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传播学题库

教育传播学题库

教育传播学题库
教育传播学题库

第一章

一、填空题

1、传播一般可以分为四大类,自然传播、动物传播、机器传播和人的传播。人的传播又分为人对人的传播和_人的内在传播,人对人的传播又可分为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教育传播。

2、一般来说,传播的主要功能有_沟通、协调、教育、娱乐_。

3、教育传播的四要素有教育者、_教育信息_、教育媒体、受教育者。

4、教育传播起源于人类从事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需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教育传播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他们是口语阶段、文字阶段、电子阶段、网络阶段

二、名词解释和简答

1、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

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

育对象的一种活动。

2、教育传播的特点有哪些?

①明确的目的性②内容的严格规定性③受者的特定性④媒体和通道的多样性

3、简述教育传播学的性质。

①属于交叉学科中的边缘学科,是教育学与传播学相互渗透的产物;

②教育传播学是综合运用传播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和提示教育信息传播活动的过程与规律,以求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

③教育传播学是研究教师和学生通过传播行为来建立关系的学问。

三、论述题

1、互联网引发的教育传播变革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教育传播观念的变革:从主要满足教育者需要走向主要满足学习者需求

的教育传播价值观。

(2)教育传播要素的变革:4大要素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①教育者从把关人变成引导者:②教育信息由模拟信息变成数字信息

③教育媒体由单向媒体变成双向多向媒体④学习者由被动变成主动;(3)教育传播方式的变革:由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传播方式变成多对多的传播方式。在学校教学传播中,数字化学习和学生自主学习成为主流学习方式。数字化学习(E-learning),就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多媒体软件和网上资源进行的学习活动。自主学习,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方式。互联网进入教育教学领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环境,给予了有力的支持。

中国式的“翻转课堂”,“移动互联”、“微课程”(微课)的课程管理系统出现,越来越多的教育应用软件(特别是移动APP、智能教育软件等)会逐步在教学中被采用,从而深刻地影响教育教学。

2、简述教育传播学和视听教育学、电化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的异同。

区别点:①视听教育学以教育媒体为核心,电化教育以现代教育媒体为核心,教育传播学没有核心,同等对待教育系统中所要的组成要素。

②教育传播是从整体(所有教育资源)出发,来探索新的教育方式,以达到优化的教育效果。视听教育学和电化教育学是从局部(教育媒体或现代教育媒体)出发,来探索新的教育方式,以达到优化的教育效果。

③教育传播学主要研究“是什么”、“为什么”,而教育技术学主要研究“做什么”、“怎么做”。

相同点:

①它们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在探索新的教育方式,都是为了

改进教育,实现教育过程的优化。

②它们在研究中,都很重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

四、案例分析题(12分)

亮亮在身后叫“妈妈”,妈妈没有应,继续往前走。试分析此过程中有没有传播现象,为什么?如果有是哪种类型的传播?

答:根据传播的定义,生命不息,传播不止,所以,这个过程中肯定存在传播现象。(3分)首先,肯定存在内向传播,比如亮亮的思考:妈妈为什么没有应?(4分)如果亮亮的妈妈听到了亮亮的呼喊而不作应答,其实这就是她对亮亮呼喊的应答,这已构成人际传播(人对人的传播)。如果她没有听到,则构不成人际传播(人对人的传播)。(5分)

第二章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

(一)填空题

1、教育传播过程的六阶段:

确定传播信息阶段、选择教育传播媒体阶段、通道传送阶段、

接收与解释阶段、评价与反馈阶段、调整再传送阶段

2、五段教学法的教学策略的主要步骤是:

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

3、构建教育传播模式应遵循以下原则:

科学性、现实性、简明性、操作性、创见性

4、教育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有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编码、译码、受教育者、噪声、反馈与效果

5、在发送端将信息转换为可以发送的信号,这一过程称为编码。译码是指指传播媒体或受播者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信息的过程。

(二)选择题

1.目前的电视基本上是( B )

A 双向媒体

B 单向媒体

C 视觉媒体

D 第四媒体

2、在发送端将信息转换为可以发送的信号,我们称这一过程为:( A )

A. 编码

B. 译码

C. 传导

D. 收集

3、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提出了( C )

A. 先行组织者策略

B. 五段教学策略

C. 九段教学策略

D. 示范——模仿教学策略

4、提出“S_M_C_R”传播过程模式的学者是( A )

A. 贝罗

B. 拉斯韦尔

C. 施拉姆

D. 德弗勒

5、教育传播系统最重要的功能是( D )

A. 教育者的讲授

B. 受教育者的学习

C. 发展教育事业

D. 促进社会进步

6、各地举办的报告会、演讲会、研讨会属于哪种传播?( B )

A.人际传播 B.组织传播 C.群体传播 D.大众传播

7、大众传播是( A )。

A.间接传播

B.群体集中的传播

C.双向传播

D.受众特定的传播

8、网络传播属于哪种传播?( C )

A.组织传播

B.群体传播

C.大众传播

D.人内传播

9、人际传播属于( C )

A.面对面的传播

B.间接传播

C.人对人的传播

D.大众传播(三)论述题

1、阐述拉斯韦尔、香农-韦弗、贝罗传播模式的基本内容,并能作简要的评价。(能画出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图)。

香农—韦弗传播模式,是从特殊的电报通信中发展起来的,但它能用来解释人类的一半传播过程,成为其他许多传播模式的基础。该模式首次提出了噪声/干扰的概念。(对传播过程的描述比5W更细致。将信息分为发出的和收到的。考虑到传播过程中存在干扰。信息的编码和译码。)

贝罗的S-M-C-R模式:这一模式把传播过程分解为四个基本要素----信源,信息,通道和受传者。这一模式的出现,把人们的注意力从“物”指向人,从信源引向受传者,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但是该模式是单向的和线性的,缺少反馈环节,另外,它对传播过程中存在的干扰因素也未考虑。

2、陈述教育传播模式及其构建的原则。

答:教育传播模式是再现教育传播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形式。它是对教育传播现象的概括和简明表述,是对教育传播过程中个要素的构成方式与关系的简化形式,他反应了教育传播学现象的主要的、本质的特征。

构建教育传播模式应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现实性、简明性、操作性、创见性。科学性:构建模式的依据理论要正确;现实性:源自现实,对现实的归纳;简明性:现实的简化形式,突出主要特征;操作性:提供操作的样式,能参照实施;创见性:好的模式不仅反映现实,而且要高于现实,体现理论指导

3、阐述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和四个典型模式

5、选定一种教育传播模式进行分析,评述其优缺点。

远程教学传播模式是一种以教学媒体为中心的传播模式。教师基本上不面对

学生,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去编制远程传播的教学媒

体,如教科书、网络课程等。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媒体传送的教学内容

进行学习。

优点是可以容纳许多的教育对象同时学习,扩大教学的规模。缺点是教师难与

学生直接见面,难以及时获得教学传播的反馈信息,不能及时去调整教学内容与

教学方法,从而影响了教育传播的效果。

第三章 教育传播信息和符号

(一)填空题

1、教育信息具有信息的一切特性,但又区别于其它的科学研究信息,它具有如

下特性: 科学性、 目的性 、系统性 、共享性、 多样性 。

2、教育传播中非语言符号的运用原则: 辅助性、准确性、适宜性、稳定性、情感性

3、教育传播的多符号系统的特性: 多符号性、整体性、互补性

4、从信息的本质出发,可以得出信息有以下几个特征:信息是一种可以共享的

资源 、 信息具有知识的秉性 、 信息可以被传输 、 信息可以被提取、加工和变换。

5、信息体有三种类型分别是自然信息体、机器信息体、人类信息体

6、根据戴尔“经验之塔“理论,我们把教育信息的来源归纳为三个方面_教师 、

_客观事物__、_教学信息体__。

7、语言符号包括 自然语言 和 人工语言 两种。

4.协作互动传播模

(二)选择题

1.把符号转换为信号为( A )

A信道编码 B信道译码 C信源译码 D 信源编码

2、电子教材系统属于:( B )

A. 单符号教育传播系统;

B. 多符号教育传播系统

C. 多符号教育加工系统

D. 单符号教育运用系统

(三)简答题

1、简述符号的本质。

①符号代表事物(艾柯)②符号的意义来自经验(施拉姆)③符号的意义因环境而异,因时间而异④符号具有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

2、简述语言的特性。

①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是由多个单个的符号按一定规则组织起来的

②语言具有多层次的结构:第一层次是语素,第二层次是一个或多个语素构成的

词,第三层次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③语言是线性的④语言的社会性

(四)论述题

1、阐释象征性理论、经验性理论、使用性理论、普通语义学等语言符号的意义理论,举例解释语言符号的误用现象。

象征性理论:语义三角形强调语言意义的三个含义①符号的意义—字词本身的意义②指示物的意义③在个人心目中的意义。

经验性理论:强调语言与经验之间的关系,认为语言会强烈的影响人们的生活与经验,同时人们的生活与经验也反过来影响语言的形式。

使用性理论:把语言视为人类传播和社会交往的工具,强调语言意义与行为的关联,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生活性

普通语义学:着重研究语词及语义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其分析了一下几种情况:①语言是静态的,实际是动态的②语言是有限的,而事物的特征是无限的③预言师抽象的,而事实是具体的。

由于语言在认识现实反应现实上存在局限性,导致了语言在传播信息时出现了种种语言运用的失当现象,如①温德尔.约翰逊提出的死线抽象:道不同不相为谋;话不投机半句多等②忽视差异:如“天下乌鸦一般黑”“无奸不商”的说法。③非此即彼:如好与坏、贫穷与富贵等④主观倾向:人们使用语言时候会流露出倾向性:如“这房间真小”“这场演出真精彩”等。

第四章教育传播通道和媒体

(一)填空题

1、传播通道包含有三个基本要素:编码、译码、信道。

2、教育传播通道是教育信息传递的途径,其特点有:通道中传递的是教育信息、信宿端是特定的对象-学生、源端的主要对象是教师

3、干扰指影响教育信息传递效果的各种消极因素,最主要的有两种:

一是在通道中传递的非教育信息、二是在通道中传递的教育信息受到破坏或损失。

(二)选择题

1、目前电话通道是( B )

A 单向通道

B 双向通道

C 单一通道

D 无线通道

2、《经验之塔》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C )

A. 宝塔最底层的经验最抽象,越往上升,则越趋具体;

B. 宝塔最底层的经验是具体的,往上升,经验不变;

C. 宝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则越趋抽象。

D. 宝塔最高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下降,则越趋抽象。

(三)论述题

1、说明媒体与教育传播媒体的含义。

媒体有两层含义,一是承载信息的载体;二是指储存和传递信息的实体。教育传播媒体是指在教育传播过程中所采用的媒体。一般的媒体发展成为教育传播媒体要具备两个基本要素:1. 媒体用于储存与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时,才可称为育传播媒体。2. 媒体能用于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时,才能发展为教育传播媒体。

2、阐述媒体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和对教育变革的作用。

(1)语言媒体阶段:人类最早使用的交流思想的传播媒体。特性:简单性、

快捷性、通俗性和反馈性。

(2)文字媒体阶段:引发了教育方式的第二次重大变革,是教育将文字书写与口头语言作为同等重要的教育工具。

(3)印刷媒体阶段:使得信息可以大量复制、储存和广泛流传,对人类社会保存文化、传播思想和发展教育起了重大作用。引发了教学方式和教学规模的又一次重大变革,产生了教育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4)电子媒体阶段:以电子技术新成果为主发展起来的新传播媒体——电化教育媒体。大大增进了人类信息传播能力和传播效率,使教育方式与规模产生了一个根本性的变革,产生了教育史上的第四次革命。

3、教育传播媒体有哪些作用?

广义上看,教育传播媒体具有传递信息、存储信息、控制学习得功能。狭义看:①给教学提供具体经验。使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等意义明确;使学生学的知识记忆更加长久。②使学生思维活动正确。克服语言隔阂,扩大经验范围。③改善学生的行为态度。可激发学生鼓励学生自发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本身的积极态度。④优化教学、教育过程。

4、阐述安东尼。贝茨关于教育传播媒体选择利用的观点。

安东尼贝茨(Antony.Bates)认为:1. 媒体一般是灵活的和可替换的,焦点是在给定的条件下何种媒体最合适。2. 每种媒体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即有一套能发挥其功能的固有法则。对每种媒体的特征有待去探索,从而去设计高质量的教学媒体。3. 并不存在某种“超级媒体”,所有媒体都有其长处和短处,而且一种媒体的长处往往正好是另一种媒体的短处。这个事实表明,采用多种媒体方案通常是极有希望成功的。4. 对于某些具体的教学目标来说,还是存在某种媒体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媒体。

第五章教育传播中的教师和学生

(一)填空题

1、教育信息收集的步骤:

明确信息收集的目标和内容选择信息源考虑信息收集方法进行信息收集

2、教师的素质要求:

热爱教育传播事业具有比较渊博的知识

掌握教育传播技术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3、教师获取学生反馈信息的常用方法有:

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提出问题请学生回答、学生练习与作业、考试

(二)选择题

1、在教育传播过程中,教师的基本传播行为包括( C )

A. 教育信息的运用、吸收与传递。

B. 教育信息的传递

C. 教育信息的收集、加工与传递

D. 教育信息的运用、调整与传递

2、利用文献后所附“参考文献”目录,此法漏检、误检可能性较大,因原文献所引用的参考文献是有限的。这是( B )

A. 直接查找

B. 追溯查找

C. 循环查找

D. 线性查找

(三)论述题

1、说明下列名词、概念的含义:把关人、选择性理解、遵从性心理。

把关人:就是信息传递线路上有权决定让哪些信息通过的人。

选择性理解包含有四种意义:

(1)依习惯来说,人们通常依照某些经验来接受传播内容;

(2)依心理的调和来说,人是接受合乎于自己本身信念的传播内容,排斥或歪曲与自己观念相反的内容;

(3)依易得性来说,人们通常喜欢接受容易理解的传播内容;

(4)依效用性来说,人们接受传播内容,总是能帮助自己解决困难为优先。遵从性心理:遵从是指个体在传播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一个群体的真实的或臆想的压力,而在知觉、行为或观点上所发生的与群体中多数人相一

致的变化。这种变化在人的心理上的复杂性反应,就叫遵从性心理。

2、阐述师生互动过程及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类型与特点。

教育传播中的互动分为四类:

(一)假相倚型:参与双方均按自己的主观意愿做出互动行为,他们的行为很少受客观条件或对方意愿的影响。即双方均“我行我素”。缺乏实质性的互动行为。(二)非对称性相依型:甲方以乙方的反应作为自己行为的依据,而乙方则以非相倚的方式对甲方的行为做出反应。典型的例子是,老师在讲台上讲授,学生则思想开小差,而老师不得不由于学生的开小差而适当减慢授课速度,或给予提醒。(三)反应性相倚型:人们对带入情境的预定计划不去注意,只对他人正在说的或正在做的事情做出反应。如在操场上上体育课时,突然下起雨来,学生不按体育课的规定上课,纷纷散去避雨。这是一种失败的互动。

(四)彼此相倚型:此类互动的参与者以互相配合的方式对对方的行为做出反应,而且这种反应也不违背自己的意愿。所以这是一种高效的、成功的互动。

特点:(一)依存性

教育传播系统中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互为条件的关系。主要表现为:1.教师处于教育信息传播的主导地位。2.教师的传递行为与学生的接受行为存在着时间差。3.a效能如何,取决于互动双方的能动性。

(二)差异性

互动的差异性是维持师生互动的纽带。教师和学生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学历、阅

历、心理及社会角色等方面。

(三)互补性

教育传播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互补性特征主要指学生向教师传播信息的反馈,有时会激发教师产生新的看法、新的观点,或修正教师的错误信息。这就是教育传播互动中的教学相长。

3、学生对照教育传播过程中在心理上、智能结构上、思想品德上应具备的素质要求,分析自己目前还存在哪些差距,今后应做出什么样的努力?

答:学生自身是一个信息体,在接受来自各渠道的信息时,我们对这些信息选择、加工处理的程度,影响了这些信息转化为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的程度。因此,我们需要在心理、知识结构以及思想道德上具备一定的素质要求。

对比要求,我认为

(1)在心理素质方面自己有以下不足:

①不能很好的集中注意力,保证最重要信息的输入与加工。其原因主要是思维太过发散,容易走神、容易被外物分神。我认为在以后的信息传输过程中必须分清主次,自我提醒,同时自己给自己一个范围,用来拉回注意力。

②不能充分发挥感觉器官的作用,接收事物的能力不强。在后期的培养中,应该进行听觉,视觉方面的快速获取和记忆的训练,平时努力,比如做快速阅读训练来提升自我的重点知识获取能力。

(2)而在知识能力要求的方面,我认为我有以下不足:

①社会经验不足,这点主要体现在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不能灵活运用,比如说一些书上的学名其实在现实并不常用,更多的时候一个行业对其有专门的叫法。而这能通过多参加各种社会、生产、以及科技活动来积累丰富的经验,来提高我的接受能力以及理解能力。

②人际交往能力弱,在熟悉的人之间交流没问题,但是这个关系建立在双方都

友好的条件下,若其他情况可能缺乏提问的勇气。我觉得向别人提问、求教与交流首先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在往后,更该努力有问题一定问,积极与人沟通。

(3)而关于思想品德素质要求,我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爱国主义精神,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第六章教育传播环境

(一)填空题

1、教育传播环境即是:教育传播环境是指围绕教育传播活动四周的一切事物,

是教育传播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外部条件的总

和。

2、整个多媒体网络课堂教学环境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性质:

便利性、主动性、交互性、协作性、多样式、开放性

3、教育传播环境的激励功能,是指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有效地激励

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选择题

1、( A )是对教育传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环境因素,也是教师最能控制的一种环境因素。

A.教室环境 B. 学校环境 C. 家庭环境 D. 社区环境

2、教室是学生在校生活与学习的主要场所,是他们自己的天地。教室环境的布置,应让学生自己动脑去设计,自己动手去布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自觉主动地热爱自己的班级体,教室才会更吸引他们。这一点符合( C )原则

A. 目标性原则

B. 整体性原则

C. 自主性原则

D. 时效性原则

(三)论述题

1、阐释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与校风班风应注意的几点要求。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协调合作的关系,良好校风、班风的基本特征是:勤奋、团结、求实、上进、文明、守纪等。所以要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校风班风,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遵循平等原则和相容原则:要努力做到:

对人谈话,应是谈心式的,而不是训话式的;平等地对待交往对象;积极参与共同活动。

(二)消除自傲、自卑、猜疑、嫉妒等心理障碍:

要消除嫉妒心理,一条有效的途径是培养竞争意识。它能将人的嫉妒心理升华为激励自己前进、也有益于社会的积极行为,从而避免嫉妒行为的出现。(三)加强爱国主义和爱校的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有益活动都是建立和发展良好的校风、班风的有效途径。

2、讨论网络环境对学校教育的正负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正影响主要体现在:①互动性加强②自主学习能力加强;③教育的时空扩大⑤培

养学生的主动性。⑥创造性的培养

负影响主要体现在:①匿名性引发信任危机;②网络迷航和沉迷;③网络上的不

良信息,例如涉及阴暗、暴力、色情的信息,对于那些信息

辨别力较弱的孩子会产生不良的影响④可能造成虚拟世界

和现实的混淆

第七章教育传播效果

(一)填空题

1、从测量内容的角度,教育传播效果的测量可分为:

达标程度的测量教学时间的测量教学规模的测量

2、优化教育传播效果必经之路的5个环节

·明确目标系统分析科学运用量体裁衣最大优化

3、从最小代价律和信息选择原理可以推导出教育媒体制作与选择原则

方便性显著性吸引性需要性习惯性

4、教育传播效果的特征包括

特定的教学目标特定的教学对象采用多种教育传播媒体

特殊的效果评价方法

(二)选择题

1、贝罗(Berlo)的著名的传播过程方程(Formula for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在这个方程中,贝罗把传播过程描述成一个( D )

A. 双向,非线性的SMCR过程

B. 双向,线性的SMCR过程

C. 单向,非线性的SMCR过程

D. 单向,线性的SMCR过程

2、克拉珀(Klapper)于1960年出版的著作( C )被公认为是对大众传播媒体有限效果论学说的有代表性的总结。

A.《大众传播研究:现代方法与应用》

B. 《传播学概论》

C. <<大众传播的效力>>

D. 《传播学研究导论》

3、教师边讲课,边用板书和体态语言配合表达,这是优化传播效果中的( C )

A. 共同经验原理

B. 抽象层次原理

C. 重复作用原理

D. 信息来源原理

4、下面哪一项不是教育传播阶段性效果的表征?( D )

A. 达标程度

B. 教学时间

C. 教学规模

D. 毕业生的工作性质

(三)论述题

1、阐释教育传播效果的特征与表征。

一、教育传播效果的特征是为了教育传播区别于大众传播,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而产生的。表现在有①特定的教学目标,是检验教育传播的标准。②特定的教学对象,在各种形式的远距离教育传播中,通过各种形式组织了特定的对象,进行特定内容的教育传播。③采用多种教育传播媒体,灵活运用多种媒体进行教育传播,有利于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提高教育传播效果和效益。④特殊的效果评价方法:考试

二、教育传播效果的表征,是研究教育传播效果的先决条件。有:

(一)教育传播阶段性效果的表征

①达标程度②教学时间:在保证预定目标所要求的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缩短教学时间

③教学规模:教育传播过程,在同一时间内能够使多少受教育者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

(二)教育传播远期效果的表征

①毕业生的工作性质②毕业生的工作能力③毕业生的工作成果

2、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教育传播效果原因分析和改进优化?试列举你的优化策略。

原因分析:

影响教育传播的因素有①教育软件因素(内容的组织、形式的选择、表达手法的设计)②教育硬件因素(包括各种教学设施、设备)③无形的因素(包括理论、理念、态度、技能等)其优化原理有①共同经验原理②抽象层次原理③重复作用原理④信息来源原理⑤最小代价律和媒体选择原理。

优化途径:明确目标、系统分析、科学运用、量体裁衣、最大优化

第八章教育传播研究方法

(一)填空题

1、教育传播学研究的主要特点有科学性、操作性、综合性。

2、教育传播学研究的建构类型有归纳理论、演绎理论、机能理论、模型。

3、教育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

实验研究法、系统科学法

(二)选择题

1、内容分析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A)

A.客观性

B.系统性

C.定量性

D.研究性

2、实验法的定义( B )

A. 实验是系统地操作一至数个假定有关的因变量,并在客观状态下,以及在其他因变量的可能干涉影响的条件下,观测其对某些因变量的独立效应和交互效应。

B. 实验是系统地操作一至数个假定有关的自变量,并在客观状态下,以及在其他自变量的可能干涉影响的条件下,观测其对某些因变量的独立效应和交互效应。

C. 实验是系统地操作自变量,并在客观状态下,观测其对某些因变量的独立效应和交互效应。

D. 实验是系统地操作一至数个假定有关的自变量,以及在其他自变量的可能干涉影响的条件下,观测其对某些因变量的独立效应和交互效应。

(三)论述题

1、陈述教育传播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1.建立研究假设; 2.建立实验组与控制组; 3.选择自变量与因变量; 4.前测,即实验前对实验组与控制组的相关指标进行测定; 5.实施实验刺激(让特定的自变量出现并发挥作用); 6.后测,即实验后对实验组和控制组的相关指标进行复测; 7.分析和确定有关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成立及相应的函数表达式。

教育传播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 2.教育传播 3.人的内在传播 4.教育传播学 5.最近发展区 6.传播 7.教育传播系统 8.数字化学习 9.自主学习 二、填空/选择 1.传播的基本条件是()、()、()和()。 2.人对人的传播主要有四种类型()、()、()和()。 3.拉斯韦尔认为传播有三大功能,分别是()、()和()。 4.一般来说(南国农认为),传播的主要功能是()、()、()和()。 5.在拉斯韦尔5W模式基础上,()于1958年提出了7W模式,增加了()和()。 6.()提出了“群体动力论”的概念。 7.把关人是()提出的。 8.()提出了“两极传播”理论。 9.()创立了“传播学”,有“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之誉。 10.教育传播的主要方式有()、()、()和()。 11.教育传播的演进,先后经历了()、()、()和()四个发展阶段。 12.教育传播系统四要素之间存在六种关系,其中()是决定教育传播效果好坏的关键。 13.教育传播学的学科性质属于()。 14.在教育传播系统的四种结构中,()结构最注重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结构适合传递简单的教学内容。 15.教育传播系统的最重要的功能是()。 16.在大众传播中,受众具有()、()、()和()四个特点。 三、问答题 1.说明大众传播的特点; 2.比较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异同; 3.教育传播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4.教育传播的特点有哪些; 5.试论述教育传播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6.试论述互联网对教育传播的影响; 7.阐述教育传播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2.编码 3.译码 4.教育传播过程 5.先行组织者 二、填空/选择 1.编码过程包括()和(),译码过程包括()和()。 2.在教育传播过程中,选择教育传播媒体去呈现信息阶段,实质上是()的过程。 3.在通道传送阶段,利用教育传播通道将信号传送出去,也称()阶段。 4.先行组织者是()提出的。 5.先行组织者有三种类型,分别是()、()和()。 6.()教学策略是着眼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 7.()教学策略适合动作技能的培养。 8.影响学习效果的个性特征主要包括()、()、()等。 9.教育媒体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二是()。 10. 协作学习活动的基本方式主要有()、()、()、()、()和()等。 11.根据表达方式不同,模式可分为()、()和()三种类型。 12.()模式最适合用于公众演说类的传播过程。 13.贝罗模式由()、()、()和()四个要素组成,因此又称为()模式,适合解释教育传播过程。 14.模式有()、()、()和()四种功能。 三、问答 1.什么是教育传播过程?教育传播过程包含哪些基本要素? 2.画图并说明教育传播过程的六个阶段。 3.论述教育传播过程的设计; 4.什么是先行组织者?是由谁提出的。 5.论述五段教学策略的基本过程及其优缺点。 6.论述加涅的九段教学策略。 7.阐述假设—推理教学策略的教学过程。 8.阐述示范—模仿教学策略的教学过程。 9.说明教育传播媒体的作用及创设情景的类型; 10.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设计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 11.试论述伙伴协作学习活动过程。 12.试论述问题解决协作学习活动过程。 13.试论述角色扮演协作学习活动过程。 14.在教育传播过程中,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 15.在构建教育传播模式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16.试论述拉斯韦尔模式的传播过程,并作简要评价。 17.试用香农—韦弗模式解释一般的人类传播过程。 18.试论述贝罗模式的传播过程,并作简要评价。 19.画图并说明教育传播过程的基本模式; 20.了解四种基本的教学传播模式到特点及五种网络教育传播模式的传播过程。

教育传播学复习资料

08-09-1 教育传播学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传播、教育传播、大众传播、符号、系统、传播学、信息资源、把关人、模式、人际传播、媒介、受传者、群体传播、教学媒体、文化、信息、意义、网络传播、教育媒介、教学系统、受传者、组织传播、传播效果、群体、传播者、编码、受传者、语言符号、解码、反馈、讯息、受众、人际传播.非语言符号.组织传播 二、填空、选择 1.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的阶段。 2.传播学研究目的的三个层次。 3.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的五个传播要素。拉斯韦尔传播三功能说指的功能、拉斯韦尔的5w模式忽略了传播过程中要素 4.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5.传播模式具有的功能。 6.传播效果的类型及含义。 7.“媒介是人体的延伸”观点的提出者。 8.“把关人”概念是由___________提出的,教育传播中的主要把关人。 9.教育信息具有的特性。 10.卢因对传播学的贡献 11.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是。 12.首先提出:“地球村”概念的是 13.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阶段 14.传播学传播中的四要素模式中的四个要素。 15.信息包括的层次。 16.教育传播媒体具有的特性。 17.教育传播中教育传播心理主要包括的方面。 18.教育传播学研究的主要特点 19.传播学研究调查问卷设计的原则、传播调查问卷由等内容组成。 20. 从整体上看教育传播的主要功能 21.赖特的传播四功能 22.教育传播效果具有的主要特性。 23.设计和布置教室环境的基本原则是 24.教育传播环境具有的基本功能 25师生互动制具有的特点 26.根据教师的性格特征分,教师的类型 27.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的功能概括为 28.教育信息具有的五个特性。 29.传播学学科具有的5大特点。 30.优化传播效果的五个环节 31.教育传播媒体具有的特性。 32.教育传播经历了的四个阶段。 33. 媒介既讯息是____________的论点。 34.传播学诞生于的国家。 35.提出传播具有一般社会功能的传播学奠基人是

《教育传播学》试题B

*******2014—2015学年 第一学期 *****级 教育技术学 专业《教育传播学》课程试卷(B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传播学诞生的时间是20世纪 ( )。 A 、 20年代 B 、 30年代 C 、 40年代 D 、 50年代 2、把符号转换为信号叫( )。 A 、信道编码 B 、信道译码 C 、信源编码 D 、信源译码 3、通常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 ( )。 A 、教育传播 B 、组织传播 C 、人的传播 D 、内在传播 4、闭环结构具有的特点是 ( )。 A 、缺少反馈环节 B 、学生之间相互交叉作业 C 、教育传播效果一般较好 D 、也就是老师讲学生听 5、下面关于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是物质直接作用后留下的痕迹 B 、往往有多种形态 C 、都能被人直接感知 D 、在地球以外就没有了 6、下列属于传播要素的是( )。 A 、反馈 B 、编码 C 、译码 D 、教师 7、教育传播理论研究进入重过程阶段是在20世纪( )。 A 、 30年代后 B 、 40年代后 C 、 50年代后 D 、 60年代后 8、语言的最大长处是( )。 A 、模糊性 B 、多义性 C 、有限性 D 、抽象性 9、下列属于交叉学科的是( )。 A 、经济学 B 、生物化学 C 、物理学 D 、历史学 10、目前电话通道是( )。 A 、单向通道 B 、双向通道 C 、单一通道 D 、无线通道 11、人际传播属于( )。 A 、面对面传播 B 、间接传播 C 、人对人的传播 D 、大众传播 12、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 )。 A 、广义传播 B 、内在传播 C 、人际传播 D 、人的传播 13、大众传播是( )。 A 、间接传播 B 、目的集中的传播 C 、双向传播 D 、受众特定的传播 14、教育传播进入电子传播阶段是在( )。 A 、19世纪初 B 、20世纪初 C 、19世纪末 D 、18世纪末 15、重优化阶段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是( )。 A 、系统论 B 、传播学 C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D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6、我国《教育传播学》的教学大纲制定于 ( )。 A 、1985年 B 、1987年 C 、1990年 D 、1992年 17、从整体上看教育传播系统的功能是( )。 A 、教育者的传授 B 、受教育者的学习 C 、发展教育事业 D 、促进社会进步 18、“子弹论”是( )。 A 、学术上的理论 B 、报纸上提出的理论 C 、一种有限效果理论 D 、强效果论 19、下列答案中被麦克鲁汉认为是“冷媒体”的是( )。 A 、报纸 B 、广播 C 、电视 D 、课本 20、光学投影片不能传递的符号是( )。 A 、人工语言 B 、自然语言 C 、图像符号 D 、音响符号 二、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共5分)。 1、下列答案中属于传播基本条件的是 ( )。 A 、传播者 B 、环境 C 、信息 D 、通道 E 、受传者 试 卷 密 封 装 订 线 试 卷 装 订 线 院 系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教育传播学》试题1及其答案

《教育传播学》试题1及其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传播学诞生的时间是( )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2.把符号转换为信号叫( ) A.信道编码 B.信道译码 C.信源编码 D.信源译码 3.通常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 ) A.教育传播 B.组织传播 C.人的传播 D.内在传播 4.闭环结构具有的特点是( ) A.缺少反馈环节 B.学生之间相互交叉作业 C.教育传播效果一般较好 D.也就是老师讲学生听 5.下面关于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是物质直接作用后留下的痕迹 B.往往有多种形态 C.都能被人直接感知 D.在地球以外就没有了 6.下列属于传播要素的是( ) A.反馈 B.编码 C.译码 D.教师 7.教育传播理论研究进入重过程阶段是在( ) A.20世纪30年代后 B.20世纪40年代后 C.20世纪50年代后 D.20世纪60年代后 8.语言的最大长处是( ) A.模糊性 B.多义性 C.有限性 D.抽象性 9.下列属于交叉学科的是( ) A.经济学 B.生物化学 C.物理学 D.历史学 10.目前电话通道是( ) A.单向通道 B.双向通道 C.单一通道 D.无线通道 11.人际传播属于( ) A.面对面传播 B.间接传播 C.人对人的传播 D.大众传播 12.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 ) A.广义传播 B.内在传播 C.人际传播 D.人的传播

13.大众传播是( ) A.间接传播 B.目的集中的传播 C.双向传播 D.受众特定的传播 14.教育传播进入电子传播阶段是在( ) A.19世纪初 B.20世纪初 C.19世纪末 D.18世纪末 15.重优化阶段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是( ) A.系统论 B.传播学 C.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D.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6.我国《教育传播学》的教学大纲制定于( ) A.1985年 B.1987年 C.1990 年 D.1992年 17.从整体上看教育传播系统的功能是( ) A.教育者的传授 B.受教育者的学习 C.发展教育事业 D.促进社会进步 18.“子弹论”是( ) A.学术上的理论 B.报纸上提出的理论 C.一种有限效果理论 D.强效果论 19.下列答案中被麦克鲁汉认为是“冷媒体”的是( ) A.报纸 B.广播 C.电视 D.课本 20.光学投影片不能传递的符号是( ) A.人工语言 B.自然语言 C.图像符号 D.音响符号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5分) 1.下列答案中属于传播基本条件的是( ) A.传播者 B.环境 C.信息 D.通道 E.受传者 2.传播一般可分为( ) A.大众传播 B.自然的传播 C.动物的传播 D.人的传播 E.机器的传播 3.拉斯威尔的“5W”模式是( ) A.单向传播模式 B.线性传播模式 C.最早的传播模式 D.双向传播模式 E.文字形式的传播模式 4.教育传播过程的基本模式是( ) A.闭环模式 B.开环模式 C.课堂多媒体教学传播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带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将使教师从单纯地讲授知识转变为主要_____,学生从单纯地接收知识转变为主要依靠自学. 2.现代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_____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3.表征教育信息的符号可分为语言符号和_____两大类. 4._____主要利用模型、图像等,它比实物直观和语言直观更为优越. 5.学习资源包括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条件、_____、_____及学校卫生条件等等. 6.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边缘学科,其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及传播理论,而系统科学理论是它的方法论基础. 7.被誉为现代教学论的三大典型代表是苏联赞可夫的"新教学体系",美国布鲁纳的_____教学论和联邦德国瓦根舍因的_____教学论. 8.加涅提出的五类学习结果是理智技能,认知策略,_____,动作技能,态度. 9.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是综合性和_____. 10.有一只镜头焦距为50mm的照相机,标有如下光圈值2.8、4.5、5.6、8、11、16,如果拍照时选用的光圈值8,则此时相机镜头的进光孔直径为_____mm. 11.盒式录音机主要由_____、音频放大电路、超音频振荡电路、走带机构和喇叭等组成. 12.录像电视教材从表现形式上有讲授型、图解型、_____和表演型等四种. 13.录像机录像过程是通过磁头将电信号转换成磁信息记录在磁带上的_____过程.

14.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中的"教师"是负责_____和_____工作. 15.有时在播放录像带时,电视机图像画面出现白色水平横条干扰并伴有噪声,这时可以尝试调节录像机上_____旋钮来消除此干扰. 16.教学设计以_____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信息传播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将_____作为研究对象. 17.PC机的硬件系统主要由主机、内存储器、外存储器、_____和_____组成. 18.当代学习理论的三大学派分别是_____、_____和联结—认知学派. 19.课的划分依据一般为: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两课之间的间隔时间和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6分) 1.教育传播中,用来传递和取得教育、教学信息的工具是() A.教育传播模式 B.教育传播媒体 C.教育传播通道 D.教育传播环境 2.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论基础是() A.学习理论 B.教学理论 C.传播理论 D.系统科学 3.国外现代教育技术是在()的促进下兴起的. A.系统科学理论研究发展 B.学习与教学理论研究发展 C.教育传播理论研究发展 D.直观教育与媒体技术 4.校风和班风是属于教育传播活动中的() A.教育传播媒体 B.教育传播环境 C.教育传播通道 D.教育传播系统

教育传播学复习题库

教育传播学复习题库 1.思维的两大特点是指() A.直观性、间接性 B.概括性、逻辑性 C.间接性、概括性 D.逻辑性、间接性 答案:C. 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思维的特征。【应试指导】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的两大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2.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 )。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时快时慢 D.均匀递减 答案:B. 解析:无. 3.同一感觉器官在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下,感受性产生变化的现象叫做( )。 A.感觉的适应 B.感觉的对比 C.感觉的分化 D.感觉的相互作用 答案:B. 解析:无. 4.从本质上说,教学过程是( )。 A.一般认识过程 B.理性认识过程 C.特殊认识过程 D.感性认识过程 答案:C. 解析:无. 5.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有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不随意后注意 答案:C. 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注意的种类。【应试指导】随意后注意又称有意后

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产生的。. 6.学生上下课的铃声属于 ( ) A.音型 B.非语言符号声 C.自然音响 D.事物音响 答案:D. 解析:略. 7.情绪与情感是以下列哪种选项为中介的反映形式?( ) A.需要 B.动机 C.态度 D.认知 答案:A. 解析:无. 8.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是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答案:B. 解析:无. 9.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之前的基础的评价是(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发展性评价 答案:A. 解析:无. 10.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做好工作计划和总结 答案:B. 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应试指导】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和结果。.

《教育传播学》试题1及其答案

《教育传播学》试题1及其答案

《教育传播学》试题1及其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传播学诞生的时间是( )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2.把符号转换为信号叫( ) A.信道编码 B.信道译码 C.信源编码 D.信源译码 3.通常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 ) A.教育传播 B.组织传播 C.人的传播 D.内在传播 4.闭环结构具有的特点是( ) A.缺少反馈环节 B.学生之间相互交叉作业 C.教育传播效果一般较好 D.也就是老师讲学生听 5.下面关于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是物质直接作用后留下的痕迹 B.往往有多种形态 C.都能被人直接感知 D.在地球以外就没有了 6.下列属于传播要素的是( ) A.反馈 B.编码 C.译码 D.教师 7.教育传播理论研究进入重过程阶段是在( ) A.20世纪30年代后 B.20世纪40年代后 C.20世纪50年代后 D.20世纪60年代后 8.语言的最大长处是( ) A.模糊性 B.多义性 C.有限性 D.抽象性 9.下列属于交叉学科的是( ) A.经济学 B.生物化学 C.物理学 D.历史学 10.目前电话通道是( ) A.单向通道 B.双向通道 C.单一通道 D.无线通道 11.人际传播属于( ) A.面对面传播 B.间接传播 C.人对人的传播 D.大众传播 12.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 ) 第 2 页共 8 页

A.广义传播 B.内在传播 C.人际传播 D.人的传播 13.大众传播是( ) A.间接传播 B.目的集中的传播 C.双向传播 D.受众特定的传播 14.教育传播进入电子传播阶段是在( ) A.19世纪初 B.20世纪初 C.19世纪末 D.18世纪末 15.重优化阶段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是( ) A.系统论 B.传播学 C.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D.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6.我国《教育传播学》的教学大纲制定于( ) A.1985年 B.1987年 C.1990 年 D.1992年 17.从整体上看教育传播系统的功能是( ) A.教育者的传授 B.受教育者的学习 C.发展教育事业 D.促进社会进步 18.“子弹论”是( ) A.学术上的理论 B.报纸上提出的理论 C.一种有限效果理论 D.强效果论 19.下列答案中被麦克鲁汉认为是“冷媒体”的是( ) A.报纸 B.广播 C.电视 D.课本 20.光学投影片不能传递的符号是( ) A.人工语言 B.自然语言 C.图像符号 D.音响符号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5分) 1.下列答案中属于传播基本条件的是( ) A.传播者 B.环境 C.信息 D.通道 E.受传者 2.传播一般可分为( ) A.大众传播 B.自然的传播 C.动物的传播 D.人的传播 E.机器的传播 3.拉斯威尔的“5W”模式是( ) A.单向传播模式 B.线性传播模式 C.最早的传播模式 第 3 页共 8 页

教育传播学试题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教育传播学试题一 1.教育传播进入电子传播阶段是在 A.19世纪40年代以后B.19世纪70年代末以后 C.19世纪末以后D.20世纪20年代末以后 2.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被称为()A.自我传播B.人际传播C.群体传播D.组织传播 3.大众传播基本上是信息的()A.双向沟通B.多向传递C.单向流动D.循环往复 4.被誉为“语言学之父”的是()A.皮尔士B.索绪尔C.怀特D.连尼科夫 5.拉斯韦尔的“5W”模式最初是() A.文字模式B.图像模式C.数字模式D.表格模式 6.提出“S-M-C-R”传播过程模式的学者是() A.贝罗B.拉斯韦尔C.施拉姆D.德福勒 7.传播过程中,在接收端将信号转换为符号叫做()A.信源编码B.信道编码C.信道译码D.信宿译码 8.关于符号叙述正确的是()A.符号是可以发射的B.符号是具有物理性的 C.符号是信号的信号D.符号是具体的 9.聋哑人使用的手势语属于()A.象征性动作B.解说性动作 C.调节性动作D.适应性动作 10.信息在传递中会损耗、变形的教育传播系统结构是()A.开环结构B.闭环结构C.二步结构D.交叉结构 11.微笑不但表现在脸面上,还表现在眼睛上和全身肌肉的放松上,这是非语言符号的A.重要性B.普遍性C.多维性D.整体性 12.从说服传播的长期效果来说,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A.信源的可信性B.内容的说服力 C.传播对象的自身属性D.媒介的权威性 13.“老张的画很值钱”这一话语对于语言的误用在于()A.个人经验的影响B.两极化的影响 C.语言内涵的影响D.事实推论的混淆 14.信息论的创始人是()A.香农B.韦弗C.维纳D.皮尔士 15.内涵意义是()A.表示符号与事物间的代表性关系B.往往带有情感上的爱憎 C.是客观性的D.是字典上所表述的含义 16.计算机媒体属于()

教育传播学复习提纲

第1章绪论 (2) 一、传播的含义 (2) 二、人际传播 (2) 三、组织传播 (2) 四、教育传播 (2) 五、教育传播的概念 (3) 六、教育传播的构成要素 (3) 七、互联网引发的教育传播变革 (3) 第2章教育传播过程与模式 (4) 一、编码和译码 (4) 二、教育传播过程的阶段 (4) 三、拉斯韦尔模式(5W模式) (5) 四、香农—韦弗模式 (5) 五、师生面对面传播模式 (6) 第3章教育传播符号 (6) 一、符号的本质 (6) 二、非语言符号的功能 (6) 三、信息的本质 (7) 四、教育信息的主要来源:★教师:★客观事物:直接接触、感知 ★教学信息体:载有事物信息的物质载体 (7) 五、语言符号在教育传播中运用的原则:★要有明确的教育教学目的;★要有 针对性;★要有适当的强化;★要进行不断的调整;★要有整体性; (7) 第4章教育传播通道与媒体 (7) 一、教育传播通道的含义及其要素 (7) 二、教育传播通道的含义及其特点 (8) 三、教育传播通道的类型 (8) 四、教育传播通道中的干扰 (8) 五、媒体与教育传播媒体 (9) 六、简述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 (9) 七、教育传播媒体的一般功能和作用 (10) 第5章教育传播中的教师和学生 (10) 一、教育传播中教师的任务 (10) 二、教育差不多中教师的传播行为 (10) 三、教师的素质要求 (10) 四、教育传播中学生的任务 (11) 第6章教育传播环境 (11) 一、教育传播环境的概念 (11) 二、对教育传播影响较直接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三、网络传播环境 (12) 四、教育传播环境对教师的作用 (12) 五、教育传播环境对学生的作用 (12) 六、实现教育传播环境的优化的途径: (13) 第7章教育传播效果 (13) 一、教育传播效果的表征 (13)

《教育传播学》试卷二及答案

《教育传播学》期终考试题(B )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每小题1分,共20分) 1.传播学“五个W”公式的创始人是 ( ) A .卡尔·霍夫兰 B .拉扎斯菲尔德 C .哈罗德·拉斯韦尔 D .施拉姆 2.传播过程中,在接收端将符号转换为信息叫做 ( ) A .信源编码 B .信道编码 C .信道译码 D .信宿译码 3.教育传播学属于 ( ) A .横断学科 B .综合学科 C .交叉学科 D .单一学科 4.符号学的先驱是 ( ) A .皮尔士 B .索绪尔 C .怀特 D .连尼科夫 5.教育传播系统最重要的功能是 ( ) A .教育者的讲授 B .受教育者的学习 C .发展教育事业 D .促进社会进步 6.学生上下课的铃声属于 ( ) A .音型 B .非语言符号声 C .自然音响 D .事物音响 7.提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这一观点是 ( ) A .马歇尔·麦克鲁汉 B .哈罗德·英尼斯 C .欧文·戈夫曼 D .威尔伯·施拉姆 8.下列不属于多伊奇为评价模式提出的判断标准的是 ( ) A .模式的创见性 B .模式的简明性 C .模式的现实性 D .模式的推断性 9.香农研究电报通信时提出了通讯系统的传播模式的专著是 ( ) A .《传播模式论》 B .《通讯的数学理论》 C .《大众传播学诸论》 D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论》 10 .大众传播基本上是信息的 ( ) A .双向沟通 B .多向传递 C .单向流动 D .循环往复

11.老师描述圆时,往往用手比划圆形,这种动作属于() A.象征性动作B.解说性动作 C.调节性动作D.适应性动作 12.狄斯塔尔现象的形式化表述是() A.2>1+1 B.2<1+1 C.1+1>2 D.1+1<2 13.“填鸭式”讲课所形成的教育传播系统是() A.开环结构B.闭环结构C.二步结构D.交叉结构 14.媒介的“高清晰度”是指() A.字迹清晰B.声音清楚 C.信息的明确度高D.画面清晰 15.在麦克鲁汉眼中,下面属冷媒介的是() A.照片B.报纸C.印刷品D.电视 16.下列不属于德国学者纽曼提出的大众传播三特性的是() A.累积性B.深度性C.普遍性D.和谐性 17.有声电影被用于教育是在() A.20世纪30年代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60年代 18.施拉姆对传播功能的概括中不包括()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社会功能 19.传播学主要研究的是() A.自然传播B.动物传播C.人类传播D.机器传播 20.从说服传播的长期效果来说,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 A.信源的可信性B.媒介的权威性 C.传播对象的自身属性D.容的说服力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 案,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错选、多选不得分。每小题2分, 共10分) 1.下列属于传播基本条件的是() A.传播者B.受播者C.信息 D.环境E.通道 2.教育传播过程的基本模式是() A.闭环模式B.开环模式 C.课堂多媒体教学传播模式 D.远距离媒体教学传播模式

教育传播学复习题

教育传播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教育传播学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教育传播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2、传播理论是传播研究者对某些传播现象和问题的系统解释和集中探讨,是一种体系。 3、传授信息的行为或过程称为传播。 4、教育信息教学中的五段教学整合(设计)方略包括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等。 5、关于教育信息的设计,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提出了著名的九段教学策略,包括引起注意、告之学习目标、刺激回忆、呈现内容、提供指导、引出作业、提供作业反馈、评介作业、促进保持和迁移。 6、优秀传播模式具有构造功能、解释功能、引导功能、简化功能、预示功能等 7、优秀传播模式具有呈现性、整体性、超陈性、启发性、实用性的特点。 8、传播模式的表现形式有词语式、图解式、数学式。 9、构建优秀的教育传播模式应遵循科学性、现实性、简明性、操作性、创见性的原则。 10、应用传播模式须坚持审查批判原则、服从事实原则、有用有利原则。 11、信息过量将导致社会信息泛滥、信息超载、信息资源浪费及信息疾病。 12、教育信息主要来源于教师、客观事物及教学信息体。 13、教育信息具有科学性、目的性、系统性、共享性、多样性的特点。 14、在教育传播中应用非语言符号必须坚持辅助性原则、准确性原则、适宜性原则、稳定性原则和情感性原则。 15、教育传播通常有学生-教师、学生-媒体、学生-实际事物、学生-家庭、学生-学生等通道。 16、构成传播媒介的核心要素是物体、符号、信息,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7、传播媒介具有实体性、中介性、负载性、还原性、扩张性特点。 18、哈罗德.拉斯韦尔在《宣传、传播和舆论》一书中明确使用了“大众传播概念”,提出应进行“大众传播”研究,标志着其由宣传研究转向传播研究。 19、库尔特·勒温创立了传播学中的守门理论,理性阐述了守门行为和守门人概念。 20、霍夫兰的突出贡献在于使传播研究加强了对传播效果研究的重视。 21、拉扎斯菲尔德提出了意见领袖论,即信息中间站的影响,初步揭示了社会传播的复杂性。 22、威尔伯·施拉姆在1973年写成《人类传播概论》一书,标志着传播学基本体系的初步形成。 23、1985年6月,复旦大学成立文化与传播研究中心,这是我国第一所高校传播学研究机构。

《教育传播学》试卷四及答案

第一学期《教育传播学》试题(B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得分评卷人 1、教育传播 2、媒体 3、教育传播环境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得分评卷人 1、拉斯威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所界定的传播的三大功能是:、和。 2、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发展在重优化阶段的研究重心是。 3、教育传播系统的最重要功能是。 4、亚里斯多德的传播模式被认为最适合用于类传播过程。 5、贝罗传播模式的四个基本要素是、、、和。 6、教育传播媒体按其作用的感官和信息的流向,可以分为、、、和。 三、简述题:(每题8分,共48分) 得分评卷人 1、简述教育传播在其电子传播阶段的主要特征。 2、简述教育传播学研究的对象。 3、简述研究传播过程中,所建立的模式的主要功能。 4、简述非语言符号的特性。 5、简述麦克鲁汉媒体理论的基本观点,并作简要评价 6、简述重复作用原理。 四、论述题:(共22分) 得分评卷人

阐述在教育传播中常用的非语言符号及其有效的运用方法。(22分) 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教育传播 教育传播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递给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5分)。 2、媒体 媒体是英文Media的译名,也称媒介,是指载有信息的物体;连接传者与受者双方的中介物;人们用来传递和取得信息的工具(5分)。 3、教育传播环境 教育传播环境是指围绕教育传播活动四周的一切事物;是教育传播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外部条件的总和(5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拉斯威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所界定的传播的三大功能是:监视环境、应付环境和传递遗产。 2、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发展在其重优化阶段的研究重心是教育传播过程的优化设计。 3、教育传播系统的最重要功能是受教育者的学习。 4、亚里斯多德的传播模式被认为最适合用于公众演说类传播过程。 5、贝罗传播模式将播过程分解为四个基本要素,它们是:信源、信息、通道和受播者。 6、教育传播媒体按其作用的感官和信息的流向,可以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交互媒体和综合媒体。 三、简述题:(每题8分,共48分) 1、简述教育传播在其电子传播阶段的主要特征。 答案要点: 电子传播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信息量大、质量高,达到了系统化、科学化(2分);传播媒体多样化、多媒化(2分);传播方式,除口耳相传、读写训练外,又有了人机对话(2分);传播中使用的感官,是视、听觉并用(2分)。 2、简述教育传播学研究的对象。 答案要点: 教育传播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有: (1)教育传播系统的研究(1分)。 (2)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研究(1分)。 (3)教育传播内容的研究(0.5分)。 (4)教育传播符号的研究(0.5分)。 (5)教育传播通道和媒体研究(1分)。

《教育传播学》期末考试复习材料

《教育传播学》期末考试复习材料 一、填空题 1 、传播的类型:自然的传播、动物的传播、人的传播、机器的传播。其中人对人的传播还有四种类型: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教育传播。 2 、传播的功能:1、拉斯韦尔认为:监视环境、应付环境、传递遗产。2、施拉姆认为: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 3 、教育传播系统四要素六种关系: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者——教育媒体;受教育者——教育信息;受教育者——教育媒体;教育信息——教育媒体。 4 、拉斯韦尔模式(5W):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Whom,with, What Effects. 5 、亚里士多德传播模式:演讲者、演讲内容、听者、场合和效果。 6 、直接接触事物的方式:1、实践;2、实验;3、参观。 7 、教育信息的主要来源:1、教师;2、客观事物;3、教育信息体。 8 、教育信息的特性:1、科学性;2、目的性;3、系统性;4、共享性;5、多样性。 9 、符号的分类:语言符号(自然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和人工语言)和非语言符号。 10、教育传播中常用的语言符号:1、教科书中的语言符号;2、教师语言;3、校园广播语。 教育传播中常用的非语言符号:1、教师的非语言符号:象征性、说明性、表露性、体调性、空间的、类语言符号、副体态语言;2、教材的非语言符号:○1、标本、模型与演示实验;○2、插图、挂图与简画;○3、电子教材中的非语言符号;3、教育传播环境 11、教育传播的多符号系统特性:1、多符号性;2、整体性;3、互补性。 12、戴尔经验之塔理论中做的经验内容:1、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2、设计的经验;3、参与演戏。 13、教师的性格特征:1、理智型教师;2、意志型教师;3、情感型教师;4、组织型教师。 14、教师的素质要求:1、热爱教育传播事业;2、具有比较渊博的知识;3、掌握教育传播技术;4、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15、学生传播行为的特征:1、目的性;2、主动性;3、选择性。 16、教育传播环境:1、校园环境;2、教室环境;3、社会信息;4、人际关系;5、校风班风;6、电、光、声、色、空气、温度。 二、简答题 1、什么是传播?(3) 传播是人类的活动。传播是一种以发出刺激为开头、以产生反应为结果的过程。没有反应,不算传播。传播是一种互动的:有传播者的信息传递活动,又有受播者的接收活动,两者不可或缺。传者、受者、信息、通道等是传播的基本条件。人的大部分行为者可以是传递信息的媒体。传播的目的,在于分享信息,互相影响建立共识,不断调节各自的行为变化。广义的传播,包括一种机器影响另一种机器程序的信息传播,即机器的传播,当然也包括自然界动物、植物之间的信息传播。 2、比较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3—4) 人际传播: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人际传播可以是面对面的直接传播,也可以是以媒体为中介的间接 传播。面对面的传播主要以语言表达信息,或用表情、姿势来强化补充语言的不足。以媒体为中介的传播,使用的媒体主要有:电话、电视、书信、网络等。人际传播的目的是:(1)了解别人,并使别人了解自己,以实现彼此沟通,建立和谐的关系;(2)进一步认识自己,从了解别人对自己的反应中,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态度,使之符合社会的需要。 组织传播:是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组织传播的目的是:(1)与

教育传播学试题

教育传播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传播学属于(A) A.交叉学科 B.综合学科 C.横断学科 D.单一学科 2.把信号转换为符号叫( B ) A.信道编码 B.信道译码 C.信源编码 D.信源译码 14.60年代后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重心是( C ) A.教育传播媒体的效能 B.教育传播媒体的特性 C.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 D.教育传播过程的设计 15.目前我国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处于(A) A.初期阶段 B.发展阶段 C.完善阶段 D.成熟阶段 17.从系统与环境的关系上看教育传播系统的功能是( D ) A.教育者的传授 B.受教育者的学习 C.发展教育事业 D.促进社会进步 19.下列答案中属于阶段性教育传播效果的是(A) A.教育规模 B.毕业生的工作能力 C.毕业生的工作成果 D.毕业生的工作性质 6.下列属于传播要素的是(D ) A.反馈 B.编码 C.译码 D.教师 17.从整体上看教育传播系统的功能是( C ) A.教育者的传授 B.受教育者的学习 C.发展教育事业 D.促进社会进步 5.教育传播系统最重要的功能是( B )A.教育者的讲授B.受教育者的学习

C.发展教育事业D.促进社会进步 三、判断题(认为对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认为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传播是一种互动。(√) 2.信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表征。() 3.学生的反馈信息来自学生译码之后表现出来的信息。() 4.非语言符号传递信息具有真实性。() 5.教育传播系统的控制其实就是教师怎样控制学生的学习。() 6.干扰可出现在教育传播的各个环节中。(√) 7.人类信息体承载的信息都可以共享。() 8.科技的发展将使利用媒体自主学习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传播模式。(√) 9.没有信息我们就什么也不知道。(√) 10.“测谎仪”是根据非语言符号的多维性设计的。() 6.教师可以影响学生的社会经济地位。(√) 7.学生在接收和进行信息译码期间和之后都可产生反馈信息。(√) 4.信息是消息的内核,消息是信息的外壳。(√)9.传播中的干扰只能减少,不能消除。(√)5.教育传播主要是指教育信息的传递或教育信息系统运行。(√)6.即便是一个人,也可能会有传播行为产生。(√)9.某种程度上,教师是教育传播中的“把关人”。(√)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教育传播媒体的一般功能是() A.激发兴趣 B.传递信息 C.储存信息 D.提高效率 E.控制学习 10.教育传播环境主要有四种功能:________功能、________功能、________功能、________功能。 1.教育传播系统构成的四要素是指(abcd )A.教育者B.教育信息C.教育媒体 D.受教育者E.教育效果

教育传播学试题一

.教育传播学属于().交叉学科.综合学科 .横断学科.单一学科 .把信号转换为符号叫()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信道编码.信道译码 .信源编码.信源译码 .说话时不自觉地抠脑门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象征性动作.情绪性动作 .适应性动作.调节性动作 .符号地外延意义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主观上地定义.感情上地定义 .客观定义.主观和客观定义 .再生信息就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人工信息.自然信息.机器信息.感知信息 世纪年代后,融入教育传播学地理论是() .认知学习理论.系统论 .“经验之塔”理论.行为主义 .我国引进教育传播学地概念和理论是在()世纪年代初世纪年代初 世纪年代初世纪年代初 .教育传播理论研究地重媒体阶段是在()世纪年代世纪年代 世纪年代世纪年代 .下列属于单一学科地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社会学.信息论.生物化学.社会心理学 .目前地电视基本上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双向媒体.单向媒体.视觉媒体.第四媒体 .大众传播地基本特点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目地明确.内容严格规定 .媒体和通道多样.受众不定 .随着文字地出现出现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教育地巨大变革.专职教师.印刷术.口耳相传 世纪年代后出现地教育传播媒体是() .有声电影.磁带录音机 .电视.无声电影 年代后教育传播理论研究地重心是()

.教育传播媒体地效能.教育传播媒体地特性 .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教育传播过程地设计 .目前我国教育传播学地研究处于()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初期阶段.发展阶段.完善阶段.成熟阶段 .教育传播学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教育学地分支.哲学地分支 .教育技术学地分支.心理学地分支 .从系统与环境地关系上看教育传播系统地功能是() .教育者地传授.受教育者地学习 .发展教育事业.促进社会进步 .图解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图像符号.目视符号 .图画符号.静态图像 .下列答案中属于阶段性教育传播效果地是().教育规模.毕业生地工作能力 .毕业生地工作成果.毕业生地工作性质 .微媒体地特征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表达能力强.传播范围小 .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地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写在题干后地括号内;错选、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分,共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电子媒体地优越性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表达能力强.传播范围广.记录准确 .交互功能强.传输迅速 .教学信息地主要来源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符号信息载体.机器信息载体.客观事物 .教师.教学信息体 .教育传播媒体地一般功能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激发兴趣.传递信息.储存信息.提高效率.控制学习 .下列关于传播学地说法正确地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主要研究人地传播.诞生于世纪年代.是一门横断学科 .是教育传播学地一个分支.研究有生命或无生命体之间地传播 .导致“有限效果论”产生地有关研究是().霍夫兰在军队地研究.乔治?格伯纳关于观看电视地研究 .“比戈特先生”漫画研究与年两次美国总统大选研究 .麦戈比关于大众传播减少心脏病地研究 三、判断题(认为对地,在题后地括号内打“√”,认为错地打“×”.每小题分,共分)

《教育传播学》试卷二及答案

《教育传播学》试卷二及答案

《教育传播学》期终考试题(B )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 分 得 分 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传播学“五个W”公式的创始人是 ( ) A .卡尔·霍夫兰 B .拉扎斯菲尔德 C .哈罗德·拉斯韦尔 D .施拉姆 2.传播过程中,在接收端将符号转换为信息叫做 ( ) A .信源编码 B .信道编码 C .信道译码 D .信宿译码 3.教育传播学属于 ( ) A .横断学科 B .综合学科 C .交叉学科 D .单一学科 得 分 评卷 人

4.符号学的先驱是() A.皮尔士B.索绪尔C.怀特D.连尼科夫 5.教育传播系统最重要的功能是() A.教育者的讲授B.受教育者的学习 C.发展教育事业D.促进社会进步 6.学生上下课的铃声属于() A.音型B.非语言符号声C.自然音响D.事物音响 7.提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这一观点是() A.马歇尔·麦克鲁汉B.哈罗德·英尼斯C.欧文·戈夫曼D.威尔伯·施拉姆8.下列不属于多伊奇为评价模式提出的判断标准的是() A.模式的创见性B.模式的简明性 C.模式的现实性D.模式的推断

性 9.香农研究电报通信时提出了通讯系统的传播模式的专著是() A.《传播模式论》B.《通讯的数学理论》 C.《大众传播学诸论》D.《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论》 10.大众传播基本上是信息的() A.双向沟通B.多向传递C.单向流动D.循环往复 11.老师描述圆时,往往用手比划圆形,这种动作属于() A.象征性动作B.解说性动作C.调节性动作D.适应性动作12.狄斯塔尔现象的形式化表述是() A.2>1+1 B.2<1+1 C.1+1>2 D.1+1<2 13.“填鸭式”讲课所形成的教育传播系统是() A.开环结构B.闭环结构C.二步结构D.交叉结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