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习题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习题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习题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习题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习题

一.单项选择

1.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废除于(C )

A.1904

B.1905

C.1906

D.1908

2. 兴中会的革命纲领不包括 (D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国

C.创立合众政府

D.平均地权

3.为使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各种宣传革命的书籍报刊纷纷出现,下列不属于此类书籍报刊的是(A )

A.《警世通言》

B.《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C.《革命军》

D.《猛回头》

4.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革命政党是(B )

A.强学会

B.同盟会

C.华兴会

D.国民党

5.逐个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D )

A.《时务报》

B.《新民从报》

C.《国闻报》

D.《民报》

6.下列不属于三民主义的内容的是(D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7.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A )

A.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要不要社会革命

D.要不要向西方学习

8. 下列武装起义中不属于同盟会发动的是(B )

A.广州起义

B.南昌起义

C.绍兴起义

D.武昌起义

9.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C )

A.《资政新篇》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变法通议》

10.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不包括(B)

A.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B.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C.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D.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11.下列不属于南京临时政府出现的危机的是(A )

A.没有取得人民的支持

B.外交上没有取得各国承认

C.经济上几乎寸步难行

D.袁世凯的武力威胁

12.清帝退位的具体时间是(C)

A.1912.2.2

B.1921.2.12

C.1912.2.12

D.1912.12.2

13.袁世凯最终在哪就任临时大总统(D )

A.上海

B.南京

C.武昌

D.北京

14.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在政治上表现为(B )

A.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B.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

C.加强中央集权,制定法律制度。

D.改革行政机构,裁汰冗员。

15.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不包括(A )

A.没有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B.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C.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D.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资政新篇》内容的是(ABCD )

A.主张”禁明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

B.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

C.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

D.主张同外国同等交往,自由通商

2.以下属于洋务派兴办的军用工业描述错误的有(AC )

A.曾国藩在南京设立金陵机器局

B.左宗棠在福建创办福州船政局

C.李鸿章在天津建立天津机器局

D.张之洞在汉阳创办湖北枪炮厂

3.洋务事业包括( ABCD)

A.兴办军用工业

B.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C兴办民事工业

D.建立新式海军

4.下列属于百日维新内容的是(ACD )

A.准许旗人自谋生计,取消他们享受国家供养的特权

B.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C.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决

D.提倡西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经济特科

5.《天朝田亩制度》作为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其主要内容有(ABC )

A.平均分配土地

B.农,副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都以”两”来实行管理

C.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D.主张”禁明党之弊”

6.太平天国定都后,曾进行的较大战役并获得重大胜利的有(AB )

A.东征

B.西征

C.北伐

D.金田起义

7.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破格提拔的人才是(BCD )

A.石达开

B.陈玉成

C.李秀成

D.洪仁玕

8.太平军在1856年上半年都在哪些地方取得胜利(ABCD )

A.湖北

B.江西

C.安徽

D.天京

9.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有(ABCD )

A.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B.没有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严重性

D.中外反动势力的极力镇压

10.洋务运动其间,建成的海军有(ABCD )

A.福建水师

B.广东水师

C.南阳水师

D.北洋水师

11.李洪章筹办或控制的官督商办企业有( ABCD)

A.轮船招商局

B.开平矿务局

C.天津电报局

D.上海机器织布局

12.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主要有(ABC )

A.翻译学堂

B.工艺学堂

C.军事学堂

D.商务学堂

13.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BCD )

A.弈圻

B.曾国藩

C.李洪章

D.左宗棠

14.洋务运动的目标是(AC )

A.自强

B.民主

C.求富

D.科学

15.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BCD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

16.维新派宣传其新主张的行为主要有(ABCD )

A.向皇帝上书

B.著书立说

C.介绍外国变法经验

D.办学堂

17.维新派宣传的新主张中影响最大的报纸是( ABD)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新青年》

D.《湘报》

18.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的中心是因为(ABCD )

A.要不要变法

B.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C.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

D.要不要兴西学

19.在著书立说中康有为的著作有(AB )

A.《新学伪经考》

B.《孔子改制考》

C.《变法通议》

D.《仁学》

20.百日维新在经济方面的政令有( ABCD)

A.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告

B.注重农业发展,建立新式农场

C.广办邮政,修筑铁路

D.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决算

三.填空题

1.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以____孙中三_____ 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在中国掀起了一场革命运动。

2.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____慈禧太后______ 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当“洋人的朝廷”。

3.1905年11月,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大三主义,即___民族主义_______ .__民权主义________ .____民生主义______ ,后称为三民主义

4.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不仅提出了革命纲领,而且发动多次武装起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911年4月27日举行的广州起义,又称“___黄花岗起义____ ”。

5.___1912__ 年__1_____月____1__ 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改号为“中华民国”,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并成立临时政府。

6.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制度,建立___资产阶级共和国_______ 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7.辛亥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仍以失败而告终。 ____袁世凯______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以及附从革命的旧官僚,立宪派的共同支持下,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8.北洋军阀政府从___政治_______ ,_____经济_____ ,和___文化思想_______ 上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全面的反攻倒算。

9.辛亥革命的失败,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___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_______ 是行不通的。

10.资产阶级革命派存在着弱点.错误,这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___妥协性______ 和___软弱性_______。正因为如此,辛亥革命仅仅赶走了一个皇帝,却没有能够改变___封建主义_______ 和____军阀官僚政治_____ 的统治基础,无法完成__反帝反封建_______ 的根本任务

四.简答题

1.请分别从主,客观方面说明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北洋军阀从几个方面进行反动统治?

五.论述题

1.论述三民主义内容及局限性?

2.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为什么日本能够通过维新取得成功而中国却不能?

4.分析比较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的异同。

5.怎样评价洋务运动和李鸿章?

6.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历次农民起义相比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

六.材料分析题:

材料1:“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提前起义,他们冲出营房,奔向楚望台军械库,守卫军械库的新军打开库门回应﹒﹒﹒﹒﹒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二镇首先取得胜利﹒﹒﹒﹒﹒”

1.上述起义是什么事件?

2.关于辛亥革命成功与否历来说法不一,简要谈谈你的看法材料2:临时约法体现了民主主义精神,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和信教的自由;规定全国的立法权属于临时参议院,参议院有权议决一切法律.预算.决算.税法.币制及度量衡准则,募集公债,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对临时大总统行使的重要权力,具有同意权和最后决定权。

1.上述法案的颁布者

2.谈谈你对上述法案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A

4.B

5.D

6.D

7.A

8.B

9.C10.B11.A12.C13.D 14.B15.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C

3.ABCD

4.ACD

5.ABC

6.AB

7.BCD

8.ABCD

9.ABCD10.ABCD11,ABCD12.ABC13.ABCD14.AC

15.ABCD16.ABCD17.ABD18.ABCD19.AB20.ABCD

三.填空题。

1.孙中山.资产阶级

2.《辛丑条约》慈禧太后

3.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4.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

5.1912.1月1日 .南京.“中华民国”

6.君主专制制度.资产阶级共和国.资产阶级

7.袁世凯

8.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思想

9.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 10.软弱性和妥协性。封建主义.军阀官僚政治.反帝反封建

四.简答题

答案要点:

1.失败原因:根本上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客观上说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主观上说是由于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省有许多的弱点和错误。主要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正是由于这些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最终是失败了。它的失败说明了由于资产阶级的独特的阶级性,在中国要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国合国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

2.一,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

是一次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三,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四,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五,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的变化。

六,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3.第一:在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

第二:在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方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第三:在文化思想方面,尊孔复古思潮猖獗一时。

总之,北洋军阀政府从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思想上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全面的反动倒算。中国重新落入了黑暗的深渊。

五.论述题

答案要点:

1.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概括为“主义三民”既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通过革命推翻清政府,改变它推行的民族歧视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国家”。

民权主义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指是“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乃属原主,革命后的增加,则归国家,为民国共享。

局限性:民族主义没有从正面宣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同时也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从而给这部分人从内部和外部败坏革命以可乘之机。

民权主义虽然强调要建立民主共和国,却忽略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

“平均地权”的主张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

2.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进行的革命的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历史性的巨变,具有历史的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第三.辛亥革命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思想进步的闸门。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是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积极变化,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建立公元纪年,改用公历等,不仅改变社会风气,也有利于人民的精神解放。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3. a) 领导阶级中下层武士的日本,有一个掌握一定实力的根据地,而中国的维新派只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屈辱不敢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b) 日本以明治天皇为道的维新派在取得政权后能够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推行行之有效的措施,包括:在政治上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经济上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等,这得到广大资产阶级的大力支持.中国维新派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结果只有爱国知识分子和开

明地主支持变法.

c) 日本的资本主义经济比中国发展的更为充分.

d) 国际环境对日变法有利.在日本进行变法时,西方帝国主义正在集中精力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无暇东顾.

4. 答:同: A:领导阶级相同,皆为农民阶级。

B.有相同的部分目标,如反抗外来侵略。

C.结局相同,都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的。

异: A.起义的原因不同,太平天国是因为农民阶级不满足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而义和团的起因是外来传教士欺压中国人民。

B.目标不同,太平天国是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建立一个“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满”的理想社会,义和团则是“扶清灭洋”,有点盲目排外的色彩

C.对待列强的态度上不同。太平天国的领导层主张与西方平等交往,公平交易,但不允许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义和团运动把外国的一切东西看做是“敌人”,主张应予以消灭。

5.洋务运动是国内阶级矛盾激化,中外关系发生新的变化,世界资本主义潮流冲击加剧,以及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逐渐变化等多重因素导致的结果。作为地主阶级发动的一场求强以自强,以求富发展的洋务运动。

洋务派在30多年间,相继开办了几十个近代化的工矿企业,建立了近代化的海军,开设了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等。打破了封建社会的窒息局面,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一部分新的生产方式,对于近代中国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洋务运动在其发展过程中还是暴露了一些问题:第一,固守“中学为本,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从根本上制约了洋务运动的进一步发展。第二,衙门化的管理制度,封建官僚的贪污浪费使洋务企业生产效率低,很大扩大再生产。第三,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对内压抑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则明显地表现出对外国势力的依附。

洋务运动的失败,证明了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要改变面貌,必须学习外国,但前提是要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同时要进行政治制度的变革。否则,国家的富强,就永远只能是一个空想。

(评价:李鸿章-----作为一位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他始终代表着封建王朝的利益。)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进士出身。1858年开始做曾国藩的幕僚,1861年再哦曾国藩的帮助下,扩编安徽团练武装,按照湘军的编制建立淮军,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一支重要力量。他生平曾提倡洋务运动,建立了一批近代化的企业,如上海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其筹办的北洋水师是请政府海军的主力。对清王朝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有一定的贡献,但由于其个人官僚主义和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曾令北洋水师一再贻误成机,结果全军覆灭。他所签署的《马关条约》,更是让他遗臭万年。

6.(1)背景有所不同,以往农民起义多因土地兼并.政治黑暗,而太平天国则更增加了一层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战争赔款。

(2)起义形式不同。过去的起义也有利用宗教的,但大多数的是中国自身的宗教,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特点。

(3)太平天国领导人的思想变化,尤其是洪仁轩大胆地突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蓝图。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4)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曾与外国人打交道,当西方列强提出以国家利益为交换条件支持太平天国时,被太平天国拒绝了。这些现象都是以往农民战争不可能遇到的问题。

(5)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资政新篇》反映出一部分领导人要求学习西方的愿望。

(6)太平天国的失败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的结果。

六.材料分析题

答案要点:

一.1.武昌起义

2.辛亥革命成功的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推翻了洋人的统治工具清王朝,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对近代亚洲民族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失败: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篡夺,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的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二.1.中华民过南京临时政府

2.规定了主权在民天赋人权等内容,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共和制度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里程碑,但是越发没有涉及土地问题也没有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第13课辛亥革命教案

第13课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第二次是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第三次是邓小平领导下的改革开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位伟大人物和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孙中山和辛亥革命。 知识链接:辛亥革命的概念: ⑴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⑵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的酝酿与准备:(爆发原因) 1、政治条件:《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2、经济和阶级基础:清政府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课本62页 内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学说; 主阵地:上海和日本东京; 著名的革命宣传家:邹容、陈天华和章炳麟。 章炳麟指出:革命是除旧布新的良药,实现民主共和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邹容则在《革命军》中写道:“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他号召推翻清朝统治,建立独立、民主、自由的“中华共和国”。4、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课本63页 (兴中会、同盟会等建立的时间、地点、人物、性质) (1)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时间:1894年创立人:孙中山 地点:美国檀香山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 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同盟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A、时间:1905年 B、地点:日本东京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辛亥革命

第三章辛亥革命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标记孙中山与兴中会的建立 【知识解读】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1895年春,在香港建立起兴中会总部,规定革命目标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檀香山兴中会的创建和香港兴中会总部的成立,标志着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基本形成,从此他鉴定地走上了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革命道路。 标记中国同盟会 【知识解读】1905年8月20日,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日本东京成立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中国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领会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 【知识解读】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之为三民主义。其基本内容为: (1)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主要是革命推翻清王朝,改变其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实现中国的独立。 (2)民权主义,即“创立民主”,也就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其核心是解决土地问题,就是通过涨价归公和照原

价收买的办法,逐步剥夺地主对土地的所有权,实现土地的国有化,国家可以利用全国地产收入来发展经济。 领会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知识解读】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其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民族资产阶级及与它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明显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个知识分子群是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兴学堂、派留学生而逐渐形成的。他们接触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深感到民族危难的加深,在群众斗争的推动下,走向了清政府的对立面,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 简单运用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知识解读】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经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当“洋人的朝廷”;同时也使国人对清政府更加失望,国内要求变革的呼声日渐高涨。这表明《辛丑条约》后,一方面是帝国主义列强加紧控制和争夺中国,一方面是清政府甘心充当帝国主义的走狗,致使中国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为了摆脱困境,清政府于1901年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清末“新政”涉及面很宽。一是改革官制,整顿吏治,1901年7月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中央部门;二是改革兵制,训练新军,各省

2017-2018学年 第9课 辛亥革命 教案(部编本)

第9课 辛亥革命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广州起义、武昌起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展现武昌起义情节的纪念性浮雕。作为国家级的的纪念碑为何选择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历史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去感受那段火红的革命时期。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一说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 提问:上述两幅图片展现了什么精神?与哪一次革命起义有关? 学生回答:展现了革命党人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精神。与黄花岗起义有关。 4.教师讲述:1911年4月,黄兴等发动起义,攻占两广总督衙门。革命党人同清军展开激烈巷战,最终因众寡悬殊,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问题:①武昌起义成功的有利条件?②武昌起义的简要过程? 学生回答:①有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得到了同盟会的帮助;湖北新军倾向革命。②简要过程:发动起义——夺取军械所——进攻总督衙门——武汉三镇光复——湖北军政府成立。 2.教师展示图片:《湖北军政府》《黎元洪》 1911年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请谈谈你对革命党人推举黎元洪为都督的看法? 学生回答:说明革命潜伏者危机。 3.教师讲述: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展示《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示意图》 4.教师强调: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5.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6.学生回答:略 7.教师总结: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三、课堂总结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了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最终辛亥革命的一声炮响,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因此,辛亥革命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转折点,其对于封建体制的冲击、社会生产力的推动、进步意识的弘扬、风俗习惯的革新都是空前的。

第三章辛亥革命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单项选择题 1. 中国延续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覆灭于()。 A.1912.2.12,清帝退位 B.1911.2.12,清帝退位 C.1912.1.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D.1916.6.6,袁世凯暴毙 2. 中国采用“公历”纪年始于()。 A. 新中国成立 B.洋务运动 C. 五四运动 D. 辛亥革命 3. 近代中国第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是()。 A. 五四运动 B.洋务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新中国成立 4. 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中,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同盟会 D.光复会 5. 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政治纲领的是()。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同盟会 D.日知会 6. 在中国历史上规定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离政治体制的第一个文件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国民国宪法》 7. 1904年至1905年,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在华利益,竟然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 清政府却宣称()。 A. 预备立宪 B.实行新政 C. 局外中立 D. 支持俄国 8. 辛亥革命爆发前夕,湖北新军中决定联合行动举行武昌起义的两个革命团体 是共进会和()。 A.光复会 B.华兴会 C.文学社 D.日知会 9. 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主要舆论阵地是()。 A.《新民丛报》 B.《民报》 C.《国闻报》 D.《万国公报》 10. 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告友邦书》中()。 A.企图用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及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 中国 B.向列强严正提出,必须废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及外债 C.向列强提出,必须废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部分不平等条约及外债 D.向列强提出,必须废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部分不平等条约 11. 辛亥革命后,长辫、缠足和跪拜礼等封建陋习被逐渐废除,其主要原因是 ()。 A.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B.长辫、缠足不方便生活也不卫生

如何认识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

如何认识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那么,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现在有一个较为合理的说法:这两个方面同时存在。那么,应该如何认识它的成功和失败呢? 辛亥革命爆发的一个最重要的历史原因,就是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1904年至1905年,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在华利益竟然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而清政府居然对此宣称“局外中立”。而英国和德国的入侵更是让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为了对外支付巨额赔款,清政府巧立名目,追加征收税收,而各级官员又乘机中饱私囊,大大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导致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事实证明,清政府已无法再继续统治下去,于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史称“辛亥革命”。 从根本上,近代中国的革命者是被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逼迫出来的。孙中山早年也曾希望采取和平手段来救国,但是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无奈之下,孙中山下了第一个足以改变历史的决定:推翻清朝的统治!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等人成立中国同盟会,而同盟会的纲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的提出,更是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但同时,革命派和改良派这两个对立的派系滋生,就“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这三大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论战。暴露了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他们不敢招致帝国主义干涉,群众基础薄弱,以及对一些问题的不确定,这些理论和认识的局限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辛亥革命的进程和结局。 一方面,我们可以说辛亥革命史失败的。这里引用毛泽东的一句原话:“辛亥革命没有成功,失败了。为什么失败?就是因为孙中山的领导集团犯了错误,有缺点。关于这一点,孙中山有过自我批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上曾经说,当时向袁世凯妥协是不对的。国民党在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都做了批评,现在我们就不能批评吗?”。 当然,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远远不止这些,以下做一个简单的阐述: 第一,资产阶级革命派主观方面的原因。中国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一方面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帝国主义的欺压,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因此发动了辛亥革命;另一方面,又与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帝国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反帝反封建不够坚决,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再加上辛亥革命不仅时期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虽有所增加,但还远不够强大,也就是说,辛亥革命不仅缺乏雄厚的阶级基础,这就使得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革命派有较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主要表现在: 1、没有坚强统一的、起领导核心作用的革命政党。 2、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加革命斗争。 3、没有建立和掌握一支有组织有力量的革命军队。 4、始终缺乏明确的反帝纲领和具体行动。 第二,当时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客观原因。辛亥革命是被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反动势力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扼杀的。 1、帝国主义的干涉。 2、袁世凯手握重兵,且奸黠狡诈。 归根到底,革命党人方面的力量太弱小,袁世凯方面的力量则很强大,双方力量对比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13课辛亥革命

1.梁启超说:“(辛亥革命后),任凭甚么人,……若再想做中国的皇帝,可是海枯石烂不会有这回事了”。这说明辛亥革命() A.彻底推翻了封建统治 B.使人民获得了民主权力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沉重打击了列强侵华势力 2.蔡济民在《书愤》中说:“风云变幻感沧桑,拒虎谁知又进狼,无量金钱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上述诗句最有可能是对() A.八国联军侵华造成灾难的批判 B.辛亥革命后全国局势痛切写照 C.巴黎会议中国外交失败的愤慨 D.日军侵华制造滔天罪行的揭露 3.“国体初建,民权未张,是以野心家竞欲覆民政而复帝制……所幸革命之元气未消,新旧两派皆争相反对帝制自为者,而民国乃得中兴。”这段文字写于() 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末期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中期 4.历史的很多时候,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对此,鲁迅先生曾深有感触地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B.脱离下层人民群众 C.反封建不彻底 D.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5.近代某一法律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该法律的进步性是() 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B.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 C.宣示了中华民族独立 D.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6.《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辛亥革命强调暴力.坚持暴力,但暴力的程度并非想象得那么激烈,那么死板,相反辛亥革命在实施暴力的同时,实际上对分寸、阶段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这一认识() A.是没有基于史实的错误分析 B.是在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作辩护

2017年秋八年级历史部编 第9课《辛亥革命》习题(含答案)

第9课辛亥革命 学校班级姓名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1.(2017·庆阳)徐中约曾说:它结束了长达两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这里的“它”是指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2.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量变”,而辛亥革命则是一次“巨变”。“巨变”指的是 A. 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B.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 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下图是某史书第二十章的目录,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该章标题的是? A. 走向共和 B. 军阀割据 C. 君主立宪 D. 国家统一 4.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巨变是因为它 A. 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指导思想 B.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D. 颁布了《临时约法》,结束了中国被奴役的命运 5.下列事件与辛亥革命发生在同一年的是 A. 黄花岗起义 B. 安庆起义 C. 广西起义 D. 萍浏醴起义 6.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按照中华民国纪年方法计算,孙中山逝世于 A.民国十二年 B.民国十三年 C.民国十四年 D.民国十五年 二、判断题 1. 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胜利”主要指推翻了封建制度。 2. 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是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 3.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奋斗目标。 4. 武昌起义之于辛亥革命的意义,就如南昌起义打响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三、材料分析题 材料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的历史,人们发现混合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革命党人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然而,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清王朝皇冠落地后,不平等条约并没有废除;从农村到城市,很多人家还是把君主当作神来供奉。 (1)材料中“革命”指什么历史事件?指出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

2018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练习试题

第13课辛亥革命 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 1.(2017·广西桂林期末)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写道:武昌起义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清朝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这一材料( ) A.说明了同盟会力量的强大 B.否定了武昌起义关键作用 C.揭示了清朝灭亡内在原因 D.说明了革命党人的软弱性 解析:C 材料“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清朝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说明清朝灭亡是由于自身统治危机所致,揭示了清朝灭亡内在原因,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2.(2017·天津滨海期末)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书》上说:

“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行动既一,决无歧趋,枢机成于中央,斯经纬周于四至。”这里孙中山主要强调的是( ) A.继续进行革命 B.加强政治统一 C.各省放弃独立 D.实行民族自治 解析:B 材料强调独立于清廷的各省份应当行动统一,听命于中央,而非继续革命,故A项错误,B项正确;孙中山肯定各省独立的重要性,故C项错误;孙中山认为蒙古、西藏等地也应当跟其他省份一样统一行动,故D项错误。 3.(2017·四川宜宾期末)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立法目的是为了推翻君主专制 B.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和总统制 C.拉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 D.体现了分权制衡的立法原则 解析: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3月,此时君主专制制度已经被推翻,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责任内阁制,限制和削弱总统权力,没有确立总统制,故B项错误;戊戌变法拉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故C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按照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规定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故D项正确。 4.(2017·辽宁锦州期末)陈旭麓认为,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里“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

论辛亥革命的失败与教训

论辛亥革命的失败与教训2007-04-15 15:59 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这次革命是由民族危机加深以及社会矛盾激化而引起的。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有着伟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它是中国人民为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的巨变,促进了民族觉醒。但是,它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所以,也可以说是一场失败了的革命。在此,我主要论述关于辛亥革命的失败一面,以及它的失败所带来的历史教训。 辛亥革命由于袁世凯窃国而流产。我认为其失败原因有以下几点: 1.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不可能允许在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一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也不会允许其建国而危害自己的利益,所以他们联合起来绞杀了这场革命。 2.从主观方面来说,辛亥革命没有彻底的反帝纲领,革命党人甚至对帝国主义还抱有天真的幻想,企图得到帝国主义的承认。革命后,帝国主义列强共同侵略中国的局面没有任何改变。辛亥革命没有彻底的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平均地权”的主张未能实行,无法调动农民阶级的革命积极性,不能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内部较松懈复杂,缺乏一个统一和稳定的领导核心。资本主义在中国先天畸形,后天发育不良,没有强大的力量来完成革命,一方面要依赖外国资本主义的,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承认和支持,它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敢也不想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方面又没有认识到必须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致使一些汉族旧官僚,旧军官也混入革命阵营,甚至拱手把政权让给了袁世凯,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同盟会对暂时被迫承认共和制度的投机革命的立宪派和旧官僚的反动本质,认识不清,斗争不力,致使立宪派和旧官僚采用“和平篡权”或“政变篡权”的方式,先后窃夺了许多起义省的领导权。一些掌了权的革命党人,也很快丧失革命意志,甚至蜕变成新的官僚政客。在这种情况下,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发布的政令军令,无法贯彻执行,甚至公开遭到违抗,致使南京临时政府从诞生之日起,就面临重重困难。孙中山积极主张用武力统一中国的北伐,就是因为受到多方掣肘,不得不半途而废。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还表现在害怕帝国主义的干涉,惧怕群众的革命斗争。对农民的自发斗争,不仅不积极支持,反而多方限制,甚至镇压。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由于严重脱离农民群众,得不到民主革命主力军的支持,因而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困境。在内外反动势力的逼迫下,只得妥协退让,将用鲜血换来的革命政权拱手让给封建势力的代表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袁世凯,使辛亥革命的成果付诸东流。 3.在军事方面,资产阶级革命党缺乏统一的战略部署和积极进攻的精神,这既是资产阶级本质的弱点的表现,也是辛亥革命以妥协告终的重要原因。如武昌起义前,缺乏全国起义的周密计划和部署,武昌首义成功及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后,又未能实行统一指挥,协同作战,致使武汉的革命军不能及时得到其它各地切实有力的支援。在武汉的革命军方面,由于领导权没有完全掌握在真正的革命者手中,并缺乏革命的军事指挥经验,因而在面临优势清军进攻的严峻形势下,未能实行如恩格斯在总结历史上起义经验时所指出的那种方针:“起义一旦开始,就必须以最大的决心行动起来并采取进攻”①,以致陷于被动境地。例如,起义军在攻占由残敌据守的刘家庙之后,未能及时集中兵力攻歼初到滠口一带的北洋军先头部队。又如,当北洋军分批南下,向汉口逼近时,除湖南外,其它各省均未及时出兵配合。湖北省的革命党人,也未及时将本省各处起义武装统一起来,尤其不懂得将积极反清的农民群众组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3课 辛亥革命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1

【金版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 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1.政治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应当推翻清政府。 2.经济基础:清末“新政”、“预备立宪”等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阶级基础:新式学堂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 4.思想基础: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5.组织基础:兴中会等民主革命团体的建立。 【问题导思1】20世纪初的清末新政为辛亥革命创造了什么条件? 提示:条件:清末新政奖励实业,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成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为辛亥革命创造了经济、阶级和思想条件以及军事条件。 二、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1.同盟会的成立。 (1)时间、地点: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 (2)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机关刊物:《民报》。 (4)性质: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5)意义:革命有了统一组织领导,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 2.武昌起义。 (1)概况:1911年10月10日爆发,成立湖北军政府,定国号为“中华民国”。 (2)影响:10多个省响应并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3.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元旦)。 (1)概况:定都南京,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以五色旗为国旗。 (2)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4.清帝退位(1912年3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1912年3月)。 (1)主要内容。 ①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②国内各民族人民一律平等。 ③国民享有基本自由和权利。 ④规定三权分立体制和责任内阁制(针对袁世凯)。 (2)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 6.革命失败(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 温馨提示:中华民国的建立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问题导思2】武昌起义后,革命潜伏着哪些危机? 提示:危机:各省的立宪派和封建官僚投机革命。帝国主义表面宣布中立,事实上积极扶持袁世凯作为在中国的新的代理人。 【预习检测1】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被誉为“中国革命之母”,这主要是因为(B) A.首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领导中心 C.革命党人着手发动起义推翻清朝统治

教案第9课辛亥革命

第9课辛亥革命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武昌起义;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通过历史史料的解读与分析,培养学生解读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全面的认识和看待历史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革命烈士英雄人物事迹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人为民族独立、解放而不屈努力的奋斗精神,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 重点:广州起义、武昌起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展现武昌起义情节的纪念性浮雕。作为国家级的的纪念碑为何选择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历史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去感受那段火红的革命时期。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一说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 时间领导者起义1906 刘道一、蔡绍南萍浏醴起义1907 徐锡麟、秋瑾安庆起义 1907 孙中山、黄兴广西起义 2.教师强调: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极大提高了同盟会的声望。 3.教师展示图片:《黄兴绝命书》《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提问:上述两幅图片展现了什么精神?与哪一次革命起义有关? 学生回答:展现了革命党人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精神。与黄花岗起义有关。 4.教师讲述:1911年4月,黄兴等发动起义,攻占两广总督衙门。革命党人同清军展开激烈巷战,最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目标导学二:武昌起义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问题:①武昌起义成功的有利条件?②武昌起义的简要过程? 学生回答:①有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得到了同盟会的帮助;湖北新军倾向革命。②简要过程:发动起义——夺取军械

第三章辛亥革命

第三章辛亥革命 图示本章逻辑关系 一、本章主要内容归述 本章讲授的是发生在20世纪初叶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 第二章里面讲了近代以来来自中国各个阶层的试图挽救或改变中国的政治尝试,也曾讲了资产阶级的戊戌变法运动。但我们称作“早期”探索。 本章显然不属于“早期”范畴。为什么呢?就是毛泽东讲过“辛亥革命才是中国完全意义上的革命”。这就是说,辛亥革命超越了早期那些运动,真正摸索到了改造中国的正确方式——革命!在这一点上它即继承超越了太平天国运动,也继承超越了戊戌变法,打开了中国近代进步的闸门,造成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共产党认为孙先生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1)20初期10年左右的社会情况:被统治者不能照旧生活下去,统治者不能再继续统治下去。(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的形成。 辛亥革命的酝酿和准备:(1)从成立资产阶级革命小团体到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

(2)宣传工作。革命派的主要鼓吹者和文章,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论战。(3)首要的是组织的多次武装起义:从1905年未遂的广州起义到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4)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分析。 第二节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 (1)武昌起义所引发的辛亥革命高潮。 (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内政外交政策及其政权性质(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以及孙中山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4)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历史局限) 二、各节分别讲授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三方面条件促成辛亥革命爆发: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即被统治者无法照旧生活下去) 辛亥革命是与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密切相关的。 (1)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民族危机加深。其特点是:在政治控制前提下,外国在华投资规模急速扩张,铁路、矿山的利权成为列强掠夺的重要目标。1904年至1905年,“日俄战争”,清政府却宣布“局外中立”,结果俄国在中国东北南部所有一切权益“转让”日本。同时,英国侵入西藏地区。 (2)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1901年至1911年10年间财政开支激增4倍,人民负担沉重,激起了民众的普遍反抗。(表现为反洋教斗争、抗捐、抗税、抗租、抢米斗争、罢工、罢市,少数民族与会党起事等)。还发生了拒俄、拒法、抵制美货等爱国运动,以及收回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等。全国性的民变和爱国运动,反映广大人民再也无法照旧生活下去了。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统治者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简单应用)(按多项选择理解) (1)“新政”的实施及内容: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为“洋人的朝廷”。清王朝为取得外国列强的信任,平息国内日益高涨的民怨,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拉拢民族资产阶级改良派,于1901年4月设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试题: 有哪些? 答案: (1)领导革命的资产阶级在理论上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在行动上不愿也不敢正面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推翻封建势力。在思想上识别不清真正的朋友和真正的敌人。 (2)资产阶级革命派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个性是农民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相关阅读】 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分析及启示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它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但辛亥革命并没有真正改变中国深层的社会结构,随着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进入了黑暗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一般认为辛亥革命的失败是因为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等。笔者认为这些认识不够深刻,在导致辛亥革

命失败的这些原因背后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革命党人缺乏正确的群众观,没有走群众路线。 一、辛亥革命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革命纲领之原因分析 辛亥革命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是因为没有从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的要求来思考革命的纲领。在当时,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在经济上,赋税沉重。“田主之下,另有征税之人,佃民于输租田主外,必兼有所酬,则所谓十分取五者,但是田主之正税已耳。征税之人所私取,又必五分而取二。则是农民终岁勤动,仍无以赡养其身家也”。①在政治上,地主及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的压迫,也极为的残暴。另一方面,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在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霸占路、矿,开设工厂。帝国主义还加强了政治控制和宗教渗透,所以反帝爱国运动,反洋教运动以及一些对帝国主义的抗爆运动此起彼伏。但是,革命党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还幻想获得帝国主义的同情和支持。 革命党人没有从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的要求来思考革命的纲领,说明他们并没有真正代表最广大的中国劳苦大众的利益。革命党人没有认识到地主阶级与帝国主义的本质,没有认识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就是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更没有意识到推翻封建主义就务必打倒帝国主义。他们既没有彻底的反帝纲领也没有坚决的反帝行为,而是以保护帝国主义在华的利益来乞求换得支持。他们虽然也提出“平均地权”的土地纲领,但地主的土地没有实质性的变动,农民没有可分的土地,实际上根本无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一句话,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结果,是因为革命党人在制定革命纲领时,没有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没有思考基层的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的期望。 二、辛亥革命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之原因分析 辛亥革命的过程中严重脱离人民群众,没能充分地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看不到人民群众是革命力量的活水源泉,是革命胜利的必备条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革命党人对工农人民群众存在偏见。革命党人认为“下等社会”是无知的,如果没有他们这类“中等社会”的代表的“提挈”,那就只会盲目破坏。而一旦清朝覆亡之势已定,他们就觉得“下等社会”的使命即算完成,此后的一切只须依照他们的意愿“有秩序”地开展就行了。因此各省革命党人发布的文告中,不是号召工农群众向地主豪绅、向帝国主义开展斗争,

第三章辛亥革命

【第三章辛亥革命】 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1.清末民族危机加深和社会矛盾激化的主要表现。 答:1)外国列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民族危机加深;2)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 2.预备立宪为什么会失败? 答:1)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制定了一个学习日本实行君主立宪的宪法,但又规定了9年的预备立宪期限,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2)清政府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而不是真正要寻求革新。 [多选、简答、论述]3.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2)清末“新政”的破产。(3)清政府的预备立宪,“皇族内阁”的成立。(4)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和发展。 4.何谓清末“新政”(内容)? 答:1)改革官制,整顿吏治,1901年7月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中央部门;2)改革兵制,训练新军,各省筹建武备学堂,裁汰绿营和防勇;3)改革学制,提倡新学,从1906年起废除科举考试;4)奖励工商,兴办实业,颁布《商律》,对兴办实业有贡献者进行奖励。 5.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单选、多选](1)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 [单选、多选](2)兴中会的成立。1905年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以《民报》为机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资产阶级革命派以著书立说作为宣传与组织工作。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 11.同盟会成立前,资产阶级革命派是如何宣传与组织反清斗争的? 答:1)著书立说,传播革命思想;2)成立革命团体,进行反清斗争;3)成立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中国同盟会。 12.三民主义,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如何评价? 答:三民主义: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多选、简答]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1)民族主义内容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并明确将民族主义和民族复仇主义区分开来;2)民权主义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3)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即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 评价: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一套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它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多选、简答、论述]13.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内容、意义及其局限性。 (1)内容1)围绕三民主义【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焦点);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3)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进行论战。 (2)意义1)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参加到革命的行列。2)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为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 (3)阶级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 1)革命派未能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不仅不敢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帝口号,反而希望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 2)革命派停留在对民主制度的形式理解上,缺乏对民主建政的深入认识,其方案也不十分具体和具有可操作性;3)革命派未能把土地制度改革和反对封建主义联系起来,从而无法真正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这些阶级历史的局限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辛亥革命的进程和结局。 8.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1)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二、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 1.封建帝制的覆灭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说课稿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3课辛亥革命 一、教材与学生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 作为第四单元第13课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它上承《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作为反侵略求民主的重大事件它具有典型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社会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异常尖锐,中国各阶级先后进行的英勇抗争虽然没有取得胜利,但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辛亥革命虽然未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也未能改变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但它推翻封建帝制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成果又为后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条件。所以这一课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历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学生的特点是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在初中阶段已学过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但由于大多数学生对历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故而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均有限。因此,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知识,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二、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2、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活动,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客观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孙中山等革命志士愈挫愈奋的爱国主义精神,将个人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难点:辛亥革命的结局及其历史意义的认识。 三、教法简介 1、情境教学: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感悟历史。 2、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彼此合作、共同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表格、图示法:帮助学生归纳整理重要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开国大典》油画,设问导入(请问天安门广场上毛主席身上穿的是什么服装?这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意义

辛亥革命为何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一次变革社会制度的伟大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组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占主导地位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一系列推行民主政治及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法令。从这个意义上讲,辛亥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却被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地主买办阶级势力所篡夺,资产阶级共和国名存实亡,中国依然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这个角度上讲,辛亥革命最终还是失败了。 虽说辛亥革命达到资产阶级革命的顶峰,但它最终还是失败了,革命的成果最终还是被北洋军阀所窃取,革命的政权被中外反动势力所扼杀,辛亥革命、二次革命等多次革命相继失败,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资产阶级建国方案在中国的破产。 辛亥革命的失败,也有深刻的原因:封建主义在军事实力、政治经验及社会基础等方面,都大大超过革命派,这是其失败的客观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政治上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则是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具体而言,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从经济基础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导致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近代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的经济方式虽然在中国出现了,但一直未能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成分。经济基础薄弱的民族资产阶级虽然有较强的革命要求,想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自由地发展资本主义,谋求国家的富强,但他们与国外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政治和经济上依赖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既想参加革命,又怕打烂了自己的坛坛罐罐,损害到自己的利益,他们幻想不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获得民族独立,不推翻封建土地制度而建立民主政治,所以他们又有软弱的一面。正是因为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使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敢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彻底决裂,无法担当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那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辛亥革命失败也是自然的。所以辛亥革命失败不是偶然的,是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天不足症所决定的。 第二,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共同篡夺了辛亥革命果实。中国封建势力异常强大而且贪婪顽固,作为掌握政权的他们只想凭借手中的权力来掠夺,竭力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为此不惜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出卖国家主权。因而他们反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千方百计的打击压制资产阶级民主进步势力,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更是深恶痛绝。帝国主义更是不希望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是为了把中国变为其原料市场和商品销售市场,而不是要把中国变成自己的竞争对手,所以外国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进行压制,千方百计地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它们在政治上扶植中国的反动势力,阻碍中国民主和进步;在经济上他们利用手中的种种特权,在中国疯狂的进行经济掠夺,打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