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超电势和极化率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物理化学读书报告

超电势和极化率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物理化学读书报告

超电势和极化率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物理化学读书报告
超电势和极化率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物理化学读书报告

超电势和极化率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摘要:以腐蚀原电池为重点,简略讨论了原电池或电解池中电流强度不为零时超电势(极化量)和极化率的形成原因,对阳极或阴极电势的影响,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超电势极化率生活

电极电势有理论电势与实际电势之分。原电池或电解池中电流强度i=0时,电极电势为理论电势(热力学平衡电势,或称为Nernst. H. W电势)。i≠0时,实际电极电势偏离理论电势,偏离量称为超电势。对于阴极(原电池的正极也是阴极,发生还原半反应),超电势使实际电势比理论电势低。对于阳极(原电池的负极也是阳极,发生氧化半反应),超电势使实际电势比理论电势高。

也就是说,若设ψ为电极电势,η为超电势,则当i≠0时,ψ

阴,实=ψ

阴,理

阴(η

>0),即ψ

阴,实

阴,理

;ψ

阳,实

阳,理

(η

>0),即ψ

阳,实

阳,理

。η又

称为超电位、过电势、过电位。它的大小代表了极化的程度,即极化量。

极化量和极化率的大小取决于:○1电极反应产物的种类(包括物态);○2电极材料的种类和表面状况;○3电流密度的大小;○4温度;○5电极副反应产物;○6电解质溶液的搅拌情况等。

1 化学电源

人类需要利用原电池作化学电源,但η使负极(阳极)电势升高,正极(阴

极)电势降低,原电池电动势E降低(E=ψ

正-ψ

),电源性能不好。如锌锰酸性

电池,由于正极半反应产生的NH3(g)切断了MnO2在碳棒上取得电子的通路,半反应变得困难,负电荷在正极积累,正极电位下降,电池性能变坏。为此,电池非得“休息”一段时间,以便NH3(g)扩散开,我们才可继续勉强使用这个电池。可见,化学电源中的超电势对人类不利。

2 腐蚀电池

让我们借用伊文思线图讨论一下极化量η和极化率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的影响。

如果:○1将表征腐蚀电池特性的两条极化曲线(阳极极化曲线和阴极极化曲

线)画在同一个图上;○

2横座标用电流强度而不用电流密度(或者假设腐蚀电池的阴极面积等于阳极面积);○

3不计较电极电势随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变化的详细情况,而将电极电势随电流密度变化的曲线画成直线。这种简化了的图解被称为伊文思线图(图中设腐蚀电池的电阻为零)。

图 1 混合控制的伊文思线图

由图1可见:i=0时,电极电势等于理论平衡电势。i ≠0时,阳极电势升高,ψ阳,实=ψ阳,理+η阳,η阳>0,即ψ阳,实>ψ阳,理;阴极电势降低,ψ阴,实=ψ阴,理-η阴,η阴>0,即ψ阴,实<ψ阴,理。所以i ≠0时,腐蚀电池的电动势降低(E=ψ阴,实-ψ阳,实),而且i 愈大,η阳和η阴也愈大,电动势E 愈小。

但是除η外还必须考虑极化率(在伊文思图中为△ψ/△i)的影响。

图1中阳极极化率和阴极极化率都起重要作用,称为混合控制。由图1可见极化率越大,最大腐蚀电流越小。

腐蚀速率是指金属在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损失的质量,若以Vcoor 表示,则有:

式中:W ——阳极金属腐蚀量,g ;

F ——法拉第常数,96485C ·mol -1;

M G ——阳极金属的摩尔质量,g ·mol -1;

n ——阳极金属溶解(即腐蚀)后所形成的离子的价数;

i——电流强度,A;

t——腐蚀时间,s;

即Vcorr正比于腐蚀电流强度i。

综上所述,超电势(或极化率)越大,腐蚀电流越小,腐蚀速率也越小。而金属腐蚀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是众所周知的,可见在减小金属腐蚀速率方面,超电势(或极化率)对人类有利。

3 电解池

η使ψ阴降低,ψ阳升高,电解池实际分解电压大于理论分解电压,需多耗电能,多交电费,对人类不利。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利用超电势这个客观存在,选用不同的电极材料和适当的电解条件(温度、电流密度等)达到工业生产的目的。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氯碱工业中氯气的生产。能斯特电位数值如下:ψΘ(O2/OH-)=0.401 V,ψΘ(Cl2/Cl-) =1.358 V,可见ψΘ(O2/OH-) <ψΘ(Cl2/Cl-),电解槽的阳极似乎应该析出氧气。可是由于[Cl-] >> [OH-],但主要还是因为实际生产中选用了合适的阳极材料,使析出氧的η>>析出氯的η,结果是析出氧气的实际电势反而大于析出氯气的实际电势。这样我们就可以从电解槽的阳极得到氯气,而不是氧气。这是至今人类找到的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氯气的重要方法(生产氧气有极好的工业化方法:空气液化,然后分馏)。

4 结束语

化学电源、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或电解质溶(熔)液电解,极化量与极化率的变化都是最重要的。极化量和极化率不仅决定了化学电源有无商业价值或金属的电化学腐蚀速率,同时还决定了电解产物的种类和状态。电化学是一门高度跨学科的科学,如电解质溶(熔)液理论、金属学、半导体学、相界面测量技术等。电化学科学所涉及的科研和产业总金额也是极其庞大的。

致谢:

感谢四川农业大学理学院***在物理化学课上的悉心指导与讲解,使我更好的完成了这篇文章。感谢四川农业大学图书馆资源数据库,使我可以免费下载多篇优秀期刊文献,完成文章。

《电解与极化》word版

第九章电解与极化作用 一切现实的电化学过程都是不可逆过程,而应用Nernst 方程式处理电化学体系时,都有一个前提,即该体系需处于热力学平衡态。从而可见,应用Nernst 方程所能研究的问题范围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对不可逆电极过程进行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上或实际应用中,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要使电化学反应以一定的速度进行,无论是原电池的放电或是电解过程,在体系中总是有显著的电流通过。因此,这些过程总是在远离平衡的状态下进行的。研究不可逆电极反应及其规律性对电化学工业十分重要,因为它直接涉及工艺流程、能量消耗、产品单耗等因素。我们将讨论电解过程中在电极上进行的不可逆反应,从中得出不可逆电极过程的一些规律,将它们可应用于电镀、电化学腐蚀、化学电源等方面。本章将主要介绍通电使体系发生化学变化即电解作用中的一些规律,对于在有电流通过电极的所发生的极化作用的原因也作了介绍。具体学习内容如下: 1、了解分解电压的意义。 2、了解产生极化作用的原因。了解超电势在电解中的作用。 3、能计算一些简单的电解分离问题。 第一节分解电压 使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称为电解池。当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正离子向阴极迁移,负离子向阳极迁移,并分别在电极上起还原和氧化反应,从而获得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若外加一电压在一个电池上,逐渐增加电压直至使电池中的化学反应发生逆转,这就是电解。实验表明,对任一电解槽进行电解时,随着外加电压的改变,通过该电解槽的电流亦随之变化。 例如,使用两个铂电极电解HCl 溶液时,使用图 9.1 的线路装置,改变可变电阻,记录电压表和 电流表的读数,则可测量电解槽两端电位差与电 流强度的关系曲线。开始时,当外加电压很小时, 几乎没有电流通过电解槽;电压增加,电流略有 增加;当电流增加到某一点后,电流随电压增大 而急剧上升,同时电极上有连续的气泡逸出。 在两电极上的反应可表示如下: 阴极2H+(a H+)+2e.→H2(g, p) 阳极2Cl-.(a Cl-)→Cl2(g, p)+2e. 图9.1 分解电压的测定装置

读书报告格式要求与参考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读书报告格式要求与参考

编号:FS-DY-20588 读书报告格式要求与参考 读书报告格式内容 1、作者简介、内容概要; 2、本书在表达(如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处理等方面的特别之处; 3、作者在书中传递的讯息; 4、书中令人深刻难忘的部分以及你个人最喜爱的部分; 5、个人对本书的评价和观感(如是否值得向其它读者推介); 6、读后感:(1)书中情节引起的联想 (2)书中内容引起的疑问 (3)本书令你有何提醒、启发及反思 7、从本书获得的收获; 8、引用本书或其它书籍的内容,或日常用语 9、总结

读书报告注意事项 一. 读书报告有没有一定的格式 对初写读书报告的同学来说,学校会有一般的格式要求,让其有所遵循。一般地,只要有书名、有作者,其一的作用是,让别人知道你看过这本书。 二. 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 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是一面看书一面写,不论有甚么感想、疑问和见解,都随即把它们写下来。 如果书是自己的,可以直接写在书随笔记下一些想法。 三. 不止读一本书 要把一本书的读书报告写好,除了对这本书要有较透彻的了解之外,还要对作者、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对这本书写作的背景有所了解。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同时找到其他有关的书来看,包括: 1. 作者的传记; 2. 作者其他作品; 3. 别人对这本书的研究; 4. 其他作者的回顾或有关著作

读书报告——地物光谱及其测量

读书报告——地物光谱及其测量 一、电磁辐射的微观机制 自然界中任何地物都具有其自身的电磁辐射规律,如具有反射,吸收外来的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的某些波段的特性,它们又都具有发射某些红外线、微波的特性;少数地物还具有透射电磁波的特性,这种特性称为地物的光谱特性。物体及射和发射电磁波的,本领随波长的改变而改变的特性,称地物的波谱特征。 而地物产生电磁辐射的微观机制为如下: 1、光的吸收与发射 电子、原子核、分子的振动和转动都有能级,当入射光子能量与这些能及的某两级的能量差相当时,就会被吸收,且发出相应的能及跃迁;而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就会发射击电磁辐射。其频率由两级的能量差决定。所以不同的能级跃迁的就会产生不同谱段的电磁辐射。 2、反射 10 秒, 物体内部粒子吸收光子后,由基态跃迁为激发态,通常粒的种激发态极短,约8 之后随发射与吸收光子频率相同的光子后,粒子又复原来的能量状态,温度并无变化,这个过程就是反射,即 反射:吸收光子+高能级跃迁——快速低能级跃迁+放出光子 3、吸收 1) 有些激发态能级的寿命特别长称亚稳定态,粒子吸收光子进入这些激发态后并非立即放出光子而向下跃迁,而会滞留一段时间,这时间物体内部的能量会增加,温度上升。这过程就是一般所说的吸收。 2)粒子吸收光子后将其能量转化为化学能 4、热辐射 热辐射:电子云相互碰撞,造成低能级的轨道跃迁,放出光子,物体温度下降。 5、透射 如入射光子的能量与物体内部所有粒子的能级差都不同,那么入射光将不会被子吸收而发生透射。

6、荧光效应 某些物质中的粒子(电子)吸收光子进入激发态后,可以级联方式跃迁回基态,因而可以吸收某一波长的能量,再了出另一不同波的光子。这就是荧光效应。 电磁辐射射到物体上有三个分量:反射、吸收和透射。分别用反射率,吸收率和透射率来表示。 反射率=反射能量/入射能量; 吸收率=吸收能量/入射能量; 透射率=透射能量/入射能量。 由于自然界大部分物体不透明,所以可以认为吸收率=1-反射率,因此,高反向率的物体是弱发射体,同时也说明对绝大部分地物,只要测定其反射率就可以推算其发射率。 二、地物波谱特征的测定 我们所说的测定某地物的光谱即为测定低反射波谱。反射波谱:用曲线来表示某物体的反射率(或反射辐射)随波长变化的规律,此曲线即称为该物体的反射波谱。物体的反射波谱限于紫外、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 影响地物反射波谱的因素主要有:物体的组成成份、结构、表面状态、所处环境。在漫反射情况下,物质组成和结构是影响反射光谱的主要因素。 测定的方法一般为:采用0.35—2.5的光谱仪(光辐射计)来测量,测定的方法是将地物与已知反射率的白板(标准板)相比较,求出地物反射率R , 00 R L L R = 上式中:L ?测得地物反射辐射通量;R0 ?白板反射率(已知) ; L0 ?测得白板反射辐射能量; 而测量方式主要有室内测量和野外测量。 室内测量:将样品拿到实验室测量,结果精度高,但不反映实际状态; 野外测量:将仪器拿到实地测量,结果较反映地物自然状态的波谱特征。 在进行野外测量时,我们所获取的光谱数据是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云、风、相对湿度、入射角与探测角、仪器扫描速度、仪器视场角、仪器的采样间隔和光谱分辨率、坡向、坡度、目标本身光谱特性等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测量前要根据试验的目标与任务制定相对应的试验方案,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对所测结果的影响,使所得的光谱数据尽量反映目

电解与极化

一、选择题 1.当发生极化现象时,两电极的电极电势将发生如下变化:B A., B. , C., D., 2.极谱分析仪所用的测量阴极属于下列哪一种电极: A A.浓差极化电极B.电化学极化电极C.难极化电极D.理想可逆电极 3. 电解混合电解液时,有一种电解质可以首先析出,它的分解电压等于下列差值中的哪一个?(式中分别代表电解质电极反应的平衡电极电势和析出电势。)C A. B. C. D. 4. 298K、0.1mol·dm-3的HCl溶液中氢电极的热力学电势为-0.06V,电解此溶液时,氢在铜电极上的析出电势: C A.大于-0.06V B.等于-0.06V C.小于-0.06V D.不能判定5.电解金属盐的水溶液时,在阴极上: B A.还原电势愈正的粒子愈容易析出 B还原电势与其超电势之代数和愈正的粒子愈容易析出 C.还原电势愈负的粒子愈容易析出 D.还原电势与其超电势之和愈负的粒子愈容易析出 6.电解时,在阳极上首先发生氧化作用而放电的是: D A.标准还原电势最大者。 B.标准还原电势最小者。 C.考虑极化后实际上的不可逆还原电势最大者 D.考虑极化后实际上的不可逆还原电势最小者 7.极谱分析中加入大量惰性电解质的目的是:C A.增加溶液电导B.固定离子强度C.消除迁移电流D.上述几种都是 8.极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滴汞电极的B A.电阻 B.浓差极化的形成C.汞齐的形成D.活化超电势 9.已知:=1.36V,=0V =0.401V,=0.8V 以石墨为阳极,电解0.01mol·kg-1NaCl溶液,在阳极上首先析出:A A.Cl 2B.Cl 2 与O 2 混合气体C.O 2 D.无气体析出 10.用铜电极电解CuCl 2 的水溶液,在阳极上会发生:: D A.析出氧气B.析出氯气C.析出铜D.铜电极溶解 11.用铜电极电解0.1mol·kg-1的CuCl 2 水溶液,阳极上的反应为 B A.2Cl-→Cl 2 +2e- B.Cu→Cu2++2e- C.Cu→Cu++e- D.2OH-→H 2O+(1/2)O 2 +2e-

读书报告格式及要求

读书报告格式及要求 读书报告格式要求 一、读书报告有没有一定的格式 对初学写读书报告的同学来说,老师会介绍一般的格式给他们, 让他们有所遵循。只要有书名、有作者,其它可集中读后感来写。最 花费笔墨的是内容概要,其作用是让别人知道你看过这本书。至于写 读后感的方式却是多种多样,没有任何规范。能够写成很抒情的散文,很尖锐的评论,很精辟的分析,很周详的比较……要看书的性质,也 要看你感想的性质。 二、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 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是一面看书一面写,不论有什么感想,疑问 和见解,都随即把它们写下来。如果书是自己的,能够直接写在书上;如果书不是自己的,就要准备一本读书札记簿,写在本子上。书看完了,把自己写下来的那些感受浏览一次,就会发现几个重要能够发挥的。把这几个重点列出来,有时间的话,把书有选择地再看一遍,以 便你想论述的重点,找寻更多的资料或例证。有需要时,还能够再找 其它相关的书籍来补充你的论点。这样,你阅读的收获会丰富得多, 你写的读书报告也会有分量得多。 三、不要只读一本书 四、赞扬与批评 初学写读书报告,大多拜倒在作品之前,大大夸奖一番。不过赞 扬与批评都需要见地,公式化的赞美之词:内容丰富,描写细腻,刻 画入微,感人肺腑,文章清丽……全是废话。赞要赞到作品的节骨眼上,是这本书独有的、最突出的优点。批评当然比赞扬更难,因为写 读书报告的人学养往往逊于作者,要能指出一本书的缺点,而又能言 之成理,使人信服,实在并非易事。但不容易并不表示不能够这样做,

如果做得到,这篇读书报告会更容易受到欣赏。既指出优点又指出缺点,当然是常用的做法,不过很容易变成一种公式,四平八稳的结果 是不汤不水。所以赞扬不容易,批评难,又赞扬又批评也不简单。 ...第一范文§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五、点与面 读书报告可对一本书全面论述,全面的结果很容易流于浮面,样 样都谈到了,但仅仅泛泛之论,倒不如抓住你最有感受、最有心得的 几点来谈。因为你谈得集中、深入,自然能给读者比较深刻的印象。 六、不要引用太多 好的读书报告应以写报告人自己的意见为主要内容,原文能够作 为举例加以引述,但不宜太多。引述其它人对这本书的看法也要适可 而止,不要连篇累牍的抄。否则看过之后,只觉得绝大部分是别的唾余,写读书报告的仅仅一个人云亦云的抄录者。 七、读书报告的内容可包括:1、作者简介、内容概要; 2、本书在表达(如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处理等方面的特别之处; 3、书中叫人深刻难忘的部分; 4、作者在书中传递的讯息; 5、个人最喜爱的部分; 6、对本书的评价和观感(如是否值得向其它读者推介); 7、读后感:(1)书中情节引起的联想 (2)书中内容引起的疑问 (3)本书令你有何提醒、启发及反思 (4)本书引起的思想上的转变

关于稀土的读书报告(化学)

关于稀土的读书报告 ——读《稀土》有感 【引言】稀土被人们称为新材料的“宝库”,是国内外科学家最关注的一组元素,被美国、日本等国家列为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关键元素。近些年来,在我国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家已经开始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来限制稀土的出口,视稀土为战略储备物资。基于以上国情,我将从稀土的发展历程、稀土的具体分布及存在形式、稀土元素的无机化合物、稀土元素的具体用途以及我对中国稀土开发和贸易的思考这五方面具体阐述我的读后感。 一:稀土的发展历程 1.1稀土是什么? 稀土的英文名是Rare Earth,即“稀少的土”。其实这是18世纪遗留给人们的误会。局限于当时的探测水平和提炼技术,人们之发现了若干种稀土元素并只制得了不纯净、像土一样的氧化物,故取名Rare Earth。 1.2稀土元素的定义 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对稀土元素的定义,稀土类元素是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第三副族中原子序数从57至71的15个镧系元素,镧(57)、铈(58)、镨(59)、钕(60)、钷(61)、钐(62)、铕(63)、钆(64)、铽(65)、镝(66)、钬(67)、铒(68)、铥(69)、镱(70)、镥(71),再加上与其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相近的钪(21)和钇(39),共计17个元素。 根据稀土元素间物理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性质的某些差异和分离工艺的要求,通常将稀土元素分为轻、重两组。钆以前的镧、铈、镨、镝、钕、钷、钐、铕7个元素为轻稀土元素,亦称铈组稀土元素;钆、铽、钬、铒、铥、镱、镥,钪和钇等9个元素称为重稀土元,亦称钇组稀土元素。 1.3稀土元素发现及发展史 1787年,瑞士军官C.A.Arrhennius发现了一种新矿物。1794年,芬兰化学家J.Gadolin 分析这种矿物时,发现了新未知元素,因其氧化物形似泥土,因此成为“新土”。1797年,瑞典化学家A.G.Ekeberg确认了该“新土”,并将“新土”命名为“钇土”(Yttria)。 1843年,K.G.Mosander在研究“钇土”的时候发现了两种新元素,分别命名为铽(Terbium)和铒(Erbium)。 1878年,Jean Charles G.de Marignac又在“铒”中发现了新稀土元素,命名为镱(Ytterbium)。 1879年,Per Theodore Cleve在Marignac分离出镱中的“铒”后又发现了两个新元素,分别命名为钬(Holmium)和铥(Thulium)。 1886年,Lecog de Boisbaudran又将Cleve发现的“钬”分离为两个元素,一个仍称钬,另一个叫镝(Dysprosium)。 1907年,Auer von Welsbach和G.Urbain各自进行研究,用不同分离方法从1878年发现的“镱”中分离出一个新元素,并将这个新的稀土元素命名为镥。 从1794年发现钇土到1907年发现镥这8个稀土元素,共经历了113年。 轻稀土的发现晚于重稀土。 1803年,J.J.Berzelius、W.Hisinger和M.H.Klaproth一起发现了一种新“土”取名为“铈土”。 1839年,Mosander 发现“铈土”中还含有其它新元素,他取名为镧。 1841年,Mosander又在他发现的“镧”中发现了新元素。性质与镧相似,因此借希腊语中“双胞胎”之意将其命名为Didymium(吉基姆)。

电化学工作站测极化曲线

应用电化学实验 本课程安排4个综合实验,每个实验4个学时,共16个学时,按照10人一组分别进行。自编实验讲义。实验仪器有:分析天平;直流稳压稳流电源;电化学工作站;恒温水浴;饱和甘汞电极;鲁金毛细管;H 型电解槽;Pt 电极;电解槽;赫尔槽;电力搅拌器、磁力搅拌器;pH 计。 实验1:极化曲线的测定 实验内容:测定Ni 2+离子、Co 2+离子单金属电沉积、以及Ni-Co 合金共电沉积的稳态阴极极化曲线。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三电极体系装置和电化学工作站的应用。 2.掌握用线性电位扫描法测量极化曲线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学会从极化曲线上分析电极过程特征。 2.测定金属电沉积的阴极极化曲线。 3.学会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二、 实验原理 研究电极过程的基本方法是测定极化曲线。电极上电势随电流密度变化的关系曲线称为极化曲线。极化曲线表示了电极电位与电流密度之间的关系,从极化曲线上可以求得任一电流密度下的过电势(超电势),看出不同电流密度时电势变化的趋势,直观地反映了电极反应速度与电极电势的关系。在某一电流密度下极化曲线的斜率i ???称为极化度(极化率),极化度的大小可以衡量极化的程度,判断电极过程的难易。极化度小,电极过程容易进行;极化度大,电极过程受到较大阻碍而难以进行。从极化曲线还可求电极过程动力学参数,如交换电流密度i 0、电子传递系数α、标准速度常数、以及扩散系数;还可以测定反应级数、电化学反应活化能等。 被控制的变量电极电位是随时间连续线性变化的。随时间连续线性变化的电位可用线性方程表示: Vt i +=??; 其中:?——扫描电位,t ——扫描时间,V ——扫描速度,i ?——扫描起点电位。

读书报告的基本格式要求

读书报告的基本格式要求 怎样写读书报告 一、读书报告有没有一定的格式对初学写读书报告的同学来说,老师会介绍一般的格式给他们,让他们有所遵循。只要有书名、有作者,其它可集中读后感来写。最花费笔墨的是内容概要,其作用是让别人知道你看过这本书。至于写读后感的方式却是多种多样,没有任何规范。可以写成很抒情的散文,很尖锐的评论,很精辟的分析,很周详的比较……要看书的性质,也要看你感想的性质。 二、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是一面看书一面写,不论有什么感想,疑问和见解,都随即把它们写下来。如果书是自己的,可以直接写在书上;如果书不是自己的,就要准备一本读书札记簿,写在本子上。书看完了,把自己写下来的那些感受浏览一次,就会发现几个重要可以发挥的。把这几个重点列出来,有时间的话,把书有选择地再看一遍,以便你想论述的重点,找寻更多的资料或例证。有需要时,还可以再找其它有关的书籍来补充你的论点。这样,你阅读的收获会丰富得多,你写的读书报告也会有分量得多。

三、不要只读一本书要把一本书的读书报告写好,除了对这本书要有较透彻的了解之外,还要对作者、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对这本书写作的背景有所了解。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同时找到其它有关的书来看,包括:1、作者的传记;2、作者其它作品;3、别人对这本书的研究;4、其它作者的回顾或有关著作(如巴金的《回想录》与杨绛的《干校十记》等)。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条件或需要这样做,但能够这样做,写出来的读书报告一定扎实得多,丰厚得多。 四、赞扬与批评初学写读书报告,大多拜倒在作品之前,大大夸奖一番。可是赞扬与批评都需要见地,公式化的赞美之词:内容丰富,描写细腻,刻画入微,感人肺腑,文章清丽……全是废话。赞要赞到作品的节骨眼上,最好是这本书独有的、最突出的优点。批评当然比赞扬更难,因为写读书报告的人学养往往逊于作者,要能指出一本书的缺点,而又能言之成理,使人信服,实在并非易事。但不容易并不表示不可以这样做,如果做得到,这篇读书报告会更容易受到欣赏。既指出优点又指出缺点,当然是常用的做法,可是很容易变成一种公式,四平八稳的结果是不汤不水。因此赞扬不容易,批评难,又赞扬又批评也不简单。

《中国化学学科史》的读后感

《中国化学学科史》的读后感 《中国化学学科史》的读后感 对现代化学做出了贡献。 作为一门现代科学,中国现代化学是20世纪初从西方全面移植 过来的。晚清民国时期是现代化学学科在中国落地生根的关键时期。本书对这段历史进行了全面梳理,尤其是对中国化学学会等中国首 批化学研究团体和研究机构建立、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对于中文化 学术语的制定以及学科化时期的学术研究情况进行了专门研究,再 现了中国化学学科的早期制度化过程。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化学学科取得了重大发展,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化学分支学科蓬勃发展。但以前 对于中国化学学科在1949年以后的发展,还从未从学科史角度进行 过全面的梳理。本书以1949年以后中国化学学科的发展情况作为全 书的重点,填补了以前对于此段历史研究不够充分的缺陷。 《中国化学学科史》共分三大部分、共十七章。 第一部分包括前6章,对化学学科在中国得以建立的本土文化背景和国际学科背景进行了简要探讨,内容包括中国古代的化学相关 实践和知识以及作为中国现代化学学科直接来源的西方现代化学学 科的制度化过程。 第二部分全面追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现代化学逐渐传入中国,并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在中国逐渐确立的过程,内容包括化学教科书 的引进、名词术语的翻译、近代化学研究团体和研究机构的设置、 中国近代化学工业体系的建立等。这部分包括三章。 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化学学科的发展,这部分包括后八章。是《中国化学学科史》的主体部分,这一部分对我国化学学科发展的 基本情况进行了系统概括,弥补了以往对新中国建立以后的化学学

科发展情况研究不够充分的`缺陷。这一部分分章介绍建国以来我国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分支领域里的学科发展情况,内容涉及这些分支学科中取得的重大化学成就、杰出研究者以及学术机构发展概况。

电解与极化作用-学生

4801 电池 Pb(s)│H2SO4(m)│PbO2(s),作为原电池时,负极是,正极是;作为电解池时,阳极是,阴极是。 4802 当电池的电压小于它的开路电动势时,则表示电池在: ( ) (A) 放电 (B) 充电 (C) 没有工作 (D) 交替地充放电 4815 电解HNO3, H2SO4, NaOH, NH3·H2O, 其理论分解电压均为1.23 V。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16 从理论上分析电解时的分解电压, E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且随电流强度I的增加而_____________。 4851 电化学中电极反应的速度以 ______ 表示,极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现象,极化主要有 _________, _________。超电势是。 4855 当发生极化现象时,两电极的电极电势将发生如下变化: ( ) (A) φ平,阳>φ阳;φ平,阴>φ阴 (B) φ平,阳<φ阳;φ平,阴>φ阴 (C) φ平,阳<φ阳;平,阴<φ阴 (D) φ平,阳>φ阳;φ平,阴<φ阴 4857 298 K、0.1 mol·dm-3的 HCl 溶液中,氢电极的热力学电势为 -0.06 V,电解此溶液 为: ( ) 时,氢在铜电极上的析出电势φ H2 (A) 大于 -0.06 V (B) 等于 -0.06 V (C) 小于 -0.06 V (D) 不能判定 4858 电池放电时,随电流密度增加阳极电位变 ________,阴极电位变 ________,正 极变 ________ ,负极变_____。 4859 电解过程中,极化作用使消耗的电能 ________;在金属的电化学腐蚀过程中,极 化作用使腐蚀速度 ________ 。 4860 (1) 设阳极和阴极的超电势均为 0.7 V,还原电位均为 1.20 V,则阳极电位等 于__________ ,阴极电位等于__________ 。 (2) 电池充电时,充电电压比平衡电动势高、低还是相等 _________ 。 4866 氢气在金属电极上析出时, 根据条件不同, 超电势随电流密度变化关系分别可用=R e j或 =a + b lg j表示, 前者适用于情况, 而后者适用于____________情况。 4870 Tafel公式=a+blg j 的适用范围是: ( ) (A) 仅限于氢超电势 (B) 仅限于j 0, 电极电势稍有偏差的情况 (C) 仅限于阴极超电势, 可以是析出氢, 也可以是其他 (D) 可以是阴极超电势, 也可以是阳极超电势

化学读书报告3000字

化学读书报告3000字

《化学简史》读书报告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英)柏廷顿所著的《化学简史》,这本书分为十六章: 第一章应用化学的起源 第二章化学的初期 第三章炼金术的传布 第四章医药化学 第五章燃烧和大气性质的早期研究 第六章气体的发现 第七章拉瓦锡和近代化学的基础 第八章化合比例定律和原子学说 第九章戴维、柏尔采留斯的电化学说或二元学说 第十章有机化学的初期 第十一章取代作用、一元学说和类型论 第十二章化合价理论 第十三章有机化学的发展 第十四章物理化学史

第十五章周期律 第十六章原子结构 其中我重点看了第一章应用化学的起源,这一章分为早期的应用化学早期的金属知识玻璃染料总结这几节。 在人类历史的初期,还不会使用金属,当时的用具只有石器、角或骨制。头一个知道的金属可能就是黄金,因为它以天然的金属出现在一些河沙之中,以其颜色和光泽吸引人们的注意。最早,或许用淘沙冲积物的办法获得一些小金块。在人类历史的初期,还不会使用金属,当时的用具只有石器、角或骨制。头一个知道的金属可能就是黄金,因为它以天然的金属出现在一些河沙之中,以其颜色和光泽吸引人们的注意。最早,或许用淘沙冲积物的办法获得一些小金块。黄金饰品同磨光和加工的石器遗物层一起被发现,它们属于很早的时期,所谓新石器时代。其次是铜,有人甚至认为知道铜比知

道黄金更早。埃及人可能用木炭去还原孔雀石得到铜。 黄金饰品同磨光和加工的石器遗物层一起被发现,它们属于很早的时期,所谓新石器时代。其次是铜,有人甚至认为知道铜比知道黄金更早。埃及人可能用木炭去还原孔雀石得到铜。早在公元前3400年,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现伊拉克),人们已经冶金--炼铜。地中海的克里特岛稍迟一些。 苏美尔人很擅长冶炼金属比如银、铜、还有金。青铜(铜和锡的合金)是冶金术的一大进步,一般来说,青铜的出现比铜要晚,有的地方差不多同时出现。 埃及人和美索不达米亚人在加工金属的同时也使制造玻璃和有釉陶器或者类似原料达到完善。埃及的陶工就用用陶轮制作黏土,并且不用开炉而在高大的焙烧器皿中来进行。最早的陶器没有釉,只有淡黄色的彩饰。

极化曲线在电化学腐蚀中的应用资料

极化曲线在电化学腐蚀中的应用 娄浩 (班级:材料化学13-1 学号:120133202059) 关键词:电化学腐蚀;极化;极化曲线;极化腐蚀图 据工业发达国家统计,每年由于腐蚀造成的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l~4%,世界钢铁年产量约有十分之一因腐蚀而报废,因此研究金属腐蚀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能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大意义。其中电化学腐蚀是金属腐蚀的一种最普遍的形式。论文分析了电化学腐蚀的机理以及极化曲线的理论基础。利用测量极化曲线的方法,研究金属腐蚀过程,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1.金属腐蚀的电化学原理 金属腐蚀学是研究金属材料在其周围环境作用下发生破坏以及如何减缓或防止这种破坏的一门科学[1]。通常把金属腐蚀定义为:金属与周围环境(介质)之间发生化学或电化学而引起的破坏或变质。所以,可将腐蚀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2]。 化学腐蚀是指金属表面与非电解质直接发生纯化学作用而引起的破坏。其反应的特点是金属表面的原子与非电解质中的氧化剂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腐蚀产物[3]。腐蚀过程中电子的传递是在金属与氧化剂之间直接进行的,因而没有电流产生。 电化学腐蚀是指金属表面与电子导电的介质(电解质)发生电化学反应而引起的破坏。任何以电化学机理进行的腐蚀反应至少包含有一个阳极反应和一个阴极反应,并以流过金属内部的电子流和介质中的离子流形成回路[4]。阳极反应是氧化过程,即金属离子从金属转移到介质中并放出电子;阴极反应为还原过程,即介质中的氧化剂组分吸收来自阳极的电子的过程。例如,碳钢[5]在酸中腐蚀,在阳极区Fe被氧化成Fe2+所放出的电子自阳极Fe流至钢表面的阴极区(如Fe3C)上,与H+作用而还原成氢气,即 阳极反应:Fe - 2e →Fe2+ 阴极反应:2H+ + 2e →H2 总反应:Fe + 2H+ →Fe2+ + H2 与化学腐蚀不同,电化学腐蚀的特点在于,它的腐蚀历程可分为两个相对独立并可

读书报告格式

读书报告格式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读书报告格式 怎样写读书报告 一、读书报告有没有一定的格式 对初学写读书报告的同学来说,老师会介绍一般的格式给他们,让他们有所遵循。只要有书名、有作者,其它可集中读后感来写。最花费笔墨的是内容概要,其作用是让别人知道你看过这本书。至于写读后感的方式却是多种多样,没有任何规范。可以写成很抒情的散文,很尖锐的评论,很精辟的分析,很周详的比较……要看书的性质,也要看你感想的性质。 二、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 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是一面看书一面写,不论有什么感想,疑问和见解,都随即把它们写下来。如果书是自己的,可以直接写在书上;如果书不是自己的,就要准备一本读书札记簿,写在本子上。书看完了,把自己写下来的那些感受浏览一次,就会发现几个重要可以发挥的。把这几个重点列出来,有时间的话,把书有选择地再看一遍,以便你想论述的重点,找寻更多的资料或例证。有需要时,还可以再找其它有关的书籍来补充你的论点。这样,你阅读的收获会丰富得多,你写的读书报告也会有分量得多。 三、不要只读一本书

要把一本书的读书报告写好,除了对这本书要有较透彻的了解之外,还要对作者、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对这本书写作的背景有所了解。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同时找到其它有关的书来看,包括:1、作者的传记;2、作者其它作品;3、别人对这本书的研究;4、其它作者的回顾或有关着作(如巴金的《回想录》与杨绛的《干校十记》等)。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条件或需要这样做,但能够这样做,写出来的读书报告一定扎实得多,丰厚得多。 四、赞扬与批评 初学写读书报告,大多拜倒在作品之前,大大夸奖一番。可是赞扬与批评都需要见地,公式化的赞美之词:内容丰富,描写细腻,刻画入微,感人肺腑,文章清丽……全是废话。赞要赞到作品的节骨眼上,最好是这本书独有的、最突出的优点。批评当然比赞扬更难,因为写读书报告的人学养往往逊于作者,要能指出一本书的缺点,而又能言之成理,使人信服,实在并非易事。但不容易并不表示不可以这样做,如果做得到,这篇读书报告会更容易受到欣赏。既指出优点又指出缺点,当然是常用的做法,可是很容易变成一种公式,四平八稳的结果是不汤不水。因此赞扬不容易,批评难,又赞扬又批评也不简单。 ...范文大全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五、点与面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导论读书报告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导论读书报告材控普0903 覃春花20094406 摘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导论科目上课时间:从本学期的第五周到本学期的十二周。上课地点:A106。第五、六周学习内容:本科目的学习方法、基本要求、目的、任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介绍。第七周学习内容:金属塑性加工中的基础理论及现代设计分析方法运用介绍。第八、九周学习内容:焊接的相关知识。第十、十一周学习内容:体积成形技术中的锻造、轧制相关知识。第十二周学习内容:特种成形及其它成形,板料成形、模具相关知识。 本课程主要学习内容有材料加工技术的发展与现状、金属塑性加工、模具技术、焊接与连接技术等,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对材料加工技术的基本方法有较全面、较概括的了解,对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最新发展成果有所了解,初步掌握材料加工工程中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及发展概况。本课程是为以后专业学习做准备的,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专业。 材料加工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1.材料加工技术的发展与人类文明 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关于石器、陶瓷、青铜器相关知识,以及

对学科的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 (1)石器——数百万年前,人开始用骨头、石头制成简单的工具,具有了材料加工痕迹。开始了人类历史达二、三百万年之久的石器时代。50万年前,北京猿人使用的石头和骨头工具,制作粗糙,无用途分化,无美的概念。 (2)陶器——六千多年前的西安半坡遗址出把锡矿石加到铜里一起熔炼,制成的物品更加土的制作十分精美的尖底陶罐、鱼纹彩陶盆等。出现了带装饰性的容器类陶制器皿。 (3)青铜器——生产力发展,古人在不断改进石器和寻找石料的劳动中,发现了天然铜块,加热锻打,加工成各种器物。我国的青铜冶炼始于夏代。青铜器是中国伟大文明历史的记载,她在记载伟大文明的同时,也见证了中国近代屈辱史。 材料加工技术的学科内涵: 材料加工技术属于材料加工工程学科,是研究控制材料的外部形状和内部组织结构,以及将材料加工成人类社会所需求的各种零部件及成品的应用技术的学科。而材料加工工程学科又属于材料科学工程学科,这是一个一级学科。其中,材料加工工程又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金属压力加工。2、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3、焊接。4、铸造。5、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其中金属压力加工包括我们学校的特色:金属的轧制。

电解与极化作用

第十章
电解与极化作用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电极极化的原因及应用, 并能计算一些简单的电解 分离问题。 教学要求: 了解分解电压的意义。 了解产生极化作用的原因。了解超电势在电解中的作用。能计算一些简单的 电解分离问题。 了解金属腐蚀的原因和各种防腐的方法。 了解化学电源的类型及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电极极化的原因,实际析出电势的求算和电解分离。 教学内容: §10.1 分解电压
使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称为电解池。当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正离子 向阴极迁移,负离子向阳极迁移,并分别在电极上起还原和氧化反应,从而获得 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若外加一电压在一个电池上,逐渐增加电压直至使电池中 的化学反应发生逆转,这就是电解。 实验表明,对任一电解槽进行电解时,随着外加电压的改变,通过该电解槽 的电流亦随之变化。 例如,使用两个铂电极电解 HCl 溶液时,改变可变电阻,记录电压表和电 流表的读数,则可测量电解槽两端电位差与电流强度的关系曲线。开始时,当外 加电压很小时,几乎没有电流通过电解槽;电压增加,电流略有增加;当电流增 加到某一点后,电流随电压增大而急剧上升,同时电极上有连续的气泡逸出。 在两电极上的反应可表示如下: 阴极 2H+(aH+)+2e→H2(g, p) 阳极 2Cl- (aCl-)→Cl2(g, p)+2e当电极上有气泡逸出时,H2和Cl2的压力等于大气压力。 电解过程分析:当开始加外电压时,还没有H2和Cl2生成,它们的压力几乎为 零,稍稍增大外压,电极表面上产生了少量的H2和Cl2,压力虽小,但却构成了 一个原电池(自发地进行如下反应) (-) H2(p)→2H+(aH+)+2e(+) Cl2(g)+2e-→2Cl-(aCl-)

关于生物化学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学习心得体会)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既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又是生命科学的前沿。这门课程给我印象最深 的不仅是它大量的专业名词,还有它也是这学期所有课程里最厚最重的一本书了。在第一堂课中,我们在老师带领下对这门的学习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它的功能作用,了解它的学习领域。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 代谢与调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目前自然科学中进展最迅速、最具活力的前沿领域。它是 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体的组成与结构、代谢及其调控的一门科学,它是一门具有先进性、科学 性和系统性的学科,并以众多相关学科为基础。由于其在生物等学科的重要性而使内容逐渐增多,且发展速度快,新知识、新进展不断涌现,有大量需要记忆和思考的内容,因此学好它不是一件 容易的事情。 最开始的我确实觉得无从下手,面对书上大量的知识点很是迷茫,我开始有慢慢的很认真的 看课本上的内容,逐字逐句的理解、体会和记忆。但学习效率很慢,而且学习得效果也很不令人 满意。书上的内容太多,太杂,即使我有讲整个的内容都看里一遍,也无法讲他们转变为我自己 脑中的知识,最明显的就是表现在做题上,完全就是觉得所考的题和所学的知识无法联系在一起,可能问题便在于没有理解到知识内容,思考太少,知识也很浅。 学习不怕没问题,怕的就是没有问题。学会解决问题,也是自己能 力的一种提高。我有将自己的问题与高年级的师兄师姐进行交流,他们也有耐心得一起寻找 解决的方法,并且还告诉我他们的一些学习方法和心得体会,让我受益匪浅。同时我自己也通过 互联网和图书馆,去找一些资料,以便自己深入的理解学习得内容。上课前一定要提前预习,这 个是很有必要的。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是最为关键的,虽然不能完全听懂,但我有努力跟上老师 的上课节奏,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课后通过老师的课件和上课所做的笔记,再进行二次学习,及 时学习,及时复习,不拖延。以下是一下学习得方法,我觉得还挺值得借鉴的 1.抓住主线,由表及里,循序渐进 根据研究内容,生物化学可分为以下几部分:①重要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着重介绍蛋白质、核酸、酶、维生素、激素和抗生素等的组成、结构与功能。重点掌握生物分子具有哪些基本 的结构,哪些重要的理化性质,以及结构与功能之间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同时要随时将它们进行 比较。这样既便于理解,也有利于记忆。②物质代谢及其调节:主要介绍糖代谢、脂类代谢、能 量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以及各种物质代谢的联系和调节规律。此部分内容是传统生 物化学的核心内容。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应注重学习各种物质代谢的基本途径,特别是糖代谢途 径(糖酵解、三羧酸循环途径、糖异生途径等);脂肪酸分解与合成和酮体代谢途径;氨基酸的 脱氨基及氨的代谢;能量生成方式等;各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及生理意义;各代谢途径的主要调节 环节及相互联系等问题。③分子生物学基础:重点介绍了 dna复制, dna转录和翻译。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应重点学习复 制、转录和翻译的基本过程,并从必要条件、所需酶及特点等方面对三个过程进行比较。在 理顺本课程的基本框架后,就应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并且找出共性,抓住 规律,学会抓住线条、围绕主线向外扩展和上下联系的方法。

电解与极化作用

第九章电解与极化作用 一、选择题 1. 电解金属盐的水溶液时, 在阴极上: ( ) (A) 还原电势愈正的粒子愈容易析出 (B) 还原电势与其超电势之代数和愈正的粒子愈容易析出 (C) 还原电势愈负的粒子愈容易析出 (D) 还原电势与其超电势之和愈负的粒子愈容易析出 2. 电解时, 在阳极上首先发生氧化作用而放电的是: ( ) (A) 标准还原电势最大者 (B) 标准还原电势最小者 (C) 考虑极化后,实际上的不可逆还原电势最大者 (D) 考虑极化后,实际上的不可逆还原电势最小者 3.下列关于燃料电池效率η的说法错误的是:() (A)η小于1 (B)η可以大于1 (C)η等于1 (D)η不可能大于1 二、填空题 1.酸性介质的氢-氧燃料电池, 其正极反应为_________, 负极反应为 _________。 2.电解过程中,极化作用使消耗的电能 ________;在金属的电化学腐蚀过程中, 极化作用使腐蚀速度 ________ 。 3.从能量的利用上看,超电势的存在有其不利的方面。但在工业及分析等方面, 超电势的现象也被广泛的应用, 试举出二个利用超电势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 4. 超电势测量采用的是三电极体系, 即研究电极、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 其中 辅助电极的作用是_________, 参比电极的作用是_________。 5. 氢气在金属电极上析出时, 根据条件不同, 超电势随电流密度变化关系分别 可用η=ωj或η=a + b lg j表示, 前者适用于情况, 而后者适用于________情况。 6.为了防止金属的腐蚀,在溶液中加入阳极缓蚀剂,其作用是极极化 程度。(填①增加②降低③阳④阴) 三、计算题 1.用Pt做电极电解SnCl 2水溶液, 在阴极上因H 2 有超电势故只析出Sn(s), 在阳 极上析出O 2 , 已知αSn2+=0.10, αH+=0.010, 氧在阳极上析出的超电势为

(完整版)电化学曲线极化曲线阻抗谱分析

电化学曲线极化曲线阻抗谱分析 一、极化曲线 1.绘制原理 铁在酸溶液中,将不断被溶解,同时产生H2,即:Fe + 2H+ = Fe2+ + H2 (a) 当电极不与外电路接通时,其净电流I总为零。在稳定状态下,铁溶解的阳极电流I(Fe)和H+还原出H2的阴极电流I(H),它们在数值上相等但符号相反,即:(1) I(Fe)的大小反映Fe在H+中的溶解速率,而维持I(Fe),I(H)相等时的电势称为Fe/H+体系的自腐蚀电势εcor。 图1是Fe在H+中的阳极极化和阴极极化曲线图。图2 铜合金在海水中典型极化曲线 当对电极进行阳极极化(即加更大正电势)时,反应(c)被抑制,反应(b)加快。此时,电化学过程以Fe的溶解为主要倾向。通过测定对应的极化电势和极化电流,就可得到Fe/H+体系的阳极极化曲线rba。 当对电极进行阴极极化,即加更负的电势时,反应(b)被抑制,电化学过程以反应(c)为主要倾向。同理,可获得阴极极化曲线rdc。 2.图形分析 (1)斜率 斜率越小,反应阻力越小,腐蚀速率越大,越易腐蚀。斜率越大,反应阻力越大,腐蚀速率越小,越耐腐蚀。 (2)同一曲线上各各段形状变化 如图2,在section2中,电流随电位升高的升高反而减小。这是因为此次发生了钝化现象,产生了致密的氧化膜,阻碍了离子的扩散,导致腐蚀电流下降。 (3)曲线随时间的变动 以7天和0天两曲线为例,对于Y轴,七天后曲线下移(负移),自腐蚀电位降低,说明更容易腐蚀。对于X轴,七天后曲线正移,腐蚀电流增大,亦说明更容易腐蚀。 二、阻抗谱 1.测量原理 它是基于测量对体系施加小幅度微扰时的电化学响应,在每个测量的频率点的原始数据中,都包含了施加信号电压(或电流)对测得的信号电流(或电压)的相位移及阻抗的幅模值。从这些数据中可以计算出电化学响应的实部和虚部。阻抗中涉及的参数有阻抗幅模(| Z |)、阻抗实部(Z,)、阻抗虚部(Z,,)、相位移(θ)、频率(ω)等变量,同时还可以计算出导纳(Y)和电容(C)的实部和虚部,因而阻抗谱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表示。

环境修复结课论文、读书报告

我国农田土壤环境的污染与修复《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读书报告 姓名:ZEH 学号: 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 指导老师: 日期:2014.11.2

我国农田土壤环境的污染与修复 摘要:土壤不仅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的生态作用,在人类社会活动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农田土壤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类食物的健康安全问题。然而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带来的食物供应压力,人们不得不过度追求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措施的实施可能对短期农作物产量的提高有帮助,但却对土壤长期保持健康安全的状态不利,也会使食品的安全大打折扣。农药广泛的长期的施用就是威胁土壤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几十年来,我国工业化进程发展迅速,带动了我国经济的腾飞,但也带来了一些我们不想看到的负面影响,环境的污染就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各种工矿企业单位为了降低其治污成本,将各种未经处理或简单处理的废水污水违法偷排至河流湖泊,甚至农田土壤中,对土壤环境造成更加恶劣的影响。 关键词:农药污染重金属土壤修复 在国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利用,土壤受到污染也日益加重,特别是在重工业密集区、石油开采区、农药化肥播撒区等都是污染土壤高危区。随着城市布局的调整,一些重工业企业如冶炼、化工、电镀、电子厂等从城区中搬迁到远郊,对农田的威胁进一步加大。一些农田土壤已经被污染到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的地步,这就说明了农田修复的必要性。我国有关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发展较晚,已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产生一定差距,但近些年来,随着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已经逐渐得到重视,国家也加大了对相关研究的支持力度。

1.我国农田土壤污染概况 农药和有机物污染、重金属污染、放射性污染、致病菌污染是主要的土壤污染类型,我国农田土壤被农药和重金属污染的比重较大,但一些地区也存在农田被放射性物质、致病菌污染的情况。污染物种类逐渐增多,污染空间呈现出扩张化的趋势。目前,中国农田污染物不仅包括传统的农药、重金属污染,还包括化肥流失、畜禽粪便污染、秸秆废弃或焚烧、塑膜残留和大量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农田污染的复杂化。农田污染逐步由简单走向复杂,在表现上逐步由。面源。特征走向。立体。,呈现出复合交叉和食物链时空延伸特征,对畜禽、人体等构成了严重的危害。农田污染格局发生转变。中国农田系统污染呈不断加剧的变化趋势,污染源逐步由工业为主与工农并重,向以农业自身为主的方向转变。同时,工业与生活污染物进一步向农村转移,农田产地环境系统已经成为最广阔、最直接的受害者。 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废弃物污染等问题一般都比较直观,通过感官就能发现。而土壤污染则不同,它往往要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化验和对农作物的残留检测,甚至要通过研究对人畜健康状况的影响才能确定。因此,土壤污染从产生污染到出现问题通常会滞后较长的时间。土壤污染的累积性。污染物质在大气和水体中,一般都比在土壤中更容易迁移。这使得污染物质在土壤中并不像在大气和水体中那样容易扩散和稀释,因此容易在土壤中不断积累而超标,同时也使土壤污染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土壤污染具有不可逆转性。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许多有机化学物质的污染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降解。土壤污染很难治理。如果大气和水体受到污染,切断污染源之后通过稀释作用和自净化作用有可能使污染问题逐渐得到好转,但是积累在污染土壤中的难降解污染物则很难靠稀释作用和自净化作用来消除。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仅仅依靠切断污染源的方法往往很难恢复,有时要靠换土、淋洗土壤等方法才能解决问题,其它治理技术可能见效较慢。因此,治理污染土壤通常成本较高、治理周期较长。 农田土壤污染将会对国家可持续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土壤污染的预防和污染土壤修复予以高度重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