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用基础化学

医用基础化学

医用基础化学
医用基础化学

化学、物理、数学的学习关键是课本上的例子,例题全弄明白基本上挂不了科,要想考高分呢~就要将课本上的知识点记牢,而且会将其运用,本书特整理课本资料,总结习题,助大一新生更上一层楼。

大学里的考试与高中不同,高中是理论简单但是题是深化的,这里理论可能大家学习起来很吃力,不过题是很简单,理论多琢磨一下题就会做,要想考高分还是大学里的基础最关键。

后另附试题,仅供参考。

本书以详细的课本重点基础知识为基本出发点,另附课外答案,拟制的模拟习题,帮助同学们提高,一切以书为本。

由于字数众多,字符繁杂总会有考虑不当之处,还请指出,我们会尽力改正。

基础化学

考试章节:

第二章溶液

第三章酸碱解离平衡和缓冲溶液(第四节比较重要)

第四章难容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第五章胶体分散系

第八章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

第九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第十章共价键和分子间力

第十一章配位化合物

第十二章滴定分析

第十三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一章绪论

知识点:

SI制基本单位:米、千克、秒、开尔文(k)、坎德拉(cd)、摩尔、安

第二章溶液

第一节:

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数量的基本物理量,基本单位摩尔,符号:mol。

2、0.012kg12C的原子数目是阿伏伽德罗常数,L=6.02×1023mol-1

3、摩尔质量:B的质量除以B的物质的量即:

M B=m B/n B

3、物质的量浓度:物质B的物质的量n B除以混合物的体积V,即:

c B=n B/V

4、摩尔分数又称为物质的量分数:定义为B的物质的量与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即:

x B=n B/(n A+n B)——B的摩尔分数(若溶液只有A与B)

5、质量摩尔浓度:B的物质的量n B除以溶剂的质量m A(Kg),即:

b B=n B/m A

6、质量分数:B的质量m B除以溶液的质量m,即:

ωB=m B/m

7、物质B的质量浓度ρB与B的浓度c B之间的关系:

ρB=c B/c B·M B

第二节:

1、溶液的性质分为两类,一是决定于溶质的本性,二是与溶质无关,主要取决于溶质微粒数的多少。二者统称为稀溶液的依数性。

2、由液相变为气相为蒸发,气相变为液相为凝结。

3、蒸汽所具有的压强称为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简称蒸汽压:

1)蒸汽压的大小与液体本性有关,与温度有关。(详细见课本P12表)

2)稀溶液蒸汽压比纯溶液蒸汽压低原因:纯溶液表面部分被溶质分子占据单位之间内溶剂分子蒸发量少其蒸汽压必然低于稀溶液蒸汽压,这种现象称为:蒸汽压下降。

3)部分公式:

A、p=p o x A(一定温度下,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汽压等于纯溶剂蒸汽压乘以溶液中溶剂的摩尔分数)

推导一下:x A+x B=1 p=p o(1-x B)p o-p=pox B

Δp=p o x B

一定温度下,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汽压下降与溶液中溶质的摩尔分数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B、若稀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 B远远小于溶剂的物质的量n A

x B=n B/(n A+n B)≈n B/n A=n B/(m A/M A)

Δp=p o?n B/(m A/M A)=p o M A?n B/m A

式中m A与M A分别为溶剂的质量和摩尔质量。设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为b B (b B=n B/m A)则:

Δp=p o M A b B=Kb B

一定温度下p o?M A为定值用K表示

4、溶液沸点升高是由于蒸汽压下降引起的。

ΔT b=K'Kb B=K b?b B

5、凝固点是固、液两相蒸汽压相等时的温度。纯水的凝固点(273.15K)又称冰点。

ΔT f=K f?b B=K f?(m B/M B)/m A

M B=K f?m B/(ΔT f?m A)

6、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到溶液中的过程,称为渗透作用,简称渗透。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半透膜存在,二是:膜两侧单位体积内溶剂分子数不相等。为了使渗透现象不发生,必须在溶液液面上施加一额外的压力:渗透压。用Π表示,单位Pa或KPa。

Π=c B?R?T

T=273.15+t℃R=8.314J?mol-1?K-1c B为物质的量浓度

因非电解质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摩尔浓度近似相等c B≈b B因此:Π≈b B?R?T M B=(m B?R?T)/(Π?V)

7、渗透活性物质的物质的量除以溶液的体积称为溶液的渗透浓度用c os表示,单位mol?l-1

8、等渗溶液:生理盐水9.0g?L-1NaCL和12.5?L-1的NaHCO3

另外50.0g?L-1的葡萄糖溶液和18.7g?L-1的乳酸钠溶液也是等渗溶液。

第三章酸碱解离平衡

知识点:

1)物质B的活度a B与浓度c B的关系

a B=γB·c B/cθ

γB称为溶质B的活度因子,cθ为标准态浓度,c B/cθ定义为物质B的相对浓度,用c r表示。a B=γB·c r

当离子浓度很小,且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也比较少时,a B≈c r,γB≈1

2)盐效应:由于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了不含有此弱电解质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而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度增大的现象

掌握内容:

1、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平衡常数,同离子效应

解离度a指已解离的电解质分子数与原有的电解质分子总数之比,表达式为a=已解离的分子数/原有分子总数

强电解质理论上应为100%,但实际上通过凝固点降低法测得强电解质的解离度并不是100%

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常数Kθ表示:

Kθ=[H3O+][A-]/[HA][H2O]

令[H2O] Kθ= Kθa——称为酸标准解离平衡常数

Kθa =[H3O+][A-]/[HA]

Kθb为碱标准解离平衡常数

Kθb=[OH-] [HA]/ [A-]

当Kθa很小时,1-a≈1则由a=开根号Kθa/c r

同离子效应:向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弱电解质含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时,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度降低的现象称为同离子效应。

2、酸碱质子理论

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都是酸,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

HB与B-是共轭酸,在某个共轭酸碱对中是酸,在另一个共轭酸碱对中是碱的物质称为两性物质。

酸碱反应的实质是两对共轭酸碱对之间质子传递反应

3、一元弱酸、弱碱溶液PH的计算(例题要会做)

设HA起始相对浓度为c r当Kθa·c r≥20Kθw

[H3O+]=(-Kθa+开根号(Kθa)2+4 Kθa c r)/2

当Kθa·c r≥20Kθw;c r/Kθa≥500时

[H3O+]=开根号Kθa·c r

碱的计算同酸

4、缓冲溶液的基本概念及缓冲机制,缓冲容量及影响因素,缓冲范围的概念

1)缓冲溶液的pH主要取决于缓冲系数中弱酸的pKθa,其次是缓冲比。若缓冲比为1时,pH=pKθa。

2)弱酸的解离平衡常数与pKθa与温度有关。

3)在一定范围内向缓冲溶液加水时,由于共轭酸碱对的浓度收到同等程度地稀释,其缓冲比不变,则pH不变。

缓冲容量:缓冲溶液pH改变1个单位所需加入一元强酸或一元强碱的物质的量5、缓冲溶液PH的计算

Kθa=[H3O+]·[B-]/[HB]

pH=pKθa+Lg[B-]/[HB]= pKθa+Lg[共轭碱]/[共轭酸]

熟悉内容:

1、多元酸碱PH的计算两性物质PH的计算

多元酸碱:

当Kθa2·c r≥20Kθw Kθa1/ Kθa2>100时[H3O+]≈[HA-]

当c r/Kθa1≥500时[H3O+]=开根号Kθa·c r(H2A)

两性物质:

Kθa=[H3O+]·[B2-]/[HB-]

Kθb=[OH-]·[H2O]/[HB-]

(Kθa)‘= Kθw/ Kθb

Kθw =[H3O+]·[OH-]

[H3O+]=开根号(Kθa)‘·Kθa或pH=[p(Kθa)‘+p Kθa]/2

只有当Kθa·c r>20Kθw和c r>20(Kθa)‘时才能用

2、缓冲溶液的一般酸制方法

1)选择合适的缓冲系

2)缓冲溶液的总浓度要适当

3)pH=pKθa+LgV B-/V HB

4)用pH酸度计对计算结果进行校正

了解内容:

1、强电解质溶液理论活度和活度因子

2、盐效应

3、血液中的缓冲条

第四章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掌握内容:

1、溶度积规则

K spθ为标准溶度积常熟简称溶度积:A a B b(s)≈aA n++bB m-

K spθ=[A n+]a?[B m-]b

任一条件下离子浓度幂次方的乘积称为沉淀的离子积:IP

当IP=K spθ时,溶液中的沉淀与溶解达到动态平衡,既无沉淀析出又无沉淀溶解IP<K spθ时,溶液是不饱和的,若加入难溶电解质,则会继续溶解

IP>K spθ时,溶液为过饱和,会有沉淀析出

2、溶度积常熟与溶解度关系

溶度积K spθ越大,说明难溶电解质的溶解能力越强。溶解度S是指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的浓度(在计算过程中,本书以其相对浓度表示)。溶度积和溶解度都可以反映难溶电解质溶解能力的大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装换:

A a

B b(s)≈aA n++bB m-

aS bS

K spθ=[A n+]a?[B m-]b=(aS)a(bS)b

S=(a+b)开根号K spθ/a a b b

熟悉内容:

1、沉淀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溶度积属于平衡常数,只于难容强电解质的本性和温度有关,而溶解度除了与这些因素有关之外,还与溶液中其他离子的存在有关。

2、沉淀的生成与溶解、分步沉淀

当IP>K spθ时会有沉淀生成,当溶液中物质的离子浓度小于10-5mol?L-1时,认为沉淀完全。

1)金属氢氧化物沉淀的溶解

Mg(OH)2(s)≈Mg2++2OH-→+2H+≈2H2O

2)碳酸盐沉淀的溶解

CaCO3≈Ca2++CO32-→+H+≈HCO3-≈CO2+H2O

3)金属硫化物沉淀的溶解

ZnS(s)≈Zn2++S2-→+H+≈HS-≈H2S

4)卤化银沉淀的溶解

AgCL(s)≈Ag++Cl-→+2NHO3≈[Ag(NH3)2]+

溶液中有两种以上的离子可与同一试剂反应产生沉淀,首先析出的是离子积最先达到溶度积的化合物。这种按先后顺序沉淀的现象称为分步沉淀。

了解:

1、沉淀的转化

将一种难容化合物转化为另一种难容化合物,这种过程为沉淀的转化。

2、生物矿化现象

骨骼的组成主要是羟基磷灰石结晶,占骨骼重量40%以上,其次是碳酸盐、柠檬酸盐等。

适当使用含氟牙膏可降低龋齿病。

硫酸钡用于钡餐,诊断肠胃疾病。

第五章胶体分散系

知识点:

物质在任何两相的界面上发生的物理化学现象统称为界面现象。

形成一定形状的胶束时,所需表面活性剂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

溶胶中温度越高、粒子越小,扩散速率就越快。胶粒受重力作用而下沉并与分散介质分离的过程称为沉降。

溶胶的稳定性:动力稳定性、胶粒带电的稳定性、溶剂化的稳定作用

使一定量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完全聚沉所需电解质的最低浓度为临界聚沉浓度。

一价,正电反离子聚沉能力大小:

H+>Cs+>Rb+>NH4+>K+>Na+>Li+

一价,负电反离子聚沉能力大小:

F->IO3->H2PO4->BrO3->Cl->ClO3->Br->I->CNS-

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下降或溶解度减小时,不少高分子溶液的黏度会逐渐变大,最后失去流动性,形成具有网状结构的半固态物质,这个过程为胶凝。

掌握:

1、分散系的概念、性质

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体系为分散系。其中被分散的物质为分散相,容纳分散相的连续介质称为分散介质。

真溶液:分散相粒子直径<1nm(均相)

胶体:分散相粒子直径1-100nm(溶胶-多相与高分子溶液-均相)

粗分散系:分散相粒子直径>100nm(多相)

2、表面能、比表面能与表面积的关系及降低表面能的途径

比表面能:A o=A/V——总表面积/总体积

表面能:E=σ·A——σ为增加单位表面积时体系表面能的能量单位J·m-2,A 为增加的表面积;σ又称为表面张力N·m-1

3、溶胶的光学和电学性质

在外电场下,分散相粒子在分散介质中坐定向移动的现象为电泳

分为负溶胶与正溶胶。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粒固定不动而液体介质通过多孔性物质定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渗。

4、高分子电解质(蛋白质)溶液的等电点稳定性

高分子化合物指相对分子质量在1万以上,有天然与人工合成之分。

高分子长链易卷曲可伸展的性质称为高分子结构的柔性。

高分子化合物在溶解前必先经过一个溶胀过程。

当pH调至某一数值时,可使高分子蛋白质链上的—NH3+和—COO-数目相等,这时蛋白质处于等电状态,该pH值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熟悉:

1、胶体在分散系中的位置

2、固体表面和液体表面上的吸附

3、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和性质

溶入少量就能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物质统称为表面活性物质(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既亲油又亲水的两亲分子。

4、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了解:

1、乳状液;乳化剂,乳化作用

乳状液分为水包油型乳状液和油包水型乳状液。

2、溶胶的动力学性质,膜平衡

第八章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

掌握内容:

1、氧化值

化合物中各元素与其他原子结合的能力:氧化值(氧化数)

1)单质的氧化值为零

2)电中性的化合物中所有元素的氧化值的代数和等于零;多原子离子中所有元素的氧化值的代数和等于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3)在简单离子化合物中,元素的氧化值等于相应离子的电荷数

4)H在化合物中的氧化值一般是+1,但在金属氰化物中的氧化值为

-1

5)O在化合物中的氧化值一般是-2,在过氧化物中氧化值为-1

6)卤素在卤化物中的氧化值为-1;碱金属的氧化值为+1,碱土金属的氧化值是+2

氧化值与化合价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在离子化合物中常相同但是共价化合物中不同。

元素氧化值升高的过程为氧化,降低的过程为还原;氧化值降低的物质为氧化剂,升高的物质为还原剂

2、氧化还原电对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与其相应的还原产物及还原剂与其相应的氧化产物构成了氧化还原电对。在其中,氧化值较高的物质叫做氧化型物质用Ox表示;氧化值较低的物质叫做还原型物质用Red表示。

Ox+ne-≈氧化还原≈Red

3、原电池的书写

1)一般将负极写在最左边,正极写在最右边,并用“+”和“-”标明,两个半电池用盐桥链接,盐桥用“‖”表示。

2)用“|”表示电机电对的两种组成物质间有界面;同一相中的不同物质用“,”表示

3)用化学式表示电池中各物质的组成,并要注明物质的状态。如果是溶液,要注明其浓度,气体要注明分压(Kpa)。如不注明一般是1mol?L-1或一个标准大气压4)如果电极中没有电极导体(通常是金属),须外加一个惰性电极导体。

例子:(-)Zn(s)|Zn2+(c1)||H+(c2)|H2(pθ),Pt(+)

流出电子的电极称为负极,接受电子的电极称为正极

4、标准电极电势

原电池能产生电流,说明两个电极之间存在一定的电势差,即构成原电池的两个电极具有不同的电极电势。

金属电极电势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金属的性质,并受温度、压力和溶液中离子浓度影响,浓度越高,电势越高。

原电池中的电流是由于两个电极的电极电势不同而产生的。电极电势之差为电动势:E=ψ+-ψ-

标准氢电极与其他各种标准状态下的电极组成原电池,标准氢电极规定作为负极,用实验方法测得这个原电池的电动势数值,就是该电极的标准电动势。用ψθ(Ox/Red)表示:温度为298K,组成电极有关的离子浓度为1mol?L-1,有关气体的压力为100KPa时,液体和固体都是纯净物,该物质为标准态

1)标准电极电势ψθ是在水溶液中测定的,因此不能用于非标准态、非水溶液体系或高温下的固相反应。

2)标准电极电势表中的电极电势是采用IUPAC规定的还原电势,即在测定其他电极的电极电势时,标准氢电极都是作为负极,待测电极作为正极

3)标准电极电势值与电极反应的书写无关,不论电极进行氧化或还原反应,电极电势符号不改变。

4)标准电极电势值时强度性质,即不论半电池反应式的系数乘以或除以任何实数,ψθ的值不变,即它不具有加和性

5)电极电势随温度变化不大,所以室温下可借用298K来计算

半反应

电极电势中正极或负极的反应

熟悉内容:

1、标准氢电极

(-)Pt|H2(100kPa)|H+(a=1)||待测电极(+)

E=ψ待测-ψSHE=ψ待测

2、电极电势的应用

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值越高,其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电池所做的最大有用功即为电功:(在标准状态下进行的)

Δr G mθ=-nFEθ

Δr G mθ<0,E>0,ψ+>ψ-氧化还原反应自发正向进行

Δr G mθ>0,E<0,ψ+<ψ-氧化还原反应自发逆向进行

Δr G mθ=0,E=0,ψ+=ψ-氧化还原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可以通过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计算:

Δr G mθ=-RTlnKθ

LgKθ=nEθ/0.05916

3、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

当一个电极的电极电势与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之间符合Nernst方程式时,这个电极可以做这种离子的指示电极,氢电极就是溶液中H+的指示电极。

参比电极是一个电极电势已知而且恒定、不受试液组成变化影响的电极,是测定原滇池电动势和计算指示电极的电极电势的基准。测定pH常用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

4、测pH

pH x=pH s+(E x-E s)/0.05916

pH s为已知数,E x和E s为先后两次测出的电动势

了解:

电极类型,电极电势的产生

第九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掌握内容:

小知识点:氢原子符合量子条件的核外原子轨道的能量为:

E n=-2.18×10-18J×Z2/n2=-13.6eV×Z2/n2

式中Z为核电荷数;n取正整数,称为量子数。原子中的个电子尽可能处于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这时的能量最低,即电子处于基态,当电子被激发到较高能量的轨道时,处于激发态。

原子轨道之间的能量变化是不连续的,当电子从能量为E2的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量为E1的能级时,将发出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频率的数值为:V=|E2-E1|/h

对于质量为m速率为v的微粒,其具有相应的波长λ为:

λ=h/p=h/mv p为粒子的动能

测不准原理:其位置越准确,动量就越不准确,相反位置越不准确,动量就越准确

|ψ2|表示在原子核外空间某点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

Van der waals半径最大其次为金属半径,共价半径最小

1、四个量子数的取值规则及物理意义

1)主量子数n

它是决定电子能量的主要因素,反映了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概率最大的区域离核的远近,n可取任意整数,一般认为n越大电子出现概率最大的区域离核越远。单电子能量完全取决于n。

n代表电子层与光谱符号相对应:1,2,3,4,5,6,7——K.L.M.N.O.P.Q

2)轨道角动量量子数l

它决定原子轨道的形状,其取值受主量子数n的限制,可取小于n的正整数和零,即0,1,2,3,4……(n-1)。n一定时l越大能量越高,n与l相同时,原子轨道的能量相同,称为等价轨道或兼并轨道

3)磁量子数m

决定原子轨道和电子云在空间伸展方向,与电子能量无关,其取值受轨道角动量量子数l的限制,可取0,±1,±2,±3……±l。(p164图表记住)

4)自旋角动量量子数m s

取值只有+1/2和-1/2代表顺时针和逆时针。

当l相同、n不同时,n越大,电子层数越多,外层电子收到的屏蔽作用越强,轨道能量越高。L越小D(r)的峰越多。(图像)

从量子力学观点看,电子可以出现在原子内的任何位置上。

轨道能级的交错现象往往发生在钻传能力强的ns轨道与钻传能力较弱的(n-1)d

或(n-2)f轨道之间

2、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

电子云角度分布图的形状和相应的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基本相似,但有两点主要的区别:

1)原子轨道角度分布有正负之分,而电子云角度分布由于对数值Y(θ,ψ)取平方,所以均为正值

2)电子云角度分布比相应原子轨道角度分布要“瘦”一些,因为| Y|值均小于1,所以| Y|2值更小一些。

3、近似能级图(p172)

4、核外电子排布的原则

1)能量最低原理

系统的能量越低越稳定,基态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在排布时,总是尽可能地先占据能量最低的轨道,以使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的状态。只有当能量最低的轨道已充满后电子才能一次进入能量较高的轨道。

2)Pauli不相容原理

每个轨道内最多只能容纳两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即在同一原子中若两个电子的n、l、m均相同,其m s必然不同。

3)Hund规则

S(2)p(6)d(10)f(14)括号内为电子数

熟悉内容:

1、波函数

2、原子轨道概念

3、概率密度和电子云的概念

4、周期表中的划分

元素周期表:元素的性质是由电子层决定的,元素性质的周期性来源于基态原子层结构随原子数递增而呈现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正是原子内部结构周期性变化的反映

1)主族~A族从IA到VIIA族共七个,价电子总数等于其族数

2)副族~B族从IB到VIIB族共七个,价电子数等于最外层s和此外层d亚层中的电子总数,价电子总数等于其族数

3)VIII族有三纵行,电子总数为8~10

4)0族:稀有气体

划分为s区d区ds区p区(p179)

5、多电子原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6、元素的电离能: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使处于基态的气态原子失去电子所需的最低能量为电离能

了解内容:

1、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特点

2、描述元素性质及周期变化

第十章共价键和分子间力

知识点:

共价键的形成是由成键两原子中的一个原子单独提供电子对与另一个原子的空轨道共用而成键,这种共价键称为配位共价键,简称配位键。

能量近似原则:在对称性匹配的原子轨道中,只有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才能有效的组合成分子轨道,而且能量越相近越好。

轨道最大重叠原理:

1)尽量先占据能量最低的轨道

2)轨道填满后才进入能级较高的轨道

键级表示键的牢固程度:键级=(成键电子数-反键电子数)/2

键级越高,键能越大,键越牢固

掌握内容:

1、价键理论

两个原子接近时,只有自选方向相反的单电子可以相互配对,两原子轨道重叠,电子在重叠部分出现的概率密度增大,对两原子核产生了吸引作用,系统能量降低,形成稳定的共价键。

形成共价键后,就不能再和其他原子中的单电子配对,每个原子所能形成的共价键的数目取决于该原子中的电子数目,这就是共价键的饱和性。

两原子桂东重叠越多,两核间电子云越密集,形成的共价键越牢固,这称为原子轨道最大重叠原理。据此,共价键的形成将尽可能沿着原子轨道最大程度重叠的方向进行。

2、共价键的成键方式

有σ和π键

σ键是电子沿着键轴以头碰头的方式重叠,轨道的重叠部分沿键轴呈圆柱形对称分布。

π键是以肩并肩方式重叠,轨道的重叠部分垂直于键轴并呈镜面反对陈分布,原子轨道以这种重叠方式形成的共价键

3、杂化轨道理论

原理:在成键的过程中,由于原子间相互影响,同一原子中几个能量相近的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可以进行线性组合,重新分配能量和确定空间伸展方向,组成数目相等的新的原子轨道,这种轨道重新组合的过程称为杂化,杂化后形成的新轨道称为杂化轨道

杂化轨道比原来轨道的成键能力增强

杂化轨道之间力图在空间取最大夹角分布,使相互间的排斥能量最小,故形成的键较稳定。

1)sp型

ns轨道与np轨道之间的杂化称为sp型杂化可分为sp(三键)、sp2(双键)、sp3(单键)

2)spd型

能量相近的(n-1)d与ns、np轨道或者ns、np、nd轨道组合成新的dsp或spd 型杂化轨道的过程统称为spd型杂化

3)等性杂化

杂化后形成的几个杂化轨道所含原来轨道的成分相同,能量完全相等

4)不等性杂化

杂化后所形成的几个杂化轨道所含原来轨道成分的比例不相等,能量不完全相同,这种杂化称为不等性杂化。

熟悉内容:

1、键参数及其特点

能表征化学键性质的物理量称为键参数。共价键的键参数主要有键能、键长、键角及键的极性。

键能是从能量因素来衡量共价键强度的物理量,对于双原子分子,键能E就等于分子的解离能D

我们可以用不同分子中同一种键能的平均值即平均键能作为该键的键能,一般键能越大,键月牢固。

键长越短,键越牢固,单键键长〉双键键长〉三键键长

键的极性是由于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而引起的。由同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之间的共价键为非极性共价键,由不同物质构成的化合物之间的共价键为极性共价键。

2、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

1)概念:原子在形成分子时,所有电子都有贡献,分子中的电子不再从属于某个原子,而是在整个分子空间范围内运动。

2)分子轨道的形成:分子轨道可以由分子中原子轨道波函数的线性组合而得到。(波瓣符号相同的两原子轨道组合成)σπ为成键轨道

(波瓣符号相反的两原子轨道组合成)σ*π*为反键轨道

3、分子轨道能级图(p204)

σ1s<σ*1s<σ2s<σ*2s<σ2px<π2py=π2pz<π*2py=π*2pz<σ*2px

4、分子间力和氢键

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重合的分子为非极性分子(单原子分子),不重合的是极性分子(多原子分子)。

分子极性的大小用电偶极矩来度量,为矢量,化学上规定其方向为从正电荷重心指向负电荷重心。

非极性分子之间只有色散力,极性分子与分极性分子之间以及极性分子之间有诱导力存在,大多数分子,色散力是主要的只有极性大的分子,取向力才比较显著,诱导力通常都很小。

了解内容:

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极性

因外电场的作用,使分子变形产生偶极或增大偶极矩的现象称为份子的极化。第十一章配位化合物

知识点:

酸效应:因溶液酸度增大而导致配离子解离的作用,酸度越强,配离子越不稳定。当溶液酸度一定时,配体的碱性越强,配离子越不稳定。Kθs越大,配离子抗酸能力越强。

水解效应:因金属与溶液中的OH-结合而导致配离子解离的作用。为使配离子稳定,从避免中心原子水解角度考虑,pH值越低越好;从配离子抗算能力考虑,则pH越高越好。

掌握内容:

1、配合物的组成和命名

1)具有空轨道的原子或阳离子与一定数目的可以提供孤对电子对的阴离子或中性分子以配位键形成的不易解离的复杂离子(或分子)称为配离子(或中性配位分子),带正电荷的配离子称为配阳离子,负电荷为配阴离子。含有配离子的化合物和中性配位分子统称为配合物。

配合物由内界与外界组成,内界为特征部分(配离子)用括号标明,括号以外为外界,内外界以离子键结合,在水溶液中能够全部解离。内外界离子所带电荷总量相等,符号相反。如:[Cu(NH3)4]SO4

中心原子+配体→内界+外界→配合物

在内界中,能够接受孤对电子的离子或原子统称为中心原子,是配合物的核心部分。

配合物中与中心原子以配位键结合的阴离子或中性分子称为配位体。配体中能提供孤对电子直接与中心原子形成配位键的原子称为配位原子。

按配体中配原子的多少,可将配体分为单齿配体(一个配体中含有一个配原子)和多齿配体(一个配体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配原子)

由于两个配原子靠的太近,每一配体只能选择其中一个配原子与同一个中心原子形成配位键,该配体称为两可配体,属于单齿配体。

配体中,直接与中心原子结合成键的配原子的总数称为该中心原子的配位数。本质上讲:配位数就是中心原子与配体形成配位键的数目。

2)命名:

A、配合物的内界与外界之间的命名:遵循一般无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阴离子在前,阳离子在后,若配阳离子化合物则叫某化某,某酸某或氢氧化某,若配阴离子化合物则配离子与外界阳离子之间用“酸”字连接,当外界阳离子为氢离子时,在配阴离子的名称后缀以“酸”字。

B、内界(配离子及中性配位分子)的命名顺序:将配体名称列在中心原子的名称之前,配体数目用中文数字一、二、三、四等表示,不同配体名称的顺序同书写顺序,且不同配体之间以中原点“?”分开,在最后一种配体名称之后缀以“合”字,中心原子后用加括号的罗马数字表示其氧化值。例如[Cu(NH3)4]2+四氨合铜(II)离子

C、配体的命名顺序:一般先无机配体,后有机配体;先阴离子,后中性分子;若配体为阴离子或中性分子时,可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号的英文字母次序排列。

D、复杂配体名称的书写

E、两可配体的命名:(记住几个特例即可)

2、配位平衡的概念,配位平衡的意义及影响配位平衡的因素和有关计算

配离子的生成:Cu2++4NH3=[Cu(NH3)4]2+

相应的平衡常数叫做配离子的标准生成常数Kθs或标准稳定常数

可表示为:Kθs =Kθ稳=[Cu(NH3)4]2+/[Cu2+]?[NH3]4

Kθs越大,表示配离子越稳定(p232上方四个反应需理解)

熟悉内容:

1、配合物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

1)中心原子与配体中的配原子之间以配位键结合,即配位原子提供孤对电子,填入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层空轨道形成配位键

2)为了增强成键能力,中心原子所提供的空轨道首先进行杂化,形成数目相等、能量相同、具有一定空间伸展方向的杂化轨道,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与配位原子的孤对电子轨道在键轴方向重叠成键。

3)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取决于中心原子所提供杂化轨道的数目和类型

根据中心原子杂化时所提供的空轨道的类型不同,配合物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外轨道型配合物和内轨道型配合物。

配合物的磁矩μ与未成对电子数n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μ≈开根号n(n+2)?μB

2、配离子的空间构型、磁性及稳定性

了解内容:

1、螯合物的概念

由中心原子与多齿配体形成的环状配合物称为螯合物,其中五员环,六员环最稳定。

2、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第十二章滴定分析

本章实验考试理论考试都有涉及,所以书本例题很关键。

知识点:

滴定分析法(容量分析法):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滴加到被测组分的溶液中,直到恰好与被测组分完全反应为之,由消耗的试剂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被测组分含量的方法。

标准溶液与被测组分恰好完全反应时,称为化学计量点。

需加入指示剂,以判断是否反应完全,当颜色突变时为滴定终点,不可避免的又滴定误差。要求:反应要定量完成、速度要快、要有简便可靠的方法确定终点。氧化还原滴定法: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定量基础,也可测定氧化性或还原性物质以及能与氧化性或还原性物质定量反应的其他物质

配位滴定法:以配位反应为基础,主要用于测定各种金属离子,也可以测定配体的含量

沉淀滴定法:以沉淀反应为基础。

另外据操作方法有:直接滴定法、反滴定法、置换滴定法等

滴定分析的操作过程有三部分:标准溶液的配置、标准溶液的标定、试样组分含量。

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方法误差、仪器误差、试剂误差、操作误差)与偶然误差(环境温度、湿度、气压)

测量值x真实值T

绝对误差E=x-T 相对误差E r=E/T×100%

单次测定值x与平均值x绝对偏差d=x-x(平均)(p246记住,实验考试)

有效数字:浓度保留4位有效数字,体积小数点后2位,质量小数点后4位。

移去20.00mL需使用移液瓶或滴定管,2.0mL用量筒

掌握内容:

1、酸碱滴定法原理

酸碱滴定法:以质子传递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法,可用来测定酸性或者碱性物

质,也可以测定能与酸碱性物质定量反应的其他物质

(P251记住甲基橙、甲基红、酚酞、百里酚酞的变色点变色范围以及颜色变化)HIn+H2O≈H3O++In-

K HInθ=([H3O+][In-])/[HIn]

pH=p K HInθ+lg[In-]/[HIn]

2、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

溶液pH值突然改变成为滴定突越

酸碱浓度降低10倍时突越范围将减少2个pH单位

3、滴定分析的有关计算

(p254记住一元酸pH计算的方法)

多元酸与多元碱的滴定:

1)各步反应只有满足c a K aθ≥10-8,才能被强碱准确滴定

2)相邻两级解离平衡常数之比大于104才能进行分步滴定。

pH=(pH a1θ+ pH a2θ)/2

[H+]=( K a1θc a)开根号

熟悉内容:(见知识点)

1、酸碱标准溶液的配置与标定

2、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了解内容:

1、滴定分析特点

2、滴定分析对化学的要求

3、分析结果的准确度精确度及误差来源

4、氧化还原滴定法

特点:有的反应中会有副反应发生,需控制条件。

1)要求反应Eθ>0.4V,这需要被测物质处于适当的氧化态或还原态

2)要保证较快的反应速率,需要考虑酸度、温度和催化剂等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3)要有适合的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

第十三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本章实验课将,非重点内容

知识点:

E=hv=h·c/λ

λ为波长,v为频率,E为能量,c为光速;h=6.626×10-34J·s

单色光(只具有一种波长的光):红、橙、黄、绿、青、蓝、紫

将两种适当颜色的光按一定强度比例混合也可以得到白光,这两种光称为互补色光。

光照强度I表示

透光率T=I t/I o透光率越大溶液对光的吸收越小

A=Lg1/T=LgI o /I t

掌握内容:

1、lambert—beer定律及其应用

朗伯: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溶液后,光的吸收程度与溶液液层的厚度成正比

A=k1b——A为吸光度,k1为比例常数,b为溶液液层厚度

比尔: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溶液后,光的吸收程度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

A=k2c——A为吸光度,k2为比例常数,c为溶液浓度

综合得:A=kbc

A=εbc——ε为摩尔吸光系数,c单位mol·L-1,b为cm

2、摩尔吸光系数

符号ε,单位L·g-1·cm-1

3、吸收光谱

波长λ为横坐标,以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吸光度A)为纵坐标作图,得到一曲线称为吸收曲线或吸收光谱

熟悉内容:

《医用基础化学》作业答案

精心整理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护理学专业 医用基础化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一) (部分元素的原子量:H-1 O-16 C-12 S-32 Cl-35.5 N-14 Li-7 Na-23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Ag-108 Ba-137) 一、填空: C、分散系可有液、固、气三种状态 D、分散相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体系,称为胶体分散系 2.符号n用来表示 A、物质的量 B、物质的质量 C、物质的量浓度 D、质量浓度3.测得100mL某溶液中含有8mg Ca2+,则溶液中Ca2+的浓度是( )。

A 、0.21L mol -? B 、0.2m 1L mol -? C 、2m 1L mol -? D 、21L mol -? 4.将12.5gNaCl 溶于水,配制成250mL 溶液,该溶液的质量浓度是( )。 A 、25g ·L 1- B 、50 g ·L 1- C 、0.05 g ·L 1- D 、0.025 g ·L 1- 5.在下列4种渗透浓度相同的溶液中,渗透压最大的是( )。 A 、葡萄糖溶液 B 、NaCl 溶液 C 、KCl 溶液 D 、蔗糖溶液 )。 D 、44.8kPa 10. 正常人血浆的渗透浓度范围为( ) A 、280~320m 1L mol -? B 、250~350m 1L mol -? C 、320~760m 1L mol -? D 、28~321L mol -? 11. 在下列单位中,哪一个是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 ) A 、g ·L 1- B 、g ·mol 1- C 、mol ·m L 1- D 、mol ·L 1-

《医用基础化学》作业(一)答案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护理学专业 医用基础化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一) (部分元素的原子量:H-1 O-16 C-12 S-32 Cl-35.5 N-14 Li-7 Na-23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Ag-108 Ba-137) 一、填空: 1.一种或几种物质以较小颗粒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系统叫做分散系统。 按照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统分为分子分散系、胶体分散系、粗分散系。 2.一步就完成的反应称为元反应;通过多步骤完成的反应称为复杂反应。 3.产生渗透现象的必要条件是半透膜存在以及膜两侧溶液渗透浓度不相等。 4.溶胶的三大基本性质是指布朗运动、丁铎尔现象和电泳现象。 5.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的温度、浓度的关系为Π=CRT,这说明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中溶质质点数目成正比,而与溶质性质无关。 二、选择题: 1.下列关于分散系概念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分散系由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组成 B、分散系包括均相体系和多相体系 C、分散系可有液、固、气三种状态 D、分散相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体系,称为胶体分散系 2.符号n用来表示 A、物质的量 B、物质的质量 C、物质的量浓度 D、质量浓度 3.测得100mL某溶液中含有8mg Ca2+,则溶液中Ca2+的浓度是( )。 A、0.21 mol- ?D、21 ? mol- L L ?C、2m1 L ?B、0.2m1 mol- mol- L 4.将12.5gNaCl溶于水,配制成250mL溶液,该溶液的质量浓度是( )。 A、25g·L1- B、50 g·L1- C、0.05 g·L1- D、0.025 g·L1- 5.在下列4种渗透浓度相同的溶液中,渗透压最大的是( )。 A、葡萄糖溶液 B、NaCl溶液 C、KCl溶液 D、蔗糖溶液

基础化学第三版习题解答

基础化学(第3版) 思考题和练习题解析 第一章 绪 论 1. 为什么说化学和医学的关系密切,医学专业学生必须学好化学? 答:(略) 2. “1 mol 硫酸的质量是98.0g ”,对吗? 答:错误!未指明基本单元,正确说法是1 mol H 2SO 4的质量是98.0g 或1 mol [(1/2) (H 2SO 4)]的质量是49.0g 。 3. 0.4 mol H 2SO 4溶解于水,配成500 m L 溶液,其浓度表示正确的是 A. c (H 2SO 4) = 0.8 mol ·L -1 B. c [2 1(H 2SO 4)] = 0.8 mol ·L -1 C. c [ 2 1 (H 2SO 4) ]= 0.4 mol ·L -1 D. 硫酸的浓度为0.8 mol ·L -1 答;正确的是A 。根据定义,1L 溶液中含有0.8 mol H 2SO 4,c (H 2SO 4) = 0.8 mol ·L -1 。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mol O ”可以说成“1 mol 原子O ” B. 1摩尔碳C 原子等于12g C. 1 L 溶液中含有H 2SO 4 98 g ,该溶液的摩尔浓度是1 mol ·L -1 D. 基本单元不仅可以是构成物质的任何自然存在的粒子或粒子的组合,也可以是想象的或根据需要假设的种种粒子或其分割与组合 答:正确的是D 。 A 应说成“1 mol 氧原子”; B 应为“1摩尔碳 C 原子的质量等于12g ”; C 不应该使用“摩尔浓度”,此术语已被废除。 5. 求0.100kg (2 1Ca 2+ )的物质的量。 解:M (2 1Ca 2+) =(40.08 / 2)= 20.04 (g · mol -1 ), n ( 21Ca 2+) = [ m / M (2 1Ca 2+) ] = (0.100×103 )/20.04 = 4.99 (mol) 6. 每100m L 血浆含K + 为20mg ,计算K + 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用mmol ·L -1 表示。 解:M (K + )= 39.10 g · mol -1 , n (K +)= [ m / M (K +) ] = 20 / 39.10 = 0.51 (mmol)

医用基础化学复习题及答案

医用基础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化学反应速度随反应物浓度增加而增加的原因是( ) A .活化分子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 B .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 C .活化能降低 D .反应速率常数增大 2.对于反应(g)O N (g)2NO 422=的标准平衡常数θK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g)2NO (g)O N 242=的标准平衡常数等于1/θK B .(g)O N 2 (g)4NO 422=的标准平衡常数与θK 相同 C . (g)2NO (g)O N 242=的标准平衡常数与θK 相同 D .θK 值大小与温度无关 3.关于催化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可以催化0m r ?G △的反应,它可以促使不能发生的反应发生 B .催化剂可以改变平衡常数 C .催化剂参与反应,改变了反应路线,降低了活化能,因而加快了反应 D .催化剂只能催化正向反应,不催化逆向反应 4.碳酸钙的分解反应:(g)CO CaO(s) CaCO 23+=,其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A .[][][]) /CaCO () /CO )(/CaO (32θ θθθc p c K = B .θθp p K /2CO = C .[][][]) /CaCO () /)(/CaO (3CO 2θ θθθ c p p c K = D .[]θθp K /CO 2= 5.硫化氢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为: 其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A .[ ][ ][ ] ) /S H () /S ()/O H (2223θθθθ c c c K -+= B .[][ ][ ] ) /S H () /S )(/O H (223 θθθθc c c K -+ = C .[][][]) /S H ()/S ()/O H 2(2 223 θθθθ c c c K - + = D .[][][][]2 2 2 223 ) /O H ()/S H ()/S ()/O H (θθθθθ c c c c K - + = 6.25℃,4BaS O 的摩尔溶解度为15L mol 100.1--??,则4BaS O 的sp K 为( ) A .10100.2-? B .8100.5-? C .5100.3-? D .10100.1-?

医用化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1. 略; 2. 略; 3. 液NH 3既是酸又是碱;因在此反应中液NH 3既是质子的接受体又是质子的给予体;NH 3中氮原子上电子云密度高,接受质子的能力强。 4. 略。 5. (1)双键,烯烃,sp 3,sp 2;(2)羟基,酚;(3)羟基,醇;(4)叁键,炔,sp 。 第二章 1.(1)2, 2-二甲基丁烷 (2)2, 3, 5-三甲基庚烷 (3)2,4-二甲基-5-异丙基壬烷 (4)3,4-二甲基-5-乙基辛烷(5)2- 乙基-1 -丁烯 (6)3, 5 -二甲基- 3- 庚烯 (7)4 –-乙基 - 2 – 己炔 (8)3,3-二甲基-1-戊炔 (9)4-甲基-1-庚烯-5-炔 2. (9种) 3. (6种) (CH 3CH 2)2C (1)Br CH 2Br CH 3CH 2CH (2) Cl CH 3(3)CH CHCH 2CH 3CH 2CH 3 6. (4)CH 2BrCH 2CH 3(5)CH 3C O CH 3 CH 3 CH (6)CH 2Cl CH 3CH 2CH (7)OH CH 2OH (8)CHO CH 3CH 2CH (9)OH CH 3 8.CH 3 CH CH CH 3 CH 3 CH 2 CH CH 2 9.(B ) CH 3CH 2CH 2CH 2CH 3(A )CH 3CH 2CH 2CH CH 2 (C )CH 3CH 2CH 2COOH (D )CH 3CH 2CH 2CHO (E )HCHO CH CH 3 CH 2 Cl 2CH CH 2CH 2 Cl 10. CH 2CH CH C CH CH 2 2243 2CH 2CH CH CH 2 CH 2 CH CH CH 2CH 2Cl ? CH CH 2 CH 2 Cl +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精简版)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第一至三章 1.下列关于分散系概念的描述,错误的是( )。D. 分散相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体系,称为胶体分散系 2.符号n用来表示()。A. 物质的量 3.关于粗分散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分散相离子的直径小于100nm 4.关于胶体分散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胶体分散系统为不稳定的多相系统 5.医学中常用的质量浓度单位()。D. g﹒L-1 6.关于物质的量,下列表示方法错误的是()。A. n(硫酸) 7.医学中不太适用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 B. mol﹒m-3 8.正常人的血浆中每100ml含Na+0.326g,M(Na+)=23.0g/mol,试计算其物质的量浓度。C. 0.142 mol.L-1 9.市售HCl溶液的浓度为12mol﹒L-1欲配制0.60 mol﹒L-1的HCl 1000ml,需取市售HCl溶液多少毫升?D.50ml 10.关于产生渗透现象必须具备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存在不允许溶质粒子透过的半透膜,并半透膜两边的溶液浓度不相同 11.关于溶液的渗透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总是从纯溶剂一方往溶液一方,或者从稀溶液一方往浓溶液一方渗透 12. 关于渗透压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下列说法是不正确的。()D. 渗透压与溶质的本性有关 13. 试计算温度在37℃,物质的量浓度为0.154 mol﹒L-1的氯化钠溶液的渗透压。()B. 793 kPa 14. 医学上等渗溶液的渗透浓度范围为()。C. 280~320mmol﹒L-1 15. 关于溶胶的电泳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中性粒子,电泳时不移动 16. 欲使被半透膜隔开的A、B两种稀溶液间不发生渗透,应使两溶液的()。B.渗透浓度相等 17.反应速率常数k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A.反应物浓度 18.对于一个化学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大 19.为提高CO在下列反应中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A A.增加水蒸气的分压 20.500mL水中溶解25g蔗糖,该溶液的质量浓度为()D.50g·L-1 21.下列浓度表示法中,数值与温度有关的是()A.物质的量浓度 22.决定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内因是()B.活化能 23.升高温度可以增加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D.增加了活化分子百分数。 24.下列条件中,能使任何反应平衡时产物的产量增加的是()D.增加起始物浓度 25.下列溶液中渗透压最大的是()C. 0.10mol·L-1CaCl2溶液 26. 土壤中NaCl含量高时植物难以生存,这与下列稀溶液的性质有关的是()。D.渗透压 27.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D.在浓HCl溶液中,没有OH-离子存在 28.下列物质中,既是质子酸,又是质子碱的是()。A.HCO3- 29.关于反应速率的有效碰撞理论要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对活化分子不需要具备一定的能量 30. 关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搅拌反应器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31. 关于反应速率方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反应速率方程适用于元反应 32. 关于催化剂的基本特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催化剂只催化正反应 33. 关于化学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化学平衡是动态的平衡 34. 关于标准平衡常数K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Kθ与反应物的浓度或分压有关 35. 关于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有影响 36. 从化学平衡影响因素考虑,下列哪种方法用以提高合成氨的产率是不正确的。()A N2(g) + 3H2(g)2NH3(g)?H=-92.22kJ﹒mol-1A. 升高温度 37. 增加2NOBr(g) 2NO(g)+ Br2(l)平衡体系的总压,其平衡()。B. 不发生移动

医用基础化学试题

期中考试试题 单项选择题 1. 血红细胞置于下列哪种溶液中将会引起溶血现象? A 、9 g/L NaCl 溶液 B 、 150g/L 葡萄糖溶液 C 、 5g/L 葡萄糖溶液 D 、生理盐水和 50g/L 葡萄糖溶液等体积混合成的溶液 2.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下列物质既是酸又是碱的是 4. 往 1L 0.1mol/L HAc 溶液中加入少量 NaAc 固体将引 起的变化是 A 、HAc 的 Ka 减少 B 、 HAc 的 Ka 增大 C 、 HAc 的解离度增大 D 、 HAc 的 pH 增大 5. 下列分子间同时存在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和氢 键的是 A 、BF3 和 CO2 B 、 NH3 和 CH4 C 、 CH3OH 和 H2O D 、C6H6 和 HCl 6. 往浓度均为 0.1mol/L 的 KCl 、KBr 、KI 、KOH 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 AgNO3 溶液,最后 析 出沉淀的是 A 、AgCl (ksp=1.8×10-10) B 、 AgOH (ksp=2.0 ×10-8) C 、 AgI ( ksp=8.3 × 10-17 ) D 、 AgBr ( ksp=5.0× 10-13 ) 7. 往下列四种溶液中各加入 10滴 0.1mol/LHCl 溶液,其pH 值变化最小的是 A 、 1mol/L HAc 与 1mol/L NaAc 各 5mL 混合 B 、0.1mol/L HAc 与0.1mol/L NaAc 各 5mL 混合 C 、 1mol/L HAc 9mL 与 1mol/L NaAc 1mL 混合 D 、 1mol/L HAc 1mL 与 1mol/L NaAc 9mL 混合 8. 电子排布式 1s22s22p63s23p63d1 违背了 A 、泡利不相容原理 B 、洪特规则 C 、能量最低原理 D 、洪特特例 9. 下列分子中,键角最大的是 A、 CCl4 B 、BF3 C 、H2O D 、 BeCl2 10. 0.1 mol ·L-1 NH3 溶液(Kb=1.79×10-5)40.0ml 与0.10 mol ·L-1的HCl 20.0ml 混合, 此时溶液的 pH 值为 14.有 3 份溶液, ① 0.1 mol ·L – 1 C6H12O6 ,② 0.1 mol ·L –1 NaCl ,③0.1 mol ·L – 1CaCl2。 A 、 CO32- B 、HS- 3. 下列各溶液中沸点最低的是 A 、 0.1mol/L HAc 溶液 C 、 0.1mol/L Na2SO4 溶液 C 、NH4+ D 、Ac- B 、 0.1mol/L 蔗糖溶液 D 、0.15mol/L 萄萄糖溶液 A 、8.10 B 、2.87 C 、 4.75 D 、9.25 11. 12. 13. 列哪个英语组合表示溶度积 A 、 solubility product C 、ion product 已知醋酸的解离常数为 1.74× 10-5, A 、2.88 根据杂化轨道理论, PH3 分子的杂化方式是 A 、sp B 、sp2 C 、sp3 等性 B 、11.12 B 、 solubility D 、 dissolution 则 0.10 mol ·L-1 C 、 5.12 NaAc 溶液的 pH 值为 D 、8.88 D 、sp3 不等性

医用基础化学讲义

医用基础化学 讲义

前言 医用基础化学为21世纪高等医学院校教材,根据卫生部统一颁布的高等医药院校《医用基础化学教学大纲》编写。全书共分13章,分别介绍了溶液,电解质溶液,缓冲溶液,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方向和限度,化学反应速度,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分子结构,配位化合物,滴定分析法,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表面现象和胶体体系,生物无机化学等化学基本知识。各章内容编排科学、由浅入深、层次分明,便于教师讲授;每章后附有习题,利于学生自学。本书不仅可供医学院校各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目录第一章溶液 第一节溶液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物质的溶解度 第三节溶液的浓度 第四节稀溶液的通性 习题 第二章电解质溶液 第一节强电解质溶液与弱电解质溶液 第二节酸碱理论 第三节溶液的酸度及有关计算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习题 第三章缓冲溶液 第一节缓冲溶液的概念及缓冲作用原理 第二节缓冲溶液的pH值 第三节缓冲容量 第四节缓冲溶液的配制 第五节常用的缓冲溶液 第六节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意义 习题 第四章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方向和限度第一节热力学的几个常用术语

第二节能量守恒和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方向和推动力 第四节化学平衡 习题 第五章化学反应速率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机制 第二节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第三节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四节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五节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习题 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 第一节基本概念 第二节原电池 第三节电极电势 第四节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第五节电势法测定溶液的pH值 第六节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电势 习题 第七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朝律 第一节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近代概念 第二节氢原子的原子轨道和电子云 第三节多电子原子结构和周期系 第四节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和原子结构的关系习题

医用基础化学测试题

医用基础化学测试题 一、填空题(共20分) 1、主量子数n为4时,其轨道总数为 16 ,电子层电子的最大容量为 32 。 2、根据共价键形成时原子轨道重叠方式不同,共价键可分为和 PI 两种。 3、在等温等压条件下,系统的焓变ΔH= Q 。 4、质量作用定律适用的范围是基元反应。 5、用有效数字表示下列计算结果: (3.202+0.01301)×12.9= ; 158.7÷2 - 5.11×10-3 = 。 6、已知NaHCO3注射液的质量浓度为50g/L,则其物质的量浓度为0.6 mol/L。(NaHCO3的摩尔质量为84 g/ mol)。 7、医学上的等渗溶液的渗透浓度范围是280到320 。 8、在NH4Cl-NH3?H2O的体系中,抗酸成分是NH3H2O 。 9、用0.1 mol/L的NaOH溶液滴定0.1 mol/L的HC1溶液20 ml,选用的指示剂是 酚酞。 10、[Ag(NH3) 2]OH的名称是氢氧化二氨合银。 二、选择题(共20分) 1、下列各组量子数中不合理的是( C )。 A、n=2,l=1,m=0 B、 n=3,l=2,m=1 C、n=2,l=2,m=l D、n =3,l=2,m=2 2、原子序数为7的氮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C )。 A、1S22S22P1 B、1S22S22P2 C、1S22S22P3 D、1S22S22P4 3、已知PC13分子中,中心原子采用不等性SP3杂化,则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C )。 A、直线型 B、平面三角型 C、三角锥形 D、正四面体

4、在水分子之间存在的主要作用力是(A ) A、氢键 B、取向力 C、色散力 D、诱导力 5、下列各种函数中,不属于状态函数的是(A )。 A、恒压反应热 B、反应的焓变 C、系统的内能 D、物质的标准生成自由能 6、今有反应:A+B=C,其速率方程式为:u=kC A C 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这反应一定是基元反应 B、这反应一定是复杂反应 C、这是个一级反应 D、这是个二级反应 7、用万分之一的天平称取的质量为2.3801g一级标准物质K2Cr2O7,则其相对误差是(D )。 A、±0.0001 g B、±0.0002 g C、±0.004% D、±0.008% 8、会使红细胞发生皱缩的溶液是(D ) (A) 10.0g/LCaCl2·2H2O(Mr=147) (B) 12.5g/LNaHCO3(Mr=84.0) (C) 9.0g/LNaCl(Mr=58.5) (D) 112g/LC3H5O3Na(乳酸钠,Mr=80) 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在室温条件下,任何水溶液都有[H+] [OH-]=1×10-14 (B) 温度升高时,Kw值增大 (C) 溶液的PH越大,其POH就越小 (D) 在浓HCl溶液中,没有OH-离子存在 10、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是E值的电对中的物质。( D ) (A) 大,氧化型(B) 大,还原型(C) 小,氧化型(D) 小,还原型 三、是非题(下列说法中,请在正确的题后画√,请在错误的题后画×,共20分) 1、主量子数n为1时,有自旋方向相反的2条轨道。(F ) 2、PH3和NH3的构型相同,所以它们的电偶极矩相等。(F ) 3、一般情况下,升高温度,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增大。(T ) 4、滴定分析中,滴定管应该用待装液淌洗三次。(T )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打印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化学反应速度随反应物浓度增加而增加的原因是( ) A .活化分子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 C .活化能降低 B .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D .反应速率常数增大 2.AgCl 的溶度积为10 10 56.1-?,欲使每升含有4 100.2-?mol +Ag 的溶液产生AgCl 沉淀, 所需- Cl 离子的浓度为( )D .10 100.1-?1L mol -? A 14 10 1.3-?1L mol -?B 12101.3-?1L mol -?C .7108.7-?1L mol -? 3.O H 2分子和2O 分之间存在着( ) A .取向力,诱导力 B .诱导力,色散力 C .取向力,色散力 D .氢键 4.在标定NaOH 溶液浓度时,某一学生的测定结果分别为0.1023、0.1024、0.1022、0.10231L mol -?,而实际结果应为0.10381 L mol -?,该学生的测定结果( ) A .准确度较好,但精密度较差B .准确度较好,精密度也好 C .准确度较差,但精密度较好D .准确度较差,精密度也较差 5.溴酚绿指示剂的5In 101-?=K ,未离解的HIn 显黄色,阴离子- In 显蓝色。它在pH =7和3的溶液中分别呈现(A .黄色和蓝色 B .蓝色和黄色 C .绿色和黄色 D .黄色和绿色 二、命名[]Cl O)Cl (H )Co(NH 2233配合物,并指出中心原子、配体、配位原子和配位数。 三1.市售98.0%的42SO H 的密度为 1.841 L kg -?,求它的质量浓度和物质的量浓度 c (42SO H )和c (1/242SO H )。 2.计算医院补液时常用1L g 0 50-?.葡萄糖(6126O H C )溶液和1 L g 0 9-?.NaCl 溶液(生理盐水)的渗透压浓度(单位用1 L mmol -?)。 3.计算0.10mol ·L 1-2NaNO 溶液的pH 值。(已知4 H N O 107.242-?=θK ) 4.欲配制250mLpH=5.00的缓冲溶液的缓冲溶液,问在12.0mL6.00-1 L mol ?的HAc 溶液中应加入多少克固体O 3H NaAc 2??(5 H A c 101.75-?= K ) 5.根据下列氧化还原反应-22Cl 2Cu Cl Cu +→++ 组成原电池。已知:Pa 1013252Cl =p ,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模拟试题 无机及分析化学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化学反应速度随反应物浓度增加而增加的原因是( ) A .活化分子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 B .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 C .活化能降低 D .反应速率常数增大 2.AgCl 的溶度积为101056.1-?,欲使每升含有4100.2-?mol +Ag 的溶液产生AgCl 沉淀,所需-Cl 离子的浓度为( ) A .14101.3-?1L mol -? B .12101.3-?1L mol -? C .7108.7-?1L mol -? D .10100.1-?1L mol -? 3.O H 2分子和2O 分之间存在着( ) A .取向力,诱导力 B .诱导力,色散力 C .取向力,色散力 D .氢键 4.在标定NaOH 溶液浓度时,某一学生的测定结果分别为0.1023、0.1024、0.1022、0.10231L mol -?,而实际结果应为0.10381L mol -?,该学生的测定结果( ) A .准确度较好,但精密度较差 B .准确度较好,精密度也好 C .准确度较差,但精密度较好 D .准确度较差,精密度也较差 5.溴酚绿指示剂的5In 101-?=K ,未离解的HIn 显黄色,阴离子-In 显蓝色。它在pH =7和3的溶液中分别呈现( ) A .黄色和蓝色 B .蓝色和黄色 C .绿色和黄色 D .黄色和绿色 二、问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将2222245O O 8H 2Mn 6H O 5H 2MnO ++=++++ -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分别写出他们的反应和电池符号。 2.命名[]Cl O)Cl (H )Co(NH 2233配合物,并指出中心原子、配体、配位原子和配位数。 三、计算题 ( 每题6分,共30分 ) 1.市售98.0%的42SO H 的密度为1.841L kg -?,求它的质量浓度和物质的量浓度 c (42SO H )和c (1/242SO H )。 2.计算医院补液时常用1L g 0 50-?. 葡萄糖(6126O H C )溶液和1L g 0 9-?.NaCl 溶液(生理盐水)的渗透压浓度(单位用1L mmol -?)。 3.计算0.10mol ·L 1-2NaNO 溶液的pH 值。(已知4 HNO 107.242 -?=θK ) 4.欲配制250mLpH=5.00的缓冲溶液的缓冲溶液,问在12.0mL6.00-1L mol ?的HAc 溶液中应加入多少克固体O 3H NaAc 2??(5HAc 101.75-? =K ) 5.根据下列氧化还原反应-22Cl 2Cu Cl Cu +→++组成原电池。已知: Pa 1013252Cl =p ,-1Cu L mol 10.02?=+c ,-1Cl L mol 10.0-?=c ,试写出此原电池符 号,并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V 34.0Cu /Cu 2=+ θ?,V 36.1- 2 Cl /Cl =θ?) 有机化学部分 四、给下列化合物命名或写出结构式(每小题4分,共20分) 1. Br 2.CH 3 3.2-甲基-3-戊酮 4.COOH OH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考试复习题.doc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单项选择部分) 1.下列关于分散系概念的描述 ,错误的是( ) A 、分散系由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组成 B 、分散系包括均相体系和多相体系 C 、分散系可有液、固、气三种状态 D 、分散相粒子直径大于100nm 的体系 ,称为胶体分散系 D 2.符号n 用来表示( ) A 、物质的量 B 、物质的质量 C 、物质的量浓度 D 、质量浓度 A 3.在0.11L mol -?HA 的(5a 100.1-?=K )溶液中 ,HA 的解离度为α( ) A 、0.1% B 、2% C 、10% D 、1% D 4.0.0101L mol -?HCl 溶液中-OH 浓度为( ) A 、210 0.1-?1L mol -? B 、12100.1-?1L mol -? C 、1 100.1-?1L mol -? D 、10100.1-?1L mol -? B 5.测得100mL 某溶液中含有8mgCa 2+ ,则溶液中Ca 2+的浓度是( )。 A 、0.21L mol -? B 、0.2m 1L mol -? C 、2m 1L mol -? D 、21L mol -? C 6.将12.5gNaCl 溶于水 ,配制成250mL 溶液 ,该溶液的质量浓度是( )。 A 、25g ·L 1- B 、50 g ·L 1- C 、0.05 g ·L 1- D 、0.025 g ·L 1- B 7.室温下 ,1010 0.1-?HAc 溶液中水的离子积常数Kw 为( ) A 、2100.1-? B 、1100.1-? C 、1×10-14 D 、1010 0.1-? C 8.乙醇和水分子之间存在的分子作用力有( ) A 、取向力和诱导力 B 、色散力 C 、氢键 D 、以上四种作用力都存在 C 9.下列化合物相对分子量相近 ,其中沸点最高的是( ) A 、正戊烷 B 、正丁醛 C 、正丁醇 D 、丁酮 C 10.下列化合物哪一个在水中溶解度最小( ) A 、甲酸 B 、乙酸 C 、丙酸 D 、丁酸 D

【北京大学】《医用基础化学》复习题及部分答案

《医用基础化学》期未复习指导 第三部分综合练习题 无机化学部分 一、选择题 1.人体血液中平均每100 ml中含有19mg K+(M=39),则血液中K+的浓度是 (A)0.49 mol ? L-1(B)4.9 mol ? L-1 (C)4.9×10-2 mol ? L-1(D)4.9×10-3 mol ? L-1 (E)4.9×10-3 mmol ?ml-1 2.配制300ml 0.10mol L-1NaOH(M r=40)需称取固体NaOH的质量为 (A)1.2g (B)1.2mg(C)4.0g (D)4.0mg(E)12 .00g 3.中和50ml 0.20mol? L-1HCl溶液,需要某NaOH溶液25ml,该NaOH溶液的浓度是(A)0.1mol /L(B)0.2mol /L(C)0.4mol /L(D)0.8mol /L(E)2.0 mol /L 4.血红细胞置在下列哪个溶液中,将会引起溶血(细胞破裂)现象 (A)9.0g ?L-1 NaCl (B)90.0g ?L-1NaCl (C)50.0g ?L-1葡萄糖(D)生理盐水的10倍稀释液 (E) 100.0g ?L-1葡萄糖溶液 5.会使红细胞发生皱缩的溶液是 (A)1.0g·L-1NaCl(Mr=58.5) (B)10.0g·L-1CaCl2·2H2O(Mr=147) (C)12.5g·L-1NaHCO3(Mr=84.0) (D)9.0g·L-1NaCl(Mr=58.5) (E)112g·L-1C3H5ONa(Mr=80) 6.在室温下把青蛙的筋肉细胞放在0.2mol/LNaCl水溶液中,观察到细胞皱缩,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 (A)细胞内液的渗透浓度大于NaCl水溶液的渗透浓度 (B)NaCl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液的浓度 (C)NaCl水溶液的渗透浓度大于细胞内液的渗透浓度

【北京大学】《医用基础化学》第三章 电解质溶液

第三章电解质溶液 (一) 【教学目标】 1. 掌握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酸碱的共轭关系 2. 熟悉酸碱的定义及酸碱反应的实质 3. 了解弱电解质的解离 【教学重点】 同离子效应,共轭酸碱的关系 【教学难点】 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的移动 【教学方法】 讲解,实验演示,讨论 【教学过程】 人体体液约含65%的水及多种电解质,如HCO3-,CO32-,H2PO4-,Na +,K+,Cl-等。人体的许多生理现象和病理现象都与这些电解质离子的浓度,体液的酸度有关。人体血液的pH值维持在7.35~7.45之间。 第一节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 电解质分为弱电解质和强电解质两类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化合物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电离的化合物

可以用解离度(α)定量表示弱电解质解离程度的大小: α=(已解离的分子数∕分子总数)×100% 一. 解离平衡和离解常数 HAc ++H 2O H 3O + Ac - (简写为:HAc +Ac - H +) k i =[ H +][ Ac -]/[ HAc] 注意:1. k i 反映解离能力的相对强弱,例表3-1 2.多元弱酸是分步解离的 二. 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1. 同离子效应 HAc +Ac - H + NaAc=Na ++Ac - 平衡向左移动,解离度减小 定义: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该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易溶强电解质,导致弱电解质的解离度降低。 2. 盐效应 HAc +Ac - H + NaCl= Na ++Cl - 平衡向右移动,解离度增大 讨论:两种效应的发生原因及其协同作用。 第二节 酸碱质子理论 一.酸碱的定义 酸:凡能给出质子(H +)的物质如:HAc ,NH 4+,H 2PO 4-,HCl 等

医用基础化学

2013年春期《医用基础化学》期未复习指导 重庆电大远程导学中心理工导学部 2013.6月修订 第一部份课程考核说明 1.考核目的 通过本次考试,使学生掌握与医学有关的一些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应用的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理论和技能在医学上的应用,目的是有利于后续课程(生物化学、药理学等)的学习。 2.考核方式 本课程期末考试为开卷、笔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 3.适用范围、教材 本课程期末复习指导适用范围为成人专科护理学专业的选修课程。 该试卷适用的教材是由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二版),吕以仙、李荣昌主编的《医用基础化学》和《医用基础化学学习指导》。内容分为三大部分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 4.命题依据 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医用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实施意见。 5.考试要求 无机化学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简单计算(如溶液浓度的表示法,求缓冲溶液PH值,利用Nernst 方程计算?及E等);有机化学重点放在有机物化合物的命名与结构、基本概念、性质、一些主要的基本反应。 6.试题的类型及结构 试题分五大类,即:填空题(30分,其中无机和有机化学各占50%)、单项选择题(40分,其中无机和有机化学各占50%)、计算(占10分,主要是无机化学部分的计算)、简答(占5分)、完成反应式(占15分,共有五个要求完成的反应式) 7.其它说明 考试中涉及计算问题,请带计算器。 第二部分期末复习重点范围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 重点掌握: 1.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w B,ρB,C B及计算及浓度间相互换算:ρB与C B间的换算溶液的稀释 2.渗产生渗透现象的必要条件、渗透方向、渗透压公式∏=C B RT及应用 3.血液中的渗透压单位-渗透浓度Cos ;高渗、低渗和等渗溶液;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 一般掌握: 1.胶团的结构;溶胶的稳定因素及聚沉方法 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基础 重点掌握: 1.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标准平衡常数K0和实验平衡常数 4.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浓度、温度、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吕查德里原理 一般掌握: 1.活化分子,活化能的基本概念,有效碰撞理论 2.平衡常数的概念及一般平衡计算

《医用基础化学》课程学习大

《医用基础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3825047 总学时:144学时(讲授90学时,实验54学时) 总学分:9 课程类别:必修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 预选要求:必须有较好的高中化学基础。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医用基础化学》是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内容为主,包括了一部分物理化学以及结构化学的内容,是高等医学院校的一门基础课程。 现代医学对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已深入到分子水平。人体内各种物质的变化与生命过程的关系,都是以化学物质为基础的。因此《医用基础化学》已成为现代医学的一块基石,是学好医学后续课程的基础。在《医用基础化学》这门课程中我们主要介绍化学中的一些基础知识和现代有机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溶液及其浓度计算、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与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与电极电位、原子结构、分光光度分析法等。目的是为后续课程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生理学等等打好基础。 在实验技能训练中通过化学实验,让学生掌握物质的分离、缓冲溶液的配制、标准溶液的标定、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等一些基本操作技巧,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正确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并通过实验要求学生理解实验过程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提高正确处理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和教师课后辅导相结合的形式来完成该课程的全部理论教学任务。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讨论课与习题课等为辅,同时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以课外辅导答疑等形式辅助完成理论部分的教学工作。医用基础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必须通过实验才能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 三、考核方式与要求: 采取闭卷的方式与平时学习相结合,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平时占30%;试卷的形式主要有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题等形式。 第一部分:医用基础化学 教学内容理论部分 (90学时) 第一章绪论(1学时)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基础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学好基础化学课程的一般学习方法。 [教学基本内容]化学与医学的关系,化学的一般学习方法及与中学学习方法的区别。

2014电大《医用基础化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二)

2014电大《医用基础化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二) 医用基础化学作业2 [教学要求]通过本次作业使学生掌握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和第八章的基本概念和一些基本计算。 一、填空题1、配合物[Co(NH3)4(H2O)2]Cl3的命名为三氯化四氨.二水合钴(Ⅲ);其内界是[Co(NH3)4(H2O)2]3+;外界是Cl-;中心离子是Co3+;配体分别是NH3和H2O;配位原子分别是N和O;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6。2、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e、氧化数升高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而得e 、氧化数降低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3.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e、氧化数升高,变为它的氧化态。 4.在原电池中,氧化剂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还原剂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5.通常选用标准氢电极作为测定电极电位的基准,所以电极电位实际上是一个相对值。 6.常用的参比溶液(空白溶液)有溶剂、试剂和试样空白。 7.摩尔吸光系数ε是物质的特征常数,其值越大,表明溶液对入射单色光吸收程度大,测定的灵敏度愈高。一般ε大于103就可进行分光光度法测定。 二、选择题 1.乙二胺NH2一CH2CH2-NH2能与金属离子形成下列哪种物质?( C) A.配合物 B.沉淀物 C.螯合物 D.聚合物 2.CUSO4.H2O中,中心离子(Cu2+)的配位分子数是( D )。 A.5 B.2 C.1 D.4 3.K[PtC13(NH3)]的正确命名是( A )。 A.三氯、氨和铂(Ⅱ)酸钾 B.一氨、三氯和铂(Ⅱ)酸钾 C.三氯、氨和铂(O)酸钾 D.三氯化氨和铂(Ⅱ)酸钾 4.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如果两个电对的电极电位值相差越大,则该氧化还原反应符合哪一条?( C ) A.反应速度越大 B.反应速度越小 C.反应能自发进行 D.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5.已知电极电位:E0CU2+/CU =0.34V,E0Fe2+/Fe=-0.44V,E0Fe3+/Fe =-0.04V, E0Fe3+/Fe2+=0.77V, 将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铁变成什么离子?( B ) A.Fe2+ B.Fe3+ C.不变化 D.Fe2+和Fe3+ 6.有一原电池:Pt|Fe2+,Fe3+||Ce4+,Ce3+|Pt,下列反应中哪一个是该电池的反应?( C) A.Ce3++Fe3+=Fe2++Ce4+ B.Ce4++e =Ce3+

(0927)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内容介绍及学习指导(文

(2009.09.27)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内容介绍及学习指导(文本) 张爱华:本次教学活动开始,各位老师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教研活动。 教学活动主题 希望和大家在这里一起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关于教材 医用基础化学这门课程是护理专业的选修课程。现在使用的教材是医用基础化学的第二版教材。第一版于第二版教材不同在于第一版是十六章而第二版是十五章内容,但实际上教学内容变化不大,二版教材中将原来第七章的教学内容分为第四章酸碱滴定法和第八章分光光度分析法,取消了原来的第八章单质与无机化合物,取消了第九章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 如何学习这门课程 (1)学习过程中要抓住每一章的重点。在学习每一章时要明确了解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采用什么方法解决?根据什么定律或理论?得出什么结果?有什么用处?等等。这些问题在学习某一章时,可能不会窥其全貌,但在学习完每章之后,则应对上述问题有明确的了解。最好能用最简短的文字,列出该章的纲目和重要内容。这样就抓住了每章的主要骨架或轮廓。 (2)注意章节之间的联系,知道来龙去脉,把新学到的内容与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在每次上课或者看录像之前,因复习上次学过的内容,不积压。学习任何一门课都是这样,只有通过前后联系,才能逐步达到较为熟悉或融会贯通的境界。 (3)重视习题。习题(综合练习)是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解题就可以检查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4)课前自学,学习要记笔记,对重要的内容要用自己的语言简明扼要地记录下来,遇到不懂的问题和难点,要及时找老师、同学或者通过课程论坛及时解决。 (5)结合应用基础化学课程的具体内容,注意思想方法和逻辑推理,随时注意实践—理论—实践的往复循环,反复体会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相互关系。注意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在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利用化学的方法和观点去解决本专业中的难题。 课程的主要内容 溶液和胶体、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基础、电解质溶液、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氧化还原与电极电势、配位化合物、滴定分析法与分光光度法、单质与无机化合物、烃、醇、硫醇、酚、醚、醛、酮、醌、羧酸和羧酸衍生物、胺和杂环胺、立体化学、生物分子的有机化学等。 第一章主要教学内容 1.分散系 掌握什么叫分散系/分散相和分散介质;分散系的分类。了解分子分散系。 2.溶液的浓度 重点掌握几种常用的浓度表示方法(质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浓度与物质的量浓度间的换算及溶液的稀释。 3.溶液的渗透压 掌握渗透、半透膜、渗透压等概念,重点掌握渗透压定律及其计算;渗透浓度,掌握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