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以下是苏教版生物必修二的知识点总结:

1.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的细胞器,参与细胞呼吸作用,产生ATP;叶绿体含有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质和氧气。

2. 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细胞起源:叶绿体起源于共生关系中有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而

线粒体起源于共生关系中有呼吸作用的原核生物。

3. 植物基因和遗传变异:植物基因包括核基因和质粒基因,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4. 植物的营养方式和营养结构: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

机物质,通过根和叶进行气体交换。

5. 植物激素的种类和功能:植物激素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植物激动素等,它们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营养运输、光合作用等过程。

6. 植物的生殖方式和生殖器官:植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生殖器官

包括雄蕊、雌蕊、花瓣、花萼等。

7. 动物的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动物的神经调节由神经系统完成,内分泌调节由内

分泌系统完成,两者共同调节动物体内的功能。

8. 动物的呼吸方式和结构:动物的呼吸方式包括肺呼吸和皮肤呼吸,呼吸结构包括鳃、肺、皮肤等。

9. 动物的消化系统和消化方式:动物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方式包括化学消化和物理消化。

10. 动物的循环系统和循环方式:动物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循环方式包括单循环和双循环。

以上是部分知识点总结,请根据课本的内容和要求进行详细学习。

最新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苏教版)

新课标必修2知识点归纳(苏教版) 1 2 1、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子 3 2、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 染色体2n;2n;2n;n;n;2n; 染色单体4n;4n;4n;2n;2n;0; DNA数目 4 5 4n;4n;4n;2n;2n;2n 6 (染色单体在第一次分裂间期已出现;请注意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 7 的前期或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8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 9 了四个精细胞,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每个精细胞都含有数目减半的染色体。 10 肺炎双球菌: S型细菌菌落表面光滑菌体有荚膜有毒性; R型细菌相反。 11 结果分析:①→④过程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 12 ⑤过程证明:转化因子是 DNA 。结论: DNA 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 13 定性遗传变化的物质。 14 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有毒的S菌的遗传物质指导无毒的R菌转化成S菌。 15 且DNA纯度越高,转化越有效。 16 2、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17 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 18 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结论:DNA是遗传物质。亲代噬菌体32P标 记DNA,寄主细胞有32P标记DNA ,子代噬菌体DNA 有32P标记。35S标记蛋白19 20 质无35S标记蛋白质外壳蛋白无35S标记。结论:DNA分子是遗传物质。

4、DNA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特点:一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 21 22 旋成双螺旋结构;二是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结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23 碱基对(A-T;C-G)通过氢键连接。在DNA复制和转录时,碱基对中的氢键断裂。 24 25 组成核酸的化学元素为C、H、O、N、P,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的26 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磷27 酸。(若五碳糖是核糖时则合成的核苷酸为核糖核苷酸,若五碳糖是脱氧核酸28 时,则合成的核苷酸为脱氧核糖核苷酸。) 29 5、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如有n个碱基对,这些碱基对可能的 排列方式就有4n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染色体是由 30 31 DNA和蛋白质构成的,染色体不是遗传物质。 32 6、DNA分子的复制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条件:模板 (DNA的两条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 33 34 (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 35 过程:(1)解旋:DNA首先利用线粒体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36 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以游37 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38 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3)形成子代DNA:每一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模板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 2 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 39 40 特点:(1)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2)由于新合成的DNA分41 子中,都保留了原DNA的一条链,因此,这种复制叫半保留复制。 结果:一个DNA复制出两个DNA,每个DNA中都含有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 42 43 特点: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

苏教版初二生物会考总结知识点

苏教版初二生物会考总结知识点 在苏教版初二生物课程中,学生们需要掌握一系列重要的知识点,并在会考中进行检测。本文将总结这些知识点,以帮助学生们 更好地复习和备考。 1. 生物的分类 生物的分类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将生物按照共有特 征进行分类。生物的分类主要分为五个主要类群: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和细菌界。学生们需要学会根据生物的特征对 其进行分类,并了解每个类群的特点和代表性的物种。 2. 生物的组成 生物体的组成主要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器官系统。学生们 需要了解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不同类型的细胞具有不同的结 构和功能。组织是细胞按一定方式组织在一起形成的结构,而器官 是由不同组织组成并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器官系统则是由多个器 官协同工作,完成特定的生物功能。 3. 生物的遗传与进化

遗传是生物学的基础,它指的是物种在遗传信息中的传递和变异。学生们需要了解DNA是遗传信息的基础,了解基因和染色体的结构,以及遗传信息在生物体中的表达和传递方式。此外,进化也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学生们需要了解自然选择和适应性进化的原理,以及进化对物种多样性和适应性的影响。 4. 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是生物体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生长主要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增长完成,学生们需要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和调控机制。繁殖则是生物种群的衍生和延续过程,学生们需要了解有性和无性生殖的区别、优势和劣势,并了解不同生物在繁殖方面的特点和适应策略。 5. 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生物的正常生理活动需要营养物质的供应和代谢的协调。学生们需要了解不同类群生物的营养方式,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摄食方式。代谢是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总称,学生们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代谢过程,如呼吸作用和产热作用。

2022年苏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3章生态系统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第3章生态系统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1)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6) 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1) 第四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6) 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态及维持 (20) 探究实践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25)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必备知识 一、生物与环境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空间中的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的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连线) 组成成分 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②生产者 ③消费者 ④分解者 实例 a.绿色植物 b.腐生细菌、真菌 c.光、热、水、空气、无机盐 d.动物(大多数) 提示:①—c ②—a ③—d ④—b 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的概念: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包括岩石圈上层、水圈和大气圈下层。 2.生态系统的类型:将序号所示生态系统的类型进行归类: ①海洋生态系统②草原生态系统③森林生态系统④农田生态系统⑤果园生态系统⑥冻原生态系统⑦淡水生态系统⑧人工林生态系统⑨荒漠生态系统⑩城市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 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1.食物链

(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于营养关系而形成的营养结构。 (2)实例 2.食物网 (1)概念 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2)形成的原因 ①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 ②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3)功能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四、特定生态系统的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决定其营养结构 一个特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由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共同决定的。 核心突破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生态系统四种成分组成内容、作用、地位的比较 比较项目组成内容作用地位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光、热、空气、水、无机 盐等 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物 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必备成分

生物苏教版高二知识点总结

生物苏教版高二知识点总结生物是一门关于生命的科学,苏教版高二生物教材涵盖了生物的各个方面知识。下面将对苏教版高二生物教材中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和复习相关知识。 一、细胞生物学 1.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原核细胞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区组成,而真核细胞则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 2. 细胞的代谢活动 细胞通过葡萄糖的酵解和有氧呼吸来获取能量,并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在细胞内,还存在着蛋白质的合成、核酸的合成和降解等代谢活动。 3. 细胞的分裂与生长

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都是通过细胞分裂来实现的。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方式,不同生物体根据其发育特点和生殖方式选择不同的分裂方式。 二、遗传学 1. 遗传的基本概念 遗传是指基因在不同代际之间传递的现象。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的遗传因子,包括等位基因、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等。 2. 遗传的规律 孟德尔遗传规律是遗传学的基石,包括单纯性、自由组合和分离等规律。同时还有染色体遗传规律、基因突变等。 3. 遗传的机制 遗传的机制主要包括基因的重组和重排,通过这些机制,基因在不同个体之间发生变异和组合。 三、进化论

1. 进化的证据 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留下了很多证据,包括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生物胚胎发育等。 2. 进化的机制 进化的机制包括自然选择、突变、基因流动和遗传漂变等。这些机制共同作用,推动了物种的进化和多样性的形成。 四、生态学 1.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生物栖息地和环境因子所组成。生物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2. 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达到相对稳定的关系,包括种群数量、物种多样性和环境恢复等。

2022年苏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1章种群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种群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1) 探究培养液中某种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10) 第二节影响种群特征的生态因子 (14) 第三节种间关系 (16)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第1课时种群特征 必备知识 一、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1.概念:指单位面积或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它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调查方法 (1)直接计数法 适用条件: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2)估算法 ①样方法 a.方法步骤: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算值。 b.适用生物: 调查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植物或移动能力较弱的动物。 c.取样的关键: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d.取样的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②标志重捕法 a.适用范围: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b.步骤: 确定调查对象 ↓ 捕获并标志部分个体: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 分个体,做上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并记录个体数。 ↓ 重捕,计数: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 标志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算种群密度。

c.注意事项: 标志物和标志方法不能影响被标志动物的正常活动,也不能导致它们产生疾病或被感染等;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至少在调查期间不能消失;标志符号也不能过分醒目,否则被标志动物可能容易受到捕食者的攻击。 二、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 1.出生率和死亡率 (1)出生率是指某一个种群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新个体数占个体总数的比率。 (2)死亡率是指某一个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占个体总数的比率。 2.迁入率和迁出率: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 3.年龄结构 (1)概念 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段的个体数占整个种群个体总数的百分比。 (2)类型 类型出生率与死亡率种群密度 变化趋势增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增大长型 稳定型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基本不变 衰退型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减小 (1)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量的比例。 (2)意义:对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影响。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生物必修二学问点总结苏教版 生物各种理论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应当学会把某个理论放在整个生物理论体系中加以考虑,使自己对生物理论的把握更加完善,学习起来加快捷高效。下面是我整理的生物必修二学问点总结苏教版,仅供参考期望能够关怀到大家。 生物必修二学问点总结苏教版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展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削减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穿插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别;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其次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 与卵细胞相同点: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三、留意: (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根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 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 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展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缘由是同源染色体分别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其次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转变规律 (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 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那么: 它的精(卵)原细胞进展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卵细胞); 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展减数分裂形成2种。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展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 四、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受精作用是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 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中的卵细胞的形成 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假设为奇数——减数其次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 减数其次次分裂后期,看一极) 假设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联会、四分表达象、同源染色体的分别——减数第一次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减数其次次分裂

苏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1XY型的性别决定方式:雌性体内具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__,雄性体内具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XY.减数*形成精子时,产生了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雌性只产生了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作用发生时,X精子和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所以后代中出生雄性和雌性的机会均等,比例为1:1. 2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如色盲、血友病、果蝇眼色、女娄菜叶形等遗传 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②属于交叉遗传隔代遗传即外公→女儿→外孙 ③女性患者,其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男性患病,其母、女至少为携带者 3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如抗VD佝偻病、钟摆型眼球震颤 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②具有世代连续现象. ③男性患者,其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4Y染色体上遗传如外耳道多毛症 致病基因为父传子、子传孙、具有世代连续性,也称限雄遗传.

5伴性遗传与基因的分离定律之间的关系:伴性遗传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性染色体也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伴性遗传从本质上说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记忆点: 1.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分为两类: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 2.伴性遗传的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具有隔代遗传现象由于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一般是男性通过女儿传给外孙;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反之,男性患者一定是其母亲传给致病基因.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大多具有世代连续性即代代都有患者,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3伴Y染色体遗传的特点:患者全部为男性;致病基因父传子,子传孙限雄遗传. 第一节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细胞代谢与酶 1、细胞代谢的概念: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

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第二节

其次节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 【目标导航】 1.结合教材图文,概述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2.在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基础上,让同学概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一、生物进化的历程和证据 1.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 2.生物进化的基本挨次 (1)从单细胞―→多细胞;从简洁―→简单;从水生―→陆生;从低级―→高级。 (2)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很多物种相继绝灭,又有很多新物种不断产生。 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化的形成 1.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1)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遗传多样性: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3)物种多样性: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4)生态系统多样性: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性。 2.共同进化 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进展,这被称为共同进化或协同进化。推断正误 (1)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2)争辩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生物的代谢类型。() (3)生物多样性即地球上全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遗传物质的总和。() (4)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5)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6)生态系统多样性不仅指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的多样性,还应包含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性。() 答案(1)×(2)×(3)×(4)×(5)√(6)√ 一、生物进化的历程和证据 1.几个重要进化大事 (1)真核生物消灭后有性生殖方式的消灭:使生物进化速度明显加快。 (2)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形成了生态系统的第三极,对植物的进化产生重要影响。 (3)原始两栖类的消灭:生物的登陆转变着陆地环境,陆地上简单的环境为生物的进化供应了条件。 2.进化方向 (1)代谢:异养厌氧→光能自养→异养需氧。 (2)结构:原核单细胞→真核单细胞→真核多细胞。 (3)生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和发育→体内受精和发育。 (4)消化:细胞内消化→细胞外消化。 (5)呼吸:无氧呼吸→有氧呼吸。 1.植物进化的历程可以反映生物进化的哪些趋势? 答案①从生活环境分析:水生→陆生; ②从结构分析:简洁→简单; ③总趋势:低级→高级。 2.了解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同源器官的存在能表明什么? 答案①了解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必修二练习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2分) 1.下列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0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0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2.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 B. H2C03/NaHC0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 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 D.运动后Na+、K+排出体液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3.下列对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D.细胞膜内外K十、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4.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 ) 5、有人研究脊髓前角内的两相邻神经元时发现,在有乙酰胆碱阻断剂(破坏乙酰胆碱的作用)的情况 下,刺激上一个运动神经元的轴突下一个运动神经元没有兴奋产生;而用电生理微电泳法将乙酰胆碱作用于下一个运动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发现该神经元有兴奋产生。这证明( ) A.乙酰胆碱是这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 B.乙酰胆碱是这两个神经元的营养物质 C.乙酰胆碱是下一个神经元所产生的 D.乙酰胆碱是所有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 6.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种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 ) 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神经递质传递的 B.不同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可能不同 C.所有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可能相同 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 7.某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 ( ) A.浆细胞 8.记忆淋巴细胞 C.过敏反应 D.免疫反应 8.下列免疫效应与体液免疫无关的是 ( ) A.抑制病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 B.抑制病毒的繁殖 C.与病毒结合使病毒失去侵染宿主细胞的能力 D.伤口处白细胞吞噬病菌 9.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根尖能够产生细胞分裂素 B.脱落酸能抑制马铃薯发芽 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赤霉素施用过多可引起水稻植株疯长 10果树整枝修剪和棉花的摘心,都能提高产量,根据的原理是 ( )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苏教版)

新课标必修2知识点归纳〔苏教版〕 1、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子 2、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 染色体2n;2n;2n;n;n;2n; 染色单体4n;4n;4n;2n;2n;0; DNA数目4n;4n;4n;2n;2n;2n (染色单体在第一次分裂间期已出现;请注意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的前期或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了四个精细胞,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每个精细胞都含有数目减半的染色体。 肺炎双球菌: S型细菌菌落外表光滑菌体有荚膜有毒性; R型细菌相反。 结果分析:①→④过程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⑤过程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结论:DNA 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性遗传变化的物质。 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有毒的S菌的遗传物质指导无毒的R菌转化成S菌。且DNA纯度越高,转化越有效。 2、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操纵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结论:DNA是遗传物质。亲代噬菌体32P标记DNA,寄主细胞有32P标记DNA ,子代噬菌体DNA 有32P标记。35S标记蛋白质无35S标记蛋白质外壳蛋白无35S标记。结论:DNA分子是遗传物质。 4、DNA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特点:一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二是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结构成根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A-T;C-G〕通过氢键连接。在DNA复制和转录时,碱基对中的氢键断裂。 组成核酸的化学元素为C、H、O、N、P,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的根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磷酸。〔假设五碳糖是核糖时则合成的核苷酸为核糖核苷酸,假设五碳糖是脱氧核酸时,则合成的核苷酸为脱氧核糖核苷酸。〕 5、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如有n个碱基对,这些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法就有4n种。DNA和基因的根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染色体不是遗传物质。 6、DNA分子的复制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条件:模板〔DNA的两条

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二)学案文档:第三章 第一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Ⅰ)

第一节基因的分别定律(Ⅰ) 【目标导航】 1.结合教材图文,概述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过程。2.结合教材图文, 简述孟德尔对分别现象做出的假设,并画出遗传图解。 基因的分别定律 1.豌豆作为遗传试验材料的缘由 (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受粉植物,在自然状况下一般都是纯种。 (2)豌豆具有多对差异明显的相对性状。 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1)基本过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 (2)结果:F1的全部植株只表现出一个亲本的性状,F2表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3∶1。 (3)性状分别:在杂种后代中消灭不同亲本性状的现象; 显性性状:F1中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隐性性状:F1中没有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3.孟德尔对试验现象的解释 (1)卵细胞和花粉中存在着把握性状的遗传因子,遗传因子在亲本体细胞中成对存在且独立存在,互不混杂。 (2)F1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类型的配子。 (3)F1自交时,雌雄配子(花粉和卵细胞)结合的概率相等。故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F1自交可产生3种遗传组合的F2,即AA、Aa 、aa。其比例为1∶2∶1,其花色表现为紫花∶白花=3∶1。 (4)遗传图解推断正误 (1)豌豆一般都是纯种,缘由是豌豆为严格的自花受粉植物。() (2)豌豆的高茎和圆粒种子是一对相对性状。() (3)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P都是纯合子,F1和F2都是杂合子。() (4)F1自交时,雌雄配子(花粉和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相等。() (5)假照试验中F2只得到了4株,其性状肯定是3株紫花、1株白花。() 答案(1)√(2)×(3)×(4)√(5)× 一、豌豆杂交试验的操作 1.豌豆的人工异花传粉操作步骤 2.与传粉相关的图形示意

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二)学案文档:第四章 第三节 第二课时 遗传信息的翻译

其次课时遗传信息的翻译 【目标导航】 1.结合教材内容,理解密码子的概念并能娴熟地查阅密码子表。2.结合教材图4-14,概述遗传信息翻译的过程和特点。3.分析碱基和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 一、遗传密码子 1.概念 mRNA上打算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叫做一个遗传密码子,密码子共有64种。 2.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真核细胞唯一的起始密码子是AUG,编码的是甲硫氨酸。三种终止密码子:UAA、UAG、UGA ,它们不编码氨基酸。 3.tRNA (1)结构:三叶草形结构,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3个碱基能和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叫做反密码子。 (2)种类:共有61种。 (3)功能: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1种tRNA能携带1种氨基酸,1种氨基酸可由1种或多种tRNA 携带。 二、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1.概念:依据mRNA上密码子的信息指导氨基酸分子合成为多肽链的过程。 2.场所:细胞质。 3.条件:mRNA、tRNA、核糖体、多种氨基酸和多种酶的共同参与。 4.过程起始阶段:mRNA、tRNA与核糖体相结合。mRNA上的起始密码子位于核糖体的第一位置上,相应的tRNA识别并与其配对。 ↓ 延长阶段:携带着特定氨基酸的tRNA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识别并进入其次位置。在酶的作用下,将氨基酸依次连接,形成多肽链。 ↓ 终止阶段:识别终止密码子,多肽链合成终止并被释放。 5.遗传信息传递方向:mRNA―→多肽。 推断正误 (1)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条件是模板(DNA的一条链)、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酶和能量。() (2)一种氨基酸最多对应一种密码子。() (3)每种tRNA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或多种氨基酸。() (4)细胞中的蛋白质合成是一个严格依据mRNA上密码子的信息指导氨基酸分子合成为多肽链的过程,该过程称为翻译,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 (5)密码子共有64种,其中打算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3种终止密码子不打算氨基酸。() (6)一种密码子打算一种或多种氨基酸。() (7)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多种tRNA识别和转运。() 答案(1)×(2)×(3)×(4)√(5)√(6)×(7)√ 一、遗传密码子 1.尼伦贝格和马太破译的第一个密码子 (1)试验原理:蛋白质体外合成系统中以人工合成的RNA作模板合成多肽,确定氨基酸与密码子的对应关系。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清单(苏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清单 1、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___________性状。 2、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________________ 。 3、F1(杂合子)与_______________进行的杂交,叫测交。 4、在_______对_______染色体的______位置上的,控制 ______性状的基因,叫等位基因。一对等位基因通常用同一字母的大小写表示,如D与______可看作一对等位基因。 5、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定律;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 6、生物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共同作用的结果。 7、减数分裂进行_________生殖的生物,在产生_________________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__________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______次,而细胞分裂_____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_______ 。 8、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______个精子,而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产生_____个卵细胞。 9、一对同源染色体的______和_______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_____方,一条来自______方。 10、一个四分体包含_____对同源染色体,______条染色单体,_______个DNA分子。 11、_______分裂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_________。 12、就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13、一条染色体上有________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__________排列。 14、人的性别决定方式是________。 男性体细胞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女性体细胞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男性精子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性卵细胞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红绿色盲是由________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Y染色体上_______这种基因. 16、正常色觉男性的基因型写作:_______,红绿色盲男性的基因型写作:_____;正常色觉女性的基因型写作:_______;红绿色盲女性的基因型写作:_________。 17、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患者中____性多于_____性;多有________现象。女性若患病,其______、______必患病。 18、凡由细胞组成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_______;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也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 19、DNA分子的空间结构呈______________。其中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20、DNA分子中碱基的对应关系遵循_______________原则,即A与_____配对,G与_____配对。互补配对的碱基间以_________相连。 21、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_______注入细菌体内,而__________留在外面,不进入细菌体内。 22、DNA复制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制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基本条件。 23、基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片段。基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表遗传信息。

苏教版生物必修二:第四节 第一课时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第四节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第一课时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合格考达标练 1.(2021无锡高一期末抽测)女性正常神经细胞中常染色体的数目和性染色体的组成分别为() A.44、XX B.44、XY C.22、X D.22、Y 46条,包括44条常染色体和2条性染色体(XX),所以女性正常神经细胞中常染色体的数目和性染色体的组成分别为44、XX。 2.决定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W基因控制红色,w基因控制白色。一只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红眼雄果蝇杂交,其后代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雄果蝇 C.红眼雌果蝇 D.白眼雌果蝇 X W X W或X W X w,红眼雄果蝇基因型为X W Y。若X W X W×X W Y→X W X W(红眼雌果蝇)、X W Y(红眼雄果蝇);若X W X w×X W Y→X W X W(红眼雌果蝇)、X W X w(红眼雌果蝇)、X W Y(红眼雄果蝇)、X w Y(白眼雄果蝇)。由此可见,后代中不可能出现白眼雌果蝇。 3.摩尔根研究果蝇的眼色遗传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P红眼(雌)×白眼(雄) ↓ F1红眼(雌、雄) ↓F1雌雄交配 F2红眼(雌、雄)白眼(雄) 3∶ 1 A.果蝇的眼色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B.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样,都采用了演绎和推理的方法 C.摩尔根所作的假设是控制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中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是X w Y D.F2中的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只有X W X W 中的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X W X W和X W X w两种,D项错误。 2 4.用纯合的黄果蝇和灰果蝇杂交得到下表结果,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实验 亲本子代 组

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苏教版必修二教学案:第一章 生物科学和我们 Word版含答案

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我国粮食生产的现状及解决粮食问题的重要性2.以转基因技术为例,说出现代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3.概述科学思维的基本过程 [教材梳理] 一、粮食问题 1.二战后世界粮食生产状况 2.我国粮食生产状况及产生原因 3.科学合理地应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 (1)作用 在彻底解决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疾病肆虐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2)转基因技术发展历史 诞生→1983年,世界上第一个转基因植物培育成功

↓ 发展→世界首例转基因产品——延熟保鲜番茄,1993年在美国批准上市 二、科学思维的过程[连线] [牛刀小试]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发达国家人口少、人均粮食多、消费少。(√) (2)我国虽然人口众多,但地大物博,粮食问题并不严峻。(×) (3)现代农业生物技术诞生的标志是延熟保鲜番茄的成功上市。(×) (4)水稻耐寒、耐盐碱基因是我国获得的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 (5)脊索动物和脊椎动物可能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 2.选择正确答案 (1)粮食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我国在这方面面临的重要问题是( ) A.粮食生产过多 B.粮食供应与消耗不平衡 C.人口增长过快,缺粮问题日益严重 D.开垦森林过少,致使农田减少 解析:选C 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而耕地仅占世界耕地的7%,由于人口迅速增长,使我国面临粮食短缺这一严重问题。 (2)下列关于推理研究的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推理是根据现象提出合理的假设过程

B.通过推理所得结论必须是完全正确的 C.推理过程必须符合基本的逻辑关系 D.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可得出多种结论 解析:选B 推理是对观察到的现象所作出的解释,即是一种合理的假设,由推理所得到的结论既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这就需要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重难突破] 一、粮食问题 1.我国粮食短缺的原因分析 2.应对粮食危机的现实措施 (1)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2)保护和治理环境,防止环境恶化。 (3)减少建筑用地。 (4)培育和推广转基因作物。 二、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及其应用 1.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1)转基因技术的概念: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应用: ①改良动植物品种。 ②制造“工程菌”生产药物。

必修二生物苏教版知识点

必修二生物苏教版知识点 学习生物的过程中,首先必须抓住生物的基础知识点,在理清每个章节的基本内容与联系,把所学内容有机地与人类的生产实践、日常生活相结合,这样才能学的比较透彻。下面是我整理的必修二生物苏教版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修二生物苏教版知识点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和结论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注射活的无毒R型细菌,小鼠正常。 2.注射活的有毒S型细菌,小鼠死亡。 3.注射加热杀死的有毒S型细菌,小鼠正常。 4.注射“活的无毒R型细菌+加热杀死的有毒S型细菌”,小鼠死亡。 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5.加热杀死的有毒细菌与活的无毒型细菌混合培养,无毒菌全变为有毒菌。 6.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纯:①DNA②蛋白质③糖类④无机物。分别与无毒菌混合培养,①能使无毒菌变为有

毒菌;②③④与无毒菌一起混合培养,没有发现有毒菌。 噬菌体侵染细菌用放射性元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让其在细菌体内繁殖,在与亲代噬菌体相同的子代噬菌体中只检测出放射性元素32P DNA是遗传物质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2)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二、DNA的结构 1、DNA的组成元素:C、H、O、N、P 2、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3、DNA的结构: 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A=T;G≡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特点 ①稳定性:DNA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 ②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主要的)、碱基的数目和碱基的比例不同

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苏教版必修二教学案:第三章 第二节 第二讲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Word版含答案

学习目标:1.性别决定的概念和类型 2.以色盲为例,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及规律 3.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材梳理] 一、性别决定 1.细胞内的染色体 (1)概念:决定性别的染色体被称为性染色体,其他的染色体称为常染色体。 (2)数目:具有n对染色体的生物,性染色体一般是1对,常染色体为n-1对。 2.性别决定的方式 (1)XY型: ①雄性:常染色体+XY(异型)。 雌性:常染色体+XX(同型)。 ②生物类型:人、果蝇、全部哺乳动物、多数昆虫、部分鱼类、部分两栖类及大多数雌雄异株的植物。 (2)ZW型: ①雄性:常染色体+ZZ(同型)。 雌性:常染色体+ZW(异型)。 ②生物类型:鸟类、鳞翅目昆虫等。 3.XY型生物的性别决定过程

4.ZW型生物的性别决定过程 二、伴性遗传 1.概念 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性状在遗传时与性别联系在一起的遗传。 2.红绿色盲的遗传 (1)分析人类红绿色盲 基因位置:红绿色盲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Y染色体由于过于短小而没有这种基因。 (2)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由上表看出:男性正常个体一定不携带致病基因,而女性正常时有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3)实例:女性携带者与男性色盲的婚配图解 (4)遗传特点 ①一般来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②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母亲,也会传给女儿,但不会传给儿子,即交叉遗传。

③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 [牛刀小试] 一、伴性遗传的特点及规律 1.判断正误 (1)性别决定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2)XY型生物的雄性个体体细胞内有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 (3)鸟类、哺乳类等高等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均属于XY型。(×) (4)ZW型生物的雌性个体体细胞内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 (5)人类中红绿色盲、血友病均为伴性遗传病。(√) (6)在人类的色盲遗传中,若父亲正常,其女儿也一定正常。(√) (7)在人类的血友病遗传中,母亲是血友病患者,所生儿子都不患病。(×) (8)XY型生物的性别比例正常为1∶1。(√) 2.仔细阅读教材,分析相关遗传图解,探究下列问题: (1)色盲调查结果显示,人群中男性色盲患病率(7%)远远高于女性(0.49%),试分析出现该差异的原因。 提示:女性体细胞内两条X染色体上同时有b基因(X b X b)时,才会表现出色盲;男性体细胞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只要存在色盲基因b,就表现色盲,所以色盲患者总是男性多于女性。 (2)有一色盲男孩,其父母亲色觉正常,外祖父是色盲,试探究该男孩色盲基因是通过什么途径由长辈传递而来的?从致病基因遗传角度,总结这一过程体现了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什么特点。 提示:传递途径:外祖父(X b Y)→母亲(X B X b)→色盲男孩(X b Y)。 特点:隔代遗传和交叉遗传。 3.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试探究分析下列问题: (1)据遗传图解分析该遗传病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相同吗?推测有什么特点?说明原因。 提示:不相同。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女性体细胞中有两条X染色体,只要有一条X染色体有致病基因就患病。而男性体细胞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只有当该X染色体上有致病基因时,才表现出患病。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二)学案:第四章第二节第二课时DNA分子的复制

第二课时DNA分子的复制 【目标导航】 1.阅读教材,结合DNA分子的结构特点,了解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2.结合教材图4-11,归纳DNA分子的复制过程、计算规律,并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一、DNA分子复制的方式 1.DNA分子复制的含义 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2.时期 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的间期。 3.场所 细胞核(主要)。 4.DNA复制的条件 (1) 模板:DNA分子的两条链。 (2) 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 (3) 能量:ATP。 (4) 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二、DNA复制的过程及特点 1.过程 2.结果 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3.特点 (1)边解旋边复制;(2)半保留复制。 三、DNA准确复制的原因及意义 1.原因 (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2)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能够精确地进行。 2.意义

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确保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判断正误 (1)有的细胞并不进行DNA复制。( ) (2)DNA双螺旋全部解链后,开始DNA复制。( ) (3)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酶的作用下连接成子链,并且2条子链形成子代DNA分子。( ) (4)DNA的复制需要消耗能量。( ) (5)单个脱氧核苷酸借助DNA聚合酶通过氢键彼此连接成DNA链。( ) (6)真核细胞核内DNA复制后位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 ) (7)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 (8)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的准确进行。( ) (9)通过DNA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 答案(1)√(2)×(3)×(4)√(5)×(6)√(7)√(8)√(9)√ 一、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1.实验材料和技术 科学家以细菌(约每20分钟分裂一次,产生子代)为实验材料,运用同位素标记技术。 2.实验的基本步骤为 (1)用含15N标记的NH4Cl培养细菌。 (2)将细菌转移到含14N的普通培养液中培养。 (3)在不同时刻收集细菌并提取DNA分子。 (4)将提取的DNA进行离心,记录离心后试管中DNA的位置。 3.实验结果预测 如果DNA的两条链中都含有15N,那么这样的DNA分子质量大,离心时应该在试管的底部;两条链中都含有14N,那么这样的DNA分子质量小,离心时应该在试管的上部;两条链中一条含有15N,一条含有14N,那么这样的DNA分子质量居中,离心时应该在试管的中部。 4.实验结果分析 亲代的结果说明DNA分子还没有复制;子一代试管中为杂合链带说明DNA复制了一次。子二代试管中既有杂合链带又有轻链带,说明这时DNA分子复制了两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