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渔业法规与渔政管理讲义

渔业法规与渔政管理讲义

渔业法规与渔政管理讲义
渔业法规与渔政管理讲义

渔业法规与渔政管理

1部分

主要内容

?第一章渔业法规概念

?第二章我国的主要渔业法规

?第三章渔政管理的概念

?第四章渔政管理原则和方法

?第五章渔政管理机构

第六章渔政管理制度

第七章渔业资源及环境管理

第八章养殖业管理

第九章渔船渔具和捕捞方法的管理

第十章涉外渔政管理

第一章渔业法规概述

第一节渔业法规概念

一、渔业法规的概念

法规通常是法律、法令、条例、规则、章程等法律文件的总称。

渔业法规,是国家在渔业领域的法律、行政法规、条例、规章、制度的总和。它是调整渔业的各种活动,以及其与渔业有关的社团、法人、法人代表和自然人之间关系的法律、行政法规、条例、暂行规定和规章的统称。

1、渔业法规是有关渔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渔业法规调整的是各种渔业活动和监督管理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但主要调整的是渔业经济关系和渔业行政关系。渔业法规包括国家范围内的渔业法律、法令、行政法规,也包括地方性渔业法规及有关的条例、命令、规定。

渔业法规从广义上包括国内法和国际法两大范围范畴。

二、渔业法规的种类

渔业法规包含的种类很多,包括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经济法、劳动法、环境保护法、交通法等。

1、渔业基本法

2、关于渔业资源繁殖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法规

3、关于渔业环境保护的法规

4、关于渔业组织的法规

5、关于渔业经营和流通的法规

6、关于渔船的法规

7、关于渔船管理的法规

8、关于渔港的法规 9、关于渔业监督管理的法规

10、关于渔业保险的法规

11、关于渔业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法规

第二节渔业法规的特点和一般原则

一、渔业资源法规的特点渔业资源主要是公共的资源

1、渔业立法并不可能给所有人带来均等的利益;

2、某种立法以改善所重视的生物环境时,往往会忽视了这种行动会给某些生物带来危害的后果;

3、渔业立法活动给社会或生物带来的利弊很难被同时发现。渔业的立法工作需要从短期和长期两方面着眼,需要从技术上和社会问题上进行综合评价,以产生最佳的效果。

二、与其他法规相比较,渔业法规的特点

1、渔业法规所调整的范围十分广泛,调整的关系十分复杂;

2、渔业法规与科学技术关系密切;

3、渔业法规的制定受到自然生态规律的制约;

4、渔业法规的执行具有一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第一,在过去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处于自由开发的状态;其次,渔业资源的栖息场所,分属不同的行政区域,或不同的国家管辖;第三,渔业生产的流动性很大。渔业法规的执行具有相当的艰巨性。

三、渔业法规的实用、民主原则

渔业法规立法应当遵循一套实用、民主的原则。

1、渔业立法必须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2、必须使受制约者对渔业法规的必要性取得共识;

3、渔业法规一经制定必须坚决执行;

4、渔业法规要易于执行;

5、渔业法规的执行需要各方的密切配合。

第三节渔业法规的作用

不同的国家的渔业法规所起的作用是有很大差异的,但也有共同的基本目的。

一、促进渔业生产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二、渔业资源的保护

三、捕鱼权的分配

四、维持渔业生产的正常秩序

五、确保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渔业资源

六、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

七、维护国家渔业权益

八、保障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

第四节专属经济区建立后,渔业法规新特点

一、扩展国家渔业管辖范围;

二、加强对外国捕鱼活动的控制和管理∶

?1、关于可捕量的剩余部分的确定与分配;

?2、判定渔船国籍的标准;

?3、对外国捕鱼活动的收费;

?4、对外国捕鱼活动的管理措施。

三、促进对外国捕鱼活动管辖的区域性合作;

四、强化实施手段。

第二章我国的主要渔业法规

第一节我国渔业法规的发展历史

一、古代的渔业限制

二、民国时期的渔业法规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渔业法规的发展

1、1949年至1966年逐步进行渔业立法时期

1955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渤海、黄海及东海机轮拖网渔业禁渔区的命令》;

1957年4月水产部颁布的《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暂行条例(草案)》;

1957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渤海、黄海及东海机轮拖网渔业禁渔区的命令的补充规定》;

1957年7月水产部颁发的《对渔轮入侵禁渔区的处理指示》;

1962年4月水产部发出的《关于制止在浙江敲舟古作业的通知》;

1962年7月国务院批转的水产部制定的《渤海区对虾资源繁殖保护试行办法》;

1964年6月国务院批转的水产部制定的《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草案)》。

2、1967年至1978年渔业立法停顿时期

3、1979年以来加强渔业法制时期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0年10月31日通过了修订后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1979年2月,国务院颁布《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1979年国家水产总局颁布了《渔业许可证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渔政管理工作暂行条例》、《渔政船管理暂行办法》;1982年8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1984年5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9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渔业法》共分六章五十条。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养殖业;第三章捕捞业;第四章渔业资源的增殖和保护,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

一、《渔业法》的立法目的

第一条规定:“为了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增殖、开发和合理利用,发展人工养殖,保障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渔业生产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特制定本法”

1、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增殖、开发和合理利用;

2、发展人工养殖;

3、保障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

4、促进渔业生产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二、《渔业法》的主要特点

1、注重渔业的科学管理,体现了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扩大和调整适用范围,与国际新海洋制度相衔接

3、完善、加强了渔业管理制度,适应渔业资源生态环境的变化

4、规范了行政主体行为,适应渔业管理依法行政的需要

5、完善了法律责任规定,适应市场经济下依法治渔的需要

三、《渔业法》确定的渔业生产方针和管理原则

1、确定渔业生产的基本方针;

2、养殖业的发展方针鼓励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和个人充分利用适于养殖的水面、滩涂,发展养殖业;

3、捕捞业的发展方针国家在财政、信贷和税收等方面采取措施鼓励、扶持远洋捕捞业的发展,并根据渔业资源的可捕捞量安排内水和近海捕捞力量;

4、渔业监督管理的原则国家对渔业的监督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四、《渔业法》贯彻实施要点

1、全面贯彻养殖业各项管理制度,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

2、争取政府支持,扶持远洋渔业的发展;

3、加强渔船管理,全面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

4、创造条件,稳步推行捕捞限额制度;

5、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力度;

6、推进渔港立法,加强渔港建设和管理;

7、加强渔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五、《渔业法》的主要规定

1、《渔业法》适用的地域包括: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水,包括内海和江河、湖泊等内陆水域;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

?3)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及缔结、参加的国际条约、协定或有关国际法规定的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海域;

?4)以及沿海、江、河、湖沿岸的滩涂。

生效时间《渔业法》生效为1986年7月1日,修订后《渔业法》于2000年12月1日起施行。

适用对象从事渔业生产活动的单位或个人。外国人、外国渔业船舶。

2、养殖业

(1)必须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养殖使用证。

(2)当事人因使用国家确定用于养殖业水域、滩涂发生争议的,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处理。争议解决之前,任何人不得破坏养殖生产。

(3) 国家需征用的集体所有的水域、滩涂,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征地规定办理。

(4)加强商品鱼生产基地和城郊重要养殖水域的保护。

(5)鼓励和支持水产良种的选育、培育、推广;新品种需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规定了苗种进出口办法。

(6)加强养殖生产技术和病害防治工作;规定不得使用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饲料;要求科学地定确殖养密度、合理饵投用药等,保护水域生态环境。

3、捕捞业

(1)捕捞业的发展方针是鼓励、扶持远洋捕捞业的发展,安排内水和近海捕捞力量,但远洋捕捞需经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2)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海洋大型拖网、围网作业由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发放;其他作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发放,捕捞许可证属于不可转让类型。颁发捕捞许可证的条件是:有渔船检验证;有渔船登记证书;符合有关其他条件。

许可证中规定了作业类型、场所、时限、渔具数量和捕捞限额等。

(3)实行总可捕量制度。

(4)对制造、更新改造、购置、进口捕捞船作出了规定。

(5)对渔港建设和渔监工作作出原则规定。

4、渔业资源的增殖和保护

(1)加强增殖渔业资源和渔业资源增殖征收费。

(2)保护水产种质资源和其生存环境,建立该保护区。

(3)禁止炸鱼、毒鱼,电鱼、使用禁用的渔具、捕捞方法、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等。

(4)规定可捕标准、禁渔区和禁渔期等。

(5)禁止捕捞重要经济价值的苗种;禁止围湖、围垦;建闸筑坝应有过鱼设施等。

(6)保护濒危珍稀水生野生动物。

1级:儒艮、白鳍豚、中华白海豚、新疆大头鱼、中华鲟、达氏鲟、白鲟、库氏砗磔、鹦鹉螺等9种;

2级:其他鲸类和黄唇鱼、松江鲈鱼、克氏海马鱼、胭脂鱼、唐鱼、大头鲤等22种

(7)保护和改善渔业水域生态环境。

5、法律责任

违反《渔业法》者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有行政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两种。 (1)行政法律责任包括:炸鱼、毒鱼、违反禁渔区、禁渔期的规定;使用禁用渔具、;偷捕、抢夺他人养殖的水产品,破坏他人养殖水体、养殖设施者;未按《渔业法》的规定取得捕捞许可证擅自捕捞,违反捕捞许可证规定的作业类型、场所、时限和渔具数量进行捕捞;未经批准在种质资源保护区捕捞等,此类违规行为在一般情况下应没收渔获物和违法所得,处以罚款,并可以没收渔具,吊销捕捞许可证。

(2) 刑事法律责任

★对违反《渔业法》某些条款,情节严重者,应追究刑事法律责任包括:炸鱼、毒鱼、违反禁渔区、禁渔期的规定;使用禁用渔具、;偷捕、抢夺他人养殖的水产品,破坏他人养殖水体、养殖设施者。伪造、买卖捕捞许可证等。 ★对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渔政机构和人员违反渔业法的有关规定也应负有行政或刑事法律责任。

★对违反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法等的按相关法律的规定处理。

★对外国人和外国渔船的违法处理也作了规定。

2部分

第三章渔政管理概念

第一节涵义和任务

一、涵义广义的渔政管理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和执法,对渔业生产全过程的计划、组织、指挥、调节和监督等进行一系列管理活动;狭义的渔政管理是指渔政监督管理机构依据渔业法律法规,对渔业实施监督管理的行政执法过程以及与之有关管理的活动。

所以,渔政管理既调整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渔业经济关系,也调整地区、部门之间的渔业经济关系,特别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调整资源与生产之间的关系,使捕捞能力适应渔业资源再生能力,保持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

渔政管理的目的:

通过渔业立法和执法,对渔业、渔业水域和渔业资源实施监督、检查和管理,维护生产秩序,提高渔业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促进和服务生产。

二、历史

1、古代法令:夏禹(公元前21世纪)有“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吕氏春秋》“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机构:周代,“析望”专管海产。“里革断罟匡君”的故事。

2、近代明清有明确的渔政部门,民国也有渔政部门和法规。

3、现代建国初,1956年水产部设立渔政司。1957年颁布《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草案)》;大跃进、文革时期受到削弱和破坏;渔政工作的恢复和发展。

*国家渔政管理机构

水产总局渔政局(1978)——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1982)。

*海区和边境河流设立渔政管理机构:黄渤海、东海和南海区(1983)

*省县级渔政管理机构

三、任务

1、宣传和监督检查国家渔业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2、监督检查渔业资源的繁殖保护、合理开发利用;

3、对内维护渔业生产的正常秩序;

4、对外代表国家维护渔业权益;

5、负责审核和发放渔业许可证;

6、协助有关部门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

7、参与有关渔业方面的其他管理。

第四章渔政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一、基本原则

1、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原则

统一领导:组织领导、执行法律、法规的统一,中央集中管理权。

分级管理:组织上分级建制,水域分片,业务类别上分工定责。

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渔业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渔业工作。

2、专管与群管相结合

主管部门与渔业治安承包、渔民联防、乡规民约等结合。

3、教育与处罚结合

4、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二、渔政管理的方法

1、行政管理方法

依靠行政组织,运用行政手段,按照行政方式来监督管理渔业生产活动的方法。

2、法律管理方法

(1)法制不健全,法制观念淡薄

(2)渔业生产特殊和复杂性

(3)国家对渔业的宏观调控依靠法律

3、经济管理方法

重要性和必要性:从经济利益上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承包、经济处罚等。

4、思想政治工作

三、渔政管理与渔业资源、捕捞生产的关系

1、渔业资源

水域、饵料、亲体保存数量等

2、捕捞生产

3、关系

渔政管理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调整资源和生产之间的关系,使捕捞能力适应渔业资源再生能力,保持人类和大自然有一个和谐的关系。

四、渔政管理与有关部门的关系

渔政管理是一种宏观管理,经常与其他部门发生联系。

1、渔港监督和渔船检验机构的关系

同级渔业行政部门,渔船必须具有渔业许可证、职务船员证、航行签证薄和渔业船舶证书。

2、公安(边防)部门

渔业生产秩序、渔村的社会治安。

3、司法机关

保障、监督和制约作用。

4、环保部门

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

5、海监部门

海洋权益、渔业资源与环境。

五、渔政信息

1、概念

能够反映与渔政管理有关的渔业生产单位和渔政管理过程的实况和特征的各种数字、信息、情报、资料、指令等的统称。

2、分类

业务性质分:渔业生产、资源、检查、环保、法规、案件、安全、通讯、船检等。

处理方式:计划、报表、统计、文件、指标、计算机等。

3、特点

内容广泛;载体多样;连续和流动性强;有效性;信息性(无限共享、永不枯竭、可压缩、可替代和可发生性)。

4、作用

行政执法的依据;

科学决策的依据;

监督检查的依据;

渔政管理各级别、各工作环节沟通连接的纽带。

国际渔业交往的依据。

六、衡量渔政工作的要素

1、生态效益

水域生态平衡是否破坏,渔业资源是否变异;

渔业水域是否处于良好状态;

物质循环、能量转化是否保持最佳的状态。

2、经济效益

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社会经济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统一;长远与眼前利益的统一;与社会效益统一。

3、社会效益

社会是否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产品;

是否对国家的建设有支持和贡献;

是否扩大就业,促进安定团结。

3部分

第五章渔政管理机构

第一节渔政机构

一、渔政机构的设置

1、国家渔政机构

农业部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对外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

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职责:

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增殖水产资源及水生野生动物的建议及负责渔业法律法规的方案;领导、协调、仲裁和处理海区、省市的渔政管理事务;代表国家处理涉外渔政事务;负责发放捕捞许可证等。

2、海区渔政部门

黄渤海、东海和南海渔政局。

职责:贯彻执行国家渔业法规和渔业方针;组织、指导和协调所属省区的渔政管理工作;规划海区渔政工作和提出工作对策;办理和核发跨区作业渔船和上级委托的近海大型渔船的许可证,整顿生产秩序;会同有关部门维护海上安全、处理纠纷和防灾救助;本区无线电工作。

3、地方渔政机构

省级设渔政处或渔政局;地市级设渔政科或渔政管理中心站;县设渔政股或渔政管理站;重点水域或渔业乡镇一般作为县级渔政部门的派出机构。

职责:监督检查渔业法规执行;向上级提供建议;核发和注销捕捞许可证;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渔业环境监测;维护渔业生产者的权益;依法处罚等

二、渔政机构职责

1、监督检查渔业法律法规的执行,维护国家和渔业生产者的权益;

2、审核发放捕捞许可证;

3、维持正常渔业秩序,处理纠纷;

4、负责管理渔业通讯;

5、协助环保部门对渔业生态环境进行监测。

三、管理权限

1、区域范围

内水、滩涂、领海及其它海域从事养殖捕捞的活动场所、以及从事与渔业资源增殖保护或水域环境保护有关的活动场所。

* 机动渔船底拖网禁渔区线:外属于国家、内属于地方。

*渤海区的渔业资源保护及管理有国务院统一领导,黄渤海区及沿海省市实施。

*内水按照行政区划有县及以上政府监督管理,跨区的水域由县协商或上一级政府管理;也可由国务院统一管理。

2、品种的管理

重要的、回游性的共有资源、特定的渔业资源场由国家统一管理,定居性的、小宗的资源由地方管理。

3、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管理权限

(1)科研、驯养繁殖、展览、交换和增送,国家1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国务院申请;国家2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省级部门申请;省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地市级部门申请。

(2)养殖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应当持有养殖许可证。

(3)出售、收购和利用保护水生动物按照(1)的级别批准。

(4)运输、携带国家重点保护水生动物出县境,省境等由地市或省级部门批准。

(5)出口国家重点保护水生动物,由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国务院批准,并取得濒危办的进出口证明书。(6)外国人在中国境内考察、收集影像资料国家或省重点保护水生动物,由国务院或省级部门批准。

4、渔业捕捞许可证的审批发放权限

5、海洋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的征收权限

(1)海区发放捕捞许可证的渔船,由海区渔政局征收;(2)近海机动渔船和省管渔业资源,由省;

(3)非机动渔船和地方海珍品,由县级以上渔政部门收取。

6、渔业行政处罚的管辖权限

第二节渔政人员

渔政人员指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渔政机构中从事渔政监督管理工作,及提供后勤保障的人员。包括渔政检查人员、渔政船员和内勤人员。

一、素质

1、政治素质

2、业务素质

3、心理素质

4、身体素质

二、制服

1、着装范围

内陆水域、沿海渔场和港口值勤专职渔政工作人员。

2、式样

男女冬、春秋和夏装。

3、标志

帽徽为国徽,肩章为黑底金边,五星加ZYZ。

第三节渔政设备

渔政设备是渔政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工具和设备的总称,是重要的管理手段。

一、渔政船

1、任务

监督检查;监视外籍渔船活动;处理纠纷;抢险;监测水质和渔业资源;缉私等。

2、标志和编号

两侧仿宋“中国渔政”,舵楼西侧的船名夜间应有灯照明。

编号为“中国渔政***”,第一位是海区或省编号,后两位为船号。

渔政标徽

2 、渔政车

3 、渔政通讯设备

4 、渔政取证设备

照相机、采样设备、分析仪器等。

第六章渔政管理制度

第一节渔政监督检查

一、内容

1、渔业证件的检查

2、渔船检查

3、渔具检查

4、捕捞方法检查

5、渔获物检查

6、禁渔区(期)、休渔区(期)的检查

7、渔业水域环境检查

8、渔业生产秩序检查

9、上级主管部门授权检查

二、实施

1、渔业水域监督检查

海洋、内陆

2、港口监督检查

第二节渔业行政违法及处罚

一、渔业行政违法

指国家行政机关及行政相对人违反渔业行政法律法规,不履行或不承担渔业行政法律规范的义务,情节一般,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

1、已经实施了违反渔业行政法律规范的行政相对人。

2、有被侵犯的客体。

3、具有责任能力的人或依法设定的法人。

4、行为上主观故意或过失。

二、渔业行政法律责任

责任追究部门: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渔政监管机构。

法律依据:渔业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央部门行政规章、地方渔业法规及行政规章。

意义:申明行政义务的严肃性,维护国家法制的尊严,保护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保证渔业行政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

三、渔业行政违法案件的受理

1、涵义

违反渔业法及配套法规,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渔港水域交通安全和渔业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行政处罚案件。2、执罚机关

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渔政监管机构。

3、渔业行政处罚执法人员

4、渔业行政处罚原则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准确,符合法定权限和程序,手续完备。

5、处罚行为

23类(略)。

6、交司法机关处理的犯罪行为

7类(略)。

二、渔业行政处罚程序

1、渔业行政处罚管辖

(1)分级管理

(2)授权、委托管理

(3)责任管理

共管区或叠管区;管辖权限不明区或有争议区;行为发生地与查获地不一致。

(4)移送管辖

情节严重送司法机关;拒绝阻碍渔业执法送公安机关;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案件。

2、检查取证

(1)渔政检查的行为要求:着制服;出示证件;执法人员2人以上;保证执法对象及渔船安全等。

(2)证据收集

包括书证、物证、视听材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探笔录和现场笔录。

3、处理和执行

(1)进行处罚的条件

明确的行为人;具有违法事实和证据;法律依据;管辖权。

(2)程序

一般程序:查证;依法处罚;送达回证;执行处罚

决定;结案归档。

立案程序:办理立案登记;调查取证;定性并出据处理报告;依法作出处罚决定;送达、执行;结案归档。(现场无法处理,交办案件)

(3)执行

处罚手续

暂扣手续:期限30天;逾期不接受处理,可依法拍卖或吊销;对引起行政复议或诉讼的必须等结果出来后再处理。现场拆除

登记保管

(4)渔业行政强制执行

指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在行政管理中,对不履行行政法律义务的行政相对人以强制措施迫使其履行义务的一种具体的行政行为。

前提:行政相对人不履行行政法律义务

对象:财物、行为和人身

方式:划拨或扣缴、退还、扣留、履行和拆除。

4、归档

第三节渔业执法法律文书

一、概念

渔业行政执法机构处理公务,依法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渔业行政执法文件。

二、特征

1、内容规范性

2、形式程序化

3、制作合法性

4、真实性、严肃性和时效性

三、作用

1、实施渔业法律法规的重要工具

2、渔业行政执法活动的原始记录

3、法制宣传的教材

4、执法人员执法水平的重要尺度

四、制作

1、尊重事实,符合法律

2、按照固定文书格式制作

3、叙事清楚,文笔简练,字体工整

第四节渔业行政复议和诉讼

一、行政争议的概念

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依据其职权实施具体行政行为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发生的争议。

解决的方式:

1、行政复议

2、行政诉讼二、行政复议

1、概念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服渔业行政机构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按照法定程序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机构的上一级机关或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请求重新处理,有受理复议的行政机关对引起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认定或仲裁的活动。

特点:

主体是上一级或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

申请者是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政相对人;

是内部监督;

是“准司法活动”,既不是终局复议,也不适用调解原则。

2、基本原则

合法、及时、准确和便民。

(1)复议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2)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和适当进行审查;

(3)一级复议制;

(4)不适用调解的原则;

(5)依据广泛性原则(规章、决定和命令也包含在内);(6)书面复议制。

3、受案范围

(1)不服行政处罚;

(2)不服行政强制执行;

(3)合法的经营自主权受到渔政部门的侵害;

(4)渔政部门拒绝颁发或不予答复合法申请;

(5)违法要求履行义务;

(6)侵犯人身权利或财产权利。

4、行政复议不受理的范围

(1)对具有普遍约束的决定命令不服;

(2)对渔政人员的奖惩、任免不服;

(3)对民事仲裁、调解不服;

(4)对国际、外交等国家行为不服。

4、渔业行政复议程序

(1)申请(书面和口头)

提出复议应满足:具体行政行为直接侵犯合法权益;明确的申请人;具体的请求和事实依据;属于复议的范围;属于复议机关管辖。

(2)受理

10日内审议:是否合法;是否超期(15日内);是否已经起诉。

(3)审理

范围;期限(2个月);方式(书面);被申请人负举证责任;审理期间不停止行政行为的执行;可撤回申请;被申请人的答辩书。

(4)复议决定

种类:维护具体行政行为;被申请人补正;撤消、变更;被申请人限期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形式:书面

送达:持送达回证

执行:送达生效

二、渔业行政诉讼

1、概述

渔业行政诉讼专指针对渔业行政案件引起的诉讼,当事人对渔业行政执法机构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或对渔业行政复议裁决不服的,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

特点:“民告官”;行政行为作为和不作为,是否合法和适当,属于司法监督;适用《行政诉讼法》。

2、基本原则

(1)法律地位平等原则

(2)法院对渔政部门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实施司法审查原则

(3)行政复议选择前置相结合的原则

(4)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原则

(5)不适用调解的原则

(6)被告负有主要举证责任原则

3、案件受理范围

(1)渔政检查

(2)渔政处罚

(3)发放证书

(4)收回证书

(5)征收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

(6)减免渔业资源费

(7)渔政管理中的强制措施

(8)不作为行为

4、渔业行政诉讼案件的管理

本着方便当事人诉讼;方便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判决和执行;有利于公平审判的原则。对渔业行政诉讼案件实施如下管理:

(1)级别管辖

(2)地域管辖

(3)移送管辖

(4)指定管辖

专门法院不设行政审判庭。

5、当事人

(1)原告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具体行政行为中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并提起诉讼。(2)被告

侵犯原告合法权益,由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机关。包括:

各级渔政机构、渔政机构的派出机构、渔政机构委托的组织、联合检查组织者。

(3)第三人

指对诉讼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参加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如毒鱼事件中养鱼人)

(4)共诉人

(5)诉讼代理人

6、诉讼案件的审理、裁决和执行

(1)一审:判决维持、撤消或部分撤消、限期被告履行、判决变更。

(2)二审(终审):15日内上诉,维持原判、依法改判、发回重审。

(3)执行

对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有:

归还或赔偿通过银行从行政机关帐户中划拨;

逾期不执行法院判决按照50—100元/日罚款;

向上一级行政机关和监察、人事机关提出司法建议;

拒绝执行构成犯罪,追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7、行政侵权赔偿责任

指行政机关或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实施具体行政行为过程中,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后所作出的赔偿。

特点: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因行政管理而产生的赔偿;受害人直接要求国家行政机关或到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主要以经济赔偿为主。

1、构成要件

(1)违法的行政行为;

(2)损害事实的客观性;

(3)(1)和(2)之间有直接联系;

(4)行政机构或工作人员必须有过错。

2、行政赔偿责任的归属

行政机关或该工作人员所在的行政机关负责赔偿,赔偿费用一律由各级行政列支承付。

4部分

第七章渔业资源及环境管理

第一节渔业资源的状况的法律、法规

一、渔业资源的概念和特性

1、概念:渔业资源,又称水产资源,指一定水域可采捕利用的水生动植物。

2、特性:共有性、再生性、洄游性、隐蔽性、变动性

二、我国渔业资源的现状

1、海洋渔业资源现状

(1)广阔的海域和丰富的水产资源

四大海区面积354.7平方公里,水深200米以内的大陆架面积148平方公里,渔场面积280.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加上6536个岛屿的岸线共32247.8公里。滩涂面积14497万亩。产量高的经济鱼类几十种。(2)海洋生物多样性丰富

(3)海岸线多为产卵场

2、淡水渔业资源现状

我国内陆水域面积约4亿亩,占国土面积的2.8%。淡水鱼资源丰富,760种。

三、渔业资源变动的因素

1 、捕捞强度

2 、外海、远洋渔业资源利用受限

3 、渔具渔法

4 、环境变化

5 、水域污染

四、保护渔业资源的途径

1、控制捕捞强度,限额捕捞、限制渔具渔法、网目规格等;

2、实施捕捞许可证制度;

3、应用经济手段调节捕捞业(如资源费);

4、实行责、权、利一致的原则;

五、主要渔业法规

(略)

第二节渔业资源增殖

一、渔业资源增殖的概念

1、自然增殖

通过合理利用和严格保护自然渔业资源及其赖以生存的水域环境,使渔业资源在良好、正常的生态环境中正常繁衍、消长、形成渔业资源的良性循环。

2、人工增殖

放流、人工鱼礁、鱼巢。

二、增殖与养殖的区别

1、水域对象不同

共有自然水域;养殖单位所有的水域。

2、投资形式不同

财政;个人或单位。

3、管理方式不同

国家专门机构;企业或个人。

4、受益范围不同

合法的渔民;单位或个人。

三、关于人工鱼礁

改善特定渔业资源的栖息环境,达到增殖目的。有利于贝类等岛礁鱼类的人工放流。同时改变小环境,还不利于围、流网作业。因此,《渔业法实施细则》规定:

1、禁渔线外设人工鱼礁需经农业部批准;

2、禁渔线内设人工鱼礁需经省级渔业行政部门批准;

3、设人工鱼礁不得影响主航道和重要锚地。

第三节保护自然渔业资源

一、主要措施

1、规定禁渔区、禁渔期

禁渔区(禁渔期):为了保护渔业资源的亲体或幼体,在渔业资源的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禁止某种(几种)捕捞作业或禁止捕捞某种(几种)水生动物的区域(期限)。保护区是一种特殊的禁渔区(目的手段相同)。

1979年2月,国务院颁布《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 1979年国家水产总局颁布了《渔业许可证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渔政管理工作暂行条例》、《渔政船管理暂行办法》;1982年8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1984年5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1989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我国主要的禁渔区(期):

(1)、机动渔船底拖网禁渔区

(2)、大黄鱼幼鱼保护区

(3)、带鱼幼鱼保护区:浙南

(4)、产卵带鱼保护区:长江口、品泗渔场

(5)、长江重要渔业资源保护区和地方渔业资源保护区。(6)、渤海湾对虾禁渔期:7.1—8.31

(7)、黄、东海伏季禁渔期:8.1—10.30

(8)、闽东、中伏季:250马力以下的底拖网渔船2个月(9)、长江全流域禁渔期

2、制定可捕标准和幼鱼比例

可捕标准:达到性成熟

幼鱼比例:20%—25%

3、规范渔具渔法

(1)禁止的渔具渔法:炸鱼、毒鱼、敲酤作业

(2)严格限制的渔具渔法:电捕、鱼鹰捕鱼

(3)规定网目大小

4、限制定置渔业发展

(1)不得跨县作业

(2)不得越过“机动渔船底拖网禁渔区线”

(3)限制网桩数和规定禁渔期

三、保护重要品种的亲体和苗种

1、禁止捕捞

2、特种捕捞的限制

(1)养殖、增殖和外贸需要

(2)严格审批,颁发“专项许可证”,限制区域和时间,限制捕捞。

3、限期培育苗种

4、用水避苗

第四节保护渔业生态环境

一、渔业环境概述

1、渔业环境

水生经济动植物和渔业对象生存的一切外部环境的总称。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因子。

渔业水域在法律中指水生动物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及水生经济动植物的养殖场。

2、渔业环境污染

指因人类活动所引起渔业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水生经济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和越冬的现象。

3、主要污染物

(1)石油:影响鱼鳃、植物光合作用。

(2)有机物:耗氧、光合作用、病菌、赤潮和水华

(3)重金属:比重大于5的金属。破坏表皮细胞和鳃、影响内脏,富集

(4)农药:有机磷、DDT、PCB(多氯联苯)等。致畸、抑制光合作用、富集。

(5)发射性物质:富集、致畸

(6)热:缺氧、影响水生生物的正常生存、破坏生态平衡。(7)酸碱:PH变化。

4、我国渔业水域环境状况

(1)水污染

(2)水工建筑

二、畅通鱼虾洄游通道

《渔业法》22条规定:在鱼虾洄游通道上建闸筑坝应当建造过鱼设施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三、维护渔业资源生长的基本条件

23、24、25条规定:

1、确定最低水位线;

2、禁止围湖造田;

3、保护滩涂;

4、保护苗种基地;

5、水下爆破等作业必需县级渔政部门协商;

六、防止渔业水域污染

1、依法保护和改善渔业水域环境

2、严格限制拆船业

3、监测渔业水域环境

4、确定渔政渔港监督部门在环保工作中的法律责任

七、规定渔业水质标准

1、原则

不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不危害饵料生物;有害物累积不超过食品卫生标准;水产品无异味,不影响水体自净。2、分类

(1)一般卫生指标

色、臭、味、漂浮物、悬浮物、PH值、DO、BOD、COD和总大肠杆菌。

(2)有毒有害物质

重金属:汞、镉、铅、铬、铜、锌、镍

非金属:砷、氯化物、氟化物、非离子氨、凯氏氮、黄磷有机物:石油、挥发性酚、丙烯烃、丙烯醛

农药:六六六、DDT、马拉硫磷、五氯酚钠、乐果、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呋喃丹

七、渔业环境监测

1、含义

运用化学、物理和生物的方法对渔业环境中某些有害因素的数量、质量、影响范围及后果进行间断或连续测定并跟踪其变化和对渔业资源增养殖产生影响的过程。2、任务

(1)掌握基本情况,预测变化趋势。

(2)提供决策依据。

(3)污染事故监测,保护渔民合法权益。

3、监测内容

(1)对象:污染源、生物

(2)方式:常规、应急、研究性和专项

4、步骤

(1)制定计划

(2)布设站点

(3)选择监测项目

(4)样品的采集与储存

(5)样品分析

(6)资料整理

(7)编制环境质量报告书

八、渔业环境保护

1、重要性

在良好的渔业环境上生产;控制污染物;有效防止渔业环境破坏;可持续发展渔业生产。

2、任务

监督渔业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渔港水域环境保护;监督《渔业水质标准》实施;组织渔业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政策、宣传教育。

3、措施

(1)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2)制订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3)控制污染

(4)会同相关部门查处污染和破坏事件

(5)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第五节保护珍稀水生动物

一、规定保护级别

1、国家一级(13种):

儒艮、白鳍豚、中华白海豚、鼋、新疆大头鱼、中华鲟、达氏鲟、白鲟、红珊瑚、库氏砾磲、鹦鹉螺、多鳃孔舌形虫、黄岛长吻虫

2、国家二级(33种):

鲸类、龟类、大头鲤、川陕哲罗鲑、文昌鱼、虎斑宝贝等。

二、保护措施

1、禁止猎杀(一级,国家批;二级,省级批)

2、禁止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水生动物及产品

3、运输、携带出县境,必需省级部门审批

4、合法经营国家重点保护水生动物及产品,交纳保护管理费

5、违法追究责任

第六节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的征收和管理

一、概述

1、意义

(1)促进渔业资源良性循环的有效途径;

(2)运用经济规律管理渔业的必要手段;

(3)受益单位应尽的义务。

2、原则

取之于渔,用之于渔;谁受益,谁投入。

3、征收渔业资源费的主要法规

《渔业法》19条;《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征收使用办法》(1988年);《关于确定经济价值较高的渔业资源品种名录的通知》(1989年);《黄渤海、东海、南海区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征收使用暂行办法》(1989年)等。

二、征收范围和机构

1、范围

采捕天然生长和人工增殖的水生动植物的单位和个人。

2、机构

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授权单位。

三、征收幅度与标准

1、幅度

海洋:渔船前三年采捕水产品的平均年总产值的1%—3%;

内陆:省级政府决定;

专项:渔船前三年采捕水产品的平均年总产值的3%—5%。

2、标准

(1)原则

外海、有利渔业资源保护或国家鼓励的作业,免征或低于平均征收标准;淘汰或不利渔业资源保护或国家限制的作业,最多可高于平均征收标准的3倍;经济价值高或珍稀水生动植物最多可高于平均征收标准的3倍。(2)国家批准三大海区征收标准

附:

1、中外合作合资加收1倍;

2、持临时证按同类渔船逐年加50%—150%;

3、国家批准跨区作业按作业海区同类渔船标准按时间征收或海区协商后按所到海区同类渔船标准的50%征收;

4、科研、教学在执行任务期间免征。

五、比例留成及解交

海洋部分上缴海区10%,市县上缴省的部分由各地自行决定。

六、使用范围和原则

1、范围:增殖和保护

(1)购买增殖放流鱼苗和配套设施建设;

(2)借贷给转产转业的渔民生产周转;

(3)增殖渔业资源的科研经费;

(4)改善保护手段和监测渔业资源的经费补助

2、原则

计划、比例、专项、监督

1、性质:义务;处罚

2、管理:预算外;预算内

3、原则:全额用于保护增殖;部分可用于保护增殖

5部分

第八章养殖业管理

第一节发展养殖业的法律、法规

一、发展养殖业的方针政策

《渔业法》9条,“国家鼓励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和个体充分利用适宜养殖的水面、滩涂,发展养殖业。

1、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2、落实发展渔业生产“以养为主”的需要

3、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渔民收入的需要

二、相关条款

渔业法9—13 条。

第二节确定养殖水面、滩涂的“三权”

一、“三权”的概念和内容

1、所有权

《宪法》9条规定,水流属国家所有,滩涂属国家和集体所有。《渔业法》10条规定水面和滩涂只有全民和集体所有两种形式。

2、使用权

《渔业法》10条规定水面和滩涂使用权归全民和集体所有单位两种形式,个人无使用权。

3、经营承包权

《渔业法》10条规定水面和滩涂“可以由或者个人承包,从事养殖生产”。

二、养殖使用证

1、作用

(1)养殖单位使用国有水域、滩涂提供法律凭证;

(2)合法从事养殖活动;

(3)承包给他人经营的权力;

(4)司法诉讼的法律凭证。

2、申领条件

(1)国有水域或滩涂;

(2)必须从事养殖生产;

(3)必须是全民所有制单位。

3、发放和管理单位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第三节对荒芜水面、滩涂的处理

一、水域分类

1、自然水域: 没有经过任何人工增殖措施的非养殖水域,利用渔业资源的方式是捕捞作业。

2、增殖水域:在自然水域投放鱼、虾、蟹苗种或采取措施改变了原来水域生态环境的非养殖水域。

3、养殖水域:然水域中通过围栏和其他养殖方式进行精养的水面。

二、增殖水域与养殖水域的区别

根据相关法规,大水面养殖应具备:

1、确定的单位;

2、合法的养殖使用证;

3、有效的围栏、网箱等设施;

4、每年投足够的苗种;

5、经常性投喂;

6、产量稳定并逐年上升。

三、荒芜水面、滩涂

1、概念

《渔业法实施细则》11条,“领取养殖使用证的单位,无正当理由未从事养殖生产,或者放养量低于当地同类养殖水域平均放养量的60%,应当视为荒芜。”

2、限制荒芜的措施

对使用全民所有水面滩涂并持有养殖使用证的单位,无正当理由荒芜满1年的,限期开发利用,逾期未开发利用的,可吊销养殖使用证。

第四节养殖水域的征用使用

一、征用和使用的概念

1、征用是针对集体所有水面滩涂,不仅赔偿损失,还要安置劳动力;

使用是针对全民所有水面滩涂,给原建设单位经济补偿。

2、有偿征用和使用的原则

二、补偿的比照1、支付土地补偿费;

2、青苗补偿费;

3、地面附属物补偿费;

4、安置补偿费。

三、解决争议的原则

1、协商、处理、起诉

2、不得破坏生产

第九章渔船渔具与捕捞方法的管理

一、概况

1、存在的问题

(1)近海捕捞强度失控

(2)渔船结构不合理

(3)作业调整困难(拖、张网——围、钓)

2、方针

(1)鼓励外海,远洋捕捞

(2)合理安排近海捕捞

3、《渔业法》关于捕捞的条款

14—18条

二、捕捞许可证制度

1、功能

(1)有计划地开发利用渔业资源

(2)调整捕捞结构

(3)维护捕捞生产者的合法权益

(4)实施科学管理

2、特性

(1)广泛性

(2)调控性

(3)专一性

(4)统一性

3、对捕捞渔业的许可

(1)禁止型:作业单位、渔船和类型

(2)许可型:外海、近海、淡水、特许

(3)宽松型:娱乐游钓、手工零星采集

4、对捕捞渔船的许可

(1)许可:新增、更新、过户

(2)原则:黄渤海、东海不新增;更新和淘汰进一出一;淘汰、报废、无捕捞许可证和临时捕捞证不得更新、过户。(3)步骤:事前申请—申报检验—港监—捕捞许可证(4)权限:600马力以上或外海农业部批;以下省级批。

5、对捕捞作业的许可

捕捞作业12类47型

(1)1个单位的作业类型不超过3种;

(2)不能同时兼作拖网和张网;

(3)外海不能调整为内海、非拖网和张网不能变更为拖网和张网作业;

(4)作业场所:核定区域作业。

(5)时限

(6)渔具数量和规格

6、捕捞对象的许可

(1)可捕标准和幼鱼比例

(2)最小网目:拖网54毫米,围网鲅鱼90毫米、对虾60毫米

7、许可证管理

(1)种类

基本证:近海、外海和内陆水域

临时证:近海和内陆水域

特许证:特定渔场、品种、渔具渔法、跨海区或省份、特殊渔船

(2)发放条件

许可的捕捞渔业、渔船检验合格、马力指标合格等。(3)时效和年审

基本证:5年;临时证:1年(省级批准连续延续不超过3年);特许证:不不超过1年。

年审包括内容与渔船是否相符,是否交纳有关规费,有无违法记录等。

三、渔船功率控制

1、马力指标

2、控制原则

(1)捕捞强度与资源状况相适宜;

(2)提高效益;

(3)兼顾增加渔船的现实。

3、控制安排

(1)破坏资源和盲目发展的渔船不安排指标;

(2)以渔业为主的海岛县市适当照顾;

(3)远洋指标可防宽。

四、主要渔场鱼汛安排

1、原则

(1)以资源量定渔船数量

(2)优先围钓,限制底拖网和定置网具

(3)利于生产和团结稳定

2、各海区主要渔场鱼汛安排(略)

3、特殊捕捞

(1)娱乐性游钓

(2)零星采捕业

(3)中外合作合资

(4)科研教育

6部分

第十章国际渔业管理制度

一、二十世纪初叶的发展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海洋生物资源的有限性有了相对较清醒的认识,也开始认识到渔业资源可能衰竭,而要不使渔业资源趋于衰竭,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国际协定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这种认识主要包括下面三个方面:

(1)虽然国家在领海之外对渔业没有管辖权,但是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仅对领海内的渔业进行管辖不能够有效养护渔业资源;

(2)一些渔业已呈现下降趋势,加上新的、更有效的捕猎方法和设备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公海渔业不加控制将导致渔业资源的迅速衰退;

(3)国际社会逐步认识到,由各国政府统一采取国际行动控制渔业资源衰退的必要性。

这些认识,对二十世纪初叶国际渔业法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影响。下面通过二十世纪初叶的三个渔业公约或协定,归纳一下二十世纪初叶,国际渔业法的发展状况。

1、1923年北太平洋(包括白令海)鳙鲽渔业保护公约

北太平洋鳙鲽渔业始于1888年,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上的主要鳙鲽渔业,涉及该渔业的主要国家为美国和加拿大。鳙鲽的产量从1888年的1,465,000磅逐步增至1913年的65,542,000磅。但1913年以后,逐年下降至1918年的39,213,000磅。

证据表明,当时的鳙鲽渔业资源已处于过度开发状况。北太平洋鳙鲽洄游分布的区域较广,从阿拉斯加北面到加利福尼亚,从沿岸一直到深海都有分布。仅靠一个国家的管理或控制不可能有效地防止资源的衰退。

美国和加拿大都认识到采取联合行动的重要性,于1923年3月2日,两国签定了《北太平洋(包括白令海)鳙鲽渔业保护公约》。该公约建立了管理鳙鲽渔业的基础制度,但规定实质的管理待到有足够的科学证据后,才开始实行。为此,该公约建立了一个“国际渔业委员会”,从事渔业科学研究。

该“国际渔业委员会”于1928年发表了一份报告,指出:鳙鲽渔业资源正在下降,虽然捕捞力量不断增加,新型的渔船不断加入捕捞船队,但总的渔获量不断下降。

该委员会建议应给予渔业管理机构足够的权力,以采取减少渔获量、禁渔区、禁止的渔具渔法、延长禁渔期、颁发许可证等措施。这些建议被缔约双方于1930年用换文的形式所采纳,并于1937年用换文的形式再次强调。

该公约所规定的一套管理鳙鲽渔业的制度,均由缔约双方政府负责监督执行。缔约双方政府的受权官员有权逮捕或扣留违反规定在公海上从事鳙鲽渔业的美国或加拿大的公民或船舶。

修改规则的权力则交给了“国际渔业委员会”。委员会的权利不仅限于指导科学研究和调查,而且包括管理和设立禁渔期、禁渔区、渔具和颁发许可证。与其他许多早期的

渔业协定一样,对违规者的处罚权利则交给了船旗国。 为了防止非缔约国的渔船不遵守公约所建立的制度,美

国和加拿大都通过国内立法,禁止任何违反公约规定的养护措施的非公约成员国的船舶、公民进入两国的领水和港口。

2、捕鲸

公海原始的捕鲸活动已经存在了上千年,而商业性的捕鲸则始于11世纪,当时巴斯克人在大西洋比斯开湾开始了商业性捕鲸活动。随后英国、荷兰、德国人和当时由欧洲移居美洲的移民也加入了捕鲸的行列。19世纪90年代,捕鲸炮的发明和蒸汽机的使用,使得捕鲸活动扩展到大洋与南极周围海域。鲸类资源开始迅速衰退。

20世纪30年代人们逐步认识到捕鲸业已经受到资源衰退的严重威胁,而且由于滥捕,鲸油已经过剩,导致市场价格下降。鲸类资源下降的趋势引起了当时国际联盟的注意。

1931年,由国际联盟牵头谈判的《捕鲸管理公约》(Convention for the Regulation of Whaling)于日内瓦签订。1931年捕鲸公约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商业性捕鲸工业。该公约限制所有水域包括领水内的捕鲸活动,禁止捕杀露脊鲸、禁止捕杀幼鲸、与幼鲸一起的雌鲸及未成年的鲸鱼。

可是1931年《捕鲸管理公约》未能很好执行,大型的鲸类资源继续下降。1937年缔约国对该公约进行了修改,增加了保护措施,包括禁止猎捕灰鲸,设定禁猎期和禁猎区等。但这并不能阻止滥捕的趋势。1938年缔约各国拟定了该公约的1938年协定书,设定了鲸类保护区。1931年的《捕鲸管理公约》从保护鲸类资源方面来看,总体是失败的,其最主要原因是:

(1) 由于对鲸类缺乏足够的科学了解,导致保护措施不完善;

(2) 一些主要的捕鲸国家拒绝加入公约;

(3) 公约没有建立必要的执行机制。

不过1931年《捕鲸管理公约》至少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鲸类养护和捕鲸管理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教训,避免新的捕鲸公约重蹈1931年公约的覆辙。

3、五大湖渔业协定(The Great Lakes Fishery Agreement) 前面所提到的都是有关海洋渔业的协定。作为国际渔业法的一个部分,有关淡水渔业规则的发展,是国际渔业法的发展的一个主要部分。

五大湖指北美洲中东部湖泊群,包括苏必利尔湖、密执安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五大湖及其相连水域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一块淡水水域,面积超过95000平方英里。美国的大部分淡水鱼产自五大湖。

从五大湖捕捞的鱼种有50种,其中6种鱼类品种湖红点鲑(lake tract)、侧带臼齿鲤(chub)、鲱形白鲑(whitefish)、湖白鲑(lake herring)、黄鲈(yellow perch)和蓝梭鲈(blue pike)的捕获量占总捕获量的77%。

五大湖跨越美国和加拿大,五大湖淡水渔业资源由美国渔民和加拿大渔民共同利用。20世纪30年代,美国在五大湖的渔获量每年约113百万磅,加拿大的渔获量每年约30百万磅。

从30年代中期开始,五大湖的渔获量开始迅速下降。密执安湖的侧带臼齿鲤产量从1935年至1937年下降了40%;1937年休伦湖的鲱形白鲑产量仅为1934年的三分之一。总之,渔业资源衰退的迹象已经十分明显,主要的原因是过度捕捞,网目过小,大量捕杀幼鱼。

五大湖的渔业涉及美国、加拿大,在美国国内涉及几个州。在当时的制度下,每个州制订自己的法律和决定养护和管理措施,各自对本州的渔业实施管理。由于各州的法律和措施的不统一性,使渔业管理不能有效地实施。

由于注意到这些问题,30年代后期,美国与加拿大开始谈判,并于1940年2月29日签定协定,建立五大湖渔业调查国际委员会,负责研究五大湖渔业情况并提出管理建议。1942年10日20日该国际委员会提交了一份调查报告和管理建议:

(1) 进行一次五大湖渔业状况的普遍调查;

(2) 由于五大湖建立于共同的渔业资源基础上,或具有相同的渔业资源状况,渔业管理规则的制订和执行应由共同的或联合的机构执行;

(3) 在渔业调查尚未取得结论的地方,共同的管理规则同样适用,但其管理效果应仔细加以研究直至取得满意的管理效果;

(4) 共同管理机构应注意收集准确的渔获量和捕捞努力量数据,各不同鱼种的渔业数据及不同区域的数据。

由于五大湖渔业协定的签订,美国和加拿大开始在五大湖渔业的管理上进行合作,解决了两国间的不协调问题,也解决了美国有关各州立法和管理的不协调问题,使五大湖的渔业管理前进了一大步。

二、1945年至70年代初期

1945年世界大战结束时,有关渔业的国际法规则仍以公海捕鱼自由原则为主导,沿海国仅对其领海以内的渔业资源拥有管辖权。公海渔业资源不属于任何国家所有,除非签订有关国际协定,否则任何国家都有权自由利用这些资源。

此外,由于公海渔船专属船旗国管辖,只有船旗国才可能对公海渔船实施限制和管理。这就意味着在许多情况下,即使有国际协定,国际协定的规则也很少得到遵守,因此

不可能有效达到国际协定预定的目标。在这种状况下,渔业资源常常被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下降,渔民的净收入下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使世界各国又开始面对渔业资源养护和渔业管理的问题。由于当时的国际渔业规则并不能有效地保护渔业资源,一些国家又开始主张扩大沿海国的渔业管辖权。

从1945年至1970年,国际渔业法的发展以这一问题为核心内容。在这一时期世界上签订了大量的渔业协定,大多数渔业协定都规定建立渔业管理委员会或渔业管理组织。这些渔业委员会或渔业管理组织对解决国际渔业争端,达成渔业协定起了牵头、协调和组织的作用。

1、1945年杜鲁门总统公告及各国的反应

早在1943年,即世界大战结束之前两年,美国已开始在考虑如何对付美国管辖水域之外的外国渔业。1945年9月28日,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了一个有关渔业的第2668号总统公告《美国关于公海水域的沿岸渔业的政策》(Policy of the United States with Respect to Coastal Fisheries in Certain Areas of the High Seas)。在该公告中,美国宣称:

由于迫切需要保护美国沿海渔业资源免遭破坏性开发,在与美国沿岸连接的公海中,在过去进行相当规模的渔业活动或者今后将进行渔业活动的水域里,设立保全水域;在其他国家国民也捕鱼的海域,根据有关国家之间的协定,设立保全水域;承认其他国家在尊重美国的权利的条件下,也有权采取同样政策;这种政策不影响保全水域的公海地位。

同时,美国总统发表了另一个公告,宣称对毗邻美国海岸的大陆架的自然资源的专属管辖权。

美国总统关于渔业的公告主要有两个目的。其一,建立渔业保全区,其中所有渔业活动受美国的管理和控制。其二,采取措施,有效地保护美国重要渔业,如阿拉斯加大麻哈鱼渔业。

美国总统公告引起了其周边各国的迅速反应。墨西哥、智利、厄瓜多尔、秘鲁迅速采取行动,将他们的主张和管辖权扩展至200海里以内的海底及上覆水域的所有自然资源。这些国家宣称对200海里以内的所有渔业享有主权或主权权利,超出了美国总统公告所宣称的管辖权,遭到美国和一些国家的反对和抗议。

但是,这一扩展渔业管辖权的行动很快波及全世界。太平洋沿岸的中美洲、南美洲国家相继宣布扩大其海洋管辖权。在北大西洋,冰岛也宣布扩展其渔业管辖权;在西北太平洋,俄罗斯、韩国也都宣布扩展其渔业管辖权。一些国家,如秘鲁、厄瓜多尔,要求的不仅是对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和管辖权,而且宣布最大宽度为200海里的领海。 从50年代初期至70年代,扩大渔业管辖权的行动,与随之而来的抗议、冲突、谈判、临时措施、再谈判直至达成协定,一直是这一时期国际渔业法发展的特征。而由杜鲁门总统公告引发的争取200海里海洋权益的斗争最终导致70年代至80年代专属经济区概念的形成和确立。

2、第一次和第二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

1958年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一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在国际渔业法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领海的宽度和专属渔区的问题在第一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一些沿海国进行了扩大渔业专属管辖权的尝试。

在此会议上,有关渔业的主要提案是:各国的领海宽度可以是6海里或12海里,而沿海国专属渔区的宽度不超过12海里。但由于各国的意见不能统一,1958年的第一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未能在领海宽度和专属渔区宽度的问题上达成协议。

为了解决领海宽度和专属渔区宽度的问题,1960年在日内瓦召开了第二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有关专属渔区的提案主要是美国和加拿大的联合提案:6海里领海加6海里专属渔区,在专属渔区内沿海国对渔业有专属管辖权。 此外,巴西、古巴和乌拉圭对美国和加拿大的提案提出了修正案,主张在毗连专属渔区的公海区域沿海国享有优先捕鱼权。一些国际法学者认为,这些有关专属渔区和优先捕鱼权的提案是沿海国试图获得领海之外的渔业管辖权的第徊健

6海里领海加6海里渔区的提案在第二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上,以一票之差未能获得三分之二多数的通过。作为其修正案的优先捕鱼权的提案也一起被否定了。一些国际法学者分析,专属渔区宽度的问题之所以被否定,并不是与会各国反对沿海国扩大专属渔业管辖权至领海之外,而是专属渔区宽度与领海宽度联系在一起讨论,使有些国家认为专属渔区只不过是扩大领海宽度的一种手段。

因此,有学者建议专属渔区问题应从领海和毗连区制度中分离出去,而放在一个独立的国际渔业制度中进行讨论。事实上,第一次和第二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之后,专属渔区或专属经济区制度的产生与确立,正是采用了这种方法,从而取得国际社会的认可。

1958年第一次海洋法会议还通过了《捕鱼与养护公海生物资源公约》。该公约规定了各国公海捕鱼的权利,但此权利受国家承担的条约义务和毗邻公海区域的沿海国的特殊利益的限制。

该公约规定公海捕鱼国应与沿海国谈判,以期采取养护有关生物资源的必要措施。当与其他国家的谈判在6个月内无法达成协议时,沿海国为保护公海生物资源,可在毗邻其领海的公海单方面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公约还规定了解决渔业争端的强制性程序。

《捕鱼与养护公海生物资源公约》为传统的公海捕鱼自由附加了限制条件,即公海捕鱼权利受毗邻公海的沿海国的特殊利益的限制。在国际渔业法的发展过程中,国际社会第一次以条约的形式承认了沿海国对毗连其领海的公海区域的渔业享有特殊利益。

这种特殊利益,以在特定条件下有权单方面采取养护公海渔业资源的措施的形式体现。不过,该公约所承认的这种沿海国对公海渔业的特殊利益,仅限于该公约的成员国之间。

《捕鱼与养护公海生物资源公约》于1966年3月20日生效,但总体上说该公约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接受,其条款也未能很好实施。至目前为止,该公约仅有37个成员国,而其中只有12个国家涉及公海渔业。一些当时主要的公海捕鱼国如苏联、日本、韩国、波兰并未参加谈判,也拒绝加入该公约。

尽管如此,该公约的有关渔业的条款大都反映在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条款中。这表明,1958年的《捕鱼与养护公海生物资源公约》还是在国际渔业法的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3、60至70年代初期

1960年第二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结束至70年代初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召开之前的这一时期,是国际渔业法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①发展中的沿海国兴起的扩大领海和专属渔区的运动遍及各大洲;②联合国召开“各国国家管辖范围外的海床洋底和平利用会议”(简称联合国海底委员会)并筹备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

虽然第一次和第二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未能就领海和专属渔区的宽度问题达成协议,但会议之后,一部分发展中沿海国不顾有些海洋强国的反对,开始宣布将其领海或专属渔区扩展至12海里。从1960年至1971年,宣称领海扩展至12海里的国家从13个增至55个,宣称12海里专属渔区的国家从6个增至25个。

尽管12海里领海或12海里专属渔区并没有获得国际法的正式承认,但上述这些沿海国的行动,明确表明了,在60年代众多沿海国有着将渔业管辖权至少扩展至12海里的强烈愿望。而这种愿望及为满足这种愿望所采取的行动,对随后的国际渔业法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影响。

与此同时,有些发展中沿海国将管辖权扩展至12海里以外,部分国家甚至宣布建立200海里领海。一些拉丁美洲国家,如阿根廷、巴西、巴拿马、智利、秘鲁和厄瓜多尔,宣布建立200海里领海的行动,引起了一些海洋大国如美国、苏联的密切关注。这些海洋大国担心沿海国扩大管辖权将对他们的海军的行动产生不利影响。 但是,拉丁美洲国家在争取200海里海洋权的斗争中形成了一个群体。1970年5月,阿根廷、巴西、厄瓜多尔、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巴拿马、秘鲁和乌拉圭等国家联合发表了《蒙得维的亚海洋法宣言》。

1970年8月上述国家加上哥伦比亚、多米尼加、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墨西哥又发表了《利马宣言》。虽然这些国家对200海里管辖权的主张存有差异,但在这些宣言中都主张沿海国对200海里范围内自然资源的管辖权。

除拉丁美洲国家外,有些亚洲和非洲国家也宣布扩大领海和专属渔区的范围,如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加纳宣布专属经济区为112海里,坦桑尼亚和塞拉利昂分别宣布领海为50海里和200海里等。应该说,这些国家的主张,对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确立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除了沿海国扩展国家管辖权的趋势外,从60年代至70年代初期,国际渔业发展的一个特征是,远洋渔船队的迅速扩大。特别是日本、苏联和东欧等国家采用大型艉滑道速冻加工拖网渔船,在西非外海的中东大西洋作业,致使沿海渔业资源所承受的捕捞压力迅速增加。

由于大部分远洋渔业国家拒绝加入1958年的《捕鱼与养护公海生物资源公约》,根据当时的国际渔业法规则,沿海国无权对领海之外的外国渔业活动进行管辖。在这种情况下,广大沿海国家必然要求扩大国家的渔业管辖权。因此,渔业资源的开发与养护的问题自然而然就成为了随后召开的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的主要议题之弧

三、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上兴起了争取200海里海洋权的浪潮。特别是60年代以来,由于非洲和亚洲一些原殖民地国家纷纷宣布独立,给世界的格局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同时,有关海洋强国凭借其科学和技术的力量既发展其远洋渔业,并大力勘探和开发洋底的矿产资源,激起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不满,向联合国大会提出抗议。

1967年联合国大会第2340号决议决定成立《研究各国国家管辖范围外海床洋底和平利用特设委员会》,1968年联合国大会第2467号决议,将上述特设委员会,改为《各国管辖范围外海床洋底和平利用委员会》(简称海底委员会)。1970年第二十五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召开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以通过一项公约,处理有关海洋法的事项与问题。海底委员会为海洋法会议的筹备委员会。

在海洋法的问题上,原有的海洋自由原则在实践当中逐渐显示出其对生物资源养护、海洋环境保护的负面影响。而且由于对海洋利用范围的扩大,利用海洋的冲突不断增多。

广大发展中国家认为原有的海洋法制度存在着严重的缺陷,特别在利用海洋、利用海洋资源的问题上,明显有利于西方发达国家。海洋自由的原则只有利于那些海洋大

国,即那些拥有大量的商业船队、强大的海军、现代渔船队和海洋科学考察船的国家。发展中国家为保护他们的海洋权益,主张扩大国家的管辖范围和权限。

按照联合国大会的决议,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于1973年12月于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50多个国际组织的观察员,先后参加了11期共15次会议,于1982年4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完成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制订工作。该公约以130票赞成,4票反对,17票弃权获得通过。

1982年12月,该公约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开放签字。1994年11月16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至1999年5月为止,在该公约上签字的国家和地区共有159个,正式批准或加入该公约的国家和地区共有130个。 从国际渔业法发展的角度看,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的一个最主要成果之一就是建立了专属经济区制度。国家对海洋管辖的区域,扩大至从领海基线量起200海里的海域。

明确了沿海国具有勘探与开发、养护与管理的主权权利,对利用有剩余的海洋生物资源,有关国家可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通过与沿海国的协议,可以从事捕鱼活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将专属经济区定为特定管辖区域,既不属于领海范畴,也不属于公海范畴。

在对海洋生物资源的管辖权利的性质上,也有过许多不同的主张。究竟沿海国应拥有对专属经济区内海洋生物资源的专属权利及对生物资源开发的管辖权,还是只应拥有优先权。究竟专属经济区制度的重点应放在生物资源的有效利用上,要求沿海国在不能利用生物资源全部可捕量的情况下,允许其他国家入渔,或是应强调沿海国对专属经济区内生物资源的管辖权。

远洋渔业国家主张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只应享有对生物资源的优先权利,而那些没有充分利用的资源应向其他国家开放。而大部分沿海国,特别是发展中的沿海国则主张沿海国对专属经济区内生物资源的权利应是专属性质的。

一些国家认为,沿海国对专属经济区内生物资源的专属管辖权利对渔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为通过国际组织对渔业进行管理已被证明不能见效,只有通过沿海国对渔业进行专属管辖的办法,才有可能使渔业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最佳利用。

一些国家在谈判过程中表示,一旦确立了沿海国对专属经济区内生物资源的专属管辖权利,沿海国愿意考虑其他国家对剩余可捕量的入渔问题,条件是:决定权归属沿海国。这一类国家来说,沿海国对专属经济区内生物资源的专属权利是不容质疑,无谈判余地,但外国渔民对专属经济区的入渔权则可以通过谈判解决。

与生物资源管辖权密切相关的还有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环境保护问题。对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环境保护问题,沿海国是否应该享有管辖权?如果有管辖权,管辖到什么程度?一些发展中沿海国家主张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和科学研究相互密切关联,应将三者都置于沿海国的管辖和控制下。

在谈判过程中,77国集团提交的一份草案就提出在专属经济区内的海洋科学研究必须经沿海国事先明确的同意。一些发达国家,如加拿大也主张沿海国的权利不能仅限于资源上,沿海国应有权管辖和控制海洋污染和海洋科学研究问题,以保护专属经济区的资源。

美国及其他一些具有先进的海洋科学研究能力的国家,一开始就反对沿海国对专属经济区内海洋科学研究的管辖权,害怕这种管辖权会使他们无法收集科学数据,更担心接受沿海国对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环境保护的管辖权会使专属经济区在法律性质上更接近于领海。

经过了艰苦的谈判、协调等大量的工作,一部综合性的,包括海洋利用和管辖的国际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诞生了。总体上说,该公约所规定的新的海洋法律制度包括了5个主要方面的主要发展方向:

1. 将人类利用最多的沿海广大海洋区域确定为国家控制和管辖的区域;

2. 承认对海洋的多方面用途及不同用途之间所产生的冲突;

3. 确认需要建立一个公平的海洋制度,既承认沿海国的权利,也承认整个人类社会的权利;

4. 不断认识到海洋环境的保护和对海洋资源及其利用的管理的必要性;

5. 承认在国家扩大海洋管辖权的基础上,有必要加强国际协调和合作,并建立管理海洋利用的制度。

自70年代初期以来,国际渔业法的发展基本都反映在了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的谈判过程中,反映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大国家渔业管辖权的浪潮中,反映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渔业的条款中。至目前为止,国际渔业法的基本内容,大都包括在该公约有关渔业的条款中,反映在各国执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实践中。

当然,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签订以来,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际渔业法又有了新的发展。这些发展主要也是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定的法律框架,对一些条款加以具体的充实与细化。简单地概括,可以说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国际渔业法的发展,是以渔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加强渔业执法的国际合作为主要特征。这些最新发展将在以下相关的章节中加以叙述。

渔业法律制度(新)

一、渔业法基本理论

二、主要渔业法律制度

三、案例评析

一、渔业法基本理论

——概念

——适用范围

——调整对象

——主要特点

(一)概念

1、狭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1986年1月20日六届人大常委会十四次会议通过,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八次会议第一次修订,2004年8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一次会议第二次修订

(一)概念

2、广义——

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和保护、增殖渔业资源,发展渔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由众多专门渔业法律法规以及综合性法律中调整渔业活动的各类行政、民事、刑事法律规范所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一)概念

渔业法律体系

——宪法

——基本法:《渔业法》

——单行法律:

《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法》《土地管理法》《海域使用管理法》《海上交通安全法》《领海及毗连区法》《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行政法规及地方性法规:《渔业法实施细则》等——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

——国际公约与协定(19个双边渔业合作协定、加入8个多边国际渔业组织、参与30多个国际公约或协定)(二)适用范围——效力

空间效力

时间效力(三)调整对象

人们在保护、增殖、开发和利用渔业资源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生产经营关系

——开发利用与保护关系

——行政管理关系

(四)主要特点

——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复杂

——与自然科学交叉程度高

——适用范围广阔

——与国际法关系密切

二、主要法律制度

——水产养殖业

——捕捞业

——渔业资源增殖与保护

——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

——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

——渔业港航交通安全管理

——水产品质量安全

(一)水产养殖业法律制度

1——养殖证制度

2——水域滩涂规划和保护制度

3——水产新品种审定与推广制度

4?a?a水产苗种生产与进出口管理制度

5?a?a水产养殖生产管理制度

1——养殖证制度:

第十一条国家对水域利用进行统一规划,确定可以用于养殖业的水域和滩涂。单位和个人使用国家规划确定用于养殖业的全民所有的水域、滩涂的,使用者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本级人民政府核发养殖证,许可其使用该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核发养殖证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集体所有的或者全民所有由农业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水域、滩涂,可以由个人或者集体承包,从事养殖生产。农业部《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试行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第三编用益物权

?第十章一般规定

?……

?第一百二十三条依法取得的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和使用水域、滩涂从事养殖、捕捞的权利受法律保护。2——水域滩涂规划和保护制度:

第三条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方针。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渔业生产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采取措施,加强水域的统一规划和综合利用。

第十一条国家对水域利用进行统一规划,确定可以用于养殖业水域和滩涂。

第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对商品鱼生产基地和城市郊区重要养殖水域的保护。3——水产新品种审定与推广制度:

第十六条国家鼓励和支持水产优良品种的选育、培育和推广。水产新品种必须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由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告后方可推广。4——水产苗种生产与进出口管理制度:

第十六条水产苗种的进口、出口由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水产苗种的生产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但是,渔业生产者自育、自用水产苗种的除外。

第十七条水产苗种的进口、出口必须实施检疫,防止病害传入境内和传出境外,具体检疫工作按照有关动植物进出境检疫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引进转基因水产苗种必须进行安全性评价,具体管理工作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执行。

5?a?a水产养殖生产管理制度:

第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养殖生产的技术指导和病害防治工作。

第十九条从事养殖生产不得使用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饵料、饲料。

第二十条从事养殖生产应当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合理投饵、施肥、使用药物,不得造成水域的环境污染。

(二)捕捞业法律制度

1、捕捞限额制度

2、船网工具指标控制制度

3、捕捞许可证制度

1、捕捞限额制度:产出控制

第二十二条国家根据捕捞量低于渔业资源增长量的原则,确定渔业资源的总可捕捞量,实行捕捞限额制度。

2?、船网工具指标控制制度:投入控制

第二十三条国家对捕捞业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批准发放海洋作业的捕捞许可证不得超过国家下达的船网工具控制指标,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关于印发《农业部关于“九五”期间控制海洋捕捞强度指标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

3、捕捞许可证制度:投入控制

第二十三条国家对捕捞业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

捕捞许可证不得买卖、出租和以其他形式转让,不得涂改、伪造、变造。

(三)渔业资源增殖与保护制度

1、渔业资源增殖制度

2、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制度

3、禁渔区、禁渔期制度

4、其他资源保护制度

1、渔业资源增殖制度:

第五条在增殖和保护渔业资源、发展渔业生产、进行渔业科学技术研究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精神的或者物质的奖励。

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其管理的渔业水域统一规划,采取措施,增殖渔业资源。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向受益的单位和个人征收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专门用于增殖和保护渔业资源。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的征收办法由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

2、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制度:

第二十九条国家保护水产种质资源及其生存环境,并在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遗传育种价值的水产种质资源的主要生长繁育区域建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未经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从事捕捞活动。

3、禁渔区、禁渔期制度:

第三十条第二款禁止在禁渔区、禁渔期进行捕捞。禁止使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捕捞的渔获物中幼鱼不得超过规定的比例。在禁渔区或者禁渔期内禁止销售非法捕捞的渔获物。

4?a?a渔具渔法管理及其他保护制度:

第三十条禁止使用炸鱼、毒鱼、电鱼等破坏渔业资源的方法进行捕捞。禁止制造、销售、使用禁用的渔具。

重点保护的渔业资源品种及其可捕捞标准,禁渔区和禁渔期,禁止使用或者限制使用的渔具和捕捞方法,最小网目尺寸以及其他保护渔业资源的措施,由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第三十一条禁止捕捞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水生动物苗种。因养殖或者其他特殊需要,捕捞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苗种或者禁捕的怀卵亲体的,必须经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在指定的区域和时间内,按照限额捕捞。

(四)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1、渔业水域环境监督管理制度

2、渔业水域环境监测制度

3、渔业船舶和渔港水域污染防治制度

4、养殖水域环境管理制度

5、渔业污染事故报告与处理制度

6、渔业污染事故调查鉴定资格制度

1、渔业水域环境监督管理制度:

《渔业法》第32条?a?a第36条;

《海洋环境保护法》有关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设置入海排污口、划定海洋倾废区的审查及相关工作。(第30条、43条、47条、57条);

《水污染防治法》第12条、第27条对重要渔业水体的保护提出了具体要求。

2、渔业水域环境监测制度:

《渔业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七条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渔业水域污染情况进行监测;渔业环境保护监测网,应当纳入全国环境监测网络。因污染造成渔业损失的,应当由渔政渔港监督管理部门协同环保部门调查处理。

《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五条国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渔港水域内非军事船舶和渔港水域外渔业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负责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工作。

第十四条依照本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分别负责各自所辖水域的监测、监视。3——渔业船舶和渔港水域污染防治制度

《海洋环境保护法》

《水污染防治法》

《大气污染防治法》

《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

《防止拆船污染环境管理条例》

4——养殖水域环境管理制度

《水污染防治法》《渔业法》:从事水产养殖应当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合理投饵和使用药物,防止污染水环境

《海洋环境保护法》:国家鼓励发展生态渔业建设,推广多种生态渔业生产方式,改善海洋生态状况。新建、改建、扩建海水养殖场,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海水养殖应当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并应当合理投饵、施肥,正确使用药物,防止造成海洋环境的污染。

5、渔业污染事故报告与处理制度

《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五条国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渔港水域内非军事船舶和渔港水域外渔业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负责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工作,并调查处理前款规定的污染事故以外的渔业污染事故。

《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八条第2款造成渔业污染事故的,应当接受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的调查处理。

第五十三条造成渔业污染事故或者船舶造成水污染事故的,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或者交通部门的航政机关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处以罚款。

《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十七条、十八条——职权

6——渔业污染事故调查鉴定资格制度

《渔业污染事故调查鉴定资格管理办法》

鉴定单位:《渔业污染事故调查鉴定资格证书》;

资质管理:甲乙丙三级;经济损失1000万以上、100万到1000万、100万以下的污染事故以及指定区域内的事故;技术人员:《渔业污染事故调查鉴定上岗证》

(五)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制度

1——水生野生动植物资源所有权

2——水生野生动植物重点保护

3——水生野生动植物生境保护

4——水生野生动植物猎捕和采集管理

5——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和经营利用

6——国际贸易管制

1、野生动物资源所有权制度

国家所有——法第三条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2015渔政管理与渔港监督(终稿)

2015渔政管理与渔港监督 题型:简答题6个论述题2个材料题2个思考题1个 老师划的重点: 什么是渔政管理/渔港监督?渔政管理/渔港监督包括哪些内容? 渔政管理制度(几种、概念、内容、许可) 安全(渔港安全/渔政种的安全)典型案例------材料分析 水域环境 渔船该在哪些地方捕鱼?由谁授权?--------材料 一、渔船管理 1、为什么要进行渔船管理? (1)解决渔业生产、渔船增长产生的问题 改革开放超过30年,随着经济发展渔业也随之发展,产量一直保持在前沿, 无论是捕捞业还是养殖业都发展到相当规模,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①过度捕捞造成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②渔船密度增加影响水上交通秩序 ③渔船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使涉外事件逐渐增多 ④渔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⑤渔船增多影响渔业经济比较效益和渔民生活水平 ⑥渔船活动造成水域环境污染 (2)渔业管理的核心是渔船管理 ①渔船是渔业生产的基本单元 ②渔船是渔业管理的基本抓手 ③渔船是解决渔业管理问题的核心要素 ④渔船市渔业管理面临的最严重问题 ⑤渔船管理问题已经成为渔业产业发展的瓶颈 (3)国家的管理制度和相关政策要通过渔船来落实 ①渔船成为落实有关政策的载体,是有关政策的直接承接者 ②对渔具渔法、禁渔期、禁渔区的要求和限制 ③对捕捞作业对象的限制的禁止 ④规范渔船交通行为、维护水路交通秩序 ⑤避免渔船对水域的污染 2、如何进行渔船管理? (1)依法进行渔船管理——通过制定专门法律法规、考虑协调性与操作性 (2)对职能部门进行管理——依法明确承担渔船管理职责的机构部门,依法确定其责任、权利、义务和职务行为规范(权力清单制度) (3)对工作程序的管理——依法确定渔船管理中具体的工作程序和规则(工作流程)(4)对船舶所有人、管理人和船员管理——依法明确船舶所有人、管理人和船员的责任、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权责明确与对等) (5)对渔船实体的管理——依法明确和实施渔船质量、安全、建造标准和规范(激励相容)(6)对渔船行为的管理——以水上交通规则和法定的生产作用规则(网具、时间、区域、种类、渔法等)进行强制规范(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2020年药事管理与法规重点题50题

2020年药事管理与法规重点题50题 单选题 1、区域批发企业从定点生产企业购进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须经批准的部门是 A县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B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C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答案:C 区域性批发企业之间因医疗急需、运输困难等特殊情况需要调剂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应当在调剂后2日内将调剂情况分别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单选题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药品广告监督管理机关是 A县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B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D广告经营者上级主管部门 答案:B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广告监督管理机关。

单选题 3、生产β-内酰胺结构类药品 A绿色标牌 B蓝色标牌 C红色标牌 D黄色标牌 答案:D 在人工作业的库房储存药品,按质量状态实行色标管理:合格药品为绿色,不合格药品为红色,待确定药品为黄色。 单选题 4、医疗机构应当定期调整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品种结构,调整周期原则上为几年,最短不得少于几年 A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B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C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D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E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 答案:C 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具体划分标准如下:(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

渔政队伍建设与渔业发展

渔政队伍建设与渔业发展 摘要:随着渔政队伍的进一步壮大,渔政人员的素质和战斗力问题日渐被摆上议事日程。对渔政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适应新的管理形势,必须拥有一支过硬的渔政执法队伍。因此,加强渔政队伍的建设始终是我们应当抓。从加强队伍建设,转变管理理念,保障渔民生产生活等方面入手,增强渔政队伍的服务意识与执法能力,维护渔业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渔政队伍,队伍建设,渔业 我国渔政事业经过了五十多年的发展,经历了管理机构由简到繁,管理范围由窄到宽,管理内容由浅入深的演变过程。进入新时期,渔政管理工作又积极响应时代的呼唤,乘风破浪,向着新的目标大步向前。面对更高的管理要求,面对日益复杂的管理局势,如何保证渔政队伍旺盛的生命力,推进渔政管理走上科学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渔政管理是日常工作的重点,是保证渔业经济效益的根本点,正是科学、严格的渔政管理,促进了渔业的发展,本文拟从渔政队伍的正规化建设方面,谈谈加强渔政队伍建设的建议。 1 渔政队伍现状 我国的渔政部门大部分由原来的渔政、渔港监督、渔船检验、海监合并而成,随着企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渔政部门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转变为财政全额拨款的行政执法机构,符合转公条件的由国家干部过渡为国家公务员,不符合条件的部分转为参公工勤人员、部分沦为临工。薪酬不一,思想差异大。同一个单位不同性质的人员混杂,身份和待遇差距导致思想差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队伍的整体团结[2]。 考录方式多样,队员素质参差不齐。绝大部分执法人员的录用由各级海洋与渔业主管机关发布招考通知,按地方人事部门的规定进行考核录用,省渔政总队一级的资格审核仅作为备案式核准,一般不影响实质上的人员招聘。基层单位人情关系较为复杂,用人常存在因人定岗现象,真正拥有海洋生物学、船舶驾驶等相关学历的人员比例偏低,不利于团队成员技能优势互补。 1978年国家水产局下设的渔政渔港监督局的成立标志着渔业管理工作正式

药事管理案例

一.请分析该药店买药品赠商品的行为是否合法。 答案要点:《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第20条规定:“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不得以搭售、买药品赠药品、买商品赠药品等方式向公众赠送处方药或甲类非处方药。”这条是规定不允许买药赠药、买其它商品赠药品(如买食品赠药、买服装赠药等)的行为,但买药赠日用品等并不违反我国的药品管理办法,所以只要赠的东西不是药品就可以。至于会员制等,是一种商业经营模式,只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规范运作即可。 二. 药房自2006年11月起,擅自出租柜台给该药品生产厂家的业务员叶某设专柜经营该药品。 问题:1、本案中有哪些违法主体,其违法行为分别是什么?2、对相应的违法行为该适用哪些法律条款等进行处理? 答案:1、违法主体有:药房、药品生产厂家。 药房的行为违反了《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第14条的规定,依据《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第36条的规定,按照《药品管理法》第82条作出处罚。 2、药品生产厂家的行为违反了《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第5条、第8条的规定,依据《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第32条的规定,按照《药品管理法》第73条作出处罚。 三:经营地址和《药品经营许可证》上的地址不符。 第一种意见:应定性为“无证经营”。第二种意见:应定性为未按规定办理经营许可事项。请讨论:哪种意见更合理,为什么? 答案:应按第二种意见执行。 首先,《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药品经营许可证》变更分为许可事项变更和登记事项变更。许可事项变更是指经营方式、经营范围、注册地址、仓库地址(包括增减仓库)、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以及质量负责人的变更。登记事项变更是指上述事项以外的其他事项的变更。 本案中的变更经营地址属于变更许可事项。违反《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16条的规定,按照《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74条的规定,走完“三步曲”之后才能定论为“无证经营”按《药品管理法》第73条加以处罚。 四:未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的情况下大量生产假药,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该企业生产假药,应依据第七十四条处罚;另一种意见认为该企业无《药品生产许可证》,应依据第七十三条处罚。 请问:本案该采取哪一条意见?为什么? 答案:应采取第二种意见。 首先,《药品管理法》中第73条和第74条是针对不同行为的两条法律依据,第73条着重强调的是“无证生产”应受处罚;第74条则强调于“药品质量不合格”应受到的处罚。其次,通过比较可知,第73条对于违法行为要求予以取缔,即不允许生产,而不论生产的药品是否合格。而第74条中要求撤销批准证明文件或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等证件,这就要求有证才可以吊销。所以,第73条针对的是“无证生产”的行为,而74条针对的是有证生产假药的行为。 五:未取得《药品委托生产批件》的情况下A委托B药品生产感冒胶囊,由A厂提供原料。请问:A、B企业分别有哪些违法行为,其依据是什么。它们的行为应如何处罚? 答案:A、B企业在未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擅自委托与接受委托生产,A 企业违反了《药品管理法》第13条和《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64条的规定,按照《药品管理法》74条处罚,B企业同样也按照《药品管理法》74条处罚。所以,对未经批准擅自委托生产的委托方与受托方均依照生产假药论处。 六:医药公司提供《药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是伪造的,于是认定该医院从无证企业购进药品,医院不服,称对该公司伪造《药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之事完全不知情。 请问:医院的辩称有道理吗?为什么? 答:无道理,医疗机构购进药品时,应当索取、查验、保存供货企业有关证件、资料、票据。建立执行购进药品检查验收制度是医疗机构的一项法定的义务。鉴别真伪并不难,上网可以查询。所以,医疗机构没有尽到应尽的查验义务,应予免责的理由不成立。 七:A医院已取得《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其配制的制剂“一抹平”消炎药也取得制剂批准文号,但是A医院将“一抹平”消炎药销售给当地的B医院,B医院将此制剂给本院患者使用。 请问:A医院、B医院的行为是否违法? 若违法,其违法行为及其依据是什么?如何处罚? 答:A医院违反了《药品管理法》第25条第二款的规定: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不得在市场销售。应依据《药品管理法》第84条处罚。 B医院擅自使用A医院配制的制剂是违法的,违反了《药品管理法》第25条第一款的规定,依据《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66条规定,按照《药品管理法》第80条处罚。 八:2盒药品是假药;而其他药品是真药,是从合法的药品批发企业购进的。该药店销售的2盒药品假药是被掉包的。 请问:能否以销售假药为由对药店进行处罚? 为什么? 答:不能,依据《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81条规定,可免责,即没收没售出的假药,但可免除其他行政处罚。 九:涉嫌非法添加消炎镇痛类化合物双氯芬酸盐。SFDA决定立即停止进口、销售和使用标识为新加坡某制药公司生产的“××镇痛片”。 请问:新加坡某制药公司生产的“××镇痛片”如何定性? 如何处罚?其处罚依据? 答案:新加坡某制药公司生产的“××镇痛片”应定性为假药,根据《药品管理法》第48条有关规定,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的,为假药。按照《药品管理法》第74条规定进行处罚: 生产、销售假药的,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生产、销售药品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有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的予以撤销,并责令停产、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小张领导收到检举小张拿到该厂“分红”2万元的举报,经调查,举报属实。 请问:小张有哪些违法行为,如何处罚?其处罚依据是什么? 答案:依据《药品管理法》第70条规定:“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设置的药品检验机构和确定的专业从事药品检验的机构的工作人员不得参与药品生产经营活动。”依据《药品管理法》第95条规定,退股、没收违法所得,并给予行政处分。十一:达克宁乳膏的包装印字、色泽与正品不一致。为假冒产品。本案中的达克宁乳膏经检验符合药品标准规定,能否定性为假药?为什么?对生产该药的企业应该处罚吗?如何处罚?对某医疗机构是否应予处罚?为什么?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 禁止生产(包括配制,下同)、销售假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一)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的;(二)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药品管理法》第三十一条:生产新药或者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的,须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药品批准文号。药品生产企业在取得药品批准文号后,方可生产该药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按假药论处的情形: 依照本法必须经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六十八条医疗机构使用假药、劣药的,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四条、第七十五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十二:个体诊所老板杨某从无药品经营许可证的某医药公司购进药品。 对某医药公司:第七十三条未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或者《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生产药品、经营药品的,依法予以取缔,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包括已售出的和未售出的药品,下同)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杨某的个体诊所:第八十条药品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或者医疗机构违反本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从无《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购进药品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购进的药品,并处违法购进药品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或者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书。 十三:喷鼻药没有任何中文说明书,也没有进口药品注册证号。 对“喷鼻药”性质的界定 假药。依据: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按假药论处-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实施条例》第68条:医疗机构使用假药、劣药的,按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四条、第七十五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七十四条生产、销售假药的,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生产、销售药品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有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的予以撤销,并责令停产、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或者《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四:案件调查期间,当事人又变造广告审查决定文件即《药品广告审查表》被查获。1、本案违法主体是谁?2、有何违法行为,应定性为什么?3、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北京科嘉艺广告有限公司未经批准发布药品广告的行为违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该法第六十条规定,药品广告须经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药品广告批准文号;未取得药品广告批准文号的,不得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或者转让广告审查决定文件”。当事人的行为显然违反了此项规定。 第四十四条第二款规定:伪造、变造或者转让广告审查决定文件的,由广告监督管理机关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六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属于非法发布药品广告、变造广告审查决定文件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九十二条规定:违反本法有关药品广告的管理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规定处罚,并由发给广告批准文号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撤销广告批准文号,一年内不受理该品种的广告审批申请;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五: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行为。1、本案有何违法行为,应定性为什么?3、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本案是典型的行政垄断性为。根据《药品管理法》第69条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以要求实施药品检验、审批等手段限制或排斥非本地区药品生产企业依照本法规定生产的药品进入本地区。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以保护药品质量为名,设置“准入证”、“准销证”等手段,对本地区以外的药品进入本地区市场设置障碍,这种做法既阻碍了全国统一开放竞争的市场秩序,也违反了法律的规定。《药品管理法》第98条规定,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下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违反本法的行政行为,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有权予以改变或者撤销。 本案属于医疗机构未经批准擅自配制制剂的行为认定。 1、无《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药品管理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配 制制剂,须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发给《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 无《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的,不得配制制剂。 2、未取得制剂批准文号。《药品管理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 应当是本单位临床需要而市场上没有供应的品种,并须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配制。某中医门诊部擅自分装的“转阴排毒丸”未经批准,属于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的假药。 《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未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或者《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生产药品、经营药品的,依法予以取缔,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包括已售出的和未售出的药品,下同)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四条规定:生产、销售假药的,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生产、销售药品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本案中,武汉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依法取缔某中医门诊部的制剂设施设备,没收违法的药丸、售药所得款项,并出罚款。 1

药事管理与法规概述

版权申明 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张俭个人所有 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Zhang Jian's personal ownership. 用户可将本文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Users may use the contents or services of this article for personal study, research or appreciation, and other non-commercial or non-profit purpos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all abide by the provisions of copyright law and other relevant laws, and shall not infringe upon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this website and its relevant obligees. In addition, when any content or service of this article is used for other purposes, written permission and remuneration shall be obtained from the person concerned and the relevant obligee.

渔业资源管理论文

渔业海洋学 学院: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班级:土木14-2 学号:1404110224 姓名:文平

摘要: 针对目前我国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出现的种种问题,本文从决策者、捕鱼者和研究者这个"三角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讨论其解决方法。本文认为,三角的统一体最为稳定。处理好三者的关系是要点,并从伦理层次提出一些可行性见解。渔民本身的职业素质需要提高,ITQs等更多渔业制度需要提出和完善,决策者之间权利分配混乱等问题需要及时解决,渔业技术需要配合渔业保护而进行改革,并在捕捞者之中得到普及。这样一种统一体关系是复杂的。建立一个有认识统一和思想统一的集体是实现渔业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最有效途径。 关键词:渔业资源保护 "三角关系" 制度完善可持续利用 正文: 时代的发展给我国渔业经济带来的巨大的冲击。渔业政策,渔业技术改革影响着一系列的兴衰循环。如何较为平稳的发展渔业经济,首要是渔业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渔业资源的破坏日趋严重已成为事实,抛开各种历史数据,直面问题的关键。 渔业资源的发展看来,三个方面历史性的爆炸性问题决定了渔业资源的未来。其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渔业捕捞科学日趋成熟,我们的渔获能力相较以前有了太大提高。很多历史数据表明,很多重要经济性鱼类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历了渔获量最高峰之后,种群数量迅速减少,有些已经很难维持渔业生产甚至,成为濒危物种。原因就是,渔获能力提高和不计后果或者保护不周全地捕捞。这也体现了技术手段和渔业政策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交流。其二:人口基数过大,劳动力过剩。这是捕鱼者之间的竞争。我国有着悠久的渔业历史,特别在沿海一带。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沿海居民以捕鱼为生,并且在行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他们的技术传统,水平与一些现代渔业公司有很大差距。在渔业资源的利用手段上存在很多不科学的地方。在管理上,也是分散的无组织的不易管理。要发展现代化渔业,就必须处理好这一问题,缩小生产者基数,提高其组织性和统一性、技术性以及行业素质。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一目标需要很多人物力的支持,而得到最基层的捕鱼者的支持无疑是最为有效的。其三:还是人口的问题。全球人口从二战后迅速增加,直至今日,人口增长率一直居高不下。然而,由此引发的粮食问题却令人担忧。工业及其他行业的发展,使得许多耕地丧失,陆地上的农业不足以满足人

《药事管理与法规》113条历年高频考点重点记忆口诀

1(生命关联性)质量(高质量性)在于多(多样性)赚(专业性)福利(福利性) 药品质量特性:安(安全性)稳(稳定性)均(均一性)效(有效性) 药学职业道德-激励、促进、调节、约束、督促和启迪。 药学工作对服务对象-仁爱救人、文明服务;严谨治学、理明术精;济世为怀、清廉正派。药学工作对社会-坚持公益原则、维护人类健康;宣传医药知识、承担保健职责。 药学工作对同仁-谦虚谨慎、团结协作;勇于探索创新、献身医药事业。 药品生产中-用户至上、以患者为中心;质量第一、自觉遵守规范;保护环境、保护药品生产者的健康;规范包装、如实宣传。 药品经营中-诚实守信、确保药品质量;依法促销、诚信推广;指导用药、做好药学服务。医院药学-精心调剂、耐心解释;精益求精、确保质量;合法采购;规范进药;维护患者利益、提高生命质量。 执业药师职业道德-救死扶伤,不辱使命;尊重患者,平等对待;依法执业,质量第一;讲德修业,珍视声誉;尊重同仁,密切协作。 执业药师管3年,教育登记前3注。职责-守法护法报告,质量监管处理。 现行药品管理法,十章一百零八条, 人民用药要安全,监管力度要加强。 立法宗旨-管(加强监管)制(保证质量)安(保障安全)康(维护健康)权(维护权益) 2 五种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药品法。 3 现代药和传统药,预防医疗和保健, 国家药品编码:前2国别86,第3类别为9,本体4到13,4到8为企标,9到13产标,最后1位校验。 野生资源保护好,鼓励培育中药材。 (1)一级稀有灭绝,二级重要衰竭,三级常用减少,资源由少到多,级别一二三降。(2)一级珍:虎(虎骨)豹(豹骨)羚羊(羚羊角)梅花鹿(梅花鹿茸) 二级衰竭:一马(马鹿茸)牧草(甘草)射(麝香)蟾(蟾酥)涂;二黄(黄连、黄柏)双蛤(蛤蚧、哈士膜油)穿(穿山甲)厚(厚朴)杜(杜仲);三蛇(蕲蛇、乌梢蛇、金钱白花蛇)狂饮人(人参)熊(熊胆)血(血竭) 三级减少主常用-紫(紫草)薇(阿魏)丰(防风)萸(山茱萸)赠猪(猪苓)肉(肉苁蓉);川(川<伊>贝母)味(五味子)黄(胡黄连、黄芩)连(连翘)送石斛;荆(蔓荆子)诃(诃子)刺(刺五加)秦(秦艽)赴远(远志)东(天冬);胆大(龙胆草)细心(细辛)也难活(羌活) (3)中药一级特殊疾病疗效相当于一级野生药材,中药二级天然药物显著疗效等同中药一级。 4 研究创制新药品,合法权益受保护。 5 国家药品监督局,全国药监工作管。 各省药品监督局,本省药监工作抓。 有关部门配合好,职责范围来负责。 行业发展有规划,产业政策执行好。 省以下归地方政府,业务上主管同卫生。①SFDA-境内药品全过程、监管部门本身;②卫生部-规章标准政策、基本药物制度、医院药械相关、药械临床试验;③中医药管理部门-中药; 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工商登记、无照查处、广告监罚;⑦工业和信息化部-生物制药产业、管理医药行业、国家药品储备、整治互联网广告;⑧商务部-管理流通行业;⑨海关-进出口;⑩新闻宣传部门-

药事管理与法规案例分析汇总

1、无证照经营药品行政处罚案 案情简介: 2003年4月,某工商部门在日常执法时发现,辖区内袁某(个人)涉嫌无营业执照经营药品,该工商部门对袁某的药品进行了扣押。由于工商部门对扣押的药品质量不能鉴定,便请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协助。药监部门在鉴定药品质量的时候,发现袁某经营药品未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经进一步调查,袁某无证批发经营药品已长达5年之久。鉴于此种情况,药监部门向工商部门提出,此案应属于药监部门的查处范围。 案例分析: 该案件涉及到谁是案件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 《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对于无证照经营行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 《药品管理法》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无《药品经营许可证》不得经营药品。 《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未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经营药品的,依法予以取缔,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包括已出售的和未出售的药品)货值金额两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在查处无照经营药品的违法行为时,《药品管理法》和《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的适用效力不同,《药品管理法》是人大制定的法律,效力高于以国务院令颁布的《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 处理结论: 袁某无证照批发经营药品的违法行为,应由药监部门以违反《药品管理法》第十四条第一款之规定,按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三条规定给予处罚。如果袁某的经营数额达5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达1万元以上,就构成了非法经营罪,应承担刑事责任,药监部门应及时把案件移交给公安部门处理。 5、假冒名牌药品处罚案 案情简介: 某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某医疗机构检查时发现,该单位使用的达克宁乳膏(标示为西安杨森制药公司001120778)的包装印字、色泽与正品不一致,即对该乳膏进行了抽样检验,并将样品寄至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质量部进行确认。经检验,结果符合规定。但西安杨森制药公司质量部确认该乳膏为假冒产品。 案例分析: 该案件涉及到关于使用假冒品牌药品的处罚适用条款 目前,有些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使用假冒品牌药品行为的处罚的违反条款依据《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第二款第二项的规定: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 《药品管理法》第七十八条规定:对假药、劣药的处罚通知,必须载明药品检验机构的质量检验结果,但是,本法第四十八条第三款第一、二、五、六项和第四十九条第三款规定的情形除外。 由于,《药品管理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生产新药或者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的,须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药品批准文号。药品生产企业在取得药品批准文号后,方可生产该药品。而假冒品牌的药品显然没有取得药品批准文号,是冒用正品药品的批准文号。 处理结论: 对假冒品牌药品处罚适用的是它违反了《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第三款第二项规定:

(完整版)药事管理与法规考试重点

药事管理与法规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及判断 1.药学事业:系指一切与药品、药学有关的事务,是由药学若干部门(行业)构成的一个体系。药学事业简称药事。 2.药事管理的特点:管理的特点表现为专业性、政策性、实践性。 3.假药:①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同的。 ②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假药论处: ①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②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 口或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③变质的;④被污染的;⑤使用依照本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⑥所标明的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4.劣药:药品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假药论处: ①未标明有效期或更改有效期的;②不注明或更改生产批号的;③超过有效期的;④直 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⑤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的;⑥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5.药品: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和用量的物质。 6.处方药:指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方可购买、调配和使用的药品 7.非处方药:指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布的、不需要凭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根据药品的安全性,非处方药分为甲、乙两类。 8.新药:是指未曾在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的,按照新药管理。 9.仿制药品:指仿制国家已批准正式生产、并收载于国家药品标准的品种。 10.基本药物:就是那些能够满足大部分人们卫生保健需求的药物。 11.药品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出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12.药品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变态效应、继发反应、特异质反应、首剂效应、停药综合症、药物依赖性、致癌、致突变、致畸作用等。 13.处方: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以下简称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学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师师)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处方包括医疗机构病区用药医嘱单14.药品有效期:药品有效期指在一定贮藏条件下,能够保证药品质量合格的期限 15.中药:指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止疾病的药物。 16.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含义:是指列入麻醉药品目录精神药品目录的药品和其它物质。依据精神药品对人体的依赖性和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将其分为一类精神药品和第二类精神 药品。 17.医疗用毒性药品:是指毒性剧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 死亡的药品。

农业部渔业局关于实施《清理、取缔“三无”船舶通告》有关事项的通知

农业部渔业局关于实施《清理、取缔“三无”船舶通告》有 关事项的通知 【法规类别】渔业管理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 【发布日期】2008 【实施日期】200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农业部渔业局关于实施《清理、取缔“三无”船舶通告》有关事项的通知 (2008年) 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渔业主管厅(局),各海区渔政局: 根据国函(1994)111号国务院“清理、取缔‘三无’船舶通告”的批复精神,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结合本行业的实际情况,实施对无船名船号、无船舶证书〔无有效渔业船舶检验证书、船舶登记证书、捕捞许可证(以下简称无“三证”)〕、无船籍港的“三无”渔业船舶的清理、取缔,重点对无船舶证书的渔业船舶进行清理、取缔,将其管理纳入法制轨道。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领导 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下,成立由主管局长任组长,渔政、渔监及船检机构领导为成员的清理、取缔“三无”渔业船舶领导小组,部署组织本行政区内

清理、取缔“三无”渔业船舶工作,并争取公安、海关、交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支持,密切合作,做好清理,取缔“三无”渔业船舶工作。 海区渔政局应组织力量分别参与本辖区内各省(区、市)领导小组工作,主要负责农业部渔业局与省(区、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省际间清理、取缔“三无”渔业船舶的衔接、协调工作。各省(区、市)领导小组应将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定期上报本海区渔政局,由海区渔政局汇总报农业部渔业局。 二、宣传、教育 清理、取缔“三无”渔业船舶工作量大面广、政策性强,时间紧、任务艰巨,各地要运用广播、电视、报刊、标语等各种宣传工具,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将这次清理、取缔“三无”渔业船舶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到渔港、码头、渔村、渔船,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渔区广大干部群众对此次清理、取缔“三无”渔业船舶工作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促使其在自我教育中自查自纠,使拥有“三无”渔业船舶的单位和个人在指定时间内自觉到有关部门登记,接受处理。

以典型案例分析来说明学习《药事管理与法规》的重要性

以典型案例分析来说明学习《药事管理与法规》的重要性

以典型案例分析来说明学习《药事管理与法规》的重要性

2015年4月 以典型案例分析来说明学习《药事管理与法规》的重要性 摘要:如今制药行业飞速发展,药品事故却频繁发生,体现了部分人不重视药事法规的现象。我们则更应当认真学习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来体会其重要性。本文就从“欣弗事件”入手,着重分析该事件所违反的药品生产法规,以及对于此事件的对策和感悟。 关键词:药事管理;法规;GMP;欣弗事件 1.药事管理学课程及其特点 药事管理的定义是:为了保证公民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方便、及时,宏观上国家依照宪法通过立法,政府依法通过施行相关法律、制定并施行相关法规、规章、以及在微观上组织药事依法通过施行相关的管理措施,对药事活动施行必要的管理,其中也包括职业道德范畴的自律性管理。药事管理不论对公众、对药事组织都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药事管理是保障公民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方便、及时和生命健康必要的和有效的手段。另一方面,为药事组织提供了法律依据、法定标准和程序。药事管理学是药学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以药学、法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为主要基础的药学类边缘学科,是运用社会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现代药学事业各部分活动及其管理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药品是特殊商品,它关系到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和身体健康的大事。质量好的药品,可以治病救人;劣质的药品,轻则延误病情,重则致人于死地,所以对药品的质量要求,非同小可,

必须达到GMP 要求。我认为本门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药品规范知识,使我们具备一定的GMP 认证方面的知识,对产品的申报,注册以及监督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了解,具备相应的能力,在以后的工作实习中,得以充分运用。 2. 典型案例及分析 2.1典型案例 2006年7月27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西宁市部分患者在使用“欣弗”后[1],出现胸闷、心悸、心慌、寒战、肾区疼痛、过敏性休克、肝肾功能损害等临床症状,随后广西、浙江、黑龙江和山东省等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也分别报告在本地发现相同品种出现类似的临床症状的病例。2006年8月3日,卫生部连夜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停用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药品“欣弗”。之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检查。经查,该公司2006年6月至7月生产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欣弗)未按批准的工艺参数灭菌,降低灭菌温度,缩短灭菌时间,按照批准的工艺,该药品应当经过105℃、30分钟的灭菌过程,但该公司却擅自将灭菌温度降低到100-104℃不等,将灭菌时间缩短到1-4分钟不等,此外增加灭菌柜装载量,影响了灭菌效果。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对相关样品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无菌检查和热原检查不符合规定。2006年8月1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对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欣弗)引发的药品不良事件调查结果:现已查明,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违反规定生产,是导致这起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 不良事件发生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采取了果断的控制措施,开展了全国范围拉网式检查,尽全力查控和收回所涉药品。经查,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自2006年6月份以来共生产欣弗产品3701120瓶,售出3186192瓶,流向全国26个省份。除未售出的484700瓶已被封存外,截止8月14日13点,企业已收回1247574瓶,收回途中173007瓶,异地查封403170瓶。 欣弗事件给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仅黑龙江省就有6人死亡[2],并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2006年8月13日,安徽华源药业公开对“欣弗”不良反应的患者及家属深表歉意,并作出四点承诺:全力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对此事件的调查;在调查结论的基础上,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公司将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尽快完成规定批次“欣弗”的召回工作;对此次事件造成的不良后果,公司将依据有关部门的医学鉴定结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积极落实善后处理工作。此举受到社会舆论的积极反应。2006年10月1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对在“欣弗”不良事件中负有相关责任的单位和个人的处理决定:收回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的大容量注射剂《药品GMP 证书》;撤销该企业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欣弗)药品的批准文号。 2.2案例分析

渔政管理与渔港监督终稿

2015 渔政管理与渔港监督 题型:简答题6个论述题 2个材料题 2个思考题1个老师划的重点: 什么是渔政管理/渔港监督渔政管理/渔港监督包括哪些内容 渔政管理制度(几种、概念、内容、许可) 安全(渔港安全/渔政种的安全)典型案例------材料分析 水域环境 渔船该在哪些地方捕鱼由谁授权--------材料 一、渔船管理 1、为什么要进行渔船管理 (1)解决渔业生产、渔船增长产生的问题 改革开放超过30年,随着经济发展渔业也随之发展,产量一直保持在前沿, 无论是捕捞业还是养殖业都发展到相当规模,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①过度捕捞造成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②渔船密度增加影响水上交通秩序 ③渔船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使涉外事件逐渐增多 ④渔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⑤渔船增多影响渔业经济比较效益和渔民生活水平 ⑥渔船活动造成水域环境污染 (2)渔业管理的核心是渔船管理 ①渔船是渔业生产的基本单元 ②渔船是渔业管理的基本抓手 ③渔船是解决渔业管理问题的核心要素 ④渔船市渔业管理面临的最严重问题 ⑤渔船管理问题已经成为渔业产业发展的瓶颈 (3)国家的管理制度和相关政策要通过渔船来落实 ①渔船成为落实有关政策的载体,是有关政策的直接承接者 ②对渔具渔法、禁渔期、禁渔区的要求和限制

③对捕捞作业对象的限制的禁止 ④规范渔船交通行为、维护水路交通秩序 ⑤避免渔船对水域的污染 2、如何进行渔船管理 (1)依法进行渔船管理——通过制定专门法律法规、考虑协调性与操作性(2)对职能部门进行管理——依法明确承担渔船管理职责的机构部门,依法确定其责任、权利、义务和职务行为规范(权力清单制度) (3)对工作程序的管理——依法确定渔船管理中具体的工作程序和规则(工作流程) (4)对船舶所有人、管理人和船员管理——依法明确船舶所有人、管理人和船员的责任、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权责明确与对等) (5)对渔船实体的管理——依法明确和实施渔船质量、安全、建造标准和规范(激励相容) (6)对渔船行为的管理——以水上交通规则和法定的生产作用规则(网具、时间、区域、种类、渔法等)进行强制规范(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3、渔船管理的主要制度; 渔船管理是渔业管理的核心

2019药事管理与法规重点考点总结1

2019 药事管理与法规重点考点总结1 2019 年药事管理与法规考点总结 页码以2019 版教材为准。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基本原则: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必须立足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正确的改革原则。 该原则强调:①坚持以人为本②坚持立足国情③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④坚持统筹兼顾 总体目标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一、涉及的药品质量特性及其他性质的有关知识总结 (1)国家根据非处方药品的安全性,将非处方药分为甲类非处方药和乙类非处方药。(药管理法实施条例,P64,15 条) (2)医疗机构遵循的合理用药的原则(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P193,15 条),医师开具处方和药师调剂处方应遵循的原则(处方管理办法,P123,4 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遵循的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5 条)均为安全、有效、经济。 (3)药师应当认真逐项检查处方前记、正文和后记,并确认处方的合法性。(处方管理办法,P126,34 条) (4)药师应当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处方管理办法,P126,35 条) (5)处方用药适宜性应该审核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处方管理办法,P126,35 条) (6)处方用药适宜性应该审核剂量、用法的正确性。(处方管理办法,P126,35 条) (7)处方用药适宜性应该审核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的合理性。(处方管理办法,P126,35 条) (8)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 素,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6 条) (9)药品批发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应当负责对供货单位和购货单位的合法性、购进药品的合法性以及供货单位销售人员、购货单位采购人员的合法资格进行审核。(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17 条) (10)药品批发企业的采购活动应确定供货单位的合法资格,确定所购入药品的合法性,核实供货单位销售人员的合法资格。(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61 条) (11)药品批发企业采购首营品种应当审核药品的合法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62 条)

渔政‘

刊名:渔政 主管单位:农业部黄渤海区渔政局 主办单位:农业部黄渤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 主编:刘国荣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 周期:季刊 中文开本:16开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渔政》杂志信息: 《渔政》是黄渤海区渔政局于1986年创刊的内部交流资料。季刊.是我国渔政系统唯一的一本内部综合性出版物。创刊20多年来.得到农业部领导的表扬.同时也深得基层渔政工作者的喜爱《渔政》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百家争鸣”为办刊方针,以“关注渔业发展、探究热点问题,展示渔政风采”为办刊宗旨.为渔政工作者提供广泛的交流平台。 《渔政》的主要栏目有:渔政管理、研究与探讨、渔业安全、渔业环保、渔业资源的增殖与保护、渔政园地、经验介绍、国外渔业、渔政动态、小知识等,并将增设每季要闻、案例分析、渔苑杂谈、人物专访、曝光台等栏目。 为提高刊物质量.更好的服务渔政管理大局,现开展征稿活动.欢迎渔业工作者及关心渔业发展的人员踊跃投稿 一、征稿范围 文章类符合本期刊栏目设置的文章都可投递。 二、注意事项 1.来稿请写清姓名、单位、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 2.本刊发表的署名文章.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文中如有引用、参考资料,请注明。原创稿请注明“原创”字样。

3.在《渔政》上发表的文章都将在黄渤海渔业信息网上刊载,如作者不同意文章在网络上公开,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4.符合征稿要求的稿件一般按投稿时间和质量择优录用。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必要的修改.被录用的稿件将酌情给付稿酬 5.来稿文责自负,严禁剽窃、抄袭,勿一稿两投。稿件发出半年后来见刊登。作者可自行处理。 《渔政》常见论文发表范例: 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水产品质量杨宝瑞 浅谈完善黄渤海区海洋伏季休渔制度战余正曲克伟张浩 创响品牌积极发展休闲渔业 增强责任感促进现代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富学刚 渔业行政执法中暴力抗法的几点思考王宪璋 渔业生产发展及金融支持探析王来华 浅论渔业互保诈保骗赔案件的特点及其防范措施郭庆祝吕世欣 从渔业资源和渔船生产情况探讨渔政管理现状宋虎 青海湖封湖育鱼情况简介黄建民 失海渔民的补偿与安置问题对策研究邓玉岐 伏季休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刘桂强李长春 浅谈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对黄海北部近海资源的影响于世军乔秀利 关于地笼网具能否使用辨析赵祥辉杨春会 打击海上使用违规渔具的方法和对策王金玉綦志国 改革创新,全面推进海区局机关党的建设唐海 重拳出击海陆港联动黄海北部伏休秩序逐年稳定曹林李应宇 渔业污染事故案例分析刘巍 烟台市四十里湾海域赤潮预防对策迟守峰 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渔政管理现代化水平赵国忠 燃油补贴政策效果调查分析 浅谈我国发展海洋渔业循环经济的对策研究战余平孙振涛 青海湖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覃永生 关于伏季休渔管理的几点意见宋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