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射洪县稻田生态养鱼产业发展规划

射洪县稻田生态养鱼产业发展规划

射洪县稻田生态养鱼产业发展规划
射洪县稻田生态养鱼产业发展规划

xx稻田生态养鱼产业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

射洪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幅员面积1496平方公里,全县辖30个乡镇,总人口104万人,农业人口80万人,是唐代大诗人陈子昂的故乡,中国名酒沱牌曲酒的产地,是四川省丘陵地区经济发展示范县、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县和首批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县。我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水面

7.2万亩,其中可养水面

3.2万亩。2011年水产品产量6500吨,渔业产值

1.3亿元。全县有xx面积

18.5万亩,其中囤水田

4.4万亩,为稻田养鱼开发具备了有利条件。

二、稻田养鱼现状

我县稻田养鱼历史悠久,在80年代中后期就开始大力发展稻田养鱼,稻田养鱼有一定的发展基础,但因沿袭传统的养殖方式,鱼产量不高,品质没有突破,全县稻田养鱼多年徘徊在1万亩左右,亩产不足50斤,稻田养鱼目前存在的问题是:

(一)养殖技术相当落后。目前我县稻田养鱼还沿用传统的养殖模式,技术手段较为落后,有的养殖户甚至让其自生自灭地生长,导致产量少、质量低、效益差,市场竞争力不强。

(二)养殖规模小。由于农村生产采取包产到户的形式,因此许多农户的水田较为分散,且面积不大,各家各户没有采用专业合作社的形式联合起来养殖,导致技术水平参差不

齐,有些农户甚至亏本,严重打击了他们的稻田养鱼积极性。

(三)资金缺乏,推广手段单一,政府引导较少。

1、近年来,县财政未安排支农专项资金用于水产发展,特别是稻田养鱼的补助资金根本没有,而农户由于资金缺乏,没有能力购买种苗等原因而无法进行稻田养鱼,同时政府的宣传引导较少,导致这几年的养殖面积增长缓慢。

2、水产技术推广经费不足,只能停留在办培训班和稻田田间指导的形式进行技术推广,根本不能进行办示范,推广手段单一,对提高稻田养鱼的养殖技术和提高水产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三、稻田养鱼的前景分析

近年来,我县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下大力气寻找可以发展我县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实践证明,目前在农业社会中还没有哪项生产方式能像稻田养鱼那样简单易行,投入少、见效快、效果显著;稻田养鱼在不额外占用耕地情况下,既能稳定粮食生产,又能提供优质水产品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它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稻鱼产量,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水面资源、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提高土地综合效益,而且可以辐射到千家万户,适合当地群众发展,是当地兴农富民的好举措,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四、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自然资源为依托,充分利用“一水两用,一地两收”的有效资源,以提高稻田渔业综合生产能力

为突破口,以稻田渔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稻田生态养鱼,集政策、资金、科技、服务的优势,确保稻田生态养鱼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稻田养鱼产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二)总体目标

全县规划三年发展稻田养鱼面积达到10万亩,高产示范养殖面积达到1万亩,其中:

2012年全县发展稻田养鱼1万亩,示范片养殖面积1000亩,实现稻田养鱼产量250吨,产值500万元。

2013年全县新增稻田养鱼面积2万亩,示范片养殖面积4000亩;稻田养鱼总面积达到3万亩,示范片面积达到5000亩,实现稻田养鱼产量1000吨,产值2000万元。

2014年全县新增稻田养鱼7万亩,示范片养殖面积5000亩;稻田养鱼总面积达到10万亩,示范片养殖面积达到1万亩,实现稻田养鱼产量5000吨,产值1亿元。

五、具体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动产业发展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发展稻田养鱼是一项颇具效益的系统工程,更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种有效生产方式。为切实加强对稻田养鱼工作的领导,县成立发展稻田养鱼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县水务局、县农业局、县财政局、县林业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水务局,主要负责全县稻田养鱼的规划制定、协调服务、督促检查、政策兑现等工作。各乡(镇)成

立相应组织机构,责任到人,确实把稻田养鱼作为当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工作来抓,采取有效方式和有力措施,真正把该项工作抓实抓好。

(二)加快稻田养鱼先进技术的推广

1、建设稻田工程,提高养鱼产量。原有养鱼稻田要做好鱼沟、鱼凼的修复工作,新增的稻田养鱼田块要在栽秧前及时建设,因地制宜地开挖鱼沟和鱼凼,有条件的可用水泥砂浆修建永久鱼凼。

2、稻田养鱼与有机稻种植相结合。两者相得益彰,生产出的稻米香纯,稻鱼甘美,产品竞争力增强。

(三)大力发展稻田养鱼示范片建设

县水务局、县农业局、各乡(镇)要选择集中成片,水源条件较好的稻田进行示范片建设,每个乡镇稻田养殖示范片建设最少要在50亩以上,重点乡镇

示范片建设最少要在100亩以上,示范片建设要求鱼产量亩产60公斤以上,亩产值1200元。

(四)加强政府的技术指导和对外宣传引导工作

1、积极做好稻田养鱼的技术指导工作。利用办培训班和示范片建设等形式,引导养殖户正确进行稻田养鱼,特别是技术方面,水产技术推广人员要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养殖户科学养殖。

2、各部门要做好项目产前、中、后期服务。搞好产品营销和渔需物质供给,解决苗种短缺问题,掌握信息,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稻田养鱼,发展订单渔业,做到规划合理,管

理到位。逐渐提高稻鱼品质质量,确保稻田养鱼成为真正的生态食品。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确保经济效益的增长和增加养殖户的收入。

(五)加大财政投入,制定政策,促进发展

为调动广大农民发展稻田养鱼的积极性,通过政府扶持,制定激励措施,引导他们进行稻田养鱼,对发展稻田养鱼出台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凡稻田采取标准化沟凼式养殖,并对凼使用砖、水泥浇砌等永久性硬化措施,而且深度达

0.8米以上的,按每平方米坑凼标准进行补助,同时投放鱼种进行差额补贴。

(六)引导农户成立稻田养鱼专业合作社

稻田养鱼涉及千家万户,政府难以投入大量的资金解决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采取“专业合作社+企业+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农户组建稻田养鱼专业合作社,引导和辐射农民走产业化、特色化、标准化道路,力争3年内全县稻田养鱼面积达到10万亩的奋斗目标。

附件:

《xx发展稻田养鱼面积规划表》

二0一二年六月十八日

xx发展稻田养鱼面积规划表序号乡xx2012年

其中示范

面积

片面积

40050

40050

40050

40050

40050

40050

40050

40050

40050

40050

40050

40050

40050

40050

40050

40050

40050

40050

40050

4005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013年2014年其中示范面积片面积01青岗镇

2仁和镇

3大渝镇

4太乙镇

5洋溪镇

6曹碑镇

7明星镇8官升镇9万林乡10涪西镇11金华镇12天仙镇13复兴镇14金家镇15广兴镇16沱牌镇17太兴乡18陈古镇19香山镇20瞿河乡21金鹤乡22东岳乡23文升乡24潼射镇25凤来镇26双溪乡27太和镇

28玉太乡29青堤乡30伏河乡合计

发展稻田养鱼的价值与效益

发展稻田养鱼的价值与效益 李忠清 222009317011146 09级生科5班 【摘要】 稻田养鱼是水、土资源综合利用的立体开发实用生产项目,具有投资少、收益大、见效快,增粮、节地、节水等优点。稻田养鱼在我国南方已有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北方地区起步较晚出稻田养鱼是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的典范,:本文在论述稻田养鱼历史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几个方面阐述了稻田养鱼的现实意义。最后,简要分析了发展稻田养鱼的现实可行性。 【关键词】稻田养鱼价值生态 中国是世界上发展稻田养鱼最早的国家,稻田养鱼是将种稻、养鱼有机结合在同一块农田中的农业生产,是一种典型的循环农业生产模式。稻田养鱼在中国具有历史久、面积大、分布广、效益好的特点,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当前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大的全局性意义。现代农业的本质特点是高投入、高产出,能够保障农产品供给的数量,保证农产品供给的质量,促进农民收入增加,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柯炳生,2007)。但是,在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中,因化肥、农药、地膜等化学品的过度使用造成环境污染、生态蜕变、‘动植物物种单一化等问题,要求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摆脱依赖石油农业的局面,寻找新的发展途径,发展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就成为现实的 一、稻田养鱼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1.1 稻田养鱼在我国的发展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淡水养鱼的国家。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卜辞有“在圃渔,十一月”的记载,可见中国最早的池塘养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根据历史文献分析和考古发掘推断,最迟在东汉时期,我国就已开始稻田养鱼。成书于1 700多年前的《魏武四时食制》中明确记载了稻田养鱼的情况:“郫县子鱼,黄鳞赤尾,出稻田,可以为酱”。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四川、陕西等地的汉墓中,陆续发现了有关稻田养鱼起源的证据。可见,中国稻田养鱼历史悠久。 1.2稻田养鱼的现状 根据《中国农产品供求信息网》2000年8月16日报道,近年来,稻田养鱼已经扩展到全国大部分地区。如江苏省90%以上的县开展了稻田养鱼,1996年该省仅有稻田养殖面积292.67 khm2,2000年已发展到1 866.67khm2。目前,江苏省稻田养鱼正逐步改变过去分散、面积小和粗放粗养的传统格局,形成了区域连片、规模生产、商品化经营的新格局,江苏省万亩以上基地乡镇多达80个,66.67khm2以上的县已达12个。江西省1990年已有75个县(市)推广了稻田养鱼,占全省总县(市)数的77%以上,稻田养成鱼面积达303.4khm2,平均单产成鱼17.3kg/667m¨,最高的安远县平均达71kg/667m2,全省年产成鱼7 882t。贵州、新疆、内蒙、甘肃等偏远和经济不发达的省、自治区也在积极开展稻田养殖技术试验和推广工作。统计表明,1999年全国稻田养鱼面积发展到19986.67khm2,比1996年增加5533.3khm2,增幅达38.3%。大量实践表明,稻田养鱼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稻田养鱼模式及技术要点

稻田养鱼技术要点 作者:余海文章来源:新县渔业局点击数:1838 更新时间:2015/11/27 1、稻田的选择:养鱼稻田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能确保旱涝保收。稻田田埂、田底保水性能要好,不能漏水。为便于管理,养鱼区尽量集中连片。光照条件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因素,光照条件越好,对田鱼的生长越有利。 2、养鱼设施建设:开挖鱼沟、鱼坑,加高加宽加固田埂,安装拦鱼栅等,是稻田养鱼的基本设施,也是维持稻鱼共生的基本条件。⑴鱼沟、鱼坑的建设标准是:鱼沟一般宽0.6-1.0米,深0.5-0.6米;鱼坑深0.6-1.0米,面积一般10平方米左右。鱼沟、鱼坑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以上。在布局结构上应视稻田的大小和开头而定,一般为“十”字形、“丰”字形和“田”字形。鱼沟、鱼坑之间要互相连通,它们的边堤一般用泥土堆成,有条件的可以用水泥、砖、石等砌成永久性设施。⑵加高、加宽、加固田埂,一般要求加高至0.4-0.5米,加宽至0.3-0.4米,土要夯实,有条件的可以用水泥、砖、石等砌成永久性田埂。⑶拦鱼栅的作用主要是防逃,一般安装在进、出水口处。拦鱼栅的材料可用聚乙烯网布、铁丝网等,网眼大小的选择以不会逃鱼为标准。为确保水流畅通,在进、出水口之间最好有一条直通的鱼沟。 3、清田消毒工作:在投放鱼苗种之前,需要对稻田进行清田消毒,清除野杂鱼及敌害生物,消灭病菌。消毒药物可选用茶粕、生石灰、漂白粉或专用消毒药物。⑴茶粕采用带水清田的方法,保留水深10-20厘米,每亩用量为20公斤左右。使用前先将茶粕进行粉碎,用水浸泡一昼夜后,再加水冲稀,连浆带渣遍泼稻田,过15天后,毒性消失,即可放养;⑵生石灰一般也带水消毒,每亩用60-75公斤,兑水化开即全田泼洒; ⑶漂白粉每亩用7.5公斤,带水泼洒。消毒后5-7天,即可放养;⑷专用消毒药物按说明书使用。 4、鱼苗种放养:一般地,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基础条件和不同的养殖目的而采用不同的放养模式,如养殖成鱼、养殖鱼种、成鱼和鱼种套养或其它品种混养等,不同的养殖方式,对鱼苗种的放养均有不同的要求。放养密度要根据投饲强度的安排和产量指标要求等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一般在⑴不进行人工投饲的情况下单养田鱼成鱼,每亩可放养规模为30-50尾/公斤的鱼种200-300尾或夏花500-600尾;⑵采取人工投饲方式养殖田鱼成鱼的,每亩可放养规格为20-40尾/公斤的鱼种500-600尾或夏花1000-1200尾。放养的鱼种要求规格整齐,体格健壮,体表无损伤或少损伤。放入稻田以前,鱼体要用5-8%的食盐水或10PPM的孔雀石绿溶液进行集中药浴10分钟左右,有条件的,可选用专用鱼种消毒剂进行消毒。放鱼苗种时,要注意运输用水与田水的温差不能超过2℃,若温差比较大,则应慢慢加水,让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鱼苗种放养操作要熟练、轻快,防止鱼体受伤。放入的位置应选择在鱼坑和鱼沟中,让其自行分散。 5、鱼饲料的选择与投喂:田鱼属杂食性鱼类,它的饲料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天然饵料,这类饵料可以通过施基肥、追肥进行培育,水稻的害虫也是其饵料来源之一。传统稻田养鱼的鱼饲料主要是依靠天然饵料。第二类饲料是人工饵料,靠人工投喂供给。一般农户,人工饵料以自有的米糠、麸皮、青料及大、小麦等杂粮为主,也可投

稻田养鱼效益分析

稻田养鱼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1、节约耕地稻田养鱼可以综合利用稻田空间,进行立体开发。它节约耕地,既可减少占田挖鱼塘,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又可避免因单一种粮效益不高而撂荒耕地的现象发生。 2、节约肥料鱼类在稻田中活动可起到保田造肥作用,有利于禾苗有效分蘖增多和谷粒饱满。据统计,亩产成鱼90公斤的稻田,鱼排出的烘粪便相当于增加12.6千克纯氮,折合尿素27.4千克。 3、节约用工稻田养鱼工程建设使稻田的进排水渠、田埂等得到永久性修固,不需要每年再护田埂;鱼的觅食活动可疏松泥土,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可以免耕;草食性鱼类以稻田杂草为食,不需要人工除草。 4、节省农药鱼能吞食水稻的害虫,还可吃掉多余的“稻脚叶”,可使稻田通风、透光性增强,增加溶氧,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据试验观察,不养鱼稻田中飞虱、稻叶蝉的发生率,比养鱼稻田高200%至300%。每年每亩稻田可节约农药开支10至15元。 5、增产粮食稻田养鱼虽然因开挖沟占用少量面积(一般占稻田面积5%至10%),但由于在稻田内养鱼,使土壤肥力提高,杂草减少,水沟使水稻产生边行优势,透光性增加,稻田水温升高,有利于水稻的分蘖,能使水稻产量增加5%至10%。 6、增产鲜鱼稻田养鱼把池塘养鱼的高技术和稻田的生态优势充分

结合起来,使产量大大提高。亩单产一般能达到50至100公斤。7、增加收入稻田养鱼最适合家庭式经营,增收具有普遍性和直接性。一般的稻田养鱼每亩可综合增收300至500元,如果实施工程改造的稻田,平均每亩可增收400至1000元,甚至1000元以上,远远超过了超过稻谷的收入。 二、生态效益 1、增加有效蓄水养鱼的稻田相应加高、加固了田埂,开挖沟渠大大增加增加了蓄水能力,有利于防洪抗旱,而且田埂加固后,不再渗水。 2、除虫灭害防病稻田养鱼后,田里对人类有害的病原生物大为减少,如血吸虫、丝虫、蚊子幼虫等基本绝迹。 3、促进生态环境优化稻田养鱼后,水稻的病虫害明显下降,农药使用量大大减少,使稻田环境中和稻谷中的农药残毒有所减少,而且稻田中害虫天敌蜘蛛、青蛙明显增加。 4、鱼类的增肥保肥效果显著水稻一生中后吸收的养分2/3来自土壤的自生肥力,只有1/3来自人工施肥。纵观稻田全局,水稻、杂草、光合细菌和浮游生物一类的生物都是依靠细胞内含的叶绿素,利用水、二氧化碳和养份,借助光合作用来组织自己的机体。这就是说,稻田的土壤和水体,除了供给水稻生长外,其他养分同时也被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所夺走。稻田养鱼后,首先消灭和抑制了杂草这一因素,起到了保肥作用。

稻田养鱼技术规范

稻田养鱼技术规范 第一节稻田养鱼的意义 稻田养鱼是利用稻鱼共生原理,把水稻种植和鱼类养殖在稻田水域空间中紧密地结合起来,最后达到稻鱼双丰收的生产方式。 一、生态效益 1、在稻田的生态环境中,鱼通过取食水中的浮游动、植物,底栖动、植物、有机碎屑、杂草及一部分害 虫等,把在传统的耕作中注定要被流失、遗弃而浪费的能量物质,转化成鱼和鱼粪,在鱼产量得到增加的同时, 使稻田土壤肥力得到增加,土壤结构得到改善,从而使稻谷产量也得到增加。 2、稻田养鱼通过合理安排与调整稻田的平面与主体布局,实现了农业生产活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实 现了农业生产活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了农业生产系统与农业环境系统之间的物质与能量循环关系的相 互协调,达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的兼容与统一。另外,由于养鱼的稻田少施化肥和农药,对保持地 力和提高农产品质量有积极意义。可以说稻田养鱼是生态农业建设的好方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好典型。 二、经济、社会效益 1、稻田养鱼是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我县扶贫工作任务艰巨,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脱贫致富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增收脱贫关键一条是要有好的生产门路和收入渠道。稻田养鱼,一般可收入几百元、上千元,且都是现金收入,对丰富菜篮子、活跃市场经济、改善膳食结构、增加动物蛋白、增强 人民体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稻田养鱼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好方式。稻田养鱼不仅不破坏农田的基本结构,不破坏粮食的生 产能力,并可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且稻田养鱼具有明显的增水、增收、增粮、增鱼和节地、节肥、节工、节支的“四增四节”效益,被形象地誉为“四小工程”,即小水窑、小肥料厂,小粮仓、小银行。它是融种稻、 养鱼、蓄水、增肥为一体,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一体的好模式。 3、是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措施。养殖业结构调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养殖方式的调整,二是品 种结构的调整,品种结构的调整主要原因在市场,养殖方式的调整主要应是开拓新的养殖水域,而稻田养鱼这 种生产方式正是适应了这种要求,是调整养殖业结构乃至调整整个渔业结构的有效措施。 总之,稻田养鱼是一项一举多得,利国利民、振兴农村经济的重大举措,是带有方向性、全面性的重要工 作,是一件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事情。 第二节稻田养殖的条件与设施 一、稻田养鱼应具备的条件 为了保证饲养鱼类在稻田内正常活动和生长,一般应具备下列条件: 1、水源充足稻田水源要充足,排灌方便、蓄水力强、雨季山洪爆发不受冲刷威胁,旱季水少不易干涸。一般河水、水库水可直接引用,山溪、泉水水质贫瘠,水温偏低不宜直接引灌,但经过一段流程,提高水温后 可流入稻田。有毒污染水不宜直接引用。 2、土质肥沃稻田土质肥沃有利于稻田内天然饵料繁殖生长,而且保水能力强,田底、田埂不渗漏,能 控制稻田内适当水位,保证稻鱼正常生长。另水稻要选种耐大肥、茎粗壮抗倒伏的杂交品种。 二、养鱼稻田的设施 1、加高加固田埂加高加固田埂,目的在于灌水后提高水位和防止鱼外逃,田埂一般加高0.5-1.0米,加宽0.5-2.0米宽为宜,视稻田原有地势和饲养成鱼或培育鱼种作适当调整。田埂应捶打坚固牢实,做到不裂 不漏不垮,防止大雨冲塌和黄鳝、水蛇、田鼠打洞,影响田埂的牢度。 2、开挖鱼溜、鱼沟为了使稻田在浅灌、晒田等不同阶段鱼能正常生长,在稻田施化肥、农药或除草 时,鱼能较安全地渡过;夏季高温季节鱼有避暑场所;在收获捕鱼时便于驱赶集中捕捞等,必须在稻田内开挖 鱼沟和鱼溜。开挖鱼沟和鱼溜是稻田养鱼的一项重要措施。 旱稻田鱼沟一般是在秧苗移栽后7天左右开挖,晚稻田一般在插秧前挖好。鱼沟宽40-60厘米,深40-50厘米,根据稻田的大小和形状,挖在稻田的周边,连通注、排水口,或多条平行纵贯稻田。鱼溜是在整地之后,

稻田养鱼工作总结

稻田养鱼工作总结 篇一:养鱼稳粮工作总结 20XX年养鱼稳粮工作总结 原标题:20XX年稻鱼共生工作总结 一、养鱼稳粮实施概况 1、项目实施目的意义 地处山区的**市山多田少,粮食生产主要是种植单季杂交籼稻,农民分散种植稻谷比较效益低下,生产积极性受挫,为提高种粮效益、稳定粮食生产,通过土地流转集中大户种粮的面积逐年扩大,至20XX年全市大户种粮面积达13000余亩。但近年来,由于生产成本不断上扬,主要是土地流转金已从300元/亩涨至540元/亩,雇工工资从55元/天涨至120元/天,传统的麦-稻、油菜-稻生产模式已使种粮大户处于微利或保本经营状态。探索不减少粮食生产面积、产量的前提下,发展种养结合模式,不仅增加养殖收入,又能通过水稻生态化种植,加工生态米提高附加值,从而提高种粮效益,增强种粮积极性。 为此,我们积极实施稻田养鱼项目,旨在通过引进美国青蛙,通过种蛙繁育、苗种培育、稻蛙共生,以稻田害虫作牛蛙主食,可使水稻从搁田后都不用农药治虫,实现稻米生态化生产,牛蛙仿野生养殖,使稻米、青蛙产量、品质双提

高,提高经济效益。20XX年计划示范推广面积300亩,为**市西北部水稻种植大户提供借鉴模式。对增加种粮效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促进我市低碳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篇二:20XX年渔业水产业工作总结 荆州区地处城郊结合部,环拥荆州古城,西与枝江、当阳接壤,北与荆门相连。共有宜渔水域面积万亩,其中池塘7万亩,水库26座万亩,湖泊7个万亩,河滩沟渠万亩;有低洼冷浸田及荒水荒滩6万余亩,水产资源丰富。近几年以来,全区水产业紧紧围绕市委“重抓水产”和“水产壮大工程”的指导思想,以创建水产大县为契机,突出发展城郊现代渔业,打造城郊特色水产板块,全区特色渔业经济取得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全区水产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产业规模成倍扩大。与XX年比呈现出四个增长:一是养殖面积增。20XX年全区养殖面积为18万亩(含虾稻连作5万亩),比XX年的9万亩增加9万亩,增长100%;二是水产品产量增。20XX年全区为万吨,比XX年的5万吨增加了万吨,增长71%;三是渔业产值增。20XX年全区实现渔业产值77566万元,比XX年59179万元增加18387万元,增长31%;四是渔业效益增。20XX年全区农村人均纯收入为5350元,其中水产业贡献1208元,比XX年的700元增加

淡水水生动物养殖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淡水水生动物养殖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1.职业概况 1.1职业名称 淡水水生动物养殖工。 1.2职业定义 根据水产养殖要求,运用养殖生产技术和工艺进行淡水经济动物养殖的人员。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 (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 (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 (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职业环境条件 室内、外,常温,潮湿。 1.5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正常的学习和表达能力,动作协调,嗅觉、色觉正常。 1.6基本文化程度 初中毕业。 1.7 培训要求 1.7.1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12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9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60标准学时;技师不少于60标准学时;高级技师不少于60标准学时。 1.7.2 培训教师 培训初、中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本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2年以上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培训场地相关专业设备 满足教学需要的标准教室,具有主要淡水养殖品种的生物标本,配备相关的教学实验用具、设备的实验场地。 1.8鉴定要求 1.8.1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 申报条件 1.8.1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 申报条件 ——初级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从事本职业工作1年以上。 ——中级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高效稻鱼共生系统

二里乡青田鱼养殖简介 “高效稻鱼共生系统”的内涵(田面种稻,水体养鱼,鱼粪肥田,鱼稻共生,鱼粮共存)是把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的立体生态农业生产方式,它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高效的农业经济发展要求。 稻田养鱼实现了在同一稻田内既种稻又养鱼,稻田养鱼、鱼养稻,合理的改善了水稻的生长发育条件,促进了稻谷的生长,实现稻鱼双丰收的目标。 收到了“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最佳效果。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有效地节约了水、土资源。改善了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肥力,控制了水稻病虫害。它具有投资少、收益大、见效快、增粮、节地、节水等优点,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使广大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 稻田养鱼在遵义市被誉为“四小工程”:小粮仓,稻田养鱼稳定了粮食生产;小银行,实施稻田养鱼后1亩稻田可增加500-1000元的收入;小化肥厂,实施稻田养鱼后氮、磷、钾的含量增加70%左右;小水窖,实施稻田养鱼后每亩稻田增加蓄水80-100立方米,连片实施1000亩,相当于建一座小二型水库,可以抵御15-20天的干旱。 同时又被誉为:“四增”、“四节” “四增”: 增粮、增鱼、增肥、增收。 “四节”:节地、节肥、节工、节支。 青田鱼的特性 (1)形态特征。青田鱼又名瓯江彩鲤,是浙江省青田县著名的特产,为一种变种的鲤鱼,主要有四种颜色(黑、红、白、花)。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鲤亚科、鲤属。体侧扁,

鳞片柔软可食,腹略圆。口角有须两对。 鲤鱼是分布最广的经济鱼类之一,由于长期的自然和人工选育。形成了许多不同的亚种和品种,丰富了人工养殖资源。目前,我国除野鲤外,尚有三元鲤、散鳞镜鲤、荷包红鲤、芙蓉鲤、湘鲤、岳鲤、黄河鲤、丰鲤、建鲤和颖鲤等多个品种。 (2)栖息习性。属底栖性鱼类。一般喜欢在水体下层活动,很少到水面。它们对外界环境适应性较强,可以生活在多种水体中,性温顺,但比较喜欢栖息在水草丛生的浅水处。冬季在水草多的深水中越冬。 (3)适应性。对水温和水质的适应性很强,在全国各地均可养殖。 (4)食性。是典型杂食性鱼类,但偏动物性。摄食方式为吞食。在自然条件下,鱼苗阶段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夏花以后开始吃底栖生物。体长7~17厘米时,能吃甲壳类、昆虫幼虫、植物组织及藻类。食物组成通常有季节变化,春夏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秋季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冬季则吃高等植物种子。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 (5)生长。青田鱼生长快,体长增长在1~2龄时最快,体重增长则以4~5龄最快。雌体生长比雄体快。增产效果显著。是一个速生优质品种,当年能养成商品规格。 (6)繁殖。青田鱼产黏性卵,繁殖习性与鲢、鳙不同,不仅可在江河中产卵,而且也能在湖泊、水库、池塘等静水中产卵,这是鲤鱼分布广的重要原因。 青田鱼的产卵季节因地而异,在长江和淮河流域,一般是从3~4月开始,华北地区4~5月,产卵时期一般持续2个月左右,产卵最适水温为18~22℃。

稻田养鱼模式及技术

稻田养鱼模式及技术 一、稻田养鱼工程模式 稻田养鱼,不仅能促进稻谷生产,提高产量,又能增收水产品,提高经济效益,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下面介绍几种稻田养鱼的方式和技术要点。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 ㈠平田式。此种方式要求加高加固田埂,田埂高50-70厘米,顶宽50厘米左右。田内开挖鱼沟或鱼溜,沟深30-50厘米,沟的上面宽30-50厘米。沟的设置形式为在稻田内田埂底基一半处开挖1圈环沟,面积为0.067公顷以上的稻田还要在田中央开挖"十"字形中央沟。中央沟与环沟相通,环沟相对二端与进、排水口相接,整个沟的开挖面积占田面的5%-8%。稻鱼兼作养成鱼时,鱼的设计单产可在每0.067公顷30公斤左右,若在第1季种稻养鱼后,第2季只养鱼而不种稻时,0.067公顷产鱼的设计产量可达80-100公斤。 ㈡垄稻沟鱼式。此种养殖方式较为科学。方法是在稻田的四周开挖1圈主沟,沟宽50-100厘米,深70-80厘米。垄上种稻,一般每垄种1行水稻,笼之间挖垄沟,沟宽小于主沟。若稻田面积较大,可在稻田中央再挖一条主沟。总开沟面积占田面面积的10%左右,设计养鱼产量为0.067公顷80-100公斤。 ㈢鱼凼式。此种养殖方式的特点是稻田内按田面面积的一定比例开挖一个"鱼凼"。鱼凼的开挖面积一般为田面面积的5%-8%,深2-2.5米,鱼凼一般设在田中央或背荫处。但不能设在进、排水口及田的死角处。鱼凼的形式以椭圆锅底或长方形为好。鱼凼最好挖成二级坡降式,即在上部1米处按坡比1:0.5开挖,而下部则按1:1开挖,两部分中间留1宽30厘米的平台。有条件的地方,为保证不塌陷,应用石条、石板、水泥板、碎石等护坡。为防止淤泥进入鱼凼,应在口边缘筑高20厘米、宽30厘米的小埂。田的四周距田基3-3.5米处开挖一圈40厘米深、30厘米宽的环沟。0.067公顷养鱼设计产量为50-70公斤。 ㈣沟池式。此种方式是小池和鱼沟同时设置,总开挖面积占田面面积的1 0%-15%,小池设在稻田进水口一端,开挖面积占田面的4%-8%,呈长方形,深1-1.5米,上设遮荫棚。池与田交界处筑一高20厘米、宽30厘米的小埂。田内可根据稻田面积大小设置环沟及中央沟。沟宽30-40厘米、深28-30厘米。中央沟呈"十"字形或"#"字形,使沟、池相通。 ㈤流水坑沟式。这是根据流水养鱼原理而设计出的一种稻田养鱼方式。此种方法是在稻田的进水口一端距进水口1米处开挖深1-1.5米,面积占稻田面积4%-8%比例的流水坑(又称宽沟),与田面交接处设高15厘米、宽20厘米的小田埂,小田埂与田间设2-4个缺口,使坑内水与田内水相通。此外鱼坑也可设在田中央。田的中央设"十"字形中央沟,田四周设一圈环沟。沟的宽、

泥鳅稻田养殖创业计划书

泥鳅养殖创业计划书 项目名称:泥鳅的健康养殖 设计人: 指导教师: 日期:目录 一、企业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企业名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法律模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联系地址...................................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经营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商业计划简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启动资本...................................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资本来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商业构想和市场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商业构想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市场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主营产品:产品或服务的详细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定价计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选址计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企业的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选址此地的原因.............................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促销计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启动促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法律形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企业的法律形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选择这种法律模式的原因.....................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启动资金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启动资金来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资金来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资金来源信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组织机构与员工.................................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企业组织职员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组织机构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人工成本...................................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企业经营场所的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一、企业运营与成本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月度销售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月度经营成本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二、现金流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三、盈利情况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十四、资产负债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企业概况 (一)企业名称:京灵水产有限责任公司 (二)法律模式:有限责任公司 (三)联系地址: 电话:E_mail: (四)经营范围 [√]制造业[]服务业[]批发商[]零售商

稻田养鱼技术方法易记

(一)稻田养殖的条件与方式 一、稻田养鱼的条件:稻田的水源和土质要好,保证在养鱼后不怕缺水,其次是稻田的地形地势保证在雨季中不会被大水淹没,同时要肥料(主要有机肥料)充足,而且要选种耐大肥、茎粗壮不易倒伏的水稻品种。 稻田为作养鱼水体来看,其特点不同于池塘、湖泊等水体,稻田水极浅,一般水深只有1—2寸,最深3—4寸左右,由于水浅,水温受气温的影响甚大,在夏季烈日照射下,有时水温可高达40℃。在饵料条件方面,稻田中主要是杂草和底栖动物较多。而浮游生物较少,所以稻田最适宜养殖耐浅水、高温,而又是杂食或草食性等鱼类。在我们的通常养殖鱼类中,鲤、鲫鱼及草鱼,(当年鱼种)等是符合这些条件的,因而是主要养殖对象。有些地区也少量搭配鲢、鳙。 二、稻田养鱼主要分四种类型 1.单季稻田养殖鱼:主要放夏花鱼种,一般早稻田中,3 月中旬播种,4月下旬插秧,插后10天左右放鱼苗或鲤夏花或放鲤鱼卵,孵化育苗(田水至少6cm深),当鱼苗长成2cm 时,便挖通田埂,让鱼苗自行游散四周,稻田中,这方式成本低,但鱼产量不高。 2.冬闲田养鱼:它是利用晚稻收割以后到翌年春季早稻生产前的一段稻田休闲期养鱼,也有在水稻插秧后就放鱼,一直养到农历春季前起鱼,冬闲田养鱼,应选择蓄水深、当阳避 风、靠近住宅、便于管理的稻田。冬闲田养鱼,水温低,天然饵料少,除重施基肥,及时追肥外,还要投喂菜饼、糠饼、棉饼、熟红薯之类

的精饲料。此外还应搭棚防寒。 (二)养鱼稻田工程建设 为了防逃、护鱼、便于饲料管理和捕鱼起水,养鱼稻田而要按要求修建和制备一些简易设备和工具。 一、加高加宽田埂 鱼类有跳跃的习性,如鲤鱼有时就会跳越田埂;另外,一些食鱼的鸟也会在田埂上将鱼啄走;同时,稻田时常有黄鳝、田鼠、水蛇打洞穿埂引起漏水跑鱼。因此,农田整修时,必须将田埂加高增宽,必要时采用条石或三合土护坡。田埂高度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稻田而定:丘陵地区应高出稻田40一50cm,平原地区应高出稻田50一70cm,冬闲水田和湖区低洼田的田埂应高出稻田80cm以上,田埂顶宽50cm以上。 二、开挖鱼凼、鱼沟 为了满足水稻浅灌、晒田、施药治虫、施化肥等生产需要,或遇干旱缺水时,使鱼有比较安全的躲避场所,必须开挖鱼凼和鱼沟。开挖鱼凼和鱼沟是稻养鱼的一项重要措施,鱼凼是关键性设施,最好用条石修,也可用三合土护坡。鱼凼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8%左右,每田1个,由田面向下挖深1.5—2.5米,由田面向上筑埂30cm,鱼凼面积50一100平方米。田块小者,可几块田共建一凼,平均1亩稻田拥有鱼凼面积50平方米。鱼凼位置以田中为宜,不要过于靠近田埂,每凼四周有缺口与鱼沟相通,并设闸门可随时切断通道,宽沟式稻田养鱼以沟代凼,同样以放凼的要求设计和设工,其面积可按本田面积80--100%

稻鱼种养实施方案

生态水产产业核心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 稻鱼综合种养 稻鱼综合种养以水稻为中心,以水产养殖品种为主导,以生态安全为保障,以产业化发展为推动,种植、养殖有机结合,一水两用、一地双收,成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在水稻不减产的情况下,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文明、社会和谐的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对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推动规模化经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耕作制度,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高效农业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一、项目建设基地基本情况 基地位于石嘴山生态水产科技产业园(高速公路西侧,玉皇阁大道南侧瀚泉海北侧),养殖水面120 亩,具有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交通便利,排灌方便,电力资源充足,养殖条件优越。 二、项目技术实施方案 1、项目田块技术要求 稻田选择。选择本公司现有120 亩稻田作为试验、示范基地,该基地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排灌方便,旱涝保收,蓄水能力强,管理便利。 稻田准备。试验、示范田的田埂要加宽、增高,一般要求高出田面50 厘米以上,顶宽60-80 厘米。在田埂对角线上开好进、排水口,并设置二层以上拦鱼栅和尼龙网,防止鱼逃逸。 开挖鱼坑鱼沟。在田边或田中挖鱼坑,坑深80-100 厘米。鱼坑依田大小而定,圆形为好,一般不用水泥砌护。田中开鱼 沟,沟宽50 厘米,沟深30 厘米,沟呈“十”字形、“井” 字形或“目” 字形等形状,并与鱼坑相通。一田一坑,坑 沟面积占稻田面积的8%-10%。

2、水稻品种及养殖鱼类选择水稻品种选择。选择茎秆粗壮坚硬株型紧凑、耐水淹抗到伏、耐肥抗病害能力强、生长期较长的水稻。以我区宁粳43 号、宁粳47 号等优质品种作为试验、示范水稻品种。 养殖鱼类选择及放养。稻田养鱼为彭泽鲫,水稻移栽后10-15 天放养鱼苗。试验田放养密度为250、300、350 尾/亩。放养规格为50、75、100 克/ 尾,一般每亩放养80-120 尾;共9 块试验地,每块试验地面积1 亩。其余91 亩示范地放养密度为300 尾/ 亩,放养规格80 克/ 尾。放养时间同试验地。 3、鱼稻管理适量投饵。在充分利用稻田中的杂草、昆虫基础上,可人工适量投饵。按照“四定”原则进行投饵。定时(固定每天早上8- 9 时,下午4-5 时)、定点(固定在鱼坑或鱼沟水较深的地点投饵)、定质(基本保持每天饲料种类一致)、定 量(鱼体重的3% - 5%)。晴天投饵,阴天、雨天酌情不投或少投。饲料喂膨化鲫鱼料。 日常巡查。坚持每天早晨、傍晚巡查,查看有无漏水,鱼栅、田埂有无损坏;做好天敌防范,发现有问题及时处理。暴雨天气要注意防涝防逃。 供水调节。采用浅- 深- 浅型供水方法。当白天气温高时,应打开水沟进水,提高水位,给水田降温。水温30C°时, 鱼吃食旺盛,鱼进入大田吃虫,吃去多余的秧苗。晚上降低水位,继续降低土温。 秧苗栽好后,浅水活苗后,逐渐加高水位,这时鱼进水田吃 食,直到水稻第一次分蘖时,放掉部分水,轻轻晒田,让太阳 的暴晒破坏稻田泥上的氧化膜,让氧气进入水稻的根系中供 氧,促进分蘖。鱼则进坑。在水稻第一次分蘖之前,鱼在田中 游,鱼稻共生。水稻分蘖充足时,长到拔节阶段,要灌深水。 水稻节拔够了,要重重晒田,促进抽穗。在拔节阶段又是鱼在 田中畅游共生阶段。水稻出穗3-5 天后,又要清晒水稻,鱼再

20170223生态水稻种植

生态水稻种植 生态种植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种植是一个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种植生态系统同种植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这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种植主要是通过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生物能的转化率、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率等,促进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求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并获得生产发展、能源再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相统一的综合性效果,使农业生产处于良性循环中。生态水稻的种植也是秉承这种生态种植的理念开展农业活动,并创造经济价值。 1、初级模式在稻田中引进另一个物种,利用水稻与这个物种之间的互作关系,提高稻田的生态稳定能力,使稻米品质的得到提升,并减少农业投入成本,还能取得额外的经济收益。常见模式有稻田养鱼、稻田养虾、稻田养蛙、稻田养鸭、稻田养鳅、稻田养鳝、稻田养蟹和稻田养鳖。 2、中级模式在稻田中引进多种生物,这几种生物或以生 物链的形成存在,或以物种间相互作用的形式存在,组成一

个较稳定的生态环境。如“稻、蟹、蛙、田螺、鸭”立体生态链种植模式,“稻蛙蚓共作”模式。 3、高级模式构建农业生态经济综合系统,在系统内部资源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并使用生物和农业技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对农业产品的影响,最终使这个系统达到非常稳定的状态,并尽可能生产出我的产品。此类模式构建较为复杂,主要见于科研院所和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稻鱼共生“广西三江模式”及其再生稻栽培技术探讨

Han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农业科学, 2020, 10(7), 480-486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20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8912229452.html,/journal/hjas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8912229452.html,/10.12677/hjas.2020.107072 “Sanjiang Model in Guangxi” of Rice-Fish Symbiosis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Ratooning Rice Zhaoshun Tang1, Jinwang He2*, Aiqiu Chen2, Lan Yang2 1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of Chengcun Township, Sanjiang Dong Autonomous County, Guangxi, Sanjiang Guangxi 2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of Sanjiang Dong Autonomous County, Guangxi, Sanjiang Guangxi Received: Jun. 26th, 2020; accepted: Jul. 9th, 2020; published: Jul. 16th, 2020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origin,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anjiang Model in Guangxi” of rice-fish symbiosis. Th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ratooning rice were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variety of the first cropping rice, the selection of the paddy field, the sowing and seedling raising, the management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the pest control, the harvesting time and the height of the stubble of the ratooning ric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this technology. Keywords Hilly and Mountainous Areas, Rice-Fish Symbiosis, Ratooning Ric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稻鱼共生“广西三江模式”及其再生稻 栽培技术探讨 唐兆顺1,何金旺2*,陈爱秋2,杨澜2 1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村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广西三江 2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西三江 收稿日期:2020年6月26日;录用日期:2020年7月9日;发布日期:2020年7月16日 *通讯作者。

环境生态学试卷

华中农业大学环境生态学本科考试试卷 By:Super_Smile 一:名词解释 生态因子:是指在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别有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环境因子:生物有机体以外的所有环境要素,环境基本成分。 富营养化:由于直接向湖泊排污或农用化肥随地表径流输入湖中,使很多以硅藻和绿藻占优势的湖泊转变成以蓝绿藻占优势的湖泊,这个过程叫富营 养化。 生物放大:又叫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在生物体内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残留浓度不断升高的现象。 贝格曼规律:恒温动物在比较寒冷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大;在比较暖和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小。 阿伦规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 动态生命表:根据观察一群同一时间出生的生物死亡或存活的动态过程而获得数据编制的生命表。 次生演替:开始于次生裸地(如森林砍伐代迹地、弃耕地)上的群落演替。 原生演替:开始于原生裸地或原生荒原的群落演替。 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某一特性由于回应另一物种的某一特性而进化,而后者的该特性也同样由于回应前者的特性而进化。 环境容纳量:对于一个种群来说,设想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以k 表示,当种群达到k值时,将不再增长,此时k值为环境容纳量。 生态位:在生态因子变化范围内,能够被生态元实际和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称作生态元的生态位。 生态幅:每种生物对一种环境因子都有一个生态上的适应范围,这个范围的大小称为生态幅。 重要值:用来表示某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 岛屿效应:岛屿面积越大容纳生物种数量越多的效应。 生态学零度:植物能够进行生长发育的最低临界温度。 静态生命表:根据某个种群在特定时间内的年龄结构而编制的生命表。 生态入侵: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的扩展,这个现象就叫生态入侵。 食物链:由于生物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而形成的链锁状结构。 生态平衡:一个地区的生物与环境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结构以及相应的功能,此种状态即稳定 态。 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生活和繁殖同种个体所组成的群体。 十分之一定律:食物链结构中,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大致为十分之一,其余的十分之九由于消费者采食时的选择性浪费,以及呼吸和排泄等而 被消耗掉,这就是十分之一定律,也叫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

稻田养鱼模式及技术要点修订稿

稻田养鱼模式及技术要 点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稻田养鱼技术要点 作者:余海文章来源:新县渔业局点击数:1838更新时间:2015/11/27 1、稻田的选择:养鱼稻田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能确保旱涝保收。稻田田埂、田底保水性能要好,不能漏水。为便于管理,养鱼区尽量集中连片。光照条件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因素,光照条件越好,对田鱼的生长越有利。 2、养鱼设施建设:开挖鱼沟、鱼坑,加高加宽加固田埂,安装拦鱼栅等,是稻田养鱼的基本设施,也是维持稻鱼共生的基本条件。⑴鱼沟、鱼坑的建设标准是:鱼沟一般宽米,深米;鱼坑深米,面积一般10平方米左右。鱼沟、鱼坑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以上。在布局结构上应视稻田的大小和开头而定,一般为“十”字形、“丰”字形和“田”字形。鱼沟、鱼坑之间要互相连通,它们的边堤一般用泥土堆成,有条件的可以用水泥、砖、石等砌成永久性设施。⑵加高、加宽、加固田埂,一般要求加高至米,加宽至米,土要夯实,有条件的可以用水泥、砖、石等砌成永久性田埂。⑶拦鱼栅的作用主要是防逃,一般安装在进、出水口处。拦鱼栅的材料可用聚乙烯网布、铁丝网等,网眼大小的选择以不会逃鱼为标准。为确保水流畅通,在进、出水口之间最好有一条直通的鱼沟。 3、清田消毒工作:在投放鱼苗种之前,需要对稻田进行清田消毒,清除野杂鱼及敌害生物,消灭病菌。消毒药物可选用茶粕、生石灰、漂白粉或专用消毒药物。⑴茶粕采用带水清田的方法,保留水深10-20厘米,每亩用量为20公斤左右。使用前先将茶粕进行粉碎,用水浸泡一昼夜后,再加水冲稀,连浆带渣遍泼稻田,过15天后,毒性消失,即可放养;⑵生石灰一般也带水消毒,每亩用60-75公斤,兑水化开即全田泼洒; ⑶漂白粉每亩用公斤,带水泼洒。消毒后5-7天,即可放养;⑷专用消毒药物按说明书使用。 4、鱼苗种放养:一般地,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基础条件和不同的养殖目的而采用不同的放养模式,如养殖成鱼、养殖鱼种、成鱼和鱼种套养或其它品种混养等,不同的养殖方式,对鱼苗种的放养均有不同的要求。放养密度要根据投饲强度的安排和产量指标要求等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一般在⑴不进行人工投饲的情况下单养田鱼成鱼,每亩可放养规模为30-50尾/公斤的鱼种200-300尾或夏花500-600尾;⑵采取人工投饲方式养殖田鱼成鱼的,每亩可放养规格为20-40尾/公斤的鱼种500-600尾或夏花1000-1200尾。放养的鱼种要求规格整齐,体格健壮,体表无损伤或少损伤。放入稻田以前,鱼体要用5-8%的食盐水或10PPM的孔雀石绿溶液进行集中药浴10分钟左右,有条件的,可选用专用鱼种消毒剂进行消毒。放鱼苗种时,要注意运输用水与田水的温差不能超过2℃,若温差比较大,则应慢慢加水,让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鱼苗种放养操作要熟练、轻快,防止鱼体受伤。放入的位置应选择在鱼坑和鱼沟中,让其自行分散。 5、鱼饲料的选择与投喂:田鱼属杂食性鱼类,它的饲料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天然饵料,这类饵料可以通过施基肥、追肥进行培育,水稻的害虫也是其饵料来源之一。传统稻田养鱼的鱼饲料主要是依靠天然饵料。第二类饲料是人工饵料,靠人工投喂供给。一般农户,人工饵料以自有的米糠、麸皮、青料及大、小麦等杂粮为主,也可投喂经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