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说谎行为

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说谎行为

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说谎行为
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说谎行为

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说谎行为

平常我们所称的“说谎”是指幼儿在没有事实依据的基础上有意说出不真实的话的行为。然而,“说谎行为”是幼儿问题行为中极其重要的表现之一,对于孩子的说谎行为,我们首先应该了解到孩子的“说谎”其实是标志着他有了一定的想象力,幼儿期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面对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正确对待和干预幼儿的说谎行为,因为这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十分有必要的。

面对幼儿所存在的"说谎"行为,以及由“说谎行为”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如“说谎”引起同伴关系的疏远;“说谎”不利于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等。如果家长和教师对待此类问题只做一般、简单的处理,却对幼儿的"说谎"行为没有进行适当的措施和具体分析,这对幼儿今后的成长会有很大的阻碍。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分析每个发生在幼儿身上的普遍现象而引发出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办法,从而不断提升我们的教学经验。对此,我针对幼儿“说谎行为”的问题解决进行了以下处理:

(1)创设良好环境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着不同的环境影响。教师要给幼儿提供良好的环境,并设法让他们知道说谎的行为是不对的。例如,通过故事《狼来了》,使幼儿懂得说谎的危害性,认识到周围人对说谎行为的不满,从而使幼儿自己对说谎行为产生否定情绪。也可以通过情

景表演,给幼儿呈现一个说谎的儿童形象,与幼儿一起讨论其表现及其危害,使其认识到这样的孩子是不受人欢迎的。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给幼儿们创造受人欢迎的儿童形象,增强幼儿向榜样学习的愿望,从而减少说谎行为。

(二)搞清说谎的动机,采取有效的措施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正确、合理和适合标准的儿童教育,比再做教育工作容易得多。”对于幼儿由于智力和知识水平较低而造成的无意识说谎,家长不必惊慌,只要帮助幼儿分清想象与现实间的差异即可,因为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这些说谎现象会自然消失;对于幼儿的有意说谎,家长要及时地发现和揭穿其谎言,并让幼儿明白说谎是要受批评和惩罚的,将幼儿说谎的企图适时地化解掉;而如果是由于家长经常说谎而造成孩子也跟着说谎的情况,那么家长一定要认真检讨自己的行为,为幼儿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三)防微杜渐

当幼儿第一次说谎时,家长应将其当做一件大事来抓,绝不能掉以轻心。如果这第一次说谎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幼儿便尝到了说谎所带来的好处,他就会再次产生说谎的念头,留有后遗症,以后再纠正就很困难。

(四)允许幼儿申辩

申辩是一种权利。有时我们一旦发现幼儿做错了,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不允许幼儿申辩。这样不但不能使幼儿心服口服,还会使幼儿滋长一种抵触情绪,为说谎、推脱责任埋下恶根。所以,

正确对待儿童“撒谎”等幼稚行为教学设计

正确对待儿童“撒谎”等幼稚行为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treating children's "lying" correctly

正确对待儿童“撒谎”等幼稚行为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正确对待儿童“撒谎”等幼稚行为曾经有一位痛苦中的妈妈气愤无比地说,我的孩子才三岁多,做事不用心,爱抢东西打人,竟然还学会了撒谎。能感觉到这位母亲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但同时,更令人同情的是她那三岁多的女儿。 如果母亲们能了解各个年龄段幼儿的智力发展和情感发展情况对她们的孩子来说真是福份。三岁多的孩子,他们还不知道何为撒谎就被扣上了爱撒谎的帽子,这真是对孩子天大的误会和冤枉。 儿童不是缩小的成人——这一观点提醒我们,在猜度儿童的想法时不要以成人为中心,不要以为儿童的想法与我们一样。 皮亚杰及其同事的研究清楚地显示,儿童的世界观和对事实的看法与成人不同。儿童的推理能力有限,加之他们的经验不足,这些常常导致他们得出与成人的逻辑不一致的结论。因而这些也容易使儿童陷入困境。 教师和父母会因成人所理解的违规、说谎、自私或自我中心及无理行为而对儿童大发雷霆。更糟糕的是,儿童并没有意识到他们错了。对于那些对皮亚杰的智力发展理论一无所知的父母或

教师而言,儿童的这些行为令他们非常生气。而对一个幼儿来说,这些行为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在幼儿园的跳蚤市场上,五岁的女孩以六元钱的价格将一玩具卖给了小朋友。十几分钟后,该小朋友来退货,女孩将六元钱退给了了小朋友,拿回了游戏机。整个过程女孩没有丝毫地不舒服不情愿。接下来,一个男孩要买女孩的游戏机,女孩说六元,男孩拿着仅余的一元说一元,女孩不假思索地将之前定价六元卖出又退回的游戏机卖给了男孩。 如果不是因为这一活动,让我们成人来假想,我们或许不相信这是一个五岁多孩子的所为。如果换做是我们成人,首先退货一般都会很困难,或者不退,或者退货少退钱都是不足为奇的。尤其是接下来,女孩将之前价格定为六元的游戏机竟然不假思索地以一元的价格卖掉——这在成人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的行为! 但是,她是孩子,她就这么做了,直到现在,她也没有丝毫地不开心,此事留给她的,没有任何的不快乐,就像不曾发生过一样。因为,她不是成人,以她的思维,她无法理解这其中的缘由。所以,她不知道她吃亏了,她不知道如果换做是成人,这是不太可能的行为。 所以,当我们站在成人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时,有人会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傻呢? 但是,孩子不是缩小的成人,她不傻——当我们成人知道这一点时,我们会理解这个孩子而不是抱怨和批评这个孩子。

儿童说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新、选)

儿童说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幼儿说谎行为一般是指所说的话与事实不符,用编造出的话来骗人的一种行为,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正确认识和对待幼儿存在的说谎行为是教师、家长、社会值得关注的问题。我们要全面认识,要学会用不同理论,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认识,弄清其产生的原因、行为表现,出现这种行为反映了什么以及所采取的教育对策,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 一、幼儿说谎类型 在有关儿童说谎概念的研究中,比较著名的是皮亚杰在道德发展研究中有关说谎概念发展的研究。皮亚杰直接问儿童什么叫说谎。从被试儿童的答案中,皮亚杰发现,儿童对“说谎”概念的理解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具体表现为:年幼儿童似乎把“说谎”与其他不好的言语行为(如骂人的话)相混淆;6岁左右的儿童尚不能把考虑意图的性质而是将所有的错误行为或不好的言语(如骂人的话)视为说谎。而有意性对儿童来说并不是说谎概念的一部分,后来,不好的言语行为从儿童的说谎概念中排除出去。但仍然发现儿童不能考虑到意图的因素。6至10岁之间的儿童把一个与事实不相符的言语表达说成是说谎,尽管说话者并不是有意的欺骗(如犯了一个诚实的错误)。在研究的过程中,皮亚杰还得出两个结论:其一,儿童实际上是能够或多或少的区分有意的行为和无意的错误。其二,这种区分还没有在道德反省的水平上分离出来。也就是说,虽然儿童能把无意的错误从说谎的概念中区分出来,但错误仍然被认为是谎言。换句话说,儿童是一纯粹客观的方式定义“谎言”的,在儿童的眼中,不符合事实的话都是谎话。对于以上两个年龄阶段的儿童来说,“有意性”并不是说谎概念的一部分。只有到10至11岁的儿童的谎言中,“有意性”才有所表现出来。从而才有皮亚杰眼中正确的谎言定义,即“任何有意图的错误的陈述都是谎言”。 幼儿说谎一般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无意说谎是指说谎行为本身不受主体自身控制,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表现为幻想与现实混同、认识不足而导致理解错误等表现形式。这类说谎纯粹是无意识和不自觉的行为,而与道德水平没有任何关系,不必产生恐慌。有意说谎表现为否认错误,虚夸成绩和有意欺骗等表现形式,它是人们为达到某种目的或满足某种欲望而有意做的。这类说谎如果得不到正确引导,将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幼儿说谎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无意说谎及其原因 1.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造成的判断性失误。人的大脑皮层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而幼儿的大脑皮层发展不够完善,造成其判断思维能力不稳定。 2.表达能力限制引起的说谎。由于幼儿词汇量有限,在用词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常常词不达意,被误认为是撒谎。 3.理解能力的限制引起的说谎。幼儿由于思维水平的限制,理解能力差。如果家长和教

幼儿说谎行为论文.

幼儿说谎行为研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摘要:儿童说谎的实质是其在恐惧心理下所采取的一种自卫策略,儿童说谎的时候存在一种矛盾心理,想认错但又怕失去信任,缺乏勇气。此时,成人应该以宽容的心态,给予其爱的抚慰,抓住儿童说谎时的矛盾心理,消除儿童说谎的心理刺激动因,缓解儿童的情绪和心理力。 关键词:幼儿说谎行为幼儿教育 儿童早期说谎行为是近年来儿童心理认知研究关注的焦点,也是道德发展和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说谎是儿童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的行为,且伴随着儿童个体的成长,可以说个体说谎行为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化的一个过程。因此,从皮亚杰开创说谎行为研究以来,在发展心理学领域对儿童的说谎行为展开了一系列相关研究。 一、说谎的界定 (一)说谎与欺骗的关系 说谎与欺骗是两个既有区别又相联系的独立概念,它们同属于一个研究范畴,但所涉及的认知维度不一样。Astington从心理理论的范畴考虑认为:“说谎或谎言仅属于心理理论系统的初级维度,初级维度系统只关心别人做什么,自己所做的只是想影响别人的行动;而欺骗则属于心理理论系统的次级维度,次级维度系统通过一种间接的方式影响别人的想法来达到目的,即通过操纵人的信念来操纵别人的行为,而且往往是以耍手段、说谎等方式来实现目的。”[1]实际上,说谎是人类常用的一种欺骗方式,是欺骗的策略之一,是欺骗行为的一部分。 目前研究者们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如果一个人的言语表述被认定为说谎或欺骗,必然满足三个关键的成分:事实成分、信念成分和意图成分。可见,说谎是指个体或者群体有意或者无意做出与事实不符合的陈述或用不正确的方式隐瞒事实真相的一种情境性行为,而欺骗则具有有意性、策略性和信念性的特点。 (二)儿童谎言的分类及说谎动机 说谎从认知的角度可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种类型,而说谎行

浅谈幼儿说谎行为

浅谈幼儿说谎行为 【摘要】幼儿存在的说谎行为是老师、家长、社会值得关注的问题,家长和老师应弄清幼儿说谎的真正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本文论述了幼儿说谎的原因和心理特点,以及提出了矫正幼儿的说谎行为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育说谎行为 说谎行为是指孩子说的话与事实不符,编造出各种各样的话来骗人的一种行为。幼儿说谎的现象形形色色,原因种种,性质也各不相同。说谎主要分为有意说谎和无意说谎。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分清孩子是不是在说谎,这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据专家调查发现,3岁幼儿大部分会把现实和想象混在一起编出些谎话来。丰富的想象力正是3~6岁幼儿心智发展的特征之一,然而他们尚无能力完全分辨想象和事实之间的差距。加上孩子喜欢的卡通常是想象力发挥的极致,许多夸张的动作行为使幼儿信以为真,把想象当事实。 正确认识和对待幼儿存在的说谎行为是老师、家长、社会值得关注的问题。对于孩子出现的这种行为,我们要全面的认识,要学会用不同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认识,弄清其产生的原因,其行为的表现,只有判断准确,才有利于进一步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 一、导致幼儿说谎的原因: (一)自我保护 这是幼儿说谎的主要原因之一。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家庭和社会中处于一种从属的和被保护的地位。孩子打坏或弄坏了东西,为了逃避大人的惩罚和训斥,出于自我保护的心理而说谎。如我所实习的小小班,有一位刚满三岁的小女孩平时很少把大便拉到裤子上的,可今天把大便拉到裤子上了。保育员帮她把裤子洗干净后放在书包里让她带回家,由于她是坐校车的,老师还没来得及告诉她妈妈。当那位小女孩回到家里时,她妈妈问她为什么裤子湿了,她竟然说喝水时不小心把水碰倒了。 (二)避免矛盾 孩子处于家庭中和社会中的从属地位,使得他们有时为了不得罪任何人,避免矛盾而不愿说出自己的某些真实想法或事实真相。我们可以经常见到这些情况,当父母都在场时,有人问孩子:“喜欢爸爸还是喜欢妈妈?”孩子的回答多半是“都喜欢”。因为这样回答可以避免矛盾,让爸爸妈妈都高兴。但如果在幼儿园,老师问同样的问题,由于父母不在场,孩子就会如实回答“喜欢妈妈”或“喜欢爸爸”。如果老师又问:“你喜欢妈妈还是老师?”有的孩子会不做声,而有的孩子就会说:“喜欢老师”。这样的孩子常被成人称为“机灵鬼”。 (三)虚荣心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一家人的爱心和关心都单向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家长尽力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造成“攀比”风盛行。在“你有我也要有”的心理支配下,有的孩子为了满足其虚荣心而说谎。如我所实习的小小班一个小女孩沁妍经常有和同伴攀比的现象。有一次捷捷穿了条新裙子回来,捷捷说:“是妈妈买给我的新裙子。”旁边的沁妍小朋友不甘示弱的说:“我妈妈昨天也给我买了新裙子,还买了新书包。”她说话时嘴巴还翘起来的,神情有点高傲,和往常的说话表现很不相同。但事实上她就是在说谎,根本没有那回事。可见,这就是虚荣心的表现。

小孩撒谎的原因和策略-文章摘要

小孩撒谎家长莫慌 说谎,这是家长们一直竭力避免发生在自家宝宝身上的事情。传统观念上,家长们总是认 为孩子爱说谎是品质不好的表现,但加拿大专家研究发现,孩子爱说谎其实是他们的智力 在增长。学会说谎是儿童智力成长的重要步骤,家长无需过分担心,应抓住时机正确引导。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儿童研究所测试了1200名2岁至16岁的儿童。年龄偏小的受试儿 童被带进装有隐蔽摄像头的房间坐下,他们身后放着一个毛绒玩具。随后研究人员会找借 口离开,孩子们被要求不允许在这期间转身偷看。结果,摄像头“抓到”90%的受试儿童 犯规。不过,当被问起是否回头时,这些孩子几乎全部矢口否认。研究人员发给年龄稍大 的儿童一张背面印有答案的试卷,提醒他们不许翻看背面。回答“突尼斯是谁发现的”这 样一道凭空捏造的问题时,偷看过的孩子给出了“普里塞迪乌斯·阿克曼”这个印在背面 的答案。当被问到如何得知时,一些儿童撒谎是说从历史课上学到的。 研究负责人说:“我们设想这些孩子在撒谎时会坐立不安,但监控他们的摄像资料并不 支持这一观点。”研究显示,两岁时,20%的儿童会说谎,3岁时这一数字达到50%,4岁 时接近90%。12岁时,这一曲线达到顶峰,几乎每个孩子都说谎。16岁时,说谎人数回 落到70%。 《天生会说谎》作者、澳大利亚资深记者伊恩·莱斯利在书中写道,如果我们说自己从未说过谎,那这就是谎言。四岁孩子说谎令人称奇,如果你发现你家三岁宝宝撒了一个巧妙的谎,那真了不起。不过,不要表扬他们。 研究人员说,孩童时代撒过谎并不代表今后会成为骗子。此外,撒谎技术很高的孩子往 往具有较高的认知能力,这样他们才能让自己的谎言听起来可信度高。随着心理逐渐成熟,青少年开始学习成年人,运用“善意的谎言”尽量避免伤害他人感情。 科学家研究发现:到了7岁之后,孩子渐渐有了逻辑推演能力,他就会开始有意识地组 织一些谎言。比如为了得到某样东西,但家人又不给,于是他可能会撒谎说别人要这样东西,最后得到了还不承认是自己想要的。12岁的儿童已经完全具备了和成人一样的能力来控制他们的语言和外在的行为表现,以掩饰自己的真实感觉。因此,必须利用好孩子7岁 后这段时间,抓住机会适时教育孩子。发现孩子撒谎时,不要打骂他们,应该告诉他们诚实的重要性和撒谎的严重后果。8岁以后这样的机会基本不会再有。英国伦敦米德尔塞克 斯大学教授约安·弗里曼是《如何培养聪明孩子》一书的作者,他也表示,聪明的孩子往 往“擅长”说谎。如果他们成长的社会环境抵制说谎行为,他们就会逐渐戒除这种习惯。 2-3岁宝宝说谎不用慌 很多宝宝都会说谎。例如问他和比他高大的小哥哥进行跑步比赛,谁赢了?好强的宝 宝明明输了,一定会说自己赢了;如果父母特别在意一件东西而宝宝把它搞砸了,他通常 也不会承认是他干的。那么,这样的撒谎行为到底是否严重,该如何应对呢?

关于儿童说谎行为的方式及其与心理理论水平的关系

前言 Premack和Woodruff在研究黑猩猩的认知能力时首次提出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1】。个体具有心理理论即个体具有将自身及其他个体的行为归因为心理状态的能力,由此产生的对行为原因的推论组成一个理论系统【2】。目前心理理论是发展心理学一个热门的重要研究领域。并且主要集中在研究3-5岁的学前儿童能够对自己及他人的心理状态作出各种假设进行推断和理解的方面上。国外已有大量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这些研究主要围绕两个方面:意识以理论假设的形式探索儿童心理理论的机制【3-5】,二是研究影响心理理论形成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6-9】。在国内,自从方富熹、王文忠、陈英和、桑标、邓赐平等学者对儿童心理理论进行引介和研究之后,不少人开始涉足这一领域,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国内的研究还有诸多需要提高的地方。从大的方面来看,引介文章居多,实证的报告少,纯理论的研究更是近乎空白【10】。因此,研究者需要进一步思考儿童心理理论的本质。但是如何通过一定的现象去探索儿童的心理理论就成为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西方的有些研究者从儿童的语言入手,观察他们在游戏中的互动模式、撒谎的类型、平常使用语言的方式等,进而探查他们的心理理论【3,9】。无论是对儿童说谎认知还是对儿童说谎行为发生年龄和发生概率的研究,都涉及对事实、情境、意图和信念等几方面,不仅体现了儿童的道德认知水平,也反映了儿童对他人心理状态的理解水平。事实上,许多研究者把说谎或欺骗行为的发生作为心理理论获得的重要指标之一【11,12】。 其中最重要的代表是Leekam(1992)。她认为,儿童说谎能力的发展依赖于对他人信念能力的提高。因此,为达到在儿童日常生活中或社会活动中研究其心理理论能力发展的目的,许多研究者开始试图通过对说谎和欺骗行为进行探索,从而解决目前关于心理理论研究中存在的关于研究方法、内容与结果等方面的争议。张文静、徐芬等(2005)通过创设“讲故事问问题”的情景,对儿童说谎认知与其心理理论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证实了儿童对说谎的理解水平能够反映其对他人心理的认识水平这一结论。她们认为,心理理论能力不仅与说谎认知有关,而且应该是说谎认知发展的前提【13】。然而这方面的研究由于没有在研究说谎行为的同时对信念进行考察,因此目前的研究结果只能从说谎或欺骗发生来间接说明对信念或错误信念的理解,很难直接探讨说谎或欺骗行为与信念发展之间的关系,因而也无

儿童说谎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儿童说谎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小孩说谎的原因 一般有八种 说谎的行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可以说,说谎是儿童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特别是处于儿童中期的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有多种多样,表现的形式也是不同的。 一般比较常见的说谎有: 1、幻想式谎言。它主要发生在幼小的孩子身上,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谎言,家长无须过分担心和紧张。它与道德无关。 2、夸大式谎言。孩子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或为了达到某种效应,他会在真实的故事里“添油加醋”。 3、社交性谎言。社交场合中,成年人会说一些社交性谎言,儿童见多了以后,也会模仿使用。 4、补偿性谎言。当孩子没达到父母(或老师)规定的目标,又想得到父母(或老师)的赞美时;或当孩子并不拥有某些东西,但又想在同伴中保持受崇拜的地位时,儿童往往用谎言来将自己不足的地方“补上”,从而达到自己受表扬的目的。 5、防卫性谎言。这种谎言在儿童身上最常见,而且大多数时候是“被逼”出來的。通常父母、老师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或父母习惯用严厉的惩罚来管教孩子,孩子为了逃避惩罚,就用说谎来挡驾。 6、逃避任务的谎言。当孩子面临某些自己不喜欢的任务时,会用谎言来帮助自己逃避责任和任务。 7、报复性谎言。这是儿童情绪的一种表现。当儿童对某人心怀不满时,可能通过谎言来向对方示威和挑战。 8、还有一种“谎言”,与心理上的“安全感”有关系。当孩子犯了错误,父母(或老师)希望他讲真话,可如果孩子觉得他讲了真话,会受到惩罚(肉体上的或者心灵上的),或者他不知道他讲了真话,后面会发生什么对他不利的事,这样孩子也会想办法进行暂时的掩盖,或不把实情说出来。也就是说,父母若提供孩子一个无法说实话的环境,这也是造成孩子说谎的主要原因之一。 “趋利避害”的心理特点, 在孩子9岁后开始表现出来 作为现代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应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些规律。在此,就本文作者提出的“说谎”问题,我们来了解一下7岁~12岁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也许对家长有一些帮助。 进入小学阶段后,孩子的身、心发展是飞速的。比如:二年级学生贪玩,是生理和心理活跃的表现。有时因玩而忘了做作业,孩子为了避免父母(或老师)的指责,有时会说谎。三年级学生初步懂得“趋利避害”,对自己有利的事就做,有利的话就说,不利的事就躲避。“趋利避害”这一心理特点在孩子进入9岁后开始表现出来。

【怎样正确对待孩子说谎】正确对待幼儿说谎行为

【怎样正确对待孩子说谎】正确对待幼儿说 谎行为 1 家长要保持冷静 当知道自己孩子撒谎了,家长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张口就骂,举手就打,打人骂人是最简单不过的了,因为它可以不经过任何思考。面对孩子的撒谎,而许多时候他们还不承认,家长是比较容易动怒的,因而,在面对孩子撒谎时,家长稳定的情绪是很重要的,如果家长才去简单粗暴的方式,孩子会因为惧怕而用更多的谎言去掩盖前面的谎言。 2 家长要学会倾听

不管是什么原因的撒谎,家长在冷静的前提下,让孩子有申诉、辩解的权利,听完孩子的话再表态,然后针对孩子的谎话,再用事实把孩子的谎话揭穿,切忌不要轻易用“你又撒谎”,或者“我更本不相信你的话”之类的语言,要知道人一旦失去别人的信任,会产生逆反心理,那撒谎的缺点可能会真正成为今后犯罪行为的温床。 3 分析孩子撒谎的原因 家长一定要分析孩子撒谎的原因,大部分孩子撒谎都是因为害怕受到处罚或者是害怕挨打挨骂。如果是因为惧怕而撒谎,家长也要好好分析下,这引起惧怕的原因是不是和家长

不实际的要求有关系,比如,给孩子订一个难以达到的高分标准,也不管孩子的自身基础如何。如果是这样的话,孩子的撒谎就和家长有一半的关系,作为家长是不是也该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是不是对孩子单纯的管理太严了?是不是家长在家庭生活中过于武断了,片面的要求孩子必须达到自己制定的标准?让孩子在家长的威慑下产生惧怕心理,不得用撒谎的方式来暂时逃避惩罚。 4 面对孩子撒谎怎样处理 孩子撒谎自然不是优点,更不会让人高兴,但基于孩子的年幼和单纯,也不是说就那么可怕,因为他们还不属于品德和意识问题,只是一种思维方式不对而导致的处理方法不当,面对撒谎的孩子,不管事情大与小,家长都要严肃、认真的

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说谎行为

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说谎行为 幼儿说谎是指幼儿在没有事实依据的基础上有意说不真话的行为。说谎行为是幼儿问题行为极其重要的表现之一。因此,我们应予以正面教育,并恰当地加以引导。 (1)创设良好环境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着不同的环境影响。教师要给幼儿提供良好的环境,并设法让他们知道说谎的行为是不对的。例如,通过故事《狼来了》,使幼儿懂得说谎的危害性,认识到周围人对说谎行为的不满,从而使幼儿自己对说谎行为产生否定情绪。也可以通过情景表演,给幼儿呈现一个说谎的儿童形象,与幼儿一起讨论其表现及其危害,使其认识到这样的孩子是不受人欢迎的。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给幼儿们创造受人欢迎的儿童形象,增强幼儿向榜样学习的愿望,从而减少说谎行为。 (2)给予榜样示范 老师在幼儿心目中具有权威性,一言行都可能给幼儿留下深刻印象,造成深远的影响。有时教师为了使幼儿在活动中能安静,就哄骗幼儿,结果老师没有兑现诺言,幼儿就会对老师产生不信任,并会说谎。所以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对于说谎的幼儿,要给予榜样示范或直接教给其正确方法。 (3)允许幼儿申辩 申辩是一种权利。有时我们一旦发现幼儿做错了,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不允许幼儿申辩。这样不但不能使幼儿心服口服,还会使幼儿滋长一种抵触情绪,为说谎、推脱责任埋下恶根。所以,教师一定要允许幼儿申辩,查找原因,并让他明白正确的方法是什么,决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标准去强制孩子。 (4)注重家园联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所以,家长要诚实,不说谎话,并且要经常和幼儿园老师交流情况,密切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协调一致的教育。要是互不通气,各搞一套,相互抵消,不仅事半功倍,劳而少功,还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总之,对于说谎的幼儿,我们应特别注意他在平时的表现。如果是为表现自己的智力与才能的发展水平,显示自己成就感的“谎言”,教师要倍加爱护、鼓励,并加以正确引导,同时也避免让他们忽视实际而长期陷于空幻的想象之中;如果是说谎行为,教师要及时加以干预、矫正,掌握一定的方法和策略,铲除说谎行为产生的土壤。

一个说谎孩子的个案研究

一个说谎孩子的个案研究 摘要:儿童的说谎行为,是一种行为障碍的表现。笔者通过对一名存在说谎的不良习惯的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逐步纠正其不良习惯。深入分析了儿童说谎的成因以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心理健康自尊心以身作则循序渐进诚实守信因势利导1 问题的提出 儿童的说谎行为,是一种行为障碍的表现,儿童说谎的研究是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儿童心理的研究渐渐提到了更为重要的地位。素质教育盛行至今,对于儿童的心理的健康成长,社会各界都十分重视,说谎是在儿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基于对此种问题的兴趣,在此我对所知道的个案进行研究,希望对教育儿童有一些帮助。 2 个案实际情况的分析 大明,男,11岁,出生于1997年7月23日,小学毕业于宜宾市812厂子弟校。其父母为该厂的职工。 年龄较小,个子较小,看起来很可爱。有个一双传神的大眼睛。口才很好,也很有表演天赋,在参加学校的文娱活动时是骨干。但是喜欢说谎,从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与缺点。喜欢偷奸耍滑,很好面子,心理素质特别好。属于典型的打死不认错的类型。 3 个案背景分析 3.1家庭及学校环境 该生由于小学就读父母的单位的子弟学校。父母与老师较熟,所以对其缺点不与之说起。加之该小孩嘴甜,很讨人喜欢,不愿意承认比别人差,所以爱找借口,说谎。这是他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自理能力教差,较慢适应中学生活。第一次考试班上倒数5名。第二次考试没有交卷子,说老师没有发下来。这是一种逃避心理,不愿承认自己的落后,说明该生很在乎自己的成绩,但所用方法不正确。 3.2家长的不正确引导 大明的父亲对大明的期待比较高,每样事情都要求大明要拿第一。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所以一旦大明达不到要求,他父亲就是一顿打。事后又觉得后悔,于是对大明又进行物质的诱惑,只要你考到什么什么成绩,我就给你给你买什么什么东西。于是大明就产生了要弄虚作假的思想。想用这样的方法博得父母的赞赏,和想要的东西。 3.3儿童自身好胜心理的影响 有些孩子为了表现自身的能力,让别人对他产生羡慕心理,往往无中生有,编造谎言。大明有很强的自尊心,对于外界的一些看法很在意,特别是同学和老师对他的看法。加之大明在文艺活动中常常获奖,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称赞。在家庭中说谎使他到了甜头,又开始在学校里试着对老师、对同学编造谎言。所以,当他觉得自己考试没有把握的时候,就不交试卷,并且说是老师把他的试卷弄丢了。 4 采取的措施 4.1营造良好的家教氛围 学生说谎行为部分来自于家长及老师不当的要求,因为学生无法达到,害怕

科研论文:解读幼儿说谎的原因及策略

科研论文:解读幼儿说谎的原因及策略 科研论文:解读幼儿说谎的原因及策略 文章摘要: 说谎是幼儿遭受到困境、压力或处境难堪的时候,用来掩饰自己困窘情况的一种方式。目前,幼儿说谎的现象不仅没有减少,还呈递增的趋势,因此,我们必须找到导致幼儿说谎的原因,寻求解决的策略,草根式的解决幼儿的说谎行为。 关键词:说谎原因策略 提到“说谎”两个字,最先闪现在我们头脑中的就是这个人比较恶劣,品质很有问题,但对于幼儿来说,说谎并不代表着品质不好,但如果幼儿说谎的次数越来越多,那么幼儿说谎的行为就会渐渐的成为一种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就会逐渐的使幼儿的诚信降低,最终将导致品质变差,因此,我们要尽量降低幼儿说谎的次数,最好能避免幼儿说谎,如何做到这一点,俗话说:“治病必先寻其因”,那首先要找到幼儿说谎的根源,然后再对症下药,才会逐渐减少幼儿说谎的次数,最后让幼儿自觉说真话。 一、幼儿说谎的原因 (一)不能区分真实与想象的差异 幼儿的记忆力不准确,认识水平也不高,有时会把想象表象和记忆表象混淆起来,当想象的事物成为期盼的事物时,就会产生这种说谎行为。如:一个幼儿看见别的小朋友有好玩的汽车,特别想要,就想让妈妈买,妈妈就骗他说,等爸爸回来,让爸爸买个更好的,第二天,孩子起床就问妈妈:“妈妈,爸爸给我买了一辆小汽车,我的小汽车呢?”这种想得到却又得不到的强烈缺憾,使幼儿相信自己所说的、所做的以及所看到的都是真的,因此他在陈述时,就相信却有其事。 (二)做错事想要逃避惩罚、掩盖错误 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基·诺特分析:说谎乃是因害怕说实话会挨骂的避难所。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几乎每个幼儿都会大大小小的犯不同的错误,而当幼儿犯错后,心理会感到很恐慌、焦虑,害怕承担责任,更害怕被成人指责、惩罚,因此幼儿就会用说谎来掩饰所犯的错,逃避惩罚,特别是当犯了错讲出事实之后又被惩罚的幼儿,更容易说谎。如:红红在家玩,一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奶奶问:“红红,是不是你把花瓶打碎

浅谈幼儿说谎行为的成因及对策讲课教案

浅谈幼儿说谎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陈杏媚 一、问题的提出 说谎往往被人们视为一种恶劣的品质问题。但对于幼儿来说,“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现就幼儿说谎行为的成因及对策做出探讨。 二、幼儿说谎行为的概念及成因 根据心理因素来分析,幼儿说谎大致可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大类。 (一)无意说谎的概念及成因 1.无意说谎的概念 从幼儿认知和心理理论能力发展的特点来看,3岁幼儿已有说谎的经验,4岁幼儿开始出现策略性说谎,但这一时期幼儿的说谎行为基本上都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属于无意说谎,常表现为满足愿望的心理、理解性心理错觉和自信心的萌动等。 2.无意说谎的成因 (1)满足愿望的心理 幼儿有时会把幻想、愿望与现实混合在一起。他们为了满足某种理需要,常常无意识地和不自觉地“说谎”,这与品德行为无关。如一幼儿在电视上看到海边的孩子玩得非常开心,就在幼儿园和小朋友绘形绘色地说自己在大海边玩得多么开心,形成一种“美丽的谎言”。 (2)理解性心理错觉

幼儿常因认识不足和理解错误产生心理错觉,用想象的情节代替记忆不确切的情节。于是便出现了“说谎”现象。例如,有的幼儿在园里做了错事,老师教育说:“你做错事是不对的,以后注意改了,就同样是好孩子。”幼儿听到“好孩子”这样词语,往往会把它当成“表扬”,回家就高兴地报告给爸爸妈妈,说:“老师今天表扬我了,说我是好孩子!”这种情况就是由于幼儿缺乏经验而产生的理解性心理错觉。又如,有的幼儿不理解某些概念的真正内涵,往往不自觉地“说谎”。有的幼儿在家看过爸爸妈妈和朋友打扑克、下象棋,就对老师说:“我会打扑克,也会下象棋。”其实,他只不过是会模仿大人的样子,并不理解这类活动的真正含义。 (3)自信心的萌动 幼儿由于理解问题的简单化和不善于分辨想象与现实,往往不切实际地说“大话”,夸“海口”。例如,在运动会前挑选小运动员时,教师问:“我们班谁跑得最快?”结果全班幼儿都争着举手说:“我跑得最快!”从另一角度来说,这不但是孩子无意说谎,同时,还是幼儿自信心的萌动时期。 (二)有意说谎的概念及成因 1.有意说谎的概念 有意说谎是指说谎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有意编织谎言,并做出相应的行为。 2.有意说谎的成因 (1)取悦家长,虚夸成绩 幼儿有时想取悦家长却没有实际成绩,往往会出现有意说谎现象。例如,有个幼儿在老师指导大家剪五星的过程中,留下一颗红五星放进口袋里,回家后向妈妈夸耀:“妈妈,

家庭教育之父母正确对待孩子说谎

家庭教育之父母正确对待孩子说谎 没有哪一种教育方法,能一劳永逸对所有的孩子有效。我给不了最好的方法,但我们能一起寻求更好的方法。——漫步教育昨天,我写了篇《并不是所有的人适合当父母》的微头条,有网友产生了共鸣,由此想到老师和家长该如何矫正孩子说谎的问题。 学校多数的教育行为,必须得到家长的认同和支持才有效果,包括矫正孩子说谎。比如,像我们学校四年级一班,绊倒同学的学生,在有其它同学看到他绊倒同学的情况下,孩子在家长的怂恿下,还是拒不承认绊倒人,老师想矫正他的说谎行为就比较困难些。 我的微头条里有网友提到,她的孩子被一位同学撞倒,碰伤了好几处。撞人的同学家长到学校处理,也是在有其他同学作证的情况下,该家长反而说作证的同学在撒谎,被撞的学生家长在讹钱,并一再诱导自己的孩子不让承认撞了人。 在美国,有这样两个家族:一个是爱德华家族,一个是珠克家族,两者都已传至第八代。爱德华是个博学多才的哲学家,为人严谨勤奋。他的子孙,有13位当过大学校长,100多位是教授,80多个是文学家,60多个是医生,还有1人当过副总统,1人当过大使,20多人当过议员。珠克是个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毕生浑浑噩噩。他的子孙,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者,7个是杀人犯,60多个犯过诈骗和盗窃罪,400多人因酗酒致残或夭亡。 一个孩子的品行主要取决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伴随一个人一生的教育。作为家长在品行上,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好榜样。只有这样,我们老师的教育才能有好效果。

矫正说谎的方法很多,我从教育实践中总结出几种,供大家参考。 1.始于初始,止于心止 哲学上讲“量变到质变”,一个人不好的行为习惯源于日积月累。当我们一发现孩子有说谎的苗头就要及时纠正。小孩子最初的谎话,还是很容易被识破。我们识破后,不能当着别人的面去戳穿。应该单独和学生交谈,问问孩子不说实话有什么苦衷,逐步引导让他认识到错误。只有深入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正起作用的教育。想让孩子敞开心扉,这功夫需要下在平时,真正关心学生的老师才会得到学生的信赖,学生才愿意敞开心扉。 2.用事实说话 有些孩子说谎脸不红、心不跳,根本不惧老师的威严,就必须用事实说话,让他低头认错。小错误,老师可以自己处理,给他说理,让他检讨;大错误,就要让家长配合共同教育。凡是都有特例,像我上面列举的两位家长,不但不配合,还教唆孩子说谎,这只能区别对待。像这样的孩子,老师就不管了吗?肯定不是。家长不明事理,我们管不了,但孩子还是我们的学生,我们要尽力去做工作。 3.用好德育导航 纠正一些孩子的说谎行为,不是一两次谈话或者检讨就能解决,必须要有一个长效监督、评价的机制,最便捷的方法就是用好德育导航。德育导航上有学生各种品行行为的评价,有些特殊的行为,老师可以另外附上。班主任要认真组织好德育导航的填写和评分,可以让本班其它任课老师参与评分,把最终评分作为学校每学年评“优秀学生”、“三好学生”、“德育小标兵”、“优秀进步生”等表彰的依

儿童撒谎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家长都会对自己孩子的撒谎问题感到生气和恼火,但是孩子为什么会说谎呢?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了解孩子撒谎的原因。 有些时候,孩子撒谎并不是故意去说谎话,而是他们需要借口去逃避来自父母的惩罚。比如,当孩子不小心弄坏了东西后,诚实地把经过告诉了妈妈,但是得到的却是妈**训斥,这使得孩子以后在遇到同样问题的时候以撒谎来躲避严厉的惩罚以保护自己。 另外,由于父母不当的行为模式也可以诱发孩子的说谎动机。比如,当小孩子间相互打架时,如果父母直接问到“是不是他先打的你?”或者孩子不愿去幼儿园时,妈妈往往很焦急问“是不是肚子疼?”这些带有倾向性的问话往往会使小孩子为了某种理由或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刺激说谎的行为产生。 孩子是很容易被影响和潜移默化的。父母无意识的行为也极容易造成孩子学会说谎的可能性。当孩子不听话时或者父母想让孩子达到自己的要求,经常会做出一些承诺而不做出兑现。例如,孩子打针时,父母会骗他们说打针不疼;还有孩子不听话时,父母会说你如果安静些我就给你买礼物,却不付诸实践。这些举动往往在父母的不经意间对孩子产生影响,既降低了孩子对父母的信任程度,又促使了他们撒谎行为的产生。 因此,父母对于自己的言行和态度都应加以注意和留心以避免孩子用谎言为自己辩护的心理动机,不应为孩子提供说谎的机会,做孩子做出诚实的榜样。一旦发现孩子有说谎行为,应给予及时的分析,避免严厉的责罚,鼓励孩子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和愿望,帮助他们认清现实和内心的希望,让孩子了解没有必要向父母撒谎。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些学生没有做作业,他却说忘在家里了;有些学生的作文明明是抄袭的,但他一口咬定是自己写的;有些学生明明拿了别人的东西,他却怎么也不肯承认。学生撒谎,给教师的辅导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重重阻力。 撒谎是一种虚构事实的行为,有时候儿童是用不适当的方式隐瞒部分或全部事实。由于其行为具有欺骗的性质,所以常常被教师看作是一种不能容忍的品行问题而受到谴责。这种行为如果不能得到适当的对待,会逐渐加剧,并稳定成为儿童个性的组成成分。下面就儿童的撒谎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1、造成撒谎的原因 儿童撒谎可以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出现。许多父母认为这可能是遗传得来的或是跟“坏孩子”学来的,其实不尽然。事实上导致儿童撒谎的原因,很大程度来自父母本身。如果父母对儿童的需要和自尊采取过分专断的方法,对儿童的某些不适当的行为横加责骂或滥施惩罚,儿童就会本能地通过撒谎来进行自我保护,借以逃避惩罚。久而久之,儿童便形成了撒谎的习惯。可见,家庭中父母与孩子间缺乏民主、信任与沟通,是造成儿童撒谎最为多见的原因。 儿童爱撒谎也与他期望获得重视有关,他们经常通过夸大事实,用吹牛的方式来吸引他人对自己的注意,希望借此来发展和巩固自己在同学或家庭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儿童由于爱幻想,经常把想象中的或期望的事情当作真实的内容加以表述,这通常并不是撒谎,而只是由于认知和发展的限制,难以把理想与现实区分清楚,对于这种情况,成人不要把他们指责为撒谎。 2、如何对待儿童的撒谎 首先,教师、父母要增强对儿童的理解,寻求与儿童取得沟通的共同语言,打消孩子对教师、父母的戒备乃至恐惧的心理。要努力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让儿童尊敬和信赖自己。 其次,对于撒谎的儿童,应该认真严肃地指出说谎的危害,要让儿童知道,用撒谎来掩饰错误将是错上加错。人难免会犯错误,恰当地对待错误的方式应是正视自己的过错,敢于承认并改正错误。同时,应该让他感到,坦率地承认自己的过错的后果与掩饰过错的后果是不一样的。虽然撒谎可以暂时掩饰过失,但会因此而失去父母和他人的信任。 要注意帮助儿童克服因过去说谎而产生的罪恶感。使他们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明白撒谎可

浅谈幼儿说谎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浅析幼儿说谎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朱旺 【摘要】:幼儿说谎行为一般是指所说的话与事实不符用编造的话来骗人的行为,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几乎会出现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幼儿的说谎也是心理问题之一,幼儿的说谎行为所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导致幼儿说谎行为的成因,主要有他人的影响,自身心理发展特点,为达到个人的某种目的和害怕发展特点,为达到个人的某种目的和害怕指责,逃避惩罚等,针对这些成因,提出来成人作好表率作用,不随便斥责孩子等建议,家长及幼教工作者必须及早察觉幼儿的说谎行为,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帮助幼儿克服这种行为问题,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幼儿说谎行为成因对策 正文:卡尔.威特在,《卡尔.威特教育在我家》一书中说:一个拥有诚实守信的品德,是他走向成功的资本,诚实守信意味着互不欺骗,言出必行,它是做人的重要品德之一,正确认识和对待幼儿存在的说谎行为是教师、家长、社会值得关注的问题,我们要全面认识,要学会用不同的理论,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认识,弄清其产生的原因、行为表现,出现这种行为反映了什么,以及所采取的教育对策,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 一、幼儿说谎行为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1、无意说谎及原因 无意说谎是幼儿时期的一个正常的心里现象,它主要就是由于孩子记忆,想象,联想,判断上出现错误而说出与事实不符的话,这类说谎是无意识和不自觉的行为,这种说谎与品质毫无关系,因而不能称为真正的说谎,具体可分为三个方面:(1)想象与现实混淆,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造成的判断性失误,人的大脑皮层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而幼儿的大脑皮层发展不够完善造成其判断思维能力不稳定。(2)表达能力限制引起的说谎,由于幼儿词汇量有限,在用词方便存在很大的困难,常常词不达意,被误认为是说谎。(3)理解能力的限制引起的说谎,幼儿由于思维水平的限制,理解能力差,如果家长和教师提问孩子问题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孩子年龄的特点,可能造成孩子不理解被动说谎。 2、有意说谎及其原因 有意说谎表现为否认错误,虚夸成绩和有意欺骗等表现形式,它是人们为表

浅谈幼儿说谎行为

浅析幼儿说谎行为 2016年04月 浅析幼儿说谎行为 摘要3—6岁是人一生发展中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幼儿品行问题会对幼儿的学习生活、同伴关系、师幼关系带来不良影响。而说谎是幼儿品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会给幼儿身心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影响幼儿的成年期生活。因此,本文针对幼儿说谎的问题展开思考,从幼儿园和家庭入手;并且在对幼儿进行实地观察了解的基础上,对幼儿说谎的原因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最后,针对幼儿说谎的原因特别提出关于对家长与教师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说谎行为;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

前言: 传统思想一致认为:“孩子是张白纸”。但是在遇到孩子“说谎”的行为时,我们的观点又与我们看到的现象背道而驰。当说谎成为孩子的一种“行为问题”,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也存在许多问题。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说谎是有许多原因的,应该具体事例具体分析。 一、应关注幼儿说谎问题 (一)幼儿说谎行为问题的提出 人们都愿意相信人之初性本善,都希望幼儿诚实、不撒谎,可是我们都无奈的发现,即使在很严格的教育条件下,幼儿说谎仍然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成人意识到,如果幼儿养成习惯性说谎会对他的身心成长带来不良影响。可是面对幼儿的说谎行为,成人有时候却会无所适从,不了解幼儿为什么说谎,不知道如何去应对,以至于漠视、粗暴解决,而这样往往会给幼儿带来更不利的影响。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幼儿说谎,怎么应对幼儿的说谎行为呢?本文运用已有的心理学研究成果结合幼儿园真实案例来讨论分析幼儿说谎行为问题。 三、幼儿谎言的分类 王先达将幼儿的谎言分为4种类型: (一)想象性谎言 这种谎言可以说是幼儿说谎的萌芽。它多是由于幼儿年龄太小,认知水平低,经验不足,因而常把想像的事当成事实而造成的。皮亚杰认为2-7岁的幼儿的思维还处于前运算期,具有自我中心、范灵论、缺乏逻辑思维等缺陷。由于自我中心的影响,学龄前幼儿无法对表象和现实做出正确的判断,往往会根据自己直觉的判断去认识事物,甚至他会把她想象的事情当成是真实的,把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当成已经得到或即将得到。 一天早上,3岁的文文兴奋地跑进教室说:“李老师,今天我过生日。”我特别高兴,立即组织全班幼儿向她表示祝贺和她一起分享喜悦,并带领全班小朋友共同唱起了<生日歌>,这时,然然走过来说:“李老师,今天我也过生日”,虽然有点诧异,但是在幼儿园,同一天生日并不奇怪,所以,我们又唱了生日歌,并且对小寿星表达了祝福,文

应对孩子说谎

应对孩子谎话的5大秘笈 分清孩子的想象和说谎 想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智慧,尤其是孩子的想象力更是丰富。当家长把孩子的想象和说谎混为一谈而责怪孩子时,这对孩子是很不公平的。 当一个3岁的孩子向你述说一个并非真实的故事,或者叙述一件从未发生过的事情时,这并不是在说谎,而是孩子在运用想象。有时孩子还把他所想象的事物当做现实,因为这时的孩子还分不清想象的情景和现实之间的界限。 遇到这种情况时,家长若是随意责怪孩子,不仅会压抑孩子的想象力,甚至还会妨碍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丰富孩子生活经验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那种因分不清现实与想象的说谎行为会越来越少。因此,当孩子出现此类言行时家长不必焦急,认为孩子已经学会了撒谎。 家长可以经常带孩子接触外面的世界,多看、多听、多接触真实的人、事、物。随着经验的增多,想象与现实的差距会逐渐缩小,孩子也会越来越倾向客观地描述事物,而不再是夸大其词。 家长切忌武断 有的家长会认为当众拆穿孩子的谎话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机会,甚至毫不留情地责骂和训斥孩子。其实,这样做不仅不利于纠正孩子的说谎行为,反而更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尤其在家长尚不了解事情来由的情况下,随意给孩子下“说谎”的结论,更是不妥。因此,当家长发现孩子的言词与事实不符时,切莫枉下论断,待了解了事情的原由后,再做引导。 给孩子宽松的环境 生活中,因家长管教严厉而撒谎的孩子大有人在。很多孩子在做了错事后,害怕父母的责骂而撒谎。因此,家长要注意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生活环境,要允许孩子犯错,因为犯错是孩子人生中正常的经历,也是孩子增长社会经验的重要途径。家长要包容孩子的错误,适当地原谅孩子的谎话,并大力奖励孩子的诚实,这比惩罚孩子的错误更重要。 做诚实守信的家长 有的家长常常随意地给孩子许下一些承诺,或为了哄骗孩子而轻易许诺,如明天带他去动物园,下个月给她买新裙子,但事后又食言的行为,会给孩子留下了说谎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印象,因为爸爸妈妈也经常撒谎。因此,家长要在孩子面前信守承诺,即使做不到,也要记得和孩子解释原因。 如何应对孩子的撒谎行为? 孩子们撒谎并非“心怀鬼胎”,如果谎言只是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爸爸妈妈可以一笑了之,不必过于苛责或是附和。任何苛责或是附和的行为都可能强化孩子对谎言的印象,从而使得孩子以后将撒谎作为取悦他人或引起他人注意的手段。 但是另一方面,对孩子这种行为的发生频率要加以注意。如果孩子频频撒谎,就要警惕不要让他形成撒谎的习惯。 预防篇 ◆保留孩子处理秘密的权利 和成人一样,孩子希望自己被他人承认是一个独立自主、有思想的个体,他也需要在自己的内心保留一块空间。秘密未必是不健康的,只要不涉及道德品质等原则问题,对于孩子的秘密不必深究,否则孩子就会心生反感,将撒谎作为反抗的手段。 ◆保留孩子自行解决冲突的权利 不要小瞧了孩子之间的各种游戏和规则,但也不要为了孩子之间的小打小闹去过多干涉孩子们之间的友谊,否则孩子就会在同伴集体中受到鄙视。为了维护他的尊严,很有可能下次再发生这样的事情,孩子就会隐瞒起来。试着让孩子自己解决他们之间的冲突,也可以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