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第一章住宅套型设计

住宅的定义:住宅是人类为了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所构筑的物质空间,它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并且伴随人类的进步逐步发展起来;

户型:户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

套型:套型是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的居住空间;

核心户:一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主干户:一对夫妻及其已婚子女和孙辈一个家庭所组成的家庭;

联合户:一对夫妻及其已婚子女和孙辈多个家庭所组成的家庭;

家庭生活行为模式:家务型、休养型、交际型、家庭职业型、文化型

住宅室内采光标准

每户至少应有一个居室在大寒日保证一个小时以上的日照以外墙窗台中心点计算;房间直接天然采光标准通常以侧窗洞口面积与该房间地面面积之比窗地比进行控制;

套型各功能空间设计

一套住宅的功能空间可归纳为划分为居住、厨卫、交流及其他三大部分;

居住空间

居住空间可划分为卧室、起居室、工作学习室、餐室

卧室:主卧室适宜的面积大小在9~15㎡之间,次卧室适宜面积在5~12㎡之间;

卧室空间尺寸应恰当,开间应大于2.4m,开间和进深的比值应小于1/2;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良好景观,尽量选择南向;卧室与卧室间不应穿越;

主卧室应提供住户多种床位布置选择,其房间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3000mm;次卧室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

起居室:起居室适宜的面积在10~25㎡之间,其房间短边最小净尺寸宜在3000mm 以上;

起居室应当相对封闭,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起居室门洞布置应综合考虑使用功能要求,减少直接开向起居室的门的数量;

工作学习室:工作学习室的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

餐室:餐室最小面积不宜小于5㎡,其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另外,应注意房间平面的长、宽尺寸比例,一般控制在1:1.5以内为宜,避免空间给人带来狭长感;

门的设置与家具布置

房间门:房间门的尺寸既要考虑人的通行,又要考虑家具搬运;其户门、起居室门和卧室门洞口最小宽度不应小于900mm,厨房门不应小于800mm,卫生间门不应小于700mm;

当进卧室的门位于长边墙时,宜靠中段布置,或靠一侧布置,留出500mm以上的墙段,使房间四角都有布置家居的可能;

阳台门:阳台门的大小一般仅考虑人员通行尺寸,因无大型家具搬运,其门洞口最小宽度不应小于700mm

窗的设置与家具布置

通常窗下口窗台高度距地面900mm左右,窗洞高1500mm左右;窗在房间中的位置宜靠房间中部,且最好有一外墙段宽度在900~1400mm,以满足布置家具和床位的可能;

居住部分空间设计与处理

据资料分析,在一般住宅内,层高每降低100mm,造价可降低1%~3%;

住宅设计规范规定,普通住宅层高宜为2.8m;卧室、起居室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1m,且其面积不应大于室内面积的1/3坡屋顶下不应大于室内面积的1/2

厨卫空间

厨房:我国常用厨房面积在3.5~6㎡之间,设备布置方式可分为单排型、双排型、L型和U型;单排布置设备时,厨房净宽不小于1500mm,活动空间宽度大于800mm;双排布置设备时,厨房净宽不小于1800mm,两排设备的净距大于900mm;

带餐室厨房:这种厨房类型将就餐空间纳入厨房之内,其面积需扩大至6~8㎡方能满足功能需要;

卫生间:卫生间应满足便溺、洗浴、盥洗最基本的三种和洗衣四种功能;不能布置在下层住户卧室、起居室和厨房的上方;

卫生间单独设置时,其净空也要符合要求,当门外开时为900mm1200mm,当门内开时为900mm1400mm;

交通及其他辅助空间

交通联系空间:交通联系空间包括门斗和前室、过道、过厅以及户内楼梯等;

在面积允许的情况下入户处应设置门斗或前室;门斗的设置尺寸其净宽不宜小于1200mm;

通往卧室、起居室的过道,其净宽不宜小于1000mm,通往辅助用房的过道净宽不应小于900mm;

梯段净宽当一边临空时不应小于750mm,当两侧有墙时不应小于900mm;梯级踏步宽度不应小于220mm,高度不应大于200mm;扇形踏步转角距扶手边250mm处的宽度不应小于250mm;

室外空间:

阳台:阳台的地面标高宜低于室内标高30~150mm;阳台栏杆的净高度:低层、多层住宅不应低于1050mm,中高层、高层住宅不应低于1100mm;

凸阳台因受结构,施工与经济限制,出挑深度一般控制在1000~1800mm范围;

露台是指其顶部无覆盖遮挡的露天平台;

户内功能分区:公私分区、动静分区、洁污分区;

合理分室:生理分室、功能分室;

三维空间组合型住宅注意三种形式的区分

变层高住宅:变层高住宅是将一些次要空间布置在层高较低的空间内,而将将家庭成员活动量大的空间布置在层高较高的空间内;这种住宅相对比较节省空间体积,但室内有高差,老人、儿童使用欠方便,且结构、构造较复杂;

复式住宅:复式住宅是将部分用房在同一空间内沿垂直方向重叠在一起往往采用吊楼或阁楼形式;这种住宅充分利用了空间,节约空间体积,但有些空间较狭小、拥挤

跃层住宅:跃层住宅是指一户人家占用两层或部分两层的空间,并通过专用楼梯联系;这种住宅可节约部分公共交通面积,室内空间丰富;在一些坡顶住宅中,将顶层处理为跃层式,可充分利用坡顶空间;

SAR住宅体系:SAR是STICHTING ARCHITETEN RESEARCH的缩写,即将住宅的设计和建筑分为两个部分——支撑体和可分体或填充体;

灵活分隔的方式:帷幔、折叠式隔断、灵活隔断、壁柜式隔断;

第二章低层住宅设计

低层住宅:低层住宅一般指1~3层的住宅建筑

低层住宅可分为一般标准低层住宅,包括农民自建低层住宅农村、市郊和城市集合性低层住宅例如里院,以及较高标准低层住宅别墅,包括城市型别墅和乡野型别墅;

低层住宅特点:1、在居住行为方面,使住户较接近自然,提供了更加亲近自然的自由场所;

2、在居住心理方面,较易形成亲切的尺度,使居民对住宅以及居住环境有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整体环境的协调性强;

4、建筑的自重较轻;

低层住宅的缺点:不利于节约用地;增加了地基、底层的通风和防潮以及屋顶的保温与隔热的处理量,从而影响到住宅建筑的经济性;不利于提高为住宅服务的道路、管网以及其他设施的利用效率;

低层住宅套型设计包括:按住宅户型的功能要求进行房间的组合;组织平面交通及垂直交通;充分利用空间;协调室内外空间环境;

低层住宅的楼梯设计:横向梯的主要优点是能使户内交通路线较为集中,既有利于功能分区,通常也比较节省交通面积,缺点主要是不利于减小面宽和加大进深;较多采用的是设在平面的中部,好处是平面的前后部分使用楼梯较为方便,功能分区较为清晰;缺点是楼梯的起步位置距离入口较远,一般需要穿越起居室;

竖向梯总的来说较有利于加大平面的进深,对组织住宅的通风也较有利,但在户内交通路线的处理上,没有横向梯集中;而利用双跑竖向梯做前后错层处理时,楼梯一般设在平面的中部,在加大进深方面效果明显;

利用坡屋顶下的空间:低层住宅较多采用坡屋顶,做卧室用途时,在空间的高度上应保证阁楼的一半面积的净高度不小于2.1m,最低处的净高不宜小于1.5m,并尽量使阁楼有直接的自然采光;对于面积较小和不封闭的阁楼,垂直交通联系可采用爬梯的形式,爬梯有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其坡度在45°~ 90°之间;阁楼作为储藏用途时,如不需要上人,阁楼净高不宜低于60cm;

低层住宅常见的楼梯形式:双跑平行楼梯、三跑楼梯、三角形三跑楼梯、无中柱螺旋楼梯、中柱螺旋楼梯、单跑直楼梯、双跑直楼梯、单跑弧形楼梯、双跑弧形楼梯、弧形转角楼梯、转角楼梯、对称转角楼梯、扇形起步楼梯、对称扇形楼梯、反向扇形楼梯见P51图2-6;

住宅院落空间:就住宅院落与建筑的空间关系来说,可分为宅院和庭院;宅院指独立式住宅的外院,从属于一户住宅,在空间位置上围绕在建筑的周围,建筑在内,院子在外;宅院的边界通常用低围墙、通栏、绿篱围合,空间效果较为开放;而庭院则指受到建筑不同程度围合一般不少于三面围合而形成的室外空间,建筑在外,院落在内,空间效果一般较为封闭;

低层住宅的水平组合:独立式住宅、并联式住宅、联排式住宅、聚合式住宅;

另外联排式住宅的主要优点是更节省用地和基础服务设施,但对朝向的要求更高,其居住标准一般也低于独立式住宅和并联式住宅;

第三章多层住宅设计

多层住宅:我国现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4~6层的住宅为多层住宅;

7层及7层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如果顶层是跃层式住宅套型则建筑可做到7层;

多层住宅特点:多层住宅用地较低层住宅节省,造价比高层住宅经济,适合于目前一般生活水平;但多层住宅不及低层住宅与室外联系方便,且楼层住户缺乏属于自己的私家庭院,居住环境没有低层住宅优越;

单元设计法:为了适应住宅建筑的大规模建设,简化和加快设计工作,同一结构、构造和施工方便,常将一栋住宅分为几个标准段,一般就把这种标准段称为单元,以

一种或数种单元拼接成长短不一、体型多样的组合体,这种方法被称为单元设计法;

单元组合体拼接一栋建筑的设计原则:满足建设规模和规划要求、适应基地特点;

单元组合常见拼接方式:平直组合不宜组合过多,导致长度过长、错位组合、转角组合、多向组合;

多层住宅的设计要求:根据要点适当进行论述

1、套型恰当:按照国家规定的住宅标准和市场需求,恰当地安排套型,应具有组

合成不同套型比的灵活性,满足居住者的实际需要;

2、使用方便:平面功能合理,动静分区明确,并能满足各户的日照、朝向、采光、

通风、隔声、隔热、防寒等要求;

3、交通便捷:尽可能压缩户外公共交通面积,并避免公共交通对户内的干扰;

4、经济合理:提高面积的使用率,充分利用空间;结构与构造方案合理,构件类

型少,设备布置要注意管线集中;

5、造型美观:能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立面新颖美观,造型丰富多样;

6、通用性强:住宅单元常具有通用型,或作为标准设计在一定地区内大面积推

广使用;

7、环境优美:综合考虑室内空间环境和外部空间环境,不宜强调其中一点而忽

略其他因素,并要针对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抓住各个阶段设计中的主要矛盾加以解决;

多层住宅的交通组织:围绕楼梯间组织各户入口,以廊组织各户入口,以梯廊间层结合组织各户入口;

多层住宅的楼梯布置:多层住宅常用的楼梯形式是双跑楼梯、单跑楼梯和三跑楼梯;住宅楼梯梯段净宽较低层住宅更宽,不小于1100mm,不超过6层的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墙面装饰面至扶手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可不小于1000mm;因为考虑到方便地搬运家具及大型物品,楼梯平台的宽度除不应小于梯段宽度之外,且不得小于1200mm;楼梯坡度比低层住宅平缓而较公共建筑为陡,常用的踏步高宽范围是155~175mm260~280mm;当楼梯间垂直于外墙布置时,休息平台下的净高不应低于2000mm;

当其不足以供人通行时,常见的处理方法有:提高勒脚或降低入口,底层作单跑,底层打通一间房,底层作长短跑,楼梯反向布置;

住宅的适应性:住宅实体空间的用途具有多种可能性,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住户居住;

住址的可变性:住宅空间具有一定的可改性,随着时间的推进,住户可以根据自己变化发展的需要去改变住宅的空间;

从平面扩大模数网来说,我国住宅都采用3M,即以300mm为级数的系列;

我国住宅高度方向的模数采用1M,即100mm的倍数;多数地区按照现行住宅规范采用2.8m层高;

第四章高层和中高层住宅设计

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把7~9层的住宅称为中高层住宅有的地方也称为小高层;而把10层以及10层以上并设置电梯为主要垂直交通工具的住宅称为高层住宅;

由于这两类住宅层数的增加导致容积率提高,因而在节约土地资源,提高空地率方面效果显着,并有利于形成丰富的城市天际线和城市景观;

相比多层住宅,中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有以下特点:

1、在高层住宅中,电梯取代步行楼梯称成为要的垂直交通工具;

2、由于建筑高度的增加,使建筑的垂直荷载和侧向荷载大大增加;

3、在给排水、供电、疏散、防火、防烟以及安全上都有新的要求;

4、由于高层住宅体量巨大,居住人数大大超过多层住宅而出现的高密度状况,

给居民的心理状态、居住环境、社会环境、城市结构的动态平衡、居民区的

空间组织等,都带来了新的问题;

5、由于高层住宅一次性投资较大,经常性维修、管理费用多,使其总投资大大高

于多层住宅,因而在建造时需要较多考虑经济因素;

6、随着结构形式的创新带来新的施工方式,同时也影响到设计方法和建筑处

理;

7、中高层住宅还有其特殊的问题,涉及节地、经济和使用舒适性等方面的综合

问题;

在住宅设计规范中规定,12层及12层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至少需要设置两部电梯,且其中一台能容纳担架出入;

在高层住宅中虽然设置了电梯,但楼梯并不能因此而省掉,他仍可作为住宅下面几层居民的主要垂直交通;作为居民短距离的层间交通;在跃廊式住宅中,作为必要的局部垂直交通;作为非常情况下如火灾的疏散通道;因此,楼梯的位置和数量也要兼顾安全和方便两个方面;

高层住宅的消防和疏散问题数字全部需要记住

消防能力与建筑层数和高度的关系:消防云梯的高度一般在50m以内,相当于住宅18层,其防火要求是一个等级;超过50m即18层以上的住宅又是一个防火等级;如果超过100m高,即相当于36层以上的,防火要求更高;

防火分区与安全疏散

防火分区的划分:在我国,高级住宅和19层及其以上的普通住宅属于一类建筑,10~18层的普通住宅属于二类建筑;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一类建筑1000㎡,二类建筑1500㎡;每个防火分区和地下室应不少于2个安全出口;

塔式住宅的安全疏散:18层及18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即一个疏散出口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其疏散路线较短且较便捷,能基本满足人员疏散和消防扑救;

单元式住宅的安全疏散: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且从第10层其,每层相邻单元设有连通阳台或凹廊的单元式住宅,可只设一个疏散出口;

安全疏散间距:安全疏散间距是指从户门到安全出口之间的最大距离;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户门距最近的楼梯间的最大距离应不超过40m,位于袋形过道内的户门距楼梯间的最大距离则必须限制在20m以内;

安全疏散楼梯的设计:根据我国现行的防火规范,长廊式高层住宅一般应有两部以上的楼梯,以解决居民的疏散问题;在组合式的单元内可只设一部楼梯,为保证双向疏散,还需依靠毗邻单元的楼梯作为疏散通道;因此,楼梯必须通向屋顶,且从第10层起每层相邻单元设有连通阳台或凹廊,作为火灾发生时安全疏散的通道之一;袋形走道末端与楼梯间距离超过规范时,应再增加一部独立的疏散楼梯;

所有一类建筑,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以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置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前室、阳台和凹廊;前室面积不应小于4.5㎡,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向屋顶,11层及11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并考虑直接天然采光和通风;12~18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19层及19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

楼梯间;11层及11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超过11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消防电梯的布置:消防电梯是专供消防人员携带消防器械迅速从地面到达高层火灾区的专用电梯,一般载重量800kg以上;

按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塔式住宅,12层及12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应设消防电梯,消防电梯可与客梯或工作梯兼用,但应符合消防电梯的要求;消防电梯应设前室,其面积不应小于4.5㎡;当与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时,其面积不应小于6㎡;

塔式住宅应充分满足适用经济与消防疏散的要求;住宅设计规范规定:10~11层的塔式住宅可只设一部消防电梯和一座防烟楼梯,;12~18层的塔式住宅则应设2部电梯其中一部为消防电梯和一座防烟楼梯,超过18层的塔式住宅除设两部以上电梯外,还应设置两部防烟楼梯,此时可设为以实体墙分隔的防烟剪刀楼梯;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置加压送风系统;

灭火设备:消防栓宜设在疏散楼梯或走道附近明显易于取用的部位,其间距应保证同层任何部位有两个消火栓的水枪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失火现场;消火栓的间距由计算确定,且高层建筑不能超过30m;

塔式高层住宅特点:面宽小、进深大、用地省、容积率高,套型变化多,公共管道集中,结构合理;能适应地段小、地形起伏而复杂的基地;在住宅群中,与板式高层住宅相比,较少影响其他住宅的日照、采光、通风和视野;可以与其他类型住宅组合成住宅组团,使街景更为生动;

单元组合式中高层住宅的防火和安全疏散:当单元组合式中高层住宅的户门未采用乙级防火门时,其楼梯间应通至平屋顶;点式中高层住宅与塔式高层住宅平面布局相似,按防火规范可以只设一部电梯、一部楼梯,但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500㎡;楼梯应设封闭楼梯间,但如果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时可以不设;

第五章不同地区和特殊条件下的住宅设计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住宅设计

严寒地区气候特征: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凉爽;气温的年较差很大;冰冻期长,冻土深,积雪厚;雨量多集中在夏季;太阳辐射量大,日照丰富;冬季大风较多;我国东北部属于严寒地区气候;

寒冷地区气候特征:冬季较长,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湿润,降水相对集中;春秋季短促,气温变化剧烈,且气温的年较差很大,春季少雨雪,多大风和风沙;夏季多雷暴和冰雹,日照比较丰富;我国华北、西北的部分地区属于寒冷地区气候节能型住宅:节能型住宅是采用综合节能设计和应用综合节能措施,使新建住宅冬季采暖耗煤量指标比我国寒地在20世纪80年代所建住宅总体上降低50%,北京地区已提出节能65%的要求;

住宅规划布局

1、避免选址在山谷、洼地、沟底等凹地里;

2、争取日照,其方法有:基地应选择在向阳避风的地段内,为争取日照和利用太阳能

提供先决条件;选择最佳建筑朝向;满足日照间距要求,避免周围建筑的严重遮挡;利用住宅楼群的合理布局,争取日照;

3、避免季风干扰;

4、建立气候防护单元;

体型系数:建筑物体型系数是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不考虑地下部分与其包围体积的比值;

住宅建筑节能措施

1、控制住宅建筑的体型系数;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规定:建筑物体型系数宜控制在0.30及0.30以下;若体型系数大于0.30,则屋顶和外墙应加强保温;

2、扩大南向得热面的面积

3、窗户的节能设计

(1)尽量减小开窗洞口的面积;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部分中规定,北向窗、墙面积比不应超过0.25,东向和西向窗、墙面积比不应超过0.30,南向窗、墙面积比不应超过0.35;

(2)提高窗户的气密性,减少冷风渗透;

(3)提高窗户本身的保温性能,减少窗户本身传热量;

4、选用高效、节能、经济的外围护体系;

5、加强冷桥节点部位的保温构造设计;

6、加强住宅楼公共空间的防寒设计;

地面的保温措施:建筑直接接触土壤的周边地区,沿外墙周边从外墙内侧2m范围内采取保温措施,具体做法是在地面垫层以下设置一定厚度的松散状或条板状,且具有一定抗压强度,吸湿性小的保温层;对不采暖的地下室或底部架空层的地板的保温,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在地板的底面粘贴一定厚度的如聚苯板一类的保温材料;

影响炎热地区住宅室内热环境的外部因素:太阳辐射强度,相对湿度,夏季季候风;

炎热地区住宅朝向选择以南偏东15°到南偏西15°范围为最好,偏角增大则条件变差,南偏东或南偏西的偏角不宜大于45°,偏东比偏西好,北向次于南向,北偏东尚可,北偏西则西晒严重;就东、西朝向的建筑而言,东向优于西向,西向最差,应尽量避免;

遮阳方式:

1、水平式,适用于南向墙面和北回归线以南低纬度地区的北向墙面;从地区的

角度,更适用于夏季太阳高度角相对较大的南方低纬度地区;

2、垂直式,适用于东北、西北向墙面和北回归线以南低纬度地区的北向墙面;

3、综合式,适用于南向、东南和西南向墙面以及北回归线以南低纬度地区的北

向墙面;

4、挡板式,一般只用于东、西向墙面;

坡地住宅设计原则

1、充分掌握建筑环境的情况,全面了解地质状况崖层走向、崖层厚度、有无滑

坡、有无地下水及溶洞等;

2、分析地貌特征,确定可资利用的地形,地物;

3、综合环境条件,确定合理的建筑形式;

建筑与等高线平行时,当坡度很小,如在10%以下时,仅需提高勒脚高度,对整个地形无需改造;当坡度较大,如在10%以上时,应对坡地进行填挖平整,分层筑台;当地形坡度大于25%时,可纵向错层布置;

临街坡地住宅的建筑处理:掉层、吊脚、天桥、凸出楼梯间、连廊、室外梯道;结合环境与景观设计坡地住宅

1、建筑组合结合地形,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利用地形的有利因素,克服其不利因

素;

2、建筑体型与坡地环境协调,一般体型不宜过大,且常处理成坡顶或退台式,以

于山形相得益彰;

3、恰当规划道路系统,小区内车行道坡度要适当,过陡则行车不便,过缓则增加

土方和道路长度;如在南方地区,小区级道路纵坡可达8%,局部可10%,组团级

道路纵坡不宜大于12%,在北方地区考虑冬季结冰等因素,坡度也不能过大,应结合当地情况具体处理;为人行方便,常局部设置室外梯道,以剪短行走路线;

4、处理好室外环境工程,一般堡坎造价较高,要合理规划设计,避免过陡、过高,

既增加工程量,又破坏环境;

5、做好环境绿化设计,保护好坡地植被,原有树木应尽量保护和利用,堡坎宜于

绿化花池等结合处理;

6、重视景观设计,新建筑应成为整体景观的组成部分,并与坡地环境相协调,一

方面要考虑外界视线观赏建筑,另一方面要考虑生活在建筑中的人们有条件

去观赏周围景观,应使住宅室内的主要房间及户外阳台、平台等均有良好的景观视野;

底部设商业用房的住宅的作用:节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围合居住空间,

创造封闭的小区环境;方便居民生活,繁荣城市商业环境;有利于房地产开发及销售;解决底楼住户受潮问题;

底部设商业用房的住宅存在的问题:使用上的干扰;不同使用空间的矛盾;结构和设备处理复杂;

底部设商业用房的住宅消防设计

1、保证消防扑救面的要求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但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m,进深大于4m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因此,此类高层住宅底部的商业裙房布置时应满足相仿扑救面的要求,并保证消防扑救面所在的总平面对应位置留有足够的场地;

另外,当底部商业用房是设有排烟系统的一些营业空间时,其排烟口不应设在消防扑救立面上,以防造成二次伤害;

2、防火分区及安全疏散

底部商业用房应严格控制建筑面积,并保证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少于两个,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m,最远点到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不应超过40m;

住宅的疏散楼梯应独立设置,使上部住宅和下部商业用房的消防设计分开处理;第六章住宅产业化与工业化住宅

建筑工业化:建筑工业化是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以集中的、先进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方式生产建筑产品代替过去分散的、落后的手工业生产方式;目的是要尽量利用先进的技术,用最少的劳动力,以最短的时间,最合理的价格建造适合人类使用要求的房屋;建筑工业化主要包括建筑设计标准化、建筑体系工业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机械化、组织管理科学化;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重点

▲什么是住宅:住宅是人类为了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所构筑的物质空间。它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并且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逐步发展起来,住宅的人类最早的建筑类型。 ▲SAR体系住宅:将住宅的设计和建筑分为两个部分——支撑体和可分体(或填充体)的设想,并对此提出了一整套理论和方法,我们通常将之称为SAR理论或支撑体理论。根据此理论设计和建造的住宅称为SAR体系住宅或支撑体住宅。 ▲窗地比:侧窗洞口面积与该房间地面面积之比。 ▲复式住宅:在住宅层高为3.3~3.5m的情况下,在内部空间中巧妙地布置夹层,形成空火箭的重复利用。 ▲建筑物的体型系数: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包围的体积的比值。 ▲住宅空间私密性序列:私密区,半私密区,半公共区,公共区。 ▲底层住宅组合方式:水平组合:独立式住宅、并联式住宅、联排式住宅、聚合式住宅。 垂直组合:叠加式、互补式 ▲规划角度考虑,节能型住宅的设计观念:1、避免选址在山谷、洼地、沟底和凹地等,2、争取日照,3、避免季风干扰,4、建立“气候防护单元”。 ▲绿地率:指居民区用地栽植乔、灌木以及花卉、草坪等地被植物的各类绿地(含水面)的面积与居住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住宅外立面设常用的构图手法:1,、水平构图,2、垂直构图,3、成组构图,4、网格式构图,5、散点式构图,6、自由式构图。 ▲户型和套型:户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套型则是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居住

空间。 ▲户型:单身户、夫妻户、核心户(一对夫妻和其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主干户(一对夫妻和其已婚子女及孙辈所组成的家庭),联合户(一对夫妻和多对已婚子女及孙辈所组成的家庭)。 ▲单元设计法:以“单元”作为定型单位,这是我国目前使用较多的住宅标准设计法,它通常用于条形住宅组合体拼接。 ▲住宅设计中节约用地的手法:1、层高每降低100mm,造价可降低1%~3%。建筑总高度降低有利于缩小建筑间距,节约用地,2、低于低层住宅来说,减小每户的面宽对节约用地具有较大的作用,3、为了节约用地,减小每套平均面宽,加大房间栋深,则效果比较显著,4、缩小面宽的住宅单元设计在群体组合时可起到节约用地、提高容积率的目的,5、增加层数,6、降低层高,7、房屋剖面作为台阶状则有利于缩小房屋间距,7、满足一定卫生条件的情况下,尽量采用较小的间距系数,8、在日照阴影范围内,房屋前后左右间距空地若能重叠起来,也可以进一步节约用地,9、房屋间距用地与道路用地相结合。 ▲住宅建筑群体平面空间组合:1、行列式、2、周边式,3、点群式,4、院落式,5、混合式。 ▲作图题:例:住宅楼单元设计(采光、通风) 单元标准平面图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更多相关下载:https://www.doczj.com/doc/5619300587.html,/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第一章住宅套型设计 第一节概述 户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套型是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居住空间。 一、家庭成员构成 1、户人口规模 2、户代际数 3、家庭人口结构:单身户、夫妻户、核心户、主干户、联合户及其他户 核心户:一对夫妻和其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 主干户:一对夫妻和其一对已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 联合户:一对夫妻和其多对已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 二、套型与家庭生活模式 1、家务型 2、修养型 3、交际型 4、家庭职业型 5、文化型 四、套型居住环境与心理 1、人与居住环境 2、居住环境心理需求 2.1 安全感与心理健康 2.2 私密性与开放性 2.3 自主性与灵活性 2.4 意境与趣味 2.5 自然回归性 第二节套型各功能空间设计 一、居住空间 1、居住空间的功能划分 2、房间平面尺寸和家具布置

3、门窗设置与家具布置 4、居住部分空间设计与处理 4.1 一般混合结构住宅中,层高每降低100mm,造价可降低1%~3% 三、套型居住环境与心理 3、交通及其他辅助空间 3.4 其他设施 3.4.2 垃圾处理:目前比较倾向于不设垃圾井,而由各户袋装垃圾集中于住宅楼外的垃圾收集点,再转送垃圾站处理。中高层及高层住宅不设垃圾井道时,每层应设置封闭的垃圾收集空间。 第三节套型空间的组合设计 三、套型空间的组织 1.1 餐室厨房型(DK型) 1.1.1 DK型:炊事与就餐合用同一个空间。 1.1.2 D·K型:就餐空间与厨房适当隔离。 2.1 小方厅型(B·D型): 用餐空间与睡眠空间分离,而起居等活动仍与睡眠合用同一空间。 小方厅同时兼作就餐和家务空间活动。 3.1 起居型(LBD型): 起居空间独立出来,并以起居室为中心进行空间组织。 炊事与就餐合用同一个空间。 3.1.1 L·BD型:起居与睡眠分离。 3.1.2 L·B·D型:起居、用餐、睡眠均分离出来。 3.1.3 B·LD型::睡眠独立,起居、用餐合一。 4.1 起居餐厨合一型(LDK型) 起居、用餐、炊事等活动设在同一空间内,并以此空间为中心进行空间组织。 多见于国外住宅。 5.1 三维空间组合型 5.1.1 变层高住宅: 5.1.2 复式住宅:往往采用吊楼或阁楼的形式 5.1.3 跃层住宅:一户人家占用两层或部分两层的空间,并通过专用楼梯联系 四、空间的灵活分隔 1.1 可灵活分隔的住宅体系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第一章住宅套型设计 住宅的定义:住宅是人类为了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所构筑的物质空间,它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并且伴随人类的进步逐步发展起来; 户型:户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 套型:套型是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的居住空间; 核心户:一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主干户:一对夫妻及其已婚子女和孙辈一个家庭所组成的家庭; 联合户:一对夫妻及其已婚子女和孙辈多个家庭所组成的家庭; 家庭生活行为模式:家务型、休养型、交际型、家庭职业型、文化型 住宅室内采光标准

每户至少应有一个居室在大寒日保证一个小时以上的日照以外墙窗台中心点计算;房间直接天然采光标准通常以侧窗洞口面积与该房间地面面积之比窗地比进行控制; 套型各功能空间设计 一套住宅的功能空间可归纳为划分为居住、厨卫、交流及其他三大部分; 居住空间 居住空间可划分为卧室、起居室、工作学习室、餐室 卧室:主卧室适宜的面积大小在9~15㎡之间,次卧室适宜面积在5~12㎡之间; 卧室空间尺寸应恰当,开间应大于2.4m,开间和进深的比值应小于1/2;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良好景观,尽量选择南向;卧室与卧室间不应穿越; 主卧室应提供住户多种床位布置选择,其房间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3000mm;次卧室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 起居室:起居室适宜的面积在10~25㎡之间,其房间短边最小净尺寸宜在3000mm 以上;

起居室应当相对封闭,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起居室门洞布置应综合考虑使用功能要求,减少直接开向起居室的门的数量; 工作学习室:工作学习室的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 餐室:餐室最小面积不宜小于5㎡,其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另外,应注意房间平面的长、宽尺寸比例,一般控制在1:1.5以内为宜,避免空间给人带来狭长感; 门的设置与家具布置 房间门:房间门的尺寸既要考虑人的通行,又要考虑家具搬运;其户门、起居室门和卧室门洞口最小宽度不应小于900mm,厨房门不应小于800mm,卫生间门不应小于700mm; 当进卧室的门位于长边墙时,宜靠中段布置,或靠一侧布置,留出500mm以上的墙段,使房间四角都有布置家居的可能; 阳台门:阳台门的大小一般仅考虑人员通行尺寸,因无大型家具搬运,其门洞口最小宽度不应小于700mm 窗的设置与家具布置 通常窗下口窗台高度距地面900mm左右,窗洞高1500mm左右;窗在房间中的位置宜靠房间中部,且最好有一外墙段宽度在900~1400mm,以满足布置家具和床位的可能;

民用建筑设计原理

民用建筑设计原理 1 民用建筑设计 ①建筑的含义是什么?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答:建筑是指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工创造的空间环境,直接供人使用的建筑叫建筑物,不直接供人使用的建筑叫构筑物。 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有三个,分别为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和建筑形象,三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②什么叫做大量性建筑和大型性建筑?低层、多层、高层建筑按什么界限进行划分? 答:大量性建筑是指量大面广,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那些建筑,如学校、住宅、商店、医院等,修建的数量很大,故称之为大量性建筑。 大型性建筑是指规模宏大的建筑,如大型办公楼、大型火车站、大型展览馆等,因规模巨大而修建数量很有限,对所在地区获国家具有代表性,故称之为大型性建筑。 民用建筑按层数分类,1~3层为低层住宅,4~6层为多层住宅,7~9层为中高层住宅,10层及10层以上的为高层住宅(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 ③什么叫做构件的耐火等级?建筑的耐火等级如何划分?耐久等级又如何划分? 答:耐火等级是指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实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时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建筑按耐火等级分类分为四级,分级确定的依据是组成房屋构建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按建筑的耐久年限分类同样分为四级,分级的依据是主体机构确定的耐久年限。 ④实行建筑模数协调统一的意义何在?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的含义和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实行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是为了实现建筑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推进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而制定出来的。 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其数值定为100m,符号为M,即1M=100mm。整个建筑物或其一部分以及建筑组合件的模数化尺寸都应该是基本模数的倍数。 扩大模数是基本模数的整倍数。扩大模数的基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平扩大模数的基数为3M、6M、12M、15M、30M、60M等6个,其相应的尺寸分别为300mm、600mm、1200mm、1500mm、3000mm、6000mm。 (2)竖向扩大模数的基数为3M和6M,其相应的尺寸为300mm和600mm。 分模数是基本模数的分数值,其基数为1/10M、1/5M、1/2M等3个,其相应的尺寸为10mm、20mm、50mm。 模数数列的幅度及适用范围如下: (1)水平基本模数的数列幅度为1~20M。主要适用于门窗洞口和构配件断面尺寸。 (2)竖向基本模数的数列幅度为1~36M。主要适用于建筑物的层高、门窗洞口、构配件等尺寸。 (3)水平扩大模数数列的幅度:3M为3~75M;6M为6~96M;12M为12~120M;15M为15~120M;30M为30~360M;60M为60~360M,必要时幅度不限。主要适用于建筑物的开间或柱距、进深或跨度、构配件尺寸和门窗洞口尺寸。 (4)竖向扩大模数数列的幅度不受限制。主要适用于建筑物的高度、层高、门窗洞口尺寸。(5)分模数数列的幅度:1/10M为(1/10~2M);1/5M为(1/5~4) ⑤两阶段设计与三阶段设计的含义和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一般建设项目。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归纳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归纳 1总论 1.1居住建筑功能类型与发展概况 1.1.1居住建筑是人类生存活动和社会生活必需的物质空间,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建筑类型,它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不断演进和变化。现代社会中居住建筑包括住宅、公共宿舍、专用公寓和居住综合体等多种建筑类型。 (1)住宅建筑是居住建筑中最为古老的建筑类型。它是满足家庭长期定居生活的需要而建造的居住空间设施。我国丰富多彩的民居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无论在建筑群体组合、院落布局、平面与空间处理上,还是在地形地貌、自然环境的利用上和外观造型的艺术形式等方面,都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创造了独特而璀璨的中国民居建筑文化。 (2)公共宿舍和专用公寓建筑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出现的新的居住建筑类型。它是为满足城镇工业化生产方式形成的新的社会群体对居住空间的共同需求,而采取集约化建造的居住设施。它们为刚进入就业市场的青年群体,缺少生活照料的老年群体,在家办公的商务白领群体,以及寻求独立生活的青年学生群体提供了新的居住空间环境。 (3)居住综合体建筑是以居住功能为主,兼有商务办公、商业服务等城市综合性功能的居住建筑类型,也可称为综合型居住建筑。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仍将继续推动城市空间形态和社会居住方式的变革,

综合型居住建筑的广义特性,将会使其展现与时代同步发展的广阔前景。 1.1.2发展概况 简略回顾新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住宅建设历程,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我国居住建筑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对当今住宅和其他各类居住建筑的建设及预见今后的发展方向,皆具有重要的研究、借鉴意义。其发展轨迹也基本反映了我国居住建筑总体的发展概况。 (1)1950-1952年,为建国初期三年经济恢复时期,为生活最为贫困的基层工人和市民初步改善了居住条件。 (2)1953-1957年,为我国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建设时期,为大量城镇住宅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技术条件。 (3)1958-1966年,为我国住宅建设自主探索时期,1963-1965年实行了三年国民经济调整,促进了住宅建设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发展。(4)1966-1976年,为发展迟缓时期,国内政治处于10年文革动荡时期,国民经济发展停滞不前,住宅建设标准自然仍以小面积、低造价、低标准为计划控制目标。 (5)1979-1990年,为我国住宅建设振兴发展时期。经历了10年文革的经济停滞,拨乱反正,百业待兴,城镇住宅建设重新得到了极大的关注。 (6)1991年直至目前,为加速改革与全面发展时期,该时期正值国民经济“八五”、“九五”、“十五”计划实施阶段,国家经济体制改革

建筑设计原理

建筑设计原理 建筑设计是指将建筑师的创造性思维与实践技能结合,通过对建筑需求、空间布局、材料选择、结构形式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创造出满足人类生活和工作需求的建筑物。建筑设计原理是指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需要遵守的一些基本规律和原则。本文将从建筑结构、空间布局以及材料选择等方面探讨建筑设计原理。 一、建筑结构原理 建筑结构是建筑物的骨架,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结构原理: 1. 功能性原理:建筑结构必须满足建筑物所需的功能要求。例如,住宅建筑要考虑到人们的居住需求,办公楼要考虑到工作环境的要求等。 2. 经济性原理:建筑结构的设计应该尽可能合理,既能满足功能要求,又能尽量减少材料和成本的使用。例如,通过采用一些经济高效的结构形式,如梁柱结构、框架结构等,可以降低建筑费用。 3. 安全性原理:建筑结构必须保证建筑物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的安全稳定。例如,在地震多发地区,建筑设计应考虑抗震性能,采用钢结构或加固墙体等。 二、空间布局原理

空间布局是指在建筑内部划分各个功能区域的规划与布置。良好的 空间布局能够提高空间利用率,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以下是几个空 间布局原理的介绍: 1. 前后关系原理:建筑内各个功能区域的布局应该考虑到它们之间 的前后关系,便于人们的流线和使用。例如,住宅建筑中卧室与卫生 间的相对位置要合理安排,方便居住者的使用。 2. 公共私密性原理:建筑内的不同区域应满足不同的私密性要求。 公共区域宜开放,私密区域宜封闭。例如,办公楼中公共休息区与办 公室的相对位置要科学规划。 3. 通风采光原理:建筑内的各个功能区域要考虑到通风和采光条件。合理的布局可以使空气流通,光线充足,提高人们的舒适度。 三、材料选择原理 建筑材料是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正确的材料选择可以 提高建筑物的寿命、减少维修成本,同时也能够满足建筑物的美观和 功能需求。以下是几个材料选择原理的介绍: 1. 可靠性原理:建筑材料的选择要有良好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能够 承受各种外力和环境作用。例如,选用具有抗紫外线、防水防潮等特 性的材料适用于户外建筑。 2. 美观性原理:建筑材料的外观要符合建筑的整体风格和设计要求。如选用外墙涂料时,要考虑颜色、质感等因素,与建筑风格相协调。

建筑设计原理

建筑设计原理 建筑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建筑物的形式、结构、功能、美学以及与环境的关系等多个方面。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有一些原理需要被遵循和应用,以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和可持续性。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的原理,并探讨它们对建筑物的重要性。 一、功能性原理 功能性是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一个建筑物首先必须能够满足其设计的功能需求。例如,住宅要提供舒适的居住空间,办公楼要提供功能完善的工作环境,商场要提供便利的购物体验等。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设计师需要充分理解建筑物的功能需求,并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空间规划来满足这些需求。 二、结构性原理 建筑物的结构性是其稳定性和耐久性的基础。结构设计的原则是确保建筑物能够承受荷载并保持稳定。结构工程师通过计算和模拟来确定适当的材料和结构形式。在建筑设计中,结构性的原理需要与功能性原理相结合,以实现安全可靠的建筑。 三、美学原理 美学是建筑设计的关键要素之一。建筑物的外观和内部空间设计应该具有美感,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设计师通过使用不同的形状、颜色和材料来创造美观的建筑。美学原理强调建筑物的比例、平衡、节

奏和对称等基本原则。一个好的建筑设计应该是令人愉悦的,与人类 文化和价值观相吻合。 四、可持续性原理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可持续性成为了现代建筑设计不可忽视 的原则。建筑物的设计应该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并提高能源 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可持续性的原则包括使用可再生材料、优化能源 效率、采用可再生能源等。通过应用可持续性原则,建筑物可以实现 更高的环境性能和更低的运营成本。 五、人性化原理 建筑设计应该以人为本,提供舒适和安全的使用体验。人性化的原 则涉及到建筑布局和内部环境的设计。例如,通风、采光、隔音和人 流路径等方面需要考虑,以确保建筑物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期望。 一个人性化的建筑设计可以提升居住、工作和休闲等场所的品质,为 用户创造更好的体验。 在实际的建筑设计过程中,这些原理通常是相互关联并共同作用的。设计师需要在满足功能性需求的基础上,考虑结构性、美学性、可持 续性和人性化等多个方面,以实现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因此,建筑 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设计师具备广泛的知识和能力。 总而言之,建筑设计原理是建筑设计的基本准则,是确保建筑物质 量和可持续性的重要保证。功能性、结构性、美学性、可持续性和人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9外部空间环境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9外部空间环境住宅建筑设计原理:外部空间环境 当我们说起住宅建筑的设计和装修时,往往会考虑私人空间的 设计,包括室内布局、装修材料和家具选择等。但是,同样重要 的是,我们也必须考虑住宅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一个合适的室 外设计可以增加家庭成员使用室外空间的舒适度,并将外部环境 与室内装饰完美地结合起来。 1. 坚持一致性 建筑外立面形式与色彩scheme可以与室内设计有所区别,但 是作为整体,它们应该保持统一,突显建筑的可辨识度。这意味 着当建筑师和规划师设计外部空间时,需要考虑建筑的整体外观,并选择与建筑风格相符合的物料和颜色。 2. 相关性和使用性 室外设计必须考虑实用性,以满足不同需求的家庭成员使用室 外空间的需求。家庭户外活动和娱乐可以通过宽敞的露台或甲板,

花园和草坪,烧烤区和户外厨房等设施实现。同时,在外部空间 的设计中,建筑师和规划师需要考虑到与室内空间之间的联系, 创造出流畅的过渡。例如通过使用纳凉台或者封闭式露台,使室 外以同样的设计风格延伸到室内,这样空间的功能和设计就能够 和谐配合,同时也增加了充分利用室外空间的可能性。 3. 采用合适的植被 在住宅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元素是植被。 正确选择和布置植物能够创造出令人愉悦的视觉效果,使住宅建 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方便植物管理的灌溉系统也是设计过程中 的重要考虑因素,方便家庭管理。 4. 照明设计 照明设计也是住宅建筑的外部空间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使用室外灯光可以改善夜间的安全性和可居住性。通过照明设计,我们可以突显爬藤植物、石头和其他质地。此外,通过使用节能 的照明设备,这也是一个环保先进的选择。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知识总结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知识总结 1.功能性原理 2.空间布局原理 住宅建筑的空间布局应该符合人们的居住习惯和生活方式。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提供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同时也需考虑隐私和功能分区等因素。此外,住宅建筑的布局还要与户型尺寸和建筑形态相协调。 3.比例原理 住宅建筑的比例是指建筑物的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合理的比例可以使建筑更加协调和美观。此外,住宅建筑的比例也要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与邻近建筑物形成和谐的比例关系。 4.材料选择原理 住宅建筑的材料应该具有良好的耐久性、防火性能和环境适应性。同时,材料的选择还应该考虑美观性和成本因素。合理的材料选择可以提高住宅建筑的品质和使用寿命。 5.色彩运用原理 色彩是住宅建筑设计中重要的设计元素之一、适当的色彩运用可以给人以舒适和愉悦的感觉。例如,浅色调可以使房间显得更加明亮和宽敞,而暖色调则可以增加温暖和舒适感。 6.可持续发展原理 7.灵活性原理

住宅建筑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便满足居住者的个性化需求。例如,可调节的隔板和可拆卸的家具可以使房间的功能和布局更加灵活多变。 8.安全性原理 住宅建筑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住宅设计应该考虑到自然灾害和突 发事故等安全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居住者的安全。例如,合理的建 筑结构和防火措施可以提高住宅的安全性。 9.基本美学原理 住宅建筑应该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美学原理包括比例美、色彩美、 形态美等。住宅建筑的美学价值可以提高居住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对周 围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10.人性化原理 住宅建筑应该符合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使居住者感到舒适和愉悦。例如,合理的采光设计可以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人性化的布局可以给居 住者带来便利和舒适。 总之,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综合了功能性、美学性、可持续性、安全性 等方面的要求。只有在满足这些原理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符合人们需求 的高品质住宅建筑。因此,设计师需要全面理解和运用这些原理,在住宅 建筑设计中注重实用性和创新性的平衡,创造出能够满足人们居住需求的 优秀作品。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住宅建筑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又有趣的领域,它涉及到空间规划、结构设计、采光通风等多个方面。在住宅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考虑到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以创造一个舒适、实用且美观的居住环境。本文将探讨一些住宅建筑设计的原则和理念。 首先,住宅建筑的功能性是最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设计师需要了解住户的需求和生活方式,以确定合适的功能分区和布局。例如,厨房与餐厅的位置应该考虑到食物的运输和准备,卧室应设计为安静和私密的空间,客厅则应提供一个开放和社交的环境。功能性设计原则还包括方便的交通流线、足够的储物空间和灵活的分隔区域等。 其次,住宅建筑的舒适性是其设计的关键。舒适性包括室内外气温的调节、良好的通风和采光系统、噪音的控制等方面。例如,南北朝向的房间可以获得更好的日照和自然通风;同时,设计师可以通过使用适当的材料和隔音技术来降低噪音的传递。此外,合理使用自然光和照明设计也是提高住宅舒适性的重要因素。 美观是住宅建筑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学原则和设计规划的合理性相辅相成。设计师需要注重色彩搭配、材料选择和比例关系等细节,以创造出一个独特而又和谐的居住环境。同时,住宅外观的美观性也是不可忽视的,它应该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兼顾个人喜好与社区风格。 此外,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住宅建筑设计中也日益重要。设计师需要考虑到能源消耗、材料选择、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问题,以减少对环

境的影响并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例如,选择能源效率高的设备和材料,利用太阳能和雨水收集系统等技术,可以降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 最后,住宅建筑的社交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社交性设计原 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设计师可以通过开放的起居空间、 共享设施和社区活动等方式,创造一个促进社交的居住环境,增进住 户之间的交流和社区凝聚力。 综上所述,住宅建筑设计涉及到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可持续 性和社交性等多个方面。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原则和理念,以创 造一个既符合住户需求又具有独特魅力的居住环境。通过不断创新和 结合新技术,我们可以期待未来住宅建筑设计的进一步发展。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知识总结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知识总结 建筑设计的总体布局 从全局观点出发综合考虑预想中建筑物室内室外空间的各种因素,作出总体安排,使 建筑物内在功能要求与外界条件彼此协调,有机结合。建筑群中的单体建筑设计应在总体 构思的原则指导下进行,并受总体布局的制约。因此,设计构思应遵循“由外到内”和 “由内到外”的原则,先从总体布局着手。根据外界条件,解决全局性的问题,然后进行单 体建筑设计中各种空间的组合。在这个过程中使单体建筑设计在体型、体量、层数、建筑 形式、色彩、朝向、日照、交通等方面同总体布局及周围环境取得协调,并在单体建筑设 计趋于成熟时,再行调整和确定总体布局。 在总体设计构想中,既必须考量采用功能、结构、经济和美观等内在因素,也必须考 量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城市规划建议、周围环境、基地条件等外界因素。例如建筑物 的入口方位,内外交通的非政府方式、体型多寡大小的确认、建筑物各个部分的布局、建 筑形象与周围环境的协同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都必须考量外界因素。通常先从体型著手,用 来抒发设计者的构想。体型确认后,再研究内部的平面空间组织。研究体型就是为了化解 内外因素之间的矛盾,化解功能和形式之间关系的问题。比如设计一个博物馆,主要必须 满足用户参观路线、光线和视线的建议,而以参观路线最为关键,应当以参观路线做为确 认体型的一个内在依据,再根据外部条件使用最合适的体型。 建筑设计的环境构思 建筑的体型、体量、形象、材料、色彩等都应当同周围环境协同。 建筑设计构思要把客观存在的“境”与主观构思的“意”融合起来。一方面要分析环 境对建筑可能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要分析设想中的建筑在自然环境中的地位。因地制宜,结合地形的高低起伏,利用水面的宽窄曲折,把自然景色组织到建筑物的视野中。如果建 筑物处于自然风景区,应使建筑物同自然环境相协调。例如中国驻联邦德国大使馆建于波 恩的名胜古迹区中,基地地势起伏,古树参天,按波恩市政当局要求,不能砍一棵树。为 了保护环境,将五座四合院分散建在丛林之中,成为建筑与环境结合的良好范例。 现代大城市中的居民,大都渴望碰触自然,这就使得建筑师恶搞自然,缔造自然环境。因此,许多现代建筑中盛行一种多层的内庭大厅,利用天窗通风,内设水面、树木山石, 共同组成室内自然环境,例如美国旧金山海特摄政旅馆中庭,并使人身居闹市区仍享用自 然情趣。中国古典园林把建筑、山水、花草、树木融为一体,用“咫尺山林”的手法,重 现小自然风景。这种方法也被运用至现代建筑中,例如广州白天鹅宾馆的故乡水(见到右图)就是一例。 建筑功能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各种建筑的基本出 发点应是使建筑物表现出对使用者的最大关怀。如设计一个图书馆,不仅考虑它的性质和 容量,还要考虑它的管理方式是闭架管理还是开架管理,因为使用要求关系到图书馆的空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建筑设计也变得越来 越重要。居住建筑设计原理是指在设计居住建筑时所需遵循的基本原 则和规范。本文将介绍几个关键的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包括空间布局、采光通风、可持续性等。 一、空间布局 空间布局是居住建筑设计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合理的空间布局不 仅能够提高居住者的生活质量,还可以改善居住环境。在空间布局的 设计中,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1. 功能分区: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将居住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例如起居区、厨房、卧室等。这样可以使不同的功能得以合理利用, 提高居住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2. 空间流动:合理的空间流动可以提高居住者的舒适程度。考虑到 家庭成员的日常活动习惯和行动路线,在设计中要确保各个区域之间 的流动性和连贯性。 3. 空间比例:在居住建筑设计中,空间比例的合理设置非常重要。 过高或过低的空间比例都会给人带来不适感。因此,设计时要注意各 个区域之间的比例关系,保持视觉上的平衡。 二、采光通风

采光和通风是居住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原则。良好的采光和通风可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增加居住者的舒适感。在设计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采光:尽量利用自然光线,减少对人工照明的依赖。通过合理设置窗户和采光井,使室内充满自然光,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2. 通风:设计适当的通风系统,保证空气的流动和新鲜度。通过设置窗户、通风口等,使室内空气能够及时流通,排出湿气和异味。 3. 遮阳和隔热:合理设计遮阳和隔热措施,控制室内温度和阳光辐射。例如,使用遮阳板、百叶窗等,减少夏季的阳光直射。 三、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是现代居住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原则。设计可持续的建筑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在实践中需考虑以下几点: 1. 节能:使用节能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减少能源的消耗。例如,在墙体和屋顶使用隔热材料,提高保温效果,减少冷热损失。 2. 水资源: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和节水设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例如,安装节水龙头和水表,建设雨水收集系统等。 3. 环境友好:选择环境友好的建筑材料,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例如,使用可再生材料,拒绝使用有害物质。 总结: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首先,住宅建筑设计原理要遵循功能布局的原则。住宅建筑的功能布 局应符合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包括起居、睡眠、饮食、卫生等功能区域 的合理划分和布置。例如,起居区域应当宽敞明亮,睡眠区域应当安静舒适,饮食区域应当与厨房相连,卫生区域应当便捷实用。 其次,住宅建筑设计原理要遵循空间规划的原则。住宅建筑的空间规 划应当合理分配和利用室内外的空间资源。室内空间布局应注重室内功能 的组织和公共与私密空间的划分,以及通风、采光和视觉效果的考虑。室 外空间布局应注重景观的设计和功能的延伸,以提供舒适的户外活动场所。 第三,住宅建筑设计原理要遵循结构设计的原则。住宅建筑的结构设 计应满足建筑的稳定性、安全性、经济性和美观性要求。结构设计要充分 考虑建筑的荷载传递、力学性能和材料选用,确保建筑的抗震、抗风、抗 水等性能。同时,要注重结构的美感,并与建筑的整体风格相协调。 此外,住宅建筑设计原理还包括建筑的材料选择原则。住宅建筑的材 料选择应考虑到安全、环保、耐用和经济等因素。建筑材料要符合国家和 地方的标准,避免使用有毒有害材料。同时,要根据建筑的功能和设计风 格选择材料,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除了上述原则,还有一些其他的住宅建筑设计原则也需要考虑。例如,住宅建筑设计应注重人的尺度和人的活动习惯,以提供舒适和便利的居住 环境。另外,住宅建筑设计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节能、环保和 资源的合理利用。 总之,住宅建筑设计原理是设计师在进行住宅建筑设计时所应遵循的 一系列原则和规范。它涉及到建筑的功能布局、空间规划、结构设计、材

料选择等多个方面。通过合理应用这些原则,可以设计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富有美感、环保节能的住宅建筑。

住宅设计原理复习重点精

住宅设计原理复习要点 1.住宅的概念 住宅是人类为了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所构筑的物质空间,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它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并且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逐步发展起来。 2.户型和套型的概念 户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套型则是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居住空间。(注:核心户一一一对夫妻和其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主干户一一一度夫妻和其已婚子女及孙辈所组成的家庭。 3.窗地比:房间侧窗洞口面积(Ac与该房间地面面积(Ad之比。 每户至少应有一个居室在大寒日保证一小时以上日照。 4.节约用地的常用方法 (1降低层高,增加层数:层高每降低100mm,造价可降低1%-3%。建筑总高的降低有利于缩小建筑间距,节约用地。(普通住宅层高不应小于2.8m。卧室、起居室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1m。住宅层数越多,单位面积上多分担的房屋基地占地面积越少用地越经济。 (2加大进深,减小面宽。对于低层住宅来讲,减小每户的面宽对于节约用地有较大作用。加大进深,缩小面宽的住宅单元设计在群体组合时可以起到节约土地,提高容积率的目的。 5•住宅空间私密性序列 公共区:入口 半公共区:娱乐,起居 半私密区:家务,炊事

私密区:主人卧室,子女卧室,书房健身,贮藏,wc 6.SAR体系住宅 它是由几位荷兰建筑师开办的一个建筑师研究会。他们提出将住宅的设计和建筑分为两个部分——支撑体和可分体(或填充体的设想,并对此提出了一整套理论和方法,我们通常称之为SAR理论或支撑体理论。根据此理论设计和建造的住宅称为SAR体系住宅或支撑体住宅。 7.低层住宅的组合方式 水平组合:1独立式住宅。2并联式住宅。3联排式住宅。4聚合式住宅(又称簇集式住宅。 垂直组合:1叠加式:各层平面内容相同或相似。2互补式:不同户在垂直方向上交叉组合,共同形成一个住宅单元。 8.单元设计法 为了适应住宅建筑的大规模建设,简化和加快设计工作,统一结构、构造和放便施工,常将一栋住宅分为几个标准段,一般就把这种标准段叫做单元,以一种或数种单元拼接成长短不一、体形多样的组合体。这种方法被称为单位设计法。 以单元”作为定型单位,通常用于条型住宅组合体拼接。为了拼接方便,作为一套标准设计,应设计成进深相同而长度不同的几种单元,例如可以设计成3~6开间的不同长度,或者设计成较短的单元,再增加插入单元,以改变长度。 (单元组合拼接的常见方式:平直组合、错位组合、转角组合、多项组合 9.住宅实例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复习

住宅建造设计原理 1、住宅:是人类为了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所建造的物质空间,它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它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的发展。 2、户型:顾名思义为住户的类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的不同而划分的不同户型。 套型:就是住宅设计中为不同户型的住户提供适宜的成套居住空间。 3、厨房:它主要是完成家庭炊事活动,是设备集中和使用频繁的空间,而且又是产生油烟,水蒸气、 CO 等有害物质的场所,所以住宅套型设计中,它的位置很重要。 4、洗手间:住宅洗手间是一组处理个人卫生的专用空间,它包括便溺、洗浴,盥洗及洗衣四种功能(有的还包括化妆功能)按小康标准,一户住宅洗手间面积以3~5m2为宜。 5、露台:其顶部无覆盖遮档的露天平台. 6、套型空间的组合:就是将户内具有不同使用功能的空间,通过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以满足不同住户使用的需求,并适当留有发展余地。 7、变层高式住宅:就是将一些次要空间布置在层高较低的空间,而将家庭成员活动量大的空间布置在层高较高的空间内。 8、复式住宅:就是将部份用房在同一空间内沿垂直方向重叠在一起。 9、跃层住宅:是指一户人家占用二层或者部份二层的空间,并通过专用楼梯联系。 10、别墅:它的原本含义是“住宅以外的供游玩、休养的园林式住房”,是除“正宅"以外的“副宅".现代的含义包含了“正宅”与“副宅"二方面的内容,既可能是住户偶尔休养的场所,也可能是常年栖居的生活用房。 11、院落:就是与住宅有着明确的从属关系的室外地面空间,它通过围墙(透体的,不透体的)或者建造的围合来确定这种空间上的从属关系(私有或者半私有) . 12、宅院:建造在内,院子在外,而且是独立式的住宅外院,从属于一户住宅。 13、庭院:建造在外,院子在内,受到建造不同程度的围合(不少于 3 面)较封闭。 14、单元的概念:为了适应住宅建造的大规模建设,简化和加快设计工作,统一结构、构造,方便施工,将一栋住宅分为几个标准段,而把这种标准段称为单元. 15、住宅的适应性:是指住宅实体空间的用途具有多适性,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住户居住。 住宅的可变性:是指住宅空间具有一定的可改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住户可以根据自己变化发展的需要去改变住宅的空间。 16、住宅的标准化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前提,标准化就是确定规格、品种中的不变因素,多样化是在标准化基础上,组织其可变的灵便因素,使二者协调统一起来。 17、塔式住宅:是指平面上二个方向的尺寸比较接近,而高度又远远超过平面尺寸的高层住宅.它是以一组垂直交通枢纽为中心,各户环绕布置,不与其它单元拼接,独立自成一栋。它适合于地段小,地形起伏复杂的基地。 18、寒冷地区:累计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低于或者等于-10℃地区称为寒冷地区(简称Ⅰ区 ). 寒冷地区:累计最冷月平均温度低于或者等于0℃,高于—10℃的地区称寒冷 地区(Ⅱ 区) 。 19、采暖:即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提供热能,使室内空间满足人们热舒适的环境要求,所以寒地居住建造设计在满足普通居住建造设计原理的同时,还必须满足冬季保温设计、采暖设计和住宅建造节能设计. 20、节能型住宅:是指采用综合节能设计和应用综合节能措施,使新建的节能住宅冬季采暖耗煤量指标降低,那末节能型住宅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建造物体型系数是指建造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为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居住建筑功能类型 1.住宅建筑是居住建筑中最为很古老的建筑类型 2.公共宿舍和专用公寓建筑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的新的居住建筑类型 3.居住综合体建筑是以居住功能为主,兼有商务办公、商业服务等城市综合性功能的居住建筑类型,也可称为综合性居住建筑 ·居住面积标准 1.国民居住发展目标定位 国际上对国民居住目标按发展水平划分为三个等级:最低标准为一人一床;文明型标准为每户一套房;舒适性标准为每人各有一室。 我国小康住宅居住目标的基本定位应属国际上的文明型标准,即在21世纪初,我国居民应达到每户拥有一套设施完备的住房的居住目标,人均居住面积将超过8㎡。 2.社会居住模式预测 住户成员构成的特征通常称为户型,住房空间构成和形式的特征通常称为套型。住宅设计研究的重点是常规住户——“家庭户”的户型特征及空间需求;其他非住宅类型居住建筑设计研究的对象时准常规住户——“集体户”的组成特征及空间需求。户型特征包括家庭人口规模和家庭人口结构类型两方面。 ·室内光环境质量 1.光环境质量要求和意义:居住空间的光环境由天然光环境和人工光环境两部分组成,包括日照,采光和照明三方面的要求。 a.增进人体和视力的健康,并在心里上增进居住空间的舒适感。 b.为居住空间中展开各种日常生活行为提供良好的视觉条件和环境氛围,以提高劳作效率,增进活动的安全性和舒适感。 c.正确处理天然采光设计和人工照明设计的关系,有利于从建筑整体上节约能源。 2.确保光环境质量的设计措施和控制标准:为创造居住建筑室内良好的光环境,建筑设计上应争取良好的朝向,确保足够的建筑日照间距,立面窗户的开设应确保足够的采光面积。建筑电气设计上,应提供合理照明水平。 a.关于日照标准的确定。 b.关于天然采光标准。 c.关于人工照明标准。 ·室内声环境质量 A.要求和意义:声环境是指居住建筑内、外各种噪声源,在住户室内形成的对居住者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不良影响的声音环境。 B.标准和措施 标准:符合人们健康的生活需要;符合国家经济与技术条件的允许。 措施:城市总体规划应尽量是居住区远离各种工业或城市交通措施的强音噪声源;设置声屏障或利用道路绿化大幅度降低城市交通噪声对居住建筑环境的影响;居住建筑中需要安静的房间,应设计布置在远离道路较安静的一侧。安静房间的上下层位置设计也宜安排安静的用房,以减少户间撞击噪声的影响;提高建筑物构建的隔声能力,特别是分户墙、楼板和外墙门窗的隔声性能,降低室内建筑与家用电器设备的噪声级。 ·一套住宅的各功能房间可归纳划分为居住空间、厨卫空间和辅助空间三类。 居住空间:起居室、餐厅、主卧室、书房、次卧室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新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概念 1 住宅:是人类为了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所构筑的物质空间,它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并且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逐步发展起来的 2 户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宅类型。 3 套型:是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居住空间。所谓成套,就是指各功能空间必须组成齐全,这些功能空间可归纳划分为居住、厨卫、交通及其它三大部分。 4 核心户:一对夫妻和其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 5 窗地比:窗洞口面积与房间地面面积之比。 6日照间距:1前后两排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日照量而保持的一定间距离为日照间距2日照量得标准包括日照时间和日照质量。 7户内功能分区:就是根据各功能空间的使用对象、性质及使用时间等进行合理组织,是性质和使用要求相近的空间组合在一起,避免性质和使用要求不同的互相干扰。1公私分区:是按照空间使用功能的私密程度的层次来划分的,也可称为内外分区。2动静分区:从时间上来说,也可叫作昼夜分区。3洁污分区:主要体现为有烟气、污水及垃圾污染的区域和清洁卫生区域的分区,也可以概略的认为是干湿分区,即用水与非用水活动空间的分区。 8 面宽:一般是指在南北向布置的住宅中,每户在东西方向上的宽度,这个方向的墙面通常涉及到朝向。道路。间距等方面的因素。

庭院:指受到建筑不同程度围合(不少于三面围合而形成的室外环境,建筑在“外”院,落在“内”空,间效果一般较为封闭。 10 宅院:是指独立式住宅的外院,从属于一户住宅,在空间位置上围绕在建筑的周围,建筑在“内”院,子在“外”宅,院的边界通常用低围墙、通栏、绿篱围合,空间效果较为开放。 11点式或独立式:凡不与其他单元拼联而独立修建的住宅。 12 跃廊式:以梯廊间层结合组织各户入户,即隔层设廊,再有小梯通至另一层就形成跃廊式。 13单元设计法:以一种或数种单元拼接成长短不一。体形多样的组合体。这种方法称为单元设计法。 14单元:为了适应住宅建筑的大规模建设,简化和加快设计工作,统一结构、构造和方便施工,常将一栋住宅分为几个标准段,一般就把这种标准段叫做单元。 15塔式住宅:是指平面上两个方向的尺寸比较接近,而高度又远远超过平面尺寸的高层住宅。 16服务水平:其值等于在电梯运行的高峰小时里,乘客等候电梯的平均值,单位是秒。 17 建筑物体型系数: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值越大,散热越大。 18坡地住宅单元的垂直组合:1错叠:各单元在垂直方向交错叠合而成的住宅房屋。2迭落:迭落式住宅是各单元之间在垂直方向错落而成。3掉层:根据地形的需要, 在局部范围下面加设一层。4 错层:单元内部利用楼梯间作错层处理,一般是利用双跑楼梯错半层处理。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住宅设计原理 第一章、住宅套型设计 一、定义: 1、住宅:是人类为了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所构筑的物质空间,它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并且是随着人类的进步发展起来的。 2,住居:在住居学上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涵盖了以居住为核心的活动及行为,从空间构成上,住居不仅指单幢建筑,而且包括相关的外部环境,即庭院、房与房间空隙、屋外场地等。一一《日本的住居学理论》 二、住宅分类: 1,按楼宇形体分:板式住宅、塔式住宅 2,按居住单元组合:外廊式住宅、内痴式住宅、单元式住宅 3,按建筑层数:低层住宅(W3层) 多层住宅(4〜6层)中高层住宅(7〜9层)高层住宅(Mlo层) 超高层住宅(MlO0层) 三、影响住宅建筑的建造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2、社会条件因素 3、国有土地资源状况、市政设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4、建筑材料、结构、施工技术、设备等因素四、( 王.研究方法: 1、人类学 2、社会学:社区邻里、老年人住宅、相对平穷地区住宅 3、行为学:行为建筑 4、生理学:人体尺度与比例 5、生态学:生态住宅六、传统居住: 1、- ≡.坑居 3、穴居:①为了便于升降②墙壁 4、木结构建筑:①位于地面上,面积扩大;②外墙内使用密集的小木桩,同时为稳定木架、外埴加厚(Im厚土 墻);③室内木桩加粗,室内用隔墙 •夏商时期——土壇 •周、春秋战国时期:①中轴线对称平面形式;②用木桩将门一分为二;③堂面积大于居住部分的房与室; ④建筑技术进一步发展。 •泰汉时期:①小型住宅:变化丰富。有方形、长方形、曲尺形、平行房屋、组合住宅;②中型住宅:有明显的中轴线,以四合院为单位组成建筑群。建筑技术发展:木结构、砖墙、屋檐。 •两晋、南北朝时期:①住宅与园林初步结合;②室内家具发生变化,椅子出现。 •隋唐时期:①均衡对称;②中轴线。 S •宋辽金时期:①四合院的发展,出现街市的形式;②穿堂;③廊屋代替回廊;④园林与住宅紧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