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LG图论法境界优化定理与算法

LG图论法境界优化定理与算法

定理:强节点集合Y 优

优化算法

优化算法

G Y

优化算法

×优化算法Y

Y ×优化算法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Y ×优化算法

Y ×优化算法

Y

×

法Y

-1-1-5-1-1

+6-6+6

+5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图论最优化算法

非诚勿扰男女最优组合 摘要:本文主要内容为寻求最大权匹配问题,即利用图论的最大权匹配知识,为非诚勿扰节目中的男女嘉宾进行最优组合。本文将其转化为二部图寻找最大权匹配的问题。 关键词:非诚勿扰,最大权匹配 1、问题描述 《非诚勿扰》是中国江苏卫视制作的一档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每期节目大部分都是5位男嘉宾,24位女嘉宾,女生有“爆灯”权利。首先男嘉宾选择心动女生,女嘉宾在“爱之初体验”根据第一印象选择是否留灯;然后在“爱之再判断”了解男嘉宾的一些基本情况,比如爱好、情感经历等;接下来在“爱之终决选”通过男嘉宾亲人或朋友的情况了解男嘉宾,做出最后的决定,如果有女生留灯的话就进入“男生权利”,男生做出最后选择,如果没有女生留灯则只能遗憾离场。 2、模型建立 通过观看20150124期节目,这期节目只有4位男嘉宾,然后在整个节目男女嘉宾交流过程中4号、19号、22号、23号女嘉宾都没有发过言,没有了解到这四位女嘉宾的基本情况以及对男嘉宾的要

求,所以在本次模型建立过程中没有考虑这四位女嘉宾。 经过上述分析,本期产生了4位男嘉宾和20位女嘉宾的可能匹配,我们将这4位男嘉宾和20位女嘉宾划分为X部和Y部,男生为X1,X2,X3,X4,女生为Y1,Y2,Y3,....Y20。X i与Y j之间连线,当且仅当它们所代表的男女双方满足彼此寻找另一半的某些要求,或者女生是男嘉宾选择的心动女生。由以上分析得到如图 2.1所示的二部图。 如何定义该二部图的权值:首先,每位男嘉宾的心动女生基本权值为1,其余女嘉宾的基本权值为0,然后根据男女嘉宾双方对对方的要求,在外貌、工作、性格、爱好、家庭五个方面基本相符就加1,差别很大就不加。得到如图2.2所示的加权图。 显然,为这些男女嘉宾找最优组合就转化为二部图(X,Y)寻找最大权匹配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

课程报告题目最优化理论与方法 学生姓名 学号 院系 专业 二O一二年十一月十日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综述 最优化方法是近几十年形成的,它主要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各种系统的优化途径及方案,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最优化方法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管理问题及其生产经营活动。最优化方法的目的在于针对所研究的系统,求得一个合理运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最佳方案,发挥和提高系统的效能及效益,最终达到系统的最优目标。实践表明,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和生产经营的日益发展,最优化方法已成为管理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和不可缺少的方法,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到公共管理、经济管理、工程建设、国防等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就是我理解的整个课程的流程。在这整个学习的过程当中,当然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不论是从理论上的还是从实际将算法编写出程序来解决一些问题。下面给出学习该课程的必要性及结合老师讲解以及在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来阐述自己对该课程的理解。 20世纪40年代以来,由于生产和科学研究突飞猛进地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日益广泛应用,使最优化问题的研究不仅成为一种迫切需要,而且有了求解的有力工具。因此最优化理论和算法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一个新的学科。至今已出现线性规划、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几何规划、动态规划、随机规划、网络流等许多分文。 最优化理论与算法包括线性规划单纯形方法、对偶理论、灵敏度分析、运输问题、内点算法、非线性规划K-T条件、无约束最优化方法、约束最优化方法、参数线性规划、运输问题、线性规划路径跟踪法、信赖域方法、二次规划路径跟踪法、整数规划和动态规划等内容。 最优化理论所研究的问题是讨论在众多的方案中什么样的方案最优以及怎样找出最优方案。这类问题普遍存在。例如,工程设计中怎样选择设计参数,使得设计方案满足设计要求,又能降低成本;资源分配中,怎样分配有限资源,使得分配方案既能满足各方面的基本要求,又能获得好的经济效益;生产评价安排中,选择怎样的计划方案才能提高产值和利润;原料配比问题中,怎样确定各种成分的比例,才能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城建规划中,怎样安排基本单位的合理布局,才能方便群众,有利于城市各行各业的发展;农田规划中,怎样安排各种农作物的合理布局,才能保持高产稳产,发挥地区优势;军事指挥中,怎样确定最佳作战方案,才能有效地消灭敌人,保存自己,有利于战争的全局;在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最优化这一数学分支,正是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基础和求解方法,它是一门应用广泛、实用性强的学科。 一、最优化学习的必要性 最优化,在热工控制系统中应用非常广泛。为了达到最优化目的所提出的各种求解方法。从数学意义上说,最优化方法是一种求极值的方法,即在一组约束为等式或不等式的条件下,使系统的目标函数达到极值,即最大值或最小值。从经济意义上说,是在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条件下,使经济效果达到最大,或者在完成规定的生产或经济任务下,使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为最少。

数学建模10种常用算法

数学建模10种常用算法 1、蒙特卡罗算法(该算法又称随机性模拟算法,是通过计算机仿真来解决问题的算法,同时可以通过模拟可以来检验自己模型的正确性,是比赛时必用的方法) 2、数据拟合、参数估计、插值等数据处理算法(比赛中通常会遇到大量的数据需要处理,而处理数据的关键就在于这些算法,通常使用Matlab作为工具) 3、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多元规划、二次规划等规划类问 题(建模竞赛大多数问题属于最优化问题,很多时候这些问题可以用数学规划算法来描述,通常使用Lindo、Lingo软件实现) 4、图论算法(这类算法可以分为很多种,包括最短路、网络流、二分图等算法,涉及到图论的问题可以用这些方法解决,需要认真准备) 5、动态规划、回溯搜索、分治算法、分支定界等计算机算法(这些算法是算法设计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很多场合可以用到竞赛中) 6、最优化理论的三大非经典算法:模拟退火法、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这些问题是用来解决一些较困难的最优化问题的算法,对于有些问题非常有帮助,但是算法的实现比较困难,需慎重使用) 7、网格算法和穷举法(网格算法和穷举法都是暴力搜索最优点的算法,在很多竞赛题中有应用,当重点讨论模型本身而轻视算法的时候,可以使用这种暴力方案,最好使用一些高级语言作为编程工具) 8、一些连续离散化方法(很多问题都是实际来的,数据可以是连续的,而计算机只认的是离散的数据,因此将其离散化后进行差分代替微分、求和代替积分等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9、数值分析算法(如果在比赛中采用高级语言进行

编程的话,那一些数值分析中常用的算法比如方程组 求解、矩阵运算、函数积分等算法就需要额外编写库 函数进行调用) 10、图象处理算法(赛题中有一类问题与图形有关, 即使与图形无关,论文中也应该要不乏图片的,这些 图形如何展示以及如何处理就是需要解决的问题,通 常使用Matlab进行处 参数估计 C.F. 20世纪60年代,随着电子计算机的 。参数估计有多种方法,有最小二乘法、极大似然法、极大验后法、最小风险法和极小化极大熵法等。在一定条件下,后面三个方法都与极大似然法相同。最基本的方法是最小二乘法和极大似然法. 基本介绍 参数估计(parameter 尽可能接近的参数 误差 平方和  θ,使已知数据Y 最大,这里P(Y│θ)是数据Y P(Y│θ)。在实践中这是困难的,一般可假设P(Y│θ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论文(DOC)(新)

优化理论与方法

全局及个性化web服务组合可信度的动态规划评估方法 摘要:随着Internet的快速发展,web服务作为一种软件构造形式其应用越来越广泛。单个web服务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用户需求,web服务组合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然而,随着功能相似的web服务实例的不断出现,如何选择可信的web服务组合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服务选择依赖于web服务组合的评估结果,因此,本文主要从web服务组合着手,对其可信性进行研究,提供一种可信web服务组合评估方法。:针对web服务组合的全局及个性化问题,提出了基于全局的个性化web服务组合可信评估方法。从全局角度动态地调整评估模型;同时引入用户业务关注度来描述原子web服务对服务组合可信性的影响程度;结合前文的度量及评估方法,构建一个全局的个性化服务组合可信评估模型;并分析了模型的相关应用,给出了改进的动态规划模型。 关键字:web服务组合可信评价;全局个性化;动态规划; 0.引言 随着软件系统规模的日趋复杂,运行环境的不断开放,软件的可信性要求日益增加,可信软件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底,我国网民数量突破8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因此,随着Internet 的广泛应用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面向服务的软件体系结构(SOA)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化软件应用模式已经被工业界和学术界广为接受。同时,网民对互联网电子商务类应用稳步发展,网络购物、网上支付、网上银行和在线旅游预订等应用的用户规模全面增长。因而,对web服务的可信性要求更高。单个web服务的功能有限,往往难以满足复杂的业务需求,只有通过对已有web服务进行组合,才能真正发挥其潜力。在现有的web服务基础上,通过服务组装或者Mashup方式生成新web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软件构造方式,已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之一。web服务组合并不是多个原子web服务的简单累加,各原子web服务之间有着较强的联系。因此对web服务组合的可信需求更高。目前大量的研究工作着重于如何实现原子web服务间的有效组合,对服务组合的可信评估研究较少。如今,随着web服务资源快速发展,出现了大量功能相同或相似的web服务,对web服务组合而言,选择可信的web服务变得越来越难。在大量的功能相似的原子web服务中,如何选出一组可信的web服务组合,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将从web服务组合着手,对其可信性进行研究,旨在提供一种可信web服务组合评估方法,为web服务组合的选择提供依据。web服务组合的可信度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基于领域本体的web服务可信度量模型。 2)基于偏好推荐的原子web服务可信评估方法。 3)基于全局的个性化web服务组合可信评估方法。 研究思路: 本文主要研究基于全局的个性化web服务组合的可信评估方法,其研究思路可以大致如下:基于领域本体的web服务可信度和基于偏好推荐的原子web 服务可信评估方法。针对web服务组合的四种基本组合结构模式,主要研究如

最优化原理与方法复习

最优化原理与方法复习 第1章最优化问题的基本概念§最优化的概念最优化就是依据最优化原理和方法,在满足相关要求的前提下,以尽可能高的效率求得工程问题最优解决方案的过程。§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 1.最优化问题的一般形式?findx1,x2,?,xn?minf(x,x,?,x)?12 n? (x,x,?,x)?0u?1,2,?,pu12n??hv(x1,x2,?,xn)? 0v?1,2,?,q? 2.最优化问题的向量表达式?findX?minf(X)?? (X)?0??H(X)?0?式中:X?[x1,x2,?,xn]T G(X)?[g1(X),g2(X),?,gp(X)]T H(X)?[h1(X),h2(X),?,hp(X)]T 3.优化模型的三要素设计变量、约束条件、目标函数称为优化设计的三要素!设计空间:设计变量所确定的空间。设计空间中的每一个点都代表一个设计方

案。§优化问题的分类按照优化模型中三要素的不同表现形式,优化问题有多种分类方法:1按照模型中是否存在约束条件,分为约束优化和无约束优化问题2按照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性质分为线性优化和非线性优化问题3按照目标函数个数分为单目标优化和多目标优化问题4按照设计变量的性质不同分为连续变量优化和离散变量优化问题第2章最优化问题的数学基础§n元函数的可微性与梯度一、可微与梯度的定义1.可微的定义设f(X)是定义在n维空间Rn的子集D上的n元实值函数,且X0?D。若存在n维向量L,对于任意n维向量P,都有f(X0?P)?f(X0)?LTPlim?0 P?0P则称f(X)在X0处可微。 2.梯度设有函数F(X),X?[x1,x2,?,xn]T,在其定义域内连续可导。我们把F(X)在定义域内某点X处的所有一阶偏导数构成的列向量,定义为F(X)在点X处的梯度。记

算法学习:图论之二分图的最优匹配(KM算法)

二分图的最优匹配(KM算法) KM算法用来解决最大权匹配问题:在一个二分图内,左顶点为X,右顶点为Y,现对于每组左右连接XiYj有权wij,求一种匹配使得所有wij的和最大。 基本原理 该算法是通过给每个顶点一个标号(叫做顶标)来把求最大权匹配的问题转化为求完备匹配的问题的。设顶点Xi的顶标为A[ i ],顶点Yj的顶标为B[ j ],顶点Xi与Yj之间的边权为w[i,j]。在算法执行过程中的任一时刻,对于任一条边(i,j),A[ i ]+B[j]>=w[i,j]始终成立。 KM算法的正确性基于以下定理: 若由二分图中所有满足A[ i ]+B[j]=w[i,j]的边(i,j)构成的子图(称做相等子图)有完备匹配,那么这个完备匹配就是二分图的最大权匹配。 首先解释下什么是完备匹配,所谓的完备匹配就是在二部图中,X点集中的所有点都有对应的匹配或者是 Y点集中所有的点都有对应的匹配,则称该匹配为完备匹配。 这个定理是显然的。因为对于二分图的任意一个匹配,如果它包含于相等子图,那么它的边权和等于所有顶点的顶标和;如果它有的边不包含于相等子图,那么它的边权和小于所有顶点的顶标和。所以相等子图的完备匹配一定是二分图的最大权匹配。 初始时为了使A[ i ]+B[j]>=w[i,j]恒成立,令A[ i ]为所有与顶点Xi关联的边的最大权,B[j]=0。如果当前的相等子图没有完备匹配,就按下面的方法修改顶标以使扩大相等子图,直到相等子图具有完备匹配为止。 我们求当前相等子图的完备匹配失败了,是因为对于某个X顶点,我们找不到一条从它出发的交错路。这时我们获得了一棵交错树,它的叶子结点全部是X顶点。现在我们把交错树中X顶点的顶标全都减小某个值d,Y顶点的顶标全都增加同一个值d,那么我们会发现: 1)两端都在交错树中的边(i,j),A[ i ]+B[j]的值没有变化。也就是说,它原来属于相等子图,现在仍属于相等子图。 2)两端都不在交错树中的边(i,j),A[ i ]和B[j]都没有变化。也就是说,它原来属于(或不属于)相等子图,现在仍属于(或不属于)相等子图。 3)X端不在交错树中,Y端在交错树中的边(i,j),它的A[ i ]+B[j]的值有所增大。它原来不属于相等子图,现在仍不属于相等子图。 4)X端在交错树中,Y端不在交错树中的边(i,j),它的A[ i ]+B[j]的值有所减小。也就说,它原来不属于相等子图,现在可能进入了相等子图,因而使相等子图得到了扩大。(针对之后例子中x1->y4这条边) 现在的问题就是求d值了。为了使A[ i ]+B[j]>=w[i,j]始终成立,且至少有一条边进入相等子图,d应该等于: Min{A[i]+B[j]-w[i,j] | Xi在交错树中,Yi不在交错树中}。 改进 以上就是KM算法的基本思路。但是朴素的实现方法,时间复杂度为O(n4)——需要找O(n)次增广路,每次增广最多需要修改O(n)次顶标,每次修改顶标时由于要枚举边来求d值,复杂度为O(n2)。实际上KM算法的复杂度是可以做到O(n3)的。我们给每个Y顶点一个“松弛量”函数slack,每次开始找增广路时初始化为无穷大。在寻找增广路的过程中,检查边(i,j)时,如果它不在相等子图中,则让slack[j]变成原值与A[ i ]+B[j]-w[i,j]的较小值。这样,在修改顶标时,取所有不在交错树中的Y 顶点的slack值中的最小值作为d值即可。但还要注意一点:修改顶标后,要把所有的不在交错树中的Y顶点的slack值都减去d(因为:d的定义为 min{ (x,y)| Lx(x)+ Ly(y)- W(x,y), x∈ S, y? T }

图论算法及matlab程序的三个案例

图论实验三个案例 单源最短路径问题 Dijkstra 算法 Dijkstra 算法是解单源最短路径问题的一个贪心算法。其基本思想是,设置一个顶点集合S 并不断地作贪心选择来扩充这个集合。一个顶点属于集合S 当且仅当从源到该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已知。设v 是图中的一个顶点,记()l v 为顶点 v 到源点v 1的最短距离, ,i j v v V ?∈,若 (,)i j v v E ?,记i v 到j v 的权ij w =∞。 Dijkstra 算法: ① 1{}S v =,1()0l v =;1{}v V v ??-,()l v =∞,1i =,1{}S V v =-; ② S φ=,停止,否则转③; ③ ()min{(),(,)} j l v l v d v v =, j v S ∈,v S ?∈; ④ 存在 1 i v +,使 1()min{()} i l v l v +=,v S ∈; ⑤ 1{} i S S v +=, 1{} i S S v +=-,1i i =+,转②; 实际上,Dijkstra 算法也是最优化原理的应用:如果12 1n n v v v v -是从1v 到 n v 的最短路径,则 12 1 n v v v -也必然是从1v 到 1 n v -的最优路径。 在下面的MATLAB 实现代码中,我们用到了距离矩阵,矩阵第i 行第j 行元 素表示顶点i v 到j v 的权ij w ,若i v 到j v 无边,则realmax ij w =,其中realmax 是 MATLAB 常量,表示最大的实数+308)。 function re=Dijkstra(ma)

优化原理与方法_作业答案

《优化原理与方法》作业解答要点 5.1 建造一容积为V (m 3)的长方形蓄水池(无盖),要求选择其长、宽、高,使表面积最小,从而建筑用料最省。试写出此问题的数学模型。 [解] 选择设计变量x 1、x 2、x 3分别代表蓄水池的长、宽、高,优化数学模型为: 5.2 某公司有资金a 万元,可供选择购置的设备有n 种,已知相应于第i 种设备所需资金为 b i 万元,可得收益为 c i 万元,要求收益最大的投资安排。试写出其数学模型。 [解] 选择设计变量x 1、x 2、…、x n 分别代表n 种可选购设备的购买数量,优化数学模型为: 5.3 某城市要建造一供应服务中心,向该市m 个用户提供服务,设第i 个用户的位置为(a i , b i ),需要货物量为w i 吨,试寻求这个中心最经济的位置,使运输量(吨公里数)最小。 [解] 选择设计变量x 1、x 2代表中心的位置坐标,优化数学模型为: ?? ?? ? ?? ? ? ≥≥≥=??++= t..s 22 .min ],,[ 3min 32min 21min 1321313221321x x x x x x V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T 使得寻求x ????? ? ???? ?? ? ?=?=≥≤?=∑∑==n i x n i x a x b x c x x x i i n i i i n i i i T n ,1,2, , ,1,2, ,0 t..s .max ] , ,,[ 1 1 21为整数使得寻求x ?? ??? -+-=∑=m i i i i T b x a x w x x 1222121)()( .min ],[ 使得寻求x

最优化理论

最优化理论 一、最优化理论概述 优化是从处理各种事物的一切可能的方案中,寻求最优的方案。优化的原理与方法,在科学的、工程的和社会的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便是优化问题。优化一语来自英文Optimization,其本意是寻优的过程;优化过程:是寻找约束空间下给定函数取极大值(以max表示)或极小(以min表示)的过程。优化方法也称数学规划,是用科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决策及确定最优解的数学。在生产过程、科学实验以及日常生活中,人们总希望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去办更多的事,获得最大的效益,在管理学中被看作是生产者的利润最大化和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如果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就被看作是“最优化问题”。在最优化的研究生教学中我们所说的最优化问题一般是在某些特定的“约束条件”下寻找某个“目标函数”的最大(或最小)值,其解法称为最优化方法。 最优化方法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有组织系统的管理问题及其生产经营活动。最优化方法的目的在于针对所研究的系统,求得一个合理运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最佳方案,发挥和提高系统的效能及效益,最终达到系统的最优目标。实践表明,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和生产经营的日益发展,最优化方法已成为现代管理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和不可缺少的方法,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到公共管理、经济管理、工程建设、国防等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数学意义上说,最优化方法是一种求极值的方法,即在一组约束为等式或不等式的条件下,使系统的目标函数达到极值,即最大值或最小值。从经济意义上说,是在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条件下,使经济效果达到最大(如产值、利润),或者在完成规定的生产或经济任务下,使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为最少。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作为一个重要的数学分支,它所研究的就是在众多的方案中怎么能找到最优、最好的方案。由于科学技术与生产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扩大,使最优化问题的研究不仅成为了一种迫切的需要,而且有了求解的有力工具,因此,发展成了一种新的科学。最优化理论与方法,狭义的主要指非线性规划的相关内容,而广义的则涵盖:连续优化: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全局优化、锥优化等;离散优化:网络优化、组合优化等;和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智能优化等。 一般而言,最优化问题的求解方法大致可分为4类:1)解析法:对于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具有简单而明确的数学表达式的最优化问题,一般都可采用解析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由于描述实际问题的解析形式的数学表达式很难找到,因此,这种表达式则缺

2011年下学期最优化理论与方法考试试卷(A)

中南大学考试试卷 2011--2012学年 1 学期 时间100分钟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 课程 48 学时 学分 考试形式: 闭 卷 专业年级: 信科08、应数08 总分100分,占总评成绩 70 % 注:此页不作答题纸,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可用中英文作答。 1.(15 points ) For an un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problem: ),(min x f Let )0(x be a given point, )0(d be a descent search direction at )0(x . (1) With the exact line search, show that there is a steplength 0α satisfying .0)()0()0(0)0(=+?d d x f T α (2)Show that when applied to a quadratic objective function, the Newton method with the exact line search terminates in at most one iteration. 2. (15 points )For an un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problem: .2)(min 2 221x x x f += (1) Find a descent direction )0(d of f at .)1,1() 0(T x = (2) By the Armijo line search, find a steplength 0α along )0(d at .)0(x 3.(15 points ) (1)Let .2113???? ??=A Find two directions 1d and 2d such that 1d and 2d are conjugate with respect to the matrix A . (2)Show that when applied to a quadratic objective function, with the exact line search, the PRP conjugate gradient method is equivalent to the FR conjugate gradient method.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网络分析与网络计划 62页 精品

第六章网络分析与网络计划 网络分析是图论的一个应用分支.它主要是应用图论的理论与方法来解决具有网络性质的管理决策问题.在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网络分析方法有很广泛的应用.如在企业管理中,如何制订管理计划或设备购置计划,使收益最大或费用最小;在组织生产中,如何使各工序衔接好,使生产任务完成得既快又好;在交通网络中,如何使调运的物资数量多且费用最小等.由于网络分析具有图形直观,方法简便,容易掌握的特点,因此得到迅速的发展,且广泛地应用在各个领域,成为经济活动中许多管理决策的优化问题的重要手段. 网络计划方法是上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计划控制技术,主要包括计划评审技术(programme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简称PERT)和关键路径方法(critical path method或critical path analysis,简称CPM、CPA).网络计划方法特别适用于现代管理中的多因素多环节的复杂计划的优化控制,成为管理运筹学的重要应用分支. 本章在引入有关图的一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介绍最小生成树、网络最短路、最大流、最小费用最大流等网络分析模型及其解法;并对网络计划图(统筹图)的制作、作业时间参数计算、关键线路方法和计划评审技术等网络计划基本技术和方法进行初步介绍. 第一节图的基本概念 一、图 现实世界中有许多具体事物及关系可以用图形来抽象表示.例如,路线关系、工序安排、区位规划等都可以用图来表达. 我们先通过几个直观的例子,来认识什么是图. 例6-1 歌尼斯堡七桥问题 哥尼斯堡(Konigsbergs)城域有一个普雷格尔河系,由新河、旧河及其交汇 而成的大河组成,它把该城分成了一岛三岸共四块陆地,陆地之间有七座桥连通,如图6-1(a)所示.当时城内居民在散步时热衷于这样一个问题:从某陆

图论算法及matlab程序的三个案例

图论实验三个案例 单源最短路径问题 1.1 Dijkstra 算法 Dijkstra 算法是解单源最短路径问题的一个贪心算法。其基本思想是,设置一个顶点集合S 并不断地作贪心选择来扩充这个集合。一个顶点属于集合S 当且仅当从源到该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已知。设v 是图中的一个顶点,记()l v 为顶点 v 到源点v 1的最短距离, ,i j v v V ?∈,若 (,)i j v v E ?,记i v 到 j v 的权 ij w =∞ 。 Dijkstra 算法: ① 1{}S v =,1()0l v =;1{}v V v ??-,()l v =∞,1i =,1{}S V v =-; ② S φ=,停止,否则转③; ③ ()min{(),(,)} j l v l v d v v =, j v S ∈,v S ?∈; ④ 存在1i v +,使1()min{()}i l v l v +=,v S ∈; ⑤ 1{}i S S v += ,1{}i S S v +=-,1i i =+,转②; 实际上,Dijkstra 算法也是最优化原理的应用:如果121n n v v v v - 是从1v 到n v 的最短路径,则121n v v v - 也必然是从1v 到1n v -的最优路径。 在下面的MATLAB 实现代码中,我们用到了距离矩阵,矩阵第i 行第j 行元素表示顶点i v 到 j v 的权 ij w ,若i v 到 j v 无边,则 realmax ij w =,其中realmax 是 MATLAB 常量,表示最大的实数(1.7977e+308)。 function re=Dijkstra(ma)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

内点法基本原理 摘要:内点法是求解含不等式约束最优化问题的一种十分有效的算法。内点法通过构造障碍函数,求解一系列只含等式约束最优化问题,逐步得到原问题的最优解,具有找初始点容易、线性收敛、迭代次数少等特点。本文主要介绍了内点法的基本原理,障碍方法的一般步骤并分析了该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算例实践。 关键词:内点法;障碍方法;Newton法 The Theory of Interior Point Method Abstract: Interior point method is a very effective algorithm for solving optimization problems with inequality constrained. Interior point method is constructed to solve a series of optimization problems with equality constraints, and the optimal solution of the original problem is obtained, 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nding the initial point easier, linear convergence, less iteration number and so on.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interior point method, the general steps of barrier method and analyz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method. Key words: interior point method; barrier method;Newton method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1(2014-简版)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讲义 (上) 第一章绪论 1.1 学科简介 最优化这一数学分支,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求解方法。最优化就是在一切可能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最好的方案以达到最优目标的学科。 1.1.1 优化的含义 优化是从处理各种事物的一切可能的方案中,寻求最优的方案。 (1)来源:优化一语来自英文Optimization,其本意是寻优的过程; (2)优化过程:是寻找约束空间下给定函数取极大值(以max 表示)或极小(以min表示)的过程。 1.2 发展概况 第一阶段—人类智能优化 第二阶段—数学规划方法优化 第三阶段—工程优化 第四阶段—现代优化方法 1.3研究意义 研究意义:最优化在本质上是一门交叉学科,它对许多学科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已成为不同领域中很多工作都不可或缺的工具。 应用范围:信息工程及设计、经济规划、生产管理、交通运输、

国防工业以及科学研究等诸多领域。 总之,它是一门应用性相当广泛的学科,讨论决策的问题具有最佳选择之特性。它寻找最佳的计算方法,研究这些计算方法的理论性质及其实际计算表现。 1.4 示例 例1 资源分配问题 某工厂生产A 和B 两种产品,A 产品单位价格为A P 万元,B 产品单位价格为B P 万元。每生产一个单位A 产品需消耗煤C a 吨,电E a 度,人工L a 个人日;每生产一个单位B 产品需消耗煤C b 吨,电E b 度,人工L b 个人日。现有可利用生产资源煤C 吨,电E 度,劳动力L 个人日,欲找出其最优分配方案,使产值最大。分析:(1)产值的表达式;(2)优化变量确定:A 产品A x ,B 产品B x ;(3)优化约束条件: ①生产资源煤约束; ②生产资源电约束; ③生产资源劳动力约束。 例2 指派问题 设有四项任务1B 、2B 、3B 、4B 派四个人1A 、2A 、3A 、4A 去完成。每个人都可以承担四项任务中的任何一项,但所消耗的资金不同。设 i A 完成j B 所需资金为ij c 。如何分配任务,使总支出最少? 分析:设变量?????=任务完成不指派, 任务完成指派j j i ij B A B A x 0,1

《最优化原理与方法》复习题

《最优化原理与方法》复习题 一.美佳公司计划制造 I 、II 两种家电产品。已知各制造一件时分别占用设备 A 、B 的台时、调试时间、调试工序每天可用于这种家电的能力、各售出一件时的获利情况,如下表所示。 (1)试写出上述问题的数学规划模型; (2)给出求解该模型的lingo 代码。 二.将下列线性规划化为标准型,并列出初始单纯形表。 12341234123412341234min 3425, s.t. 4 22, 314, 2322, ,,0,; y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无约束 三.已知线性规划问题 ; ,0,0, ,209 9912 ,85376 ,5 3 s.t. ,432 max 43214321432143214321无约束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写出其对偶规划。 四.试选用一种方法求解下述线性规划问题 ; 0, , , 623 ,824 s.t. ,32min 32121321321≥≥+≥++++=x x x x x x x x x x x z

五. 用表格单纯形法求解线性规划。 . 0,, ,224 ,222 s.t. ,max 32132132132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z 六. 已知线性规划问题 ; 0, ,3 ,1423 ,42 s.t. ,23max 2121212121≥≤-≤+≤+-+=x x x x x x x x x x z (1) 写出对偶问题; (2) 应用对偶理论证明原问题与对偶问题都存在最优解(不必求解)。 七.已知线性规划问题 . ,0,0 6 ,4 s.t. ,22 min 32132132321无约束x x x kx x x x x x x x x ≥≤≤-+-=++-+- 其最优解为.1,0,5321-==-=x x x 试求 (1)k 的值 (2)写出对偶问题并求其最优解 八.已知线性规划问题 . 0,,, 20232 ,20322 s.t. , 432max 432143214321432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z 其对偶问题的最优解为.2.0,2.1* 2*1==w w 试根据对偶理论求出原问题的最优解

最优路径规划算法设计报告

最优路径规划算法设计 一、 问题概述 兵力机动模型的功能是支持实施机动的实体按照指定路线,由作战空间的一点向另外一点的位置移动,并带入实体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状态信息。 兵力机动模型包括行军模型、战斗转移模型、机动能力评估模型。涉及的关键算法包括最优路径规划、行军长径计算、行军时间计算、行军所需油料计算、行军方案评估与优选等。 最优路径问题又称最短路问题。是网络优化中的基本问题,如TSP 问题等。下面先举例说明该问题。 最短路问题(SPP -shortest path problem ) 一名货柜车司机奉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一车货物从甲地运往乙地。从甲地到乙地的公路网纵横交错,因此有多种行车路线,这名司机应选择哪条线路呢?假设货柜车的运行速度是恒定的,那么这一问题相当于需要找到一条从甲地到乙地的最短路。 旅行商问题(TSP -traveling salesman problem ) 一名推销员准备前往若干城市推销产品。如何为他(她)设计一条最短的旅行路线(从驻地出发,经过每个城市恰好一次,最后返回驻地?) 最短路问题是组合优化中的经典问题,它是通过数学方法寻找离散时间的最优编排、分组、次序、或筛选等,这类问题可用数学模型描述为 min )(x f ..t s 0)(≥x g D x ∈. 其中,)(x f 为目标函数,)(x g 为约束函数,x 为决策变量,D 表示有限个点组成的集合。 一个组合最优化问题可用三个参数),,(f F D 表示,其中D 表示决策变量的定义域,F 表示可行解区域}0)(,|{≥∈=x g D x x F ,F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称为该问

题的可行解,f 表示目标函数,满足}|)(min{)(*F x x f x f ∈=的可行解*x 称为该问题的最优解。组合最优化的特点是可行解集合为有限点集。由直观可知,只要将D 中有限个点逐一判别是否满足0)(≥x g 的约束并比较目标值的大小,就可以得到该问题的最优解。 以上述TSP 问题为例,具体阐述组合优化问题: 此模型研究对称TSP 问题,一个商人欲到n 个城市推销产品,两个城市i 和j 之间的距离ji ij d d =,用数学模型描述为 ∑≠j i ij ij x d min 1..1 =∑=n j ij x t s n i ,,2,1Λ=, 1..1 =∑=n i ij x t s n j ,,2,1Λ=, },,,2,1{,2||2,1||,n s n s s x s j i ij Λ?-≤≤-≤∑∈ j i n j i x ij ≠=∈,,,2,1,},1,0{Λ 约束条件决策变量1=ij x 表示商人行走的路线包含从城市i 到j 的路,而0=ij x 表示商人没有选择走这条路;j i ≠的约束可以减少变量的个数,使得模型中共有 )1(-?n n 个决策变量。 每一个组合优化问题都可以通过完全枚举的方法求得最优解。枚举是以时间为代价的,在TSP 问题中,用n 个城市的一个排列表示商人按这个排列序推销并返回起点。若固定一个城市为起终点,则需要)!1(-n 个枚举。以计算机s 1可以完成24个城市所有路径枚举为单位,则25个城市的计算时间为:以第1个城市为起点,第2个到达城市有可能是第2个、第3个、……、第25个城市。决定前两个城市的顺序后,余下是23个城市的所有排列,枚举这23个城市的排列需要s 1,所以,25个城市的枚举需要24s 。类似地归纳,城市数与计算时间的关系如表1所示。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心得体会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心得体会 摘要:最优化方法作为研究各种系统的优化途径及方案,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该文简单叙述了最优化方法及其处理问题的步骤和在各领域的应用,在一个学期的自学,讨论的课程之后,总结对最优化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思考优化理论在现实生活的应用,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自我学习过程的感想与实践。 关键字:优化;应用;感想

在生产过程、科学实验以及日常生活中,人们总希望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去办更多的事,获得最大的效益,在管理学中被看作是生产者的利润最大化和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如果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就被看作是“最优化问题”。在最优化的研究生教学中我们所说的最优化问题一般是在某些特定的“约束条件”下寻找某个“目标函数”的最大(或最小)值,其解法称为最优化方法。最优化方法(也称做运筹学方法)是近几十年形成的,它主要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各种系统的优化途径及方案,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最优化方法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有组织系统的管理问题及其生产经营活动。最优化方法的目的在于针对所研究的系统,求得一个合理运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最佳方案,发挥和提高系统的效能及效益,最终达到系统的最优目标。实践表明,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和生产经营的日益发展,最优化方法已成为现代管理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和不可缺少的方法,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到公共管理、经济管理、工程建设、国防等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章将介绍最优化方法的研究对象、特点,以及最优化方法模型的建立和模型的分析、求解、应用。主要是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型、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单纯形解法)及其应用――运输问题;以及动态规划的模型、求解、应用――资源分配问题。简单点,从数学意义上说从数学意义上说,最优化方法是一种求极值的方法,即在一组约束为等式或不等式的条件下,使系统的目标函数达到极值,即最大值或最小值。从经济意义上说,是在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条件下,使经济效果达到最大(如产值、利润),或者在完成规定的生产或经济任务下,使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为最少。不同类型的最优化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最优化方法,即使同一类型的问题也可有多种最优化方法。反之,某些最优化方法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模型。最优化问题的求解方法一般可以分成解析法、直接法、数值计算法和其他方法。 ①解析法:这种方法只适用于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有明显的解析表达式的情况。求解方法是:先求出最优的必要条件,得到一组方程或不等式,再求解这组方程或不等式,一般是用求导数的方法或变分法求出必要条件,通过必要条件将问题简化,因此也称间接法。②直接法:当目标函数较为复杂或者不能用变量显函数描述时,无法用解析法求必要条件。此时可采用直接搜索的方法经过若干次迭代搜索到最优点。这种方法常常根据经验或通过试验得到所需结果。对于一维搜索(单变量极值问题),主要用消去法或多项式插值法;对于多维搜索问题(多变量极值问题)主要应用爬山法。③数值计算法:这种方法也是一种直接法。它以梯度法为基础,所以是一种解析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④其他方法:如网络最优化方法等。

(完整word版)图论算法及matlab程序的三个案例.docx

图论实验三个案例 单源最短路径问题 1.1 Dijkstra算法 Dijkstra 算法是解单源最短路径问题的一个贪心算法。其基本思想是,设置一个顶点集合 S 并不断地作贪心选择来扩充这个集合。一个顶点属于集合 S 当且 仅当从源到该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已知。设v 是图中的一个顶点,记l (v) 为顶点 v 到源点 v1的最短距离,v i ,v j V ,若 (v i , v j ) E ,记 v i到 v j的权 w ij。 Dijkstra算法: ①S{ v 1 } , l (v 1 ) 0 ; v V { v 1 } , l (v) , i 1,S V { v1}; ②S ,停止,否则转③; ③l (v) min{ l (v), d (v j , v)} , v j S ,v S ; ④存在v i 1,使l (v i 1) min{ l (v)},v S; ⑤S S U { v i 1 } , S S { v i 1 } ,i i 1,转②; 实际上,Dijkstra算法也是最优化原理的应用:如果v 1 v 2 L v n 1 v n是从 v 1 到 v n的最 短路径,则v 1 v 2 L v n 1也必然是从 v 1 到 v n 1的最优路径。 实现代码中,我们用到了距离矩阵,矩阵第i 行第 j 行元 在下面的 MATLAB 素表示顶点v i 到 v j的权 w ij,若 v i 到 v j无边,则 w ij realmax ,其中 realmax 是 MATLAB常量,表示最大的实数 (1.7977e+308) 。 function re=Dijkstra(m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