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25例肺炎患者的护理措施

浅谈25例肺炎患者的护理措施

浅谈25例肺炎患者的护理措施
浅谈25例肺炎患者的护理措施

浅谈25例肺炎患者的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0-12-07T16:05:40.41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2期供稿作者:刘立波[导读]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等引起,是呼吸道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刘立波 (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15410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2-0327-02 【关键词】肺炎护理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等引起,是呼吸道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病原体变迁、易感人群结构改变(如社会人口老龄化、吸烟人群的低龄化)、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率增高、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引起细菌耐药性增高等,虽然新的强效抗生素不断投入应用,但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很高,发病率在各种致死病因中居第5位。实践表明,肺炎患者的护理是肺炎防治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我院对25例肺炎患者,在护理中略有体会,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5例,其中男16例,女9例,男性发病略高于女性,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44岁。

1.2方法

本组患者中25例以抗感染为主,选用抗生素的范围主要有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炭青霉素烯类、唑类抗真菌药、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复合制剂及中药抗炎。其中有9例联合2种抗生素,应用10~28天。选用时未做痰培养或药敏试验者据经验用药,其他据痰培养及药敏用药,同时积极治疗基础病。

1.3结果

治疗时间最短12天,最长46天,平均治疗时间29天。完全康复15例,好转5例,合并肺心病4例,其中由于心脏骤停死亡1例。死亡患者年龄67岁。

2 护理措施

2.1一般护理

2.1.1体位与环境护理发热病人应卧床休息,协助病人采取有利于呼吸的体位(高枕卧位或半卧位),以减少组织对氧的消耗,缓解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有胸痛者可采取患侧卧位,降低患肺活动度,减轻不适,并有利于健侧肺通气。高热患者在退热过程中出汗较多,应及时擦干汗液,并更换潮湿的衣服及被服,防止受凉,使病人感觉舒适。对体弱、活动不便的病人,应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病人翻身,按摩骨隆突部位,防止压疮。保持病室安静、舒适、空气清新,将病房的室温度控制在18℃~28℃,相对湿度50%~60%。根据天气情况每日通风换气1~2次,盖被轻暖,衣服松软、少。限制亲友探视。

2.1.2饮食护理机体在炎症及高热期间,给予高足够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质饮食,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宜少量多餐,避免腹胀加重呼吸困难。鼓励病人多饮水,以稀释和促进毒素排泄,补充发热、呼吸急促丢失的水分,还可加快毒素排泄和热量散发,并利于排痰。对不能进食者应适当补充液体及电解质,每日补液1000~2000 mL。以高热、暂时不能进食者则需静脉补液,滴速不宜过快,尤其是老人或心脏病病人,以免引起肺水肿。

2.1.3口腔护理高热病人唾液分泌减少,消化功能障碍,易出现口唇干裂、口周疱疹或口腔溃疡。患者应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臭、舌炎、口腔溃疡的发生。医护人员应鼓励病人经常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湿润、舒适,增加食欲。每日做口腔护理2次,饭前、饭后漱口。口周疱疹者局部涂抗病毒软膏,口唇干燥着涂抹石蜡油,防止继发感染。

2.2病情观察

①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重点观察热型,协助医生明确诊断,体温不升或高热为病情严重的表现,重症肺炎不一定有高热;有无心率加快、脉搏细速、血压下降、脉压变小、皮肤肢端湿冷等休克的表现;有无呼吸困难、皮肤和黏膜有无发绀等缺氧的表现,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当高热病人体温骤降至常温以下,伴脉搏细速、脉压变小、皮肤苍白、发绀或四肢厥冷、烦躁不安、尿量减少等休克征象时,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②精神和意识状态:有无精神萎靡、表情淡漠、神志模糊或烦躁不安等病情严重的表现。③出入量:有无尿量减少,疑有休克应测每小时尿量及尿比重。④留痰与送检:观察病人咳嗽、咳痰的性质、量、气味及自行咳痰的能力。及时正确收集痰标本,于清晨漱口数次,将深部咳出的第一口痰弃去,然后留第2~第3口痰置于清洁容器中。1小时内及时送检做痰细菌学培养,了解病原菌并做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治疗。

2.3用药护理

使用解热镇痛剂及抗菌药物,注意药物浓度、配伍禁忌、滴速和用药间隔时间,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①应用青霉素类药物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凡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的病人,不得使用此类药物,也不再作皮肤过敏试验,以免发生意外。②红霉素用药后可引起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和注射部位刺激、疼痛或静脉炎,滴注速度不宜过快、药物浓度不宜过高。③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有不完全的交叉过敏反应,还有胃肠道反应、皮疹,偶尔有白细胞减少和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对青霉素过敏或过敏体质者慎用。④喹诺酮类偶有恶心、皮疹、头痛或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作用,有癫痫病史者慎用。

2.4症状护理

2.4.1高热护理除安排病人休息、合理饮食,做好口腔护理外,针对不同发热时期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畏寒、寒战时注意保暖,适当增加被褥;高热时以采取酒精擦浴、冰袋、冰帽等物理降温措施为宜,使体温逐渐下降,不宜使用阿司匹林或其他解热药,防止大量出汗和虚脱;热退出汗时,及时协助擦干、更换衣服和被褥,避免受凉。若高热病人出现明显腹胀,可采用腹部热敷或肛管排气,避免压迫膈肌,影响肺气体交换。

2.4.2气急发绀护理给予氧气吸入,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发绀,增加病人的舒适度。氧流量一般为2~4L/min,若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应给予低流量、低浓度持续吸氧。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的变化,注意有无皮肤色泽和意识状态改变,如果病情恶化,准备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通气。

肺炎病人护理常规[内容详细]

肺炎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 1急性期卧床休息,降低机体耗能,注意保暖。 2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病室应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及通风。 3高热期应进食高营养的清淡、易消化的流质和半流质;不能进食者适当补液;恢复期可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普通饮食。 4加强口腔护理,肺炎患者体温较高,如果口腔内存留食物残渣,宜于细菌生长繁殖而发生口腔炎,口腔的清洁还可以促进食欲。应在饭前、饭后协助患者漱口,如口唇有疱疹者局部涂碘甘油等。 (二)对症护理 1高热的护理:体温超过39度时给予物理降温,头部放置冰袋或30%~50%的酒精或温水檫浴,冰盐水灌肠等,半小时后测量体温。及时擦干汗液,更换内衣,注意保暖。鼓励多饮水,每天饮水量1000~2000ml,必要时静脉补液。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一次,观察热性变化规律。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退热剂,观察并记录用药效果。热退后要鼓励患者增加呼吸运动,以促进痰液排出,防止并发症出现。 2胸痛的护理:协助患者取患侧卧位以降低患侧胸廓活动度,疼痛明显时可按医嘱小剂量服用止痛剂,并观察止痛效果。 3咳嗽、咳痰的护理:观察痰液颜色和量,及时正确收集痰标本,于晨起漱口三次,将深部咳出的痰置于痰培养皿中,1小时内及时送检作痰细菌培养,了解病原菌并做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治疗。指导并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咳痰,

协助排痰,如翻身、拍背、雾化吸入,每天2~3次,鼓励多饮水,保持气道湿润;剧烈刺激性干咳者遵医嘱给予可待因糖浆(惠菲宁)10ml,每天2~3次,并观察疗效。 (三)病情观察 1用药观察:用药过程中观察患者的体温、咳嗽、胸痛等情况,如体温不退或下降后又升高应考虑有其他病变并存可能,如休克、脓胸等,需进一步检查。观察各类抗生素的反应,用药前按要求做皮肤过敏试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胃肠道反应较著,静脉滴注易引起静脉炎。应注意药物浓度、滴速和用药间隔及配伍禁忌。 2感染性休克的观察:密切观察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当出现高热骤降至常温一下、脉搏细速、脉压变小、呼吸浅快、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肢冷出汗、尿量减少(每小时少于30ml)等休克征象时,立即与医生联系并配合处理。 糖尿病护理常规 (一)执行内分泌系统的疾病一般护理系统 (二)一般护理 1休息与活动:每天起居规律,早睡早起,身体情况许可,可进行适 当的运动,循序渐进并长期坚持,运动方式可结合患者爱好,老年人 以散步为宜,不应超过心肺及关节的耐受能力,以免导致并发症。 2饮食:饮食控制是重要性的基础治疗措施,应严格和长期执行。计

肺炎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肺炎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一、清理呼吸道无效 1、观察痰的颜色、性状、量、气味及其咳嗽的频率、程度等。 2、遵医嘱留取新鲜痰标本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根据药敏使用抗生素。 3、对呼吸困难、发绀者给予氧气吸入,以改善脑组织缺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4、指导并鼓励病人有效地咳痰,床旁备有负压吸引装置、开口器,必要时吸痰 5、鼓励病人多饮水,以维持病人足够的液体入量;同时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保证充足的能量。 6、给予口腔护理,以保持口腔清洁。 7、指导协助翻身、拍背、行深呼吸后用力咳嗽、咳痰。必要时遵医使用超声雾化和蒸气吸入,湿化呼吸道,促进痰液排出。 二、气体交换受损、低效型呼吸型 1、卧床休息,抬高床头,有利于呼吸,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或高枕卧位,因合适的体位有利于呼吸和咳痰,从而减轻呼吸困难。 2、遵医嘱给予低流量吸氧,一般1-2/min,同时保持输氧装置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3、鼓励患者有意识地使用呼吸技术(包括缩拢嘴唇呼吸和用膈肌呼吸),以增加肺活量。 4、环境安静舒适、空气洁净,温湿度适宜。

5、心理护理:因不良情绪可以加重呼吸困难,医护人员应安慰病人,使病人情绪稳定,增强对治疗的信心及安全感。 6、用药护理支气管舒张药、抗菌药物、呼吸兴奋剂,观察疗效和副作用。 7、嘱患者戒烟、酒,减少其对肺部的刺激。 8、遵医嘱监测动脉血气分析。 三、睡眠型态紊乱 1、评估导致病人睡眠型态紊乱的具体原因(属于病理生理、心理或情境哪一方面的因素)。病人睡眠型态,如早醒、入睡困难、易醒、多梦等。与医师沟通,遵医嘱用药。 2、尽量减少或消除影响病人睡眠型态的相关因素;如治疗躯体、精神不适和疾病;及时妥善处理好病人的排泄问题。协助医生调整影响睡眠规律的药物种类、剂量或给药时间。为病人安排合理的运动、活动及减少白天卧床、睡眠。帮助病人适应生活方式或环境的改变。夜间病人睡眠时,除必要的观察和操作外,不宜干扰病人睡眠。 3、心理护理措施:通过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的焦虑、恐惧、抑郁,及兴奋程度,从而改善病人的睡眠医. 四、活动无耐力 1、鼓励病人充分卧床休息。 2、将病人经常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品(如:卫生纸、茶杯等)放在病人容易拿取的地方。 3、根据病情或病人的需要指导陪护协助其日常生活活动,以减少能

肺炎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知识讲解

肺炎护理诊断与护理 措施

肺炎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一、清理呼吸道无效 1、观察痰的颜色、性状、量、气味及其咳嗽的频率、程度等。 2、遵医嘱留取新鲜痰标本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根据药敏使用抗生素。 3、对呼吸困难、发绀者给予氧气吸入,以改善脑组织缺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4、指导并鼓励病人有效地咳痰,床旁备有负压吸引装置、开口器,必要时吸痰 5、鼓励病人多饮水,以维持病人足够的液体入量;同时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保证充足的能量。 6、给予口腔护理,以保持口腔清洁。 7、指导协助翻身、拍背、行深呼吸后用力咳嗽、咳痰。必要时遵医使用超声雾化和蒸气吸入,湿化呼吸道,促进痰液排出。 二、气体交换受损、低效型呼吸型 1、卧床休息,抬高床头,有利于呼吸,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或高枕卧位,因合适的体位有利于呼吸和咳痰,从而减轻呼吸困难。 2、遵医嘱给予低流量吸氧,一般1-2/min,同时保持输氧装置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3、鼓励患者有意识地使用呼吸技术(包括缩拢嘴唇呼吸和用膈肌呼吸),以增加肺活量。 4、环境安静舒适、空气洁净,温湿度适宜。

5、心理护理:因不良情绪可以加重呼吸困难,医护人员应安慰病人,使病人情绪稳定,增强对治疗的信心及安全感。 6、用药护理支气管舒张药、抗菌药物、呼吸兴奋剂,观察疗效和副作用。 7、嘱患者戒烟、酒,减少其对肺部的刺激。 8、遵医嘱监测动脉血气分析。 三、睡眠型态紊乱 1、评估导致病人睡眠型态紊乱的具体原因(属于病理生理、心理或情境哪一方面的因素)。病人睡眠型态,如早醒、入睡困难、易醒、多梦等。与医师沟通,遵医嘱用药。 2、尽量减少或消除影响病人睡眠型态的相关因素;如治疗躯体、精神不适和疾病;及时妥善处理好病人的排泄问题。协助医生调整影响睡眠规律的药物种类、剂量或给药时间。为病人安排合理的运动、活动及减少白天卧床、睡眠。帮助病人适应生活方式或环境的改变。夜间病人睡眠时,除必要的观察和操作外,不宜干扰病人睡眠。 3、心理护理措施:通过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的焦虑、恐惧、抑郁,及兴奋程度,从而改善病人的睡眠医. 四、活动无耐力 1、鼓励病人充分卧床休息。 2、将病人经常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品(如:卫生纸、茶杯等)放在病人容易拿取的地方。

肺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肺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1-02-18T15:03:11.1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5期供稿作者:张立娟 [导读] 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2 000ml,必要时静脉补液。按医嘱应用抗生素、退热药,观察并记录用药效果。 张立娟(黑龙江省鹤岗矿业集团肿瘤医院 154101)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35-0338-02 【关键词】肺炎护理 肺炎是呼吸道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我国发病率高,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等引起,由于病原体变迁、易感人群结构改变(如社会人口老龄化、吸烟人群的低龄化)、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率增高、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引起细菌耐药性增高等,虽然新的强效抗生素不断投入应用,但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很高。在各种致死病因中居第5位。本节主要介绍肺炎球菌肺炎病人的护理。现选取在我院收治的2009年1~12月肺炎患者80 例的临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收治的80例患者,男49例,女31例,年龄22~80岁。均经胸片和细菌检查后确诊。其发病诱因以受凉,上呼吸道感染,长期卧床为主。并有40例伴有1~3种基础疾病者,其中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不张、肺心病,支气管扩张者24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12例,其他疾病4例。 1.2诊断有典型症状、体征的病例,再经胸部X线检查,不难诊断。肺炎病变早期体征不明显,年老和幼儿病人以及继发于其他疾病时,临床表现常不典型,确诊本病的主要依据是检测到病原菌。 1.3 治疗抗感染治疗是肺炎治疗的最主要环节。选用抗生素应遵循抗菌药物治疗原则,即对病原体给予针对性治疗。抗生素治疗后48~72h应对病情进行评价,治疗有效表现为体温下降、症状改善、白细胞逐渐降低或恢复正常,而X线胸片病灶吸收较迟。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发热患者应卧床休息,以减少氧耗量,缓解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做好口腔护理,鼓励患者经常漱口,口唇疱疹者局部涂抗病毒软膏,防止继发感染。给予能提供足够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以补充高热引起的营养物质消耗。鼓励患者多饮水,1~2L/d。轻症者无需静脉补液,食欲差或不能进食者、失水明显者可遵医嘱静脉补液,保持血钠<145mmol/L,尿比重<1.020,补充因发热而丢失的水和盐,加快毒素排泄和热量散发。心脏病或老年人应注意补液速度,避免过快导致急性肺水肿。高热病人唾液分泌减少,消化功能障碍,易出现口唇干裂、口周疱疹或口腔溃疡,应鼓励病人经常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湿润、舒适,增加食欲。口周疱疹者局部涂抗病毒软膏,防止继发感染。 2.2病情观察严密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和尿量。尤其对儿童、老年人或久病体弱者,警惕重症肺炎的发生。当高热病人体温骤降至常温以下,伴脉搏细速、脉压变小、皮肤苍白、发绀或四肢厥冷、烦躁不安、尿量减少等休克征象时,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2.3 对症护理 2.3.1 高热护理每4h监测体温1次,观察热型变化规律。观察患者的面色、脉搏、呼吸、血压、食欲、出汗等,皮肤有无干燥及弹性如何。卧床休息,降低机体耗能,注意保暖。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发热患者容易怕光,拉上窗帘以减低室内亮度,病室保持适宜的温度18~22℃、湿度50%~70%。高热患者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干燥,极易引起口腔炎、舌炎和黏膜溃疡,在饭前、饭后协助患者漱口,加强晨、晚间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口唇干裂者涂甘油保护,有疱疹者局部涂消炎膏。体温超过38.5℃时给予物理降温,头部放置冰袋,或乙醇擦浴、温水擦浴等,30min后观察体温并做记录。在退热过程中如患者大量出汗,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裤、床单、被套。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2 000ml,必要时静脉补液。按医嘱应用抗生素、退热药,观察并记录用药效果。 2.3.2 咳嗽咳痰护理鼓励病人多饮水,指导病人有效咳嗽,并及时协助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给予雾化吸入或遵医嘱应用祛痰剂,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2.3.3 气急发绀护理给予氧气吸入,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发绀,增加病人的舒适度。氧流量一般为2~4L/min,若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应给予低流量、低浓度持续吸氧。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的变化,注意有无皮肤色泽和意识状态改变,如果病情恶化,准备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通气。 2.4感染性休克抢救配合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医生,并备好物品,积极配合抢救。患者取仰卧中凹位,抬高头胸20°、抬高下肢约30°,有利于呼吸和静脉血回流。给予高流量吸氧,维持PaO2>60mmHg,改善缺氧状况。快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平衡液或右旋糖酐以维持有效容量,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有明显酸中毒可应用5%碳酸氢钠静脉滴注,因其配伍禁忌较多,宜单独输入。随时监测患者一般情况、血压、尿量、尿比重、血细胞比容等;监测中心静脉压,作为调整补液速度的指标,中心静脉压 <5emH2O可放心输液,达到10cmH2O应慎重,输液不宜过快,以免诱发急性心力衰竭。下列证据提示血容量已补足:口唇红润、肢端温暖、收缩压>90mmHg、尿量>30ml/h以上。如血容量已补足,尿量<400ml/d,比重<1.018,应及时报告医生,注意有无急性肾衰竭。遵医嘱输入多巴胺、间羟胺等血管活性药物。根据血压调整滴速,以维持收缩压在90~100mmHg为宜,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改善微循环。输注过程中注意防止液体溢出血管外,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和影响疗效。联合使用广谱物抗菌药物控制感染时,应注意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2.5 用药护理遵医嘱使用解热镇痛剂及抗菌药物,注意药物浓度、配伍禁忌、滴速和用药间隔时间,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①应用青霉素类药物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凡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的病人,不得使用此类药物,也不再作皮肤过敏试验,以免发生意外。②红霉素用药后可引起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和注射部位刺激、疼痛或静脉炎,滴注速度不宜过快、药物浓度不宜过高。③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有不完全的交叉过敏反应,还有胃肠道反应、皮疹,偶尔有白细胞减少和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对青霉素过敏或过敏体质者慎用。 ④喹诺酮类偶有恶心、皮疹、头痛或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作用,有癫痫病史者慎用。 3 讨论 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感染性疾病,是指肺泡腔和间质组织的肺实质感染。一般可以治愈但可复发的疾病,通过临床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减少复发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并降低死亡率。

浅谈肺炎病人的临床护理

浅谈肺炎病人的临床护理 发表时间:2013-01-10T13:29:56.8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2期供稿作者:胡艳玲 [导读] 自我监测指导教会病人注意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并做好记录,指导病人正确收集痰标本,及时送检; 胡艳玲 (黑龙江省大庆市油田总医院护理部 163001)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2-0269-01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等引起,是呼吸道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我国发病率高,在各种致死病因中居第5位。本节主要介绍肺炎球菌肺炎病人的护理。 1 辅助检查 1.1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WBC 10~20×109/L,N>0.8,伴核左移,细胞内可见中毒颗粒。 1.2 痰液检查痰涂片作革兰染色发现革兰染色阳性菌,或做夹膜染色发现带夹膜的双球菌,可做出初步的病原诊断。痰培养24~48h 可以确定病原体。痰培养标本应在抗生素应用之前采集。 1.3 胸部X线检查早期仅见肺纹理增粗。典型表现为与肺叶、肺段分布一致的大片炎症浸润阴影或实变影,在实变阴影中可见支气管充气征。病变累及胸膜时,可有肋膈角变钝或少量胸腔积液征象。老年人病灶消散较慢,也可转为机化性肺炎。 2 护理措施 2.1 一般护理 2.1.1 休息与体位发热病人应卧床休息,协助病人采取有利于呼吸的体位(高枕卧位或半卧位),以减少组织对氧的消耗,缓解头痛、周身酸痛等症状。有胸痛者可采取患侧卧位,降低患肺活动度,减轻不适,并有利于健侧肺通气。 2.1.2 病室环境保持病室安静、舒适、空气清新,温度18~20℃,湿度50%~60%。限制亲友探视。 2.1.3 饮食护理给予足够热量、高蛋白和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宜少量多餐,避免腹胀加重呼吸困难。鼓励病人多饮水,2~2.5L/d,以补充发热、呼吸急促丢失的水分,还可加快毒素排泄和热量散发,并利于排痰。高热、暂时不能进食者则需静脉补液,滴速不宜过快,尤其是老人或心脏病病人,以免引起肺水肿。 2.1.4 口腔护理高热病人唾液分泌减少,消化功能障碍,易出现口唇干裂、口周疱疹或口腔溃疡,应鼓励病人经常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湿润、舒适,增加食欲。口周疱疹者局部涂抗病毒软膏,防止继发感染。 2.2 对症护理 2.2.1 高热护理除安排病人休息、合理饮食,做好口腔护理外,针对不同发热时期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畏寒、寒战时注意保暖,适当增加被褥;高热时以采取酒精擦浴、冰袋、冰帽等物理降温措施为宜,使体温逐渐下降,不宜使用阿司匹林或其他解热药,防止大量出汗和虚脱;热退出汗时,及时协助擦干、更换衣服和被褥,避免受凉。若高热病人出现明显腹胀,可采用腹部热敷或肛管排气,避免压迫膈肌,影响肺气体交换。 2.2.2 咳嗽咳痰护理鼓励病人多饮水,指导病人有效咳嗽,并及时协助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给予雾化吸入或遵医嘱应用祛痰剂,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2.2.3 气急发绀护理给予氧气吸入,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发绀,增加病人的舒适度。氧流量一般为2~4L/min,若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应给予低流量、低浓度持续吸氧。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的变化,注意有无皮肤色泽和意识状态改变,如果病情恶化,准备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通气。 2.3 用药护理遵医嘱使用解热镇痛剂及抗菌药物,注意药物浓度、配伍禁忌、滴速和用药间隔时间,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①应用青霉素类药物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凡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的病人,不得使用此类药物,也不再作皮肤过敏试验,以免发生意外。②红霉素用药后可引起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和注射部位刺激、疼痛或静脉炎,滴注速度不宜过快、药物浓度不宜过高。③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有不完全的交叉过敏反应,还有胃肠道反应、皮疹,偶尔有白细胞减少和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对青霉素过敏或过敏体质者慎用。 ④喹诺酮类偶有恶心、皮疹、头痛或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作用,有癫痫病史者慎用。 2.4 休克型肺炎护理 (1)首先安置病人取仰卧中凹位,头胸部抬高20°、下肢抬高30°,以利于气体交换和静脉回流。尽量减少搬动,注意保暖(忌用热水袋),高流量吸氧。 (2)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①遵医嘱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平衡盐液,以维持有效血容量,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随时监测病人一般情况、生命体征、尿量、尿比重等;监测中心静脉压作为调整补液速度的指标:中心静脉压<5cmH20可放心输液,达到10cmH20时,输液速度不宜过快,以免诱发急性肺水肿。②遵医嘱应用多巴胺、间羟胺等血管活性药物,根据血压调整滴速,使收缩压维持在90~100mmHg,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用药过程中应注意防止药液溢出血管外,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和影响疗效。③有明显酸中毒者,应用5%碳酸氢钠静脉滴注,因其配伍禁忌较多,宜单独输入。④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控制感染,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3)当病人神志逐渐转清、表情安静、口唇红润、脉搏有力、呼吸平稳、收缩压>90mmHg、尿量>30mL/h、皮肤及四肢变暖,表示病情已好转。 3 健康教育 3.1 疾病知识指导向病人及家属介绍肺炎的病因及诱因,指导病人加强营养,劳逸结合,生活规律,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或注射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促进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天气变化时要及时添加衣服,避免受凉、淋雨、酗酒和过度劳累,防止呼吸道感染。及时治疗皮肤疥、痈、毛囊炎、蜂窝织炎、伤口感染等;对慢性病、长期卧床、意识障碍者,指导家属鼓励并协助病人翻身、拍背咳出痰液。对于年老体弱、长期卧床者,注意经常改变体位,按时翻身、叩背,以促进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告知病人复诊时间和复诊时应携带的相关资料,如胸部X线片等。 3.2 生活指导急性期饮食要清淡,进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注意营养,饮食多样化,鼓励病人多饮水,恢复期多食蔬菜、水果。

肺炎的护理常规

肺炎的护理常规呼内张晓利【病情观察】 1.神志、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的变化。 2.咳嗽、咳痰的程度和性质。 3.有无其他伴随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全身酸痛、恶心、呕吐及食欲下降。 【症状护理】 1.呼吸困难的护理: (1)环境: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避免刺激性气味,保证病人良好休息。 (2)调整体位:病人取半坐位或端坐位,必要时设置跨床小桌,以便病人伏桌休息,减轻体力消耗。 (3)保持呼吸道通畅:气道分泌物多者,协助病人充分排出。张口呼吸者应每日清洁口腔2~3次,并补充因呼吸丧失的水分。 (4)心理护理:增加巡视次数,进行必要的解释,以缓解其紧张情绪。 (5)吸氧:氧气疗法是纠正缺氧、缓解呼吸困难最有效的方法。 2.高热的护理: (1)评估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伴随症状;评估病人的体液平衡状况、皮肤弹性和精神状态。 (2)监测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试体温4次,直到体温恢复正常后3天。 (3)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体温超过38.5℃,给予物理降温(如冰袋降温、酒精擦浴等),或遵医嘱给予药物(如消炎痛拴、巴米尔、安痛定等)。降温后30分钟复测体温,在体温单上记录。 (4)加强监测,了解血常规、出入量、血清电解质等变化。 (5)病人的安全管理,高热者嘱病人卧床休息,有谵妄、意识障碍时应加床档,必要时给予肢体约束。在病人大量出汗、食欲不佳及呕吐时,应密切观察有无脱水现象,防止病人虚脱造成跌倒、摔伤等安全隐患。 (6)营养支持,提供高维生素、高热量、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鼓励病人多饮水。 (7)基础护理,每日根据病情做口腔护理,进食前后漱口;注意皮肤清洁卫生,及时更换病号服,保持干燥;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肺炎病人的护理措施【最新】

肺炎病人的护理措施【最新】 肺炎病人的护理 本节考点:肺炎病人护理,其中休克型肺炎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为重点 肺炎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肺实质或间质内的急性渗出性炎症。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肺炎,也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一、按解剖位置分类 (一)按解剖位置分类 1.大叶性肺炎炎症起于肺泡,通过肺泡间孔向其他肺泡蔓延,以致一个肺段或肺叶发生炎症(肺实变),故又称为肺泡性肺炎。致病菌多为肺炎球菌。 2.小叶性肺炎病原体经支气管入侵播散引起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的炎症,又称为支气管肺炎。常继发于其他疾病,可由细菌、病毒及支原体引起。

3.间质性肺炎为肺间质的炎症。 (二)按病因学分类 细菌性肺炎最为常见,其次为病毒、支原体、真菌、立克次体、衣原体均可引起肺炎。细菌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肺炎球菌,其次为葡萄球菌、肺炎杆菌。 (三)根据感染来源分类 1.社区获得性肺炎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主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 2.医院获得性肺炎病人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而在入院48h后在医院内发生肺炎。常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包括绿脓杆菌、肺炎杆菌、肠杆菌等。 二、肺炎链球菌肺炎的护理肺炎链球菌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所引起的肺炎,典型病变呈大叶性分布。临床表现以寒战、高热、咳嗽、及咳铁锈色痰为特点。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当全身抵抗力低下时,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后,使呼吸道防御功能受损而发病。受凉、淋雨、过劳、酒醉、长期卧床等均可使全身免疫功能降低,而易致肺部感染。病人多见于既往健康的男性青壮年。 (二)临床表现 1.症状典型表现起病多急骤,寒战、高热,数小时内体温可高达39~41℃,呈稽留热型。全身肌肉酸痛,患侧胸痛明显,咳嗽时加剧。干咳,少量黏痰,典型者在发病2~3天时咯铁锈色痰。偶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感染严重病人可出现意识模糊、烦躁不安、嗜睡、谵妄、昏迷等神经精神症状。严重感染中毒病人易发生休克型肺炎,表现烦躁不安、意识模糊、嗜睡、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厥冷、少尿或无尿。可以体温不升,常无咳嗽、咳痰现象。 2.体征肺实变时表现为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听诊出现支气管呼吸音,干湿性啰音,累及胸膜时,可闻胸膜摩擦音。休克型肺炎出现休克体征。病变广泛者可因缺氧而引起气急和发绀。消散期可闻及湿啰音。心率增快,有时心律不齐。 (三)辅助检查

新冠肺炎护理常规

正阳县人民医院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护理要点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护理要点流程图

二、护理要点 护理要点一:病区环境与布局 1.病区布局:要设立相对独立区域,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设立两通道和三区之间的缓冲间。各区之间界线清楚,标识明显。 2.病区空气:病房应保持空气清新,能保持良好的自然通风。每日通风2~3 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3.物体表面、地面、空气消毒:物体表面可选择用1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或75%酒精,采用擦拭或浸泡消毒方法。地面可用1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或喷洒消毒。室内空气消毒在无人条件下,可选择过氧乙酸,过氧化氢和二氧化氯等消毒剂,采用超低容量喷雾法进行消毒。可配备循环风空气消毒设备(医用)进行空气消毒。 护理要点二:感染管理与防护 医务人员防护: 1.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2.实施分级防护。普通门诊及病房医护人员采用一级防护。发热门诊、隔离区、隔离病房工作人员根据需要采用二级、三级防护。 3.静脉注射使用留置针或安全型留置针,避免发生针刺伤。 住院患者防护: 1.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应分区域安置。谢绝探视。 2.患者住院期间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3.严格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等处理。大量污染物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漂白粉或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盖后,浇上足量的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作用30分钟以上,清除干净。清除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物。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应有专门容器收集,用含20000 mg/L 含氯消毒剂,按粪、药比例1:2 浸泡消毒两小时。 护理要点三:生命体症检测与护理 1.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重点监测体温,呼吸节律、频率和深度及血氧饱和度等。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概述 A1型题 1. 不能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是 A.终末细支气管 B.呼吸性细支气管 C.肺泡管 D.肺泡囊 E.肺泡 【参考答案】 1.A 第二节肺炎病人的护理 A1型题 1. 细菌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 A.葡萄球菌 B.肺炎球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肺炎链球菌 E.支原体 2.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是 A.葡萄球菌 B.肺炎链球菌 C.铜绿

假单胞菌 D.肺炎球菌 E.支原体 3. 不属于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病理分期是 A.充血期 B.红色肝变期 C.溃疡期 D.灰色肝变期 E.消散期 4. 肺炎患者咳大量黄色脓痰最有可能提示感染的是 A.肺炎链球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冠状病毒 D.白色念珠菌 E.肺炎支原体 5. 肺炎链球菌患者的典型症状不包括 A.寒战、高热 B.咳嗽 C.咯铁锈色痰 D.胸痛 E.腹胀 6. 休克型肺炎首选的治疗是 A.补充血容量 B.血管活性物质的应用 C.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D.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E.防治并发症 7. 观察中毒性肺炎的病情变化,最重要的是 A.皮肤状态 B.体温、热型 C.脉搏、血压 D.呼吸频率及深度 E.痰液的性状 8. 肺炎患者出现高热时,给予的饮食不包括 A.高蛋白质 B.高热量 C.高脂肪 D.高维生素 E.易消化的流质饮食 A2型题 9. 患者,男性,19岁。淋雨后出现畏寒、高热,咳少量铁锈色痰,右侧胸痛。查体:神志清楚,体温40℃,血压105/75mmHg。胸部X 线检查示右下肺叶大片模糊阴影。血白细胞计数15×109/L。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肺炎球菌肺炎 B.肺结核 C.支气管哮喘 D.肺炎伴中毒性休克 E.右侧胸膜炎 10. 患者,男性,18岁,平素体健。淋雨后出现高热,咳少量铁锈

浅谈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浅谈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是呼吸道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症状为发热,呼 吸急促,持久干咳,可能有单边胸痛,深呼吸和咳嗽时胸痛,有小量痰或大量痰,可能含有 血丝。最常见的病因为感染,以细菌性肺炎最常见。由于病原体变迁、易感人群结构改变(如 社会人口老龄化、吸烟人群的低龄化)、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率增高、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引起 细菌耐药性增高等,虽然新的强效抗生素不断投入应用,但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很高。幼儿 患上肺炎,症状常不明显,可能有轻微咳嗽或完全没有咳嗽。应注意及时治疗。肺炎发病率高,在我国各种致死病因中,肺炎已居第5位。在合理治疗的同时做好肺炎患者的护理甚为 重要,现就收集在我院就治的57例肺炎患者的护理要点谈几点体会。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57例,其中3例为院内获得性肺炎。年龄32~54岁,平均43岁,均为男性。治 愈53例,好转1例。1例合并呼吸衰竭、循环衰竭,2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 1.2 处理方法 常选用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如红霉素、螺旋霉素、麦迪霉素、白霉素等。其中又以红霉素为首选,该药使用广泛,疗效肯定。对消除支原体肺炎的症状和体征明显,但消除支原体效果不 理想,不能消除肺炎支原体的寄居。常用课桌一为50mg/(kg·d),轻者分次口服治疗即可,重 症可考虑静脉给药,疗程一般主张不少于2~3周,停药过早易于复发。常用口服剂有无味 红霉素及红霉素肠溶片,口服红霉素自肠道吸收,空腹服用红霉素250mg,高峰血浓度于给 药后2~3h达到0.3~0.7μg/ml;剂量加倍,高峰血浓度为0.3~1.9μg/ml。静脉注射红霉素乳糖酸盐300mg,4min的血浓度平均为40.9μg/ml,2h后为2.6μg/ml,6h后为0.32μg/ml。如 每12h连续静脉滴注红霉素乳糖酸盐1g,则8h后的血药浓度可维持4~6μg/ml。而痰中平 均尝试为2.6(0.9~8.4)μg/ml。红霉素主要经胆汁排泄,部分可从肠道内重新吸收。相当量的 红霉素在肝内代谢灭活。口服给药量的2.5%和注射给药的15%以活性物质自尿中排出。血液 透析和腹膜透析皆不能将红霉素自体内清除。在使用红霉素制剂时应注意其毒副作用。各种 口服制剂皆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静脉滴注时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偶有过敏反应发生,表现为药物热、麻疹等。值得注意的是红性黄疸,往往在给药14~21d 产生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相继出现发热、黄疸、白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清胆红质 和转氨增高,停药后2~3d可恢复正常,但再给药又可重新出现上述症状。另外,大剂量红 霉素的应用偶可引起耳鸣和暂时性听觉障碍,一般发生于静脉给药或有肾功能减退和(或) 肝脏损害者。婴幼儿口服无味霉素后可出现增生性幽门狭窄,口服红霉素后也有出现假膜性 肠炎者。应用红霉素期间尿中儿茶酚胺、17-羟类固醇和血清转氨有增高现象,血清叶酸和 尿雌二醇有降低情况。若与茶碱类药物同用时,有增加茶碱和血液中浓度的作用。所以,在 合用茶碱类药物时,应减量使用或避免合用。 2护理措施 2.1 一般护理 2.1.1 生活护理发热病人应卧床休息,协助病人采取有利于呼吸的体位(高枕卧位或半卧位), 以减少组织对氧的消耗,缓解头痛、周身酸痛等症状。有胸痛者可采取患侧卧位,降低患肺 活动度,减轻不适,并有利于健侧肺通气。急性期卧床休息,协助病人满足生活需要。病室 应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室内通风每日2次,每次15~30分钟。病人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环境保持整齐、清洁、安静和舒适。室温保持18~20℃,相对湿度以55%~60%为宜。病人寒战时注意保暖,适当增加被褥;高热时予以物理降温,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退热剂如阿 司匹林(aspirin)、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并注意观察副作用。

浅谈肺炎患者的护理

浅谈肺炎患者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1-06-14T15:30:25.0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第13期供稿作者:李琦 [导读] 肺炎是指发生在终末气道、肺泡和间质的炎症,为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病。 李琦 (七台河市七煤集团医疗中心总医院 15460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3-0293-02 【关键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 肺炎是指发生在终末气道、肺泡和间质的炎症,为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病,20世纪初,肺炎是人类主要致死原因,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对各种病原菌引起的肺炎诊治水平明显提高,使肺炎的预后显著改善。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病因肺炎的病因有多种,目前大体上可分为三类。其中最常见的病因为感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及寄生虫所致的肺炎;其次为理化因素,包括毒气、化学物质、药物、放射线、水、食物或呕吐物的吸入等引起的肺炎;另外,免疫和变态反应方面的因素也是引起肺炎的常见病因,包括过敏性、风湿性疾病以及 HIV等疾病引起的相关性肺炎。 2.发病机制肺炎的病原体因宿主年龄、伴随疾病与免疫状态、获得方式可有较大差异。因此,针对病原学肺炎的病因来说,感染性疾病中细菌性肺炎占成人各类病原体肺炎的80%。其发病机制也针对细菌性肺炎而言。 (1)机体防御功能受损在健康人群中,发生肺炎多与病人的全身及呼吸道防御功能受损有关,如上呼吸道感染、受凉、淋雨、劳累、糖尿病、醉酒或全身麻醉时,常可导致呼吸道局部屏障和清除机制、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以及机体正常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损;另外,各种肺炎的易患因素,如吸烟、酗酒、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意识不清、吞咽和咳嗽反射障碍、各种慢性病或重症病人(如COPD、肺水肿、尿毒症、癌症、ARDS等)、大手术后、应用激素或化疗药物等情况下均易引起本病。 (2)病原菌的侵袭当机体防疫机制受损或低下时,病原微生物可以沿下列途径侵入下呼吸道,其中包括:吸入口及咽部的分泌物;直接吸入周围空气中的细菌;菌血症;相邻部位感染直接蔓延到肺等。正常情况下,上呼吸道可寄生有多种菌群,如链球菌、葡萄球菌、嗜血杆菌、革兰阴性杆菌(如绿脓杆菌、肺炎杆菌或大肠杆菌),这些正常菌群上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到一定浓度时即可发生肺炎。 (3)分类与病因关系除按肺炎的病因分类外,还可按解剖学部位和发生肺炎时机体的免疫状态分类。按肺炎累及的解剖学部位可将其分为三类。①大叶性肺炎或肺泡性肺炎:即病变累及整个肺叶称为大叶性肺炎,累及到肺段称肺段性肺炎,多为细菌感染所致。②小叶性肺炎或支气管肺炎:指炎症累及细支气管、终末支气管及其远端的肺泡,可由细菌、病毒和支原体等引起。③、间质性炎症:指病变累及支气管壁、支气管周围组织和肺泡壁,为肺间质性炎症,可由细菌、病毒、理化因素引起。按发生肺炎机体免疫状态分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院外感染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院内感染肺炎),前者多在健康人中间,免疫力多正常时感染,而后者多发生在机体有各种疾病、大量应用各种药物(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或进行侵入性操作(如大手术后),或在老年人、体质弱者中发生。此种情况下发生的肺炎,大多预后较差,病死率高达30%~50%。 二护理 1.护理评估 (1)病因评估肺炎病因较多,不同病因导致的肺炎类型有所不同。如细菌性肺炎、真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等均为不同病原体引起的,其治疗方法大不相同。另外,疾病相关性肺炎,如HIV相关性肺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肺炎等,症状体征也有差异。对此护士应重点评估相关致病因素。 (2)病情评估肺炎发病的不同阶段,症状程度有所不同,要掌握病人病情进展程度,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如发热、胸痛、咳嗽、呼吸困难、肌肉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尤其当发热病人出现血压下降、呼吸增快及末梢循环障碍时,要格外重视生命体征的评估,以防休克的发生。 (3)健康行为与心理状态评估评估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需求,了解病人预防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如预防感冒、加强营养和有利于肺部扩张的体位要求等。肺炎病人可产生焦虑、烦躁、紧张或忧部等心理问题,需重点判断重症肺炎出现休克时的精神症状与因病情引起的心理问题,应区别对待,以防延误病情的诊治与抢救。 2.护理诊断针对病人问题可提出如下常见护理诊断。 (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痰液黏稠分泌物过多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肺泡、毛细血管膜的炎症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量减少有关。 (4)其他护理诊断如睡眠形态紊乱、疲倦、体温过高等,应根据病人的病情而定。 3.护理目标 (1)维持呼吸道通畅。 (2)促进身心的休息。 (3)维持足够的营养和体液。 (4)预防传染。 4.护理措施 (1)维持呼吸道通畅①体位:患侧卧位、卧床时双手上举,置于床垫上,以利于胸部扩张。尽量避免仰卧位,以防痰液误吸。②协助除去肺部分泌物:蒸汽吸入法、雾化吸入法、叩背法、体位引流、吸痰法。无论采取哪种方法均需注意根据病人的病情适量而行,防止病人不能耐受。③氧疗:老年人吸氧时要防止二氧化碳潴留,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吸氧浓度。PCO2>6.65kPa(50mmHg)时,采取低流量吸氧。 (2)促进病人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止痛剂。休息环境要舒适,护理人员要尽量使各种处置集中进行,并减少噪声。被子不宜过重,以免影响呼吸。限制探视,保持情绪稳定。 (3)保持病人舒适大量出汗时,及时更换内衣和被褥,定时擦浴,并注意预防感冒。 及时清洁口腔,做好口腔护理,根据口腔状态选择漱口液,如发现口腔黏膜改变及时检查咽试子,做细菌培养。

浅谈25例肺炎患者的护理措施

浅谈25例肺炎患者的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0-12-07T16:05:40.41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2期供稿作者:刘立波[导读]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等引起,是呼吸道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刘立波 (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15410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2-0327-02 【关键词】肺炎护理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等引起,是呼吸道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病原体变迁、易感人群结构改变(如社会人口老龄化、吸烟人群的低龄化)、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率增高、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引起细菌耐药性增高等,虽然新的强效抗生素不断投入应用,但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很高,发病率在各种致死病因中居第5位。实践表明,肺炎患者的护理是肺炎防治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我院对25例肺炎患者,在护理中略有体会,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5例,其中男16例,女9例,男性发病略高于女性,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44岁。 1.2方法 本组患者中25例以抗感染为主,选用抗生素的范围主要有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炭青霉素烯类、唑类抗真菌药、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复合制剂及中药抗炎。其中有9例联合2种抗生素,应用10~28天。选用时未做痰培养或药敏试验者据经验用药,其他据痰培养及药敏用药,同时积极治疗基础病。 1.3结果 治疗时间最短12天,最长46天,平均治疗时间29天。完全康复15例,好转5例,合并肺心病4例,其中由于心脏骤停死亡1例。死亡患者年龄67岁。 2 护理措施 2.1一般护理 2.1.1体位与环境护理发热病人应卧床休息,协助病人采取有利于呼吸的体位(高枕卧位或半卧位),以减少组织对氧的消耗,缓解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有胸痛者可采取患侧卧位,降低患肺活动度,减轻不适,并有利于健侧肺通气。高热患者在退热过程中出汗较多,应及时擦干汗液,并更换潮湿的衣服及被服,防止受凉,使病人感觉舒适。对体弱、活动不便的病人,应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病人翻身,按摩骨隆突部位,防止压疮。保持病室安静、舒适、空气清新,将病房的室温度控制在18℃~28℃,相对湿度50%~60%。根据天气情况每日通风换气1~2次,盖被轻暖,衣服松软、少。限制亲友探视。 2.1.2饮食护理机体在炎症及高热期间,给予高足够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质饮食,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宜少量多餐,避免腹胀加重呼吸困难。鼓励病人多饮水,以稀释和促进毒素排泄,补充发热、呼吸急促丢失的水分,还可加快毒素排泄和热量散发,并利于排痰。对不能进食者应适当补充液体及电解质,每日补液1000~2000 mL。以高热、暂时不能进食者则需静脉补液,滴速不宜过快,尤其是老人或心脏病病人,以免引起肺水肿。 2.1.3口腔护理高热病人唾液分泌减少,消化功能障碍,易出现口唇干裂、口周疱疹或口腔溃疡。患者应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臭、舌炎、口腔溃疡的发生。医护人员应鼓励病人经常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湿润、舒适,增加食欲。每日做口腔护理2次,饭前、饭后漱口。口周疱疹者局部涂抗病毒软膏,口唇干燥着涂抹石蜡油,防止继发感染。 2.2病情观察 ①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重点观察热型,协助医生明确诊断,体温不升或高热为病情严重的表现,重症肺炎不一定有高热;有无心率加快、脉搏细速、血压下降、脉压变小、皮肤肢端湿冷等休克的表现;有无呼吸困难、皮肤和黏膜有无发绀等缺氧的表现,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当高热病人体温骤降至常温以下,伴脉搏细速、脉压变小、皮肤苍白、发绀或四肢厥冷、烦躁不安、尿量减少等休克征象时,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②精神和意识状态:有无精神萎靡、表情淡漠、神志模糊或烦躁不安等病情严重的表现。③出入量:有无尿量减少,疑有休克应测每小时尿量及尿比重。④留痰与送检:观察病人咳嗽、咳痰的性质、量、气味及自行咳痰的能力。及时正确收集痰标本,于清晨漱口数次,将深部咳出的第一口痰弃去,然后留第2~第3口痰置于清洁容器中。1小时内及时送检做痰细菌学培养,了解病原菌并做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治疗。 2.3用药护理 使用解热镇痛剂及抗菌药物,注意药物浓度、配伍禁忌、滴速和用药间隔时间,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①应用青霉素类药物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凡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的病人,不得使用此类药物,也不再作皮肤过敏试验,以免发生意外。②红霉素用药后可引起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和注射部位刺激、疼痛或静脉炎,滴注速度不宜过快、药物浓度不宜过高。③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有不完全的交叉过敏反应,还有胃肠道反应、皮疹,偶尔有白细胞减少和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对青霉素过敏或过敏体质者慎用。④喹诺酮类偶有恶心、皮疹、头痛或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作用,有癫痫病史者慎用。 2.4症状护理 2.4.1高热护理除安排病人休息、合理饮食,做好口腔护理外,针对不同发热时期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畏寒、寒战时注意保暖,适当增加被褥;高热时以采取酒精擦浴、冰袋、冰帽等物理降温措施为宜,使体温逐渐下降,不宜使用阿司匹林或其他解热药,防止大量出汗和虚脱;热退出汗时,及时协助擦干、更换衣服和被褥,避免受凉。若高热病人出现明显腹胀,可采用腹部热敷或肛管排气,避免压迫膈肌,影响肺气体交换。 2.4.2气急发绀护理给予氧气吸入,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发绀,增加病人的舒适度。氧流量一般为2~4L/min,若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应给予低流量、低浓度持续吸氧。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的变化,注意有无皮肤色泽和意识状态改变,如果病情恶化,准备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通气。

肺炎护理诊断及措施

肺炎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1、清理呼吸道无效 1、观察痰的颜色、性状、量、气味及其咳嗽的频率、程度等。 2、遵医嘱留取新鲜痰标本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根据药敏使用抗生素。 3、对呼吸困难、发绀者给予氧气吸入,以改善脑组织缺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4、指导并鼓励病人有效地咳痰,床旁备有负压吸引装置、开口器,必要时吸痰。 5、鼓励病人多饮水,以维持病人足够的液体入量;同时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保证充足的能量。 6、给予口腔护理,以保持口腔清洁。 7、指导协助翻身、拍背、行深呼吸后用力咳嗽、咳痰。必要时遵医使用超声雾化和蒸气吸入,湿化呼吸道,促进痰液排出。 2、气体交换受损、低效型呼吸型 1、卧床休息,抬高床头,有利于呼吸,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或高枕卧位,因合适的体位有利于呼吸和咳痰,从而减轻呼吸困难。 2、遵医嘱给予低流量吸氧,一般1-2/min,同时保持输氧装置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3、鼓励患者有意识地使用呼吸技术(包括缩拢嘴唇呼吸和用膈肌呼吸),以增加肺活量。 4、环境安静舒适、空气洁净,温湿度适宜。 5、心理护理:因不良情绪可以加重呼吸困难,医护人员应安慰病人,使病人情绪稳定,增强对治疗的信心及安全感。 6、用药护理支气管舒张药、抗菌药物、呼吸兴奋剂,观察疗效和副作用。 7、嘱患者戒烟、酒,减少其对肺部的刺激。

8、遵医嘱监测动脉血气分析。 3、睡眠型态紊乱 1、评估导致病人睡眠型态紊乱的具体原因(属于病理生理、心理或情境哪一方面的因素)。病人睡眠型态,如早醒、入睡困难、易醒、多梦等。与医师沟通,遵医嘱用药。 2、尽量减少或消除影响病人睡眠型态的相关因素;如治疗躯体、精神不适和疾病;及时妥善处理好病人的排泄问题。协助医生调整影响睡眠规律的药物种类、剂量或给药时间。为病人安排合理的运动、活动及减少白天卧床、睡眠。帮助病人适应生活方式或环境的改变。夜间病人睡眠时,除必要的观察和操作外,不宜干扰病人睡眠。 3、心理护理措施:通过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的焦虑、恐惧、抑郁,及兴奋程度,从而改善病人的睡眠医. 4、活动无耐力 1、鼓励病人充分卧床休息。 2、将病人经常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品(如:卫生纸、茶杯等)放在病人容易拿取的地方。 3、根据病情或病人的需要指导陪护协助其日常生活活动,以减少能量消耗。 4、鼓励病人树立信心,尽可能进行日常生活自理。 5、指导病人使用床栏、扶手等辅助设施,以节省体力和避免摔伤。 6、鼓励病人在能耐受的活动范围内,坚持身体活动。 5、活动无耐、躯体活动障碍、床上活动障碍 1、给予患者舒适体位,保持肢体功能位。 2、将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易拿取的地方,以方便病人随时取用。 3、呼叫器放在病人手边,接听呼叫器及时。 3、卧床期间指导陪护协助病人生活护理及两便的护理。鼓励病人寻求帮助。 4、协助翻身拍背至少Q2h一次,保持皮肤完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