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五年级-音乐学业水平评价标准

最新五年级-音乐学业水平评价标准

最新五年级-音乐学业水平评价标准
最新五年级-音乐学业水平评价标准

小学音乐学业水平评价标准

(五年级)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一)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一) 吴斌 一、为什么要进行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标准》的研制具有怎样的背景? 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不断发展。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均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现行课程已出现许多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诸如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缺乏整合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课程内容繁、难、多、旧,偏重书本知识,脱离学生生活及社会发展;教学方法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甄别、选拔和淘汰,等等。面对挑战,基础教育必须通过深化改革的方式作出回答,而素质教育的提出便顺理成章地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与认同。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指引下,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将素质教育的精神和理念鲜明体现在各学科课程中,努力实现素质教育课程化,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性的必然选择。 音乐课程做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多年来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尤其是音乐课程是整个基础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还难以跟上21世纪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步伐。因此,在音乐教育面临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的今天,如何加强音乐教育自身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研制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改革背景下进行的,是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整体改革和音乐教育自身发展的一大举措。《标准》的研制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在认真总结和充分吸收国内外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力求超前与创新,在立足中国教育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力求面向世界,为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如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向前推进,近年来基础音乐教育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初步建立起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管理、咨询、教研机构,改变了过去一直无专门机构和无专人管理音乐教育的状态;制定了一系列指导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法规和文件,改变了音乐教育无法可依的涣散局面;中小学音乐课程开课率稳步上升,改变了音乐教育长期存在着大面积空白的状况;引进学习了多种国外著名音乐教学法,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音乐活动,有效地推动了整个学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此外,音乐教材建设、教学器材配备以及音乐教育科研等方面也取得了许多成果。可以说,目前是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所存在的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在音乐学科中不仅同样存在,而且还面临许多自身体系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一些问题。其主要的、突出的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 1.片面理解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导致音乐教育的非艺术化倾向。

《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引领小学语文教学腾飞

《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引领小学语文教学腾飞 《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为教师更好的执行课程标,基本保证农村学校学生的学习质量;为教师探讨当前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教学领域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具体内容起了导向的功能,同时为教师提供重新思考小学语文教学的契机和研究的平台。在教学中如何使用好《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呢?下面就以我校语文科组为个案,谈谈如何有效运用《评价标准》,使它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确保我们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一、学习《评价标准》,心中的一把“尺” 从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一直都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对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依据。为了更深入学习《评价标准》,让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年段有一个全面、更深的了解,利用这个契机平台,我校把《评价标准》的学习作为科组业务学习和集体备课进行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让教师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我校语文科组对《评价标准》进行了以下有效性的学习: 1、利用开学的第一、二周时间,语文科组的全体教师集中在电教室,由科长主讲,对《评价标准》进行剖析学习,并有针对性地学习《评价标准》在小学语文中存在的一些共性,使教师们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我们将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和参加培训,总结出有效的经验和方法,然后制作成PPT放置在学校的公共邮箱以及Q群,供教师们在网络平台里相互交流和学习,促进教师的发展空间。 2、利用每周的业务学习时间,分年部对《评价标准》进行学习和研究个案,并要求教师概括每个年级每个学期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剖析,引导教师更容易把握教学内容的的重、难点,明确教学目标,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 3、在备课时,理顺课程标准、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学习与评价、各类指导书、教材之间的关系,认真仔细研读评价标准。利用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由备课组长牵头,带领本组教师参照《评价标准》中的要求,对本单元的课例进行研讨,以便更好地落实在课堂中。 4、在学期末,我们要求教师撰写一篇学习《评价标准》的心得体会。 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主抓学校语文科的分管领导,我首先要求全体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深入地解读《评价标准》,把它当作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同时,把学习《评价标准》与学校语文教研活动结合起来,让老师们在备课、听课、议课、研讨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同时,明确教师学习《评价标准》的重要性。 二、使用《评价标准》,有“尺”来度量

最新音乐课程标准(学段目标)资料

小学1—2年级音乐课程标准(学段目标) 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的自然嗓音和灵巧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 ∮激发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演唱,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编创活动。 ∮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课程内容分为四个领域: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一、感受与欣赏(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 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 (一)音乐表现要素 ∮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模仿喜欢的音响。 ∮能够听辨歌唱中的童声、女声和男声音色。 ∮感受乐器的声音。能够听辨常见打击乐器的音色,并能用打击乐器奏出强弱、长短不同的声音。 ∮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并对二拍子、三拍子的音乐做出相应的体态反应。 (二)音乐情绪与情感 ∮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 ∮体验并说出音乐情绪的相同与不同。 (三)音乐体裁与形式 ∮聆听儿童歌曲,聆听音乐形象鲜明、结构较为简短的进行曲、舞曲及其他体裁的音乐段落。 ∮能够通过模唱、打击乐器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能够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跳舞。(四)音乐风格与流派 ∮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段,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风格。

音乐学业水平考查

音乐学业水平考查 Ⅰ.考查范围与能力要求 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音乐学业水平考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为依据,结合我省普通高中音乐教学实施现状、学生基础、音乐教材选用和音乐课程资源等实际情况进行考查。 一、考查范围 考查范围包括必修模块内容和选修模块内容。必修模块《音乐鉴赏》为所有考生必考内容;选修模块为选考内容,考生从《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四个模块中任选其中一个模块内容进行考查。 二、能力要求 音乐学业水平考查着重考查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Ⅱ.考查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查形式 1、必修模块:闭卷、笔试。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2、选修模块:采用模块学习情况考查和当众表演考查的形式,以100分制计分。

3、综合考查成绩评定 (1)综合考查成绩必须由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两个分值组成。 (2)必修模块占总分值的70%,选修模块占总分值的30%。 (3)必修模块所占分值按70%折算后不得低于42分,选修模块所占分值按30%折算后不得低于18分。 (4)最终考查评定为等级制,分为A、B、C、D四个等级。100分-90分为A(优秀),89分-75分为B(良好),74分-60分为C(及格),59分-0分为D(不及格)。 二、试卷结构(必修模块) 试卷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连线题、听辨题、简答题等题型。 试卷中基础题占分约70%,中等题占分约20%,较难题占分约10%。 Ⅲ.考查内容与考查要求 根据辽宁省教育厅体卫艺处有关文件要求,各市针对普通高中学生音乐学业水平考查内容与考查要求,应有具体的实施方案、试题库、试卷分析、音像等资料。辽宁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及有关专家将定期抽查、督导。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音乐学业水平考查内容与考查要求如下: 一、必修模块

(完整版)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 第一部分前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美育被列入国家教育方针之后,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背景下,本标准的制定,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发挥重要作用。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听觉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舾,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课程性质 音乐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音乐课程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文性 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无论从文化中的音乐,还是从音乐中的文化视角出发,音乐课程中的艺术作品和音乐活动,皆注入了不同文化身份的创作者、表请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主张,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文化发展脉络以及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 (二)审美性 “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教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新颁发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标准”)是在总结近十年课程改革的经验基础上和广泛听取一线音乐老师和一批专家意见后的创新与改革。新标准在原标准的基础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创新和改变: 一、课程性质更加明确 新标准在前言中把音乐课程的价值作了简要的概括,而将原标准中的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价值”改为“课程性质”,因此将原标准的四大价值简练地浓缩为课程的三大性质,改变了原标准中的性质与价值混为一谈的表述方法,课程性质更加明确。并且在课程性质中集中体现了音乐课程的独特性质: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其中“实践性”是本次改版的标准中单独在“课程性质”中提出来的,突出了音乐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并强调了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的必要性。这一观点在后面的教学理念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 二、课程基本理念更加综合

原标准中基本理念共有十个,而新标准中将原来分为两个方面表述的基本理念合并为一个,共有五大理念。如审美和兴趣合二为一,改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但基本内容没有多大变化,增加了“音乐的情感体验,应以多样化的文化语境出发,以及双基的学习业要与不同的文化认知有机结合”等内容。如原标准中的重视音乐实践和鼓励音乐创造合并为:“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如弘扬民族音乐和理解多元文化合并为“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将原标准的理解多元文化改为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再如原标准中的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在新标准中也合二为一。同时,修改并提出了“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的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我想是鉴于前期课改中一些老师过于强调了学科综合而忽略了音乐特点的做法而提出的,新标准指出要突出音乐特点,并且在表述中具体列举了音乐的不确定性、抽象性以及时间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指出这些音乐特点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强调和体现。 三、音乐特点更加突出 从新标准提出的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中以及教学建议中,我们都可以感觉到,这次新颁发的标准更加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如新标准提出的音乐的实践性特点、音乐的不确定性、抽象性以及时间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强调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

小学音乐评价

栗胜路小学音乐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音乐课程标准为主体,贯彻新课标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眼于音乐教学的活动性、开放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完成科学的、开放的教学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评价目的 通过正确多方位评价,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度和成绩,鼓励并支持孩子进一步学习。以新课程为标准,着重从全面发展或富有个性和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从多方位灵活对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方面做出评价。 三、评价对象 一至五年级 四、评价方式 每位学生的音乐天赋、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在评定学生音乐成绩时:一要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二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三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的条件做出公正合理的综合评定。 低年级: 1、学习态度 学习情感、兴趣、及参与度。按照平时记录的课堂纪律,歌曲学唱情况,小乐器演奏能力,欣赏表现,创编能力,课堂乐器演奏能力,

音乐知识学习运用能力等综合评定。具体指每课或每教学阶段教师对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的即时性评价活动,累计各种奖项(小笑脸)标准师自定(40%) 2、基础知识 对本学期音乐知识的掌握。用问答的形式进行考核。(10%) 3、基本技能 演唱、表演能力(50%) (1)、用正确的姿势、自然、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音乐; (2)、以表演唱形式演唱学过歌曲,要求背唱; (3)、能够在唱歌或是聆听音乐时做即兴地律动或动作; (4)能选择简单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特长表演:“个人才艺展示” 它指在校外教育活动所接受的艺术学习,如:二胡、笛子、钢琴、电子琴、小提琴、舞蹈等这些学生可在综合素质表演中可以酌情加分。 中高年级: 1.评价内容: (1)自选内容: 指这个学期所学的歌曲,自己选择最喜欢和擅长表现的一首歌曲来作为考试曲目。 (2)平时表现 是指每课或每教学阶段教师对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于评价、累积各种奖项(如:音乐演唱星、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98457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近年来,美育被列为教育方针的内容之一,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师资队伍不断扩大,后备力量增多,水平大有提高;音乐教育科研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随着国际音乐教育交流活动的日益增多,国外一些可供借鉴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教学体系被系统介绍和引进;教学手段正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这一切都为我国音乐教育的继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

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体验价值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创造性发展价值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小学音乐新课标解读

小学音乐新课标解读 国家新课程标准已正式颁布实施多年,这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给了教师广阔的教学创新空间。加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我们的音乐教学来说机遇和挑战同样来得迫切。下面谈谈我对新课标的解读。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更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育工作者应以学生为本,站在小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改革传统的唱歌课、音乐知识传授课和思想品德教育课,创造性地、灵活地使用教材,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或促进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建立新型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重心的转变 1.培养音乐表现能力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其实每节课、每个音乐知识都需要情感的投入,教师要做好正确的启发和导向工作,让学生在每次音乐学习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美的享受。 % 2.强调创造探索精神 由于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因此,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只有把音乐创作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独立出来加以强调,小学音乐教学才能获得最大的教育教益。

三、教学方式的转变 小学音乐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它具有心理负担轻、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等特点。这就要求执教者不断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自觉参与的意识,使音乐教学鲜活生动,富有吸引力。音乐教学是一个使学生身心主动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只限于一种教学方式,更不能拘泥于某种教学模式,应以灵活、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人人参与,主动发展自己的个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提高其音乐的综合素质,成为学习音乐、驾驭音乐的主人。 四、注重情感交流 小学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老师已经习惯于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歌词的传统套路,学生仍然是围绕老指挥棒运转,其学习的满足感也只能在最后10分钟的个人唱、小组唱、集体唱中获得一些体验。这种教学手段单一、信息量少、活动量小、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已严重制约着音乐教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所以,一个好的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一上课就进入“角色”,投入到良好的教学情境中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有新鲜感,时时处于学习的最佳情绪状态。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使教与学升华为愉悦的情感交流。 实践告诉我们,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会使我们体会到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师生间互相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它更注重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以新的学习方式,使人获得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当今教育的新形势下,作为教师,我们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丰富自己,大胆创新,努力为我们的学生塑造一个全新而更具吸引力的课堂,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情感体验、自我表现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应善于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起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完善教学管理的作用。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3.面向全体学生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

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4.注重个性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5.重视音乐实践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鼓励音乐创造 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 7.提倡学科综合 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8.弘扬民族音乐

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美育被列入国家教育方针之后,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背景下,本标准的制定,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发挥重要作用。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听觉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 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课程性质 音乐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音乐课程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文性 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无论从文化中的音乐,还是从音乐中的文化视角出发,音乐课程中的艺术作品和音乐活动,皆注入了不同文化身份的创作者、表请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主张,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文化发展脉络以及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 (二)审美性 “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三)实践性 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探究、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

学生音乐学习评价设计

小学音乐期末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音乐课程标准为主体,贯彻新课标精神,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着眼于音乐教学的活动性、开放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完成科学的、开放的教学评价,有效地促动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评价目的 通过准确多方位评价,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度和成绩,鼓励并支持孩子进一步学习。以新课程为标准,着重从全面发展或富有个性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从多方位灵活对学生艺术水平和人文素养等方面做出评价。 三、评定等级:成绩可按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评定。 四、评价对象和标准: 低段: 1、学习态度 学习情感、兴趣及参与度。按照平时记录的课堂纪律,歌曲学唱情况,爱惜教材,节奏水平,欣赏表现,创编水平,课堂乐器演奏水平,音乐知识学习使用水平,能安静地聆听等综合评定。具体指每课或每教学阶段教师对学生、学生与学生实行的即时性评价活动,累计各种奖项(如:星数、我能行等)标准师自定。(60%) 2、基础知识 对本学期音乐知识的掌握。(20%) 3、基本技能 演唱、表演水平(20%) (1)用准确的姿势、自然、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音乐; (2)以表演唱形式演唱学过歌曲,要求背唱; (3)能够在唱歌或是聆听音乐时做即兴地律动或动作; (4)能选择简单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中段: 1、学习态度:按照平时记录的课堂纪律、歌曲学唱情况、欣赏表现、音乐知识学习使用水平等综合评定。(60%) 2、基础知识:对本学期音乐知识的掌握,用笔试的形式实行考核。(20%) 3、基本技能:演唱水平。(20%)

要求:(1)用准确的姿势、自然有表情地歌唱。 (2)演唱形式演唱学过歌曲,大胆不喊不耻,表情自然大方。 (3)能够在唱歌时做即兴地律动或动作。 4、评价注意事项 (1)营造愉快和谐的评价氛围,淡化学生的考试心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活动。 (2)要根据各学科不同的目标及学生不同的音乐水平恰当地选用评价形式和评价方法。 高段: 评价内容: 1、(50%)(1)上课认真,带齐音乐学习用品;检查书籍爱护水准。(态度) (2)能认真演唱歌曲。(唱) (3)能用悦耳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情感) (4)能认真聆听欣赏音乐。(听) (5)能积极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说) (6)能随音乐律动并会编简单舞蹈。(创编) (7)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练习) (8)能与组员一起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合作水平) (9)参加课外音乐艺术活动。(兴趣爱好) 2、(30%)基础知识(包括音乐欣赏)——以试卷的形式实行卷面考试。年级全册内容的基本知识点,包括乐理知识、音乐常识、作品分析以及音乐欣赏等。 3、(20%)歌曲演唱(在老师规定的范围内自选)。

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使用案例

《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使用案例 ——《分数的简单应用》新授课教学案例 《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评价标准》)的宗旨是培养教师的学科学业质量意识,同时规范、健全和完善课堂教学要求,期望通过学科学业质量评价的改革,进一步推进新课程的实施,在深化素质教育的同时能有效地减轻学生不必要的学业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课堂标准》中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一定形式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而新课堂教学改革也给了我们一个绝好的机会,让老师们能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大胆创新,找到适合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那么一节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如何利用学科学业评价质量标准来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这也是广大一线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特别是随着新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这种关注以及以及这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丰富起来。 下面以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应用》为个案,谈谈我是如何利用质量监控工具《评价标准》来导向课堂教学的。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同学们,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研究分数。谁来说一说对于分数你都有了哪些了解? (设计意图:唤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 (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第100页例1(1)左侧的内容。 1、你能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吗? 2、这个1/4表示什么意思? 3、这样的2份呢? (设计意图:复习分数的意义,为后面学习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作铺垫) (二)初步感受整体由“1个”变成“多个”。 1、课件出示第100页例1(1)右侧的内容,动态演示剪的过程。 2、把一个大正方形平均分成了4个小正方形,涂色部分是其中的几份?这样的一份还能用分数表示吗? 2 3、在4个小正方形外面画圈,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4个小正方形的1/4.每份是几个小正方形? 4、这样的两份是这4个小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呢?3份呢? (设计意图:通过剪一剪的活动,实现“1”由一个物体到一组物体的自然过渡。)(三)从份数角度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1、课件出示100页例1(2)的内容(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了3份)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2019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2019 第一部分前言(1-9'MUSIC'1) 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近年来,美育被列为教育方针的内容之一,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师资队伍不断扩大,后备力量增多,水平大有提高;音乐教育科研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随着国际音乐教育交流活动的日益增多,国外一些可供借鉴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教学体系被系统介绍和引进;教学手段正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这一切都为我国音乐教育的继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1-9'MUSIC'1.1)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体验价值(1-9'MUSIC'1.1.1)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创造性发展价值(1-9'MUSIC'1.1.2)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

长兴实验初中学生学业评价操作方案(音乐学科).

长兴实验初中学生学业评价操作方案(音乐学科)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及《2006年长兴县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方案(试行)》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长兴实验初中学生学业评价操作方案(音乐学科),并成立了实施《长兴实验初中学生学业评价操作方案(音乐学科)》领导小组。具体方案如下: 一、领导小组: 组长:徐荣农 副组长:蒋晓敏 组员:肖颖樊桂荣汪蓬脉钱宏英陆永良何炜张建治 从2006年起,我校将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此《方案》,请各班高度重视《方案》的落实和宣传教育工作,切实采取多种形式,向学生广泛宣传实施《方案》的重要意义|作用及有关规定和要求,加强我校艺术教育工作,提高学生艺术素质。 二、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方案》实施领导小组。徐荣农副校长任实施领导小组组长。 各有关部门成员单位具体分工为: 1、教务处:负责成绩管理,统一组织测试,对综合测试成绩不合格者安排补测, 确定该生最后等第。 2、各班主任:管理和掌握全班学生总体情况。 3、音乐组:负责所有项目的统一测试,按《方案》要求评定成绩,确定等级, 记入《学生学业评价操作登记表》中 三、测评内容与方式 1、初一、初二年级随上课统一进行测试。 2、初三年级由教务处安排课程,保证统一测试、汇总、统计。 3、每年四月十五日前初三年级汇总上报。其他年级学期结束汇总到教务处。 附件: 1、过程性单元测评操作表样张(四张); 2、初中学生参加艺术活动登记表; 3、“阳光三月”表演唱比赛通知及工作安排。

学生学业评价操作表(音乐)

学生学业评价操作表(音乐2)

学生学业评价操作表(音乐3)

2019版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2019版义务教育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美育被列入国家教育方针之后,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背景下,本标准的制定,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发挥重要作用。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听觉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舾,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 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课程性质 音乐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音乐课程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文性 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无论从文化中的音乐,还是从音乐中的文化视角出发,音乐课程中的艺术作品和音乐活动,皆注入了不同文化身

份的创作者、表请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主张,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文化发展脉络以及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 (二)审美性 “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三)实践性 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探究、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含、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这一理念立足于我国数千年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与我国教育方针中的“美育”相对应,彰显音乐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健全人格和以美育人的功能。音乐的情感体验,应从多样化的文化语境出发,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增进音乐素养。音

小学数学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样题设计

小学数学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样题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小学数学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样题设计) 第二学段(4~6年级) 二、图形与几何 (二)测量 【课标要求】(第八条) 体验某些实物(如土豆等)体积的测量方法(参见例34)。 【评价内容】 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评价内容标准】 1.能准确设计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案,体会等量替换的思想方法。 【评价方式】纸笔测验(参见例1)2.能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和计算方法,并能准确无误的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精选公文范文----------------1【评价方式】纸笔测试(参加例3、4、5) 3.在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过程中,积累基本活动经验,了解数学的价值。 【评价方式】纸笔测验(参见例2)附录小学数学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中的实例 例1怎样测量1粒黄豆的体积?请你设计一个实验。 【认知xx】创造——计划

【说明】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在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对于测量体积较小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要先测量出一定数量物体的体积,之后将一定数量物体的体积转化为等体积的规则物体来测量。 例2下面是一张小组数学活动记录单。 活动内容 测量一块不规则石头的体积 ----------------精选公文范文----------------2活动器材 1个透明长方体水槽,1架台秤,1把直尺,水,1块不规则石头 活动记录 1.用直尺从水槽里面量出它的长是4分米; 2.用直尺从水槽里面量出它的宽是3分米; 3.用直尺从水槽里面量出它的高是分米; 4.用台秤称出这块石头的质量是千克; 5.在水槽中注入一些水后,从里面量出水面到水槽底部的距离是分米; 6.将石块完全没入水中后,从里面量出这时水面到水槽底部的距离是分米。 (1)要求出这块不规则石头的体积,记录单中哪些信息是必须有的?请把它们的序号用“○”圈出来。 (2)请根据相关信息,求出这块石头的体积。 【认知xx】创造——贯彻 ----------------精选公文范文----------------3【说明】能够根据需要筛选有用信息从而设计有效地方案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题目中给了6条信息,学生根据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音乐课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体验价值 2.创造性发展价值 3.社会交往价值 4.文化传承价值 4.注重个性发展 5.重视音乐实践 6.鼓励音乐创造 7.提倡学科综合 8.弘扬民族音乐 9.理解多元文化 10.完善评价机制 过程。 课程目标(体现在三个层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教学领域(包含四个领域) 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内容标准(分布为三个学段) 1~2年级 3~6年级 7~9年级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上述课程目标内含在以下三个层面的表述中。(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积极乐观态度学习音乐,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和熏陶。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愿望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充分展开想像;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2.模仿:根据中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探究: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4.合作: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5.综合: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价值。 (三)知识与技能 1.音乐基础知识 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和音乐常见结构(曲式)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 2.音乐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 3.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 学习浅显的音乐创作常识和技能。通过认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等,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简要历史,识别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加深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4.音乐与相关文化 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了解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联系,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