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艾灸疗法介绍

艾灸疗法介绍

艾灸疗法介绍
艾灸疗法介绍

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艾灸疗法是具体方法很多,常用者有如下数种。

(一) 艾炷灸疗法

艾炷灸施灸时所燃烧的锥形艾团称艾炷。常分直接灸( 又分化脓灸和非化脓灸) 与间接灸两种。本疗法临床运用广泛,既可保健,亦可治病,尤其适用于虚寒证,如哮喘、胃肠病。

(二) 艾条灸疗法

以艾条于穴位或病变部位上施灸者即艾条灸疗法,操作常分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主要用以治疗寒湿痹证及其他多种虚寒性疾患。

(三) 药卷灸疗法

药卷灸是在艾绒里掺进药末,用纸把艾绒裹起来成为药卷,点燃其一端而施灸。适应证大致同上两种灸法。

(四) 温针灸疗法

先根据病性选穴施针,得气后留针,后将艾绒裹于针柄上点燃,直至燃尽,使热力通过针体传入机体,达到温经散寒等目的。

(五) 隔姜灸疗法

取约2分厚生姜一块,置于选定的穴位上,再将艾炷置姜片上,点燃施灸。艾炷燃尽后,再放置艾炷反复施灸,一般至局部皮肤潮红为止。凡虚寒性疾病皆可以此疗法治之。

此外,与隔姜灸疗法大同小异的尚有“隔蒜灸”、“铺灸”( 以蒜泥铺于穴位上) 、“隔盐灸”、“附子灸、”、“隔葱灸”、“花椒灸”、“黄土灸”、“黄蜡灸”、“硫黄灸”、“药锭炎”、“药捻灸”等等,主治病证亦相差无几。

(六) 灯火灸疗法

以灯心草蘸香油,点燃,在小儿身上施灸。本疗法主要用于小儿惊风、昏迷等急性病证。

灸法分类大全

灸疗历史悠久,在民间统计有200多种,概裹以下:

艾灸法

艾炷着肤灸法:压灸无瘢痕灸瘢痕灸法

艾炷隔物灸法:隔姜灸隔碗灸隔纸灸隔矾灸隔醋灸隔粉灸隔蒜灸隔葱灸隔盐灸隔树皮灸隔韭菜灸隔川椒灸隔豉饼灸隔巴豆灸隔附子灸隔药饼灸隔面饼灸

隔药末灸隔泥饼灸隔蟾蜍皮灸隔甘遂饼灸隔鸡蛋壳灸隔竹圈盐灸隔商陆饼灸隔蓖麻仁灸隔香附饼灸隔木香饼灸

艾条悬灸法:齐灸排灸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

艾条隔物悬灸法:隔布灸隔药纱灸隔膏药灸隔药液灸隔药糊灸

艾条压灸法:指灸衬垫灸灸笔灸雷火针灸太乙针灸运动按灸

铺灸法:大灸敷灸长蛇灸艾熨灸日光灸

艾灸器灸法:温盒灸温筒灸温管灸温架灸温罐灸熏器灸温篮灸核桃壳灸多功能艾灸器灸

温针灸及其他灸法:温针灸骑竹马灸隔姜温针灸麝艾温针灸电热艾针灸隔橘皮温针灸

非艾灸法

线灸法:药线灸麻线灸线香灸药捻灸香烟灸元寸灸壮医药线灸

点灸法:灯火灸闪火灸贴棉灸火针灸火柴头灸(燎灸)

其他热灸法:蜡灸竹灸罐灸蒸灸铝灸药火灸桑枝灸桃枝灸药锭灸麝火灸麝丹灸油捻灸硫黄灸手心药灸药棉隔物灸

灸疗仪灸法:喷灸光灸酒药灸电热灸红外线灸

冷灸法:漆灸冷点灸蒜泥敷灸代灸膏灸毛茛敷灸葱姜敷灸斑蝥敷灸吴茱萸敷灸威灵仙敷灸白芥子敷灸瑶族药罐灸

冻灸法:冰灸冷冻灸液氮灸

附篇:蒙医灸法藏医火灸法

艾灸的特点、禁忌及注意事项

【艾灸的特点】

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几乎没有什么毒性和副作用,只要认真按照治疗原则和操作规程,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艾灸的禁忌】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艾灸的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

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灸法的操作要求

准确的应用灸法,关键在于:掌握灸法的适应范围、寻求最佳的穴位组方、运用恰当的施灸方法、有效的控制灸量和灸感。关于灸法的适应范围,主要指适应病证,这在上节中已作说明,在中下篇更有具体介绍;灸法的取穴组方,其普遍规律在一般教科书中已有详述,其具体例子亦将在后面章节中介绍。故本节不作赘述。下面重点谈谈后面两条。

一、恰当选择施灸方法

迄今为止,国内外临床上应用的灸法种类,超过百种,本书即总结了114种。面对十分繁多的灸治方法,在实际操作应用时,必须针对不同情况,选用最佳的灸法。

首先应因人而宜。如老人、小儿尽量少用或不用直接艾炷灸。糖尿患者则禁用着肤灸,因易出现严重的化脓感染,伤口不易愈合。不同的人体部位也应有所不同。如面部,宜用艾条悬起灸或艾炷间接灸,而不能用直接灸等。

其次须因病而宜。随着灸治方法的发展,出现了专病专法化的趋向,所以在选用灸疗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此点。大量临床经验表明,采用直接灸(化脓灸)的方法,防治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有良好的效果;又如用灯火灸或火柴灸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已在大陆普遍应用;又如麻线灸治女阴白斑,铺灸治类风湿性脊柱炎等等。总之,一定要因人因病,选择合适的灸疗。

二、严格掌握施灸剂量

灸量是指灸疗对机体刺激的规模、程度、速度和水平等。它是灸治所致的刺激强度和刺激时间的乘积,取决于施灸的方式,灸炷的大小、壮数的多少,施灸时或施灸后刺激效应的时间等因素。掌握最佳灸量,有助于提高疗效,防止不良反应。按古今医家的经验,大致上包括以下几方面:

1.由天时、地理定灸量如冬日灸量宜大,方能祛寒通痹,助阳回厥。另如北方风寒凛列,灸量宜大;南方气候温暖,灸量宜小。

2.由年龄、体质、性别定灸量不同的年龄、体质和性别,其阴阳气血的盛衰及对灸的耐受性不同。古有以年龄定灸量,称随年壮,即随年龄由小至大而递增壮数,以壮年为限度。尚应考虑体质情况,并据男女生理、病理之差异而定灸量大小。另外,由于种族差异,灸量对机体的影响亦殊。

3.由病情、病性定灸量病深痼疾,一般灸量宜大。如《备急千金要方》言“凡言壮数者,若丁壮遇病根深笃,可倍多于方数”另如灸治急症、多数医家主张壮数宜多,如在众多著述中,灸“五十壮”、“百壮”、“二三百壮”、“五百壮”、“七八百壮”等描述随处可见.《扁鹊心书》言:“大病宜灸脐下五百壮”.《西方子明堂灸经》指出脐中穴“主泄利不止……灸百壮”等。但也有医家持不同意见,如《千金要方》认为施灸壮数应以身体部位来定,“苦卒暴百病,……灸头面四肢宜多,灸腹背宜少,其多不过五十.其少不减三五七九壮。”《类经图翼》则认为应以却病为度,“故灸者必令火气直达毒处,不可拘定壮数。”

而老年或体弱之保健灸,灸量宜小,但须坚持日久。病在浅表、灸量可小;在内则灸量宜大。痈疽阴疮虽发于体表,但病根在内,故灸量亦须大。

4.由所取部位定灸量所取穴位皮肉浅薄者宜以小灸量,皮肉厚实者宜以大灸量。如《备急千金要方》云:“头面目咽,灸之最欲生少;手臂四肢,灸之则须小熟,亦不宜多;胸背腹灸之尤宜大熟,其腰脊欲须生少”。实验也发现,肌肉浅薄之处的大椎、至阴穴,少灸则转胎效果佳,多灸之后效反差。

5.由灸炷大小定灸量灸炷的大小,古籍述之颇详。《备急千金要方》云:“灸不三分,是谓徒冤,炷务大也”。要求艾炷底部范围不小于3分。?此间接灸而言,若直接灸则

不然,艾炷可小至粟粒大。在施灸时,通过选择适当大小之艾炷以控制灸量。

6.由患者感觉定灸量患者感觉分二类,一为施灸后的灼热感。根据不同病情,有的仅要求局部温热感,有的则要求有烫灼感,可按患者口述而加控制。另一类为灸的传导感觉,如隔蒜灸中的铺灸治疗虚劳顽痹,须灸至患者自觉口鼻中有蒜味时停灸。这也是一种控制灸量的依据。

7.由施灸次数定灸量将规定的壮数,一次灸完为顿灸,分次灸完称报灸。对体质差者及头四肢等肌肉浅薄处,可以通过报灸的方式控制灸量,以防止不良反应,取得预期效果。恰如《神灸经纶》所云:“若并灸之,恐骨气血难堪,必分日灸之或隔日灸之”。

当然,上列各条的具体施灸量应综合考虑。必须指出的是,从历代记载及已有的经验看,一般而言,创伤灸疗,效果较佳。但对现代人来说,灼伤皮肤的灸疗往往难以接受,为增强剌激量,可采用连续多次短时间的强剌激以达到时间整合后的一次极强剌激,类似创伤剌激的效果。

三、诱发灸感传导

近年来,安徽的一些医家提出灸剌激亦可和针刺激一样引发感传,并初步总结出引发灸感传的操作要点和灸感传的一些特征。从临床中观察到诱发灸感传导,对灸治疗效有一定帮助,现介绍如下,供临床参考。

(一)操作要点

1.灸材一般以艾叶为灸材,并艾条灸为主。这是因为艾条可以较好控制灸量,包括灸的时间长短、灸的温度高低等。但并不局限,艾炷灸、隔物灸等亦可引发灸感传导。

2.取穴取穴宜少,但应选择要穴。施灸顺序:先灸上,后灸下;先灸背,后灸腹;先灸头,后灸肢;先灸阳经,后灸阴经。

3.灸灼强度灸灼刺激强度宜较强。具体要求为:手持点燃之艾条在穴区反复上下左右移动,“上下来回,号称雀啄;左右摇摆,有类飞腾”,以产生一种动态的剌激。这种动态剌激必须是连续的均衡的,也就是说整个施灸过程中,火力必须均衡,作用不能中断,这主要有利于灸剌激量的积累,正是在这种剌激量积累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出现灸的感传。

(二)灸感传的特征

根据已有的实践表明,灸感传导大致可分四个时相:

1、第一时相感传先兆期。指灸感传尚未出现或即将出现之际,灸处产生与针刺感觉相类似的酸、胀、重、麻等得气感应。此种感应可较局限,亦可较广泛。有时甚至使同侧肢均受波及,然后再显现感传线。先兆有时可先出现于病所,再在施灸穴区逐步显现。不少患者可没有先兆期,直接进入第二时相。

2.第二时相定相传导期。即出现酸麻重胀等灸感后可按照一定的径路传导,其方向直指病区,传导的速度及传导带的宽窄均不一致。但感传所止处,多为病痛所在。即所谓“气至病所”。

3.第三时相作用发挥期。对此时相,曾有医家作过形象描绘:“初只氤氲扩布,嗣乃弥漫升腾,凉者如同拂扇,热者可同熏蒸,或如蚁行旋转,或如气泄风生。体温每能下降,肿处可见皱平。既平烦躁,亦定呻吟。病热有轻有重,感应有减有增。高峰既已下降,低者即不再生。”在这个时期,感传既有多样性,又有规律性。大多是以患处中心为强烈,随着病情的好转,感应将逐步减弱或消失。

4.第四时相下降中止与循经再传期。也就是灸感传导最后一期。大多至此,感传逐渐消失。但多可出现以下这些现象:感传在原处往还,或轮番出现;全身周流,上下连贯等。即所谓循经再传。再传可能是同一部位,也可以是另一患病部位。

灸感传导并非是每个患者或同一患者每次均可重复出来的,它既要求施灸者正确操作,细心体念;同时又有个体特异性。所以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反复体会和探索。

(三)灸感病案举例

为使读者对灸感传导有一感性认识,现举数例验案如下。

例一陈××,男,56岁,农民,于1995年4月13日初诊。患者胃下垂近2年。曾服用补中益气(丸)汤、黄芪建中汤及维生素等药物,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但反复发作。因近来劳累过度而发。刻下见腹部坠胀难忍,站立或饭后加剧,伴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头昏,心悸,钡餐造影示Ⅲ度胃下垂。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弱。用五倍子和鲜蓖麻籽等量碾碎,做成直径为30mm、厚3mm的药饼。患者取坐位,将药饼盖在百会穴处并施灸,直至灸感出现,不拘时间和壮数,患者在艾灸40min后可相继出现似晕非晕的感觉,头热、脊柱热以至全身发热,有时下焦有上提之感。6次治疗后,症状大减,治疗12次后B

超和钡餐造影显示胃体已恢复原位。随访1年末见复发。

例二方××,男,52岁,教师,腰部疼痛1周。患者素有腰肌劳损,l周前因搬运重物腰部闪挫,继而疼痛难忍,牵掣右腿,经CT检查诊断为L4-5椎间盘突出。医生建议暂时不宜作手法复位,遂用针灸治疗。刻下查体:见腰部平坦,腰肌痉挛明显,右腿抬高试验阳性。取命门及双侧肾俞穴施灸,以患者能忍受为度。约30min后,患者即感背部以命门为中心热气呈片状层层向脐腹部扩布,随即全腹温暖,继而热流向下扩展足底,此后似有一股热流沿着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在腰部和腿部流动。患者自述有难以形容的舒畅感,腰痛若失。每日1次,7次后已无任何不适。嘱患者再灸命门及足三里1个月以巩固疗效。

例三李××,女,47岁,工人。患心律失常约10年。于10年前体检发现室性心律失常,并无其它不适。近1年来,感觉心悸,经多种方法治疗,效不显著。刻下见室性早搏9~11次/min,梦多,神倦乏力,左肩膀酸痛,左侧心俞穴附近常有冷感。穴位按压发现双侧内关穴胀痛,左侧为甚。治疗即在双侧内关穴上施灸,灸至40min时,患者自

述热气呈团状向胸前区扩散,约50min时,左内关穴有一线热流沿手厥阴经上至锁骨下方传入心前区。经11次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嘱患者自灸半个月巩固疗效。

例四王××,男,成年。风寒咳嗽已月余。夜间咳甚,同时脑中觉有声晌,引起头晕失眠。先灸少商,灸感约有一指粗细,沿太阴经入胸,当行抵左乳上方后,即均匀扩布二肺,同时口中有艾的气味呼出。约10min左右感应消失,胸部即感轻快。随即又灸左至阴,灸感自足背外侧始,由外踝前缘经小腿外侧,过膝,在股后经臀部中央,沿脊柱外侧约2横指,从后脑上至头顶左侧,头部发生清凉感,脑中晌声即止。灸感扩展至左目上方,即隐约消失。第二、三次灸治时,灸感传导同上。症状减轻而停灸。

艾灸补益的基本方法及手法

【基本方法】

艾灸方法很多,但用于补益则比较简单。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艾灸补益的基本操作方法:

1.艾条灸艾条灸是以艾绒制成文条(一般叫做清艾条),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后,在穴位上熏灸或灼烫的方法。若用在艾绒中加入性温芳香药物制成的艾条进行熏灸,则叫做“药条灸”(普通的艾条和药艾条中药店均有售)。艾条灸的方法主要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所需施灸的穴位上熏灸的方法。艾灸时,点燃的一端距离皮肤约3厘米,一般每穴灸10分钟左右,灸至皮肤温热发红,有温热感,而又不致产生灼痛和烧伤皮肤为宜。

2.间接灸间接灸又称隔物灸。其方法是施灸时,艾炷不直接置于皮肤上,而是在皮肤与艾炷之间加上药物,根据所隔药物的不同,又分为多种灸法:中间以生姜衬隔的,叫隔姜灸;中间以蒜作衬隔的叫隔蒜灸;中间以盐作衬隔的叫隔盐灸等等。间接灸火力温和,同时具有艾灸和所加药物的双重作用。其机理主要看其中所添加的垫物的性质而决定补泻,如隔姜灸、附子饼隔物灸可以加强其温阳补益的作用,多用于补虚助阳。鼓饼隔物灸则多用于散泻毒邪,一般认为是泻法。间接灸中我们着重介绍一下隔姜灸,取新鲜的老生姜,切成比一元硬币略厚的薄片置于选定的穴位上,上置艾炷,以火柴等从艾炷尖点燃,感到灼痛时,可以将姜片稍稍提起,等灼痛消失后,即刻再放下,再行灸治,反复进行直至局部皮肤潮红为止。生姜性温味辛,具有助阳散寒、温中止呕的作用。

【施灸手法】

施灸手法,是补是泻也是很有讲究的。古人早就认识到了这点,在《灵枢·背腧》中对艾炷灸补泻就已有了记载:“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以火补者,毋吹其人,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针灸大成·艾灸补泻》篇则对古人的补泻方法作了更详细的说明和补充,指出:“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待自灭,即按其穴;以火泻者,速吹其火,开其穴也。”意思是说艾灸补益就是将艾点燃以后使其所产生的热缓慢地传人体内,施灸后又立即、快速地按住施灸的穴位,其目的是使正气聚而不散,从而达到补其不足的目的,这就是艾灸的补法。以火泻者,速吹其火,开其穴也。意思是说艾灸的泻法是在艾点燃之后,不断地进行吹火,以使艾火迅即燃烧,所产生的

热能很快传人体内。在艾灸以后不去按压施灸的部位,其目的是使机体内所藏之热邪能随艾火之热发散到体外,达到驱邪外出,起到泻热泻实的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艾灸的补泻对机体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艾灸补泻小鼠大椎穴的实验结果显示:穴区的温度变化随方法之不同而变化。虽然补法艾灸和泻法艾灸两种术式皮肤温度的峰植无明显差异;但补法艾灸皮下温度的升高较泻法艾灸明显,且补法艾灸所致的温度升高的持续时间比泻法艾灸要长。

艾灸的补泻在隔物灸当中根据所隔物品的性味、功用等不同决定其补泻。选用偏重于泻的药物,如甘遂、豆豉饼等进行隔物灸所起的是泻的作用,多用于散泻毒邪;选择偏重于补的药物进行隔物灸,如生姜、附子饼等,则起到补的作用,多用于补虚助阳。

艾灸补益的作用

艾炎是中医学中防病治病、养生延寿的一种简便易行的而又切实有效的方法。是用易燃的艾绒等在体表经穴或患病部位进行烧灼、熏烤,借助药物温热的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作用,从而达到保健养生、防病治病的目的。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说:“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差,则瘴疠温疟之气不能著人。”清代吴亦鼎在《神灸经纶》中说:“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人脏腑。取艾之辛香作炷,能下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这些记载和论述,说明了艾灸既可防病,又可治病。

【艾灸补益的基本原理】

艾灸防病、治病的作用大多源于艾灸的补益作用,其基本原理如下:

1.调节阴阳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人就会发生各种疾病。艾灸可以调节阴阳补益的作用,从而使失衡之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2.调和气血气是人的生命之源,血为人的基本物资,气血充足,气机条达,人的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艾灸可以补气、养血,还可以疏理气机,并且能升提中气,使得气血调和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3.温通经络经络是气血运行之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营养物质之输布。寒湿等病邪,侵犯人体后,往往会闭阻经络,导致疾病的发生。

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以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

4.扶正祛邪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的抵抗力强,卫外能力强,疾病则不易产生,艾灸通过对某些穴位施灸,如大椎、足三里、气海、关元等,可以培扶人的正气,增强人防病治病的能力,而艾灸不同的穴位和部位可以产生不同的补益作用。无论是调节阴阳、调和气血,还是温通经络,扶正祛邪,艾灸对人体起到了一个直接的或间接的补益作用,尤其对于虚寒证,所起的补益作用尤为明显。正是这种温阳补益,调和气血的作用,帮助人们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艾灸补益的基本方法】

艾灸补益主要是通过两种方法来实现的。一是直接补益,如对肾俞、命门等穴直接施灸,起到直接补益肾阳的作用;一是间接补益,比如艾灸足三里,可以调整脾胃的功能,使得食欲增强,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也增强,使得气血生化之源充足,从而补益了心血、肝血等,起到了间接补益的作用。

【艾灸的补益现代研究】

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艾灸的补益作用在消化系统方面主要是通过对胃肠活动的变化,消化腺分泌的变化等实现的。在对犬的足三里施灸时,发现犬的胃肠活动出现兴奋性和抑制性的改变。艾灸对人体内各种分泌腺均有一定的调整作用,如胃液分泌过多者,灸之可抑制胃液的分泌;而胃液少者,灸之可促使胃液分泌。艾灸对于胆汁、唾液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2.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1)灸天突、百会穴后,脑血流图的若干指标均有显著变化,提示艾灸可以起到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管弹性,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脑循环的改善可加速患者大脑功能和脑细胞代谢的恢复,可提高记忆,改善睡眠,使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2)灸足三里、三阴交、曲池可以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流凝聚。日本金万淳夫等观察艾灸对健康人血流凝固力影响时发现:艾灸后l~3小时可见血凝固时间有缩短倾向。艾灸足三里可使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

(3)艾灸不仅使施灸部位灼热温暖,局部血容扩张,促进血液循环,而且可以改变全身的情况。艾条温和灸和文柱隔姜灸左侧足三里穴时,发现因施灸而引起的局部温热或灼痛,皆能很灵敏地反映在右手示指、中指容积曲线的变化上。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艾灸大椎穴可增加白细胞数量,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升高明显。艾灸大椎可以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艾灸可使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的T淋巴细胞(TC)和B淋巴细胞(BC)增加明显,而以TC更为显著。说明了艾灸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取穴基本方法】

艾灸补益,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在穴位上施灸实现的,而下面的按摩补益有的也需要在穴位上进行,因此必须学会定位、取穴,掌握取穴的基本方法。

取穴位的方法。一般可分为骨度分寸法、体表标志法、指寸法和经验取穴法等。这里主要介绍体表标志法、指寸法和经验取穴法。

1.体表标志法以体表某些标志如五官、毛发、指甲、乳头、肚脐或关节、肌肉等活动时产生的孔隙,凹陷等来作为依据,去找所要取的穴位,这样的取穴方法就是体表标志法。通常比较多用此法取的穴位,如印堂,即两眉中间;膻中,即两乳头水平连线中点等。

2.指寸法指寸法是在骨度分寸和体表标志法的基础上,以施术者本人或被施术人的手指作测量标准来找穴位的一种方法,比较多用的有拇指同身寸法,即以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还有横指同身寸法,即以示指、中指、环指、小指四指相并,以中指第M 节为准,量取四横指为3寸。

3.经验法经验法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取穴法,此法简便易行,如直立垂手,中指指端即为风市穴,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指端即为列缺穴等等。

传统艾灸作用机理初探

灸法在我国古代就用于延寿健身,被称为长寿健身术,《灵枢经》记载:“灸则强食生肉。”指有增进食欲,促进人体正常发育之功。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幼时多病,及至中年开始用灸法健身,常令“艾火遍身烧”,93岁时仍“视听不衰,神采甚茂”,甚至年过百岁还能精力充沛地著书立说。公元5世纪,这种长寿健身术东传日本,在汉代医学家和养生家的大力倡导下,逐步推广,现已风行日本,受益者越来越多。

灸法就是用艾炷、艾条或其它灸料置于人体一定的部位施灸,用以预防疾病和健身养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健身方法,持之以恒,能够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推迟衰老的到来。

为什么灸法能健身养生呢?现代科学证实,灸法能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加速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提高其免疫效应,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同时灸法还能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有利于多种疾病的康复。比如,灸法不仅能够降低肺气肿病人气道的阻力,使通气量、肺活量增加,还可以纠正消化性溃疡和胃炎病人胃液分泌紊乱状态,甚至对癌细胞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此外,中医学和自然科学工作者早就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灸法跟药物治病的原理虽有相似的地方,但跟药物的单向调节作用不同,更容易恢复到最佳状态。比如艾灸后,在低血压情况下,有升压作用;相反在高血压情况下,又有明显的降压作用。艾灸对心率,血糖、血小板数目等也具有类似的调整功能。因此,灸法安全可靠,宜于长期使用。经常施灸能对人体产生良性影响,使人青春常驻,延年益寿。下面介绍几个最常用的强身保健穴位的施灸方法:

1.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这是成年人的保健名穴,一般认为青少年不宜灸,须年过三十方可选用。灸足三里能预防疾病,强筋壮骨。如《江间式心身锻炼法》记载:“无病长寿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具体方法是:经常用艾炷或艾条灸两侧小腿的足三里,每次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20~30分钟。也可在每年的伏天施灸,因伏天气候炎热,人体的阳气易于调动,所以伏天施灸具有“阳逢阳长”的作用,对于体质虚弱,阳气偏衰的人更为适宜。

2.气海、关元:气海位于脐下1.5寸,关元位于脐下3寸。二穴对泌尿、生殖系统以及人体免疫机能有重要的调整作用。关元穴内系元阳,为女子维系胞宫,男子储藏精气之所。因此,常灸二穴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扁鹊心经》曰:“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十壮,久久不畏寒暑,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张介宾在《类经图翼》中说:“吾养生无他术,但不使元气佐喜怒,使气海常温尔。”灸气海、关元二穴的方法是,用小艾炷灸或隔物灸,每次灸5~7壮,或艾条灸30分钟左右。

3.神阙:位于腹部脐中,有调理脾胃、祛寒壮阳之功。此穴多用隔物灸。《类经图翼》说:“若灸至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医学入门》说:“凡一年四季各熏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具体方法是:以药末填脐,上放艾炷施灸。艾炷每次3~5壮,药末可选用肉桂粉、附子泥、蒜泥等。

4.膏肓俞:位于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此穴对于网状内皮系统、呼吸及心血管系统有重要作用,具有益阴扶阳之功。《千金方》说:“膏肓俞无不治,主羸瘦虚损。”说明灸膏肓俞对于无病者可起到强身健骨的作用;对于体质虚弱者可起到扶助正气、促进身体健康的作用。具体方法是:采用艾炷直接灸或隔物灸,每次3~5壮,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如施灸过重,出现小水泡,可任其自愈;如水泡过大,可用经消毒的细针刺破,放掉水液,待其愈合。此外,过饱、过饥、酒后不宜立即施灸;外感或阴虚发热,而脉象数疾者,须在症状解除后,才能施灸。总之,用灸法防治疾病,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实践证明,灸法用于长寿保健是简便而又切实可行的,实为促进人们健康长寿的一种良方。(吴翠秀射阳县中琦塑业有限公司医务室)

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一、禁忌证

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邪热内炽等证,如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呕吐、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皮肤痈疽疗疖并有发热者,均不宜使用艾灸疗法。

2.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施灸。3.颜面部、颈部及大血管走行的体表区域、粘膜附近,均不得施灸。

二、注意事项

1.施灸前要与患者讲清灸治的方法及疗程,尤其是瘢痕灸,一定要取得患者的同意与合作。瘢痕灸后,局部要保持清洁,必要时要贴敷料,每天换药1次,直至结痂为止。

在施灸前,要将所选穴位用温水或酒精棉球擦洗干净,灸后注意保持局部皮肤适当温度,防止受凉,影响疗效。

2.除瘢痕灸外,在灸治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艾火灼伤皮肤。尤其幼儿患者。如有起泡时,可用酒精消毒后,用毫针将水泡挑破,再涂上龙胆紫即可。

3、偶有灸后身体不适者,如身热感、头昏、烦躁等,可令患者适当活动身体,饮少量

温开水,或针刺合谷、后溪等穴位,可使症状迅速缓解。

4.施灸时注意安全使用火种,防止烧坏衣服、被褥等物。

灸疗操作

用艾绒做成艾柱或艾条,点燃后在穴位或患处熏灸,借助温热性和药物作用,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燥湿祛寒,回阳救逆,消肿散结,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护理上常用的有艾条灸、艾柱灸及隔姜灸,隔蒜灸等。

1、艾条灸

(1)物品准备: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必要时备艾灸盒。

(2)操作方法:

①点燃艾条一端,燃端距应灸穴位或局部2~4cm处熏灸,使局部有温热感,以不感烧灼为度。

②每次灸15~30分钟,使局部皮肤红润、灼热。

③中途艾绒烧灰较多时,应将绒灰置于弯盘中,避免脱落在病人身上。

④腹部、背部较平坦处行艾灸时,可用艾灸盒。即病人取平卧或俯卧位,将点燃之艾条放于盒内纱隔层上,灸盒放在应灸穴位的部位,加盖后可使其自行燃烧艾条,达到艾灸的目的。

2、艾柱灸

(1)物品准备:治疗盘、艾绒、艾柱器、火柴、镊子、弯盘。

(2)操作方法:

①将艾绒放入艾柱器内,根据病情,制成大小适宜之艾柱。

②将艾柱置于应灸穴位上,点燃艾柱顶端。

③等艾柱燃至病人感发烫时,即用镊子取下放入弯盘,另换一艾柱,继续点燃。

④一般每次灸3~5壮(每个艾柱谓一壮)。

3、隔姜灸、隔蒜灸

(1)物品准备:治疗盘、艾绒、艾柱器、火柴、镊子、弯盘,根据需要准备切成0.2~0.3cm厘米薄,直径约2cm的鲜姜片或鲜大蒜头横切成片数片(或用大蒜捣泥,取0.3cm 厚的大蒜泥敷于穴位皮肤)。

(2)操作方法:

①暴露应灸部位。

②取鲜姜片或蒜片(或蒜泥),放于穴位,上置艾柱。

③点燃后待病人感灼热时即更换艾柱,连灸3~5壮。

④脐部也可敷食盐后,置艾柱灸之,称隔盐灸,或在穴位放其它药物如附子片等,统称间接灸法。

4、艾灸护理

(1)行艾灸时,须注意病人保持舒适体位,以免病人自行移动时,艾灰脱落或艾柱倾倒而发生烫伤或烧坏衣被。

(2)艾条灸时,要注意燃点的距离,太近则易烫伤,太远则疗效不佳,应随时询问病人温热感,并观察局部潮红程度。行艾柱灸时,更应认真守护观察,以免发生烫伤。

(3)灸后如起小水泡,一般不须处理或涂龙胆紫,较大水泡应消素后用无菌针头刺破,涂上龙胆紫或金万红软膏。

(4)艾条灸毕后,应将剩下之艾条套入玻璃试管内或将燃头浸入水中,以彻底熄灭,防止再燃。如有绒灰脱落床上,应清扫干净,以免复燃烧坏被褥。

(5)艾灸毕应为病人盖好衣被,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6)凡颜面、五官区域、大血管、粘膜处及热证,一般不宜艾灸。

5、在护理中的应用

(1)脾胃虚寒性胃痛:灸中脘(隔姜灸)、内关、足三里。

(2)脾虚型腹泻:灸天枢(隔姜灸)、神阙(隔盐灸)、足三里、肾俞、脾俞。

(3)虚脱、四肢厥逆:灸百会、神阙(隔盐灸)、涌泉

(4)虚寒型痛经:灸关元、中极、三阴交、足三里

(5)虚寒性腰痛:肾区放灸盒

(6)风寒湿痹:局部关节临近穴位

(7)恶心、呕吐、急性腹痛:脐部隔盐灸(8)未溃破之疖肿处隔蒜灸

完整的湿疹艾灸按摩治疗方法

完整的湿疹艾灸按摩治 疗方法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1、艾灸:血海、足三里、三阴交 顺序是:先灸血海,再灸足三里,最后灸三阴交。一个穴位艾灸3-5分钟,艾条离开皮肤的高度,以皮肤感到微微发烫为度,灸完局部皮肤微微发红为佳。 先灸左边的穴位,再灸右边的穴位。 可以手拿着艾条直接灸,也可以用艾灸盒来灸,艾灸盒的方法,附录在后面。 艾灸后三小时以内,不适宜做剧烈活动,不可洗澡吹风,不要吃生冷瓜果牛奶酸奶,最好做适当的休息,多喝一点白开水(是滚开水晾温的,不是热水和生水兑出来的),这样才能促进气血调和,有助于治疗保健 2、点穴按摩:曲池、合谷 顺序是:先点按曲池,再点按合谷。每穴3-5分钟,每次快速点按5秒钟,停顿2秒钟;点按的力度为,患者感到局部穴位酸痛,以能耐受为度。先按左边的穴位,再按右边的穴位。 在点穴治疗时,所点到的穴位,患者应该有酸胀稍微带一点痛的感觉,如果出现单一的疼痛感,那是穴位拿不准确,需要重新寻找穴位。治疗结束后,患者应该感觉有些微微出汗,这种效果最好 3、湿疹临时止痒的方法 治痒穴,刺激此穴位,有止痒之效。 治痒穴是在手腕放下时,从肩膀凹洼,以垂直线而下,该线与乳头的水平线相交处。 一面缓缓吐气,一面按压6秒钟,反复做10次,即可止痒。

其次,以和前面相同的要领一面吐气一面按压太白穴,即在脚拇趾下部,大骨外侧的穴位大约按20次。如此,因湿疹而引起的红色斑疹便会消失 附录:穴位的具体位置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血海: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合谷: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曲池: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完全屈肘时,当肘横纹外侧端处 悬灸艾灸盒(孔类艾灸盒)的使用方法 【品种】:包括一孔两孔多孔艾灸盒也叫悬灸架多孔温灸盒 【结构】:艾条夹子看火孔固定用钩皮筋出灰槽挡灰网 【优点】:艾条悬灸用灸架方便,防烫,可以随意固定在身上。 一、使用方法 1、打开艾灸盒上面的盖子,先将一根艾条插入灸孔,里面的卡子可以紧紧固定艾条不松动,然后用打火机、火柴、煤气炉都可以,把插入的一段点燃,然后再把盖子合上。

艾灸方案

艾灸方案 巧用艾灸对抗虚寒症 艾灸药辛温,归肝、脾、肾经,内服可治疗宫寒,痛经;外用能灸治百病。艾灸有通经活络,散寒止痛,回阳救逆等非凡的疗效。 艾草燃烧后,其特殊的对人体有益的药用成分,比如有解热止血作用的苦艾醇、苦艾酮,还有抗自由基增强免疫力的甲醇提取物、具有抗菌作用的艾叶油等等,都会挥发出来,借着热力,可以很好的渗透入皮肤肌肉深层的经脉中,与此同时,艾草燃烧会产生特殊的波长和频率的场,就象我们平时理疗用了红外波一样(只是红外范围太大,没有集中作用于穴位,因此效果不如艾灸明显),在其作用下,把因寒而造成的冻结,淤血都化掉,同时很好的改善局部的经络和穴位的共振状态,使微循环状畅通,气血供应增加,从而达到除旧迎新,治病强身的目的。 早期艾灸治疗是用“壮”来纪录治疗的时间,因为艾灸治疗,用的是艾绒做的圆锥型的艾灸柱,一壮就是指这种艾灸柱从点燃到烧完的时间。现在用的是加工好、规格标准的艾灸条。因此,现在治疗所需要的时间也改成用分钟来计算了。 一般都是灸10-15分钟左右。还可以在卖中医治疗器材的地方,看到很多用来艾灸的罐,它可以用在一些不好操作的部位的治疗,如背后膀胱经的穴位。这些艾灸罐可把艾灸条弄成段,放进去,戴在穴位上,十分方便。

当您点燃艾灸条,感受它那特有的温暖抚慰的时候。不用多说,您也知道它主要是用来治疗“寒”病的!无论是先天还是后天的脾、肾虚寒,用艾灸治疗都能大显神通。 脾、肾阳虚,素体虚寒的人,有可能是从娘胎里带来的,按西医的话,叫做遗传。怕冷、痛经的情况,多数是身体自身阳气不够,按老百姓的俗话“火力不够”!火力来自于肾,其中,命门更是一身元阳之气的发源地,只有命门火旺,人才会温暖、脾胃才能得到温煦。 用艾灸经常灸命门,关元,中极,曲骨,足三里,中脘几个穴位,每个穴位10分钟。 命门:在背后督脉上,与肚脐对应高度。中医谓之为“生命之门”,是因为它与肾气相通,经常灸治这里,具有补肾壮阳之功。在现代医学看来,命门的位置正好在脊柱调节肾上腺功能的神经节段范围,灸治可以温通督脉,调节与改善对肾上腺的气血供应,肾上腺可是人体内分泌的重要指挥部之一,主宰能量分配与使用是它的重要工作。艾灸治疗可以双向调节肾上腺的功能,使体内达到阴阳平衡。 关元,关乎元气的穴位,就是练习气功时我们常说的丹田。元气聚集的地方。从经络上说,关元是肾经与任脉交接的枢纽。男子的精,女子的血都从这里传递给生殖系统。因此“灸关元可温补下元之虚损”。 中极,是脾经的气血注入任脉的地方。 曲骨,是肝的气血注入任脉的地方。 从经络图上看,肚脐下一溜,都是重要脏腑与任脉的交会枢纽。

“艾灸”疗法介绍集锦

“艾灸”疗法介绍集锦 艾草的功效 艾草,自古在民间即有食用、袪风邪等用途,端午节有些岭南人士,除了会以糯米掺艾草制成"艾粄"等应节食品之外,还有人将艾草、茅草、抹草、柳枝、桃枝等药草悬挂门口,当作避邪之物。 艾,又称香艾、苦艾,味苦辛,性温,入肝、脾、肾经,最大功效为袪湿散寒、止血止痛,另外还有温血活血、健胃强壮等功效。 艾草主治吐血,对于直肠出血、子宫出血、月经失调、经闭、少女痿黄症、虚寒阴冷、贫血等妇科病极佳,为妇科良药。 因具有袪寒湿功能,可治关节痛、神经痛、头风头痛、腰骨酸痛和胸痛等痛症,还可治下痢、胃溃疡、盲肠炎、除腹水、止冷痢吐泻,亦可配合其它治癌药草,治疗甲状腺癌和鼻咽癌等。 治妇女产后血崩,以海金沙、凤尾草、茅根、球蕨、侧柏等煎汤后,将药汤加入艾心叶、益母草、竹叶菜、丝瓜、水芹菜、和藕粉一同绞汁,具特效。 治胃溃疡,以艾心叶、紫茉莉、木瓜等作精力汤,数日内见奇效。 艾叶平时可用来煎蛋或煮蛋吃,对于久年头痛、神经痛、腰酸背痛、崩漏下血诸症,具有极佳食疗效果,且同时为温补药膳食品,可醒胃,为虚冷者的长效性"威而刚"。 艾草更是自古以来艾灸袪风行血的唯一良药,不过治疗癌症时,必须与半枝莲、蒲公英??等治癌圣药合用,才有实效。 孟子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是说七年之病很顽固,但三年以上的陈艾却有可能治愈它。可见,人们对艾草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医认为,艾草具有?湿散寒、温经止血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艾草对多种细菌、病毒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艾草的加工和制作方式 艾灸疗法是使用艾绒制成的艾炷、艾卷,点燃后,在身体相应的穴位上施行熏灸,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单桂敏艾灸穴位

单阿姨单桂敏艾灸治疗大全 家庭常见病艾灸穴位对照表 艾灸说明 1、艾灸总的原则是哪里不舒服就灸那里,再配合灸一些常用的穴位。 2、艾灸无需精准的穴位定位,艾灸中只要知道大概的位置即可 艾灸方法 1、使用艾条直接灸。(此方法不推荐,艾条燃烧的灰烬不小心会掉在身上烫伤皮肤,而且长时间拿着艾条手臂易抖动也容易烫伤皮肤。) 2、使用艾灸器具配合艾条、艾绒、艾粒艾灸。(强烈推荐!方便、安全!) 艾灸时间 每个穴位20-30分钟 内科艾灸篇 感冒 凤池,大椎,风府,合谷 急性支气管炎 肺腧,定喘,合谷 慢性支气管炎 肺腧,膻中,脾腧,膏肓腧,太渊 咳嗽 膻中,肺腧,膏肓,天突,风门,列缺 支气管哮喘 定喘,肺腧,膻中 支气管扩张 孔最,尺泽,膻中 肺结核 肺腧,太渊,三阴交,膏肓腧,足三里,太溪 胸膜炎 肺腧,内关,期门,阴陵泉,侠溪,膻中

膈肌痉挛 中脘,足三里,内关,巨阙 急性胃肠炎 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 腹痛 气海,中脘,内庭,脾腧 胃下垂 百会,足三里,中脘,梁门,关元 胃痉挛 天枢,中脘,梁丘,幽门 消化性溃疡 中脘,梁门,足三里,胃枢 肠梗阻 足三里,天枢,支沟,下巨虚 便秘 足三里,天枢,大横,大肠腧,支沟 失眠 三阴交,内关,足三里,百会 贫血 足三里,关元 高血压 足三里,绝谷,曲池,血海 心绞痛 心腧,至阳,厥阴腧,膻中,少海,内关 无脉症 心腧,内关,太渊,厥阴腧 糖尿病 关元,太溪 脱肛

长强,百会,足三里 胆囊炎 阳陵泉,期门,日月,胆腧,太冲,足临泣 肝硬化 期门,中脘,足三里,水分,三阴交 遗尿 关元,足三里 尿潴留 三阴交,中极,膀胱腧 前列腺炎 阴陵泉,三阴交,气海,中极,会阴,腰阳关 前列腺增生(肥大) 关元,曲谷,肾腧,命门 阳痿 中极,关元,肾腧,命门 男性不育 气海,关元,三阴交,命门,足三里 遗精 中极,肾腧,三阴交,关元,志室 中风偏瘫 1,上肢瘫痪—肩井,手三里,曲池,外关,合谷2,下肢瘫痪—伏兔,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 癫痫 鸠尾,风府,筋缩,内关,丰隆 风湿性关节炎 曲池,足三里,血海,肝腧 类风湿关节炎 曲池,足三里,八风,八邪 妇科艾灸篇

艾灸疗法大全

常见疾病艾灸疗法大全

四穴养生法: 艾灸不仅可以治疗常见病,更是养生抗衰老的好办法。不要被繁杂的穴位困扰,记住四大要穴—命门、足三里、中脘、关元。通过艾灸这四大穴位,补气助阳、温益脾肾、调节脏腑,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方法:温和灸,春夏每周1-2次,秋冬每周2-3次,每穴15分钟。 命门穴:督脉之穴,其气与肾相通,是生命之根本。主治各种虚寒病状。(正坐,伸双手至腰后,大拇指在前,四指在后,左手中指指腹所在既命门) 足三里: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具有补脾益肾、调和气血的功效。多灸此穴,以预防中风,为中、老年人保健要穴。(正坐,屈膝90度,手心对膝盖骨,手指朝向下,无名指指端处既是此穴) 中脘灸:中脘为任脉经穴,胃的“募穴”,八会穴之一。具有健运脾胃,补中益气之功效。常用隔姜灸、温和灸。(脐上5寸即中脘) 关元穴:关元也称丹田,属任脉,保健要穴,有温肾固经补气回阳、通纳冲任之功。常用温和灸、隔姜灸和附子灸。孕妇禁用。(脐下3寸即关元)

注意事项:1、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2、注意施灸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3、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4、在艾灸的时候或艾灸的整个疗程,最忌讳喝冷水,吃凉饭,这样做如同给艾灸撤火,不利于疾病的治疗。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温水,高于体温。艾灸后补充一杯热水60度左右,稍稍有点烫嘴的。艾灸后如果马上洗手,希望用热水,高于体温,50度左右即可。如果不是风湿类疾病,寒性疾病,产后风疾病,灸后30分钟可以着凉水,但是,原则上不要急于用冷水。 5、施灸的程序: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背部,后胸腹,先头,后四肢,依次进行。 6、施灸的反应,会出现发热,口渴,上火,皮肤瘙痒,有的会起红疹,疲倦,尿黄,出汗,牙痛,耳呜,阴道不规则流血,全身不适等现象,一般不要惊慌,继续艾灸这些症状就会消失。这个时候可以艾灸足三里引火下行,还可以多喝水,必要时停灸或隔天艾灸,很快这样的症状就会消失。 7、一定要注意防火。

艾灸知识大全

艾灸知识大全 超强的艾灸知识大全(华盖供图) 1、病从何来? 古人云,“宁事温补、勿事寒凉”.现代人往往反其道而行之。从小生活在空调、冰箱、冷饮无处不在的里,女性们更是为了美丽穿露脐装,露背装。大量使用寒凉药物,激素。贪食生冷食物,甚至常年穿裙子骑电动车,损耗了身体的阳气,造成免疫力低下,身体各系统功能失调,被寒凉所伤,而引发了各种疼痛,亚健康,终身病,慢性病。 2、病从何去? 最好的办法是灸关元穴,和足三里,中脘穴。补充身体的元阳。这是治本。同时配合灸局部疼痛点。这是治标。 3、足三里有什么作用? 经过大量的案例表明常灸三里穴,能够防治二十多种疾病,又无一丝的毒副作用,确实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强壮身体、提高人体免疫、增强抗病能力、有益寿延年的功效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足三里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古今大量的实践都,足三里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的重要。足三里是抗衰老的有效,对于延年益寿大有裨益。灸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欲,帮助消化;在神经系统方面,可促进脑细胞机能的恢复,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的工作能力;在循环系统、血液系统方面,可以改功能,调节心律,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性良性调节作用,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能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显,对于、呃逆、嗳气、肠炎、痢疾、便秘、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绞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4、灸能美容吗?

艾灸时可能发生哪些好转反应

艾灸时可能发生哪些好转反应 艾灸时的好转反应是指病症开始改善,病根逐渐消去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反应。 其各种症状如下: 恶寒怕冷:出现在艾灸补充阳气后,体内寒毒排出时。 发热:在白血球的食菌、病毒、老废物除去时。 痉挛:在人体特定部位的血液循环促进时。 打嗝:胃弱者的胃肠内浊气和毒素排出时。 便秘和头痛:五脏的机能虚弱,水分和纤维质摄取不足时。 频频放屁:肠内浊气和毒素排出,肠内诸机能回复过程时。 皮肤发疹瘙痒症:体内的老废物和毒素来不及从大小便迅速排出,通过皮肤排出时。 嗜睡、疲困和筋肉酸痛:酸性体质转换为碱性体质的过程,体内浊血中的毒素净化排出过程时。 艾灸部位的湿气和汗水:体内的湿气和寒毒排出时。 浮肿等症状:促进各种新陈代谢和身体脂肪燃烧过程时。 其他好转反应:气血虚弱者,艾灸促进气血运行和元气补充,新陈代谢旺盛,平时太弱的免疫力,突然加强,体内滞留的各种淤血和老废物或停滞的毒素,在未及时排出时,发生一时的痛症和自觉现象。或过去曾有病痛的部位,初行艾灸数天或艾灸过程中发生一时的好转反应:有旧患重现的现象,变得更加痛苦,这是病变的细胞转换健康细胞变化的过程,就象病根崩坏一样,此现象是由于过去疾病滞留有

病灶残滓,所以是各种毒素全部排出消去前,重现病根的记忆反应之痛症。病根消去的现象,其伴随发生的痛症是可以充分忍耐的,若忍耐坚持,痛症会渐次消灭,人体有神秘的重新调整自然治愈疾病的能力。 艾灸以后,人体的免疫力增大,有时会产生更加强烈的劳累或痛症、大小便量增大、汗、痰、咳嗽、恶寒、发热、发疹、皮肤瘙痒症、体重减少、泄泻、便秘等多样的好转反应。 气虚者如果初行艾灸太强烈或长时间时,可能会有放松后无力感、眩晕、痛症加重、贪睡,或精神兴奋不能睡眠,或频繁打呵欠等症状。 此外放屁、血色大小便或呕吐或食欲不振等现象也是体内排毒反应。 若继续艾灸,不久则再回复正常。 有初行艾灸后,手足发生麻刺痛境遇,此是艾灸后原先闭塞的经穴气血开始去行,促进体内的寒毒邪气和淤血等病根消去,即一经络通渐次百经络通的现象。 糖尿病患者艾灸后可能会有眼疾或头痛,或预测不到的牙痛等病症发生。数天间轻身开心后,有时有全身无力感,或咳嗽、流鼻涕、咳脓痰、宿便或排出脓一样的脂肪便等反应。这是神妙的艾灸帮助人体免疫力提升,重生自愈力后,发挥最大的自净排毒能力的生理反应。艾灸的治疗效果,能波及全身,促使的五脏六腑蔓延的疾病和毒素排出体外,这也是东洋医学主张的自然治疗过程。对此反应不用害怕,

单桂敏的偏方

单桂敏的偏方也许有用, 但相信那是对个别体质,个别类型的痔疮才有效,对有些类型的痔疮无效或加重.网上也有些偏方明显是假的.另本人试过用土豆片贴着睡,感觉无效.这种痼疾是不可能用小办法就能治好的,不然肛肠医院怎么会越开越多. 丹溪心法里讲:痔者,皆因脏腑本虚,外伤风湿,内蕴热毒,醉饱交接,多欲自戕,以故气血下坠,结聚肛门,宿滞不散,而冲突为痔也。治法总要,大抵以解热调血顺气先盖热则血伤,血伤则经滞,经滞则气不营运,气与血俱滞,乘虚而坠入大肠,此其所以为痔也。诸痔久不愈,必至穿穴为漏矣。 只要相反就可治好了,再严重的痔或脱肛,用更长时间更大力度就ok了,广东人有方言,力不到不为财.这个病千万不能急,手术是让直肠粘膜变短,会有大量的后遗症,且括约肌受损极易复发.最后成肛屡. 也不能拖,痔会变大,变脱肛,更痛苦难治。 1.脏腑本虚,晚11点以前睡着,许多痔疮药里有动物胆,11点是胆经工作的时间。 2.风湿更简单,腰腿保暖,别呆在湿度大的地方. 3.热毒就吃中药清热解毒中药.少吃热气,肉类,发物. 4.醉饱是肚子压迫,减肚子,是内脏下坠压迫,只能还纳后把屁眼放到最高或次高的位置,绝不能放到低位,除了上洗手间,治疗.在完全好以前绝不能坐,否则前功尽弃.趴着.倒睡,倒挂是最好的,可用盆骨牵引带助力(倒立是养生的大法,瑜珈的姿势之王).其他时间趴着,严重的睡觉时最好趴着,睡不着吃安神食品或药. 站时八子脚,两臀及大腿夹紧,顶住压迫,防止脱出(也是养生的方法). 4.多欲自戕,少色欲。男女一样,纵欲会导致中气下陷.年青人也会的,只是时间较短而已. 5.气血下坠,中气下陷,长期中医调理,休养.尽快治疗其他疾病. 以下引用有深度的治痔知识 --- 丹溪心法卷二痔疮二十六 痔疮专以凉血为主。 【入方】 人参黄生地黄川芎当归(和血)升麻条芩枳壳(宽肠)槐角(凉血生血) 一方无黄连。 熏浣 五倍子朴硝桑寄生莲房(又加荆芥) 煎汤,先熏后洗。又冬瓜藤,亦好。又大肠热肿者,用木鳖子、五倍子研细末,调敷,痔头向上,是大肠热甚,收缩而上。用四物汤解毒,加枳壳、白术、槐角、秦艽。 --- 曲黎敏(1)用灸法。灸法是种非常好的养生大法,上面一章我们已经多次说过了,这里不再赘述,就是用艾条熏灼少腹,灸关元穴。 (2)如果子宫已经下垂,可以用古人的方法治病。古书曾经记述过朱丹溪医治过一个妇女,这个妇女生孩子的时候由于太过用力,生完孩子后子宫就脱落出来。 朱丹溪当时用了五倍子这味药来煮汤,然后来洗脱垂出来的子宫(如果是痔疮,就去洗痔疮),因为五倍子这味药是专门主收敛的,它具有酸收之性。一般来说,这个洗法是用五倍子100克,然后煮水、洗涤即可。 (3)用皮工之法。所谓皮工之法就是揉搓法。我们现在穿的皮夹克之类的皮子,在从动物的身上剥下来后会逐渐变硬,要想让皮恢复到以前的柔软状态,一定要通过人工揉搓,使它变软。假如子宫已经脱垂了,就要揉搓它,然后把它托上去。对于治疗痔疮,此方法同样有效。 (4)我们很少听说动物会有痔疮,因为人的直立会造成人的直肠压迫,所以我们要想不得痔疮还有一个简便的方法,就是在家里没事做的时候,做爬行运动,虽然有点可笑,但从原理上讲得通,而且有效。----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 全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降压歌 高血压病不可怕,三个穴位搞定它;太溪太冲加曲池,每穴不少二百下。 坚持按摩两月余,终生抛弃降压药。若添杞菊地黄丸,降压明目祛肝火。 感冒歌 感冒发烧司空见,吃药打针家常饭;肺俞拔罐按风池,降服感冒弹指间。 耳鸣歌 两耳嗡嗡听力降,肝火肾虚两堵墙;太冲行间和听会,三穴联扑肝火旺。 若因肾虚耳鸣响,太溪耳门威力强;坚持按揉六七天,肾气充盈消症状。 哮喘歌 哮喘本是外邪侵,好发三夏与冬春;预防为主抓关键,补气防感防过敏。 哮喘痛苦在复发,治本重在补气血;刺激合谷和肺俞,补足气血哮喘傻。 冬春哮喘由风寒,注重温阳即了然;艾灸关元足三里,脾俞拔罐太溪按。 夏季哮喘因暑湿,按揉合谷足三里;肺俞印堂阴陵泉,按摩一季哮喘离。 性福歌 人体自有威而刚,性福何须求药方;肾俞关元阴陵泉,坚持按摩就壮阳。 阳萎早泄羞难言,气血不足是关键;关元气海足三里,按摩令尔挺而坚。 心绞痛歌 老年最怕心绞痛,稍有不慎就丧命;电话呼救很必要,按摩郄门奏神功。 排毒歌 人体排毒膀胱经,殷门委中要畅通。坚持按摩促宣泄,毒素排出一身轻。 舒肝排气歌 郁闷焦虑莫担心,太冲行间为功深。每晚按摩五分钟,冲天怒气不伤身。 减肥歌 心脑肝胆糖尿病,肥胖开路是先锋;人身自有减肥药,别听广告瞎折腾。 中脘天枢两穴位,饭后按摩三分钟。睡后起前勤摩腹,腰身苗条赛明星。 惹上肥胖莫心耽,穴位刺激功效显;吃点自制二陈散,疗效巩固不反弹。 注:二陈散配方:半夏、橘红各15克,白茯苓9克,甘草5克。按此比例,磨细混合,或制成胶囊即可。糖尿病歌得了糖尿不可怕,云苓泡水当茶喝;再配四个天敌穴,消渴顽症定能克。上消燥热伤肺腑,口渴多饮小便多;按摩鱼际和太溪,胰俞拔罐十分钟。中消胃燥津液伤,口渴尿多便秘常;调理中消补胃阴,胰俞内廷太溪强。祛除热邪内廷功,一天两次按摩通;上午起就未经旺,迎头痛击

艾灸的基本知识

艾灸 艾灸的介绍: 通常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并不是这样。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而且两者治疗的范围也不一样,所谓“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指的就是其中的区别。说艾灸是一种神奇的疗法,因为它的确有很多不同凡响之处。首先,艾灸的疗效就十分神奇。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祛寒止痛、补虚固脱、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用灸法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黄帝内经》“大风汗出,灸意喜穴”,说的就是一种保健灸法。日本人须藤作等做过的灸法抗癌研究,还表明艾灸可以使皮肤组织中潜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 灸法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其治疗效果已为无数临床实践所证实。而对其机制的认识,仍是一个未解的迷。目前认为灸疗作用机制与以下5个方面有关。 (一)局部刺激作用 灸疗是一种在人体基本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治疗方法,其机制首先与局部火的温热刺激有关。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还可引起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二)经络调节作用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重要内容,也是灸疗的理论基础。人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互相协调的,这种相互协调关系,主要是靠经络的调节作用实现的。现代研究表明经络腧穴具有三大特点: 1.经络腧穴对药物具有外敏性,即用同样艾灸方法选择一定的腧穴与一般的体表点,其作用是明显不同的。 2经络腧穴对药物作用的放大性,经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表循行路线,而是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在穴位上施灸时,影响其多层次的生理功能,在这种循环感应过程中,它们之间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叠加的结果,导致了生理上的放大效应。3.经络腧穴对药物的储存性,腧穴具有储存药物的作用,药物的理化作用较长时间停留在腧穴或释放到全身,产生整体调节作用,使疾病得以治愈。 (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许多实验都证实灸疗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灸疗的许多治疗作用也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实现的,这种作用具有双向调节的特性,即低者可以使之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并且在病理状态下,这种调节作用更明显。 (四)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 灸疗的用药情况,虽比不得内治法丰富,但从各种隔物灸及太乙、雷火针灸在临床应用的情况看也可窥灸疗辨证论治之一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灸疗主要原料艾的功能。清代吴仪洛

单阿姨单桂敏艾灸治疗大全

多种疾病,可以再这里找到答案 单老师,我买了艾条和用具,正在灸。我整理了一下您博客上艾灸取穴的文章,也参照了他人的,发上来供新人看用,如有不对的,请您删除。 很多病症都要对准病灶治疗,艾灸的次序,基本是先上后下,先阳后阴 艾灸一定要灸透,这样效果才会好。 乳腺增生,艾灸取穴:选取阿是(乳f肿块处)、肩井、天突、肝俞、三阴交。经前症重加太冲;经后症重加太溪。还可以配合应用一些鹿角胶之类的“补气药”,可行血中之气,因而治乳疾效果最好。 每天艾灸一次,每次每穴10-15分钟。10天为一个疗程。用隔姜灸或艾条灸。 癌症,用艾灸可以扶正,增强免疫功能,取穴中脘、关元、膏肓、足三里。 中医管各种癌症叫癥瘕,癥瘕初是“气”产生的阶段,始是“形”产生的阶段,素是“质”产生的阶段。疾病的发生发展也是从无到有,经历了无邪、有邪气、形变、质变的过程。症瘕描述的就是疾病从无形的邪气发展到了有形的积聚,并即将质变成癌岩的阶段。所以根除症瘕,其实就是防患于未然。

导致癥瘕的发生多是:情志郁结、饮食不节或外感六淫之邪等导致致病因素,以致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障碍,经络阻塞,气血运行失常,气滞血瘀、痰凝邪毒等而发生此病。 临床表现:体内结块,固定不移,同游定处。病久面暗消瘦,纳减乏力、舌质淡紫、舌光无苔,脉细数。 治疗:扶正补虚,祛瘀排毒。 取穴:神阙、关元、足三里。 方法:用四眼盒艾灸在腹部的神阙和关元部位行大面积艾灸,每次腹部穴位大约艾灸20-30分钟,足三里用单眼艾灸盒每穴艾灸10分钟。每天一次或隔天一次。 这样艾灸10余次后,你的机体免疫力会有一个提高,相继会带动其他症状的消失。 声带小结,可以在少商和商阳点刺放血,然后再在大椎穴点刺2-3下,拔罐放血后,在此艾灸15-20分钟。 便秘,可以艾灸天枢和足三里。这两个穴位都是胃经的穴位,对机体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如泄泻时艾灸天枢会止泻;便秘时艾灸天枢又能通便。 虚证,用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治疗一段时间也会有疗效的。

几种常见的艾灸方法

1 肠胃不太好,用艾灸足三里,神阙,关元。 2 扁桃体炎用艾条灸下颌下的扁桃体点和大椎穴。 3 大便不爽:艾灸(悬空灸)近10天肚脐和脐周足三里,按摩百会穴,感觉大肠蠕动增强,每天都有排气,也没有胃肠胀气现象了,便后清爽了再巩固治疗,每周2-3次。 4 反流性胃炎可以用化脓灸的方式在中脘穴、足三里还有丰隆处艾灸。 5 胆囊长了息肉:可以艾灸关元、期门、日月、阳陵泉. 6 艾灸可以治疗咽炎,方法是在大椎穴点刺放血后,拔罐,然后在艾灸。大椎和天突.(有慢性咽炎的,会导致晚上睡觉打呼。用艾灸盒绑在大椎穴或颈夹脊穴,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7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可以艾灸治疗,用四眼艾灸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灸,还有用单眼灸盒在足三里和梁丘艾灸. 8 糜烂性胃炎可以艾灸治疗,用四眼艾灸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灸,还有用单眼灸盒在足三里和梁丘艾灸可以艾灸治疗. 9 高血压可以艾灸大椎和百会. 10 艾灸可以治疗便秘。灸神阙、关元、足三里. 11 早泄可以艾灸关元、中级、八髎穴。 12 霉菌性阴道炎艾灸关元,中极,子宫归来,还有三阴交.如果有了很好的效果,就可以隔天一次了. 13 宫颈糜烂艾灸治疗此病有很好的疗效,取穴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可以艾灸治疗,是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 14 子宫肌瘤可以艾灸治疗,是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可以艾灸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 15 肾虚应该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八髎穴. 16 十二指肠溃疡,艾灸的话以中脘。关元、天枢、足三里和胃俞、脾俞、肝俞这些辅助穴位为主。 17 肩周炎,可以艾灸或直接灸更好,还可以灸后按摩。可以在天柱、肩井、肩髎、中府、曲池、外关和局部压痛点。 18 腰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艾灸和通窜部位艾灸。 19 功能性子宫出血,可以艾灸关元、子宫、三阴交和隐白. 20 宫颈炎可以用艾灸关元、带脉,加上五味消毒饮“蒲公英15g,金银花10g,野菊花10g,紫花地丁10g,天奎子10g”,不久即可全愈。 21 肝郁的厉害,口苦、还有焦虑症,先从百会、大椎和中脘足三里开始,逐步体会效果。 22 预防经常感冒,艾灸最有效果。可以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即可,用温和灸的方式或隔姜灸的方法。 23 提高免疫力的穴位是中脘、关元、足三里。 24 肝气不足,脾胃虚,肾阳虚。艾炙中脘、脾俞、肝俞、足三里。 25 过敏性鼻炎可以灸:迎香、印堂、肺俞、合谷、大椎。

中医知识:艾灸知识大全

中医知识:艾灸知识大全

中医的养生手段繁多,尤其是在夏季,正是践行“冬病夏治”理论的最好时机,从三伏贴、三伏粥,三伏姜、三伏参、三伏酒到今日的三伏灸……无一不是爱健康的您最佳的选择,可供您随喜而为之。 您或许对三伏灸这个词不陌生,但对艾灸究竟是什么感到困惑,今天小编就来为你一次把艾灸说明白。 古法养生手段——艾灸 杏为医家之花,艾乃医家之草。 《本草》记载:艾草性味苦辛、温热,宜养脾、肝、肾。中国古代医学书籍,就有"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的记载。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且能与针疗相辅相成,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中医实施针灸术时,也常以揉捻成团的艾炷固着于针尾,点燃后用作辅助治疗。 艾叶艾梗,还能熬制成祛病的汤剂,现在南方福建、广东等地的产妇还保留用艾草煮水洗澡或者熏蒸的习惯,达到调理气血、祛除风湿的作用。 艾灸养生治病的原理 健康的人体状态,内脏器官通过经络体系与身体的穴位气孔息息相通。艾灸和针疗一样,都是在人体内部的信息通路上选择相应的部位,人工激发感传作用,使得良性循环得以恢复和巩固,恶性循环得以遮断和阻滞,从而达到养生治病的功效。 这种感传作用是如何发生的呢? “以溢奇邪,以行营卫”“有余可泻,不足可补”,是艾灸疗法对

这些中医基本疗法的灵活运用,艾灸疗法在提高正气的情况下,让邪气自除。 艾之火是纯阳之火,故而古人把太阳称为天之阳,艾之阳称之为地之阳。《内经》云: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强调的是阳气对人体的重要性。 艾灸通过艾草燃烧产生的热能,激发人体经气的活动去调整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功能。艾热之热,非其他发热的东西所能比拟,艾草燃烧产生的红外线的渗透力是普通长红外线的3-4倍,能够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艾火连续的燃烧和传递可以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身体的皮肤表层透达体内,通达病位,打通阻塞。自动调节身体内部阴阳的升降,从而达到壮阳、养生、治病的功效。 如何分辨艾绒和艾条的优劣呢? 《本草纲目》记载:凡用艾叶需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所以施艾需陈年艾,这是历代医家反复强调的。 辨别艾主要从绒、色、味、烟四个方面入手。 新艾的颜色发青、暗,点着以后火力强烈,燃烧时烟气发青、发黑,比较呛人。 好的陈艾,颜色则是土黄或者金黄,烟的颜色则是淡白色,不浓烈,燃烧后烟雾由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渗透力强,灸治效果比较好。

关于艾灸养生的知识

关于艾灸养生的知识 艾灸养护的氛围越来越浓了,但很多初入门的亲们往往对艾养后不同的反应手足无措,下面是常见的灸后反应供各位亲们可以参考对照, 艾灸真好,重在坚持! 一、出汗:是皮肤排毒的一种体现,就是在艾灸的时候,感觉出汗,灸后出汗,这种现象有可能会持续几天或更久。 二、出红疹:当有的人出汗一个阶段后,会开始出红疹、硬疙瘩,这也是排毒的一种表现;一般继续艾灸,红疹会慢慢消下去,硬疙瘩,可以边艾灸边按摩,也会慢慢消失,这也是属于皮肤排毒的一种现象。 三、小便多:有些人艾灸后排尿特别多,这也是从尿道排出毒素的一种表现,此时应该多喝水,不用担心,这些现象都会慢慢消失,一般灸后尿频的,多是提示肾脏和泌尿系统不是很好,女性提示妇科会有问题。 四、拉稀:有些人出现拉稀,频繁拉稀,而且拉屎极臭,这也是一种排病气的反应。有这种反应的,一般胃肠道有问题,或者应该注意有肿瘤发生。 五、咽喉肿痛、牙痛等:有的人会有咽喉肿痛、牙痛等,此时多喝水或者煮一点绿豆粥来喝,严重的可以停灸,等这些症状过去后,继续艾灸,可能还会有上述症状发生,一般反复几次后,就没有上火的症状了。 六、发烧:此种症状一般发生在初次艾灸者身上,没有关系,多喝水,可以在督脉和膀胱经利用艾灸刮痧杯刮痧都会退热,降火气。 七、原有的慢性病会反复:当艾灸后,元气聚集到脏腑的时候,病邪往往会自己找出路,这些出路不一定是我们设计好的,而是病邪自己习惯的路径;可是疾病的排出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它会自己寻找出路。 八、头晕耳鸣眩晕:有的反应会出现头晕耳鸣,眩晕的,遇到这样的反应,可以停下来休息几日。如果这种反应迟迟不过,在大椎点刺放血或者刮痧,这种反应会慢慢消失,有的人会反复这种反应2—3次后,慢慢适应。 九、灸感的走窜:这是很好的反应,暗示着经络的通畅。

单桂敏老师总结的艾灸禁忌

单桂敏老师总结的艾灸禁忌 很多经验就是靠积累而来的,究竟这些积累是否对呢需要我们大家来验证。 提到艾灸应该注意什么,或者有什么禁忌,这些有的是先人总结的,但是更多的是我的经验。 1.在艾灸的时候,或艾灸的整个疗程,我们最忌讳喝冷水,吃凉饭,这样做如同给艾灸撤火,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2.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温水,高于体温。艾灸后做好补充一杯热水60度左右,稍稍有点烫嘴的。 3.艾灸后如果先马上洗手,希望你用热水,高于体温的,50度左右即可。如果不是风湿类疾病,寒性疾病,产后风疾病,灸后30分钟可以着凉水,但是,原则上不要急于用冷水。 4.如果你想怀孕,刚刚灸后就马上同房,这时的子宫和输卵管的环境还很热,不利于精子的存活。最好灸后24-48小时候你在同房,这个时候,子宫和输卵管的环境已经适合精子的着床和存活生存。当然这些都是因人而异的。有的男性精子成活率很高,往往环境不利也能生根发芽,而有的种子质量不高,即使放在宽松的,高质量的土地里照样长不出好庄

稼。灸后调养口诀:灸后风寒须谨避,七情莫过慎起居,切忌生冷醇厚味,惟食素淡最适宜。 5.大悲,大喜,大怒,这样情绪不稳定,艾灸的效果会打折扣。太肌.太饱都不适合艾灸,尤其是患有胃肠疾病的人,更应该注意这些。 6.要注重灸料的质量,艾绒的好坏取决治疗效果。一般直接灸的,一定要极好的艾绒,这样不伤经络,不燥,比较柔和,便于点燃。如果是隔姜灸或隔蒜久,那么一定要新姜和鲜蒜,保持新鲜。 7.施灸的程序:《千金方》记载:“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这里说的是施灸的程序。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也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依次进行。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所以不可颠倒乱灸,如果不讲次序,后灸头面,往往有面热、咽干、口燥的后遗症或不舒服之感觉。即便无此反应,也应当从上往下灸,这也和针刺取穴一样,次序不乱,不会遗忘。 8.施灸时间,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施灸的穴位也应该是由少至多的,热度也是逐渐适应的。一般施灸早上,下午。没有

单阿姨单桂敏艾灸治疗大全讲课讲稿

单阿姨单桂敏艾灸治 疗大全

单阿姨单桂敏艾灸治疗大全 家庭常见病艾灸穴位对照表 艾灸说明 1、艾灸总的原则是哪里不舒服就灸那里,再配合灸一些常用的穴位。 2、艾灸无需精准的穴位定位,艾灸中只要知道大概的位置即可 艾灸方法 1、使用艾条直接灸。(此方法不推荐,艾条燃烧的灰烬不小心会掉在身上烫伤皮肤,而且长时间拿着艾条手臂易抖动也容易烫伤皮肤。) 2、使用艾灸器具配合艾条、艾绒、艾粒艾灸。(强烈推荐!方便、安全!) 艾灸时间 每个穴位20-30分钟 内科艾灸篇 感冒 凤池,大椎,风府,合谷 急性支气管炎 肺腧,定喘,合谷

慢性支气管炎 肺腧,膻中,脾腧,膏肓腧,太渊 咳嗽 膻中,肺腧,膏肓,天突,风门,列缺 支气管哮喘 定喘,肺腧,膻中 支气管扩张 孔最,尺泽,膻中 肺结核 肺腧,太渊,三阴交,膏肓腧,足三里,太溪 胸膜炎 肺腧,内关,期门,阴陵泉,侠溪,膻中 膈肌痉挛 中脘,足三里,内关,巨阙 急性胃肠炎 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 腹痛 气海,中脘,内庭,脾腧

胃下垂 百会,足三里,中脘,梁门,关元 胃痉挛 天枢,中脘,梁丘,幽门 消化性溃疡 中脘,梁门,足三里,胃枢 肠梗阻 足三里,天枢,支沟,下巨虚 便秘 足三里,天枢,大横,大肠腧,支沟 失眠 三阴交,内关,足三里,百会 贫血 足三里,关元 高血压 足三里,绝谷,曲池,血海 心绞痛 心腧,至阳,厥阴腧,膻中,少海,内关

无脉症 心腧,内关,太渊,厥阴腧 糖尿病 关元,太溪 脱肛 长强,百会,足三里 胆囊炎 阳陵泉,期门,日月,胆腧,太冲,足临泣 肝硬化 期门,中脘,足三里,水分,三阴交 遗尿 关元,足三里 尿潴留 三阴交,中极,膀胱腧 前列腺炎 阴陵泉,三阴交,气海,中极,会阴,腰阳关 前列腺增生(肥大) 关元,曲谷,肾腧,命门

艾灸专业知识

艾灸疗法的原理。。。。。。。。。。。。。。。。。。。。。。。。。。。。。。2 艾草的作用。。。。。。。。。。。。。。。。。。。。。。。。。。。。。。2 新艾和陈艾的区别。。。。。。。。。。。。。。。。。。。。。。。。。。。。。。2 无烟艾灸条到底好不好?.。。。。。。。。。。。。。。。。。。。。。。。。。。。3 冬至前后,艾灸养生最关键.。。。。。。。。。。。。。。。。。。。。。。。。。。3 艾灸要有正确的体位和顺序.。。。。。。。。。。。。。。。。。。。。。。。。。。3 常见疾病的艾灸选穴。。。。。。。。。。。。。。。。。。。。。。。。。。。。。4 灸法注意事项.。。。。。。。。。。。。。。。。。。。。。。。。。。。。。。。。4 用艾条、艾绒是防治蚊虫叮咬的好方法.。。。。。。。。。。。。。。。。。。。。。5 补中益气艾灸养生方.。。。。。。。。。。。。。。。。。。。。。。。。。。。。。6 艾草泡脚的方法和注意事项.。。。。。。。。。。。。。。。。。。。。。。。。。。6 艾灸治胃病.。。。。。。。。。。。。。。。。。。。。。。。。。。。。。。。。。7艾灸治疗感冒的方法及原理.。。。。。。。。。。。。。。。。。。。。。。。。。。7 艾灸养生是否会产生副作用.。。。。。。。。。。。。。。。。。。。。。。。。。。8 艾条的使用注意事项链.。。。。。。。。。。。。。。。。。。。。。。。。。。。。8 脾胃虚寒者的艾灸调理方法.。。。。。。。。。。。。。。。。。。。。。。。。。。9 艾灸足三里预防流感.。。。。。。。。。。。。。。。。。。。。。。。。。。。。。9 艾灸足三里的保健作用.。。。。。。。。。。。。。。。。。。。。。。。。。。。。9 穴位图。。。。。。。。。。。。。。。。。。。。。。。。。。。。。。。。。。。。。。。11

艾灸疗法介绍

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艾灸疗法是具体方法很多,常用者有如下数种。 (一) 艾炷灸疗法 艾炷灸施灸时所燃烧的锥形艾团称艾炷。常分直接灸( 又分化脓灸和非化脓灸) 与间接灸两种。本疗法临床运用广泛,既可保健,亦可治病,尤其适用于虚寒证,如哮喘、胃肠病。 (二) 艾条灸疗法 以艾条于穴位或病变部位上施灸者即艾条灸疗法,操作常分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主要用以治疗寒湿痹证及其他多种虚寒性疾患。 (三) 药卷灸疗法 药卷灸是在艾绒里掺进药末,用纸把艾绒裹起来成为药卷,点燃其一端而施灸。适应证大致同上两种灸法。 (四) 温针灸疗法 先根据病性选穴施针,得气后留针,后将艾绒裹于针柄上点燃,直至燃尽,使热力通过针体传入机体,达到温经散寒等目的。 (五) 隔姜灸疗法 取约2分厚生姜一块,置于选定的穴位上,再将艾炷置姜片上,点燃施灸。艾炷燃尽后,再放置艾炷反复施灸,一般至局部皮肤潮红为止。凡虚寒性疾病皆可以此疗法治之。 此外,与隔姜灸疗法大同小异的尚有“隔蒜灸”、“铺灸”( 以蒜泥铺于穴位上) 、“隔盐灸”、“附子灸、”、“隔葱灸”、“花椒灸”、“黄土灸”、“黄蜡灸”、“硫黄灸”、“药锭炎”、“药捻灸”等等,主治病证亦相差无几。 (六) 灯火灸疗法 以灯心草蘸香油,点燃,在小儿身上施灸。本疗法主要用于小儿惊风、昏迷等急性病证。 灸法分类大全 灸疗历史悠久,在民间统计有200多种,概裹以下: 艾灸法 艾炷着肤灸法:压灸无瘢痕灸瘢痕灸法 艾炷隔物灸法:隔姜灸隔碗灸隔纸灸隔矾灸隔醋灸隔粉灸隔蒜灸隔葱灸隔盐灸隔树皮灸隔韭菜灸隔川椒灸隔豉饼灸隔巴豆灸隔附子灸隔药饼灸隔面饼灸 隔药末灸隔泥饼灸隔蟾蜍皮灸隔甘遂饼灸隔鸡蛋壳灸隔竹圈盐灸隔商陆饼灸隔蓖麻仁灸隔香附饼灸隔木香饼灸 艾条悬灸法:齐灸排灸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 艾条隔物悬灸法:隔布灸隔药纱灸隔膏药灸隔药液灸隔药糊灸 艾条压灸法:指灸衬垫灸灸笔灸雷火针灸太乙针灸运动按灸 铺灸法:大灸敷灸长蛇灸艾熨灸日光灸 艾灸器灸法:温盒灸温筒灸温管灸温架灸温罐灸熏器灸温篮灸核桃壳灸多功能艾灸器灸 温针灸及其他灸法:温针灸骑竹马灸隔姜温针灸麝艾温针灸电热艾针灸隔橘皮温针灸 非艾灸法

完整的湿疹艾灸按摩治疗方法

1、艾灸:血海、足三里、三阴交 顺序是:先灸血海,再灸足三里,最后灸三阴交。一个穴位艾灸3-5分钟,艾条离开皮肤的高度,以皮肤感到微微发烫为度,灸完局部皮肤微微发红为佳。先灸左边的穴位,再灸右边的穴位。 可以手拿着艾条直接灸,也可以用艾灸盒来灸,艾灸盒的方法,附录在后面。 艾灸后三小时以内,不适宜做剧烈活动,不可洗澡吹风,不要吃生冷瓜果牛奶酸奶,最好做适当的休息,多喝一点白开水(是滚开水晾温的,不是热水和生水兑出来的),这样才能促进气血调和,有助于治疗保健 2、点穴按摩:曲池、合谷 顺序是:先点按曲池,再点按合谷。每穴3-5分钟,每次快速点按5秒钟,停顿2秒钟;点按的力度为,患者感到局部穴位酸痛,以能耐受为度。先按左边的穴位,再按右边的穴位。 在点穴治疗时,所点到的穴位,患者应该有酸胀稍微带一点痛的感觉,如果出现单一的疼痛感,那是穴位拿不准确,需要重新寻找穴位。治疗结束后,患者应该感觉有些微微出汗,这种效果最好 3、湿疹临时止痒的方法 治痒穴,刺激此穴位,有止痒之效。 治痒穴是在手腕放下时,从肩膀凹洼,以垂直线而下,该线与乳头的水平线相交处。 一面缓缓吐气,一面按压6秒钟,反复做10次,即可止痒。 其次,以和前面相同的要领一面吐气一面按压太白穴,即在脚拇趾下部,大骨外侧的穴位大约按20次。如此,因湿疹而引起的红色斑疹便会消失

附录:穴位的具体位置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血海: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合谷: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曲池: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完全屈肘时,当肘横纹外侧端处

艾灸大师谢锡亮艾灸治疗抑郁症

艾灸大师谢锡亮艾灸治疗抑郁症 【概说】 一、概念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都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二、沿革 (一)《内经》无郁证病名,但有关于五气之郁的论述,还有较多关于情志致郁的论述。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郁之甚者,治之奈何?”“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 《素问·举痛论》说:“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灵枢·本神》说:“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 《灵枢·本病论》说:“人忧愁思虑即伤心”,“人或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即伤肝也”。 (二)《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记载了脏躁及梅核气两种病证。 观察到这两种病证多发于女性,所提出的冶疗方药沿用至今。 (三)《诸病源候论·气病诸候·结气候》指出忧思会导致气机郁结。 “结气病者,忧思所生也。心有所存,神有所止,气留而不行,故

结于内”。 (四)金元时代,开始比较明确地把郁证作为一个独立的病证加以论述。 如元代《丹溪心法·六郁》已将郁证列为一个专篇,提出了气、血、火、食、湿、痰六郁之说,创立了六郁汤、越鞠丸等相应的治疗方剂。 (五)明代《医学正传》首先采用郁证这一病证名称。 (六)自明代之后,已逐渐把情志之郁作为郁证的主要内容。 如《古今医统大全·郁证门》说:“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既郁之久,变病多端。” 《景岳全书·郁证》将情志之郁称为因郁而病,着重论述了怒郁、思郁、忧郁三种郁证的证治。 《临证指南医案·郁》所载的病例,均属情志之郁,治则涉及疏肝理气、苦辛通降、平肝熄风、清心泻火、健脾和胃、活血通络、化痰涤饮、益气养阴等法,用药清新灵活,颇多启发.并且充分注意到精神治疗对郁病具有重要的意义,认为“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王清任对郁证中血行郁滞的病机作了必要的强调,对于活血化瘀法在治疗郁证中的应用作出了贡献。 综上可知,郁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郁,包括外邪、情志等因素所致的郁在内。狭义的郁,即单指情志不舒为病因的郁。明代以后的医籍中记载的郁证,多单指情志之郁而言。 三、讨论范围 根据郁证的临床表现及其以情志内伤为致病原因的特点,主要见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