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九大特征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九大特征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九大特征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九大特征

姓名:毛江冰

学号:119

班级:光信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

1、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2、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

3、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发生了转化,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

4、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产业组织新特征;

5、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人口减少,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

6、市场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

7、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8、经济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

9、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厦门经济发展新常态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厦门率先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出的经济新常态特征来看,自2008 年发生金融危机以来,厦门经济特区经济发展率先进入了新常态。首先,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厦门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形势恶化对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厦门经济发展造成了冲击;与此同时,随着生产成本上升和劳动力短缺,一些制造企业开始陆续从厦门迁出,这对厦门传统的工业经济增长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厦门经济增速从危机发生前的年均17% 以上降到目前的10%左右。其次,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明显加快,使经济发展获得新动力。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厦门经济特区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使三次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成长,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成为拉动厦门经

济发展的新引擎。自2011 年以来,厦门经济逐步摆脱了金融危机以来的增长颓势,经济增速再次跻身全国15 个副省级城市前列。再次,伴随着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厦门经济、社会、环境、人文等各方面呈现出和谐发展局面。自2011 年以来,厦门人均收入增速均保持与经济增速同步,且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连年超过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在此期间,厦门还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中国城市科学发展典范城市”第一名、“中国十大创新型城市”“中国十大低碳城市”等荣誉称号。

二、新常态下厦门产业演进的特点与趋势

(一)三次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更优结构演变,随着改革开放30 多年来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厦门第一产业的比重已经很小了,至2014 年只占0.7%。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在2008—2010 年间,大体持平。从2011 年开始,第二产业出现持续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则出现持续上升趋势,2012 年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在2011—2014 年间,第二产业比重平均每年下降 1.77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平均每年上升 1.87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的空间主要被第三产业所填补。总的说来,厦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厦门三次产业结构已经由过去以制造业为主的“二三一”结构逐步演变为以服务业为主的“三二一”更高级结构。

(二)从工业内部结构看,技术密集型工业已经成为厦门工业经济的主体,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考虑到环保因素,厦门逐步弱化石化产业的发展,重点发展电子、机械两大支柱产业。目前,电子产业已成为厦门工业的主导力量。2014 年厦门电子产业产值为1852.62 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7.8%,其中天马微电子、友达光电等11 家企业产值增量超10 亿元,龙头企业的支撑作用十分明显。在机械产业方面,工程机械、汽车、配电控制设备等传统产业仍是发展的重点。2014 年厦门机械产业产值为1349.75 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7.5%。[3] 厦门工业经济在新常态下加快产业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 1. 工业高端化、技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加速发展,2014 年,厦门市经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950多家,占福建全省的50% 以上。以光电子、信息软件、生物与新医药等为代表的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正快速成长,成为拉动厦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目前,电气硝子、三安光电等一批世界500 强、央企、百大台企、知名民企招商项目陆续落户,预计未来2—3 年内将会大规模投产。 2. 工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厦门市“十二五”时期重点培育13 条千亿产值的产业集群,产业规模积聚优势逐步显现。2014年,平板显示产业总产值达到1086 亿元,成为首条破千亿产业链。此外,计算机与通信设备产业链、机械装备产业链产值都已达700 亿元以上,发展势头较快。3. 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成长厦门加快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软件信息、文化创意和海洋经济等新兴产业。随着厦门海沧生物医药港、厦门产业技术研究院新材料研究基地、厦门超级计算中心等一批项目落地,厦门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例如,近三年来,软

件信息服务业年均销售收入增长达到30%以上。

(三)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金融、交通运输、旅游、软件信息、文化、电子商务等现代高端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带动厦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面对金融危机以来工业经济增长乏力的局面,厦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建设海峡西岸最具带动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到2014 年,厦门第三产业比重达到53.5%,[3] 在五个计划单列市中位居第二,在福建省九地市中位居第一。1. 东

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以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总部大厦、远洋自动化码头、邮轮母港等重大项目为带动,加快建设厦门航运交易所、厦门石油交易所、福建电子口岸、东南国际航运仲裁院等机构,推动客运与货运并举、港口与产业同兴、腹地与中转结合,发展航运物流综合服务系统。2014 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857 万箱,位列全国第八、全球第十七位;空港旅客突破2000 万人次。[3] 2. 打造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厦门在本岛东部滨海带集中建设两岸金融中心,招纳金融企业集中入驻。金融业聚居发展,对资金的吸附效应明显增强。目前两岸股权交易中心成立,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累计突破1300 亿元,成为对台人民币现钞供应与回流主渠道。2013 年,金融业对厦门第三产业的贡献率达到24.5%。3. 旅游会展业快速发展2014 年厦门接待国内外游客5337.86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5%,旅游总收入722.09 亿元,增长16.3%。全年举办各类展览活动200 场,比上年增长8.7%[3]。在厦门举办的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厦门国际石材展览会、中国厦门国际佛事用品展览会保持着全球最大规模同类专业展地位。4. 信息软件、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发展迅猛2014 年厦门被列入国家重点软件名城,有9 家企业列为国家规划布局重点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占全省一半。培育生成了“4399”“美图秀秀”等全国知名软件企业,软件信息服务业近年来年均增速在30%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优势凸显,在全省具有领先地位。比如,厦门龙山文化创意产业园就是福建省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荣获“中国创意产业十大园区”殊荣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三、厦门产业优化升级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近些年来,厦门经过持续努力,在产业优化升级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毕竟这种优化升级是对厦门几十年来逐步形成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一个全局性调整,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转变过程。目前,厦门在产业优化升级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宏观方面看,一是产业优化升级与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之间仍存较大压力。产业优化升级是一个传统产业不断弱化、新型产业不断增强的此消彼长过程。在此过程中,原有产业释放的增长空间逐步减弱,新兴产业发挥主导作用则还需要一定时间,因此,经济增长速度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近几年来,厦门经济增长速度在全省排名靠后,与此是直接相关的。面对全省大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要求,厦门既要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又要坚持走转型升级之路,这需要付出更艰巨的努力。二是厦门产业空间布局需要进一步优化。目前厦门优势产业仍然局限于岛内的狭小面积上,2014年,岛内思明、湖里两区以不到全市10%的面积,创造了全市52% 的GDP。这种岛内外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大大限制了厦门产业优化升级的空间,进一步加快岛外发展的要求十分迫切。从具体的产业发展而言,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产业的整体实力不强,缺乏一些规模大、在全国有较强影响力的高新技术龙头企业。2014 年,厦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905 亿元,位居全省九地市第三,产业规模需要进一步增强。二是产业的技术创新驱动能力还有待提高,技术创新对企业价值增长的贡献率不足。从产业价值链看,厦门的电子、机械类高新技术企业有一定的“虚高”成分,多数企业还是处于中低端的组装加工环节,高端的科技研发和品牌营销不足。三是对本土成长型科技创新企业的培育不足,产业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欠缺。厦门制造业长期以来以外企为主,民营企业比重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14 年民营工业企业产值只占全市工业产值的10.0%。反观深圳,正是有华为、中兴、腾讯等一批本土创新企业的蓬勃发展,

才为其新一轮创新型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认为推动厦门产业优化升级,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推进力度。

(一)大力增强岛外优质公共物品供给,促进

岛外高端产业发展加快岛外发展是关乎厦门做大做强的战略问题。岛外发展,首先是产业的发展,而产业发展,则必须具备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近几年来,厦门在岛外建设了海沧、集美、翔安、同安四座新城,这为岛外发展更高层次产业打下了基础。但是,仅仅建城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其他完备的配套设施,高层次产业是难以发展起来的。从四座新城这几年的发展看,虽然一直在引进产业,但效果并不理想。其中关键原因就是与高层次产业发展相配套的高端公共产品和人力资源配置不到位。高端产业的发展,无论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都需要的一个基本要素,那就是高层次人力资源积聚。而高层次人力资源,对于交通、环境、教育、医疗等公共物品是有较高要求的。由于岛外地区缺乏这些高层次公共物品,制约了高层次人力资源的流入,从而导致岛外高端产业发展缓慢。因此,厦门应大幅度增强岛外公共设施建设,将岛内优质的教育、医疗公共产品向岛外延伸或者迁移,将一些政府公共服务部门往岛外合适地区迁移,以带动资源向岛外转移,为岛外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二)加快培育本土创新型企业

长期以来,厦门在发展经济方面更多侧重于对外招商引资,这虽然能更快地促进经济总量增长,但在促进本地技术创新方面成效并不显著,原因在于这些招商引资进来的企业更多是将厦门作为一个生产加工基地,其科技研发、关键零部件生产等核心环节仍然保留在总部。实践证明,只有本土企业才能够植根于本地进行持续的技术创新,厦门要发展创新型经济,必须培育大量的本土企业,使之成为本市创新的主体力量。为此,一是要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要重点培育创新型的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二是要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国有企业成为创新的重要力量;三是打破垄断,营造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以竞争压力促使本土企业更加注重技术创新。

(三)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吸引台湾高端产业进驻

对台是厦门的最大优势,但是厦门在引进台湾产业和对台产业合作方面,过去并没有特别突出的表现,反而长三角的昆山等地在吸引台商方面更有作为。这当然有长三角产业配套更完备和区域经济实力更强的原因,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厦门在管理机制不灵活、本地市场不开放等方面的不利因素。目前,台湾有许多比较高端的产业需要与大陆合作或者向大陆转移,比如光电及新材料、信息通讯硬件产业、生物科技、文化创意、医疗照护等。厦门当前正在建设与台湾产业对接的“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如何吸引台湾企业进驻?除了传统的招商措施外,厦门应进一步对台商开放本地市场。厦门在当前的“美丽厦门”“智慧城市”“生态城市”建设中,关于三网融合、云计算、电子商务、物流网、绿色建筑等产业发展,都可以对台商开放。通过开放本地市场,吸引台湾高新技术企业和现代服务企业进驻,在厦门设立生产基地和研发基地,扎根厦门,这是发挥对台优势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

(四)坚持走高端化路线,以质取胜

随着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厦门低端产业竞争力减弱,只有产业高端化才具备竞争优势。在厦门岛外的工业布局中,翔安区和海沧区着重发展比较高端的光电、生物医药和临港产业,这几年工业经济增长速度最快,而同安区发展传

统的建材、食品等产业,工业经济增长速度最慢,远远低于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长速度。目前厦门确定岛内产业“退二进三”,岛外产业“优二强三”。为此,岛内产业应坚决地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而且要将此作为厦门的核心竞争力来重点培育;岛外产业二三产共推进,就必须坚持制造业高端化路线。在这方面,深圳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2011年底,深圳为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出台文件主动引导失去比较优势的企业转移,计划在 5 年内有序转移一万多家低端制造型企业到外地,转移产业的最终目的是要形成“总部、研发在深圳,其他的制造、生产环节在外地”的格局,使深圳从产品的输出地转变为技术、服务的输出地。深圳近年来新一轮新经济的强劲发展,正是其坚持向高端产业升级的结果。

(五)适度放开岛外人口准入,引进和集聚高素质人才

厦门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需要有人口的进一步集聚。这既包括高端人才的大力培育和引进,也包括岛外人口的大量流入。厦门常住人口目前是400 万左右,但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一方面是人口区域分布结构极不合理,岛内面积不到全市10%却集中了50%以上的人口,岛外面积占全市90%以上而人口不到一半,这种人口结构是难以支撑岛外城镇化和岛外产业快速发展的。另一方面是人口的素质结构与发展高端产业还有一定差距,甚至还存在某些高端产业发展找不到相应高端人才的现象。为此,一是要继续大力实施“海纳百川”人才计划,持续不断地引进国内外高素质人才。二是要进一步放开岛外人口准入,促进岛内人口和外地人口流向岛外,为厦门岛外发展提供足够的人口和人才支持。三是要花大力气加强全社会的文化、教育和培训基础工作。

(六)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根本动力,是厦门产业优化升级的力量源泉和制度保障。近几年来,厦门大力实施“美丽厦门”机制创新行动,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招商财税机制、行政运行机制、社会管理机制和开放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制度创新。当前,国家正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厦门应抓住有利时机,尽快适应产业升级转型的新要求,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以充分调动市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当前,国家已经批准厦门设立自贸区,这是突破现有法律法规不合时宜规定,积极进行体制机制探索的大好机遇。厦门应紧紧围绕制度创新这个核心,加快自贸区建设,创造良好的商业环境、竞争环境和创新环境,为厦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提供根本的制度保障。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张宇 《人民日报》(2015年12月15日10 版)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了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重要特点。推动“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点、趋势和要求,按照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总要求进行战略谋划,不断开拓发展的新境界。 增长速度的变化 目前,中国经济进入了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既反映了经济增长的客观趋势,又体现了我国宏观调控目标新的取向。 从经济运行的客观趋势看,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乏力,国际市场需求持续疲软,我国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放缓,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随着资源生态环境约束加大、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数量扩张的高增长难以为继。从宏观调控的目标取向看,在新常态下,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宏观调控的目标要适应这种转变,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使中国经济大船能行稳致远。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大,现在增长7%左右的经济增量已相当可观,聚集的动能是过去两位数的增长都达不到的,仍然是位于世界前列的、富有前景的增长。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为此,2016年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必须保持6.5%以上,这样才能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实现这一目标是有充分条件的。我国目前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 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实现经济增长。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条件下,要采取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调控政策,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努力实现中高速增长的目标。 经济结构的优化 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优化趋势加快。需求结构方面,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特别是2013年后消费贡献率增幅明显,由2013年的50%增长到2015年上半年的60%。同时,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网上购物、定制消费等方式广泛发展,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农村消费等领域的消费升级逐步展开,新的商业机会不断涌现。 产业结构方面,2015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49.5%。2011—2014年,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分别为13.2%和11.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和1.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 城乡结构方面,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2014年城镇化率达到54.77%,每年新增城镇人口近2000万人。区域结构方面,中西部地区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重庆、贵州经济增速领跑其他省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不断拓展着区域发展新空间。 经济结构优化,是我国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成果。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多年形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和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改变,产能过剩化解,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十三五”期间,必须持之以恒地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

中国能源_新常态_十三五_及2030年能源经济展望_郝宇

DOI:10. 15918/j. jbitss1009-3370. 2016. 0201 中国能源“新常态”:“十三五”及2030 年能源经济展望 郝宇,张宗勇,廖华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北京100081) 摘要: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常态”的发展阶段,在未来能源消费、能源强度和碳排放等方面将表现出区别过去30多年的新特征,在此将这些能源方面的新特征称为“能源‘新常态’”。在能源“新常态”的背景下,展望了“十三五”及2030年能源经济发展情况,从节能减排和降低能源消耗强度的角度,利用情景分析法预测2030年前中国能源消费、能源消耗强度和碳排放量。结果显示:在基准情景和节能减排政策措施严于预期的低碳发展情景下,碳排放峰值都有望在2030年前出现。 关键词:“十三五”;能源“新常态”;能源消费量;能耗强度;碳排放 中图分类号:F4;X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370(2016)02-0001-07 一、背景: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 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①,指出中国“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这是经济新常态九大趋势性变化之一(如表1所示)。所谓经济新常态,是指和过去30多年经济发展相比,中国经济出现的增速减慢、经济结构转型、经济增长动力转化等新特征[1]。在此阶段的中国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并且具有迈向中高端经济水平的潜力[2]1-8。 表1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九大趋势性变化 侧重方面变化趋势 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 调控方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消费需求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投资需求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 出口和国际收支全球总需求不振,同时中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生产能力和产业 组织方式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新特征 生产要素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人口减少,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 市场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 资源环境约束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经济风险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 资料来源:年月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出现经济新常态的原因在于,全球经济遭遇次贷危机冲击增长乏力,中国人均收入进入世界中等偏上水平国家行列后,面临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的重大调整②,宏观经济表现出一些失衡的新特点[2]1-8。例如,中国能源资源出现严重短缺,能源需求增长放缓、价格下降,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已接近极限,资源环境约束已不允许再盲目追求高速度的经济增长。换言之,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回落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 收稿日期:2016-01-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403015);北京理工大学“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0142142005) 作者简介:郝宇(1983—),男,副教授,德国汉堡大学经济学博士(2012年),E-mail:haoyuking@https://www.doczj.com/doc/764125437.html, ①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了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②2011年,中国人均GDP达到3.5万元人民币,按照官方平均汇率折算,中国人均GDP已达到5432美元。根据世界银行2011年收入分类的标准,中国已达到“中上等收入国家”的水平。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年均近10%的持续高增长,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呈现逐级放缓的态势,2003年至2007年年均增长11.6%,2008年至2011年年均增长9.6%,2012年增长7.8%,2013年增长7.7%,2014年增长7.4%,今年上半年增长7%。。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定阶段,即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同时,世界主要经济体整体疲弱,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严峻复杂。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呢? 一、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四个“没有变” 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总书记就中国当前经济形势作出四个“没有变”的科学归纳。这四个“没有变”是: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那么,四个“没有变”具有怎样的深刻内涵呢? 1、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7%。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1.8%,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1%左右。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夏粮产量达到2821亿斤,比上年增产89亿斤,增长3.3%。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比经济增速高0.6个百分点。我国经济仍然处在适度较快的发展区间,同时也是根据我国经济新常态特征主动调控的结果,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我们应该看到,随着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大,7%左右的经济增量已相当可观,在目前世界上仍属较高增长水平。伴随着7%经济增长率的是物价、就业基本稳定,居民收入增长略高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有利于改善市场供求关系,缓解资源环境和物价上涨压力,把工作着力点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保持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由此显示,中国经济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具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大格局。 从国内看,7%的增速在改革以来的增长史中不是最低,而属于“中高速”,虽然与前36年年均10%的“高速”相比下降了3个百分点,但是比只有“周期性调整”而无“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重叠”的1989、1990年年均不足4%高出了3个百分点。尤其是,在经济规模按不变价格计算今年上半年比15年前同期扩大了60倍左右的基础上,实现一个百分点增速的经济内涵容量要比以往大得多。 从国际看,7%增速虽然略逊于处于规模小、基数低发展阶段的印度经济(经济总量和人均GDP均为中国的1/5)的增速,但是远超世界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征

宏观经济学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征 系别:数理系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号:121106105 姓名:陈熠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征 说到经济新常态就有必要了解一下经济新常态的定义。定义: 中国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经济新常态是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而不是总量经济;着眼于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及在对称态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GDP、人均GDP增长与经济规模最大化。经济新常态就是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经济新常态不是不需要GDP,而是不需要GDP增长方式;不是不需要增长,而是把GDP增长放在发展模式中定位,使GDP增长成为再生型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模式的组成部分。 背景:2014年全球经济的弱复苏和大分化 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过去6年多时间,但世界经济依然并不平静,近半年来,困扰全球市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风险事件恐怕要算是国际油价的一路持续下跌,自2014年6月以来,国际油价已跌去约40%。这其中自然受美国页岩气革命、地缘政治、供需结构失衡等多重因素影响,但也反映了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一些深层次的变化,世界经济凸显出以下主要特点: 1.世界经济仍难以摆脱深度调整压力。全球已由国际金融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结构调整期。全球经济复苏步伐低于预期,产出缺口依然保持高位,全球贸易增长则更为缓慢。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的全球贸易增长最新预测,2014年和2015年全球贸易额增长预期分别下调为3.1%和4%,远远低于2008年金融危机前10年平均贸易年增长率6.7%的水平。特别是2014年以来,大宗商品和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进一步加剧了经济下行风险,全球经济复苏仍然较为缓慢且脆弱。 2.各国经济复苏格局分化加剧多重风险。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两大板块经济复苏态势不平衡,美国经济持续复苏,美国三季度GDP环比增长 3.9%,10月份失业率回落至5.8%,

新常态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新常态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经过改革开放35年的飞速前进,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虽然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和战略机遇期没有改变,但确实进入了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再追求高速度、依赖强刺激,显然不合时宜,还会耽误未来发展机遇。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九个方面进行了深度解析,得出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明确判断。 经济新常态的具体特征是什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权威阐释: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到新常态,就不会因为当前经济增速回落、风险抬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而惊慌失措乃至丧失信心,从而能够积极调整心态、采取措施,逐步适应新常态。然而,仅仅适应新常态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引领新常态。 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突出战略性。新常态是个动态过程,我们不仅要认识、适应,而且最终要引领。也就是说,要在注意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夯实中长期发展基础、增添未来发展新动力。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

内生动力不足、下行压力较大等突出问题。在采取措施稳增长、保持必要增速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挖掘新的潜力,增添新的动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我国存在大量新的增长点,潜力巨大。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是市场要活,二是创新要实,三是政策要宽。细心的人们会发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分析阐述经济发展新常态后提出八个“更加注重”中,有三个更加注重与创新驱动有关,分别是: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在劳动力成本低廉优势逐步消失、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的大背景下,唯有创新驱动能为中国这样的大国发展,提供新的源源不断动力。放眼环球,美国正在积极推动再工业化,欧洲正在大力推进“工业4.0”,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风起云涌。中国如果再走过去发展的老路,不仅无法走出产能严重过剩的制约,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非但不会缩小,反而会扩大。 新常态,意味着我们要与旧有发展模式告别,要求我们要加快打造新的驱动力量。以创新驱动推动结构调整,才能引领新常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经济运行呈现新特征——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中)

经济运行呈现新特征——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中) 经济运行呈现新特征——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中)本报评论员《人民日报》(2014年08月06日01 版)上半年,经济形势闪耀新亮点,经济运行也呈现新特征。 告别了高歌猛进,中国经济步入新的运行轨道。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适应新常态,面对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运筹帷幄,全国人民迎难而上,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保持稳中有进势头,出现积极变化。——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可观。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上半年经济总量增长7.4%,实属不易。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已是一个巨人,总量基数很大,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所代表的增量不可小看。按今年的经济增速目标计算,全年经济增量就约达5万多亿元,约相当于1994年全年的经济总量。更可喜的是,物价水平保持平稳,就业形势较好,民生继续改善,结构调整有新的进展。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是新常态的最基本特征。在速度换挡期,我们既要走出高速纠结,又要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让经济运行长期处于合理空间。这样的经济增长,必须是就业和收入增加的增长,是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是质量和效益提高的增长,是节能环保的增长。——调整虽然艰难,

升级已成大势。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投资,服务业增加值占比继续超过第二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工业平均增速,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升,单位GDP能耗下降。这些变化延续了近年来结构调整的积极势头,显示经济结构正发生深刻变化。进入新常态,也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就要爬坡过坎,从粗放到集约,从低端到高端,结构调整的任务更加艰巨。结构调整不会一帆风顺,也会带来阵痛。我们要坚定方向,咬住青山不放松,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协同配套,尽量减少阵痛,争取结构调整效益的最大化。——调控虽然平稳,经济活力增强。上半年,稳增长的任务十分繁重,却没有采取强刺激的调控措施,宏观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稳定性,坚持区间调控,突出定向调控,特别注重深化改革,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减税让利,增强企业活力,从而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上半年,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593.95万户,增长16.7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8.41个百分点。经济新常态,需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培育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向改革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助力,向民生改善要潜力;就是要“激活力”,把该放的权放到位,让市场主体真正放开手脚;就是要“补短板”,把该做的事做好,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就是要“强实体”,把该给的

新常态下市场竞争特点

新常态下市场竞争特点 1逐步转向质量型 新常态的9大要点中,一个新提法尤其引人关注,就是市场竞争新特点。会议提出,从市场竞争特点看,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 “这说明我国的市场竞争正在从过去的数量竞争为主逐步变成将来的质量竞争为主。以前政府希望企业抓质量,将来变成了企业自己主动抓质量,因为企业知道,没有质量,在市场竞争中将无立足之地,质量的主体积极性将会被激发,这对我国的整个质量建设来说,也是一个好的新趋势。”程虹指出,过去中国常见的“价格战”将来会越来越没有市场,取而代之的必定是质量型、差异化竞争。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就提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三个转变”其实就是质量型竞争的总引擎和总要求。 今年7月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与企业家的座谈交流中也强调,现在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阶段,企业要把质量打造成为新的竞争优势。从过去“拼价格”变为现在的“拼质量”。他要求企业通过严把质量、严格管理,把自己做强做大。 “我国以前市场竞争特点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但现在数量扩展和价格竞争的道路越走越窄,呈现出明显的不可持续状态。以中国出口鞋为例,鞋产品总体出口金额为465.08亿美元,出口总数量为104.63亿双,出口平均单价为4.44美元/双,主要特点是量大价低;2012年中国出口美国18.3亿双鞋,占美国鞋消费量的80%,这说明中国鞋产品对美国等主要市场的数量增长空间已经极其有限,未来中国对外市场竞争必须逐步转向质量

经济发展新常态

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国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经济新常态是强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而不是总量经济;着眼于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及在对称态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GDP、人均GDP 增长与经济规模最大化。经济新常态就是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经济新常态不是不需要GDP,而是不需要GDP增长方式;不是不需要增长,而是把GDP增长放在发展模式中定位,使GDP增长成为再生型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模式的组成部分。 特点:1、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2、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破坏性开采的粗放型发展 3、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服务业发展及创新驱动 经济的最大特点是速度“下台阶”、效益“上台阶”;经济新常态下明显特征是“增长动力实现转换”、“经济结构实现再平衡” 政策:201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2015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党的十九大也将于明年召开。辛鸣说,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的确立,对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带一路也属于政策。 事例:京津冀一体化 长江经济带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安徽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西安浐灞创新发展生态区 (参照:开放战略篇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未来构想 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与协同发展 长江经济带打造中国经济新引擎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实践 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制度创新打造中国改革开放升级版 深化改革篇 深圳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激发民间投资创业 安徽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重庆实施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 成都创新基层治理能力培训新载体 黑龙江泰来县养老事业探索与实践 创新驱动篇 天津滨海高新区创新经济发展模式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之路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之路 经济放缓 2014年,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众所周知,2014年中国经济进一步放缓,经济增长率下降到了7.4%,同时中国经济经济进一步下行,摩根大通预测中国经济增长的步伐将会由2014年的7.4%进一步放缓至2015年的7.2%,而中国政府将经济增长率目标调整为7.0%,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阶段。 房地产下滑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一直高速增长,如今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的问题逐渐显露,发展态势越来越严峻。如下图所示红线为房地产销量增长率,2014年房地产销量基本处于下滑威胁动摇经济增长根基。 人口红利消失 另外,一直以来对中国经济取到重要作用的人口红利也在逐渐消失。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中国从16岁到59岁的有工作能力的劳动力人口总数,在2012年已经见顶,比上年减少345万人;即便再将具有工作能力的劳动力人口总数放宽五年,中国从16岁到64岁的劳动力人口总数,也将2015年见顶。

走产业调整之路 持续30多年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目前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原有增长点和增长优势,都在逐渐消失,只有找到新的增长点和发展之路,中国经济才能再次腾飞,虽然从国民生产总值来看,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二,但无论是人居国民生产总值还是经济增长质量都远远落后,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依然巨大。中国仍没有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未来,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仍将持续不断地赋予经济新的增长动力。 在未来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内世界经济包括中国经济在内发展都会变缓,产业转移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而中国经济要长远发展必须实现产业调整和升级,将粗放型经济转移到以科技推动为主;将单一型经济产业转变成混合型生产服务一体化;将依靠出口和投资转变为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同时政府也要简政放权,促进市场的作用,完善金融体系和市场规则,促进产业之间正常竞争和发展。 1)完善市场机制,促进正常竞争。 以电商为例,淘宝天猫在2014年双11里创下了惊人的571亿营业额,马云扬言在2020年电商要占领50%的零售市场,福兮?祸兮?事实上,在欧美国家,电商从未像中国这么火,中国的网购之所以这么火主要是因为网上购物比实体店要便宜许多,而事实上这是由于电商与实体店的不公平竞争造成的。在美国沃尔玛超市的商品价格要低于亚马逊,而在中国实体店价格远高于网店,一个原因在于中国的房租太贵,另一个就是实体店收税太重,而网商不需要缴税。我觉得电商应该是一种新的销售渠道,并不能完全取代实体店,政府应该大幅降低实体店的税收,不然的话如果到了2020年电商占领50%的零售市场,中国将会有大量的人失业,因为电商所创造的就业不足以抵消实体店衰败带来的失业数目。 2)大力简政放权,释放市场活力。 以上海自贸区的发展为例,现今政府又计划在天津,福建,广东建立新的自贸区,促进市场的作用,加大开放,深化改革,就是要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比如,2014年改革了企业登记制度,前3个季度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920万户,新增企业数量较去年增长了60%以上。 3)促进小城市化,大力推进农村生产合作社。 个人认为,城市化不是让农民进入大城市和知识分子竞争就业,而是要鼓励就地建镇,鼓励小城市,小城镇的发展。大力推进农村生产合作社,将农业生产企业管理,做到从种子化肥,生产销售到服务的混合一体化农业模式,提高效率,解放生产力。

中国经济新常态心得体会三篇

中国经济新常态心得体会三篇 中国经济新常态心得体会三篇 (篇一) *日上午,我有幸参加了在**召开的**县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会议邀请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为全县领导干部作《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专题讲座,李教授的讲课深入浅出、思想独到,使我对于当下整个中国及地区经济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中国经济新常态,简单可理解为:这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实质上是经济发展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的特点。 新常态有利于就业充分、收入均衡、社保完善、增长平稳、物价稳定、质量提升。 一是就业将更充分。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高于制造业,新常态下,服务业占比上升、GDP 总量增加,就业状况也将明显改善。 二是收入将更均衡。就业充分,劳动者收入提升也就有了保障。另一方面,新常态下,要扩大消费就应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增加边际消费倾向更高的低收入者收入,收入分配将渐趋合理。 三是社保将更完善。新常态下,要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就应精心编织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 四是增长将更平稳。“旧常态”下,经济增长更多依赖投资和出口,出口需求受外部环境影响会经常变化,投资需求也会随着经济周期出现过热过冷的波动。而新常态下,更多依赖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将相对稳定,周期性波动的波幅会明显缩小。 五是物价将更稳定。经济平稳增长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物价相对稳定。比如,物价在2012年和2013年仅上涨2.6%,2014年上半年更是仅为2.3%。 六是质量将更提升。新常态下,随着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中国经济转向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将成为企业和社会追求的更高目标。 总体上看,新常态有利于中国经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继续保持较长时期的中高速增长。 (篇二)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答案整理

2017年邯郸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答案 ? 1.精准扶贫的范围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十四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o B.滇桂黔石漠化区 o C.燕山—太行山区 o D.大兴安岭南麓山区 ? 2.供给侧改革的全称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供给侧的经济结构性改革 o B.经济结构性改革 o C.经济结构性 o D.需求侧的经济结构性改革 ? 3.关于毛泽东时期的经济,下列表述错误的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打赢了一场反侵略战争 o B.独立研发出“两弹一星一潜艇” o C.既无内债,又无外债 o D.打破封锁,重返联合国 ? 4.()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党的宗旨 o B.党的最高纲领 o C.党的指导思想

o D.党的性质 ? 5.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及其各部分的功能定位(单选题3分)得分:0分o A.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及其各部分的功能定位 o B.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及其各部分的功能定位 o C.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及其各部分的功能定位 o D.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及其各部分的功能定位 ?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PPP模式适用范围的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BT o B.文化 o C.卫生 o D.教育 ?7.精准扶贫的前提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精确帮扶 o B.精确管理 o C.精确布局 o D.精确识别 ?8.()讲“唯诚待人,人自怀服”。(单选题3分)得分:0分 o A.晋商 o B.潮商 o C.温商

“经济发展新常态”九大特征

“经济发展新常态”九大特征 新京报讯(首席记者王姝)昨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九大趋势性变化,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本月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后,?经济发展新常态?备受关注。如何理解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昨日,为明年经济发展?定调?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此作出了系统阐述和部署。 会议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臵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九大方面,全面阐述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九大趋势性变化。 如?消费需求?:过去?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再如?生产要素相对优势?: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现在?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会议提出,这些趋势性变化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

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经济发展?新常态? 资源配臵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 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消费需求 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投资需求 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 出口和国际收支 全球总需求不振,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 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 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新特征。 生产要素 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人口减少,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

浅谈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浅谈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出现了明显不同于以往的许多特征,不仅表现为经济增速的放缓,更表现为增长动力的转换、经济结构的再平衡,面临着复杂的系统转型,也意味着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在这样的重大关口,如何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深刻认识新趋势,主动适应新变化,积极抓住新机遇,在稳增长、调结构中寻找发展平衡点、选准改革突破口、牢牢把握主动权,实现“新常态”下长期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尤为重要。 一、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涵 2003年至2007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11.6%,2008年至2011年年均增长9.6%,2012年至2013年都是7.7%,2014上半年是7.4%,从中可以清楚看到经济由高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并且近几年我国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工资成本上升,储蓄率、投资率下降,潜在增长率下降是个不争的事实。从历史上看,潜在增长率自然回落,经济从高速增长期向中高速平稳增长期过渡,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的普遍走向,具有规律性和必然性。当前,世界经济长期结构性调整、新一轮产业变革融合与我国经济增长阶段性转换相互叠加,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如果继续追求过快的增长速度,甚至不惜用政策“推高”,不仅违背经济规律,而且会加剧已有矛盾、带来诸多风险,造成经济的进一步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以新常态来判断当前中国经济的特征,并将之上升到战略高度,表明中央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阶段变化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正在对宏观政策的选择、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产生方向性、决定性的重大影响。 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转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经济增长将与过去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度基本告别,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因此,新常态绝不只是增速降了几个百分点,转向“新常态”也不会只是一年两年的调整。认识不到新常态下的新趋势、新特征、新动力,不仅难以适应新常态,更难以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二、新常态经济下的新变化、新趋势、新机遇 1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实际增量依然可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即使是7%左右的增长,无论是速度还是体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 2、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以确定的战略和所拥有的政策储备,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我们正在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有利于化解各种“成长的烦恼”。中国经济更多依赖国内消费需求拉动,避免依赖出口的外部风险。 3、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2014年前三季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投资、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第二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高于工业平均增速、单位GDP能耗下降等数据指出,中国经济结构“质量更好,结构更优”。 4、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由于改革了企业登记制度,前三季度新增企业数量较2013年增长60%以上。 三.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当前,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对于准确把握发展大势、对做好经济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从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这是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基本前提。新常态带来经济运行新特征、新规律、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九大特征

姓名:毛江冰 学号:119 班级:光信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 1、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2、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 3、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发生了转化,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 4、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产业组织新特征; 5、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人口减少,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 6、市场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 7、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8、经济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 9、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厦门经济发展新常态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厦门率先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出的经济新常态特征来看,自2008 年发生金融危机以来,厦门经济特区经济发展率先进入了新常态。首先,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厦门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形势恶化对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厦门经济发展造成了冲击;与此同时,随着生产成本上升和劳动力短缺,一些制造企业开始陆续从厦门迁出,这对厦门传统的工业经济增长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厦门经济增速从危机发生前的年均17% 以上降到目前的10%左右。其次,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明显加快,使经济发展获得新动力。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厦门经济特区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使三次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成长,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成为拉动厦门经

新常态是新时代的一种现象

新常态:新时代的一种现象 张勇做为“习式热词”之一的新常态,在2014年11月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首次系统阐述“新常态”。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从消费、投资、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九方面全面阐释中国经济“新常态”。提出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突出创新驱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新常态”的含义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速度——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有学者将新常态概括为"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四大特征。经济发展新常态并不仅仅是一个新词,而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在这个大逻辑下是对经济发展新特征新趋势的理解,对未来经济发展重点的规划。 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区别,往往是因为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们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来区分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这种不同的阶段习惯上称之为不同的“时代”。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标志着,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主要体现在新常态、新目标、新理念、新供给、新动力等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 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在物质生活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公平、民主、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但是解决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重点还是以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为基础,因此归根结底还是需要经济的发展。 新常态作为新时代的一种现象,从新常态的特征来看,“中高速、多挑战”同时也是我国在新时代在经济方面面临的挑战。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一直以领先世界平均水平的速度发展,这使得我国能够在短短40年的时间从贫穷到富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增幅有所下降,这是客观存在也是正常的。同时,我国现在经济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从国内来看,资源环境的约束使得我们必须进行产业升级,以新技术推动产业生产与产品创新;与此同时,我国也面临着来自国际贸易、能源供给、高端产品供给等国外的挑战。这些都是新时代在经济发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现象。 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将人力资本与科技创新作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由此可以看出,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将更加注重在寻找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前提下,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从业人员人力资本,从供给侧提升产品的供给质量与水平,避免出现“到国外买马桶盖”的现象的出现。 新时代我国将面临很多新的现象,其中从经济方面来看,新常态作为我国最近几年发展的大逻辑,无疑是新时代的一种现象。同时,伴随着新常态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我国的经济发展将迈上新的台阶,将赋予新时代更多的内涵。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提出与内涵

一、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提出与涵 1. 概念的提出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概念诞生于2014 年,由中国国家主席提出。2014 年 5 月,在视察经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采用新词“新常态”来表述当前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他说:“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个讲话被概括为“新常态”,9 月,在亚太经合组织第26 届部长级会议中,又更加详细的说明和解释了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概念;12 月,中央政治局会上第一次提出了“新常态”,并在会议公报中进行了更多的补充和说明,自此,中国经济新常态被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开始引领和指导新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建设。 2.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涵 中国经济新常态是顺应新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状况提出的。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涵包括中国经济的速度、结构、动力三方面: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由高速变为中速,结构更加优化、创新代替要素、投资变成新的驱动力。经过30 多年的飞速发展,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10% 左右的高速度逐渐降下来,在总体上更趋向于稳定持续的前进,结构上的调配更加的合理,发展更加的平衡与和谐,粗放经营的经营模式也正逐步的发生转变,社会总体上和谐发展。 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九大特征 1. 消费方式的转变 从之前明显的模仿型消费、排浪式消费转变为更加多元、更加注重个性的消费。消费方式的转变对产品的质量要求更高了。

2. 投资、融资方向转变 改革开饭以来,我国的传统行业经历了规模大、资金足、投资覆盖面广的高强度投资、开发、建设,投资融资市场已经基本上接近饱和状态,但基础设施领域互联互通和许多新兴的产品、技术、行业、商业模式给投资和融资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方向。也对投资者的综合能力与战略眼光、布局提出了新要求。 3. 出口与国际收支发生变化 我国的低成本出口在以往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低成本出口的竞争力正在下降,相反的大规模走出去和高水平的引进正在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份额。 4. 产业组织呈现新特征 供不应求长期困扰着我国市场,近年来传统行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企业的兼并、重组大量发生,服务业、中小企业和新兴产业的供给能力大力显现出来,产业组织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促使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生产成为新的产业特征。 5. 创新和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 传统的经济发展只要依靠劳动力,而且成本很低,但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带来的不良后果日益凸显,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降低,经济增长通过要素投入和拉动的状况改变,经济增长必须靠人力资本和创新与技术的进步。 6. 市场竞争方式转变 传统的市场竞争主要是数量扩和打价格战,但随着市场的完善和消费者消费的多元、个性,竞争方式正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新型方式转变。 7. 更加重视环境

中国经济新常态心得体会三篇

(篇一) *日上午,我有幸参加了在**召开的**县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会议邀请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为全县领导干部作《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专题讲座,李教授的讲课深入浅出、思想独到,使我对于当下整个中国及地区经济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中国经济新常态,简单可理解为:这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实质上是经济发展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的特点。 新常态有利于就业充分、收入均衡、社保完善、增长平稳、物价稳定、质量提升。 一是就业将更充分。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高于制造业,新常态下,服务业占比上升、GDP总量增加,就业状况也将明显改善。 二是收入将更均衡。就业充分,劳动者收入提升也就有了保障。另一方面,新常态下,要扩大消费就应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增加边际消费倾向更高的低收入者收入,收入分配将渐趋合理。 三是社保将更完善。新常态下,要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就应精心编织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 四是增长将更平稳。“旧常态”下,经济增长更多依赖投资和出口,出口需求受外部环境影响会经常变化,投资需求也会随着经济周期出现过热过冷的波动。而新常态下,更多依赖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将相对稳定,周期性波动的波幅会明显缩小。 五是物价将更稳定。经济平稳增长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物价相对稳定。比如,物价在2012年和2013年仅上涨2.6%,2014年上半年更是仅为2.3%。 六是质量将更提升。新常态下,随着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中国经济转向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将成为企业和社会追求的更高目标。 总体上看,新常态有利于中国经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继续保持较长时期的中高速增长。 (篇二) 在**日上午县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上,有幸聆听了著名经济学家、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的关于《在新常态中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专题讲座,让我们对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有了初步了解和认识。近几年来,全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过去快速增长积累的风险逐渐凸显和释放,原有发展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变化,旧的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国家常态的宏观调控政策和货币推动政策不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动力悄然转换,全国经济步入了新常态。可以预见,在新常态下,全县各大小企业的经营困难将会增多,生存压力将会加大。在此情况下,作为公安交警部门,更要发挥服务职能,调整服务模式,拓展服务载体,全力地做好全县企业交通安全保障工作,有效服务企业发展。 一要建立定期联系机制。通过定期深入企业调查走访、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建议等形式,了解企业车辆运输、管理及职工交通安全等情况。同时积极开展服务企业工作,协助企业健全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排查整改车辆安全隐患。对于走访中收集到的企业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对待,按照单位职能,迅速抓好落实。 二是建立主动服务机制。要切实提升服务企业的主动性、实效性,细化措施,履行职能,当好企业运输车辆安全管理的服务员、宣传员、参谋员和监督员。根据企业车辆和驾驶人情况,适时做好年检告知、违法告知等服务,协助企业做好车驾管业务的办理、车辆安全检查检验等工作。定期组织民警深入企业协助做好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升广大运输车辆驾驶人员以及企业职工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力所能及地解答企业在交通安全管理方面遇到的法律问题,帮助解决车辆和驾驶人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和薄弱环节,警企协作,最大努力地维护运输车辆的交通安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