了迅速准确地采访到新闻事实,而在采访报道之前所制定得方法与对策。 六、如何寻找选题角度:1、从现场中寻求选题角度2、从事物变化中寻求选题角度 3、从历史延展中寻求选题角度 4、从事物特点中寻求选题角度 5、从事物对比中寻求选题角度 6、从事物联系中寻求选题角度 七、选题得具体要求:1、以事实为基础2、以独特为方向3、以可视性为要求 4、以观众得兴趣点为参照 5、以具体得核心人物作为承载 八、策划得基本要求掌握几个大点:1、策划要以调查研究作基础2、策划必须尊重新闻规律3、策划方案要有可操作性与可行性4、策划要具有灵活性与可变性,要有应变得多个方案 九、新闻报道得分类:事件类新闻、现象类新闻、主题类新闻 十、结构电视新闻节目得具体方法:1新闻事件化——以真实得事件作为依托与承载2事件故事化——故事化得叙述方式3故事人物化——中心人物得设置 故事得要素:主题结构:传统电视新闻报道——倒金字塔式得结构,即上大下小,适合于短、平、快得消息类模式;沙漏式结构,两头大、中间小,可以持续吸引观众得眼球悬念:结构性悬念、兴奋性悬念、冲突性悬念、抑制性悬念;悬念得3S

新闻采访的基本特点包括

1、新闻采访的基本特点包括: (1)求新性。记者所要采访的事实是新近发生、发展、变化的新鲜事实,为获取新闻而采访。 (2)突击性。记者的采访讲求时效,要求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采访的报道任务。在广播采访中,时效性的要求尤其严格,记者必须具有强烈的时间观念和突击采访的能力,把握时机和主动权,以最新信息赢得受众。 (3)灵活性。记者采访比较灵活,通常只集中于一点,致力于发掘精彩素材,随时根据情况的变化调整采访对象和内容。 (4)广泛性。记者的采访活动涉及面大,接触范围广,各行各业新近发生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各个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成就很新经验、新问题,都在记者广阔的采访 视线之内。需要记者进范围广泛的采访,采集人们欲知而未知的新鲜事实,使传播 的内容尽可能适应各个行业、各个层次受众的需要。 (5)持续性。记者的采访往往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连接采访,不断提供新的新闻信息。客观事物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了新闻采访的持续 性。所以要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不断采访和连续报 道,为人们提供有关的新闻信息。 2、在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中“用事实说话”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用事实说话”是指通过对新闻事实材料的分析、取舍和安排,通过事实本身的内在逻辑来表达观点、立场和主张的一种方法。在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中,“用事实说话” 的方法具体包括: (1)选择典型事实说话。典型事实必须是受众所未知的鲜活事实,必须是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体的事实,接近性可以强化典型事实,有的方失也是选择典型事实 的一个标准。 (2)通过再现场景说话。新闻中的人和事,一般都是有形可感、有无可托的。它们通过采录或摄录逼真地再现,使新闻报道做到有神、有形,使受众仿佛亲历奇 境、亲眼所见,这种方法自然恰当,会加强可信性和说服力。 (3)运用背景材料说话。新闻报道中的材料,常被称为“新闻背后的新闻”。对它所

广播电视导论 教学大纲

《广播电视导论》教学大纲 1.课程的基本描述 2.教学定位 2.1 课程教学目标 《广播电视导论》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在大学一年级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本课程将从四个专题的角度为学生介绍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概况、制作流程、发展趋势以及新媒体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该专业的认识,是带领学生了解专业、认识专业、热爱专业进而从事专业的重要启发课程。 2.2 课程的主要特点 概括性地介绍从事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的知识、素质和技能,提升对广播、电影、电视、新媒体等行业的认识和了解,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观,建立起较先进的广播电视媒体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当代广播电视以及新媒体等媒体行业的发展动态,使学生全方位、多视角地了解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的职能、作用,树立正确的编导理念。本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认识课,是关于传媒观建立和培养的过程。

2.3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教学、案例教学、以及新媒体授课等教学方法。 广播电视导论课程是在学校加强对学生专业认识的培养的思想基础上设置的一门基础课,课程对刚入学的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门课程将对本专业进行非常概括性的介绍,使学生迅速了解本专业并建立起对专业发展的认识,对大学四年学习的规划设计以及对未来就业的方向的思考。 作为一门基础课,课程将提炼本专业的核心能力、技巧、方法以及艺术观念向学生介绍,这就要求每个专题的任课教师必须充分发挥所长,在四个学时的时间里将专题中涉及到的内容用最简明易懂的方法向学生介绍和概括出来,课程讲授过程中案例教学将占相当大的比重。同时,随着媒体环境的变化、广播电视技术设备的更新与换代、传播途径与营销方式的转变等时代信息的改变,教师的授课将不断更新,以最新的知识体系和信息开拓学生的视野。 3.知识点与学时分配 3.1 课程覆盖的知识领域和知识单元汇总

广播电视采访与写作

广播电视采访与写作:理论部分 填空: 1、广播采访的个性特点:迅捷、快速、时效第一,采访报道同步化,采访报道并重 2、电视报道的综合表现:画面、声音、文字相结合 3、世界上第一家通讯社:哈瓦斯社成立于1835年10月25日 4、采访的步骤:确定采访目的,研究背景资料,请求采访约见,拟定初步计划,会见采访对象及打开局面,开始正式采访,建立和睦的关系,适时提出一定比例的尖锐问题,恢复和睦的关系,结束访问。 5、电视新闻的价值要素归纳为:影响,兴趣,信息,可视性。 6、新闻采访的特性:是新闻传播的基础、以大众传媒为目的、以平等沟通为手段 7、记者采访的基本方法:访问、观察、体验、研究材料 8、新闻价值要素中的接近性包括那几个方面的接近:新闻能否产生影响、引起兴趣同受众接近程度有直接关系,记者判断事实时要考虑时间因素。 9、广播电视的采访在采访对象的选择上有三种形式:定向选择,阶段选择,随机选择 10、记者同访问对象的关系是平等的,不可强迫采访,可行的对策是:不要怕碰软硬钉子:要锲而不舍耐心主动;要因势利导讲究策略。 11、研究背景资料的作用:武装头脑,提高认识,增强洞察力,发现线索,吸收使用 名词解释: 1、调查采访 严格意义上的调查采访特指披露事件真相和内幕的采访。被喻为“侦探式”。调查采访是伴随着调查性报道而应运而生的。调查访问的目的在于披露被隐藏起来的情况,能够得到公众的称道,提高传播媒介的声誉。调查采访适用于复杂事件或处于发展阶段争议较大的事件。一般说,调查采访的结果往往能对政府修改侦测提供依据,对一些颠倒的事实予以纠正,对模糊不清的复杂情况理出头绪。 2、新闻线索 所谓新闻线索即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者信号,也就是说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新闻。新闻线索具有概况、不可靠、需要进一步去辨明的特点。来源:1、党和政府的通知新闻。2、各个直属部门和下级部门的请帖新闻。3、新闻热线的热线新闻。4、通过记者耳闻目睹获取。5、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和他们的接触获取。新闻线索的正确处理:1、运用常识和经验,初步鉴别新闻线索。2、整理和合理配置新闻线索。3、讲究事宜,不要大材小用。 3、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迅速而准确地的捕捉客观世界的变动信息,并衡量其新闻价值大小的职业反应能力。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得新闻实践中将新闻职业意识内化而成的本能反应。 4、新闻策划 新闻策划是指对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新闻事件如何进行报道,进行分析、构思,经过反复酝酿、调整,从多个报道方案中优选出最佳报道方案来加以实施,以达到一定的报道目标、实现预期的传播效果的过程。广义的新闻策划是指新闻传媒的形象策划,它包括传媒发展战略策划、传媒营销策划、内部管理机制策划、广告策划以及媒体的风格和定位策划等;狭义的新闻策划是指记者对将要采访的题材重大的新闻事实所作的事先谋划或筹划。 5、同步采访

《电视新闻播音》课程教学大纲

《电视新闻播音》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电视新闻播音 课程代码:04035 课程属性: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类型:B类(理论+实践) 考核方式:考试,理论加实践 授课学时:64(理论16+实践48) 开课系:播音主持系 线下授课场所:多媒体教室、实训室 二、课程性质与目标 1、课程性质:《电视新闻播音》为播音与主持专业必修课程,是播音业务的理论概述和专业指导训练相结合的课程。主要讲授电视新闻播音创作的基本技能和在新媒体平台及语体下新闻播音的发展,通过课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新闻播音创作表达的技能,提高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播音的综合能力。 2、课程目标: 三、学时分配表 教学时间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在第三学期,共8周,周课时8节(其中理论2课时,实训小课6节)期末考试。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四、课程内容: 第一章新闻播音的发展状况 【目的要求】了解视听媒体发展流程,掌握新闻播音员素质要求和现实状况。 【重点与难点】重点:新闻主持人的职业状况 难点:新闻主持人的自我超越 【主要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2学时) 第一节视听新闻和新媒体概说 第二节新闻主持人的职业状况 第三节新闻主持人的自我超越 第四节自媒体主持人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6学时)熟悉摄录设备和了解新闻语体运用 【作业与思考】 思考题: 1、结合实际谈谈新闻播音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2、新闻播音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如何做到? 3、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播音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新闻播音导入 【目的要求】了解新闻播音声音样态,掌握电视新闻的语言状态调整。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新闻播音的基本样式和典型问题 教学难点:新闻播音发声训练的探索和拓展 【主要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32学时) 第一节广播新闻播音的备稿 第二节新闻播音发声训练的探索和拓展 第三节广播新闻播音的典型问题 第四节新闻播音的基本样式 第五节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评论播音 第六节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专题播音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24学时) 第一节新闻播音概说 1、新播音的定义 2、新闻播音的分类 3、新闻播音的位置 4、新闻播音员的基本素质 (1)政治素质 (2)导向意识 (3)创作道路 第二节新闻播音员的特征 1、新闻播音的特点和基本要求 (1)特点 (2)基本要求 2、新闻播音的语言样态 3、新时期新闻播音的时代特征

广播电视概论知识重点总结

1、主持人:具有采、编、播、控等多种业务能力,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节目,作为主持者和播出者。集编辑,记者,播音员于一身。在广播或电视中,出场为听众,观众主持固定节目的人。 2、彩色电视制:美国最先,法国在美国恩NTSC制的基础上研制的塞康SECAM 制,德国在美国的基础上研制的帕尔PAL制,我国就用的PAL制。 3、地球村的概念是麦克卢汉提出的。 4、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最根本的动因是社会的需要。可以理解为广播电视人的不断需求。内因是内在核心本身行业发展运营是推动力,外因是技术。 5、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商业电台在总统大选日正式开播,呼号为KDKA. 6、美国的CBS,NBC,ABC三大广播网;全球第一个全天播放新闻的是CNN;, 7、30年代一系列重大事件成就了广播电台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罗斯福总统的炉边谈话。 8、收视率调查有美国的尼尔森媒介调查公司,央视的索伏瑞调查公司。 9、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哈尔滨人刘翰在1926年10月创办的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呼号XOH民营广播;1927年我国上海新新公司创办我国第一家私营广播电台。 10、抗战相持阶段,1939年2月6日在重庆建成中央短波广播电台,1940年更名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文名为中国之声VOC;1940年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建成,呼号XNCR,后更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3月更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同年12月5日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1、20世纪80年代北徐南李,即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空中之友>>主持人徐曼和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大众信箱>>主持人李一萍;1983年确定了¨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对内广播网发展方针,这是主领方针。12、我国第一座电视台是1958年5月1日开始试播的北京的北京电视台,它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于9月2日正式开播;1978年元旦,新闻联播正式创立,标志着广播网的初步形成;1980年7月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开办,是央视第一个新闻评论性专栏节目;1996年5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问世,这是当时国内最长的调查性深度报道和栏目;<<望长城>>纪录片,1993年,上海纪录片编辑室问世,这是我国第一个以纪录片来命名的电视节目。 13、深入报道是一种报道方式,并不是新闻体裁; 14、广播语言的三大元素音乐(渲染气氛),音响(营造真实环境),人声语言。 15、广播电视人声语言的要求有口语化,规范化(语音规范,词汇规范,语法规范),优美化。 16、景别有远景(场面),全景,中景,近景,特写(表现情绪)。 17、电视画面的特性与功能有电视画面是连续运动的;电视画面具有现场感;电视画面具有客观性,电视画面具有主观性,电视画面具有表意不确定性(纪实和形象传播)。 18、蒙太奇:它原是一个建筑业的一个术语,它又称镜头语言,即在影视作品的创作中将一个一个的镜头,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组接在一起,通过形象之间的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关系,相互作用,产生连贯,对比,呼应,联想,悬念等效果,形成一个含义相对完整的表意整体。

电视采访考试范围试题复习课程

电视采访考试范围试 题

电视采访考试范围试题 第一章电视采访概论 名称解释 电视采访 电视记者综合运用电视技术手段,为报道新闻而进行的素材采集活动。电视采访工作可分为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都建立在电视媒介的基础上,有 1.电视记者使用摄像机摄录声画一的现场形象 2.记者出镜提问采访交流等动态过程 3.画外采访:记者围绕事件所进行的文字、背景、资料等飞形象素材的采集等。 新闻采访的内涵 新闻采访时一种选择,新闻报道是一种提炼;采访报道的对象既是事件本身,又是其影响和延伸;事实的采访与事实的解读融为一体;采访体现了新闻的历史观。 新闻采访的主体是新闻记者,新闻采访的目的是为了新闻报道,为了向大众传播新闻事实,新闻采访的客体是新闻事实。新闻采访的方式是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是素材采集活动。 思考题 电视采访个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15 1.接近现场,强调现场 2.通过前方记者的连线报道牵带出最新,最鲜活的信息 3.通过多信息的整合,使空镜头成为一种动态 信息形态的特征?p17 直观:直观意味着具体、直接,当我们用摄像机拍摄下现场事态,其画面和声音信息就直观地向观众传达了信息。

形象:是信息表达的更高层次。实际上是要求记者用形象的观念去体现现场信息与新闻价值,把静态的信息变为动态的信息,把过去单靠文字、声音构成观众想象的信息表达转换为以画面为中心的直观信息表达,把空间展开的信息恶变为以时间延续的信息。 如何在电视采访中通过展示人经济交流传播信息? 电视采访时人本化的采访,它比其他任何媒介都更加要求交流的人计划和采访的个性化。 1.出镜记者通过人机交流的方式与被访者互动获得信息 2.出镜记者通过自身报道行为向屏幕前的观众传到信息,引导观众参与到现场中来,观众则是以心理 投射的方式与记者产生互动。 3.电视采访时通过镜头膳食人际交流让观众感到自己与现场的人物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是现场获取信 息。 通过不同层次的人机交流展现,新闻的真实感,动态交流感、互动参与感就凸显出来了。 第二章采访线索和新闻敏感 名词解释 采访线索/新闻线索 采访线索就是新近发生和发现的或即将发生的新闻事实的简明信息和信号。 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是记者发现和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是记者政治和业务水平的集中表现,也是灵感思维在新闻采访活动中的体现。它表现为记者对新闻事实的一种迅速、综合的反应判断力。 电视采访策划 电视记者为了迅速准确地采访到新闻事实,而在采访报道之前所指定的方法与对策。 选题 电视记者根据国家、社会在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变化以及事物从平衡向不平衡发展的态势,对事件的新闻价值形成判断,从而做出关于报道内容、报道方向、报道角度的选择。 课后题

《广播电视概论》教学大纲

《广播电视概论》教学大纲(本科)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名称 (1)中文名:广播电视概论 (2)英文名:Introduction to Radio and Television 三、课程管理院(系)及教研室 文学与新闻学系汉语言文学教研室 四、大纲说明 1、适用专业、层次 文新系新闻和广告专业,本科层次。 2、学时与学分数 54学时,2学分。 3、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广播电视概论》是新闻学系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之一,是对广播电视两大每题的入门性教学课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广播电视特性,了解世界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熟悉广播电视节目的相关知识和工作方法,从而具有一定的分析、研究能力和业务能力。 4、考试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试方式:统一闭卷考试。 120分钟。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 五、纲目 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教学目的] 学生了解广播电视的概念以及发展历程,认识广播电视的技术基础及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 [教学时数] 4学时 第一节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 1、广播的定义 2、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 3、广播电视:当代重要的大众传媒 第二节声音广播的发明与早期发展

1、声音的特性 2、无线电理论及初期应用 3、声音广播的发明与早期发展 第三节电视广播的发明与发展 1、电视画面的物理特性 2、电视的理论基础与阶段性成果 3、电视广播的早期发展 第四节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 1、彩色电视的制式标准 2、电视的其他技术制式 第二章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与发展 [教学目的] 首先让学生掌握并熟悉目前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与发展,熟悉体制的三种理论模式。其次学生必须知道并能分析我国广播电视目前的管理体制和体制概况。 [教学重点与难点] 体制的三种理论模式及其特点 [教学时数] 8学时 第一节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三种理论模式 1、广播电视组织结构与体制 2、广播电视机构理论类型的比较 第二节世界广播电视的发展:美国模式 1、美国模式 2、去规则化 第三节世界广播电视的发展:西欧/日本模式 1、公营、商营广播电视的共同发展的双轨制 2、公营与商营广播电视体制的节目互补 第四节世界广播电视的发展:中国模式 1、特点 2、我国广播电视经营的现状 3、我国广播电视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 第三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

广播电视概论笔记

广播电视的社会性质 (一)广播电视的意识形态性 1、广播电视的意识形态性在由政府控制的广播电视媒体中有着明显的表现。 2、广播电视的意识形态本质在国际政治宣传和斗争方面也有着突出的表现。 3、战争作为国家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利用各种手段来达到胜利目的,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大众传媒也是手段之一。 (二)广播电视的公共性 1、广播电视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的起源 ①无线电频道资源的有限性,使广播电视被视为具有公共性和稀缺性的公共资源。 ②欧洲主流观点认为,政府不能直接控制广播,但可以通过发放执照的形式间接控制。 2、公众利益和公共服务 ①公共广播电视所追求的公众利益包括独立、平等、全面服务和不迎合的原则。 ②公共广播电视由代表公众利益的独立机构负责经营与管理,在经济上公共广播电视既不依附于政府,也独立于财团,政治上不为政府和其他利益集团左右。 3、公共广播电视的典范——BBC BBC 的四个基本原则: (1)保证资金来源独立性; (2)确保主流地位; (3)以公共服务为导向; (4)提倡道义责任感。 4、美国的公共广播电视服务 ①美国广播电视采取的是公众委托模式,广播电视运营者是公共受托人,政府对广播机构实行直接的内容规制和间接的结构规制。

②《1934年通讯法》授权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在颁发许可证的刚性标准之下,对广播电视进行结构规制与内容规制,以确保广播电视在“公共利益、便利、必需”的原则下运行。 ③许可证的颁发、结构规制和内容规制三位一体,打造了美国广播电视政府规制的基本框架。 (三)广播电视的商业性 广播电视的商业性体现于: (1)企业特征:商业广播电视媒介是生产广播电视产品的企业; 市场特征:商业广播电视媒介通过市场供求机制实现广播电视产品的价值。 1、美国作为商业广播电视的起源 (1)美国早期广播电视业的诞生与发展中体现了明显的商业性质 (2)美国崇尚自由的社会意识形态最终促成了美国广播电视商业性质的确立 2、美国商业广播电视媒介的特征 (1)美国的广播电视由私人投资、私人所有,它们既不依附于政府,也不依附于政党;(独立性) (2)美国私营商业性质的广播电视,完全遵循利润第一的基本原则,以盈利为最终目的;(商业性) (3)作为国家私营企业体系的一个分支,美国商业性的广播电视也遵循“自由竞争→垄断→更激烈的竞争”的市场发展规律,高度竞争成为商业广播电视的突出特征。(市场性)3、广播电视的商业化浪潮原因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标准 最终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 课程标准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教务处 2012年03月30日 专业领域: 新闻采编与制作 课程代码 : 0531029 课程名称: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 课程性质: 专业课 所属系部: 新闻传播系

目录 一、课程基本信息 (3) 二、课程目标 (3) 三、课程设计 (4) 1.教学设计 (4) 2.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5) 3.考核方法 (5) 4.教学环境 (5) 5.师资队伍 (5) 6.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5) 表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6) 四、实施建议 (9)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理论知识,熟悉新闻文体写作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新闻采访基本原理分析和认识新闻现象的能力,进行简单的新闻题材的写作。 1.知识目标 1.了解新闻的基本含义及意义。 2.了解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传播媒介的产生和发展。 3.了解如何发现新闻。 4.了解新闻媒采访的基本知识。 5.了解新闻写作的原则与要求。 6.了解各种新闻文体写作的基本要求。

2.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有效手段进行采访前的资料准备、查询等工作。 2.能够对人物进行采访活动。 3.能够写出新闻稿件。 3.素质目标 1.具备灵活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素质。 2.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和合作意识。 3.具备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三、课程设计 本课程以行动导向教学理论为指导,倡导项目教学法,积极探索自主学习方式,提高学生个人采写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过程中关注学生解决实训项目等能力。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及其与人交往过程中的应对能力。 1. 教学设计 本课程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训两部分。其中理论部分涉及到基础写作等课程,而学生实际新闻方面的知识甚少。因此在有限的学时内,必须有的放矢的编制教学计划。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在保持学科完整性、系统性的基础上,重点放在采写方面。对理论性质的内容尽量进行删减、压缩,突出采写方面的实训。在实训方面则是放在课后学生对项目的采写上,使学生掌握更多的采访技巧和写作能力。 实训项目设计以若干具体活动为线索进行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通过校内、校外基地等多种途径,采用工学结合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重点在学生的采写能力方面。

电视采访提纲:与电影有关的采访

电视采访提纲:与电影有关的采访 【配音】他叫王子元,1990年出生,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国内地90后青年导演,曾获得第十七届中国(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专业剧情单元入围奖等数个奖项,执导过国内首部院线公映的大学生商业电影《失乐岛》。2011年导演文艺电影《荷尔德林的陶》,因其剧情内容及拍摄手法备受争议,迅速引起国内艺术电影圈的强烈关注。成为2011年网络传播最具争议性的文艺电影。 【采访】青年导演王子元 问题:为什么当初会选择电视编导这个专业? 【配音】有着如此突出成绩的王子元,其实也是从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大学生,一步步的成长起来的。记得他刚开始拍片时,拍摄技巧和创作思维还很不成熟。 【采访】老师XX 刚开始拍片的王子元是什么样的? 【配音】刚开始拍摄电影时,也遇到过很多令人尴尬的事。在筹备电影阶段,和剧组人员也出现过沟通不畅的情况。 【采访】青年导演王子元 在最初接触拍片时,你是怎么协调各方关系的?(人力财力方面) 【配音】很快王子元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经验,片子拍的越来越好,得到越来越多认得认可。 【采访】青年导演王子元 拍摄中你学到了那些经验? 【配音】(待定) 【采访】青年导演王子元 你最满意自己的哪一部作品?详细谈谈 【采访】剧组成员 你眼中的王导是什么样的?(2-3个)

【配音】王子元在西北师范大学已经不是一个人名而是一个名人了,在校园里只要提到王子元这个名字,都会竖起大拇指。经常有学弟学妹把王子元导演的作品当做拍摄模板,模仿和借鉴。 【采访】采访某学弟/学妹 (背景:在学校里)你知道王子元导演么? 【配音】就是这样凡事亲力亲为,为拍摄作品绞尽脑汁费尽心力,才取得了现在的成绩。??? 【采访】:青年导演王子元 在学校,你的粉丝多不多? 【采访】采访校园路人(5-6人) (快切)五到六个人,问同一问题。你知道王子元吗? 【采访】采访老师XX 和我们谈谈你眼中的王子元。 【采访】青年导演王子元 谈一谈你平时有什么兴趣爱好? 【配音】这就是一个平凡而又怀有不平凡梦想的青年导演。 【采访】青年导演王子元 总结一下大学四年的生活,给学弟学妹有什么建议。(电影拍摄技巧及就业方面) 【片花】 【配音】在校四年来,王子元就是这样立足于本专业,脚踏实地,用镜头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展现一个90后导演靓丽的青春

浅谈电视访谈类节目嘉宾语言特点

浅谈电视谈话类节目嘉宾语言特点 摘要:上世纪90年代初,电视类访谈节目开始登陆过我电视荧幕,因其主持人通俗化口语化深刻化的女性化语言及充满人文关怀和引导情感喷发的话语使节目推进真实而吸引观众眼球,使得长时间以来电视访谈类节目收视率居高不下。而另一个对节目推进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因素就是嘉宾,一个好的话题僵尸一个电视谈话评论节目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但话题能否、成功进行下去,观点是否犀利、深刻,取决于嘉宾在现场的表现。 一般情况下,电谈话类节目在确定谈话主题后,节目组需要对邀请嘉宾的个性、观点乃至人格魅力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分析后,才能决定具体的、合适的嘉宾。例如中央电视台的《对话》栏目定位为“新闻性、开放性和前沿性”,致力于为新闻人物、企业精英、政府官员、经济专家和投资者提供一个交流和对话的平台,因此邀请的嘉宾有企业界巨子,也有政府官员等这些具有强势话语权的标志性人物。而《艺术人生》定位于“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探讨人生真谛,感悟艺术精神”。栏目通过讲述一些艺术家的多彩人生,给受众以人生的感悟、思考和启迪。所以《艺术人生》所选取的嘉宾一般都是那些在不同艺术领域有所建树甚至独树一帜的艺术家。凤凰卫视《鲁豫有约》执着于“说出你的故事”,一起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纵观栏目所选的嘉宾,大都是具有特殊经历的人物。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特色就在于形式轻松自然,随机性较大,互动性强。因为有这些特色,所以节目谈话不同领域不同文化水平的嘉宾在语言应用上都有普遍的共性:叙述性、口语性和回顾性。 电视谈话类节目因为随机性较强,所以对主持人的应变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十分看重要求也十分严格,因此专业的谈话类节目主持人语言的引导性十分突出,这样谈话能在主持人与嘉宾的互动中持续推进。大多数时候,是主持人提出问题,嘉宾通过叙述自己的经历经验来回答问题,从而满足观众的需求。 例1:《鲁豫有约》中陈鲁豫对话易中天 鲁:您当老师当了多少年? 易:从事这个职业是1975年 鲁:我数学不好,是多少年,30,不对,31年 易:数不清可以掰手指头 鲁:在学校里一般大家都怎么称呼您?易老师?易教授? 易:一般官场都叫易教授,他把教授当成一种官衔来叫,好像叫局长似的,这是我最不喜欢的一种称呼。 鲁:哎呀,刚才我还叫易教授呢,一般都教您易老师? 易:是,我自己门内的学生是叫先生的。中国人最喜欢的就是叫官衔,农村里叫张会计、李出纳也就罢了,还有叫王过磅的(笑) 鲁:过磅是什么? 易:就是收那个粮食的时候在那个磅上磅一下,负责的人也叫一个官衔,叫王过磅。还有最可笑的是你知道那个监狱的犯人叫武警战士叫什么? 鲁:不知道,“长官”?好像不对 易:不行,长官是国民党的叫法 鲁:那叫什么 易:叫班长 鲁:那为什么不叫个官大点的呢?

广播电视编导教学大纲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广播电视编导 Broadcasting and TV Editor 课程编号:18600747j 适用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总学时数:64学时 总学分:4学分 大纲主撰人: 内容简介 《广播电视编导》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主干课程之一,本课程将系统地介绍从事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初步技能,讲授广播电视中各种节目形态的基本特征和创作规律,力求理论性与应用性并重,素质教育和能力训练兼顾,努力培养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的能力,形成较先进的广播电视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当代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动态,使学生全方位、多视角地了解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的职能、作用,树立正确的编导理念。 教学大纲 一、课堂讲授部分 (一)各章节要点及授课时数 第一章广播的传播特性及社会功能(4学时) 第一节广播的诞生及发展历史 第二节广播的传播优势 第三节广播传播的局限性 第四节广播的社会功能 第二章全球语境下世界广播的发展轨迹(4学时) 第一节大众传播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以美国为代表的商业广播的发展 第三章广播节目的类型及节目设计(4学时) 第一节广播节目的类型 第二节广播节目的设计 第四章广播节目中音响的使用(6学时) 第一节音响的分类 第二节广播音响的作用 第三节广播新闻音响的特征 第四节录音新闻中需要捕捉哪些音响 第五节录音新闻写作中音响选用原则 第五章广播新闻节目的策划与制作(6学时) 第一节专题类广播新闻节目的编导 第二节杂志类广播新闻栏目的编导 第三节直播类广播新闻栏目的编导 第六章信息服务类广播节目编导(2学时) 第一节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发展和形态

广播电视新闻-电视节目策划

1、什么是电视策划?——界定 电视策划——就是对于电视的某一种行为,借助特定电视媒体信息、素材、为实现电视行为的某种目的、目标而提供的创意、思路、方法与对策。 分类: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 广义的电视节目策划指的是在广阔的范围内,对频道的开办和设置、频道形象包装与推广以及大型的电视综合活动的思维活动过程。 他们是电视台决策人和管理者的智囊团和顾问群,思考的内容是宏观的、全局的、前瞻的。 狭义的电视节目策划指的是对具体栏目或节目的定位、宗旨的构思,以及在这些明确的前提下由创作者从题材的选择、主题的确定、结构的形式、声画内容的融合的最优化的思考与筛选,到最后确定实施拍摄方案的活动过程。 他们是帮助具体栏目和节目的编导的策划群,内容是明确的、具体的、现实的。 2、电视策划:节目-栏目-频道 节目精品化 栏目个性化 频道专业化 3、电视新闻节目的界定 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4、电视新闻节目策划要素 (1)选题策划:

新鲜性: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传播新信息,新观念。 时效性:媒体实力的体现,抢第一时间。 典型性:发掘新闻内涵,提炼有价值的新闻。 独家性:新闻事件的独家报道/对新闻事件的解释是独家的。卡塔尔半岛电视台 可操性:任何策划得具备可行性(内:人财物/外:政策,社会,自然环境)(2)采访策划; 短新闻采访中:需要记者具有较高的策划和应变能力。 新闻专题节目中:采访是节目的基本构成要素和基本形态。摄像机的介入,让摄像机具有了某种主体意识。要同期录音、现场抓拍、完整调查等等。 从策划角度来说,需要采访记者具备四种意识: 1.换位意识 电视采访是在摄像机镜头前进行,镜头代表假象的公众视点。 换位,指采访记者与被采访对象之间思想、情感的互动与交流,要求采访记者考虑和尊重被采访对象在镜头前的感受,使他们放松紧张情绪,进入自然的谈话状态。 换位也指采访记者与假想的镜头背后的电视观众之间思想情感的互动与交流。采访记者在每一次发问时,要想到这些问题是不是观众想问的。 2、无知意识 其内涵是指,出镜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保持一种无知心态和求知的好奇心,有些采访即使知道结果,也要在设计采访问题时从无知开始,到获知结束。 在电视新闻类节目的记者采访中,无知意识束体现为记者采访前的一种谦虚心态,记者保持一颗“大智若愚”的心,才能不为假象干扰。 其次,记者面对采访对象设计问题时,问题的设计要有逻辑性,前一个问题与后一个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 绪论

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一、新闻采访: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 2、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 3、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 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 第二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 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1.真实性2.深刻性3.丰富性 三、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 公元2000年11月8日,中国第一个记者节。 新闻记者论 一界定:广播电视新闻记者 二记者的类型 ·内勤记者、外勤记者; ·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广播记者、电视记者; ·政治记者、经济记者、军事记者、体育记者等; ·本埠记者、地方记者、驻外记者、特约记者等; 专业记者与机动记者 1.专业记者:专门采访报道某一领域的记者。如农业记者、工业记者、文教记者等。 2.机动记者(“满天飞”记者):任务不固定,哪里需要哪里去,机动灵活,随时出击。 地方记者(记者站记者):媒体长期建立的外埠记者站中的记者。 驻外记者:指受国内新闻单位派遣,常驻国外采访的记者。 特派记者与特约记者 1.特派记者:因特殊采访任务的需要,受编辑部特别派遣的记者。(如奥运会、伊拉克) 2.特约记者:编制不属于编辑部,是社、台外的工作人员,应约完成社、台一定的报道任务。 三、记者的职责与社会使命 (一)记者的职责 采集新闻信息(有意采集和无意采集两种);筛选新闻事实;解释新闻事件; 制作新闻作品;积极反映情况;做好群众工作。 一.采写新闻报道 此为记者的首要职责。记者要发挥作为新闻报道主力军的作用。 A.要重视采写新闻(即纯新闻消息)。 B.要非常敏锐,不漏报重大新闻。 C.对一些重大的、紧迫的、困难的报道任务,记者要勇于承当,主动出击,学会打大仗、硬仗。 二、正确处理好记者与编辑部之间的关系 A.服从编辑部调遣; B.从实际出发; C.发挥主动性; D.处理好和编辑的矛盾; E.定期向编辑部报告工作; F.建立记者与编辑轮换制度。 三.反映情况—指以写“内参”稿的形式,反映那些不宜公开发表、但对编辑部和党政领导机关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情况。 内参的内容:1.国家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在贯彻执行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特别是实际工作中的困难、偏向、错误和缺点 2.各阶层人的要求和意见3.群众生活中的困难和工作中的障碍 4.某个时期的社会思潮 5.社会上的不良倾向、不正之风 6.某个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的详情7.不够成熟、带试验性的经验和做法 8.国际上的有参考价值的情况 四.做群众工作(建立信息网络) 即结合自己的采访活动或在自己分工采访的地区、部门,重点做好通讯员的工作,如协助当地党委开展通讯工作,联系一批骨干通讯员、组稿、与通讯员合作写稿等。 (二)记者的社会使命 :坚持真实,坚持真理;引导舆论,讴歌光明;伸张正义;鞭挞丑恶;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三)新闻记者的自律与他律 自律:主要指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守则他律:包括法律与纪律两方面 四、新闻记者的素养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

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 (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特点 新闻采访1 新闻记者为获得新闻事实材料,对客体进行的访问、观察、思索和记录等的调查研究活动。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起点,也是新闻工作的基础活动。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2 广播电视新闻记者为获取新闻信息而展开的调查研究活动,具有不同于其他媒介采访活动的特性。 新闻采访的共性特点3 (1)求新性:记者所要采访的事实是新近发生、发展、变化的新鲜事实,为获取新闻而采访;(2)突击性:记者的采访讲求时效,要求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采访和报道任务;(3)灵活性:记者采访比较灵活,通常只集中于一点,致力于发掘精彩的新闻素材,同时可随时根据情况的变化调整采访对象和内容;(4)广泛性:记者的采访活动涉及面大,接触范围广;(5)持续性:记者的采访往往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连续采访,不断提供新的新闻信息。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个性特点4 (1)采访形式为带机采访,采访所获得的信息可以通过声音和影像的方式直接进入新闻节目中。带机采访的特殊性在于不仅要考虑新闻信息的采集,而且要考虑新闻信息的传达,即需要注意所采集的信息在形式上的表现性。广播电视记者对摄录器材具有依赖性。 (2)采访具有时间同步性。广播电视采访的信息存在于时间流程当中,与真实生活流程一一对应,采访可以实现场同步传播。 (3)采访方式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形式。广播电视的新闻素材可以原生态形式进入新闻报道,以音响报道等形式进行传播,采访本身可以构成信息的显现形式。 (4)记者的角色定位更丰富。除了调查者和传播者之外,从事现场报道的广播电视记者同时也是受众观察新闻事件的现场引导者。 (5)电视采访具有合作采访的特点。 (二)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选题与准备 新闻线索5 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和征兆,反映新闻事实的简略轮廓或片断。新闻线索是记者追寻新闻的方向和依据。 新闻线索的主要来源6 (1)记者本人的观察和积累;(2)编辑部的报道提示或报道任务;(3)有关会议、文件、简报或有关政策和领导人讲话等;(4)来自受众的信息;(5)从其他媒介获得的信息等。 选题7 确立新闻报道对象的过程,包括对新闻线索可能引出的新闻事实的价值判断,也包括对新闻报道采制及传播可行性的判断。 确立选题的标准8 (1)新闻价值标准: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等;(2)新闻政策标准:

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任务 “文学概论”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层次专科段学生设计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程是理论性质较强,实践意义深远的课程。它对于文学类课程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同时又需要文学实践不断予以丰富和完善。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文学的基本理论,对文学现象、文学语言、文学写作、文学阅读等问题有比较正确和较为全面的理解,能够在具有一定的文学史知识、文学阅读积累的基础上,分析文学现象,提高文化素养、加强理论修养,从而扩展知识,培养能力。它的主要任务是,引领学生实事求是地、按照文学的基本规律和自身特征,对文学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增强学习和研究文学的兴趣,为后续的大量文学类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提供一定的学习方法。 本课程课内学时54,共3学分,开设一学期。 二、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共分为文学与文学理论、文学文本、文学媒介、文学语言、文学形象、文学体裁、文学写作、文学阅读、文学批评等九章,这九章内容,是有机的整体。教学上有如下要求: (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这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课程讲授离不开大量的文学实践,理论知识的积累要有一定的文学实践的积累。理论的阐述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展开,因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要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 (二)实例教学讲授原则。 每一章都将涉及一个重点教学案例,既是对理论教学的实践检验,也是对理论教学的深层次探索。引导学生理解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文理论学

习的兴趣,增强文学的感悟能力,批评鉴赏能力。 (三)多种媒体互动原则。 从教学手段上,采取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互动,实时在线学习与非实时讨论结合,主教材与参考资料互为补充的原则。理论教学内容伸缩余地大,涉及范围广,难免挂一漏万,最好的措施就是利用较好的教学手段,从不同方面展开理论教学的多层面解析。 (四)学习讨论相伴原则。 理论学习要有思想交锋,教学活动要多安排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间的学习讨论。理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通过理论研讨、辩论,深化理论学习,能够学有所用,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教学媒体的使用 (一)文字教材的使用 本课程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一川先生主编的《文学概论》为主教材。文字教材依据本教学大纲进行编写,它是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也是组织教学和各种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教材的编写共有八章,分为文学界说、文学文本、文学语言、文学形象、文学类型、文学写作、文学阅读、文学批评。每章的编写均设计为学习目标和要求、学习建议、教学内容、章节小结、综合练习和参考题等部分。 (二)音像教材的使用 录像课为专题性质讲授类型。共设计为引论部分、文学语言、文学形象、文学体裁、文学阅读与批评、期末复习等六讲。音像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为辅导教师提供教学的基本思路,帮助同学理清学习线索,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同时把各章节的内部关系进行有机的整合。同时为配合教学活动,制作4讲IP课件,作为录像教材的重要补充,主要目的是,案例讲解。分为文本案例、体裁案例、创作案例和鉴赏案例。 (三)辅助教学资料的使用 文学概论涉及较多的历史典故、历史名人、重要概念,大量中国古典文论和西方文论的经典内容,主教材难以包容。辅助教材将对主教材涉及到的相关概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