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认识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如何认识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如何认识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科学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是对我国迈向更高级发展阶段的明确宣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对于我们进一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经济发展新常态之所以“新”,不仅在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若干新的特征,而且包含新的战略方针、新的制度条件,包含新的思想方法、新的工作理念。

新的战略方针,突出体现为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习大大反复强调,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为了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不应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必须明确,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是不要发展,不是不讲GDP,而是要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因此,组织经济活动,既要看发展,又要看基础;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既要注重GDP增长,更要注重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提高。

新的制度条件,突出体现为确定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习大大明确指出:“在新常态下,要实现新发展、新突破,制胜法宝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和牵引是经济体制改革,而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只有市场、政府两个方面的作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通过法治予以切实保障,才能更好地保障新常态下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新的思想方法,突出体现为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深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是新常态下必须掌握的方法论。习大大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新矛盾新问题,比如,经济下行压力的问题,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问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问题,等等。只有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有效破解前进中的难题,发展才能打开新的空间。正是针对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党中央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战略举措,比如提出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提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

建设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等等。

新的工作理念,突出体现为不为压力所动的战略定力。习大大反复强调,要保持战略定力,敢作为、勇担当;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只要一步一个脚印朝着既定目标前进,就会在新常态下把握新机遇、展现新作为、实现新发展。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过去一年的中国经济结构正在经历着历史性的重要转折。消费超过投资,服务业超过工业,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内需、依靠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讲了多年的转型变化已经和正在发生。中国经济发展新路径也已经越来越清晰——大规模强刺激和拼投资已不能奏效,必须向效率、技术、创新要效益,“效率导向”应当成为经济转型关键期改革的基本要求。

2015年,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年已然开篇,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对于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发展而言,成功实现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在哪里?“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有哪些重大理论议题?“缓冲性”宏观政策如何协同配合“效率导向”改革措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的《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有哪些?》中给出了答案,说明了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有哪些?在此就不一一列出其中,有一些观点认为,中国仍具有高增长潜力,只因体制机制原因得不到发挥,如果改革到位,中国将重返高增长轨道。这种看法除了对增长阶段理解有误外,对改革与增长关系的认识也不准确。有些改革,如基础产业领域放宽准入,确实能够带来新的投资,直接带动经济增长;有些改革,如落实八项规定、反腐败,地方融资机制的改革等,将会减少浪费性消费、低效和无效投资等,对短期增长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但这些改革有一个共性,即提升效率,对长期增长是有利的,将会带来实实在在、没有水分、高效率且体现公平正义的发展。因此,“效率导向”应当成为判定真改革还是假改革、改革是否到位的重要尺度,成为经济转型关键期改革的基本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