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生物化学读书报告

关于生物化学读书报告

关于生物化学读书报告
关于生物化学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学习心得体会)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既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又是生命科学的前沿。这门课程给我印象最深

的不仅是它大量的专业名词,还有它也是这学期所有课程里最厚最重的一本书了。在第一堂课中,我们在老师带领下对这门的学习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它的功能作用,了解它的学习领域。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

代谢与调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目前自然科学中进展最迅速、最具活力的前沿领域。它是

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体的组成与结构、代谢及其调控的一门科学,它是一门具有先进性、科学

性和系统性的学科,并以众多相关学科为基础。由于其在生物等学科的重要性而使内容逐渐增多,且发展速度快,新知识、新进展不断涌现,有大量需要记忆和思考的内容,因此学好它不是一件

容易的事情。

最开始的我确实觉得无从下手,面对书上大量的知识点很是迷茫,我开始有慢慢的很认真的

看课本上的内容,逐字逐句的理解、体会和记忆。但学习效率很慢,而且学习得效果也很不令人

满意。书上的内容太多,太杂,即使我有讲整个的内容都看里一遍,也无法讲他们转变为我自己

脑中的知识,最明显的就是表现在做题上,完全就是觉得所考的题和所学的知识无法联系在一起,可能问题便在于没有理解到知识内容,思考太少,知识也很浅。

学习不怕没问题,怕的就是没有问题。学会解决问题,也是自己能

力的一种提高。我有将自己的问题与高年级的师兄师姐进行交流,他们也有耐心得一起寻找

解决的方法,并且还告诉我他们的一些学习方法和心得体会,让我受益匪浅。同时我自己也通过

互联网和图书馆,去找一些资料,以便自己深入的理解学习得内容。上课前一定要提前预习,这

个是很有必要的。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是最为关键的,虽然不能完全听懂,但我有努力跟上老师

的上课节奏,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课后通过老师的课件和上课所做的笔记,再进行二次学习,及

时学习,及时复习,不拖延。以下是一下学习得方法,我觉得还挺值得借鉴的

1.抓住主线,由表及里,循序渐进

根据研究内容,生物化学可分为以下几部分:①重要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着重介绍蛋白质、核酸、酶、维生素、激素和抗生素等的组成、结构与功能。重点掌握生物分子具有哪些基本

的结构,哪些重要的理化性质,以及结构与功能之间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同时要随时将它们进行

比较。这样既便于理解,也有利于记忆。②物质代谢及其调节:主要介绍糖代谢、脂类代谢、能

量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以及各种物质代谢的联系和调节规律。此部分内容是传统生

物化学的核心内容。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应注重学习各种物质代谢的基本途径,特别是糖代谢途

径(糖酵解、三羧酸循环途径、糖异生途径等);脂肪酸分解与合成和酮体代谢途径;氨基酸的

脱氨基及氨的代谢;能量生成方式等;各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及生理意义;各代谢途径的主要调节

环节及相互联系等问题。③分子生物学基础:重点介绍了 dna复制, dna转录和翻译。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应重点学习复

制、转录和翻译的基本过程,并从必要条件、所需酶及特点等方面对三个过程进行比较。在

理顺本课程的基本框架后,就应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并且找出共性,抓住

规律,学会抓住线条、围绕主线向外扩展和上下联系的方法。

2.懂得记忆法,学会记忆

学习生化时,最大的问题是记不住学过的内容。关于此问题我的建议是:首先分清楚那些需

要记忆,那些根本就不需要记忆。如氨基酸的三字母和单字母符号、一些关键词的缩写、氨基酸

和碱基的结构等是需要记的,而有些生物分子的结构式如维生素b12等并不需要记;其次明白理

解是记忆之母,因此对各章内容,必须先对有关原理理解透,然后再去记忆;第三,记忆要讲究

技巧,多想想方法,注意前后关联,不要前后脱节。另外,理解和记忆都是掌握知识的基本保证,记忆应该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并且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才能记得牢,记得准。

3.勤于动手,联系实际

这是由"学懂"转向"会做"的桥梁和提高我们在考试中应试能力的重要保证。不少人在考试中常常是教材内容确实都弄懂了,但一上考场应试,做起来就感十分吃力,甚至头脑发涨,手足无措,原因就是平时只"看"不"练"。其实,"学懂"和"会做"并不完全是一回事。一般来说,要想在考试中对考题应付自如,必须具备以下几点:①真正掌握所学过的知识和内容;②能在短时间内

理清思路,分清层次,确定具体的解题方法和步骤,组织好解题语言;③掌握必要的答题技巧。而后两点只有靠大量的习题练习才能解决,这就要求学习者和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

勤于动手,强化解题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巩固教材内容,缩短教材与试题间的知识损耗;才能

在模拟的情境和规定的时间内体验应考实战所需要的生理与心理承受力。

另外,应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如应用酶促反应动力学

和维生素等章节的基础理论知识解释磺胺药物的作用机理;应用糖代谢等章节的基础理论知识解

释糠尿病的发病机理和临床上的"三多一少"症状;应用维生素和核酸代谢等章节的基础理论知识

解释为什么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会导致巨幼红细胞贫血:应用酶学等章节的基础理论知识解释

酶原激活和同工酶的生理意义等。

4.紧扣大纲,突出重点

大纲对考试内容从能力层次上提出不同要求,即"了解"、"熟悉"和"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掌握的内容:能对内容融会贯通,并灵活运用;要求熟悉的内容:对内容能深刻理解,并能用自

己的语言对其叙述;要求理解的内容:对所学过的内容基本能理解,并能模仿记忆。一般在考试

中各层次所占的比例分别为:"掌握",60-70%,"熟悉",20-30%, "了解",10%。复习时

紧扣大纲,明确要求,突出重点,强化难点,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重点与一般的关

系处理不当是许多考生学习和考试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根源。有的人在学习中图省劲,只注意死

抠几个重点章节,甚至只围绕重点内容猜、押几个重点题。这样既不能全面掌握知识,又与目前

考试内容覆盖面大的

特点相悖,因此极易失败。有的则相反,在学习中不注意把握重点,觉得每章、每节和每个

问题都很重要,从而在学习中面面具到,结果下功夫不小,效果却不好。所以,在学习中必须区

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所谓重点,是指那些在整个内容体系中占有重要位

置的章节和问题,就是要在这些章节和问题上多下些功夫,真正学深学透,弄懂弄通。篇二:生

物化学读书报告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读书报告

临床卓越3班 by苏苏微恙

转眼大一就要过去了,这学期我们进行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这门课的系统学习。校园里

广泛流传的一句话是:生理生化,必有一挂。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生化这门课的难度,挂科率之

高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给我感觉就是内容多而杂,教材足足有五百多页,所以开始就对与

这门课有种恐惧感,担心不小心就挂了。

我们系的生化课安排在了周一下午和周四的上午,每次3节课。由于我晚上睡得比较迟,经

常是上课没有精神。所以周一的前两节课强撑着认真听课,但是精力始终无法集中,实在是疲倦,所以听课的时候都是迷迷糊糊的。虽然课堂上都算是在听,也做了笔记,但是往往都记得很凌乱。课后我会去上自习,但是书上的笔记总是乱记,记在了不对的地方,晚上看书的时候就很慢,晚

上看的内容也比较少,效率也就比较低下。生化书中内容太多,我经常是看了后面的,前面的就

没有了印象。有些时候部门的事情太繁琐,没有及时的找时间进行回顾与复习,就算是上课认真

听了,也听懂了的内容,过几天就完全没有了印象。应该每次课都是三节,教学的安排,不允许

老师慢慢的讲,每次都是讲一章甚至更多,所以一次不复习,就会遗留下很多的不熟悉内容。半

期考试前,才发现自己有几章根本没有认真地看过一次,就算是之前看过的内容,留在脑海里的

也所剩无几。面对半期考试,无奈之下熬了几天夜,但是内容是在是太多,根本没有办法看完,

于是草草的做了一些题,祈祷半期能考到,当然我知道这种想法

是不对的,作为一个医学生,不能以考试为最终的目的,不能存在任何的侥幸心理。所幸的

是半期的生化考试没有挂科,但我们所追求的不该仅仅是不挂科。

让人不甚满意的半期考试结束了,转眼又是期末,半期没考好值得我进行总结。要取得好的

成绩必须有好的方法。高中的时候一个知识点老师会反复的讲,然后反复的做题,不需要刻意的

死记硬背就能把只是掌握得很牢固。而大学里就完全不一样。就如同我们生化的学习。每次上课,老师都会讲很多的内容,速度也很快,当然我能理解老师的速度,毕竟一学期就只有那么多个课时,老师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讲完这本书,这对于老师而言也是一种不小的压力。所以我觉得老

师只是一个引导的作用,课堂上也不可能都记住。学习还是要靠我们用课余的时间。生化的内容

是复杂而且很多的,知识点要想记住并且记牢,光靠死记硬背实在是不可取的。那样记知识不仅

要花很多的时间,更严重的是记得很不牢固和准确,自己就像是沦为背书的工具,学习的奴役,

我上半期的学习就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呢,咨询了学霸也自己上网找了些记忆的方法和技巧。

比如三羧酸循环,之前记的时候真心,而且记了很多遍,虽然最终是记住了,但是却花费了很多

的时间。网上有些口诀确实不错:"宁异戊同,二虎言平。一同平虎,两虎一能"。"宁异勿同",

分别代表的是柠檬酸,异柠檬酸,酮戊酸;而"二虎言平"分别代表的是琥珀酰,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言平"之后呢,就会回到最初的起点,那就是草酰乙酸。如此复杂的三羧酸循环,

就变成了短短的口诀,确实容易了好多。之前都没有

想过用别人总结出来的经验会这么省力。平时上网都是看电影等等,很少用来学习,但是才

法相网上有很多的资源可以有助于我们的学习,就像这种知识点的总结,网上一搜就会有很多,

还有各种学校的教学视频等,都是可以供我们参考,可以帮助我们学习生化的。我会在期末考试

前认真地看书,同时学会好好地利用网络的资源,争取去得好成绩。

对于老师的教学,我觉得课堂前的回顾复习非常的好。唤起我们对于上一堂的知识点的记忆。其实我觉得更有效的是之前的课前做填空题,我觉得为了帮助我们复习就没有必要用英文,改成

中文,课堂上花费的时间就会减少,而且我们知道课前会有几道填空题的话,就会督促我们去复

习,如果有不知道的,就会下来认真去复习。有些同学觉得老师的口音怎么样怎么样,但我觉得

那是老师的特色,希望老师自己也不要太介意,我们相信在老师的交到下,我们都能取得好的成绩!篇三:生化读书报告

生化读书报告

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糖代谢

这学期,我接触了一门新的课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从一开始上课我就很重视这门课程,原因有二:一是这门课程学分是最高的,二是这本书是我们这学期所有书中最厚的一本书。从开学至今,这本书也学得差不多了,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有辛酸、苦楚,也有快乐

与收获。

总体而言,前面五章的内容比较简单,需要深刻理解的东西不是很多,大多是一些需要记忆

的东西,即使你上课没有认真听讲,课后只要你跟着老师的课件好好看一下,该背的知识背一下,差不多就行了。可是当学到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糖代谢的时候,按照那样的方法学习就不行了,

这章节需要我们好好理解,用心去学习。

我清楚地记得李老师在上这节课时我的状态,当他讲到无氧氧化即糖酵解的时候,我处于半

模糊的状态;当他讲到有氧氧化时,我处于完全模糊的状态。至于后面讲关于关键酶的激活剂、抑制剂的时候,完全就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以然了。李老师在上这章节课时曾说过,物质代谢这一

章内容比较多,重点也在这里集结,糖代谢是学习物质代谢的基础,只要这一章搞懂了,后面脂

质代谢、氨基酸代谢、核酸代谢以及非营养物质的代谢学起来就简单多了,当然,如果这一章没

学习好,后面学习起来难度就会更大,于是我就开始了我的学习计划。第一次上自习时,我首先跟着老师的ppt讲所学的内容在书上勾

出来,将重点内容用红色的笔单独作上标记,然后就开始看书,理解所讲的内容,同时,在

草稿本上画无氧氧化和有氧氧化的代谢图,一边画图,一边记忆,第一次认认真真的看完这三个

小节花了整整三个小时,将糖酵解以及有氧氧化中三羧酸循环的过程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基本

上背着书能够将这几个过程说出来。

第二天,有同学问了我有关三羧酸循环的知识,感觉他所问的知识点非常熟悉,可是就是答

不上来,只依稀记得起始是乙酰coa,中间有苹果酸,结尾有草酰乙酸,至于具体的过程就不清

楚了。这天下午,我吃完晚饭就直接奔图书馆去了,虽然今天背着书不能完全背出来,但是看书

的效率确实比昨天要高很多,看到譬如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醛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等内容

时感觉很熟悉,毕竟昨晚花了三个小时来看书。这次自习我没有带电脑,除了课本以外,我还带

了闻名泸医的《邱师兄笔记》

在熟悉了课本的前提下,看《邱师兄笔记》完全是一种享受,邱师兄不愧是学霸,连糖代谢

这么复杂的过程,在他总结的笔记中也显得如此简洁,他总结的非常精辟。

关于糖酵解,总共分为十一步,前面五步消耗能量,后面六步产生能量,其特点总结为了"1 1 2 2 3","1"指一次脱氢氧化:发生在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的反应中;"1"指1次加氢还原:发生在丙酮酸→乳酸的反应中;"2"指净生成2个atp:前五步消耗2个atp,后六步生成4个atp;"2"指2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发生在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和磷酸

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的反应中;"3"指3个关键酶: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中的己糖激酶,6-磷

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中的磷酸果糖激酶-1,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中的丙酮酸激酶。

关于有氧氧化中的核心--krebs循环,邱师兄总结了几句口

诀:"草酰乙酰成柠檬,异柠檬又成α-酮,琥酰琥酸延胡索,苹果落在草丛中"。草酰乙酰

成柠檬:草酰乙酸+乙酰coa→柠檬酸;异柠檬又成α-酮: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琥酰琥酸延胡索:α-酮戊二酸→琥珀酰coa→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落在草丛中:延胡索酸→苹果酸→草酰乙酸。如此复杂的反应,有了这个口诀之后,相信你终身也难忘了。

确实,自从那晚看完了《邱师兄笔记》后,我在糖代谢这章所遇

到的难题基本都有了很好的解答,同时后面在做题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在

这次解决生化学习中所遇到的难题的过程中,

我感慨颇深:如今,我们已经是一名大学生,在学习中最重要的就是学习的主动性,老师上

课的方式与大学以前所有老师上课的方式都不同,不再会有人来约束你,管束你,这就更要求作

为大学生的我们要做学习的主人,要学会自己找资料、学习方法,学会自己去搞懂学习中不懂的

难题,进而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3

李时兴级临床七班篇四:高生化读书报告

蛋白质组学在植物学应用的研究进展

环境学院生态学

霍庆霖

摘要:蛋白质组学作为后基因时代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有助于人们从分子水

平阐述基因功能,揭示了解生命现象和本质。蛋白质组学分析是对蛋白质翻译和修饰水平等研究

的一种补充,是全面了解基因组表达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蛋白质组学在各领域都有重要应用,本文主要针对不同植物在不种条件胁迫下蛋白质组学的应用进行综述,最后对蛋白质组学在植物

学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作出展望。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植物、环境胁迫、研究进展

1.蛋白质组学介绍

蛋白质组概念是由澳大利亚学者marc wilkins和keith williams首次提出,并由wasinger等第一次在出版物中使用,它研究的核心内容是蛋白质的动态变化和动态行为,即通

过分析某一生物体、组织或细胞内的蛋白质组成成分、表达水平、修饰状态和功能,了解蛋白质

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联系,进而从整体水平上研究蛋白质的组成和调控规律[1]。

根据研究目的和手段的不同,蛋白质组学可以分为表达蛋白质组学、结构蛋白质组学和功能

蛋白质组学。表达蛋白质组学用于细胞内蛋白样品表达的定量研究,在蛋白质组水平上研究蛋白

质表达水平的变化等,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模式。以绘制出蛋白复合物的结构或

存在于一个特殊的细胞器中的蛋白为研究目标的蛋白质组学称为"细胞图谱"或结构蛋白质组学,

用于建立细胞内信号转导的网络图谱并解释某些特定蛋白的表达对细胞产生的特定作用。功能蛋

白质组学以细胞内蛋白质的功能及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研究目的,对选定的蛋白质组进行

研究和描述,能够提供有关蛋白的糖基化、磷酸化,蛋白信号转导通路,疾病机制或蛋白- 药物

之间的相互作用的重要信息[2]。

蛋白质组学的主要相关技术有双向凝胶电泳、差异凝胶电泳、质谱分析等。其中双向电泳技

术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核心技术之一;差异凝胶电泳技术能够进行大样本统计分析,且灵敏度高;质谱技术包括生物质谱、飞行时间质谱、电喷雾质谱等,通常与双向电泳等蛋白分离技术相联用,具有灵敏、准确、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是蛋白鉴定的核心技术。除了上述几种主要的技术外,

近年来蛋白

质芯片技术、酵母双杂交系统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也应用于蛋白质组学。由于其操作简便,样

品用量少并能对多个样品进行平行检测,蛋白质芯片技术与其他常规方法相比具有明显优势;酵

母双杂交系统主要针对活细胞内蛋白质的研究,近年来已经发展到检测小分子-蛋白质、dna-蛋

白质及rna-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上;物信息学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核心技术之一,由于通过双向电泳,质谱或蛋白质芯片所获得的数据通常都是高通量且比较复杂,只有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

才能对蛋白质的种类、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确定[2]。

2.蛋白质组学在植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2.1.小麦在盐胁迫下蛋白组学研究

土壤盐碱化是严重影响世界各地作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已成为世界性的非生物胁

迫问题,小麦是盐敏感作物,高盐会使小麦生长缓慢、萎蔫、甚至死亡。guo [3]等以不同的盐

胁迫梯度( %、% 和%) 对京-411 ( 耐盐) 和中国春( 盐敏感) 处理2d后,研究分析它们根

部蛋白的差异表达情况,对表达差异在2倍以上的198个蛋白点进用maldi-tof-tofms进行

鉴定,成功鉴定了144个蛋白,它们主要涉及碳代谢( %) 、毒素排解和防御作用( %) 、分子

伴侣( %) 和信号转导。并且一些与耐盐性相关的蛋白如α-二磷酸核酮糖羧化亚基结合蛋白和β-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在所有盐胁迫处理的京-411 中表达上调,而在中国春中表达下调。

gao[4]等对郑麦9023进行不同梯度盐胁迫差异蛋白分析,他们的研究结果同guo的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响应盐胁迫相关的蛋白功能主要归为6 类:运输相关的蛋白质、解毒酶系、

atp 合成酶、碳代谢、蛋白折叠和未知生物功能蛋白。

2.2.茶树在干旱胁迫下蛋白质组学研究

水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环境因素,缺水条件下植物可能发生枯萎甚至死亡。植物在干旱条

件下其形态指标、生长指标、生理生化指标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近年来,关于植物干旱胁

迫下的蛋白质变化已成为植物逆境研究领域中的热点。chen[5]等研究了茶树新鲜种子和经过12 h干燥处理的种子蛋白组的变化,谱图分析显示干燥后23个与抗性、代谢和氧化还原相关的蛋白得到上调。周林[6]等探究了干旱胁迫下外源aba对温室中培养的茶树叶片蛋白质组的影响,发

现18个差异蛋白点,其中2个表达上调的蛋白与糖酵解和光反应体系ⅱ有关。同时发现通过外源脱落酸对不同干旱时间刺激的茶树叶片进行处理,检测到21个差异蛋白点与

干旱胁迫有关,结果表明茶树在干旱胁迫下,aba 在改善蛋白质运输、碳代谢和抗性蛋白的表达

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3.烟草在病虫害胁迫下蛋白质组学研究

3.应用前景及展望

蛋白质组学是一门在蛋白质水平上认识生命机理的学科,其学术理念和相关技术方法已被广

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涉及多种重要的生物学现象。在农业方面,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虽

起步较晚,但其研究平台的建设和科研队伍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在部分领域已取得较好的结果。

蛋白质组学已成为植物生物学中破译基因功能和贡献育种的主要途径,通过蛋白组研究将有用基

因转入特定受体中,能够改善后者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提高作物的品质。建立作物蛋白质组数

据库对研究其生长发育、防病虫害以及遗传育种都有重要意义。蛋白质组学在植物学研究的深入,有益于植物科学领域朝着一个现代的植物系统生物学发展。参考文献:

[1] 程晓梅, 黄建安, 刘仲华,等. 茶树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j]. 湖南农业科学. 2014: 28-31.

[2] 尹稳, 伏旭, 李平. 蛋白质组学的应用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 2014(1):

32-38.

two wheat varieties[j]. journal of proteomics, 2012 (75): 1867 -1885.

[4] gao l, yan x, li x, et al. proteome analysis of wheat leaf

under salt stress by two - dimensional difference

gel electrophoresis (2d-dige) [j]. phytochemistry, 2011(72): 1180 -1191.

[5] chen q, yang l, ahmad p, et al. proteomic profiling and redox status alteration of recalcitrant tea (camellia

sicensis) seed in response to desiccation [j]. planta, 2011, 233(3): 583-592.

[6] zhou l, xu h, mischke s, et al. exogenous abscisic acid significantly affects proteome in tea plant (camellia

sinensis) exposed to drought stress[j]. horticulture research, 2014, 1(29):1-9.

[7] 宋浩, 沙伟, 丁伟, 等. 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在烟草青枯菌致病性研究中的应用

[j]. 分子植物育种,

2010, 8(3): 595-604.

[8] 崔宏伟, 孙剑萍, 刘春燕, 等. 烟草叶片接种野火病菌后蛋白质表达差异[j]. 植物

保护, 2012, 38(6):

7-11.篇五:化学读书报告

化学读书报告-生物能学与生物氧化

丁文欣

一、概况

我们已经接触了很多化学反应,那么在生物体内,也进行着大量的化学反应,通过读这本书,我了解到了一个全新的生物化学世界。

1、自由能

通过自由能可以推导出自发反应的方向并指出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的生成或消耗。因

此自由能在生物化学系统中具有关键的热动力学功能。对于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参加反应的

物质浓度为1mol/l,温度为25℃,压力为一个大气压,则这种状态为标准状态,在该状态下的

自由能称为标准自由能△ g0 =-rtlnkeq'。然而在生物体内却不可能达到标准状态。原因是生

物中的化学反应中都伴随着质子,而1mol/l意味着ph=0,这是一个非生物体系的条件。因此为了描述生物化自由能的变化,引入了生物化学自由能△ g0'=-rtlnk'bio ,其中k'bio 表示

在ph值为8时的生化反应的平衡常数。

2、富能化合物

营养物质的化学能量通过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得以释放和利用的整个过程称为生物氧化。当

一个生化物质,如葡萄糖完全氧化为co2和h20时,△ g0'=-2880kj/mol。如此巨大的能量

完全以热能的形式直接释放是有害的,它将导致生物大分子的变性,生物体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是利用一些化合物作为真和谐释放能量的暂时储存形式,这些化合物被称为富能化合物。其中,

最主要的类型是atp。从adp和pi形成atp需吸收30。5kj/mol的能量。细胞或组织可以通

过逆向过程利用其中的能量,富能化合物的水解和其他形式的裂解会放出能量。吸能反应和放能

反应发生在合成和分解的代谢中,构成能量的偶联反应。这样的能量代谢的整个网络是基于atp

的合成与分解,称为atp循环。

富能化合物不仅仅是atp,还有其他很多类型,其中主要分为三种:酸酐类、特殊酯类和磷

酰胺酸衍生物。atp属于酸酐类。

富能化合物在生物系统中起到了一种能量通货的作用,大多数的耗能生化反应都要有富能化

合物的参与,因此富能化合物是生化反应的基础。

3、电子传递

与一般的化学反应不同,生物化学的反应大多数是分步进行的,每一步都有特殊的酶催化,

每一步反应的产物都可以分离出来。这种逐步反应的模式有利于在温和的条件下释放能量,提高

能源利用率。那么在分布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运输变得十分重要,因此生物产生了一

种独特的电子传递机制。

首先,电子传递的方向是由氧化还原电位决定的。所有氧化还原的发生依赖于氧化-还原对

中氧化剂的电子亲和力,在氧化还原对中,一个具有较高电子亲和力的氧化剂的还原对被还原,

另一个氧化还原对被氧化。氧化剂对电子的亲和力可以通过氧化还原电位来描述。在生物化学中,还可用还原力表示获得电子的

能力,还原力可以与h2的氧化还原对或者氢电极的比较得到。一个氢电极由插入含有氢离

子溶液的铂电极和溶液上方的氢气组成。规定室温为25℃、氢气的压力为一个大气压、溶液中的氢离子为1mol/l时,这个电极的电压为0伏特,这就是标准氢电极。然而,这个条件的ph=0,同样不适用于生化化学反应。因此在生物化学中,定义了一个不同的参考电位,称为生物化学标

准氧化还原电位,以e0'表示。此时c(h+)=10-8mol/l,其他条件和标准氢电极的一样。e0'可以用

4.30rt下列公式表示:e0'=nf logk',式中,r是气体常数,t是绝对温度(k),f

法拉第常数,k'是ph值为时反应的平衡常数。

对于氧化还原反应,其自由能变化与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的关系可以用一下两个公式表示:

△ g0'=-nfe0' △ g0'=-nf△ e0',这里e0'和△ e0'表示两个半反应结合后的氧化还原电位总的变化,n是一个半反应所产生的被另一个半反应所消耗的电子数。这些公式表示的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与自由能的变化相等,这实际上是从不同的角度解释生物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

一个氧化还原最终进行的方向取决于细胞内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

要在细胞内实现电子传递,不光要就需要建立电子传递系统。以生物中的氧化为例,当代谢

物被氧化时,nad+还原为nadh,这个过程需要从代谢物上以氢负离子和一个质子的形式移走两

个氢原子,一个或两个都转移进辅酶。吸收的氢负离子和质子从脱氢酶上转移到其他的氧化还原

反应辅酶上和一些特殊的化合物上,它们作为依次连续的电子载体组成电子载体链,电子通过这

些电子载体链流向氧气。这样,由特殊的酶、辅酶和其他化合物组成了电子传递系统。在真核细

胞中,电子传递系统位于线粒体内膜。原核生物有着由相同电子载体组成和相似的电子传递系统。

在电子传递系统中,非常重要的是电子传递载体。线粒体ets由五类电子载体组成。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黄素蛋白类、辅酶q(泛醌)、细胞色素类、铁硫蛋白类。通过其辅基的可逆氧化还原传递电子. 它们在膜表面形成四个复合体。nadh依次经过复合物ⅰ、辅酶q、复合体ⅲ、细胞色素c、复合体ⅳ最终把电子传递给氧气,并将质子排到线粒体膜间隙最终经线粒体atp合

酶生成个经复合体ⅱ、辅酶q、复合体ⅲ、细胞色素c、复合体ⅳ最终把电子传递给氧气,并将

质子排到线粒体膜间隙最终经线粒体atp合酶生成个atp.由于前者的生成atp量大于后者,所

以前者称为主电子传递链,后者称为次电子传递链。

4、呼吸作用的控制机理

在大多数生理作用条件下,atp的合成石紧密地与呼吸作用和ets的运转偶联的,atp的

合成绝对依赖电子流动。除非adp被磷酸化成atp,否则电子不会正常流过ets,这种呼吸作用

调节现象被称为呼吸控制,他基本上取决于细胞内adp的水平。活跃的、消耗能量的细胞利用atp,积累adp。高浓度的adp刺激

呼吸并增强ets的活性;相反的,在静止的、有良好营养的细胞积累atp,adp的缺少限制了呼吸作用并降低了ets的活性。

呼吸作用控制是代谢中一个主要的控制机理,它表现了在细胞内atp的需求和食物通过est 被氧化速率的联系。

二、心得体会

通过自学生物化学中的"生物能学与生物氧化"这一章,我了解到了生物中存在的诸多化学反应,同时也明白了生物化学与普通化学之间的区别,更重要的是我通过这次的读书报告,提高了

对未知事物的自学能力,这是一件使我终生受用的能力。

三、上课建议

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同学在中学都没有学习过原子结构的任何知识,我希望老师能在用量子理

论解释原子结构之前先简单讲一下原子结构,将能层、能级、构造原理这些基本概念告诉我们,

再开始新的内容。

食品科学概论读书报告

食品科学概论读书报告 ——1046127 王泉龙食经一班 一、书名:《食品科学概论》 二、作者:张有林 三、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四、页数:708页 五、内容大意: 这本书包括二十三章内容,语言简洁明了,结构紧密,并附带图片、表格等注释,以利于我们的学习和理解。 第一章:食品科学及其发展学习到了食品科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到了食品科学的发展状况。 第二章:食品的品质、化学成分与营养学习了食品中的各化学成分组成与营养元素。 第三章:食品与健康学习到了合理营养与健康的紧密联系和各食品的功能性与人体的平衡。 第四章:食品工程原理学习到了有关食品方面的各种加工原理。 第五章: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本章详细介绍了关于食品加工过程中所要运用到的各类机械设备。 第六章:食品工厂设计本章详细介绍了食品工厂的各个系统设计及相关建设法规。 第七章:粮油食品加工本章详细介绍了粮油、面制食品、豆制食品、植物油脂等加工技术。

第八章:畜产品加工本章详细介绍了相关肉类、乳制品类、蛋类的加工技术及其卫生检验。 第九章:果品蔬菜加工本章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果品蔬菜罐头的加工工艺及果酒的酿制与蔬菜的腌制。 第十章:糖果食品加工本章简要为我们概述了糖果的特性、组成及生产工艺和巧克力制品。 第十一章:软饮料加工本章详细介绍了软饮料常用的原辅材料和各类饮料的加工工艺。 第十二章:水产食品加工本章着重从水产品的原料、水产食品的传统加工技术、水产品的综合利用几个角度为我们解析水产食品的相关知识。 第十三章:果品蔬菜储藏保鲜本章为我们带来的是果品蔬菜的采后生理及相关的储藏保鲜方式。 第十四章:食品微生物与发酵本章简述了食品微生物与相关发酵技术的联系及发酵产品的生产工艺。 第十五章:食品腐败与保藏本章为我们介绍的是食品的腐败和防止措施以及简略介绍了食品包装与保藏的关系。 第十六章:食品卫生与安全本章概述了食品污染来源和食品中毒问题及相关的卫生安全管理。 第十七章:食品添加剂本章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几类食品添加剂及酶制剂。 第十八章:食用菌生产与加工本章为我们介绍了食用菌的分类

马原读书报告

南京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读书报告 题目《美丽新世界》读书报告 班级(班号)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2016 年 11 月 8 日南京理工大学马研部

《美丽的新世界》读书报告 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是一本看了后觉得有些压抑的书,书本描绘了一个能称为“神奇”的未来世界,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这个世界里面,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受着控制:从胚胎到出生前,是在试管里培育的,在试管里,就被给予了身份的标识;出生后,接受睡眠教育;工作,生活,将按照固定的模式,美丽新世界读后感。 这本书的名字意味深长。它来自莎士比亚的传奇剧《暴风雨》。在该剧第5幕第1场里,从小生长在荒岛上,除了她父亲从没有见过人类的公主米兰达突然看见了一大群从海难中生还的人,不禁兴奋得大叫:“神奇呀,这里有多少好看的人!人类是多么美丽!啊,美妙的新世界,有这么出色的人物。”在这里,莎士比亚通过她的嘴赞扬了人类,说人类是美丽的、出色的,令人见了不禁惊叹。但赫胥黎用这句话作书名,却有不同的意味。 在书中的世界里,物质是极大的丰富的,人们除了上班,就是享乐,例如唆麻假。作者也在序言中说,原子能是一次重大的革命,但是只是在外部世界进行的革命,真正意义上的革命,应该是人类心灵,以及精神上的革命。书中的革命分为以下几种: 1、取消胎生,人工生殖,从中划分种姓: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把人从遗传上、胚胎发育过程中进行培养,划分出α、β、γ、δ、ε5个大的“种姓”。(α、β、γ、δ、ε是希腊字母:依次音译为阿尔法、比塔、伽玛、德尔塔、爱扑塞隆,大体相当于英语的A,B,C,D,E)。阿尔法最高,比塔次之,依次下降,至爱扑塞隆最低。每个种姓又分加和减。如阿尔法加,阿尔法减(甚至阿尔法双加),比塔加、爱扑塞隆减等,这样就把社会分成了10多个种姓。为了工作需要,在胚胎期就进行培养和刺激,使胚胎具有不同的特性,预定了那人未来的命运。如有的适宜到热带高温下去炼钢,有的适宜到太空去修理宇宙飞船;有的适宜做社会领袖,有的则适宜掏阴沟。阿尔法和比塔是高种姓,伽玛、德尔塔和爱扑塞隆是低种姓。高种姓的人从事管理和技术工作,低种姓的人做简单劳动。高种姓的人聪明,漂亮,高傲,心肠硬;低种姓的人只会执行较简单的任务,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他们大量繁殖,一个受精卵可以培养出几十个多生子,从个头到长相都一样,都带种姓特点。不同种姓的人待遇很不相同。低种姓的人全都住大营房,各有颜色不同的

重症医学科读书报告

重症医学科读书报告 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 一、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 根据国际AP专题研讨会2012年修订的AP分级和分类系统(美国亚特兰大),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规范AP的分类。AP按照临床表现和预后的不同,可分为三类。 1.轻症AP(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具备AP的临床表现和生物化学改变,不伴有器官功能衰竭及局部或全身并发症,通常在1~2周内恢复,不需反复的胰腺影像学检查,病死率极低。 2.中度重症AP(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具备AP的临床表现和生物化学改变,伴有一过性的器官功能衰竭(48 h内可以恢复),或伴有局部或全身并发症。对于有重症倾向的AP患者,要定期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并持续评估。 3.重症AP(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具备AP的临床表现和生物化学改变,必须伴有持续(>48 h)的器官功能衰竭,如后期合并感染则病死率极高。危重急性胰腺炎(critical acute pancreatitis,CAP)是由SAP的定义衍生而来,伴有持续的器官功能衰竭和胰腺或全身感染,病死率极高,因此值得临床关注。基于决定因素的分类(determinant-based classification,DBC)方法与修订的亚特兰大分类(revision of Atlanta classification,RAC)标准同年提出,后续相关研究也提示器官功能衰竭和感染可能是决定AP预后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但是关于AP 应采用三分类还是四分类标准目前国内外尚未统一,最新的证据表明仅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是病死率直接相关的危险因素,但该研究的CAP例数过少,因此四分类原则在AP严重程度判断上尚未显现出显著优势。国内相关研究比较了RAC和DBC对AP的分类效力总体相仿,在判断住院时间延长方面DBC略优。 二、急性胰腺炎的病因 胆石症仍是我国AP的主要病因,其次是酒精性AP。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诊断和处理时机至关重要,尤其应注意胆道微结石。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三酰甘油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triglyceridemic pancreatitis,HTGP)日渐增多,且呈年轻化、重症化态势,有超越酒精性AP成为第二大病因的趋势,需引起重视。其机制可能与三酰甘油分解的游离脂肪酸对胰腺本身的毒性作用及其引起的胰腺微循环障碍有关。当血清三酰甘油≥11.3mmol/L时,极易发生AP;当三酰甘油<5.65mmoL/L时,发生AP的危险性减少。 三、急性胰腺炎的诊断 (一)AP的临床表现 腹痛是AP的主要症状,多为急性发作,呈持续性,少数无腹痛。典型的腹痛位于上腹或左上腹,可放射至背部、胸部和左侧腹部。多为钝痛或锐痛。但腹痛的程度和部位与病情严重度缺乏相关性。其他伴随症状包括恶心和(或)呕吐、黄疸、腹胀及发热等。 (二)AP的并发症 1.局部并发症 急性胰周液体积聚(acute peripancreatic fluid collection,APFC)、急性坏死物积

环境化学读书报告

环境化学读书报告 报告题目:塑料降解技术及其研究现状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目录 一、引言........................................................................................................ - 1 - 二、塑料简介................................................................................................... - 1 - 三、发展历程................................................................................................... - 2 - 3.1国外发展............................................................................................. - 2 - 3.2 国内发展............................................................................................ - 2 - 四、近期进展................................................................................................... - 2 - 4.1 光降解................................................................................................ - 3 - 4.1.1 光降解技术的原理................................................................. - 3 - 4.1.2 光降解技术的发展................................................................. - 3 - 4.2生物降解............................................................................................. - 3 - 4.2.1 生物降解技术的原理............................................................. - 3 - 4.2.2 生物降解技术的发展............................................................. - 3 - 4.3 光/生物双降解 .................................................................................. - 4 - 4.3.1光/生物双降解技术的原理 .................................................... - 4 - 4.3.2 光/生物双降解技术的发展 ................................................... - 4 - 4.4 其他可降解技术................................................................................ - 4 - 4.4.1 超临界降解技术..................................................................... - 4 - 4.4.2 CO2合成可降解塑料技术...................................................... - 5 - 五、发展展望................................................................................................... - 5 - 六、参考文献:............................................................................................... - 6 - I

生态学读书报告

生态学读书报告 ——《生态学基础》姓名:学号: (一)、生态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首先,生态学是不断发展的,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向也在不断地发展;所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定义也随着人们认知的变化而变化。 1866年,德国学者首先提出“生态学”这一概念,他将生态学定义为——研究生物及其居住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后来随着生态学研究对象的变化,就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定义。例如苏联学者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将其定义为“研究动物的生活方式与生存条件的联系,以及动物生存条件对繁殖、生活、数量及分布的意义”。所以,由此可以看出生态学在不断地发展,但是归纳不同时代不同的观点,生态学可定义为:研究生物及人类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 (二)、生态学研究对象及发展历程、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生态系统 2.发展历程:萌芽时期(17世纪前)——建立时期(17世纪至19世纪末)——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现代生态学(20世纪30年代至现在) 3.研究方法:分为野外的、实验的、理论的三大类。其中,野外的研究方法是首先的,并且是第一性的;实验研究是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有用的补充手段;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模拟研究室理论研究最常用的方法;三种方法可以结合起来。 (三)、生物与环境 1.环境:在生态学中,环境是指生物的栖息地,生物是环境的主体。 2.生态因子:构成环境的各要素称为环境因子;环境因子中一切对生物

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 生态因子的分类: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阶段性作用、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限制性作用及生物的耐受性。 3.生物与光因子:光因子主要指太阳光;其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主要归纳为太阳的光质、光照强度、日照长度三个方面。 生物与光质:不同单色光对动植物生长的作用。例如,红外光的主要作用是产生热效应。 生物与光照强度:不同的动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需要不同。 生物与日照长度:日照长度即光照时间,不同的生物每天生长生活所需要的光照时间不同。 4.生物与温度因子:生物体内的生物化学过程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正常进行。生物生长与温度的关系服从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三基点温度”。 5.生物与水因子: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水是任何生物体都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成分,水是生物代谢过程中的重要原料,水是生物新陈代谢地介质,是很好的溶剂。动物按栖息地划分可分为水生和陆生两大类;其中水生动物对水的依赖性更大。 6.生物与土壤因子:土壤是陆生生态系统的基础,陆生植物生活的基质和陆生动物生活的基底;土壤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等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由于土壤形成演化过程的不同,自然界的土壤多种多样,它们具有不同的土地构型、内在性质和肥力水平。土壤的基本物理性质是指土壤质地、结构、密度和孔隙度等,土壤的质地、结构性质引起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和土壤温度的变化,从而对植物根系的生长和植物的营养状况及土壤动物生活状况产生明显的影响。 7.生物与大气因子: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二氧化碳占空气体积很小一部分,但它们三者对生物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大范围的空气交换制约着不同地区的气候,小范围的空气交换制约着天气的变化;风对区域环境尤其是大气环境的净化产生重要影响。动物的取食、迁徙等都跟风有莫大的关系。

机器人读书报告:人工神经网络

读书报告——《人工神经网络》 人类具有高度发达的大脑,大脑是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而思维是人类智能的集中体现。长期以来,人们想法设法了解人脑的工作机理和思维本质,向往能构造出具有类人智能的人工智能系统,以模仿人脑功能,完成类似于人脑的工作。人脑的思维有三种基本方式: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逻辑思维的基础是概念、判断与推理,即将信息抽象为概念,再根据逻辑规则进行逻辑推理。 20世纪40年代问世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就是这样一种用机器模拟人脑逻辑思维的人工智能系统。 那么人工神经网络究竟究竟与人脑以及人脑的思维有什么关系呢? 在人类大脑皮层上的神经细胞亦称为神经元。每个神经元又同其他神经元广泛相互连。接,形成复杂的生物神经网络。用计算机方法对神经网络信息处理规律进行探索称为计算机神经科学,该方法对于阐明人脑的工作原理有深远意义。以数学和物理的方法以及信息处理的角度对人脑神经网络进行抽象,并建立某种简化模型,就称为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 目前对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定义尚不统一。 美国神经网络学家Hecht Nielsen的一般定义是: “神经网络是由多个非常简单的处理单元彼此按某种方式相互连接而形成的计算机系统,该靠其状态对外部输入信息的动态响应来处理信息的。”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关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解释是: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由许多简单的并行工作的处理单元组成的系统,其功能取决于网络的结构、连接强度以及各单元的处理方式。 综合人工神经网络的来源、特点、及各种解释,可以简单表述为: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旨在模仿人脑结构及其功能的信息处理系统。”为叙述简便,常将人工神经网络简称为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发展的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启蒙时期。 第二时期:低潮时期。 第二时期:复兴时期。 第二时期:高潮时期。 神经网络的基本特征: (1)结构特征----并行处理、分布式存储与容错性 人工神经网络是由大量简单处理元件相互连接构成的高度并行的非线性系统,具有大规模并行处理特征。 每个处理单元的功能十分简单,但大量简单处理单元的并行活动使网络呈现出丰富的功能并具有较快的速度。 结构上的并行使神经网络的信息存储必然采用分布式方式,信息不是存储在网络的某个局部,而是分布在网络所有的连接中。神经网络内在的并行性与分布表现在其信息的存储与处理必然使神经网络在两个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容错性: (2)能力特征----自学习、自组织和自适应性 自适应性是指一个系统能改变自身的性能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自学习是指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或感知,神经网络能通过处动调整网络结构参数,使

338生物化学

一、考试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 本《生物化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生物化学是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物学、植物学、遗传学、生理学、医学、农学、药学及食品等学科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内容:探讨生物体的物质组成以及分子结构、性质与功能,物质代谢的规律、能量转化及其调节控制等。要求考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各类生化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及其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基本途径及调控方法,理解基因表达调控和基因工程的基本理论,了解生物化学的最新进展,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考试形式 硕士研究生入学生物化学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本试卷满分为150分。 试卷结构(题型):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问答题 三、考试内容 1. 蛋白质化学 考试内容 l 蛋白质的化学组成,20种氨基酸的简写符号 l 氨基酸的理化性质及化学反应 l 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一级、二级、高级结构的概念及形式) l 蛋白质一级结构测定 l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的方法 l 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l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考试要求 l 了解氨基酸、肽的分类 l 掌握氨基酸与蛋白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l 了解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测定方法 (建议了解即可) l 理解氨基酸的通式与结构 l 理解蛋白质二级和三级结构的类型及特点,四级结构的概念及亚基 l 掌握肽键的特点 l 掌握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l 掌握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 核酸化学 考试内容 l 核酸的基本化学组成及分类 l 核苷酸的结构 l DNA和RNA一级结构、二级结构和DNA的三级结构 l RNA的分类及各类RNA的生物学功能 l 核酸的主要理化特性 l 核酸的研究方法 考试要求

化学读书报告3000字

化学读书报告3000字

《化学简史》读书报告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英)柏廷顿所著的《化学简史》,这本书分为十六章: 第一章应用化学的起源 第二章化学的初期 第三章炼金术的传布 第四章医药化学 第五章燃烧和大气性质的早期研究 第六章气体的发现 第七章拉瓦锡和近代化学的基础 第八章化合比例定律和原子学说 第九章戴维、柏尔采留斯的电化学说或二元学说 第十章有机化学的初期 第十一章取代作用、一元学说和类型论 第十二章化合价理论 第十三章有机化学的发展 第十四章物理化学史

第十五章周期律 第十六章原子结构 其中我重点看了第一章应用化学的起源,这一章分为早期的应用化学早期的金属知识玻璃染料总结这几节。 在人类历史的初期,还不会使用金属,当时的用具只有石器、角或骨制。头一个知道的金属可能就是黄金,因为它以天然的金属出现在一些河沙之中,以其颜色和光泽吸引人们的注意。最早,或许用淘沙冲积物的办法获得一些小金块。在人类历史的初期,还不会使用金属,当时的用具只有石器、角或骨制。头一个知道的金属可能就是黄金,因为它以天然的金属出现在一些河沙之中,以其颜色和光泽吸引人们的注意。最早,或许用淘沙冲积物的办法获得一些小金块。黄金饰品同磨光和加工的石器遗物层一起被发现,它们属于很早的时期,所谓新石器时代。其次是铜,有人甚至认为知道铜比知

道黄金更早。埃及人可能用木炭去还原孔雀石得到铜。 黄金饰品同磨光和加工的石器遗物层一起被发现,它们属于很早的时期,所谓新石器时代。其次是铜,有人甚至认为知道铜比知道黄金更早。埃及人可能用木炭去还原孔雀石得到铜。早在公元前3400年,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现伊拉克),人们已经冶金--炼铜。地中海的克里特岛稍迟一些。 苏美尔人很擅长冶炼金属比如银、铜、还有金。青铜(铜和锡的合金)是冶金术的一大进步,一般来说,青铜的出现比铜要晚,有的地方差不多同时出现。 埃及人和美索不达米亚人在加工金属的同时也使制造玻璃和有釉陶器或者类似原料达到完善。埃及的陶工就用用陶轮制作黏土,并且不用开炉而在高大的焙烧器皿中来进行。最早的陶器没有釉,只有淡黄色的彩饰。

关于生物化学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学习心得体会)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既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又是生命科学的前沿。这门课程给我印象最深 的不仅是它大量的专业名词,还有它也是这学期所有课程里最厚最重的一本书了。在第一堂课中,我们在老师带领下对这门的学习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它的功能作用,了解它的学习领域。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 代谢与调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目前自然科学中进展最迅速、最具活力的前沿领域。它是 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体的组成与结构、代谢及其调控的一门科学,它是一门具有先进性、科学 性和系统性的学科,并以众多相关学科为基础。由于其在生物等学科的重要性而使内容逐渐增多,且发展速度快,新知识、新进展不断涌现,有大量需要记忆和思考的内容,因此学好它不是一件 容易的事情。 最开始的我确实觉得无从下手,面对书上大量的知识点很是迷茫,我开始有慢慢的很认真的 看课本上的内容,逐字逐句的理解、体会和记忆。但学习效率很慢,而且学习得效果也很不令人 满意。书上的内容太多,太杂,即使我有讲整个的内容都看里一遍,也无法讲他们转变为我自己 脑中的知识,最明显的就是表现在做题上,完全就是觉得所考的题和所学的知识无法联系在一起,可能问题便在于没有理解到知识内容,思考太少,知识也很浅。 学习不怕没问题,怕的就是没有问题。学会解决问题,也是自己能 力的一种提高。我有将自己的问题与高年级的师兄师姐进行交流,他们也有耐心得一起寻找 解决的方法,并且还告诉我他们的一些学习方法和心得体会,让我受益匪浅。同时我自己也通过 互联网和图书馆,去找一些资料,以便自己深入的理解学习得内容。上课前一定要提前预习,这 个是很有必要的。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是最为关键的,虽然不能完全听懂,但我有努力跟上老师 的上课节奏,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课后通过老师的课件和上课所做的笔记,再进行二次学习,及 时学习,及时复习,不拖延。以下是一下学习得方法,我觉得还挺值得借鉴的 1.抓住主线,由表及里,循序渐进 根据研究内容,生物化学可分为以下几部分:①重要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着重介绍蛋白质、核酸、酶、维生素、激素和抗生素等的组成、结构与功能。重点掌握生物分子具有哪些基本 的结构,哪些重要的理化性质,以及结构与功能之间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同时要随时将它们进行 比较。这样既便于理解,也有利于记忆。②物质代谢及其调节:主要介绍糖代谢、脂类代谢、能 量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以及各种物质代谢的联系和调节规律。此部分内容是传统生 物化学的核心内容。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应注重学习各种物质代谢的基本途径,特别是糖代谢途 径(糖酵解、三羧酸循环途径、糖异生途径等);脂肪酸分解与合成和酮体代谢途径;氨基酸的 脱氨基及氨的代谢;能量生成方式等;各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及生理意义;各代谢途径的主要调节 环节及相互联系等问题。③分子生物学基础:重点介绍了 dna复制, dna转录和翻译。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应重点学习复 制、转录和翻译的基本过程,并从必要条件、所需酶及特点等方面对三个过程进行比较。在 理顺本课程的基本框架后,就应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并且找出共性,抓住 规律,学会抓住线条、围绕主线向外扩展和上下联系的方法。

化学读书报告

化学读书报告-生物能学与生物氧化 丁文欣14120813 一、概况 我们已经接触了很多化学反应,那么在生物体内,也进行着大量的化学反应,通过读这本书,我了解到了一个全新的生物化学世界。 1、自由能 通过自由能可以推导出自发反应的方向并指出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的生成或消耗。因此自由能在生物化学系统中具有关键的热动力学功能。对于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参加反应的物质浓度为1mol/L,温度为25℃,压力为一个大气压,则这种状态为标准状态,在该状态下的自由能称为标准自由能△G0 =-RTlnK eq’。然而在生物体内却不可能达到标准状态。原因是生物中的化学反应中都伴随着质子,而1mol/L意味着PH=0,这是一个非生物体系的条件。因此为了描述生物化自由能的变化,引入了生物化学自由能△ G0’=-RTlnK’bio ,其中K’bio 表示在PH值为8时的生化反应的平衡常数。 2、富能化合物 营养物质的化学能量通过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得以释放和利用的整个过程称为生物氧化。当一个生化物质,如葡萄糖完全氧化为CO2和H20时,△G0’=-2880KJ/mol。如此巨大的能量完全以热能的形式直接释放是有害的,它将导致生物大分子的变性,生物体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利用一些化合物作为真和谐释放能量的暂时储存形式,这些化合物被称为富能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类型是ATP。从ADP和Pi形成ATP需吸收30。5kJ/mol的能量。细胞或组织可以通过逆向过程利用其中的能量,富能化合物的水解和其他形式的裂解会放出能量。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发生在合成和分解的代谢中,构成能量的偶联反应。这样的能量代谢的整个网络是基于ATP的合成与分解,称为ATP循环。 富能化合物不仅仅是ATP,还有其他很多类型,其中主要分为三种:酸酐类、特殊酯类和磷酰胺酸衍生物。ATP属于酸酐类。 富能化合物在生物系统中起到了一种能量通货的作用,大多数的耗能生化反应都要有富能化合物的参与,因此富能化合物是生化反应的基础。 3、电子传递 与一般的化学反应不同,生物化学的反应大多数是分步进行的,每一步都有特殊的酶催化,每一步反应的产物都可以分离出来。这种逐步反应的模式有利于在温和的条件下释放能量,提高能源利用率。那么在分布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运输变得十分重要,因此生物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电子传递机制。 首先,电子传递的方向是由氧化还原电位决定的。所有氧化还原的发生依赖于氧化-还原对中氧化剂的电子亲和力,在氧化还原对中,一个具有较高电子亲和力的氧化剂的还原对被还原,另一个氧化还原对被氧化。氧化剂对电子的亲和力可以通过氧化还原电位来描述。在生物化学中,还可用还原力表示获得电子的

生化读书报告

生化读书报告 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糖代谢 这学期,我接触了一门新的课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从一开始上课我就很重视这门课程,原因有二:一是这门课程学分是最高的,二是这本书是我们这学期所有书中最厚的一本书。从开学至今,这本书也学得差不多了,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有辛酸、苦楚,也有快乐与收获。 总体而言,前面五章的内容比较简单,需要深刻理解的东西不是很多,大多是一些需要记忆的东西,即使你上课没有认真听讲,课后只要你跟着老师的课件好好看一下,该背的知识背一下,差不多就行了。可是当学到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糖代谢的时候,按照那样的方法学习就不行了,这章节需要我们好好理解,用心去学习。 我清楚地记得李老师在上这节课时我的状态,当他讲到无氧氧化即糖酵解的时候,我处于半模糊的状态;当他讲到有氧氧化时,我处于完全模糊的状态。至于后面讲关于关键酶的激活剂、抑制剂的时候,完全就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以然了。李老师在上这章节课时曾说过,物质代谢这一章内容比较多,重点也在这里集结,糖代谢是学习物质代谢的基础,只要这一章搞懂了,后面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核酸代谢以及非营养物质的代谢学起来就简单多了,当然,如果这一章没学习好,后面学习起来难度就会更大,于是我就开始了我的学习计划。 第一次上自习时,我首先跟着老师的PPT讲所学的内容在书上勾

出来,将重点内容用红色的笔单独作上标记,然后就开始看书,理解所讲的内容,同时,在草稿本上画无氧氧化和有氧氧化的代谢图,一边画图,一边记忆,第一次认认真真的看完这三个小节花了整整三个小时,将糖酵解以及有氧氧化中三羧酸循环的过程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基本上背着书能够将这几个过程说出来。 第二天,有同学问了我有关三羧酸循环的知识,感觉他所问的知识点非常熟悉,可是就是答不上来,只依稀记得起始是乙酰CoA,中间有苹果酸,结尾有草酰乙酸,至于具体的过程就不清楚了。这天下午,我吃完晚饭就直接奔图书馆去了,虽然今天背着书不能完全背出来,但是看书的效率确实比昨天要高很多,看到譬如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醛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等内容时感觉很熟悉,毕竟昨晚花了三个小时来看书。这次自习我没有带电脑,除了课本以外,我还带了闻名泸医的《邱师兄笔记》,

地球化学模式读书报告

地球化学模式读书报告 在学习完应用水文地球化学,掌握了应用水文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之后,在史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学习了地球化学模式,经过课堂上的学习和课后的练习,使我们初步了解了地球化学模式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要求,并且重点学习和掌握了PHREEQC程序的基本功能,达到了能够应用它来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地球化学模式问题的要求,地球化学模式是一个非常好、非常先进的计算工具,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掌握它,以便能更加熟练地运用。本文着重介绍一下PHREEQC的基本原理和存在的局限性。 一 PHREEQC简介 PHREEQC是由美国地调所开发的程序,现在已改进为2.8版本.由于它的适用性很广,因而是美国应用的最广的一个地球化学模式程序, 在核废料处置研究工作中也常有不少应用。它是在 PHREEQE[1]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PHREEQC是一个用C语言编写的软件,适用于地球化学中水方面的计算。它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描述局部平衡反应、动态生物化学反应的水文地球化学模拟软件。它基于离子团的水模型,可以应用于:(1)物种形成和饱和度的计算;(2)反应途径和平流传输计算,包括不可逆反应、溶液混合、矿物和气态均衡等, 它可以计算沸腾、冷却、围岩蚀变、地下水同热水混合以及蒸发的各种具体特征,能对水中组分的存在形式和化合物的饱和指数进行模拟计算,能对地球化学作用进行正向模拟计算,也能根据规定的地球化学作用来对水化学的成分和性质进行反向模拟计算。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地球化学模拟软件[2]。 二 PHREEQC 模型及原理简介 与传统的水化学反应模型相比,目前的 PHREEQC不仅可以描述局部平衡反应,还可以模拟动态生物化学反应以及双重介质中多组分溶质的一维对流 - 弥散过程。 对于多溶质的溶液,PHREEQC 使用了一系列的方程来描述水的活度、离子强度、不同相物质溶解平衡、溶液电荷平衡、元素组分平衡、吸附剂表面的质量守 1

环境监测读书报告(课程论文):固体废弃物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读书报告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化学 年级级化学班 姓名 论文题目固体废弃物污染 指导教师牛明改 2016年1月6日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引言 (1) 1.固体废弃物的分类 (1) 2.固体废弃物的危害 (1) 2.1侵占土地 (1) 2.2污染土壤 (1) 2.3污染水体 (2) 2.4污染大气 (2) 2.5危害人体健康 (2) 2.6危害生物 (3) 3.固体废弃物的治理技术 (3) 3.1物理法 (3) 3.2热处理法 (4) 3.3国外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 (5) 4.对我国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的建议 (5) 参考文献 (6)

固体废弃物污染 学生姓名:学号: 化学化工学院级化学专业班 指导教师:牛明改 摘要:本文首先对固体废弃物的分类、危害进行综述,然后介绍固体废弃物的治理技术,最后提出对我国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的建议。 关键词:固体废弃物;危害;性质;治理技术;资源化 引言 固体废弃物是指人类在生产、消费、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主要包括固体颗粒、垃圾、炉渣、污泥、废弃的制品、破损器皿、残次品、动物尸体、变质食品、人畜粪便等[1]。固体废弃物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污染源,不仅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还严重威胁了人体的健康。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固体废弃物的组成日趋复杂,产生量越来越大,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己成为影响我国环境和制约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1.固体废弃物的分类 固体废弃物按照其组成可以分为有机废弃物、无机废弃物;按照其形态可分为固态废弃物(分为有毒和无毒两类,有毒有害固体废物具有毒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放射性和传染性固体、半固体)、半固态废弃物和液态(气态)废弃物;按照其污染特性可分为一般废弃物和危险废弃物;在《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将其分为城市固体废弃物、工业固体废物和有害废物;通常按照固体废弃物的来源分为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农业废弃物。 2.固体废弃物的危害 2.1侵占土地 固体废物的堆积,占用大量土地,不但污染环境,还浪费土地资源。据估计每堆积1×104t废物,占地约需666.7 km2。国内仅工业废渣和尾矿就堆积占地3996×105km2。全国各大城市市区几乎被环状的垃圾堆群所包围。 2.2污染土壤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07)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07) 一、培养目标 德、智、体全面发展,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诚实守信,具有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具有扎实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有关实验技能,掌握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前沿概况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独立科研工作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英语)。 能够胜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以及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教学工作。 二、研究方向 本学科包括4个研究方向:分子遗传学、植物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细胞信号转导与调控的生物化学、分子细胞生物学。 1.研究方向之一:分子遗传学 主要研究内容:1)用分子克隆和转基因技术以植物和动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医用蛋白的研究;2)将分子遗传标记和相关先进技术用于基因组的比较研究和牧草及家畜的分子选育研究;3)基因功能研究(基因敲除、基因沉默)。 特色及意义:上述研究具前瞻性、先进性和应用前景,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2.研究方向之二:植物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 主要研究内容: 1)植物分子生物学:对自然界抗逆性极强的植物及主要牧草的抗逆分子机理及抗逆信号转导机理研究;甜瓜乙烯信号转导机理和果实发育分子生物学。 2)植物基因工程:分离鉴定果实特异启动子、逆境胁迫特异启动子、抗逆相关基因;高效规模化转基因技术的建立;以内蒙古主要牧草和特色作物为研究对象,应用转基因技术培育高产、高效、优质、抗逆、抗病虫牧草和特色作物新品种。 特色和意义:

20世纪5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已成为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的前沿学科,植物分子生物学又是本学科一个研究重点和新的生长点,该方向的研究对本学科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同时,植物分子生物学又是植物基因工程的理论基础,为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植物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植物转基因技术为高产、优质、抗逆植物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一种暂新的途径,本研究方向以内蒙古主要牧草和特色、优势或主栽作物为研究对象。本研究方向在基础研究方面瞄准植物分子生物学前沿,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紧密结合国家和本地区经济建设需求。 3.研究方向之三:细胞信号转导与调控的生物化学 主要研究内容:细胞信号转导与调控的生物化学 1)脂蛋白所含生理活性脂质的代谢动态和受体介导信号途径与细胞机能、疾病隐患(如动脉硬化、炎症、以及癌病发机理等)之间关系的研究。 2)质子(H+或pH)受体的作用及其信号转导与细胞机能、疾病隐患之间的关系;某些病变部位(如动脉硬化、炎症、癌等)的酸性化对细胞有何作用等。 3)激素及某些机能蛋白、药用有效成分以及在发育与生殖过程中的细胞内的信号转导机制与细胞机能之间关系。 特色和意义: 从日本群马大学分子与细胞调节研究所高层次引进的阿拉坦高勒博士对受 体表达及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机理的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他主持和参加的研究论文多次在“美国分子药理学”、“美国生物化学杂志”等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本学科该方向的研究能够与国际水平同步化进行。上述研究是具有广度和深度的生命科学前沿研究领域。 4.研究方向之四:分子细胞生物学 抑癌基因结构及抑癌因子的功能研究是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肿瘤治疗的理论基础,同时在基础研究中也有助于揭示细胞信号网络的分子机制和肿瘤发生的机制。PTEN、LKB1、AMPK、NUAK1等蛋白均为近年发现的重要抑癌因子,其功能的缺失与多种肿瘤的发生直接相关;这些蛋白下游底物众多,参与多个细胞信号通路,因而探讨其功能及与下游因子的相互作用机制是阐明其信号功能的必由之路,也是揭示这些因子抑癌机制的前提。基于上述论述,我们主要从事下

现代核分析技术 读书报告

现代核分析技术 读书报告 核分析技术是核物理理论、核射线测量等知识在材料元素、缺陷和结构分析中的具体应用。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核分析技术的原理、技术和应用,为学生将来从事材料无损分析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和实验技术能力。《现代核分析技术》就是顺应这种发展需要针对核技术专业学生而开设的一门课程。从课程内容以及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 现代核分析技术》课程的基础内容相对来说是非常专业的,但课程内容的本身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学内容应适当编排,从最新的视角在最全面的领域反映全世界最新、最先进的科技水平和研究方向,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为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模式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使各种教学方式紧密联系,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此外,制定注重考察学生综合能力而不是局限于书本知识的考核方式也是非常必要的,在考核模式上进行创新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学质量有非常大 的帮助。本文就《现代核技术分析》的课程内容学习、教学方式和考核模式等三方面进行革新探索,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核分析技术的机会 21 世纪,环境研究的重大课题对核分析技术提出了挑战,要求核分析方法能适应新型环境研究的需求,同时也为核分析技术提供了广阔的机会。从战略角度出发,核分析技术在环境研究中的发展趋势可归纳为下列6 个方面。 (1) 充分利用核分析技术的高灵敏度、高准确度、恶劣条件的适应性、实时、动态、远距离监测等特点。现代的环境分析监测往往要求动态和实时。在这方面,核分析技术由于其固有的核优势、抗干扰能力强,可以承担非核方法无法胜任的实时环境监测任务。最近,美、德科学家已成功地应用了核分析方法实现了对火星的实时、动态分析,从数百亿公里之外连续不断地将火星表面的化学组成传输回地球。我们完全可以设想,核分析技术同样可以监测地球上任何一点的污染物浓度的变化。 (2) 充分发挥核分析技术在环境污染物的定量和科学的危险性评价中的作用。正如前文指出,21 世纪环境研究的关键问题是“环境污染物的定量、科学的危险性评价”,尤其是低剂量、长期暴露的危险性评价。从国际现况看,这方面的研究高度依赖核分析技术,这是因为核分析方法的准确度高,具有分析误差的可溯源性,并且其分析原理基于核反应、核性质和核辐射,独立于其它基于原子性质的分析方法。另外,用放射性同位素或富集稳

读书报告急性胰腺炎

读书报告-急性胰腺炎 2017级儿科规培医师向韵 因为在血液儿科轮转期间,接触了数例急性胰腺炎。最近学习了急性胰腺炎的几个经典指南,有些收获,总结如下: 急性胰腺炎是最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之一,据统计,美国每年有超过27万人因急性胰腺炎住院,医疗支出超过26亿美元,而其总体死亡率约为5%,因此给医疗卫生资源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饮酒与胆石症是其最常见的病因,约占所有急性胰腺炎的80%。其他少见病因包括:1. 高脂血症,通常情况下甘油三脂应大于1000mg/dl;2. 肿瘤; 3. 药物(如呋塞米、四环素、少数化疗药物等);4. 外伤;5. ERCP术后;6. 遗传;7. 感染8.自发性等。 诊断标准(满足下面任意两个条件): 1.典型的腹痛症状(上腹、左上腹疼痛,可放射至背部胸部或两侧) 2.淀粉酶或脂肪酶高于正常值上限的三倍 3.B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提示有胰腺炎表现 一、严重程度分级 根据最新指南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将AP严重度分为以下3级: 轻度AP(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具备AP的临床表现和生物化学改变,不伴有器官功能衰竭及局部或全身并发症,通常在1~2周内恢复,病死率极低。 中度AP(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具备AP的临床表现和生物化学改变,伴有一过性的器官功能衰竭(48h内可自行恢复),或伴有局部或全身并发症而不存在持续性的器官功能衰竭(48h内不能自行恢复)。有重症倾向的AP患者,要定期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并持续评估。 重度AP(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具备AP的临床表现和生物化学改变,须伴有持续的器官功能衰竭(持续48h以上,不能自行恢复的呼吸系统、心血管或肾脏功能衰竭,可累及一个或多个脏器),SAP病死率较高,为36%~50%,如后期合并感染则病死率极高。 器官功能衰竭诊断标准参考改良的Marshall评分(其中某个系统评分大于等于2为器官功能衰竭)。如下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