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4柱钢筋绑扎实例

3.4柱钢筋绑扎实例

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

柱钢筋绑扎实例

主讲教师:谢秉辰

知识回顾1、柱在基础内的锚固构造

4、柱箍筋构造

2、柱顶纵向钢筋构造

3、楼层部位变截面纵向钢筋构造

标准构造详图识读KZ5柱平法施工图

1钢筋类型

2钢筋绑扎过程

1钢筋类型

1、钢筋类型

框架柱箍筋构造详图

KZ5柱平法施工图

角筋直径25mm,强度等级为

HRB400

每边各2根,直径25mm,中部纵筋

强度等级为HRB400

每边各1根,直径20mm,中部纵筋

强度等级为HRB400

箍筋直径8mm,加密区间距100mm,非

加密区间距为200mm,强度等级为

HPB300

2钢筋绑扎过程

知识小结

宽度方向中部纵筋直径25mm,

强度等级为HRB400

角筋直径10mm,间距150mm

强度等级为HRB400

箍筋直径8mm,

加密区间距100mm,

非加密区间距为200mm,强度等级为HRB400

高度方向中部纵筋直径20mm,

强度等级为HRB400

纵筋?底部弯折长度

?顶部锚固长度

地下室墙柱梁板钢筋绑扎技术交底(行业参考)

技术交底记录 鲁JJ—005 工程名称黄岛缤纷港项目(南区)施工单位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交底部位地下室工序名称梁板墙柱钢筋绑扎 交底提要:钢筋绑扎、作业条件、施工方法、质量要求 一、施工准备 1.1材料 1.1.1、绑扎铁丝: 20#镀锌铁丝。 1.1.2、垫块:墙柱等竖向筋保护层的垫块采用塑料垫块,梁板采用砂浆垫块。墙外侧5cm,内侧2cm,内墙2cm、梁、柱 2.5cm、板2cm,人防门框位置钢筋保护层:上下4cm,左右3cm. 1.1.3、钢筋马镫:成品马镫。 1.2作业条件 1.2.1、检查钢筋是否有备案证、合格证及产品标识牌和复试报告。 1.2.2、钢筋绑扎前应检查有无锈蚀现象,除锈之后再运至绑扎部位。 1.2.3、熟悉图纸按设计要求检查已加工好的钢筋规格、形状及数量是否正确。 1.2.4、做好抄平放线工作,即表明墙、柱等部位水平标高和弹好尺寸线。 二、施工方法 2.1剪力墙钢筋绑扎 2.1.1、先立2~4根竖筋与下层伸出的搭接筋绑扎,墙及柱第一根竖筋距柱或暗柱1/2竖向钢筋间距,画好水平筋的位置线,然后与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位,并在横筋上画好标志,接着绑其余竖筋,最后再绑其余横筋。竖筋在内横筋在外。 2.1.2、墙钢筋应逐点绑扎,人防墙(临空墙、密闭门框墙、封堵墙)按图纸加设拉钩。梅花形布置。墙水平钢筋在两端头、转角、十字节点及连梁等部位的锚固长度及洞洞口周围加强筋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尤其注意人防墙体应注意加强钢筋、卧梁钢筋不得遗漏。门框两侧加强柱钢筋位置要准确,两侧钢筋保护层3cm。 2.1.3、合模后对伸出的钢筋应进行调整,宜在搭接处绑一道临时横筋定位,浇筑砼时专人看管,浇注后再次调整以保证钢筋位置准确。 2.1.4、封顶墙的钢筋绑扎应用钢管搭设临时水平杆,以准确控制墙体钢筋的上顶标高。 2.1.5、墙体钢筋有C14、C16等直径18以上采用机械连接,C14、C16采用绑扎搭接。抗爆结构纵向 受拉钢筋锚固长度如下 钢筋类型 锚固长度Laf mm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C14 515 C16588 C18 662 C20 735

构造柱钢筋绑扎

3.2操作工艺 3.2.1构造柱钢筋绑扎 3.2.1.1、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 3.2.1.1先将两根竖向受力钢筋平放在绑扎架上,并在钢筋上画出箍筋间距。 3.2.1.2根据画线位置,将箍筋套在受力筋上逐个绑扎,要预留出搭接部位的长度。为防止骨架变形,宜采用反十字扣或缠扣绑扎。箍筋应与受力钢筋伊持垂直;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放置。为防止骨架在运输中变形,构造柱对角钢筋之间用弯起筋绑扎固定。 3.2.1.3穿另外二根受力钢筋,并与箍筋绑扎牢固。箍筋端头弯钩角度为1350,其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的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箍筋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3.2.1.4在柱顶、柱脚与圈梁钢筋交接的部位,应按设计要求加密柱的箍筋;无设计要求时加密范围一般在圈梁上、下均为500mm,箍筋间距为1OOmm(柱脚加密区箍筋待柱骨架立起搭接后再绑扎)。 3.2.2、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搭接筋 根据已放好的构造柱位置线,检查搭接筋位置及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设计和抗震规范的要求。底层构造柱竖筋与基础圈梁锚固要求:有设计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无设计要求时, 3.2.2.1无基础圈梁时,埋设在垫层或基础混凝土座内,如图1所示;

3.2.2.2当墙体附有管沟时,构造柱埋没深度应大于沟深。(图2) 3.2.3、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 先在搭接处的钢筋套上箍筋,注意箍筋应交错布置。然后再将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立起来,对正伸出的搭接筋,对好标高线,在竖筋搭接部位各绑3个扣,两端中问各一扣。骨架调整后,可以顺序从根部加密区箍筋开始往上绑扎。 3.2.4、绑扎搭接部位钢筋 3.2. 4.1构造柱钢筋必须与各层纵横墙的圈梁钢筋绑扎连接,形成一个封闭框架。 3.2. 4.2在砌砖墙大马牙槎时,沿墙高每50cm埋设两根Φ6.5水平拉结筋,与构造柱钢筋绑扎连接。 3.2. 4.3砌完砖墙后,应对构造柱钢筋进行修整,以保证钢筋位置及间距准确。 3.2.2圈梁钢筋的绑扎 3.2.2.1、一般采用预制图梁钢筋骨架,然后按编号吊装就位进行组装后支模板。也可现场绑扎,后支模板。一般采用硬架支模方法。如在模内绑扎时,按设计图纸要求间距,在模板侧帮画箍筋位置线。放箍筋后穿受力钢筋。箍筋搭接处应沿受力钢筋互相错开。 3.2.2.2、圈梁与构造柱钢筋交叉处,圈梁钢筋放在构造柱受力钢筋内侧。圈梁钢筋在构造柱部位搭接时,其搭接倍数或锚人柱内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构造柱圈梁施工工艺完整版

构造柱圈梁施工工艺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工艺标准适用于砖混结构、外砖内模结构的构造柱、圈梁、板缝钢筋绑扎工艺。 2.1?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当加了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 2.1.2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 2.1.3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砂浆垫块、塑料卡。 2.1.4工具:钢筋钩子、撬棍、钢筋板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 2.2作业条件: 2.2.1按施工现场平面图规定的位置,将钢筋堆放场地进行清理、平整,准备好垫木。按不同规格型号堆放并垫好垫木。 2.2.2核对钢筋级别、型号、形状、尺寸及数量,是否与设计图纸及加工配料单相同。 2.2.3弹好标高水平线及构造柱、外砖内模混凝土墙的外皮线。 2.2.4圈梁及板缝模板已做完预检,并将模内清理干净。 2.2.5预应力圆孔板的端孔已按标准图(96G44)的要求堵好。 3.1?构造柱钢筋绑扎: 3.1.1工艺流程: 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塔接筋→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绑扎搭接部位箍筋3.1.2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 d为箍筋直径),弯钩角度不小于135°。 3.1.3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搭接筋:根据已放好的构造柱位置线,检查搭接筋位置及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底层构造柱竖筋与基础圈梁锚固;无基础圈梁时,埋设在柱根部混凝土座内,当墙体附有管沟时,构造柱埋设深度应大于沟深。 3.1.4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先在搭接处钢筋上套上箍筋,然后再将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立起来,对正伸出的搭接筋,搭接倍数不低于35d,对好标高线,在竖筋搭接部位各绑3个扣。骨架调整后,可以绑根部加密区箍筋。 3.1.5绑扎搭接部位钢筋: 3.2圈梁钢筋的绑扎: 3.2.1工艺流程: 画钢筋位置线→放箍筋→穿圈梁受力筋→绑扎箍筋

207现浇混凝土结构墙柱钢筋绑扎工程施工工艺标准_secret

现浇混凝土结构墙柱钢筋绑扎工程 施工工艺标准 目次 1 适用范围 (1) 2 引用标准 (1) 3 术语 (1) 4 材料要求 (1) 5 施工准备 (1) 6 操作工艺 (2) 7 质量控制 (5) 8 质量标准 (9) 9 成品保护 (10)

现浇混凝土结构墙柱钢筋绑扎工程 施工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的各种现浇结构墙柱钢筋绑扎工程的施工。 2 引用标准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范(JGJ109—2003) 建筑工程施工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3 术语 现浇结构——系现浇混凝土结构的简称,是在现场支模并整体浇筑而成的混凝土结构。 4 材料要求 4.1 加工好的各种半成品不能有锈蚀现象,加工尺寸符合要求(按照本企业钢筋加工标准进行二次验收)。 4.2 绑扎钢筋的火烧丝表面不能有锈蚀现象。 4.3 如果钢筋连接采用机械式连接,还要检查连接钢筋用的套筒的各项指标应与国家规范相符。 5 施工准备 5.1 作业条件 5.1.1 作业面楼(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上人、堆料的要求。 5.1.2 作业面及施工缝清理干净,墙体及柱露在楼板外的钢筋接头清理干净,墙柱边线已经放好。 5.1.3 钢筋接头所用机械设备上作业面前要进行检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用电的设备在使用中要符合施工现场用电规定,保证施工顺利、安全的进行。 5.2 材料准备

5.2.1 钢筋半成品加工完毕并经过验收。 5.2.2 钢筋半成品要按照不同的部位及类型进行标识、码放。 5.2.3 钢筋半成品运送至作业面后,要码放整齐,半成品与楼板之间用木方子隔开。 5.3 主要机具 一般应备有小白线、托线板、线坠、钢筋钩子(绑扎钢筋用)、钢筋接头连接机具、卷尺等。 6 操作工艺 6.1 现浇混凝土结构墙体柱钢筋绑扎的一般规定 6.1.1 钢筋绑扎前应熟悉施工图纸,核对成品钢筋的级别、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核 对配料表和料牌,如有错漏应予以纠正或增补,同时准备好绑扎用的铁丝、绑扎工具、绑扎架等。 6.1.2 对形状复杂的结构部位,应研究好钢筋穿插就位及与模板等其它专业配合的先后次 序。 6.1.3 墙体钢筋网绑扎时钢筋网之间应绑扎Ф6~10mm 钢筋制成的拉钩,间距约为1.0m , 相互错开排列,以保证墙体钢筋网片的间距正确。 6.1.4 柱箍筋应与受力筋垂直设置,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箍筋转 角与受力钢筋的交叉点均应扎牢;箍筋平直部分与纵向交叉点可间隔扎牢,以防止骨架歪斜。 6.1.5 各受力钢筋绑扎接头要求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控制参见表1。 表1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mm ) 6.2 墙体钢筋绑扎

地下室柱墙钢筋绑扎.doc

地下室柱墙钢筋绑扎

————————————————————————————————作者 : ————————————————————————————————日期 : ?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编号 : 工程部位地下室墙柱钢筋绑扎交底日期2015年7月17 日 施工单位中兴建设有限公司分项工程名称基础结构交底提要墙、暗柱钢筋绑扎施工交底 交底内容: 一、施工准备 (一 ) 作业条件 1、熟悉图纸、按设计要求检查已加工好的钢筋规格、形状、数量是否正确。 2、做好抄平放线工作 , 抄好结构一米线。弹好水平标高线, 暗柱、墙外皮尺寸线。 3、根据弹好的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 如不符合要求时 , 应进行处理。绑扎前先按1∶ 6 整理调直下层伸出的搭接筋, 并将锈蚀、水泥砂浆等污垢清除干净。 4、根据标高检查下层伸出搭接筋处的混凝土表面标高(柱顶、墙顶) 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 砼施工缝处要剔凿到露石子并清理干净。 5、按要求搭好脚手架。 (二 ) 材质要求 1、成型钢筋:必须符合配料单的规格、型号、尺寸、形状、数量,并应进行标识。 成型钢筋必须进行覆盖 , 防止雨淋生锈。 2、铁丝:可采用 20~2 2 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 。铁丝切断长度要满足使用要求。 二、工艺流程 1、暗柱钢筋绑扎: 套柱箍筋→连接绑扎竖向受力筋→画箍筋间距线→绑箍筋 墙:修理预留搭接筋 -----竖向连接----划水平分格线----绑横筋-----安放垫块

及定位框 --- --- 验收 三、暗柱、墙钢筋绑扎 1、套柱箍筋 : 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 搭接筋上 , 然后立柱子钢筋 , 做好直螺纹连接。 2、钢筋的锚固与搭接。图纸标注的按照图纸施工, 图纸没有标注的,按照图集。本工程竖向钢筋直径≥ 18 时采用套筒,其它采用搭接绑扎,钢筋要出楼面1. 4倍Lae 且不小于 500 mm。主楼剪力墙、框架柱搭接长度按照37d(锚固长度 ) ×1.4 ;主楼挡土墙搭接长度按照49d(锚固长度)× 1.4;车库人防墙、框架柱搭接长度按照 37d(锚固长度 ) ×1.4; 搭接错开距离为0. 3个搭接长度。 3、画箍筋间距线 : 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 按图纸要求用粉笔划箍筋间距线。箍 筋加密区的间距为5 D(D为暗柱主筋 ) 且不大于 100 mm。 4、暗柱箍筋绑扎 (1)按已划好的箍筋位置线 , 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宜采用缠扣 绑扎,如图1。 ( 2) 箍筋与主筋要垂直, 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 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交错绑扎。 (3)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 并绑扎牢固 . (4 )有抗震要求的地区 , 柱箍筋端头应弯成135 度, 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 ) 。 ( 5)柱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箍筋外皮为 15mm,垫块应绑在柱竖筋外皮上,间距 800mm,(或用塑料卡卡在外竖筋上)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准确。同时,可 采用钢筋定距框来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性。当柱截面尺寸有变化时, 柱应在板内弯折, 弯后的尺寸要符合设计要求。 (6) 墙体拉接筋或埋件,根据墙体所用材料,按有关图集留置。

构造柱、圈梁钢筋绑扎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JSQB03-21223-2002 构造柱、圈梁钢筋绑扎 施工工艺标准 编制人:尹维元 审核人:劳国成 批准人:李广荣 2002-11-28发布 2002-12-28实施

构造柱、圈梁钢筋绑扎施工工艺标准 JSQB03-21223-2002 1.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砖混结构的构造柱、圈梁的钢筋绑扎工艺 2.施工准备 2.1材料要求 2.1.1各种规格、级别的钢筋,必须有出厂合格证。进厂(场)后须经物理性能检定,对于进口钢材增加化学检验,经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2.1.2 钢筋绑扎用铁丝可采用0.9~1.2mm铁丝或镀锌铁丝,长度必须满足使用要求。 2.2主要机具 钢筋钩子、撬棍、尺子、粉笔、钢丝刷子及运输机具 2.3作业条件 2.3.1按施工现场平面图规定的位置,将钢筋堆放场地进行清理、平整。准备好垫木,按钢筋绑扎顺序分类堆放,并将锈蚀进行处理。 2.3.2 核对钢筋的级别、型号、形状、尺寸及数量是否与设计图纸及加工配料单相同。 2.3.3熟悉图纸,明确构造柱、圈梁、节点处钢筋构造及各部做法;根据工程进度要求,确定圈梁钢筋的合理分段与搭接位置和安装次序,并进行细致的技术交底。 2.3.4模板已支设或部分支设,其尺寸及牢固情况符合钢筋绑扎要求;模板内杂物及垃圾已清除干净。 2.3.5在模板上已弹好水平标高线。 2.3.6检查构造柱基础及下层伸出搭接钢筋的数量、位置、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操作工艺 3.1构造柱钢筋绑扎 3.1.1工艺流程: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搭接筋→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绑扎搭接部位箍筋 3.1.2 一般采取先砌外墙后绑构造柱钢筋,亦可采取预制好的构造柱钢筋骨架,安装后再砌墙体。 3.1.3 绑扎时应先将每根柱所有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接长构造柱钢筋,划上箍筋间距,逐个绑扎。注意在箍筋搭接处,要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绑扎。 3.1.4 构造柱钢筋与圈梁钢筋应绑扎连接,使形成一框架体系,在柱脚、

柱钢筋绑扎施工方案

京津路街景立面提升改造工程柱钢筋施工专项施工方案 DY—()建—()—() 编制人: 初审人: 审核人: 审批人: 大元建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年月日

一、施工准备 1、钢筋均有出厂合格证和复试报告,钢筋接头采用焊接,取样检测合格。 2、钢筋表面混凝土结块和浮灰、锈蚀的部位须清理干净。 3、柱根部混凝土表面接缝处,松散石子和混凝土残渣须清理干净。 4、熟悉图纸及03G101-1图集有关钢筋构造以及《建筑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手册》中有关钢筋的绑扎、连接、安装的具体质量要求。 二、钢筋加工 1、钢筋调直:Ⅰ级钢筋采用钢筋调直机调直。 2、箍筋的末端弯钩:Ⅰ级钢筋的弯曲直径≥受力钢筋直径或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平直部分长度应≥10d,末端应做135°的弯钩。 3、柱子的钢筋:柱子的钢筋长度按照设计标高,纵筋的焊接接头应相互错开,截面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大于50%, 三、施工方法 1、工艺流程:搭设绑扎箍筋脚手架画箍筋间距线→套柱箍筋→绑扎箍筋。 2、在绑扎柱箍筋时,必须用钢管搭设脚手架,四周铺设跳板,根据柱的水平标高线,按照设计要求,分清加密区和非

加密区,画出箍筋间距线,然后根据间距线计算出每根柱箍筋的数量。箍筋开口应相互错开,然后绑扎底部距混凝土表面50mm定位箍筋,箍筋加密区柱净高1/3,柱上下口加密区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大于100mm,不小于5d。

根据已划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绑扎采用缠扣绑扎,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的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呈梅花形交错绑扎,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的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柱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主筋外皮为25mm,采用塑料垫块,应卡在柱四周主筋外皮上,间距一般为1米,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的准确。 四、质量要求 1、箍筋末端应做135°弯钩,平直长度应≥10d。 2、柱主筋在同截面处应相互错开,接头应放在剪力较小处。 3、柱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在+5mm。 4、箍筋间距允许偏差杂 +20mm。 5、钢筋骨架允许偏差在+5mm。 五、安全注意事项 1、使用机械时严格按有关操作规程进行以免发生意外。 2、在脚手架上绑扎钢筋时要先检查是否牢固。

钢筋下料计算及案例

钢筋下料计算不难一点就会 梁板钢筋的下料长度 =梁板的轴线尺寸-保护层(一般25)+上弯勾尺寸 180度弯勾=6.25d 90度弯勾=3.5d 45度弯勾=4.9d 再咸去度量差:30度时取0.3d\ 45度0.5d\60度1d\90度2d\ 135度3d 如果是一般的施工图纸按上面的方法就可以算出来如板的分布筋\负盘\梁的纵向受力筋\架力筋.如果是平法施工图那就要参考03G101-1B 了 箍筋的长度:外包长度+弯勾长度-6d 弯勾长度6加100\8加120\10加140 箍筋个数=梁构件长度-(25保护层)*2/箍筋间距+1 矩形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表1) 式中箍筋周长=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 外包宽度=b-2c+2d; 外包长度=h-2c+2d; b×h=构件横截面宽×高; 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d——箍筋直径。 箍筋调整值见表1。 2.计算实例 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解:外包宽度= b-2c+2d =250-2×25+2×6=212(mm) 外包长度=h-2c+2d =500-22×25+2×6=462(mm)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110(调整值) =2(212+462)+110=1458(mm) ≈1460(mm)(抗震箍) 错误计算方法1: 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50(调整值) =1350(mm)(非抗震箍)错误计算方法2: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1300(mm) 梁柱箍筋的下料,在施工现场,如果给钢筋工一个总长=2b+2h-8c+26.5d的公式,钢筋工不是太欢迎;如果将梁的已知保护层直接代入公式,使表达方式简单一些,钢筋工就容易记住。 譬如,当次梁的4面保护层均为25mm时, 箍筋直径为圆8,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12mm; 箍筋直径为圆10,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65mm; 箍筋直径为圆12,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118mm; 箍筋直径为圆14,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171mm。 譬如,当主梁支座顶面保护层为55mm,其余3面保护层为25mm时, 箍筋直径为圆8,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48mm; 箍筋直径为圆10,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5mm; 箍筋直径为圆12,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58mm; 箍筋直径为圆14,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111mm。 譬如,当柱的保护层为30mm时, 箍筋直径为圆8,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28mm; 箍筋直径为圆10,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25mm; 箍筋直径为圆12,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78mm; 箍筋直径为圆14,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131mm。 钢筋配料单

钢筋绑扎施工方案.doc

一、施工准备 1材料及主要机具: (1)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当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 (2) 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或镀锌铁丝。铁丝的切断长度要满足使用要求。 (3) 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砼垫块、各种挂钩或撑杆等。 (4) 工具:钢筋钩子、撬棍、扳子、绑扎架、钢丝刷子、粉笔、尺子等。 2作业条件: (1)按施工现场平面图规定的位置,将钢筋堆放场地进行清理、平整。准备好垫木,按钢筋绑扎顺序分类堆放,并将锈蚀进行清理。 (2) 核对钢筋的级别,型号、形状、尺寸及数量是否与设计图纸及加工配料单相同。 (3) 当施工现场地下水位较高时,必须有排水及降水措施。 (4) 熟悉图纸,确定钢筋穿插就位顺序,并与有关工种作好配合工作,如支模、管线、防水施工与绑扎钢筋的关系,确定施工方法,作好技术交底工作。 (5) 根据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案,底板钢筋绑扎前做完底板下防水层及保护层;支完底板四周模板(或砌完保护墙,做好防水层)。当地下室外墙防水采用内贴法施工时,在绑扎墙体钢筋之前砌完保护墙,做好防水层及保护层。 二、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 → → →

(2)划钢筋位置线:按图纸标明的钢筋间距,算出底板实际需用的钢筋根数,一般让靠近底板模板边的那根钢筋离模板边为5cm,在底板上弹出钢筋位置线(包括基础梁钢筋位置线)。 (3)绑基础底板及基础梁钢筋 1)按弹出的钢筋位置线,先铺底板下层钢筋。根据底板受力情况,决定下层钢筋哪个方向钢筋在下面,本工程先铺长向钢筋,再铺短向钢筋。 2)钢筋绑扎时,靠近外围两行的相交点每点都绑扎,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相隔交错绑扎,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将钢筋交叉点全部绑扎。如采用一面顺扣应交错变换方向,也可采用八字扣,但必须保证钢筋不位移。 3)摆放底板混凝土保护层用砼垫块,垫块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按每1m左右距离梅花型摆放。如基础底板较厚或基础梁及底板用钢量较大,摆放距离可缩小。 4)底板如有基础梁,可分段绑扎成型,然后安装就位,或根据梁位置线就地绑扎成型。 5)基础底板采用双层钢筋时,绑完下层钢筋后,摆放钢筋马凳或钢筋支架(间距以1m左右一个为宜),在马凳上摆放纵横两个方向定位钢筋,钢筋上下次序及绑扣方法同底板下层钢筋。 6)底板钢筋如有绑扎接头时,钢筋搭接长度及搭接位置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在中心及两端扎牢。如采用焊接接头,除应按焊接规程规定抽取试样外,接头位置也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7)由于基础底板及基础梁受力的特殊性,上下层钢筋断筋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8)根据弹好的墙、柱位置线,将墙、柱伸入基础的插筋绑扎牢固,插入基础深度要符合设计要求,甩出长度不宜过长,其上端应采取措施保证甩筋垂直,不歪斜、倾

构造柱钢筋绑扎与项目(doc 7页)

构造柱钢筋绑扎与项目(doc 7页)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当加了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 2.1.2 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 2.1.3 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砂浆垫块、塑料卡。 2.1.4 工具:钢筋钩子、撬棍、钢筋板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 2.2 作业条件: 2.2.1 按施工现场平面图规定的位置,将钢筋堆放场地进行清理、平整,准备好垫木。按不同规格型号堆放并垫好垫木。 2.2.2 核对钢筋级别、型号、形状、尺寸及数量,是否与设计图纸及加工配料单相同。 2.2.3 弹好标高水平线及构造柱、外砖内模混凝土墙的外皮线。 2.2.4 圈梁及板缝模板已做完预检,并将模内清理干净。 2.2.5 预应力圆孔板的端孔已按标准图(96G44)的要求堵好。 3.1 构造柱钢筋绑扎: 3.1.1 工艺流程: 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 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塔接筋→ 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 绑扎搭接部位箍筋 3.1.2 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 3.1.2.1 先将两根竖向受力钢筋平放在绑扎架上,并在钢筋上画出

3.1.5.2 在砌砖墙大马牙槎时,沿墙高每50cm埋设两根φ6水平拉结筋,与构造柱钢筋绑扎连接。 3.1.5.3 当构造柱设置在无横墙的外墙处时,构造柱钢筋与现浇或预制横梁梁端连接绑扎构造,要符合《多层砖混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抗震设计与施工规范》(JGJ13?2)第3.2.5条的规定。 3.1.5.4 砌完砖墙后,应对构造柱钢筋进行修整,以保证钢筋位置及间距准确。 3.2 圈梁钢筋的绑扎: 3.2.1 工艺流程: 画钢筋位置线→ 放箍筋→ 穿圈梁受力筋→ 绑扎箍筋 3.2.2 支完圈梁模板并做完预检,即可绑扎圈梁钢筋,如果采用预制骨架时,可将骨架按编号吊装就位进行组装。如在模内绑扎时,按设计图纸要求间距,在模板侧帮画箍筋位置线。放箍筋后穿受力钢筋。箍筋搭接处应沿受力钢筋互相错开。 3.2.3 圈梁与构造柱钢筋交叉处,圈梁钢筋宜放在构造柱受力钢筋内侧。圈梁钢筋在构造柱部位搭接时,其搭接倍数或锚入柱内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3.2.4 圈梁钢筋的搭接长度要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对钢筋搭接的有关要求。 3.2.5 圈梁钢筋应互相交圈,在内墙交接处、墙大角转角处的锚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柱钢筋绑扎施工工艺

柱钢筋绑扎施工工艺 柱筋定位卡示意图柱筋定位卡制作实例图 框架柱绑扎柱根部500mm范围内做法 柱钢筋绑扎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柱筋绑扎→安装柱筋定位卡具→平台混凝土浇筑→拆除定位卡具→套柱箍筋→柱主筋连接→绑扎竖向受力筋→画箍筋控制线→箍筋绑扎→保护层设置 2、操作要点: 2.1定位卡具制作:柱钢筋绑扎前,根据柱主筋间距,制作钢筋卡具。卡具固定筋采用φ14钢筋、限位筋采用φ6钢筋,限位筋间距为柱主筋直径+10mm主筋定位卡制作完成后,可涂刷黄色油漆标示。 2.2柱筋绑扎:根据钢筋位置线校正板面上部预留柱筋,吊装绑扎柱筋。 2.3柱筋定位卡具放置:按照图纸要求绑扎好柱钢筋。绑扎成型后,在距楼面标高上20cm处安装定位卡具,并与主筋绑扎牢固。 2.4套柱箍筋: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包括采用机械连接或电渣压力焊连接施工),当采用绑扎搭接连

接时,在搭接长度内,绑扎不少于3个,绑扣要向柱中心。如果柱子主筋采用光圆钢筋搭接时,角部弯钩应与模板成45度,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90度 采用直螺纹套筒机械连接,16mmΦ柱主筋≥竖向受力钢筋连接:2.5. Φ12mm、Φ14mm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考虑电渣压力焊连接或者钢筋绑扎搭接连接,<Φ12mm采用钢筋搭接绑扎连接。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定,框架梁、牛腿及柱帽等钢筋,应放在柱的纵向钢筋内侧。 2.6画箍筋间距线: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画箍筋间距线,第一根箍筋距离楼面一般为50mm 2.7柱箍筋绑扎: 2.8保护层设置:保护层垫块应绑在柱纵向钢筋外皮上,使用水泥砂浆垫块、塑料卡,间距控制在1000mm左右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尺寸正确。2.9柱筋绑扎后,不得攀爬。在混凝土面以上500mm范围内主筋采用塑料薄膜缠绕,减少混凝土对主筋的污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压光时将塑料薄膜清理干净,并将钢筋周边混凝土抹压密实。 3、质量要求: 3.1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构造柱做法

构造柱的多种做法 后砌隔墙抗震构造 (1)构造柱的设置:填充墙在墙端、拐角、丁字交叉、十字交叉处均设置构造柱,且一段直墙上构造柱间距不大于4米,宽度大于等于2.4米的门窗洞边设构造柱。 (2)构造柱截面尺寸为200×墙厚,配筋为4 12,箍筋φ8@100/200(加密区高度不小于柱净高的1/6且不小于600mm,箍筋间距按主筋直径的5d 计算 12=φ8@60, 10=φ8@50)纵筋锚入上下梁板La。 (3)门洞边及外墙窗边未设构造柱时应设抱框架柱。 (4)沿墙全高每隔400(二皮砖)设φ6通长拉结筋,搭接长度300,端部锚入构造柱或主体结构36d, (5)当墙高超过4m或墙上遇有门洞时,应分别在墙体半高处和外墙窗洞的上部及下部,内墙门洞的上部设置通长配筋带,宽度同墙厚,高100,配筋3φ10/φ6@300,详见02SG614页次11~13。 (6)墙顶部与楼层盖的连接详见《06SG614-1》页次21节点2~5。 (7)加砌块砌筑女儿墙,高度大于800,沿墙长每隔3000设构造柱200*墙厚,顶部设压顶高60,配筋3φ8,φ6@300。 (8)洞口过梁做法

构造柱及墙接筋做法: (1)填充墙在墙端、拐角、丁字交叉、十字交叉处均设置构造柱,且一段直墙上构造柱间距不大于4米,宽度大于等于2.4米的 门窗洞边设构造柱。构造柱截面尺寸为200*墙厚,配筋为4 12,主筋 12箍筋φ8@60,主筋 10箍筋φ8@50;纵 筋下部与底板预留出的钢筋进行绑扎搭接搭接长度为 650mm,上部同预埋件钢板进行双面焊接。门洞边及外墙窗 边未设构造柱时应设抱框架柱。(做法详见附图) 墙体直拐角做法

柱箍筋的长度以及根数计算详解课件

(一)柱箍筋的长度计算 案例(一)中已知: KZ1 750*700 24B25 A10@100/200 柱保护层为25mm 1. 1号箍筋长度计算 箍筋计算公式 1号箍筋长度 =(b-2*保护层+d*2)*2+(h-2*保护层+d*2)*2+1.9d*2+max(10d,75mm)*2 =(b+h)*2-保护层*8+8d+1.9d*2+ max(10d,75mm)*2 案例中 1号箍筋长度=(750+700)*2-25*8+8*10+1.9*10*2+100*2=3018mm 2. 2号箍筋长度计算

箍筋计算公式 2号箍筋长度 =(间距j*2+1/2D*2+2d)*2+(h-保护层*2+2d)*2+1.9d*2+max(10d,75mm)*2 =[(b-保护层*2-D)/6*2+D]*2+(h-保护层*2)*2+8d+1.9d*2+max(10d,75mm)*2 案例中 2号箍筋长度=((750-25*2-25)/6*2+25)*2+(700-25*2)*2+8*10+1.9*10*2+100*2=2118mm 3. 3号箍筋长度计算 (图4)

箍筋计算公式推导 3号箍筋长度 =(间距j*2+1/2D*2+2d)*2+(b-保护层*2+2d)*2+1.9d*2+max(10d,75mm)*2 =[(h-保护层*2-D)/6*2+D]*2+(b-保护层*2)*2+8d+1.9d*2+max(10d,75mm)*2 案例(一)中 3号箍筋长度=((700-25*2-25)/6*2+25)*2+(750-25*2)*2+8*10+1.9*10*2+100*2=2184 mm 4. 4号钢筋长度计算 (图5) 箍筋计算公式推导 a) 单支筋同时勾住主筋和箍筋 4号箍筋长度 =(h-保护层*2+d*2+d*2)+1.9d*2+max(10d,75mm)*2 =(h-保护层*2+4d)+1.9d*2+max(10d,75mm)*2 b) 单支筋只勾住主筋

构造柱钢筋绑扎技术交底

一、施工准备 1.材料及主要机具 (1)钢筋:有出厂合格证,并按规定进行复试合格。 (2)绑扎丝:采用火烧丝。 (3)砂浆垫块 (4)工具:钢筋勾子、撬棍、钢筋扳子等。 2.作业条件 (1)施工现场已按设计图纸要求放好线,并经项目部测量组检查符合要求。 (2)钢筋已运到现场并按不同规格分别堆放。 二、操作工艺 1.构造柱钢筋绑扎 (1 (2)操作工艺 A.先将两根竖向受力筋平放在绑扎架上,并划出箍筋间距。根据画线位置将箍筋套在受力筋上逐个绑扎,并留出搭接长度。 B.绑扎采用套扣或反十字扣方式,受力筋与箍筋垂直。箍筋的开口方向错开,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C.箍筋弯勾角度为135°,平直段长度为10d。 D.柱顶、柱脚与原预留钢筋或后植筋交接的部位,按设计图纸

要求500mm范围内加密柱的箍筋,箍筋的间距为10cm,非加密区箍筋间距200mm。 E.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的钢筋,根据已放好的构造柱位置线,检查搭接钢筋的位置是否符合要求,否则按1:6的比例进行调整。 F.构造柱钢筋骨架安装:在柱根部套上所需的箍筋数量,再将骨架对正伸出的搭接筋,在竖筋搭接部位各绑3个扣。等骨架调整好后再绑其余的箍筋。柱根部的第一个箍筋起绑点离砼面距离为50mm。 G.当主体结构施工中预留的钢筋长度不足500mm的,要求构造柱主筋的搭接部位焊接处理,焊接长度单面焊接10d。 2.门过梁、窗台梁、门抱框钢筋绑扎 (1)门过梁钢筋主筋为2根三级直径8mm钢筋,分布筋为一级直径6mm钢筋,间距200mm。门过梁钢筋要求伸入支撑端不小于240mm。 (2)窗台梁钢筋主筋为4根级直径8mm钢筋,箍筋为一级直径6mm 钢筋,箍筋间距200mm。飘窗窗台梁钢筋为主体结构施工时预留,长度不满足搭接长度,故采用焊接连接,焊接长度为单面焊10d。 (3)门抱框钢筋为2根三级直径8mm钢筋,S型拉钩钢筋为一级直径6mm钢筋。门抱框主筋钢筋底部要求植入楼板10cm。 三、质量标准 1.钢筋的品种、规格和质量符合要求。 2.钢筋表面清洁、无片状老锈。 3.接头位置及搭接长度,弯勾朝向以及绑扎等符合要求。

钢筋工程量计算例题

一、计算多跨楼层框架梁KL1的钢筋量,如图所示。 柱的截面尺寸为700×700,轴线与柱中线重合 计算条件见表1和表2 表1 混凝土强度等级梁保护层 厚度 柱保护层 厚度 抗震等级连接方式钢筋类型锚固长度 C302530三级抗震对焊普通钢筋按 03G101-1图集及 表2 直径6810202225

钢筋单根长度值按实际计算值取定,总长值保留两位小数,总重量值保留三位小数。 解: 1.上部通常筋长度 2Φ25 单根长度L1=Ln+左锚固长度+右端下弯长度 判断是否弯锚:左支座hc-c=(700-30)mm =670mm<LaE=29d=29 ×25=725mm,所以左支座应弯锚。 锚固长度=max(+15d,hc-c+15d,LaE)=max(×725+15×25,670+15×25,725)=max(665,1045,725)=1045mm=1.045m (见101图集54页) 右端下弯长度(悬挑板上部钢筋下弯收头):12d=12×25=300mm (见101图集66页) L1=6000+6900++1045+300=15645mm=1.5645m 由以上计算可见:本题中除构造筋以外的纵筋在支座处只要是弯锚皆取1045mm,因为支座宽度和直径都相同。 2. 一跨左支座负筋第一排 2Φ25 单根长度L2=Ln/3+锚固长度=(6000-350×2) /3+1045=2812mm=2.812m (见101图集54页)

3. 一跨左支座负筋第二排 2Φ25 单根长度L3=Ln/4+锚固长度=(6000-350×2)/4+1045=2370mm=2.37m (见101图集54页) 4. 一跨下部纵筋 6Φ25(未说明,按照非通常计算) 单根长度L4=Ln+左端锚固长度+右端锚固长度=6000-700+1045×2=7390mm=(此处有误,右段锚固长度=max( +5d,LaE)=max(475mm,725mm))后面同类错误相同 (见101图集54页) 5.侧面构造钢筋 4Ф12 单根长度L5=Ln+15d×2=6000-700+15×12×2=5660mm=5.66m (见101图集24页) 6.一跨右支座负筋第一排 2Φ25 单根长度L6=max(5300,6200)/3×2+700=4833mm=4.833m (见101图集54页) 7.一跨右支座负筋第二排 2Φ25 单根长度L7= max(5300,6200)/4×2+700=3800mm=

柱钢筋绑扎施工工艺

柱钢筋绑扎施工工艺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柱钢筋绑扎施工工艺柱筋定位卡示意图柱筋定位卡制作实例图 框架柱绑扎柱根部500mm范围内做法 柱钢筋绑扎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柱筋绑扎→安装柱筋定位卡具→平台混凝土浇筑→拆除定位卡具→套柱箍筋→柱主筋连接→绑扎竖向受力筋→画箍筋控制线→箍筋绑扎→保护层设置 2、操作要点: 定位卡具制作:柱钢筋绑扎前,根据柱主筋间距,制作钢筋卡具。卡具固定筋采用φ14钢筋、限位筋采用φ6钢筋,限位筋间距为柱主筋直径+10mm主筋定位卡制作完成后,可涂刷黄色油漆标示。 柱筋绑扎:根据钢筋位置线校正板面上部预留柱筋,吊装绑扎柱筋。 柱筋定位卡具放置:按照图纸要求绑扎好柱钢筋。绑扎成型后,在距楼面标高上20cm处安装定位卡具,并与主筋绑扎牢固。 套柱箍筋: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包括采用机械连接或电渣压力焊连接施工),当采用绑扎搭接连接时,在搭接长度内,绑扎不少于3个,绑扣要向柱中心。如果柱子主筋采用光圆钢筋搭接时,角部弯钩应与模板成45度,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

板成90度 竖向受力钢筋连接:柱主筋≥Φ16mm采用直螺纹套筒机械连接,Φ12mm、Φ14mm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考虑电渣压力焊连接或者钢筋绑扎搭接连接,<Φ12mm采用钢筋搭接绑扎连接。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定,框架梁、牛腿及柱帽等钢筋,应放在柱的纵向钢筋内侧。 画箍筋间距线: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画箍筋间距线,第一根箍筋距离楼面一般为50mm 柱箍筋绑扎: 保护层设置:保护层垫块应绑在柱纵向钢筋外皮上,使用水泥砂浆垫块、塑料卡,间距控制在1000mm左右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尺寸正确。柱筋绑扎后,不得攀爬。在混凝土面以上500mm范围内主筋采用塑料薄膜缠绕,减少混凝土对主筋的污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压光时将塑料薄膜清理干净,并将钢筋周边混凝土抹压密实。 3、质量要求: 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钢筋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锚固长度、接头位置,必须符合设计施工图纸及规范的规定,如有变更,需办理设计变更文件。箍筋末端应弯成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0d。

剪力墙柱钢筋绑扎

剪力墙柱钢筋绑扎 剪力墙柱钢筋绑扎施工工艺: 剪力墙钢筋现场绑扎 (1) 操作工艺 1)将预留钢筋调直理顺,并将表面砂浆等杂物清理干净。先立2~4 根纵向筋,并划好横筋分档标志,然后于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定位水平筋,并在横筋上划好分档标志,然后绑其余纵向筋,最后绑其余横筋。如剪力墙中有暗梁、暗柱时,应先绑暗梁、暗柱再绑周围横筋。 2)剪力墙钢筋绑扎完后,把垫块或垫圈固定好确保钢筋保护层的厚度。纵向钢筋的最小保护层厚度见表9.6.1-1。 注:剪力墙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本表中相应数值减10mm,且不应小于10mm。预应力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3) 剪力墙的纵向钢筋每段钢筋长度不宜超过4m(钢筋的直≤12mm)或6m(直径>12mm),水平段每段长度不宜超过8m,以利绑扎。 4) 剪力墙的钢筋网绑扎。全部钢筋的相交点都要扎牢,绑扎时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 5) 为控制墙体钢筋保护层厚度,宜采用比墙体竖向钢筋大一型号钢筋梯子凳措施,在原位替代墙体钢筋,间距1500mm 左右。 6) 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2 ( 为钢筋锚固长度)。同排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接头之间及上、下相邻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接头之间沿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宜小500mm 。若搭接采用焊接时应符

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的规定。 7) 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可在同一高度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2 laE; 8) 剪力墙分布钢筋的锚固: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应伸至墙端,并向内水平弯折10d 后截断,其中d 为水平分布钢筋直径。当剪力墙端部有翼墙或转角墙使,内墙两侧的水平分布钢筋和外墙内侧的水平分布钢筋应伸至翼墙或转角墙外边,并分别向两侧水平弯折后截断,其水平弯折长度不宜小于15d。 在转角墙处,外墙外侧的水平分布钢筋应在墙端外角处弯入翼墙,并与翼墙外侧水平分布钢筋搭接,搭接长度为Lle; 带边框的剪力墙,其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宜分别贯穿柱,梁或锚固在柱、梁内。 10) 混凝土浇筑前,对伸出的墙体钢筋进行修整,并绑一道临时横筋固定伸出筋的间距(甩筋的间距)。墙体混凝土浇筑时派专人看管钢筋,浇筑完后,立即对伸出的钢筋(甩筋)进行修整。 11) 外砖内模剪力墙结构,剪力墙钢筋与外砖墙连接:绑内墙钢筋时,先将外墙预留的拉结筋理顺,然后再与内墙钢筋搭接绑牢。

一层柱钢筋绑扎施工方案

一层柱钢筋绑扎施工方案 一、施工准备 1、钢筋均有岀厂合格证和复试报告,钢筋接头采用气压焊接, 取样检测合格。 2、钢筋表面混凝土结块和浮灰、锈蚀的部位须清理干净。 3、柱根部混凝土表面接缝处,松散石子和混凝土残渣须清理干净。 4、熟悉图纸及03G101-1图集有关钢筋构造以及《建筑施工质量 检查与验收手册》中有关钢筋的绑扎、连接、安装的具体质量要求。 二、钢筋加工 1、钢筋调直:1级钢筋采用钢筋调直机调直。 2、箍筋的末端弯钩:I级钢筋的弯曲直径》受力钢筋直径或箍筋直径的 2. 5倍,弯钩平直部分长度应》10d,末端应做135。的弯钩。 3、柱子的钢筋:柱子的钢筋长度按照设计标高,纵筋的焊 接接头应相互错开,截面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大于 50%,第一步接头距离楼板大于lm,且大于Hn/3,第二步错 开应》35d,不小于500mm o 三、施工方法 1、工艺流程:搭设绑扎箍筋脚手架画箍筋间距线-套柱箍筋-绑 扎箍筋。 2、在绑扎柱箍筋时,必须用钢管搭设脚手架,四周铺设跳板, 根据柱的水平标高线,按照设计要求,分清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画出箍筋间距线,然后根据间距线计算出每根柱箍筋的数量。箍筋开口应相互错开,然后绑

扎底部距混凝土表面50mm定位箍筋,箍筋加密 区2-1?2-10轴为柱净高1/3, 2-12^2-21轴为柱净高的1/6。柱上下口加密区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大于100mm,不小于5do 根据已划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 上往下绑扎,绑扎采用缠扣绑扎,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的转交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呈梅花形交错绑扎,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的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柱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主筋外皮 为25mm,采用塑料垫块,应卡在柱四周主筋外皮上,间距一般为1 米,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的准确。在箍筋绑扎完毕后, 应根据XG961图集要求,每隔两皮砖应放置2①6,每边伸出 长度不小于700mmo 四、质量要求 1、箍筋末端应做135。弯钩,平直长度应》10do 2、柱主筋在同截面处应相互错开,接头应放在剪力较小处。 3、柱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在+5mm。 4、箍筋间距允许偏差杂+20mm。 5、钢筋骨架允许偏差在+5mm 五、安全注意事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