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设计原理教案

建筑设计原理教案

建筑设计原理教案

标题:引言:

建筑设计原理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对建筑设计过程、方法和原则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全面而系统地呈现建筑设计原理的核心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I. 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 理解建筑设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3. 规划和设计简单建筑项目的能力;

4. 培养创新思维和审美观念。

II. 教学内容

1. 建筑设计原理的概述

1.1 建筑设计的定义和目标

1.2 建筑设计原理的意义和作用

2. 建筑设计流程

2.1 前期调研和需求分析

2.2 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

2.3 施工图设计和细部设计

2.4 施工和竣工阶段

3. 建筑设计方法

3.1 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

3.2 环境适应性设计

3.3 整体性设计和细部设计的关系

4. 建筑项目规划与设计

4.1 建筑功能和空间布局

4.2 建筑风格和外观设计

4.3 结构设计与材料选择

4.4 绿色建筑设计与可持续发展

III. 教学方法

1. 授课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建筑设计原理的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建筑设计原理的理解。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建筑设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4.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完成简单的建筑设计任务,通过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设计水平。

IV. 教学评估

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建筑设计原理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2. 作业布置: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通过作业评价学生对

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和思维能力。

3. 期末项目:组织学生完成一份完整的建筑设计项目,综合考

察学生对建筑设计原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V. 教学资源

1. 教材:《建筑设计原理导论》

2. 额外参考书籍:《建筑设计原理与方法》、《现代建筑设计

原理》

3. 影音资料:建筑设计原理的案例分析视频和建筑师访谈视频。

VI. 教学反思

为了更好地教授建筑设计原理课程,教师应不断完善教案的内

容和教学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手段,拓宽学生

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教师还可

以通过与建筑行业的专业人士合作,开展实地考察和实习活动,

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职

业竞争力。

结语:

本教案旨在为教师提供一套完整的建筑设计原理课程安排,通过系统性的教学内容和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建筑设计原理的核心概念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案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

建筑设计原理教案

建筑设计原理教案 标题:引言: 建筑设计原理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对建筑设计过程、方法和原则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全面而系统地呈现建筑设计原理的核心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I. 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 理解建筑设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3. 规划和设计简单建筑项目的能力; 4. 培养创新思维和审美观念。 II. 教学内容

1. 建筑设计原理的概述 1.1 建筑设计的定义和目标 1.2 建筑设计原理的意义和作用 2. 建筑设计流程 2.1 前期调研和需求分析 2.2 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 2.3 施工图设计和细部设计 2.4 施工和竣工阶段 3. 建筑设计方法 3.1 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 3.2 环境适应性设计 3.3 整体性设计和细部设计的关系 4. 建筑项目规划与设计 4.1 建筑功能和空间布局

4.2 建筑风格和外观设计 4.3 结构设计与材料选择 4.4 绿色建筑设计与可持续发展 III. 教学方法 1. 授课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建筑设计原理的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建筑设计原理的理解。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建筑设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4.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完成简单的建筑设计任务,通过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设计水平。 IV. 教学评估 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建筑设计原理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教案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教案教案标题: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教学目标: 1.了解公共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公共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则和要点。 3.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 1.公共建筑设计概述 a.公共建筑的定义和功能 b.公共建筑设计的特点和意义 2.公共建筑设计原则 a.功能性原则:满足使用者需求和功能要求 b.空间布局原则:合理的空间划分和布局 c.可持续性原则: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d.安全性原则: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e.人性化原则:关注使用者的舒适和体验 f.美学原则:追求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3.公共建筑设计方法 a.布局方法:从整体到局部的空间布局

b.材料选择方法:适当的选用材料和装饰 c.色彩运用方法:运用色彩进行空间塑造 d.光照设计方法:合理利用自然和人工光源 e.空气调节方法:保证舒适的温湿度条件 f.设备布置方法:合理安排设备和设施 4.公共建筑设计实践案例分析 a.学生团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 b.分析案例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c.提出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创新点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公共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和解决设计问题。 3.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公共建筑设计案例分析和实践,培养其实际 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公共建筑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概述公共建筑设计的定义和功能,引导学生思考公共建筑的特点和 意义。 3.介绍公共建筑设计原则,让学生了解每个原则的重要性和作用。

4.分组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公共建筑设计案例,并分析其设计原则和方法。 5.学生团队讨论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创新点,并展示给全班。 6.总结和评价学生的设计思路和创新点,对其进行指导和鼓励。 教学资源: 1.教材:《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2.案例资料:提供多个公共建筑设计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讨论使用。 3.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一些著名的公共建筑作品,激发学生兴趣。教学评价: 1.学生小组讨论和展示的表现和质量。 2.学生对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学生的设计思路和创新点是否符合公共建筑设计原则。 拓展延伸: 1.鼓励学生参观一些优秀的公共建筑作品,以加深对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的理解和感悟。 2.组织学生进行公共建筑设计竞赛,培养其创新设计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探讨公共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的关系,扩展学生的综合视野。

建筑设计课教案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建筑设计课教案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教案主题: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一、引言 建筑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本节将介绍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 1. 功能性原理 建筑设计的首要目标是满足建筑的功能需求。功能性原理强调建筑的功能性能的最大化,包括使用功能、安全功能和环境适应功能等。 2. 美学原理 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的美学价值,包括建筑形式、比例、色彩和材料的选择等。美学原理强调建筑的审美效果和人类感知的满足。 3. 结构原理 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的结构性能,包括承载能力、稳定性和耐久性等。结构原理强调建筑的结构合理性和工程安全。 4. 环境原理 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原理强调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与兼容。 三、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

1. 需求分析 通过调研和分析建筑使用者的需求,确定建筑设计的功能要求和基本参数。 2. 概念设计 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筑设计的整体概念,包括建筑布局、形式和风格等。 3. 方案设计 根据概念设计,制定建筑的具体方案,包括平面布局、立面设计和空间组织等。 4. 细部设计 在方案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建筑细节的设计,包括材料选择、构造设计和装饰设计等。 5. 施工图设计 根据细部设计,制定建筑的施工图,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等。 四、案例分析 通过对一些经典建筑案例的分析,进一步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五、总结

本节课通过介绍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让学生了解到建筑设计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引导学生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思维和方法。 六、作业 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建筑项目,进行需求分析、概念设计和方案设计,展示其设计思路和成果。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增强了对建筑设计的兴趣和理解。但在教学实施中,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设计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注:上述教案仅供参考,请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建筑设计课教案建筑结构与设计原理

建筑设计课教案建筑结构与设计原理建筑设计课教案 主题:建筑结构与设计原理 一、引言 建筑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到建筑结构及设计原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深入了解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理,为我们今后的建筑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二、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建筑结构是指构成建筑物的各个部分所形成的整体,它支撑着整 个建筑物的重量,提供稳定的力学支撑。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建 筑结构的基本概念以及常见的结构分类。 1. 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 - 承重体系:指建筑物支撑和传递荷载的系统。 - 荷载:指作用在建筑结构上的所有外力。 - 力学平衡:建筑结构在受力作用下保持平衡的状态。 - 稳定性:建筑结构在不倒塌或变形的情况下能维持平衡。 2. 建筑结构的分类 - 框架结构:由梁、柱和框架构件组成,适用于多层建筑和大 跨度建筑。

- 壳体结构:以曲面或曲线为主要特征的结构,如穹顶、拱顶等。 - 悬挑结构:通过悬挑构件支撑整个建筑物。 - 悬臂梁结构:通过悬臂梁作为承重构件的结构。 - 紧凑结构:具有高度集成性和紧凑性的结构形式。 三、设计原理与案例分析 建筑设计原理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包括空间布局、结构平衡、节能设计等。本节课中,我们将重点学习建筑设计原理,并通过案例分析进行深入理解。 1. 空间布局原理 - 功能布局:根据建筑物的功能要求规划建筑空间。 - 流线布局:合理规划建筑内部的人员流动线路。 - 视觉布局:通过不同尺度、形态、材质等因素,创造出丰富的视觉体验。 2. 结构平衡原理 - 强度平衡:各个结构构件在受力下能够合理分担荷载,不出现结构破坏。 - 刚度平衡:各个结构构件刚度协调,使得整个建筑结构更稳定。

建筑设计教案

建筑设计教案。 一门好的建筑设计教案应该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一、理论知识部分 建筑设计教案的理论部分应该包含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建筑规划和设计的原则、设计思路、建筑构造与技术、材料与技术、施工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传授,如通过讲课、阅读研究资料等途径来传达,从而让学生能够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 二、实践环节 通过实践环节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建筑设计的实现步骤。建筑设计教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案例分析、手绘与电脑绘制、模型制作、装修等这些实践性的项目,使学生们能够从实践中获得经验。 三、设计作品分析 建筑设计教案的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建筑设计案例,让学生参考其中的设计思路、材料配色、施工方法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设计能力。同时,学生还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案例进行分析,理解建筑设计的思路和技术。 四、实用技巧

除了上述三个方面的内容,建筑设计教案还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实用技巧,如设计软件的使用、材料选取、尺寸计算、安全措施等等。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更好地结合起来。 对于建筑设计教案的编写,教师们应该秉持以下思路: 一、结合实际 建筑设计教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从实际中找到切入点。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让学生了解到建筑设计实践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并将这些问题和方案融入到课程内容中。 二、科学严谨 建筑设计教案应该要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对于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的讲解,要进一步细化和深入,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建筑设计的各方面内容,并注重细节的讲解,从而增加学生对于建筑设计的专业性理解。 三、创新性 建筑设计教案应该要有创新性,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设计中尝试新颖的设计方式与理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当前最新的设计潮流,并帮助他们将其应用到课程设计中,通过创新的思考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建筑设计教案

建筑设计教案 引言: 建筑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建筑学、结构工程学、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等多个领域。本教案旨在介绍建筑设计的基 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建筑设计的过程和要素。通 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团队 合作能力,从而成为优秀的建筑设计师。 第一节:建筑设计概述 在本节中,我们将介绍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建筑设计 是指通过规划、设计和构建建筑物,满足人们的居住、工作和娱 乐等需求。它不仅关注建筑物的功能性,还注重美学、环境保护 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因素。 第二节:建筑设计原则 本节将介绍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功能性、美学、结构性 和可持续性等方面。功能性是建筑设计的首要原则,建筑物必须 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美学原则强调建筑物的审美价值,通过形式、比例和材料等来创造美感。结构性原则涉及建筑物的结构设

计和承载能力的考虑。可持续性原则强调建筑物的节能、环保和 资源利用等方面,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第三节:建筑设计流程 在本节中,我们将介绍建筑设计的基本流程。建筑设计包括前 期调研、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和施工等多个阶段。前期调研阶 段包括对项目需求、土地条件和法规等的调查研究。方案设计阶 段涉及建筑物的功能布局、形式塑造和材料选择等方面。施工图 设计阶段则是制定详细的施工图纸,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 图等。施工阶段是将设计图纸落地成实体建筑物的过程。 第四节:建筑设计软件和工具 本节将介绍常用的建筑设计软件和工具。在数字化时代,建筑 师可以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来进行建筑设计和绘图 工作。此外,建筑师还可以使用三维建模软件、渲染软件和虚拟 现实技术等来模拟和展示建筑设计效果。 结语: 建筑设计是一门创造性的学科,它既需要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也需要艺术品味和创新思维。通过学习建筑设计,学生将能够培

建筑设计原理

建筑设计原理 教案主题:建筑设计原理 一、引言 建筑设计是一门充满创造力和艺术性的学科,其背后有一系列原理和规则来指导设计师创建出令人赞叹的建筑作品。本教案旨在介绍建筑设计的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这些原理于他们自己的设计实践中。 二、建筑设计的目标与原则 建筑设计的目标是创造宜人、功能完善、与环境和谐共存的建筑作品。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设计师需要遵循一系列原则。 1. 功能性:建筑是为人类提供住所、工作和休闲空间的,因此功能性是设计的首要原则。设计师要充分了解建筑的使用需求,并通过布局、空间规划等手段来满足这些需求。 2. 美学性:美学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师需要考虑建筑的比例、形式、色彩等因素,以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建筑作品。 3. 结构性:建筑的结构是支撑建筑体系的骨架。设计师需要了解结构原理,并运用合适的结构系统来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和可行性。 4. 可持续性:建筑设计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设计师需要考虑建筑的能源利用、材料选择和生态效益,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三、建筑设计的要素 建筑设计由多个要素组成,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组成建筑的整体效果。 1. 空间:建筑的空间设计是将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并确定 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流动性。设计师需要考虑人流、光线、通风等因素,以实现一个舒适、功能完善的空间。 2. 比例:比例是建筑设计的基础,它关系到建筑形式与空间关系的 协调性。设计师要运用数学和美学原理来确定建筑的比例,以实现视 觉上的美感。 3. 形式:建筑的形式是指建筑体量和结构的外观。设计师通过线条、形状等手段来创造建筑的形式表达,以传达出建筑所要表达的意义和 内涵。 4. 材料:建筑的材料选择直接影响到建筑的质感和功能性。设计师 需要考虑材料的可持续性、可靠性和美观性,以选择最适合的材料。 5. 光线:光线是建筑设计中重要的要素之一,它影响到建筑内外的 视觉效果和氛围。设计师需要合理利用自然光和人工光来创造舒适的 照明环境。 四、建筑设计的过程 建筑设计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它包括多个阶段。

建筑设计教案

建筑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对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解和实践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1.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概念; 2.了解建筑设计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 3.学会运用设计软件和工具进行建筑设计; 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思维。 二、教学内容 1.建筑设计概述 1.1 建筑设计的定义和重要性 1.2 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1.3 建筑设计的分类和流程 2.建筑设计的历史回顾 2.1 古代建筑设计的特点和经典案例分析 2.2 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和影响因素 2.3 当代建筑设计的趋势和创新技术 3.建筑设计软件和工具介绍

3.1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3.2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3其他常用的建筑设计软件和工具 4.建筑设计案例分析 4.1 名建筑案例的解读和评析 4.2 学生自主选择一项建筑设计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5.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思维 5.1 设计理念的提炼和表达 5.2 创新思维和设计方法的培养 5.3 设计实践和作品展示 三、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传授建筑设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 2.案例分析:分析经典的建筑设计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设计原则和概念。 3.实践操作:使用建筑设计软件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设计经验和观点,促进团队合作和交流。 5.设计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设计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思维。 四、教学评价 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设计作品评价:对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评价,包括创意性、技术性、实用性等方面。 3.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建筑设计原理、案例及软件操作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 1.教材:根据学生的教学需求选择适合的建筑设计教材。 2.建筑设计软件:提供学生使用的建筑设计软件和工具。 3.建筑设计案例:选取一些经典的建筑设计案例作为教学素材。 4.教学辅助工具:包括投影仪、电脑、幻灯片等。 六、教学安排 本课程安排为每周两节课,共计16周。具体安排如下: 第1-2周:建筑设计概述

建筑设计教案

建筑设计教案 教案题目:建筑设计基础课教学教案 课程名称:建筑设计基础 教学目标: 1. 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建筑设计思维和创造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建筑设计表达和展示能力。 教学内容及方法: 教学内容: 1. 建筑设计基本概念与原理 a. 建筑设计的定义与范围 b. 建筑设计的原理与要素 c. 建筑设计的风格与流派 2. 建筑设计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a. 方案设计:功能需求与空间规划 b. 平面布置:形体与比例关系 c. 建筑造型:体量与立面设计 d. 空间组织:体验与流线设计 e. 材料与构造:技术与创新应用 3. 建筑设计思维与创造能力培养 a. 建筑设计思维的培养方法 b. 创造力开发的技巧与策略 4. 建筑设计表达与展示能力提升

a. 手绘与图纸表达技巧 b. 建筑模型制作与展示方法 教学方法: 1. 讲授与示范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步骤和方法。 2. 实践与实例分析 给学生提供建筑设计实例,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分析思考,加深他们对建筑设计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小组合作与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设计合作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4. 评价与反馈 通过评价学生的设计作品,给予他们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建筑设计的能力和表达技巧。 教学资源: 1. 教材:建筑设计基础教程 2. 实例:建筑设计案例、建筑设计图纸 3. 工具:绘图工具、建模工具、计算机软件 教学评价: 1. 作业评价 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并对其进行评价,包括设计思想、表达技巧和创新程度等方面。 2. 项目评价

建筑设计基础教案

建筑设计基础教案 一、引言 建筑设计是一门既重要又广泛的学科,它涵盖了从建筑规划到 施工管理的方方面面。本教案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和全面的建筑 设计基础知识,让他们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培养 他们的设计能力。本课程将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技能和理念。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熟悉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各个阶段; 3. 掌握建筑设计中常用的工具和软件;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建筑设计概述 1.1 建筑设计的定义和作用

1.2 建筑设计的分类和特点 1.3 建筑设计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 建筑设计原则 2.1 空间规划与布局 2.2 功能性和实用性 2.3 美学和审美价值 2.4 结构和技术性要求 3. 建筑设计过程 3.1 前期调研与需求分析 3.2 概念设计与方案选择 3.3 设计深化与施工图制作 3.4 施工管理与监督 4. 建筑设计工具与软件 4.1 手绘与建模工具

4.2 CAD和BIM软件应用 4.3 渲染和动画软件使用技巧 5. 建筑设计实践 5.1 建筑设计案例分享 5.2 学生团队设计项目 5.3 实地考察和工地参观 四、教学方法 1. 授课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建筑设计理论和实践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建筑设计操作,熟练运用建筑设计工具和软件,并通过实践提升他们的设计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建筑设计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实地考察和工地参观: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建筑设计案例和施工现场,加深他们对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的理解。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教案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教案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教案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高层 建筑的结构设计是保证其安全性的重要因素。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教 案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标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分为两方面。第一方面 是培养学生全面掌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理论知识,了解高层建 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方法,以及掌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的计算方法。 第二方面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能够独立完成高层 建筑的结构设计。包括了解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标准,理解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对于建筑的重要性,能够根据实际建筑结 构的特点,灵活应用所学的结构设计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分析、计算和优化。

二、教学内容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该部分主要涉及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结构材料、结构构型等方面。包括承重墙式结构、框架式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结构等多种结构类型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以及在不同环境下应该采取何种结构形式。 2、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计算方法 该部分主要介绍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特点、受力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包括静力分析法和动力分析法,如何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如何进行验算和优化等。 3、高层建筑结构安全评估

该部分主要介绍高层建筑结构的安全评估方法,包括静态荷载 下的受力、动态荷载下的受力、风荷载、地震荷载、火灾荷载等。学生需要了解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要求和相关规范要求, 并能够进行安全评估和设计优化。 4、高层建筑结构材料和构件的选择 该部分主要介绍高层建筑结构材料和构件的选择,包括混凝土、钢材、玻璃、陶瓷等。 三、教学方法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课程教学方法大可不必固守教师讲授的传 统模式,可以采用课堂讲授、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相 结合。 1、课堂讲授

学生公寓建筑设计原理课教案

学生公寓建筑设计原理课教案 主讲:孙彤宇副教授 教学目的 1. 通过学生公寓建筑设计初步驾驭建筑方案设计的全过程 2. 驾驭小型公共建筑设计的相关规范及其他建筑设计基础学问 3. 初步建立建筑设计的工作方法 4. 培育针对问题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实力 5. 学会运用空间及形态设计的手段来解决建筑功能问题 6. 驾驭建筑设计表达的一些基本方法 用建筑的图式语言分析建筑设计中的各项问题 用模型的方法推敲空间和形态 用平、立、剖、轴测图、透视图等表现建筑设计方案 小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一)学生公寓的功能 公寓是指供应有偿运用的公共住宅,属于公共建筑,学生公寓则是运用对象为学生的公寓,一般设置在学校校内内或校内旁边。和学生公寓相像的建筑类型有:学生宿舍、酒店式公寓、青年旅社等。 学生公寓的功能要求一般包括居室单元及必要的管理用房、后勤服务用房及活动休闲用房,详细来说,其中居室单元依据条件要求不同有单人间、双人间或多人间,一般可以运用集中盥洗间也可以每间配备单独盥洗(卫生间)。 活动休闲用房依据条件不同或运用要求不同,可以配置相应的内容,一般如接待室、电视房、阅览室、活动室、乒乓房、咖啡厅、茶室、多功能厅等,如学生公寓建在校内内,则这部分用房可借校内建筑配置而酌情选择设置。 管理用房一般包括:接待处、前台管理办公室、值班室等 后勤服务用房一般包括:小卖部、餐厅、厨房、服务中心(供应打字复印、传真、上网等)、洗衣房(或自助式洗衣房)等。

设计上除满意任务书的详细要求外,还必需满意国家及当地的有关建筑法规、规范。 学生公寓的功能关系如下图: 居室单元的分类 居室内应有便于存衣物的贮存空间,宜设固定书架。居室内附设的卫生间,其面积不应小于2m2。运用人数在4人及4人以上时,厕所和盥洗应分隔设置。 (二)公共建筑的设计 各种类型公共建筑的设计都立足于处理好功能要求、艺术形象和技术条件这三者关系。其中,物质功能和审美要求的满意是建筑设计的目的,而技术条件则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功能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空间组成、功能分区、人流组织和疏散以及空间的量度、形态和物理环境(量、形、质)。其中突出的重点是建筑空间的运用性质和人流活动问题。 1、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 各种公共建筑的运用性质和类型尽管不同,都可以分成主要运用部分、次要运用部分(协助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三大部分。设计中应首先抓住这三大部分的关系进行合理分区和组织,解决各种冲突问题以求达到功能关系的合理和完善。在这三部分的组成关系中,交通联系空间的设计往往起到关键作用。 交通联系空间一般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基本空间形式。 (1)走道(水平交通空间)设计要点: 应简洁明白、易识别,和各部分功能空间有亲密联系,宜有较好的采光和通风。 (2)楼梯(垂直交通空间)设计要点: 位置和数量依功能须要和消防要求而定,应靠近交通枢纽,布置匀称且有主次,和运用人流数量相适应。 (3)门厅、中庭(交通枢纽空间)设计要点: 运用便利、空间得体、结构合理,应兼顾运用功能和空间意境的创建。 有关内容有专题讲课 2、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教程教案

第一章住宅套型设计 住宅套型就是供住户居住使用的户型空间。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状况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以及为满足不同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居住空间。 住宅的套型设计。目的就是为不同需要的住户提供满足其使用需要的。舒适宜人的住宅套型空间。这既取决于住户的家庭人口构成。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工作需要等因素,同时又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密切相关,而且,还受到空间组合关系,技术经济条件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 因此,要想搞好住宅建筑的设计,就必须对上述各种因素有一个深入细微的了解。掌握各种各样的有关知识,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为不同的人群设计出满足其不同需要的,丰富多彩的住宅建筑。 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建筑是一门综合社会上各个门类,各种专业知识的一门综合学科,是一门既要有技术,又要有艺术涵养的科学门类。 套型空间设计 一户家庭对住宅有不同的使用要求,一套住宅需要能提供不同的功能空间,它应当满足人的睡眠、起居、工作、学习、进餐、炊事、娱乐休闲、洗浴方便、储藏以及户外活动等功能。而且必须是独门独户,独立出入,独家使用的成套住宅。所谓成套,就是指各功能空间必须组成齐全,方便使用,满足使用者居住、厨卫、交通等等几大部分的使用要求。一套住宅应当包含如下几项功能空间:卧室、起居室(客厅)、餐厅、厨房、卫生间,以及阳台、储藏间、交通空间、要求较高的还应当包括工作间、书房、洗浴间、车库等。 在具体的设计中,我们要根据各个功能空间的使用要求来确定每个空间的大小和形状,在空间组合时来确定放置位置,并根据各个空间的布置位置来合理的组织交

通、安排门窗,组织通风和采光、同时还有考虑房间的朝向,周围的景观组织和空间环境处理等一系列问题。 如何确定每个功能空间的大小形状,则要考虑该功能空间的使用功能,家具布置和人的活动范围等因素。下面,将对各功能空间作具体分析: 一、卧室 卧室的主要作用是供人们睡眠,有些家庭还要兼做工作室,还要储藏、学习、看电视等。 卧室根据需要不同可分为主卧室、次卧室、儿童卧室、客房、佣人室等。 平面尺寸与家具布置: 主卧室—— 主卧室为家庭主要成员居住的卧室,通常为夫妇共同居住,主要家具除必须的双人床外,一般还应有衣柜、梳妆台、衣桶架,兼做工作室或书房的还应有书架、电脑台或书桌。兼做工作间的还应有休闲椅、茶几,另外,还有带卫生间,带化妆间,带进入式衣柜的等等。一般的室内家具布置如图示: 因此,主卧室的平面尺寸通常有如下几种: 开间:3300mm 3600mm 3900mm 4200mm 进深:3900mm 4200mm 4500mm 4800mm 面积:一般在13m2-----18m2平方之间,但不是绝对的。 次卧室——

高中建筑设计教案

高中建筑设计教案 【教案名称】高中建筑设计教案 【教案概述】 本教案旨在引导高中学生通过学习建筑设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审美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设计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理论探究、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设计项目的规划和实施。 【教案目标】 1. 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 2. 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空间布局、形式表达、材料运用等。 3. 熟悉建筑设计的常用工具和软件,如CAD、SketchUp等。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设计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教案内容】 教案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一、建筑设计概述

1. 介绍建筑设计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分析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之间的关系。 3. 探讨建筑设计对城市规划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建筑设计基础知识 1. 解析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2. 介绍建筑设计的相关术语和概念。 3. 探究建筑设计中的主要要素,如空间布局、形式表达和材料运用等。 三、建筑设计工具与软件 1. 介绍建筑设计中常用的工具和软件,如纸笔绘图、CAD、SketchUp等。 2. 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建筑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四、实践案例分析 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设计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2. 引导学生从案例中学习和借鉴优秀的设计理念和实践经验。 五、设计项目实施 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设计项目,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一个具体的建筑设计方案。

建筑设计教案

闽江学院 教案 课程名称:建筑设计基础 课程代码: 32140530 授课专业班级: 08环艺戊班 授课教师:肖丹 系别:美术学院

年月日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建立基本的建筑设计思维和正确的建筑观:帮助学生了解初步的建筑概念、理论和基础知识——建筑空间、环境、功能,组成一般建筑的元素,中外建筑发展的背景知识等; 2、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对设计过程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和一般了解: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形态构成在建筑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3、能运用所有的基本建筑概念、理论和基础知识,对中外建筑名作及自己的设计进行初步的理性评价; 4、加强基于建筑设计的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规范的建筑设计表达;工作模型的制作,口头及文字表达与交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生了解初步的建筑概念、理论和基础知识——建筑空间、环境、 功能,组成一般建筑的元素。 2、加强基于建筑设计的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规范的建筑 设计表达:徒手及工具的铅笔与墨线效果表现,工作模型的制作, 口头及文字表达与交流。 三、教学方法: 教师在授课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课堂教学中是互动,既重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教授,也重视学生在课程作业中对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让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为主。首先讲解建筑设计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学生作业的过程继续补充建筑知识。 五、教学内容: (第1讲)讲课要点: 1、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 2、建筑设计的发展概况; 3、设计的一般要求和依据; 4、建筑设计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5、建筑使用构成和功能组织; 6、建筑材料的选择与设计 1、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 1)、建筑的分类 一、建筑是按照功能来分类,建筑还可以按照时间、规模、民族文化特征、材料技术特征等分类: (1)按照建筑功能分类,可分为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农业建筑、工业建筑。 (2)按照建筑时间分类,可分为方代建筑、近代建筑、现代建筑、当代建筑、未 来建筑。 (3):按照规模分类,可分为小型建筑、中型建筑、大型建筑、巨大型建筑等。 (4)按照民族文化特征分类,可分为中国传统文化建筑伊斯兰建筑、欧洲文化建 筑、希腊古典文化建筑等。 (5)按照材料技术特征分类,可分为砖石结构建筑、木结构建筑、钢结构建筑、 钢筋混凝土建筑、拱券建筑等。 二、建筑的基本构成 建筑局部构件有以下几个部分: (1)结构性部件:基础、桂子、梁、承重墙、楼板等; (2)功能性构件:散水、楼梯、檐口、维护墙、阳台等;

建筑设计教案

第一章民用建筑设计原理 第一节民用建筑概述 民用建筑依其使用功能、规模、层数等的不同,分类如下: 一、按照使用功能分类 1.居住建筑:供人们休息、生活起居所使 用的建筑物:如住宅、宿舍、公寓等。 2.公共建筑:供人们进行政治、经济、文 化科学技术交流活动等所需要的建筑物。按照它们的使用功能要求訜 为如下类型: (1)生活服务性建筑:餐厅(食堂)、浴室、菜场、粮店、副食品店 等。 (2)托幼建筑:托儿 所、幼儿园。 (3)文教建筑:学校、 图书馆等。 (4)科研建筑:研究院(所)、等。 (5)医疗建筑:医院、门诊部、疗养院等。 (6)商业建筑:商店、商场等。 (7)行政办公建筑:各机关、单位办公楼。 (8)交通建筑:铁路客站、汽车站、港口、航空站、地铁车站等。 (9)广播通讯建筑:邮电所、广播电台、电视台、长途电话楼等。 (10)体育建筑:体育馆、体育场、游泳池等。

(11)观演建筑:电影院、剧院、杂技场等。 (12)展览建筑:展览馆、陈列馆、博 物馆等。 (13)旅馆建筑:旅馆、宾馆、招待所 等。 (14)园林建筑:公署、动物园、植物 园等。 (15)纪念建筑:纪念堂、纪念碑等。 二、按照模和数量分类 (一)大量性建筑:住宅、中小学校、中小型医院、食堂、中小型影剧院等。 (二)大型性建筑:大型体育馆(场)、影剧院、航空站、海港、车站等。 三、按照民用建筑的层数分类 (一)低层建筑:1—2层。 (二)多层建筑:3—7层。 (三)高层建筑:8层或8层以上。 四、民用建筑的等级 (一)按建筑物的耐久性规定分级 (二)按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级 第二节建筑构成要素和党的建筑方针 一、建筑构成要素 (一)建筑功能

最新房屋建筑学教案模板(共8篇)

最新房屋建筑学教案模板〔共8篇〕 第1篇:房屋建筑学教案 教案 参考教材第三版.同济大学等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6 授课时间:2023.9-12 授课班级: 正文: 第一篇民用建筑设计 第一章概论 根本知识理解: 1.房屋建筑学包含的内容:民用与工业建筑的构造与设计。 2.构造的含义:建筑的构件使用何种建筑材料、运用何种建筑做法〔技术〕做成,具有何种成效。 3.重点掌握的内容:民用建筑的构造。 4.学会的根本技能:可以认知和绘制建筑施工图。 第一节民用建筑的分类 一、按使用性质分*: 1.消费性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 2.非消费性建筑:民用建筑

二、民用建筑按使用性质分*: 1.居住建筑; 2.公共建筑 第二节建筑设计的内容和过程 一、建筑设计的内容: 建筑设计、构造设计、设备设计 二、建筑设计的过程和阶段: 1.准备工作 2.初步设计 3.技术设计 4.施工图设计 第三节建筑设计的要求和根据 一、建筑设计的要求: 1.建筑功能的要求 2.合理的技术 3.经济效果 4.建筑美观 5.总体规划 二、建筑设计的根据: 1.人体尺度和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人均身高、常用尺寸 2 .家具、设备的尺寸和使用他们的空间 3.自然环境的气候条件风玫瑰图的认识* 5.地形、地质条件和地震烈度 1 地震烈度*:表示地面及房屋建筑遭受地震破坏的程 度。6~9度的意义 6.建筑模数和模数制 模数:人为制定的一个标准,使建筑构件统一化,便于消费和安装。根本模数:是选定的标准尺度单位。1M=100mm 扩大模数、分模数 7.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建筑等级划分的一个标准〕燃 烧性能:构件的可燃度。非、难、燃烧体

房屋建筑学授课教案

第一篇 1 民用建筑设计 有人类历史便有建筑,建筑总是伴随着人类共存。从建筑的起源发展到建筑文化,经历了千万年的变迁。有许多著名的格言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建筑的认识,如:“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建筑是一切艺术之母”;“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住人的机器”;“建筑是城市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的自传”;“建筑是城市的重要标志”等等,在今天的信息时代,则以“语言”、“符号”来剖析建筑的构成,许多不同的认识形成了建筑的各种流派,长期以来进行着热烈的讨论。一般是将铁路、水坝等称为“土木工程”,只有“建造适用和美好的住宅、公共建筑和城市艺术”才称为“建筑学”。 1.1建筑的产生和发展 建筑是人工创造的空间环境,通常认为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 建筑物——直接供人们使用的建筑称为建筑物。如住宅、学校、办公楼、影剧院、体育馆等。 构筑物——间接供人们使用的建筑称为构筑物。如水塔、蓄水池、烟囱、贮油罐等。 1.2 建筑的构成要素 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是指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建筑功能、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和建筑形象。 一、建筑功能 1、满足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 2、满足人的生理要求。 3、满足不同建筑有不同使用特点的要求。 满足功能要求也是建筑的主要目的,在构成的要素中起主导作用。 二、物质技术条件 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是指建造房屋的手段。包括建筑材料及制品技术、结构技术、施工技术和设备技术等,所以建筑是多门技术科学的综合产物,是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建筑形象 构成建筑形象的因素有建筑的体型、立面形式、细部与重点的处理、材料的色彩和质感、光影和装饰处理等等,建筑形象是功能和技术的综合反映。建筑形象处理得当,就能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有些建筑使人感受到庄严雄伟、朴素大方、简洁明朗等等,这就是建筑艺术形象的魅力。 建筑三要素是相互联系、约束,又不可分割的。在一定功能和技术条件下,充分发挥设计者的主观作用,可以使建筑形象更加美观。历史上优秀的建筑作品,这三要素都是辩证统一的。 1.2.1 建筑物的分类 一、按使用功能分类 (一)民用建筑:指供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居住用的建筑物。 1、居住建筑:如住宅、宿舍、公寓等; 2、公共建筑:按性质不同又可分为15类之多。 (二)工业建筑:指为工业生产服务的生产车间及为生产服务的辅助车间、动力用房、仓贮等。 (三)农业建筑:指供农(牧)业生产和加工用的建筑 二、按建筑规模和数量分类 1、大量性建筑:指建筑规模不大,但修建数量多,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分布面广的建筑,如住宅、中小学教学楼、医院、中小型影剧院、中小型工厂等。 2、大型性建筑:指规模大、耗资多的建筑,如大型体育馆、大型剧院、航空港、站、博览馆、大型工厂等。与大量性建筑相比,其修建数量是很有限的,这类建筑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具有代表性,对城市面貌的影响也较大。 三、按建筑层数分类 1、住宅建筑按层数划分为: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层为中高层;10层以上为高层。 2、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超过24m者为高层(不包括总高度超过24m的单层主体建筑)。 3、建筑物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或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 建筑物的等级一般按耐久性和耐火性进行划分。 四、按耐久性能分等级 建筑物的耐久等级主要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规模大小划分,作为基建投资和建筑设计的重要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WGJ37-87》中规定:以主体结构确定的建筑耐久年限分为下列四级(见表1-1)。 建筑物耐久等级表表1-1

《建筑设计》-课程-教案

《建筑设计》课程教案 第一章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第二章建筑设计基本方法 第三章民用建筑设计基本要求 第四章幼儿园设计 第五章住宅建筑设计 第六章图书馆设计 第七章剧场设计 第八章旅馆设计 第九章建筑施工图设计 第一章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本章重点和难点】建筑功能分析与空间组织;动线分析与交通组织;建筑艺术处理基本原则; 各种类型公共建筑的设计都立足于处理好功能要求、艺术形象和技术条件这三者的关系。其中,物质功能和审美要求的满足是设计的目的,而技术条件则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一、公共建筑的功能问题 功能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空间构成、功能分区、人流组织与疏散以及空间的量度、形状和物理环境(量、形、质)。其中突出的重点则是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和人流活动问题。 1. 公共建筑的空间构成 各种公共建筑的使用性质的类型尽管不同,都可以分成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或称辅助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三大部分。设计中应首先抓住这三大部分的关系进行排列和组合,逐一解决各种矛盾问题以求得功能关系的合理与完善。在这三部分的构成关系中,交通联系空间的配置往往起关键作用。 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基本形式。 (1)走道(水平交通空间)布置重点: 应直截了当,防曲折多变,与各部分空间有密切关系,宜有较好的采光和照明。 (2)楼梯(垂直交通空间)布置要点: 位数与数量依功能需要和消防要求而定,应靠近交通枢纽,布置均匀并有主次,与使用人流数量相适应。 (3)门厅(交通枢纽空间)布置要点: 使用方便,空间得体,结构合理,装修适当,经济有效。应兼顾使用功能和空间意境的

创造。 2. 公共建筑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的概念是,将空间按不同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加以组合、划分。 功能分区的原则是: 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并按主、次、内、外、闹、静关系合理安排,使其各得其所;同时还要根据实际使用要求,按人流活动的顺序关系安排位置。以主要空间为核心,次要空间的安排要有利于主要空间功能的发挥;对外联系的空间要靠近交通枢纽,内部使用的空间要相对隐蔽;空间的联系与隔离要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恰当的处理。 3. 公共建筑的人流疏散 人流疏散分正常与紧急两种情况;正常疏散又可分为连续的(如商店)、集中的(如剧场)和兼有的(如展览馆)。而紧急疏散都是集中的。 公共建筑的人流疏散要求通畅,要考虑枢纽处的缓冲地带的设置,必要时可适当分散,以防过度拥挤。连续性的活动宜将出口与入口分开设置。要按防火规范充分考虑疏散时间,计算通行能力。 4. 功能对于单一空间量、形、质的规定性 单一建筑空间的大小、容量、形状以及采光、通风、日照是适应性的基本因素,同样是建筑功能问题的主要方面,应在设计中综合考虑,统筹解决。 二、公共建筑的技术与经济问题 建筑空间和体形的构成要以一定的工程技术条件作为手段。建筑的空间要求和建筑技术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选择技术形式时要满足功能要求,符合经济原则。 1.公共建筑与结构技术 公共建筑常用的三种结构形式:墙承重结构、框架结构、空间结构。 (1)墙承重结构 常为砖砌墙体、钢筋混凝土梁板体系,梁板跨度不大,承重墙平面呈矩形网格布置,适应于房间不大,层数不多的建筑(如学校、办公楼、医院)。其承重墙要尽量均匀、交圈,上下层对齐,洞口大小有限,墙体高厚比要合理,大房间在上,小房间在下。 (2)框架结构 承重与非承重构件分工明确,空间处理灵活,适用于高层或空间组合复杂的建筑。 (4)空间结构(大跨度结构) 充分发挥材料性能,提供中间无柱的巨大空间,满足特殊的使用要求。 悬索、空间薄壁、充气薄膜、空间网架等,结合结构、构造课程,了解受力特点和造型的关系,记住国内外著名实例。 2.公共建筑与设备 考虑要点: 恰当安排设备用房,解决好建筑、结构与设备上的矛盾,注意减噪、防火、隔热。结合设备课程,了解采暖、空调、照明各种系统的选型原则和适用范围。 (1)采暖系统 热水系统舒适、稳定,适用于居住建筑和托幼。蒸气系统加热快,适用于间歇采暖建筑(如会堂、剧场)。 (2)空调系统 集中空调服务面大,机房集中,管理方便,风速及噪音低,但机房大,风道粗,层高要求大,风量不易调节,运行费用大,不适用于小风量的复杂空间。风机盘管理系统,室温可调,适用于空间复杂、灵活并需调温的建筑(如宾馆、实验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