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省植物群落多样性概况

云南省植物群落多样性概况

云南省植物群落多样性概况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植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地区。

下面将简要介绍云南省植物群落多样性的概况。

1. 植物物种多样性

云南省因其地理位置和多样的气候条件而拥有丰富的植物物种。据统计,云南省境内的植物物种超过2万种,占到全国总数的六分

之一左右。其中包括了大量的特有植物种类,以及一些稀有和濒临

灭绝的植物。

2. 植物群落类型

云南省的植物群落类型多样,涵盖了森林、草甸、湿地、高山

草甸等多种生态系统。不同植物群落类型在不同地理区域形成了独

特的植被景观,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保护价值。

3. 自然保护区

云南省设立了大量的自然保护区,旨在保护和维护本地区丰富的植物群落多样性。这些自然保护区涵盖了各种植物群落类型,为植物的繁衍和保护提供了有利条件。

4. 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

云南省的植物群落多样性不仅对于生态平衡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还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植物群落多样性的保护可以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可持续的经济来源。

云南省植物群落多样性的概况如上所述。通过保护植物多样性和植物群落,我们能够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云南省生态系统多样性概况

云南省生态系统多样性概况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生态系统多样性丰富的地区。本文将介绍云南省的生态系统多样性状况。 多样性概述 云南省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多样的生物物种。其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为多样性的存在提供了条件。该地区包含山脉、丘陵、河流、湖泊和湿地等多种生态系统类型。 动植物多样性 云南省是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该地区拥有众多的野生动植物物种,包括珍稀濒危物种。云南省的动物物种包括豹、熊、鹿、野牛等;植物物种包括茶树、杜鹃花、银杏等。 栖息地多样性

云南省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为多种多样的生物栖息地提供了生存 空间。这些栖息地包括森林、湿地、草地和高山地区等。每种栖息 地类型都提供了不同的环境条件,适合不同种类的生物生存和繁衍。 生态系统服务 云南省的生态系统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对人类和 自然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服务包括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气 候调节、食物供应和旅游资源等。保护云南省的生态系统对于维持 这些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提供至关重要。 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云南省的生态系统多样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 措施。这些措施包括设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土地利用 规划等。同时,加强科学研究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保护的意识,也是保护云南省生态系统多样性的重要举措。 结论

云南省的生态系统多样性丰富,拥有丰富的动植物物种和多样的栖息地类型。保护这些生态系统对于维持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提供至关重要。政府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可以确保云南省的生态系统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和管理。 *请注意,以上内容为简要概述,详细数据和内容需要进一步的调查和确认。

云南省石葵河不同海拔梯度的植物多样性分析

云南省石葵河不同海拔梯度的植物多样性分析 屈月雷;令志强;王晨;彭尔瑞 【摘要】石葵河作为丘北县的主要河流,对当地的经济和环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石葵河山区植物多样性的调查分析,以达到对山区不同海拔植物进行合理配置,为后期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典型样地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在海拔950~1200 m范围内共有6个典型群落,其中海拔1050 m以下主要以灌木和草本为主,海拔1050 m以上主要以乔木和灌木为主;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基本变化趋势相同,总体规律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乔灌木多样性受海拔影响较大,草本较小,群落多样性指数在海拔1050 m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植物层,在海拔1200 m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整体上石葵河山区植被多样性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期刊名称】《广东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8(045)009 【总页数】5页(P79-83) 【关键词】山区植物;石葵河;植物多样性;Simpson多样性;Shannon-Wiener多样性;Pielou多样性 【作者】屈月雷;令志强;王晨;彭尔瑞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云南农业大学水利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云南农业大学水利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18.54+2 生物多样性沿环境梯度的变化格局一直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海拔梯度的变化综合了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多种环境因子,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显著地影响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1]。前人对于森林、湖泊、草原的多样性分析较多,但对于山区河流的植物多样性研究较少。大量研究表明,植物多样性和海拔存在着随海拔梯度先升高后降低、先降低后升高,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随海拔升高而递增以及无规律性等几种关系[2-3]。 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控制实验上进行且周期较短的野外观测研究,而沿着环境梯度样带和野外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比较缺乏[4]。由海拔变化引起的自然温度梯度作为气候变化的替代实验系统,包括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多种环境因子的梯度效应,以空间代替时间,是评价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可能影响的经济实用的方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颇有说服力的结果[5]。石葵河作为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清水江支流,对于丘北县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工程的扰动和人为活动的影响,石葵河流域的植物遭到了严重破化,为尽快恢复当地生态环境,本研究通过野外采样调查和数据分析,运用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进行多样性分析[6],探究海拔梯度上山区植物的 多样性,进而制定山区不同海拔上的水土保持措施。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丘北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石葵河位于丘北县境内东北部流经双龙营镇和温浏乡(24°15′51″~24°13′58″N,104°14′40″~104°30′41″E),属于珠江流域西江水

滇中地区4种典型次生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研究

滇中地区4种典型次生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研究 郭宏龙;丁祖高;胡长杏 【摘要】以滇中地区主要的4种次生林(华山松林、云南松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方调查,分析了群落结构特征和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各次生林群落优势种及其重要值(IV)分别为华山松林(华山松,89.96)、云南松林(云南松,81.64)、针阔混交林(云南松,34.61;滇石栎,31.03)、滇石栎(65.03),以华山松林最为单优.各次生林群落分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 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华山松林、云南松林和针阔混交林分层物种Simpson优势度指数、Gini均匀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阔叶林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针阔混交林的群落总体物种多样性最高,华山松林最低. 【期刊名称】《环境科学导刊》 【年(卷),期】2018(037)006 【总页数】5页(P1-5) 【关键词】次生林;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滇中地区 【作者】郭宏龙;丁祖高;胡长杏 【作者单位】云南湖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650034;云南湖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650034;云南省环境科学学会, 云南昆明6500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76

0 引言 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是指群落在结构、组成以及功能动态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反映了群落与不同自然地理条件的相互关系[1-3]。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 研究主要包括群落内物种多样性、组成及配置,群落地理位置、小气候、土壤、水分条件以及人为干扰对其的影响[4]。 天然次生林是滇中地区重要的群落类型之一,滇中地区是云南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人为活动强烈,自然植被的破坏越来越严重[5]。滇中地区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但由于早期大范围的人为干扰破坏,原生天然林愈来愈少,逐渐演替为云南松、华山松、青冈、石栎等次生林[6]。本研究通过调查滇中地区方旺林场天然次生林样地内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探讨这种森林群落类型植物物种组成特征、群落发展水平以及天然次生林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旨在认识该地区植物物种组成特征以及群落发展水平,为制定该地区物种多样性保护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滇中地区宝象河流域上游方旺林场(103°53′~103°56′E,25°01′~25°03′N),平均海拔2077 m,坡度15~55°。属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干湿季分明,雨季主要集中在5—10月份,其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88%以上,年均降雨量约953 mm,年均温14.7℃,其中最低月均温度7.8℃,最高月均温度19.9℃, 年均日照约2200 h,全年无霜期240 d以上。土壤以红壤为主,试验地林分以次生林为主,主要群落类型有华山松林、云南松林等针叶林群落,针阔混交林群落以及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 1.2 样方设置

云南省自然多样性概况

云南省自然多样性概况 云南省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一个自然多样性非常丰富的地区。它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多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以下是云南 省自然多样性的概况: 生物多样性 云南省是中国最具生物多样性的地区之一。它拥有超过2万种 的植物物种,其中包括很多珍稀濒危物种。云南也是中国的动物多 样性热点区域之一,有许多特有的物种。云南省的生物多样性吸引 了许多科学家和生物学家前来研究。 高山生态系统 云南省有许多高山地区,这些地区提供了独特的高山生态系统。云南的高山地区拥有许多高山湖泊、溪流和冰川。这些地区的植物 和动物适应了高海拔的环境,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景观。 热带雨林

云南省的南部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这里拥有茂密的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是全世界最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之一,其物种丰富度非常高。云南的热带雨林吸引了很多生态旅游者和自然爱好者。 湖泊和河流 云南省有许多湖泊和河流,包括大理洱海、滇池和怒江等。这些湖泊和河流不仅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也是许多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它们的生态系统对保护和维护云南省的自然多样性至关重要。 自然保护区 为了保护云南省的自然多样性,政府设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这些自然保护区涵盖了不同的生态系统和物种,并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保护濒危物种的栖息地。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总结起来,云南省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多种生态系统。通过保护和维护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可以确保云南省的自然多样性能够长久地存在下去。

参考资料: - 张成钢,朱志先,黄大鹏,2003. 中国云南自然地理[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丁易,何玲玲,2012. 中国地理杂志,72(1): 81-91.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可信度需要进一步确认。

滇池水生生态系统中的湿地植物多样性研究

滇池水生生态系统中的湿地植物多样性研究 滇池是国内著名的淡水湖泊,也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云南省中部,东 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滇池及其周边自然景观十分优美,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观光。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农业化的发展,滇池生态环境逐渐退化,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其中的湿地植物多样性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为此,有必要对滇池水生生态系统中的湿地植物多样性进行一定的研究。 1.滇池湿地植物多样性的现状 滇池湿地面积广阔,不同类型的湿地植物种类繁多。目前,已经有多个研究对 滇池湿地植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这些研究发现,在滇池湿地植物群落中,高级植物种类占比相对较高,而且不同类型的植物在不同的湿地区域分布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比如,一些湖滨区域常常出现羊草、荸荠、野葛等植物,而在河口、沼泽地带则容易发现水生植物,如水葫芦、香蒲等等。 不过,另一方面,随着周边生态环境的变化,滇池湿地植物的多样性也在不断 受到威胁。为了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必须通过科学手段了解湿地植物多样性的现状和分布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保护和管理。 2.影响滇池湿地植株多样性因素 了解影响滇池湿地植物多样性的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维护湿地生 态系统,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滇池湿地植物多样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气候、水质、土壤等。在这些因素当中,水质是湿地植物多样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比如,过度的污染和过度的捕捞都可能对湿地植物群落造成意想不到的损害,并最终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除此之外,滇池流域的城市化和人类活动也成为影响湿地植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城市化会导致水体中污染物越来越多,影响湿地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云南纳板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研究

云南纳板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研究纳板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西双版纳中北部,东经100°32′-100°44′,北纬22°04′-22°17′。区内温暖湿润、雨量充沛,苔藓物种丰富。 保护区位于热带北缘,但尚未有过专门的调查采集和研究报道。本论文较系统全面对苔藓植物的物种组成和区系成分开展研究,不但可丰富中国苔藓植物区系研究资料,而且为该保护区内苔藓植物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 实践指导。 本论文对纳板河自然保护区内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区系成分、生态群落类型及其药用价值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纳板河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物种 多样性及特点(1)通过所采集的一千三百余号标本的鉴定,共记录苔藓植物59科157属385种3变种3亚种,其中藓类36科115属281种3变种2亚种,苔类23科42属104种1亚种。发现中国大陆新记录种1个;云南省新记录属2个,新记录种9个;西双版纳地区新记录科4个,新记录属12个,新记录种140个。 (2)优势科中有苔类植物3科,藓类植物10科。保护区优势科、属主要有2 种类型:一是北半球广泛分布的种类较多的大科,二为典型的热带科属。 反映了纳板河热带地区苔藓植物组成特点。(3)各种生境条件下的苔藓植物种类中,以树附生类型最多,其次是土生、石生、倒腐木生类型。 这与纳板河保护区环境湿润,热带雨林物种丰富,郁闭度较大,适宜于树附生苔藓生长和发育有关。2.纳板河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分析(1)纳板河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种类丰富,区系成分包括10种分布类型,以热带成分为主(33.06%),其次为东亚成分(31.99%),中国特有成分也占一定比例(13.71%),反映了保护区 苔藓植物区系热带和东亚特征,符合其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特征。

云南省生物多样性概况

云南省生物多样性概况 云南省的生物多样性概况非常丰富。陆生生态系统涵盖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类型,包括森林、灌丛、草甸、沼泽和荒漠等。森林生态系统以乔木为主,有169种类,占中国的80%。灌丛生态系统则分为寒温性灌丛、暖性石灰岩灌丛、干热河谷灌丛和热性河滩灌丛等四种类型。云南省的草甸类型也非常多样,分布广泛,主要分为高寒草甸、沼泽化草甸和寒温草甸三个生态系统类型。 云南省的水生生态系统包括河流生态系统和湖泊生态系统。云南的六大水系,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依洛瓦底江、元江和南盘江,构成了云南淡水生态系统的基本框架。而以滇池、洱海、抚仙湖、异龙湖和泸沽湖为代表的云南高原湖泊,则反映了中国淡水生态系统的一些特殊性。云南水生植被按其生活型分为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和飘浮植物等四种类型。水生动物方面,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鱼类资源都非常丰富。 在物种多样性方面,云南省的各种分类群物种种数均接近或超过全国的一半以上。其中苔藓植物和鸟类所占比例最高,

分别为68.2%和66.8%。哺乳类、蕨类植物、被子植物和淡水 鱼类次之,裸子植物、爬行类和两栖类居后。 云南省有164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占全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数的63.8%。其中Ⅰ级保护动物有44种,Ⅱ级保 护动物有11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158种,占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数的42.6%。其中一类保护植物有4种,二 类保护植物有56种,居全国第一位。 云南省也是我国特有属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云南省具有180个中国被子植物特有属,其中约20个为云南省特产,如 木兰科的华盖木,野牡丹科的药囊花等。云南省有399种鱼类,其中382种为云南原产鱼类。 据统计,云南省拥有高等植物1.7万多种,占全国总数的62.9%。在1万多种种子植物中,列为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 物有151种,占全国总数的42.6%。全省有1737种脊椎动物,占全国总数的58.2%。在我国公布的335种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云南省就有199种,占全国总数的59.4%。其中23种野 生动物是云南省独有的,如亚洲象、野牛、绿孔雀和赤颈鹤等。

云南澜沧景迈古茶林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评价研究

云南澜沧景迈古茶林生态系统植物多样 性评价研究 摘要:云南澜沧县境内景迈古茶林属于云南省面积较大的古茶林。本文对云南澜沧景迈古茶林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影响景迈古茶林植物多样性保护因素进行综述,且给予管理措施和建议,以对古茶林予以保护以及合理开发利用。 关键词:云南澜沧景迈;古茶林;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 云南澜沧景迈古茶林由于长期采取刀耕火种的农业形式,以对大面积森林及生物多样性产生破坏。由于古茶林至今依然存留数量不一的乔、灌木树种以及较多的草本植物,促使古茶林成为当地轮歇地撂荒后植被恢复主要种源库,其在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以及生态保护中有着重要的作用[1]。为此,本文对云南澜沧景迈古茶林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影响景迈古茶林植物多样性保护因素进行综述,且给予管理措施和建议,以对古茶林予以保护以及合理开发利用。 1澜沧景迈地区植物区系分析 于景迈、芒景地区古茶林等调查结果中了解到,种子植物拥有125科、489属和943种以及变种。按照世界种子植物属分布区类型,对此地的分布区类型进行统计可见,热带成分占据较高的优势,具有390属,占比为84.8%,同时泛热带以及其变型较多,具有135属,占据热带成分34.6%;然而温带成分为69属,占比为15%,由此可见,其地理成分热带性较为凸显。于全部属中,仅1个中国特有属,占比为0.2%,说明了景迈茶园植物区系和中国区系关系较为疏远。 2古茶林中的重点保护植物 根据《西双版纳高等植物名录》相关统计得知,于景迈古茶林中发现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共有15种。其中包含了5个濒危种,7个易危种以及3个稀有种;

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具有11个。上述物种在天然林中难以发现,不过在古茶林中获得了保留。由此可见古茶林于物种保护方面获得了重要的作用。 3古茶林的植物多样性以及生活型构成 相关研究指出,于同样面积内,古茶林物种数相比较天然林较高。但其Margalef丰富度指数以及Shannon-Wiener指数等相比较天然林较低。这是因为古茶林主要以茶树为目的物种农业生态系统,其具有较好的人工干预,植物个体数相比较天然林较少,个体分布不均匀。于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角度来说,古茶林和天然林相对接近,从而,古茶林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面上起到了重要意义[2]。于生活型角度来讲,古茶林和天然林具有较大的差异。相关研究指出,古茶林不同生活型物种占比相比较天然林较少,该原因是由于管理者对部分乔木以及经济效益的灌木进行清除,以为茶树营造适宜的生长条件。古茶林内主要以茶树为主,然而其他的灌木相比较天然林较少。 4古茶林的农业生物多样性 农业物种丰富度表示某一土地类型某一样方中利用物种的总数,相关研究表明,不同村寨农业物种丰富度以及物种利用率具有差异。相关统计资料显示,6个村寨古茶林农业物种丰富度指数平均值在0.059,相比较同纬度地区旱谷地以及橡胶林农业物种丰富度指数较高,由此可见,人们于古茶林管理中保留可利用物种。村寨的不同,其对古茶林管理措施也具有差别,其定会对古茶林植物多样性产生影响。即便于同一个村寨,因不同农户的管理方式差别,其茶园植物多样性也具有差异。 5景迈古茶林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因素 5.1民族传统影响 该地区茶农具有选择以及保护古茶林中遮荫树种的传统,该类树种具备经济以及文化价值。于当地天然林中多见甚至优势种,可见中平树以及印度血桐等,某些先锋树种则被茶农砍伐,其认为该类树种不具备经济价值,在其生长初期就进行了清除,其他保留下来的树种均受到民族传统以及村寨的保护[3]。

云南动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了解云南丰富的生物资源

云南动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了解云南丰富的 生物资源 云南是中国乃至全球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 动植物物种资源。保护云南的动植物物种多样性对于维护生态平衡、 促进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云南的动植物物种多样性,并 探讨其保护的意义和方法。 一、云南的动植物物种多样性 云南地跨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和南亚热带三大生物地理区域, 地形复杂多样,气候条件独特,形成了丰富的动植物物种多样性。据 统计,云南拥有约3000多种蕨类植物、8500多种种子植物、1000多种鸟类、180多种哺乳动物以及众多的昆虫、两栖爬行动物等。其中,一 些物种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价值,例如野生大熊猫、云南金丝猴、 滇金丝猴等。 二、保护云南动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意义 1. 生态平衡维护:动植物物种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平衡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物种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如果某一物种数量减少或消失,将会破坏生态平衡,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不可逆 转的影响。 2. 经济价值挖掘:云南的动植物物种多样性不仅仅是自然的宝藏, 还是经济发展的潜在资源。野生动植物旅游、中草药开发、有机农业

等产业都与云南的生物资源密切相关,保护物种多样性有助于实现可 持续发展,推动当地经济繁荣。 3. 科学研究价值:云南的动植物物种多样性对科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研究动植物的生态、行为、适应性等特征,可以为人类理解自然 规律、开展生态保护提供宝贵的数据和经验。 三、云南动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的方法 1. 法律和政策保护:云南对动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制定了一系列法 律法规和政策。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森林法》等,这些法律的实施有助于保护云南的动植物物种 多样性。 2. 自然保护区建设:建设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动植物物种多样性的重 要手段之一。云南设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例如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等,为动植物提供了相对安全的栖息地。 3. 科学研究和监测: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掌握物种多样性的现状 和动态变化是制定保护措施的基础。通过开展物种调查、生态监测等 工作,了解云南的动植物物种多样性分布、数量和环境要求,为保护 提供科学依据。 4. 公众教育和参与: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保护意识,激发公众对 动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关注和参与,对于保护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通 过开展环境教育、宣传媒体报道等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推动 动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保护。

云南植被的分布规律

云南植被的分布规律 摘要:云南省地处低纬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所以气候也很复杂。而植被分布主要决定于气候和土壤,所以云南省的植被类型极为丰富多样,可以说它是气候和土壤的综合反映.云南植被的复杂多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山地植被类型及各地植被垂直带谱的多样性所致。而且,由于全省的地势状况,各类植被的交错和过渡现象普遍,特别是对各类常见的植被分布影响巨大。 1.云南省的气候特点 云南省所处纬度较低,主要受南孟加拉高压气流影响形成的高原季风气候,全省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全省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等7个温度带的气候类型。云南气候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山原气候的特点。其气候深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和西风环流季节交替的影响,具有浓厚的南亚季风气候的特色:干、湿季分明,而年温差较小。但东部也兼受东亚季风的一些影响,并且具有高原气候的太阳辐射强烈,日温差大等特点.由于气候类型多样,形成了云南植被发育的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2。云南省得地形地貌 2。1云南省的地形特点 云南地形极为复杂,大体上,西北部是高山深谷的横断山区,东部和南部是云贵高原。最高峰是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的梅里雪山,其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m,高山气候比较寒冷终年积雪.最低点是河口县的元江河谷,海拔仅有76.4m.整个云南西北高、东南低,有84%多的面积是山地,高原、丘陵占10%,仅有不到6%是坝子、湖泊之类.个别县市的山地比重竟然超过了98%。 2.2云南省的地貌特点 云南省地貌,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的宽谷为界,云南全省大致可以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云南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称云南高原,属云贵高原的西部,云南平均海拔2000m左右。云南这里主要是波状起伏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貌,云南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与峡谷相间,云南地势雄奇险峻,其中以三江并流最为壮观.一般来说,云南西北部平均海拔在3000~4000m;云南西南部平均海拔在1500~2200m;云南靠边境地区地势逐渐和缓,平均海拔只在800~1000m,个别地区下降

云南生物多样性的环境分析

云南生物多样性的环境分析 第三次讨论稿(2009-11-22) 自然地理讨论稿第二小组组长:刘韬 一、云南的生物多样性(发言人:周祎) 云南是一个有着“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美誉的地方,其来源即是指云南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1.生态系统多样性 云南的陆生生态系统几乎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陆生生态系统类型,主要有森林、灌丛、草甸、沼泽和荒漠等。云南的六大水系(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红河、珠江)和“九大”高原湖泊(滇池、洱海、抚仙湖、泸沽湖、阳宗海、异龙湖、程海、杞麓湖、星云湖)构筑了云南淡水生态系统的基本框架,并且反映了中国淡水生态系统的特殊性。 2.物种多样性 云南省各种分类群物种种数均接近或超过全国的一半以上,其中已知高等植物426科、2592属、17000多种,科、属、种分别占全国的88.4%、68.7%、62.9%。此外,云南的珍稀物种资源也非常丰富,占了全国的67.5%,居第一位,列为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151种,占全国总数的42.6%;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199种,占全国总数的59.4%,其中亚洲象、野牛、绿孔雀、赤颈鹤等23种在我国仅云南独有。 3.云南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一是丰富性,云南各类物种种数均接近或超过全国的一半以上,特别是野生稻、野生茶树、花卉以及药物资源等都是未来云南、中国乃至世界发展持续农业极为重要的资源基础;同时,云南生态系统类型多样而独特,堪称世界生态类型的缩影。二是独特性,云南的生物多样性是全球所不可替代的,它是我国特有属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还拥有一大批物种孑遗种、独特种和古老种,全球仅西畴小桥沟有7棵桦盖木、仅巧家有36棵白皮五针松;被国际社会认为仅次于大熊猫的珍稀物种———滇金丝猴,虽经多年的保护现也仅有11个种群870多只。三是脆弱性,云南由于云南特殊的地形地貌、复杂的气候环境,确实导致云南物种多,但种群稀、数量少,分布区域小,没有像草原生态系统和典型森林生态系统那样的多级食物网结构,并且相互间的捕食关系单一,所以生态适应能力很低,对外界的干扰非常敏感,遇有自然灾害或人为干预和破坏,很容易使该地的物种陷入濒危境地甚至灭绝。

云南的植物王国探索独特的石林植物群落

云南的植物王国探索独特的石林植物群落 云南的植物王国:探索独特的石林植物群落 云南是中国的植物王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植被资源。其中,石林地 貌是云南的一大特色,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独特的植物群落。本 文将带您一起探索云南石林植物群落的奇特之处。 一、石林地貌与植物群落的关系 石林地貌是由石灰石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质景观,其特点是嶙峋的石柱、石笋、石塔等。由于地下水溶蚀作用,石林地貌中往往充满了各 种孔洞和裂隙。这种特殊的地质条件也为植物生长提供了独特的环境。 石林植物群落以耐旱、耐寒、耐贫瘠的植物为主,它们适应了石灰 岩地区的恶劣环境。例如,石刺、小叶乌桕、毛乌桕等植物,它们的 根系可以穿透石缝,并从中获取水分和养分。这些植物在石林地貌中 能够生长繁衍,形成了独特而美丽的植物景观。 二、石林植物群落的特色植物 1. 石刺 石刺是石林植物群落中的代表之一,其英文学名为Pseudomystilus spinescens。石刺是一种多肉植物,叶片呈纺锤形,带有尖锐的刺状突起。它们的根系可以顺着石缝向下延伸,以获取养分和水分。在石林中,石刺犹如一把把尖刺,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2. 小叶乌桕

小叶乌桕又称“石林乌桕”,是石林植物群落中的主要代表之一。这 种植物叶片小而坚硬,树干呈灰白色,能够适应石灰岩地区的干旱强 烈阳光照射等环境条件。小叶乌桕在石林中呈现出众多的灌木丛,给 人以耐旱极端环境下生机勃勃的感觉。 3. 毛乌桕 毛乌桕是石林植物群落中的常见植物之一,其叶片上覆盖着毛茸茸 的绒毛,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银白色的光泽。毛乌桕具有较强的抗 旱能力和适应能力,在石林中生长茂盛。它们与其他植物共同形成了 一幅独特的植物画卷。 三、石林植物群落的生态意义 石林植物群落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它们能够稳定 土壤,并防止水土流失。由于石林地貌中水源稀缺,植物的根系扎根 石缝中能够有效地保持土壤的稳定性,防止土壤流失。 其次,石林植物群落对维持地区水土环境具有重要作用。这些植物 能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同时,它们的根系能够吸收并固定土壤中的养分,帮助土壤保持 肥沃。 最后,石林植物群落还为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 各种植物在石林中互相依存、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这里还是众多昆虫、鸟类等动物的乐园,形成了一个独特而生机勃勃 的生态环境。

结合生态环境论述云南省植被的分布

结合生态环境论述云南省植被的分布 摘要:云南省所处纬度较低,其气候深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和西风环流季节交替的影响,具有浓厚的南亚季风气候的特色,干、湿季分明而年温差较小。但东部也兼受东亚季风的一些影响,并且具有高原气候的太阳辐射强烈、日温差大等特点。由于地貌复杂,使得省内热、水、土等条件的空间差异十分突出,形成了云南植被发育的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关键词:云南、生态环环境、植被分布 On the vegetation distribution in Yunnan Province integrated with ecosystem Abstract: Yunnan is in relatively low latitude, it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alternative function of southwest monsoon and west wind circulation season of Indian Ocean. Thereby it is featured with Southern-Asia traits: dry season and wet-season are clearly distinguished while the annual year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s small, yet the eastern part is impacted by eastern-Asia monsoon and with high mountain climate, the radiation is quite strong of the sun, also, the daily temperature range is wide.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physical landscape, the heat, water as well as earth condition within Yunnan province are distinct, forming the complex natural environment manifested by the indigenous vegetation. Keywords: Yunn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istribution of vegetation 云南省就其整体而言是一个雄伟的高原 境内地势高耸 呈北高南低的倾斜。由于其内部山岳高耸 河谷深嵌 地貌结构十分复杂。云南省所处纬度较低 其气候深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和西风环流季节交替的影响 具有浓厚的南亚季风气候的特色 干、湿季分明而年温差较小 但东部也兼受东亚季风的一些影响 并且具有高原气候的太阳辐射强烈 日温差大等特点。不同的植物种、植物群落或植被类型所适宜的或可能适应的气候范围 即以植被类型作为气候类型或分区的标志。植物、植被、植物群落、土壤的类型以及它们的三度空间分布 都与气候因素有着密切的相关性。植物地理气候指标涉及3方面 ①气候因素的性质 其量度及其在生物学上的重要性 ②各植物种在遗传本质上对气候的需求和反应 ③植被或生物群落与气候因素的特定关系 这不仅是个别种对气候反应的简单总和。 1 云南省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类型 1.1 云南的气候特点云南气候类型属于热带、亚热带高原型季风气候。 温度带和湿度带与植物的地理分布范围常常是密切相关。许多植物种分布的垂直高度、纬度和大陆度的界限往往限于临界低温 地理界限与最冷月平均温度的等温线通常是对应的。北半球寒温性针叶林带的北界或山地上限,通常与7月份平均温度为10℃的等温线一致 夏绿阔叶林带分布的北界或山地上限 则往往与1月均温0℃的等温线一致。但是由于植物和植被的分布不仅取决于气候 还取决于历史上的原因、生物或人为因素 植物或植被分布界限与等温线并非经常吻合。某种植物可能适应于某个气候区 但还来不及分布到那里 或由于生物竞争、地形障碍等原因而不存在于该地区 植物种的进化和植被的形成也常落后于气候变化。 云南省的气候特点既不同于南亚 也不同于东亚的气候。东亚地区的气候受东亚季风影响较大。冬季受蒙古高压的控制 盛行西北季风 而夏季由于太平洋上高压的影响改为东南季风这两种风向为180°夹角 两者一年完成一次循环。南亚地区受热带季风影响较大 冬季盛行东北风 夏季由于行星风带的南移 盛行西南风。而云南的季风气候则是冬季盛行西南偏西的风向 夏季则盛行西南偏南的风向 两种风向的夹角不到60° 与季风定义有些出入 。故它与南亚、东亚的季风均有所不同。冬季干燥 夏季潮湿多雨。此特点与南亚季风相似。冬季温度偏高 夏季温度偏低 1.2云南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

云南森林生态系统介绍

云南森林生态系统介绍 云南植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居全国首位,据《云南植被》(1987)记载,共划分12个植被型、34个植被亚型、169个群系、209个群丛。包含了从热带雨林至寒温性针叶林及高山草甸。植被型、植被亚型、群系分别占全国的41.4%、54.8%、30.2%。 1热带雨林 1-1湿润雨林 该亚型是云南热带型最强的雨林类型,分布区域高温多湿,干湿季节不明显。森林群落茂密,终年常绿、树木高大,物种种类多样,板根、茎花、大型木质藤本、附生植物均发达。主要分布于河口、金平、屏边、江城、绿春等县300~500米的局部区域。 1-2季节雨林 季节雨林-望天树林 该亚型属于云南季风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具有地域代表性。分布地热量丰富,群落组成的热带树种高大,其外貌终年常绿,种类繁多,结构复杂,生长茂密,板根、茎花、藤本及附生植物丰富。

主要分布于文山州南部、红河州南部,西双版纳州、普洱市南部、临沧市南部和德宏州海拔900米以下的部分区域。以绒毛番龙眼-千果榄仁群系最为常见,分布也较广。 1-3山地雨林 山地雨林 该亚型属热带雨林向亚热带森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等)过度的一种湿润性森林。其组成树种以热带性质的为主,兼有亚热带性质的种类混生,群落林冠较为整齐,板状根、老茎生花、藤本植物也有所见。分布于文山州南部、西双版纳州、红河州、普洱市、德宏州、临沧市海拔800~1000米局部区域,部分受逆温影响的山地,可上升到1500~1800米的局部区域。 2热带季雨林 2-1半常绿季雨林 该亚型属于云南热带北缘、干季季节较长的区域生长的一类植被,分布与季节雨林交错,其上层乔木分布有落叶成分,而常绿乔木叶片小且呈现厚革质。主要分布于云南东南部至西南部的、富宁、麻栗坡、勐腊、沧源、耿马、梁河、龙陵、施甸、新平、景东、景谷、隆阳、

云南生物多样性心得体会400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云南生物多样性心得体会400字 篇一:云南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及发展 生命科学导论生物多样性研究论文 题目:云南生物多样性的现状研究及发展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学号:1130510223 姓名:朱旋 完成日期:20xx/12/4 摘要:随着人类科学的进步,生物多样性的作用与意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本文对我国云南的动物资源、植物资源,生态系统类型,物种遗传资源等进行的分析研究,论述了云南生物多样性丰富性和特有性等组成特征,并分析了云南生物多样性现在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并且提出

了关于云南生物多样性的一点展望。 关键词:云南、生物多样性、现状作用、价值、可持续发展。 一、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的生命有机体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地球生命的基础。人类的发展归根到底也有赖于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生物。生物多样性是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二、研究背景我国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全世界占有十分独特的地位。1990年生物多样性专家把我国生物多样性排在12个全球最丰富国家的第8位。在北半球国家中,我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云南是我国野生生物种类和生态系统类型最丰富的地区,保存了许多珍稀、特有或古老的类群,是我国生物多样性重要类群分布最为集中,并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生物资源不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遭受破坏,许多物种正在消失。因此,云南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保 护与持续利用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成为国际社会和国内学者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21°8′32″~29°

滇中地区典型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与群落特征

滇中地区典型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与群落特征 作者:陈玉强郭峰陈光剑期俊程许彦红 来源:《林业科技》2022年第02期

摘要:以滇中地区典型常绿阔叶林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从群落物种组成、树木径级结构、群落层次结构和林下更新等方面分析该地区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滇中地区元江栲和锥连栎样地内共有木本植物59种,隶属于31科50属,优势树种明

显。元江栲林具有较高的Shannon-Weiner指数(为1.548~1.785),锥连栎林整体上表现出较低的Simpson指数(为0.077),从调查样地看,整体上表现出元江栲林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高于锥连栎林,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水平。2个种群都是最小的径级拥有最多的树木个体数,随着林木胸径的增大,样地内林木株数逐渐减少,径级呈现出明显的倒“J”型分布,只有少数个体具有较大的胸径,大多数个体都属于小径级的乔木幼树或中、小型乔木,元江栲和锥连栎的增长均处在稳定期。各林分类型由于海拔、土壤等立地因子和林分内部结构不尽相同,影响机制也存在差异,这为更好制定常绿阔叶林保护相关政策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 物种组成; 径级结构; 群落特征; 滇中地区 中图分类号: S 718. 54 +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 - 9499(2022)02 - 0031 - 07 山地森林是动植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具有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多重生态系统功能[ 1 ]。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作为滇中高原的代表性植被类型,同时也是我国常绿阔叶林西部中亚热带类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海拔1 700~2 500 m的低山丘陵地区[ 2 ]。 元江栲(Castanopsis orthacantha)为壳斗科(Fagaceae)锥属(Castanopsis)常绿乔木,生于海拔1 500~3 200 m疏或密林中,为针叶阔叶混交林中的主要树种,有时成小片纯林[ 3 ],产于云南大部分地区,尤其以滇中最为普遍,四川、贵州省也有分布[ 4 ]。元江栲林是滇中地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中具有代表性的植被类型之一,是我国常绿阔叶林西部中亚热带类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滇中地区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2 ]。锥连栎(Quercus franchetii)为壳斗科栎属(Quercus)常绿阔叶乔木,是西南地区的特有植物[ 2 ]。既能分布在干旱的河谷区域,也能分布在较湿润的滇中地区,是干热河谷常绿阔叶林代表类型及云南溶岩山地主要树种之一,在云南石漠化及干热河谷的生态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 - 6 ]。但由于人为的干扰破坏,其原生植被多成间断不连续分布,现多成为低质低效的次生林[ 7 ]。由于人类活动干扰严重及粗放单一的经营保护措施,致使滇中地区的元江栲林和锥连栎林出现生态效能下降、物种组成简单、天然更新差等一系列问题。鉴于该地区所处地域的特殊性,已有学者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 [ 8 - 14 ],但主要集中于哀牢山和高黎贡山[ 15 - 18 ]。 本文对滇中地区典型常绿阔叶元江栲林和锥连栎林设置样地展开调查,就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径级结构及林下更新等群落特征进行分析,为今后深入探讨该地区常绿阔叶林群落生物多样性,物种共存机制以及自然更新,制定保护修复措施提供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滇中地区位于长江、珠江和红河上游,属亚热带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年均温15~18 ℃;干湿季分明,6~10月为雨季,年均降水量为860~1 100 mm;森林土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